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家李四光艰苦读书的故事

2024-06-16

地质学家李四光艰苦读书的故事(精选10篇)

篇1:地质学家李四光艰苦读书的故事

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在20年代,他首先发现了我国存在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他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李四光是湖北黄冈人,原名李仲揆。14岁那年,因他学业优秀,被保送去日本学习。在填写出国护照时,他把年龄“十四”误填入姓名栏里。怎么办?李仲揆灵机一动,把“十”加几笔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气了;又在后面加了一个“光”字。从此,他开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7人,爷爷又卧床不起。父亲是教书先生,收入微薄,妈妈一人种田,日子很艰难。李四光排行老二,年岁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时看到妈妈一人干活,心里难过,就千方百计帮助妈妈干活。天刚亮,他就起床,把水缸装得满满的;上山砍柴,总要挑得满满的才回家。

李四光从小爱动脑。他帮妈妈舂米,用脚踩踏板,人小踩不动,他动脑筋用绳子绑在石杵那一头的踏板上,当脚往下踩时,同时用手使劲拉绳子,这样石杵就动起来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闹取乐,半天只能采几节断藕带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干,他先顺叶踩到藕,再用脚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后依着它生长的方向一点点把泥踩去,收获一根根完整的鲜藕。

后来,李四光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官办小学堂。考试发榜,李四光名列第一,在小学堂,他勤奋攻读,刻苦钻研,成为小学堂一位优等生。14岁那年,他被学校保送到日本深造。在日本上大学期间,他对地质学发生了兴趣,立志探索地质构造的奥秘。

几十年来,他在地质构造上悉心研究,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并用这个理论去寻找石油天然气资源、矿产,预测地震,开发地热,在中国地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篇2:地质学家李四光艰苦读书的故事

读了《李四光的故事》,我对李四光这个人有了大概的了解,他是我国了不起的地质学家。在他们那个年代,家里都十分贫困,用清油灯照明,没有现在简洁的台灯,但李四光没有放弃读书的机会,专心致志,认真刻苦,读书全神贯注,不断研究,找到了中国的石油,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小时候,他对一块大石头非常感兴趣,问了很多人都无法解答这块石头的奥秘,后来,他专门考察这块石头,终于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的来历,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李四光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榜样,所以我们要向他学习。生活中最不幸的是:由于你身边缺乏积极进取的人,缺少远见卓识的人,使得你变得平平庸庸,黯然无光!有句古话说得好: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就像雄鹰在鸡窝里长大,就会失去飞翔的本领,不能搏击长空,翱翔蓝天?好似野狼在羊群里成长,也会温顺可爱而丧失狼性,怎么能叱咤风云,驰骋大地?”

篇3:地质学家李四光艰苦读书的故事

1910年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回国。武昌起义后,他被委任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后又当选为实业部部长。袁世凯上台后,革命党人受到排挤,李四光再次离开祖国,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

1918年,获得硕士学位的李四光决意回国效力。途中,为了解十月革命后的俄国,还特地取道莫斯科。

1920年李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他带领学生和研究人员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川。他先后数次赴欧美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地质构造。1928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组建国立武汉大学,国民政府大学院(教育部)院长蔡元培任命李四光为武汉大学建设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并选定了武汉大学的新校址(武汉大学内还有李四光选址的雕像)。

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得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做好了回国准备。这时,伦敦的一位朋友(凌叔华、陈源夫妇)打来电话,告诉他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就要被扣留。李四光当机立断,只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两星期之后,李夫人许淑彬接到李四光来信,说他已到了瑞士与德国交界的巴塞尔。夫妇二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国。

回到新中国怀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虽然年事已高,仍奋战在科学研究和国家建设的第一线,为中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1年8月中国长春地质专科学校、山东大学地质矿产学系、东北工学院地质学系和物理学系合并为东北地质学院(后名长春地质学院,现为吉林大学地学部),李四光担任首任院长。1952年李四光再次应邀回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

1958年李四光经何长工、张劲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民族民主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60年代以后,李四光因过度劳累身体越来越差,还是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去。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李四光早年为悼念一个好学生曾写过此诗,亦为其毕生从事地质科学研究的光辉写照。“崎岖五岭路,嗟君从我游。峰峦隐复见,环绕湘水头。风云忽变色,瘴疠蒙金瓯。山兮复何在,石迹耿千秋。”

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他确立了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概念,分析了其特点,并运用这些理论概念探讨了中国的地质条件和石油形成条件。早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地质学家潘钟祥就明确提出了陆相生油学说,说明中国广布的陆相地层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反驳了西方所持的中国贫油的观点。20世纪50年代,在李四光部长的领导下,通过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谢家荣等地质学家的不断理论探索和实践,肯定中国东部特别是东北松辽盆地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毛泽东、周恩来在认真听取了汇报后,支持了地质部的观点,并根据地质部和李四光的建议,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在李四光的主持下,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这样,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使中国人提出的陆相生油理论和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

科学救国

李四光在农村生活了近14个年头。从五六岁起,他就在父亲教书的私塾里读书,还要帮着母亲打柴、舂米、推磨、提水……艰苦的生活培养了他刻苦奋斗的精神和倔强的性格。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之后,洋务派兴起,湖北办起了许多新学堂,以讲新学而标新立异。李四光被深深地吸引,他只身前去投考,以优异成绩被录取。

在新学堂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由于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被省里选作官费留学生,送到日本学造船。李四光在日本度过了7年,在那里,他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

李四光回国后第二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参加了汉口的保卫战,作为新被任命的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他亲自组织码头工人和人力车夫运军火、上前线。随后,他被选为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正当李四光准备大干一番事业之时,辛亥革命失败了。他发愤专心于科学技术的研究,走“科学救国”之路。他去英国留学,先是学采矿,以后转到地质。他祈盼着有一天,得见政治清明之世,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留学生活并不轻松。为了维持不断上涨的学费,李四光假期到矿山去做工。在伯明翰大学的6年里,他不仅专业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熟练地掌握了英语,先后获得了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婉言拒绝了一家矿山的高薪聘请,接受了蔡元培先生的邀请,回到祖国,在北京大学地质系担任教授。

毛泽东与李四光

1952年的一天,毛泽东在日理万机,操劳国内外、党内外大事的百忙之中,在一次会议期间接见了李四光。那天,李四光回到家里,精神格外奋发,兴致勃勃地谈起了接见时的幸福情景:毛泽东身材魁梧,红光满面,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毛泽东问他:“‘山字型构造’是怎么回事,你是不是给我讲一讲?”李四光非常感动。毛泽东博学多闻,这样关心地质科学的发展,连地质力学中“山字型构造”这样专门的概念都注意到了。

在李四光任地质部长期间,毛泽东主席多次对地质工作作出指示。1953年,毛泽东指出,地质部是党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部。1956年,毛泽东又指出:地质部是地下情况的侦察部,它的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要提早一个五年计划。对于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毛泽东也很重视。1955年,周恩来总理遵照毛泽东的指示,支持地质部成立地质力学研究室。此后,在这个研究室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今天才有了专门的地质力学研究所。

毛泽东极其关心中国的石油远景。早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有一天,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一座客厅里接见了李四光。当时,周恩来也在座。谈话中间,毛泽东关切地问到中国天然石油的远景怎么样?李四光早在1932年就注意了这个问题。以后,从1935年到1936年,他在英国讲学时,写过一本《中国地质学》,其中提到“东海、华北有经济价值的沉积物”,实际指的就是石油。他用乐观的、十分肯定的语气回答毛泽东说,中国天然石油的远景大有可为。他根据数十年来地质力学的研究,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观点出发,向毛泽东、周恩来分析了中国地质条件,认为在中国辽阔的领域内,天然石油资源的蕴藏量应当是丰富的。松辽平原、包括渤海湾在内的华北平原、江汉平原和北部湾,还有黄海、东海和南海,都有经济价值的沉积物。这句话,因为过去是用英文写的,所以故意说得含糊些。

听到这里,周恩来笑着说:我们的地质部长很乐观啊!毛泽东也高兴地笑了,当即作了关于开展石油普查勘探的战略决策。根据毛泽东的战略决策,地质部和兄弟部门一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战略性的石油普查勘探工作。根据地质力学的理论,他们在一些辽阔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在约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内进行了程度不同的石油普查。打了3000多口普查钻井,总进尺120多万米。从所取得的大量地质资料看,不仅初步摸清了中国石油地质的基本特征,而且证实了中国有着丰富的天然石油资源。后来在大庆油田喷射出大量的石油就是最好的例证。

地质力学在找油实践中经受了检验。毛泽东对这件事一直记在心上。1964年,在三届人大会议期间,一个服务员同志在人大代表行列中找到了李四光,对他说:“请您到北京厅去一下!”当时李四光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他走进北京厅时,见到大厅中只有毛泽东一人坐在那里。李四光没有想到是毛泽东找他,以为服务员说错了地点,连忙道歉说:“主席,对不起,我走错门了!”但毛泽东却健步走了过来,紧握住李四光的手,说:“没有走错,是我找你的。”毛泽东接着风趣地对李四光说:“李四光,你的太极拳打得不错啊。”李四光一时没有理解毛泽东的意思,回答说:“身体不好,刚学会一点。”毛泽东笑着说:“你那个地质力学的太极拳啊。”这时,李四光才理解毛泽东的话是对他和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一起,用新华夏构造体系找到石油的高度评价。毛泽东的赞扬,激励着李四光为祖国找到更多的石油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1964年某一天,毛泽东又一次接见了李四光。那是在怀仁堂开完一个会以后,毛泽东邀请李四光一起观看在北京第一次演出的豫剧《朝阳沟》,并要李四光坐在他的身边,边看戏,边交谈,谈了剧也谈到石油。在谈到石油问题时,毛泽东对地质部和石油部在找油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毛泽东说:“你们两家都有功劳嘛!”演出结束后,毛泽东又拉着李四光一起登上舞台,同演员合影留念。

毛泽东一向重视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工作,十分关心科学工作者的成长,对从旧社会过来的愿意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老一辈科学家非常关怀。1964年2月6日中午,李四光接到一个电话,说要他立刻去中南海。李四光匆匆吃完午饭就去中南海了,一位在门口等他的同志把他领进毛泽东的卧室。竺可桢和钱学森两位同志也先后到了。毛泽东请他们坐在自己的床边,亲切交谈。他们就天文、地质、尖端科学等许多重大科学问题广泛交谈了三四个钟头。李四光回来告诉他的女儿说:“主席知识渊博,通晓古今中外许多科学的情况,对冰川、气候等科学问题了解得透彻入微。在他的卧室里、甚至在他的床上,摆满了许多经典著作和科学书籍,谈到哪儿就随手翻到那儿,谈的范围很广,天南海北,海阔天空。”这次谈话,毛泽东发表了对许多重大科学问题的意见,热忱希望这些老一辈科学家为攻克科学技术尖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贡献自己的才能。

1969年5月19日,毛泽东接见在京参加学习班的1万名代表。在京的中央委员参加了接见,李四光也在其中。毛泽东在主席台上看到了李四光,马上拉着李的手,亲热地叫“李四老”。两人距离那么近,然而因为会场里“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响成一片,对面说话都听不清楚。毛泽东只好伏在李四光的耳边,问他的身体好不好,工作情况怎么样。主席拉着李四光的手走在前面,接见到会的同志们。接着,又一同离开主席台,步入休息室。家里人早已在电视中看到了这一幸福会见的镜头,只是不知道毛泽东和李四光讲了些什么。李四光刚到家,家里人便都急着问李四光。李四光高兴地讲,毛主席和他在休息室谈了一个多小时的话。在这短短的一个多小时里,毛泽东和李四光谈了多少亿万年间的事情——从天体起源、地球起源,谈到了生命起源,谈到太阳系起源的问题时,毛泽东说:我不大相信施密特,我看康德、拉普拉斯的理论还有点道理。毛泽东对李说,他很想看看李四光写的书,希望李找几本书给他,还请李四光帮他收集一些国内外的科学资料。毛泽东说,我不懂英文,最好是中文的资料。

“主席想要读哪些方面的资料呢?”李四光问。毛泽东用手在面前画了一个大圈,说:“我就要你研究范围里的资料。”

第二天,按照毛泽东的嘱咐李四光就请秘书同志帮他找书。他想:主席这么忙,总不能把我写的书统统送去请他看,应该选一两本有代表性的作品送过去。经过一番仔细的挑选,李四光先把《地质力学概论》一书和《地质工作者在科学战线上做些什么?》这篇文章送给毛泽东审阅。然后,立即着手开始收集毛泽东所要的资料。为此,他看了许多外国资料。为了节省毛泽东的时间,让他能少消耗一点精力就可以看到需要看的东西,李四光决定自己整理一份资料,把地质学说中当时的各种学派观点部包括进去,再加上自己的评论,阐明自己的观点。他用了将近1年的时间整理资料,在此基础上,一连写了7本书。每写完1本,李四光就叫秘书同志马上送到印刷厂去,用大字排版,然后拿回来亲自校对。这7本书印好之后,定名为《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送给了毛泽东、周恩来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

李四光与地质力学

地质力学是李四光创立的,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1926年和1928年李四光发表的《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及《晚古生代以后海水进退规程》等,从理论上探讨自水圈运动到岩石圈变形,自大陆运动到构造形迹等问题,1929年提出构造体系这一重要概念,建立了一系列构造体系类型。1941年李四光在演讲“南岭地质构造的地质力学分析”时正式提出了“地质力学”一词。1945年发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对地质力学理论作了系统的概括。地质力学是力学与地质学相结合的边缘科学,即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及其起因的科学。它从地质构造的现象(构造形迹)出发,分析地应力分布状况和岩石力学性质,追索力的作用,从力的作用方式进而追索地壳运动方式,探索地壳运动的规律和起源。地质力学认为结构要素、构造地块和构造体系是地质构造的三重基本概念,对于探索地壳运动规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现已认识的构造体系,可划分为三大主要类型,即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和扭动构造体系。这些体系主要是地壳的水平运动(经向的和纬向的)造成的;而水平运动则起源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李四光把地球自动调节自转速度变化的作用称为“大陆车阀作用”,因而把这一假说称为“大陆车阀假说”。

第四纪冰川的发现

李四光到北大地质系后,主讲岩石学和高等岩石学两门课程,他以严谨的治学作风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他经常带学生到野外进行实地教学,边看边讲。一个山头、一个沟谷、一堆石子、一排裂缝,他都不放过。学校经费不足,他带领学生白手起家搞建设,将学习环境收拾得十分雅静。

篇4:《李四光的故事》读书笔记

今天,我又看了一本书,书名叫做《讲给男孩子的故事》这本书介绍了许多名人的故事。但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四光的一件事,今天我就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吧!

有一次,李四光的腿上长了一个大脓包,他一进学校,许多同学都叫他快点去医院做手术,而李四光却说:“我不用去医院,我自己做手术。”晚上放学回家,他把刮胡刀拿出来,用打火机烧了烧做了简单的消毒,然后用刮胡刀把脓包割掉,最后用布将它包裹起来,手术就结束了。

李四光真是太厉害啦!我真佩服他有这种勇气。

篇5:地质学家李四光艰苦读书的故事

[课标要求] 了解李四光的主要事迹,认识他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一、胸怀壮志,出洋留学

1.小时候入塾读书,决心长大后要学会造船,抗御列强,为中国人争一口气。

2.1902年,李四光被选派赴日留学,16岁时加入同盟会,坚定了他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过了3年,他考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造船。

3.民国成立后,出任湖北实业部部长。袁世凯窃位后,他愤然辞职,赴英留学,入读伯明翰大学。先后选择了采矿专业和地质专业。

4.毕业论文《中国之地质》顺利通过答辩,认真考察了欧洲陆地地质之后,谢绝高薪聘请,毅然返回祖国。[拓展升华] 李四光一定要回国工作的原因

李四光想到自己是中国人,应该为自己的祖国服务。而当时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正处于初创时期,迫切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深化探究

材料 李四光回国后第二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参加了汉口的保卫战„„随后,他被选为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正当李四光准备大干一番事业之时,辛亥革命失败了。他发愤专心于科学技术的研究,走“科学救国”之路。他去英国留学,先是学采矿,后来转到地质。他祈盼着有一天,得见政治清明之世,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百度百科 思考

(1)根据材料概括李四光的救国之路经历过怎样的转变。(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四光学过哪些专业。(3)李四光救国之路和学习专业的转变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1)从革命救国到科学救国。(2)造船、采矿、地质。

(3)李四光知识广博,其专业的选择服从国家需要,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李四光的杰出贡献 1.创建地质力学

(1)1920年5月,李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后来,又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2)李四光发表了《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的论文,批驳了美国地质权威提出的“大洋造山说”。

(3)为了进一步探讨地质运动问题,李四光又转向大地构造组合的研究。他发现,地球表面的构造形式,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无序排列,而是呈现有规律的组合,从而形成各种构造体系。(4)1962年,他著成了《地质力学概论》一书,这部重要著作成为地质力学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2.破除“中国贫油论”

(1)在1934~1935年,李四光在欧洲讲学时多次指出,在中国新华夏体系的沉降带中,含有经济价值的沉积物。

(2)1954年,李四光在《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资源远景》的报告中,又运用地质力学理论,认为整个新华夏体系是巨大的“多”字形结构体系。建议抓紧地质勘探和普查,找出大的可能含油区。

(3)随后,他领导的石油勘探和开发,陆续在沉降带发现了大庆、大港、胜利、华北等重要油田。

3.探讨地震预报和地热开发

(1)1962年3月,广东新丰江水库建成不久,突然发生强烈地震。李四光组建地质大队,专门从事地震调查研究,解决地震的预报问题。从此,李四光又以地质力学为指导,投入到地震预报的研究之中。他的理论分析为实现地震预报指明了方向。

(2)李四光极为重视地热的开发、利用问题。推荐年轻学者出国学习地热学,还和外国专家建立联系,收集研究成果。[教材互补] 自20世纪20年代起,李四光运用力学的观点,对我国和东亚的地质结构进行系统的研究,先后发表《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地质力学概论》等著作,创立了一种新的理论——地质力学。(岳麓版)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确立,是我国第四纪地质学和气候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研究成果对掌握地下的水文和构造、寻找地下水资源,对发展建设事业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岳麓版)[拓展升华] 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对农业生产的重大意义

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对兴修水利、发展灌溉、防止水旱灾害、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发展山区经济、改良土壤、开展水土保持等工作都有重要意义。[特别提醒] 中国发现石油对新中国的建设的重要意义:政治上,打破了西方国家在能源上卡中国的脖子的状况。经济上,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概念辨析] 地质力学是一门边缘科学,按李四光的说法,“它的一条腿站在地质学方面,另一条腿站在力学方面。反映地壳运动的一切现象是地质力学考察和研究的对象”。地质力学的研究对矿产的分布规律、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等方面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这一原理,我国相继找到了大庆、胜利等大油田。这样,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有力地证明了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人物评价] 李四光是中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1)学术地位: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2)人格魅力:刻苦学习、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勇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献身科学、献身祖国的献身精神;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等等。深化探究

材料一 李四光是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早年受孙中山要“努力学习,蔚为国用”的勉励,后两度出国留学,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他打破了两个“洋神话”,被誉为中国的“地质之光”。

材料二 李四光在日本留学,学习造船,而后,又到英国学习采矿,后又转学地质,甲午战争中,中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他要立志发展中国的造船业,有朝一日雪国耻。造船需要钢铁,钢铁开采需要地质知识。思考

(1)李四光在研究领域打破了两个“洋神话”指什么?(2)由李四光学习内容的转变说一说他追求的目标。(3)由材料及所学,说一说李四光体现出的伟大人格魅力。

答案(1)李四光推翻了外国人作出的“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结论,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并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在他地质力学理论的指导下,中国成功地发现了许多大型油田,推翻了外国人的“中国贫油论”。

(2)李四光由一个同盟会最小的会员到北洋政府的高官,再到英国留学,后回到国内从事地质研究,从政治转移到学术。说明了其追求民主的精神,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国家的富强。(3)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少年大志的精神,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严谨治学的精神。课堂小结

李四光的一生,经历了祖国几次伟大的社会变革。他由一个朴素的爱国主义者,参加了民主主义革命,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最终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毕生为繁荣中国近代科学事业,提高地质科学水平,发展地质工作,做出了光辉的业绩。他留下了数百万言的科学论著和丰硕的科研成果,以及他创造性的治学精神、治学方法和奉献精神,都是祖国科学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1.李四光在英国获得自然科学硕士学位后,毅然回国的主要原因是()A.其老师建议他到印度工作

B.英国政府不同意中国留学生在英国工作 C.中国在地质科学方面急需人才

D.他认为中国人应该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祖国 答案 D 解析 A项与题干无关;B项叙述与史实不符;C项是客观原因,不是主要原因;D项符合题意,故选择D项。

2.李四光以其独创的理论,不仅推翻了外国人的错误结论,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该理论是()A.古生物学理论 C.冰川学理论 答案 B 解析 石油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冰川学理论对工农业生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有关问题。大陆漂移说是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在20世纪初提出的,李四光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中,提出的是大块大陆运动的方向性假说。

3.孙中山勉励学生时代的李四光要“努力学习,蔚为国用”。下列各项中,最能表明李四光践行了这句话的是()A.以最优等成绩被清政府赐以“工科进士” B.编撰世界医药学宝典之一的《本草纲目》 C.成功建造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 D.1950年春毅然归国服务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 答案 D 解析 “努力学习,蔚为国用”即用所学知识,服务国家。

4.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学家独创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这一“独创地质理论”还对以下哪一方面有重大贡献()A.科化石鉴定 B.冰川学

B.石油地质理论 D.大陆漂移理论 C.地震的预测和预防 D.古生物学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以判断“独创地质理论”是地质力学,A、B、D三项都不属于这一学科,而地震的预测和预防就是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的。

5.李四光是中国一位非常杰出的科学家,他很好地把地质学和力学相结合从而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这一新兴学科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以下各项能反映这一学科应用价值的是()A.为成昆铁路选线 B.为攀枝花钢厂选址 C.寻找铀矿资源 D.发表《地质力学概论》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可以判断这一新兴学科为地质力学。A、B两项是他对冰川学理论的运用,D项是他的地质力学的重要代表作,不属于地质力学理论的实际运用,故不选。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詹天佑回国前,曾有美国同学劝他留下,对他说:“贵国贫穷,既无筑铁路之器材,亦无筑铁路之人才,以君之学识,如应聘美、英,当可宏图大展,阁下之生活亦可丰裕。”詹天佑谢绝了,回答道:“西方国家虽富,那是外国,我要学习其先进的科学知识,却不能眷恋其物质生活享受;中国虽贫虽弱,她却是生我养我的祖国,现在正需要我回去贡献所学,把她建设得富强起来。如不以所学报国,何以对祖国人民与家乡人民?”

材料二 1920年,李四光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收到一封电报和一封信。电报是印度友人发来的,表示想聘请他去当工程师,待遇优厚„„他又打开了那封信,它是蔡元培从国内寄来的,当时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正在四处招揽人才,当他得知李四光在英国学成毕业时,便来信聘请他为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李四光毅然选择回国,在北京大学从事科学研究和为国培养地质人才。请回答:

(1)列举两位科学家的伟大成就(至少每人一个)。

(2)李四光一生中曾出现过三次学成归国,第三次才真正实现了其报效祖国的伟大愿望,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从两位科学家学成归国,报效祖国的事迹看,他们都有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1)詹天佑:成功建造了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理论。(2)社会状况对科学发展往往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从小立志,为科学献身,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重视实践,不迷信权威,“让事实说话”、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

解析 第(1)问要求只举一例即可。第(2)问注意第三次实现报效祖国是在新中国。第(3)问可从为科学献身等方面回答。

[探究与思考] 1.大庆等油田被发现与李四光科学研究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后,李四光运用自己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来指导石油的勘探普查工作。在担任全国石油普查委员会主任时领导石油的勘探和开发,陆续在沉降带发现了大庆、大港、胜利等重要油田。

2.李四光的主要科研成果和重大贡献:

创建地质力学;运用地质力学理论,认为整个新华夏体系是巨大的“多”字形结构体系,破除“中国贫油”论;组建地质大队,专门从事地震调查研究,解决地震预报问题,重视地热的开发。

3.李四光青少年时代体现了“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他小时候决心长大后要为中国人争一口气;加入同盟会后更坚定地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出于报效祖国的心愿;留学英国先后选择采矿和地质专业,毕业后谢绝高薪聘请,毅然返回祖国。

[基础达标] 1.李四光在很多的科学领域都曾取得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下列哪些领域中他的贡献特别突出()①量子力学 ②地质力学 ③古生物学 ④冰川学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李四光与量子力学无关,因此其贡献并不包括量子力学。

2.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发现了大庆油田。这一事实说明()A.地质力学理论属于意识范畴,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B.只要实践有理论指导,就能成功

C.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能成功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答案 D 解析 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是系统的科学理论,大庆油田的开采是社会实践,而这充分说明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在崇山峻岭间穿行的成昆铁路

3.李四光在科学的许多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建国初成昆铁路的选线就运用了他的()A.地质力学理论 B.古生物学理论 C.冰川学理论 D.地震预报理论 答案 C 解析 李四光通过多次实地考察,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亲自组织指导冰川专业人员开赴西南三线地区,为成昆铁路选线。

4.1948年,在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上,李四光就其地质力学作了学术报告,从而使地质力学这一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以下属于李四光在地质力学方面的成就有()①对大块大陆运动的方向性提出假说 ②创立了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 ③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

④发表《地质力学概论》一书,成为地质学的里程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对大块大陆运动的方向性提出假说”和“《地质力学概论》”都是李四光关于地质力学方面的成就,其中还包括《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新华夏海的起源》等。而“创立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和“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是李四光除地质力学以外的其他科学成就。5.1988年,我国发行了一套《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这套邮票共4枚,《地质学家——李四光》就是其中一枚。李四光能够享有这样的荣誉,主要是因为()A.他本人有留学海外的经历,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高地位 B.他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C.其成就对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D.他创立了新兴的学科,并在该学科的研究中有较高造诣 答案 C 解析 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和社会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李四光的科学理论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地质灾害预报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正是由于这些成就和他的爱国精神,他赢得了人民的尊敬。[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韦尔德在《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一文中,就提出了“中国贫油论”。多少年来,在国际上“权威”们的论断认为:世界已知油田,大都在海相地层中,而中国大部分是陆相结构地层,因此,不可能储蓄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石油。

材料二 1954年,李四光应邀到石油管理总局作了题为“从大陆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的远景”的报告,明确指出:“可以这样考虑:从东北平原起,通过渤海湾,到华北平原,再往南到两湖地区,可以做工作,先从新华夏系的旁边摸起,同时在覆盖地区着手摸底,物探、钻探都已用上,看来是有意义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四光对我国石油探测的贡献。(3)结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1)材料一认为中国没有石油;材料二认为中国能够探测到石油。

(2)李四光从运动的观点出发,探索地质现象的本质、地壳结构及构造规律,建立了独创的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的石油探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在科学研究上,不要迷信“权威”,而应根据客观实际作出自己的判断。

解析 三个问题难度逐渐加深,尤其第(3)问是本题的难点,结合事件谈认识需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要求有较强的理论思维和概括能力。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寻找石油,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曾耗资几百万美元在中国西北地区打了7口探井,后因收获甚微而离去。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授在中国作了一番地质调查以后,发表文章,断言:“中国贫油。”

材料二 1953年底,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的前景如何,李四光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并指出“美国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石油可采”。请回答:

(1)材料二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前景的背景是什么?(2)李四光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李四光观点的正确性。

(3)结合材料

一、联系材料二,概括在李四光身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答案(1)背景:建国初期,石油严重短缺;国民经济恢复后开始的工业化建设,使国家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篇6:《李四光与地质力学》阅读答案

李四光到北大地质系后,主讲岩石学和高等岩石学两门课程,在教学的同时,他对研究工作也不放松,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和地质力学的创立,都是在这期间开始的。在研究过程中,他从不为已有的观点和学说所束缚,而是按照自然规律,去寻找尚未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真理。因此,他能不断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并敢于向一些旧观点提出挑战。

例如,19世纪以来,就不断有德国、美国、法国、瑞典等国的地质学家到中国来勘探矿产,考察地质。但是,他们都没有在中国发现过冰川现象。因此,在地质学界,“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已经成为一个定论。可是,李四光在太行山东麓发现了一些很像冰川条痕石的石头。他继续在大同盆地进行考察,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判断,于是,他在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次全体会员大会上大胆地提出了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看法,却招致到会的外国的地质学家们轻蔑一笑的否定。

为了让人们能接受这一事实,他继续寻找更多的冰川遗迹。10年以后,他不仅得出庐山有大量冰川遗迹的结论,而且认为中国第四纪冰川主要是山谷冰川,并且可划为三次冰期。

李四光的这个学术观点在全国地质学会上再次发表以后,引起了1934年的著名的庐山辩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中国的科学家低人一等,外国学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带着民族主义和种族歧视情绪到中国来的。因此,尽管大量事实摆在眼前,外国学者们并没有改变他们的观点。

1936年,李四光又到黄山考察,写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论文,此文和几幅冰川现象的照片,引起了一些中外学者的注意,德国地质学教授费斯曼到黄山看罢回来赞叹道:“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发现。”李四光十多年的艰苦努力,第一次得到外国科学家的公开承认。可是,他知道,这还远远不够,他干脆把家搬到庐山上,又在庐山脚下建立了一个冰川陈列馆,起名叫“白石陈列馆”(后被国民政府海军炸毁)更深入细致地进行冰川研究。

李四光关于冰川的多年研究,收集在1937年完稿的《冰期之庐山》中,由于抗战爆发,10年后才得以出版。

⑴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作为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的地质力学是李四光创立的。他从理论上探讨自大陆运动到构造形迹等问题,后提出构造体系这一重要概念,建立了一系列构造体系类型的。

B.结构要素、构造地块和构造体系是地质力学认为地质构造的三重基本概念,其中的构造体系又可划分为三大主要类型,即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和扭动构造体系。

C.在北大地质系,李四光开始研究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并创立地质力学,在这期间,他主讲的是岩石学和高等岩石学两门课程。在教学的同时,他从未放松过研究工作。

D.李四光认为中国第四纪冰川主要是山谷冰川,并且可划为三次冰期。尽管大量事实摆在眼前,可以佐证这个学术观点,但在当时,外国学者们并没有改变他们的观点。

E.1936年,李四光又到黄山考察,写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论文,这才引起了一些中外学者的注意。他多年的艰苦努力,第一次得到外国科学家公开承认。

⑵ 选文是怎样表现李四光矢志不渝地从事地质力学研究的,请加以简单概述。 (6分)

⑶ 李四光是通过哪些方式进行地质力学研究的?试分项简述。 (6分)

⑷ 有人认为李四光成功于“从不为已有的观点和学说所束缚”,“并敢于向一些旧观点提出挑战”;有人认为他在高校任教,又勤于实践探索,“能不断提出创造性的见解”。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感受。 (8分)

参考答案:

12、(1)AD( E引起了一些中外学者注意的原因是:“此文和几幅冰川现象的照片”,不光是“此文”。B错在“现已认识的构造体系又可划分为三大主要类型”C错在“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和地质力学的创立,都是在这期间开始的”,不是“开始研究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

(2)① 李四光从理论上探讨自大陆运动到构造形迹等问题,后又提出构造体系这一重要概念,建立了一系列构造体系类型。② 李四光到北大地质系后,在教学的同时,他对研究工作也不放松,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和地质力学的创立,都是在这期间开始的。他能不断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并敢于向一些旧观点提出挑战。③ 李四光不仅得出庐山有大量冰川遗迹的结论,而且认为中国第四纪冰川主要是山谷冰川,并且可划为三次冰期。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他的研究终于得到外国科学家的公开承认。

(3)① 借助实地考察发现验证 ② 撰写论文从事理论研究 ③ 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探讨,结集出版专著普及理论

(4)同意前者:(每条2分)① 早在1926年和1928年李四光发表的《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及《晚古生代以后海水进退规程》等,从理论上探讨与研究地质力学,并提出“大陆车阀假说”。 ② 在地质学界,“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已经成为一个定论。但他在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次全体会员大会上大胆地提出了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看法。③19世纪以来,德国、美国、法国、瑞典等国的地质学家都没有在中国发现过冰川现象。但李四光不仅得出庐山有大量冰川遗迹的结论,而且认为中国第四纪冰川主要是山谷冰川,并且可划为三次冰期。④ 1936年,李四光又到黄山考察,写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论文,此文和几幅冰川现象的照片,终于引起了一些中外学者的注意

篇7:李四光成功的故事

李四光出身于穷苦家庭。因为李四光排行老二,他的父亲李卓侯给他起了个名字:李仲揆。

19,在洋务派首领、湖广总督张之洞领导下,湖北开始大量兴建新式的中小学堂,除了教学生传统的经书,还传授科学技术知识。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黄冈,仲揆跃跃欲试。

1902年,李仲揆来到武昌,在湖北省学务处填写报名表。可能是太紧张了,他误将年龄“十四”填在了姓名栏里。发现写错后,他因为家里穷,舍不得花钱再买一张表格,正在犯难,抬头看见前面大厅正中挂的横匾上有“光被四表”这四个字。仲揆眼前一亮,将姓名栏里“十”添了几笔写成“李”,而在“四”后边加了个“光”字,从此他改名为李四光。李四光的名字被响当当地载入中国乃至世界科学史册。

李四光成功的故事:

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在代,他首先发现了我国存在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李四光是湖北黄冈人,原名李仲揆。14岁那年,因他学业优秀,被保送去日本学习。在填写出国护照时,他把年龄“十四”误填入姓名栏里。怎么办?李仲揆灵机一动,把“十”加几笔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气了;又在后面加了一个“光”字。从此,他开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7人,爷爷又卧床不起。父亲是教书先生,收入微薄,妈妈一人种田,日子很艰难。李四光排行老二,年岁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时看到妈妈一人干活,心里难过,就千方百计帮助妈妈干活。天刚亮,他就起床,把水缸装得满满的;上山砍柴,总要挑得满满的才回家。

李四光

李四光从小爱动脑。他帮妈妈舂米,用脚踩踏板,人小踩不动,他动脑筋用绳子绑在石杵那一头的踏板上,当脚往下踩时,同时用手使劲拉绳子,这样石杵就动起来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闹取乐,半天只能采几节断藕带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干,他先顺叶踩到藕,再用脚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后依着它生长的方向一点点把泥踩去,收获一根根完整的鲜藕。

后来,李四光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官办小学堂。考试发榜,李四光名列第一,在小学堂,他勤奋攻读,刻苦钻研,成为小学堂一位优等生。14岁那年,他被学校保送到日本深造。在日本上大学期间,他对地质学发生了兴趣,立志探索地质构造的奥秘。

几十年来,他在地质构造上悉心研究,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并用这个理论去寻找石油天然气资源、矿产,预测地震,开发地热,在中国地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李四光的经历: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汉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的一个贫寒人家。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长春地质学院教务长兼地矿系主任。

李四光 光绪三十年(1904)五月李四光官费赴日本留学读大阪高工船用机关科,宣统二年毕业(1910)。因其在日本受了带有汉民族主义的反满革命思想的影响,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己任。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还送给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19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回国。武昌起义后,他被委任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后又当选为实业部部长。袁世凯上台后,革命党人受到排挤,李四光再次离开祖国,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19,获得硕士学位的李四光决意回国效力。途中,为了解十月革命后的俄国,还特地取道莫斯科。

19,李四光从英国伯明翰大学毕业,获得硕士学位。1918年,他回到国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这时,他已年届而立,虽然事业有成,但因一直在求学,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意中人。到北京后,他认识了温柔娴静而又高雅漂亮的才女许淑彬。许淑彬少有大志。由于家庭开明,她从小便走进学堂。父亲去世后,她由母亲和已经成家立业的哥哥供应上完了大学。虽然许淑彬比李四光年龄稍小些,但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

经过两年多的交往,四光和淑彬两人感情融洽,都感到对方志同道合,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但是,碍于男子汉的自尊和青年女子的矜持,两人都没有向对方提起个人的婚事。许淑彬在和李四光单独相处时,曾多次想借题发挥,试探李四光对她的态度,但鼓足的勇气一到临场就没了,演讲时的口才也“不翼而飞”了。李四光也曾下了几次决心,试图当面向她表明心迹,但一见到她,年轻的教授常常找不到话题,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面对如此僵局,李四光很苦恼。他写信给父亲——湖北黄冈乡间的一位开明的知识分子,征求父亲的看法。

父亲很快回信了,信中说:大丈夫要志在四方,以学业为重。过去从湖北到东洋(日本),又从东洋到西洋,为寻求科学救国的道路,你没有考虑个人的婚事,这是对的;今天已学业有成,应该找一个终身伴侣成家了。“既然你和某人相识两年多,相互又都了解,况且你已经是三十多的人了,如果她家人同意,就订婚吧!” 李四光看完回信,原先苦思冥想找不到的求婚方式突然间找到了。他想,何不把这封家信转寄给许淑彬,再征求她对此的看法?这样既可以曲折地表示自己内心的想法,又可以避免直言道出的难堪。

许淑彬看完李四光的家信后,觉得心跳加速,脸上发烧。她明白,尽管四光没有把她的名字告知父亲,但信中说的某人就是她。四光用这样一个巧妙的方式向她求婚了。 怎么答复李四光,许淑彬想到自己的家人:母亲含辛茹苦把她拉扯大,哥哥也如父亲般呵护她,虽然终身大事自己做得了主,但还是应该征得他们的同意。于是她写信给母亲和哥哥。她没有像李四光那样用“某人”来含混,而是写明了恋人的姓名、学识、职业和人品。 许淑彬的家人经过反复考虑,同意了她的选择,并很快回了信。这样,许淑彬拿着双方家人的回信,一言不发地交给了李四光,然后扭身走了。 李四光和许淑彬两人没有海誓山盟,却很快走进了结婚礼堂。他们相敬如宾,开始了共同的人生旅程。

1920年李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他带领学生和研究人员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川。他先后数次赴欧美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地质构造。

1928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组建国立武汉大学,国民政府大学院(教育部)院长蔡元培任命李四光为武汉大学建设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并选定了武汉大学的新校址(武汉大学内还有李四光选址的雕像)。

1932年任中央大学(后名南京大学)代理校长,1937年任中央大学理学院地质系名誉教授。

1944-1946年,任重庆大学教授,并在重庆大学开设全国第一个石油专业。

李四光 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得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做好了回国准备。这时,伦敦的一位朋友(凌叔华.陈源夫妇)打来电话,告诉他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就要被扣留。李四光当机立断,只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两星期之后,李夫人许淑彬接到李四光来信,说他已到了瑞士与德国交界的巴塞尔。夫妇二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国。

回到新中国怀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虽然年事已高,仍奋战在科学研究和国家建设的第一线,为中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1年8月中国长春地质专科学校、山东大学地质矿产学系、东北工学院地质学系和物理学系合并为东北地质学院(后名长春地质学院,现为吉林大学地学部),李四光担任首任院长。1952年李四光再次应邀回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

1958年李四光经何长工、张劲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民族民主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60年代以后,李四光因过度劳累身体越来越差,还是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去。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李四光早年为悼念一个好学生曾写过此诗,亦为其毕生从事地质科学研究的光辉写照。

崎岖五岭路,嗟君从我游。

峰峦隐复见,环绕湘水头。

风云忽变色,瘴疠蒙金瓯。

山兮复何在,石迹耿千秋。

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他确立了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概念,分析了其特点,并运用这些理论概念探讨了中国的地质条件和石油形成条件。早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地质学家潘钟祥就明确提出了陆相生油学说,说明中国广布的陆相地层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反驳了西方所持的中国贫油的观点。

篇8:李四光的成长故事

李四光(1889—1971),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造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他以独到的学术见解创立的地质力学,不仅圆满地解决了各种地质构造型式的形成机制,而且成功地指导了找矿工作。根据他的理论,我国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等重要油田,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国际上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的东南方,紧靠长江北岸有一个叫黄冈的地方,这里山川秀丽,人杰地灵,是历代州府所在地,史称黄州。1889年10月26日,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李四光,就出生在黄冈县城北大约25公里的一个叫下张家湾的小村庄。李四光童年的时候,家庭生活是非常艰辛的。一家数口仅靠父亲办私塾收缴学生的一点学费来勉强维持,如果遇上灾荒年,私塾的学生少了,就有断粮断炊的危险,不得已时也只好从当地的地主家里租借。所以,李四光的母亲也经常纺线织布,换些零用钱。特别是李四光的父亲为人耿直,爱打抱不平,曾经因与黄冈的革命党人有来往而被迫逃离家乡,去南京躲了一年多,家庭生活就更加艰难。这一切,对童年的李四光影响很大。当他50多岁的时候,还不时想起幼年的苦难,深为自己的父母所忍受的种种苦楚而痛心。

正是在这个家庭的影响下,李四光从小就养成了勤劳的习惯。他常常帮着妈妈打柴、舂米、推磨、扫地、提水、放羊、割草等,几乎样样事情都能干。

李四光的父亲李卓侯是秀才,思想进步,学识渊博,一生热心乡村教育事业,为黄冈培育了不少人才。他原在新庙开设了一个私塾,后又将其改为学堂,并自任堂长。由于他的学堂在鄂东一带很有名气,过了几年,县里将他的学堂改为公立,称“东乡小学”,并任命他为校长。他为人正直,口才甚好,学生很喜欢听他讲课。

李四光6岁时到父亲的私塾里,随父亲念书。李四光学习的时候,刻苦认真,勤奋用功。每天从早到晚,朗读、背诵、练字、作文忙个不停。他不贪玩,老师不在的时候,依然能独自学习,而不像别的孩子一样,爬桌子,踩凳子,闹翻了天。

李四光的父亲与当时黄冈的革命党人吴贡三关系很密切。有一天,父亲在书房偷偷修改吴贡三托人捎来的《孔孟心肝》反清小册子。他边看边紧蹙双眉,在屋里来回地踱着步子。

李四光从门缝里看到爸爸一晚上都在屋内来回走,感到很奇怪,于是他进屋问爸爸:“爸爸,你一定有什么心事吧?是生我的气了?”

父亲见小四光一脸认真的样子,就合上书本,叹了口气说:“孩子,中日甲午海战,由于清政府无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把台湾、澎湖、辽东割让给了日本人,把旅大租借给了俄国。这些地方的人民都沦为亡国奴了,我怎能不伤心?”

“爸爸,我听说北洋舰队从外国买来20多艘战舰呢!我们为什么还打不过外国人呢?”

“这是因为清政府派了卖国贼李鸿章向北洋水师下令不准抵抗日军,才招致全军覆没。”

“难道那么多战舰没有一艘去迎敌吗?” “有一位名叫邓世昌的舰长就率兵抗敌,后来炮弹用尽了,战舰也受了伤。邓世昌下令战舰加速前进,想猛撞敌舰,与敌人同归于尽。但是我们的战船没有日本人的速度快,结果不但没有追上敌舰,反而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都牺牲了。”

听了爸爸的话,李四光把拳头捏得紧紧的。他咬着牙说:“我长大了一定要造一艘最快的战舰。谁敢来欺负中国,就撞死它。”

从此,李四光对轮船发生了兴趣。有一天,爸爸到县城办事,李四光也跟着去了。在长江边,李四光看到江面上有一座像高大楼房的东西,上面还有窗户。父亲告诉他,那就是大轮船。李四光好奇地问爸爸:“爸爸,轮船是用盖房子用的毛竹和木头做的吗?” “哈哈。孩子,用毛竹和木头可以做简单的小船。这样的大船是用钢铁做的。” “钢铁?”李四光想起了家里种地用的铁犁、锄头,砍柴用的柴刀。钢铁很重呀,一把柴刀掉到水里,一下子就沉下去了,这艘钢铁大船为什么沉不下去呢?他百思不得其解。回到家,他向街上的铁匠叔叔要了一块废铁皮,又找出一张纸,在上面画出小船。然后把铁皮照着纸样子剪好。于是,李四光开始又敲又打地造起船来。干了一整天,一只小小的铁皮船做好了。他又用剩下的铁皮卷成一只小巧的烟筒,安在小船上,还用小布角做了一面小小的旗帜,插在船头上。

篇9:李四光的名人故事

然而,武汉大学的兴建历程却并非一帆风顺,经过李四光、王世杰的多方奔走,终于解决了建校申请、修路迁坟、经费等问题。

1932年5月26日,武汉大学隆重地举行了新校舍落成典礼。李四光作为教育部的代表表示祝贺,并为武大师生进行了学术讲座,当他演讲完毕,毕业纪念刊的编辑们希望他为纪念刊题词,他拿起笔墨写下了两行大字:“用创造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求人生的出路”。从此以后,他的“创造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一直在激励武大师生不断地博学慎思而笃行。

篇10:李四光的名人故事

李四光出生在湖北黄冈,家里很穷,是家里的第二个儿子,家里供不起他上学。村里有个老秀才叫陈二爹,李四光经常去他家玩,跟着他读书识字,算是启蒙。 李四光聪明好学,受到陈二爹的夸奖,就免除李四光的学费,免费授课。李四光更是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那个时候农村里已经有煤油灯了,不过不是带灯罩的,只有一根灯论儿,插在一根铁皮管盖上,就着瓶里的煤油燃烧着。这种灯,冒出来的.火焰红红的,还带着一股又黑又难闻的煤烟;它的火花,是一闪一闪的,飘忽不定。时间稍微长一点儿,就会熏得人的鼻孔里和牙齿上都留下一层黑,脑袋也疼,眼睛也累。父亲怕把儿子熏坏了,所以特地关照要给孩子点清油灯。

清油灯的优点比煤油枪子灯要强多了,它灯光清亮,轻烟不起,也没有怪味。

晚上,李四光坐在一张桌子跟前,他不忙打开自己的书包,却先看了看油盏里的灯芯。妈妈在里面放了两根灯芯,李四光用拨灯轻轻拨去一根,只剩下一根。

“就点两根灯芯吧,孩子。”妈妈疼爱地说,“这是你爸爸关照过的。”

“不是这个意思,妈妈。点一根灯芯,我可以多学一倍的时间。” 李四光说。

妈妈也就不再勉强。李四光就这样默默地读呀,写呀,谁也不打扰谁,一直坚持到灯盏里的油点完。

妈妈坐在他们的桌子旁边,就着这一根灯芯所发出来的亮光,摇着她的纺车。晚上纺点纱线,还能换得几个零钱,好买点火柴、油盐,也给孩子们买点读书用的笔墨纸张。

李四光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创造出精彩的人生,而他留下的这段学习经历依然激励着我们。

二、从小爱动脑的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7人,爷爷又卧床不起。父亲是教书先生,收入微薄,妈妈一人种田,日子很艰难。李四光排行老二,年岁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时看到妈妈一人干活,心里难过,就千方百计帮助妈妈干活。天刚亮,他就起床,把水缸装得满满的;上山砍柴,总要挑得满满的才回家。

李四光从小爱动脑。他帮妈妈舂米,用脚踩踏板,人小踩不动,他动脑筋用绳子绑在石杵那一头的踏板上,当脚往下踩时,同时用手使劲拉绳子,这样石杵就动起来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闹取乐,半天只能采几节断藕带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干,他先顺叶踩到藕,再用脚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后依着它生长的方向一点点把泥踩去,收获一根根完整的鲜藕。

后来,李四光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官办小学堂。考试发榜,李四光名列第一,在小学堂,他勤奋攻读,刻苦钻研,成为小学堂一位优等生。14岁那年,他被学校保送到日本深造。在日本上大学期间,他对地质学发生了兴趣,立志探索地质构造的奥秘。

几十年来,他在地质构造上悉心研究,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并用这个理论去寻找石油天然气资源、矿产,预测地震,开发地热,在中国地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会说话的石头

李四光热爱地质科学,那可以说是到了走火入魔的境界,他一忙起来一连好多天都不沾家,时间长了,难免夫人徐淑彬有微词。

又是一个寒夜,夜已很深了。李四光才从办公桌上站起身来伸了伸懒腰,扬起双臂摔打了几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然后蹑手蹑脚地走进了家门,他怕惊醒熟睡的妻子,轻手轻脚的上前去替妻子把脱在床下被子向上拉了拉,这一掖被子,是他吃了一惊。原来被子下堆了几块石头,妻子也不知到哪儿去了。李四光心知肚明,那是妻子对他的抗议,虽然没有明说,也跟明说一样:“四光啊,你爱石头,那你就和石头过日子去吧!”

上一篇:酒店厨师长的年终总结下一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6”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