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Blogging标签――Word 高级应用

2024-06-12

设计Blogging标签――Word 高级应用(通用7篇)

篇1:设计Blogging标签――Word 高级应用

我希望在Ribbon里新增一个Blogging标签放置相关的按钮,而不是和现有的按钮混在一起,要做到这样,你需要对Visual Studio Beta 2为你创建的标签进行一些设置,把ControlIdType属性的值改为Custom,然后把Label属性设置为Blogging:

图 1

接着,从工具箱中分别拖出一个ToggleButton和一个Button,放在Visual Studio 2008 Beta 2为你创建的功能组里,为这两个按钮分别选择你喜欢的图标(使用大小为32x32的PNG图标效果最佳),分别把它们的Label属性设置为My Blogs和Manage Blogs,并把它们的ControlSize属性设置为RibbonControlSizeLarge:

图 2

完成了这些操作之后,你的Visual Studio 2008 Beta 2应该会是这样的:

图 3

现在,我们来看看运行效果:

图 4

下一篇将为大家介绍打开/关闭“我的博客”侧边栏

篇2:设计Blogging标签――Word 高级应用

我希望在Ribbon里新增一个Blogging标签放置相关的按钮,而不是和现有的按钮混在一起,要做到这样,你需要对Visual Studio 2008 Beta 2为你创建的标签进行一些设置,把ControlIdType属性的值改为Custom,然后把Label属性设置为Blogging:

图 1

接着,从工具箱中分别拖出一个ToggleButton和一个Button,放在Visual Studio 2008 Beta 2为你创建的功能组里,为这两个按钮分别选择你喜欢的图标(使用大小为32x32的PNG图标效果最佳),分别把它们的Label属性设置为My Blogs和Manage Blogs,并把它们的ControlSize属性设置为RibbonControlSizeLarge:

图 2

完成了这些操作之后,你的Visual Studio 2008 Beta 2应该会是这样的:

图 3

现在,我们来看看运行效果:

图 4

篇3:设计Blogging标签――Word 高级应用

Word作为一种重要的办公软件, 对提高人们的办公效率具有极大促进作用。目前, 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相关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 如何正确地应用相关教学案例, 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 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科学的教学设计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1 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重要性分析

教学设计主要是根据课程教学标准以及教学对象特点, 合理有序地安排各个教学要素, 最终确立科学的教学方案的过程[1]。通常, 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方法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 不仅是对计算机基本知识的理解, 而且还侧重对计算机发展中的新技术和新动态的解读。因此, 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要求教师充分参考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征, 结合高职院校课程特点和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 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目标。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

因此, 教学设计能够在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础上, 合理地选择教学目标, 正确地解决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同时, 教学设计通过系统的方法作为指导, 将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系统化, 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2]。

2《Word高级应用》中“邮件合并”功能教学设计

2.1 教学目标分析

Word软件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办公文字处理软件。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熟练掌握邮件合并功能的应用, 了解Word域的使用;熟悉邮件合并相关工具栏的操作。

2.2 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掌握“邮件合并”功能的基本操作, 尤其是对数据源的设计。同时, 难点在于如何将数据源合并应用到主文档中, 以及掌握“邮件合并”的相关使用技巧。比如, 如何使用一页纸打印多份邮件, 一次合并中可以出现内容不同的邮件, 以及共享各种数据源、使用应用筛选排序等功能, 对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3 教学内容分析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 常常需要处理大量信件以及各种报表文件。虽然文件复杂繁多, 但是大部分内容格式基本相同, 只需更改相关数据即可。邮件合并作为Word高级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学生对邮件合并功能要学会应用并且熟悉掌握。

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设置了相关学习任务, 让学生学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掌握邮件合并功能。这样, 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学习兴趣, 而且也让计算机的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2.4 教学对象分析

高职院校教育以实践教学为主要特点, 侧重于对学生实践性环节的教育。同时, 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具有较大层次的职业定向性[3], 学生在刚入学时, 就已经知道自己将来的工作方向, 并且根据特定的职业方向进行基础与专业课程的学习。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多自主性, 学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 选择一些适合自身未来就业发展的学习内容。因此, 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案例分析教学以及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5 教学过程分析

(1) 对Word基础知识的温习。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复习Word课程的基础知识, 如相关工具栏操作、文字处理、相关表格处理等。同时, 教师利用PPT形式导入新的教学内容, 展示用Word编辑的相关邮件, 由此导入新的课题。

(2) 对新知识内容的传授。邮件在合并过程中主要应用到两个文档, 分别是主文档和数据源[4]。其中, 主文档主要涉及各种信函或不同报表文件中具有共性的内容。数据源则包括不同信函或报表文件中的名称、姓名以及具体时间等信息。邮件合并过程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将主文档中的信息和数据源中的每一条已经生成的记录信息进行一一对应, 从而形成最终的合并文档。

第一步:教师选择菜单栏中的“工具”—“信函与邮件”—“显示邮件合并工具栏” (见图1) 。

第二步:使用邮件合并任务窗口分别建立主文档和数据源。首先在当前打开的窗口中建立主文档, 示例内容如下:

然后建立数据源文件 (见表1) 。可以建立Word表格文件, 保存之后关闭数据源文件。

第三步:在菜单的“视图”中选中“任务窗格”, 并且按住“ALT”切换到“邮件合并”任务窗格中。“选择文件类型”———“信函”, 单击任务窗格底部的按钮“下一步, 正在启动文档”。在任务窗格的顶部选择“使用当前文档”, 然后按照系统提示, 选择“下一步:选取收件人”。

第四步:在“使用原有列表”标题下, 选择“浏览”选项, 显示“选取数据源”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已经保存的数据源, 单击“打开”选项, 系统会出现“合并邮件收件人”对话框。此时, 可以点击编辑器, 对数据源进行编辑。按照相关提示, 在文档中“尊敬的”之后插入“部门名称”、“姓名”、“称谓”, 然后将3个数据合并于主文档中 (见图2) 。

第五步:对已经编辑完成的信函进行预览, 如果需要进行修改, 可单击“上一步”按钮进行修改;如果不需要修改, 则单击“下一步”选项完成合并。此时, 需要在标题下选择“编辑个人信函”选项, 确认合并到新文档。选择“全部”, 单击“确定”按钮, 生成最终的合并文档, 然后保存。

(3) 课堂回顾总结。首先进行课堂总结, 使用“邮件合并”功能通常具有两个条件:当需要制作的信函数量较多时, 且文档内容的基本格式和主要内容不会发生变化。尤其是信函中的日期、大致内容固定不变, 而接收函件的具体对象则属于变化中的内容, 这些变化中的内容由数据源进行记录来表示。一般来说, “邮件合并”功能主要应用于信件、请柬、工资条以及个人简历等。只要有数据库或电子表格及一个标准的二维数据表, 就可以轻松地利用Word高级应用中的“邮件合并”功能进行批量打印, 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简单地说, “邮件合并”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3个方面:主文档建立、数据源建立、数据源合并入主文档中。最后布置课后作业, 即15个同学一组, 利用邮件合并功能完成一份英语四级考试的成绩单制作。

2.6 教学方法分析

(1) 案例分析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分析教学内容, 通过具体实际的案例分析, 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如本次教学过程中文艺汇演邀请函、大学英语四级成绩单制作等, 都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 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案例应用, 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 任务驱动法。教师在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中, 需要合理地分析与设计任务。科学的设计任务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设计任务时, 必须充分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同时, 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之前, 都要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价, 将每一个案例分解成若干个可行性的任务。例如,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 可以分别让不同小组的学生完成主文档建立、数据库建立以及邮件合并过程。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通过发现和提出问题, 从而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此外, 设置适量的课外练习, 有利于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5]。因此,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重点在于对任务内容的分析和设计。学生在前期的Word软件学习过程中, 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基本操作, 对Word有了一定了解。Word高级应用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 该部分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相关应用, 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 《Word高级应用》的教学设计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 在计算机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进行积极配合, 及时完成相关教学任务, 从而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与教学目标的达成。

摘要:《Word高级应用》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提高学生的Word办公软件应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基于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重点分析了《Word高级应用》中“邮件合并”功能的教学设计思路, 以期为提高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Word高级应用,教学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

参考文献

[1]徐东.两种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比较与反思[J].保山师专学报, 2012, 6 (4) :100-103.

[2]黄晓敏.论多媒体教学软件评估[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10 (15) :55-56.

[3]于远涛.浅析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科学, 2010, 10 (S1) :23.

[4]杨青.例谈高校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10 (11) :15-16.

篇4:Word邮件合并功能的高级应用

关键词: 邮件合并 数据源 高级应用

“邮件合并”是Office中的一项高级功能,大多数人员只掌握其中一些简单功能,如合并文件形成工资单,一页只能生成一个,既不美观又浪费纸张,生成的结果不能令人满意,如果掌握其中的高级功能,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以Office2010为版本介绍其主要高级功能。

一、共享多种数据源

邮件合并主要是将文档与数据源进行链接,整合成需要的文档资料,因此,数据源是必不可少的。数据源提供的数据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行列组合,即行表示个体的一条记录,列表示个体的一个特征(字段)。如文本文件的表格、Word文档的表格、Excel工作簿、Query文件、Access数据库、Foxpro文件等内容都可以作为邮件合并的数据源。一般情况下,只要数据源文件存在,邮件合并时就不需要再创建新的数据源,直接将数据源与文档进行链接。如果需要的数据源不存在,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修改就不是太麻烦。

需要注意的是:数据源中的数据文件必须是数据库格式,即第一行必须是字段名,不能出现标题之类的内容。如文本文件的表格、Word文档的表格、Excel工作簿不能出现标题行,如果出现标题行,必须先删除标题行,才能作为数据源使用。同时在数据行中尽量不出现空行,即空记录。

不同的软件可以共享数据源中的数据,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办公效率。

二、一页纸打印多个合并文档

Word“邮件合并”主要是进行批量处理和批量打印文档,好多情况下生成的文档很短,如工资条,只占几行的空间,但是生成的文档一页只显示一条记录,导致生成的文档偏多,打印速度慢,浪费纸张。当文档较短时,可以一页显示多条记录,解决上述问题。

方法一:首先,选择“开始邮件合并”菜单中的“目录”,打开一个Word文档;其次,将批量文件的格式设置成功,与数据源建立链接后,保留适当的行间距位置;最后,单击菜单“完成并合并”。但此方法在每页中不可控制记录的多少,可能打印效果不太满意。

方法二:第一,选择“开始邮件合并”菜单中的“普通Word文档”,打开了一个Word文档;第二,将批量文件的格式设置成功,与数据源建立链接后;第三,光标放在设置的批量文件最后一行下面,单击“规则”菜单,选择“下一条记录”;第四,将第三步设置的内容复制到一页里面,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复制的记录数;第五,将本页中最后一条记录后面的“下一条记录”删除;最后,单击菜单“完成并合并”。但此方法也有一个缺点,即可能最后一页有空白的记录。

三、有条件的生成合并文件

打印信封、请柬时常常看到“***(先生/女士)”的格式,暂不考虑对他人的尊重,收件人拿到后首先想到的这是一件批量文件,如果是广告类信件,估计拆开的几率不太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邮件合并中的条件语句:如果……那么……否则(IF...Then...Else)。

解决方法:首先,光标定位在需要添加条件语句的位置,单击“规则”发现“如果……那么……否则……”,单击,出现下图,在“域名”位置找到相应的字段,确定“比较条件”与“比较对象”,符合比较条件时在“则插入此文字”对话框中输入相应的内容,不符合比较条件时,在最下面对话框中输入相应的内容即可。

四、确定数据的精度

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小数点的精确性问题,如工资表、学生的平均成绩等后面可能会出现小数点,在Excel文件中设置为1位小数,但合并到Word文档后发现小数点位置变成了许多位,打印出的效果不理想,而且没有必要精确到几位。

解决方法:选中需要修改的数据的“合并域”,按右键,选择“切换域代码”菜单,出现{MERGEFIELD字段名},在域代码“字段名”后面加上"0.00"(保留两位,如果保留一位小数,可用0.0),最后一定要按F9结束,这样出现的数据效果就按自己的思路展现。

五、结语

在掌握了邮件合并的简单功能后,虽然使用比较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使用过程中会不断发现问题,因此,对邮件合并的高级功能进行深入了解、认真学习,对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最后,提醒一点:不同版本的Office软件,邮件合并的操作步骤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孟金红、陈国清.邮件合并操作的微课设计[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9).

[2]杜军.用Word中的邮件合并功能制作准考证[J].科技信息,2010(34).

篇5:Word的高级应用——制作表单

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的行政部门, 往往需要让职工或者来办事的人们填写一些表格, 而且常常会通过电子邮件等的形式填写电子文档中的表格。当填写者在Word电子文档中填写表格时, 很可能会随意修改了格式甚至表格中原有的文字, 如何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 使得填写表格的人员只能在填写区域中操作, 而不能操作其他非填写区域, 即把非填写区域设置为只读。解决的办法是设置“表单”。

2 表单实例

下面的图1就是用表单制作的登记表, 有灰色的底纹处可以由填表人员填写, 如果填写的文字较多, 则灰色底纹区域会自动加长。“学历”、“性别”、“婚姻状况”由填表人员直接从列表中选择, 不用输入文字, 以规范输入的内容。表格中没有灰色底纹的文字以及整个文件格式都不能由填写人员改写, 即为“只读”形式。这张表格在打印时不会出现灰色底纹, 与一般表格的打印结果是一样的。

3 表单制作

表单也叫窗体, 无论是Word 2003版还是2007版以上,制作表单的方法是一样的。

3.1 添加“开发工具”选项卡

在Word 2007版以上, 需要先调出“开发工具”选项卡。单击Word界面左上角的Office按钮, 在出现的框中依次选择“Word选项”→“常用”→选中 “在功能区显示开发工具选项卡”复选框, 此时在功能区就会出现“开发工具”选项卡,(如图2所示 ), 在“控件”组中选择 “窗体”工具中的各种控件来操作。

3.1.1 建立表格

可以先建立如图1所示的表格, 输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表格中的文字。

3.1.2 建立窗体域

所谓域即图1中有灰色底纹处, 是供填表人员填写的。像姓名、出生日期、籍贯、职务、 现工作单位、工作经历、备注右侧的灰色底纹是“文字域”, 用“窗体”工具中的“文本域 (窗体控件)”创建即可。

学历、性别、婚姻状况可以使用“组合框” 或者“列表框”。如在学历右侧的单元格中, 用“窗体”工具中的“组合框 (窗体控件)”建立域之后, 右击这个域, 在弹击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打开属性框如图3所示。在“下拉项”文本框中输入 “研究生”, 单击“添加”按钮将其添加到“下拉列表中的项目” 下方的列表框中, 重复上述操作, 依次将本科、大专等学历名称添入。性别、婚姻状况用类似的方法输入各项目。

是否党员右侧是一个“复选框”控件, 直接用“窗体”中相应的按钮建立。

如果是2003版,“窗体”工具可以由菜单“视图”→“工具栏” →“窗体”调出, 其余操作与上述相同。

3.2 设置保护

仅仅完成表单的制作, 还不能交付给填写人员使用。

在图2中单击“保护文档”, 选择“限制格式和编辑”(见图4), 右侧出现“保护文档”窗格, 如图5所示。在图5中选择“2.编辑限制”下方的“仅允许在文档中进行此类编辑”复选框, 在下拉列表中选择“填写窗体”, 再单击“3.启动强制保护”的“是, 启动强制保护”按钮, 在弹击的对话框中输入密码, 这样此文件就只能在文本框域或者列表框域等输入内容, 其他文字等都不能被编辑。右侧的窗格由原来的“保护文档”变为 “限制格式和编辑”窗格, 如图6所示。

如果需要修改表格, 可以击图6左下角的“停止保护”按钮, 输入原来设置的密码, 就可以修改表格。

需要注意的是当“启动强制保护”设置密码后, 密码一定要妥善保管, 一旦丢失密码, 表格将无法再作修改。

篇6:设计Blogging标签――Word 高级应用

一、微博客的内涵及其功能特点

1. 微博客定义及其内涵

微博客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 它是最近新兴起的一个Web2.0表现形式, 作为一种分享与交流平台, 微博客它可以即时发布消息, 表达出每时每刻博客主人的思想和最新动态, 更注重发出博文的时效性和随意性。它的最大特点是集成化和API开放化, 可以通过移动设备、IM软件 (gtalk、MSN、QQ、skype) 和外部API接口等任何一种途径发布你的微博客消息和即时地与博友进行交流。

2. 微博客的特点及作用

通过对微博客定义的了解我们可以大致知道微博客的主要功能, 随着我国通信技术特别是3G的发展, 微博客作为一种小巧的博客交流工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前题。通过手机进行微博客交流渐渐成为一种传统学习和在线学习的有力补充, 它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1) 技术门槛底, 使用方便。微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媒体, 对使用者的技术要求不高, 只要会申请电子邮件信箱, 会打字就可以简单、无成本地拥有自己的微博客空间了。对微博客的维护也不需要复杂的技术, 每天写作、编辑、上传就好像发送邮件一样。

(2) 是开放的、互动的空间。微博客空间是一个真正的公共空间。浏览者可以自由地观看博主的内容, 并且还可以参与到讨论中, 实现实时互动, 更多的是协作学习过程。您可以使用微博中的“关注”功能, 去关注您感兴趣的朋友, 他们说的话、发的图片, 都可以第一时间知道。

(3) 具有即时性和交互性。微博客是经常动态更新、不断积累的, 有些微博客 (blogger) 甚至出差在外, 都可以通过手机关联它, 将手机关联到微博客上, 无需任何费用, 这样就可以随时随地关注他人的信息以及随时更新自己的动态了, 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您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 微缩成一句话、一张图片等内容, 然后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发表到你的微博客上面。同时在新浪微博的博友们, 可以第一时间知道这些信息, 和您一起分享、讨论。

(4) 个人化、专业化倾向强。博客注重个人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共享和交流, 关注内容本身, 是个性化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您可以针对一篇新闻、一个热门词汇来发起话题, 并邀请您的朋友, 一起来参加讨论。同时, 您也可以参加到朋友们发起的话题讨论中。

二、微博客在教学中应用的教育功能

传统的学习模式主要是指以教师 (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 为中心, 以言语和多媒体为手段, 学生 (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被动地灌输式地接受知识 (教材规定的内容) 。在学习中, 学生只能统一地、单向地、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这是一种“填鸭式”学习方式。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移动学习渐渐成为了一种非正式学习的有效补充, 而微博客作为新兴的Web 2.0工具, 渐渐受到我国教育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学生可以应用微博客进行有效的非正式学习, 作为终身学习和课后复习的一种有效的补充。

经对大量的文献检索及参考博客的教育功能, 笔者对微博客在教学中应用的教育功能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1) 微博客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评价的有效工具。通过微博客, 学生可以找到感兴趣的站点, 从别人的思考和研究中找到灵感, 聚焦研究问题, 同时它还可以为师生交流讨论提供一个理想的场所, 可以使参与者更加方便地进行交流和反馈, 有利于实现互动式的学习和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2) 微博客可以作为教师和学生课后在网上的交流平台。在交流平台中, 学生利用讨论方式进行学习, 即由教师在站点上建立相应的主题讨论组, 学生可在特定的主题区发言, 并能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 每个人的发言或评论都即时地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看到。

(3) 微博客可以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平台。通过微博客即时了解教师的动向并可进行实时的在线提问和讨论问题, 学习者可以通过微博客进行资料搜集进行自主学习研究和其他在线学习者协作学习。

(4) 微博客可以作为教师、学生的个人网站, 推动课程整合和学科教学资源建设。通过教师学生的在线讨论及即时的交流, 在很大程度上可促进知识的反省和获得。

(5) 微博客可以以时间为序组织体现协作学习的过程和记录成员学习与思考的过程, 便于对自己学习全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和提炼出成果, 便于教师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 通过评论、留言及各种手段给以帮助和指导, 真正做到个别化教学和对学生学习的形成性评价, 并为师生互动提供更多机会, 有利于密切师生感情。

(6) 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微博客使得与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专家进行教学交流成为可能, 能促进教师生命主体意识的觉醒, 教师对自己专业实践的反思由自发走向自觉, 使教师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专业的成长与发展, 进而带动整个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发展, 促进教育信息化。

三、微博客在教学中的应用——以《教育技术学》学科为例

本文以《教育技术学》为例说明微博客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首先, 需要进行简单的注册, 拥有自己的微博客空间。在新浪微博客网站中, 学生和教师都可以进行注册和相互添加为好友, 并且彼此关注, 可以随时看见对方的评论及动态。进入首页后, 可以设置个性化信息, 在图1所示的对话框中输入“教育技术”, 并以“教育技术”为话题进行探讨。

微博客平台会根据你所关注的话题进行查找, 微博客的右上角就会出现与自己话题相关的几条微博 (如图2) , 可以点击相关微博进行关注和评论。

在“搜索其他话题”中输入“教育技术”, 可以搜索与教育技术相关的微博, 如图3, 这种方法可以找到与教育技术相关的专家及学者的观点, 学生可以根据专家的观点进行评论及咨询。

同时微博客的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学生可以应用手机、通讯设备、网络任何一种途径发布自己的感想, 并即时地与在线同学及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开阔在线学习者的学习视野, 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的激情, 促进师生、生生的感情。同时在利用在线资源和实施在线学习方面也有其他传统学习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 既有有利的方面, 也有我们需要注意的方面。在进行微博客教学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微博客使用的便利性以及很强的个人化特征, 使得微博客的内容很难保证教育的有效性。不同的使用者出于不同的观点和爱好创建各种微博客, 内容良莠不齐, 难免存在攻击谩骂言论, 给浏览者带来不良影响。

(2) 微博客服务商的服务不完善, 直接影响教育微博客功能的发挥。互联网上已经有很多微博客的专业提供商, 但是现有的微博客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功能不完善、不稳定, 有的速度慢, 另外面向大众的微博客提供商的网站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信息杂乱等现象, 不能充分发挥微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特点。

(3) 利用微博客开展教学是网络辅助教学的一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依赖于教师良好的网络教学能力和学习者的基本网络技能, 从目前的情况看, 师生双方的能力都亟待提高。

四、结论

微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Web2.0教学辅助工具, 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 它的特点及其优势引起了在线工作者的强大关注, 作为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的工具, 在移动学习中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从它的教育功能进行阐述及其结合《教育技术学》为例, 目的是引起读者的共鸣, 促进我国非正式学习、移动学习在终身学习或者是课余学习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霄.博客 (Blog) 教学应用初探[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第22卷.

[2]方东兴.何为博客[EB/OL].http://WWW.Blogchina.com.

[3]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 (上) [J].中国电化教育, 2004, (3) :5-10.

[4]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home.

篇7:设计Blogging标签――Word 高级应用

首先, 严格按照Word表格的构成要素, 构建一个具有行、列完整字段名的6 (6成绩统计用数据表格, 分别为1、2、3、4、5、6行和A、B、C、D、E、F列。在A列中自A2~A6单元格填写行字段名, 在第一行中自B1至F1单元格填写列字段名;第六行自B6开始至F6单元格空白不填, F列自F2~F6单元格也空白不填, 留着存放批量计算结果。

1 对表格中的某一行或某一列数据求和

通过自定义工具栏, 把求和按钮添加到快速访问工具栏中 (如果求和按钮在快速访问工具栏上, 就不用本步骤) 。点击快速访问工具栏右侧的小按钮, 打开快速访问工具栏菜单, 点击【其他命令】, 打开【Word选项】对话框的【自定义】页面, 从下拉列表选择命令中选择“不在功能区的命令”, 在下面的列表框中, 选择∑求和, 添加到快速访问工具栏中去, 这样就能在对表格的数据进行计算时, 方便地使用求和按钮∑。

例如:要对第二行中的数据求和, 只需将光标放在表格第二行的最后一个单元格F2中 (A2单元格中为字段名, B2、C2、D2、E2单元格中都是与A2单元格中字段名相关的数据) , 点击快速访问工具栏中的求和按钮∑, 在F2中就出现了第二行数字之和。同理, 如果要对第二列中的数字求和, 也只需将光标放在第二列的最后一个单元格B6中 (B1单元格为字段名, B2、B3、B4、B5单元格中为与B1单元格字段名相关的数据) , 再点击快速访问工具栏中的∑按钮, 在B6单元格中就计算出了第二列的数字之和。

2 对表格中的多行求和

通过引进“域”的概念, 运用功能键更新所选的“域”来完成对多行的求和。其步骤为:第一步先复制F2中数据;第二步是先全部选中F3、F4、F5、F6 (如表格多于6行F 7, F8…) 这四个单元格;第三步是在选中的四个单元格上右击鼠标, 在快捷菜单中选择粘贴命令。这样就把F2中的数据同时粘贴在单元格F3、F4、F5、F6中;第四步是选中这个四个单元格, 按F9更新“域”, 这样表格中第三、四、五、六行的和就可以同时算出。当然, 需要运算的行数越多, 计算显得越快捷, 其运算效率也就越高。

3 对表格中的多列求和

同多行求和类似, 在B6单元格中先求出B列数据之和, 也是通过引进“域”的概念, 运用功能键更新所选“域”来完成多行的求和。其步骤为:第一步先复制B6中数据;第二步是同时选中这四个单元格C6、D6、E 6、F 6 (如表格多于6列, G 6, H 6…) , 在选中的这四个单元格上右击鼠标, 选择粘贴命令;这样在单元格C6、D6、E6、F6中就都是与B6相同的数字, 然后全部选中这个四个单元格, 按F9键更新“域”, 这样表格中第三、四、五、六列的和就可以同时算出。当然, 需要运算的列数越多, 计算显得越快捷, 其运算效率也就越高。

Word表格中的多个连续行及相关的多个连续列的和能否同时求出?我们做了如下的尝试, 也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4 对表格中的多行和多列同时求和

第一步是分别求出第二行和第二列的数据之和, 分别放在F2和B6中;第二步是复制F2中数据, 粘贴在单元格F3、F4、F5、F6中;第三步是复制B6中的数据, 粘贴在C6、D6、E6、F6 (如果表格多于6列, G7, H8…) 四个单元格中;第四步是同时选中F3、F4、F5、F6、C6、D6、E6、F6这八个单元格, 按F9更新“域”, 这样表格中的多行与多列就可以同时算出 (注意:在该步骤中, 如果不能同时选中列与行中的这八个单元格, 就不能实现上述结果) 。

文章以求和为例, 通过“域”的运用, 使Word数据表格的多行、多列及多行与多列之和可以同时求出。当然, 我们也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运算函数, 如求平均值函数、计数函数、最大值函数等, 来求出该行、该列或某一区域的平均值、数值数或最大值等, 以满足不同Word表格用户的计算需求。同时, 这样的操作也避免了一次次恼人的重复计算, 避免了Word表格与Excel使人目眩的来来回回的转换, 使Word表格在数据处理上能稍稍与Excel媲美。

摘要:表格在Word中既能用数据简明扼要地说明问题, 也能用很少的笔墨显示出众多要素间的变化关系;但它也有一些缺陷, 诸如在Word表格中, 如不借助其它工具, 就不能像在电子表格中对数据进行诸多的快速计算。如何在Word表格中快速计算多行、多列的数据, 通过引进“域”的概念, 文章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而提高了计算效率, 扩展了Word表格的功能。

关键词:域,Word表格,数据处理,求和函数

参考文献

[1]黄志科, 高长.计算机应用基础[M].人民电邮出版社, 2010.

[2]吕建朋, 项兆军.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8.

上一篇:精神力量演讲稿下一篇:诗歌朗诵春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