教育综合真题

2024-06-19

教育综合真题(精选8篇)

篇1:教育综合真题

2014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语文

2、副板书

3、助读系统

4、发展性评价

5、理解性阅读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语文活动课程的特点有哪些?

2、语文教材编写的要求有哪些?

3、口语交际教学的特征有哪些?

4、作文讲评的要求有哪些?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试论述语文阅读障碍的排除策略。a2、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优势与不足。

3、语文新课程标准将识字与写字单列为一个独立的版块,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4、试论述语文教学以言语训练为中心的必要性以及实现途径。

篇2:教育综合真题

1、京师同文馆

2、生活教育

3、贝尔兰卡特制

4、知识表征

5、自我提高驱动力

6、恩物

二、简答题4道,每题10分

1、教育的政治功能

2、教育的基本目的的基本精神

3、课程的多样性

4、启发性教学原则

三、论述题4道,每题20分

1、试论孔子思想

2、教育学原理的德育:论述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3、述评韦纳的动机理论

4、材料:教育无目的论。(1)这个思想是谁提出的,请对这个人做简要介绍。(么?(3)他的其他理论有什么?

一、名词解释

1、学校管理

2、学校教育

3、心理发展

4、人的发展

5、课程 2)这个材料的观点是什

6、学习动机

二、简答题

1、教师劳动的特点

2、简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3、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4、简述科举制度的影响

三、分析论述题

1、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

2、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学校管理

2.学校教育

3.心理发展

4.人的发展

5.课程

6.学习动机

二、简答题

1.教师劳动的特点

2.简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3.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4.简述科举制度的影响

三、论述题

1.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

2.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3.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

4.如何推进“依法治校”的工作

一、名词解释

学校教育;教育目的;分组教学;讲授法;陶冶;技能

二、简答题

1、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2、培养集体的方法

3、教师劳动的特点

4、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三、论述题

1、人的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学意义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4、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京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试题

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目标

2.学校教育

3.“六艺”教育

4.苏格拉底方法

5.学习动机

6.道德情感

二、简答

1.简述德育途径

2.蔡元培的“五育并举”

3.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4.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步骤

三、论述题

1.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2.试论述陈鹤琴的“活教育”

3.杜威教育思想

4.结合实际论述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化

“三纲领八条目”

“稷下学宫”

二、简答题

教育的政治功能

“稷下学宫”的性质和特点

德育的功能

三、论述题

当今中国教育不公平现象例举,并就其中一例说明出现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独立性,以及两者的关系

一、名词解释

1、最近发展区

2、学制

3、研究性学习

4、(缺)

5、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二、填空

1、赫尔巴特的三个教学方法

2、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三个重要概念

3、我国的最成熟的学制

三、简答题

1、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2、课程设计的依据

3、我国的教育方针

四、论述题

1、论述启发性原则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

2、你认为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回忆版

名词解释

教师期待效应

简答

奥苏贝尔关于学习的性质和学习的分类

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论述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生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当代走向

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

当代教师素养的构成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和意义

浙江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简答题:

1、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他们基本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什么?

2、教育的文化功能。

3、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4、例举五种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分析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处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2、请你针对我国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的某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3、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篇3:教育综合真题

此前, 南方科技大学“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举动牵动着各方神经, 社会舆论在对此举表示支持与赞赏的同时, 也把南方科技大学“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改革戏称为“南柯一梦”。《中国新闻周刊》尖锐地指出, 实际上, 在围观的背后, 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在新一轮教改中该扮演何种角色。之后不久, 深圳市被列入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的地区之一。显然, 南方科技大学的筹建与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有着内在的联系。

何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对大部分公众来说, 这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三大类之一的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 其目标是什么, 又如何改革呢?

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的概念

按照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的解释, 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旨在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探索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实现形式;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编制符合国家要求和本地实际的办学条件、教师编制、招生规模等基本标准;统筹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保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体制机制。

其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 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的强调力度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大省级政府对各级各类教育的统筹。这成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大亮点, 也是新时期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新思路。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王湛认为, 提出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最初起源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但目前已远远超越这一范围。

目前, 我国教育已经走到了以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为目标的新阶段, 提出了质量是核心任务、注重内涵发展是发展的基本途径等理念。在新形势下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必须加大省级政府对教育的统筹力度, 以破解重大难题为突破口, 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公布后, 王湛曾专门撰写文章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进行解读, 他认为, 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的主要任务有五个方面。

第一, 统筹推进区域内教育现代化的总体布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扬长避短, 优化教育结构;拓展教育资源, 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第二, 统筹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合适的教育, 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体制和机制。第三, 统筹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教育发展。教育既要适应和服务城市化进程, 又要坚持促进教育公平, 在城市化进程中要避免形成新的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教育不均衡和不公平。第四, 统筹推进投入保障体制机制改革。探索省域内形成教育投入不断增长的长效机制。统筹安排各级各类教育投入的合理分配, 促进均衡发展。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办学, 鼓励和支持社会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投入, 形成国进、民也进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第五, 统筹推进扩大教育开放。省级政府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积极探索、开拓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多种渠道, 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实现高水平合作办学。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表示, 把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作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 既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 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他指出, 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应重点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加强省级政府对各级各类教育的统筹, 促进资源共享, 提高服务能力;统筹高等教育优化省域内高等教育结构布局, 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二是强化教育发展保障机制, 通过完善省对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体制, 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同时加快制定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教师编制等实施标准, 依据标准落实教育资源配置。三是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促进教育区域协作, 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四是支持和督促市 (地) 、县级政府履行职责, 发展好、管理好当地的各类教育。

省级政府要扮演好教育体系的构建者、教育条件的保障者等诸多角色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也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 发展和管理教育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共同责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胡瑞文认为, 我国是世界上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 拥有50多万各级各类学校和2.6亿学生, 面对如此庞大的教育体系, 中央政府主要职责是加强对全国教育事业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包括制定国家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基本标准, 对经济困难地区给予财力上的资助;而教育发展目标、方针、政策的实施和日常事务管理则主要由省及省以下各级政府承担责任。

对此, 胡瑞文解释说:“第一, 省是我国地方行政建制的最高层次, 是相对独立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单位, 省域内教育体系又相对完整, 加强省级教育统筹, 有利于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第二, 省级政府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资源调配能力和管理能力, 而市 (地) 、县 (区) 政府的财政支撑能力和管理水平有限, 也不可能形成自给自足的教育体系, 为实现区域内教育事业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就必须加强省级政府的教育统筹。第三, 我国地区间经济、社会、教育发展极不平衡, 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力需求结构、教育发展目标、办学条件标准和经费支撑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 必然要求各省级政府从本地区实际出发, 提出适应自身特点的教育体制改革目标、具体模式和相关的政策举措。第四, 我国财政实行中央和地方的分税制, 辅之以中央政府对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鉴于省域内市、县之间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差异较大, 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管理, 有利于保障财政薄弱市、县的基本教育经费需求。”

《中国教育报》刊发评论员文章指出, 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建设服务型政府, 就是要使政府定位更加准确, 责任更加明确, 行为更加规范、组织更加科学, 政府间关系更加合理, 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更加和谐。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在明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教育管理权限与职责范围, 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以及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等方面取得突破。

“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简政放权, 中央向省级政府放权, 地方政府向学校放权。”胡瑞文说。然而, 实际情况并非理论中的那么简单。《中国新闻周刊》指出, 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存在诸多现实阻力。南方科技大学筹办3年方得到教育部的认可, 就是实证。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程方平认为, 如果按照放权原则的话, 那么南方科技大学由深圳市政府进行统筹, 在教育部备案就可以, “但现实不是那样简单, 省级政府教育统筹规定比较模糊, 需要进一步细化”。

为此, 省级政府要切实履行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和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 当好教育体系的构建者、教育条件的保障者、教育服务的提供者、教育公平的维护者、教育标准的制定者和教育质量的监管者多重角色。政府在行使职能的过程中要各司其职, 要到位, 不越位、不缺位。

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目前,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精神, 加强省级教育统筹的综合改革工作已经展开, 一些地方已经制定了改革方案, 提出了一系列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的改革的内容和措施, 并准备启动实施。袁振国对各地的改革方案进行了分析, 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注重全省规划, 提出建设教育强省战略。比如, 深圳市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的总体目标是:加大市政府对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的统筹, 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 强力推进全市教育均衡化、优质化、多元化、国际化、全民化、信息化发展, 建成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高水平学习型城市和人力资源强市。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为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贡献。

第二, 加强各级各类教育统筹安排, 促进协调发展。比如, 上海市未来十年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目标是:全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普遍开展, 3~6岁儿童入园率达到99%;适龄少年儿童都能接受公平而高质量的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9%, 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 实现义务教育标准化和均等化;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9%, 教育的选择性、优质性和特色性更加明显,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渗透;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每10万人中在校大学生人数将达到5200人, 建成一批高水平大学和高质量的特色高等学校。

第三,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 加强教育投入和教育资源统筹。比如, 广东省提出统筹推进教育开放与合作, 充分利用毗邻港澳和沿海的优势,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 建设以粤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为特征的南方教育高地;不断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力度, 建立健全教育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按照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的要求, 合理划定省、市、县 (市、区) 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并逐年提高, 到2020年各级财政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比例在25%以上。

第四, 统筹解决各类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比如, 云南省将在省政府领导下, 在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现代远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办学体制、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多样发展、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等方面开展改革试点, 着力推动本省教育跨越式发展。

篇4: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通知”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公安机关协作,对本省(区、市)学籍进行查重、查错;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问题学籍进行核查处理,优先完成毕业年级问题学籍的处理。省级审核完成后,教育部将比对公安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对上传的学生数据进行核查,并向各省级单位反馈问题学籍清单。全部問题学籍处理结束后,教育部将为每位学生核发全国唯一的学籍号。

“通知”指出,学籍系统应用在多方面将会细化,比如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对学生正常的学籍变动(升级、升学、毕业等)和学籍异动(转学、出境学习、休学、复学、留级、跳级、辍学、死亡等)的管理;监测随迁子女流动,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公平;对留守儿童建立动态登记监测制度,控制义务教育学生无序流动,遏制超大规模高中学校;通过监测学生上学考勤情况,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等。

目前,教育部已开放全国学籍系统有关数据,初步建立数据导出使用管理制度,支持各省(区、市)以该系统为基础开发满足地方管理需求的特色功能,并要求自建系统对接的省份尽快过渡到以该系统为基础、开发完善特色需求的模式上来。

篇5:深圳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学校教育制度

2.隐性课程

3.西南联合大学

4.七艺

5.英国公学

6.观察学习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3.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4.简述清末“新政”时期的重要教育改革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

1.联系实际论述当前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你的改进建议 2.论述科举制度的功与过 3.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述评

4.概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并谈谈如何根据这一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深圳大学2013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教育

2.《学记》

3.终身教育

4.多元智力理论

5.课程标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2.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3.知识增长对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

4.青少年儿童作为权利主体享有哪些合法权利? 5.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75分)1.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制度的特点。2.教育是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的?

3.教师应当怎样科学提问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2016年深圳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美育

2.教学过程 3.赫尔巴特

4.《国防教育法》 5.三舍法

6.京师大学堂

二、简答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主要的德育原则

3.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和缺点 4.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

三、论述题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中小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的建议

3.中小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深圳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及解析

一、名词解释 1.【参考答案】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美育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等特点。美育也是我们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忽视和缺少的部分。

2.【参考答案】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特点;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3.【参考答案】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家,是近代教育科学的开拓者,也是近代教育心理学化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作为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强调课堂、教材、教师三中心。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体系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即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的教育目的与德育论,是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他首倡教育的首要科学是心理学,是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加以研究,并努力建设成为一门科学的思想家。同时他提出教学形式四阶段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4.【参考答案】

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美国教育面临改革,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后,改革教育的呼声就更为强烈,1958年,美国国会颁布《国防教育法》。

主要内容为:一是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新三艺)的教学;二是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三是强调“天才教育”;四是增拨大量的教育经费,作为对各级学校的财政援助。

《国防教育法》旨在改变美国教育水平的落后状况,使美国教育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满足国际竞争的需要,它的颁布有利于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

5.【参考答案】 “三舍法”是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体制中创立的教学管理方法。即: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学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初入学为外舍生,每年经内舍试,按名额升内舍,内舍生则经上舍试按名额升入上舍。上舍生按等级可取得科举考试的相应资格,其上等生可相当于科举及第,由太学推荐朝廷授以官职。三舍法强化了学校的职能,一定程度上也使太学学业与入仕做官直接挂钩,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地位。6.【参考答案】

1898年光绪在《明定国是诏书》中,宣布设立京师大学堂,令孙家鼐为管学大臣,聘请丁韪良为总教习。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京师大学堂遭到破坏,教务停顿。1902年学堂恢复(京师同文馆亦于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1902年始更名为北京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职能:既是实行教育之机关,同时也为全国最高之教育行政机关,各省大学堂均属大学堂管辖。京师大学堂的课程可分两大类:普通学和专门学,依日本通行学校功课的种类,又参以中学,具体地说普通学有经学、理学、中外掌故、诸子学、初级算学、初级格致学、初级政治学、初级地理学、文学、体操学等十门,同时,还要在英、俄、德、法、日语五种语言文字中,选其一与普通课同时并习。专门学有高等算学、高等格致学等十门。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教育学的任务主要有三:一是揭示教育的规律。即揭示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事物之间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阐明教育的各种规律。二是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即对纷繁复杂的教育问题提供超越日常习俗认识和传统理论认识的新解释,促进教育知识的增长。三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即通过对教育规律的揭示和教育问题的解释,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进而成为沟通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2.【参考答案】

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对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途径和方法、恰当处理师生关系等具有重要作用。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

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点,联系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把思想政治观念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学习同参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提高道德思想境界与养成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其基本要求有:○1理论学习要结合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其基本要求有:一是尊重和信赖学生;二是严格要求学生。(5)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其基本要求有:一是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二是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三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6)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在集体中教育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有赖于学生的社会交往、共同活动,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社会交往和集体活动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其基本要求有:一是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而努力;二是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三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 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 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2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2)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也称为循循善诱原则。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有:一是讲明道理、疏通思想;二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三是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3)长善救失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品德上的消极因素,促进他们的道德成长。其基本要求有:一是“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二是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三是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其基本要求有:一是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二是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和一致;三是正确认识和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达到最佳状态。3.【参考答案】

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分别学习所设置的各门课程。在班级上课制中,同一个班的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进度必须一致,开设的各门课程,特别是在高年级,通常由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教师分别担任。

班级上课制的优点:(1)它大规模的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效率高;(2)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是比较科学的方式,它能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习活动循序进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3)它能发挥教师系统讲授的优势,也就是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集体感;(5)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与发展;(6)形成一套严格的制度,如学年、学期、招生、考试、毕业等制度,作息制度与课堂纪律等;(7)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班级上课制的缺点:(1)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2)实践性不强,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离实际的弊端;(3)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4)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5)不能容纳和适应更多种教学内容和方法,因为它一切都固定化、形式化,灵活性有限;(6)不能保证真正的智力发展要求,因它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的分割;(7)缺乏真正的集体性,每个学生独自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虽然面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而每一个学生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去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对教师负责,学生与学生之间并无分工。4.【参考答案】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它的名称始于唐代,但只是校刊、收藏经籍的场所。书院作为一种教学机关,是从北宋开始的。由于北宋初期官学荒废。士子无求学场所,宋代理学的传播也需要有其自身的场所,加之佛教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作为教学组织的书院便应运而生。宋代书院有私办、官办和私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初期组织比较简易,主持人亦是教学者,通常称为山长,亦有称洞主、院长、堂长。书院的讲学多力求通义理,而不是参加科举,因而在教学上形成与官学不同的显著特点:

(1)书院既是教学机构,又是学术研究机构,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书院往往成为一个地区的教育和学术活动的中心。教学、研究和出版三者的结合,对推动书院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书院的培养目标,首先要求士子学做人,它追求学生人格的完善,强调道德与学问并进,而不像官学那样以科举入仕为主要目标。

(3)书院实行开放式的教学,实行门户开放。求学者不受地域、学派的限制均可前来听讲、求教,教学人员不限于书院本身,而是广邀学界名流以及不同学派的学者前来讲学,大大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发展,也开阔了学生视野,深化了教学。

(4)书院教学以学生读书钻研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兴 趣;书院教学多采取问难辩论式,注重启发引导,提倡切磋讨论,讲究身心涵养。

(5)书院内师生关系比较融洽,彼此间感情相当深厚。朱熹平日教人,循循善诱,一日不讲学就一日不快乐,对学生充满感情。

(6)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其经费来源多样化。书院的经费,有来自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主要靠学田供给。

(7)实行“讲会”制度、提倡百家争鸣。“讲会”是书院讲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在官学中是没有的。书院通过“讲会”,把疏远的讲学活动扩展为地区性的学术活动,促进了学术的交流,也推动了学术的发展。

以上这些特点成为书院中的优良传统,它对书院的教学工作、学术研究都起了积极作用,它对今日学校教育仍有启迪作用。

三、论述题 1.【参考答案】(1)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其主导作用表现在一是教育是:○1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培训过的教师来进行工作的,教师受国家的授权和社会的委托来教育学生。他们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熟悉教育内容,懂得教育的规律和方法,能自觉地促进学生的思想、学业、身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人的发展有两种不同状态,主要的区别在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就是在一定的教育目的引领下,通过人的主体选择,把人的发展的潜在的可能因素在人的现实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所实现的人的发展,是在人的干预下实现的教育活动过程,实质上是有目的地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使受教育者成为符合教育目的即社会期望的人的过程。(3)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

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承来培养人的,文化知识是滋养人的生长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与资源。文化知识之所以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主要是因为文化知识蕴涵着有利于人的发展的诸多价值,即知识的认识价值、知识的能力价值、知识的陶冶价值和知识的实践价值。2.【参考答案】

存在的问题:一是学校的管理法制化不够健全,学校的行政管理只能没有有效的转变;制度建设不够健全,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法制教育比较薄弱;教师和学生的权益没有得到依法维护;二是学校管理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没有考虑个体差异;三是学校管理没有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按照上级的指令机械的的执行,没有以学校的发展为本进行管理;四是学校的管理不够信息化,学校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没有及时的运用到管理上,同时也没有对有关信息资源的管理。改进的建议:(1)学校管理法治化

依法治校就是把学校管理纳入法治轨道,依法对学校进行管理。依法治校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依法管理和规范学校行为,另一方面是学校管理者依法管理学校的各项内部事务。学校管理者应采取以下措施推进依法治校:第一,转变行政管理职能,切实依法行政;第二,加强制度建设,依法加强管理;第三,推进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第四,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素质;第五,严格教师管理,维护教师权益;第六,完善学校保护机制,依法保护学生权益。(2)学校管理人性化

人性化管理是指学校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情感、满足人的需要、崇尚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尊重人的主体人格和地位。实行人性化管理,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要考虑人的因素,一切从人的实际出发;第二,在分配工作任务时,要考虑人的个体差异;

第三,要强调人的内在价值,把满足需要作为工作的起点,通过激励的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率;第四,要努力构建一种充满尊重、理解和信任的人际环境,增强教职工和学生的集体归属感;第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管理和育人功能。第六,要转变管理观念,改变管理方式,贯彻管理即育人、管理即服务的思想。

(3)学校管理校本化

校本管理是指学校在教育方针与法规的指引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自主确定发展目标和方向,自主进行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简言之,就是以学校为本位的管理。实施校本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教育行政部门要简政放权;第二,倡导集体参与、共同决策;第三,开展校本研究,提高学校管理者的决策能力。

(4)学校管理信息化

管理信息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把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运用到学校管理上来以提高管理的实效;另一方面是学校管理方式和内容的信息化,由过去的“人—人”管理、“人—物”管理转变为“人—机”管理,即注重对有关信息资源的管理。信息化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强硬件投入与软件开发,为学校管理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第二,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学校教职员工的信息管理素养;第三,完善学校信息化管理的政策和规章制度。3.【参考答案】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1)学习问题:包括厌恶学习、逃学、学习效率低、阅读障碍、计算技能障碍等。

(2)人际关系问题: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如社交障碍、人际障碍等。(3)学校生活适应:包括生活自理困难、对学校集体生活不适应等。

(4)自我概念问题:包括缺乏自知、自信、自我膨胀。沉湎于自我分析,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过大等。(5)与青春期性心理有关的问题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过程一般由“判断鉴别——训练策略——反思体验”三个彼此衔接的基本环节构成。判断鉴别强调情境化、生活化,即鉴别一定要把学生置于具体、生动的情境之中,鉴别的内容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策略训练就是针对该课主题和在判断鉴别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若干解决该问题的具体而有效的方法和技巧,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和操作活动来感受、理解,进而选择。反思体验就是对训练中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行为变化、活动过程及效果等进行反思、强化、内化,强化训练效果,促进自我认知与评价。(2)咨询与辅导

心理辅导是一种心理上的助人活动,心理辅导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助人自助。建立有效的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条件:同感、真诚、尊重。(3)学科渗透

篇6: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2、教育制度

3、自我效能感

4、短时记忆

5、书院

6、自然后果法

二、简答:

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实质和条件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实质及阶段

4、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教育思想

三、论述:

1、论述人的未完成性与教育的关系

2、论述教师的基本素养

3、论述“新学制”的特点与评价

4、述评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选择

2015年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2、教学方法

3、学习动机

4、学习策略

5、知识

6、技能

二、简答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2、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三、论述题

1、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2、教师劳动的特点

3、孔子的教育思想

4、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2014年考研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2.课程3.四书五经4.新学制5.学习动机6.学习策略

二,简答

1.教师的素养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3.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论述

1.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2.教学过程的性质

3.孟子的教育思想

4.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2013年考研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制度

2、说服教育

3、元认知

4、学习策略

5、学科课程

二、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教育

2、创造性基本结构

3、赫尔巴特教学阶段理论

4、人本主义的教学意义

三、论述题

1、孔子的教学方法及现代意义

2、班级授课制的评价

3、杜威实用主义

2011年考研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2、教育目的

3、学校教育制度

4、监生历事制度

5、设计教学法

6、学习策略

二、简答题

1、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2、教师劳动的特点

3、苏格拉底方法

4、建构主义的理论取向

三、论述题

1、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2、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3、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4、结合实际,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2010年考研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简答题

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3、教师专业化内涵4、1958年美国《国防教育法》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5、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论

二、分析题

1、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篇7: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共6个)

受教育者

教育目的道德教育

教学方法

----

二、简答题。(共4个)

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

现代教育的特点

基督教教育的特点

三,论述题。(共4个)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国家在危机中》

我国的基础课程改革目标

篇8: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决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直面现代化建设需要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 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盼, 在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方面, 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摆在突出位置, 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党和人民事业全局高度, 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治决心和战略考虑。

(一) 改革是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回顾改革开放35年辉煌历程,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高瞻远瞩地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重要指针, 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坚定不移推进教育改革。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强调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发布迈向新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努力构建充满生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党的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围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战略部署, 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特别是2010年发布的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3年来, 教育改革顶层设计明显增强, 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顺利展开。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 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 我国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多方面改革都在朝着纵深推进。我国教育快速发展, 从人口大国转变成为人力资源大国, 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进军, 这完全得益于持续深化的教育改革所注入的活力动力。

(二) 教育改革是历史新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新世纪以来, 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 改革进入深水区, 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教育也深度融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潮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中, 我们党坚持社会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密切联系。按照《决定》关于“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新部署和“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新要求,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不仅是破除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促进教育体系自身完善, 而且要与党的各项事业制度改革相互配合、协同攻关, 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

(三)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需求的可靠保障

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世纪之初1000美元上升到6000美元以上, 社会开始由生存型消费逐渐进入发展型消费阶段, 广大人民群众对通过接受良好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发展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以及更好服务国家社会的愿望愈加迫切, 也更为多样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 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 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就是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依归,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 以改进政府教育管理方式、激发释放学校办学活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 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现实需求。

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

教育要发展, 根本靠改革。《决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 集中反映了今后教育领域以改革推动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力的总体思路, 就是要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的领导,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明确攻坚方向, 凝聚社会共识, 加强举措配套, 统筹落实好以下三个重点方面。

(一)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

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那么,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决定》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立德树人,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字里行间深深寄托着对青少年一代的殷切期望。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进程中,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 赋予立德树人以深刻理论内涵和全新时代特征, 意义非常深远。今后教育领域中的所有改革, 都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 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和帮助学生打牢共同思想基础、端正政治立场和前进方向、砥砺品德陶冶情操、激发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紧密相连。

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 本质要求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决定》要求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改进美育教学, 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求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 破解择校难题, 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是要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宏观政策要求, 细化为学校教育的具体安排, 把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从过重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 使其腾出更多时间探究思考、加强锻炼、了解社会、参与实践。

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 还必须积极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决定》强调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以及推进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改革发展, 清晰表明我们党关于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政策基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必然要在更新教育观念、理顺结构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加强能力建设、推动内涵发展上下功夫, 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尽快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二)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有利于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决定》要求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 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敢于啃硬骨头, 敢于涉险滩, 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因此,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以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着力点, 加大攻坚力度, 力求取得突破性进展。

考试招生制度, 就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决定》明确了“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的改革方向, 期望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从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起步, 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 到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再到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 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特别是在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方面迈出新步, 拓宽终身学习通道。相信这一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 再跟进系列配套政策, 将是我国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系统性综合性最强的一次改革, 将显著扭转应试教育倾向, 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科学选拔人才、维护社会公平, 彰显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理念, 为亿万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和成长途径, 搭建符合基本国情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促进教育公平, 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公益性普惠性的必然要求, 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所必须秉持的基本政策内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条件下, 我国城乡、区域教育发展还不平衡, 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状况有待改变, 对此, 《决定》在部署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时, 强调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 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要循序渐进和制度创新, 既要把促进公民受教育机会公平摆在突出位置, 又要善用政策手段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 还要更加重视促进教育制度规则公平, 这些都将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着力点。

(三)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

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 《决定》专门就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行具体部署,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进一步简政放权, 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 特别是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 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等等, 都成为亮点, 也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决定》提炼出教育管理和办学体制改革要点, 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大的方向是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 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 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 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国家教育督导, 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决定》提出的系列改革举措, 关键在于推进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 通过建立“管办评分离”制度, 明确各级政府责任, 推进学校分类管理, 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发挥社会参与作用, 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政府将更多运用法规、规划、标准、政策、公共财政、信息服务等手段引导和支持学校发展。

“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决定》提出的极具创新性的政策要求, 就是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 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 要求各级政府因地制宜采取多样化政策措施, 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人教育领域, 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发展, 并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 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三、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保障措施和落实行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是教育系统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继续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新阶段, 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来说, 也是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中央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抓住历史性机遇, 统筹安排改革保障措施, 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

(一) 切实增强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高度共识

我国改革开放35年经验表明, 任何成功的改革从来都是上下左右的通力合作和紧密配合, 每次成功的改革, 都是群众广泛参与、集体同心攻坚的结果。我们要把《决定》精神落到实处, 必须科学分析、深刻认识当前教育体制机制积弊, 尽快克服改革动力不足, 缺乏有效措施手段, 不敢或不愿打破常规的想法和做法, 在各级政府、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中, 凝聚起改革的高度共识, 形成深化教育改革的强大合力。

按照中央的要求, 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大政策举措, 一定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除完善专家咨询机制、注重配套政策措施到位等环节外, 更重要的是从制度层面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在重大教育改革实施前, 要进行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 根据需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改革实施中, 加强检查监督和定期评估, 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妥善处理及动态调整, 避免产生大的偏差, 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 确保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行使顺畅, 为重大教育改革付诸实施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二) 不断完善上下联动、各方协同创新的改革推进机制

改革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如何避免改革的碎片化, 是包括教育系统在内的各地区各部门都要直面的问题。《决定》强调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对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组织投身改革提出明确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在不同部门之间会有一定的职能交叉和需要彼此协调的关系。围绕《决定》所布置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各项重点任务, 要在国家层面制定指导性意见, 注意增强部委之间的政策协调, 逐项明确本届政府任期内重大教育改革清单。地方要以增强本级教育统筹为重点, 制定综合改革方案, 落实国家层面重大教育改革任务, 体现省域教育改革特征, 重在解决本省的实际问题。国家建立鼓励支持改革激励机制, 对改革成效显著的地区和学校, 在资源配置、权力下放等方面, 给予更多倾斜支持。

(三) 继续注重系统设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先行的改革路径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必须立足基本国情, 全国一盘棋, 但决不能一刀切。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启动实施时, 就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部分高校选取425个单位先行试点, 经过3年的探索, 在顶层设计、政策协调、咨询指导、监督检查、宣传推广等方面, 初步建立一套改革推进机制。根据《决定》总结的“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的改革重要经验, 我们要继续沿着系统设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先行的改革路径, 按照《决定》提出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任务以及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时间表, 对国家和各地的教育改革试点进行整体评估, 形成新的改革方案, 加强统筹, 多措并举, 以点带面, 扎实推进。

上一篇:2024年北京公务员申论热点话题:年轻的贪官下一篇:XXX乡镇贯彻落实乡镇纪检组织建设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