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集体备课记录

2024-06-18

高二生物集体备课记录(通用8篇)

篇1:高二生物集体备课记录

高二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2008年12月11日

地点:语文学科活动室

参加人员:闫校长、教研处尹奇主任、语文教研组组长郭素贞老师、田芸老师、董明实老师、郭宏老师、高玉英老师、密晓霞老师、邵新老师、温长伟老师、宿朝阳老师、沈黎江老师、李婷婷老师、杨筱春老师

备课过程:

田芸:今天集体备课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第一,郭老师汇报小课题研究进展情况,郭老师准备得很充分,可以作为我们小课题研究的一个范例和指导;第二,温老师的汇报课及课后集体评课。下面请郭老师主讲。

郭宏:我们备课组集体研究的小课题是《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我们将这个课题分成七个子课题,我负责的子课题是《批判的力量》,即鲁迅作品拓展阅读。我将这个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分成以下三个部分展示:计划、教案、总结,我的工作就是按照这样的步骤做的(具体内容详见郭老师的课题计划,可在校园网上查阅)。下面主要讲学生的心得体会和我自己的总结。以学生袁野的文章《批判和继承》为例,我的评语是:“生活就是这样,既要批判,又要继承。而这不可偏废。正如你所言,任何民族都有劣根性,我们总不能把人类灭绝吧。哲学中的“扬弃”,就是批判的继承。你对现实的批判是正确的、有力的。”下面我详细谈我的总结(具体内容见郭老师的课题研究总结,可在校园网上查阅)。我认为学校的小课题研究的设想是非常好的,如果真的能落实得好的话,是很有意思的。

田芸:郭老师的汇报非常具有示范性,从形式到内容都非常扎实。大家可以以此为例,将自己的课题研究进一步完善。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想法。

董明实:小课题研究对学生来说是主动参与的学习,学生应该很有热情,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展示,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校能不能给学生创造这样一个平台,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就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郭素贞:我们语文教师是应该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上多想办法。我所在的备课组曾出过一个学生的优秀作文集,在家长和学生中很受欢迎,很多家长表示没想到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认识深度,希望能多买几本,留作纪念。我们的语文教学多年来一直坚持让学生写读书札记,我们能不能也将其中的好文章出成文集。我们最近进行教学交流的哈密二中也是这样做的。希望郭老师将学生的好文章整理出来展示。我们语文备课组的老师对学校开展的“走出去”教学交流活动感触非常多。前段时间,学校组织我们到昌吉州一中听曹文轩教授的报告,我觉得对开拓学生阅读阵地,以及应对高考应试作文的写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高一语文备课组去哈密二中听课,我们带的课引起很好的反响。哈密二中的老师也展示了两堂课,课堂流程非常自然,非常扎实,学生的反映也非常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如果要是把我们的“灵气”和哈密二中的“扎实”这两种风格结合起来,那么我们的课会更加精彩。

宿朝阳:小课题研究的工作需要一个学生展示的平台,哈密二中也在做。这件事可能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真正有成效。课题计划应该装订成册,在这方面哈密二中走在前面。

郭素贞:到外校听课给我们非常大的激励,我们都希望以后把工作做得更好。

闫校长:“走出去”的工作要继续进行,特别是咱们这样定位为高等教育预备学校的重点中学尤其需要“走出去”,通过这样的活动开拓我们的视野,吸取别人的长处,在坚持和发扬我们自己风格的基础上,能够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在更大的平台上,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业务素养。新课改给我们的老师以很大的发展空间,希望大家能有勇气面对这个挑战和机遇,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学生的文集影响很大,希望每一届高三都能出一个文集,每位老师都要担起这个责任,在新课改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创新思路,形成我们一中语文教学的独特风格。今天的集体备课效果非常好,希望今后多开展这样的教研活动,只有在研究和学习的状态中,我们的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科学高效。

篇2:高二生物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

二、主讲人:

三、参加人员:

四、教研内容: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

3、教学难点:

4、教材分析

5、教学设想:

篇3:高二生物集体备课记录

为了改变现状, 发挥集体备课的应有优势,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开展了《加强教师集体备课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一转眼, 该课题已经进行了近两个学期。 时间的流逝见证着我们每个人及课题组的努力, 在过去的两学期中, 生物备课组全体成员, 扎实学习理论, 深入学习新课改的先进理念。并在学习中反思、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 进而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业务能力。两学期来, 我们做了大量实际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在此, 对我们一年的研究工作做以总结。

一、坚持业务学习, 理论指导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需要我们及时总结和交流在教学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讨论课改实验中出现的新问题, 研究新对策, 提高实施水平, 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 提高理论水平。 为此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理论学习, 在此择要叙述其中两项。

1.如何说课。 学校首先下发了学习资料, 先进行组内自学, 然后请专人系统讲解, 之后各备课组确定自己的说课内容, 上报教务处, 教务处负责安排各组的具体说课时间, 届时业务校长和教务处主任亲临各备课组说课现场, 进行倾听和现场指导。 生物组说课的题目是《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我们四位老师按抽签决定的顺序进行说课。 我们组的教师都是第一次说课, 虽然存在一些问题, 但总体效果不错, 并且得到了校长和主任的细心指导。 我还被推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说课展示。

2.学习 《考试大纲 》和 《考试说明 》。 学校组织了学习考纲和考试说明, 做三年的高考题, 并进行《说高考》活动。 生物组利用集体备课时间集体学习了2013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做了一遍三年高考试题。 通过认真研读考纲, 认真分析高考试题, 找出基础年段教学和高考的节点, 我们每个人写了一篇关于《说高考》的论文, 并参加了学校的统一活动, 我和王老师的论文获得了领导的认可。 这次学习和活动, 使我对于基础年段的教学又有了新思路。

二、注重实施过程, 提高教学水平

与学生一样, 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也存有重大差异, 教授同一节课的教师, 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 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就所教授内容的互动, 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 从而产生新思想, 使原有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 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我们生物组的全体教师坚持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 每周二第一节由一名教师出公开课, 第二节大家坐下来评课。 首先, 出课教师先说自己设计的思路, 每一个步骤的目的, 达到的效果。 然后, 其他教师分别谈自己对这节课的看法, 包括优点和缺点。 最后大家统一认识, 达成一致。 通过评课研讨,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大家都明确了自己该如何上好这节课。 就这样坚持了近一年。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 不只是青年教师受益, 就连老教师和中年教师也获益匪浅。 我校的生物科教学成绩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三、规范备课流程, 避免流于形式

“向备课要质量”是我们加强备课组建设的初衷, 扎实提高备课组工作实效须规范备课流程。 我们在学期初就制订出集体备课工作计划, 按单元分配备课任务, 每单元有中心发言人。 集体备课的运作流程是: 个人粗备—集体备课—个人细备—课后反思。

(1) 每周集体备课的最后一点时间要通知全组成员下一周的备课任务, 要求每个成员都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课标, 做相应单元的习题, 并确定好中心发言人。 (2) 组内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 各抒己见, 充分讨论, 统一认识, 实行“四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训练内容。 除中心发言人作主要发言外, 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发言, 说出自己的设想, 经过讨论形成共案。 在研讨过程中, 要安排专人及时做好备课活动记录。 (3) 注重形成个案, 狠抓“二次备课”的落实。 备课组成员需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做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 要求教师在开展集体备课后, 根据拿到的共案, 依据自己的性格特点、 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 对共案作深入推敲和斟酌, 形成符合自己实际的个案。 (4) 课后交流, 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 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 要进行交流, 对教学进行反思, 肯定优点, 指出不足, 以扬长避短, 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5) 保存资料, 供以后研究和参考。

四、阶段性成果

从2013年3月至今, 经过近一年的实验研究, 取得了初步成果。

1.在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 备课组教师还很注重经验的总结, 先后撰写多篇论文。

2. 在2012 年期末联考时, 高一生物组在联考校的排名第二, 与第一名仅相差0.01分, 但这也比我校历史上同期的成绩好很多;在2013年暑期期末联考中, 我们组的成绩一跃排联考校第一名。 这样的成绩在我校十几年的历史中还没有过。

3.课题组十分重视通过教学反思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 有的教师在教学反思、学生反思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其成果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 并在课题组内及学校之内进行交流。

4.初步形成了一套通过集体备课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好方法。

摘要:只有搞好集体备课才能整体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发挥集体备课的应有优势,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开展了《加强教师集体备课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篇4:高二生物集体备课记录

“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 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的今天,教学中无现成的经验可循。仅凭个人经验,单兵作战,磨时间,耗体力,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只有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研究,共同进步,抓好,抓牢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和效益。 有鉴于此,时下,集体备课在各地倍受青睐,并已成为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重头戏”和“亮点”。然而由于教师对集体备课还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和理解,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几种缺陷:

(一)集体备课是“教案之和”

具体表现为:为应付检查,将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了同年级的各位任课教 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集体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将其装订成册。集体备课等同于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这种“承包式”的方法,虽 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

(二)集体备课是“网上资料的拼盘”

具体表现为:集体备课组为了快速完成集体备课,减轻教师负担,在组长的倡导下,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优势,将各大教育网页中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进行下载,装订成册后谓之“集体备课”。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不加以选择和取舍,把网上的资料全盘吸收。

(三)内容单一,缺乏创新。

集体备课内容窄化,千篇一律,缺少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许多教师对集体备课的内容和形式存在认识误区,一味追求形式,忽略备课的实质。备课绝大多数抄袭现成的 教案,过度地依赖教参,缺少源头活水。往往依据教参确定教学目标、定位教学重点、构思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不敢越雷池一步,因循守旧,导致集体备课千 篇一律,缺乏创意。

(四)教师不愿意或不会合作。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缺少合作的意识和交流沟通的平台。再加上长期以来,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和教师的手段,出于多方面考虑,教师对集体备 课持保守态度,不愿意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拿出来共享。还有的教师虽然有集体备课的意识,但由于不会与他人合作,不善于交流沟通,导致集体备课的效果不是很好。

(五)只备教师不备学生。

集体备课忽视了学情分析。在整个备课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一般只用不到30%的精力去钻研教材,而拿出70%多的精力去抄教案或应付各种检查。许多教师由于对学生情况了解得不足不透,上课时只能是“走教案”。空有精彩的形式,没有主体的投入,课堂教学同样不会高效。

(六)缺乏教学反思。

不可忽视教学反思。目前我们的集体备课缺少教学反思,以致对存在的问题一无所知,不利于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导致原地踏步走,提高很慢,应该在反思的基础上对集体教案进行再次修改,借鉴其中的不足之处。

二、生物备课组的几点改进措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 集体备课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2、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3、倡导探究式学习 倡导探究式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协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集体备课做到“四备”、“四定”、“五统一”

1、四备

(1)备课标 按新课标要求做到深浅适当、难易适中。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的纲领性要点,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提示,是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生物教师在集体备课程目标时要做好 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深刻领会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总目标和课程具体目标,进行仔细研读,体会它是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其次,弄清在知识、能 力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个方面提出了那些目标要求,这些目标要求将对课程的实施起着什么样的导向作用;最后,考虑在每节课上如何贯彻这些目标要求,学会表述每节课的目标。备目标要求到全面、明确、难度适中,便于检测,要有弹性。

(2)备教材 熟悉教材全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抓住要点、突破难点,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巧妙安排教学时间,立足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和基础。课程标准是统帅 教材的灵魂,是检验和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精神,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读懂吃透、升华教材是集体备课所

必须做到的。

(3)备教法 集体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根据有关教学理论和要求,处理教材与授课的关系,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优选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是备好生物课的 手段、催化剂,注重多利用标本、模型、挂图、实物等直观教具,充分利用录音、录像、投影、多媒体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这样一方面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 难点,另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上成一堂生动活泼的“生物课”而不是“死物课”。使深奥复杂的、枯燥无 味的知识转变为直观、具体、形象、饶有趣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要做好板书设计,理清脉络,抓住中心,用简洁的文字或图形,把—节课的中心内容展现在黑 板,让学生易于理解、易于记忆。要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不搞花架子,讲究有效教学技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选取讲授法、淡话法、发现法、实验法、科学 探究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4)备辅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备好辅导时间、辅导方式、辅导内容,辅导时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四定”即集体备课前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3、“五统—”’即集体备课时在“五备”的基础上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作业、统一考查。

(三)渗透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

集体备课时要考虑在教学中突出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地有机结合,教师应让学生知道,解决技术上的问题需要科学知识,而—项 新技术的产生,又使科学家有可能用新的方法来扩充他们的研究。通常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比科学对社会的影响更直接,所以学生在学习生物科学时,不仅仅是获取科 学与技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要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我县是全国著名的红富士之乡,每年我 们都组织学生走进果园,向果农学习果树嫁接和人工授粉的技术,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知识在农业生产上大有用武之地,增強了他们学好知识改变家乡面貌的强烈责 任感。利用星期天、节假日走访县环保局,调查我县大沙河污染情况,与两岸居民共同商讨治理方案,从而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也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树立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

我校生物备课组集体备课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评价,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全面按照新课标要求去做,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个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5:高二生物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2014年9月9日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一、传达市教研会议精神:对新老师的要求;工作作风的转变,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东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政治教师的特别要求;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2.重难点分析:哲学的产生;哲学的含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突破方法:以形象的事例来说明哲学的产生;以有神论和无神论为例分析世界观和方法论,说明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以进化论与马哲学的关系来分析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第二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2.重难点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3.突破方法:用结构图来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用课文中的古人的观点逐一进行分析点评,来分析唯物与唯心的基本形态。

第三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哲学史上的变革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升华 2.重难点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3.突破方法:分析实例,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例如,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对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近代西方社会进步的影响。

第四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物质 运动 规律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重难点分析:

1、物质观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理解)

(2)世界的物质性特别是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识记)

2、运动观

(1)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识记)(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理解)

3、规律观

(1)规律的含义及其普遍性与客观性(理解)(2)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理解)

(3)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即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运用)3.突破方法: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例如,有神论与无神论的争辩,尊重规律或违背规律的事例,从中得出物质世界和客观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结论。

从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世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探讨客观世界,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讨论:以“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为题。包括精神状态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精神状态与发挥潜能的关系,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客观规律的关系。

第五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2.重难点分析:(1)意识的本质及特点(理解)

(2)意识的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理解)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及意识反作用原理(简单应用)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综合应用)

3.突破方法: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例如,有神论与无神论的争辩,尊重规律或违背规律的事例,从中得出物质世界和客观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结论。

从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世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探讨客观世界,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讨论:以“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为题。包括精神状态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精神状态与发挥潜能的关系,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客观规律的关系。

第六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实践 认识 真理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2.重难点分析:

1、实践观

(1)实践的基本含义及其特点(理解)(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综合应用)

2、真理观

(1)真理的含义及特点: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及真理与谬误(理解并运用)(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及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运用)

3.突破方法: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例如,过去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历程,当前尚未破解的自然之谜和新出现的社会问题。

讨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追求真理的信念与坚持实践标准相统一,就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撰文:《实践论》读后感。

第七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期中考试复习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期中考试复习范围第一二单元 2.重难点分析: 重点复习第二单元唯物论和认识论 3.突破方法:第一二单元训练及讲评

第八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联系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重难点分析:联系的含义 联系的特点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3.突破方法: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演示: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实例。如生物链的存在,病毒的出现与人口密度、生活习惯、环境之间的关系。

策划一个项目:如学习生活中的课程组合、经济生活中的资源配置,用系统优化的观点和方法制定实施方案,并说明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道理。

第九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发展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之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2.重难点分析: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

3.突破方法: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例如,生产工具的演变,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等。

针对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阐发可持续发展的哲学依据。

撰文:用哲学观点,阐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第十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发展 矛盾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之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九课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重难点分析: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矛盾的含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3.突破方法: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祸福相倚”与“得失转化”的有关事例,揭示了对立统一关系。

用“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讨论生活中的实例,并说明其普遍意义。

“牵牛要牵牛鼻子”蕴涵着抓主要矛盾的观点。

“对症下药” “因地制宜”等蕴涵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撰文:《矛盾论》读后感。

第十一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矛盾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重难点分析:矛盾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矛盾特殊性原理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意义

3.突破方法: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祸福相倚”与“得失转化”的有关事例,揭示了对立统一关系。

用“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讨论生活中的实例,并说明其普遍意义。

“牵牛要牵牛鼻子”蕴涵着抓主要矛盾的观点。

“对症下药” “因地制宜”等蕴涵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撰文:《矛盾论》读后感。

第十二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2.重难点分析: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3.突破方法:列举多方面的创新表现和成果,辩证地说明批判性思维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阐释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

生活中有许多实例表明迷信权威的危害和独立思考的价值。

收集以批判性思维获得创新成果的事例。

讨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开拓创新的意义。

第十三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第三单元复习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三单元复习及测评

2.重难点分析:联系 发展 矛盾 创新 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3.突破方法:第三单元训练测试及讲评

第十四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认识社会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2.重难点分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3.突破方法: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调查:了解不同的人对某项改革措施的不同反应,用哲学观点探讨其原因。

从不同历史时期人物的言论中,探究影响其价值判断的因素。

以历史事实说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两大规律,形象的分析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第十五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价值 2.重难点分析:价值的含义 人的价值的表现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内涵 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3.突破方法: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意义,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是人们行为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以校训、班徽的制定为例,可说明价值判断在人们的行为选择中的作用。

讨论:报刊媒体中关于事实陈述和观点陈述的内容。

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 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例如,竞争与友情,关爱与惩罚,传统与时尚等。

讨论:选择解决某项公共问题的不同方案,应遵循的价值准则,可采取的策略与方法。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要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和标准。

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讲评: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劳动者的生活轨迹。

讲演:面对人生旅途中挫折与成功、曲折与前进、机遇与挑战的选择。

人生理想的实现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需要每个人去创造。

第十六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期末考试安排 期末考试安排:

一、时事政治

1、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2014年10月22日——10月23日在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非正式领导人会议于2014年11月10日在北京举行,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合作伙伴关系。习近平强调,应对经济新形势,亚太经济体应深入推进经济一体化,打造亚太经济带,形成利益融合、开放型的亚太经济格局,共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3、2014年2月24日,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4、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审议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定为国家宪法日。

二、期末考试问答题

1、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现象。

2、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事物。

3、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谈改革

篇6:集体备课记录

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记录人:林彩霞

主讲人

林彩霞

时间

5月13日

地点

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员

二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备课资料

1.进行第七单元教材解读

2.第六单元反思交流

3.进行校本研修第三阶段交流(低段《果园机器人》)

群众发言(讨论)记录

活动分三个部分进行:

一、进行第六单元反思交流

重点交流汪梁峰老师执教的《画家和牧童》

二、进行第七单元的教材梳理

李老师结合教参及教学实际对第七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推荐等几方面进行梳理解读。

三、进行校本研修第三阶段交流

1.组内教师分别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

2.从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教学流程的设计是否合理对4份教学设计进行交流。

小结

篇7:集体备课记录

《师恩难忘》

记录员

小虎

教材分析

《师恩难忘》我觉得这篇课文的教学就应抓“难忘”二字,什么难忘?师恩。师恩为什么那么难忘呢?

主要是老师编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教育我,让“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抓住田老师所编的故事对我的影响来引导学生体会田老师的教育对我的影响。课后作业第二、三题教师就应抓住,让学生细致体会。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透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重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推荐

阅读指导法

据图想象法

学习方法

篇8:高二生物集体备课记录

一、集体备课的意义

1. 学无止境, 交流可以更新观念。

在教师整个受教育与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 一些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很大, 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 教材为中心, 教师为中心”的“三中心”教育思想被许多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加以强化。再者,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 无论是谁总有知识的死角, 要在教学中得心应手, 教师就必须加强学习, 学习专业知识, 学习社会知识, 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备课组应通过集体备课, 进行教学课题沟通, 构建和完善教育资源共享与教学成果交流平台, 集中大家的智慧, 一起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起探究如何把教学内容落到实处,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突破重难点, 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2. 集思广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人的知识是有限的, 集中众人智慧, 取长补短, 择优弃劣, 就是进步的过程;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集思广益, 才能实现超越。“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众人拾柴火焰高, 只要集中所有人的智慧, 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就会更上层楼。

二、集体备课的内容要求

1. 备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就是教学指导思想。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源于教学实践, 又对教学实践有指导作用。新的课程标准是基于长期的教学实践而总结出来的新的教学理念, 是基于新的社会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其突出体现人的“发展性”, 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备课时, 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 而且要讨论怎样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更有利, 怎样处理教材更能吸引学生学习, 如何设计问题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我们在讨论《减数分裂》一节的教学时, 一种观点是教师给出图像特征, 总结出定义及其判断方法, 然后举例训练, 这种方法学生听得懂, 掌握得快, 短期内对提高成绩帮助很大;另一种观点是教师通过一组图像的比较, 让学生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自己研究各组图象规律, 逐步归纳出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我们通过讨论认为尽管后一种教法耗时多, 表面上看效率低, 但从长远来看, 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即更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因而是我们教学的必然选择。

2. 备教学方式。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相结合, 这要求在教学时教师要积极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虽早已为教育界所唾弃, 然而时至今日, 采用这种方式教学的仍不乏其人, 因此在进行集体备课时, 应讨论如何设计才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过程如何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等等。即应尽可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同时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不应成为学生唯一的课堂学习方式, 它应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机结合, 互为补充, 否则教学必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集体备课时, 我们还应充分探讨教材中哪些知识是可以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掌握的, 哪些是需要教师讲解的, 讲解时要预设学生会出现什么问题, 教师该采用什么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等等。

3. 备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备课时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期望, 它应该表现为学生在这节课结束时的收获。预设课堂教学目标时一定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即俗话说的跳一跳摘得到;要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 不能只面向少数优生;课堂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如果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不正确, 那么教学内容和习题的选择、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就往往不恰当, 教师备课时对学生估计要么过高, 要么过低, 很难做到恰到好处, 其结果往往造成教学效果的不理想。通过集体备课, 调整目标设计, 使之更能接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 备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教学内容范围的大小;二是教学内容数量的多少;三是教学内容难度的高低。教学内容范围的大小是由教学进度确定的, 而进度是早就排好了的, 不必在集体备课时多讨论, 因此集体备课时要着重对后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一节课教师准备讲几个例题, 讲什么样的例题。

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两个层面, 一是对教学内容本身的理解;二是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之上, 它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 很好地突破难点, 乃是集体备课的一个重点讨论的话题。教学中时常会有这种现象发生:教师为完成教学设计中既定的内容, 在学生已掌握该知识要点的情况下, 仍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该知识要点, 而学生真正需要教师讲解、加强巩固的地方因时间而耽误, 或一带而过, 或省略为自学。集体备课就是要避免, 至少要减少此类问题发生;备课时, 还应充分讨论生情、班情, 在此基础上确立每一单元的重点、难点, 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对教学难点进行分解。

5. 备作业设计。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学得”和“习得”而来的, 无论课内课外应“学得”与“习得”并存。作业不仅是教师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一把尺子, 而且是使学生巩固“学得”的重要手段, 作业的设计包括两个层面问题。

首先, 作业的量。作业太少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过多的课业负担, 学生要做无谓的重复劳动, 会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 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作业, 尤其是家庭作业, 要应严格控制数量, 保证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能完成。备课时教师还应讨论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如何设计作业层次更合理, 使之既达到巩固所学之目的, 又有利于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其次, 作业的质。这是教师备课讨论的重点。题目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既要和课堂教学内容一致, 又要切合学生实际, 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题目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作业内容的设计既要考虑基础性, 又应兼顾发散性, 使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三、集体备课的方法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集体备课的探索实践, 形成集体备课模式。

1. 初备。

每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即为下周的教学内容, 主备人要将主备的教学内容深入吃透, 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 确定好教学的重、难点, 以便交流时供大家重点讨论。

2. 集体交流。

集体备课的价值在于相互交流, 在交流中达到信息沟通, 资源共享, 在交流中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吸取。交流的内容主要有两项, 一是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二是个由主备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或上周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 引导大家深入讨论交流。力争每次集体备课既形成备课教、学案, 又解决或探讨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难点的问题。

3. 形成教、学案。

集体交流之后, 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 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 形成教、学案。所撰写的教案应力求精致和完美, 力求体现新的课改精神。

4. 二次备课。

集体备课坚持的是求同存异的原则, 考虑较多的是年级学生的共性。“教学有法, 而无定法”, 由于各班学生都有其各自的特殊性, 教师也各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特长, 备课组统一一个教案显然不符合教学原则, 也违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要进行二次备课, 即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 认真修改, 合理取舍, 这种修改可以包括教学方法的更换, 可以是教学片断的增删, 等等, 使之更贴近自己的教学实际。

三、集体备课的成果的展现

集体备课的最终的成果体现于教案和学案。而如何使用教、学案以实现集体备课的最终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就显得尤其重要。在教、学案的编写和使用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教、学案的预习。

教、学案要提前发给学生, 要追求“实效”。要学生预习什么, 应该达到怎样的效果, 都必须明确。

2.注意教学案的载体功能。

教学案是集体智慧的集中体现, 是集体备课成果的展示。因此, 教学案必须精心选材, 并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 逻辑性原则。选材要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易到难、由一般到特殊。

(2) 层次性原则。教学案的编写要兼顾的各个层次的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

(3) 多样性原则。教学案的题型应多样性, 不拘一格。

(4) “教”、“考”不分离原则。教什么就考什么, 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便于及时反馈信息, 了解学生所教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采取相应措施。

3.教、学案的复习功能。

在使用教学案过程中, 要注意学生信息的反馈, 反复强化, 充分发挥教学案的复习功能, 做到“堂结”、“日清”、“月结”。

四.让集体备课“真”起来

1.要有良好的心态。

我认为在教师的集体备课活动中, “心态决定一切”。不管什么样的教科研形式, 良好、积极的心态能激发个体参与活动的生命活力, 纵然没有制度的约束, 个体的智慧活动也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反之, 缺乏主动、积极的心理准备, 消极应付集体备课活动, 即使有严厉的制度规定, 也无法激发个体的心智。因此, 良好的心态是集体备课赢得真实的前提。

2.合作意识。

合作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集体备课时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氛围。对每一阶段的工作, 备课组教师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在进行专项复习时, 要根据各位教师的长处, 备课组长指定专人负责, 准备阅读、改错和书面表达等练习材料。

3.要有充分的准备。

这里的准备者不仅仅指主备人, 而是指所有参与集体备课的成员。大家都应该有备而来, 不能满足于只做听众。既然人人都是备课活动智囊团的成员, 活动时就应该提出困惑、发表见解, 这要求合作者对教材有足够的把握和理解。

4.要创造展示的空间。

任何活动的开展和延续必须有相应的价值观支配。同样集体备课要真正“真”起来, 必须让老师们承认这样的活动对自己的成长有用。

上一篇:英美文化与国家概况下一篇:高中政治会考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