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综合

2024-06-11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精选8篇)

篇1: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综合

2016年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2、教育制度

3、自我效能感

4、短时记忆

5、书院

6、自然后果法

二、简答:

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实质和条件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实质及阶段

4、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教育思想

三、论述:

1、论述人的未完成性与教育的关系

2、论述教师的基本素养

3、论述“新学制”的特点与评价

4、述评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选择

2015年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2、教学方法

3、学习动机

4、学习策略

5、知识

6、技能

二、简答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2、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三、论述题

1、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2、教师劳动的特点

3、孔子的教育思想

4、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2014年考研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2.课程3.四书五经4.新学制5.学习动机6.学习策略

二,简答

1.教师的素养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3.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论述

1.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2.教学过程的性质

3.孟子的教育思想

4.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2013年考研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制度

2、说服教育

3、元认知

4、学习策略

5、学科课程

二、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教育

2、创造性基本结构

3、赫尔巴特教学阶段理论

4、人本主义的教学意义

三、论述题

1、孔子的教学方法及现代意义

2、班级授课制的评价

3、杜威实用主义

2011年考研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2、教育目的

3、学校教育制度

4、监生历事制度

5、设计教学法

6、学习策略

二、简答题

1、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2、教师劳动的特点

3、苏格拉底方法

4、建构主义的理论取向

三、论述题

1、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2、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3、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4、结合实际,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2010年考研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简答题

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3、教师专业化内涵4、1958年美国《国防教育法》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5、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论

二、分析题

1、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有人说:“现在是建构主义学习时代了,结构主义学习理论落后了。”

篇2: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综合

一、我国基础教育综合课程改革的简要回顾

我国基础教育综合课程的实验探索始于80年代中期。1987年以来,中央教科所多次主持召开了中小学综合课程学术研讨会,在进行理论探讨的同时,还组织力量编订了综合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编写了教材,进行改革实验。

上海市和浙江省针对当时课程体系僵化,分科课程缺少综合性和弹性的状况,率先在全国引入综合课程。1988年浙江省将小学低年级的语文科和品德科合并为语文・思想品德课;小学高年级的自然科和社会科合并为常识科;体育科改为体育与保健科;劳动科改为生活与劳动科;在农村小学复式班和简易小学1-3年级的语文、常识与品德三科合并在一起进行合科教学;初中的历史、人文地理与政治合并为社会科,理化生三科与地理科的地学部分合并为自然科学科;在初中新设家庭生活科、农业技术基础和职业指导科。1991年上海市在小学和初中开设“社会学科”和“理科学科”。小学“社会学科”融合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伦理等方面的常识为一体,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中学“社会学科”课程包括的内容更广泛,主要有:社会常识、中国历史、地理、经济概况。上海的综合理科教材以环境、人口、能源、资源等20个综合性主题为主线,按“情境中心论”的综合观点来编制,以体现世界的综合性、科学知识的综合性、工作和生活中问题解决的综合性。

广东省启动普通高中综合课程研究与实验。高中综合文科围绕“当代中国社会”的主题,把社会分为若干子系统,综合了有关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未来学等学科的知识,包含了走向现代社会、正在形成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嬗变、法制与政治民主化、社会生活、国际关系与交流、可持续发展战略、未来社会等专题;高中综合理科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线,把高中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自然地理以及生态、环境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相融合,知识体系包括了物质、运动、变化、生命、能源、自然、现代科学技术等部分。

3月,教育部在武汉召开了国家课程标准改革征求意见会,确定了在小学和初中将设置、实施综合课程。小学一二年级的综合课是“品德与生活”;三年级至五年级或三年级至六年级的综合课是“思想品德与社会”,科学(含物理、化学、生物)、艺术(含音乐、美术);初中的综合课是“历史与社会”(含历史、地理),或“科学”(含物理、化学、生物),“综合实践活动”。

从20秋起,综合课程在全国42个国家级实验区实施。2005 年,全国所有中小学起始年级进入新课程体系。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将设置以分科为主或以综合为主的课程,由学校或地方根据具体条件与可能自行选择;高中以分科为主,加强选修课的设置,并尝试以学分制进行管理。全国范围的中小学课程将只设分科课程的格局被打破,分科与综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新课程格局逐步形成。

二、我国基础教育综合课程实施中来自师资质量的困顿

综合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有望成为新课程改革亮点的综合课程,目前却在全国范围内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许多学校纷纷退出。以科学课为例,以首批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的北京市海淀区,起初有15所学校开设了科学课,到如今只剩下3所,而且其中的两所已把科学课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即使是全国唯一在全省范围内成功开设科学课的浙江省也非风平浪静。

目前全国上科学课的学生有50万人,其中40万在浙江。但浙江省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个学科的学会最近调查的结果显示,多数教师不赞成开设此课程。我们知道,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它的统整性。

统整性体现在综合课教学的各个方面,既包括学生发展的统整性、和谐性,也包括学习对象、内容和方法,以及教育时空环境、组织形式、教师指导等方面的统整性和配合性。这就要求实施综合课程的教师在专精一门学科的基础上博学数门,并且找出相关学科的内在联系,学会融合数门学科进行教学指导,学会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操作技能领域设计综合课程和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而且在综合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分科课程中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习惯,根据教学要求,侧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注意培养学生多视角、多维度进行思维,力求使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观念去探索周围的事物,增强对真实世界的认知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然而,各级师范院校课程是分院、系、所、专业设置的,专业划分过细,专业之间条块分割,只进行单一的学科训练,培养适应分科教学的专门教师,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这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教师自然会形成根深蒂固的学科分化观念和条块分割的知识、能力结构,不具备综合知识背景及实施综合课程的能力。因此,师范院校要继续保持师范特色,实现师范院校的教育创新和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加强综合课程建设。

三、师范院校综合课程师资建设的实践探索

基础教育综合课程师资匮乏的现状引起了各级师范院校的关注。早在20世纪90年代,浙江省高师院校的有关专业通过修订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内容,实行主修、辅修加选修的方式,力图增加新增师资的综合课程教学能力。实行“主辅修制”改革虽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但这种停留在单一学科上的修修补补未能彻底解决高师学生任教综合课程的适应性问题。

为彻底解决基础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各级师范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近几年来,长春师范学院、原怀化师范专科学校、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就开设了培养综合文科和综合理科师资的.专业,培养中小学未来综合课程的专门人才。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赵彦改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在培养综合课程教师的实践探索基础上,积极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对国内外综合课程改革的历史和经验教训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梳理,对综合课程开发的理念、评价、模式及其课程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对综合课程的内容、整合原则、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怀化师范专科学校的改革从转变教育思想着手,提出了“一个胜任,两个适应”的培养目标。“一个胜任”即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培养能胜任未来初中“人文社会科学”等综合课程教学,综合理科教育专业培养能胜任未来初中“自然科学”等综合课程教学需要的新型师资。

篇3: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模式研究

一、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学校办学目标不明确、选拔机制不合理

近年来艺考成为一股浪潮, 各大综合院校也相继开始设立音乐专业学科, 招收艺术类学生, 虽然综合性大学专业设置比较全面, 有人文科学也有社会科学, 但这些专业之间不免分的太过细致而极易导致专业的狭窄, 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再者有些学校开设音乐专业的办学目标并不明确, 专业设置比较盲目。因此, 它与以培养高端的音乐人才为目的的专业音乐学院和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的的高等音乐院校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另外, 音乐的艺考选拔对文化课的成绩要求并不高, 导致部分学生或许对音乐专业并不感兴趣, 迫于文化课成绩比较低, 退而选择音乐这类的艺术专业, 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高等院校中。这样一来, 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就会面临种种问题, 对毕业生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2. 师资力量薄弱, 基础设施落后

当前, 各大综合类院校虽然开设了音乐专业, 然而综合性大学涉及专业比较全面, 不似音乐专业学院这种专业性很高的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配套教学设施完备。近年来高校扩招行为屡见不鲜, 生源数量比较庞大, 但在大多数综合性大学里, 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并不是那么高, 高级职称师资力量不足, 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也就无法实现。还有配套的教学设施包括乐器、音响、音像设备等都明显不足, 造成了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比较差, 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具有很多不利的影响, 这是高校面临的又一大问题。总之, 提高音乐系学生的质量是众多综合性大学改革音乐教育模式的最终目的, 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就要从大学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入手, 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革与创新。

二、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 推动教学体制改革

为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一基本目标,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各大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蔚然成风。目前, 各高等院校将学分制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 学分制即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主体地位, 学生在每学期的学习期间, 可以跨专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专业进行双学位学习或者把它作为公共课来学习, 这种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了综合性大学多专业、多学科的优势, 更有利于应对学生未来的就业瓶颈。同时为了扩大选择的范围, 许多高校还开创了相近专业互选的模式, 例如音乐系音乐表演、作曲、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可以和舞蹈系开设的专业课可以互选, 这为音乐专业学生的多方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渠道。另外, 学校规定选修课学分制, 也成为督促学生对其他专业的基础性认知,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通史教育课的学习,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调整音乐专业教学计划

近年来各大高校为适应教育体制改革, 教学计划都作了相应调整。音乐专业教学计划将基础课程放在关键位置, 并增开选修课, 让学生不仅仅能把专业知识打好基础, 更有机会根据自身喜好选择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视唱练耳》、《基本乐理》作为音乐学的两门基础性学科, 在音乐系学生的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课时分配上和学分制定上都会有所增加, 如此一来, 就能够有效的保证基础课的应有课时、节约教学资源, 对学生来说, 更能使音乐系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本专业课程的吸收, 提高专业素养以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另外, 在教学模式上为改善师资力量不足这一现状, 将增加原先的“一对一”专业课教学课时,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 从而提高学生演奏、演唱的专业技能。

3. 加强基础课程建设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强化基础性课程的建设, 而并非是简单的增加课程课时和学分。为实现音乐专业重点课程建设这一目标, 首先要确定音乐专业的重点课程, 即视唱练耳和基本乐理, 把这两门重点课程作为音乐生学习的主体, 并为每门课程投入专项经费进行立项建设。其次在重点课程教材的选择上也必须要求是国家统编的优秀音乐教材, 这类音乐教材无疑是质量和教学效果最佳的, 老师也可自己编纂一些具有地区特色的音乐教材, 以帮助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学生进行学习。高职称的骨干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 组织开办音乐专业教学研讨会, 开创适应现代学生高效学习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

4. 丰富音乐专业内涵

我国综合性大学虽然在培养音乐专业性人才的教育上不如专业性的音乐学院, 但综合性大学的教育也是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的, 比如说综合性大学的文化背景比较强大, 多学科的开设也有利于音乐系学生的多方面选择与发展, 这些优势若能够合理利用, 那么高等音乐教育事业就会步入新的发展期。首先综合院校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推动音乐专业建设的同时及时解决现实问题, 引进高水平的音乐教育人才, 培训出一批专业的骨干级音乐教师, 并对教师的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进一步深入。另外推广现代科学技术, 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进行使用和研发。艺术教育不仅仅要立足于艺术家, 还有许多其他专业的学生在音乐方面也会有天赋, 开设选修课也是为了扩大音乐在其他专业学生中的学习和发展, 这两者是共同促进的, 也是丰富音乐专业内涵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由上可见, 为适应新时期的高等院校教学培养目标, 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只有不断革新才能使得综合性大学的音乐教育具有长足的发展, 希望上文我对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模式改革的简单探讨, 能够给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周静.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模式浅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 (9) .

[2]高振歧.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 (12) .

[3]蔡华明.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北方音乐.2011 (11) .

篇4:中法综合性大学出版教育比较研究

[关键词] 法国 综合性大学 出版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 G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4-0097-03

[Abstract] Take France,which has a prosperous higher education of publishing,as a reference framethe,the articleuses literature surveys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n comp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Sino-French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namely cultivation aims,modes and curriculum.

[Key words] France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Publishing higher education

自1983年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与新华书店总店合作开办图书发行专业以来,我国的出版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根据教育部信息网的统计,仅在新闻传播学下开设编辑出版学二级学科的高校就有50所[1],归在其他学科门类下与出版相关的专业数量同样繁多。同时,出版教育的办学层次也有所提高,截至2010年底已有37所高校招收出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其中7所招收博士研究生[2]。这些高校专业多年来为出版界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

法国是世界出版高等教育相对发达的国家之一。据笔者对教育部承认的87所法国公立大学的统计,目前已有18所法国大学开设出版相关专业,它们分别是:艾克斯·马赛二大(Uiversit de la M€閐iterrante-Aix Marseille 2)、艾克斯·马赛三大(Universit Paul Czanne,Aix-Marseille 3)、波尔多三大(Universit Bordeaux 3)、克莱蒙费朗一大(Universit d’Auvergne)、格勒诺布尔二大(Universit€?Pierre Mends France-Grenoble 2)、勒阿弗尔大学(Universit du havre)、里尔三大(Universit Charles de Gaulle-Lille 3)、利摩日大学(Universit de Limoges)、蒙彼利埃三大(Universit Paul Valry-Montpellier 3)、南锡二大(Universit Nancy 2)、南特大学(Universit de Nantes)、巴黎五大(L’Universit Paris Descartes)、巴黎十大(Universit Paris Ouest Nanterre La D€閒ense)、巴黎十三大(Universt Paris 13)、塞吉·蓬图瓦兹大学(Universit€?de Cergy-Pontouse)、普瓦提埃大学(Universit de Poitier)、土倫大学(Universit du Sud-Toulon-Var)、图卢兹二大(Universit Toulouse 2-Le Mirail)。这些综合性大学的出版专业无疑是法国出版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三个方面,分别搜集了这些大学出版专业的资料与我国高校的出版教育进行比较,以期为我国出版教育事业提供一些启示。

1 培养目标

法国综合性大学的专业培养目标往往十分明确、具体,一般从学生毕业时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今后的工作定位等方面进行说明。涉及的知识目标主要有了解专业基本理论、学科背景及面临的挑战,了解多学科知识尤其是与文化相关的知识和媒介传播模式,掌握专业研究工具和方法,掌握法语及两门外语的语法规则和相关词汇等。能力目标则主要包括能够分析和综合资料数据,设计和管理项目,熟练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使用专业工具和软件,具有团队合作能力、严谨和科学的判断力、开放的国际视野和专业创造力等。工作定位主要是书店负责人、书店专业采购和销售人员、助理出版人、编辑、出版社商业代理、媒介产品推广助理和管理者等。

我国高校出版专业培养目标的阐述角度基本与法国高校相同,但仍然存在一些差异。首先,我国高校出版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加重视出版实务工作的能力,如选题开发能力、书刊发行能力等,而对于法国高校十分重视的方法论工具及外语学习要求较低。其次,我国高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往往不如法国高校详细。尽管大部分学校也概括地提到部分相关能力,但基本没有学校系统列出毕业时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同时,关于工作定位,法国高校往往具体到某个行业的某个职位,而国内高校则只提到行业。这些细节看似无害,实则对学生自我定位、用人单位了解学生情况及学校教学过程都或多或少造成了不利影响。

2 培养模式

法国综合性大学出版专业的培养模式以短期应用型教育为主,因此各层次的培养时间都不长,分别是专科(大学专业文凭)2年、专业本科1年、专业硕士2年,没有博士层次。培养过程与我国相似,即各个层次皆为独立,每个层次毕业即可就业,也可继续攻读下一层次,三个层次层层递进,接受出版专业所有层次教育的培养周期共为5年。我国出版高等教育以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为主,整个培养周期可达10年。

另外,据笔者对上述法国综合性大学出版专业的调查,已设立的专科出版专业有7个,占比23.33%;专业本科出版专业有10个,占比33.33%;专业硕士出版专业有13个,占比43.33%。由此可见法国出版高等教育主要集中在硕士阶段,是定位在大类学科基础之上的专业性分支学科,且三种培养层次皆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教育,这些是符合出版学实际情况的。然而应用型教育在我国并不普及,多数应用型专业仍在使用学术型专业的培养模式,虽然目前部分高校已开设出版专业硕士教育,但此种形式仍处在初期探索阶段,尚不成熟,也并未在国内出版教育界普及;至于培养层次则集中在本科阶段。

3 课程设置

法国出版专业课程设置与我国相比主要有如下特点。

3.1 专业方向课程比例较大

法国综合性大学在各个培养层次都依未来学生将会从事的职业类型划分专业方向,并设定相应的专业方向课程。除了共同的基础课程外,每个方向的专业课程都以各自的职业需求为中心,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和应用性。以巴黎十大的课程设置为例,出版方向的专业课程侧重出版管理和项目设计,图书方向的专业课程侧重图书营销和书业市场分析。总体说来,这些专业方向课程在总课程数中占到大约一半的比例。我国的出版教育直到硕士阶段才划分专业方向,而方向的划分多是根据学院的研究方向而定,与职业的联系不如法国紧密,且专业方向课少,使得各个专业方向毕业的学生区别并不大。

3.2 同一学校不同层次的课程设置不同

在法国,少有学校同时设立多个层次的出版专业教育。在笔者调查的18所学校中,仅有1/3的学校开设了两层及以上的出版专业教育。开办了多个层次教育的学校,不同层次的出版教育课程大不相同。以里尔三大为例,其专科层次课程侧重于传授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如沟通能力、社科基础知识、专业方法和技能等;本科层次侧重音像出版物的制作和管理方向;硕士层次则侧重资料、媒体信息搜索能力的培养。在我国,为业界认可且具有实力的高校往往都争取在本科层次的基础上增设硕士和博士层次的教育。笔者浏览了国内几所高校出版专业本科与硕士的课程设置,发现同一学校不同层次的课程设置差异性不如法国明显。

3.3 注重经济管理和技术类课程的学习

法国出版教育十分重视经济管理和技术类课程的学习,几乎每所学校都会开设相关课程。笔者统计了上述法国综合性大学出版专业的经济管理和技术类课程,如表1所示。

从出版产业的角度考虑,經济与管理学作为背景知识必不可少,且就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来说,这些知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出版物的市场运作规律和进行出版企业管理。技术类知识在数字出版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更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多数高校出版专业设有经济管理类课程,但许多专业此类课程占总课时数的比例非常小。至于技术类课程,近年来在国内也逐渐得到重视,武汉大学更是于2012年9月增设了数字出版专业,以便让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数字出版技术类课程。

总体说来,法国综合性大学的出版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是“以职业为导向”,即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于出版工作实践,而这正是我国出版高等教育需要意识到并贯彻到实践中去的。具体来说,我国的出版专业可以考虑细化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为标准为各个层次教育划分专业方向,并增加专业方向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例,同时不同层次的教育应设置不同的学习重点,最大限度地利用培养时间增强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出版知识和技能,重视专业分析和研究方法,加强经济管理和技术类课程的学习,以强化出版教育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注 释

[1]全国普通高校专业介绍知识库:编辑出版学[EB/OL]. [2012-06-27].http://gaokao.chsi.com.cn/sch/zyk/query.jsp#

[2]郝振省.2009—2010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375-385

[3]本文涉及法国公立大学出版相关专业的资料来源于其官方网站。

篇5: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综合

1、教育目的2、苏格拉底法

3、教学

4、京师同文馆

5、德育过程

6、五育方针

第二部分:简答

1、教学评价的原则

2、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

3、绅士教育的主要观点

4、问题的性质,问题分为几种? 第三部分:解析

1、巴尔赫特教育思想

2、陶行知生活教育

3、教师的素养

4、归因理论

篇6: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综合

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10分)

1.教师的期望效应2.社会规范学习3.无关变量4.测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2.简述奥苏贝尔关于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的基本观点。

3.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4.简述班级建设的基本策略。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100分)

1.试论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2.试论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

3.试论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与意义。

4.试论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当代走向。

篇7:深圳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学校教育制度

2.隐性课程

3.西南联合大学

4.七艺

5.英国公学

6.观察学习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3.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4.简述清末“新政”时期的重要教育改革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

1.联系实际论述当前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你的改进建议 2.论述科举制度的功与过 3.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述评

4.概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并谈谈如何根据这一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深圳大学2013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教育

2.《学记》

3.终身教育

4.多元智力理论

5.课程标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2.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3.知识增长对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

4.青少年儿童作为权利主体享有哪些合法权利? 5.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75分)1.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制度的特点。2.教育是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的?

3.教师应当怎样科学提问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2016年深圳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美育

2.教学过程 3.赫尔巴特

4.《国防教育法》 5.三舍法

6.京师大学堂

二、简答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主要的德育原则

3.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和缺点 4.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

三、论述题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中小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的建议

3.中小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深圳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及解析

一、名词解释 1.【参考答案】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美育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等特点。美育也是我们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忽视和缺少的部分。

2.【参考答案】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特点;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3.【参考答案】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家,是近代教育科学的开拓者,也是近代教育心理学化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作为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强调课堂、教材、教师三中心。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体系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即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的教育目的与德育论,是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他首倡教育的首要科学是心理学,是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加以研究,并努力建设成为一门科学的思想家。同时他提出教学形式四阶段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4.【参考答案】

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美国教育面临改革,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后,改革教育的呼声就更为强烈,1958年,美国国会颁布《国防教育法》。

主要内容为:一是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新三艺)的教学;二是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三是强调“天才教育”;四是增拨大量的教育经费,作为对各级学校的财政援助。

《国防教育法》旨在改变美国教育水平的落后状况,使美国教育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满足国际竞争的需要,它的颁布有利于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

5.【参考答案】 “三舍法”是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体制中创立的教学管理方法。即: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学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初入学为外舍生,每年经内舍试,按名额升内舍,内舍生则经上舍试按名额升入上舍。上舍生按等级可取得科举考试的相应资格,其上等生可相当于科举及第,由太学推荐朝廷授以官职。三舍法强化了学校的职能,一定程度上也使太学学业与入仕做官直接挂钩,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地位。6.【参考答案】

1898年光绪在《明定国是诏书》中,宣布设立京师大学堂,令孙家鼐为管学大臣,聘请丁韪良为总教习。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京师大学堂遭到破坏,教务停顿。1902年学堂恢复(京师同文馆亦于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1902年始更名为北京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职能:既是实行教育之机关,同时也为全国最高之教育行政机关,各省大学堂均属大学堂管辖。京师大学堂的课程可分两大类:普通学和专门学,依日本通行学校功课的种类,又参以中学,具体地说普通学有经学、理学、中外掌故、诸子学、初级算学、初级格致学、初级政治学、初级地理学、文学、体操学等十门,同时,还要在英、俄、德、法、日语五种语言文字中,选其一与普通课同时并习。专门学有高等算学、高等格致学等十门。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教育学的任务主要有三:一是揭示教育的规律。即揭示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事物之间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阐明教育的各种规律。二是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即对纷繁复杂的教育问题提供超越日常习俗认识和传统理论认识的新解释,促进教育知识的增长。三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即通过对教育规律的揭示和教育问题的解释,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进而成为沟通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2.【参考答案】

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对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途径和方法、恰当处理师生关系等具有重要作用。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

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点,联系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把思想政治观念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学习同参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提高道德思想境界与养成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其基本要求有:○1理论学习要结合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其基本要求有:一是尊重和信赖学生;二是严格要求学生。(5)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其基本要求有:一是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二是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三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6)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在集体中教育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有赖于学生的社会交往、共同活动,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社会交往和集体活动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其基本要求有:一是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而努力;二是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三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 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 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2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2)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也称为循循善诱原则。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有:一是讲明道理、疏通思想;二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三是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3)长善救失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品德上的消极因素,促进他们的道德成长。其基本要求有:一是“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二是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三是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其基本要求有:一是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二是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和一致;三是正确认识和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达到最佳状态。3.【参考答案】

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分别学习所设置的各门课程。在班级上课制中,同一个班的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进度必须一致,开设的各门课程,特别是在高年级,通常由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教师分别担任。

班级上课制的优点:(1)它大规模的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效率高;(2)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是比较科学的方式,它能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习活动循序进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3)它能发挥教师系统讲授的优势,也就是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集体感;(5)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与发展;(6)形成一套严格的制度,如学年、学期、招生、考试、毕业等制度,作息制度与课堂纪律等;(7)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班级上课制的缺点:(1)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2)实践性不强,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离实际的弊端;(3)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4)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5)不能容纳和适应更多种教学内容和方法,因为它一切都固定化、形式化,灵活性有限;(6)不能保证真正的智力发展要求,因它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的分割;(7)缺乏真正的集体性,每个学生独自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虽然面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而每一个学生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去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对教师负责,学生与学生之间并无分工。4.【参考答案】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它的名称始于唐代,但只是校刊、收藏经籍的场所。书院作为一种教学机关,是从北宋开始的。由于北宋初期官学荒废。士子无求学场所,宋代理学的传播也需要有其自身的场所,加之佛教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作为教学组织的书院便应运而生。宋代书院有私办、官办和私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初期组织比较简易,主持人亦是教学者,通常称为山长,亦有称洞主、院长、堂长。书院的讲学多力求通义理,而不是参加科举,因而在教学上形成与官学不同的显著特点:

(1)书院既是教学机构,又是学术研究机构,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书院往往成为一个地区的教育和学术活动的中心。教学、研究和出版三者的结合,对推动书院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书院的培养目标,首先要求士子学做人,它追求学生人格的完善,强调道德与学问并进,而不像官学那样以科举入仕为主要目标。

(3)书院实行开放式的教学,实行门户开放。求学者不受地域、学派的限制均可前来听讲、求教,教学人员不限于书院本身,而是广邀学界名流以及不同学派的学者前来讲学,大大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发展,也开阔了学生视野,深化了教学。

(4)书院教学以学生读书钻研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兴 趣;书院教学多采取问难辩论式,注重启发引导,提倡切磋讨论,讲究身心涵养。

(5)书院内师生关系比较融洽,彼此间感情相当深厚。朱熹平日教人,循循善诱,一日不讲学就一日不快乐,对学生充满感情。

(6)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其经费来源多样化。书院的经费,有来自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主要靠学田供给。

(7)实行“讲会”制度、提倡百家争鸣。“讲会”是书院讲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在官学中是没有的。书院通过“讲会”,把疏远的讲学活动扩展为地区性的学术活动,促进了学术的交流,也推动了学术的发展。

以上这些特点成为书院中的优良传统,它对书院的教学工作、学术研究都起了积极作用,它对今日学校教育仍有启迪作用。

三、论述题 1.【参考答案】(1)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其主导作用表现在一是教育是:○1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培训过的教师来进行工作的,教师受国家的授权和社会的委托来教育学生。他们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熟悉教育内容,懂得教育的规律和方法,能自觉地促进学生的思想、学业、身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人的发展有两种不同状态,主要的区别在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就是在一定的教育目的引领下,通过人的主体选择,把人的发展的潜在的可能因素在人的现实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所实现的人的发展,是在人的干预下实现的教育活动过程,实质上是有目的地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使受教育者成为符合教育目的即社会期望的人的过程。(3)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

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承来培养人的,文化知识是滋养人的生长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与资源。文化知识之所以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主要是因为文化知识蕴涵着有利于人的发展的诸多价值,即知识的认识价值、知识的能力价值、知识的陶冶价值和知识的实践价值。2.【参考答案】

存在的问题:一是学校的管理法制化不够健全,学校的行政管理只能没有有效的转变;制度建设不够健全,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法制教育比较薄弱;教师和学生的权益没有得到依法维护;二是学校管理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没有考虑个体差异;三是学校管理没有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按照上级的指令机械的的执行,没有以学校的发展为本进行管理;四是学校的管理不够信息化,学校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没有及时的运用到管理上,同时也没有对有关信息资源的管理。改进的建议:(1)学校管理法治化

依法治校就是把学校管理纳入法治轨道,依法对学校进行管理。依法治校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依法管理和规范学校行为,另一方面是学校管理者依法管理学校的各项内部事务。学校管理者应采取以下措施推进依法治校:第一,转变行政管理职能,切实依法行政;第二,加强制度建设,依法加强管理;第三,推进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第四,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素质;第五,严格教师管理,维护教师权益;第六,完善学校保护机制,依法保护学生权益。(2)学校管理人性化

人性化管理是指学校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情感、满足人的需要、崇尚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尊重人的主体人格和地位。实行人性化管理,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要考虑人的因素,一切从人的实际出发;第二,在分配工作任务时,要考虑人的个体差异;

第三,要强调人的内在价值,把满足需要作为工作的起点,通过激励的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率;第四,要努力构建一种充满尊重、理解和信任的人际环境,增强教职工和学生的集体归属感;第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管理和育人功能。第六,要转变管理观念,改变管理方式,贯彻管理即育人、管理即服务的思想。

(3)学校管理校本化

校本管理是指学校在教育方针与法规的指引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自主确定发展目标和方向,自主进行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简言之,就是以学校为本位的管理。实施校本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教育行政部门要简政放权;第二,倡导集体参与、共同决策;第三,开展校本研究,提高学校管理者的决策能力。

(4)学校管理信息化

管理信息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把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运用到学校管理上来以提高管理的实效;另一方面是学校管理方式和内容的信息化,由过去的“人—人”管理、“人—物”管理转变为“人—机”管理,即注重对有关信息资源的管理。信息化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强硬件投入与软件开发,为学校管理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第二,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学校教职员工的信息管理素养;第三,完善学校信息化管理的政策和规章制度。3.【参考答案】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1)学习问题:包括厌恶学习、逃学、学习效率低、阅读障碍、计算技能障碍等。

(2)人际关系问题: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如社交障碍、人际障碍等。(3)学校生活适应:包括生活自理困难、对学校集体生活不适应等。

(4)自我概念问题:包括缺乏自知、自信、自我膨胀。沉湎于自我分析,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过大等。(5)与青春期性心理有关的问题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过程一般由“判断鉴别——训练策略——反思体验”三个彼此衔接的基本环节构成。判断鉴别强调情境化、生活化,即鉴别一定要把学生置于具体、生动的情境之中,鉴别的内容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策略训练就是针对该课主题和在判断鉴别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若干解决该问题的具体而有效的方法和技巧,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和操作活动来感受、理解,进而选择。反思体验就是对训练中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行为变化、活动过程及效果等进行反思、强化、内化,强化训练效果,促进自我认知与评价。(2)咨询与辅导

心理辅导是一种心理上的助人活动,心理辅导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助人自助。建立有效的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条件:同感、真诚、尊重。(3)学科渗透

篇8: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综合

一、大学音乐教育中综合体验式音乐欣赏教育的内涵

情感是艺术内容表达所必不可少的要素, 甚至可以说这是艺术表达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音乐艺术在情感表达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比于其他的艺术种类, 它在情感表达方面具有真切、直接、生动等特点。所以, 欣赏者会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对音乐作品产生综合体验式的欣赏。

大学音乐教育中综合体验式音乐欣赏, 就是将音乐的相关方面和体验等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对音乐进行欣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欣赏者不但应对音乐形式加强注意, 而且应该对音乐形式所展示的美加以陶醉, 在此基础上对音乐内在含义进行体会和把握, 在体验的时候应充分发挥联想、想象的重要作用。同时在进行综合体验式的欣赏时, 欣赏者应对自己的心理功能进行充分的调动, 从而实现音乐内容和形式有效结合, 对音乐进行准确的理解和体验。

二、大学音乐教育中综合体验式音乐欣赏教育的特点

1. 在综合体验式的音乐欣赏过程中要求对纯音乐进行欣赏。

音乐的欣赏者应该对音乐进行认真倾听, 并且对一些乐理知识、音乐要素等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2. 在综合体验式的音乐欣赏过程中欣赏者应体会到人生

的意义, 从而对广阔的内涵进行进一步的把握, 对音乐中的情感内容加以充分的感受。欣赏者在综合体验式的欣赏过程中还必须认识到乐曲感情所包含的内在含义, 这样才能全面、正确的了解到作曲家的生活背景、创作思想, 也才能充分感受到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内容, 达到准确、深刻、完善的情感体验。

3. 在综合体验式的音乐欣赏过程中还应充分利用想象

的效力来实现现实和音乐的有机结合, 从而更加接近现实生活。音乐的综合体验式欣赏者应将感情、生活体验紧密的结合作品。在这个过程中, 欣赏着者不但应有直接感知的能力, 还应学会在音乐欣赏时联系自身的生活实践和情感经历。在综合体验式欣赏中, 多数情况下情感体验要求欣赏者能够充分理解音乐作品、将音乐作品的情感和自身的生活实践、亲身经历结合在一起。

4. 在体验的过程中不同的欣赏者会有不同的体验和理解。

在综合体验式欣赏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 对于同一部音乐作品, 因为欣赏音乐者的不同而有不一样的体会和感受。在情感的类型中乐曲是具有确定性的, 所以在欣赏的过程中不同的, 甚至相悖的感情性质理解是错误的。但是因为欣赏者在阅历、能力、生活经历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所以还是经常性的出现上述情况。在大学音乐综合体验式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出现情感体验的差异, 只要性质是基本相同的即可, 不需要完全一样。因为完全一样的理解也是对音乐作品本质的违背, 这不利于欣赏者感情的表达。

三、结语

大学音乐教育中综合体验式音乐欣赏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不但可以使得学生艺术涵养得到大幅度提高, 而且还可以使其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得到扩散, 不断激发其灵感。在人类历史的发展史上, 音乐与民族、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政治以及音乐与文化等都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 这种大学音乐综合体验式的欣赏教育就是在大的文化背景中对音乐作品加以聆听, 这样能够使学生有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和理解,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音乐展现的视角进行全方位的感受, 对音乐进行细致体验可以使得相关的多元文化有新的认知和感悟。所以, 大学音乐教育中综合体验式音乐欣赏教育应得到大力的推广, 这样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 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音乐作品的内涵, 更好的把握作品, 也可以使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许勇三陈世宾.《20世纪音乐结构因素的主要特征》[J].音乐研究.2001, 45 (2)

[2]廖家骅.《音乐的直接欣赏和间接欣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32 (3)

[3]邹敏华.《音乐审美中的视听联觉与创造性思维》[J].中国音乐.2006 (4)

上一篇:蒲公英的田间管理与病害防治下一篇:生命的辉煌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