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系辅导员工作总结

2024-06-18

学前教育系辅导员工作总结(精选9篇)

篇1:学前教育系辅导员工作总结

学前教育系一年级辅导员工作总结

李 新平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这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我认真回顾了本学期的辅导员工作,觉得在学校和系部领导的支持下,比较圆满地完成了自己所带64班和65班的学生思想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等任务,这两个班的学风、班风都表现良好。具体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做好迎新生工作和学生军训工作。开学初的迎新生工作中,我不仅热情接待同学和家长,还收集学生的各种档案信息,如档案、学生基本信息、家庭基本情况、组织关系、户口关系等,着重观察学生来校后的适应情况,档案信息主要了解学生的干部任职情况,贫困家庭、单亲家庭及孤儿学生情况,结合军训进行班级的班干部选拔与贫困生的考察。

二、思想工作放在首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我始终坚持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首位。我知道,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往往比较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讲究享受,而这些不太成熟的孩子又大多是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生活,这个时候辅导员的引导和思想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为了使这项工作更好的落到实处,我非常重视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和兴趣爱好,从开学初新生的接待、新生的军训、新生的入学教育班会,到后来的走访每一个学生宿舍,逐个找学生谈心以及通过电话等方式的沟通和了解,逐步拉近了学生和我之间的距离,了解了大多数学生的思想动态,也为以后的班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比如个别学生感觉学习上有困难,产生了退学的想法,我发现苗头及时找她谈心,表扬她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她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结果这个同学通过努力和坚持,目前各门功课都学得有滋有味,考试成绩比较理想;再比如:有些同学刚来校时不适应学校的环境,不理解学校严格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所以产生了抵触情绪,我在班会上多次给同学解读学生手册里制度要求的现实意义,讲大学生应有的做人准则,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本学期,通过本人细致的思想疏导和教育工作,我已经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有什么想法、意见都愿意找我谈;这对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的调整工作重点有极大的帮助。

三、着重抓好学风、班风建设,积极建设优秀班集体

良好的学风、班风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我在选拔班干部、团干部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通过最初军训的个人观察、学生自己的积极申请,选出临时班委工作考验了1个月;然后再经过个人的竞选演讲、全班同学的集体投票,最后确定班干部和团干部。这样既避免了由辅导员单独指定干部人选而造成的学生心里不平衡的状况,也考验了干部本身的素质和工作能力。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工作,班干部的基本表现还是令同学满意、任课老师满意、系里也较满意的。班干部积极组织参加了班级内外的各种活动,包括班会、主题团会、军训和拔河比赛等活动,65班得了军训优秀奖和拔河年级第二名,64班也表现优良。这其中,与班干部在思想、学习和组织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是分不开的。

同时从军训结束我就开始督促学生抓紧学习文化课和艺体课,要求他们很快熟悉幼师课程、幼师学习和练功场所、幼师老师的教学方法等。我知道,新生通常从高中紧张的学习状态转换到大学比较自由的学习状态过程中,往往在思想上对自己降低了要求。这个时候就需要辅导员起到一个督促,提醒的作用,让学生知道时间紧迫,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和职业规划的必要性,知道将来的美好前程是从今天的努力开始的。在我的提醒、督促下,这两个班级学风严谨、积极上进,课堂学习深受代课老师的好评。

四、加强常规教育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新生刚来到新的学校,环境不适应、同学不熟悉,互不相让、各自为政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我通过团会等活动促进同学之间互相了解、关系亲近,详细解读学生手册,制定并落实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周周召开班会,引导学生合理支配时间,鼓励大家积极参加校园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讲评学生一周的表现,公布班级表现和宿舍卫生评比等情况,及时提醒、纠正集体和个人所存在的问题。

5、深入班级和宿舍嘘寒问暖,关心每一位学生

我们班的学生来自好几个省市,绝大多数离家较远,很多又是第一次离开家乡和父母朋友,来到学校这个对他们而言相对陌生的环境,开始独立的生活和学习,不可避免的会有情绪上的波动和心理上的苦闷。我作为辅导员也经历过大学生活,我完全理解和明白学生心里的想法和情绪。我想这些学生在外地求学,父母亲友不在身边,作为辅导员的我就应该经常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

上的各种困难并积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此,我坚持一周两次进班级、一次到宿舍,查看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疏导他们的心理压力,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对贫困生和有困难的学生多引导、多交流,鼓励他们坚强、勇敢,克服眼前的小小困难,走向辉煌的未来。

常言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想工作是辅导员的首要工作。只有走进学生,融入学生,经常和学生交流谈心,把学生当作朋友,学生才能信任你,才能敞开心扉,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正确引导。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辅导员工作实践,我更加理解了辅导员在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思想教育角色的重要性。我们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老师,在一定程度上讲也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要想做一名称职的辅导员,首先要有平等、博爱的观念,不能偏爱某些学生而忽略大部分学生的感受;其次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沟通磨合中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避免矛盾在私下蔓延开来;再次,与学生交往上要既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又能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打动和影响学生,使他们成为人格高尚、学习优良的好学生。

篇2:学前教育系辅导员工作总结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目标的达成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效果分析

2.语言能力语言运用能力

3.听说读前书写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3.√4.√5.×6.×7.√8.√9.√10.×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1)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

①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评价。

②对幼儿语言学习行为评价。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①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

②渗透在日常活动(包括生活活动)的非正规语言教育活动。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方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收集语言教育活动系统中各方面的信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和教育活动及其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科学的判定。

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评价的主要方法有:观察评估法、作品分析法、谈话法、档案评估法等等。

3.(1)学前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2)生活性和整合性。

(3)发展儿童语言智力。

(4)视听文化的利用。

(5)影响儿童语言教育因素的研究。

4.(1)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比较强调口语能力的发展,而对学前儿童阶段的识字阅读教学和前书写能力的培养有疑义。学前全语言教育则强调了在重点发展儿童口语的同时,利用儿童极强的无意识的语言学习能力,积极培养他们对书面语言的兴趣和认知能力,促使他们尽可能早地掌握初步阅读的能力,使之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学会学习的实践者。

(2)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仅强调母语教学,而学前全语言教育则在强调重点发展儿童母语能力的同时,也积极地对他们进行第二语言能力的启蒙。利用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早日开发对外语语音和文字符号的认知能力与兴趣,以减少成人后的母语习惯对学习外语的不利影响。

(3)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主要发展儿童的口语能力,而学前全语言教育的目标是以儿童整体语言能力的发展为手段,来促进儿童创造性的认知特征、情感特征、人格特征以及身体动作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儿童素质教育对全语言教育的要求。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评价是与教育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所以评价要注意遵循以下的原则:

(1)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对评价要有正确、完整的认识,充分发挥评价的鉴定功能、诊断功能、改进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评价不仅仅是为了甄别、检查儿童学习和发展状况,同时也是为了提供真实的信息,使教师、家长了解孩子语言发展的现状,以便实施针对性的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2)客观公正的原则。首先要制定或者参照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方案,事先尽量考虑周全,减少误差;其次评价过程必须规范,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公正,而不能主观武断、掺杂个人的感情或情绪因素,妄加评论和指责。如果评价者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待评价对象,则会产生不良的后果,使评价活动失去其真正的意义。

(3)参照性原则。参照性原则是指制定的评价标准要有依据。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评价标准的制定,首先要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性质的文件,这是确定语言教育活动评价标准的根本依据;其次要依据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儿童在每个年龄段应有的水平作出恰当的规定,不可任意提高或降低标准;再次要依据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目标不但是教育活动组织和实施的指南,也是教育活动评价的指南和参照的依据。在评价过程中,那种脱离目标另定标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4)连续全面性的原则。教育实践是一个不断的运动、全面地发展的过程。教育评价必须要连续不断地对语言教育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构成要素进行全面的评价。这就要求评价者既要对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也要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既要对语言教学的目标进行评价,又要对活动的内容、方法进行评价;既要对教学具的运用进行评价,又要对师幼互动进行评价等。同时评价的方法和工具还应有连续性,对评价的资料要进行妥善的保存,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连续全面,反映出学前儿童语言动态发展的轨迹。另外还应关注评价个体的差异性、评价主体的互动性、评价内容的多元化等原则。

2.(1)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的评价主要用于考察幼儿对活动的情感投入程度,可以从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注意力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幼儿对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否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是否愿意主动举手回答教师的提问,幼儿在活动中注意力是否集中、集中的程度和持久情况如何,幼儿的情绪是否高涨,活动气氛是否活跃。

(2)幼儿在活动中完成语言学习任务的情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了解幼儿是否获得了目标所规定的语言知识,是否掌握了有关的词汇和句型,是否懂得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下运用这些词汇和句型。其二,了解幼儿是否形成了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的态度,是否乐意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经历的事或图片内容,是否懂得并遵守语言交往中的一般规则。其三,了解幼儿组词成句的能力和在具体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否能根据活动中的具体情景来运用有关的词汇、语法和语调,是否能用连贯的语句说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3)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立见解情况。用于考察幼儿对活动目标要求的理解程度以及自己独有的生活、学习经验与该活动中语言学习任务之间相互作用情况等。需要列出某一幼儿与其他幼儿不一样的具体语言行为表现。

(4)幼儿在活动中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表现。主要分析幼儿对语言结构的创造性应用,以及在操作、想象等方面的创造性表现。需要具体列出幼儿的行为表现内容。

这四个方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幼儿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语言学习行为评价的主要内容。这些学习行为的评价既是对幼儿语言学习的态度评定,也是对幼儿语言学习的能力评估,同时通过对幼儿在活动中语言学习行为的评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设计和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的质量。

3.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评价主要涉及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方法和形式、教学辅助材料的利用以及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等,具体包括目标的达成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效果分析。

(1)目标的达成程度。语言教育活动旨在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机会,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各种类型的语言教育活动含载着不同的语言教育目标,起到促进幼儿语言循序渐进地向完整语言方向发展的重要作用。对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程度的评价一般分认知、情感和能力三类。

(2)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主要分析教师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目标要求是否一致,活动内容是否符合科学性和思想性,内容的分量是否适当,有无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内容的安排是否分清主次或突出重点、难点,是否抓住了关键内容,内容的布局是否合理,各要点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流畅,活动内容与幼儿原有的语言、认知和社会经验是否相对应等。在评价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时,主要分析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教师是否考虑了根据不同的内容组合或变换不同的活动形式,是否适当地开展了集体、小组或个别活动,有没有考虑到因材施教的问题;在分组组织时,是否考虑到幼儿之间的关系(包括合作或冲突)、以及幼儿的情感因素,是否考虑根据当时幼儿的兴趣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或者某一具体活动内容采用实物演示、现场表演或谈话等方式创设活动情景,引起幼儿的注意等。

(3)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语言教育活动是教师、幼儿、语言环境、活动材料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在评价语言教育活动内部各要素的协调程度时,需要从幼儿与语言环境之间的互动情况、材料的利用情况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对幼儿与语言环境之间的互动情况进行评价时,重点观察幼儿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与活动环境进行互动,是否对活动环境和活动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否愿意主动操作活动材料。在评价教师对材料的利用情况时,主要考察教师所提供的环境和材料是否是活动所必需,教师在指导幼儿学习时是否充分利用了这些材料,是否出现了材料提供不足或过剩而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在评价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况时,主要了解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学习的指导与幼儿主动学习之间的协调关系,了解是否出现了因教师指导不足而影响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或者因指导过度而干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等现象。

(4)效果分析。对语言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总体评价,包括对活动的总体印象进行简单的描述,总结、分析活动设计和组织中的得与失及其原因所在,特别是分析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就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为教师以后的活动设计和组织提供参考。

4.(1)实地观察评价法的优点是,全面、客观,具有鲜活、原生态的特征,能比较真实地反映活动的本来面貌,可信度比较高。但实地观察评价由于组织评价要求的即时性,状态展现的短暂性,所以对评价者的时间、精力要求都比较高。

(2)间接信息评价法的语言教育信息材料具有可反复回放、重现的特征,能灵活地按照需要再现当时的活动情境,方便组织安排,可以用来不断的、多层次评价剖析,也便于深入研究、探索规律。但是由于信息资料均来自于间接,如被评价者由于某种原因,或者收集者的水平等问题,都可能会造成信息的失真,那就较难反映被评价真实的状态,使评价失去意义。因此,间接收集的信息尽量要求做到保持原貌,力求以最真实的状态呈现,使评价减少不必要的误差。

(3)自我评价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场合的限制,简便易行,省时省力,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操作,机动灵活,有利于发挥评价对象——教师的主体作用。缺点为,由于缺少外界参照系,不易进行横向比较,所以容易出现过高或过低的趋向,其结果的客观性较差。

(4)他人评价法的优点是,客观性强,有利于避免主观片面性;可信度较高,可避免对自己评价过高或过低;也有利于优秀经验的及时分享与推广。但对组织主持者要求较高,需要有专业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发挥好专业引领者作用。团体的研究氛围也十分重要,要求成员间能真诚合作,本着相互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不是一团和气净说好话,或者故意找茬,鸡蛋里面挑骨头。他人评价法相对于自我评价法而言,比较化费精力和人力,故不大适宜频繁进行。

五、实践题(共20分)

篇3:学前教育系辅导员工作总结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情分析

学前教育是一个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专业, 女生多男生少,对学生的技能水平有较高要求。很多学生都是从头开始学起,而女生做事的恒心和毅力较差,抗挫折能力不强,这会对她们学好专业的自信心产生一定的影响, 影响她们对本专业的看法和态度。另外,高考失败使她们内心自卑,高考填报专业时的盲目和当代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让她们对现在的专业缺乏职业认同感。同时大学校园环境赋予她们更多的独立与自由空间,使她们失去前进方向和学习动力。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辅导员采取有效措施化解。

二、加强并创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辅导员工作

(一 )创新 学生 思想 政 治 教育 工 作

高职学生已经厌倦了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必须采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院地处中国革命圣地延安,优良的革命传统在这里代代相传,因此将延安精神贯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便显得格外重要。我们通过红色革命歌曲大合唱比赛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同时培养了她们“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勤劳节俭”的生活作风。定期组织学生到八一敬老院做义工,给老人们送温暖,学生在和这些老红军、老八路交流的过程中,耳濡目染了很多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打鬼子和抗美援朝的感人故事,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洗礼。组织学生参观王家坪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旧址和宝塔山等,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工作、战斗过的地方有了深切了解,尤其是毛泽东主席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写出了如此多灿若星河的不朽作品,更是令她们肃然起敬,在社会、物质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的当下这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更显得弥足珍贵,值得我们继承发扬。每当学生入党时,组织她们到张思德为人民服务广场进行宣誓,这样重温党的宗旨,强化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

(二 )加 强 并 创新 高 职学前教育专 业 班 级 管 理 工 作

1.加强并创新班会课。

高职主题班会是在一定背景下,确立教育主题,围绕主题或针对班级学生思想、学习、日常生活行为或生活中的某个问题而组织的主题教育活动。主题班会的内容可由政治教育模块 (包括政治方向、国家大政方针、社会突发重大事件等内容)、思想教育模块(包括价值观的澄清和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等)、品德教育模块(包括了解他人、理解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等内容)和生活教育模块(包括规章制度、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组成。主题班会分为三个环节:点明主题、展示主题和深化主题。主题的点出要简洁明快,让学生一下子就进入角色,乐于参与活动。主题的展示要充实有力,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予以论证,这是主题班会的主体。结束时要深化提炼主题,让学生在脑海中留下鲜明的“痕迹”,并贯穿她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

要想开好主题班会,辅导员必须具有渊博的学识、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对班会节奏的准确把握,此外,班会主题还要有针对性。要做到有针对性,辅导员需要善于搞好调查研究,对于本班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风气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班会的主题内容才能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才会感受到班会与自己是有密切关系的, 才会关心并积极参与班会活动。大一新生刚入校,要开展入学教育(介绍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将来的就业情况,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恋爱关系和安全教育等)。大二的时候,要开展职业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风气,掌握“为人师表”的各种理论和技能知识,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准备。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我在班会课上开展了演讲比赛,每周日晚自习由五名学生进行演讲,每人演讲五分钟,演讲完成后由辅导员进行点评。通常她们在演讲前都要进行大量准备工作,并查阅很多资料,这明显提高了她们的学习主动性。有的学生演讲到精彩处,台下同学们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在点评时也会适当鼓励,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大三的时候,要开展顶岗实习和就业教育,缓解学生的就业焦虑,班会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在工作与升学之间选择、就业与择业的关系等方面。

2.以 国家奖学金 、助学金为引领加强班级学生管理 。

2007年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文)及其配套办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奖学金资助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异,评为校级一等奖学金的学生;励志奖学金资助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国家助学金资助勤奋学习、积极上进、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的学生。

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激励机制,强化班级管理实际效果。国家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这对激励贫困学生刻苦努力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助学金是一项“软指标”的资助项目,评定自由度较大,涉及学生较多,容易引发各种矛盾。这就要求辅导员认真把握助学金申报的基本条件, 促进班级良性发展,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国家助学金的评选要求学生遵纪守法,无违规违纪行为。辅导员应建立助学金评选制度,同时制定一系列有利于班级管理的相关制度, 并将班级卫生制度、考勤制度、参加课外活动和诚信等相关情况与助学金挂钩,这样不仅完善制度,还提高制度的约束力。另外,基于助学金的评选,可以构建大学生资助体系的监控机制,对学生的消费行为有所约束,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3.以 各种活动 、大赛为依托开展素质养成教育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应用型人才, 学前教育专业更是如此,需要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精神激励学生,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有必要适时举办各种活动、大赛,一方面学生的技能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学生在活动中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时间观念、集体意识等)。比如,一年一度的素质拓展技能大赛注重培养学生的仪容仪表、坐姿站姿、精神面貌等;还开展了“我爱我家”宿舍、教室装饰大赛,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用心装扮宿舍和教室, 并拍下装饰过程中一些精彩的画面,做成PPT演示文稿参加大赛,通过比赛大大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升技能水平。另外,针对学生喜欢唱流行歌曲的现象,我们结合声乐专业课举办了声乐大赛,要求所有班级学生参与活动,内容形式不限,通过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热情。为了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举办了讲故事比赛,要求故事内容有利于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充分发挥才艺,从而让她们认识到讲故事也是一种必要的技能。在毕业生离校之前组织一次大型的毕业生技能汇报演出,邀请各知名幼儿园的园长前来观看,给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辅导员通过组织和督促学生参加类似活动和比赛,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就业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提高她们的就业竞争力。

三、结语

根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 结合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历史文化特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了主题特色鲜明的班会课;以国家奖学金、助学金为引领建立了班级管理制度;以各种活动、大赛为依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学生的各项技能和职业认同感有了很大提高,为将来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辅导员通过开展以上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有了明显好转, 辅导员自身管理水平和专业认知能力得到了提高。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问题,提出了辅导员要针对问题开展工作。作者结合当地特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主题鲜明的特色班会课;以国家奖、助学金为引领建立了班级管理制度;以各种活动、大赛为依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活动,辅导员工作效能有了明显提高。

篇4:学前教育系辅导员工作总结

关键词 辅导员 教育 沟通 师生关系

幼专学校辅导员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负有师长、家人、朋友等各种责任,因此,和谐的辅导员师生关系是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和实现每个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

一、对辅导员角色的定位与思考

教育部2005年1月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確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一个价值体系多元和选择多样的时代,辅导员要想当好“指导者”和“引路人”,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新形势下所产生的心理病症、学习和就业压力大等种种复杂的现象,就必须尽快转变成为心理咨询专家、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指导专家等。

辅导员要以负责任的态度,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全面成才、健康发展提供指导。良好的、有效的指导能塑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行为,使其受益终生。辅导员要充分运用典型案例,总结得失,避免“空谈”,才能更好地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展进行指导。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指导与沟通的基础

辅导员和谐师生关系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法律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二是社会关系,即辅导员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关系。

从法律关系角度,辅导员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人格和地位上是平等的,都是师生交往双边活动的主体,都平等地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在交往活动中都应该尊重和理解对方的人格、权利、尊严,作为相对强势的辅导员来说,主导师生双边交往活动时应该多一些引导,少一些训导;多一些研究,少一些追究。从人与人的交往上讲,师生双方应该也完全可能争取双方信任,建立友爱、共信、坦诚的朋友关系。

从社会关系角度,辅导员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角色不同,教育背景、知识结构、成长经验存在显著差距,必然存在引导者和被引导者的关系,师生交往活动中前者更为主动。教师这一“天底下最无私的职业”,注定了师生交往活动中交融和谐的实质,这种师生关系在交往过程中经常是相互理解的,非对抗的关系,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步、完善、超越自我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从行为、语言、精神上很容易找到双方的契合点。从这层意义上讲,大学文化就是“化人”,不仅教化、塑造、熏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也能教化、塑造、陶冶、感染、凝聚作为教化者的辅导员。

三、爱心是辅导员指导与沟通的前提条件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品格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教育的任务之一是让学生感到爱,学会爱。辅导员只有付出爱,才能收到爱。辅导员在爱育的过程中,不仅要针对“前面的”、优秀的学生,还要针对“后面的”学生,更应该关注那些“中间的”学生。爱育没有固定的程式,而是心与心的交流,只要辅导员付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然能感受到。通过爱培育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同学关系、宿舍关系、班级关系、学风、校风的全面提高。

四、拓宽渠道是辅导员指导与沟通的保障

辅导员在师生关系中应争取积极主动建立沟通渠道,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第一是建立共同参与的各种活动渠道。共同参与的活动是增进师生了解的最有效途径。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展现辅导员真实的一面,拉近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充分了解辅导员;另一方面,通过活动,辅导员也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共性和个性,为开展普遍性和针对性的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第二是建立平等的对话渠道。师生之间的对话具有主导性、开放性和非强制性的特点,对话内容是多元的,形式是多样的。谈话内容是开放的,涉及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就业、感情、纪律、理想、家庭、生活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活中的几乎每一个元素;辅导员在谈话过程中,不应该、也不可能强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作为平等主体的对话双方之一,辅导员应特别注意“平等”,努力营造平等对话的外部环境,尽量避免将生活对话安排在辅导员的工作场所,避免将私人对话安排到容易受到干扰的公共场合,避免将工作对话安排在政治场合。第三是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辅导员要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趋势,构建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熟练掌握和运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信息平台进行交流。E-mail、QQ、微信、个人网站及电话、手机短信等都可以为沟通交流服务,以及时有效地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

辅导员工作“纵到底、横到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辅导员要理清工作头绪,分门别类地开展工作,要将工作细化、分解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素质拓展与身心健康的指导等。辅导员集体根据工作内容进行分工协调,做到辅导工作有“合”有“专”,更好地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立群.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03).

[2]刘铁英.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交流的原则与技巧[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6(01).

[3]唐思群,屠荣生.师生沟通的艺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篇5:学前教育史-教学辅导2

2第七讲新中国成立初期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近代学前教育

学习目标:

1.识记建国初期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实施的措施。

2.了解我国学前教育盲目发展与调整巩固阶段的发展的特点。

3.了解“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学前教育所遭受的全面破坏。

重点学习内容: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前教育改革(1949—1957年)

(一)确定学前教育的性质、任务及发展方针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学制。幼儿教育被列入学制体系之中,成为小学教育的基础。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发试行的《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规定幼儿园承担抚育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便利妇女参加社会建设的双重任务。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学前教育确定了公办和民办并举的发展方针,依靠群众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兴办幼儿园,逐步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实施

1.接管外国在我国设立的学前教育机构,收回教育主权。

2.停办私立幼儿园,向工农子女打开幼儿教育机构的大门。

3.制定颁布幼儿园规程和幼儿园教学纲要。

4.学习前苏联学前教育的理论和经验。

(三)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

1949年,教育部成立,在初等教育司内设置幼儿教育处。1952年,幼儿教育处调整为教育部的直属单位。

(四)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表现在:幼儿园的发展、幼儿师范学校的发展、高等师范院校设置学前教育专业。

1二、学前教育盲目发展与调整巩固(1958—1965年)

(一)学前教育的盲目发展阶段

1.关于学前教育方针的讨论

2.幼儿园的迅猛发展

3.师资培训发展迅速

4.学前教育学术进展受阻

(二)学前教育的调整巩固阶段

1.幼儿园的调整与发展

教育部提出:幼儿园的发展,宁可慢些、少些,但要好些。在城市中的幼儿园以提高质量为主,条件不成熟时民办园要调整、收缩。

2.师范学校的调整与发展

1961年,教育部召开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1962年,指出要重视幼儿园师资培养。从此,培养幼儿园教师由初级幼儿师范转为以中级幼儿师范为主。

(三)调整巩固阶段存在的问题

三、学前教育遭受全面破坏(1966—1976年)

1.教育方针被严重歪曲

2.管理体制遭到彻底破坏

3.师资培训被全面取消

四、学前教育的拨乱反正(1976—1978年)

第八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学前教育

学习目标:

1.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府加强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2.了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概况。

3.掌握21世纪初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情况。

重点学习内容: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幼儿教育(1978—1999年)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情况是:

(一)政府加强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恢复与建立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

1978年原教育部恢复后,在普教司恢复了幼儿教育处,负责对全国城乡各类型幼儿园进行政策及业务的工作指导。

目前我国的托幼工作建立了由上至下实行统一领导、地方分级管理的领导体制。

2.逐步完善学前教育法规

(二)编写幼儿园教材及幼儿园教师培训教材

(三)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发展学前教育事业

表现在幼儿园的发展、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师资队伍的建设包括高等师范院校内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与改革、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发展与改革、在职教师的进修和提高。

(四)开展科学研究,促进学前教育改革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的建立

2.学前教育学术团体的建立

3.学前教育主要研究课题及成果

4.建国后学前教育基本经验总结

第一,学前教育的发展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二,必须加强领导,构建科学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第三,必须明确幼儿园为儿童成长和为家长工作服务的双重任务。

第四,必须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应充分重视古今中外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六,应确保乳婴儿教育和幼儿教育两部分的衔接。

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情况是:

(一)政府高度重视,制定多项政策性文件

(二)开展科学研究,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幼教体系和规律

1.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组批准的幼教科研课题

2.通过群众学术团体推动幼儿教育科学研究

(三)幼儿教育师资素质的重要性被提到新的高度

(四)明确21世纪学前教育目标

(五)通过多种途径,促进中国幼教与国际接轨

(六)20世纪90年代幼儿教育课程的改革

20世纪90年代的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在保持80年代的整体观、主体观、个体观、活动观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中国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观点。

二、21世纪初我国幼教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十五”期间幼儿教育改革的目标与政策

1.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

2003年,教育部等部门颁布了《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新世纪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是:形成以公办幼儿园

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2.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

第一,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

第二,加强管理,保证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颁布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总目标是: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三)21世纪初幼儿教育课程的改革

篇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辅导(一)

本章包括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实例等三方面的内容。

二、本章重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编排;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选择与编排。

三、本章学习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

2、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具体方法

3、把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特点及范围

4、能够根据所学内容,自行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

四、本章辅导:

第一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编排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对于完成科学教育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媒介,是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具体实施的主要依据,也是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实质部分。如何对科学教育内容进行选择与编排,这是一个涉及到如何从内容范围中进行选择,即什么是适宜的科学教育的内容,以及如何将内容进行编排的问题。在内容选编时我们要遵循科学性、启蒙性、系统性、时代性、地方性、季节性等原则。

1.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2.启蒙性原则:是指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学前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

3.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4.时代性原则: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5.地方性原则:是指应联系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

6.季节性原则:是指应联系季节变化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遵循季节性的原则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既能丰富、加深学前儿童对季节的整体理解,又能帮助学前儿童理解事物变化与季节之间的关系。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与编排的具体方法

科学教育内容在经过缜密的选择之后,还要加以合理与适当的组织,才能使科学教育活动获得最好的效果。在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前常用的具体选编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第二是采用以单元式选编内容;第三是根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选编内容。

1.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所谓的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是指以认识春、夏、秋、冬季节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相关的内容集中编排。

2.采用单元式选编内容:采用单元式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是一个以类为单元组合教材,加强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纵横联系的方法。

3.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选编内容:是以科学教育的不同领域为依据来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虽然目前并不很多,但仍为部分幼儿园所采用。科学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他可以分为不同的领域,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动植物、人体、现代科技等等。

★ 农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论文

★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意义论文

★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 大班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 科学教学设计

★ 小学实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 科学教育活动说课稿

★ 科学教育活动方案设计

★ 学前语言教学活动教案范文

篇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辅导(一)

总目标是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总方向,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活动的“引航灯”。我国教育部于7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了“科学”、“社会”、“语言”、“健康”、“艺术”等五大领域,并提出了相应的领域目标。归类为三个方面,即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科学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和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

1.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科学概念。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是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来制定的,既体现学前儿童各个不同年龄之间的差异性,又体现了各个年龄之间的连续性。

5-6岁:能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4-5岁:能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3-4岁:能从一组物体中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挑出物体,归入一类。

第三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确定

一、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要科学地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就必须研究儿童、研究社会、研究学科特点,从三方面的综合信息中来确定。

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学依据。

2.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

3.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二、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原则

1.全面性与整体性。

2.连续性与一致性。

3.可行性与可接受性。

4.社会性与时代性。

5.辩证统一性。

五、本章要求掌握的问题: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层次结构,也可以称之为纵向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也可以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标,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它原则性地指出在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范围和方向,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单元目标:是指一个单元的教育目标。在科学教育中,这种“单元”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时间单元”,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所要达到的科学教育目标。另一种是“主题活动单元”,是在一组有关联的科学教育活动全部结束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一般是指一次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2、分别阐述科学教育分类目标的内涵?

①科学知识教育目标: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②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如观察、分类、测量、思考、表达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方法,以及发展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③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确定的原则。

①全面性与整体性。

②连续性与一致性。

③可行性与可接受性。

④社会性与时代性。

⑤辩证统一性。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

《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教育目标可以归类为三个方面,即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科学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和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

(1)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科学概念。

5、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①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学依据。

②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

③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6、科学经验与科学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篇8:浅谈如何做好学前教育工作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 是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而未来的人才——21世纪的建设者、接班人, 应当是全面发展, 开拓进取, 立足本国, 放眼世界, 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高尚品德和创新、竞争意识的人。作为新时期的幼儿教师, 我们应当从这一培养目标的高度出发, 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去尊重儿童、了解儿童、热爱儿童、教育儿童, 只有这样才能像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那样去创造环境和设计活动, 事事处处充分发挥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 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 我们教师除了要以饱满、愉快的情绪与幼儿打成一片、倾心交谈, 一起做游戏、讲故事外, 还要了解、熟悉每个幼儿的特点, 学会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 了解他们的要求, 尽量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耐心地教育他们, 做到不偏爱或溺爱孩子, 对每个孩子都一视同仁, 把幼儿看成是独立的人, 经常了解他们的优、缺点和遇到的困难, 从而帮助幼儿改正缺点、解决困难。此外, 在充分发挥幼儿主动性的前提下, 教师还要因势利导, 循循善诱, 鼓励幼儿, 使其取得进步。

二、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

幼儿教育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都非常重要, 不可忽视。在幼儿教育中, 我们应根据幼儿生活生长环境、性格、年龄的不同, 有区别地进行教学, 实施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

首先, 要“寓教于乐”。由于幼儿年龄较小, 对社会的认识和感知比较直观、浅显和抽象, 还不明白学习的作用与意义, 因而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的生活、学习、娱乐和思考, 使其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在娱乐中思考, 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尊重他们的能动性和天性, 开发其潜能。而对于他们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 也可通过娱乐的方式进行有效制止和正确引导。

其次, 要创造条件让幼儿“表现”。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提供给幼儿足够表现自己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要使用温和的语言进行悉心指导和分析, 以便他们容易接受。对于比较活泼的孩子, 在保持他们个性的同时我们要教会他们“安静”, 使其学会“安静”;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 通过引导的方式我们要教会他们活泼和开朗。总之, “表现”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这是培养孩子思考力、参与力、创造力的最好办法, 教师要对此给予足够重视。需要注意的是, 在引导幼儿“表现”时不要给他们太大的压力, 否则就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突出思想品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 各阶段教育都要求把德、智、体、美、劳五育作为一个整体教育目标。学前教育也不例外。而五育教育“德”为首,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思想品德, 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学生就不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近年来, 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有的家长用错误的思想方法教育孩子, 尤其是学前班学生年幼无知、是非难辨, 不正确的教育可能会在他们心灵深处埋下不健康的种子, 所以, 我们要把幼儿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并采取各种方法, 开展多种教育活动, 使他们从中接受正确的、健康的思想教育, 培养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与此同时, 教师也要在集体生活中培养他们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使其终身受益, 并决定着其一生的发展。知识和经验, 幼儿可以在成长的过程中日积月累, 而对他们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抓起。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教师时时都要对幼儿进行好习惯的培养。第一,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以身作则非常重要。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来说处处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例如, 要求幼儿专心听讲, 教师在上课时就必须全力以赴, 充分做好准备, 绝不能漫不经心、东张西望;要求幼儿做好课堂笔记, 教师就先要做好课堂随笔, 以供自己课后反思。总之, 要求幼儿做到的, 教师自己要先做到, 从而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第二,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选择好的时机与方法。如让幼儿在游戏与玩乐中增长各类知识, 培养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以及使之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第三,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幼儿要求的持久性。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 若教师仅是想到了才要求学生, 学生就不可能坚持下来, 并形成习惯。因此,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就一定要做到要求的持久性。

五、做好家长工作

多年来, 不少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一味追求认字、演算、背古诗。一进校首先看孩子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 完全用成人教育的一套来要求孩子。这些错误的思想和不正确的做法, 严重影响着幼儿的发育、成长。为了纠正家长的这些错误做法, 我常召开家长会, 在会上对家长介绍学前班儿童教育纲要, 并讲解一些科学的儿童教育的方法和儿童健康成长的故事, 让家长理解教师、理解学校, 并配合学校开展好适合幼儿的校内、校外的各种娱乐活动, 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认识事物, 培养能力, 接受教育。

以上仅是笔者对如何做好学前教育工作提出的几点粗浅看法。除此之外, 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我们注意。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幼儿教师一定要不断探索、研究、创新, 结合幼儿身心特点, 寻求更多有效的方法, 对幼儿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只有这样, 才能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使幼儿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 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做好学前教育, 能够为幼儿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幼儿的未来发展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都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 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 主要从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突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家长工作五方面就如何做好学前教育工作探究一二, 以期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方式,思想品德教育,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李秀艳.对幼儿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教新报 (教育科研) , 2011 (17) .

[2] .张婷婷.如何做好学前教育创新的探讨[J].才智2012 (34) .

[3] .张兰.刍议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2 (7) .

篇9:学前教育系辅导员工作总结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 职业规划辅导 ; 认知疗法 ; 负性自动思维

【基金项目】洛阳师范学院教改项目“奥乐夫音乐教学法全面引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探索”(2014-xjjg-021)。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062-02

一、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辅导的迫切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收入不断增加,政府和社会对学前教育日益重视。鉴于幼儿入园难和社会对高素质幼儿师资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国家鼓励大力发展幼儿教育。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率较高,成为学生报考的热门专业。但近年来随着大量扩招,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竞争加大;而且,不少学前教育学生步入就业岗位成为幼师后,出现职业不适应和职业倦怠现象。究其原因,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为何从事幼师这一职业并无很大的认同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这一情况,有必要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的职业规划辅导,重点是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职业发展目标。

职业规划(career planning)是基于个人和社会需要的个人发展目标与发展道路的活动。尽管有关部门已明确意识到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目前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训练存在明显的不足,突出表现在缺少专业人士的指导和适用的理论方法。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如何在未来幼师职业生涯中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就应该尽早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时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并据此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依据Super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正好跨越了职业生涯的成长阶段的探索阶段(14~25岁)。职业探索段属于打基础的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其中,重点是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认知训练,以“能力”为主要考虑因素,发展自我形象,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到了探索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学校及社团活动、兼职等机会,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了一番探索,因此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弹性。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及机会,作暂时的决定,并在幻想、讨论、课业及工作中加以尝试,以使职业偏好具体化和实现职业偏好。

二、认知疗法应用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辅导的有效性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招生对象范围比较广,所以其职业生涯更要根据个人不同的特点以及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生涯规划不同于职业生涯教育,在理论基础和使用方法上有其独特之处。与职业生涯教育相比,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辅导更要满足个体的差异特征,以便够满足其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职业规划辅导作为生涯教育和心理咨询的交叉部分,共享它们的理论与技术,故其理论也包含心理学取向和非心理学取向两类。目前,更多研究者集中于非心理学取向,理论基础主要有Frank Parsons的特质因素论、Roe的亲子影响理论、Bordin等人的心理动力理论、Holland的类型理论、Super的生涯发展五阶段理论、Krumboltz的社会学习理论、Knefelkamp和Slipitza的认知发展理论等;它经常用到的方法技术有个人SWOT分析法、幻想技术、模拟个案研究、情景模拟和职业家庭树等。与此相比,心理学取向的理论方法却重视不够。尽管职业规划辅导有其特殊性,但它还在心理咨询的范围之内,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技术对它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鉴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辅导的特殊性,能适用的心理咨询的理论方法有着一定的要求:首先,由于就业、学业和经济负担等压力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承受着过大的焦虑,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体验,形成恶性循环,因而需要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第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由于个人兴趣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就要求能有一种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自我掌握的方法;第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有着较高的领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需要较为理性的方法。在诸多咨询理论中,认知疗法最能符合上述三个要求,它着重解决“此时此刻”的问题,有很强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其效果引人瞩目且容易掌握。基于认知疗法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辅导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咨询实践中应加以重视和应用。

认知疗法以认知模型为基础的,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认知治疗的核心是对原有的认知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产生的错误的认知观念加以改变,进而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这就涉及到对自动思维的考察。自动思维是思维过程中一些观念因个体不加注意而忽略了,并形成了固定的思维习惯而被保存下来,它不是深思熟虑和理性的结果,而更像是一些自动化的反应,使个体自身对这些认知观念不能加以反省和批判。当确定了自动思维后,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评定它的正确性。自动思维是在特殊情景下产生的最表浅的认知,其最深层的根源是自孩童起个体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与生活中重要的人的交互作用及面对一些情境时发展起来的核心信念。它是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绝对看法,被人认为是绝对真实和正确的,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准则,但却通常不能被清晰意识到,它存在于潜意识中。在一个特殊情景里,核心信念通过影响信念中间阶段,如规则、态度、假设等的发展,转而影响人的自动思维,进而影响情感[1]。

很多自动思维是不正确的或是只有极少一部分是正确的。典型的负性自动思维包括非此即彼、灾难化、使不合格或打折扣、情绪推理、贴标签、最大化或最小化、精神过滤、度人之心、以偏概全、个性化、“应该”和“必须”陈述和管状视力等。这些负性思维在生涯规划这一特殊情境中也有着表现,使特定的认知方式不相协调而出现种种生涯规划认知上的错误,常见的有:(1)没有真正理解生涯规划的本质内涵,把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目标或学习计划,而没认识到生涯规划不光要有职业目标,还得將目标分解,不光有长期计划,还得有阶段计划、短期计划,而且生涯规划的成功往往更重要的是需要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2)对生涯规划的意义认识不够,认为计划不如变化快,未来无常,所以没必要做职业规划,要么就认为只要有兴趣就一定能成功,把动机与能力划等号而造成眼高手低。(3)对生涯规划期望过高,认为成功等于完全兑现理想,要不就把职业测验神圣化,用它来锁定工作性质。(4)对生涯规划的认识过于偏执和僵化,认为选择职业后就不能再回头,下来决定就不好再更改,甚至认为每个人终身只有一个适合他的职业,要不就认为只要有钱做什么都无所谓,或者性别角色定位呆板,认为某些行业只能为特定性别角色来做。(5)对生涯规划心存恐惧,寻找各种借口来推脱搪塞,认为不作决定是为了以后更好地作决定,职业规划等到即将毕业时再做也不迟。(6)在制定职业规划时急功近利,急于一步到位,没有依据实际情况,缺乏对自身的全面了解,对未来职业过高或过低预期,而忽视了对自身条件的考虑,导致了择业过程把自己低价售出或定位太高而一无所获[2][3]。endprint

上述任何一种形式的认知歪曲都可能造成思维紊乱,从而进一步产生各种情绪困扰,不能做出客观现实的推理与判断。所以,如何成功地把在职业规划上有问题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思维怪圈中解放出来,使得他们置身于不得不面对自己的错误信念和自我局限的行为的情景中,并不断让他们质疑他的错误的基本假设,以期最终发展合理信念,引发正面情绪并产生适应性行为习惯,这是认知治疗方法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辅导中应用的目标所在。

三、认知治疗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辅导中的具体应用

认知治疗方法在职业规划辅导中应用的核心在于揭示并改变那些中心的、深层的错误观念,而咨询手段则应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入手,逐步靠近中心,挖掘深层并最终予以纠正。所以,在实际职业规划辅导中,要把重点放在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取得建设性的信念和获得自我提高的内部对话,改变他们使用自动思维的方式,接近图式的核心(消极思维和错误的观念),并引入认知重构的思想,减轻或消除那些功能失调的活动,建立适应性的功能。通过分析客观事实和负性自动思维的关系,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有关职业规划的负性自动思维进行诘难,将其中的逻辑错误揭示出来。在职业规划辅导实践中,可通过以下四种方法来引起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认知上的改变:(1)采取“协同检验”的方法使来访者的错误信念和想法得不到证实,让其亲身体验到其认知曲解;(2)从其它角度对问题进行重建,以获得不同的理解;(3)来访者清楚地认识到自身问题的内在本质,并能领悟修通;(4)加强适应性的认知中介,不斷重复而形成积极的信念系统[4]。

在职业规划辅导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求助者在自我发现中的作用,注意引导他们去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内部潜在能力,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反省,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主动加以改变。咨询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来访者自我成长,通过发掘其自身的潜力,可以使其在面临同一或相似问题和情境中能独自应对和处理。

总之,认知治疗方法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生涯规划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来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现实基础上做好“定向”、“定点”、“定位”和“定心”,解决职业生涯设计中“干什么”、“何处干”、“怎么干”、“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干”这四个最基本的问题,以发现适合他们的职业之路;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做一个全面的自我分析,帮助他们不断探索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既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现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的关键一环,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最基础的一项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贝克. 认知疗法: 基础与应用. 翟书涛译[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16-22.

[2]沈之菲. 生涯心理辅导[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98-203.

[3]马奇柯.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十大心理误区[J]. 中国青年研究, 2005, 10: 74-76.

上一篇:高中语文片段教学设计下一篇:七一表彰会主持词和总结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