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毕业了作文

2024-06-12

就这样毕业了作文(精选8篇)

篇1:就这样毕业了作文

转眼间,六年的美好时光就要过去了。也许,毕业对于一些人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毕业对于我来说又有点兴奋,又有点舍不得。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啊!分别这两个字是我们人生中的必经之路,终有一天会到来的。分别以后,我希望在中学可以相遇。如果,让我再做一回小学生多好啊!小时候,我对毕业是一种渴望,但是,现在觉得毕业一点以也不好。

还有几天就要毕业了,我想说:“谢谢您老师,谢谢你同学……再见了,母校!再见了,同学!再见了,老师!再见了,六〈3〉班!”

篇2:就这样毕业了作文

小学毕业了,我想在校园里走走。当我再一次踏上了那小之又小的操场,一幅幅记忆犹新的画面出现在眼前。我想起了五年级运动会的场面,那一次我们班20个人参加了拔河比赛,每个人的手上都磨出了血泡,然而我们却顶着巨痛完成了比赛。一路上我们毫无畏惧地挺进了决赛。在决赛的赛场上我们同仇敌忾,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完成了比赛,绳子粘满了我们的鲜血。在第二周的升旗仪式上,当听见我们班是第一名的时候,每个人都流下了激动与兴奋的泪水,因为我们用奋斗赢得了属于自己的荣誉。

小学毕业了,我想在校园里走走。当听见高年级教室传来那朗朗的读书声,便慢慢低下了头。回想起我们读书的时候,每次同学们早早到了学校,拿起自己的语文书死气沉沉地读着,回想起来心中便泛起了一股愧意。

小学毕业了,我想在校园里走走。去看看教过我们的老师和我们的学弟学妹们,去看一看那陪伴我们的教室与书桌,那上面似乎还残留着我们缕缕难以磨灭的回忆……

篇3:他就这样走出了困境

一天傍晚,他随母亲去接还没回家的父亲,一辆汽车突然从背后撞来,他的双腿顿时失去了知觉。经过全力抢救,他总算保住了双腿,但却落下了终身的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他康复上学以后,总是闷闷不乐,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他原来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也许他在为自己落下的功课着急吧?于是,我就利用休息和自习时间给他补课,终于把他住院期间落下的课全都补上了,感觉他掌握得还挺快。但在随后的一次检测中,他的成绩却很糟糕。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行,我得找找他!”

我聊起他最近的学习情况。面对我,他有点羞涩,可能他也意识到了,这些日子以来我对他很费心,可他的成绩却没有如我所愿。我开门见山地问:“这次检测的成绩怎么那么不理想呀?”他默默地低下头,无论怎么问,总是支支吾吾地不肯说。我望着他,说:“小冰,你有什么困难或解不开的结就说出来吧!老师很想帮你,真的!”我耐心地等待着他的回答,但他始终不肯向我吐露实情。也许他一贯自尊心很强,不想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困难吧?我暂时放弃追问,对他说:“那你先回去吧!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地方就说出来,老师永远是你贴心的朋友!”

随后几日,他的状态一直没有改变。一天,我的办公桌上多了一封信。

亲爱的老师:

您好!我知道您为我操了不少心,但我的学习成绩并没有长进,我真的很对不起您!

在班里,有的同学学我走路,说我是瘸子,我很痛苦。老师,您看我现在这个样子,已经是一个废人了,学习再好还有什么用呢?您不用再为我操心了,我现在已经没有心思再学习了。我对生活已经失去了信心,我不想活了!

老师,您说我该怎么办?

您不争气的学生:李小冰

2009年4月2日

看完这封信,我惊呆了。我以前只是猜想,他因为落下功课而着急,没有想到他身体的创伤竟带给他心灵这样大的打击:他已完全丧失了自信。如何让他尽快摆脱挫折?马上找他谈谈?想起那天他面对我时窘迫的样子,我决定也采用写信的方式与他“对话”。

小冰同学:

你好!首先感谢你对老师的信任!你知道吗?让白发人送黑发人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你是一个孝顺的孩子,我相信你不会去做那样的傻事。

小冰,你被撞是你的错吗?同学们嘲笑你,是你的错吗?不是。既然不是你的错,那你为什么要拿别人的错来惩罚自己、糟蹋自己呢?现在,你走路的确不像以前一样方便,但毕竟你还能走,比起那些在车祸中失去双腿,再也不能站起来的人,你还是幸运的。

孩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人的一生注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这并不可怕。而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怎样面对挫折:是一蹶不振,堕落下去,还是发奋图强,努力去战胜困难呢?著名作家海伦·凯勒,从小双目失明,她失去了健全人的快乐,但她并没有退缩,而是顽强地站了起来,勇敢地战胜了一切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进入哈佛大学,成为著名的作家。张海迪幼时因患脊髓血管瘤而高位截瘫。在轮椅上,她战胜了疾病和困难,以顽强的毅力自学了从小学到大学的专业课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成为青年人学习的楷模。

也许你会说,她们和你不一样,她们是伟人。孩子,要知道她们当时也是遭遇不幸的普通人,也曾经遭遇白眼,只是因为她们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战胜了不幸和挫折,才有所作为,才为世人所敬仰。挫折能给人以打击和痛苦,也能使人奋进和成熟。当困难袭来时,我们该做的就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善待生命,以顽强的意志勇敢地面对现实,战胜困难。小冰,你是一个坚强的男子汉,老师相信,你也会像海伦·凯勒和张海迪一样,勇敢、自信地笑对人生。“阳光总在风雨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小冰,快振作起来!

你忠实的朋友

2009年4月3日

那天,从他稍微放松的表情上我已经知道,我的一席话一定带给了他温暖。

之后的一个星期天恰巧是小冰的生日,我准备利用这个机会让他感觉到来自同学们的关爱。于是,我请他星期天上午10点到学校后山山顶聊天。而私下里,我特意订了一个大蛋糕,约了全班同学,带着炊具和饭菜一起提前到了山顶。我跟大家说:“今天是李小冰同学的生日,我们一起给他过个生日。事先没通知他,他一会儿来了一定会感到惊喜,这是我们给他的第一份惊喜。他虽然走路不方便,但他和大家一样,都是班集体的一员。大家热爱班集体,就要尊重班集体中的每个同学。如果大家都能平等地尊重他,那么,对他来说,这是第二份惊喜。我们能做到吗?”我把目光投向那些曾经嘲笑过李小冰的学生,他们都会意地点了头。

9点40分,李小冰来到了山脚下,他抬头望了望山顶,又失望地摇了摇头。这时,我和同学们的笑脸都一起冒了出来,大声地喊着:“李小冰,加油!李小冰,加油!”李小冰一愣,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开始挪动脚步,一步两步,步步维艰。有的学生提议去帮他,被我阻止了。在大家的持续鼓励下,小冰终于到达了山顶。大家欢呼雀跃,围着小冰乐个不停,一起拍着手唱起了生日歌。优美的歌声响彻山谷,让我们每个人都陶醉其中。那些嘲笑过小冰的同学也真诚地向他道了歉,小冰也爽快地原谅了他们。最后一道菜是拔丝土豆,大家一起动筷,长长、亮亮的糖丝缠绕在很多双筷子之间,仿佛要把我们所有人都紧紧地连在一起。

下山后,我给了他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且在书的扉页上写道:

小冰,现在你已经翻越大山,你是好样的!希望你能早日抚平伤痕。我相信你,我们大家都相信你!你能行!祝你早日成功!

所有爱你的人

2009年4月5日

从此以后,李小冰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每天面带微笑,学习劲头十足,班里的大事、小事也总有他的身影——他彻底战胜了自我,拥有了一种阳光、健康的心态。再后来,他以遥遥领先的优势考上了重点中学。我默默地为他祝福:希望他在今后的日子里“越战越勇”!

这件事虽然己经过去了,但让我思考很多。当前,在顺境中长大的孩子抗挫能力较差,有时甚至为了一点小小的挫折就要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对此,家长和教师都不能掉以轻心,而应善于明察秋毫,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从李小冰由失落、崩溃到重拾自信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教师不仅应有效帮助受挫学生解决外在困难,还应该用切中要害的语言、生动相似的实例和实实在在的关爱行动来拯救学生绝望的内心,让其改变对待挫折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战胜挫折的关键在于自我,战胜挫折就是要自己发现绝处中的生机、黑暗中的曙光,从而重拾自信,增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篇4:就这样毕业

前一天,学校通知这个庄重的日子,所有人都要dress up(穿上盛装)。学校还给每个学生发了三张邀请卡,这是给家长的入校通行证。每个学生可以邀请三位亲属出席毕业典礼。

一大早,我穿着自以为比较正规的T恤衫去了学校。到学校一看,男生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女生则穿上参加宴会时才穿的长裙,只有一位黑人学生穿得比我还要随便。

9点,600多名家长在观众席坐定,各个Homeroom的学生按照A-Z的顺序排成列,然后按照前两天排练时的顺序依次走向体育馆。体育馆有两个门,学生分两队从两端的门进入,前后两人保持一定距离。走到中间时,面对面的两人相互微笑致礼,然后进入球场中间的座位前站着,等所有同学都到场后再坐下。由20多名学生组成的小乐队演奏着庄重的音乐。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我们的校园生活照。

学校里四个“disable(智障)”的学生也在毕业典礼上露脸了,他们平时不跟我们一起听课,由老师单独给他们上课。学生入场完毕后,接着是老师们入场。入场式过后,毕业典礼就正式开始了。

仪式按规定程序进行,没有主持人。先是学生代表讲话,接下来是一段表演,两名黑人女生合唱《I Believe I Can Fly》。然后是老师代表发言。

两名智障儿童上台引来家长们鼓励的掌声。他们一起背诵一篇感谢老师和学校的诗篇,每句话的开头都是“Thanks for”。她们开始背诵得很好,中途突然卡住了,停顿了一分多钟,大家都屏住呼吸,全场鸦雀无声,盼望着她们能继续下去。果然,她们不负众望,记起了后面的内容,又大声地背诵起来。最后,她们向大家道了一声:“Thanks for patient.(感谢你们耐心地听。)”所有的学生、老师和家长都站起来鼓掌以表达对她们的敬意。

接下来是颁奖。八年级毕业班有三个Team,每个Team又分四个Homeroom。先颁发的是优秀学生奖,这个奖颁发给平均学分在3.5分以上的学生,三分之二的学生都获得了这个奖,奖品是一个做工十分精致、金光灿灿的大奖杯。然后是各科老师给自己Homeroom里的学生颁发最佳学生奖、学习进步奖、全勤奖,再颁发各个Team的单科最高成绩奖。这些奖项都是发一纸奖状和一张10美元的gift card(礼品卡)。我拿到我所在Team的科学课程的第一名。科学老师在给我颁奖的时候还特别提到我来美国仅仅三个月,语言还没有完全过关,能得到这个奖,真是unimaginable(不可思议)。学校还为智障儿童颁发特别奖。颁完所有的奖后,所有的老师都站了起来,向同学们鞠躬,表示祝贺;所有的学生和家长也都站起来向老师鼓掌致敬。

接着是街舞表演,表演的八名黑人女生是学校公认的街舞高手,她们经常在学校主办的各种文娱活动中表演。

最后是校长讲话。校长汇报说今年学校拿下了Atlanta地区的CRCT科学平均分第一和数学平均分第一,其他各科平均分也均高于地区平均分。校长对老师的教学给予了充分肯定。校长的演讲再一次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篇5:就这样毕业了作文

六年时光匆匆而过,转眼间便毕业了。往日里那欢声笑语也将不复存在,尽管今天大家还在一起欢歌笑语可明天就将分别了。明明昨天我们才迈进小学的大门,可是明天我们就要迈进初中的大门。

六年时光,就这么没了吗?就这么过去了吗?我不甘心,为何没有留下丝毫的影子?它就这么渐渐沉睡在我的记忆深处了吗?或许我也有过记忆深刻的事吧,或许也有些值得我留恋的人吧,可这有什么用呢?我注定有一个与他们不一样的人生,或许好或许坏,谁会知道呢?这些年,我收获了友情,有了自己的快乐与秘密。就当我以为,我将会一直拥有这友谊时,家长的重视,老师的期望无时不刻的驱使着我前进,我渐渐与她们有了代沟,我变得孤独却无能为力。兴许闺蜜之间几年来的友谊是我们的友谊仍旧没变,虽然我们在各自的层面,但还是知心的朋友,是各自的知己。

六年了,时光让我们变的更加成熟。六年的时光里,我们脱去了稚嫩,穿上了深沉与成熟。六年里,我们学会了伪装,学会了欺骗,学会了用自己的假面具去面对他人去做违心的事,企图得到快乐。可是这样的.我们真的快乐了吗?大人们,你们成年了,有着自己的自由,别再用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约束我们,我们有自己的自由有自己的快乐有自己的梦想!我们还是个孩子啊……

篇6:毕业了,青春就这样要散场?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青春的列车已载客无数,没有人能预料沿途的遭遇,也没有人能重回自己上车的起点。既然已经别无选择,那就只能在时间的钢轨上碾碎曾经有过的失意与如意,然后推开窗门,沐浴这新鲜的空气与阳光,迎接崭新的行程。因为我知道,青春是一列单程客车,不能返回,也没有驿站。

一群稚气未尽的孩子告别了初中,向往心心念念的高中;尽管,知道那有更多艰难和困苦,可那里,才是理想之始地……

一群步入成年的孩子告别了高中,扔掉令人生厌的书本,尽管,不知未来有多快乐与向往,可那里,毕竟是新的行程……

一群跨入社会的孩子告别了大学,高抛了神圣的学士帽,尽管,深知是最后的放纵和疯狂,可这刻,终归是事业的起点……

关于离别的文字,在板报上、QQ群、微博中没完没了地挥洒,永无止境地散发着激扬又酸痛的心絮;因为,这是一个毕业的季节……

六月,枝繁叶茂的季节,所有的绿色都汇聚在这一季,生机勃勃。所有的我们在结束一段行程的时候,总以为我们要开始的,是一个崭新的历程,但千帆过尽,蓦然回首,我们不过是在重复又一个开始和结束。

就像我们初中的时候,特别地盼望自己可以尽快毕业,可以走进高中,那样我们就能轻松的读懂复杂的文言文,可以由每天回家改成每月回家,可以一次性领到一个月的生活费,可以在家里独立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被采纳……

高中的时候,我们有上不完的自习,考不完的试卷,每天被高考弄得焦头烂额;但是,总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我们,那就是,我们 梦中的白色象牙塔。于是,我们每天披星戴月,放弃了无数次聚会,忘记了无数次休息,只为,可以走进梦一样的大学……

于是,那年,随着通知书的悄然而至,我们开始体验我们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那一年,我们充满激情:

那一年,进学生会、组社团,我们充满激情;

那一年,图书馆、自习室,我们还在汲取营养;

那一年,考试,评优,我们还有好多的光环;

那一年,我们还想着考研,自考……

只是,在又一年份的六月,我们毕业了,所有的所有,在那个夏天,结束了。回首的时候,我们曾经幻想过的,都没有发生,我们拥有的,自己也不曾意识到。

毕业了,青春真的要散场,离别在所难免。

于是,我们工作了,褪去青春华丽的外衣,开始走入职场,不再

青涩;因为在工作中,必须积极努力地去完成并做好自己的工作。遇到困难了,没有借口,没有理由,那些纸上谈上考试已经不在存在,需要的只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

拂去曾经的不可一世,只因每个月再也没有人,按时的往银行账号打入你的生活费,没钱了还可以撒撒娇、可以闹闹情绪,只有永远都不舍得自己在远方受苦的父母爱意仍然;而每个月的工资在除去了你的房租等等的东西之后,也只能让自己看着卡里的余额发呆!

于是,我们只能更努力的去工作,不抱怨、不抛弃、不放弃……

于是,我们开始渐渐模糊那些青春的梦想,只因,我们很踏实地在行走……

于是,我们开始明白,每一次结束,都是新的开始,而每一个开始,都是另一次征程……

篇7:就这样长大了作文

我无可奈何的从到处甩鼻涕的小孩,变成了天天一副苦瓜脸的大孩子了。我无可奈何的从无忧无虑的幼儿园小朋友变成了背负着升学压力的中学生了。我无可奈何的从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孩子变成了一口一个“要钱”的青少年了。我无可奈何的长大了。

我还想玩小时候的游戏,我还想稚气的叫一声妈妈,我还想在放学后在大街上不管不顾的疯跑,我还想在姥姥在的时候尝一口她做的龙眼罐头……但是,我不能再做这些事了。我无能为力,我无可奈何,我长大了。

我多想像小时候那样在考试后回家骄傲的大声宣布:我又考双百了!我多想让妈妈在抱着,让我在怀里安然入睡。我多想让爷爷再当一下我的坐骑。我多想让爸爸再给我讲神奇的神话故事,伴我进入梦乡。我多想让已过世多年的大姑,陪我玩扑克游戏……但是我长大了。

只记得小时候,七八岁吧,我在院子里背着书包快乐地跑。突然,我一头撞在了门框上,顿时血流涌注,我哇哇大哭,爸爸妈妈立即放下手上的活来哄我,我甚至记得爸爸因为心疼我而流下了眼泪。但是,如果我现在我一头撞在门框上,即使我血流涌注,爸爸妈妈也不会哄我了,只因我长大了。

篇8:就这样毕业了作文

文章的全题是“学生就这样成为了肉鸡———与窦桂梅老师商榷”。作者先是展示了窦老师执教的《珍珠鸟》教学片段。片段中,窦老师拎出“小家伙”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研究、感悟,从而体会冯骥才先生对珍珠鸟的喜爱和宽容。之后,作者对这一片段进行了分析。先是把这样的教学比做了“工业化养鸡”,作了贬“工业化养鸡”而褒“老农养鸡”的形象阐述。接着评价窦老师精抓“小”、巧拨“小”的教学设计,是引导学生进入教师布置的局。然后说这一教学设计异常周密,由此产生“语文课堂难道真的可以完全预设”等诸多怀疑。通过对全文的深入解读,结合形象化结论“学生就这样成为了肉鸡”,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作者赵宇荣老师所要表达的思想:窦老师的教学设计使学生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窦老师是全国小学语文界的权威人物,赵老师不迷信权威、勇于批判的精神,令人十分钦佩。然而,对于此文中的观点,想在此发表几点粗浅的看法,与赵老师商榷。

其一,窦老师的教学设计属于哪种“养鸡法”?“工业化养鸡”有点像。“工业化养鸡”能同时养大量的鸡,好比窦老师能同时教一大个班的学生。也可以看出,窦老师在课前肯定是精心钻研过“科学养鸡方法”的,学生在课中也确实是“热闹非凡,兴趣盎然”。但窦老师并没有“在鸡要吃的时候,甚至鸡不想吃的时候,进行投食”,更没有投放有损学生健康成长的“生长激素”。窦老师在教学中只是点拨、引导,促使学生去感悟“小家伙”这一爱称的精妙运用,体会“小家伙”所呈现出来的情感色彩。学生的思考是积极的,他们的成长是经过主动努力获得的,岂能说是教师“投食”?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水到渠成,阅读能力发展健康,并不见任何“生长激素”的副作用。比“老农养鸡”更高一筹的是,窦老师“养鸡”并不是“饿了不喂,饱了不管”,“偶尔吃一只蚱蜢,就当一次美味”, 而是指出寻找食物之路、烹饪食物之法,“鸡”在寻、思、悟中,既得营养,又得法门。并且,老农想来也只能同时养少量的几只鸡,难以与窦老师同时养大量的“鸡”之高效率相匹敌。“窦氏养鸡法”,融“工业化养鸡”与“老农养鸡”之长,舍两法之短,必鸡群壮大,体格健硕,飞、跑自如,善于寻食。此法应推广。

其二,在片段中,学生到底有没有主动参与学习呢?

请看片段:

师:至此,课文称珍珠鸟为“小家伙”。让我们再找出几句读读。

(学生找出:“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我不动声色地写……”“……这小家伙竟趴在我肩头睡着了”等句子,读得很小心)

师:把“小家伙”换成“珍珠鸟”,再读读,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读了一句)用“珍珠鸟”可没有用“小家伙”这样生动,没味道。

师:这是对人的称呼,不是珍珠鸟吗,为什么称为小家伙?

生:一定是特喜欢的,比自己小的人,一般称“小家伙”,表示内心特别喜爱。(连续有三五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我”不仅给它们的笼子装扮成家的模样,还要对这珍珠鸟“客客气气”的,当做家里的小孩子、小朋友、小宝贝。真好。

赵老师说,“我总觉得这样的精妙构思,对学生而言缺失了‘找食的理由’。教师直接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小’的语句,让学生读读,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入教师预先设计的局里,作为学生始终都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自己找这样的语句。那么这样的‘精巧引导’,对学生而言简直就是一种工业化养鸡,这样的牵引如何能让学生自主起来,主动参与学习呢?”

我想赵老师要说的意思只能这么理解: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积极性不高的,缺乏学习动力的,不主动参与的,如此云云。

教师直接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小”的语句,是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小家伙”这个词看似平常,实则反映出了作者打心底里喜欢珍珠鸟。正是这个词,让我们感觉到人与鸟的亲,人与鸟的情,人与鸟的和谐无间的动人关系。这样的词作为“文眼”,值得师生反复研究、玩味。但小学生限于自身的认识水平和感悟能力,往往很难发现这样的“文眼”。而窦老师的教学直奔“文眼”,让学生找带“小家伙”的语句,干脆利落,抓住紧要,省时省力,为后面学生通过自主感悟语言文字来体验人鸟之间的和谐境界留足了时间和精力。直接找“小”,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契机。

在这里,不得不说的是,这种直截了当的处理方式,往往带给某些人以灌输教学、机械学习的不良印象。这些人过分热衷于自主学习,认为什么环节都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什么问题都应该由学生提出,而教师则不可直接告诉学生任何东西,至少也应该在学生充分探究后才告诉。我觉得,这种极端的自主探究的思想是有害于教学的。难道写个“鸟”字的笔顺也要让学生自主研究后,再由教师告诉学生吗?如果这样,一节课能教几个字?教学效率何在?自主学习要用在关键处。记得特级教师王崧舟上《草船借箭》一课,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就直接提出:“我发现诸葛亮很会笑。他一共笑了几次?每一次都笑出了什么?”诸葛亮的“笑”学生是很难注意到的,而恰好是这几次“笑”,彰显了他的风度和智慧。王老师直接“抛砖”,意在“引玉”。一“砖”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探究热情被激发了。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品味、感悟相关语言文字,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儒雅风度进行了充分的体验。

找“小”,找“笑”,都是教师抛出的意在“引玉”的“砖”。抛什么“砖”,怎样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应下大力气琢磨的。然而在课堂上再怎样抛,都须干脆省时,切忌磨蹭绕弯。

窦老师引导学生品味带“小家伙”的语句时,学生学得是否积极主动?判断这一点的标准应该是学生当时的心理状态:主动思考还是被动等待?窦老师问:把“小家伙”换成“珍珠鸟”,再读读,看看有什么不同。换词语,再读读,是语文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揣摩词语的意思,体会其情感色彩。窦老师为了使学生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就用了这种方法。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学生初步体会到了“小家伙”中蕴涵的生动和情味。“用‘珍珠鸟’可没有用‘小家伙’这样生动,没味道。”这样精彩的回答,显然是学生经过积极思考的产物。换词语,再读读,激起了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紧接着,窦老师又问:“这是对人的称呼,不是珍珠鸟吗,为什么称为小家伙?”至此,课堂愈加精彩。“一定是特喜欢的,比自己小的人,一般称‘小家伙’,表示心里特别喜爱。”这样的回答,反映出学生对作者内心情感的体验已经十分深入。我在读到“特”“特别”这两个字眼的时候,内心一阵激动。“特”,“特别”,说明学生与作者的情感正在融为一体,共鸣已经产生。我仿佛看到了学生在发表看法时,那种洋溢在脸上的神情———对珍珠鸟无比怜爱之情。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从对词语用法的思索中体验到了作者的情感,然后又把这种体验用如此鲜活动人的语言表达出来,以至打动了我这个无缘谋面的读者。感谢赵老师,把这么富有生命体验的课堂经历记录下来。学生有思,有悟,有情,如何不主动?又“连续有三五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参与积极性何其高涨?而学生能有这样的积极状态,又仗窦老师的精妙引导之功。一言蔽之,教师引领得法,学生学得主动。

上一篇:美德在我心中六年级演讲稿下一篇:财务主管述职报告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