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复习资料

2024-06-11

儿童文学复习资料(精选6篇)

篇1:儿童文学复习资料

题型:填空、判断、单选、简答、论述

1、儿童文学的定义:儿童文学指适合于儿童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阅读欣赏的文学。

2、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纯真、稚拙、欢愉、变幻、质朴

3、天然读物:在儿童文学没有产生以前,那些并非专门为儿童创作但能被儿童接受的作品。

4、1658年,夸美纽斯发表的《世界图解》是人类对儿童的认识的重大的一个转折点。

5、成熟的近代儿童观:儿童与成人具有同等的人格

6、卢梭著《爱弥儿》,对儿童文学的催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爱弥儿》的问世是世界第一部把儿童作为独立人格的人来描写,并能密切注意到儿童身心发展各阶段年龄特征的作品。

7、1835年,丹麦作家安徒生《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是世界儿童文学诞生的标志。

8、凡尔纳 被誉为“科幻之父”,有《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异的漫游》。他的科幻三部曲有《格兰特船长和他的儿女》(《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9、儿童情趣:指作品中反映的儿童生活情趣和能引起读者兴趣的那些因素。

10、儿童化:指文学各种特征的概指,也可以说是“儿童文学特征”的同义语。

11、叶圣陶《稻草人》集子是中国儿童文学诞生的标志。

12、寓言的发祥地:希腊、印度、中国。

13、中国最早的儿歌集《演小儿语》,吕坤改编,共收录四十六首儿歌。

14、世界上最早收集的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德国 贝洛尔著

15、儿童文学对语言的基本要求:深词浅化、规范化、民族化。

16、中国儿童文学的黄金时期:20世纪40—60年代

17、世界儿童文学的黄金时期:19世纪中下期

18、世界儿童文学诞生说:“安徒生说”、“五卷书说”(印度)、“贝洛尔说”

19、对儿童文学内容三要素的总体要求:要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益”。具体即三点:积极的主题思想、明确的情

感基调、恰当的剪材角度。

20、儿童文学形式的三要素:语言简明生动、结构单纯完整、体裁由少到多逐渐完备。

(我想儿童化和成人化的区别主要是判断吧,看作品是符合所有儿童文学的特征还是违背所有特征)

简答、论述:(最好是自己拓展解释一下下,笔记上是这样的)

21、低幼文学的特点

(1)口语现象突出:对话性极强,靠听觉和对表情形象的感知来接受儿童文学(2)典型的“自我中心”情趣:没有“相对认识”,经常“我他交混”(3)明显的教训性和娱乐性、(4)合理的性别倾向(5)体裁的有限性

22、儿童文学(狭义)的特点:

(1)书面语日渐增强,口语日渐减弱、(2)趣味性显,教训性隐、(3)学校生活题材和传奇冒险题材占主导优势、(4)体裁样式的转移和扩大:具有更多的体裁样式,等同于成人作品。

23、儿歌的特点:书上

24、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

(1)相同:分行断句,有韵律和节奏

(2)不同:①儿歌在词语的运用上将就顺口自然,且有“俗味儿”,而儿童诗遣词造句在晓畅浅白之中多了

一些“稚趣”,注重情感的纯度;②儿歌讲究韵律节奏,注重语音外在表现形式上的音乐感,人称“半格律诗”,而儿童诗可以更自由少拘束,音乐美体现于诗意中,人称“自由体”;③儿歌追求幽默、机警的谐趣,而儿童诗更关注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④儿歌适宜于歌唱游戏,有娱乐和实用的特质,儿童诗更适合吟诵欣赏,讲求精神的消费。

25、寓言和童话的异同:

(1)相同:①都是来自民间,都受到神话传说的影响;②都是有很强的幻想色彩;③都采用拟人、象征、夸

张等手法。

(2)不同:①寓言是人类智慧的高度结晶,其全部落脚点都在所寄寓的理与智上,童话则落在情和事上,通

过故事引起儿童的审美愉悦;② 寓言的“单一”指情节的高度浓缩,不作曲折周到的描写,童话的“单一”指简单的情节结构线索,它允许把单一的情节展开来,作较细的描写;③寓言故事夸张、拟人、象征是为寓言的构成和表现服务,而童话则是为幻想色彩构成而服务。④寓言重“理”重“质”,童话重“事”重“情”。

26、科学幻想和童话幻想的异同:

(1)相同:两者都属于幻想,归属于想象。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具有非幻想作品所难以达到的神奇、美妙的艺术效果。

(2)不同:①科学幻想具有严密的科学原理作为基础,童话幻想则不一定;②科学幻想有一定的预见性,童

话幻想没有(童话幻想反映了人们的愿望,这些愿望随着科学的发展也许就实现了,但不基于科学的预见性。)注意:科学幻想虽然具有预见性,但不是所有的都具有预见性27、28、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P16——这个有可能是论述题哦 小学语文教师与儿童文学创作P52——这个有可能是论述题哦

主要是从利和弊两个方面来阐述,弊主要是抓住作为教师身份放在创作中,使作品有很浓的教育意味。自己想吧

我国的科学文艺怎么了(笔记)

篇2:儿童文学复习资料

2、从谁的手中使儿童文学由传统走向现代?

3、从谁的手中使童话从民间走向文学?

4、曹文轩的作品有?任溶溶的代表作品?

5、安徒生创作的三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作品?(13分)早期:创作向民间故事中借取题材,风格受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作品内容大致包括:①赞美纯洁美好的心灵②赞扬善良天真的天性③讽刺了上流社会中反面人物的愚蠢、专横、奢侈等行为,体现出乐观、振奋、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精神。作品代表《丑小鸭》

中期:浪漫气息,幻想的成分减弱;现实的成分加强,乐观的情绪减弱;忧郁的情绪滋生,而较多的孤独和死亡,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伤感色彩,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有着悲惨的结局。伤感和忧愁形成安徒生这一阶段创作的主要特色。安徒生在此阶段的创作道路:①在民间童话的艺术形式中化入了整个人类的共同特征,即人类道德、心灵上的优强劣弱②抨击市侩和贵族陋习③揭示当时社会里艺术的种种遭遇④展现出大都会生活⑤谴责官场作风和官僚主义。作品代表《海的女儿》 晚期:在此阶段的作品中,他细心地挖掘着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贫苦子弟被压抑着的天才的创造力作品的基调以哀戚、低沉代替了欢乐和明快,显示着沉郁的特色。作品代表《她是一个废物》《柳树下的梦》

6、结合作品谈谈儿童故事的特征?(13分)

(1)情节的生动性:曲折而单纯的情节是幼儿故事的一个主要特征。如《云端掉下一只烤鸭来》首先采用铺垫手法,向小读者展开叙述:一个叫约翰的小孩,住在一幢很高的楼上。一天,他与爸爸一起买东西回家。爸爸与邻居老先生聊起天来。小约翰实在等得不耐烦了,便提着菜篮进了电梯。可是他个子太矮,无论怎样踮起脚尖,他能按到的楼层电钮也不能到达他家所住的楼层。于是他想爬楼梯回家去。他爬啊爬啊,最后竟然爬到了云彩围着的楼顶。小约翰在楼顶玩累了想回家时,才发现大门已被关上,小约翰被困在了楼顶。故事的情节发展到了这里,悬念产生了:约翰会出意外吗?这样的疑问,会带着小读者急切地继续读下去。于是,作家利用构成故事性的“道具”,推进情节的发展:小约翰将篮子里的东西—香蕉、新抹布、围裙、毛线团、烤鸡,统统掏了出来。他用毛线把烤鸡绑住,然后慢慢把烤鸡往楼下吊。爸爸发现天上掉下了一只烤鸡,解救了小约翰。这个故事很短,但情节却起伏有致,新奇有趣,使人读之入迷,读后难忘!这样的审美效果便得力于作品情节的生动性。

(2)趣味性:趣味是儿童故事吸引小读者的基础。儿童故事趣味性依托于作品中人物语言、行为、情节和各种艺术手法,比如,拟人、夸张、对比、反复等,产生令人捧腹的效果。如《六个娃娃七个坑》,写七个小男孩在沙滩玩耍,领头的小孩开始数他的伙伴,可数来数去只有六个。孩子们慌了,于是他们每个人都来数一数,可每个人都只数出六个人。还有一个到哪去了?一定是溺水了。于是他们用树枝在河里捞,扎猛子到河里摸,结果捞到了一只破皮鞋。他们急得大哭。打鱼的老伯知道后让每人在沙滩上坐个坑,然后让他们数坑。这样,六个娃娃数出七个坑来。作者用这个在孩子中常常出现的错误营造故事,事件本身就是兴趣盎然的。作家将七个孩子特有的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通过富有戏剧性的情节艺术地反映出来,使短小的故事充满了幽默和风趣。这样的故事是生动而充满情趣的。(3)口语化:①儿童故事着重于人物行为的叙述,完善地交代中心事件,忽略形象的塑造和性格的刻画,主要运用叙述的表达方式。②口语化的特点是质朴、明快、短促、易懂。③把握口语化有三点:叙述语言与儿童具备的听取语言的能力相适应,要求词汇简单,节奏感强;多儿化音的使用;反复手法来形成强烈的口语印象。如德国作家鲍圭埃特的《一封信》中语气亲切,语言通俗易懂,几乎都是对话的语气,生活味很浓。这种儿童化的口语叙述将事件和人物的情态表现的鲜活而真实。

(4)针对性:主题单一,鲜明。赞扬美、善、批评丑恶。如略。

7、泰戈尔的《花的学校》赏析。

金波的《小鹿》赏析。以下是简答:

8、儿童故事与儿童小说的区别。(举例)(1)读者对象不同:

①儿童故事:公众吃的大锅饭,人物平面化。②儿童小说:个体的小灶,人物立体化。(2)艺术表现方式不同:

①儿童故事:以概括故事为主,人物不是主要的,没有典型性强调的是事物的过程。如《煎饼帽子》

②儿童小说:以塑造形象为主,表现主体性格,丰富复杂的环境,运用小说的笔法叙述故事,如《汤姆.索亚历险记》

9、依据年龄可将儿童文学分为几阶段及每阶段的特征。(不用展开)

⑴幼儿期文学:游戏性、趣味性、直观性。⑵童年期文学:浅显性、故事性、趣味性。⑶少年期文学:真实性、深刻性、艺术性。

10、新媒介对儿童文学的影响:

新媒介对儿童文学的影响表现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在儿童文化领域人们已不再经常谈论如何限制儿童与新媒体的接触频度,而是更多探讨新媒介在儿童生存和发展中正在或有可能扮演怎样的角色,新媒介为儿童文学在当代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①新媒介为儿童文学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②提供了新的传播载体③加强了儿童与儿童文学创作的主动性。

11、儿歌的审美特征:

语言浅显,明白易懂。

篇幅短小,主题单纯。

具体形象,具有稚拙美。重音乐节奏,重音乐美。

歌戏互补,具有游戏性。

12、张天翼童话的特征:

(1)写真的人 真的世界:揭开童话王国神奇的面纱,出现在孩子面前的是复杂的现实世界,以真的世界来提示真的道理。

(2)写奇人异事,具有奇特的构思:①漫画式的人物②强烈的夸张

③奇巧的构思

13、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

童心童趣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特征,它指儿童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 的想象、思想、情感、心理状态及相应的行为艺术的反映。

以下是名词解释:

14、什么是童话?

传统童话:主要指民间童话,包括纯粹流行于民间的童话故事如《田螺姑娘》,也包括经过作家复述加工过的如《格林童话》。

现代童话:主要指创作童话,也叫文学童话或艺术童话,指成人自觉为儿童创作的童话。它跨越单一的幻想世界,将现实与想象融为一体。

15、什么是儿童故事?

指内容单纯,篇幅较小,情节生动有趣,完整连贯,与儿童接受和欣赏能力相适合,使儿童阅读或聆听的叙事性文学样式。其特征有以下四点:情节的生动性;趣味性;口语化;有针对性;如《煎饼帽子》《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16、什么是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包括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报告文学、儿童科学文艺、图画书、儿童戏剧文学、儿童影视文学等。

17、什么是儿童文学的故事性?

故事性是叙事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指文学作品中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所造成的叙事特质。其构成由故事元和叙事技巧的使用而实现; 故事性的实现需要调动相应的叙事技巧、道具的使用,悬念的设置,故事的完整、连贯、生动、曲折。它的意义在于它吻合儿童阅读需求心理。对于儿童来说,喜爱故事、热衷于了解故事情节是其阅读的天性。儿童读者的感性认识强。他们更喜欢环环相扣、娓娓道来的故事,故事性强的作品对于他们来说更有吸引力。

18、什么是儿童散文?

儿童散文是散文,以记叙真人、真事、真情、实景为主要内容,真实抒发作者的心灵感受。结构上要形散神聚,篇幅短小。儿童散文要突出体现儿童特点,即从儿童视角叙事写景,抒发感受,表现儿童的审美感受。以下是选择:

19、儿童文学三大母题:自然、顽童、爱

20、插图的特征:直观性、依附性、延伸性、艺术性

21、儿童散文的类型:叙事型《背影》 状物写景型《荷塘月色》

抒情型《寄》议论型《不可缠绕的心灵》

22、报告文学代表作品:228页

23、影视文学中故事片与美术片对儿童影响最大。

24、《两个小洛特》作者及主题:贝洛 西方儿童文学自觉形态的开始

25、儿童诗的分类:按内容(生活、自然、童话、科学)按手法(叙

事 抒情)

26、鹅妈妈故事集的地位及作者:

27、故事元是指:任何叙事作品 首先要有一个基本故事。

篇3:中考文学作品阅读复习导航

由于广泛自由的关照视野、丰富深邃的内涵涵盖、多样灵活的写作手法、隽永凝练的文字语言等带来的对考生各种素养考查之便利, 文学作品还将继续受到中考命题者的特别青睐。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的“评价建议”部分指出:“ (阅读) 根据各学段的目标, 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 可着重考查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纵观2011年各地中考, 文学作品考查点依据课程标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筛选、概括类

此类题目属于考查对作品的主要内容及思路结构、主旨观点及感情倾向、写作特色及写作方法的整体把握的能力。主要侧重于考查把握文本重要显性信息的宏观有机再现能力。

如淮安卷第13题:“文中写了王老师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解答这类题目, 首先要认真阅读题干, 明确问题指向, 看是内容理解的还是方法分析的, 是概括观点的还是分析表现的, 问题涉及的文本区域, 是篇章段落的还是重要语句的, 等等, 然后将捕捉到的信息进行归纳组织概括, 舍枝节, 排干扰, 抓要点, 不遗漏, 一定可以得出准确全面的正确答案。

二、理解、评析类

此类题目侧重于考查文本隐性信息的挖掘探究能力。文学作品讲究形象、生动地反映生活、表现作者, 话不说透不说满是其主要特点。关键人物的品性特点、关键事物的意义作用、深蕴其中的观点态度思想情感、别具匠心的材料安排手段手法, 都应该成为阅读文学作品思考理解并评品的对象。

如宿迁卷第18题:“说说下面三个句子中加点短语的不同含义。”需要强调的是这三个句子中加点的短语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联系文章的具体语言环境进行理解、体会, 领悟加点词在对应语境中的含义。

该题中加点的词相同, 但语境不同, 其含义也就不同, 它们依次分别是指:突出事情发生时间的偶然性;突出陈乐平岗位工作的平凡;强调陈乐平身份的平凡。若只笼统答出“平凡”的含义, 而不答具体的区别, 那就远未理解作品的真正含义。

这类题目中尤其要关注的是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题。

如扬州卷第19题:“请你结合下面两句话中加点词语, 对这对老人作出评价。”

解答这种题首先需要站立着阅读文本, 防止只见树木, 剑走偏锋, 抓不住主要特征。还有就是要蹲下身子对重要词句设置问题﹑仔细研磨, 尤其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细节。如针对“轻敲”一词就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老人为什么要“轻敲”各家的门?研磨一下, “老人有较好的修养, 有礼仪, 尽量不打扰别人”的答案自然就出来了。有时还要结合人物的身份、所处的环境做细致分析。而文中有些关键句, 还会有意无意地把较为明确的重要信息泄露给我们。如上题中第 (2) 题如果抓住文中“义务巡逻”“刚……就……”, 再抓住“‘急促’设疑:老头为何急促吹响哨子?”进行分析, 就可以得出老人“反应敏捷, 为大家尽心尽力做好义务巡逻”的性格特点了。

三、鉴赏、品味类

这类题目主要指向文本字词句等的细部, 主要包括对含蓄蕴藉词句含义的理解、重要词句在文中的作用、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运用、妙词妙句的赏析等。

如盐城卷第18题:“‘做客’一词出自小说中青青的一句话, 意蕴丰富, 令人回味。请结合全文回答问题。 (1) ‘做客’有什么含义? (2) 小说以‘做客’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随着青青口中“做客”一词的出现, 不仅眼镜叔叔的眼睛湿润了, 我内心最柔软的一角也被触痛了!但若不结合全文理解“做客”一词的丰富意蕴, 是不会有这种震撼的。本文“做客”非普通意义上的“做客”, 而是“家人做客”, 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

鉴赏、品味类考题形式多样, 角度多变, 但答题总有一些规矩不可改变。比如赏析句子, 一般应遵照下面的公式, 亦步亦趋地写出答案。句子赏析=识别特点+阐述作用+结合内容。识别特点即识别句子类型或运用的手法, 如是否中心句、点睛句、过渡句、描写句、抒情句、哲理句、修辞句、整散句;阐述作用即尽可能用专业术语讲清楚上述各类型句子的特定作用, 如中心句的概括凝练、点睛句的深化主题点明题旨、过渡句的承上启下、描写句烘托渲染、抒情句的情感倾向、哲理句的含义深刻耐人寻味、修辞句的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整散句的整齐和谐或错落有致等, 有时还要谈及语言风格, 如自然简明、含蓄深沉、幽默辛辣等。

四、感受、体验类

这类考题旨在体现鼓励考生联系生活实际或阅读积累, 表达独特的感受或体验的新课标精神。答题时赞成开放性的创见, 讨厌人云亦云。它几乎都在阅读理解的最后一题出现。

如宿迁卷第21题:“陈乐平的事迹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选择一点结合本文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 谈谈你的看法 (50字以内) 。”

该题的评分标准是:谈启示2分, 联系生活或结合文本2分, 谈看法2分。所以解答此类题目时应观点明确, 不可模棱两可。要有理有据, 不可只说套话空话。要紧扣题目要求, 不可放任自流。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试题“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总是在“变”与“不变”中彰显其魅力, 使万千考生绞尽脑汁。如果我们能透过文本和试题外在纷繁的现象, 以研究规律替代盲目做题, 高屋建瓴鉴赏文本的情致理趣, 审题上“意而能致”, 表述上“言而能论”, 那就能达到“庖丁解牛”的化境, 游刃有余了。

篇4:高考文学名著复习策略

一、走出名著阅读教学误区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教学现状是学生的阅读积累有限,特别是进入高三以后,复习时间有限,而名著阅读任务重。误区之一:有的学生认为高考语文名著考试中的选择题和简答题可以碰运气,不必花大量时间去阅读原文,只需要突击复习辅导资料,做做强化选择试题,背诵现成的简答题资料。误区之二:有的学生认为时间紧,名著阅读量大,不如直接看现成的影视剧来得直观有效。误区之三:部分教师越俎代庖,以教师的阅读和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帮助学生梳理名著作品中的故事梗概、重要的内容情节,直接印发现成的资料让学生背诵,使学生忽视对原著的详细阅读。如2010年江苏卷文学名著选择题A错误项:

《阿Q正传》中,阿Q为了革命,用砖砸开了静修庵,砸了庵里“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并顺手拿走了观音娘娘座前的宣德炉。

而《阿Q正传》原文是:“他忽而有了主意,到静修庵去革命。谁知赵秀才与假洋鬼子也‘咸与维新,抢在阿Q之先来到这里,砸了‘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偷走了观音娘娘座前的一个宣德炉。阿Q悔恨自己不该睡着,又怪他们不招呼自己,责备他们不知自己已投降了革命党。”如果对名著的事件和情节记忆不清,不去细看原著细节,只停留在看大致的故事梗概和背诵汇编的现成资料,或者仅仅去看《阿Q正传》的电影是很难辨析清楚的。因此要想提高高考文学名著考查的得分率,必须走出名著阅读教学的误区。

二、回归学生主体地位

江苏等省份将文学名著纳入了高考范围,并在考试说明中明确了当年考查的篇目范围,但是由于时间紧,阅读量大,许多教师和学生的复习变得急功近利。教师帮助学生整理主要情节,印发汇编而成的文学名著简答题,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积累,却在根本上忽视了学生近距离阅读原著的切身体验,这样的方式可能会影响高考文学名著考查结果的真实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在具体的名著阅读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应是学生自觉、主动地阅读,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东西。学生可以主动阅读名著原著,也可以配套阅读各类辅导资料,还可以通过观看影视剧补充名著阅读,但必须抛弃被动地背诵和阅读各类资料汇编及教师编成的简答题资料的单一做法。如2010年江苏卷考题:

“若问渠侬多少恨,数完庭榭堕飘花。一声你好香消散,别院笙箫月影斜。”这首诗末两句写了《红楼梦》中哪两件事?前一件事发生在大观园中什么地方?

这道简答题的诗句没有在名著《红楼梦》中出现,四句诗出自聂绀弩的《咏黛玉》。最后两句中的“别院”,指的是“别处院落”,也就是宝玉娶亲的地方笙箫漫天,月影西斜。《红楼梦》原著中有这样的细节交代: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因此这道简答题涉及的两件事是“黛玉辞世和宝玉宝钗成婚”。要解答这道题,如果只是停留在教师提供的简答题汇编上肯定不行,如果学生缺少主动阅读原著的积累,根本无法解题。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和记忆法启发我们,必须要对所学知识和记忆效果及时复习和自测。我们在名著阅读复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学会用简洁恰当的语言叙述故事,写出对人物形象的初步感受,对原著重要事件或细节处进行评点,还可以读一些与名著有关的鉴赏和评论。同时及时复习,经常自测,滚动记忆,乃至师生间的交谈争论,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高考文学名著复习,必须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回归原著文本地位

高考文学名著试题的命题指导思想就是引导学生阅读原汁原味的名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积累自己的语文素养。如2012年福建卷文学名著选择题C错误项:

觉慧创办了《黎明周报》,被祖父责骂,祖父吩咐觉新严加看管,觉慧不听觉新的劝告,执意要办下去。

选择项中的《黎明周报》并非觉慧创办,觉慧只是参加其中的工作,祖父责骂的是觉慧参加学生运动。该选项从事件发生的顺序来看出现了情节替换,学生若不认真阅读原著,就不能辨析出来。再如2013年江苏卷考题:

《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在入画和司棋的箱子里发现男子的可疑物品。入画和司棋分别是谁的丫鬟?在处置入画和赶走司棋时,她们的主子各是什么态度?

这道简答题的参考答案是:入画的主子惜春的态度是“立逼凤姐带了去”,“或打或杀或卖”,“一概不管”。司棋的主子迎春的态度是“含泪”劝司棋离开。未熟读《红楼梦》原著的考生们直感叹“考得太细”、“考得有点怪”。由此可见,高考命题关注了名著原著的细微处,教师必须引导高中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著。

因此,考生不要一味地读微缩版或删摘版的名著,也不要仅仅从影视等渠道去了解,其实改编的影视剧在情节安排和人物的刻画上与原著会有些微的出入。认真仔细地通读原著全篇,对最主要的故事情节脉络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具体表现要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对名著的主要艺术特色也要有所了解,还要在自己阅读原著的基础上进行点评式阅读,适当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故事本身并写出对人物的初步感受。

纵览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在复习迎考中师生必须走出名著阅读教学的误区,充分发挥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主体地位,要舍得花时间去反复阅读名著原著,在阅读和评点中全面获得文学修养,在高考名著阅读考查中展示自己真正的实力。

篇5:儿童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儿童文学:指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2.儿童文学题材:指儿童文字作品中具体描绘的社会生活事件或现象,是作品内容的最主要因素。

3.儿童文学母题: 母题是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或事件,或场面,或手法,或意象,也可以指反复出现的主题或题材。儿童文学有三大基本母题: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

4.幽默手法: 一种使人发笑并在笑中引起联想和推断、领悟其中含义的艺术手段。

5.写实手法: 真实地去描写作品所反映的对象。6.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

7.儿歌:种专为较小年龄的儿童创作的符合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的、易读易记易唱的诗歌样式。

8.摇篮曲:又叫摇篮歌、催眠曲或催眠歌,是儿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的是那种哄孩子睡觉时所吟唱的诗或歌。

9.游戏歌:儿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一种伴随游戏动作而诵唱的歌谣。

10.谜语歌:儿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以歌谣形式表现的谜语。11.儿童诗:为少年儿童创作,切合他们的心理特点,适合他们阅读欣赏的一种诗歌形式。

12.儿童故事:为儿童创作的、适合于儿童阅读的故事。13.童话:一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如《渔童》、《卖火柴的小女孩》。

14.超人体童话:以神仙妖怪、魔法宝物为主人公,幻想神秘、奇特,表现出超乎人类力量的童话。如《渔童》、《白雪公主》。

15.寓言:一种隐含着明显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如《伊索寓言》。16.寓示:指寓言故事与寓意之间的一种必然联系。17.儿童小说:根据少年儿童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心理特点创作的、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

18.典型人物 :指小说中具有某种代表性、并且有独特性格的人物。

19.典型环境 :指小说中典型人物活动的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具体的生活环境。

20.儿童散文:指专为儿童所创作,或虽不专为儿童所创作但能为儿童阅读欣赏的散文。

21.童心:儿童的心灵,即人生在儿童期的纯真善感、自然直率的心灵状态。

22.儿童报告文学:以反映儿童生活为主,适合儿童阅读、欣赏的报告文学。

二、填空题

1.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在于富有儿童情趣;它有别于成人文学的其他四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叙事性)

2.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

3.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指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与一定年岁相对应的相对稳定的________特征、________特征和的综合表现。(生理、心理)

4.文学接受是指读者_________文学作品,初步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作品,以至产生________的过程。为了分析的方便,一般把儿童对文学作品的接受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几个阶段。(注意、阅读、听讲、兴趣。注意、阅读、兴趣)

5.婴幼儿是靠__________感受儿童文学的。婴幼儿文学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觉、游戏性、趣味性、直感性、幻想性)

6.婴幼儿文学的功能主要有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愉悦、认识、教育、审美)7.童年期是儿童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是由__________向__________过渡的最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发展__________对人一生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心理、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认知)

8.童年期儿童与婴幼儿期相比,其接受作品的方式,从以__________为主转向以__________为主,因而童年期文学被理解为供儿童__________的文学。(听、读、阅读)

9.少年前期年龄的界定大致在__________岁到__________岁,相当于我国的__________教育阶段。(12、15,初中)

10.少年前期的生理发展以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并使少年产生了“成人感”。(性成熟)

11.少年社会化程度的最显著标志是__________。(自我意识)12.对少年前期文学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艺术性四个方面。(真实性、深刻性、新奇性)

13.少年后期又叫__________,它是整个__________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__________的开始阶段。(青年初期、儿童时期、青年时期)

14.儿童泛指__________岁的未成年人;狭义的儿童指__________岁的孩子。(6-

12、6)

15.少年后期的年龄特点是个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基本成熟,并已接近成人;在社会化程度上,初步形成了作为社会成员所应具备的。(生理、心理)

16.儿歌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简单、主题单

一、语言通俗、音乐性强)

17.儿歌创作除遵循儿童文学的一般创作规律之外,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口头文学特征、体现婴幼儿时期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诗体文学的特征)18.儿童诗最重要的艺术特征是:题材选择是________,主题确立是_______,感情抒发是______,总的基调是_________。(严格的、严肃的、健康的、明朗的)

19.从文体上说,故事是一种__________文体。儿童故事是指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叙事。以儿童为主要形象,反映儿童生活的)

20.儿童故事分类的方法很多。以作者分,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以表现形式分,有_________和_______故事。(儿童、成人、图画、文字)

21.儿童故事与儿童小说虽然形式相近,但又有区别,表现在儿童小说着重于___________,儿童故事着重于____________。(典型人物塑造)

22.童话是一种带有色彩的虚构故事,其最基本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幻想)

23.童话通过幻想__________地反映现实,其具体情形有二;一是幻想与现实_________地统一起来;二是童话和现实的____________的结合。(虚构、夸张、奇妙)

24.从人物形象看,童话可以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

25.童话的常用表现手法主要有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夸张、拟人、假定)

26.寓言是一种_______________的简短故事。作者把所要说明的道理利用____________形式巧妙地表达出来。(隐含着明显讽喻意义、虚构)

27.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___________好比身体,所给予人的___________好比是灵魂。(故事、教训)

28.寓言的表现手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比喻、拟人、夸张)29.小说是通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

30.儿童小说是根据少年儿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创作的,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心理特点)

31.儿童小说若以题材为标准,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题材小说、惊险侦破题材小说及________________五大类。(历史题材小说、现实生活题材小说、动物题材小说)

32.广义的散文相对___________而言,所谓“非韵、非骈即散文”。狭义的散文是指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列的一种文体。(韵文、小说、诗歌、戏剧)

33.儿童散文被包容在_________的散文内,专指_________或虽不专为儿童所创作但_________的散文。(狭义,为儿童创作、能为儿童阅读欣赏)

34.儿童散文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叙事性)35.报告文学是介于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具__________;迅速、及时和真实地反映生活;它又具有__________;有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情节。(通讯、小说。报告性、文学性)

36.儿童报告文学的报告性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新闻性、真实性)

37.儿童报告文学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新闻作用、文献作用、审美教育作用、思想教育作用)

38.儿童戏剧文学,即_________________。它既为排练、演出提供脚本,又可供少年儿童阅读欣赏。(儿童戏剧)

39.动画又叫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动画片以__________表现人物形象、戏剧情节,并使静止的图画活动起来,是美术电影中最基本的形式,深受儿童喜爱。(卡通片、以绘画作主要表现手段)40.儿童影视文学一般可分为儿童故事片、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四大类。(美术片、儿童科教片、儿童纪录片)

41.以人物对话为主,以动作、表演为表现手段的儿童戏剧叫 _________________。(儿童话剧)

三、选择题

1.以下各项中属于内容因素的有。______________;属于形式因素的有___________。(ACEGHLJ、BDFIK)

A.题材B.体裁C.母题D.意识流E.主题F.语言G.人物H.心理描写I.顺叙J.环境K.结构L.情节

2.儿童文学在艺术手法上的“四多四少”是指___________。(BCEG)

A.多用韵文体,少用散文体; B.多用顺叙,少用倒叙、插叙; C.多用描写、对话,少用议论、叙述; D.多取材于儿童生活,少取材于成人生活;

E.多用生活流手法,少用意识流手法;F.多叙事,少抒情; G.多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少用心理描写、环境描写; H.多用规范性活言,少用随意性语言。

3.决定儿童年龄特点的三个基本因素是_________。(ADI)A.生理因素B.年龄因素C.遗传因素 D.心理因素E.认知因素F.意志因素 G.教育因素H.情感因素I.社会化程度

4.儿童文学的三大层次是指__________。(DEF)A.婴儿文学 B.幼儿文学 C.儿童文学 D.少年期文学 E.童年期文学 F.婴幼儿文学 G.少年前期文学 H.少年后期文学 I.学龄期文学 5.在儿童文学中, _________是儿童文学特色最鲜明的文学。(A)A.婴幼儿文学B.童年文学C.少年文学 6.就语体来说,婴幼儿文学应________。(C)A.诉诸于听觉的文学 B.以婴幼儿为对象的文学 C.口头文学 7.童年期文学特别强调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BDFH)A.游戏性 B.浅显性 C.直感性 D.真实性 E.幻想性 F.趣味性 G.娱乐性 H.讲究艺术手法的运用

8.童年期文学常用手法有(ABE)

A.夸张手法 B.写实手法 C.拟人手法 D.象征手法 E.幽默手法 F.反复手法 9.童年期文学常见的样式有(BCDEFGH)

A.儿歌 B.儿童诗 C.童话 D.寓言 E.英雄故事 F.小说 G.科幻作品 H.散文 10.童年期儿童文学的作用依次是:_________。(BACED)A.教育作用 B.认知作用 C.娱乐作用 D.宣泄作用 E.陶冶情感作用

11._________是人格初步形成的时期。(C)

A.少年期 B.少年前期 C.少年后期 D.青年期 12.少年后期的文学应当自觉地把__________放在更重要的地位上,因为这一时期的儿童更加注意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本身。(D)

A.真实性 B.深刻性 C.抒情性 D.艺术性

13.少年前期儿童最为喜欢的体裁是__________。(B)A.诗歌 B.小说 C.童话 D.散文

14.少年前期文学的表现手法,除写实、夸张、象征、幽默手法之外,还应加上__________手法。(A)

A.拟人 B.抒情 C.反复 D.意识流

15.__________是儿童文学中最具儿童文学特点的样式之一。(A)

A.儿歌 B.儿童诗 C.儿童小说 D.儿童散文 16.“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筋斗,七八九,拍皮球,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这首儿歌是__________。(C)

A.摇篮曲 B.连锁调 C.数数歌 D.游戏歌 17.儿童诗是儿童文学中_________最强的种类之一。(B)A.思想性 B.文学性 C.抒情性 D.叙事性

18.儿童诗有别于成人诗的最显著的艺术特征是_________。(B)A.健康积极的主题 B.浓郁的儿童情趣 C.鲜明的形象性 D.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 19.不同角度可以对儿童诗作出不同分类。以表现手段分,可以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A、D)

A.叙事诗 B.故事诗 C.讽刺诗 D.抒情诗 20.将图画故事作为儿童故事的一个门类,其划分的依据是__________。(B)

A.以作者分 B.以表现形式分 C.以内容划分 D.由于图画故事有比较显著的个性,将它单独列为一类。21.儿童故事的最大特征在其________。(B)A.主题集中而明朗 B.情节曲折而单纯 C.叙述明快而有童趣 D.语言质朴而活泼 22.从体裁划分,童话可以分成_________。(C)A.民间童话和创作童话两大类 B.文学童话和知识童话两大类 C.童话故事、童话诗和童话剧三大类

D.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超人体童话三大类 23.哪一组作品是拟人体童话___________。(D)A.《皇帝的新装》《王牌肥皂》《神笔马良》 B.《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尾巴》《稻草人》 C.《小蝌蚪找妈妈》《古代英雄的石像》《七色花》 D.《小溪流的歌》《洋葱头历险记》《丑小鸭》

24.《金色的海螺》《神笔马良》《寒号鸟》分别为___________。(B)

A.民间童话 创作童话 文学童话 B.童话诗 童话故事 童话剧

C拟人体童话 常人体童话 超人体童话 D.传统童话 民间童话 知识童话

25.寓言的特征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A)A具有鲜明的教谕性和强烈的讽刺性; B.具有故事情节的虚构性; C.篇幅短小,结构紧凑,语言精练; D.通过幻想折射式地反映现实。

26.寓言与童话的区别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C)A.童话一般都有人物形象、情节变化、场景转换的描述;而寓言在这方面则没有太多的要求。

B.在拟人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上,童话讲究“人性”与“物性”的统一;而寓言则要求有利于寓意表达,有只顾一点不及其余的特点。

C.在结构方式上,寓言一般由“身体”(故事)和“灵魂”(教训)两部分组成;童话则不然,它基本上是通过形象、通过情节来表情达意。

D.在读者对象上,童话是专为儿童创作的,而寓言则不全是。27.《皇帝的新装》以______________的手法来讽刺皇帝、群臣的愚蠢。(A)

A.夸张 B.拟人 C.假定 D.对比

28.格林童话______________的主人公是一只被巫婆施了魔王,由王子变成的青蛙。(B)

A.《会说话的青蛙》 B.《青蛙王子》 C.《小王子》 D.《青蛙王子与公主》

29.童话的表现手法最常用的夸张、拟人、假定等。其它手法还有:______________。(ABCDE)

A.反复 B.巧合 C.误会 D.对比 E.惩罚

30.儿童小说与成人小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B)A.在读者对象上,前者为少年儿童,后者为成人;

B.在主题表达上,前者要求鲜明、积极,不能像后者那样可以含蓄、隐晦; C.在形象塑造上,前者要求塑造儿童形象,后者要求塑造成人形象;

D.在题材范围上,前者有禁区,后者没有禁区。

31.将儿童小说分为短篇、中篇、长篇三种类型,其分类标准是__________。(B)

A.叙述方式 B.篇幅大小 C.题材 D.表现手法 32.儿童散文的最大特征是__________。(D)

A.题材广阔,构思巧妙 B.跃动的童心和贯串全篇的童趣 C.优美的语言表现优美的意境 D.形散而神不散 33.儿童散文主要分为以下几类__________。(A)A.记叙类、抒情类、议论类等 B.报告文学、传记、游记、艺术散文等 C.散文诗、中篇散文、游记散文等 D.广义的散文、狭义的散文

34.对报告文学来说,____________是它的灵魂和生命。(B)A.新闻性 B.真实性 C.文学性 D.教育性 35.儿童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指______。(BCD)A.于儿童读者相联的儿童性; B.于儿童生活相联的报告性; C.于儿童特征相联的文学性; D.以教育为主的评述性。

36.你认为《鲁滨逊漂流记》这样的作品可以划作儿童小说分类中的哪一类?__________(D)

A.历史题材 B.现实生活 C.科学幻想 D.惊险侦破 37.泰戈尔有一篇极为出色的儿童散文《__________》,写一个孩子幻想自己变成了一朵开在圣树上的金色花,思路活泼,文笔洒脱。(C)

A.《太阳花》 B.《一棵会开花的树》 C.《金色花》 D.《花圃》

38.儿童报告文学在语言上的要求有哪些?__________(ABC)A.文学性 B.浅显性 C.分寸感 D.娱乐性 39.儿童戏剧的分类有哪些?__________(ABCD)A.儿童话剧 B.儿童歌剧 C.儿童舞剧 D.木偶剧

四、问答题

1.儿童文学可以描写爱情题材吗?举例说明。

答:儿童文学可以描写爱情题材,因为儿童文学的题材是极其广泛的,一般成人文学所表现的题材,儿童文学都可以表现。所以,在儿童文学题材上,不应人为地限制题材。写什么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如何写。同样是爱情题材,儿童文学作家就必须采取适合儿童接受并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反映角度与艺术方法来表现。

中外儿童文学史上,就有不少描写爱情题材的名篇佳作。以王子与公主的爱情为题材的古典童话比比皆是,最典型的如格林童话《灰姑娘》。

2.怎样理解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意义? 答:儿童文学是以儿童的年龄特点为依据,为他们的成长需要而贡献的精神食粮。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大量的物资营养作为身体成长发育的动力,而且需要吸收大量的知识丰富自己头脑,还需要用美来陶治性情,调节人格的全面发展,以这些作为心理发展、社会化发展的实践的和精神的动力。因而,儿童文学具有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

首先是教育作用。因为整个儿童年期都是孩子们受教育的时期,儿童文学的主要作用便是与学校教育一起,运用自己的方式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传达给儿童,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而儿童文学往往被认为是教育儿童健全成长的有力一翼。

其次是愉悦情性。因为儿童期是孩子们身心发展迅速的时期,儿童的身心要得到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有适宜的物质营养和精神营养。儿童文学尊重儿童的举、爱好、思想和情感,顺应儿童纯真、好奇的心理和活泼好动的天性,为儿童的心灵营造了一个逍遥的乐园。因而儿童文学又被认为是快乐的文学。第三是开启智力。因为儿童期是人一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错过这个时期,将无法弥补。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己任的儿童文学,便自觉担负起发展儿童思维和开启儿童智力的任务。儿童文学中有不少体裁便是以开启智力为特征的,如绕口令、谜语诗、寓言、科普作品等。

第四是健全儿童人格。儿童期是人格初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构成人格要素的各方面必须协调发展,才有健全的人格,尤其是智与情的发展不可偏废。儿童文学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指向儿童的情感,能让儿童在美的情感愉悦中,明辨是非,学会做人。审美价值取向的潜移默化,对促进儿童人格的协调发展和趋于完善有积极的意义。

3.怎样理解少年期文学的意义? 答:少年期文学的意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少年期是童年的“合法延缓期”,也是儿童期的最后阶段,迈过这个阶段,儿童就是成人了。因而这一时期的发展有双重任务,一是要解决童年期未完成的发展任务,二是要为即将到来的成人期作必要的发展准备。这就决定了这一时期的文学,既有与童年期文学相似相通之处,不同于成人文学;但又具有较多的成人文学因素。尤其是少年的“成人感”,使他们既不满足于童年期文学,觉得过于浅显;又不能完主体验成人作品中所反映的情感,觉得过于深刻。正是在这样一个文学需求的中间地带,少年期文学担负起了为少年期儿童贡献精神食粮的重任。

其次,少年期文学对少年期儿童的健康成长有哪些积极的促进与引导作用呢?简言之,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少年期文学有助于少年较全面深刻地认识社会、人生和自然,认识艺术本身;第二,少年期文学有助于少年建立起适应社会的道德感、正义感、责任感;第三,少年期文学有助于少年养成健康、高尚的情操和美感;第四,少年期文学有助于少年宣泄不良情绪,排遣情感负荷。

4.为什么儿歌必须琅琅上口?试举例说明。答:所谓“琅琅上口”,就是指口语化,可读性强,而且读起来顺口,富有音乐感,这正是口头文学的特征。儿歌之所以必须琅琅上口,其根本原因是由读者的年龄特征所要求的,因为婴幼儿是靠听唱来接受儿歌,如果不琅琅上口,他们就难以接受。

儿歌主要是供幼童吟唱的,或者是大人吟唱给孩子们听的,表现出很强的口头文学特征,即对语言的要求必须琅琅上口。所谓琅琅上口,有两层意思。一是口语化,适合婴幼儿的语言习惯。如传统儿歌《摇摇船》:“摇摇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还有饼儿还有糕,/吃了糕饼上学校。”整首儿歌,就像儿童在自言自语。像“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就是十分典型的幼童口头语言,说起来十分顺口。另一层意思是儿歌的语言与结构富有音乐感。仍以《摇摇船》为例,不仅“摇”“桥”“宝”“包”“糕”“校”这些句末的字都押韵,而且长短句交替,读起来很有节奏感。正因为《摇摇船》在语言上具备了口头文学特征:口语化、押韵和阅读的节奏感,使得这首儿歌琅琅上口,流传很广。由此可见,琅琅上口是一首优秀儿童必须具备的条件。

5.举例说明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

答:关键是举例说明。举例一定要便于说明问题,最好是同题而且特征差异又比较明显的作品。在儿歌中有—类儿歌是很典型的,如摇篮曲;而《儿童文学作品选读》的第二编“儿童诗”里,也选有一篇黄庆云的《摇篮》。我们不妨就以这首儿童诗与儿歌中的摇篮曲相比较,来说明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

先看一首儿歌《摇篮曲》:

小宝宝快快睡觉,/乌鸦喜鹊树上睡了,/小猫小狗窝里睡了,/月亮星星云里睡了,/小宝宝快快睡觉,/快快睡觉。

再看黄庆云创作的《摇篮》:

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宝宝睡着了。比较这两首同题作品,内容非常接近,但在艺术特征上,却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前者是一首典型的儿歌,后者则被看作儿童诗。具体来说:

首先,前者篇幅短小,结构简单,语言口语化;后者篇幅较长,结构有变化,语言也比较诗意化。

其次,前者是母亲哄孩子睡时所吟唱的,表达的是母亲催孩子快快入睡时的感情,接受者主要是婴幼儿,是靠听觉来感知作品的;后者更适合给孩子自己来朗诵,抒发的是孩子对于母亲的爱,因而在读者的年龄层次上,后者更适于儿童期的孩子。

第三,从内容上看,前者十分简单,只有6句;主题单一,即哄孩子快快睡觉。后者虽然也是哄孩子入睡的主题,但内容丰富得多。全诗共四节,前三节对第四节构成了连贯比:宝宝睡在妈妈手里,就像星星睡在蓝天、鱼儿睡在大海、花儿睡在花园。诗人以浅显、平实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为孩子们编织了一个个精美的摇篮。相比较之下,前者就简单得多。虽然从表现形式、读者层次与内容三方面比较,两篇作品有比较明显的差异,但同属于诗歌这一文学类型;又有许多相同之处,如都讲究押韵,注重语言上的音乐感和情绪上的节奏感等。

6.以《蝉》为例,说明诗歌欣赏过程中想象与联想的重要作用。《蝉》(作者:林焕彰)

蝉的歌儿很好听,/可是要到夏天才唱;/它们喜欢赞美/金色的阳光。//蝉的歌儿很好听,/可是它们只爱在树上唱;/所以,一到了夏天,/树都变成了/会歌唱的伞。

这首小诗给人想象的空间很大。句首就让人从记忆中回想起蝉的叫声,接着感到有一颗热切的心,在期待着夏天的快些到来。那时,在“金色的阳光”下,“树都变成了会歌唱的伞”。

一个“伞”字,匠心独运,写活了一种心态,一种情景。树上有蝉,召来孩子们的翘望,人越聚越多,树便像是给人遮阳避雨的“伞”了。这首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不着一“童”字,一身影,写的是蝉,却仿佛让读者见到一张张翘望的屏住呼吸的小脸,一双双搜寻的睁得溜溜圆的大眼。没有童心,没有技巧,是写不出这种境界的。如读者不运用联想与想象去衔接或填充诗的语言所留下的一些“断裂”或“空白”,也无法再现这美妙的意境。由此可见,联想与想象在儿童诗欣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读者再造儿童诗的意境,并由此去感知诗人所传达的情感和品味诗人所寄寓的情思。

7.试析儿童故事在儿童文学中的地位。

答:儿童故事之所以博得儿童的青睐,是因为它以情节见长,讲求构思,内容上首尾呼应,情节跌看起伏;加上它在表现手法上特别强调设置悬念,使读者、听众感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还有语言表达上的口语化,节奏明快。这些都十分切合儿童好奇、好动的天性,对他们有极大的吸引力。

儿童故事与其他儿童文学体裁比,也有着毫不逊色的表达优势。与儿童小说比,它虽然较少刻画人物和描绘环境气氛,但它以极简练的笔墨勾勒人物和渲染环境,它的悬念、口语、节奏等,比小说更能吸引儿童。与童话比,它不像童话那样想象奇特丰富,但也有艺术夸张和虚构,然而它显得比童话更合乎常理,使儿童觉得“真实可信”。与戏剧影视比,它可以不受具体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读与讲。与科学的知识性读物比,更能让儿童在繁重的学校生活外享有一方乐土,可以不假思索地袒露天性,获得心灵的解放与情绪上的愉悦。所有这些,都是其他文学形式难以替代的。

由此可见,儿童故事在儿童文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孩子们接触最早的倍受青睐的儿童文学样式之一。

8.怎样理解童话的夸张? 答:①大胆展开想象,进行自由奇特的幻想;而想象又必须是孩子式的,只有符合孩子的心理,才能为孩子所接受。②幻想必须要通过新奇有趣的情节和奇特的人物来体现;而最能体现幻想特征的,是调动夸张、拟人、假定等多种艺术手法。

童话的幻想是通过其特具的表现手法来实现的,这些手法主要有夸张、拟人、假定等。童话的夸张自有其特殊的规律,它不是对生活中某一部分简单而适度地放大或缩小,而是极度的夸张,全面的夸张,具有假定性、比拟性、虚幻性、情节性。9.寓言通常由哪两部分组成?举例说明。

答:寓言一般由“身体”(故事)和“灵魂”(教训)两部分组成。寓言由喻体和本体两部分构成。喻体就是所叙写的故事,本体指寓言所阐明的教训或哲理,即寓意。寓意是寓言的灵魂所在,故事是为着说明寓意的,因而寓言最大的特征就是假托故事,寄寓哲理。

举一则伊索寓言《狐狸与葡萄》就明白了。稍有动物常识的人都知道,狐狸是食肉动物,从来不会垂涎于葡萄,而寓言中的狐狸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是酸的,这显然违反了“物”性。但读者却乐于接受,其原因就在于寓言本质上只是一种比喻、一种影射,它所追求的不是故事本身的真实性,而是将整个故事当作一个比喻,或以此喻彼、以古喻今,或以大喻小、以远喻近,借此传达某种教训和事理。

10.寓言的特征是什么?常用表现手法又有哪些?

答:寓言的特征有:鲜明的教谕性和强烈的讽刺性;故事情节和虚构性;语言简练明快、犀利幽默;篇幅短小,结构紧凑,主题集中。寓言的表现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可略作展开)

11.儿童小说与成人小说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答:主要区别在于读者对象不同,一是儿童,一是成人,由此带来了如下区别:(1)主题,儿童小说鲜明而积极,以正面为主;成人小说则可含蓄而隐晦些,可用反面教材针砭现实。(2)情节,儿童小说重情节,讲究故事性;成人小说则淡化情节、弱化故事;(3)题材上,儿童小说要有分寸感,不能对少儿读者有负面影响;成人小说较自由。(4)创作手法上,儿童小说更重视“动”的因素,要避免过多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和议论等,成人小说则无此限制。

五、分析题

说明:解答分析题的要领在于对作品本身的领悟。因此,首先要理解作品,其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出个性化的解读分析。当然,也可以紧密结合其文体本身的艺术特征和创作要求。

1.阅读《坐火车》,试分析其儿童诗艺术特征。

参考答案: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即浓厚的儿童情趣。如诗中摆起小板凳做火车、“我当司机”以及模仿车轮的轰隆声和汽笛的呜叫,都是与儿童心理相适应的儿童特有的(不属于成人的)行为与语言。第二节更富童趣。“抱娃娃的靠窗坐”,仿佛真在车上;“牵小熊的往后挪”,看,车上秩序井然;“皮球积木都摆好”,对孩子来说,玩具总是少不了的,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大家坐稳就开车”,俨然一副火车司机的口气,又自然地引向下一节。而这一切情景都是孩子式幻想的产物。游戏、幻想、纯情、欢快,这些由儿童特有的行为与语言造成的童趣美与稚拙美,就是典型的儿童情趣。正因为作品所富有的浓厚的儿童情趣,读者才将它与成人文学区分开来。

2.试以儿歌《听我话》为例,分析儿歌的基本艺术特征。答:首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篇幅短小,结构简单。《听我话》一共只有三句28字,十分简洁。叙述的线索、层次也—十分简明。这也是儿歌区别于儿童诗的显著特点之一。其次,语言通俗,音乐性强。儿歌采用幼童口语,句式短,明白如话。而且以词为句,通过押韵、反复、长短句等手段,使整首儿歌一气呵成,节奏感强,有着音乐美。第三,内容浅显。所说的小兔、小狗、小草,都是孩子们十分熟悉的身边事物,所要表达的也是一种孩子式的情感,不听话“就不跟你们好”。第四,主题单一。这是与结构简单和内容浅显相一致的。《听我话》表达的就是爱护花草的主题。让小兔轻轻跳与小狗慢慢跑的目的,就是不要“踩疼小青草”,否则,“我就不跟你们好”。以孩子们表示感情的特有方式,鲜明地表达了保护环境的主题。

3.试以童话《王牌肥皂》为例,分析其作品本身的艺术特征。答:儿童最显著的艺术特征是幻想。洗什么掉什么的王牌肥皂,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这完全是作者的幻想。作者先假定有这样一块肥皂,然后根据这种肥皂的特性又虚构出一系列荒诞的情节,到晶晶领人将卖肥皂人的脑袋洗成“光蛋”时,情节的夸张达到了极致。作者正是通过这样大胆而奇特的幻想,曲折地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某种讽喻。王牌肥皂的产生是基于人们对肥皂”具有一洗就掉“这一功能的渴望,因为这样可以减轻人们洗衣服时的辛劳。卖肥皂人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一心理来推销“王牌肥皂”的,但事物都有两面性,王牌肥皂洗掉了灰尘,也洗掉了五彩缤纷的世界,世界变成了一种颜色——白。这样的幻想既大胆又合乎情理。当卖肥皂人的女儿出现时,对比是何等鲜明!情节随之急转直下,卖肥皂人仿佛是自食其果,而这又能全怪卖肥皂人吗?作者的讽喻是双向的,非常耐人寻味,富有哲理。因为童话中的人物活动、情节展开和所寄寓的哲理主题,都是建立在王牌肥皂所具有的“一洗就掉”这一奇异功能上的,没有对肥皂功能的大胆幻想,也就没有这篇童话了。

4.阅读陈丹燕的儿童散文《中国少女》(见教材P154),试分析其思想和艺术特征。

答:陈丹燕的《中国少女》是一篇叙事散文,叙述了作者陪一个美国中学生访华团到母校的观感。作者巧妙的以母校操场尽头的一个平台做焦点,将眼前的中国少女与少女时代的自己对比,传达了作者“一阵心酸,一阵欣慰”的复杂情感。作者为自己的少女时代没有歌声的沉闷忧郁的生活而心酸,为出现在外国朋友面前的活泼开朗的中国少女的愉快生活而欣慰。强烈的时代反差与鲜明的情感对比,使人感到改革开放给学校生活、尤其是中国少女的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以活生生的事实排遣了积聚在外国友人心中的疑团。

《中国少女》的成功还在于细致率直的文风,即作者叙说的是自己特别真切、敏感、动情的体验,同时又用纤细、透明的文笔细腻的表现这份感受。像“我”这样的少女经历,许多女青年都曾有过,但对这种心境和情绪,就难得像作者这样表达得坦爽、明快、从容而细腻,又表达得有内涵、有情味、有深度,将心酸、欣慰的情感宣泄得淋漓尽致。

5.阅读《我吃水果身体壮》(作品见教材),分析婴幼儿文学的创作特点。

答:首先,在语言上,要求浅显明白,口语化。全诗不用难懂的词语,像平时说话那样浅显明白,用不着解释,幼儿就能听得懂。在选词上,多用叠音词,如“圆圆”、“汪汪”、“金灿灿”等; 在句式上,又多用短句,因而琅琅上口,明白如话。

其次,讲究韵律与节奏。如全诗采用句末押韵,一韵到底,读起来有着音乐的流动性。而每节的句式又基本对齐,前两节多用短句,后三节用长句,造成先紧凑后舒缓的阅读节奏。韵律与节奏,使这首诗不仅读起来有着音乐的美感,还便于幼儿朗诵记忆。

篇6:儿童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精选)

一、名词解释

1.儿童文学: 指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2.儿童情趣: 指与儿童心理特点相适应的儿童语言、行为的情调趣味。

3.儿童文学题材: 指儿童文学作品中具体描绘的社会生活事件或现象,是作品内容的最主要因素。

4.儿童的年龄特点:指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与一定年岁相对应的相对稳定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化程度的综合表现。

5.童年期的儿童文学:童年期的儿童文学是一切适合童年期儿童发展的文学。

6.生理因素:生理因素是儿童发展的物质因素,它为人的活动提供最基本的条件。生理因素包括遗传、大脑的结构和机能、人体运动器官、内脏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状态等。

7.心理因素: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因素主要包括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

8.社会化程度:指人由“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一个人在与社会交互作用中学习技能和行为规范、以取得社会适应性的过程。社会化过程最核心的是人际交往。

9.少年前期 :少年身体迅速发展的高峰期,其身高与脑重量都已接近成人,而且这一时期还是性成熟期。

10.少年后期:指十四五岁到18岁这一阶段,大致相当于高中阶段。这一阶段又叫青年初期,它是整个儿童时期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青年时期的开始阶段,其个体特征是在生理、心理上接近成熟。

11.人格: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它包括个体生理、心理上的成熟和社会化的完成。少年后期是人格形成时期,除生理、心理基本成熟外,在社会化程度上,初步形成了作为社会成员所应具备的人格,或者说人在少年后期才有了人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

12.儿童故事:为儿童创作的适合于儿童阅读的故事。是倍受孩子青睐的儿童文学样式之一。

13.历史故事: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叙述对象的故事。如《三国故事》《鲁班的传说》等。

14.童话:童话是一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是孩子们最喜闻乐见的儿童文学样式

15.超人体童话以神仙妖怪、魔法宝物为主人公,幻想神秘、奇特,表现出超乎人类力量的童话。如《渔童》、《白雪公主》。

16.拟人体童话:以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其他无生命物为主人公的童话。如《木偶奇遇记》、《浮云》。

17.寓言:一种隐含着明显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

18.寓示:指寓言故事与寓意之间的一种必然联系

19.儿童小说:根据少年儿童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心理特点创作的、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

20.典型人物:指小说中具有某种代表性、并且有独特性格的人物。

21.典型环境:指小说中典型人物活动的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具体的生活环境。

22.形象:又称文学形象。作家依据现实生活,经过艺术概括,表现在作品中的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生活图景。文学形象主要是指人物形象

23.情节:也叫故事情节,是叙事文学所运用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它既构成人物性格的发展历史,也展示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矛盾冲突,是小说创作的三大要素之一,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二、问答题

1.决定儿童年龄特征的因素是什么? 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的程度。

2.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和叙事性是儿童文学样式上的四大特征,加上儿童文学的最大特点“儿童情趣”,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儿童文学的五个基本特征;也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最大区别。儿童文学同成人文学

的主要区别在于,艺术视角、文学趣味以及作品深层的思维方式和创作心理。但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并没有截然的界限,它们之间可以说是犬牙交错、相互渗透。

3.创作儿童文学作品在艺术手法运用上的“四多四少”是指哪些内容?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多用,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少用。

生活流手法多用,意识流手法少用。

描写、对话多用,议论、叙述少用。

顺序多用,倒叙、插叙少用。

4.什么是母题?儿童文学的三大基本母题是什么

?

母题是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或事件,或场面,或手法,或意象,也可以指反复出现的主题或题材。儿童文学有三大基本母题: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

5.婴幼儿文学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游戏性、趣味性、直感性、幻想性

6.婴幼儿文学的主要特点包括哪些内容?

①语言特点:口语化、符合婴幼儿的特点,如用叠音词、反复等;口头文学,可读性强、内容贴近生活、语言流畅生动、富有音乐感

②范畴:包括题材丰富、趣味性强、结构简单、语言浅显的文学作品。

7.婴幼儿文学常见的样式和表现手段有哪些?

样式:(1)儿歌(2)幼儿诗(3)婴幼儿故事(4)动物故事(5)短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6)寓言(7)幼儿散文(8)科学小品(9)幼儿戏剧

婴幼儿文学的表现手段:拟人,夸张,反复

8.童年期儿童文学范围的开放性指的是什么?

童年期儿童文学的范畴:童年期的儿童文学是一切适合童年期儿童发展的文学。(开放性、向两极延伸)(童年期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主体)

9.童年期文学的基本要求表现在什么方面? 要求:浅显性,真实性,趣味性。

10.童年期文学常见样式和表现手法有哪些? 样式:儿童诗,英雄故事,小说,科学幻想作品,童话和寓言,散文。常用表现手法:写实,夸张,幽默。11.儿歌具有哪些特征?

儿歌的特征:

1、主题单一,整首儿歌只说明一个意思、讲一个道理、有一个目的。

2、内容浅显:浅显、具体、形象。

12.方面的问题

?

1现诗体文学的特征

13.、结构简单:外部结构、内部结构。、语言通俗,音乐性强

5、构思巧妙新颖,取材贴近幼儿生活。儿歌创作除了要遵循儿童文学的一般创作规律之外,还要注意哪些、体现口头文学的特征

2、体现婴幼儿时期儿童的年龄特点

3、要体儿童诗与儿歌有何异同? 区别:

1、从欣赏对象看:儿歌适合于学龄前的儿童,他们不识字,主要靠听觉来接受;儿童诗适合于学龄期的儿童阅读,尤其是篇幅较长的,更为少年读者喜爱。

2、从思想内容看:儿歌主题单一,浅显单纯,不一定有完整的内容和明显的教育意义,如一些摇篮曲、游戏歌等;有的主要是进行语言、思维训练的,如绕口令、谜语歌等。儿童诗重在叙事或抒情,有明确的主题和丰富的内容,形象性十分鲜明。

3、从表现形式看:儿歌篇幅短小,结构简单,语言口语化;儿童诗一般篇幅较长,结构比较复杂,讲究遣词造句。

14.儿童故事有别于成人故事的艺术特征有哪些

?

为儿童创作的,适合儿童阅读的故事就是儿童故事.一、主题集中而明朗:主题一般有很强的针对性,寓有相当明显的教育目的

二、情节曲折而单纯:儿童故事在情节上具有既要求曲折又要求单纯的双向关系。

三、叙述明快而有童趣:叙述是儿童故事的主要表现手段,是它与儿童小说的主要区别之一。

儿童故事重在对人物行动的叙述,完整的交代事件的发生、发展、及结局,并要求富有情趣。

四、语言质朴而活泼:描写少、议论抒情少,语言浅近、平白、口语化。

15.儿童故事一般是如何分类的?类型有哪些

?

儿童故事的分类:

1,以作者分:(1)无名氏的民间故事,从民间搜集整理而成。(2)作家创作的故事,是作者自行创作而成。

2,以表现形式分:(1)文字故事,以书面形式将内容诉诸于小读者的视觉。(2)图画故事是与美术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文艺样式,以婴幼儿为读者。

3,以内容划分:(常用此种分类法)(1)人物故事(2)动物故事(3)历史故事(4)生活故事(5)神话故事(6)科幻故事(7)寓言故事(8)童话故事

常见的有如下四大类:(1)图画故事(2)历史故事(3)生活故事(4)动物故事

16..儿童故事与童话、儿童小说的区别是什么?

与童话的区别:童话一词未产生以前(童话一词产生于五四时期),其所指称的作品实际上都归属在儿童故事这一名称下,因而童话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释为“专为儿童阅读的故事书”,而与儿童故事混用。发展到后来,童话才专指儿童故事中“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故事。也就是说:广义的儿童故事包括童话,狭义的儿童故事与童话相并列,童话即专指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故事。

与儿童小说的区别:儿童故事与儿童小说虽然形式相近,但也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儿童故事着重于故事情节,讲究精彩事件的叙述和讲故事的技巧;而儿童小说重在典型人物的塑造,讲究人物形象的艺术效果和主题的深度。在文学性的要求上,儿童小说比儿童故事要高,或者说,故事是粗线条的,小说则是精细的。

17.简述童话的基本特征。a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 b童话通过幻想折射式地反映现实

18.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有哪些? 夸张(情节的夸张、人物的夸张、环境的夸张)、拟人、假定

19.简述寓言与童话的区别。

寓言与童话的区别:(1)篇幅长短不同。(2)读者对象不同。(3)结构方式不同。其次,比较难以区别的主要体现在表现手法上:同样是拟人和夸张手法,童话讲究“人性”与“物性”的统一;而寓言则要求有利于寓意的表达,可以只顾一点而不及其余。

20.寓言的“三要素”指的是什么

?

一则完整的寓言包括故事、寓意和寓示三个要素

三、分析题:

1.怎样理解少年前期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

文学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与儿童生活相联的、与儿童特征相联的 和以教育为主的.少年前期文学不同与童年文学,但是又有相似相同之处,有向承认文学飞跃的趋向,又不同于承认文学。少年前期儿童文学的要求:真实性、深刻性、新奇性、艺术性。

少年期是童年的“合法延缓期”,也是儿童期的最后阶段,迈过这个阶段,儿童就是成人了,因而这一时期的发展有双重任务:一是要解决童年期未完成的发展任务:二是要为即将到来的成人期做必要的发展准备。其次,少年期文学对少年期儿童的健康成长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促进与引导作用:1,少年期文学有助于少年较全面深刻地认识社会、人生和自然,认识艺术本身。2.,少年期文学有助于少年建立起适应社会的道德感、正义感、责任感;3,少年期文学有助于少年养成健康、高尚的情操和美感;4,少年期文学有助于少年宣泄不良情绪,排遣情感负荷。2.少年后期少年情感具有哪些特点?

①情感的内容更加的丰富,而且越来越复杂,并形成高级情感;②他们的情感强烈,富有热情;③他们还产生了深刻的情感体验;④他们的情感还有一个深藏不露,带有内隐的、文饰的、曲折的性质,出现实际行为表现与内心愿望相反的情感特点,即情感的“闭锁性”。⑤此外,少年后期是最富有集体主义情感,最重友谊的阶段。3.少年后期文学的范畴是如何界定的?

凡成人阅读的文学作品,只要他们感兴趣,都会拿来看,因而,少年后期文学与成人文学之间没有明

显的界线。但另一方面,少年后期文学毕竟带有少年的特点,是少年文学,而不是成人文学。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范畴是开放的,有内核而无边缘。

4.儿童小说与成人小说的主要区别有在哪里

?

1,儿童小说要求主题鲜明而积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成人小说的主题则可以表现得含蓄而隐晦一些,还可以采用反面教材,通过暴露与讽刺来针砭现实。

2,儿童小说重情节,讲究故事性;成人小说则可以淡化情节,弱化故事,增加小说的象征意味与散文化倾向。

3,儿童小说在题材上虽无禁区,但要有分寸感。比如爱情题材、暴露题材等,都要顾及作品的客观效果,不能对少年儿童读者有负面影响;成人文学在选材上则比较自由。

4,儿童小说在创作手法的运用上,更重视作品“动”的因素,而避免过多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议论等这些“静”的表现手法;成人小说则没有这些限制。

5.何谓“儿童本位论”?

儿童本位论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儿童教育主张,他在五四前夕来到中国讲学时,极力宣传这一主张。其核心内容是“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教育者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以儿童为中心,而且是目的”。这种理论直接影响了五四时期的中国儿童文学界,形成了本世纪初期一种具有反封建意义的新的儿童观。

6.分析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与儿童文学的三大层次之间的关系。

根据儿童在一定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点,一般将儿童的年龄划分为五个阶段,即: ①婴儿期(1~3岁)②幼儿期(3~6岁)③童年期(6~12岁)④少年前期(12~15岁)⑤少年后期(15~18岁)。

所谓儿童文学的三大层次,即:婴幼儿文学、童年期文学和少年期文学。很明显,儿童文学的三大层次与儿童的年龄阶段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因为儿童文学是文学,要求读者必须有听讲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而儿童的这一能力是由其所受的教育水平所决定的,因而在儿童年龄阶段与儿童文学三大层次之间的关系是通过教育水平来联系的,简言之,6岁以前是党龄前期,这一时期的文学统称为婴幼儿文学,小学阶段的文学叫作童年期文学,少年前期与少年后期因其都属于中学教育,又被合称为少年文学。

7.儿童文学具有哪四个方面的功能?有何意义?

儿童文学是以儿童的年龄特点为依据,为他们的成长需要而贡献的精神食粮。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大量的物资营养作为身体成长发育的动力,而且需要吸收大量的知识丰富自己头脑,还需要用美来陶治性情,调节人格的全面发展,以这些作为心理发展、社会化发展的实践的和精神的动力。因而,儿童文学具有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

首先是教育作用。因为整个儿童年期都是孩子们受教育的时期,儿童文学的主要作用便是与学校教育一起,运用自己的方式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传达给儿童,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而儿童文学往往被认为是教育儿童健全成长的有力一翼。

其次是愉悦情性。因为儿童期是孩子们身心发展迅速的时期,儿童的身心要得到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有适宜的物质营养和精神营养。儿童文学尊重儿童的举、爱好、思想和情感,顺应儿童纯真、好奇的心理和活泼好动的天性,为儿童的心灵营造了一个逍遥的乐园。因而儿童文学又被认为是快乐的文学。

第三是开启智力。因为儿童期是人一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错过这个时期,将无法弥补。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己任的儿童文学,便自觉担负起发展儿童思维和开启儿童智力的任务。儿童文学中有不少体裁便是以开启智力为特征的,如绕口令、谜语诗、寓言、科普作品等。

第四是健全儿童人格。儿童期是人格初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构成人格要素的各方面必须协调发展,才有健全的人格,尤其是智与情的发展不可偏废。儿童文学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指向儿童的情感,能让儿童在美的情感愉悦中,明辨是非,学会做人。审美价值取向的潜移默化,对促进儿童人格的协调发展和趋于完善有积极的意义。

8.怎样理解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意义

?

儿童文学是以儿童的年龄特点为依据,为他们的成长需要而贡献的精神食粮。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大量的物资营养作为身体成长发育的动力,而且需要吸收大量的知识丰富自己头脑,还需要用美来陶治性情,调节人格的全面发展,以这些作为心理发展、社会化发展的实践的和精神的动力。因而,儿童文学

具有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

首先是教育作用。因为整个儿童年期都是孩子们受教育的时期,儿童文学的主要作用便是与学校教育一起,运用自己的方式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传达给儿童,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而儿童文学往往被认为是教育儿童健全成长的有力一翼。

其次是愉悦情性。因为儿童期是孩子们身心发展迅速的时期,儿童的身心要得到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有适宜的物质营养和精神营养。儿童文学尊重儿童的举、爱好、思想和情感,顺应儿童纯真、好奇的心理和活泼好动的天性,为儿童的心灵营造了一个逍遥的乐园。因而儿童文学又被认为是快乐的文学。

第三是开启智力。因为儿童期是人一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错过这个时期,将无法弥补。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己任的儿童文学,便自觉担负起发展儿童思维和开启儿童智力的任务。儿童文学中有不少体裁便是以开启智力为特征的,如绕口令、谜语诗、寓言、科普作品等。

上一篇:数字资源工作总结下一篇:2017年上半年大学英语六级口语话题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