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2024-06-11

基于(通用6篇)

篇1:基于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反思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自主能力、研究性学习

[内容提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和听课交流过程中对这种学习方式总感觉到一些问题,引起我的很多思考。为此,本人在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的同时,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对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作了简单总结,愿与大家交流、探讨。

我们知道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最为凸显的则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其强调小组成员必须相互尊重、沟通、信任,互相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小组分工合作中个人的责任,否则小组的成绩就无法得到保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帮互助”成了小组成员应尽的义务;集体的成就感则成了其学习的动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又有助于因材施教,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但本人在实际教学运用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

1.学生对教师分配的任务,不能及时的合理分配和领悟,对所要完成的共同目标不明确,造成小组合作过程中分工混乱,有些学生因无头绪而不能快速 地找到问题的切入,去加以解决,导致合作学习的成效不高。

2.小组内一些成员由于自主学习能力欠缺,依赖性甚强,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自觉地结合书本,深入思考,一味地坐享其成,或人云亦云,盲目随从,丧失了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

3.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由于“个人主义”,有时会拒绝或排斥学习较薄弱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前者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一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份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后者则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现、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4.老师不能正确把握合作学习时间,达不到应有的讨论效果。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的计划时间成正比。但在课堂实践中往往做得不是很好,多数情况是讨论时间给得不够,使学生准备不足,来不及形成较完整的答案,就又被老师打住进行其它内容。

5.小组成绩与个人成绩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集体的成就,每个学生对集体的成就都负有重要责任。但在评价时,有些老师只看小组成绩而忽略个人成绩,容易造成“搭便车”现象,也就是有可能一个合作小组中,有些成员做出的贡献很少,但是却能享受同样奖励待遇,造成某些学生的惰性滋长,坐享其成。

如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呢?我认为,老师首先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要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懂得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组长的安排下认真地参加小组的活动,能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驱使下,为合作学习取得较高目标达成度努力。

2.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评价。

3.要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有疑问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

4.要培养乐于陈诉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观点的习惯。5.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的习惯。

(二)在课的引入阶段,营造小组自主学习的积极氛围

1.创情激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四年级的第一课时,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的作品:漂亮的电脑画图、十分精致的powerpoint作品、有趣的动画,并告诉他们这是学了电脑用电脑做出来的。这使学生对电脑有个具体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接受。

2.设疑激趣,思贵有疑。课堂合作学习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和对比中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更加深刻。又如在四年级第一课时,我也问学生:“你们现在能说说想在电脑课上学些什 么呢?”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由散发思维,激起学习的兴趣。质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自己兴趣的激励下学生们都会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如:我以后想用电脑画画,成为电脑画家;我以后要自己设计个游戏,给大家玩;我以后要在电脑上做作业等。这样培养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在大家蜂涌而上的气氛渲染下,整个班级也活跃起来,从被动变为主动,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很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进入良好的小组自主学习的氛围。

(三)深入开展合作探究

1.独立探索。这是合作交流探讨、深入探究的基础。就一般情况而言,没有独立思考探索做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将受到影响,不同层次学生资源的发挥可能受到阻碍,导致小组合作时优秀生“一手遮天”,中、下生成了无从插手、插口的陪客。学生各个个体通过操作,利用各种信息,探索新知,初步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知道哪里不太明白,哪里是需要进一步理解和深究的。同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习能力。如《画图》第一课时,我给学生们展示一幅简单的图,同时问他们:“你们学了画画,平时该怎么画这幅图?”学生们都开始独立思考: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用什么工具画线,用什么填充颜色。在自由、有趣的氛围中,学生不自觉的进行着独立探究。2.小组探讨。教师根据学生发现的操作方法,提出的疑难,筛选出其中最有价值的方法或疑难,指导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探索,得出初步结论。如《画图》时,我让学生回忆了平时画图的工具,在打开《画图》程序时,我就让学生先自己画一个气球,有些学生马上就有问题了,“老师,我找不到画画的笔!”这时能干的小组成员马上就会告诉他怎样用笔,在小组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每位学生的表达能力及表现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操作,形式可以多样,随学 生特长所定,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疑难问题有待于共同讨论。3.组际交流。各学习小组汇报交流合作成果,抓住最可行的方法探究,加以辨析,充分讨论,通过互相补充,促使各种操作方法趋于丰富、全面与完善,归纳概括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在上《画图》这课时,对于碰到的疑难问题,如:不能涂颜色?有些地方的线条多出来了怎么办?颜色太少?不能撤消了怎么办等等,小组再进行讨论方法,如真的无法解决,带着疑难问题,听取别组的意见或老师的启发,在这期间教师应不断给予疏导、点拨,使学生的操作更具有目的性。

(四)发扬民主,引进竞争,激励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更大地发挥同学间的合作效能,我采用了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对学生多用“看看哪一组思考最全面”、“××小组可不能落后”、“××小组同学进步很大”等激励语气,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并把小组合作中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给予公布。带动全班同学向好组长、好组员看齐,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了小组合作,有效形成合力。例如我教学生了一个“Delete”可以删除选定的内容,一会儿有个学生马上就提出了剪切也是可以当作删除的,我及时表扬并肯定这位学生的发现,不到五分钟全班每个同学都掌握了这个方法。把问题交给学生,进而去实践,学生具有了获取知识的途径、条件。

(五)实施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小组分配的平衡性;合作是为了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以达到共同提高目的。这就要求组与组之间的实力水平应该是相对平衡的,这是小组活动的前提。要实现分配的平衡,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和性格特征。在 四年级,我是这样去做的:首先通过两个星期的接触,初步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并向班主任老师了解,哪些学生特别善于表达,哪些学生特别内敛,不善言辞,哪些学生组织能力比较强,哪些学生思维比较敏捷„„

2、小组活动的适时性;小组只有在恰当的时候活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这是小组活动的关键。我坚持三点:一是问题很值得讨论;二是所要解决的问题难度过高或过低时不活动;三是解决结论单一的问题时不活动。教者切忌在自已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小组活动,那样可能造成看似热闹,实为混乱的局面,这就冲谈了小组活动的意义,降低了小组的作用,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时间要留足;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究的时间,这一点上教师应有特别强烈的“以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合作学习匆匆而过。特别是当孩子围绕着任务要求正在热烈讨论的时候,千万不要为了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中断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知道,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不单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更重要的是将会浇灭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4、教师的适当指导;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由”。教师在安排学习之前,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在学生学习中,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更有效。

5、评价要突出两个结合;要使得学习合作有效,必须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责任相合。也就是说,当合作小组达到规定的目标时,必须给予小组恰当的评价。这样才能使小组成员感到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从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同时,小组的所有成员必须都对小组的成功做出贡献。当一名小组成员对小组的成绩负有责任时,所有成员才会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去,使所有的成员都有取得进步的机会。

当然,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优势,作为教师本人还要在其他很多方面做好工作,如:关注组队的技巧;课堂提问的技巧;师生关系的处理等多方面还需进行探讨。总之,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总结,就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最终让这种教学法在结合学校情况、学生特点、教师个性化教学中结出课改的硕果。

参考文献:

① 《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 卢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②《教学行为策略》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年1月 时绮等译 ③《合作学习探究》 海潮出版社,2001年 刘福泉 ④《课改思考:反思“小组合作学习”》(中国教育曙光网)⑤《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肖川

篇2:基于

北京强讯

基于交换机和基于板卡式的呼叫中心方案比较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呼叫中心系统主要由:排队机、自动呼叫分配(ACD)、交互式语音应答(IVR)、计算机语音集成(CTI)、客户关系管理(CRM)、在线录音系统(Call Logging)等组成。

呼叫中心按其采用的接入方式分,通常分成如下两种类型:

1、基于交换机的呼叫中心(以下简称“交换机”方案)

该方案采用具有CTI接口的交换机作为前置排队机,配合CTILink和IVR服务器,实现呼叫中心的全部功能。

系统结构框图如下所示:

PSTN市话用户中 继 线ISDN/E1LPS分机线语音资源卡传真资源卡CTILinkPBX(HICOM318.COM)IVR语音服务器语音存储介质CTI 服务器网络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HUB录音系统1#人工座 席2#人工座 席N#人工座 席管理工作站打印机座席电话座席电话班长台

图1 CallThink 系统结构框图

基于交换机和基于板卡式的呼叫中心方案比较

系统中交换机部分以西门子公司的HiPath 3550为例,该机型价格经济合理,具备ACD功能和CTI接口,外线中继采用ISDN(BRI/PRI),呼叫的处理由交换机和IVR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自动呼叫分配(ACD)系统是现代呼叫中心有别于一般的热线电话系统和自动应答系统的重要标志,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呼叫中心的效率和顾客的满意度。系统中,ACD可以成批地处理来话,并将这些来话按规定路由传送给具有类似职责或技能的业务组的业务代表。各组业务代表被组成“连选组”,来话则按“先进先出”的次序分配给“最空闲的业务代表”。

CTI Server是系统的核心部件,它通过交换机的CTI Link获取交换机的状态并实现对交换机的控制。它是一个将计算机网络与电话网紧密联系的纽带。

客户的自动语音和传真服务由IVR(自动语音互答系统)完成。自动语音或自动传真可使客户呼叫分流,或由不同业务代表提供不同服务的客户呼叫分流,个性化服务与最适合的人回答问题,呼叫中心采用呼叫引导和呼叫提示功能,使有特定需求的问讯者被引导到最适合应答此类需要的业务座席;

客户关系管理(CRM)功能在每一台Agent工作站上实现。实时的用户资料显示,通过DNIS和ANI,呼叫中心将在建立路由的同时,启动数据库系统,将客户资料同步显示在业务代表的电脑上;实时信息管理,呼叫中心能够对呼叫及响应的数据进行实时存储、统计、输出,并且具备生成各种报表的能力。系统要能够尽可能地提供完备的通话记录,以便于进行各种分析,包括呼叫中心本身的服务状况及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分析。

北京强讯

基于交换机和基于板卡式的呼叫中心方案比较

北京强讯

2、基于语音板卡及座席卡的呼叫中心(以下简称“板卡”方案)

该方案采用以CTI技术为核心,将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紧密结合起来,电话接入、ACD、IVR、座席电话管理由一台服务器完成,称为第三代呼叫中心。

系统结构框图如下所示:

图2 Callcenter 系统结构框图

系统完全基于CTI,由电话语音处理卡、服务座席卡、高性能的工控机、企业级专用服务器组成呼叫处理系统,(也可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基于Compact PCI 技术的Motorola CPX2000 和美国NMS的数字中继语音板、CX1000 座席板等)。通过MVIP或H.100标准数字电话总线实现从512到4096个时隙的无阻塞电路交换及话务分配。由于这种呼叫处理系统本身就是一个计算机网络,所以很容易将其接入数据库系统,使服务人员同时得到电话和计算机数据两种资源。

CallThink CTI应用平台兼容SCSA、MVIP等总线标准,使得CTI技术的各方面应用可以综合到一个系统中,系统规模和综合处理能力出现了一个飞跃。

这种方案目前一般应用于120条中继、24个座席的中小型系统。其优点是灵活性强、集成化高,价格性能比高,适合大中型企业使用。

基于交换机和基于板卡式的呼叫中心方案比较

3、两种呼叫中心的方案比较

对比两方案,可以看出两者各有优缺点:

1)关于稳定性: 由于交换机经升级换代已发展了近一个世纪,无论稳定性、容错性及大话务量处理均已趋于成熟,既使语音卡及呼叫中心软件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话务转接及处理。而板卡级呼叫中心系统稳定性取决于所采用的硬件设备(如工控机、语音卡、座席卡、服务器等)以及软件系统的水平,其可靠成度相对而言要低些,且一旦板卡或计算机硬件或软件出现问题,不但导致系统瘫痪且整个通讯系统也无法使用。

2)关于可扩展性

交换机扩展性较强,以西门子公司的HiPath 3550 为例,一台主机共七个插槽、一块八端口模拟用户板,可供八个模拟分机用户;一块四端口ISDN数字板,可通过ISDN中继线实现主叫号码显示;一台标准型数字话机,用来对模拟分机的设置及转接、接听来电;交换机的V.24通讯口通过V.24扁平电缆与CTI Server服务器的串口相连,并将交换机内部产生的数据传至计算机(如:主叫号码、被叫号码、中继号码、通话时间、通话时长等)。中继接口可扩充到16条BRI(32路),或2个PRI(60路)。用户坐席可扩充到50个坐席。

“板卡级方案”目前一般应用于120条中继、24个座席的中小型系统。

3)关于系统性能

“交换机方案” 综合了CTI技术和传统交换机二者之长。呼叫的处理由交换机完成,客户的自动语音服务由IVR(自动语音互答系统)完成。CTI Server是这种方案的核心部件,它通过交换机的CTI Link获取交换机的状态并实现对交换机的通信。它是一个将计算机网络与电话网紧密联系的纽带。

这种方案系统的整体性能主要取决于交换机性能的优劣,若采用高性能具有ACD功能的交换机,可以实现呼叫中心要求的所有功能,但造价较高;若采用ACD功能一般交换机,呼叫中心要求的一些功能无法实现,但造价较低。

系统可以组成较大系统,但其语音处理功能的扩展的灵活性却稍逊一筹。系统稳定性取决于所采用的硬件设备(如交换机、服务器等)的水平,呼叫的综合处理能力较强;系统总体造价较高,座席数量容易扩容;但系统新功能和技术受交换机限制。

这种方案适合于需要座席数量较大,对自动语音信息(IVR)业务需求不多的场合。

“板卡级方案”结构简单灵活,语音处理功能的扩展能力强;对电话交换的处理能力不强;系统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CTI技术息息相关,容易和新技术结合。

这种方案适合于需要自动语音信息(IVR)数量较大,对座席(小于24个)需求不多的场合。

4)关于系统价格

“交换机方案” 总体造价较高,扩容成本较低; “板卡级方案”总体造价较低,扩容成本较高; 北京强讯

基于交换机和基于板卡式的呼叫中心方案比较

5)关于应用场合

一般情况下,板卡级呼叫中心适用于外线数量多,而座席数量少,且有许多固定信息查询的企业,如电话银行、168声讯台等,通常为2E1或4E1,8个座席或16个人工座席组成,它的固定信息有:电话点歌、电话游戏、有奖竞猜、医疗保健查询、股市行情等。

篇3:基于

由于在导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模型信息损失,就要确保采用合适的文件格式是模型损失的信息量最小化。上述软件与ADAMS通常采用和支持Parasolid核心实体技术,所以建好的模型以Parasolid(*.x_t)文件格式导出,再以Parasolid(*.x_t)文件格式导入ADAMS进行各种运动特性和力特性分析,效果较其他格式好。

以上文件的导入与导出涉及到软件之间的接口问题,涉及到版本之间匹配问题,本文重点论述UG与ADAMS的接口与导入分析。首先在UG环境中建立,另存为Parasolid(*.x_t)格式,对于ADAMS12.0的用户来说,应该选择的Parasolid版本在UG12.0—UG17.0之间。模型导入以后,再给各个零件添加质量、约束、力、力矩和初始条件,之后就可以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分析了[1]。

1 UG建模的相关操作步骤[2]

机械是若干零部件的组合,不同零部件间存在几何约束和物理约束。建模之前,首先是分析零部件,确定主要的设计参数,设计基准和设计约束。对于复杂模型,模型分解也就是建模分解。这也是必要过程。如果一个模型的结构不能直接用UG提供的实体建模,可以先绘制草图,再通过拉伸、旋转、扫成等操作建立基础特征。尽管UG允许在一个零件上建立多个根特征,但是由于后期布尔操作起来根特征之间关联性小,所以不推荐。所以复杂零件建模大体步骤如下。

(1)特征(Feature)分解

将零件分成若干几个特征模块的组合,确定基础部件(Base part)和根特征,即基础特征(Base Feature)和附着特征。

(2)细节设计(Form Feature)

一般顺序是先粗后细,即先粗略形状,后细化细节;先大后小,即先大概轮廓,后局部细化。先外后里,即先外部轮廓,后内部形状。对一些典型实体结构,可以使用特征建模,比如球(Sphere)、锥(Cone)、柱(Cylinder)等基本体;以及孔(Hole)、槽(Groove)等[2]。

(3)零件装配(Assemly)

零部件建好以后,就可以通过几何约束进行装配,这种装配方式称为自底而上(Bottom—Up)的装配方式。也就是所有零件件好以后,按照装配关系不停的调入新零件。当然也可以采用自顶而下(Up-Down)的方式装配,也就是在装配中建立几何模型,然后产生新组件,并把几何模型加入到新组建中,这时在装配中包含指向该组建的指针。

2 ADAMS建模的相关步骤

创建部件有两种方法[3]:

(1)一种是通过在创建的机械系统中建立运动部件的物理属性来创建。部件为刚性体和柔性体。对于刚体,ADAMS/View提供给和工造工具和固体模型。业何以通过增加特性和布尔运算合并物体来优化几何形状。对于柔性体,ADAMS/View提供间断的柔性体连接件和输出载荷用来使用有限元工具,也可以通过使用ADAMS/View来导入复杂的柔性体工具。

(2)另一种是在ADAMS/View中导入三维造型软件建立的模型。ADAMS/Exchange可导入的标准格式有IGES,STEP,DXF/DWGHE Parasolid等。导入之后对模型进行编辑,可以在模型上创建几何点再以这些点为元素创建ADAMS/View中提供的体。在ADAMS/View环境下完成最终建模。

3 UG模型导入ADAMS步骤

模型过程中,由于可能存在复杂的装配关系,而某些零部件对整体的运动分析影响甚小,便可忽略,需要对模型进行简化,主要取那些运动部件,以及对运动部件约束和控制的部件。但是带有质量的运动部件在简化是需要特别注意。

(1)导出

模型装配完毕后,单击主菜单栏上的【文件】→【导出】→【Parasolid】→弹出【导出Parasolid】对话框→选择所建模型→单击确定→弹出保存路径→确定路径和文件名。文件名和路径名必须是英文。

(2)导入

启动ADAM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import a file】→单击【OK】→在弹出对话框的【file type】中选择【Parasolid】→在【file to read】中右击→【Browse】→选择步骤导出(1)的文件路径和文件→在【Model Name】栏中右击→【Model】→【Create】→在弹出的对话框的【Model Name】中输入MODEL_X(如MODEL_1)。

4 建模仿真比较

因为建比较复杂的模型在分析过程中会有很多影响因素,很难分清到底是哪部分处问题导致分析失真,比如模型简化不当,忽略运动服之间的内部间隙,忽略摩擦力等,哪些是处理不当造成的,这里采用简单模型,可以直观判断基于UG建模与基于ADAMS建模的造成仿真分析的差别。

(1)直齿圆柱体齿轮传动

已知z1=50,z2=25,m=4mm,α=20°,两个齿轮的厚度都是50mm。给定大齿轮转速为R1=360r/s,仿真得到小齿轮转速R2=?

在ADAMS中建模分析步骤[3]:

①启动ADAMS,设置工作环境;

②创建大齿轮、小齿轮;

③创建大齿轮与大地旋转副,创建小齿轮与大地旋转副,在大齿轮与小齿轮之间创建齿轮副,务必使啮合点的Z轴方向与齿轮的啮合方向相同,如图1;

④在大齿轮上施加旋转驱动R1=360r/s;设定仿真终止时间(End Time)为1,仿真工作步长(Step Size)为0.01,运行;

⑤测量小齿轮转速,如图2。当大齿轮转速为R1=360r/s,小齿轮R2=720r/s,符合标准外啮合渐开线直齿圆柱体齿轮传动角速度与齿轮的分度圆半径成反比。

在UG中建模分析步骤(略),导入ADAMS,按照上述③施加旋转副、齿轮副以及驱动以后如图3,重复上述④仿真得到图4,与图2完全一致。

根据计算,可以判断两种造型方式动态分析结果完全正确且一致。并且可见对于简单模型特别是符合ADAMS/View建模工具栏所提供的简单模型,直接在ADAMS/View中建模较为直观方便。可以免去导入导出过程和信息损失。

(2)行星轮系齿轮传动

已知z1=50,z2=25,m=4mm,α=20°,两个齿轮的厚度都是50mm。给定连杆转速为WH=360r/s,仿真得到小齿轮转速R2=?

UG建模导入如图5(步骤参考上文);ADAMS/View建模如图6(步骤参考照上文)。

基于UG建模导入ADAMS中创建齿轮副时发现,由于行星轮系的啮合点不固定,而是垂直于连杆并随连杆运动,使啮合点的Z轴方向与齿轮的啮合方向相同比较麻烦。而基于ADAMS/View则比较方便。先创建标记(Marker)固定在连杆中心(center),在更改(Modify)位置到啮合点处。两类分析完全一致。

在ADAMS中,以逆时针旋转为正方向。当杆件转速为RL=360r/s时,小齿轮逆时针转速R1=720转,即小齿轮绕大齿轮逆时针公转(牵连运动)360r/s同时,其逆时针自转(相对运动)720r/s,绝对运动(合成运动)=牵连运动+相对运动=360+720=1 080。根据机械原理上公式,已知ω1=0(与机架固定),ωH=360,z1=50,z2=25,易得ω2=1 080,实际结果和理论计算相同。

可见类型适合直接用ADAMS/View建模,比较容易创建随部件运动的标记点。

(3)机械设计师在ADAMS软件中建立虚拟样机模型后,有时需要对虚拟样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作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如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和优化设计(Optimization)。用人工的方式修改虚拟样机,然后进行反复的仿真分析直至获得满意的样机模型,往往需要进行大量单调重复的建模工作,花费大量的机时和人工。而如果利用ADAMS/View提供的参数化建模和分析功能就可以大大提高分析效率[4]。这种情况下优先选用ADAMS/View建模。有四种参数化建模方案:①使用参数化表达式,②参数化点坐标, ③运动参数化④使用设计变量。

(4)由于BHG-1夹持器形状比较复杂,所以在UG环境下设计出装配图以后再导入到ADAMS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充分结合了二者的优势。,通过仿真得到速度、加速度及接触力变化情况。充分满足要求[4]。

5 结论

(1)对于比较简单的零件,特别是符合ADAMS/View建模工具栏能提供的模型,直接用ADAMS/View建模;。

(2)有些零件虽然比较简单,但是仿真是需要测量一些比较特殊的标记点的运动特性时,必须使用ADAMS/View建模;

(3)对于需要进行深度设计和优化零件参数时,只要ADAMS/View能胜任,最好就用ADAMS/View建模;

(4)只有当ADAMS/View太过于复杂时,才使用其他三维构型软件建模。

参考文献

[1]丁海滨,常宗瑜,武雅洁,等.ADAMS与常用CAD软件接口[J].微计算机信息,2005,21(10-3):202-204

[2]高航,张耀满,王世杰,等.基于UG的CAD/CAM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郑建荣.ADAMS-虚拟样机技术入门与提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汪惠群,郑建荣.在ADAMS软件中虚拟样机的参数化建模与分析[J].机械制造,2004,42(482):41-43

篇4:基于

关键词:拼音教学;学习结果分类;高效

众所周知,汉语拼音是学生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汉语拼音真可谓语文学习道路上的第一道难关。声母、韵母形近易混淆,四种声调难以读准,要做到熟练拼读音节则更为不易。有经验的教师凭借教学经验,能在这些教学重难点上多下工夫,教学效果要稍稍好些,但如果是年轻教师,就不能得心应手了,经常会出现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厌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不清楚其中所蕴藏的学习规律。如果能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找到其中的学习类型,即找到学的规律,就能对症下药,突破难点。

一、认读——符号表征学习

新课标中关于拼音教学的目标“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这一项属于符号表征学习,是言语信息的三个亚类之一。因为“读准”即“准确地认读”,就是要在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与其读音之间建立联系,反复认读,不断纠正,使学生一看到它们,就能准确地认读出来。在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分类中,这种学习属于机械学习。重复练习和反复纠正是这一类学习的最重要条件。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虽然是一种基本方法,却较为枯燥。在这里,教师所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是要教给学生一些记忆的“金钥匙”——给学生呈现正确的联想。

如,教学“b-d-p-q”这四个声母时,教师可以同时出示广播、闹钟、小车上坡、气球的图片和“b-d-p-q”这四个字母,在抽象的字母与具体的图片形象之间建立联系,并辅之以儿歌:像个广播bbb,像个闹钟ddd,小车上坡ppp,像个气球qqq。这里,想说明的是儿歌的编写和图片的选择是有特别用意的,相比较另一首儿歌“左上半圆qqq,右上半圆ppp,左下半圆ddd,右下半圆bbb”,虽然也能较好地区别四个形近字母,但却没有前者结合图片具体形象,而且又与读音挂钩,方便记忆。

如,教学“iu”这个复韵母时,教师可以把它与学过的复韵母“ui”作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两者的不同,一个是“i”在前,“u”在后,一个是“u”在前,“i”在后,它们的位置不同,所以发音也不同。发“iu”的时候,先摆好“i”的口型,再快速滑向“u”,不能发成两个音。发“ui”的时候,先摆好“u”的口型,再快速滑向“i”,同样也不能发成两个音。学生掌握了这样的记忆方法,“ie-ei”“ün-un”等其他容易混淆的符号学生也能记忆。

根据机械学习的特点,学生对此类学习内容易遗忘。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供给孩子巧妙的记忆方法,还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将枯燥的记忆活动与有趣的游戏相结合,引导复习巩固及运用,强化记忆。

二、读准——动作技能学习

新课标中关于拼音教学的目标“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这一项同时又属于动作技能学习。动作技能学习主要出现在体育、音乐、美术、劳作等课程中,但语文学科中的读与写也有动作技能的成分。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是按一定技术要求,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能力。影响这一技能学习的因素有教师的言语指导、示范,学生大量、充分的练习。它要经过多次重复练习与反馈和纠正之后动作达到自动化阶段。

在拼音教学中,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以及四声都是比较难以读准的,基于动作技能的教学原理,最有效的教学就是做到有效的言语指导和发音示范,并给予学生大量、充分的练习。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情境创设、故事导入以及动画媒体的设计,课堂华而不实,却没有抓住这一类学习规律:示范—模仿—练习。

怎样的指导和示范才是有效的呢?不应是简单示范让孩子一遍遍机械模仿,更不是向一年级的小学生生硬地讲发音技巧,而是针对一年级孩子形象思维的特点,利用孩子原有的生活经验及发音水平,为孩子的学习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准确发音。如,教学“á”:

师:á戴上了第二顶帽子,就像小熊在山坡上骑车(出示小熊骑车图),这就是第二声。读的时候就像有人问你话,没听清时,你会问:“á,你在说什么?”就是这个音。领读,模仿,轻读,读准á。(教师发音,学生跟读,并配以手势助读)

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针对动作技能的学习做了有效的指导和示范,有效性就表现在:能针对一年级孩子形象思维的特点,配以小熊骑车的图片和做手势,区别了四种声调的不同发音方法,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能利用孩子原有的生活经验及发音水平,为孩子的学习创造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准确发音。

三、拼读——基本智慧技能学习

新课标中关于拼音教学的目标“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属于基本智慧技能学习。基本智慧技能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能力,拼读教学所要教给学生的是拼读的规则,即将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一个音节并将它拼读出来的方法。规则学习有两种方法:例—规法,规—例法。针对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其自己从例子中去发现规则比较困难,一般采用的教学方法为“规—例法”,教学流程为“教学规则—验证规则—运用规则练习巩固”。因为智慧技能一般不能通过模仿习得,不能搞机械重复的练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面对拼读困难的学生不能简单处理,不能请其他学生帮他或教师代替他来拼读,结果解决了问题,实际上该学生并没有在拼读中掌握规则。所以应该指出学生拼读中所存在的问题,让其尝试在变式条件下反复运用,最终达到自动化程度。

如,教学拼读三拼音节:

教学规则:出示图片(声母、介母、韵母的三张图片),图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猛推卡片)说明三个字母要快速拼读才能读好。讲解三拼音的要领:一是要快,二是连,要一口气连读成一个音节,中间不能中断。顺口溜: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得很顺当。验证规则:示范三拼音节guó:分析音节:g声母,介母u,韵母ó。回忆方法,拼读音节(指名拼读,火车读,齐读)。运用规则练习巩固:学习三拼音节拼读,方法同上:d—u—ō→duō t—u—ō→tuō n—u—ō→nu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有一名学生将d—u—ō拼读成“guō”,自己却不知道错了。教师不慌不忙地指导:别急,把声母d的音拼出来,再试一次。

这类教学方法可以简化为“举一反三”,教师结合具体的例子教授规则,再呈现若干例子反过来理解规则,然后运用规则去同化更多的例子,直到学生达到自动化程度。

综上所述,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在决定采用何种教学策略之前,先要分析教学目标中蕴含的学习类型,正如医生给病人开处方,只有在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断与分析之后才能开出正确的处方。教学策略的确定也一样,只有进行正确的任务分析之后,才能选择正确的策略。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才是真正掌握了“高效”的秘密。

参考文献: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5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篇5:基于3DS

摘要:形象宣传广告的设计采用3DS MAX〖资料来源:毕业设计(论文)网 〗结合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Fireworks、premiere等)将广告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强调自己独特的特性,将学校理念“以人为本”,学校精神“学高为师,典正为范”等文化内涵,以具体可见的形态表现出来,使广告内容带有鲜明的个性。

关键词: 3DS MAX;Premiere;动画;创建

Based on 3DS MAX ad Design and Production

Abstract: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Division of the image design, advertising symbols, such as the performance of 3DS MAX, combined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Fireworks, premiere, etc.)will be advertising in the form of three-dimensional show, while emphasizing its ow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o the school philosophy of “people-oriented” school spirit “high school teacher for Fan Code” and other cultural content through the screen to imagine circumstances, can be seen in the form of specific performance, thus advertising with a distinct personality.Keywords: 3DS MAX;Premiere;Animation;Create 〖资料来源:毕业设计(论文)网 〗

本文研究内容及主要贡献

在设计中,主要利用3DS MAX进行建模,渲染。在片头中,利用3DS MAX中的粒子系统和灯光特效进行处理。片中部分信息利用3DS MAX 进行渲染,用Premiere进行合成,结合Premiere的转场效果,使整个作品具有很好的视觉效果。

研究内容

在本设计中,主要采用3DS MAX软件中的建模、渲染、粒子系统、动画、弯曲修改器等对科文学院宣传广告的片头、片尾、以及片中的部分环节进行相关操作。广告宣传片内容包括科文学院的学院环境、师资力量、硬件环境、学习环境以及学生课外风采等。〖资料来源:毕业设计(论文)网 5 6 D O C.C O M〗

设计思路

整个作品分为片头、片中、片尾三部分。在片头中,因为片头的播放时间较短而且速度较快,不是很容易看清,所以在前面加入倒计时,增强视觉效果,使观众能够看得清楚。在片尾部分,主要是要把作者的信息展现出来,片中分为三个部分:学院简介、师资力量介绍、学习环境、学生生活风采、专业介绍等,每个环节详略不同,各成一段,最后用Premiere合成一个整的片断,并加入相应的转场效果。

使用软件

使用3DS MAX 进行片头片尾制作以及片中相关信息操作;

使用Fireworks对一部分图片进行合成;

使用Premiere对生成的短片以及采集的资料进行合成。

目录

第1章绪论 1 〖资料来源:毕业设计(论文)网 〗

1.1数字视频基本概念

11.2 3DS MAX在广告制作中的作用 1

(毕业设计)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主要贡献 1

第2章整体构思

22.1研究内容 2

2.2设计思路 2

2.3使用软件 2

第3章制作流程

33.1片头制作流程 3

3.2片中制作流程 3

3.3片尾制作流程 3

3.4对整个片断的修饰 3

第4章关键技法

44.1制作屏幕 4

4.2创建摄像机 6

4.3 创建天空中的繁星 7

4.4 创建文字造型 11

4.5 制作电影胶片 14

4.6创建动画 18

4.7 创建特效 18

4.8 创建平面 22

4.9 绘制矩形作为文字格 24

4.10创建文本对象 26

第5章合成与运行 27

5.1 合成 27

5.2 运行环境 27

5.3 本章小结 27

第6章总结与展望 28

6.1 总结 28

6.2 展望 28

毕业设计体会 29

致谢 30

参考文献 31

〖资料来源:毕业设计(论文)网 http://〗

英文翻译资料 32

参考文献

[1] 李绍勇等〖资料来源:毕业设计(论文)网 〗《3ds Max 9 中文版三维动画制作范例导航》,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2] 吴权威等,《3D动画与程序设计学习捷径》,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2003年。

[3] 圣强数码设计工作室,《Premiere 6.5 影视制作入门与进阶教程》,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3年。

[4] 网冠科技,《3ds max7 三维动画设计触类旁通百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5] 毛国民,《典藏—3ds Max8 影视片头与包装制作完美风暴》,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

[6] 毛国民,《典藏—3ds Max8 影视片头与包装制作完美风暴》,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

[7] 曾芬芳主编,《虚拟现实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年。

[8] 黄心渊编著,《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科学出版社,1999年。

[9] 张昀、徐自亮, 《3D Studio MAX R3》(上册).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篇6:基于标准的学习

一、何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一)新课程的教学存在哪些困惑?

当前,新课程的教学还存在如下的困惑:备课时,应多关注“教材处理”还是“目标明晰”?上课时,应多关注“有无告诉”还是“有无明白”?“方法好看与新奇”还是“方法与目标的一致性”?考虑作业时,应多关注:设计:“多做练习”还是“检测目标”?批改:“对与错”还是“与预设目标的关系”?反馈:“告知结果”还是“促进学习”?

这些困惑,说明了教师的教学没有一种大的观念,不知“纲”在哪里、是什么。通俗地说,只见芝麻,不见西瓜。那这种大观念是什么呢?那就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有何关系?

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理想的课程是如何变成现实的,一般来说,需要COPY四次。那么COPY不走样是否可能?这是常识,COPY永远走样的。因此新课程是不是“两张皮”,这不是专业问题,如何减少两张皮间的距离才是专业问题。如下表所示:

就学科教学而言,“两张皮”就是指上图3-8的不一致。因此,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才能减少“两张皮”的空间。当然这不仅是教师问题,还有课程标准专家、教材专家、命题评价专家问题。

今天我们着重讨论作为教师如何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问题。

(三)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路径是什么

从一门课程来看,如何确保学段内容标准——学期或模块课程纲要——单元或课时的一致性。见下图:

从一节课来看,如何确保备课——上课——作业的一致性。

(四)总结:不是什么,是什么?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要求所有教师教学标准化、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简单对应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体现标准、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二、如何将内容标准具体化?

(一)内容标准具体化的策略与技术

一般来说,内容标准具体化的策略有三条:

剖析关键词:有两条路径:一是将学习的内容具体化,如结合某一主题的具体内容来陈述。一是将行为动词具体化,如将“理解”具体化为“举例说明”“用自己的话表达„„”“说出„„关键词”等。

添加限制条件:一是时间,如通过一课时的学习,会„„;二是情景,如在讨论时,说出„„;三是工具,如运用计算器,计算„„

明确表现程度:一是明确达标人数,如至少三分之二的学生完成„„;一是明确结果,如做对至少80%。

(二)学期或模块目标如何确定?

根据学科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对应的内容标准,再结合学生原有的水平,确定一个学期或模块的目标。它比课程总目标具体,但比内容标准或单元与课时目标要笼统、抽象。如:

高中物理必修1学习目标

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用公式和图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

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物体的弹性、力的合成与分解、超重失重现象。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并体会其作用;

通过实验学习基本的操作技能,结合物理学史实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

在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合作、探究的教育意义,体会探究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

(三)课时目标如何确定?

课时目标就应该可测量可评价的,不能评价的就不用写。兼顾三维目标,但不要将三维目标分开单独写。呈现目标指向的关键结果。

三、如何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一)如何编写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

正如刚才讲一堂课如何保持一致性,以避免目标归目标写、教学安排归教学安排、作业归作业,成了“三张皮”。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主要是回答下列三个问题:

1、期望学生到哪里?(目标)

2、怎么知道学生已经到哪里?(评价任务设计)

3、如何安排学习过程以便学生有更好的表现?(教学过程)

(二)如何上课?

上课就是按预设的方案展开目标导向的教学。要点:

让学生知道目标;

引出学生达成目标的行为证据

收集学生目标达成的行为证据

解释上述证据

作出后续的教学决策

即把教学作为评价,一个过程两个方面,而不是先教学后评价。

(三)如何布置作业?

作业的目的有:一是检测目标达成的工具;二是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三是拓展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作业的类型有:练习;任务;活动。

作业的针对性:一是与目标的匹配;二是与学生的匹配。

四、教案分析

(一)案例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

(二)评论

目标来自于课程标准与学情;

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

教的过程就是评价的过程;

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质量;

体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要素 省级课程团队初中段

实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基础是要有符合要求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案)。结合崔允漷教授的报告与拓展材料,我们认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由“课题”、“相关标准陈述”、“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评价标准”、“教学活动方案”等6个主要部分组成。

一、课题

理科的课程标准中的内容与教材中的题目基本一致,问题不大。但是,文科需要注意。以语文为例,传统的教案通常以要学习的课文(如《想北平》《我心归去》《乡土情结》)为课题,这是基于单篇课文教学的必然。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应该进行新探索,如可用“两组图片的活动体验”来替代原有文章的题目,以便清晰明确地陈述课时学习的目标,让课题成为透视教学设计的“窗户”。

二、相关标准陈述

理科教材的编写顺序与课程标准有区别,但是变化不大,即使有变化的,对应关系也是明显的,因此对课程标准中相关部分的陈述比较容易,但是文科比较困难,例如,《语文课程标准》没有清晰具体的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同制订模块课程纲要、专题计划一样,语文教师可以对照《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选择与学段对应的内容标准、专题文选和呈现方式(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编者意图相关的条文尽可能明确地陈述。当然,如果你有比较理想的模块课程纲要、专题计划,对课时相关的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具体陈述,就比较容易了。

三、学情分析

在教学设计中,学生是核心。学生学习新知识前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所持的态度与了解程度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我们应分析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所具有的一般特征,确定学生的初始状态,注意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准备状况。

四、教学目标——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

课时目标是就是课时学习的“目的地”,要描述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可以观察到的学生学习的表现行为或结果。

(一)课堂学习目标的4个特征

一是“一堂课”的目标,要从课程纲要、专题计划出发思考和定位;二是“学生学习”的目标,是提供给学生的而不是教师的,引导学生去达到并通过评价证明标准陈述中的知识或技能(因此行为动词的主体是学生);三是“学生学习的表现行为和结果”,就是在教学结束后,学生应取得哪些进步,能够做到哪些原来不能做到的事情,而不是描述教师打算教的内容;四是要尽可能是“可以观察”的,即课时目标要尽可能用具体的可测性术语来陈述。

课时教学目标需要在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制定。

(二)分解课程标准及其意义

分解课程标准就是将上位的整体的课程标准分成下位的各个部分,或将抽象的课程标准通过分析、剖析,使之变得更为具体,以便分阶段逐步落实并达成。

由于课程标准是国家期望未来的公民所具有的基本素养在基础教育课程领域的具体化,也是党的教育方针在相应课程中的具体体现。作为教师,理解并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分解课程标准是理解并落实课程标准的一项专业活动,只有参与分解的过程,老师才能完整理解课程标准;只有实现合理的分解,老师才能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此外,教师只有从事课程标准分解的专业活动,才能形成学科的“大观念”,才能从“基于教材的教学”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才能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分解课程标准的策略——替代、拆解与组合 1.替代策略

它是利用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直接将课程标准作为学习目标,或者以某主题替换原有课程标准中的关键名词,形成新的学习目标。如体育课程标准中的“正确应对运动中遇到的粗暴行为和危险”,我们可以用“足球比赛”替换“运动”,即可形成足球单元的一条学习目标。

2.拆解策略

它利用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将课程标准拆解成几个互有联系的细项指标,以此形成具体的学习目标。如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我们可以将“说明”拆解为“用言语说明”、“用图表说明”、“用实验演示说明”等,将“其他形式的能”拆解为“电能”、“热能”、“光能”、“化学能”等,即可形成“机械能”教学单元中多条具体的学习目标。

3.组合策略

它是利用多对一的对应关系,合并多条课程标准,或选取多条课程标准中具有关联性的某一目标元素,形成一条新的学习目标。如体育课程标准中的“认识和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发展的影响”、“认识和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机能发展的影响”两条标准,我们可以通过组合,从而形成“理解体育锻炼对体质健康的意义”这一新的学习目标。

由此看来,“分解”主要涉及拆解与组合两种策略,其实质就是由“抽象”到“具体”,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

(四)分解课程标准需要经历的4个步骤

一是寻找关键词,即从内容标准中找到重要的名词(应知)与动词(应会),如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说明细胞的分化”中的“分化”与“说明”;二是剖析或拓展上述关键词,即进一步澄清“说明”涉及哪些相关行为,以及“分化”的概念关系;三是根据学生的经验和自己的专业理解,在前述的动词与名词之间建立重要的配对关系;四是在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目标叙写规范,写出清晰的学习目标。

五、评价标准——检测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活动方案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应表述:(1)评价任务,即用怎样的途径或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知道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2)评价标准,即(教师、学生)用以判断任务实现程度的标准或评分规则;(3)评价后的修正措施,即如果没有达到该如何补充教学、补充什么等。

没有基于课程标准的明确的评价方案,教师的评价将是随意的,更不可能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更何况一堂课45分钟的教学是分前后相续若干环节的。只有根据评价标准对完成的环节及时进行评价,确认这一环节的学习目标达成,才可以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只能在有了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方案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才是“清醒”的。

六、教学活动方案

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最费教师心思的,我们需要思考:(1)什么样的活动(工作/经验/任务)能有效达到学习结果;(2)什么样的方法、顺序能使该有效的工作最能吸引人;(3)为了确保有效的表现,需要在环节、呈示、对话、指导上给予怎样的预设。

以语文教学为例,课堂的教学活动怎样展开,这是语文教学永恒的话题。应该在学习方式变革上做努力,如苏教版语文教材创造性地构建了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等呈现方式,我们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设计,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在动手、动口、动脑和“做中学”“用中学”的协作参与中,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活动方案,要将任务、活动、作业等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如何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崔允漷

首先,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或水平标准,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具体化技术,确定学期或模块的目标,再具体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此路径可以表述为:内容或水平标准——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

其次,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也就是说,当明确了目标之后,教师就应该设想“我用什么样的检测工具可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提问、表演、交流、练习、测试、作品等了解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目标还有多远,以便于自己作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

第三,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上述的评价任务,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同时也便于自己不断了解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这样既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 教学、以学定教、目标导向教学等思想,也体现了教学与评价二合一的思想。教学与评价不是先教后评,而是一个过程两个方面,即一体两面。

第四,实施规划好的教学过程。这一环节,最关键的问题有三个:一是自始至终把目标当作一节课的灵魂,教学的关键行为都应指向目标的达成;二是把教的过程当作评的 过程,不断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不断作出后续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问题,预设是前提,是底线;生成是必然,是机智。

第五,布置基于目标检测的有效作业。在课堂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地思考作业的问题,如,布置的作业是检测什么目标的,与目标相匹配的作业是什么样的,该生的错与对说明什么,如何反馈作业结果才能促进该生的后续学习,等等。

如果从文本的角度,要把上述过程说得更可操作些,那么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可以分两层来叙述。

一是教师根据研读国家课程标准,研制某学期或模块的课程纲要,再编制单元或课时教案,体现学段内容标准-学期或模块课程纲要-教案的一致性。

二是就一节课而言,教师在备教案时,必须明确三个基本问题“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目标)”“我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到哪里了(评价任务设计)”“我如何安排教学过程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也有利于我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教学环节)”,体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基于】相关文章:

基于05-20

基于架构06-09

三基于06-16

基于对象07-15

基于风险07-21

基于文本08-12

基于过程08-21

基于特征08-31

基于对象范文05-16

基于性能导航09-12

上一篇:花落无声作文550字下一篇:法律工作站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