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紧急疏散演练

2024-06-19

地震紧急疏散演练(共12篇)

篇1:地震紧急疏散演练

柳树镇第三中心小学校

2011年紧急避震和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总结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这次地震灾害中,震中学校成为了重灾区,许多学生在瞬间被灾害夺去了生命。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为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教给学生避震防震知识,我校于2011年5月12日组织全校师生进行了紧急避震和应急疏散演练。

一、2011年5月12日下午第二节课,学校组织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议,专门布置紧急避震和应急疏散演练工作,明确各相关人员职责、学生疏散方案和疏散路线。

二、会后各班班主任向学生介绍安全避震相关要领和熟悉地震警报。介绍地震的相关知识、应急避震的保护措施和震后自救知识,特别强调了在家中、在学校如何防震避震的知识,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带回家去协助家人做好相应工作。然后,各班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再次进行应急避震练习,班主任帮助学生在教室内熟悉就近的安全地点,熟悉应急避震的正确的方式,在学生演练过程中,班主任不断巡视,帮助学生纠正不当措施和姿势。

三、班主任带领各班学生反复熟悉避震撤离教室的疏散路线,并不断告诉学生在疏散时不要慌张,不要推挤,应在教师的引导和统一指挥下有序撤离。

四、实际演练。

2011年5月12日下午第三节临下课时,全体师生进行了紧急避震和应

急疏散演练。演练警报响起,负责学生安全的安全员和班主任迅速到位,组织学生们就近躲避,迅速蹲到坚固的课桌下。30秒后,疏散命令下达,立即组织学生用手抱头、弯腰低身、沿着预定路线快速有序地向空旷的操场上紧急疏散。到达操场后,班主任清点人数,检查学生“受伤”情况,并将安全到达人数和“伤员”救助情况向总指挥报告。整个演习活动紧张有序,有条不紊,全体师生互相帮助,均能做到安全撤离、有序集合,没有发生任何互相推挤或踩踏事故。演练从指令下达,进入紧急疏散状态到全部人员安全撤到操场,全过程仅用了近三十秒。

五、演练结束后,领导小组对本次防震疏散演练的过程及演练的目的、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讲述与总结。本次防震疏散演练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疏散时有拥挤、吵闹现象。

2、学生疏散后,由于老师没有跟上,致使学生到达预定集合地点后没有及时集合,个别班级清点、上报人数不及时。

3、学生在操场集合的位置靠前,应站在操场中间,并且要避开高大树木。

通过应急避震疏散演练,全校师生掌握了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了震后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提高了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确保在地震来临时,我校地震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

2011年5月13日

篇2:地震紧急疏散演练

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学生应对各种突发紧急事件的自救能力,我校于#年9月16日下午进行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演练前班主任向学生介绍了地震的相关知识、应急防震的保护措施和震后自救知识,特别强调了在家中、在学校如何防震的知识,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带回家去协助家人做好相应工作。同时帮助学生在教室内熟悉就近的安全地点,熟悉应急防震的正确的方式。

当学校发出警报铃声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身体蜷缩,双手抱头,躲在课桌底下;当疏散演练的信号响起,我校426名学生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快速、有序、安全地疏散到了指定地点。随后,班长迅速清点人数,并向负责人汇报。疏散中,学生之间没有发生一起踩踏、推搡事件,没有一名学生在疏散时发生以外。在学生演练过程中,我们不断巡视,帮助学生纠正不当措施和姿势。学生训练有素,团结协作,在有序疏散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应急防震疏散演练结束后,班主任带领学生反复熟悉防震撤离教室的疏散路线,并不断告诉学生在疏散时不要慌张,不要推挤,应在教师的引导和统一指挥下有序撤离。针对演练,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也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再教育,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回家后,让学生根据演练情况,围绕安全写一篇日记,永远牢记“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篇3:地震紧急疏散演练

中国的地理位置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亚欧地震之间, 破坏性地震频发, 属于世界上地震灾害破坏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作为突发性强、防御难度大、前期的准备工作特别困难等特点, 决定了其必然成为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一项内容。所以, 平时的演练对学生来说十分的重要。学生平时进行地震紧急疏散时, 由于没有真正地震的环境, 很难进入角色的练习, 起不到练习的作用, 造成资源和人力的浪费。地震现象, 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不容易复制, 学生缺乏在地震中的逃生经验与技能的训练。使用虚拟现实技术, 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1 虚拟现实技术概述

虚拟现实技术是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 人们在科学技术创新路上的有一个重要的发现, 目前, 虚拟现实技术涉及了多个领域, 比如:军事方面、航空方面、建筑方面、医学方面与娱乐方面等等。虚拟现实技术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想象性的特征。 (1) 沉浸性, 就是使人们犹如身临其境, 和现实的环境能几乎达到相同的效果。 (2) 交互性, 在虚拟现实的环境里, 对对象的可操作程度和从对实验做出的反应的回应性。 (3) 想象性, 在虚拟现实世界里, 环境是可以根据实物制作的, 但是也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制作模型, 因而可以达到特定的目的。基于虚拟技术的这些特征, 人们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 可以感受到和现实世界一样的效果, 而且可以对像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进行复原, 这个是在真实世界无法比拟的优势。[4,5,6]

基于虚拟现实的地震紧急疏散演练模型理论基础

本文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地震紧急疏散模拟演练系统就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情境, 这个情境是对现实环境的虚拟仿真, 这个虚拟环境与真实环境高度一致, 具有沉浸性, 可以使学习者有身临其境的高度真实感, 学习者在虚拟再现的情景中通过互动的方式亲身体验与实践来获得知识, 远比通过教师的描述及各种符号表征的间接体验要深刻的多, 能够达到更深的学习体会, 更有利于意义建构, 而不是简单的通过教师的讲授来获得单纯的理性认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 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也为这一理论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的上述要求而发展起来的, 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地震紧急疏散系统中克服了传统教学设计的不足, 而且提供了新的设计与传输教学的思路与途径, 这对传统教学是一种改革。[1,5,6]

2 本文通过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地震紧急疏散模拟演练系统的研究, 所实现的主要功能如图1

2.1 房屋建模

Multi Gen Creator是美国MULTIGEN-PARADIGM公司推出的专业实时仿真三维建模软件, 它能满足模型在实时运行中的真实感和实时渲染的关系, 具有强大的多边形建模、矢量建模和地形生成集成功能。由于其具备强大的建模功能, 在实时仿真领域有着世界领先地位。Creator具有优良的操作界面以及强大的建模功能。Multi Gen Creator是一套高度逼真和高效的VR三维视景开发工具, 其场景数据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和分层结构存储, 能快速地实现实时场景的绘制.Multi Gen Creator提供了强大的建模功能, 由单个模型最后, 放到制作好的场景中, 集成一个虚拟的场景, 预期学校模型包括教学楼、道路等。

2.2 地震模型建立

为了使场景中的环境接近地震中房屋的震动频率, 使学生在场景中感受到真实的地震环境, 达到有效的地震模拟演练的要求。

本文使用了人类记录的第一条记录的地震波El—centro, 人类第一次捕捉到的最大加速度超过300 Gal的强震记录, 其时间间隔为0.02秒, 持续时间为30秒, 其数据记录下来的为2688个, 其部分数据如下:

利用vega和VC++6.0S实现建模场景的虚拟化, 部分源代码如下:

利用真实的数据, 地震模型在虚拟的世界更加真实, 使学生的演练更够达到预期的结果。但是, 这个数据是真实地震中的数据, 放到虚拟现实的场景中, 房屋的震动就偏移太大以至于失真, 所以要对数据进行处理, 在原数据中, Wmax=3417, Wmin=-2631, 如果要在场景中达到真实地震中的效果, 就要找到这两个数据的中间值, 重新定义中间值, 假设中间值为m, 那么m为:

设置在场景中能见到的活动范围为a, a值可以随时根据场景中的情况进行调整, 在本文中, 暂定a=1.0, 那么定义完后

在VC++中进行数据的处理, 部分代码为:

2.3 人物的建模

在人物建模方面, 应用Di-Guy软件包, 它可以完全的集成到PRESAGIS公司的Vega Prime工具包中, 可以在仿真环境中增加人物特征的工具软件, 每个人物可以根据简单的指令在环境中漫游。DiGuy自动地给人物提供相应的特征, 而不需要动画师的处理。甚至在人物运动的转换中, 也可以提供自然的运动和无缝的转化。通过API函数用户可以方便地实现虚拟人物的行走、下蹲以及其他活动, 并与视景驱动软件VEGA实现了无缝集成, 具有简单、逼真、快捷的优点, 极大简化了应用系统开发, 从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使用VSK (visibility perception knowledge) --DBI (Belief Desire Intention) 智能体来进控制人物的动作, 在虚拟的地震环境中, 每个人物是一个Agent, VSK逻辑是对处在特定环境中的Agent的信息特征进行推理的一种多模态逻辑, 使用VSK逻辑, 我们能表示环境中客观真的事物, 在环境中可以访问的信息以及Agent借助感知器能感知到的信息, 最后还能表示Agent真正知道的信息。BDI逻辑是对Agent的信息特征进行描述和推理的一种模态逻辑。具体实现的简单流程为:

2.4 下一步工作总结

(1) 完善地震模型, 使虚拟的场景与真实的地震环境相近;

(2) 对人物进行编程, 完成交互。

3 总结

进几年虚拟现实技术飞速发展, 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由于地震的频繁发生, 人们的生命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地震中如何避免非地震因素造成的伤害, 地震紧急疏散演练就格外的重要。本文希望通过研究了虚拟紧急疏散演练模拟, 力图解决时间、人力、无力等矛盾。是学生在没有任何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可以随时进行演练。目前本文解决了, 地震场景如何更加真实的问题, 以及, 提出使用新方法VSk—DBI智能体, 把每个人物看成一个Agent, 学生在进行演练的同时, 更加真实。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8, 153.

[2]屈勇.基于信息技术的情景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 2009.

[3]李石磊, 梁加红, 柏友良, 陈凌.Di-Guy中人体动作生成方法研究[J].计算机仿真, 2008 (10) .

[4]苏建明, 张续红, 胡庆夕, 等.展望虚拟现实技术[J].计算机仿真, 2004, 21 (1) :18-21.DOI:10.3969/j.issn.1006-9348.2004.01.010.

[5]刘光然.虚拟现实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2.

篇4:记紧急疏散演练

“呜,呜,呜……”上午第三节课后,一阵急促的警报声突然在校园响起。这是我们学校组织的防灾减灾紧急疏散演练。全校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开始有序地撤出教学楼,向开阔的操场疏散。

今天班主任像一位威严的指挥官,脸上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表情。在她的带领下,我们井然有序地撤出教学楼。在学校各个楼层都有执勤老师,在疏导人流,并记录时间。

在第一次警报响起时,我们首先采取了自救措施,在课桌下、墙角寻找可靠的避难场所。在警报稍停几秒后,开始在老师和校领导的指挥下从各座教学楼分成两队向外疏散,不到一分钟,学生就从教学楼被疏散到了操场上。就连平时最让老师头疼的陈信宇也很配合今天的演练,显得特别认真。

我们班的班长黄惠冬,在跑的时候还不忘关心掉队的同学,不停地帮助老师疏导同学。我们班的头号大胖子骆阳,跑起路来,是跑一步,走两步,悠闲得像去喝茶,挡住了不少同学的路,班长就毫不犹豫地拉起他的手,一直向前跑,把他身上的重物都背到了自己身上,还不停地鼓励,终于带他跑到了操场上。

在这次演练的过程中,我差点坚持不住,想要停下来了。我想,反正又不是真的天灾,何必这样认真呢。但看到其他同学都很认真,我觉得我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于是,又十分认真地向操场跑去。

演练结束,校长表扬了全体学生在“天灾”面前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表现突出。大家听了,都十分高兴。

篇5:地震紧急疏散演练

一、指导思想

为创建平安校园,推进学校各项安全活动的深入开展,大力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强化全体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为加强对破坏性火灾、地震应急工作的管理,确保学校发生破坏性火灾、地震时,各项应急工作能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二、活动时间

2012年9月27日 上午9:30分

三、参加人员

全校师生。

四、活动主题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掌握安全逃生技能,增强师生自护、自救能力。

五、活动步骤

1、介绍火灾、地震防范知识及疏散注意事项。

2、举行地震、火灾紧急消防疏散演练。

警报设置:

自救逃生:听到警报(铃声长响)后,各班在老师的统一指挥下,有秩序地从教室快速撤离,通过安全疏散通道,学校大门打开,由老师指挥学生到操场指定位置(领操台对应操场位置)集结。

3、清点人数,由各班体委清点人数向班主任教师汇报,班主任向校长报告。

4、校长进行汇报讲话。

5、退回教室。

六、具体要求:

(一)应急疏散组织机构

l、应急疏散指挥机构。

总指挥:吕大方

副总指挥:张连军 王彦明

成员:六个班主任

2,抢险救灾队伍。

(1)抢险救灾:

王海

(2)后勤保障:

张文柏

(3)应急救护组:

李婧

(4)通讯联络组;

组长:王海波

副组长:黄超华(负责与‘119’,‘120’,派出所等部门联系)

通讯员:各班主任

(5)安全保卫:

张海威 岳云龙

(二)应急措施

应急原则:

抢救及时,减少损失,妥然安置,应急有方,调查清楚,责任必究。

应急疏散实施:

当学校发出警报,全校师生应有序疏散。各班级疏散责任人立即到达工作岗位,各任课教师马上停止上课,组织学生疏散,班主任立即到场指挥。强调由于是演习,一律不许窗户,以保证学生安全。教育学生真来危险时,再跳。

疏散要求:

1、各班成1路纵队快速撤离,以免碰撞、拥挤、踩伤。

2、疏散的人员到操场安全区集中,要远离教室。

3、要镇静,听从指挥,千万不能跳窗户。

4、各任课教师、班主任,要听从学校疏散小组指挥,各班学生要听从班主任指挥。

5、学生疏散后到操场集中,班主任清点人数,马上向校长报告。

6、抢险救灾组等人员迅速疏散师生,撤离到安全区域。

责任分工:

1、班主任是各班级疏散责任人。

2、教研组长是各科室疏散责任人。

3、各年组疏散责任人: 七年二个班级由王海波负责 八年二个班级由张连军负责 九年二个班级由王彦明负责

4、疏散负责人: 办公室:王砚铭 高志勇 操 场:吕大方

和平中学

篇6:地震紧急疏散演练

一、领导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各班班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部署演练工作。会上,学校领导要求全体教师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安全意识,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抓住这次演练机会,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领导还着重强调,对于这样的活动,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一定要到位,以确保这次演练活动顺利进行。

二、筹划缜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在方案中就演练的时间、路线、内容、对象都作了具体的说明。对这次演练的具体操作程序、疏散要求与注意事项作了一一讲解。为了确保演练活动按方案顺利进行,进一步明确疏散集合地点、疏散顺序和注意事项。要求班主任教育学生,听到宣布后,全校师生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不得拥挤、推搡,抢先下楼,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按照各自的职责,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

范文网

三、师生参与,演练效果呈现良好 总指挥通过广播下达命令:“全体师生请注意,现在发生地震,请大家不要慌,一切听从老师的指挥,马上有秩序地撤离。”在场教师指导学生有秩序地迅速撤离。到达目的地,各班主任马上清点人数,向校长汇报,校长对演练活动进行简要总结。并宣布福寿小学地震逃生演练活动结束,请各班有秩序地回到教室,要求班主任就本班参加这次演练活动立即进行分析、小结。这次活动全校共有163名师生参加,学生从教室撤离到操场只用了1分多钟,演练按预案进行,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激烈,又有条不紊。这次演练活动是对我校《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一次检验,不仅再次落实了我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实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篇7:地震紧急疏散演练

2014年“地震紧急避险疏散大演练”活动总结

学校是人群相对密集,是事故易发地点,为了培养学生地震逃生自救技能,确保广大师生生命安全,我校制订了 “地震紧急避险疏散演练方案”,并在 2014年5月14日下午14:10分进行了实战演练。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学校召开了应急疏散演练会议,部署了演练工作。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防震安全意识,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抓住这次演练机会,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成立了以XXX校长为组长的应急演练领导小组、应急演练工作组。学校领导着重强调了各组成员的职责,以确保这次演练活动顺利进行。

二、筹划缜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在方案中就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对象都作了具体的说明。要求班主任教育学生,听到校长的广播通知后,全校师生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不得拥挤、推搡,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各小组按照各自的职责,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师生参与,演练效果好。

下午14:10分,演练警报响起(喇叭播放防空警报),各楼道、第 1 页

楼梯安全员及班主任迅速到位,上课教师组织学生开始疏散,学生按照既定路线有序撤离,撤离过程,注意不推挤、不喧哗,迅速转移至指定避险场所,由班主任紧急集中清点人数,并向总指挥报告。学校整体演练,时间短,速度快,师生组织有秩序,整个演练过程历时3分40秒,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次演练活动是对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一次检验,不仅再次落实了学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了师生安全意识,真正掌握在突发事件应急疏散的基本方法,受到了安全教育。

AA市XX中学

2014年5月15日

篇8:紧急疏散门系统结构与分析

根据GB/T7928-2003《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规定,在未设安全通道的线路上运行的列车两端应设紧急疏散门。

紧急疏散门系统一般位于列车两端的中心位置或左侧,其功能是在紧急情况下保证乘客安全快速地从车内转移到车外。紧急疏散门系统由紧急疏散门和紧急疏散梯组成,常见的疏散门有上翻式疏散门、侧摆式疏散门、下翻式疏散门、侧摆与下翻复合式疏散门,常见的疏散梯有坡道式疏散梯和踏步式疏散梯,不同形式的疏散门和疏散梯的结构复杂性、占用空间、操作方式、承载能力、疏散能力等都有所不同,具体可根据使用条件和使用环境进行选型。

2 疏散门结构

2.1 上翻式疏散门

上翻式疏散门由门框、门扇、铰链、密封条、锁机构、气弹簧和开关组件等组成。铰链连接门扇和门框并作为开关门的旋转轴,实现车门的开启与关闭功能,气弹簧连接门扇和门框,提供开门动力,并限定门扇的最大开启位置。开启上翻式疏散门时,搬动解锁把手到指定位置,锁舌从门框里脱出,向外推动门扇,门扇在气弹簧的作用下自动打开到极限位置。

2.2 侧摆式疏散门

侧摆式疏散门通过上部滑轨拉杆和下部摆臂装置支撑,开启侧摆式疏散门时,搬动解锁把手到指定位置,向前推门,打开门扇上部,再打开门扇下部,门扇向前推出到位后,再向右推门直到侧滑到位。侧摆式疏散门有两种疏散模式,即列车到列车疏散模式和列车到轨道疏散模式。列车到列车疏散模式时,手动打开门,踢出门框下部的翻板形成通道,即可向对面的列车疏散;列车对轨道疏散模式时,手动打开门,推下折梯,折梯上的折叠踏板展开形成通向地面的坡道,再踢下翻板,即可向轨道疏散。

2.3 下翻式疏散门

下翻式疏散门与坡道式疏散梯形成门、梯一体式结构,下翻式紧急疏散门分为有窗结构和无窗结构。有窗结构由门框支撑及密封机构、门页及折叠踏板结构、门页及折叠踏板释放、制动与回收装置、翻转板与过渡板结构信号装置等组成。当紧急疏散门展开时,门页组件和折叠踏板组件以门页下方的转轴为中心向列车驾驶室外侧翻转,四块折叠踏板将自动展开在同一平面。无窗结构由门框、门扇、门铰接机构、回收及锁闭机构、布带回收盒、左侧扶手、右侧扶手等组成。开启下翻式疏散门时,拉出保险插销,把解锁装置的手柄向下推,解锁,推开门扇,形成一个安全的疏散通道。

2.4 侧摆与下翻复合式疏散门

侧翻与下翻复合式疏散门有两种疏散模式,即列车到列车疏散模式和列车到轨道疏散模式,列车到列车疏散模式时,先将疏散门下部的四连杆机构解锁,打开疏散门下部,疏散门上部在摆杆的作用下打开,门扇向前推出到位后,再向右推门直到侧滑到位,踢出翻板形成通道。列车到轨道疏散模式时,疏散门在转轴、链条、扶手组成等的作用下展开形成通向地面的坡道,再踢出翻板,即可向轨道疏散。

3 疏散梯结构

3.1 坡道式疏散梯

坡道式疏散梯展开后为一斜坡,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一般不大于22°,坡道行走面端部与轨面的距离一般小于150mm。坡道式疏散梯主要由座板、踏板、扶手、拉绳、链条、气弹簧等组成。开启坡道式疏散梯时,搬动解锁把手到指定位置,向外推坡道上部,疏散梯在气弹簧的作用下下落打开。

3.2 踏步式疏散梯

踏步式疏散梯展开后为梯子式或台阶式,与水平面的角度约为60°,其中梯子式疏散梯采用伸缩结构,台阶式疏散梯采用铰接结构。由于阶梯式疏散梯疏散能力较差、占用空间大,现已不经常应用。

4 紧急疏散门系统结构

根据疏散门和疏散梯结构的不同,常用的紧急疏散门系统有上翻式疏散门、坡道式疏散梯结构,整体侧摆与侧摆式疏散门、坡道式疏散梯复合结构,整体侧摆与下翻式疏散门、坡道式疏散梯复合结构,下翻式疏散门、坡道式疏散梯结构。上翻式疏散门、坡道式疏散梯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质量小,成本低,操作步骤少,操作时间短,疏散能力强;缺点是只能提供列车到轨道一种疏散模式,占用空间大,采用空气弹簧作动力,要求空气弹簧质量好,操作步骤多,操作时间长。整体侧摆与侧摆式疏散门、坡道式疏散梯复合结构的优点是可以提供列车到列车、列车到轨道两种疏散模式,不占用司机室空间,净通过宽度大,疏散能力强,适用于头型弧度较大的地铁车辆;缺点是结构复杂,质量大,成本高。整体侧摆与下翻式疏散门、坡道式疏散梯复合结构的优点是可以提供列车到列车、列车到轨道两种疏散模式,不占用司机室空间,净通过宽度大,疏散能力强,适用于头型弧度较大的地铁车辆;缺点是结构复杂,质量大,成本高。下翻式疏散门、坡道式疏散梯结构的优点是相对于整体侧摆与下翻式疏散门、坡道式疏散梯复合结构简单,不占用司机室空间,净通过宽度大,疏散能力强,坡道平缓,操作步骤少、操作时间短;缺点是只能提供列车到轨道一种疏散模式,带窗结构复杂,不带窗结构视野不好。

5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对比,门、坡道分体式结构(上翻式疏散门、坡道式疏散梯)简单,质量小,成本低,适用于B型或LB型地铁车辆。门、坡道一体式结构(整体侧摆与侧摆式疏散门、坡道式疏散梯复合,整体侧摆与下翻式疏散门、坡道式疏散梯复合,下翻式疏散门、坡道式疏散梯)净通过宽度大,疏散能力强,不占用司机室空间,适用于A型地铁车辆。在选型时可根据具体的要求和侧重点选择适合的紧急疏散门。

参考文献

[1]GB/T7928-2003,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S].

[2]建标104-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S].

[3]殷瑞忠,俞太亮.地铁车辆紧急疏散门系统[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7(04):28-30.

[4]胡桂明,杨海通,刘厚林.地铁车辆紧急疏散门系统分析及选型建议[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09(03):52-53.

[5]杜兆波,李淑俊.地铁车辆紧急疏散门系统结构研究与选型建议[J].铁道机车车辆,2012(04):65-68.

篇9:紧急疏散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为了落实区教育局安全教育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整治,安全第一”的原则,以“建设平安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开展校园师生安全逃生演练,以防患于未然,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逃生能力。

二、演练安排

1、内容:紧急疏散演练

2、对象:全体师生

3、时间:2011年10月9日9:30

三、演练准备

1、使全体教职工明确此次应急演练的任务和注意事项。

2、演练前班主任动员,熟悉疏散线路。同时强调演练是预防性、模拟性练习,并非真正的应急疏散。

3、演练前对疏散路线必经之处和到达的“安全地带”进行实地仔细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障碍和隐患,确保线路畅通和安全。

4、组成相关工作小组,确定人员,明确职责。

四、演练要求

1、不要惊慌,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2、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规范,严禁推拉、冲撞、拥挤。

3、按规定线路疏散,不得串线。

4、各班主任要严密组织,认真对待,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

五、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总指挥:薛迎春

副指挥:赵青贤

成员:薛艳丽樊亚娟

2、教室室内指导组

成员:各班班主任

职责:

(1)演练信息发出后,带领学生迅速有秩序疏散到指定的“安全地带”。

(2)班主任要自始至终跟队,密切关注演练现场,维护活动纪律,防止意外发生。

六、演练程序

1、启动程序

总指挥在学校广播系统中宣布:老师们、同学们,赵伊小学应急疏散演练马上就要开始,请大家做好准备,各就各位。

2、紧急疏散演练

每班靠前后门的两位学生立即把门打开,教师迅速将全班学生分成两路纵队,并指挥其有秩序出门。

3、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有秩序从楼梯向下撤离,并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迅速撤离到事先指定的地点整队。到达集中地点后,师生全

部蹲下。

4、演练结束后总指挥进行活动小结。

七、演练各岗位具体负责人名单

1、班级领队:各班主任

2、学生疏散时楼道负责人

一楼负责人:寇红学

二楼负责人:魏国勇

三楼负责人:吴朝晖

操场:李艳艳

篇10:紧急疏散演练小结

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高于一切。2013年9月27日上午第五节我们学校举行全校性的紧急疏散演练,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增强在紧急状态下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全体师生提高自救、自护的能力。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今天的演练,大家能熟悉逃生疏散线路,一旦遭遇突发事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安全区。

本次疏散演练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共有1600余名学生和全体教师共同参与,人数的增多使这次疏散演练比以往更具有挑战性,更加考验我们老师学生的应变能力。当广播中响起警报时,全体人员能严格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入各自岗位进行及时疏散,各班学生在老师指挥下按照指定的安全出口,有序地离开事故现场,紧急撤离到安全地带。第一次从信号发出到全体学生撤离完毕共花189秒钟,整个过程紧张而有序,撤离队伍一个接着一个,安全、迅速地到达集合地点。总结第一次经验第二次演练同学们提高了各项反映能力从信号发出到全体学生撤离完毕共花154秒钟,整整提高了35秒。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通过演练发现了一些问题:

1.演练时有的学生没能把演练当作一次实战演习,在疏散的过程中紧张程度不够。

2.演练时撤离速度不够快。3.演练时有说话和开玩笑现象。4.演练时有个别学生出现手拉手现象。

这次演练虽然结束了,但安全工作没有止境。希望各班级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着手建立长效机制,完善责任制度,确保校园安全。

汤阴县XX学校政教处

篇11:紧急疏散演练总结

为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按照学校总体工作布署,今天大课间我校进行一次教学楼应急疏散演练。在疏散演练的过程中,经德育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各参与教师积极组织,师生沉着冷静、互相合作,一切行动听从指挥,按照学校制定的紧急事件疏散的预案,本着时间就是生命、纪律就是保障,以最快的速度分秒、最好的秩序圆满地完成了此次紧急疏散的预演任务,同学们也上了一堂生动、实际的逃生技能课。

同学们,我现在看到的更多是你们有些兴奋的脸庞,你们或许还体会不到发生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真正的可怕,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人类无法抗拒的,但是人们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大家一定还记得发生在2008年5月20日14:28分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刹那间的地动山摇,让无数人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然而,在这样一场的突如其来的灾难,有一所紧邻重灾区北川县的乡镇中学,绵阳市安县桑枣中学,却创造了全校2300名师生没有一人在地震中受伤或者遇难的奇迹。那么,这神话般的奇迹,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呢?因为该校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练。由于平时多次演练,地震来时全校23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仅用1分36秒的时间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上。要知道,该校每个教学楼内的学生都非常多,人员密集,学生数最多的班级有80多名,能做到安全、快速的疏散很不容易。桑枣中学抗震救灾的经验告诉我们,平时重演练,震时无伤亡。因此,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师生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伤亡和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同学们,在校园中,需要紧急疏散的机率并不大,但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做好准备,减少同学受伤的机会,同学们时刻要有安全意识,了解发生紧急情况时如何应变及紧急疏散的程序。同学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在疏散过程中各班队伍衔接不够紧密,二是各别班级组织的不够严密,没能当做一次实战演习,在整个疏散预演的过程中紧张程度不够,撤离速度可以提高。三是同学们要在努力保障自己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尊重他人的生命权。当危险突然来临时,不能自私自利夺路而逃,更不能为保障自己的生命权而恶意损害他人的生命权。要服从指挥,从容镇定,遵守秩序,让所有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们是幸运的,但是谁能保证危险不会在我们身边发生呢?重视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更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希望今天“紧急疏散演练”活动能够再次唤醒同学们对安全的重视,只有你们的欢声笑语、平安健康,才能使我们的校园充满阳光,充满生机。

雄县龙湾中学

篇12:地震紧急疏散演练

2007年的“股疯”还让人记忆犹新, 大批中小散户的大举入市使得水涨船高, 股指一度突破6000点。据中国证监会投资者教育办公室《第二期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调查分析报告》显示, 截止至2008年1月, 趁2007年“大牛市”注册的新股民占32.15%, 几乎是2000年以前入市人数的总和, 其中资金在30万以下的中小投资者占到3/4, 散户成为中国股市绝对主力。“5·30”之后, 行情急转直下, 两市超过900只股票下跌, 股市开户数锐减, 成交量日益萎缩, 中小投资者亏损普遍超过50%, 散户追涨的泡沫, 到头来受灾最严重的也是散户。

由此可见, 中国证券市场的中小投资者, 即散户, 呈现出“数量多, 资金分散, 规模行动严重盲从”的特点。数量多, 就表示“众说纷纭”“众口难调”, 社会覆盖面广, 影响广泛深刻;资金分散, 就表示这是一个复杂的弱势群体, 抵御风险能力差;严重盲从, 说明了个体中小投资者的不成熟性, 非理性的操作更容易加剧股市的波动性, 对市场有效性造成冲击。可惜的是, 到目前为止, 除了“证券市场羊群效应”的研究涉及散户盲从行为, 还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深入探讨我国股市中散户行为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股民教育和制度完善等手段对其进行引导保护。

人员紧急疏散模型是基于群集动力学原理, 由人流密度推算群体的移动速度, 加入对人员心理、信息传递的考量, 求解火灾时人员密集场所疏散时间、路线、出口宽度等数量的模型。在过去的20年中, 疏散模型不断发展完善。经过了第一代“水流”模型和第二代“滚珠”模型后, 现已发展到具有适应能力的“行为”模型时代, 新一代的疏散模型则包含了复杂的行为, 如个体对建筑的了解、对信息的响应、关联行为、用户的动机和重新排队的行为等。 (王莉萍2001) [1]

笔者通过对比发现, 火灾逃生中的人员紧急疏散问题与股市中的散户行为有许多相似之处。除了显而易见的群体心理相似性之外, 为达到“安全”目标对流动性的要求和对波动性、出口条件的控制也在逻辑上有明显的相似之处。本文的目的, 即是从多个角度, 特别是“主体心理”、“流动性”“限制条件”三方面论证两者在理论和方法上的相近性, 试图从人员紧急疏散问题的研究体系推导建立散户问题的研究系统, 借用已较完善的前者研究体系指导还未完全成型的后者的研究。

1 紧急疏散问题与散户规模行为问题相似性论证

人员紧急疏散过程主要受到三大因素的影响 (陆君安, 方正, 卢兆明, 赵春梅, 2002) [2]: (1) 个人特征, 包括年龄、体力、反应时间、心理应急性以及对建筑的了解程度和逃生常识等。 (2) 建筑物的结构布局, 包括通道的规格及布局, 出口的位置、个数和宽度等; (3) 灾害环境, 包括人群拥挤程度, 火灾及毒气泄露时烟气浓度、扩散速度。方法涉及聚类分析、概率属性量化以及流体动力学的大量模型。

与疏散模型相似, 散户行为影响因素也主要涉及三方面: (1) 股民的个人特征, 包括风险偏好、操作技术、心理素质等; (2) 制度本身的“逃生条件”, 包括涨停板机制、缺少做空机制的半流动性等; (3) 规模效应, 比如散户羊群行为涨时助涨, 在跌时助跌, 加剧了证券市场的波动性, 使流动性过剩等等。

下面就从最主要的“主体心理”“流动性”“限制条件”三方面就两问题进行理论和模型的比照研究。

1.1 主体心理的相似性

1.1.1 理论论证

无论是火灾逃生还是股市逃生, 主体心理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个体差异性

火灾逃生时, 人员的疏散能力会因为性别、年龄、身体条件的不同而产生差异。相比之下, 股市中的股民在这些条件的差异下, 会表现出对风险偏好的程度不同。

(2) 恐惧心理

对火灾的恐惧是人的本能反应。在火灾引起的疏散中, 未受过训练又无经验的人员通常会恐慌, 进而行为失去理智。而在股灾发生时, 不成熟股民会产生对财产损失的恐惧, 加上信息的不全和操作技巧缺乏专业性, 竞相出逃, 进而产生一些不理性的投资行为习惯性心理。火灾中, 这种心理常表现为人们向经常使用的出入口和楼梯疏散的习性;股市中, 人们会习惯性地追涨杀跌。

(3) 从众心理 (羊群行为)

人们在火灾中不知所措的程度急剧增加, 则正常行动会停止, 无形中产生随大流、盲从他人的行为。而在股市中的羊群行为也是一种从众心理, 通常表现为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忽略自己的私人信息而模仿和跟随他人进行投资的行为, 即在同一个时期内, 买卖相同的股票或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

1.1.2 方法、模型对比

Shiller (1990) [3]通过研究发现羊群行为一般出现在经常接触和交流的人群中。基于医学上疾病传染模型和心理学上关于谣言传播的模型, 他建立了投资者兴趣传染模型来理解在金融市场中, 大量投资者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或者对于特定的资产产生相同的偏好。设感染者人数为It, 感染率为b, 愈合率 (忘记或者失去记忆) 为g, 可能受到感染的人群为St, ut为误差项, It的变化率为:

didt= (b-g) t+ut1

如果b大于g, 总兴趣It服从指数增长方程, 表示某种行为在人群中得以扩展、蔓延和传染。

Bikhchandani, hirshleifer, Welch (1992) [4]率先提出并由Avery&Zemsky (1998) [5]扩展应用于股票市场的“路径依赖”决策流模型与上述模型在思路上有一定相似性。

假设有5个投资者A、B、C、D、E, 依次作出决策是否投资于某一股票。设投资者的利润为I (I=1或-1) , 每个投资者拥有各自的私有信息, 这些信息分为“正确” (R) 和“错误” (W) 两类。令0.5<p<1, 对任意投资者有:

P[I|R=1]=p P[I|R=-1]=1-p;

P[I|W=1]=1-p P[I|W=-1]=p

P{I=1}=P{V=-1}=0.5

根据贝叶斯定理, 在观察到信息R时, I=1的概率是:

Ρ[Ι=1|R]=Ρ[R|Ι=1]Ρ[Ι=1]Ρ[R|Ι=1]Ρ[Ι=1]+Ρ[R|Ι=-1]Ρ[Ι=-1]=p×0.5p×0.5+ (1-p) ×0.5=p0.5

因此, 第一个做决策的投资者A的决策原则为:当他观察到的私有信息为R时, 决定投资;当其私有信息为W时, 放弃投资。通过观察到A是否投资, B可推断出A的私有信息是R, 相当于拥有两个私有信息。为R时决定投资, 反之则放弃投资。当A与B的行为不一致时, C的决策过程与A完全相同, 模型又回到了起点。设现在C观察到A、B均选择投资, 则C可推断R的可能性更大。此时, 根据贝叶斯定理, 即使C的私有信息为W, C也应当选择投资。同理, 当A、B均选择不投资时, C的最优策略也是不投资。对于投资者D和E来说, 决策情况类似C, 于是羊群行为就产生了。

两种模型都建立了一种心理扩散机制, 前者解释了恐慌心理的传染, 后者解释了从众模仿心理的形成。

1.2 流动性的相似性

1.2.1 理论论证

人员紧急疏散问题中, 流动性理解为大量人员在走廊疏散过程中顺畅流动的能力。在股市中, 流动性理解为以合理价格迅速成交的能力。

疏散模型中人员聚集成群会产生群集现象, 它分为成拱现象、异向群集、异质群集, (孙立, 赵林度2007) [6]。股票流动性骤然缺失情况与之相类似, 如果某股票缺乏流动性, 其交易成本突增, 如果投资者的拟交易数量超过市场的报价深度, 为了及时完成交易, 就必须按照比买卖报价更不利的价格进行交易 (孙培源, 施东辉, 2002) [7]另外, 当交易者接洽潜在交易对象的费用及因推迟交易而产生的价格风险时, 投资者面临在拥堵的延迟市场成本与崩溃的市场冲击成本之间选择, (苏冬蔚, 2004) [8]而这与理智人员路径选择参数有着惊人的类似之处。

1.2.2 方法、模型对比

量化观测人群在建筑物内移动的基本特征量主要有3个, 即人流密度、人员 (或人流) 移动速度和流量, 人流流量=人流速度×人流密度×通道宽度 (方正, 卢兆明, 2002) [9]。通常情况下, 人流密度越大, 人之间距离越小, 人员移动越缓慢。

影响股票流动性的有以下方面 (Kyle, Albert, 1985) [10]:

(1) 紧度

指买方报价或者卖方报价偏离市场中间价格的程度 (即使资产流动的交易成本) , 多用买卖价差 (bid—ask spread) 来衡量。买卖价差指投资者瞬间完成一个来回交易的成本。股票的流动性与买卖价差成反比。这类似逃生模型中的出口宽度, 对人员输送时间的影响为反比。

(2) 换手率

衡量股票与货币资金之间的交易频率, 为一定时期内的股票成交量M/流通股数N 。这可以类比为人流速度, 换手率越高, 流动性越好, 而人流速的越好, 疏散效果越好。

(3) 即时性

流动性好是指投资者一旦有交易的愿望.总是能立即得到满足。在无拥堵的情况下, 股票中用即时性来衡量交易的延迟时间。即时性好则流动性好。

对金融市场交易过程的研究, 往往把价格作为对象加以考察, 价格指标反映流动性。较完整解释流动性风险溢价的理论模型是Acharya和Pedersen (2003) [11]的流动性调整的CAPM模型, 应用各种指标进行度量时, 主要是对股票不同时期的价格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如Hui—Heubel流动性比率中, Wt=Ρmax-ΡminΡmin, 是用来反映宽度的指标, 同时将流动性指标设计为如下形式:L (t) =D (t) W (t) , L (t) 表示t时期的流动性。指标同时反映了买卖双方的预期。

1.3 限制条件的相似性

1.3.1 理论论证

就建筑物的结构而言, 出口数量、出口类型、走道宽度等都是限制人们在火灾发生时逃生的因素。对于股票市场, 价格控制制度也是限制人们在股灾发生时逃生的重要因素。世界上几乎有一半的股票交易所都采用不同形式的具体措施来控制股票价格过度波动。措施之一是所谓的“电闸制度”, 即中止交易制度, 指当价格波动超出一定范围时交易所有权暂时停止交易, 通常不超过1~2小时。而最常见的则是涨跌停板制度。涨跌停板制度是股票市场中为了防止交易价格的暴涨暴跌, 抑制过度投机现象, 对每只股票当天价格的涨跌幅度予以适当限制的一种交易制度, 即规定交易价格在一个交易日中的最大波动幅度为前一交易日收盘价上下百分之几, 超过后停止交易。涨跌停板制度要不要设置, 如何设置, 一直是研究股票市场的重要问题。

1.3.2 模型、方法对比

我国目前的建筑规范主要是控制建筑物的出口、楼梯、门等容量来进行疏散设计。一般是根据总人数按单位宽度的人流通行能力及建筑物容许的疏散时间来控制建筑物的出口总宽度, 并限制人员离最近出口的最大距离 (方正, 卢兆明, 2002) 。通常, 火灾问题中疏散通道的宽度计算公式为:B=ΝkΤ, 其中, N是设计考察的人数;k是单位宽度出口通过系数 (人/m·s) , 一般取1.3~1.5;T是建筑物容许设计的疏散控制时间, 取2~4min。王厚华 (2006) [12]还提出一种“L型”行动路线, 对空间节点进行了细化, 根据网络控制型原理, 用面积法计算避难者在房间出口的集结状况。

在对股票市场涨跌停板制度的研究中, 通常采用GARCH模型进行模拟研究和检验。控制幅度的设置考虑的主要因素有:股票市场的稳定性、股票的正常流动性等。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股票日交易价格涨跌幅限制。奥地利、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韩国等国家都采用了涨跌停板制度。在这些国家当中, 有的按比例计算, 对个股实行不同涨跌幅的, 如韩国、日本, 有的按固定比例计算涨跌幅, 如欧洲各国。

紧急疏散问题与散户行为问题的相似之处还包括:行为发生之前均具有初始存量和信息的延迟性, 可利用存在反应时间进行积极的预防引导;变化过程中均因流量不同而存在不同阶段, 具体为火灾疏散三阶段——反应期、高峰期、剩余疏散期, 股市周内效应——一周内各交易日的股票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的不同, 具有一定的周期波动的现象。整个传导机制的相似性比较如下图:

2 仿紧急疏散问题建立散户规模行为的研究系统

在论证了一系列相似性后,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仿照紧急疏散问题的解决思路, 建立散户行为的研究系统, 如表1:

(1) 紧急疏散研究系统对于研究对象进行了分类, 分析的中心集中在两点, ①行为主体, 即逃生人群, ②行为条件, 即建筑和火灾环境。相仿, 我们把散户行为的研究内容归为两类, ①行为主体——中小投资者的行为, ②行为条件——股市中的各种控制因素, 如流动性、波动性、涨跌停板制度以及其他一系列交易制度。

(2) 作为整体模型的输入, 紧急疏散研究系统就研究对象的状态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对于个体的差异性问题一般是将其进行分类, 按照年龄、性格、环境的反应、防灾知识等不同类型给出其相应的特征量, 拟定不同的步速、拥挤系数和混乱系数等。对于建筑结构则将建筑物在空间上划分为相应的网络, 然后在此网络的基础上确定人员在建筑物内的疏散移动位置。相仿, 在对中小投资者行为的研究中, 我们也可以在风险偏好分类的基础上, 将投资者按照理性程度、知识水平做更细致的聚类分析, 拟定不同的跟风系数。而对于股市制度, 则要通过实证具体测算我国股市的流动性和波动性, 固定的涨跌停幅度和缺少做空机制的单向流动性也是必须要考虑的行为条件。

(3) 紧急疏散模型的解决方法是借助流体动力学建立“路径——密度——流量——时间”传导机制, 测算出疏散时间, 确定最佳疏散速度、最佳出口宽度。而在股市中, 我们同样能建立“信息——流量——价格”传导机制, 同时可以通过股民教育、信息公开等提高中小股民的决策水平与理性程度, 通过改善交易机制如引入做市商、做空机制、放宽涨停板等控制股市的波动性和流动性。

(4) 紧急疏散模型通常采用计算机模拟和实地演习方式对解决方法的效果进行验证, 散户行为的解决方法同样可以采用计算机模拟, 除此之外, 还可以对比相似行情下, 拥有更完善的交易体制和更理性的股民的外国市场与体制完善度和股民理性度均稍逊的我国市场的反应结果, 以此作为分析参考。

参考文献

[1].王莉萍, 备受关注的疏散模型设计[J].Fire En-gineers Journal, 2001, (5) :42~44

[2].陆君安, 方正, 卢兆明, 等.建筑物人员疏散逃生速度的数学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 (工学版) , 2002, (4) :66~70

[3].Shiller, R.J.Conversation, Information, and Herd Behavior[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0:181~185

[4].Bikhchandani, S., D.Hirshleifer&I.Welch.Atheo-ry of fads, fashion, custom, and cultural change as informa-tional cascades[J].Journal of Finance Research1999

[5].Avery, C.&P.Zemeky.Multidimensional uncertainty and herd behaviorinfinancial market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8

[6].孙立, 赵林度.基于群集动力学模型的密集场所人群疏散问题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7, (10) :124~127

[7].孙培源, 施东辉.微观结构、流动性与买卖差价[J].世界经济, 2002, (3) :69~72

[8].苏冬蔚.基于中国股市微观结构的流动性与执行成本分析[J].当代财经, 2004, (2) :44~54

[9].方正, 卢兆明.试论建筑物人员疏散的量化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 2002, (4) :71~75

[10].Kyle, Albert.Continuous auctions andinsider trading[J].Econometrica, 1985:1315~1336

[11].Acharya V, Pedersen, Asset pricing with liquidity risk, London Business School and CEPR Working Paper, 2003

上一篇:平面设计师个人总结下一篇:有线电视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