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反思

2024-06-19

泉城反思(通用6篇)

篇1:泉城反思

从文本自身出发,通过字词的理解来理解文本;同时在课堂上还要体现写作指导;另外还要有对文本自身的挖掘,比如在描写泉水流动时所用的四个动词,要给学生以引导,掌握描写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去写,而且要用词准确。

本节课用的不是本班的学生,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不熟悉和学生对老师的不熟悉,造成了这节课气氛上的“低落”这节课整个过程进行的非常的顺利,层次清晰,合理的把握好了时间。课后我们展开了教研,认为这节课在对文本的处理上还欠佳,对重点词语“涌”“汇注”“喷吐”“冒”的处理不当,虽然有图片做参考,但是学生没有真正的掌握这几个词语的用法。为此我们对本课的重难点,又展开了讨论,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让孩子们理解?读中去感悟?他们达不到那样的高度。老师直接讲授?不符合新课改理念。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视频,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来发现这四个词语的准确性。

篇2:泉城反思

泉城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中学生物的第一个探究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科学思维方法的首要问题是明确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即解决问题的程序。

〈观察鼠妇活动〉的实验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为什么在花盆下、石块下等处容易找到鼠妇?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其次,提出假设(对发现的问题大胆提出猜测和解释)。

1.鼠妇的活动可能与光照条件有关。

2.鼠妇的活动还可能和水分,以及其它外界因素有关,等等。

第三步,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在这个阶段,实验的目的任务、方法、材料、装置等等都是根据假设来确定的。所以,实验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假设(当然还有赖于学生对有关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1.先检验“光照”对鼠妇活动有无影响。

2.为了消除无关变量的干扰,突出自变量,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因果联系,必须创造一个除“光照”以外其它条件均相同的、只有明暗两处相通的场所。把一定数量的鼠妇放在其中,观察鼠妇在明暗两处的数量分布情况。

第四步,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推导结论验证假设的真伪。

通过“鼠妇实验”,要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问题→假设→实验→结论。初中所有的生物实验几乎都体现了这条思路,这里不再重复。 需要说明一点,科学的“假设”绝不是无根据的凭空捏造,而是要有科学根据的。这种根据来源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或者来源于别人的研究成果,或者来源于对客观实际的观察。

泉城教学反思2

《春雨的色彩》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诗意的课文。讲的是春雨沙沙沙的下,三只小鸟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春雨是绿色的,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绿了。春雨淋到柳树上,柳枝也绿了。”“春雨的是红色的,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杜鹃丛中,杜鹃花也红了。”“春雨是黄色的,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花也黄了。”

多么恬美的意境,多么令人遐想联翩呀!学完这篇课文,孩子们沉浸在那对春天的想象中,从他们的小嘴里迸发出许多优美的词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我利用一幅春雨图质疑(老师不知给图画中的春雨涂上什么颜色,你们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呢,让学生展开想像畅所欲言)将学生引入情境,自然引出课题。

在识字教学中,我把学习的权利充分还给孩子,采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如:自由认读、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齐读。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生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生字,由扶到放,反复认读、巩固识字。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来巩固识字,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泉城教学反思3

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孩子们似乎长大了,听得那么专注,朗朗书声那么动听,每一个学生都在用心投入地学习。

两节课上得都很顺利。《燕子》是一篇老课文,篇幅短,借对燕子的描写赞美可爱的春天。一开课,先指导了“燕”字的写法,接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说说小燕子的样子:乌黑的羽毛、雪白的肚皮,剪刀似的尾巴,轻快的翅膀。顺势引入第一段,读出小燕子的机灵可爱。

第二段的教学侧重于理解“像赶集似地聚拢来”一句,感受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第三段阅读前创设情境:“我们就坐在绿草如茵的小河边,看到小燕子在空中飞翔,有的....有的.....”你能想像到小燕子怎样飞吗?学生提出几个很有价值的字词:“掠”“沾”“一转眼”。通过能这些字词的品味,使孩子们理解到燕子飞行的特点:轻盈、欢快、敏捷。

最后一段是全文很有诗意的段落,呈现了一幅安静的画面:蓝蓝的天空,碧绿的原野、清澈的河水、空中的细线和音符。

比喻更增加了燕子与春天的美感。本段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同样引导学生促进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为什么用几‘痕’细线,而不用几‘根’?”

全文的教学体现了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燕子的美,配乐的朗诵让学生入情入境,重视朗读和对语言的品味与积累。学生觉得比较投入,多数孩子已经能在当堂背诵重点段落。不足是段落间教学似乎还缺少更为精妙的过渡,全文体现了阅读的“整体到部分”的框架,而缺少再回到整体的回归,如对燕子整体特点的回顾,如果最后让学生再来说说是不是更好呢?

泉城教学反思4

《寒假里的一天》是大班保健最后一节内容,要求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睡眠、学习和游戏这四方面的习惯。对于大班来说这四方面的要求挺简单的,但有时候做起来比较困难,细化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我看到课程书上的活动过程时,比较迷茫不知该如何下手。书中有表演的部分,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相对简单了些,也没什么意义,所以我决定将教案做一些调整。以记录单简笔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幼儿更加一目了然。也为幼儿制定了一份从早上到晚上睡觉的一日生活计划表,让幼儿在制定时有所参照。

大班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的一个转折期,也是孩子从游戏阶段向学习阶段转折的一个时期。这一阶段的儿童在生活自理方面较前更独立了,他们能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衣服,能用筷子吃饭、夹菜,也能不影响别人安静地入睡。对于我班的孩子来说知道这些习惯要求,但做起来比较困难,老是记不住。

整个活动下来,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而且小眼睛一直围绕着我的身影转,活动比较紧凑,整体效果还是可以的。在活动一开始,我让三名幼儿说说自己怎样度过愉快的的一天,从早上到晚上做了哪些事情,幼儿说得太多,其他幼儿有些冷场。在中间环节我已简笔画的形式展现出进餐和睡觉的习惯要求,使幼儿更加的清晰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部分。幼儿观察的比较认真,即为下面幼儿自己绘画学习和游戏方面的要求做铺垫。幼儿在绘画时,我进行相应的指导,发现很多幼儿知道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什么但是不太会画出来,这点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在最后的环节中,我给幼儿看了其他小朋友的一日生活计划表,太详细没有侧重点。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在教具设计方面还应在精细些,图片精致、合理。在幼儿方面应从幼儿出发,关注幼儿的各个方面。

泉城教学反思5

《陶罐和铁罐》是学生所喜欢的搞笑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搞笑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个性鲜明,铁罐傲慢无理,说话咄咄逼人,而陶罐谦虚容忍,态度温和友好,这从他们彼此的对话中显而易见。在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以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以分析朗读为主。在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同学们欣赏小动画,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紧之后提出问题“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好处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在指导朗读时我主要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再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学生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方式下,产生了极大的乐趣。透过品读、比较、分析,学生自己就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再一次激活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潜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潜力及情感表达潜力。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我个性强化了“演一演”的教学环节。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便让出讲台给学生表演。学生的表演能够说是绘声绘色,博得了我和同学们会心的笑。学生学得简单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

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成了学生的舞台。

这种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主角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这天这节课的教学,较好的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到达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能够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泉城教学反思6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我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且面向全体学生来进行教学。通过教学实践,个人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算”和“用”有机结合。

数学课程提倡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强调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计算教学更是不能只是简单的计算,要把计算和生活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本课从例题材料(分气球)到练习设计购买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以用引算,以算为用。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气球,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到后面的练习卡片上的空白处理等,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中师生平等的对话,对学生富有激励的评价,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一种积极的状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好习惯是一位良师益友,有些学生往往很聪明,内容掌握的也很好,可在简单的计算中出错误。究其原因是做时只图快,做后不检查造成的。课堂上我经常表扬认真、仔细的同学,让同学友情提示,促使学生在计算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一堂课下来,怎样把情境串起来,让环节间的过度自然?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泉城教学反思7

《泉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济南泉水多如繁星,然而却各具风采。珍珠泉,平地涌泉,形如珍珠,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古人曾以百尺珠帘水面铺的诗句赞美珍珠泉。 趵突泉,泉水清澈,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水花四溅,喷射数尺,壮如白雪三堆。真是平地喷出三尺雪。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文章是很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的课文。而且各段的布局及写法也很相似。2—5段分别介绍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这四大名泉,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特点重点勾勒和描绘。原来我还设想用小导游的形式,让学生分别介绍四大泉,后来考虑到文章的重难点,我还是设计分成三块。把重点放在珍珠泉和趵突泉上。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泉水的特点。在珍珠泉的处理上,由于我没有找到合适的课件,因此我让学生去细细地品读文章的语言文字,抓住“涌”“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拎”等关键词,让学生想象体会珍珠泉的美丽和神奇,再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五龙潭和黑虎泉这两段比较简单,我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通过自读填表来体会泉的地点,名字由来和特点,特点学生可能抓不住,因此我让学生比较描写泉水流动的词语不同,由于已经给学生看了五龙潭和黑虎泉的图片,体会到了这两个泉的特点,因此,学生在说“汇注”和“喷吐”词语的用法时说得比较到位。趵突泉是七十二泉之首,因此它的特点也是比较鲜明的,我先让学生看图说,然后去体会趵突泉的趵字的意思,最后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为什么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

其中有几处细节,我觉得还需要好好反思和改进。第一,今天上课时我比较紧张,很多地方说错话。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有点词不达意。第二,我出示第二自然段后,要求学生仔细反复读每句话,用笔圈圈点点,找出珍珠泉有哪些特点,这个问题一提,我就觉得不好,比较生硬,破坏了文章的美感和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交流时我马上改口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珍珠泉的哪些情况?说明我准备的还不够充分,在试上的时候徐老师也给我提过意见,我忘了记下来。第三,学生体味文本不到位的时候,我有些急躁,“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冒学生体会不出,我就急于说看出泉水多,泉水急。第四,文章的总分总的结构清晰,结尾时我应该适时作好总结。让学生学会这种写法,写作时可以学会应用。

泉城教学反思8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将《白公鹅》《白鹅》合起来,写写读后感,在写的思路上,学着分析文章与文章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此表达自己“两面”感情。这里的“两面”就是以同类文本表达自己不同思维与感情。在这过程中,我做了全面牵引,我想,学生就是能将我的思路记录下来,也是有收获的。语文学习没有太多的逻辑性,只要对其中一点感兴趣就行。比如,有基础好的学生这样写到:我们刚学习了两篇课文都是作家对白鹅的描写,从《白鹅》与《白公鹅》在写法上的相同点,都是先介绍鹅的总特点,再具体描写。在写法上都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都是用反语来表达自己对鹅的喜爱之情。两篇课文的不同点是,在语言风格上不同,丰子恺把鹅称作“鹅老爷”而叶.诺索夫说鹅“理当荣鹰海军上将衔”《白鹅》的作者是善意的嘲笑,这是贬义褒用的修辞手法,而《白公鹅》是欣赏,可我更喜欢的是丰子恺笔下的“鹅老爷”……

学完本课,我在想,每篇课文并不是局限于某篇课文的语文知识,综合学习是最能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写作实践训练,针对小学中偏上的学生,作为老师,别怕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生生相息,只要坚持,写的多了,学生的积累与语文能力就会越来越丰富,到一定的时候,学生的习作自然会“新旧通融”“文理相通”“情理相柔”。

泉城教学反思9

一、教材简析

《南海上的明珠》是西师版第七册的一篇写景美文,语言生动优美,富有韵律,而且具有较强的画面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课文抓住了海南岛“富饶”和“美丽”两个特点,用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南海上的明珠——海南岛,表达了作者对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重难点:抓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效迁移,读写结合。

二、找关键词,理清行文顺序,理清课文的结构。

提问:南海上的明珠指哪儿?海南岛。

结合课文,你打算用哪个词概括它的特点?

先抓住中心句中比喻的修辞手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南海上的明珠”的理解;并展示海南岛的地理图片,让学生对海南岛的地理位置有个大致了解。接下来,由中心词“富饶”、“美丽”提问。说说“富饶”、“美丽”的意思。

课文里又是怎样给我们解释这两个词语的含义。后面哪些段落写的是“富饶”?哪些写的是“美丽”?

精讲第二段,抓关键词,悟学习方法: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的第二段,思考:作者写海南岛“富饶”抓住了哪两个特点?

抓住该段的总起句,在“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上展开学习。

提问:本段哪些地方能读出这样的特点?

自学三四段,抓关键词,熟悉学法:

刚才我们用抓关键词语的方法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请孩子们自学三四段,主要解决两个问题:①写海南岛的“美丽”,作者抓住了哪两个特点?②围绕这两个特点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圈画出来。在你喜欢的景物旁边作上阅读后的批注。

学生能较容易找到写海南岛“美丽”时的总起句,其中也有两个特点“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在批注交流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海南岛的“美丽”,然后带着这种喜爱、赞美的情感来朗读,这样使得对文段的优美语句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和体会变得容易。

三、什么是关键词语?

我认为就是指能体现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的词语。它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如能抓住关键词句,就好比抓住了文章的纲,能把整堂课串起来,会使整堂课的阅读教学眉目非常清晰。学生理解起来也会非常容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堂课教学中我先引导孩子找关键词,以第一段中的“美丽富饶”统领全篇,再具体体会2-4自然段海南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其间注意引导孩子在每段的总起句里抓关键词,感受文章层次的清楚,结构的严谨,从而为读写结合,仿写作文打下了伏笔。

另外,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在采取让学生找关键词语进行批注学习课文内容的方法上,学生还不能离开老师的引导准确独立地学文。怎么让学生学会抓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呢?我总结出五个要点,即:一、老师在讲课之前要对教材、学生情况进行分析,设计出一条主线。二、依情定教,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三、紧紧围绕关键词语进行教学设计,并以此来突破重难点,读懂课文。四、跳出课文,巧设练习,内化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五、板书设计要突出关键词语。当然,这仅是我一时管见之得,方法还有待加一步改进、完善。

四、结合旁边的批注理解课文内容,

将批读点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抓住这一重点,在孩子充分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批读点进行思考,简单清晰的就能让孩子了解文中各个总分关系的的联系,划清层次。

研究好旁批的教学点,用好不同批读文中的旁批,才能更好的让学生体验与文本与编者与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体验开阔视野,从而产生新看法的过程。这也是我在学习今后的批读文时需要更加关注的内容!

泉城教学反思10

“快乐的家园”是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的开端,学生将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体会数的意义,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特别注意把数的认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数数、读数的过程中,渐近理解数字的代表符号。

对 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字符号的呈现是十分抽象的,他们很难理解这些数字符号与他们所认识的生活中直观物体的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创设生 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感;在数数、认数、读数的过程中,要重视实物操作,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 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这节课,我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利用电子白板,呈现电 子课本,利用动画让学生在小鸭子的带领下,进入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数感,较好地使学生理解了数与实物的对应关系: 同时重视了实物操作,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数学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抽象性,而低年级学生 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在引入新知识时,通过直观的富有意趣的情境,并安排操作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 操作性实践中感受知识、学习新知识。在注重直观感受的同时,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不只停留在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 上。

课堂上,很多学生没有倾听的意识,习惯于自说自话,再加上各自在不同幼儿园接受的教育不一样,学习习惯、学习基础都不同,课堂纪律也 存在很大问题,这些都要多加注意。数学课堂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地方,更应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地方,在今后教学中我们要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倾听、提问 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泉城教学反思11

对于本课的处理,我自己比较欣赏的地方有三个:

第一,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合作学习中自己主动去思考。在整节课中,教师点拨、总结的时间在15分钟左右,其余的时间都有学生来参与,所有问题都在学生主动思考、酝酿中解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 教师要将问题设计巧妙,使新旧知识发生合理而自然的联系。从学过的《从白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讲美女蛇的长妈妈引导给我买《山海经》的阿长,学生感到自然、轻松。问题的设置:从假如阿长是你的保姆,你讨厌她的哪些方面?紧接着提出从我讨厌她的事例及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可推测出阿长什么样的学识及地位?最后提出:如此没有文化的一个人,连书也分不清,是如何买到《山海经》的?买到书之后她是怎样的心理?这些问题的设置就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三, 给学生一个主动思考,想象的空间。如在提问中;阿长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她是如何买到《山海经》的?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他们觉得有话说,有意思。

这节课给我的影响比较深,它将给我以后的教学启迪,让我不断反思,提高,完善自己课堂教学。

泉城教学反思12

《泉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济南泉水多如繁星,然而却各具风采。珍珠泉,平地涌泉,形如珍珠,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古人曾以“百尺珠帘水面铺”的诗句赞美珍珠泉。趵突泉,泉水清澈,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水花四溅,喷射数尺,壮如白雪三堆,真是平地喷出三尺雪。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当我找着张主任说课时,发现在教案中只体现到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于是对原有教学思路做了修改。如何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我们在一起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从文章自身出发,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感情;从文本自身出发,通过字词的理解来理解文本;同时在课堂上还要体现写作指导;另外还要有对文本自身的挖掘,比如在描写泉水流动时所用的四个动词,要给学生以引导,掌握描写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去写,而且要用词准确。

泉城教学反思13

本课作者用极富诗情画意的语言写出了济南神奇而美丽的泉水,重点写了做著名的四处泉水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趵突泉。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泉水的美而神奇是教学本课的重要任务。

我本次执教的是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是第二课时的重要铺垫,所以我也是紧扣本课的“美”字展开教学的。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展开教学的。

1、调动生活体验,感受美。

在检查词语的朗读时,我不仅出示了生字词,还花了大量时间去美读感悟文中的四字词语。为了能激发学生的词语的情感朗读,我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想象画面,你曾经在哪看过词语多描绘的画面?有些离学生生活较远的词语我就通过画面,或播放声频来促进感悟。如此学生眼中看到画面,心中便有了感情,口中便能读出感觉了。我之所以花时间去读词,是因为文中泉水的美我们的作者就是通过大量的四字词语来描绘的。这些词语理解了为有感情朗读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创设情境,激发美。

为了让学生能身临其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我播放济南泉城的风光片并配以动情描述,在学生被美景陶醉后,其心中对泉的美丽神奇之感不言而喻。他们不仅体会到了作者的体会而且还有自己的收获,在表达观后感时,学生激情满怀赞美之词溢于言表。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水到渠成。

3、串词成诗升华美。

文中大量的四字词语,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赋予泉城以诗情画意。我巧妙编辑把四字词语创作成一首赞美泉城的诗,这样让泉城诗韵更浓,学生在读中感受泉城的诗情画意。

总之这节课,我基本做到让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课后反思还有一些环节做得不够实,以后继续强练教学基本功。

泉城教学反思14

文章是很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的课文。而且各段的布局及写法也很相似。2-5段分别介绍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这四大名泉,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特点重点勾勒和描绘。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体会泉水异彩纷呈的美与泉水流动不同特点上。

在品读泉水纷呈美时,引导学生通过符号美、节奏美、词语美、意境美等几个角度体会济南泉水的丰富多彩。并且设置层次清晰、层层递进的各式朗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泉水那不容言说的美。

在细读品悟四种最有名的泉水时首先引导学生学习珍珠泉段落,并且总结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学会的方法学习其余三段,即:通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泉水的特点,让学生想象体会珍珠泉的美丽和神奇,再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五龙潭和黑虎泉这两段比较简单,因此我让学生比较描写泉水流动的词语不同,由于已经给学生看了五龙潭和黑虎泉的图片,体会到了这两个泉的特点,因此,学生在说“汇注”和“喷吐”词语的用法时说得比较到位。品读趵突泉一段时引导学生发现,在这句话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随即总结我们听到了“咕嘟咕嘟”的声音美,看到了不断涌冒的动态美,更加欣赏到了如同白雪般洁白无瑕的颜色美,从而体会位居七十二泉之首的“泉王”的气势美。

上课接近尾声时,我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总结写法,让文字经历在学生头脑中再造想象的过程,达到积累、巩固的目的。

其中有几处细节,我觉得还需要好好反思和改进。我出示第二自然段后,要求学生仔细反复读每句话,用笔圈圈点点,找出珍珠泉有哪些特点,这个问题一提,我就觉得不好,比较生硬,破坏了文章的美感和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交流时我马上改口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珍珠泉的哪些情况?说明我准备的还不够充分。

泉城教学反思15

方程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代数学的核心之一!下面我想就几个方面的教学的得与失进行反思和总结.

成功之处:

1:能创设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切入,初一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可以用计算年龄的引入是学生积极参与到今天的学习中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能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从例题的不同设法、列方程的解法中逐步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了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从而对今后学好数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恰当的使用了多媒体设备,设置一些卡通画面和声音的播放,带动学生使用眼、手、耳、及大脑等器官进行全方位的接受信息和发出信息。

5:营造了一种非常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在高兴的情绪下去积极的`和老师互动,和同学互动、讨论。

不足之处:

1: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而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学习的一个难点。七年级的学生分析问题、寻找数量关系的能力较差,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这几节课中,我始终把分析题意、寻找数量关系作为重点来进行教学,不断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努力使学生理解、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却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一要领,会经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如,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找得不清;列方程忽视了解设的步骤等。

2:教学内容量偏大,以致没有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归纳和总结。

3:对学生不够熟悉,不能在课上叫出学生的名字。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发扬我的成功之处,逐步完善我的不足之处,我将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上好每一堂课。

泉城教学反思16

现在新课程强调要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和生成,大量增加了几何教学的内容。面对这一领域的变化,如何更科学地实施教学,真正达到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我们始终以学习与思考拓展认识视野,以把握理解新教材为依托,以案例研究为着眼点,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促进了对教材的理解。

教材是结合教学现实,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创造。它蕴含着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所有信息,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这样几个方面认识。

1.整体推进,线索清晰。

教材的整体框架是依据空间与图形的四个方面有序地展开,整体上是螺旋式上升,让学生对几何事实和空间观念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围绕两条大的线索:一条是以图形的空间关系研究为线索,主要是研究空间的三个方面:(1)现实空间和几何空间之间的关系。(2)体与体、面与面、线与线之间的关系 (3)体与面、面与线、体与线之间的关系。

2.综合、渗透。

教材在编写中非常注重综合与渗透。例如在低年级的认识基本的规则图形时,是从长、正方形出发,再通过把长、正方形分割成若干三角形,再由这些三角形通过拼搭形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样的设计既渗透了面积守恒的观念,又渗透了拼搭中相等边的理解,这些拼配对以后学习对称、旋转、图形面积的推导都是一个基础。

二、提升了对经验的总结。

围绕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我们进行了有主题、有实践、有反思的案例研究,通过课堂这个充满创造的教学领域,获得了一些认识。

1.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应该在活动中建构。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条原理时,分两个层次教学:先是让学生从五根小棒中任意抓三根围一围,让学生直观感知到有些是可以围成的,有些是围不成的,同时使学生产生一种空间直觉,当两条较短的边合起来小于最长边是围不成的,当两条较短的边合起来大于最长边是可以围成的;接着让学生边围边有序地记录每根小棒的长度,并对此进行必要的分类;最后让学生在空间直觉引领下形成的三边关系几何模型和基于数据寻找三边关系的代数模型这两者的相互作用中抽象出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从以上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在操作与实践活动的探究中才能把握几何空间特征和性质的实质,也就是把握空间既要有活动,又要有思考。

2.知识是过程与结果的双重建构。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所以在编写中为了加强教学的探究性,很多地方都只是展示了知识生成和教学活动的过程,对基本的几何知识和概念都不直接出示。让学生围绕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想一想、比一比把握其大小,应该说学生的活动和体验也较丰富。这样既有丰富的过程,又有基本的抽象,过程与结果之间相互作用,使学生的理解既稳定又开放,既抽象又具象。

以上本人对这一课题研究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感到这些认识的肤浅,越来越感到研究的难度,也越来越感到研究的必要。

泉城教学反思17

小学三年级英语这一课充分体现了英语新课标理念,从知识目标来说,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考虑到孩子刚开始学习英语,所以本课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的。以为三年级的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新单词、新句型。考虑到三年级的孩子已学过四个星期的英语了,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始终采用英语,让学生完全沉浸在一种英语的学习氛围中,同时也以这种氛围感染每一个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

在本课教学中做得不足的是部分同学把单词green 和 black的发音发的不好,教师应在多数同学错误发音后立即进行纠正,有些同学的歌唱的也不是很到位。在以后模块的教学中还应经常复习和操练。

泉城教学反思18

《泉城》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小学课改最高年级的一篇课文。自课改以来,就尝试着用新理念来讲授课文,就是这样,我每备一节课,就先在组内进行教研、备课,课授完后大家还要在一起研讨,就是这样,上完每一节课,我从中受益匪浅。

本节课从选课到两次授课,在组内经历了无数次的研讨,对于在课堂上的备课和授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大家在一起,共同研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为了解决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掌握写作方法而选了本课,在学生一边欣赏祖国美景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寓教于乐。

起初在设计本节课时,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合作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此主任张老师、本组组长王轶群老师、屈鑫丽老师、王红梅老师等,我们经常在一起进行教研、说课,积极的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通过在读中去感悟课文内容、品味生字词,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好景色的感情。

泉城教学反思19

词语作为文章的基本单位,对词语的学习、理解与运用,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而课文的重点词,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抓住重点词,既能统领全文的理解感悟,又使语文的阅读训练有了落脚点。

在欣赏四大名泉时,抓住理解 “涌”、“汇注”、“喷吐”、“冒”这几个动词,体会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声喧腾”、趵突泉的“大、清、美”。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图文对照等方式,进一步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感受泉城的魅力。尤其是在处理“涌”上更下功夫,学生在比较了“涌”和“冒”的不同后,我出现填空题:泉水从地下往上_____地涌。学生在反复玩味中,领悟了涌的内涵。

泉城教学反思20

本节课用的不是本班的学生,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不熟悉和学生对老师的不熟悉,造成了这节课气氛上的“低落”这节课整个过程进行的非常的顺利,层次清晰,合理的把握好了时间。课后我们展开了教研,认为这节课在对文本的处理上还欠佳,对重点词语“涌”“汇注”“喷吐”“冒”的处理不当,虽然有图片做参考,但是学生没有真正的掌握这几个词语的用法。为此我们对本课的重难点,又展开了讨论,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让孩子们理解?读中去感悟?他们达不到那样的高度。老师直接讲授?不符合新课改理念。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视频,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来发现这四个词语的准确性。

篇3:呵护泉城后花园的璀璨明珠

如果说风景秀丽的济南市南部山区是“泉城后花园”的话,那么,总库容370 0万立方米的锦绣川水库,则是镶嵌在泉城后花园中的一颗耀眼璀璨的明珠!

为了使这颗明珠永不褪色,在济南市历城区委、区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强有力的支持下,由锦绣川水库管理处支部书记、主任刘国斌为首的近百名工作人员组成的护水供水团队,顶严寒、冒酷暑,长年累月战斗在这远离市区的大山深处,用他们的心血和汗水,扮演着“护水供水使者”的神圣角色,承担着向市区30多万居民输送优质生活用水的时代重任……

“泉城”也曾闹“水荒”

锦绣川水库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境内,距市区30多公里的锦绣川支流上,属于黄河水系,控制流域面积166平方公里。水库始建于1966年,1970年竣工蓄水。2000年对大坝进行了加固、除险、增容工程,并于同年底竣工,使兴利库容达到3700万立方米。干渠与大坝同期建成投入使用,所辖干渠总长31.5公里,其中支渠11条,90公里,农田灌溉面积达4万亩。

据悉,济南市初建锦绣川水库的目的只有两个:一是防洪防汛,二是灌溉农田。当时的济南城可谓“家家泉水”,不少胡同的青石板路上都滋滋地冒着泉水,谁能想到这座水库会在世纪之交因济南闹“水荒”,而不得不承担起向市区供应生活用水的历史重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严重缺水和厄尔尼诺现象的频繁发生,济南这个素以“泉城”著称于世的城市竟然也闹起了“水荒”!

对此,市区两级政府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人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水!况且说什么也不能让济南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泉水之都”消失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

决策者们认为,我们虽然不能保证“人定胜天”,但我们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劣势中寻找优势,在被动中争取主动,从根本上改变眼下的尴尬局面也是极有可能的。

于是,决策者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一朝成竹在胸、拍板定案:一个声势浩大且史无前例的“南引山涧水、北引黄河水,全力引水保泉保民生”的跨世纪惠民工程从此展开……

此时的锦绣川水库,因地势最高、水质最佳、保护最好,不需要经过任何层级的动力加压手段即可送入市区的千家万户,其优质、低耗、节能、环保优势,理所当然地成为领导和市民首选的水源地。

担当起“护水供水使者”

在此后20多年的护水供水历程中,锦绣川水库管理处的领导换了好几茬,职工也退了好几批,但他们那种以水库为家、以事业为重,扎根深山、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精神和传统却始终传承了下来。其间没有发生一起重大责任事故,使锦绣川水库管理处成为领导信任、居民放心的护水供水“前沿哨所”!

当然,要说治理力度最大、周边水源环境改善最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显著、水库员工情绪最稳定的时期,当属现任锦绣川水库管理处党支部书记、主任刘国斌在任的5年间……

自打5年前历城区委、区政府把“锦绣川水库管理处书记、主任”的担子压在他肩上那天起,他就像一个上满发条的闹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疲倦地辛勤忙碌着,经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各种困难亦接踵而至。上游水源地的涵养问题,水库周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市区每天30万人的吃水安全问题,再加上管理处本身百十号人的吃饭问题……如此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就一个个摆在他这个一把手面前,经常压得刘国斌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尽管眼下困难重重,但是人民教师出身、遇事从不言放弃的刘国斌却深谙先哲“学而时习之”的古训:不会就学,不懂就问——治学是这样,治水亦应如此;只要敢涉“深水”,缚住“蛟龙”就有希望。

万事开头难,然而闯过去前面就是个天!上任之初,刘国斌就带领一班人依据水库管理处的工作实际,提出了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抓“两个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促“一个目标”(确保安全长效供水)实现的总体工作思路和基本构想,并分步付诸实施。因为他们深深懂得,有作为才能有地位,有思路才能有出路,有激情才能有动力。

上任后的“三板斧”,果然劈出了锦绣川水库治水的“新天地”:

一是重新调整水政管理结构,加强巡查、检查力度。抽调精兵强将,重组水政管理科,由管理处主任亲自带队,管理严格,作风严明,实行军事化管理,24小时值班,形成快速反应能力。组建摩托车巡查队,每周巡查天数一般不少于5天,主要对重点地段(水网密布区、建设项目密集区、水事违法案件频发区等)进行巡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水库管理处关于保护水库、供水渠道水质,防止水污染和工程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查处住宅、饭店排污、游泳、洗刷等污染水源行为。保证水库的水源和供水不被污染。夜间、双休日、法定节日加班执法。一旦接到群众举报,水政监察人员随时赶赴案发现场处置。在今年济南市承担的几次重大活动(如全国运动会、园艺博览会等)中,水库管理处都是倾巢出动,在输水灌渠沿途实行24小时蹲守,为在关键时期保证始终向市区安全供水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二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水质清洁。结合水库周边尤其是上游的易污染地段,在白云、云河、九曲、槐峪、黄钱、石门等村投资10余万元筹建了10个垃圾池,每个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彻底解决垃圾乱倒问题,同时安排专人专车定时清运到指定的垃圾场处理。水库管理处组建了一支专业卫生监察和污物清理队伍,负责每天对水库周边的污染源进行监督,并及时清除水库中的杂物。在水库大坝桥南头和红叶谷上山入口处建两处公厕,并派专人负责管理。组织环保、执法、水利等有关部门对水库周边未经政府批准、乱搭乱建的饭店、工棚、建筑物依法予以清除,对允许经营的饭店、经营设施、住户排放的污染物,责令其建立三级沉淀池,保证污物污水不直接排入水库,对达不到污水排放标准的业户坚决予以关停并限期拆除。

三是广泛宣传水法,提高群众爱水意识。使用高音喇叭,定期对周边群众进行法律法规宣传,对水库周边现有的50个宣传牌粉刷一新,做到法规上墙,同时选择重点地段新增设10个宣传牌。书写固定标语于显要地点,制作广告纸杯、广告伞等流动性强、宣传面广的宣传品。印制《水法规政策汇编》,分发库区各部门、乡镇街道、村两委以及党员和人大、政协、共青团、妇联代表;印制《水法规政策汇编(摘录)》,分发到群众手中。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与新闻媒体联合举办“水法知识竞赛”。争取媒体的支持,做到报纸上有字,电视中有影,广播里有声,对水政执法大行动进行专题报道,以案施教,以案说法,提高群众的依法护水用水观念。组织各重点村两委成员、党员、老人协会代表、村民代表以开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向他们宣传、讲解有关法律法规。不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和领导授课,参加对象为水利管理员、用水大户负责人和水库管理处工作人员,让他们执法先学法,让典型现身说法。由于在这方面他们抓得准、树得起、推得开、立得牢,因而起到了“突破一个点,拉动一条线,带动一个面”的良好效果。

辛勤的付出必然收获丰厚的回报——如今的锦绣川水库,其水质在整个山东省境内可谓首屈一指,饮时清醇甘洌,饮后沁人心脾。这其中既有上苍先天(地势高、山泉多)的恩赐,更有“护水使者”们后天的精心呵护。前不久,省水利部门将一块雕有“山东省重点优质饮用水源地”字样的花岗岩石碑立在了水库大坝南端。

2009年的夏秋之交,笔者再次来到锦绣川。顿觉耳目一新,仿佛走进了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站在巍峨壮观的水库大坝上,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尽收眼底:水库南岸,群山起伏,郁郁葱葱;北岸,山峰陡峭,犹如天然屏障矗立;东望,九曲大桥将南北山峦连接起来,拱卫着碧波荡漾的库水。山风掠过,库水波浪起伏,使人心旷神怡。坝西,挺拔伟岸的白杨,婀娜多姿的垂柳,散发着诱人馥香的果实,争奇斗艳的花草,花木扶疏,令人心醉。

据当地村民介绍,盛水季节,库水猛涨,水从大坝自流孔溢出,形成壮观的瀑布。站在巍然耸立的大坝下,可见清澈的水帘从天而降,高达30多米的瀑布飞流直下,激起数米高的浪花,雾气腾腾,声如滚雷,壮如烟云,气势磅礴,堪称绝景。

享受浓浓的治水情结

5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教师和党务出身的刘国斌来说,却有着异乎寻常的感受。

经过5年的历练,他由一个典型的门外汉,变成了“治水”的行家里手。且出口成章,“水”不离口。

刘国斌处事低调,不事张扬,属于“只顾低头拉车、很少顾及抬头看路”那种类型的基层干部。在采访的整个过程中,笔者几乎没有看到一张他本人的工作照片。经深入了解,方知他虽说工作起来废寝忘食,带头实干,但遇有抛头露面的重大活动时,他总喜欢把在镜头前露脸的机会让给别人;相反工作上一旦出了什么纰漏,刘国斌则毫不犹豫,第一个站出来承担责任。当笔者提出给他补一张工作照在媒体上发表时,还是被他婉言谢绝了。

既然刘国斌把自己的工作岗位——锦绣川水库当成了家,那就理所当然:“家里”有喜他高兴,“家里”有忧他闹心。这不,最近他又在为水库供水由明渠改暗渠一事奔忙。这条全长30多公里、已运行近40年的明渠,因年久失修,不仅使宝贵的水资源漏失越来越严重,而且还存在水质二次污染的问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他和管理处的其他领导通过多次实地勘察、请教专家、分析论证后,给笔者掰着手指头算了这样一笔“效益账”:水库目前的日出水量约10万立方米,但水厂实际收到的却仅有4.8万~5万立方米,漏失率高达50%,每年损失1500万立方米,接近全年的供水量。相当于每年损失一座中型水库的水资源。如果在相同条件下新修建一座2000万立方米以下的中型水库,投资至少在10亿元以上。但只要拿出6000万元左右将锦绣川水库的明渠供水改为暗渠(管道)供水,优质水漏失问题将迎刃而解,常年不间断向市区供水即可成为现实。若按照目前济南市的原水价格0.35元每立方米计算,仅仅每年漏掉的水资源费用就在525万元左右,安装管道后不足10年即可收回成本。此外,假如利用管道实现常年供水,锦绣川水库完全可以利用自身地势“高高在上”的独特优势,在不需要任何动力加压的情况下,通过分水岭和南郊两个水厂进一步扩大向市区尤其是新建的奥体中心周边建筑群的供水量。如是,3至5年即可收回改建投资!

6000万元与10亿元之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因此他建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好好算算这笔账,痛下决心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争取早日把这项“上能为政府分忧,下能替市民解难”的保泉惠民工程落到实处。

明渠改暗渠——尽管已成刘国斌近两年的一块“心病”,由于事关重大,非水库管理处所能为。因此他们只能积极呼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静候“佳音”。当然,作为一名为党工作几十年的老党员和基层干部,刘国斌也特别能理解政府的难处,需要通盘考虑和花钱的地方太多太多……也许这个问题在他的任期内解决不了,但他从不言弃、从不后悔:因为他们发现了问题,分析了问题,并且提出了问题,他们尽力了!相反,遇事装糊涂绕道走,在其位不谋其政,抑或只报喜不报忧,那决不是他刘国斌的风格!

另外一件“没有后悔、只有遗憾”的事儿就是在对待家人上。这些年,不少同事朋友都从郊区调进了市区,买上了轿车和楼房,正儿八经地过起了温馨舒适的都市生活。然而,为了工作方便,他和爱人、孩子,至今仍住在离市区近40公里的山间小镇上。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难道他和家人从未对城市的舒适生活动过心吗?回答是否定的。刘国斌在济南市郊的南部山区工作多年,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怀有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尤其是接手锦绣川水库向市区供水的任务后,能否确保市区30多万居民的用水安全,他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长年累月不敢离开水库半步。只好把“进城安家”之事抛在了脑后。近一段时间,“进城安家”又被旧事重提,但刘国斌却蓦然发现,此时城里的房价已翻了好几番——没有百八十万你休想进城!这对于一个仅靠工资收入支撑的普通家庭来说,无疑又是一道不小的坎,刘国斌只好再次选择了放弃。即便是将来,这个一直在山区打拼了几十年的基层干部及其家人,什么时候才能“进城安家”?到底还能不能“进城安家”?过上久已向往的、温馨舒适的都市生活,恐怕还是个未知数。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或许已深切感悟到人生之可贵,刘国斌才舍不得虚度每一寸光阴,永远不知疲倦地“享受”着他那浓浓的“治水”情结。

篇4:泉城千佛山

在山的北麓,沿一条平缓开阔的大道上行,迎面是一座高大的石坊,上书“千佛山”三个道劲的大字。

走不多远,便是齐烟九点坊。齐烟九点,语源于唐代诗人李贺《梦天》诗句:“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描写从月空俯视,辽阔的大地直如几点烟雾,浩淼的大海近似一杯积水,可见世界是何等渺小。济南自周代属齐国,西魏至北宋称齐州,齐烟九点的“齐”特指济南,而“烟九点”则是指济南周围的华山、匡山、药山、粟山、标山、北马鞍山、凤凰山、卧牛山、鹊山等,正如老舍先生所描绘的:“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齐烟九点坊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齐烟九点”这四个行书金字系当时历城县县令叶圭书所题,背面“仰观俯察”四字是集王羲之《兰亭序》帖:“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句。然而,要驰目“齐烟九点”,俯察济南胜景,还得继续向上攀登。

千佛山的山腰有座兴国寺。此寺左临深涧,右依峭壁,寺院中有几株苍松遮住了阳光,显得十分清幽,寺内除了佛塑像以外,还有古老的隋唐摩崖造像。这些造像在“文革”中曾一度被毁得面目全非,现在见到的,都是后来修复的。

继续上行,来到黔娄洞,迎门石壁上的一方碑刻记载了黔娄的故事:黔娄是战国时齐国的高士,相传他在此隐居,修身洁行,一生安贫乐道。他很有才学,料事如神,齐威王每战之前,都要亲自拜见黔娄。只要黔娄授以秘语,每战必胜。后来,齐威王、鲁恭公两国君都请他出来做官,他都婉言谢绝了,而宁愿过着隐居的生活。后来黔娄的家道甚贫,死时竟“衾不蔽体”。东晋诗人陶渊明《咏贫士》中曾赞:“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文昌阁是千佛山的又一景观,相传北宋大文人欧阳修主持科举考试时,每次阅卷,座后总有一朱衣人,朱衣人点头,文章便人格,因有“惟愿朱衣人点头”之句,后来人们称科举考试官为“朱衣使者”。“文昌”本是星名,亦称“文曲星”、“文星”,是中国古代对魁星之上六星的总称。古代星相家认为它是吉星,主大贵,后被尊为主宰功名、禄位的神。

最后登临一览亭。顾名思义,站在亭内,济南的万千气象便可一览无余。济南向有“八景”之说,而与千佛山有关的就有其四:齐烟九点、佛山倒影、黄河远帆、佛山赏菊。近处是泉城明珠大明湖和趵突泉。放眼远处,黄河就像一条金带向东北方向蜿蜒而去。然而遗憾的是,深秋季节,正值黄河枯水,人们早已见不到黄河上的帆影了。倒是李白曾赞美过的华山、现存神医扁鹊墓的鹊山、近代张善浩居住的标山、九峰攒立的药山、四环有致的卧牛山、展翅欲飞的凤凰山等,如飘不散的点点青烟,峙立特起于泉城以北,静观着济南的变化与发展。

篇5:泉城教学反思总结

苏教版的教材解读中强调:“学生语文课上的语言学习是一个有指导的读书活动为主线的规范语言的内化过程。”朗读、理解、复述、背诵、运用,是进行语言训练的根本手段。

我们仍要以教材为范本,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迁移。但仿写的对象,从过去的单纯运用词语,提高到对段式编排,布局谋篇等文章结构的学习。

篇6:泉城教学反思

《泉城》这篇课文的结构很清楚,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介绍、描写济南的名泉: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四大名泉的写作方法基本相同,怎样把课上活,把自主权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让学生在自由中获得成功,那才是教学的理想境界。因此对于这篇课文我想到了应该让同学们分工合作,共同探讨。

在教师读第一段,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我设想把学生分成四组,每一组专门攻一个名泉,但同时也必须对其他三个名泉有所了解,以便能回答别的同学所提出的问题。同学们可以用各种方法吃透本段内容,朗读、提问、讲解等等。同时教师可提供样表,泉的名称、位置、特点,以便学生理解,给学生一个头绪,也可以不按照老师提供的,只要能领会都可。然后让每组学生派一个代表当小老师,以各种形式呈现其成果,包括本组的其他同学都可参与补充,并向其他三组提问。而四组同学展开竞争,看哪组同学讲得最好,合作得最好。举例:如学习珍珠泉时,这组同学可以先朗读,大家分工合作,分任务朗读这一段,看朗读得好不好。再讲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为什么?可以先对外提问,如不能很好作答,再由本组同学回答。如果能难倒对方那更好。

如果在课前能做好准备那更好,可以用各种途径去搜集资料,包括济南泉城的有关资料、图片等等,到时也可以一一呈现,这样这组的得分会相对上升很多。同学们在找资料,自学课文,分配任务,分工合作的过程中,相信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而这篇课文老师不讲也自通了,在自己着手学习的基础上,相信比任何老师讲都要来得有效,来得记忆深刻。

上一篇:班干部个人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网络商务信息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