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方法

2024-06-1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方法(精选6篇)

篇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方法

文/向守均

摘 要:伴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颁布,小学语文教学迎来了一股新的改革风潮,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旧观念,也改善了学生们的学习方法,使得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得以建立。但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许多教师没能很好地把握新标准的教学理念,导致新观念无法融入教学课堂,很多教师怀疑开放式的课堂是否会破坏语文本身的特点,如何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师生关系;开放式课堂

随着新思潮的涌入,教育界也进行了全新的改革。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终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所以必须得到重视。下面就让我来介绍几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方法。

一、基于文本,拓展资源

小学语文教学的具有开放性,具有很强的活力。所以在教学课堂中应该拓展,引入和文本有关的资源。但教师对于教授的文本应该有着自己的情感和认知,必须倾注自己的感情和教授目的去搜索资料,而不是找一些毫无关联的资源。其次,教材并不是学生唯一的上课材料,一篇课文的内容太过狭隘,但在引进其他相关资源的同时也要注意着眼教学的实际目标。比如在教授古诗《己亥杂诗》的.时候,针对“不拘一格降人才”一句,可以引进爱迪生、爱因斯坦这些科学怪才的童年轶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导学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才华和道路,不用随波逐流。通过这种拓展性对比教学让语文从封闭迈向开放,在固有的学习中加入新的知识点,加深学生们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品味个性,体现共性

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横向对比,可以找到不同文章的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体现文本中的特殊点,从文章固有的个性出发,走向共性。这些个性将会是课堂教学的难点,教师应该很好地引导学生品味文本中特别新颖的地方。这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和提示有着重要作用。在突出品味作品特有个性的同时,也要结合规律性的知识,从个别归于共性来讨论问题。比如分段教学就是典型的找规律,重视共性的教学办法,但对于不同的课文要不同对待,针对其个性采取不同的分段办法。课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的适合在课前分段,复杂,生涩的适合在课文讲解之后进行分段。总之,若能很好地把握文章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定能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三、训练式与感悟式教学结合

新课标中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熏陶和情感体验,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于语言训练教学的抛弃,训练式和感悟式教学虽然不同,但有一定的次序性。语文的特有特性要求加强对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所以训练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当然,语文还是一门有着浓厚人文气息的学科,需要在教课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只靠训练又无法完成,需要通过感悟式教学,创设特有的情境,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感悟课文。让学生们在训练和感悟中达到出其口,入其耳,了于心的状态。比如,在教《草原》这课时,教学课堂中应该特别注意“明朗,清鲜,翠色欲滴”等词,还要加强对于“那么……那么”和“既……又……既……又”句式的阅读,要求学生们带着感情的去朗读这些词语和句子,在阅读中感悟草原之美,体会作者的感受与思想体验。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新方法重视将新旧方法结合,在旧中体现新,在新中不忘旧,既可以满足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又充分关注了新理论的引入,补充过去单方面教学的缺陷,具有普遍性与适应性,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还能提升教学质量,是很值得思考和实践的新方法。

(作者单位 四川省宣汉县茶河学校)

篇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方法

新课标倡导“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 对话的过程”,“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等富有时代特征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由“授之与鱼”向“授之与渔”转变。教学模式也要从单一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程式走向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客观的板块式程式。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应对此次教学改革呢?

一、角色转变,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在 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鼓励学生课堂提问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提问时间,在每堂课前、课后,都留一定时间让学生自主提问,并遵守“学生无错”原则,解放学生,大胆提问,课外也尽可能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取得经验,树立信心。

三、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激情高涨,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以趣开头,精心设计导入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理解,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此外,教师应巧妙、适时地提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认真思考,踊跃发言,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四、重视课堂情景表演

课堂情景表演是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强化学生主体活动,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教学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个人表演、小组合作、综合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即兴表演课文(或其中的词句、片断),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还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使学生在体悟中不断进步。

五、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应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尽可能使学生感兴趣,从而使学生将思维的触角伸向教材的重点和知识的深处,使语文教学在学生兴致盎然、积极思维的状态中进行。

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从而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主题活动,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相互间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地进行口语交际。

篇3: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新探

文导入;方法策略

课“凤头”式课堂导入环节是教学过程成功的突破口, 犹如文章的开头, 好的开文/堂叶海鸥望读下去的迫切心情头可使读者产生浓厚兴, 从趣, 形成一种渴而不得不一气导激起读完。学生强烈的听课欲成功的课堂教学导, 促使其兴入也一样, 致勃它能入勃地听下去。那么如何把握“导入”这一方需要教环节呢?可以说没有统一的万能模式师根据自己的教学个性特点和。教它法教艺术实践中学内容的性质而, 灵活创造课堂教学的。导入从大, 可归纳量的施新一出几种常、用的表现方法新旧知识联系法。

探就是在导入新课时新教学内容相关的旧知, 识可, 建立起新借助于与

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旧知识中

获得对新知识的预测、想像, 产生新鲜感、好奇心, 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面对好奇信息, 学习者一般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选择, 那些与旧知识建立起联系的信息才会引起学习的兴趣, 这一点在赫尔巴特关于统觉的研究中早已被揭示, 巧妙地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是课堂导入艺术的一种表现方法。新旧知识联系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直接联系。这种联系能够使旧知识成为新知识的基础、桥梁或入门向导, 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温故而知新”就是这种联系。例如, 语文教师在讲《九寨沟》一课时, 就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关于地理知识来启发学生学习《九寨沟》这篇课文的内容, 在上课时, 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小小的连线题目来考考大家:

峨眉山广西

洞庭湖四川

趵突泉江西

象鼻山湖南

庐山济南

这样的课堂导入就能积极地让学生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进行了一次有效的复习, 增加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记忆, 随后再利用多媒体展示《九寨沟》“五彩池”、“诺日朗瀑布”、“童话世界”等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图片, 以此吸引学生, 这样的课堂导入策略, 就能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并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在具体的施教实践中, 选用哪种新旧知识的联系来导入新的教学情境, 这要视新知识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的关系而定, 不可生拉硬套, 张冠李戴。

二、悬念导入法

指在新的教学内容开始时,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提出问题、矛盾,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进而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新的学习中。使用悬念法要做到三点:一是悬念要有针对性,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水平, 悬念的难度要适当, 使学生从未知经过思考后便可得知。二是悬念必须与教学内容或情境相符, 与课文无关会使悬念流于谜语游戏, 影响新学习的开始和进行。三是悬念要突出在“悬”字上。悬念不同于一般的问题, 它展示的问题更有艺术魅力。造成悬念一般是通过一定的情节, 而不是简单的直接提问题。犹如讲故事, 讲到紧张、激烈、热闹、扣人心弦之处戛然而止, 这样可使学生越发好奇, 求知之心格外迫切, 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也就特别强烈。

三、趣味导入法

是指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板书、直观教具等表现手段, 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把学生引入到新情境中。运用趣味法必须做到所使用的表现手段与施教内容密切相关, 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师自身的个性特点, 如果离开了这些条件, 趣味性就起不到辅助导入新课的作用。相反会分散或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兴奋点, 影响新内容的学习, 趣味性表现手段有以下几种:

1. 语言生动有趣

上课时, 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概述课文内容, 或者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 讲述有关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或关系密切的幽默语言和笑话, 以激发学习兴趣。例如, 《维生素C的故事》时, 可先讲述一个缺乏维生素C的病人的传说故事, 这些都能起到趣味性的作用, 以顺利地导入新课。

2. 板书生动有趣

设计生动有趣的板书, 也是一种趣味性导人方法。例如根据课文主要内容, 在黑板上描绘出有趣的图画, 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 在讲授《珍珠鸟》一课时, 课前首先制作好两张珍珠鸟的大图片, 然后悬挂在黑板上, 在上课前, 先让学生猜猜珍珠鸟究竟长什么样的, 让学生来描绘一下自己心中这鸟儿的颜色, 随后再挂出第二张图片, 等学习完这篇课文以后, 再请学生用彩色笔, 根据课文所说的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来进行填充颜色, 这样具有强烈对比的板书设计, 就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进而导入新的施教内容。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新课的导入是教师知识、智慧、教学技能等的综合体现, 因此, 教师必须重视导入阶段的教学设计, 良好的课堂导入定能让教学效果及质量事半功倍。

摘要:作文有“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 同样, 语文课堂教学也有这样的艺术手法, 本文主要以小学语文四年级的课堂教学内容为主, 分析如何构造“凤头”这一课堂导入教学艺术, 以小见大, 从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四年级,课堂导入,方法策略

参考文献

[1]川于敏.《小学语文的导入艺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第16期

[2]懂家康.《小学语文教学导入新课十二法》[J].江西教育科研.1996年第3期

篇4: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新理念;新方法

随着新思潮的涌入,教育界也进行了全新的改革。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终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得到重视。下面就让我们来介绍几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方法。

一、基于文本,拓展资源

小学语文教学有其特有的开放性,具有很强的活力。所以在教学课堂中应该拓展、引入和文本有关的相关资源。但是教师对于教授的文本应该有着自己的情感和认知,必须倾注自己的感情和教授目的去搜索资料,而不是找一些毫无关联的资源。虽然教材并不是学生唯一的上课材料,一篇课文的内容太过狭隘,但在引进其他相关资源的同时也要注意着眼教学的实际目标。比如,在教授古诗《观书有感》的时候,可以引进爱迪生不怕失败发明电灯,爱因斯坦做小板凳的故事,问学生这三者的思想有什么联系和共同之处。通过这种拓展性对比教学让语文从封闭迈向开放,在固有的学习中加入新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品味个性,体现共性

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横向对比,可以找到不同文章的个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体现文本中的特殊点,从文章固有的个性出发,走向共性。这些个性将会是课堂教学的难点,教师应该很好地引导学生品味文本中特别、新颖的地方。这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和提示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突出品味作品特有个性的同时,也要结合规律性的知识,从个别归于共性来讨论问题。比如,分段教学就是典型的找规律、重视共性的教学办法,但对于不同的课文要不同对待,针对其个性采取不同的分段办法。课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的适合在课前分段,复杂、生涩的适合在课文讲解之后进行分段。总之,若能很好地把握文章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定能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三、训练式与感悟式教学结合

新课标中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熏陶和情感体验,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于语言训练教学的抛弃。训练式和感悟式教学虽然不同,但有一定的次序性。语文的特性要求加强对学生文字、语言的训练,所以训练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当然,语文还是一门有着浓厚人文气息的学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这只靠训练又无法完成,还需要通过感悟式教学,创设特有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课文。让学生在训练和感悟中达到出其口,入其耳,了于心的状态。比如,在教《草原》这课时,课堂中教学应该特别注意“明朗,清鲜,翠色欲滴”等词,还要加强对“那么……那么”和“既……又……既……又”句式的阅读,要求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这些词语和句子,在阅读中感悟草原之美,体会作者的感受与思想体验。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新方法重视将新旧方法结合,在旧中体现新,在新中不忘旧,既可以满足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又充分关注了新理念的引入,补充过去单方面教学的缺陷,具有普遍性与适应性,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还提升教学质量,是很值得思考和实践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汪潮.语文教学专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02.

[2]章萍莉.“对话式”语文课堂教学初探[J].科教文汇,2008(08).

篇5:新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总结

教学有成功的方法,但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学习惯和思维方式,也讲究呈现出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江苏洋思教学模式和河北衡水教学模式就不同,山东杜郎口教学模式和安徽毛坦场中学教学模式就不一样。

我们强调正确的教学方法,不仅是因为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实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因地制宜,能因材施教,能让师生如愿以尝。当然,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能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认知特点。

只要小学语文老师善于把握教学方法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一定会发挥事半功倍的最大功效。

二、解学情、以学定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打仗如此,教学亦如此。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生活经验、个性差异,认知规律等,哪些方面很欠缺,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哪些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这些了然于胸,备课就有了针对性,否则就是盲人摸象,花了力气,收效甚微。

而目前的语文现状是:由于学生层次的各不相同,教师无视这些因素,从自己的主观出发设计教学过程。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教学设计或是课堂教学:教师精心设计了精美的课件,惟妙惟肖的展示了课文中所描写的内容。从现场来看,学生似乎很感兴趣,沉迷其中。

但是一分析很多是无效教学:其一,从学生角度讲,这节课他们几乎不需要动什么脑筋,只是欣赏和配合老师的问题而已。其二,学生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是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参与探索吗?他们得到了什么发展?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中“学到了什么”和“怎样学”是同等重要的问题。

所以出色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教学得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懂得他们的的思想、感情,并能预测他们可能发生的疑问,使教学双方能协调一致,了解学情,才能以学定教。

三、充满激情、热爱语文

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很有激情,很敏感、细腻,很率性、优雅的人。他(她)会感动得流泪,会兴奋得欢呼,会难过得呜咽,会生气得顿足,而这一切,皆因为他(她)眼中的文字。语文教师,应该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

备课,决不是看看教参,抄抄教案,借鉴名师的教学设计,而是要潜心会本文,反复读、熟练读,在语言文字中虚心涵泳、探幽索微、仔细吟味,直至读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读到理解透彻,获得精深的义理,有了审美欣赏,不由得深深地叹服。

教师首先被语言文字感动,才能以真情意、真见识打动学生,这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课堂,决不是满堂讲、一味问或是机械练,而是教师以热烈饱满的激情、抑扬顿挫的语音、真切深刻的体悟,示范着、引领着、激发着,让学生在熏陶感染中,也把那些优美的语言文字当作朋友,虽然或许有千年之远,千仞之遥,却可以和他们晤面交谈,没有了时间与空间之限,没有了尊卑和亲疏之分,在精神的自由交流,心灵的对话与撞击中去寻求人生的意义,去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热爱语文,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特质和真挚情感,是我们今日做一名出色的小学语文教师的前提。

四、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实施生活化教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将小学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状态。因此,教师要依据语文课文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提升学生感悟语文课文教学的魅力。

例如,《鲁滨孙漂流记》一文,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力求生存的非凡经历,感悟到想要生存下去,就得自己想办法创造条件的道理。

同时,我设置了启发性强的问题: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夏令营经历是什么?你最惊险的一次漂流是什么?其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你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和战胜这些挫折的?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结果,事情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记忆还是十分犹新的,写出来的文章是真情再现,感人犹深。

五、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

语文游戏通常具有比赛性质,它要求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利用学生希望获胜的心理,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在一种全自发的状态中学习,学生克服了腼腆害羞的心理障碍,消除了对自由交际的抵制。例如低年级学生可以利用文字的偏旁、结构进行游戏教学。

以“找朋友”为例,教师将尽可能多的识字卡片放入几个盒子中,给各组学生一张不同字的卡片,如“找”“跑”“月”等,要求找到同样偏旁的字,并将其视为自己的朋友。哪组学生寻找的“好朋友”越多,哪一组就被视为胜利者。

篇6: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方法

【摘要】新课改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已进行的如火如荼,在层层落实中得到了不断地改进。新课改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传统教学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则要求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们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加强学生情感交流,陶冶学生情操,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力争将语文教学在新课改要求下进一步创新、完善,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而加足马力,不断进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 教学方法创新

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主要途径,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气氛压抑,学生低头看到的是课本上黑压压的一片文字,抬头则看到的是老师固定的表情和大篇的板书,这极大的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留下了学习语文的阴影和抵触情绪,从而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往往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尽可能创新化、多元化,打破语文传统固定单一的教学模式,争取让学生富有兴趣的学习语文知识。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拉近师生距离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是枯燥无味的,而我们都知道,一般在和谐,1

愉悦的气氛下学习知识的有效性往往高于抑郁的条件下。轻松愉悦,和谐积极的课堂气氛是语文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需要营造 一种适合于语文学习的气氛,将新课改理念中师生平等的概念融入教学思想中。在正式课堂讲授之前,教师就要巧妙地和学生进行互动,加强情感交流,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学生们倍感亲切、融洽,进一步消除师生隔阂。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要洞悉学生的心理,无论学生的表现如何,都需要进行语言和情感上双方面的沟通,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心理情绪的起伏进行合理安抚,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

二、巧用课堂导入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们一直关注的问题。一个优秀的课堂导入可以引发悬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达到“增效减负”的效果。例如,对于一些本身就很具有磁性的文章,教师就不需要兜圈子,设悬念,而应采用开门见山,直截入题的导入方法。笔者在执教《一夜的工作》时,直接入题:“同学们,伟大领袖周总理的感人事迹很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总理的办公室亲眼去看一看他一夜的工作吧。”这样就可以引起不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一些题目隐晦的文章,教师要会巧妙设问,引发悬念,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有一种按耐不住,渴求学习的感觉。其中,巧设问题,就是要体现你的问题是不是精炼,是不是有挑战性;引发悬念,就要体现你的问题是否能扣人心弦,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果教师能成功的巧设问题,引发悬念,可

以说,这堂小学语文课基本上就成功一半了。对于很多内容深奥,学生不易读懂的文章,教师要学会运用多媒体课件,带生入文。运用相关动画,电影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笔者在教《伯牙绝弦》时,发现学生学生很难理解这篇文言文,因此笔者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这个典故的动画片,形象生动的动画是学生很快理解了这篇文章的主旨,在接下来的阅读学习中,学生就十分容易接受了。

优秀的课堂导入方法不止这些,教育工作者们要用于创新,巧妙运用,创造发现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课堂导入法。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活化课本内容

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等特点,将多媒体运用于小学教学中,寓教于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多媒体是在数字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步走进了学生的课堂生活中。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释疑解难,而且还可以创设情境,使情景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和有效,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小学语文中有许多的寓言故事、诗歌,将这些课文与精美的ppt、故事片、动画片进行有效结合,可有效的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如课文《西湖》是一篇景点介

绍的说明文,主要描述了西湖的美景,但只是从课文文字所提及的清澈的湖底、秀丽的湖面、童话般的仙境,使许多未曾见过西湖的同学难以想象出那种情景,这样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如果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介绍西湖的纪录片,刺激学生的视听神经,让他们“实地”领略到西湖的美景,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深刻的理解课文主旨,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的。

四、解放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实践学习方法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解放学生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把学生带出课堂,使学生的思维进行自由拓展。

语文教学走出课堂,是新课标要求下的大胆创新,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周边的人文环境、名胜古迹等地方特色,学生只有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才能更加了解文章的魅力所在。例如在进行《赵州桥》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当地类似的建筑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学习,然后按照《赵州桥》这篇文章的写作格式,写一篇参观该桥的文章。这样学生结合课文和实物的对比,对文章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增强自己的人文见识。学生只有走出课堂,与社会,与自然接触,才能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学到活生生的知识,更好的增强学生自身的阅历,拓展自己的思维,形成自己对事物的独特见解。

上一篇:爱国卫生月活动计划方案下一篇:让女孩子开心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