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儿童绘画作品

2024-06-19

清明节儿童绘画作品(共14篇)

篇1:清明节儿童绘画作品

清明节要吃什么1

清明节,人们要扫祖墓,除杂草,培新土,祭祖先、悼亡灵。如今也是祭扫烈士陵园,进行植树造林,开展传统教育的日子。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寒食节不准动烟火,只能吃冷食凉菜,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贵族介子推。介子推,又名介之推,介推。他追随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流亡国外。文公回国后,重赏随从。介子推却未得赏赐,与母隐居绵山(即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的介山)。后来,文公要给他封官赐爵,他却坚辞不受。文公无奈,只得放火烧山,本想逼他出来,没想到竟把介子推母子烧死在山中。后因寒食和清明相连,逐渐合为一个节日,但节前蒸“子推馍”的习俗,在陕北的榆林和延安两地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北方清明节吃什么2

1、清明螺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此外,我国南北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食鸡蛋、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食品的习俗。

2、吃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3、清明果

清明果形状有些像饺子,但味却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种叫艾叶的植物做成的,艾,多年生草本植物,开黄色小花,叶小形如菊科植物,生得一篷篷,一簇簇的。每年清明前,女人们手提竹蓝,三五成群来到田野喜滋滋地采摘艾叶,青青鲜鲜的艾叶满满当当地堆在蓝子里,煞是好看诱人。艾叶采回家后,便开始了繁杂的制作清明果的工序,女人们又像摩术师,青青的艾草一转眼就变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了。

4、醴酪与环饼

《荆楚岁时记》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邺中记》也说:「寒食三日作醴酪」醴酪是一种以麦芽糖调制的杏仁麦粥。一直到隋唐时,都还是寒食节的主要食品。另外,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还记载了另一种寒食节的食品─环饼。「环饼,一名寒具,以蜜调水溲面」。油炸至金黄色後即可食用,味道极为脆美,相当近似现在的点心。

5、面花

做面花是陕北妇女的拿手好戏。她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能将发了酵的白面捏成各种形状的面花。工具只是梳子、剪子、锥子、镊子等日用品,辅料则是红豆、黑豆、花椒子和食用色素。蒸出来的面花栩栩如生,尤如艺术珍品,令人爱不释手,舍不得马上吃掉。

篇2:清明节儿童绘画作品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时节,细雨纷飞,扰人心。

时时期盼着在清明节里,能回去为妈妈扫坟,但是这天,一股强大的力量,一下子打消的回家的念头。可能是孩儿的`不孝,但还没想起发生过的事,泪水就会和着心雨,伴着这些年来的酸楚一齐飘满了我的天空!

观景而思,叹流年如水。

驻足在人生大学阶段,凝视着这样一种快乐而完美的风景,忧叹着失去与残缺,静思着拥有与梦想,蓦然回首,慨叹之余,竟又欣逢着自己的童年时光。而一旦转移视线,却今非昔比。

当沐浴着那些飘来的淡淡雨滴,心好痛好痛,那清冷的雨啊,能冲刷掉我心中的苦涩的泪水吗?

二零xx年里,那年,那月,妈妈悄悄地走了,就这样走了,时光匆匆,离别如梦。我告别的乡土,背起了人生的行囊,于异乡求学,当汽车开动的瞬间,我潸然泪下,那时我十四岁。

渐渐地,梦想中的童年,唠叨、可亲、可敬的记忆,已是渐去渐远了。

八年了,妈,你明白我多想你吗?你明白我这一路上受了多少伤,流了多少血吗?你明白,我一路走来,没有人能真正明白我的感受吗?

繁琐的心事,无人问起,无人关心,也无人诉说;我一路上,迎着风、冒着雨,遍体磷伤,却只能自己悄悄地收藏,静静地疗伤!

如果您在我的身旁,我就不会如此的孤单、无助,不是吗?您就会细细地品读着我的心事,就会静静地倾听我的故事,和我一同分忧解闷,不是吗?如果您在的话……

我想了好多好多的如果,却永远也无法实现,仔细想想,我还是多么的天真、幼稚啊……

以前,也天真地想过,小时候,妈妈为我挡风遮雨,长大了,我也要为妈妈撑起一片蓝天,只可惜,眼前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了。

妈,我心中默默地祝福你,虽然这个清明节没能回去看你,但我相信,你能明白孩儿的感受,我不想流泪,是因为我长大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我不能不想你,不能不悲哀。

篇3:儿童绘画与专业绘画的区别及联系

关键词:儿童绘画,专业绘画,区别

一、儿童绘画与专业绘画各自的特点

(1) 儿童绘画特点。儿童绘画一般是指12岁以前孩子的绘画。而4岁~6岁学龄前儿童的绘画思维又是最为活跃的, 7岁以后儿童开始具有写实能力。儿童绘画实质上反映儿童认知的过程、儿童本身具有的绘画潜能及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以儿童一般都喜欢画画。可以说, 当儿童有表现自身生活的欲望时, 就会产生真正属于儿童自己的绘画。儿童绘画的明显特点:记忆性、符号性、描述性、夸张性等。早期的儿童绘画不是表现自身生活的欲望和他们看到的现象, 而是画他们知道的或者记忆的形象, 并使用一种象征符号来表达, 即把要表现的事件、情景用符号做一种示意性表述。儿童还往往喜欢通过夸张的形象传达对所经历的事情感受, 或根据生活经验通过联想创造出虚构的形象或场景, 同时还会自发地把生活中的事物加以排列组织、装饰或美化, 使其具有美感。儿童绘画一方面反映儿童心理发展水平, 另一方面也促进儿童心智成长。绘画本身对儿童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儿童多参与社会生活, 丰富其感性认识, 增强其审美感受能力。通过绘画把经常处于静态的思维激活, 对发展儿童的创造力是颇有益处的。

(2) 专业绘画特点。专业绘画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评价指标:技术性和艺术性。技术性是指画画的技能, 包括造型能力、表现力等。绘画技能要经过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才能掌握, 如素描、色彩、速写等, 不同的画种又有不同的表现技法, 例如国画讲究笔墨与意境等。艺术性是指绘画创作中反映出来的艺术精神和艺术效果, 它反映了画家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艺术性必须借助于技能才能反映出来, 没有技能就谈不上艺术性, 同样, 没有艺术性, 再好的技巧也很难激发出来。对专业绘画来说, 技术性与艺术性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缺一不可, 而儿童绘画显然不会也不可能强调技能。

二、儿童绘画与专业绘画的区别和联系

(1) 儿童绘画与专业绘画的共同点。从艺术表现本质上看, 儿童绘画是儿童视觉感受的自然流露, 是一种无意识再现, 反映的是他们的认识能力, 也就是说, 是因为他们还不能画得与实物一样, 所以其绘画才表现出那种雅拙的趣味和独特的怪诞效果。专家之所以会被儿童绘画作品所吸引产生共鸣, 是因为儿童绘画中那种宝贵的真实表现和自然流露, 其中往往蕴涵着一种感动人的力量, 能够拨动人的心弦。有些大师用儿童似的纯真眼光看待世界、感悟人生, 从而使其绘画能触发人们回首过去, 回忆童年, 重新体验人生的快乐。正是从这一意义而言, 儿童的画与大师的画具有相通之处, 都有一种雅拙的病态美, 主要表现在艺术的“朴”与“真”上, 这是他们在艺术创作时共有的特征。不过也有差别, 儿童作品表现的是儿童天然的朴素与纯真, 艺术大师追求的返璞归真则是一种超越生活真实的艺术境界, 这种境界虽然恰恰是儿童的一种自然存在状态, 但这种“朴”“真”的艺术风格却不是儿童的自觉追求。

(2) 儿童绘画与专业绘画的区别。如果说儿童绘画有技能的话, 那么“涂鸦”就是他们的技能, 一般儿童绘画都是先用线勾画出形体, 然后再涂上颜色。儿童在绘画时一般不受现实生活的约束与限制, 只要能够正确引导、启发儿童的感受, 帮助儿童分析对象特征, 激发儿童的表现欲望, 增强他们大胆果断去画的信心, 儿童就能自己画, 根本不存在什么技能的问题。技能是专业绘画的主要特点之一, 没有技能、技法就不可能是专业绘画。在技能方面, 专业绘画又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基础技能, 二是专业技能。基础技能指造型原理, 一般以素描、色彩为主要练习手段, 以对客观的研究为依据。专业技能则是指不同种类的技能技法, 如中国画用线和笔墨造型, 讲究意境效果等。不同画种又分为不同的科目, 如中国画又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这些不同的科目都有自己具体的技能要求, 以艺术表现力为其区分依据。基础与艺术技能, 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实践才能掌握, 同时还需要学习和借鉴一些优秀作品。只有提高技能的运用与表达, 创作才会有更深的内涵与艺术效果。由此可见, 儿童绘画与专业绘画在技能上有很大区别, 两者在此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总之, 儿童绘画的特征是儿童心智和心绪的自然表现, 受技能的局限, 儿童画中所表现的艺术趣味不是儿童的有意追求, 而是儿童天性的自然流露。这是儿童绘画与专业绘画的最根本的区别。儿童绘画是人类参加艺术活动的初级艺术创造, 因此, 我们对儿童绘画的价值应格外珍视, 以平常心对待儿童绘画。

参考文献

篇4:现代绘画中的儿童绘画因素

关键词:儿童绘画 现代绘画 返璞归真

现代许多大师的作品中都能看到儿童绘画的痕迹。比如毕加索、马蒂斯、克利等,他们的许多作品甚至跟儿童的涂鸦差不多,他们绘画中稚趣的形象、热烈的色彩、颤动的笔触都让人联想到儿童绘画中那种纯真的天性。为什么这些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中会出现儿童绘画的因素呢?不论哪种现象的出现都是有根源的,本文就从外在印象、内在表现和精神世界三个方面阐述其生成的原因:

一、现代绘画发展进程的必然趋势

现代绘画的发展进程与时代的进程是息息相关的,人类社会从渔猎时代到农业时代而后到工业时代再到现在的信息时代。人类的生存形态与艺术的发展是互为因果的,因此到了20世纪,西方哲学、思想观念、工业技术、自然科学乃至整个社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种裂变的大环境下,西方艺术也逐步挣脱了传统艺术观念的束缚,开始寻找新的方向,走向开放和多元化的新天地。现代绘画完全打破了古典写实传统,“人们不须再现自然,而是代表着自然”。(塞尚)“画家不用从事琐细的单体的描写……我们对绘画有更高的要求,它服务于表现艺术家内心的幻象。”(马蒂斯)这些观点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绘画的新趋势,这就是现代主义的兴起。当代绘画中,反叛传统和常规,抛弃传统的绘画法则,追求单纯和质朴无华是其共同的目的和重要特征。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想达到真正的裂变,最好的方法就是回到原点,从根源处重新“洗牌”,而神秘古朴的原始艺术与儿童艺术是最纯净、最不含杂质的。经历了漫长黑暗的中世纪和典雅和谐的古典艺术,我们终于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艺术时代。在这个时代中艺术不再有任何限制,可以任意的挥洒,这正像是儿童投入、忘我的绘画的状态。当代艺术家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儿童艺术,而且给子儿童艺术以高度的评价,甚至对儿童的艺术状态和儿童的艺术作品崇拜不己。综上所见,现代的艺术家对儿童绘画感兴趣并不是“空虚来风”,而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二、对“原始”的向往和对现代社会的逃离

人类被社会机器高速运转的节奏紧张到无法喘息,不少人因为饱享物质文明的快乐而产生空虚和厌倦。此时人们的不满情绪到达饱和,于是不可避免的引发了一种怀旧情绪,希望回到儿童时期、回到原始状态、甚至回到母亲的身体内。

这种怀旧情绪同样也波及到了艺术的各个领域。艺术家开始寻找人类最原始,最初对艺术的表达方式,而儿童绘画以其最天性的表达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马蒂斯曾在临终前一年写下了《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一文。在文章中,马蒂斯指出,创造是以观看开始的,而观看本身就是创造活动。在马蒂斯的法则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一位艺术家要像初次看到事物时那样来看每一件事物,好像他是个孩子。因为没有这种能力,想以个人的的独创方式表现自我是不可能。他指出在如今的生活中,电影、广告、报纸、杂志等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太多现成的形象,所以“希望能够不带偏见的观看事物的这种努力,需要勇气这类东西,这种勇气对于要像头一次看东西时那样看每一件事物的美术家来说是根本的。马蒂斯这种回归“原始”的态度,使他有了别人没有的眼睛,正因为他发自内

心的观察,才有了他创造性的作品。而这些哲理性的思索也是在他临终前对艺术真理的感悟。

三、艺术家性格的凸显与精神的追求

现代绘画中的童趣特征为什么只是出现在部分艺术家的作品中,而不是大多数艺术家的作品中呢?为什么这些画家不是一开始就运用儿童绘画因素,而是在经历了一段改变,画风才中才出现了儿童绘画的因素?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应该说,一件事情的产生,除了要具有客观的外部条件,更重要的是其内在的因素。听说毕加索小时候是扶着饼干箱学走路的,他还不会说话就已经会用符号画出饼干的样子,也许正是儿时记忆中这些饼干的抽象符号影响他走向立体派的道路。童年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过程,成年人的性格养成与童年经历息息相关,然而多数人在长大以后只记得童年的“事件”而淡忘感受,而这些细节如果被提醒而再现于大脑,对于充满压力的成年人来说实在是一种单纯而美好的记忆。

拥有细节记忆特质的人自然会对小时候长成的地方充满感情,不难发现,夏加尔、米罗、康定斯基都表现过故乡,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童年时期的记忆,结合内心的愿望,作为日后艺术创作中取之不绝的素材。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居住法国许多年后的夏加尔在画面中还是反复出现母牛、村落,而画面中也往往一派俄罗斯乡村的景象的缘故吧。这些画家,他们都有着儿童般的天性,有的甚至对社会标准茫然无知或并不在意。他们借用儿童绘画和原始艺术的某种趣味性进行创新,或者以儿童视角来观察世界,以此探寻大自然的本质,并借此找出一条独具个性的艺术之路,说明这部分艺术家独特的性格特征更易贴近儿童心理,所以我们会在他们的绘画中找到儿童绘画因素。

参考文献:

1翟墨.《创时代——当代艺术手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第260页

2邵大简.《西方现代美术思潮》(M)四川:四川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第33页

篇5:儿童绘画作品评价标准

儿童绘画有着独特的特点,是儿童表达情绪、情感和对事物的理解的一种方式,它反映着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程度,是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工具。怎样才能更好地评价儿童绘画作品呢?下面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来谈谈。

1、看看是否有丰富的想象力

绘画学习是儿童素质培养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其中,想象力的培养又是儿童绘画学习中的重要方面,是创造型人才必备的能力。在绘画过程中儿童可以通过这种活动锻炼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对于儿童学习绘画过程中的习作也应该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看看是否完成了学习的要求,是否大胆的尝试,是否有求异、求新的好习惯。发现好的地方给予积极的评价,好的部分也应说的具体;不足部分应建议孩子重新观察、思考和尝试。而不应笼统地给予消极的批评。

2、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儿童的生活经验

我们儿童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多儿童绘画的内容空泛,形象概念,构思和表现内容雷同。比如:画“六一节”就一定要画歌舞表演,画“祖国”就一定要画五星红旗等等。绘画中表现的内容应该体现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体现出儿童自己的态度。不能只注重技法、技巧的学习而忽略观察、感受生活的这一重要环节。应该提示儿童描绘具体的生活,画自己熟知的事物,表达内心的情感。逐渐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使自己的绘画内容更加充实、、是否较好地表现了作品的美感效果

儿童画出的线条、色彩、形象等绘画构成因素有着自己的特点。对于绘画的效果也有着自己的审美态度。不同的儿童画,画面的形式语言是否统一,是否表现独特的视觉效果。可以

4、作品是否有明确的主题或情节

很多的儿童画表现的内容是有一定的主题和情节的。儿童在作画的时候身心很投入,不断地去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绘画成为儿童心灵的一面镜子。这样的绘画作品在制作过程中能使儿童在心理、情感、智力等多方面得到锻炼。有主题或情节,就需要有较强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对生活的感受力。是有较高的创作水平的一种表现。

5、作画材料和作画技法、技巧运用是否得当

绘画作品的构成因素很多,作画材料、技法、技巧学习对于完成作品也是比较重要。想象力、创造力再强,没有技法、技巧的运用能力,也是很难画出好作品的。不同的绘画内容要应用不同的绘画技法和技巧、选择应用不同的绘画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取得更好的绘画效果。

6、作品是否有个性特点,表现出一定创造力 儿童的绘画作品应该有自己的特点,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不是独立思考来完成作品,是否表现出新的创意。从点点滴滴做起,培养创造、创新能力。开发智力的角度出发,创造力的体现也是评价儿童绘画的一个重要方面。

7、作品表现与儿童年龄是否相符

在众多儿童绘画作品中,不同年龄的儿童,绘画表现也不同。并不是很小的孩子能画出成人所画的形象就是水平高。因为绘画水平的高低标准并不完全是看谁临摹的像。儿童一味临摹成人的范画,有碍儿童独立观察和思考,有碍于儿童自己的绘画语言的发展。作品的表现应该是与儿童的年龄相适应的,和谐成长有利于儿童绘画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儿童的绘画水平的提高也不止是绘画技巧的提高。其它方面的整体能力没有提高,技巧的学习也是会受到限制,特别是创作水平是难以提高的。从儿童绘画中可以体察到儿童的洞察力、想象力、概括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等等能力的强弱。儿童绘画的发展就是自身的整体发展。

篇6:春风十里清明征文作品

父亲是军人,我们是他家里的兵。

一家人的站姿坐姿都得标准,笔直的还有人格和不屈的灵魂。

孩提时,我们每天必修课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得对照做思想汇报,必要时还得接受“军训”。

那时,我不喜欢父亲的苛刻。

小小的撒谎叫谎报军情,小小的叛逆叫叛徒,小小的懒惰叫逃兵,就连婚事也得包办,政审通过才放行。

您逼我们诚实,逼我们正直,逼我们坚强,逼我们勇敢,逼我们冲锋……。

父亲啊父亲,您霸道得连服装都得统一绿,您说要世代根红苗正。

当国与家有难之时,您挺身而出,所向披靡,凛凛军风。

如今,您体面地整理好衣装,刚毅的向我们道别,脚踏祥云,迈着军人的步伐,无比尊严的离席。

垂直地平线上的仰望越升越高。

父亲啊父亲,您的教育让我们受益一生。

篇7:清明节儿童自创诗词

包在丛丛绿叶之中

娇之之娇

象是睡梦中微笑

春天是你节日

谢!歌声装满了你书包

随便拿出一首挂在嘴上

又蹦又跳

繁华是你等待

当你能驾驭这个世界时候

五彩斑烂梦想

篇8:清明节儿童绘画作品

1. 儿童绘画与潜意识

潜意识具有自身表达愿望和冲动的特殊机制, 它比意识的心理过程更为隐秘和复杂, 正是潜意识的独特作用, 使儿童的精神世界感性化、直觉化、性情化;他们更易于在绘画世界里把自己的内心展露无遗, 包括自己意识的到, 却压抑在心中无法表达的, 更重要的是那些自己也没有意识到, 关于过去的被伤害经历在潜意识里的印迹, 这些压抑不会自然消失, 它必定会对儿童今后人格的发展, 性格的塑造, 人际交流的方式产生影响。

2. 绘画疗法与特殊儿童心理健康

20世纪40年代, 精神分析学家南姆伯格创建了绘画疗法, 她认为绘画是儿童无意识的窗口, 可以通过解释绘画中物象的象征意义和倾听儿童对自己作品的解释进行心理探索和治疗。特殊儿童包括生理缺陷儿童和在感官、行为、情绪等方面存在不足的儿童[1]。这类儿童在自我意识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己与其他同伴的差异, 容易产生自卑体验引发心理问题。但特殊儿童的直观形象功能突出, 想象力丰富, 可以有效补偿其他功能的缺陷;在特殊儿童中运用绘画疗法,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变, 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2.1 绘画疗法在自闭症儿童中的运用

交流障碍、重复刻板行为是自闭症儿童的典型症状。绘画不需要语言, 却是最自然最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 自闭症儿童通过绘画, 表达出他们的问题、感受和情绪;透过他们的绘画作品挖掘内心无法表达的潜意识情节, 有助于提高自闭症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化水平[2]。有研究表明绘画治疗可以提高自闭症儿童自我认知能力, 建立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系统的绘画治疗, 一些自闭症儿童最明显的改变在语言交流方面开始主动, 会用一些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在没有父母陪伴时, 焦虑情绪有所减轻;能够与其他小朋友做简单的游戏[3]。

2.2 绘画疗法在多动症儿童中的运用

多动症儿童表现为注意力易分散, 活动频繁、易激惹。在对多动症儿童进行药物治疗时, 结合心理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绘画疗法的特点就是安静稳定, 能够把多动症儿童的精力聚集起来。多动症儿童喜欢不分场合和时间的到处画, 并且展示欲强;因此在赞赏他们绘画热情的基础上, 通过长期规律性的绘画练习, 多动症儿童注意力易分散和动作频繁的现象将会得到改善[4]。

2.3 绘画疗法在孤残儿童中的运用

在原本该无忧无虑的童年期, 孤残儿童却亲眼目睹亲人的离世, 这无疑在他们稚嫩的内心烙下不可逆转的创伤;他们自我封闭和缺乏安全感, 不愿与外界交流。在绘画中他们能降低自己的防御心理, 打开心门, 潜意识内容自然浮现。受过精神创伤的儿童, 画中经常呈现他们心中恐惧事物的特点, 教育者针对不同儿童的特点, 有选择的扮演不同的角色, 如引导者、中立者[5], 更直接地了解孤残儿童心理状态, 并建立和谐的关系, 孤残儿童也能从中学会与人相处之道。

2.4 绘画疗法在灾后儿童中的运用

对于经历重大灾难事件的孩子来说, 用语言说出心理创伤是残酷的, 用视觉方式进行沟通交流会减少伤害。在绘画治疗过程中, 他们能够以一种简单的方式, 对无法抗拒的环境进行象征性控制并建立内心安全感[6], 他们把自己内心的哀思、悲痛挥洒于纸上, 宣泄压抑的情感和痛苦, 减轻心理压力;对儿童来说绘画也是一种游戏, 他们能轻松地转移注意力,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痛苦的回忆, 更易于的走出心理阴影。

2.5 绘画疗法在留守童中的运用

由于长时间的与父母分离, 留守儿童无法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调查发现, 留守儿童主要的心理问题:害怕孤独、难与人相处、性格胆小、容易自责[7]。在留守儿童群体中运用团体绘画疗法可以一举两得, 一方面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 减轻孤独体验;另一方面团体绘画能够增加留守儿童归属感和合作精神, 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重庆图书馆曾对65名留守儿童进行团体绘画治疗[8], 发现绘画可以显著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提升自尊和自我价值感, 社会交往功能和情绪管理能力也显著提升[8]。

3. 教育建议

绘画治疗要求教育者能通过儿童作品中的物象去体会其意象, 把握儿童的情绪变化, 从而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 这对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绘画治疗可操作性强, 经济成本低, 对于教育者来说也易于掌握。通过定期组织各种艺术活动活动, 丰富儿童的心理意象, 如踏青采景、参观绘画展、举办儿童作品展览等。其次, 对于儿童绘画作品, 教育者应给予包容的态度, 多表扬、少批评, 鼓励儿童尽情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感情[9]。

参考文献

[1]林永馨.七维教育支持中心特殊教育辞典[Z].华夏出版社, 2006.

[2]张雯, 顾昭明.自闭症儿童绘画艺术治疗的初步尝试[J].内蒙古中医药, 2009, 24.

[3]张雯.自闭症儿童多因素调查分析及绘画艺术治疗干预[D].山西医科大学, 2009, (6) .

[4]兰利进.浅析美术教育对儿童多动症的改善[J].内江科技, 2011 (8) .

[5]王丹.艺术治疗—促进孤残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J].社会福利, 2007 (6) .

[6]戴悦.浅谈绘画艺术治疗在灾后儿童心理辅导中的应用[J].消费导刊, 2008 (12) .

[7]易红, 王祝康.绘画艺术治疗在城市留守儿童心理干预中的应用——重庆图书馆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3 (2) .

[8]刘中华.宁波“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绘画艺术治疗[J].宁波大学学报, 2008 (21) .

篇9:原始绘画与儿童绘画的表现差异

关键词:原始绘画;儿童绘画;差异

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也变化着。但这种变化并不意味着艺术自身的不断完善。原始绘画已经具备了高度的艺术品质,它们是原始的而非落后的。当我们面对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青铜器上神秘饕餮纹等原始先民浩如烟海的绘画作品时,无不为之感叹。但原始先民不会像儿童一样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无功利的表达对他们而言没有任何意义,这与儿童绘画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原始绘画与儿童绘画的绘画动机

我们翻阅资料发现,在欧洲很多石窟岩画都画在隐秘的洞穴中,它们并不是为了供人们欣赏也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绘画技法。艺术史学家认为原始绘画有着强烈的功利和实用价值,被赋予了巫术性质。原始先民用绘画的形式保证狩猎成功,把动物的形象刻入石壁,在被画的动物身上都画有用棍棒刺中和打击的痕迹,那么那些大型的、凶猛残忍的、不易征服的动物也就能在下次的狩猎中被成功猎杀,预示着下次狩猎的收获和原始部落劳动的丰收以及生命的延续。

儿童绘画是儿童自身生理需要产生的一种心理需求,是在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欠缺的情况下,借助绘画这样的表现形式传达自己的情感、发泄内心的情绪,绘画的过程是他们用“另一种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他们眼中的世界丰富多彩、充满想象力。例如,他们会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一天的生活、描绘自己幻想中的世界,“愉快的一天”、“春游”等都是他们乐于表现的主题;不同性别的孩子们喜欢描绘不同的事物:女孩喜欢画长发飘飘的“美少女”,男孩则津津乐道自己作品中手拿兵器的“奥特曼”。他们的绘画相比原始先民的作品没有任何功利价值,指在表达自己的所看、所知、所想,并以此来表明自己高兴、难过或感到有意思的情感体验。

二、原始绘画与儿童绘画的题材

题材是作者生活经验、情感积累、审美追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体现,题材的选择对于一副作品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原始绘画的题材相对匮乏,表现技巧单一,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食物的需求,在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中我们常见被猎杀的动物或是驯养的家畜,他们认为可以通过绘画施以巫术确保狩猎成功,因此大型草食动物例如马、牛就成了原始艺术的一大主题;二是生殖需求,原始先民用孕妇、性器官等表示他们对生命繁衍的渴望和崇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拉文特岩画为代表,岩画中经常出现舞蹈场面,其中最著名的是《跳舞的妇女》一群着衣的女人围着一个裸体男人跳舞,岩画表现了原始社会的生殖崇拜,那男性的形象非常小,比起围绕着他的那些女人们要小的多,这幅作品看起来,更像表现某种仪式。这种淳朴、拙劣的美是植根于大自然之中,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儿童绘画在创作题材上,常常表现成年人不为关注的另一种生活状态和世界。他们发挥想象的空间,表现任何他们生活中出现的物体和想象空间的物体:他们画自己、朋友在外太空与外星人开化妆舞会,自己是超人与怪物进行大战,他们甚至可以把全世界都搬到他们的画布中。构图时,喜欢将不同空间的物象呈平面一次排开,例如海底的鱼与天上的太阳在同一平面中并排排列;或者由于“自我中心”思维形式的影响,将主体物以“我”的形式置于画面中心,根据自己的需要将画面填满各种元素;或者将物体的正面、侧面混杂一起,物象各自散落,互不遮挡。总之,画面没有前后、远近之分。他们用手中的画笔抒发对生活的憧憬,发挥想象去表现从没有去过的空间世界,在这样的画面上我们看到了孩子天真、可爱的心灵,看到了生命的延续。他们的绘画是现实和理想的结合,荒唐离奇,充满想象,神秘美妙。

三、原始绘画与儿童绘画对颜色的偏好

红、黄、白、黑是原始绘画中的颜色,原始先民热爱红色,除了当时条件的局限颜色稀少外,更是因为红色代表着“战斗”、“荣誉”。据记述,“红色是一切野蛮人喜欢的颜色”。在原始社会,男人为了取得社会地位,统治家族部落吞并其他部落需要证明自己有强悍的战斗能力,没有战斗能力的人将会被部落淘汰。原始人类在狩猎成功以后,总是把自己打死的动物鲜血来涂抹武器或自己的身体。当出发打仗或跳舞时也总把自己涂成红色。红色和鲜血成为原始人类的一种社会荣誉。

同样,儿童对红色也有着特殊的喜爱,格罗塞认为儿童对色彩鲜艳的红色有一种天生的偏爱心理。“我们只要留心观察我们的小孩,就可以发现人类对于这种颜色的爱好至今还没有改变,在每个水彩画的颜色匣中,装朱砂红的管子总是最先用空的。”但儿童对于艳丽好看的色彩的喜爱和认识是单纯和稚嫩的。他们不懂色彩中明度、亮度、纯度的概念,也不明白色彩的特殊意义。在他们眼中色彩是用来表现情绪的,心情愉悦用色亮丽,心情低落则喜欢用深色。他们夸张表现物体的颜色,大胆的用对比色,纯色,无拘无束变换色彩位置。

四、结语

原始绘画与儿童绘画有许多的相似之处,我们欣赏原始绘画天真纯朴的同时也会感叹儿童绘画的无拘无束、大胆纯真。但原始绘画有其文化背景和观念支持,儿童绘画则是儿童无意识的自然情感地流露和表达,它们的绘画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在绘画形式上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原始绘画和儿童绘画都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它们有着自身的艺术价值,为现代艺术家的绘画方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艺术榜样。

【参考文献】

[1]牛克诚《原始艺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08

[2]冯丽娜《谈原始艺术对绘画艺术教学的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9

篇10:儿童故事作品

这时,一只小鸟飞到朵朵身旁,对她说:“人类污染环境太严重,这些五彩云都失去了以前的色彩,变得黑乎乎的。你看,它们难过得哭了,你能想办法救救它们吗?”

听了小鸟的话,朵朵乘着气球来到云朵们身旁,帮它们擦洗身体,云朵们开心地笑了,它们又变回原来五彩缤纷的模样了。地上的小动物们好奇地看着这一切。

为了答谢朵朵,云朵们纷纷把自己的色彩贡献出来。它们从口中吐出一颗颗五颜六色的神奇种子。

神奇的种子

朵朵吃了一颗神奇的种子,顿时长出一对美丽的翅膀。

朵朵将这些种子洒满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渐渐地,地球妈妈浑身充满了绿色,充满了生机。

篇11:儿童绘画心理

摘要: 儿童在美术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任何行为都有其身心发展的依据,只有把握幼儿绘画心理,才能给予适时、适当的有效指导。

儿童绘画,首先应注意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因材施教,掌握儿童在绘画活动中的心理变化,训练他们的认知能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自觉自发性,才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篇12:儿童文学作品

《小王子》是唯一一部让我看十遍还想看的童话。

2、(瑞典)塞尔玛·拉格洛芙:《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尹丽丽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这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儿童小说,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每一个人去阅读。

3、安徒生:《安徒生童话故事集》,叶君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安徒生用不着任何推荐语,他的名字是最好的招牌。

4、 E·B怀特:《夏洛的网》

这是一部傲居“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首位的童话,是一部对友情最好诠释的文本。如果你是小猪威尔伯,你一定也想拥有夏洛这样的朋友。

5、(瑞典)林格伦:《长袜子皮皮》,李之义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我先是在网上听这部作品的朗诵,一下就迷上了它。里面皮皮住的镇子名取得极好:维拉·维洛古拉。皮皮是每一个小孩都会喜欢的对象。我觉得:任何一个正常的小孩,都会喜欢上《长袜子皮皮》这样有趣好读的作品的!

6、乔治·塞尔登:《时代广场的蟋蟀》,上海译文出版社

这本书是20世纪全球五十本最佳童书之一。它以动人的友情故事探讨了自由、快乐与名声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有着令人欣慰的结局:当名声是以牺牲自由与快乐为代价时,应放弃前者,因为后两者价值更高,更值得追求。

7、《一千零一夜》

有趣的故事是小孩子都喜欢看的。对于小学老师而言,讲故事的技巧就是他(她)教学的生命:学生就是他(她)的国王,如果他(她)的故事不能吸引他们,他(她)也就完蛋了。

8、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

我看过张天翼所有的长篇童话,觉得这部是最经典的。它也是现代文学史中艺术价值最高的童话之一。

9、汤素兰:《笨狼的故事》

“笨狼”已经诞生20周年了,而“笨狼”妈妈也成为成千上万最想见到的.人物,这足以说明《笨狼的故事》的魅力所在。

10、秦文君:《男生贾里》

秦文君是从这部作品而“大红大紫”的,也是这一部作品让她成为小朋友广为熟知的人物。

小学教育类

1、雷夫·艾奎尔:《第56号教室的奇迹》(1、2)

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影视作品欣赏,及戏剧表演能力方面,都有非常具体且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措施,足为从事小学教育的人借鉴。

2、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

湖南一师的学生向我强烈推荐了这一部作品,一看就深深喜欢上了它。一个学数学的男生都这么喜欢它,我想多少证明它的价值。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书中谈及的方面很多,教师应该如何教学(如大量阅读、写日记)、管理学生,父母如何教育子女(如让家里拥有不少经典的藏书)、校长如何治校(如设立家长学校),都说得比较具体,且以自己的教育经历,结合案例来谈,很好接受,也好操作。

4、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我向来不推荐畅销书,但这本书例外。艰深的教育理论与现实的教育实践得以近乎完美的结合,表述的生动,观点之新颖,让人耳目为之一新。她的女儿后来上了清华大学,可算是对她教育理念的一种有力印证。

5、卢梭:《爱弥尔》

卢梭反对学校教育,倡导“自然教育”,这种精神跟老庄一脉相承。在卢梭看来,只有“自然教育”才能培养出爱弥儿这样的天才。

6、周国平:《宝贝宝贝》(或《妞妞》)

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你如何教你的孩子,就如何教你的学生。

这是周国平为他的女儿啾啾写的一本书,记载了啾啾成长中的一些言语行为及故事。非常喜欢他的一个观点,能与子女做朋友,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

此外,“华德福教育”系列的书,如澳大利亚的苏珊·佩罗的《故事知道怎么办》等。

关注一下窦桂梅、李希贵、魏书生、李镇西等人的文章及著作。

附:

爱因斯坦:《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文章)

这虽然只是一篇文章,份量却丝毫不亚于一本厚重的教育学专著。爱因斯坦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这大智慧在教育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

中学老师,可以关注以下老师的作品或视频:国家纬、杨洋、王大绩、王金战(人大附中)

篇13:浅谈儿童绘画与儿童心理的联系

如何培养学前学生儿童画的绘画能力并激发儿童对儿童画的创新是本文要着重阐述的内容。

一、了解儿童,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掌握儿童的心理、喜好和性格。

每个人都是从婴儿期开始一点一滴成长起来的,从刚开始的牙牙学语到活泼顽皮的上学前班的年龄。这时的儿童已经可以感受到、认知到这个自己生活的现实世界,虽然表达不出完整的想法,但是可以通过一些其他方式告诉我们,他们注意着感受着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化。那么作为孩子们的引导者,我们首要应该做的就是走进儿童们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们所想所要。

儿童时期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儿童的培养影响着他的发育成长。因此人们常说要从孩子的幼儿时期抓起,从最初的定性开始,这直接影响儿童的性格,习惯的养成。

儿童的世界不需要形式主义,读懂孩子们的最好方式是真诚的发自真心的对他们的爱,付出感情的和他们交流,玩耍,在长时间的接触中培养深厚的情谊,当孩子们接受认同你的时候,那么你的一言一行对他们来说就是意义深远了。

学前的儿童有着相同的共性,对事物都充满好奇,喜欢玩耍,见到新鲜事物接触新的知识都是很敏感的,能灵活的运用这些孩子们的特征,进而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在沟通中了解他们的性格,喜好,这对于引导学前儿童来说是最有效的方法。

二、发掘儿童的特点,激发儿童的潜能与丰富的想像力。

学前儿童处于一个各方面都需要开发成长的阶段,思想行为上是自由的,在教育孩子时,正确的教导他们的一些必要规范的行为,在思想上不要有所限制,可以任凭孩子们涌出大量稀奇古怪的想法。让他们随意的想象,不受思想上的束缚。

不要遏制儿童的想像力,开拓孩子们的幻想空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先培养孩子的兴趣,有了兴趣,自然也就能勾勒出美丽的图画。艺术与生活是紧密不可分的,孩子们的敏锐感官是他们绘画的优势。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处处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将自己的子女送去学习音乐、美术、舞蹈等除文化课以外的课外学习。家长们不止希望自己的孩子只是一味的学文化知识,他们希望借助这些陶冶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在成人眼里,儿童欠缺很多大人没有的东西,例如几十年的人生经历,然而成人很难画出纯正的儿童画。恰恰儿童画最不需要的就是复杂。儿童画讲求的是超乎常规,打破常理,不讲循规蹈矩,逾越了透视、解剖、构图等一般常规。所以说儿童画是属于儿童的,是成人无法绘制的童心。

虽然儿童具备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洞察视力,不过单单是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怎样将孩子们的优势与画作结合呈现出完整的儿童画就是关键了。艺术是永无止境的,也从不拘泥于时间、空间和地理环境。那么激发儿童的画作创新绘画能力自然与大自然密不可分。新鲜的空气,外面广阔的视野,自然的景色,让儿童置身于此,感受到这些自然的美,并拍下孩子享受喜悦的画面,情景交融,置身于内,日复一日,对于儿童的情感有着显著的丰富。这时儿童拿起画笔绘制的画面会更加丰富多彩,儿童都是借助绘画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在他们的心中有眼睛所看到的现实生活,有不懂的事物,这些在儿童画中可以淋漓尽致的体现出,孩子们的画面就是每一个故事,他们借由儿童画把想珍惜的经历都注入自己的画面中。著名画家毕加索曾说过“我用一生的时间学习向孩子那样画画”。可见艺术与年龄无关,毕加索正是了解孩子画画时的心情,在毕加索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思想。仔细品味、欣赏儿童画时,你会发现儿童画是讲神似,不求形似。抓动态,忽小节。注大体,少细节。色彩鲜明,对比强烈。这些都是儿童画自身的特性,看似天马行空的无拘无束,实质上有着特有的特质,值得细细品究。

儿童期是心理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大的时候,也是可塑性最强强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发掘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也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次开端,家长和老师在这个时期应该给予孩子最真实的引导,最了解孩子脾性的莫过于看着他们成长的家长和老师。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认为,儿童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是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那么将会有利于孩子的品德和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要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父母和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言行上要一致,做到表里如一,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一举一动都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社会生活环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方法。儿童发展有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是遗传,另一个则是环境。激发孩子潜在的天赋。对于成年的人来说,环境都是一个决定性的影响因素,更何况是还处在各方面都在刚刚成长的儿童。因此,想要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要先从环境着手,给孩子们一个舒心,快乐的成长环境,不去束缚,不去同化他们的想法,在思想上给儿童们完全的解放。任他们自由翱翔在自己的天空中,用画笔绘制出他们心中所想。

教育都是从小抓起的,艺术的培养也是如此,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送孩子去学习绘画,音乐,舞蹈呢?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值繁荣昌盛,可谓是国泰民安,在物质生活上都明显有了保障,已经告别了从前的苦日子。当物质生活有了保障时,人们就开始向往精神层面了!

那么培养孩子就成了家人们的重要任务,而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也是家长们担心的问题。这时,往往会将学前儿童送去学习画画。为什么不是学数学、物理、化学呢?想必这就是艺术与文化知识的差别。

家长们清楚的了解,要培养儿童,需要的不是文化知识,而是开拓他们的思想,培养他们的能力。这里的能力是指多方位的,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出每个孩子的特性,特质,从而往那方面引导。

儿童画可以很好的锻炼孩子的感知能力,绘画是儿童距离客观世界最近,最直接的一种活动,通过大脑与手指,心灵的配合,在笔下绘制出的图案,色彩是儿童抒发情感的直接表达方式,可能有的话语孩子们好不会说,不能理解,但是他们却可以通过画面,传达出他们的内心所有说不出,道不明的感情和想法。画可以起到很好的与人交流的作用,久而久之,当孩子们习惯这个传输方法时,他们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三、让儿童去感受大自然,感受不同的环境,发散思维,开拓视野。

除了在室内对孩子进行讲授外,应该定时定期的带领孩子们出去,到外面的世界,感受不同的景色,风光,接触不同的人事物。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的成长。多接触绿色和其他色彩会不经意的让儿童们的大脑补充多一些的物质,丰富了他们的思想,在微风和煦中感受生命,感受自然。当孩子们再握起画笔是,笔下的画面将会更有深意。

学前儿童的儿童画绘画能力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能抓住儿童的特质并正确引导是教师的责任。耐心,细心与孩子们交流,多接触大自然,打开心扉,儿童的未来是不可限量的。

摘要:儿童时期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对儿童的培养影响着他的发育成长, 不要遏制儿童的想像力, 开拓孩子们的幻想空间。学前儿童的绘画能力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能抓住儿童的特质并正确引导是教师的责任。

关键词:心里,创新,绘画能力,联系

参考文献

[1].《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作者:鸟居昭美 (日) 著、于群 (译) ,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2011-11-1版

篇14:儿童快乐绘画浅议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教室,看着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在大自然中孩子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一、绘画内容的选择

幼儿绘画的内容很广泛,日常生活中幼儿可以选择很多绘画的内容如蔬菜、水果、动物等,在书本、电视上幼儿也可以找到很多绘画的内容,如各种卡通人物、各国不同的气候环境。但在绘画活动中我们要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和需要,选择适合他们的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教师在选择幼儿绘画内容时一定要具有激发幼儿兴趣的因素。趣味性浓的绘画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如:在雨天过后孩子们看到了操场边的一只只小蜗牛,便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有关蜗牛的话题,于是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绘画活动《小蜗牛》,从身边取材,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幼儿绘画热情可想而知是无比的高涨的。有的孩子想象着蜗牛在赛跑,所以画出了小蜗牛赛跑的图片;有的孩子想象着小蜗牛在散步,所以画出了蜗牛妈妈带着小蜗牛散步的情景。因为小蜗牛是幼儿自己选择的内容,在绘画中幼儿加入了自己想象的情节,所以他们能够快乐地进行绘画活动。

二、提高幼儿绘画兴趣的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方法的运用则会使其锦上添花。绘画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教师运用的方法也不一样,而适合孩子的往往就是最好的方法。

1.绘画材料和工具的使用

多变的绘画材料和工具会成功地吸引幼儿的眼球,幼儿喜欢新颖的、不一样的东西,所以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要选择不同的材料和工具来吸引幼儿的兴趣,进行教学。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材料,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自然的、废弃的材料来进行环保绘画课。幼儿园中可以运用树叶来创作树叶画,运用花朵、小草、树枝来创作拼贴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废旧的塑料袋来进行手工课程;可以运用喝过的易拉罐或可乐瓶创作装饰画;可以选择积木来进行模型的搭配等,这些丰富的材料吸引了幼儿的眼球,幼儿在自己进行摸索、探究中获得了快乐。

绘画工具的运用也多种多样,有传统的蜡笔、彩色铅笔、炫彩棒、水彩笔来进行色彩的搭配,不同的上色工具画出来的效果也不同,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来进行。幼儿园中也会利用弹珠来进行弹珠滚画的练习,几个小小的弹珠竟然可以有那么大的魔力,可以绘制五彩缤纷的图案出来,在进行弹珠滚画的教学时,我们班的孩子很兴奋,一个个跃跃欲试,因为弹珠滚画比较简单,幼儿可以自己动手,随意进行,所以孩子们在这节课上收获的快乐也很多。吹画的开展也是收获很多,一根小小的吸管,几种不同的颜料,孩子们也玩得也不亦乐乎。因此,在绘画教学中要选择多样的材料和工具。

2.多样的绘画方式

幼儿园教学中,多数是教师示范,幼儿模仿来进行绘画的。其实绘画的方式有很多。

教师可以给出主题,幼儿独立完成。这样幼儿独立完成的作品表达出的是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情感。幼儿在独立完成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

绘画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幼儿来完成一幅作品,这样可以锻炼幼儿之间的团结合作能力,培养幼儿之间互相帮助的能力。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幼儿最信任的人。亲子间的绘画不仅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而且可以让家长跟孩子进行亲密的互动,这样家长也可以对孩子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先完成作品,然后展示出来,再让孩子讲讲自己和家长的作品,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孩子体验到和父母一起作画的快乐。

3.教师活用教学方法

教师在绘画教学中为了提高孩子的兴趣,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示范讲解法——在幼儿园,教师是孩子模仿的最佳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的行为,绘画中运用示范讲解的方法,能够让幼儿清楚明白地知道要怎么做,教师的示范要清晰明了,讲解要适合孩子的理解能力。

游戏练习法——孩子天生就爱游戏,以游戏的手法来进行绘画,可以让孩子喜爱上这种轻松的绘画模式。

儿歌记忆法——运用儿歌帮助幼儿记忆绘画的一些步骤和技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三、灵活评价绘画作品

没有评价就无法客观、公正的判断课标是否达到,就不能有目的地,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本着素质教育的精神和“以孩子发展为本”的思想,把评价核心放在建议性地指导孩子,鼓励孩子的创新思想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上,从而可以保护孩子的创作激情。孩子的自我评价也非常重要,它是使孩子学会学习并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教师评价幼儿作品时不能只用简单的棒、好来形容,要根据不同幼儿的差异来进行。对小班的幼儿评价时要采用拟人化和情节化的语言来进行,评价时应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对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指出缺点,督促其改正。

每个幼儿都是一颗美的种子,需要我们去呵护,需要我们去培养。让孩子保持着那份对绘画的热爱,让孩子体验不同的绘画形式,让孩子在快乐中绘画吧!

上一篇:湖南卫视初一春晚下一篇:降低成本之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