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5则

2024-06-13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5则(共15篇)

篇1:《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5则

《槐乡的孩子》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在教学时做到既要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课文学完后,学生既能掌握课文内容,自我感觉也轻松愉快,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我给学生讲清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这是同学们学习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时,同学们要多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语言的体会和品味,都应该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我为学生出示了以下学习步骤供学生参考: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和同学讨论。

在具体的研读课文中,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比如:我觉得槐乡的`孩子很勤劳……我觉得槐乡的孩子很可爱……我多么想和槐乡的孩子一起采槐米……我想像槐乡的孩子一样……这样能够做到教学从学生出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学习,积极思考问题,努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课文体现孩子课余生活的乐趣,文章的语言都很优美,这也是学生走进写作的一个范例。对于怀乡孩子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如: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蝉……),写要下雨了,“狗、树叶、知了……”这都是衬托下雨前的闷热。

最后,课文学完了,我让学生再去读课文,调动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自主性。为了学生阅读量的增大,让学生选读欣赏,抄写文中美句并仿写句式。

篇2:《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5则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

从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想开去?让学生透过各种方式的读说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会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槐乡的孩子爱劳动,对此学生感受最深,学生已经能够透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潜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点,看不到面。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归纳出来了。因为这是本学期的第一篇略读课文,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都是我直接参与指导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着走的,属于半放半扶。以后的略读课我准备完全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

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透过各种方式的读说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当时有部分学生说第三段写的槐乡孩子干活时的样貌写得很好,当时天很热他们还在干活.我就趁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热,又读一读描述干活时的句子,学生体会到孩子们劳动时是很快乐的。学生已经能够透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潜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点,看不到面。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都是我直接参与指导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着走的,属于半放半扶。下次的略读课我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齐学习。

篇3:《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5则

《槐乡的孩子》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 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 但孩子们却从劳动中获得了快乐, 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语言轻快朴实, 字里行间洋溢着槐树情结和浓浓的乡土气息, 读来宛如一首快乐的歌, 一个个有趣的比喻把孩子心中的快乐一点点播撒出来, 晕染在文本中, 使劳动变得更加美好。

教学建议:

一、导:观看画面, 回忆入境, 激发快乐

本单元的文章旨在让学生随着课文, 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因此, 回顾前几篇文章展示的快乐生活, 可以让回忆激发快乐, 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更好地感受课文展现的快乐生活。

1. 情景再现, 唤醒记忆。

搜集前三篇课文展现的生活场面的图片并制作成配乐PPT, 上课伊始通过播放把美好的画面和美好的音乐呈现在学生面前, 教师随之进行相应的解说, 唤醒学生的记忆, 从而引出课题。

2. 解读课题, 了解环境。

解读“槐乡”的含义, 让学生通过对“槐乡”的理解, 进入槐乡孩子们生活的特定环境, 为学生感受槐乡孩子不同的生活、别样的快乐奠定基础。

3. 发现不同, 掌握要求。

基于本课是学生首次接触略读课文, 揭题后要先引导学生观察课题, 发现这篇文章课题的不同, 带有“*”的文章是略读课文, 这样的文章是用来巩固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因此, 要围绕阅读提示, 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二、读:学习字词, 了解大意, 初尝快乐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义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之一。略读课文应该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可分课前预习和课上检查两步完成。

1. 课前预习。明确预习要求与步骤, 督促学生把预习任务落到实处, 确保预习效果, 掌握预习方法。

(1) 大声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 遇到不懂的词语, 用学过的方法去理解。 (难懂的可留待课上解决)

(3) 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用“谁在什么时候干什么”的句式概括)

2. 课上检查。

(1) 交流难读的字、词、句, 带领大家读一读。

(2) 交流已经理解的词语, 提出不理解的词, 让同学或老师帮助理解。 (旨在激起学生对词语理解方法的回忆,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3) 默读全文, 用“谁在什么时候干什么”的句式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槐乡的孩子在炎热的八月采摘槐米, 感受着劳动的快乐。)

三、思:围绕提示, 深入体悟, 品味快乐

课文在展示槐乡孩子快乐的同时, 细致刻画了槐乡孩子的特点, 两者相互融合, 相得益彰。为深入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 感受槐乡孩子的特点, 可以这样进行品读。

1. 自读课文, 整体感知槐乡孩子的快乐。

让学生画出能直接体现槐乡孩子快乐的句子, 围绕“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这个问题读一读, 想一想, 说一说。

(1) “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 孩子们满载而归, 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2) “月落柳梢, 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这两句话中“快乐的歌声”和“甜蜜的微笑”一明一暗, 充分展示了槐乡孩子内心的快乐。让学生通过交流, 认识到这样的快乐来自白天采摘槐米的艰苦劳动, 来自丰富而充实的生活。

2. 研读课文, 深入感受槐乡孩子的特点。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关键, 要布置学生细读课文, 画出有关句子, 圈出关键词语, 悟出槐乡孩子的特点, 体验槐乡孩子从辛苦中感受快乐, 从劳动中享受快乐的情趣。

(1) “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 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勤劳”直接点明了槐乡孩子的特点;“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说明槐乡孩子年龄虽小却很懂事, 能借助槐乡的特色自力更生。

(2) “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 ……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

“不怕热”———能吃苦:从哪儿看出槐乡孩子不怕热呢?联系前文“八月, 天多热。鸡热得_______, 狗热得_______, 蝉热得_______”。对环境描写的烘托, 让学生充分感受八月天的热, 深入体会槐乡孩子不怕热, 能吃苦的品质。

“带着水葫芦, 带着干粮”———做好了长时间劳动的准备, 生活经验丰富;“没等_______, 就_______。”———起得早。 (这些关键词, 充分说明槐乡的孩子吃苦耐劳, 非常勤劳。)

(3) “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 用长长的钩刀一下一下地削着槐米。”

“爬”“削”———男孩动作娴熟;“用长长的钩刀”———劳动工具使用熟练;“一下一下”———动作流畅。这些词说明男孩经常做这些事, 与“常常”相呼应。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 加深对这些关键词的体会。

(3)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 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 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子里塞着槐米, 头一点一点地, 像觅食的鸭子。”

“捡”“塞”写出了女孩的忙碌。“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 上下飞舞着”这个有趣的比喻把弯腰捡槐米的女孩写得特别可爱, 舞动轻盈的不仅是那两条辫子, 还有女孩的身姿;“上下飞舞”的或许还有女孩捡槐米时被喜悦饱胀的心。“头一点一点地, 像觅食的鸭子”这样一个自然动作的不经意流露, 仿佛让人看到女孩在一点一点用力地往已装满的篮子里塞着槐米, 不禁让人感叹作者观察的细致, 比喻的精妙。

“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 用长长的钩刀一下一下地削着槐米”“女孩有的弯腰捡着, 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 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子里塞着槐米, 头一点一点地, 像觅食的鸭子”这两句话, 还充分显示了男孩与女孩合作的默契, 这样的配合正是在槐乡广阔的天地里磨炼出来的, 他们用自己勤劳的手, 创造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享受着生活的无比快乐。

(4) “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 孩子们满载而归, 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月落柳梢, 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两句话联系前文可看出:

“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劳累一天”———孩子们劳动了整整一天。

“满载而归”———劳动成果收获丰厚, 进一步反映孩子们劳动的认真、辛苦。

“快乐的歌声”“甜蜜的微笑”———这歌声既表达孩子们辛勤劳动满载而归的快乐, 也是对自己勤劳能干的称赞, 更是对自己劳动创造的美好生活的赞美。把“甜蜜的微笑”带到梦里, 又把快乐提升了, 孩子们用这样的方式创造着自己美好的未来。

3. 诵读课文, 用心表达槐乡孩子的快乐。

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先自由练读, 再同桌读, 力求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通过朗读来为文字注入生命的活力, 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有声的情感, 把劳动的快乐尽情地展示出来。

四、拓:联系实际, 走向生活, 交流快乐

槐乡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劳动创造的快乐生活感染了学生, 但是, 课文里展示的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只是冰山的一角。因此, 要把学生感受的触角引向真实的生活, 就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用心去欣赏“生活”这一幅七彩的图画。

1. 小组交流。学生在四人小组交流自己快乐的生活事例, 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篇4:《槐乡的孩子》教学纪实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的快乐,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4.认识略读课文,初步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的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初步掌握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略中求粗

师:这一单元,我们一起感受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无论是在草地上玩耍,还是去野外登山,我们心中都充满了快乐。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去看看槐乡的孩子有着什么样的快乐。请大家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教师边板书,边强调槐(huái)的读音。生齐读课题:《槐乡的孩子》。)

师:请大家仔细看,这篇课文课题的前面有一个星号,这个星号告诉我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要根据阅读提示来了解课文内容,充分交流阅读感受,培养阅读能力。下面请大家轻轻地把书打开,这段阅读提示能帮助我们读懂课文,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吧。

(生齐读阅读提示。)

师:我们就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来读懂这篇课文。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旁边做上记号。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槐乡的孩子在炎热的八月摘槐米的事情。

师:概括得准确,那么在读的过程当中,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可以先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尝试着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间交流。)

师:还有没有在组内没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生:我们想知道槐树是什么样子的。

师:老师正好有槐树的图片和资料,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槐,又名国槐,树型高大。花为淡黄色,可烹调食用,也可作中药或染料。花和荚果入药,有清凉收敛、止血降压作用;叶和根皮有清热解毒作用,可治疗疮毒;木材供建筑用。种仁含淀粉,可供酿酒或作糊料、饲料。皮、枝叶、花蕾、花及种子均可入药。)

生:我知道了槐树是会开花的,花是淡黄色的。

生:花蕾可以做染料。

生:槐树的花果皮都可以入药。

师:你们的发现还真不少呢,还有问题吗?

生:槐米又是什么呢?

师:课文中有几个句子是用来介绍槐米的,请大家赶快从课文当中找到这几个句子。

(生找句子。)

师:谁能给大家读读?

生:八月,槐树打了花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不仔细闻是闻不到的。小槐米藏在槐树丛中,轻轻地随风飘动。槐米,可以入药,还能做染料。

师:现在你明白槐米是什么了吗?

生:槐米是槐树的花蕾。

师:对,你很会思考,读书的时候,能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这是很好的读书习惯。

师: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用横线画出能让你感受到槐乡孩子快乐的语句,并把你的感受简单地标注在句子旁边。

(生画句子,写感受。)

二、细读课文:略中求精

师:下面,请你选择最喜欢的语句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读书感受,然后小组内选出一名代表,我们全班交流。

(生组内交流。)

师:我们请出代表进行交流,但是对每组的代表有一个小要求,就是别人想法如果和你的一样,就不能再重复了。

生: 请大家看这句话:“男孩常常……落下来了。”我们男孩最喜欢爬树了,能爬到树上摘槐米也一定很有趣。

师:假如你是槐乡的男孩子,你们爬到树上一下又一下地削槐米不累吗?

生:不累,因为我喜欢爬树,多好玩呀!

生:不累,摘槐米能换钱,买我喜欢的文具。

师:勤劳懂事的男孩,就请男同学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男生齐读这句话。)

生:我觉得这一句也能看出槐乡孩子的快乐:“女孩有的弯腰捡着……鸭子。”女孩子的辫子像蜻蜓一样,她们的动作很灵活,小鸭子在觅食的时候很快乐,所以小女孩在捡槐米的时候肯定也很快乐。

师:假如你就是槐乡的女孩子,你这样不停地弯腰捡着,腰不酸吗?

生:不酸,我看到别的女孩像蜻蜓、像小鸭子我就会笑,觉得好玩,就不会感觉累了。

生:我也不酸,我能自己挣钱,不花爸爸妈妈的钱,我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师:自立自强的孩子,懂得在劳动中享受快乐!就请女同学读一读这句话。

(女生齐读这句话。)

师:还有谁想来说说吗?

生:我还找到了这一句:“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快乐的歌声。”孩子们肯定很快乐,所以他们才会在回家的路上唱起了歌。

师:满载着一篮槐米,孩子们的心中充满着希望和憧憬,就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吧!

生:我从这句话也能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月落柳

梢……进入梦乡。”孩子们因为快乐,才会带着微笑睡觉。

师: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孩子的梦里都会有些什么呢?

生1:他们肯定会梦到明天同样满载而归。

生2:他们会梦到几天后,他们拿着用槐米换来的钱去交学费。

师:是呀,采摘虽然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大家读得不错,这篇课文写得也很好,那么你喜欢这篇课文的哪几段落或哪几个句子呢,请你找到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一读吧。

(生自读段落或句子。)

师:谁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呢?

生1:我喜欢这一段……

生2:我要来读一下最后一段……

生3:我想来读读第一段……

三、熟读课文:略中求简

师:你们喜欢槐乡的孩子吗?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话?

生1:你们非常热爱劳动,不怕热,不怕辛苦,我要向你们学习。

生2:你们很小就去劳动,用槐米去换学费,真懂事!

生3: 你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快乐,我想去你们那儿生活。

师:同学们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也学习到槐乡孩子纯朴节俭、吃苦耐劳的品质,你们也很棒!下面,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摘抄本,把你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生摘抄语句。)

师:这是我们第一次学习略读课文,以后碰到略读课文,我们也可以根据课前的略读提示读懂课文,和小组同学充分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老师推荐大家课下阅读另一篇反映山里孩子生活的文章《背篼》,相信你还会有更大的收获!

补充阅读:

《背篼》

黄昏,蜿蜒的山道上,打柴的孩子归来了。他背着满满一背篼柴禾。他背着五彩的晚霞,他背着大山给他的慷慨馈赠,他背着自己用劳动换来的收获。

山风一路上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山溪一路上对他说着悄悄话;鸟儿们一路上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

村子,炊烟袅袅升起,飘过了林梢。他知道,那是妈妈高高扬起的手臂,在呼唤自己。

他加快了脚步,拐过一道弯,绕过一道坎,走过一截窄窄的田埂,跨过小石桥,走进了村子,走进了自家的小院。

他放下沉甸甸的背篼,轻轻呼出一口气儿,掏出一捧鸟蛋,笑着,给了围上来的邻家小弟弟。

他拿着几个红红的山柿子,放在门槛上坐着的小妹妹手上。

他把一小捆药材交给爷爷,托他明儿去镇子里换几个钱——他想自己积攒下学期的学费。

然后,他温驯地让妈妈撩起围裙一角,揩去汗涔涔小脸上的泥渍。

他抬起头,抿着小嘴徽微笑。

哦,在山里,打柴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篇5:《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师:孩子们,读了槐乡的孩子一文后,你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吗?

生:可爱。

师:你从课文中那些地方的描写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呢?请再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并用线把它们画出来……

接下来这个时间很长----教室里一片静寂。学生的反映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怎么办,情急之下,我突然意识到,因为我的一个“可爱”把同学们的思维限制住了。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可爱究竟可以怎么理解呢?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太抽象,太笼统。这个词语在稍大的孩子的理解可能会更宽泛一些?于是我灵机一动,马上改变教学语言。

教学情境二

问题改为:孩子们读了课文《槐乡的孩子》一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学生思考后就开始说

槐乡的孩子很勤劳,书中这样写到

槐乡的孩子,不问自己的父母要钱,会自立

槐乡的孩子很勇敢,你看男孩敢爬那么高的树

槐乡的孩子不怕热,起得早……

篇6: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感受槐花的美,香,槐乡孩子的快乐,一方面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如,指名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自由读,齐读等,学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中感受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手段,配乐,图片欣赏等从美入手,以读解文,在读中表达美,再现美。但在朗读时还

是发现了一些问题,齐读时由于语速偏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情感的充分体现。

在教学中我也很注重抓关键字、词、句,从关键字词句入手,让学生有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概念。例如我先让学生抓住“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为表达主线,使学生对全文有个总的印象,然后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课文的内容,做到抓一句而带动全篇,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做好了准备。还有在教学“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这段文字时,我先让学生找出表示香的词语,然后理解“清香、醇香、浓香……”感受槐花香味越来越香,越来越浓,并通过朗读体会,还有“浸”字更是体现了香味到处都是。学生通过对关键字句的理解,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篇7: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本节课依据“361”导学模式撰写的导学案上课,体现导学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多练少析”的原则,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及自我管理。做到没经过学生认真自学的不讲解,没经过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不交流探究,没发现学生思维困惑点和障碍点的不讲解。充分利用和调动了小组学习,组织当堂达标测评。

本着“361”高效课堂中年级“牵着学生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我设计了下三个导学目标:

围绕三个导学目标,先让学生自学,也就是高效课堂的独学环节,导学引领的前四题,学生在家里进行查找、学习,我把两个重点思考题,放在课上进行独学,在充分独学之后,自己有疑问的在小组内对学、群学,然后我很据思考题的难易程度进行小组汇报分工,在小组展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大展示。我把重点放在了第六题:你喜欢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并在文中找出你喜欢的理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因为这个问题是本课的核心内容,在汇报的过程中,既能让学生体会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又能落实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

①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②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③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从对他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在合作探究中突破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的大展示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要读出槐乡孩子的勤劳、可爱“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要读出孩子的幸福与快乐。在学生汇报到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从两个方面引导:

①第一句:读出孩子的满足、快乐。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②第二、三句:读出孩子的新追求。孩子们的小床下放着磨好的长钩刀、篮子。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中……学完本篇课文后,让学生回家在课余时间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而后让学生说经过和感受,这既教育孩子爱劳动,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表达能力。

高效课堂的语文教学,我尽量放手,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语言的体会和品味,都是根据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篇8:《槐乡的孩子》教学札记

《槐乡的孩子》是一篇略读课文,教者需要借助这篇文章放手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可是,它又是一篇太美的文章。它文字美,清丽、清晰;它意境美,淳朴、自然。这撩人的美感,引得我总想多讲一些,以透彻地挖掘文章的主旨,让孩子们从文中尽可能多受益。可事与愿违,我越想多讲,就越冲淡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快乐。真是“欲速则不达”呀。

幸亏我及时反思,认识到了略读课的学习,不能这样由老师包办代替,而是应在“舍不得”的情况下,必须做出割舍:为了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得”,真正的做到自主学习,让自学能力得到提高,老师就得大胆放手,相信学生的学习和领悟能力,只做必要的引导和点拨就可以了。这种自学的快乐和收获,不是急于求成的事,而是应该利用每一堂略读课,循序渐进地进行培養。这种“舍”与“得”看起来是多么矛盾,而又多么必要啊!

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舍”与学生的“得”,我又想到,做人不也是如此么?《槐乡的孩子》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描写,一扫辛苦、劳累,给人以轻松活泼的感觉。说明孩子们以苦为乐。这种“舍”与“得”的辨证关系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们放弃了玩乐时间,在劳动中获得了常人难以体验的快乐。他们虽然没有玩过大型的游乐设施,却从劳动中换来了生存能力,同时在劳动后换来了快乐的心情,更在劳动之余减轻了父母的经济负担。他们小小年纪就以苦为乐,自食其力,真叫人佩服!这些舍弃玩耍的孩子,却恰恰比许多孩童多得了数不尽的、令人羡慕的、更是金钱买不到的生存技能、技巧。这“舍”与“得”又是多么公平!生命的真谛得以诠释!

篇9:《槐乡的孩子》的教学反思

傍晚夜晚黎明等仅仅是时间,而课文中月落柳梢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没等云雀开始歌唱黎明等既是对傍晚夜晚黎明这一时间概念的展示,也是对槐乡环境的诗意描绘早晨,云雀欢唱,歌声悠扬,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傍晚,缕缕炊烟袅袅升起,温馨的感觉跃然纸上;夜深了,明月皎皎,垂柳依依作者用图画式的语言写出了乡村的诗情画意,生活气息浓郁。这种诗意与孩子们以苦为乐的劳动互为衬托,给人以无限的美感和遐想。

而这位老师的教学,仅仅是把这些诗一般的语言替换成相对应的时间概念,句中的诗意孩子毫无所感,这样处理,实在是可惜了这些韵味无穷的句子。

篇10:槐乡的孩子优秀教学反思

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

由此可见,教学中也存在着些许不足,有待不断完善。

一、学生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能力不行,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是老师也直接参与指导方法,一步步引着走,属于半放半扶。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后的略读课我会尝试更大程度地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

篇11: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参考

低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运用语言的经验,也积累了相当的生活经验,特别是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说“生活经验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的观点,完全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

在本堂课中,有许多把学生生活经验引入课堂的成功例子:例如从家乡的树引出槐树,从槐乡引出“橘乡”“鱼米之乡”,教案《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既理解“乡”,又扩充了生活积累。在学习槐乡孩子的劳动情景时,让孩子们想象是在怎样的天气中进行的,通过调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既让他们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辛劳也让他们感受了那份快乐。

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源头活水不断;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显得厚重和丰富;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真正为学生所喜爱。

★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 三年级《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 《槐乡的孩子》教后反思

★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 槐乡五月 的教学反思

★ 槐乡的孩子教案

★ 槐乡的孩子的教学设计人教版

★ 《槐乡的孩子》课后感

★ 《槐乡的孩子》优秀说课稿

篇12:《槐乡的孩子》语文教学反思

《槐乡的孩子》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篇略读课文。虽是略读,但文章语言优美,文风淳朴。课文字里行间处处洋溢清香,恰如文中槐米之香,丝丝缕缕,清淡不绝。文风之美,又如槐乡孩子们身上透现的勤劳、质朴、善良的品德之美。

但是,文中所写的生活环境、劳动场景,距离我们的学生是那么遥远。他们不知道槐树是什么树,不知道鸡热了干吗耷拉翅膀,更未体验过槐乡孩子们那种劳动之乐。所以,读过课文之后,他们有那么多的疑问。而当时我班教室电脑正在修理,不能找相关图片资料稍为解惑。于是在课堂上,我把自己设置要提问的问题暂置一旁,把提问的空间留给孩子们。质疑时,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最后,大家在理解、体会的基础上,重读课文,听得出来,他们充满了对槐乡宁静生活的向往,也跟着槐乡的孩子一起体验着劳动的快乐。而我,也在孩子们的快乐中会着教育的幸福。

篇13:冀教版《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主线—理解槐乡孩子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精神。上课一开始,我从家乡的树引出槐树,课中,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槐花图片,意在让学生对槐米感兴趣的情况下,抱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去学习第二段槐米的作用。在读到“八月,天多热。”这句话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想象在炎热的天气里各种事物的表现,自己在最炎热的时候的感受。通过调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既让他们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辛劳,也让他们感受了那份快乐。

最精彩的环节是,读了课文后,我让孩子们谈谈对槐乡的孩子的印象。学生叽叽喳喳就说开了: 很勤劳──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上小山上了。天没亮,他们就去摘槐米了;很自立、自强──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持之以恒──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很勇敢 ──男孩敢爬那么高的树;懂合作──男孩子爬树削槐米,女孩子捡槐米;爱学习──通过劳动赚到钱就可以读书,他们努力劳动,就是为了能读上书„„

这节课我觉得上的很轻松愉快,学生对课文的重点理解得非常到位。

冀教版《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主线—理解槐乡孩子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精神。上课一开始,我从家乡的树引出槐树,课中,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槐花图片,意在让学生对槐米感兴趣的情况下,抱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去学习第二段槐米的作用。在读到“八月,天多热。”这句话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想象在炎热的天气里各种事物的表现,自己在最炎热的时候的感受。通过调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既让他们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辛劳,也让他们感受了那份快乐。

最精彩的环节是,读了课文后,我让孩子们谈谈对槐乡的孩子的印象。学生叽叽喳喳就说开了: 很勤劳──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上小山上了。天没亮,他们就去摘槐米了;很自立、自强──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持之以恒──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很勇敢 ──男孩敢爬那么高的树;懂合作──男孩子爬树削槐米,女孩子捡槐米;爱学习──通过劳动赚到钱就可以读书,他们努力劳动,就是为了能读上书„„

篇14:《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5则

一拿到新课本我就喜欢上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我们这个地方恰巧栽植了很多槐树,我从小就是在槐花香中长大的,所以我特别喜欢槐花。为了更好教学这篇文章,我特别把教学本课的时间提前,选择槐花盛开的季节,在甜甜的槐花香中引导学生进入了课文。

本课的设计要点:

一、巧用实物

鉴于儿童偏于感性认识的特点,我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利用实物给学生架设了一座与文本相通的桥梁。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了课文中描绘的意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与文本对话成为可能。

二、善用空白

本篇课文对槐花的描写,作者留下了许多艺术的空白,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利用这一点,我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听弦外之音,会言外之意,拓展、丰富、充实课文内容,调动学生平常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还将原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了可爱的形象、悦耳的声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热爱生活、热爱语文的情感。

三、妙用表演

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在教学本文的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我设计成在学生读通文本的前提下,表演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表演中走进文本,在表演中深入体会课文内容,在表演中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和用词的准确,达到语言的吸收和内化。

四、重视感悟

篇15: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准备】

1、读提示:

⑴ 无论还是

⑵ 提问: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⑶ 交流读后的感受,喜欢的句子多读。

2、介绍略读课文的特点,自己读懂课文,怎么样读懂略读课文呢?

⑴ 默读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读准字音。

⑵ 边读边想:课文写槐乡的孩子一件什么事?他们快乐吗?是从课文的哪里描写中体会到的?在课文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

⑶ 自己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准备和同学交流、讨论。

⑷ 小组交流讨论:收获和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初读讨论

分段读,汇报自己学会了什么?(字词句)

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1、字词:槐树 槐米 花苞 米粒般大小 散发 藏 宝贝 染料 耷拉

钩刀 塞着 觅食 缕缕炊烟 满载而归 磨好 石磨

2、讲什么事情: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

(八月──秋季)(入药、做染料)(用槐米换上学的钱)(黎明,用常常的钩刀削着槐米,捡槐米)(炊烟升起,满载而归)

板书:八月 黎明 换钱 削 捡 归

二、再读讨论

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你怎么体会到的?

1、和槐树结伴的快乐,离不开槐树。

2、用劳动挣学费的`快乐。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

3、劳动中,男孩爬树,女孩捡着槐米,满载而归,飘荡着快乐的歌声。

4、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三、欣赏佳句

1、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

2、八月,槐树打了花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发

3、小槐米藏在

4、槐乡的孩子不怕热

5、女孩有的弯腰捡着有的快乐的歌声

6、月落柳梢

上一篇:新入厂人员安规试题下一篇:美国留学本科转学签证的问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