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汉语文教案

2024-06-19

小学一年级汉语文教案(精选10篇)

篇1:小学一年级汉语文教案

【导学目标】

1、掌握作者游览的行踪,了解游记的一般特点。

2、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3、通过朗读课文,体验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

4、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课时计划】

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水是生命之源。一滴水,带着夙愿,经历了漫长的黑暗与等待,经历了水车上的眺望,经历了玉河中的徘徊,终于来到丽,来到常年鲜花点缀、垂枊依依、小河潺潺的四方街,从悠闲恬淡的白天到灯火阑珊的夜晚。这滴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奇幻的生命旅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矗立(chù)目眩(xuàn)开闸(zhá)

徘徊(huái)翡翠(fěi)砚池(yàn)

蘸到(zhàn)擦拭(shì)

2、记住重点词的意思

矗立:高耸直立。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苍劲:指老练刚劲。

五彩斑斓:指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3、走近作者

阿来,藏族,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作家,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

步骤二 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听录音范读课文(多媒休播放),思考:一滴水的夙愿是什么?

【交流点拨】跃入流,奔向大海。

2、简要写出一滴水的经历。

【交流点拨】全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自己由雪变成冰川,再变成一滴水,再由一滴水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面、纳西人院子,最后奔流到金沙边的经历。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把握情感

1、纵观全文,如果把一滴水旅行绘成几幅不同的画卷,那应该是什么样的画呢?

【交流点拨】“一滴水”将自己的所见娓娓道来,浪漫而富有童趣,全文所展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如同风景画、建筑画、民俗画,美不胜收。

2、欣赏“风景画”,它美在何处?

【交流点拨】这篇散文所描画的风景——“丽古城”作为画面的中心,再以玉龙雪山为背景,以玉河街道为线索,以四方街小广场为梯形,构成丽古城风景画,并用水的流动为画面增加运动感。整个画面有层次感,从高到低,由远到近,景致分明。

3、继续欣赏“建筑画”,它的美又体现在何处?

【交流点拨】丽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少数民族古镇,城里的街道、宫殿、水车、小桥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四方街,丽古城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开闸放水,以水洗尽街道,地域特色明显。水车:大水车是丽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小桥:历史悠久、数量大、形式多。

4、再来欣赏“民俗画”,它的美美在丰富而融合。具体体现在哪儿?

【交流点拨】文中所写的民众活动,前文少后文多,赶路、建设、放牧、经商、拉琴、浇花、闲聊、畅游、聚集、唱歌构成了丽民俗画。

步骤四 品味语言探究写法

1、文章采用第一人称,从一滴水的角度,从不同视角去描述丽,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交流点拨】亲切、自然。不矫揉造作,清新自然,像从玉龙雪山上飘下来的风,里面还夹着冰冷却动人的温柔。有感同身受、如临其境的意味。

2、从写景中,可体会作者所饱含着什么样的情感?

【交流点拨】热爱丽、热爱美、更热爱给予美的大自然。

3、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独到之处?

【交流点拨】构思新颖,视角独特,行文如诗,美不胜收。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纵观《一滴水经过丽》全文,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风景如画的丽和丽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用生动、精美的语言介绍了丽民俗民风,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2、拓展延伸

写游记的“技巧点拨”。

【交流点拨】①最需:线索明朗清淅;②最宜:只抓重点;③:突出感受;④最美:语言灵动。

【板书设计】

一滴水经,过丽)风景画:丽、玉龙雪山、玉河建筑画:四方街、宫殿、水车、小桥风俗画:赶路、放牧、经商、浇花自然美,无限美)

篇2:小学一年级汉语文教案

1、朗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领略美景与趣事。

2、学习本文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并用的写法。

3、感受文章语言略带幽默与书卷气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朗读古诗词)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也是一种阅读,在旅行中去认识未知的这个世界,去探索这个世界的绚烂。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爬山,我们可以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绮丽。登顶,可以感受一览众山小的壮阔。今天,我们随着马克吐温的脚步,去勃朗峰来一次绮丽之旅。

二、预习反馈

1、说一说,交流你所知道的作者和勃朗峰

(1)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演说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有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种体裁。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具有幽默和讽刺的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激烈。

(2)勃郎峰

勃朗峰,阿尔卑斯山脉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冰川发育,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顺坡下滑,西北坡法国一侧有的梅德冰川,东南坡意大利一侧有米阿杰和布伦瓦等大冰川。建有科学研究实验站。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的旅游中心。

2、写一写,你所掌握的字音

字词注音,抽生到黑板上完成。

翌日(yì)辚辚(lín)巉峻(chán)拾级(shè)霓裳(ní)隧道(suì)

俯瞰(kàn)穹顶(qióng)皑皑(ái)缭绕(liáo)沟壑(hè)打嗝(gé)纷至沓来(tà)

3、考一考,词语正确的一项

三、交流展示

1、跳读课文,理清思路。

过渡语:可怜可悯,教师引导为什么说乘客可怜可悯呢?物有所值的旅行是什么样的呢?请跳读课文,找一找这一路写了哪些景色,各有什么特点?又在这一路遇到了什么人和事?梳理课文之后,用一个词概括你读完文章后最突出的印象。

预设(奇),沿途奇美,主峰奇伟,山峰奇险,云朵奇幻;车夫“奇人”经历“奇遇”

2、品读语言

(1)这一路奇丽的风景,经历的奇人奇事,都被我们的作者写进了精彩的文字里。下面请同学们划出文中你觉得最精彩的句子,品读分析说说你的阅读感受。(分组合作,一大组风景,二大组人物)

【交流点拨】

①取道黑首欣赏瀑布,“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一连串四字词语,语言整齐,极富文学意味;

②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时,用了“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四字词语连用,词藻华丽且用词准确,令人耳目一新。

③“车王”赶马车“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每当我们险遭不测时,他总是面不改色,和颜悦色地说:‘只当是种乐趣吧……能坐上车王的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真如我说的,我就是车王。’”等句子,无不暗含着诙谐与幽默,读来饶有兴味,让读者感受到奇人及奇事之乐。

(2)揣摩文中“车王”和“勃郎队长”的说话语气,用自己的方式读出来,抓描写,品性格和生活态度。

四、质疑辅正

为什么用了一整段文字描写肥皂泡?

【交流点拨】眼前的绚丽色彩,正像人们透过肥皂泡看到的世界,那样精彩,色彩斑斓,但却转瞬即逝,它们又在无穷地变幻着,不能长久,不能永恒,作者感悟到历史变迁,人世沧桑,个人在时光的长河中非常渺小。

五、拓展延伸

1、国学经典诵读,谈启示

2、小练笔,说感悟

篇3:提高小学汉语文教学效果的思考

一、小学汉语文教学情况

有关调查显示, 我区小学汉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字、词、句、文, 忽视了写作和有效的训练手段。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 城区的小学生在学前基本掌握了简单的拼音以及音调等基础知识, 在进入小学之后已经开始学习较为简单的生字、生词、语句、篇章以及写作。当前, 我区小学汉语文教学重视字、词、句的教学, 忽视了学生的表达、听写、阅读以及写作训练, 影响了学生对所学字、词、句的熟练应用,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良影响。

二、小学汉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缺乏先行性

我区汉语文教学应用灌输式教学方法, 由教师主导课堂, 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输入的知识。此种教学方式缺乏先进性, 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促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 如果一直是这种情况就会降低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2.教学重点出现偏差

小学汉语文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有效指导表达、听写以及写作训练, 即使重视阅读教学, 可是学生具有较差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较低的阅读水平。而农牧区的小学大部分学生表达简单语言都有一定的难度, 这是由于教学重点出现偏差导致的结果。

3.教学空间较为封闭

小学汉语文教学主要在教室中进行, 学生很少接触社会和生活。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 学生很少投入生活以及学习, 几乎没有用自己语言描述社会的机会, 致使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实际应用, 不能很好地表达和描述。

三、提高小学汉语文小学教学效果的措施

1.丰富教学方法, 开阔学生视野

首先进行实践教学。小学汉语文教学可以依据课文内容, 和实际相结合进行一些实践教学, 例如, 在教授和社会有关的课文时,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社区实践, 切实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思想主题。此外, 支持学生多写一些自己看到的事情和事物。其次进行交叉阅读, 在组织学生阅读同一篇课外读物或者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时, 可以交叉分给学生阅读, 并且引导学生针对自己阅读的文章发表意见和建议。交叉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 此外也能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再次, 重视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 并表达自己读完之后想到的东西。也可以鼓励学生登上讲台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通过应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

2.实施多种多样的课余活动, 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之后, 还能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 和课文相结合进行活动。比如, 在教学《春天来了》时, 可以组织学生出外春游, 在春游时, 使用汉语讲解课外知识, 同时要求学生用汉语写出自己的春游日记, 并且将优秀日记展示在班级表扬栏。其次, 和节日相结合进行活动。比如结合春节, 促使学生了解到自己过新年的日期和汉族过春节的日期并不同, 并且也具有不同的习俗。而在3月12日植树节时, 组织学生进行植树, 并且应用简单的汉语讲解植树节的历史知识, 并促使学生了解汉族经常种植的树木与藏族种植的树木有所不同。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 还能增加学生对汉语文化知识的了解。

3.和学生谈心,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汉语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 可以应用合作学习方式。教师在合作教学和学习过程中, 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学生积极参与和交流过程中沟通和情感表达更为重要。此外, 教师在教学过程还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汉语, 通过阅读简单的汉语书籍和与会汉语的人进行简单的汉语交流, 提高汉语知识和能力。其次, 教师也要积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促使学生喜欢自己, 然后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

4.在小学汉语文引入情境中的应用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 也需要设置适当的教学情境, 以便抓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能够更加有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课堂效率。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 面对新事物会以高涨的热情去探究, 多媒体能够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个特点, 呈现出许多令人好奇的东西, 激起小学生的好奇心, 引导其投入更多精力去探索、去学习。另外, 对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时, 要充分考虑到其喜好, 在多媒体中要充分呈现出其爱好的东西, 才能够在课堂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小学生的兴趣, 为整个课堂的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 小学汉语文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应用先进的技术和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切实提高小学汉语文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汉语水平。

摘要:少数民族的汉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小学汉语教学, 学生从小学开始接触汉语, 从简单的字、词、句、文到流利的汉语表达, 将会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基于此, 主要探究了小学汉语文教学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 以期为小学汉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汉语文,教学,现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常敏.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 (15) .

[2]庞云芳.“背离”与“回归”:解困新疆汉语教学[J].中国民族教育, 2012 (02) .

[3]盛继艳.华裔学生汉语习得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2 (04) .

[4]陈秀英.论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新要求[J].课外语文, 2013 (08) .

篇4:浅析小学汉语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汉语文;汉语文教学

汉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生是未来发展的接班人,我们不仅要使他们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还要重视对他们整体素质的培养,不断为小学课堂中注入新鲜的血液,确保每一节课的课堂效率。

一、加强对汉语实践活动的指导

汉语教学当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汉语实践活动,要求开展活动课的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多彩,可采取学唱汉语歌曲、成语接力赛、查字典比赛、故事会和朗读会等形式。在组织集体活动时,教师需时刻体现出学生的合作意识、积极性和自主性,活动的内容要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形式不要过于死板,活泼一些更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且活动要具有较强的交际性。语言和民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语言是最好、最完备,同时是最丰富的交际工具,学习母语与第二语言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与人更好地交流,汉语教学更应该侧重于交际功能。学习汉语的民族学生大部分年龄偏小,学习之后,效果十分显著,教师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且学习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倘若在学习汉语之后,在生活当中无法应用,那么长久下来,学习兴趣会逐渐消失。

二、在小学汉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鼓励为主

在小学汉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汉语文学习状态和个性特点,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学习情况,来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符合小学生的发育规律和心理特点。由于小学生并未处于一个汉语言环境,对于汉语文知识还比较陌生,在接受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教师必须对其加以鼓励和表扬,不可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对于汉语文学习能力强。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并为其指出可进一步提高的部分;对于汉语文学习成绩进步比较大的学生,要予以鼓励;而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重点关注其学习心理的变化,并及时引导和鼓舞,指导和帮助其学习。

三、重视课文朗读和典范性语言材料的积累

厚积薄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要想提高汉语能力,就要注重语言、语感、语句的积累。虽然学生使用的教材和汉族学生不一样,但相比较比普通类学生使用的教材简单得多。学生的汉语素养与汉族学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阅读有困难,语言表达不清楚、不规范,语序错乱,语法混淆的不乏其人,作文中病句连篇的现象更是比较常见。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机械地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教参建议确定教学目标,而应从语言学习的规律和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课文和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丰富学生的词汇和语言知识。处理好停顿、重音、语调和速度等技巧,感悟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明白如何把话讲得清晰、正确,用语贴切、得体。同时,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多背诵一些经典性的篇章,并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以此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对于文中那些富有哲理、充满诗意的段落、句子,应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一些仿写训练,这样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语言形式,增强驾驭语言的能力,还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小学汉语文教学,其实也是一门语言的学习。对于语言学习来说,最为重要的是拥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因而,在小学汉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气氛,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汉语文学习。教师可以在汉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汉语言教学活动,采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汉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可以将学生生活中所需要应用到的汉语文知识作为汉语言学习的材料,在课堂中创设汉语言情境,以培养学生应用汉语文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来扮演角色,用汉语进行对话和交流,并体会文章中的感情。另外,教师还可以选取某一话题来开展汉语言演讲比赛,以调动学生学习汉语言的积极性。教师可在校园设置“汉语角”,不定期的开展一系列的汉语言活动,促使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提高自身的汉语文水平。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讲汉语,多使用汉语,培养学生说汉语的习惯,以消除学生对汉语文学习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对汉语文学习的信心。

五、让学生讨论、发现和创新,激发创造力

传统的汉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一个语重心长,一个被动接受,课堂气氛沉闷。传统模式框定了学生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就受到影响。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愉快思考,主动探索,活跃思维。学生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会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激发潜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在汉语文教学课堂上首先要利用和发挥好汉语文教材的多种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有效的学习方式,以汉语文教材中提供的例子为基础,主动的运用合理的想象来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经历和情感进行体验,从而获取更为直观生动的理解和感悟,然后通过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来深化个人的认识,最后通过探究性的思考来熏陶个人情感,获得一定的思想启发,从而掌握学习汉语文的有效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个人的汉语文综合素养,另外,将汉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汉语文资源,并将汉语文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七、确立目标,拓展教材

课时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课时教学目标通常分两类:一类是即时达成的目标,主要指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目标,通常课上完就应达成。因而,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自己教学行为的选择,可以这样说,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

要合理开发利用汉语文课程深厚的人文精神资源,让学生在这个视野开阔。每一篇教材无不体现作者对人的呼唤,对生命的关注,对人的良知的启迪。这些文学作品以不同的情感倾诉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学生在与文本的阅读交流中,凭借审美感知的直觉,攫取了文本的抒情性并在自己的情感经验中,找到共鸣点。在这些教材中,寄寓了作者人文主义的理想,指引着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理解中思索。明白了人必须有生命意义,要珍爱生命,感受幸福,体会到人必须相互关心爱护;保持善良和真诚;懂得自尊自爱,了解到人生意义、人生价值所在。

总之,在进行汉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一个活泼、轻松的教学氛围,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使学生从心理上喜欢汉语文,爱上汉语文。教师要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只有选择科学的教学观念做指导,才可以使教学策略和小学生的学习相符合。

参考文献:

[1] 齐玉华,海金宝.提高蒙古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浅谈[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1(02).

[2] 包斯钦.新时期蒙古语文学思潮论[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9(04).

[3] 赵万文.教学目标:有效备课的价值追问[J]. 贵州教育 2015年11期.

[4] 耿丽清.让教学生动起来——无痕教学初探[J]. 新课程(上) 2014年10期.

篇5:小学一年级汉语文教案

1、为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手足(zhuzu)写字(zhizi)大山(shansan)竹(zhuzu)排只(zhizi)三天(shansan)

大人(yenrenyin)两(lialangliang)人中国(guoguo)

2、数一数下面的字有几画,再写笔顺。

虫()风()马()会()

3、把下面的字去掉一笔,变成新字,再组词。

自()()禾()()

去()()鸟()()

电()()天()()

4、按要求填空。

医:()结构,共有()画,第七画是()。弯:()结构,共有()画,第九画是()。脚:()结构,共有()画,第八画是()。敬:()结构,共有()画,第五画是()。

5、比一比看下面的字有什么不同,再组成词。

种()自()坐()和()白()座()

哪()手()乌()那()毛()鸟()

二、词。

1、选词填空。

(到处、处处)乌鸦口渴了,()找水喝。

(什么、怎么)乌鸦喝不到水,()办呢?

(用法、办法)乌鸦想出()来了。

2、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小()近()来()少()直()快()笑()先()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根()()小河()的花一朵()()老师()的树

一片()()小白兔()的衣服

4、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多少的词。

例:(一棵)大树(两把)椅子

()小羊()楼房()尺子

()水井()水牛()苹果

三、句子。

1、为下面的句子填上标点符号。

哪座房子最漂亮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天空寻么蓝那么高

2、把句子补写完整。

雷锋和几个小同学一起()。

农民种了()和()。

()到了,天气凉了。

3、用下面的词各写一句话。

很多:

就是:

一会儿:

四、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用

一、两句话写下来。

篇6:小学一年级汉语文教案

一、乌鸦喝水》的教学片段

师:我们在小朋友的桌子上放了半瓶水,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才能把瓶里的水升高呢?

生积极讨论、交流。

生:再给瓶子里加水。

生:把瓶子斜过来就行了。

师:有一只乌鸦飞了很多地方,怎么也找不到水喝,这一天,它发现了一片荒地上有半瓶水。你能帮它喝到吗?

生:我帮它把瓶子斜过来,让它能喝着水。

生:我请它到我们家喝茶水。

师:可是那儿没有一个人呀!咋办?

生积极思考、相互启发。

生:向瓶子里扔小石块。

生:这是一个好主意!

师见时机已经基本成熟,立即下发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块。生(兴致勃勃)主动进行实验。(四人小组)

生:扔下一粒石子,瓶子里的水便高了。

生:(惊异地)扔下一粒石子,怎么不见水涨高呢?

生:“哟,水真的升高了!

师: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究竟涨高了没有?

生继续进行扔石子的小实验。

生:是涨高了,只那么一点点。

师:一直往瓶子里投石子,会怎么样?

生(兴趣浓烈)接着实验。

生:这样投下去,瓶子里的水会不断升高。

生:瓶子里的水会随着石子的增多而变化。

生:即使向河里扔石块,河水也会升高。

生:所以每年汛期来临前,有关部门总会疏通河道,缓解水流。

生:这样,乌鸦可以喝足了水。

二、乌鸦喝水》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探究性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探究需求,爱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以上摘录的《乌鸦喝水》的教学案例,对此作出了很好的诠释。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我已经真正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促进者,始终给学生以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之感,让学生有不断探索、追求真知之动力。

从小孩子们们富有个性的回答中,可以窥见到和谐的探究氛围正在形成,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探究的预期目标得以实现,科学的探究方法得到培养,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探究精神得到延续。这些,必将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乐学的良好心境,从而有助于自我探究能力的锻炼、培养、提高。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我在课堂中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传统的教学通常是教师演示,让学生理解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4人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哟,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时,讲解是多余的,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篇7:小学一年级汉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编一个李白《静夜思》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1:复习背诵《咏鹅》。

2:讲一个李白小故事然后倒入新课《静夜思》的学习。

二、揭题、释题。

1、“思”:思念,想念。

2、谁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

3、课前准备情况(有关李白的)交流。

三、初读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把诗中的生字单独拿出读两遍,认一认。

3、检查读的情况。(主要是字音)

4、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三、细读古诗。

1、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多肯定,多鼓励)

2、当堂背诵。

四、认记生字。

1、说说你认记生字的方法。

2、生字卡片认读。

3、“摘苹果”游戏:把认到的生字摘下,组成词大声说出来。

五、练习写字。

六、课外作业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篇8:小学一年级汉语文教案

1. 在引入情境中的应用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 也需要设置适当的教学情境, 以便抓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能够更加有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课堂效率。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 面对新事物会以很强的热情去探究, 多媒体能够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个特点, 呈现出许多令人好奇的东西, 激起小学生的好奇心, 引导其投入更多精力去探索, 去学习。另外, 对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时, 要充分考虑到其喜好, 在多媒体中要充分呈现出其爱好的东西, 才更能够在课堂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小学生的兴趣, 为整个课堂的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2. 在培养情感策略中的应用

在我国教学过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三大教育目标之一, 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从情感上感化学生, 才能使学生进入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去, 因此,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还需要实现其情感的教育。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利用其呈现的图片、视频、音乐、动画等创设出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 是学生为之所动, 产生共鸣, 激起小学生的情感喜好, 在不知不觉中将其带入课堂内容中去。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陶冶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不仅从课堂上得到了学生的乐趣, 而且也获得了相应的课堂知识。特别是对一些具有情节性的课文的学习, 如果能用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 能够充分克服小学生想象力不丰富的现实, 让小学生真切地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以及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使其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加深理解。

3. 在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中的应用

小学生具有的知识和能力都很不足, 需要逐渐对其进行教育, 使其获得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果在语文课堂上简单地在黑板上画、或者教师用一些简单的道具呈现, 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利用生动的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技术通过对图片、动画及视频、音乐的完美呈现, 综合体现着优美的情境, 使小学生能够在类似于真实的情境中欣赏自然景观、人文建筑、历史圣地等, 使其充分发动其情感去欣赏、去思考、去感悟, 不断使其情操得到陶冶, 使其感悟美的能力得到激发, 在美好的多媒体呈现中获取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知识。

4. 在开拓视野和扩大信息量中的应用

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 理解能力也有限, 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空间是极大的, 因此,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需要适当地在课堂上增加一些课外内容, 增加小学生的知识信息量, 拓宽其知识视野。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上, 学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 如果还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很难实现这一目标。而利用多媒体技术, 结合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适用于小学生学习的大量信息呈现出来, 将这些新知识、新信息及新事例引入课堂, 将更多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内容展现出来, 丰富了课堂内容, 有效实现了对课堂内容的补充, 增加了课堂容量。这样, 不仅有效实现了对课堂知识的学习, 更使小学生在语文知识上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助于其进一步的学习。

总结

综上所述,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汉语文的教学中, 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同时, 最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通过在引入情境中的使用、在培养情感策略中的应用、在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中的应用以及在开拓视野和扩大信息量中的具体应用, 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能够实现小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兴趣的提高, 能够使小学生在获得必要的课堂知识的同时使自身的审美能力等多种技能得到提高, 同时可以有效实现小学生知识面的拓展。

摘要:科技的创新为更多行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提高了其他行业的工作效率。在现代社会, 计算机的发展为更多工作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工作条件,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 多媒体作为计算机技术的连带科技产品, 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现代化的教育中,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尤其是在新课程要求下, 利用多媒体教学更能达到新课改的要求。本文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文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101, 8 (35) :1065-1066.

[2]金春江.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 6 (7) :173-174.

篇9:小学汉语文教学之我见

关键词:汉语文;教学方法;小学

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便是在小学,虽然小学的课程没有初、高中那样紧张,知识点没有初、高中那样难,但是,小学却是学生发展和学习的第一步,作为小学汉语文老师,不能轻视这门看似简单实则重要的课程,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针对汉语文教学工作,教师要加大对汉语文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研讨力度,找出最好的教课方法,以下是我总结和归纳的汉语文教学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科技的运用

从目前的状况看,我国的科技正处于上升的阶段,可谓前景一片大好,很多领域已逐步引入科技辅助,同样,在教育界这个大领域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2.实物的运用

小学阶段,对学生来说依旧是沉浸在游戏、娱乐的时光,既然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玩心重,教师在授课时要采用新颖、开拓性的方法,汉语文知识点贴近生活,教师可以收集生活中的资源,在课堂中运用实物讲解,或者情境再现、角色分配等,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知识。

二、教师自身的发展

教师是学生的领导者,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自身的学习和品德极其重要。首先,汉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课改的不断进行,教师也要与时代前进,无论是自身的传统思想,还是知识程度,都要不断地更新与完善。其次,作为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多聆听学生的想法,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最后,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和指导,教师授课的共同目标便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汉语文这门灵活的学科,通过教师的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终会找出适合学生很好的授课方法。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针对当代学生自身的特点,找寻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就像小学汉语文教学,好的教学方法,会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汉语文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学生的探索和创造性便与之而来,同时,快乐、趣味的学习环境也是小学汉语文课堂必须具备的。总之,小学汉语文教学,方法有很多,需要我们共同探索。

参考文献:

卓玛央宗.小学汉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2).

篇10:小学一年级汉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生字卡等。设计理念:

采用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突破识字和写字的难点,防止平均用力。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书空)认读生字“静”“夜”

[设计意图: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猜谜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划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教互学。

3.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 “静、床、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课文读准、读顺。

[设计意图:指导方法,重视落实,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精神。

三、创设情境,复现生字

1.现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放在字卡上,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静、床、光、望、乡 ” 5张生字卡片,开火车一条龙读后鼻音的字。

3.教学新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导学生观察:“攵”象你认识的哪个字?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么记住这个偏旁? 4.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2)读后正音。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部分学生对诗歌已耳熟能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孩子自己识字,互帮互学。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生字多次复现,加以巩固。在广泛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四、感受诗意,再读古诗。

1.(课件出示插图,配上古筝乐曲)谈话:小朋友,现在请你们静静地欣赏这幅图,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难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过窗又洒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于是他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著名诗篇《静夜思》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哀„„)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 5.通过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古诗。

[设计意图:深入感知课文中的情感,但不是用分析的办法,而是利用诗意的画面和故事,用播放音乐和有感情地朗读的办法,使学生整体感知,这样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农村里百分之九十多的留守儿童感受得会更深,这首诗很短,含义又及深,很难让一年级的学生全面理解,这里只是让学生有初步的感受,今后每一位学生都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品读这首诗。]

五、写字练习,学写4个生字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练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小养成写规范字的好习惯。]。

六、课外作业

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及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

七、板书设计

6、静夜思

目 耳 头 米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课前准备:

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设计理念:

采用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突破识字和写字的难点,防止平均用力。教学流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亮)

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书空)认读生字“静”“夜” [设计意图: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猜谜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划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并读读自制生字卡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教互学。

3.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 “静、床、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课文读准、读顺。

[设计意图:指导方法,重视落实,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精神。]

三、创设情境,复现生字

1.现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还认识它们吗?

2.游戏巩固: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月亮姐姐带着星星妹妹也赶来凑热闹了,月亮姐姐说:“星星妹妹后面藏着一个字,我来考考你们,谁能认识,我们就和她交朋友。”(课件出示月亮星星图,指名一位学生上来点击鼠标,大家一齐认读),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参加,行吗?我来指,你来认,认的时候还可以站起来加上动作演一演这个字的意思。

3.出示:“静、床、光、望、乡 ” 5张生字卡片,开火车同桌齐读后鼻音的字,读正确后互相说:“合作愉快!”

4.教学新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导学生观察:“攵”象你认识的哪个字?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么记住这个偏旁? 5.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2)读后正音。[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部分学生对诗歌已耳熟能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孩子自己识字,互帮互学。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生字多次复现,加以巩固。在广泛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四、感受诗意,再读古诗。

1.(课件出示插图,配上古筝乐曲)谈话:小朋友,现在请你们静静地欣赏这幅图,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难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过窗又洒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于是他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著名诗篇《静夜思》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哀„„)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播放乐曲)(预设)生: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上海赚钱的爸爸。”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北京赚钱的妈妈、姐姐。”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妈妈,我很想他们回来,每天可以看到他们。” 师: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乡的什么呢?” 生:“他想到了故乡的那座小山。” “他想起了家门口的那条小溪。” “他想起了故乡的亲人。” „„

师: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下面我们就带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读这首古诗

5.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6.角色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7.指名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配以乐曲。8.通过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古诗。

[设计意图:深入感知课文中的情感,但不是用分析的办法,而是利用诗意的画面和故事,用播放音乐和有感情地朗读的办法,使学生整体感知,这样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农村里百分之九十多的留守儿童感受得会更深,这首诗很短,含义又及深,很难让一年级的学生全面理解,这里只是让学生有初步的感受,今后每一位学生都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品读这首诗。]

五、写字练习,学写4个生字

(一)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1.你发现了什么

第五单元 时、分、秒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和几时半的基础上编排的。学生已经知道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能说出钟面上的时间,还能识别钟面上的整时刚过或不到整时的时间,这些都是教学本单元可利用的资源。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来认识计量很短的时间单位---秒。认识秒以后让学生把时、分、秒结合起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且能够灵活的换算时分秒。运用学生自身的实际让他们自己体验一分钟到底有多久?一小时到底有多久?由于1小时的时间比较长,一节课的时间还不足1小时,在课堂上可以借助“分”来体验“时”。另外,认识钟面上的非整时时刻以及时间的计算,需要综合应用时和分的知识。第一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并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通过各种活动准确的体验一分、一秒。

3、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秒,并准确建立一分、一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分秒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自制钟面。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出示钟面唤起学生记忆,并拨几个学生熟悉的时间让学生认读。

师:大家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谁能说说关于时钟你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有时针和分针。(与学生共同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是及时补充)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一小时。(若是学生说的不够完整,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进行复习)生:„„

师:同学们的记忆里可真好,看来大家学过的知识是难不倒你们了!那你们能正确迅速的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吗?来比比赛!(教师拨时间,学生认读,对于不正确的给予指正,并说说是怎样认读的?)

二、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啊!敢不敢继续挑战自己?大家仔细看看老师出示的这些钟面上针的多少,你能看出有什么不同吗?

生:有的钟面上有三种针,有的钟面上有两种针。(师提示:较短的一根指针叫时针,它表示多少时;较长的一根指针叫分针,它表示多少分。)

师:你知道最长最细的是什么针吗?秒针走一小格是多少呢?对,就是一秒!今天咱们就来一起来认识一下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2、说说是几秒,教师提问:秒针走一大格表示几秒,从1走到4表示几秒,从7走到1是几秒,„„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3、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适当的给学生讲解秒表的读法)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这是什么发出的滴答声?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看了你们刚才的表演,你觉得1秒的时间过得怎样?(学生畅谈1秒时间感受)是呀,1秒的时间很短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出示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学习1分=60秒,并体验1分钟

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一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让学生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问: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请你选一个你喜欢的活动,咱们来做一个1分钟的体验活动。

师生共同总结一分钟可以做的事。

三、联系巩固

1、填单位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时间单位,知道了1分=60秒,以前我们还学过哪些时间单位呀?现在老师想来考考你们,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人每天睡觉大约9()系红领巾大约20()煮饭大约30()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秒。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计量时间的单位---秒。知道了1分=60秒,一秒过得快不快?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1秒钟!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1分=60秒

《金色的草地》教案

一、预设目标:

1、理解词语和句子,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2、结合课文理解,学习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读题质疑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外国文学《金色的草地》,齐读。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自由读一读课文。(读之前让学生相互提提初读课文的要求。)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易读错的字词或自己进行指导。

3、再读一读课文,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或是你想说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了解蒲公英:出示蒲公英的花和种子图,说说你看到过哪种蒲公英,谈谈自己的认识,教师补充,在认识蒲公英种子时相机学习生字“绒”。)

(三)、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草地会是金黄色的?

(1)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2)看满地盛开蒲公英花的图理解草地是金黄色的,结合感受读一读句子。第二自然段

1、同桌齐读,感受文中的哥弟俩是怎么玩的。

2、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像他们这样玩一玩,一名学生上台帮忙读一读文本。课件播放蒲公英四处飘散的样子。

3、师生评一评,相机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几个词语。

4、再指导读第二自然段,请两位学生上台演一演,一生帮忙读。

5、一起来玩一玩,体会玩蒲公英带来的乐趣。(课件播放无数蒲公英飘散远去的情景。)

6、一起在读一读本段最后一句,理解“引人注目”一词。第三自然段

1、指名一生朗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自由说。

2、出示填空题: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早晨,花朵--------,是-------,草地是----------。中午,花朵--------,是-------,草地是----------。傍晚,花朵---------,是-------,草地是---------。(1)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加上动作说一说,不看提示说一说。

3、齐读本段。第四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又发现了什么或新的想法?(理解最后一句话,为什么一起起床,一起睡觉?)

四、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你理解的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啊?

五、机动:摘抄好句子。

《金色的草地》 教学反思

俗话说: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所以在教学设计之初,我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情境渲染,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绿茵茵的草地,旨在能吸引孩子的眼球,捕捉孩子兴趣的着力点,让学生快速地走进文本。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应人文性与工具性高度统一,所以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在课堂的全过程。例如:我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兄弟俩在尽情玩耍的情景,深刻地体会童真童趣。我特意指导学生进行表演。“现在我想给大家创设一次当演员的机会,高兴吗?”同学们顿时雀跃起来。“首先应该明确,我们表演课本剧是不是为了痛快地玩一会儿?”同学们的头摇得像拨浪鼓。“我们表演为的是走进文中,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情感。要想当好演员,首先要记住台词……”于是我就让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反复感知,使其对整个故事情节达到能复述的程度。然后让学生讨论两个孩子的情感变化,让学生认真地研读“剧本”,探究“角色”,让四个人小组合作,自主地选择角色、进行排练,要求学生能投入剧本,进入角色,在表演的过程中,要融入自己的理解、情感。

揭示草地变化原因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高潮部分,首先我让学生带着疑惑,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到课文中去寻找案……边找边勾画出草地变化的原因,最后请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来,分别画出早晨、中午、傍晚的草地及蒲公英的花开放和合拢时的情景,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的权利回归给学生,同时我能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学习氛围,着力培养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尽力做到尊重学生,我始终用我的微笑来感染着学生。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学生的机会,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这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这节课我至始至终与学生进行积极地互动,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一起去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同时我能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目标更容易实现,从而去体会那份成功的喜悦。

《金色的草地》教学随笔

上一篇:团工作总结、工作计划下一篇:淘宝网店年度销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