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陈伟

2024-06-17

关爱留守儿童陈伟(精选9篇)

篇1:关爱留守儿童陈伟

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

陈 伟(蔡坊学校)

内容提要: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切实关注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到 农村 人口的未来素质,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就是关注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前途和未来。值得欣喜的是目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就自己所在的农村小学部分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所想到的现状与对策供大家批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 类型 关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其中绝大部分是青壮年劳动力。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他们的未成年子女却留在了农村,每年与父母相见的机会甚少。这些在成长的道路上缺乏家庭温暖,没有父母照料,被留在农村的孩子,被我们称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基本有这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父母双方在外打工,孩子留在农村交给祖父辈监护,也就是隔代抚养。二是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另一方在家抚养孩子,类似于单亲抚养。三是把孩子寄养于亲戚家。由于这部分孩子大部分在10—16岁之间,这里面有大部分孩子在思想与行为上缺乏自制能力,以及其监管人在时间、空间及文化素质上的原因造成这部分孩子部分在思想及行为上产生如下两种类型:

一、放纵型

大部分‚留守儿童‛是属于这种的。监护人通常是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以好向孩子的父母交代。而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孩子

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一切顺其自然,任其发展.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纪律涣散,没有时间观念,自由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性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养成了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部分父母由于在外工作的原因平时很少关注对子女的伦理道德 教育、法制教育,觉得自己长期在外,没时间照顾孩子,心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给予 ,行为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补偿留守儿童在情感上的缺失,在有充足经济来源的前提下,留守儿童用物质来掩盖自己的自卑,在攀比中,获得较多的自信心;有的逆反或者仇世。留守儿童的自卑和错误的价值观,导致他们把得不到的亲情的原因归结于社会和金钱,对社会充满敌意,做出一些逆反的行为。以致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部分‚留守儿童‛ 看到没上过什么学的父辈照样能在外打工挣钱,陷入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认为‚这书读不读也没啥区别‛。外出父母又管不到,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约束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二、自卑、孤僻型

‚留守儿童‛的内心比较孤独,留守儿童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生理心理以及人际交往方面遇到困扰和疑惑,然而父母常年在外,使得他们得不到帮助和引导,内心的烦恼得不到解决,进而导致他们缺乏基本交流的能力,以及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大多活在自我保护和摸索碰撞的世界里。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相比较与家庭完整的儿童,在心理上有落差,觉得家境不如别人,父母不如别人,没有其他孩子讨人喜欢,进而沉默寡言,封闭自己,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自卑心理严重。加之抚养他们的老人们所生活的年代和社会背景不同,存在明显的‚代沟‛,难以相互沟通。一般来说,祖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而留守儿童的父母有的

一个月或甚至几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一年才回家一次,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许多孩子出现了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于与人交往、胆小、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有被歧视的感觉和强烈的自卑感、在学习上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

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亲情的缺乏导致的‚情感饥饿‛,20世纪世界着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以上的诸多问题。

漫漫留守岁月使一部分‚留守儿童‛的亲情观念日渐淡薄。一篇‚留守儿童‛的作文《我不喜欢月亮》,让人感受到一股从字里行间扑面而来的亲情思念。在很多人眼里浪漫而美好的月亮,却成为令他们痛苦的存在之物。作文中写道:‚我不喜欢看月亮,因为月亮每个月的十五都会圆,而我的家人却没有团圆。我是那么的希望父母能够和我一起吃团圆饭,一起看月亮。‛据此,一些学者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这些孩子由于‚情感饥饿‛很容易对父母产生怨恨,成年后会滋生怨恨社会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等等。由于这些影响是潜在的,平时一般不易察觉,不觉中埋下了很多无法预知的‚雷区‛。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意义重大。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的提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1、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 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正确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

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思想品德状况。如果被委托者年龄很大,身体欠佳,本身的行为能力有限,那么这种委托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有害。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第三,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目前,大家关注较多的是给留守儿童造成的困难。但实际上留守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外出打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背井离乡的生活的痛苦与磨难,各种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先进事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这个角度讲,父母与子女间的联系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最后,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父母是要有奉献精神的。因此,父母在这方面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璞‛,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

得更好。

2、学校: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统一部署管理。档案资料应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包括‚留守儿童‛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点是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等;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留守儿童班主任手册‛.每周记载一次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情况,每月进行一次交流谈心的家访并及时做好记录,使‚留守儿童‛处于始终有人关爱的环境之中。

成立 ‚留守儿童之家‛,关爱留守儿童,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因此我校建立起了留守儿童之家组织机构。建立起了‚爱心图书室‛,开通了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给家长写一封书信,弥补这些孩子‚亲情上的缺失‛。并给每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寄去《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信里我们着重强调了联系和沟通的问题,要求他们平时多给孩子写写信打打电话,多多了解孩子在学校、在家中的情况,关心他们心灵上的感受。使学生们真切的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使学生在心灵上得到了安慰,对自己父母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

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 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臵。教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3、地方政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会越来越多,过去那种稳定不变的家庭结构已经打破,经常性缺位的家庭结构开始形成。对于处于儿童时代的孩子,父母短期、长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将会越来越多。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建立并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乡镇政府牵头,学校组织,村民委员会、派出所及热心的退休教师等参加。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系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心和保护责任。湖南省新宁县妇联倡议的要求各级妇女组织、妇女干部担任‚代管妈妈‛行动就是为‚留守儿童‛营造亲情、加强管理方面的一个典范。

县、乡镇政府部门要努力整治好学校周边环境,加强监管直至取消学校周围那些接待未成年人的网巴、游戏厅、录像厅等,加大危害学生安全和学校工作秩序的打击力度。针对‚留守儿童‛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伤害的情况,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给儿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我国农村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需要全

社会的关注和参与。我国在外务工的农民有过亿人,留守儿童据不完全统计为2200万,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是我们这个社会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解占彩。农村‚留守儿童‛成因及对策浅析[J].经济 论坛。

杨晓玲.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J].中国 市场。

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

刘正奎、高文斌、王婷等.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姚芸.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第25卷[J].教育理论与实践。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黄雪松,刘克纾.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对策探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篇2:关爱留守儿童陈伟

当你在享受家人的天伦之乐时,你是否关注到,在我们身边分布着这样一个庞大的人群:他们小小年纪,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缺失亲情;他们渴望家庭温暖,却只能忍受孤独的煎熬;他们幼嫩的双肩过早的承担起生活的无奈……他们有一个特殊的名字:“留守儿童”。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挣钱,他们大多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普遍存在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感情缺失等问题,其数量庞大并将长期存在,已经成为需要社会各界给予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呵护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少年,是构建和谐社会交给我们的共同责任。我市自以来开展“爱心家书・让心安家”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以部门牵头,社会参与,学校组织,儿童受益的组织方式,以一份爱心,一封家书,两份书刊,两地互动的活动内容,给留守儿童及其家长搭建沟通的桥梁,给留守儿童送去一份心灵的关爱,增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促进他们的健康快乐成长,构建和谐社会。

为进一步推进“爱心家书・让心安家”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开展,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帮助,镜湖区妇联根据市妇联和市“爱心家书让新安家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领导小组《进一步推进“爱心家书・让心安家”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暨百家企业共铸爱心的通知》要求,在此向区境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发出“爱心家书・让心安家”爱心企业关爱留守儿童倡议: 伸出您的双手,奉献一片爱心

篇3:教师应怎样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学生由于长期缺乏父母关爱, 而且大多学习和生活的压力都很大, 因此很多留守学生性格都很孤僻、心理缺陷多。他们往往学习效率低下, 精神不振, 缺乏自信心和勇气。他们也由于“隔代爱”, 没受到父母的约束和管教而个性放纵, 性格偏激。还有的被寄养在亲戚家里, 极易产生“寄人篱下”的自卑心理, 常常对老师和同学猜测误解, 且爱发脾气, 缺乏爱心, 缺乏交流的主动性, 不能融入集体之中, 也不愿和别人交心。

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 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 使父母与子女缺少沟通, 父母对子女疏于管教, 这样家长便错过了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 对孩子影响极大。他们所托付的监护人也因受教育程度有限和身心疲惫而力不从心。他们对孩子一般以照顾生活为主, 在知识、能力、精力上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等方面往往感到无能为力, 使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因此, 班主任要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 难度之大, 任务之重, 不言而喻。既然当了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 困难再大, 也要尽力而为。

一、加强家校联系, 共同管理

老师要加强与留守学生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的联系与沟通, 与他们一道共同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老师要想单方面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 是难以办到的。

老师要加强与留守学生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的联系与沟通, 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 以便针对学生的情况“对症下药”;另一方面, 是了解学生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 了解他们是怎样教育和对待孩子的。往往了解他们比了解学生更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留守学生 (也包括其他学生) 身上所表现出的一些“问题”, 并不是天生的, 往往都可以从他们的父母那里找到“根源”。所以, 单单在学生身上下功夫, 是难以产生效果的。只有帮助学生家长及临时监护人提高教育素质, 提高责任心, 改进教育方法, 让留守学生的父母与孩子加强联系和沟通, 改善留守学生与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的关系, 增强他们之间的感情, 让留守学生得到家庭的温暖, 并让留守学生的父母及临时监护人切实解决孩子渴望亲情等心理及物质上的合理需求, 这样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在学校和家庭这两方面同时下功夫, 双管齐下, 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才能“治标治本”。

教师在教育和管理留守学生方面, 尤其要注重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留守学生的心灵大多受到过伤害, 他们往往情感脆弱, 抵触性强。教师应尽力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 用真情打动他们, 而尽量避免训斥他们。在关心、理解、呵护留守学生的同时, 也要让他们知道父母在外打拼挣钱的不易, 让父母理解留守学生的同时, 留守学生也要理解他们的父母。同时, 让留守学生努力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和毛病, 鼓足勇气, 努力学习, 奋发向上, 健康成长。

二、关爱留守儿童, 正确引导

关爱留守儿童就要对留守儿童负责, 也要对家长负责, 更要对教育负责。教师有责任引领留守儿童走进知识的殿堂, 学到更多的知识。关爱留守儿童更要理智的爱, 这就要求老师要严格要求留守儿童, 对留守儿童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 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 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留守儿童目前的得失和苦乐, 更注重留守儿童未来的发展。

三、利用活动, 多鼓励

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如“体谅父母教育”活动、“感恩教育”活动、“交往辅导”活动等。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亲身体验, 受到教育;同时, 要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 充实业余生活。以此来弥补亲子关的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 让学生养成多种良好的习惯:即切实加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 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展。在学生的兴趣培养上, 老师要因材施教, 并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良好的兴趣后, 课余时间不但过得充实, 而且还富有意义。大部分留守学生脱离双亲在祖辈的溺爱中成长, 孩子勇于表达想法, 思维也相对活跃, 教师应适时发展他们的想像力, 思考力, 培养创新精神。学校应在课内、课外尽量多组织一些有趣味、有意义的活动, 如主题班会、演讲活动、“打字”比赛、留守孩子的生日party, 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充分发挥留守学生的特长、优势, 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兴趣爱好, 使他们自觉远离不良诱惑, 同时也觉得自己成为被关爱的对象, 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忘却远离父母的孤单, 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缺少亲情, 缺少关爱, 缺乏督促, 很容易使“留守儿童”们变成了“问题学生”。但留守儿童并不一定都是问题学生。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留守儿童, 发现他们的优点。他们中也有自立自强的, 部分留守儿童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 较强的劳动观念, 劳动技能水平远高出其他同龄人。班主任要珍视留守儿童的这些特质, 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 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精神。

篇4:关爱留守儿童陈伟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镇中心学校及各中小学校分别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学困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各中小学校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儿童的底子,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相关内容。

三是真情关爱,做到“三个优先”。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学困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随时了解他们的疾苦,学校、教师做到有求必应,消除他们在生活、学习上的顾虑,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四是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学困生制度。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

五是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学困生的谈心交心制度。学校广泛利用家长学校这一阵地,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班主任、任课教师每月至少分别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

六是注重对留守儿童、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上好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这些有力措施,形成教育合力,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机制,不断提高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教育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篇5:关爱留守妇女儿童关爱活动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而众多妇女儿童则留守农村。**乡现有农村留守妇女924人,留守儿童510人。为切实做好关爱留守人员工作,乡妇联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立足妇联职责,丰富活动载体,健全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关爱留守人群工作新思路、新方法,逐步构建了服务农村留守人群的工作体系,切实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总结如下:

一、完善机构,加强领导

组建“留守儿童之家”、“妇女之家”。开展调查统计,摸清留守妇女儿童底数。建立了留守妇女儿童情况台帐信息库,规范管理。充分利用节假日大批务工人员返乡之际,依托健全的村级组织网络,摸清并掌握留守家属基本情况,重点了解留守儿童家长姓名、外出务工地点、联系方式等基础情况,完善留守儿童花名册、登记表、监护人登记表,建立外出务工农民家庭情况档案。

二、搭建平台,推进服务。

组织充分发挥“妇女之家”在服务留守妇女儿童和家庭方面的阵地作用,动员乡妇女干部、志愿者、女村官、教师等担任农村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如秀观音村村官、五通塘村村官等为张福等人的“代理家长”;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等与五通塘村留守儿童陈婷、胡家沟村留守儿童王勇等结成对子,利用节假日为留守儿童提供教育引导,情感关爱,了解她们的困难和需求,给予物质帮扶等服务。

三、丰富活动内容,关爱留守人员

开展访贫问苦、爱心帮扶活动。通过“妇女之家”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各种针对留守妇女儿童的系列服务活动:联系农业技术推广站对留守人员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党村联系、大下乡等活动,机关干部到留守人员家中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在节日对特困留守家庭开展送温暖活动;首先,乡妇联把关心关爱留守妇女工作放在首位,采取各种方式开展各项关爱活动,每年至少免费为农村留守妇女进行一次妇科疾病检查。在县妇联协调下,乡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2011年9月8日—9日广安东方妇科医院在乡政府大院内开展“母亲健康快车下乡”活动,2012年3月6日广安东方妇科医院再次来我乡为农村留守妇女“两癌”检查、“母亲健康快车”、“贫困母亲医疗救助”等活动。其次,乡妇联通过社会各界力量开展捐资捐物、生产生活帮扶、维护权益等形式的“真情关爱留守家庭”活动,利用节日之际到村组、社区走访慰问贫困留守妇女儿童,帮助留守妇女儿童切实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困难,把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及时送到他们身边。三是关注留守人员身心健康。积极引导留守人员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对留守妇女定期组织健康知识讲座、法律知识培训、免费开展各项技能培训,提供心理咨询等,培养留守妇女“四自”精神,提高了母亲的综合素质,并对她们进行健康心理辅导和身体健康体格检查,满足留守人员身体健康需求和心理调适需求。四是实施“回归工程”。通过政府出台创业优惠政策、降低小额贷款的门槛、举办招聘会、加大科技致富的培训力度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形式,引凤还巢,鼓励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回乡就业,切实减少留守人员数量。

四、开展法制培训活动,提高法律意识

切实维护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提高全乡妇女的法律素质,增强他们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邀请派出所、司法所长在乡二楼会议室开设了法律维权知识培训,内容主要以《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婚姻法》等为主要内容。采取知识讲座、现场咨询、发放资料等各种形式宣传男女平等、妇女维权渠道、家庭暴力的防止、计划生育政策等方面的内容。设立了妇女维权法律咨询站,组织人员向过往群众发放妇女权益保障法及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反家庭暴力等方面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宣传资料。培养她们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的法治理念,引导她们理性地对待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诉求,倡导学法辩是非、知法明荣辱、用法止纷争的社会氛围,鼓励指导妇女群众合理反映自己的诉求,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把维权与法律咨询宣传服务相结合,提高维权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五、示范点的建设

五通塘村位于**乡的西北方向,留守妇女儿童较多,乡把五通塘村作为试范点,五通塘村委提出四项措施开展关爱活动。

一是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深入调查走访。为便于开展留守妇女儿童调查摸底工作,调查了解留守妇女生产、生活、心理、健康和留守儿童学习、成长、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根据调查、走访、座谈情况,制定《五通塘村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实施方案》。

二是开展调查统计,摸清留守妇女儿童底数。建立了留守妇女儿童情况台帐和工作台帐,了解留守妇女儿童状况和困难,列出重点帮扶对象,以便及时为他们提供物质和精神帮助。

三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积极支持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发展。定期干部走访、探望留守妇女,了解她们的困难和需求,为生产上存在特别困难的留守妇女家庭提供帮助。充分利用“妇女之家”和农村远程教育网定期组织留守妇女开展实用技术、法律知识、家庭教育、妇幼保健等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其增收致富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关注留守妇女儿童身体健康。积极联合民政等部门及社会爱心人士组建了以家庭教育、维权服务、心理咨询等为一体的志愿服务队伍,定期开展相关知识进村入校活动,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确保留守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篇6:关爱留守儿童陈伟

与学校关爱留守儿童成功经验枣庄市共青希望学校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服务人群多是靠种地为生的农民,现在,光靠种地收入,难以养家活口,于是青壮年农民大多离开农村走入城市去打工,有的是父母双方同时外出,有的是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把子女呆在身边,就有的交给爷爷奶奶,有的交给外公外婆,有的托付给亲戚朋友,有的独自在家无人监护,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些留守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就受到.不良影响,隔代教育又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结果导致这些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的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我们学校虽受一些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尽最大力,学校与家庭之间积极沟通。我校的留守儿童没有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学校的具体做法:

1、学校成立关爱留守儿童行动领导小组,校长亲自任组长。在全校启动了以“牵手,让温暖传递”为主题的关注“留守儿童”行动。

2、和家长积极沟通,及时纠正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等一些不正确的思想,经常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3、采取教师与留守儿童面对面交流,家长与留守儿童电话或书信交流 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保证熟悉每一个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

4、加强管理,施以爱心

(1)健全“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组织各学校详细了解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情况,并登记备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学校开通“二线”,即“亲情热线”、“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随时与班主任联系。充分利用“留守儿童”家长节假日回家的时机,召开家长会,形成教育合力。

(2)针对、“留守儿童”容易违纪,“留守儿童”普遍厌学,自卑心理,、“留守儿童”缺乏沟通,性格内向孤僻,老师和“留守儿童”交朋友,时刻关心、爱护、照顾他们。在安全上,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耐心辅导。

5、面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我们为留守学生建立了专项档案,要求班主任、课任老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当起学生的“义务家长”,同时安排班干部、优秀学生与其“结对子”,按照“就近帮教、就亲帮教、分类帮教”的原则,结成“一帮

一、多帮一”帮扶对子。要求班主任、课任老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组织教师定期到留守儿童家中家访,了解家庭生活情况,并为孩子辅导功课,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利用“流动课堂”呵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让教育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为留守学生创建了一个没有围墙的课堂,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沟通和融合。开展“手拉手”、“结对子”等活动。组织品学兼优的学生或城里孩子与“留守儿童”建立伙

伴关系,共同学习、游戏,增强“留守儿童”的集体意识,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我校先后和淄博师范附小、山东旅游学院建立了手拉手帮扶等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改善学习、生活条件。

6、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业绩考评体系。组织学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业绩考评。同时,对他们在学习、生活上给予更多辅导、关心,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设立留守儿童“谈心室”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要求教师以心换心,成为留守儿童良师益友,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成长。

7、学校结合实际,相应创办了几个“留守儿童”之家,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和生活问题。

8、为了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举办各种讲座和活动,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每年的父亲节和母亲节,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唱歌、绘画、征文竞赛,使留守儿童在活动中感知亲情。学校每年根据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生活技能培训,举办生活技能比赛。例如洗衣、钉钮扣、整理书包、穿衣服、系鞋带等,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学校从制度上进行保障,同派出所联系,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打造平安校园;同时加强孩子们的安全教育,制定了校园各种应急预案,充分应对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加强学生安全技能的传授和培训,例如消防知识、交通安全知识等,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篇7:留守儿童关爱行

2013年11月10日上午9点,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余庆县龙家小学服务基地的3名成员:梁亚鸿、韩东全、毕建飞来到龙家镇田坝乡开展了为留守儿童送去笑容和阳光的相关活动。

首先,三名志愿者为当地4名留守儿童送去了大米、面粉等生活用品。此次爱心活动系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自发组织的活动,3名志愿者徒步将要送去的生活用品用最古老的的人力方式来背送至留守儿童家中。

篇8:关爱山区留守儿童之浅见

一、山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

(一) 厌学逃学, 学习状况亟待改善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 导致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 学习观念淡薄, 甚至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健康成长。上学期末我特别统计了小学六年级留守儿童和其他学生的成绩, 结果如下表:

通过以上数据对比可见, 正常家庭组两门科目的所有数据都高于留守儿童组。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和鼓励, 致使他们成绩落后, 逐渐对学习丧失信心, 甚至对学习产生恐惧感, 以致经常存在逃学现象。这说明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亟待得到改善。

(二) 思想道德状况令人堪忧

因远离父母, 留守儿童受到父母的教育关爱较少, 而学校的思想教育又存在一些不合实际的问题, 导致他们的思想出现教育真空, 成为所谓的“问题儿童”。儿童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和成长的时期, 他们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还很不完善, 而由于他们的思想状况等得不到关注, 也得不到相应的教育, 致使一些孩子往往变得十分自私、任性或性格孤僻, 表现出小偷小摸, 欺骗撒谎, 甚至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学校纪律、拉帮结派、打架等。

(三) 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

相较于其他同学, 留守儿童鲜有父母关心疼爱, 往往会产生失落和自卑心理, 并且, 由于他们难以向外倾诉自己的内心, 就会感到没人能真正理解自己。长期的心理压力与情绪低落, 致使他们产生严重的自卑感, 进而有的学生就会自暴自弃, 丧失学习信心。

(四) 逆反心理严重

由于潜意识里缺乏安全感, 留守儿童存在着极强的逆反心理, 对抗情绪十分严重, 他们对周围环境的一切充满了怀疑, 习惯拒人于千里之外, 对各种人际关系更是充满了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对于老师、亲人的教育和批评, 他们会产生很强的逆反心理, 导致人们往往采取高压政策限制, 然而并不能获得实质性效果。

(五) 价值观念扭曲

父母在外无法照顾孩子会产生内疚感, 往往会在金钱上进行补偿, 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太少, 极易使孩子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 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坏习惯, 并直接催生了“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调查显示, 很多留守儿童认为读书无用, 并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 在学习中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 致使成绩持续下降。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校怎样帮助留守儿童?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建立教师“一帮一”和学生“二帮一”机制

在学校之间开展手拉手结对。在生活上可以给贫穷的留守儿童募捐, 不仅捐助资金, 也可以捐助衣物、学习用具等东西, 只要能够帮助到这些儿童的都可以。在学习上也以老师“一帮一”, 学生“二帮一”的形式, 帮助成绩不好的学生, 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为留守儿童构筑温暖的“大家庭”。在心理上, 通过召开主题班会“我与父母说说心里话”来激发孩子主动与父母交流, 让父母在忙于挣钱时收到远方儿女信件, 融洽亲子关系。

(二)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身为教师, 要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情绪放在眼里, 特别是留守儿童, 更要注重他们的生理心理活动, 并加强对其进行道德教育, 积极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 弥补留守学生的亲情缺失。据调查研究, 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前留守儿童最突出的问题, 而心理健康问题通常都表现为隐性, 不容易察觉, 主要表现为:性格孤僻内向;有自卑心理情绪;易产生反抗或逆反心理;容易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据统计, 大多数孩子在父母外出后都会表现出一些心理异常问题, 年龄越小的孩子往往表现越突出, 女孩比男孩突出, 所以在对待这些问题时我们一定要认真谨慎, 既要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本质任务, 又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方向的引导, 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 以弥补他们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留守儿童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 了解他们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使留守儿童能获得健康的发展。

(三) 正确地教育孩子

针对留守学生自身狭隘、偏执的性格缺陷, 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 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对症下药, 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特别要注意严禁采取强硬的教育措施, 体罚或变相体罚孩子。对学生取得的进步, 要及时给予表扬, 如有可能适当给予物质奖励, 以保持和稳固他们的信心。

篇9: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心理;学习;生活;品德

一、留守儿童现状及表现分析

我们知道很多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致使孩子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策略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这个时候班主任最重要的就是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谈心找到孩子的困惑点,理解孩子的想法,从孩子的思想出发站在孩子的那一面。用一颗真诚的心,用真爱去和孩子交往。努力增强孩子的自尊心,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这部分学生感受到除了父母长辈的关心以外还有更多的人在关心他们。让孩子从心理上转变被父母遗弃的想法。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的严重问题,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给孩子钱,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乱花钱、逃学、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班会讲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农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同时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觉得校园生活充实而美好。

三、留守儿童学习问题及策略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成绩好了,无人赞赏;学成绩差了,无人指责。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于是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

此时有经验的班主任首先应该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家庭背景,掌握孩子在家里的地位。针对留守儿童的这种情况,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或等其父母回家探亲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四、留守儿童生活问题及策略

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其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否则如果有一点办法,他们都会想法设法与孩子呆在一起的,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有时因为制度等方面的缺陷,自己挣到的钱还不能及时拿到手,所以他们在家庭生活方面是及其节俭的。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表现在饮食方面,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饱就行了。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城市儿童,是备受父母及亲友呵护的,而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

五、留守儿童的品德问题及策略

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甚至动用刀子等器具,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为班主任,我利用每周的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如何自我保护。特别注重留守儿童的个体教育,我班学生小涛,学习成绩好,头脑聪明、背书快。但是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很少与孩子沟通,他住在伯父家,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说学习,什么都给他,几百元的学习机,他当游戏机玩,很少顾及他学习以外的东西,造成他成了一个个性孩子,上课坐不稳,课堂随意说话,不讲卫生,乱拿别人的东西。老师布置的作业爱做就做,不爱做就不做。因为懒,成绩下降了很多,与同学关系也很差,几乎没有同学愿意与他坐,与他合伙值日。

对此现象,我作为班主任从教他学会与同学相处,不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公共场合注意个人卫生。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课,他有一点进步就表扬鼓励他,并教会他向好的学,正确引导他,耐心辅导他,培养他慢慢养成好习惯,作业天天检查,个人卫生天天促督,安排一些性格好的同学主动跟他交往,放假时,与他伯父联系、沟通交流,由他伯父好好照顾他、鼓励他、关怀他。现在他几乎变了很多,值日主动打扫卫生,个人卫生也很讲究,东西放得有条有理、学习态度也很端正、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做。由此可见,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也是有成效的。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而面对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无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的。留守儿童长期不在父母身边衣、食、住、行都要靠他人照看。天气热了不能及时换上单衣;天气冷了不能及时穿暖;一日三餐不能科学的根据儿童成长需求摄入;居住条件卫生,安全都存在很大隐患;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与班级正常孩子有很大偏差。班主任面对这一系列无法改变的现实最重要的是不放弃。找到转变问题的根本—孩子本身。这些家庭带来的问题虽然给孩子带来很多不便,但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有志气、敢担当。老师抓住孩子与众不同之处,树立榜样,班内大加赞赏,让这部分孩子体会到于他人不同的优越感,树立生活自信。老师适当的交给这部分学生一些班级琐碎小事,让这些孩子感受到班级内有他们的活动舞台。特别是在劳动中发挥留守儿童的长处,因为这些孩子不怕脏.不怕累,只要老师信任他们会努力做到最好。老师还要经常做的是多给做事的机会,每次事情过后多给肯定和表扬。课上多给与关注,课下多进行沟通,了解生活中的困难,让班内同学互相帮助使这一部分同学融入集体之中。

留守儿童无论是学业、心理、健康、前途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他们多数都是农村的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彭冬琼.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形式[J].广西教育,2008年10期

上一篇: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学习下一篇:自查报告基本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