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改革的现状和趋势

2024-06-18

中考政治改革的现状和趋势(精选8篇)

篇1:中考政治改革的现状和趋势

中考政治改革的现状和趋势

中考政治改革的现状和趋势

唐大伟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与考试的改革紧密相联,考不考?怎么考?对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如果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把思想政治课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必考科目,解决了中考政治学科考不考的首要问题;那么《教育部关于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则为中考政治学科怎么考指明了改革的方向。综观全国各地近年中考政治试卷,通过比较分析,从中可以了解目前中考政治改革的现状,前瞻今后中考政治发展的趋势。

一、中考政治改革的现状

近三年,全国各地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 2000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加大了中考政治改革的力度。虽然各地在考试的性质、内容、形式、时间和分值等方面有所不同,但也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1、考试的性质。 初中毕业和升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考试。个别地方采用一卷两功能,既是毕业考试,又是升学考试,优点是可以减少一次考试,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和经济负担;缺点是不利于选拔人才,顾此失彼。多数地方仍采用两考分离,毕业考试交给区县或学校自己命题并组织考试阅卷;升学考试由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这样便于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考试,有利于绝大多数学生毕业,有利于不同级别的学校选拔不同层次的学生。

2、考试的内容。 一年来的时事政治是各地均要考的。至于初中学的教材,普遍要考初三内容,近年多数地方增加了初二内容,少数地方还要考初一的内容。

3、考试的形式。 一改过去闭卷笔试的单一形式,除了闭卷,还采取了半开卷或全开卷的考试形式。这种考试形式的改革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师生及家长的好评,并取得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为了减少考试的场次,有的地方搞了政治历史合堂不合卷这种模式。

4、考试的.时间和分值。 考试的时间是与考试的分值成正比的。一般来说,毕业考试分值为 100 分,时间为 90 分钟;升学考试的权重各地不一样,有的占 30 分、也有的占 50 分、还有的占 100 分,考试时间也作相应的调整。

5、考试的特点。 ①无论是闭卷、开卷或开闭卷结合考试,都尽量设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开放性试题。学生对开放性试题虽然回答不够全面,但能有感而发,有利于克服死记硬背的旧习。②减少阅读量,不设阅读障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和时间。③突出地方特色。为了加强对初中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各地的中考政治都注重了在试题中对地方出现的英雄模范和其他重大事件,特别是对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的考查。既有时代气息,又突出了地方特色。④卷面活泼、图文并茂。近年中考政治试卷除了引用典型材料,还设计了一至两道漫画题或图表题,既使学生感受到试题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又能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⑤ 答案灵活有度。各地试卷答案的拟定坚持考生回答简答题和分析说明题时采意给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的原则。由于答案既简洁、灵活,又有具体的限制,便于阅卷教师操作,做到给分有理、扣分有据。这不仅对学生规范答题是一个正确的引导,而且还体现了教师评卷的公正性,也有利于拉开考生答题深浅的差距。

二、中考政治发展的趋势

年 10 月,教育部颁发了修订后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淡化学科理论体系,增强教学的实践环节,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既然作为中考政治命题依据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那么中考政治的深化改革无疑势在必行。现对未来中考政治的发展趋势作前瞻性分析。

1、考试内容与时俱进。 各地中考政治的内容每年都要进行调整,这是由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的。新的课程计划把思想政治课列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并定位为德育课。新的《课程标准》又要求淡化学科理论体系,体现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基于以上两方面的界定,今后中考政治的功能更加明确: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追逐当年时政热点问题,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必是当年考试内容的重点。现行教材减少概念,淡化理论体系,增加活动课型。由此考试的内容要大量减少死记硬背的概念,强调对理论观点的理解和运用,考察的知识点不要求面面俱到,当年的热点问题可以结合教材,从不同的角度重点考、反复考,一改过去试卷覆盖面宽、重点不突出的命题模式。只有这样,试卷才能体现时代精神,体现思想政治课的功能,体现新的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宗旨。

2、考试形式因地制宜。 初中毕业和升学必考思想政治课,这个问题不再争论。目前研究更多的是如何考的问题?根据教育部关于课程改革的精神,面对当前教育资源的优化,学校竞争范围的扩大。笔者认为:初中政治毕业考试的命题权应下放到区县或学校,考试形式可采用开卷笔答,学生成绩可由平时和毕业两部分构成,以此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初中升学进行的是选拔性考试,特别是升入重点高中的竞争绝不亚于高考。要做到公平公正地竞争,初中升学政治学科考试宜由地市级组织,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答,集中流水阅卷。这样才能保证考试的权威性和大范围招生的可比性。

3、考试命题以人为本。 中考面对的是十五、六岁的青少年学生,他们学习的科目很多,负担较重。命题一定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避免成人化。不要出偏题、怪题难为学生。现行教材提倡探究性学习,命题也要由知识立意为主转向以能力立意为主,并努力贯彻“教育价值立意” 的要求,有意识地把中考政治作为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最后一次思想教育的机会,努力发挥思想政治课应有的德育功能。在取材上,精心选取学生身边的生动事例作为题材;在设问上,注重学生获得正确、积极的认识,引导他们关心、爱护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在答案的设置上,允许答案的多元化和评分有原则的灵活性,鼓励创新。使学生感受到初中思想政治课有趣、易懂、有用,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中考政治改革方兴未艾,中考政治发展趋势令人鼓舞。来年中考政治若能印证笔者的主张,当是此文的成功。

篇2:中考政治改革的现状和趋势

摘要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从1980年开始至今的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功的建立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政治体制,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本文就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进行详细阐述的同时,也展望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趋势。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现状;趋势

在九十年代以邓小平同志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反省和总结我国计划经济、文化大革命以及领导干部任用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当时的政治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开始了自上而下渐进式的政治体制改革,在三十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中,我国已经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我国的政治体制已经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持久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我国在党政体制、法制建设以及其他社会基本制度建设中都取得了完善和发展,但是,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由于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只能依靠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这就造成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

(一)政治体制改革中取得的成就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完善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对国家机关的领导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有选举、决定和罢免的权利,同时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其还拥有着对国家大事的最终决定权。

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中,不断强化人民代表大会最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并且建立了一整套的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刑法、社会法和诉讼法在内的法律体系。同时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建立了公开征集机制、听证会机制等一系列拓宽民主立法渠道的有效机制。在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方式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

2、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会议的进一步完善

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会议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多党合作制,随着多党合作制以及政协工作的不断完善,其在团结我国各阶层人民群众,完善和加强统一战线工作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协在各级人民政府中起到的作用也越加明显,各民主党派积极的参政议政对党和政府的工作监督,积极建言献策。

3、行政管理体制不断深化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另一个重大成就就是行政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和完善,经过我国政府领导人的不懈努力,使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更加正规化,以国务院为首的行政体系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广泛争取民意、重大事件的处理要提交全国人大进行审议的一整套的行政管理体制。同时政府政务公开、听证制度在基层的建立,都使得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更加的完善。

当然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所取得成就还有很多,比如基层民主活力的增强以及司法体制的不断深化,都代表着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政治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没有前车之鉴,只能够依靠自身在不断摸索中积累经验,所以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正因为这些问题的暴露才能够为进一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提供经验。

1、政治体制改革依然落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双转轨的最后的攻坚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由于政治体制改革具有极强敏感性,所以其必然会落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又因为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存在着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政府机构过于细化、权力过于分散、各级政府之间职责权限不清晰、依法行政不到位等问题困扰

着政治体制改革的向前发展。

2、缺少群众的普遍参与

政治体制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进行的政治体制的完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并不能够像经济体制改革那样能够给广大群众迅速的带来明显的经济利益,所以群众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热情并没有经济体制改革那般高涨,同时政治体制改革是国家权力以及政府机关内部的变革,群众并不能够进行广泛的参与。

当然这其中还存在诸如监督体制不完善、规章制度的缺乏等其他问题的存在,但是这些问题都是暂时的,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些问题势必会得到解决。

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趋势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是大势所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八大所做的报告中就明确的指出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1、进一步支持和保证人民群众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

人民代表大会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进一步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同时完善人大政府预算的审计和监督环节的作用,还要增加劳动群众在人大委员中的人数比例。优化人民代表大会专职委员会的年龄结构,提高学者在其中的比例,增强专职委员会依法履职的能力。

2、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我国重要的人民民主实现形式,在进一步的政治体制改革中,要完善协商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制度中重要的渠道作用。使政协委员和各阶层的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围绕团结和民主这两个主题之下,进一步完善人民政协在监督等领域中的作用。

3、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城乡社区的治理中,要推行基本公共事务的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形式,使广大的人民群众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基层管理中,最终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的有机结合。

在胡锦涛主席的报告中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健全以及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等进一步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趋势都有着充分的体现。

结语: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过程,不能够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在不断摸索中前进,我们要紧紧的围绕在党中央的周围,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终将走向胜利。

参考文献:

篇3:中考政治改革的现状和趋势

首先,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高校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历来是意识形态领域比较敏感的地方。当前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倾向不可避免地对青年大学生产生重要冲击和影响。因此, 在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化学术研究的同时, 必须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坚持“学术无禁区, 讲台有纪律”, 用科学的理论占领主阵地, 从而发挥对青年大学生的正确理论导向作用, 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因此, 如何坚守我们的阵地, 如何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并促进高校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等等问题都是高校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的首要问题。

其次, 要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

开拓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要而又十分紧迫的课题。要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 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 扩大覆盖面, 增强影响力”的要求, 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要着力建立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又能熟练掌握网络技术, 善于运用网络技术, 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政工队伍。在网上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网站,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其一, 在网上开设宣传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工作方针的网站, 对师生进行正面的灌输和教育。主动的正面灌输和教育是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 在新形势下, 仍然要依靠它来占领互联网这个阵地。其二, 创建一些贴近校园、贴近师生的融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站, 在网上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 充分发挥“渗透式”隐形教育的功能。其三, 运用校园新闻资源, 整合校报、广播、电视台等媒体, 搭建校园网络新闻立体平台, 作好典型宣传、热点透视和舆论引导工作。其四, 通过电子邮件、BBS等方式, 充分发挥其交互作用, 做好校园舆情的了解、应对和监控。其五, 挖掘网上信息, 丰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要努力办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特色, 吸取学生参与网站的建设、管理和维护, 扩大网站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提高网站的点击率。要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制度, 加强对网站的监控、管理和引导, 注意网上和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 保证网站健康、规范地运行。

第三, 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公寓的措施和机制。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发展, 学生公寓将逐步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公寓, 是时代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要进一步探索党团组织、辅导员和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进公寓的有效途径和机制。拓宽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渠道, 及时了解学生在公寓里的思想、学习和表现情况, 有针对性地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学校应与负责学生公寓管理的企业共建育人机制, 将严格的管理与优质服务结合起来, 为学生成长和成才创造条件。

以往, 因为忽视了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 仅仅通过公寓管理机制来对学生实施管理。因此, 学生在公寓接触到的都是商品化的物业服务。而在管理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 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 往往容易忽视社会效益与公寓育人的作用, 对学生公寓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与自身服务的育人功能认识不足, 对搞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热情。在学生违反物业管理规定时, 缺乏足够的耐心去教育学生, 所以往往采取以罚代教的措施。同时, 学生对管理者的认同感不强, 教导容易引发学生和管理者的冲突。

学生公寓学生工作办公室是为了弥补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公寓开展的薄弱而特地设立的专门学生工作机构。负责学生住宿区内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学生住宿的整体规划和调配工作;督导和处理学生住宿行为;开展学生住宿区内校园文化建设;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和各学院在学生住宿区开展学生工作;督促各学院和物业管理部门在学生住宿区切实履行职责。办公室的工作者都是专职辅导员, 研究生学历毕业, 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公寓学生办公室的设立可以有力加强在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力度;可以有效推动各学院和后勤物业管理部门在公寓开展学生工作和履行自己的职责。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和教育育人相结合。

第四, 全员育人, 打造专业化思政工作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在人, 建设一支高素质、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坚持职业化发展、专业化培养, 建设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骨干和主要组织者、承担者。为了适应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内涵不断深化和外延不断拓宽的挑战, 同济大学确立了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发展、专业化培养的发展方向, 通过完善辅导员选拔机制, 实行岗位准入制, 选拔了一批政治合格、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热爱学生工作的人才担任辅导员;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在不同领域内的专业技能, 努力打造一批专业化、专家型的骨干队伍;规范管理, 在学校人事改革过程中建立起一套与辅导员工作特点相适应的岗位设置、管理、考核、奖惩、流动等机制, 通过科学的管理体系规范辅导员队伍的发展, 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而思想又来源于环境的塑造。因此要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了第一位。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育目的就是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更多的体现学生个体的地位和价值, 使学生得到尊重和重视。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 由规模扩张走向以质量提升为主要任务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许多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仅靠传统的思维方法、传统的运作模式、传统的应对举措是难以奏效的, 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理论上、实践上做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性思考、科学应对与正确决策。

摘要:当前, 在我国社会发展深刻变革、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很多新问题、新挑战。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趋势,对策

参考文献

[1]刘胜湘.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04) .

[2]董九菊.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思考[J].运城学院学报, 1989 (01) .

[3]曾令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及其特征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04 (15) .

篇4:政治学科中考改革趋势评测

2002年全国多数地区的政治学科试题素材注意与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联,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命运、关注人类进步、关注自身发展;注重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些地区在试题类型的设计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例如,根据漫画或情景设置问题;主观题不设惟一的标准答案,不使用机械的“采点”方式评分等。

二、关于黑龙江省中考政治试题题例的评价

2002年,有更多的地区对试题的形式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无论试题的材料还是设问的形式,都力求呈现新颖、活泼、生动和富有情趣。在继续保持过去已有的一些较好做法的基础上,各地对试题做了进一步的要求。如:有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漫画点评的试题要求;有的地区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漫画或情景设置问题;有的地区首次出现了研究性学习的考查导向等等。这些试题的创设体现了一部分地区较好的命题指导思想。

例如:黑龙江省试卷第30题

2001年是新世纪的开端之年,中国大事多多,喜事不断。

2001/7俄罗斯——莫斯科

2001/10中国——上海

2001/11卡塔尔——多哈

①请写出前面三个日期及地点分别反映了什么大

②请就其中的一件大事,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若阐述全面深刻,逻辑性强,可获综合素质加分)。

这类试题命题思想新,把思想政治课的评价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把对知识的考查和对能力的考查融为一体,注重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开发,此类试题对今后的教学将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

三、关于全国政治学科命题的基本要求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试题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身心特点,防止成人化的倾向;试题材料应短小、通俗、新颖;要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研究意识出发设计试题,开放性试题的设计要让学生有充分发挥的余地,试题答案应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鼓励学生创新;要克服简答题复杂化的倾向;注意阅读量和书写量,卷面阅读量一般在4 000字左右;书写量在1500字左右;注意主客观试题的比例。

四、黑龙江省政治学科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坚持能力立意、注重双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加大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力度,着重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2.坚持以“课标”、教材为依据,体现新课改理念。

突出教材重点,抓住“时政热点”,体现“理论实践结合点”。命题力求符合学生特点,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力求在采用灵活多样试题基础上,继续努力增强试题的趣味性,推广研究性学习的教改成果,以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

3.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体现探究、开放、创新精神。

由于“课标”较大幅度增加了实践活动要求,因此,在今年中考试卷中增加“探究与实践”和“政治小论文”两种新题型,并设计一定比例的开放性试题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试题,包括在学科内综合的基础上适量尝试跨学科知识(政治与历史、地理)的综合运用。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并给学生留有充分思维空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以考查学生的创新、综合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力求达到检测性与选拔性的统

4.坚持命题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体现学科德育功能。

探索思想政治课考试与学生日常品德状况的结合点,体现知识、能力、觉悟的有机统一。

总之,中考改革应发挥“指导意见”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导向作用。

(执笔:王木君)

篇5:中考政治改革的现状和趋势

学校的教学改革现状

(一)从教学模式上

1.讲授型教学模式

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从教师到学生传递的过程。

2.示范模仿型

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参与性的练习获得知识。

(二)从教学组织形式上

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发展趋势

在今后的教育中,依旧主张讲授型教学模式和示范模仿型的教学模式,而对于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可体现在1.坚持把班级授课制作为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它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取代的优点,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充分发挥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作用

班级教学的辅助形式有:现场教学,个别教学、作业、讲座。一切教学组织形式都各有利弊,不可能存在某种万能的模式,所以要求对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和合理结合和综合运用。

3.改进班级授课制,探索教学组织形式的新模式

篇6:中考政治改革的现状和趋势

教学改革这部分,我们学校今年也开始在做,我认为教学改革改的是什么?改的应该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当中。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课堂讲解支离破碎,把文章一段段的讲,讲成一堆堆支离破碎的零件,使学生云里雾里,无法整体把握全文。而且课堂上老师设置环节过多,问题过多,在抛出问题的时候没有给学生过多思索交流的时间就开始“灌鸭”,而且课堂上教师惟恐讲的不全,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学生就坐着听,呆板的抄写,很少用脑想,用脑记。最为糟糕的是,很多教师为了完成这节课的课堂任务单纯的就课文讲课文,没有与学生生活体验相挂钩,不与相关知识内容相联系,不能充分诱导学生留意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学改革,就是将以前的被动式听课转变为主动式参与,和老师进行很好的互动。

拿语文教学来说,以前教师们没有站在课程标准的高度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学的重点,致使教学思路公式化,受传统教学限制,按“识生字-给课文分段-归纳中心思想”三步走,整个教学环节很少听学生的思索,更谈不上学生说出思维的方法。另外,很多老教师对课本熟悉,甚至能倒背如流,但也正因为如此,局限了他们的创造更新意识,“课程标准一变再变,自己的教法一成不变”,十年前如何教这篇课文十年后还是这样教,没有与时俱进,更没有因材施教。还有,大多数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在于过程,对于课堂导入并不注意,几乎没有花时间的直接介入课题,将大量时间花费在讲解课文和提问中,在讲完问完后让学生“抄”加深印象以达到下次再做这道题目不会错的目的,这样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基础知识教育与基本技能训练脱节。

而身为教师,就要懂得寻找规律,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反思和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

教学改革中,对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提出的要求,我就我个人的教学谈谈我的经验:

一、激发兴趣,引趣导入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导入,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语文奥秘世界的探索过程,先用“电筒”照,照亮前方的路,就顺着灯光摸进去,豁然开朗。试想,开端引趣的方式可以多样化,除了“设疑”还可以有“猜谜语导入”“悬疑导入”“故事导入”“小品导入”“图片导入”“音乐导入”等等。记得我在讲《猴王出世》一篇课文时我就将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曲下下来,然后用手机播放(受限于多媒体教学在农村教学中的不普遍性),让学生听音乐猜测这是一个什么场景,当时学生就喊出来《西游记》,猴子出世,风吹浪打,孙猴子吸收天地精华从石头里蹦出来,直飞云霄……于是,那节课一开始学生就兴趣高昂,结合记忆中电视里的猴王出世的画面,课文中的句子就更加生动易于理解,想象的画面在脑海里一一展现。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好的开始可以让学生兴趣高昂,带着愉快的心情投入到整堂课,甚至忘记这是在“学习”,全当是在“探索”。

二、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老师在教学中应开放教学空间,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学习,把课堂搬到外面去,这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比如,在一次作文教学《我喜欢的**植物》时,在课堂上我就布置好同学们这节课到课堂外去寻找你要写的植物,观察好它的特点,记录下它的特点,然后可以带一片它的叶子或者带一片它的花瓣回来,下节课咱们就拿着这片叶子或者这片花瓣来写写它,说说它。于是,这节课,孩子们散布在校园里的各个角落,或者蹲在一株万年青旁,或者站在一棵杨树下,又或者闻着桂花的花香……交头接耳,奋笔疾书。可想而知,下节作文课,学生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展示自己的发现,语言也空前的真实生动。

三、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容易产生同样的情感,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这一问题时,让学生回忆体会在生活中经常做的一件事――叫正在农田里干活的父亲回家吃饭,让学生回忆自己喊父亲的说话方式,回忆母亲喊父亲说话的方式,回忆奶奶喊父亲的说话方式,先说,后写,以此帮助学生回忆理解“人物不一样,身份不一样,说话的方式语气也不一样”,同时,再展开练习:我考了100分,爸爸笑了,妈妈笑了,奶奶笑了,姐姐笑了,分别写每个人的笑,也抓住不同人物笑的特点,有了前面的练习,在写每个人物的笑时也写的更加生动传神。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中的细节,也更好的帮助学生写作文时抓住细节,刻画细节。

四、站在孩子的高度,创造孩子的视角

成人的世界总是不及孩子天真童趣,于是这就造成了老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这份距离把握好了就是有威严又受欢迎,没有把握好那这份距离就是一种隔阂。生活中如此,课堂上也如此。在课堂中,如果适时的用孩子的语言表达那就更容易拉近学生与自己的距离,与课堂任务的距离。记得有次我参加县里优质作文课比赛,想破脑子也没有抓到应该从哪里入手,茫然的坐在沙发上调台看电视,突然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跳入我的视角,于是,电石火光之间我找到灵感,以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灰太狼等形象为切入点,抓住孩子们视角里的人物切入到人物描写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在课堂上成功的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拉近了比赛时陌生师生间的距离,调动了课堂气氛,成功完成课堂任务。在后来的课堂教学中,我也偶尔用到几句孩子式的语言,往往能让学生们为之一振,会心一笑,更加投入到课堂中来。

五、体验情感,感同身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文明,最精细的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语文教学中,往往存在一种片面的倾向,强调认识信息的传递,教师将活生生的课文肢解,使学生难以从课本中汲取思想、语言的营养,感受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因此,运用情感的因素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知情并茂,以情促教的效果。例如可以通过音乐与画面将蕴含在教材中的显性情感因素展示出来,也可以通过某些动作使学生从心底与作者产生同感。记得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中,当我讲到“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时,我让学生们也握紧拳头,然后我将那个画面读了一遍,然后问学生“此时你握紧的拳头最想干什么?”学生回答“我最想揍那个洋人”“我愤怒得最想揍那个中国巡警”我便顺势引导“那就请你们握紧拳头,带着你们的愤怒再来读读这句话吧”。于是,这堂课学生们在拳头中与周恩来感同身受,体会到了“握着拳头的愤怒”的情感。

富有人文气息的语文课堂义不容辞的要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生活的窗户,开拓一个展望的

篇7:中考政治改革的现状和趋势

长春市第七十二中学 张晓慧

备考对我们来说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果不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标历史教材使用率的提高,历史学科的命题更加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2006年长春市中考单独命题中历史学科得以平稳过渡,探究课改实验区中考历史试题,在2007年的中考中,我们应即得循其规律,又得据其实际,采用新方法、新策略来应对。

一、06年中考试卷命题特点分析

2006年,长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学科命题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遵循《2006年长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精神。命题专家们遵从课程标准,拟出了许多鲜活的精彩试题,认真研究这些题例及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发现其命题轨迹集中凸现在五个“走进”,即走进能力立意、走进知识综合、走进实际应用、走进科学探究、走进思想道德教育。领会这些“走进”,对引领历史课教学改革,应对07中考是大有裨益的。

二、题型类型与考查要点分析

1.选择题

选择题的考查范围较广。选择题是历史中考中必用题型,也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题型。06年单项选择题在呈现方式上体现了多样化的特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命题者已把“识图”、“材料”等题型引入选择题,并使该题型的考查目标伸向情感价值观领域,这类情况的出现要引起大家注意,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在审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在选择的过程中注意从本质上去把握、区分备选项。

2.归纳列举题

归纳列举题一般为举出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历史知识。用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目前也有部分地区采用此题型。近年部分地区把列举题的形式与其他题型整合应用,把此题型的考查功能提升到“简单应用”的层次。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

3.史实辨析题

史实辨析题是去年中考中新设置的一种题型,在呈现方式上通常是创设一种历史情景,提供一段对史实的文字表述,或一段对历史事物的总结评价,并针对一些主干知识设计几处错误,用来考察学生对具体史实掌握的准确程度,以及分析、辨别的能力。该类试题一般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辨别,准确找到错误之处,摘录出来,然后针对具体的错误点作出相应改正。但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课改实验区此题以有所突破,将改正变成说明理由,这样该类试题的知识跨度会增大,涉及领域会拓宽,综合归纳性要增强,所以要求学生在掌握具体史实的基础上,注意对历史内在纵横联系的梳理和总结,而且要求学生在表述上要明确。

4.材料解析题

此题型属于大型主观性命题。它以提供“历史材料”的形式,要求分析“材料”并解答有关问题。主要考查的是“应用能力”或“综合应用”能力。这方面的试题是最为缤纷多彩的部分,其表现形式更加灵活、生动、直观,以各种实物图片、地图、漫画、表格、图示等形式呈现出来。建议教师做重点的研究和训练。要善于在知识群体上对历史的再认识,及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突破该类试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古今中外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形成对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应把材料所反映的信息与所学的相关史实联系起来,并且在语言表述上要求精练、准确、同时要有是非观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5.延伸探究题目

延伸探究题是05年中考中开始设置的一种题型,主要是考查“综合应用能力”。它不仅适用于大跨度的历史问题,也适用于阐释历史理论问题和涉及情感价值观的问题。此题型的功能定位于“应用能力”考查层面上。即解题的过程应体现知识的迁移,需要运用各种分析问题的方法。这类题强调一种历史思维的延伸,在灵活掌握主干知识的基础上,更多的强调历史事物间的交叉与渗透。同时强调一种探究能力,重视探究过程和方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此类试题在以后的中考中在呈现方式上会更加体现综合性、概括性、分析探究性的特点。比如撰写小论文、辨析观点、问卷调查、史实报道、观点评析、撰写解说词、绘制图表、信息整合等多样的形式都可能出现。

三、探究中考历史命题方向

06年中考命题加大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与科技社会发展实际的联系。继续注重能力考察,改变死记硬背的现象。考察学生掌握规律的能力,比如学习知识的规律。重视创新精神,在试题中给学生展示才能提供空间。继续加强学科内综合,增强探究实践的能力。重视双基,体现基础性,突出历史学科最基础,最突出内容。关注过程与方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思想性、教育性。那么,建议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和复习中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给予侧重。

1.重在考查基础知识,比较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

将互相关联的知识“整合”在同一试题中,避免过多地考查孤立的知识点,这是近年中考试题中表现出来的特征。相关知识很多具有内在联系或存在某种共性。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了解得越多,把握得越准确,越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而非仅仅记忆知识。因此这样的试题对改善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

近年来在问题中突出知识的综合性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此类试题采用“小切口、多层面”、“小切口、大跨度”等多种形式加强知识的综合性考查,力图考查对历史的整体把握能力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这类试题在06年的试卷中应该比较普遍了。

2.试题力图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体现历史试题的教育价值 史学与现实结合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历史教育的价值,历史试题能不能体现这一价值,会直接影响历史教学。从05年至06年以来,各地试题中注重联系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并且做法上有四个特点:其一是试题的形式生动活泼,内容表达更符合青少年的特征;其二是将德育的意图渗透在试题之中;三是直接把思想教育和“情感测量”结合在一起;四是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设计历史试题。

越来越多的地区在命题中结合“热点”问题设计试题,涉及的范围包括长征70周年纪念、中美关系、863计划、世界博览会、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批判“台独”、神六等。上述例题中,“历史”与“现实”结合得都比较好,无论是引用材料,还是提出问题都自然贴切。能够从现实出发,自然地引出历史,又从历史学习中导出学生的思想认识,较好地处理了历史、“现实”、思想教育和“情感测量”的关系。3.重点关注:历史试题“开放性”改革,考评触角深入“情感、价值观”领域 05、06年“开放性”试题的总量不断增加。涉及的题型越来越多,涉及到识图题、材料题、问答题等。这一趋势应当为历史同行在教学与备考中重点关注的方面。主观性试题应增强开放性的意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地区命题者所接受。“开放”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让学生跳出教材的结论范围谈感想、谈体会、谈认识,二为写命题或自由命题“小论文”。考查的目标直接触向情感和价值观领域。评分标准也越来越科学。

历史考试引入“小论文”是近年来的事情。历史小论文命题形式能够较大限度地考查“综合应用”的能力,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学生的创造力,这对于历史教学的改革具有较大的自主发挥空间。经过近几年的尝试,历史小论文的评阅也有了一个较科学且具体的评价标准,保证了评分的公正性,能使不同的能力和情感等有具体的比照物。

4.乡土史涉题面会扩大,命题方式也趋于多样化

可以预料的是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校本教材、乡土教材在教学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各地历史中考命题中,将乡土史甚至校本教材纳入考试范围的地区会增加。近几年已有不少地区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使乡土史考查时的命题方式也趋于多样化。

篇8:中考政治改革的现状和趋势

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定期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 是指审计部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及其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 对领导人员任职期间所在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实施经营决策等有关经济活动应负有的责任, 领导人员个人遵守有关廉政规定的情况等所进行的监督和评价工作。

然而, 目前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与国家对审计的要求有相当的距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现状一, 很多经济责任审计并未实现“先审计, 后离任”的原则。由于种种原因, 在经济责任审计实际运行中, 审计时间一般选择在领导干部离任期间。这样做虽然可以一次审计全过程, 却使经济责任审计丧失了预警功能, 更难体现实效性, 为相关部门提供的法律依据不够及时, 阻碍了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并且,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是在离任之后进行的, 所以, 有的审计对象不主动配合审计工作, 经济责任审计更像是走过场。

现状二, 经济责任审计相对其他审计, 审计质量水准较低。经济责任对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要求更高。很多审计人员受自身素质局限, 加之对经济责任审计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 因此存在着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普遍不高的现象。同时, 经济责任审计有相关法规尚不完善, 很多现实问题使审计人员无所适从, 这也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审计质量不高的客观因素还有, 经济责任审计期限的跨度较长, 财务、会计人员时常发生变动, 无法很好配合审计工作, 也会影响到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

现状三,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难, 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界定更难。经济责任审计应对被审计者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做出客观评价。但由于我国至今没有法定的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 这给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和界定增加了难度, 使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空洞, 甚至出现一些问题。例如, 经济责任评是事关被审计者个人前途的敏感性问题, 由于缺乏评判标准, 所以常常会出现评价只对单位不对人的现象。对被审计者的经济责任只做原则上的分类, 缺乏必要的针对性, 使审计结论模式化。更为重要的是, 由于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制约, 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界定更加困难。经济责任包括宏观和微观经济责任。而目前我们的审计人员能够站在宏观经济的高度来衡量经济指标的人才较少, 因而在界定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宏观经济责任上, 基本处于空白。此外,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 对经济责任的划分也相当困难, 对于审计人员的法律素养、政策水平要求很高, 这也是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的软肋。

现状四, 经济责任审计对经济发展监管和服务作用不够。大多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是先离任后审计, 使经济责任审计变成纯粹的离任审计, 审计成果流于形式, 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落实, 继任者更难从审计成果中得到经验, 审计结果也难以满足加强干部管理和改革用人机制的需要。

现状五, 更为重要的是, 目前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离任前审计要形成制度还需时日。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大多是因调动、届满、离退休等情况下进行的, 因此形成了“先离任, 后审计”的审计模式。要打破这种模式, 需要从组织人事制度改革入手, 这就不是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能够决定的。在这种现实状况下, 经济责任审计的功能很难全面发挥。

现状六,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形式陈旧, 内容单一, 针对性比较差, 缺乏统一和规范。许多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从内容到格式, 与对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报告差别不大。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审计结果报告, 本应针对被审计者任期经济责任的, 而其实际内容大多是针对单位的财务收支方面的, 与被审计者缺乏直接关联, 也难以看出该领导干部所应负担的经济责任。因此, 这种审计报告很难向组织人事部门提供决策意见, 也很难让继任者从中获益。

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虽然我国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以来, 无论是在健全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 促进廉政建设, 为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及主管部门考察、评价与使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方面, 还是在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方面, 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必须认识到, 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为传统内容的经济责任审计, 无论从审计形式到审计理念, 已经不能满足干部监督管理, 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安全运行的功能, 不能适应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建设, 探索经济责任审计的新形式, 借鉴国家外经济责任审计好经验, 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现实功能, 建立健全一套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经济责任审计新模式势在必行。

首先, 转变上级领导观念, 改变经济责任审计形式化, 格式化的做法, 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切实运用到干部管理中去, 即把审计监督与组织监督、纪检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经济责任审计成果, 能有效反映被审计者对国家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理解, 体现其经济决策能力及经济工作业绩和廉洁自律状况。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到对领导干部的考察任用中去, 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作为干部任职前公示的内容之一, 可以避免或减少用人上的失察和失误。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制度纳入领导干部的管理之中, 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增强领导干部自我约束意识, 从制度上开辟了一条反腐倡廉的有效途径。并且, 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 发现一些苗头性的问题, 能够把一些消极腐败现象解决在萌芽状态, 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 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其次, 充实和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力量,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综合性的审计, 评价中会涉及到经营管理和国家方针政策等各方面事项, 要求审计人员除精通财务知识和传统的审计技术外, 还应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及生产、技术及管理方面的知识, 并有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因此, 审计人员要加强政治学习, 提高政治素养。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 是每个审计人员必须具有的最基本的政治素养。审计人员还要加强业务学习, 让自己成为知识结构层次呈现多学科、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重点加强综合分析及宏观思维能力, 更新审计理念, 适应形势发展和审计工作自身发展的要求, 不断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推动审计工作与时俱进。培养审计人员协调配合的团队精神。审计工作是一项集体性工作, 需要依靠审计人员的集体智慧、分工协作、积极主动, 树立团队意识。

第三, 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科学手段。为经济责任审计更有针对性和准确性, 建立任期内财政、财务收支数据, 是任期内各项经济评价指标数据以及其他方面的收支数据的早期数据库很有必要。它可以通过审计时机的选择和审计方式的确定达到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 同时还有利于及时了解领导干部任期的基本情况, 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并且, 科学的数据库应用, 将大大降低审计人员的工作强度, 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 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说服力。

第四, 抓准审计重点, 制定合理的审计程序注重审计方法, 确保审计质量。在审计方法上, 坚持自查与审计相结合;坚持账内审查和账外调查相结合;坚持审查经济效益指标与考核被审计者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相结合;坚持专业审计与群众参与监督相结合;坚持审计与纪检监察和司法部门办理案件相结合。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须突出四个方面, 即重点审查企业资产管理及保值增值情况;重点审查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个人经济行为;重点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重点审查任期内企业经济效益的真实性。

第五, 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引入绩效审计的理念, 通过提升审计目标, 探索审计方法, 深化审计内容, 完善审计评价, 促进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全面结合。可以说, 与绩效审计相结合已经成为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内在要求。

上一篇:高三文科综合调研试题下一篇:以童年为题目的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