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2024-06-13

高三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共11篇)

篇1:高三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三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教学建议

万州区教科所高中室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教”轻“学”。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包办代替较多,“满堂灌”随处可见,课堂缺乏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机会;二是教师缺乏对《考纲》、考题的研究,忽视高三复习教学的阶段性,教学起点偏高,脱离学生实际,总想 “一步到位”,使用的例题、练习、考题难度过大,多数学生不能完成,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复习效果较差;三是教学方法呆板,课堂缺乏激情与生气,教师提问缺乏技巧和思维含量,学生失去兴趣,课堂效率较低。

2、重“资料”轻 “课本”。课本是复习依据,是任何资料不能替代的。课本中例题、习题、插图、阅读材料等常作为高考命题的背景材料,但没有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部分教师缺乏对课本的研究,个别教师甚至没有课本,复习过程不仅完全按资料进行浅层次机械操作,而且个别学科资料是过去“3+2”高考模式的翻版,从板块内容到练习设计都存在“繁、难、偏、旧”现象,不能与现在的高考对接,教学效果较差。

3、重“练习”轻 “方法”。部分教师在高三教学中非常关注练习,缺乏对学生方法的指导。表现在教学中贪多求全,课内课外花大量时间做题讲题,让学生在 “题海”中苦渡,课堂教学单一,缺少变化;评讲练习“滥”、“多”,不重视错误原因、易错易混点的分析,缺乏方法思路的归纳小结与指导,缺乏答题技巧的训练;教学效果较差。目前高三课堂教学实际上浪费了不少时间,做了很多的无用功。

4、重“个体”轻“协作”。有的学校非常重视高三教师个体工作,忽视团结协作,高三备课组缺乏研究气息,缺乏教师间配合,缺乏教师间学习交流,备课组在进度、资料,命题、质量分析等协调作用上发挥不够,活动落实较差,高三备课组形同虚设。

5、麻痹松懈轻“常规”。部分学科教师自以为长期教高三,轻车熟路,产生了麻痹松懈思想,教学工作落实不够。表现在:课前准备不够,复习目标不明,教学随意性大,放弃教材依赖资料,例题练习设计缺乏针对性,课后练习布置多批改少,教学常规落实不够。

6.新手较多经验不足。部分高三“新手”由于缺乏教学经验,缺乏把握教材的能力,缺乏对《考纲》的研究,导致标高把握不准,重难点不明确,内容缺乏综合,缺乏梳理整合,迫切需要学校老教师的悉心指导。

二、高三工作建议

(一)研究高考,掌握主动

1、考纲:熟悉研究近几年《考纲》。认真研究《考纲》确定的命题范围、试题结构、题型示例,明确能力考查、知识内容的层次要求,《考纲》是最权威、最具启示性价值的高考信息,学校要认真组织高三教师,特别是高三新教师进行研究,从而掌握复习主动权。

2、考题:组织教师研究近几年高考重庆卷、全国卷、其他省市卷,明确高考的命题模式及变化。历届高考题,无论从题目结构、设问方式、难易程度都是高三复习备考最好的“样题”,备考过程讲好、用好这些“样题”,发挥其作用,有利于提高复习质量。

3、课本:课本是主体,资料为辅助,不能以资料代替课本,要研究近几年高考题与课本直接或间接联系。课本中例题、练习,插图、阅读材料、研究性学习的相关内容,理、化、生三科的演示实验、小实验常作为命题素材,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充分发挥课本在复习中的作用。

(二)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高三各科教学目标——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复习过程中要依据考纲和课本,将考纲所列知识点问题化题型化,做到考点知识一个不漏,单元知识,板块知识检测到位。在概念、规律、例题、练习、试卷的评讲过程中要落实能力培养,分层次、分阶段逐步培养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推理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理综学科要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从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操作、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全方位进行,近几年理综实验部分得分不理想,与我们平时的复习教学重视不够有很大关系,可以说,理综部分谁抓好了实验复习,谁就会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理综学科实验复习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精心安排,过程落实

第一阶段(08年9月——09年3月底):本阶段是课本内容过关阶段,主要针对单元及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重点是 “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题型。本阶段的复习工作任务繁重,事关全局,做好了此阶段的复习,就会赢得高考。本阶段主要突出一个“细”字。

(1)复习计划,周密详细。复习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科学详细的复习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章节计划、课时计划等)。备课组要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做到进度、练习、检测基本统一,学科教师应按复习计划、进度进行,避免前松后紧。(2)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依据《考纲》要求,将课本知识逐个过关,包括课本中的插图、旁批、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小实验都不能放过。

(3)注重变化,落实训练。练习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知识、规律和方法的内化、深化、活化。本阶段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形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重点难点热点知识做到融会贯通,通过构建章节知识网络,整理易错易混知识,章节检测,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灵活应用的目的。

第二阶段(09年3月底—09年5月上旬)。本阶段在知识板块内通过专题讲练,突破重点难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能力。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注重过程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解题能力。本阶段着要突出一个“精”字。落实好“精讲、精练、精评”工作。

讲:准备充分,针对性强。讲重点、关键,讲规律和方法,讲存在的问题。

练:定时练习,有效性强。练题型、练能力、练速度。抓好板块知识练习、综合训练。题目难度靠拢高考要求。不练偏、难、怪题。

评:了解学生、分层进行。评思路、评方法、评错误。

第三阶段(09年5月上旬—09年6月初)。本阶段主要是回到基础、适度训练、讲求规范、多讲思路。本阶段重点突出一个“活”字。

(1)构建知识网络。根据知识的内在规律,结合《考纲》要求,以知识主干为“经”,以规律方法为“纬”,挖掘其间纵横联系,将学科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

(2)考试技巧训练。特别是综合学科时间分配与做题顺序方面,要求学生自己有一种比较稳定的方式。

(3)保持良好心态。具有良好的状态是高考成功的保证,而良好的状态来自于学生有良好的心态。本阶段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调整好学生的应考心态,使他们轻松愉快上考场。

(四)年级管理,细节落实

高三教育教学管理中要发挥年级组在学科应考复习中的组织、协调、督查功能。年级组要统筹兼顾各个学科的备考工作,科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不要以频繁的考试来冲击学科复习,否则会影响学科复习进度,影响教师、学生在复习中主体性、主动性的发挥,会让他们变成消极应考的机器人。年级组要定期召开班主任会、备课组会、学生座谈会,协调解决教与学中出现的问题。对 “月考”、“一诊”、“二诊”等大型考试,年级组要认真做好考务、阅卷、质量统计分析、教师会、家长会等工作。备课组是学科应考复习的组织者、协调者。备课组长要调动组内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个体在资料、编题、阅卷、反思、信息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使他们各展其才、各尽其能。在整体进度同备课组进度、资料等协调一致的前提下,学科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分层推进。

规范学生行为。学生行为规范对高三没有特殊。高三年级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包括言行举止、课堂纪律、就寝秩序、清洁卫生、体育锻炼)等要严格要求和管理,为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创造条件。

(五)教学常规,环节落实

1、课前准备落实。课堂教学要撒得开收得笼,能够吸引学生,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能够有效控制课堂容量,首要工作就是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考纲、课本、资料、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只有这样高三复习课才可能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强化检测落实。落实单元检测、月考制度。综合学科最好两周一次合卷练习,逐步让学生形成自己解答综合学科的习惯。

3、培养新手落实。本届高三,新手较多。新手对高三教育教学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学校要加大对这部分教师的培养力度。一是要发挥高三年级组、备课组的作用,做好集体备课和以老带新的工作;二要认真组织“新手”深入研究《考纲》、考题、课本,把握高考考查的重点、热点,减少复习过程中的盲目性,不做或少做无用功。

4、督促检查落实。加强对高三教学“六认真”的检查工作,特别是备课环节一定要重视。重点检查那些学生反映较大,教学效果较差的高三新手和所谓有经验的老手的“六认真”落实情况,发现问题限期整改,不能讲人情,否则会影响学生情绪和学习效果。

(六)关注时政,开阔视野

高三各科教学,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发展变迁。如“国家大政、金融危机、空间技术、纳米科技、基因工程、环境保护”等常作为高考命题背景的时政热点、重大事件、现代科技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搜集和加以研究,并在复习过程中恰当应用。另重庆特色如“三峡工程、桥粱建设”,高中新课程理念在07年、08年重庆考题中已有体现,这些都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七)指导学法,提高效率

1、树立学法指导也是教学内容的思想。教师要树立学法指导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讲掌握方法比获取单一知识更重要。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的原生态本质即方法,学生思维素质在方法的掌握中不断形成,又通过方法表现出来,抓住学法指导即抓住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就会增效提质。因此在高三复习教学的全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2、引导学生科学备考。一是确立目标:根据实际确立切实可行目标。二是把握自我:要求学生有“自我”意识,制定学习计划。三是主动学习:让学生处于“我要学”的状态。四是学会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学会科学学习。五是良好习惯:良好习惯是最好的方法。实践证明对听课、作业、笔记、整理知识、读题审题、规范表达、安排时间、考试技巧等进行指导能够有效提高复习教学质量,高三教师应该做好此项工作。

篇2:高三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象一:

“包办代替”

虽然教师关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包办代替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学生缺少独立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具体体现:

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特别是出“主意”、想“点子”、抽象、概括、表达;代替学生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

*教师的困惑:

我都讲一百遍了,你怎么还不会?!

*学生的困惑:

老师,你一讲,就明白,可是自己作就不会?!

*“包办代替”导致:

学生缺乏学习责任感(讲得不好,所以学不会);

剥夺了能力发展的权利(听得懂,不会做);

失去了情感培养的机会。

现象二:

“以点带面”式的教学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提出问题后,由于问题较难,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所以一时间,绝大多数学生都没能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仅有个别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教师请个别学生在全班范围内表述他们的解决方法。

*反思:

课堂上,问题的价值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如果一个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在没有被更多学生理解和思考之前就被个别学生解决了,那么,这个问题就没能对其他学生的能力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与包办代替相比,提问,教师似乎向能力发展迈出了一大步,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教师行为表明:教师心目中没有明确的能力和情感目标

*进一步思考:什么是学生为本?

现象三: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仍旧处于形式化阶段

在一些课堂中,把多媒体当作小黑板使用或当电影机使用也存在着。甚至部分年青教师,黑板成了摆设,写个课题一放就没有其它功能了。

1.喧宾夺主,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

2.效率低下,仅仅替代黑板(电子小黑板)

3.过早和过快的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影响学生的能力的培养

*困惑:不使用信息技术就不是体现新理念的课吗?

*反思:

1.教材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对数学学习的促进作用

2.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学学习创造丰富多彩的环境

对现代教育媒体,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及目标,有选择地使用,并在合适的时机使用,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现象四:

课堂上缺少自主探究或自主探究流于形式

*案例:

有的老师在讲根的分布这一节时,一开始就让学生探究某一含参的一元二次方程根分布在某一区间上求参数的范围问题,结果是多数学生感觉是“老鼠啃天,无从下口”,如此下来,正好中了老师的计,给老师流下了展示才华的绝佳机会,最后这位老师一股脑地给学生讲解了八种不同类型的根的分布问题,并用表格的形式归纳总结,让学生记忆,这位老师对学生可谓“尽心尽职,体贴入微”,学生得到了可以套用的结论,如获至宝。师生皆大欢喜。

反思:

课堂上先呈现一个超过学生现有知识经验且具有情趣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可以的,但接下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先探究一些与此相关的基础问题,然后站在更高的层面—譬如数学三种语言转换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的责任在于启迪学生思维,树立能够指引我们正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和观念,进而熟练掌握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自主探究应注意的问题

现有知识经验--在现有知识经验范围内

任务解决的难度--在认知发展邻近区域内(认知能力)

教师的引导--要具有启发性、思想性,不是包办代替

现象五:

形式化的交流与合作

*案例:

有的教师经常先叫起一个学生,然后提问;有的教师只有在讲完一个题甚至是讲完一节课后才让学生总结交流;有的教师是在学生作完一个题后,交流对照答案;有的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发现学生都不会,就让学生交流。

*反思:

1.交流方式:交流只发生在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且学生是被动的缺少学生主动的和教师交流,其他学生是什么角色?即使有学生之间的交流。

2.交流内容:不单是解决问题之后,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关键问题。

3.学生思维活动:是否得到了激发,不良的思维习惯是否得到了修正?

4.交流时机:有些问题是否需要合作?什么时候合作?

*交流与合作应注意的问题

1.问题的难度适中

2.时间恰当

3.形式多样

4.小组交流人数合理(2-4人),保证参与机会

现象六:

选题多、滥、难,不能体现精、活、适。

教师凭感觉选题——从网上或复习资料上选题,教师没有先做,就拿来放给学生,题量大,针对性差,方向不准;难题多,综合性强,在学案中占比例(基础、综合、探索)不合适;题目灵活性差,特殊技巧要求高,不能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学生疲于应付,基础不扎实,做了许多无用功。

*反思:

选题必须根据学情来进行,以进一步增强针对性。教师要先做题,然后从多个题中精选目标题,选题注意体现典型性、基础性、灵活性,注意控制难度,使题目真正起到落实基础、启迪思维、掌握方法的作用。备课组可以实行习题编选负责制,由备课组长或骨干教师对课堂使用的习题、课后练习题、作业题、单元过关考试题、各种检测题进行最后把关。对重点题型与错题必须有一个以上的变式练习。

现象七:

讲解策略性差。

不能坚持先做后讲,不做不讲的原则,不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与师生间思维的差异性,“讲”的时机与火候不恰当,泛泛而讲,看似全面,实际上思维不条理,重点不突出,不能体现启发、点拨、诱导,更达不到讲后“记忆深刻、刻骨铭心”之效果,不能对典型题目进行引申变化,不能对典型题目进行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不能及时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升华,讲解时间太长,没有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时间。

*反思:

坚持先做后讲,不做不讲的原则。不管是例题还是练习,都要让学生先尝试做,做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就是学生亲身体验正确理解题意、分析解题思路、寻找解题方法的过程,这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时机。教师要在学生思维出现障碍的恰当时机进行启发、点拨、诱导,对典型题目进行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优化解题方法,强化通性通法,适时引申变化,拓展提高,及时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升华。

现象八:

查漏补缺不及时,没有将落实进行到底。

不能进行系统梳理,教学随意性大,对于班内大多数学生的共性问题,不能及时研究出错的原因并剖析问题根源,教学的补救措施不到位,不注重改错的检查与督促,不能定期对重点题型与错题进行重复训练。

*反思:

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反思梳理,及时查漏补缺。对教学不到位的地方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对学生的错误,要研究出错的原因并剖析问题根源,注重改错的检查与督促,定期对重点题型与错题进行重复训练,如二次过关、错题重考等。

现象九:

忽视学情,课堂教学存在低效现象。

有的老师在讲课时,往往讲他认为重点的知识、题型,而不考虑学生已经掌握没有,以教师理解代替学生,老师认为重点的,学生可能都会了,但老师还在重点讲解,学生的易错点,老师却忽视了,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

*反思:

篇3:高三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高三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词法和句法基础不扎实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具体表现如下:

1、单词拼写错误。有的学生把government写成goverment, 把matter写成meter, 把hungry写成hungery。

2、名词单复数使用不当。

1) .He gave some advices yesterday. (advice为不可数名词, 应该为advice)

2) .My son has a lot of homeworks to do very night. (homework为不可数名词, 应该为homework)

3、介词误用。That is because doctor can be respected for people. (for→by, 受人尊敬应用by people)

4、冠词误用。What a fine weather! (weather为不可数名词, 其前不用定冠词, 应把a去掉, 类似的还有不可数名词fun)

5、连词误用。Though I am very old, but I still work hard. (though与but不可一起使用, 去掉though或but)

6、词性混淆。

1) .We will make contribution to the social. (social→society, social为形容词, 这里应用名词society)

2) .They will feel very successfully to themselves. (successfully→successful, 修饰feel应用形容词)

7、同义词、近义词混淆。

1) .That novel is very worth reading. (very→well, 修饰worth应用well)

2) .I was quite excited to have accepted your gift. (accepted→received, accept表示主观接受, 而receive表示客观收到)

8、固定词组搭配不当。To drink will give pregnant women some harm. (give→do, “对……有害”应该为do sb harm或do harm to sb)

9、动词时态、语态误用。

1) .My friend pay a visit to my house last night. (pay→paid, 过去时态)

2) .The students should love by each teacher. (love→be loved, 主谓关系是被动关系)

10、主谓不一致。There are a bird flying in the sky. (are→is, 主语是a bird)

11、句子成分缺失。

1) .缺谓语。The results as follows.→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2) .缺宾语。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choose occupation, so we should think about carefully.→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choose occupation, so we should think about it carefully.

12、There be句型误用。

1) .There are have so many problems.→There are so manyproblems.

2) .There are lots of students choose to be a doctor. (句型中同时出现两个谓语动词, 这是学生值得注意的问题)

二、教学启示

以上的列举都是高三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所举的例子只是其中一部分, 究其问题产生的原因还是由于学生在英语的基本词法和句法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存在很大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得到取如下几方面教学启示:

1、注重单词的记忆和运用

词汇是英语写作的基础, 学习过程中除了帮助学生掌握目前高考所要求的3000词外, 教师还要注意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容易出现的应用汉语思维习惯进行写作的现象, 所以, 在复习单词时应注意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词形相似的辨析与对比以及词性的变化,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语言对照, 帮助学生纠正写作中的习惯性错误。

2、注重写作教学中单句的练习与句法的基本训练

要想写好英语短文, 关键在单句。要想写好单句, 关键在句型、时态、语法的综合运用。英语中复杂的时态和语态变化是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跨栏, 要帮助学生跨越英语学习上的这道跨栏, 必须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时态和语态的用法并能应用自如。英语是一种结构语言, 它有自己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和固定短语等, 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会发现, 即使学生能把所学的课文全部滚瓜烂熟的背诵下来, 在写作中仍然会出现句法错误, 其根源就在于学生仍然对英语句子的结构规律茫然不知所措, 因此, 教师很有必要加强英语的句法教学, 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英语句子虽然复杂多变, 但万变不离其宗, 经过删繁化简, 句子的主干清晰可见, 最终学生会找出句子结构的规律, 即英语句子的五种基本句型, 高考书面表达的范文中, 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型都是基本句型的扩展、延伸或变化。因此, 训练学生的写作, 首先要抓住基本句型的训练。在平日的教学中, 教师应着重抓住基本句型的练习, 从五种基本句型出发, 对学生进行造简单句的训练, 再进行并列句和复合句的训练。实践证明,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并产生浓厚兴趣。

3、培养学生使用正确的英语表达法

很多学生写英语短文习惯用汉语去思考, 分不清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忽视英语介词远比汉语介词活跃这一特性, 用错动词短语、介词短语等一些固定搭配;忽视英语中的一致现象, 包括主谓一致、称谓一致、主从句中时态的一致等;忽视汉语中没有英语冠词相对应的词语这一特性, 常在使用英语冠词方面缺乏良好的意识和习惯;忽视英语中的平行结构中常借助并列连词and, or的现象。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帮助学生克服用汉语思考英语的习惯。

4、培养学生写作训练的规范化

书写和文体格式要规范, 如标点符号、字母大小写的使用必须符合要求。卷面整洁, 字迹美观, 这是英语写作训练中最基本的要求,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改正错词时不乱涂画,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5、加强学生对于基本词法句法知识的自我学习

现在的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过强而忽视了自我学习, 毕竟各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 而教师在课堂上的进度是一致的, 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观察并掌握学生的薄弱环节, 给予其自我补充学习和复习词法句法知识的正确导向, 并适当的检测其效果, 在实践中证明, 此方法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帮助很大。

摘要:高中英语写作是高考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举例分析学生的病句归纳存在的问题, 浅谈作者得到的英语写作教学启示。

关键词:浅谈,高三英语写作,问题,启示

参考文献

[1]高中英语写作.外文出版社.2005[1]高中英语写作.外文出版社.2005

[2]戚绍领:《高中英语写作指导》.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2]戚绍领:《高中英语写作指导》.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

篇4:高三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地理高考复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和能力的提高,是值得广大地理教师重视的。

这些普遍性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基础知识和地理基本规律、成因和原理掌握的不系统、不完整、不牢固,致使回答问题时要么不全面,要么不知从何处下手,找不到知识的“切入点”。

2.阅读地理图表、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分析图表的习惯,致使图表材料中许多有用的信息不能被很好的提取和运用。

3.审题不仔细。究其原因主要是急躁粗心,缺乏解题的技巧所致。

4.文字表达不够准确。只要几个字就能表达准确、到位的问题往往要写上许多还表达不清,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概念的准确理解,缺乏缜密的思考,没有很好地理解题意所致。

在高三地理复习中,以上这几个普遍存在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要能较好地解决,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在准确理解地理基本概念,把握地理基本规律、成因和原理的基础上,强化记忆,使知识系统化;突出主干知识,理解主干知识与知识分枝间的关系,尤其是有关的地理意义、地理规律和各种地理因子一定要完整、准确地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

例如,在学习海水的盐度时,一要记住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二要根据教材中“海洋表层盐度、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盐度分布的规律;三要运用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分析盐度分布的一般规律及一些特别的分布规律(北纬60“处海水盐度比南纬60处低、长江口盐度随季节的变化、世界最高盐度海区出现在红海,最低盐度海区出现在波罗的海等),即表层海水盐度在赤道附近与回归线(或副热带)附近海区的高低差异主要取决于影响盐度的主要因素降水量与蒸发量之间的关系,是普遍性的规律;而回归线(或副热带)附近大陆东、西岸主要取决于寒流、暖流的影响,长江口盐度随季节的变化,世界最高盐度海区出现在红海,最低盐度海区出现在波罗的海等,这是特殊的现象,但也有其规律性。

2.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分析图的习惯。在地理教学中要培养良好的用图习惯,把所学具体地理事物和现象落实到地图上,这有助于学生牢固树立地理空间概念,准确、科学地理解地理基本原理。在平时读图时要不急不躁,一定要按“程序”读图:

(1)读图名。这一步很重要,但往往被同学们所忽略。通过读图名,可知该图的类型,是示意图、分布图还是成因图。

(2)看图型。是扇形分布图、曲线图还是雷达图等。不同的图有着不同的读法和分析法,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的图表应用不同的读法。

(3)看图例。图例是图的语言,要准确分析图,必须要看图例。

(4)看极值。如在看气候图时先看最冷月气温,再看最大和最小降水量出现的季节。

(5)看图所表示的是哪种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或者分布变化规律,或者哪个区域,最后结合问题再分析图。

只要每道读图题均按此“程序”,看题,就能很快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地理图表题的解题能力。

另外,部分高考试题配有多张地理图表,可能其中一些地理图表部分信息起到干扰和迷惑作用,但每张图表肯定是回答问题时必然要用到的。

3.要学会知识的迁移。高考中给的背景材料、图表一般都不会是课本上所学过的。但是要解决问题,就必须用课本上学过的已知基础知识来分析回答。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运用知识的迁移方法和技巧。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系统、全面地掌握基础地理知识,并从材料中获取与设问相关的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一句话,就是从已有知识中寻求答案。

例如,2006年上海地理高考“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这一题的最后两个设问,从经济方面考查了珠江三角洲与泛珠江三角新融入地区相互之间给予的意义。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未曾出现过,但教材中有关产业的地域转移以及产业的优化和升级等内容与之关系密切。这一题目也是以前上海高考中出现过的“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各自产生的意义”这类题目的深化。其实际考查的内容是有关经济发展程度有一定差异的两个地域,在经济融合中如何做到优势互补和实现经济整合,即经济发达地区能为欠发达地区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并提供劳动密集犁产业的转移;经济欠发达地区能为发达地区提供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等,并接受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4.要快速准确地找到知识的“切入点”。这就要求学生细心、认真地审清题目中每个字的含义,尤其是关键词句的内涵,以最大限度的提取材料、图表、数据中隐含的信息和信息间的联系,然后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地理基础知识,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再精心缜密地用文字表达出来。

例如,在2007年的一道上海高考试题中,利用局部世界地图和“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分布”图分析纬度相似的四城市降水的差异、特征以及成因。如果学生没有细心、认真地审清题目,很容易忽略题干中只需要回答降水的差异,而把气温的差异也一并回答;如果学生没有细心、认真地审清题目,很可能在回答降水特征的成因时,没有分析四城市所处的海陆位置及其影响下的大气环流的不同,而仅仅回答四城市所属气候类型的不同。即使学生细心、认真地审清题目中每个字的含义,尤其是关键词句的内涵,在文字表达时,仍需要体现出思维的逻辑性和缜密性,用简洁的地理语言来准确表达。

总之,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时,要着力培养学生在审题、提取信息、应用知识、分析综合、组织语言这几个方面的能力,要形成用简单基础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复杂、抽象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的能力。[e]

篇5:高三备考存在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200多天时间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实则不长,紧张的氛围更是容易造成备考压力。“时间不够了,来不及了”这些心理恐惧总是萦绕耳边,于是备考节奏混乱,效率低下,复习更是手足无措,进而面临的便是节奏混乱带来的复习效率低下。这也是倒计时时期高三考生普遍遇到的问题,那么如何应对呢。首先适当的选择放松,给自己一定的时间放松心态,恢复精神,也可以通过和父母老师或者同学的聊天来转移压力,调节那种紧张的气氛。其次,提前制定计划,现阶段为自己未来的备考复习制定计划,在之后的迷茫过程中可以继续沿用,或者适当更改。最后,学会劳逸结合,睡眠很重要,不要为了一时的用功,忽略了睡眠,那样对效率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2.忽视基础,盲目拔高难度

高考题型其实和平常老师给我们的习题是差不多的,所以没必要盲目的拔高,掐尖。复习过程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忽视基础,盲目拔高难度。很多同学会一味的去做试卷大题,难题,甚至用上一天时间去研究一道题型。当然这样肯定也有收获,但是在高考考场上你没有一天的时间去钻研,所以到时候能否拿到分数又是一回事。其次,很多人觉得基础简单,所以把精力更多的放在拔高题型上,但是,基础题型你有能力拿到满分,但是你拿到了吗?你平常考试基础题全对了吗?所以,忽略了可以稳定拿分的基础,而一味的钻研考场上不一定能拿分的拔高题型是不明智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放弃拔尖题型,而是要审时度势而为之。

3.过于悲观,自信心严重丧失

高三备考,无论是谁都会在一年的高压状态下崩溃,这时候,一模,二模首次综合亮相,更是深深的打击了同学们的自信心,于是有些同学开始过于悲观,自信心严重丧失。脑海里无数次反复“时间不够了,没机会了,完了,高考完来了”等一系列负面信号。但是高三同学你要知道,这是所有考生都面临的问题,不只有你自己,即使最优秀的学生也会有这样的心理状态,这是正常的,它并不代表你不行。所以,要相信自己,另外可以适当和同学们交流心得,了解一下彼此的状态,你会发现,不只有你自己是这样。

篇6:高三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 重视课外的练习数量,忽视教材的内容和复习质量

进入高三后,很多学生买了大量的练习册,毫无目的地做题,忽视课本中的知识体系和内在的联系。

消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其原因是练习的目的不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不清楚。真正的练习应该针对性强,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或获取新的信息。

2. 重视课外的补习,忽视课堂的学习

课堂是吸取知识,解决问题的主渠道,课堂上对学生的最低标准是不讲话,不睡觉,最高境界是积极思维,听思路,听方法听要点。课外补习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解决课上对自己而言没有解决的问题。指望在周末的补习提高成绩,而不重视课堂效率,势必会事倍功半。

3. 重视老师的教,忽视自己的学

教师的教只是起到引领的作用。只有通过自己的学,才能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通过外因而起作用。

成绩高低,关键在于学生的努力。

4. 重视自己喜欢的学科,忽视自己的薄弱学科

出于对某一学科的兴趣和爱好,对任课教师的喜欢与否,去学习,放弃有些学科的学习。这种作法是极不成熟的表现。我们应理性地思考高考。高考录取是以总分论胜败,比高低。因此应扬长避短,保证优势学科更强,薄弱学科不弱。人无完人,作为学生应有能力使自己尽快适应每位老师的教学。使之为我所用。不能总以挑剔的眼光看老师。

5. 重视校内的学习,忽视校外的学习

篇7:高三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边角时间利用不充分。主要是下午上课前、下午活动时间、晚饭时间,依然看到学生存在或迟到、或打闹、或闲聊等现象。

对策:下午上课前从2:15开始播放听力,既弥补学生听力薄弱的能力又能减少第一节课的迟到。活动时间延长周测20分钟,100分钟100分测试,保证100分的效果;晚饭时间诵读和背诵,夯实语文背诵环节(相应语文组制定计划,课代表和班任负责落实)。

二、考题信息闭塞,高质量的训练较少。每次大型模拟考试结束后学生总能感到:模考题就是不一样,精品试题训练不足成为我们复习中的软肋,同时我们也意识到精品试题其巨大的提升效果。

对策:采取自愿原则订购,集中有效增加训练,运用跨越式发展模式,通过及时训练和认真讲评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又拓展教师视野。

三、培优和拔尖工作迫在眉睫,优生已经感到目前的学习状况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当前的课堂教学面对的主体依然是班级中的中等偏上的同学,对于年级中少数的优生难以满足其学习的需要,再加上每班配备的优秀教师较少,不能完全胜任培优和拔尖工作。

对策:及时组织优秀教师进行点拨和培训将促使拔尖生

其更快更好地发展。

四、教师惰性显现,虽然“差异化发展”不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但长期的强调“均衡发展”致使学科成绩趋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弱,惰性便开始显现。

对策:

1、强调均衡发展的同时,表彰成绩优异的教师,警示成绩偏弱的教师(从经济和荣誉两方面),教师队伍也需要“抓两头、促中间”,再次实现年级教学成绩的二次飞跃。

2、过程管理避免恶性循环,提倡组内听课、评课日常化;学科教研、探讨及时化;坐班签到制度化一周不定时抽查两次,工作态度正面化。

五、放眼明年、紧抓当下。历届高考备考工作都或多或少会出现前松后紧的混乱场面,对于学生而言上一学期有时间但没有充分利用,等到下学期所有同学都想努力但遗憾的是没时间了。老师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进度前紧后松,上学期讲的细、讲得多,下学期没时间讲,留下大量的漏洞。

篇8:高三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课标下的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 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便是一个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成为近几年高考的一个热点, 其形式逐渐多样化.它主要涉及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渗透着化归与转化、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等多种数学思想与方法, 在培养等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三年的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卷中都出现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其形式逐渐多样化, 但都是集中考查了函数、导数等重要知识.题型结构基本上都是以函数为载体, 以导数为工具, 考查函数性质及导数应用为目标, 其中运用导数确定含参数函数的参数取值范围是一类常见的探索性问题中, 主要是求存在性问题或恒成立问题中的参数的范围.

以2013高考试卷为例, 部分试卷中出现恒成立与存在性的题目如下:全国I文第24题、全国I理第21题、全国Ⅲ理第21题、辽宁理第21题、重庆理第16题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把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的转化为函数最值, 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体会函数与方程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三大数学思想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的学习, 体会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哲学观点, 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获取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理解恒成立问题与存在性问题的实质就是函数最值问题, 掌握解决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转化与化归的方法来处理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教学过程】

一、核心知识点梳理

“恒成立”的含义, 一定是比“比最大的还大”或“比最小的还小”.因此恒成立问题往往又可以转化为求函数最值的问题.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问题的区别与联系: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问题是函数最值的所呈现的三种不同形式, 例如:

1.恒成立问题的转化:a>f (x) 恒成立⇒a>f (x) max;a≤f (x) 恒成立⇒a≤f (x) min.

2.能成立问题的转化:a>f (x) 能成立⇒a>f (x) min;a≤f (x) 能成立⇒a≤f (x) max.

3.恰成立问题的转化:a>f (x) 在M上恰成立, 若x∈D, f (x) ≥A在D上恰成立, 等价于f (x) 在D上的最小值fmin (x) =A, 若x∈D, f (x) ≤B在D上恰成立, 则等价于f (x) 在D上的最大值fmax (x) =B.它们的共同点是均能等价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

4.设函数f (x) 、g (x) , 对任意的x1∈[a, b], 存在x2∈[c, d], 使得, 则fmin (x) ≥gmin (x) .

解题方法1:分离参数法:其基本步骤为: (1) 将参数与变量分离, 即把原不等式化为g (λ) ≥f (x) (或g (λ) ≤f (x) ) 恒成立的形式. (2) 求f (x) 在x∈D上的最值; (3) 解不等式g (λ) ≥f (x) max (或g (λ) ≤f (x) min) , 得λ的取值范围.该方法能解决的题型: (1) 参数与变量能分离; (2) 函数的最值易求出.

解题方法2:数形结合法:把含有恒成立问题与存在性的不等式问题转化为两类函数比较值域来解决, 利用函数图像确定参数范围.

【设计意图】有关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的相关理论知识, 在教材与资料中很少有系统的整理与分析, 把与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相关的考点系统地梳理非常有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 极大地提高高三二轮专题复习的效率.

二、2013高考考点聚焦及解题策略

1.可直接转化为函数的最值的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典题探究1:已知两函数f (x) =7x2-28x-c, g (x) =2x3+4x2-40x.

(1) 对任意x∈[-3, 3], 都有f (x) ≤g (x) 成立, 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

(2) 存在x∈[-3, 3], 使f (x) ≤g (x) 成立, 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

(3) 对任意x1, x2∈[-3, 3], 都有, 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

(4) 存在x1, x2∈[-3, 3], 都有, 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

解析: (1) 设h (x) =g (x) -f (x) =2x3-3x2-12x+c, 问题转化为x∈[-3, 3]时, h (x) ≥0恒成立, 故hmin (x) ≥0.令h′ (x) =6x2-6x-12=6 (x+1) (x-2) =0, 得x=-1或2.由导数知识, 可知h (x) 在[-3, -1]单调递增, 在[-1, 2]单调递减, 在[2, 3]单调递增, 且h (-3) =c-45, h (x) 极大值=h (-1) =c+7, h (x) 极小值=h (2) =c-20, h (3) =c-9, ∴hmin (x) =h (-3) =c-45, 由c-45≥0, 得c≥45.

(2) 据题意:存在x∈[-3, 3], 使f (x) ≤g (x) 成立, 即为:h (x) =g (x) -f (x) ≥0在x∈[-3, 3]有解, 故hmax (x) ≥0, 由 (1) 知hmax (x) =c+7≥0, 于是得c≥-7.

(3) 它与 (1) 问虽然都是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但却有很大的区别, 对任意x1, x2∈[-3, 3], 都有f x1圯圯≤g圯x2圯成立, 不等式的左右两端函数的自变量不同, x1, x2的取值在[-3, 3]上具有任意性, ∴要使不等式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fmax (x) ≤gmin (x) , x∈[-3, 3].∵f (x) =7 (x-2) 2-c-28, x∈[-3, 3]∴f (x) max=f (-3) =147-c,

∵g′ (x) =6x2+8x-40=2 (3x+10) (x-2) , ∴g′ (x) =0在区间[-3, 3]上只有一个解x=2.

∴g (x) min=g (2) =-48, ∴147-c≤-48, 即c≥195.

(4) 存在x1, x2∈[-3, 3], 都有f x1圯圯≤g x2圯圯, 等价于, 由 (3) 得

【设计意图】此题考查学生如何辨析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本题的四个小题, 表面形式非常相似, 究其本质却大相径庭, 应认真审题, 深入思考, 多加训练, 准确使用其成立的充要条件.将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等价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加以解决.

2.含有隐性条件的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典题探究2:存在实数x, 使得不等式x+3+x-1≤a2-3a有解,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变式:已知函数存在单调递减区间, 求a的取值范围

解:因为函数f (x) 存在单调递减区间, 所以

由得, umin (x) =-1.于是, a>-1,

由题设a≠0, 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 (-1, 0) ∪ (0, +∞) .

【设计意图】此题考查学生如何辨析恒成立与有解, 即存在性问题之间的区别于联系.

【解后反思】“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解决方程、不等式的问题需要转化为函数问题, 解决函数的问题需要方程、不等式的帮助, 因此利用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将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转化为最值问题, 从而求出参数的范围.上述例子剖析了近三年数学高考中恒成立问题的题型及解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 各种类型各种方法并不是完全孤立的, 要注意灵活运用, 虽然方法表现得不同, 但其实质却都与求函数的最值是等价的, 这也正体现了数学中的“普遍联系”的观点.

三、课堂检测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辽宁数学 (理) 试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近两年高考压轴题的练习, 让学生深刻体会高考是如何考查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的.进一步辨析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熟练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问题解决方法.

四、归纳生成

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问题的区别与联系: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问题是函数最值的所呈现的三种不同形式, 它们的共同点是均能等价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

【设计意图】课堂上学生先总结, 教师再点拨.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五、布置作业:针对性专项练习 (略)

【设计意图】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摘要:新课标下的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 而“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便是一个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途径, 并逐渐成为最近几年高考的一个热点, 而且其形式逐渐多样化, 出现的试题大多数以综合性较强的解答题为主.因此研究此类问题的解题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篇9:高三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现阶段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1、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较高的应用能力。考试中表现为答题要点不全,思维混乱,条理不清。

2、审题不严密,不仔细。

3、答题不简洁,语言不准确。

4、读图能力欠缺,特别是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图文转换的能力较低的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

5、分析地理事物,总结提取规律,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低。

6、基础知识不牢,基本概念不清。

二、专题复习的任务:

强调知识体系,培养思维品质和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以梳理知识,提高能力为中心,着重培养训练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强调主干知识,重视原理和规律,突出重点 :

以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的内容为主,核心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我校的地理学科知识树,帮助学生建立整个高中地理知识框架,形成完整知识链条。譬如高中地理自然地理复习中,第一单元“宇宙环境”的核心是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所带来的昼夜更替、地方时差、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地球运动部分可以组成知识树,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规律、地理意义。从近三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试卷中可以看出,第一单元中的日照图判断,昼夜长短的判别,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区时与日期的计算等一些与人类生活、生产有关的问题一直是高考命题专家关注的重点。教学中,遵循的原则是讲透原理和规律,通过课本的基础图(夏至、冬至、二分日、),使学生清晰明了地球运动规律,另外,通过变式图使学生明白图形转化,能够达到图形复原,从而能够得心应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课上让同学展示思路,通过近几年时间计算类高考题的解读,提升学生思维层次,使学生形成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虽然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所以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讲清地理概念,讲透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题例和变化图,或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的理解或原理的运用能力。一定要把握这些原理或规律的本质,而不是只重表象,一些资料上,就地理原理的记忆,虽提供了很多形象或简便的记忆方法,有些方法只能有助于机械记忆,无益于对地理原理或规律本质的认识。例如在讲到洋流中低纬环流圈的“北顺南逆”运动规律,如果没有同洋流成因一起理解后记忆,就很容易造成混乱。而人文地理部分,应结合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的东西多,因此在复习方法与策略上,应在完善人文地理知识树的基础上,抓住核心知识,即区位因素(工、农业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交通的区位因素等),剖析典型案例,理清知识线索,并用于其他案例的分析。如在学过了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后,不难用分析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迁移到其他具备这种相类似区位的地方:如美国、澳大利亚等。

三、强化对各类地理图表的判读及分析处理能力

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题中,地理部分出现较多的图形类型有:日照图、模式图、等值线图、地理数据统计图(表)或区域地图等等。因此复习时应注意对图进行分类整理,抓住其共性,总结读图规律。

1、区域地图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考查区域时主要以载体地图形式出现。对于中国来讲,应抓住四条纬线:北回归线、北纬三十度、四十度、五十度;经度时从东经七十三度到一百三十度,这些经纬线穿过的地区应该了解。对世界来讲,纬线有:0度、30度、60度、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线从0度开始,每隔30度逐一了解(西经20度、东经160度),注重地理位置的相对关系。

2、日照图,关键掌握最基本的两种图,即极点俯视图或赤道侧视图,观察在这两类图上,经纬线、晨昏线、昼夜半球的位置、形状及相互关系,提炼有用信息,即可解决时间和太阳高度计算、昼夜长短、季节判断等问题。

3、统计图,包括柱状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状统计图、饼状统计图、三角形统计图等。通过观察图的形状、数值、比例等特征,总结地理事物间关系或地理演变规律。

4、等值线图,包括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震线图、等太阳辐射量线图。这类图用于反映同一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形状或走向描述及成因分析,考查数值计算,图形绘制能力等。

指导学生读图按以下步骤展开:先看图名,若是区域图,可知道其所在的位置,若是统计图,可知道其反映的是什么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其次是观察图例或注记;最后观察图像内容,根据题目要求或图中信息,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善于从图中提取显性信息,挖掘隐性信息,并联系相关地理知识推理判断。在复习时应注意运用图导法建立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结构,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选择题进行迁移突破,化难为易;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要认真弄清图表的基本构成要素及绘制方法,图表所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特征是什么,以及此类图表还可以表现哪些其他的地理要素以及此类图表的一些变式。如最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我们必须在图廊范围内,分清该图的比例尺,明确图中范围的大小,由等高线的稀密、弯曲方向确定坡度的陡缓、坡面的类型,再根据图中其他信息进行分析解题。我们只有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等题型训练,才能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四、强化训练,纠错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专题复习侧重那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综合能力方面的内容,选择那些易错而又确属重点的知识考点、学科交叉点和渗透点。通过数量有限的特殊训练,提高知识技能、答题技巧和综合能力。为此我们做到了:

1、精选试题。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结合学生的学情,取我所需,为我所用的资料来源于历届高考题和各地的模拟题。高考试题,典型性、技巧性好,切入点和命题思路有一定新意,是练习题之首选;模拟试题结合最新热点、焦点,难易适中,有一定层次和梯度,情境设

置新颖、针对性强的综合试题应重点选编加工。

2、精练有效。训练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养成表述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达习惯,训练和提高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反应速度、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注重练的质量。每周一次的限时,以考试形式出现,给出学生成绩,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要求。

3、精心讲评,做好一天一。及时发现学生练习中的不足,及时订正,要突出练习的二次批改。讲评要“画龙点睛”,有代表性、典型性、迷惑性的问题着重讲评,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运用,对于开放性试题的讲评,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问题,师生互评,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练习、批改、讲评的及时性,加上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适当的鼓励,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

4、错题重组,知识再现,针对学生在答题的规范性上较差,导致失分较多,复习中指导进行学生规范性答题,明确要求,强化训练,同时通过典型题和易错题再现,再反复要求加以巩固,从而提升学生能力,一定程度上说,学生是因为不熟练才出错,所以重点攻克中低档题目。

另外在读图题中,教师要训练最准确、最完整、最简洁、有理有据、多角度、多方位、科学简洁的表述。通过复习,使学生达到对地理知识的巩固积累,完成知识的“积少成多,厚积薄发”。 对问题分析得深入透彻,下笔时才能做到“胸中有文,诉诸笔端”。

五、掌握技巧,科学指导:

很多学生做题时,明明已理解题意也知道答案,但在表述时常常词不达意,没有条理,丢三拉四,答题随意性强,不善于联系所学原理、规律进行科学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等问题。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我校的综合题解题方法——公式代入法。通过典型题指导学生从以下几步入手:①审题:找关键词(概念要清楚),充分利用资料 ②问什么答什么 ③区域定位:明确位置 ④学会叙述:关键词(得分点)要有 , 简明到位。总之,二卷答题能够公式化,思路清晰明确,答案逐渐规范,全面,学会应用地理术语,对于提高二卷成绩有很大帮助。

篇10:高三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卢云辉

一、政治教师要有较高的素质

高三的政治复习课对教师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 养、道德觉悟要提高。不能满足于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

二、掌握良好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用好学案对高三复习来讲特别重要。具体做法是:

首先,在上课前,先把学案发给大家,学生根据学案检测自己知识掌握程度,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有遗漏,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听什么,记什么,哪些应该了解,哪些应该重点掌握。

其次,针对所带班级学生情况,注重基本知识的复习,哲学的概念、原理、方法论要求人人过关。通过提问背诵、当堂默写等方式,使学生准确的掌握基本知识。

再次,要讲出知识的规律。这里的“规律”主要有二方面:一是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解答方法与技巧。由于每节课涉及到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纵横交错的。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将知识重新组合、归纳,使之形成网络系统,并将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交给学生。如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课文知识与时事之间的有机联系、不同课本之间的内容的内在联系等。与此同时,还要注意解答方法与技巧的传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思路的点拨和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解答方法与技巧。

总之,在复习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方法,培养能力。

三、通过随堂检测了解学生水平,和学生沟通

我们的学案上附有基本知识检测题、高考点击、单元过关检测这些栏目,复习之后当堂完成,对回答得好的或是有进步的,及时加以鼓励。一般上次犯过的错误下次都会牢记在心不会再犯,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有条理,能明显看到学生的进步,心里很有成就感。同时,我和学生的关系也融洽了很多,亲密了很多!

四、养成写教后记的习惯

篇11:高三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稍有天球常识的人都知道,(l)大阳赤纬是每天变化的,它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完全一致,即说,太阳赤纬是多少度,直射点的纬度就是多少度。赤纬为+,直射点在北半球,赤纬为-,直射点在南半球。(2)直射点与切点(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切点)总是处在同一经线圈上而且总是相差90个纬度,即说,直射点的纬度是多少度,离开极点多少度的范国内就有极昼极夜现象,其中,直射点所在半球极点周围出现极昼,另一半球出现极夜。上述两点是用《活动星图》教具求极昼极夜开始、结束、持续日期的理论基础。

一般较正规的《活动星图》背面都印有《使用方法》,而且无不介绍如何用《活动星图》求一年中某一天太阳赤纬的方法,反过来,若知道了太阳赤纬,当然也可以用《活动星图》来查这一天是几月几日。用《活动星图》求极围内任一纬度上极昼极夜开始、结束、持续日期正是基于上述想法设计出来的,其过程大致分两大步:第一步是求极圈内所求纬度上出现极昼极夜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即当时太阳的赤纬,第二步是用《活动星图》查出与该赤纬值相对应的日期。

极圈内所求纬度上出现极昼极夜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太阳赤纬)可据本文开始就提出的两条理论基础来求。如:求75N地区开始出现极夜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依据两条理论基础可以不加思索的算出,75N地区开始出现极夜时,太阳直射15S即太阳赤纬为-15,同理80S地区开始出现极昼时,太阳直射10即太阳赤纬为-10。

用《活动星图》查对应日期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只用《活动星图》)

转动星盘使子午线经过黄道上的某一点----此点的赤纬与所求纬度上出现极昼极夜时太阳赤纬(与太阳直射点所在地理纬度相同)相同,计数从子午线指示月日至二分点(求北极极昼南极极夜时计数到夏至点,求北极极夜南极极昼时计数到冬至点)所在赤经线指示月日之间的天数,以二至日为中(皆指北半球二至日,求北极极昼南极极夜时以夏至日为中,求北极极夜南极极昼时以冬至日为中)向前减去这个天数即开始日期,向后加上这个天数即结束日期两个日期之间间隔的天数即所求纬度上极昼极夜的持续日期。例如,求80N地区极昼极夜开始、结束、持续日期:(1)已知80N极昼起止时太阳赤纬为+10,故先转动星盘使子午线经过黄道上赤纬为+10的一点,然后计数从子午线指示月日(9月23日)至夏至点赤经线指示月日(11月30日或7月16日)之间的天数约67天,即80N地区极昼开始于夏至日前67天(4月16日前后),结束于夏至日后67天(8月29日前后),极昼持续日期是4月16日至8月29日约134天。(2)已知80N极夜起止时太阳赤纬为-10,故先转动星盘使子午线经过黄道上赤纬为-10的一点,然后计数从子午线指示月日(9月23日)至冬至点所在赤经线指示月日(11月30日或7月16日)之间的天数约67天,即80N地区极夜开始于冬至日前67天(10月16日前后),结束于冬至日后67天(2月27日前后),极夜持续日期是10月16日至次年2月27日约134天。

第二种方法(《活动星图》加附尺)

准各工作:找一片直边硬纸片作附尺,把《活动星图》子午线上的地平高度刻划在附尺上,转动星盘使二至日与二至点赤经线重合,将附尺一端固定在北天极并使之能自由转动。

方法:转动附尺使之经过黄遂上某一点──该点赤纬与所求纬度上出现极昼极夜时的太阳赤纬(与太阳直射点所在地理纬度相同)相同,此时附尺下端指示月日便是所求纬度上极昼极夜开始或结束的日期,据这个日期可再求出另一组日期,两个日期间隔的.日数即所求纬度上极昼极夜持续的日期。例如:求70S极昼极夜开始、结束、持续日期,(1)巳知70S极昼起止时的太阳赤纬为-20,故先转动附尺使之经过黄道上太阳赤纬为-20的一点,此时,附尺下端指示月日为11月21日,这是开始日期,它踞冬至日31天,结束日期是冬至日后31天即1月月22日,持续日期是11月21日到次年1月22日计约62天。(2)已知70S极夜起止时太阳赤纬为+20,故先转动附尺使之经过黄道上太阳赤纬为+20的一点,此时,附尺下端指示月日为7月23日,这是结束日期,它踞夏至日约31天,从夏至日前推31天即5月22日为开始日期,持续日期是5月22日到7月23日计约62天。

用《活动星图》求极圈内任一纬度上极昼极夜开始、结束、持续日期的方法简单、方便、易行,只要手中有一页《话动星图》随时都可推算。但由于受器具、观测等误差因素的影响,所求得的数只能是一个大约数,要想得到准确数据,除必须选用精度较高的《活动星图》外,还要求使用者有较商、较熟练的观测理技术。上述方法尚未见于报刊杂志,同志们不妨一试。

★ 数学《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 课文《数学广角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 新人教版六下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 电脑显卡工作原理介绍

★ 化学反应原理教案

★ 《电脑住宅》语文教案

★ 人际交往中沟通原理与方法

★ 学习的原理与方法介绍

★ 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策略

上一篇:三下乡基层党建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党员党性分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