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羊脂球》有感

2024-06-17

读《羊脂球》有感(精选6篇)

篇1:读《羊脂球》有感

读莫泊桑的《羊脂球》

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的文坛巨匠,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在文坛上享有极大的荣誉: 屠格涅夫认为他是19世纪末法国文坛上“最卓越的天才”。托尔斯泰认为他的小说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他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而是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因而“就能揭发暴露事物,而且使得人们爱那值得爱的,恨那值得恨的事物。”左拉说他的作品“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恩格斯感叹到我们“应该向莫泊桑脱帽致敬。”

莫泊桑作品中的主人公一般都是小人物。他善于截取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断,以小见大,以“一叶尽观全树”。他或是通过一条小小的项链让看到爱慕虚荣的后果,或是通过一次简单的出逃事件反映了普法战争时期一群法国上层人物的可耻嘴脸。莫泊桑的老师福楼拜读完《羊脂球》之后,在给其外甥女科芒维尔夫人的信上也颇自豪且热强洋溢的写道:“《羊脂球》,我弟子的小说,是部杰作。”

“连接好几天,溃退下来的队伍零零落落地穿城而过,他们已经不能算作什么军队,简直是一帮一帮散乱的乌合之众„„”故事发生在普法战争中法国军队溃败,普鲁士军队侵占了鲁昂城时,鲁昂城有10个人:奸商鸟先生和夫人、资产家、政客卡雷•拉玛东先生和夫人、贵族德•布雷维尔伯爵和夫人、两位修女、“民主党爱国人士”高尼岱、还有妓女羊脂球在鹅毛大雪的寒夜同乘一辆马车要离开普鲁士占领区。但是作者绝不会让他们轻而易举就逃离成功的。果然,在途中发生了一件事。他们在半路上碰上一位瘦高个的年青普鲁士军官,他垂涎羊脂球,提出了要羊脂球陪他过夜的要求,否则他便要把全车的人无限期扣留。羊脂球虽然是个妓女,但对入侵法国的敌人,她表现出她作为一个法国人的尊严和骄傲。她“懂得在这遭遇中间每一人多少代表着祖国”,于是她“在敌人面前显得又稳重又高傲”。她愤而不从。但鲁士军官似乎是个智慧的人,他并不担心他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因为他深知人的本性,他紧抓着“他的意思是他的希望一天得不到满足,就必须把全部的人扣留一天。” 这个王牌。同车的人一开始听闻他们被扣留的原因时,义愤填膺,好像表现出强烈的爱情主义。“只听见一片谴责这个无耻丘八的呼声,一片暴怒的怨声;全体团结起来抵御敌人了,仿佛敌人要羊脂球做出牺牲的这件事里他们每个人也都有一份„„”然而,这正是莫泊桑精心设下的一个铺垫,高潮也顺应地在此展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所谓“上等人”的自私心态开始展露出来。他们由起初的义愤转为冷漠、抱怨。“大家对羊脂球的好像有点冷冰冰了”;“他们现在几乎有点儿怨恨这个女人了,为什么她不偷偷地跑去找那个普鲁士人„„”同车人开始为自己的处境担心,甚至建议把羊脂球一个人留下,让他们离开。当这个提议被普鲁士军官拒绝后,他们只有改变方法。羊脂球的愤怒抵抗没能激起达官显贵们的爱国热情,反而使他们更加怨恨羊脂球。这些成天空谈爱国主义的人只想到自己的脱身。为了脱身,这些虚伪的上层人士,在敌人面前丧失了人格,忘却了羊脂球曾给予他们的无私奉献,他们无耻地认为,羊脂球既然是个妓女,那么法国人也好,普鲁士人也好,“在她,那原是很不重要”。于是,他们和起伙来,用“种种”伟大的借口不露声色地试图说服羊脂球“献身报国”。

在这些貌似的绅士、淑女们心中,其实隐藏着一种不可告人的念头:只要为了自己,什么爱国,什么贞节统统可以抛弃,包括出卖自己的灵魂。

在这里,我们来了解一下主人公。羊脂球是名妓女,她们似乎不配拥有名字,作者在这里只有她的绰号,她属于社会的最低阶层,是受到唾弃和背负耻辱的人。妓女的存在似乎代表了人类的堕落,社会的黑暗。小说中,女主人公羊脂球就是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那些所谓

“上等人” 中间的。这种身份,不但遭到“同车人”的蔑视,包括她自己为自己的身份卑微羞愧不已。以致于当那些傲慢的老爷、太太们匆忙出逃忘记准备食物,饿得饥肠辘辘之时,善良的羊脂球“低声下气”地请求他们吃自己丰美的食物。这里,作者很自然地写到了羊脂球善良的天性,她没有激烈的心理斗争,也没有任何讨好心思地描述,她的表现是那么自然。按理说,以那些“上等人”上车时对于她的无礼态度,羊脂球是不该同情和帮助他们的。但是她的善良天性却不忍看到别人的悲惨境遇,反而以德报怨、不计前嫌,企求别人接受她的帮助,好像他们若是吃了她的东西,反倒是对她的一种恩惠,一种奖赏。但是身份卑贱的羊脂球有着崇高的爱国思想。在逃亡之前,她是因为出于一个普通百姓的义愤,差点杀死了一名普鲁士士兵而无从在本土继续生存下去,才走上了逃亡之路的。

接着进行故事。最后,美丽动听的“爱国主义”论调迷惑了天真善良的姑娘。羊脂球为了大家的利益,屈辱地顺从了普鲁士军官,换来了放行。她以为她的牺牲会得到大家的善意相待,但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她没有得到同行人的感激,反而遭遇到冷待和鄙视„„马车又踏上了旅途,车上的羊脂球再也平静不下来了,没有人理睬她。当饥饿又一次来临时,这一次轮到羊脂球挨饿了,但没有人管她。在敌人面前不曾流泪的羊脂球在这些自己曾帮助过的同胞面前流下了屈辱的泪水„„

战争,不仅带来死亡和血腥的残酷,它还毫不留情地撕去了那些丑恶之人蒙在表面假仁假义的面纱、暴露出他们真正邪恶的灵魂。而我们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法国妓女身上却看到了真正闪光的地方,那就是一颗真挚纯朴的爱国之心!

在这个小说里,讽刺性的对比手法贯穿始终。车中两次进食时各人言辞、行为上的对比、人群对羊脂球前后态度的转变对比、初上车时三位阔佬及他们的夫人的高高在上对其它人等的蔑视和最后途中在高尼岱《马赛曲》中的狼狈不堪、恼怒的心情之间的对比。还有人物之间的对比,莫泊桑客观而又冷静的塑造了一组典型环境下典型的人物:卑劣下作的鸟先生、道貌岸然的伯爵、表面得体内心淫贱的几位贵妇,与之对立的是身为妓女却深明大义热爱祖国的羊脂球。作者在美丽善良的羊脂球周围刻画了一群丑陋粗鄙的人。他们虽然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却有着和他们的地位成反比的肮脏的灵魂。用语言作对比,用身份地位作对比,让我们清晰地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善与恶、美与丑。同样是普法战争的受害者,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是那么悬殊。平时一本正经甚至受人尊敬的人,在灾难面前却原形毕露,显得卑劣无耻,面目可憎。而在社会上没有地位和尊严的人却是如此可爱,表现得那么无私和善良。作者虽然没有直言赞赏羊脂球的善良与无私,但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我们深刻且明白地感受到了

她的可爱,她的令人敬佩。

莫泊桑是一位有思想、有作为的作家,但是他又是一名善于隐藏的人。他的文章中几乎找不到平铺直叙的说教,他的创作特点就是善于隐藏自己。同时,他更巧妙地掌握了如何在隐藏的同时,传达给读者自己的观点,最终给读者以启迪和教育。这种隐藏并不是真正的隐藏,他恰到好处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题,比那些平铺直叙的陈述和冗长的道理更耐人寻味。《羊脂球》中,这种“隐藏”的艺术更是随处可见。他客观、冷静、不掺杂任何个人感情的对人物的活动进行描述和阐释。很简单的,我们没有花费什么力气便进入了小说里人物的灵魂。

处于战争中的人们都是自顾不暇的,他们一心只想保住性命。而羊脂球却高尚,迥异于寻常人。虽然,她也是为了保住性命乘车躲避灾祸的,但作者让把读者的视觉转移到羊脂球随身所带的衣食上。这里作者没有交待羊脂球的勇敢镇定,但是我们却从羊脂球准备充足的食物和行李看出,她“逃跑”是有尊严的,而不像那些“受人尊敬”的老爷、太太那样,平时傲慢十足、不可一世,发生危险时,却一个个本性暴露,匆忙得连食品都忘记了。作者独到的视觉,隐藏了每个人的言行,只是简单地交待了每个人的行李物品,就使我们一下子看到了谁在面临灾难时是勇敢者,而谁是懦夫。

写到这里,作者似乎还嫌揭露得不够。他以蔑视的口气写到了那些“上等人”为了填饱肚子,全然不顾先前的尊严、面子,而太太们也瞬间将原来故作贞洁的目光变作暧昧、亲切,他们的目的再清楚不过:就是为了占有羊脂球的食物,达到裹腹的目的。在这里,作者用讽刺的手法详细地描写了每个人的吃相,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些平日作威作福的“上等人”,竟像饥饿的乞丐突然获得食物那样,露出粗鄙不堪、狼吞虎咽的丑陋形象。“几张嘴不停地张开了闭拢,闭拢了张开,咽啊,嚼啊,吞啊,非常的凶猛。” „„ “那一篮子东西是吃光了。十个人吃着一篮子东西毫不费力就把它打扫干净,大家视为遗憾的是篮子只有这么大而不更大一点。”小说通篇没有描述过羊脂球的心理活动,她的喜与乐、哀与愁、快乐与欣慰、委屈与愤怒都是通过她的一举一动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作者似乎已经不需要她再表白什么,但是她的一切遭遇和感受,我们已经深深感悟到、体会到。她的遭遇扣人心弦,读来真实自然。为什么羊脂球从来没有在读者面前流露过任何心理历程的变化,但是却使我们每个人都那么真实的体会到主人公的一切思想性格。我想,这就是隐藏艺术带来的震撼力。

《羊脂球》以羊脂球的悲惨遭遇反衬了资本主义下的丑恶肮脏的灵魂。他们虚伪的面具下藏的都是腐朽的内脏和污秽的思想。莫泊桑不仅辛辣地讽刺和挖苦了那批上流社会的人物,而且敢于超出种种世俗偏见,把一个妓女作为正面主人公加以歌颂。拿一个妓女的高尚行为与统治阶层人物进行对比,充分反映了他独到的见解和胆识。作者在精确的描写和细腻的心理描述中体现出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这一切建立在莫泊桑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结合的基础上。尽管他和左拉等自然主义派作家私交甚密,和自然主义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一贯保持着严谨的现实主义写实手法。不仅是《羊脂球》,几乎在他所有小说中,大部分人物是典型环境中具代表性的下层民众。他的小说创作大都把矛头指向当时法国糜烂的资产阶层的生活,深刻的揭示资产阶层的卑劣、虚伪和恶毒,同时,他也对那些下层社会的被侮辱、被压迫和被损害者充满了同情和怜悯。

篇2:读《羊脂球》有感

读《羊脂球》有感

这篇短篇小说是出自“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笔下。之中写的是一个女子诨号“羊脂球”为了别人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贞操,然而这并没有得到大家的感激或者同情。相反的,当她从普鲁士军官处回来后,大家都躲着她,嘲笑她。要知道,开始那个无耻的军官提这个要求以后她自己是坚决反对的而且很是愤恨。正是由于这些虚伪的可怕的“讲道德的,有威望的正人君子”,由于他们的耸动,由于伯爵的婉言相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必要时既不失伯爵的身份,又会大献殷勤,曲意逢迎。她才好不容易做了这个决定。有爱国骨气的妓女和软骨头的奸富商人,在敌人的无理要求下的不同表现,很自然的在文中表现出来了。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社会上的一些类似的伪君子。在平时,他们显示出特有的风范,可一旦发生了什么对他们不利的事了,他们就会马上变脸。变得无比自私;绝情;冷酷!他们与文中的那些奸商又有什么区别呢?话说中国十几亿人,其中算得上真真正正的又有几个呢?不错!羊脂球是妓女,但是她也能知道爱国,她也知道有敌人在附近不能与人寻欢作乐。她这样的爱国主义节操并不能在那些麻木的人心中唤起颓唐的自尊。这些麻木的,自以为很干净的人竟嫌羊脂球脏!其实他们连羊脂球都不如!他们没有资格谈论“羊脂球”,他们不配!这些肮脏愚蠢的木头人!但愿这些社会的蛀虫,社会的耻辱能永远的在人民面前消失!我们一定要做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好人,不要给那些社会的蛀虫一点重生的机会!让他们永远的在世界上消失!

篇3:读高更有感

看的多了, 不免对一些画家慢慢有了另一种新的认识。这有点像交朋友, 相处的时间长了, 一些客套、俗礼的东西就慢慢淡化。如果再能体会到一些人所难见的细微妙处, 就更能感受到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不凡, 之所以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绝对不是偶然性因素造成的。

对保罗·高更 (Paul Gauguin, 1848—1903) 的再认识, 亦是如此。只有真正面对他的作品时, 才能深刻地体会到画布上表现出的强烈悲剧性色彩以及对天堂乐土的人类家园的向往与追求。巨大的叶子上金黄与绿色的斑点;相同的底色上同一平面上的轮廓;深红色的沙土;橘黄色的天空———一切都在此时定格了。在第一刻就能以自己非凡的真诚和空前绝后的质朴打动人。这是什么?是被遗忘的儿时的童话、或是重新寻找天堂的传说、抑或关于天堂传说的神话……?而所有的这些感受, 如果不是数次接近原作, 反复揣摩, 用心体会, 单凭缩印到画册上的那些偏色跑调的图片, 是绝对难以体会得到的。陈丹青就一直主张, 年轻人如果有条件, 无论是靠自己的积累还是依家庭的资助, 都应该尽早的出去看看, 到欧美的博物馆中, 真正的领略一下大师的风采。

高更的生平是小说家的绝妙素材。与家庭乃至社会的决裂;市民中的革新家的悲剧;流亡远方的岛屿;与另外一个悲剧性人物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 的超乎寻常的友谊和决裂;在获得世界的赞扬与荣誉前夕默默死去。一生的艰难与荣耀, 似乎都基于他所具有的狂野的西班牙人的基因和原始秘鲁人的血液之中, 正是这些矛盾的性格, 才造就了他作品中鲜活的个性特征。

高更是一个很少为人理解的孤独者。终生奋斗不息, 为了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创作主张, 曾先后几次毅然离开巴黎, 前往太平洋上的小岛。生活在近乎与世隔绝的岛国, 为用颜料来表现他的艺术本质的观念而斗争。他的这些观念植根于西方绘画的伟大传统之中, 又吸收了大洋洲岛国土著居民岩画艺术中的有益成分, 并深受东方艺术尤其是日本浮世绘的启发和感染, 以极大的热情真诚地描绘了远岛上的土著民族及其生活。他早期作品追求形式的简化和色彩的装饰效果, 但还没有摆脱印象派的手法。后来多次到法国布列塔尼的古老村庄进行创作, 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民间版画及东方绘画的风格感到兴趣, 遂逐渐放弃原来的写实画法, 形成了独具风格特色的个人绘画面貌。作品大胆地用明朗的色块与线的组合, 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装饰效果。

还是让现藏于冬宫博物馆的这些作品来说话吧!

《海岸边的女人》这幅画由远及近, 以浅淡的蓝紫色配以橘红的色块表现背景的沙滩和海面, 用一种微弱、平和的对比关系, 营造了平面中无忧无虑的自由感受。橄榄绿的长裙和妇女们棕色的肌肤, 穿插在背景色块之中, 运用近乎垂直的色块的构成, 恰恰衬托出了远岛居民们质朴、直爽的性格特征。尤其是画面左侧, 那个臂挎水果篮的妇女, 直愣愣的站着, 以略带惊奇的目光, 回过头看着那个给小孩喂奶的妇女。第三个则轻松地站立着, 继续着她们平静的谈话。远方的人影也是照旧进行着自己的事情, 互不搅扰、悠然自得。整个画面的气氛非常宁静和含蓄, 人物动作、表情都很深沉, 有难以捉摸的魅力。

《拿果实的姑娘》中, 赤色的沙地、令人激动的金色阳光的斑点、简陋的茅舍、姑娘健美的裸体和稚拙的眼神, 再加上中景里两个席地而坐的女孩子那纯净、无邪的眼神、深色的树叶, 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浪漫, 透出些许耐人寻味的神秘气息。

《塔希提风景》中的红色的树叶和女人的精巧的轮廓、宁静的羊群、画中人物看似若无其事、游离不定的目光, 实际上却暗示着无尽的遐想和耐人寻味的深邃含义。单纯的平面性表现手法, 通过高纯度色彩的巧妙对比, 描绘出了如梦幻般的诗意境界。充分展示了颇具东方艺术韵味的单纯之美和装饰性魅力。

《摘果实的男人》、《向日葵》、《谈话》、《塔希提的田园生活》《偶像》等等这些油画, 无不充斥着金黄色的、浅蓝色的、绿色的———真实的远方岛屿的故事。使观者能真切地感受到远岛居民无尽的爱、质朴的生活方式和平和的精神状态。而有些作品中还能明显地看到与圣经故事有所关联, 如《婴儿》一画中描绘的情节, 很明显与基督诞生的传说很相似。但更多的还是表现当地居民的现实生活, 以古代宗教故事的题材为载体, 着重强调了远岛居民与当时欧洲大陆文明的显著差别。高更在画完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以后说过这样的一段话:“这里有多少我在种种可怕的环境中所体验过的悲伤之情, 这里我的眼睛看得多么真切而且未经校正, 以致一切轻率仓促的痕迹荡然无存, 它们看见的就是生活本身……整整一个月, 我一直处在一种难以形容的癫狂状态之中, 昼夜不停地画着这幅画……尽管它有中间调子, 但整个风景完全是稳定的蓝色和韦罗内塞式的绿色。所有的裸体都以鲜艳的橙黄色突出在风景前面。”这分明是在给我们讲述着他所向往的单纯、宁静、和谐的天堂传说的人生理想和理想破灭后孤独、矛盾的内心感受。

高更的油画色彩明度极高。他试图以明亮的色彩来加深大自然给我们的印象。迫使我们看到的所有一切都是过于亮丽, 过于动听, 是的, 过于响亮。可以想见, 高更的画笔轻快地在画布上来回游弋, 轻轻的触感描绘出他那朴实、真挚的内心感受, 得心应手, 表里如一。1893年, 在巴黎举办的高更画展的序言里, 有这样一句话:“艺术家前往那里, 不是为了用新的题材来使自己的心灵复苏……他不屑于被我们的世俗眼光、偏见和在艺术与生活方面的条条框框, 以及我们的只知道模仿的习惯, 还有令人窒息的风景画。他想找寻自己的圣殿和前行的道路。这也说明了他为什么去到远方, 为的是忘记我们。”

高更本人其实和许多现代艺术家一样, 在给我们讲述有关色彩和阴影间的音乐般的画面, 讲述神话般的和弦。其中蕴含着类似音乐的旋律, 旋律中又容纳了喜悦、灾难、悲伤与希望等等情感的因素。使人不时地联想起色彩斑斓的波斯挂毯;布列塔尼的彩色玻璃画和中世纪教堂里的壁画, 无不笼罩着神性的伟岸光辉。通过这些画作, 高更把他那付诸毕生心血, 追寻得到的天堂乐土的神话, 毫不吝惜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参考文献

[1]美术丛译.1980 (2) .

篇4:读“书法”杂志有感

倘若领导同志或所谓名人的字,写得的确卓越,够得上法书,我不但不反对这么办,而且双手拥护这么办。但恕我率直,有的写得却实在并不出众,甚至是毫无足观,而刊物却偏要借重,这就很值得商榷了。因为你办的是“书法”杂志,而不是任何其他别的什么东西。我相信,有些领导同志由于工作关系是题过一些字,但却未必就自视为书法家。他们未必就那么不谦虚。我们也不要迷信名人都能写得一手好字,他们可以因其那些方面的成就而有“名”,却未必然在这些方面有其“实”。在“彼”为权威,在“此”就可能并不出众。这就象鲁迅说的,决不要相信,无论什么人一到某种地位,就都能成为“通人”。孔子不是还要以七岁的项橐为师吗?就是因为孔老夫子这位大圣人、大权威,不得不在小孩子项橐的智慧面前甘拜下风。当然,编者难免有其苦衷在,不能完全责备他们。因为如果他们真正敢于有点标新立异,独辟蹊径,而并不这么办,那么被人扣上“脱离政治”、“不为社会主义服务”之类的帽子,还是很不好受的。这曾经是风气使然。但时至今日,还很浓厚地存在这么一种风气,就未免令人有点不解了。

我不懂外国文,不知道外国的书籍或杂志是否也都这么办。那么我就查一查中国的古书吧。手头正好有一部《全唐诗》,这就只好请教它了。也是打开一看,果然首先映入眼中的正是太宗、高宗以及历代后妃之作,然后才是各家诗人之作,包括我们的伟大诗人李、杜在内。我这才有点“解”了。虽然不是“于今尤烈”,却的确也是“古已有之”。我们不免也承接了这么一点“流风余韵”。《全唐诗》是通政使曹寅奉命主持编辑的,这么做可以理解。可是,难道我们今人不应该比他“解放”一点吗?

篇5:读羊脂球有感

这是一个妓女的故事,却带给我们震撼与感动。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前文中羊脂球热心地把自己的食物分给同车的人。但在她为了这些人向普鲁士司令官出卖肉体误了准备食物的时间没有东西吃时,没有一个人愿意分一点给她。这让我们心寒。

这些只会夸夸其谈的有钱人,不仅在遇到考验民族精神时表现得没有羊脂球有骨气,就连做人也没有羊脂球真实。

在我们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呢?他们表面看起来道德伟岸,却没有一点真才实学。他们也许在某个方面有令别人羡慕的资本,但他们的道德部分,却令人悲哀。他们一心只为自己的利益,从未考虑过别人。

我们能成为这样的人吗?不能。这只是莫泊桑给我们的一个讽刺。他要批评的就是这样的人。也许在这个世界,这样的人太多了,他们发家致富靠的不是道德,而是仅仅只为自己着想,因为从未想过别人,所以也就无所顾忌了,变得为所欲为。作者所要号召我们的,也就是不要这样做。作者看出了这样习惯的坏处,我们的社会将不再有信任。羊脂球的悲剧在于她相信了这群看似道德伟岸的伪君子。

篇6:读羊脂球有感

羊脂球,一个背负许多骂名,却又高洁的妓 女。她会将仅剩不多的食物派发给瞧不起她的贵族们;她会牺牲自我让马车通行。他们,是一群禽兽,在光鲜亮丽的服饰下,是一颗颗见利忘义的黑心。他们,一群贵族,为了自己的利益毫不犹豫地将羊脂球推向火坑,利用完她后,再无情地羊脂球丢弃在一旁。

羊脂球没有贵族一般华丽的服饰,高等的教育。可她知道做人的道理,在她眼中人没有贵贱之别,她亦可以以德报怨。

每当路边出现乞讨唱者时,许多人会投去不屑,厌恶的目光,甚至会绕道而行。当乞唱者悠扬但又略微沧桑的歌声响起时,你或许会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沉醉在这廉价的歌声中。当歌曲最后一个音符落地时,乞唱者撑着一根枯瘦的竹棒,他颤抖的双手伸到你面前时,你则会将头扭到一边。你看到了吗?他满怀期待的目光瞬间跌落。试问,你和那些虚假的贵族有何区别?

午后,再次翻开这本书,再次读到贵族、伯爵对待羊脂球的态度的转变时,我依旧会气愤。从开始的不屑到巴结再回到不屑,我再次清晰地看到了人性的高低。

上一篇:PETS一级听力与中考听力题的区别及答题技巧下一篇:信用社面试实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