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

2024-06-15

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通用14篇)

篇1: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

儿童麻疹(含麻疹类)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

麻疹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易并发肺炎、脑炎、心肌炎、喉炎等,甚至死亡。

我国政府在世界卫生组织承诺2012年消除麻疹,当前局部地区麻疹发病反弹,甚至出现爆发疫情,为确保如期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卫生厅决定开展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根据卫生厅要求,结合我市实际,2012年9月在我市“免费”开展8月龄-15周岁(即199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出生儿童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月活动。凡接种麻疹类疫苗不足2剂次儿童,均作为本次查漏补种的对象,请家长认真填写调查表。

1、儿童姓名:出生日期:年月日

2、既往麻疹(含麻疹类)疫苗接种史:划(√)①0剂次 ②1剂次 ③2剂次 ④≥3剂次 ⑤不清楚

3、接种依据:①接种证②接种卡③家长回忆

4、第1针接种时间:年月日

第2针接种时间:年月日

5、学校年级班 家长/监护人签字:联系电话:

篇2: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

(县级自查、省级抽查和国家级抽查复核使用)

调查员在横线上填写或对选项打勾。右边的方格由审核者填写, 供计算机录入时用。省(区、市)县(区)乡(镇、街道)编码□□□□□□□□ □□村(居)村(居)编码(1-5)儿童编码(1-10)编码□□□

一、基本情况 1.调查地类型 2.地貌类型3.被调查户住址 4.儿童接种信息提供人与儿童关系:5.儿童母亲文化程度 6.儿童父亲文化程度

二、儿童情况 7.儿童姓名 8.儿童性别 9.出生日期(公历)10.儿童民族 11.儿童出生地 12.儿童户籍类型

若非本县户籍,在当地居住时间

13.儿童平常去哪儿接种疫苗?

14.从家到接种单位交通距离

15.前往接种单位交通方式

(主要交通方式,单选)单程所需时间 16.获得接种信息主要途径(单选)城镇2 城乡结合部 3 农村1 山区2 丘陵3平原

队/社/小区/楼号1 母亲2 父亲3 外/祖父母4家庭其他成员5 其他人(提供人联系方式)1 初中及以下2 高中和中专3 大专及以上初中及以下2 高中和中专3 大专及以上男2 女

年月日汉族2 藏族3 回族4 蒙族5 壮族6 其他1 县级及以上医院2乡(镇、街道)卫生院3 家中本县户籍2 本省外县3 外省户籍 4 无户口 1 3-5个月 2 6-12个月 3 1年4 ≥2年

1乡镇卫生院2 村卫生室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 社区卫生服务站5 入户接种 6其他.公里(入户接种填99.9)公交2 出租车3 步行4 自

行车5 自驾车 6 其他分钟乡村医通知(电话、上门等)2 前次接种预约主动自行前往 4 村医入户接种其它□ □

□ □ □□

/□□/□□

□ □

□□ □□.□公里

□□□ 分钟

□□□□

三、接种情况

1.是否有儿童预防接种证?1有2有,但不在现场3有,已丢失4 无2.是否有儿童预防接种卡?1有2 无 3.卡证是否符合?1符合2不符合疫苗类型。填写的疫苗代码为:⑴麻疹疫苗;⑵麻风疫苗;⑶麻腮疫苗;⑷麻腮风疫苗;⑸ACWY135流脑疫苗;⑹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五联苗);⑻IPV疫苗;⑼甲肝灭活疫苗;⑽甲乙肝联合疫苗;⑾乙脑灭活疫苗;⑿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⒀其它(在相应剂次处注明)。

2、未接种时,需填写“未接种原因”代码。⑴不知道需要接种(或监护人忘记接种疫苗);⑵不知道需要接种第2/3剂次;⑶不知道接种地点和时间;⑷监护人不信任预防接种或担心异常反应;⑸因接种禁忌,接种单位不予接种;⑹接种单位太远;⑺接种时间不合适(上班,无法带孩子去接种等);⑻接种单位无疫苗;⑼接种单位未预约或通知;⑽没有接种医生;⑾父母太忙,家中无人带孩子去接种;⑿孩子生病;⒀接种等待时间过长;⒁孩子外出;⒂孩子无户口或户口在外地,不给接种;⒃接种时,与上剂次间隔<28天而未种,后续未补种;⒄接种单位搭配接种二类收费疫苗,家长拒绝接种;⒅其它

调查员调查日期年月日审核员审核日期年月日

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入户调查表填表说明

《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入户调查表》左侧为问卷问题,调查时部分项目可在选择项上打“√”。右侧方格为计算机录入时使用,调查现场请不要填写,调查后由审核人填写。

1.省、县编码填写最新国标码,要求与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系统2013年编码一致。

2.乡(镇、街道)编码使用最新的统一的国标码;村编码1-5,乡(镇、街道)政府所在村编码为1,其他顺序编码;儿童编码1-10,顺序编码。

3.地貌类型:“山区”含牧区、海岛等“复杂”地形。城区填“平原”类型。

4.儿童接种情况提供人:“家庭其他成员”系指该儿童父母、外/祖父母外的其他亲戚,如舅舅等。“其他人”指邻居或无亲属性质的儿童监护人等。在调查时如果遇到适龄儿童的父母虽在家,但是有特殊情况不能回答调查问题(如该儿童的父母均为聋、哑人,或是精神异常、有病或监护人为无法回答问题的老人等)可由知情的家里其他人或邻居提供儿童接种情况和其他有关情况,同时结合户口册和接种证,登记卡的情况填写调查表。并在调查表中注明情况提供人。

5.儿童姓名:应按照接种证或户口册填写儿童的姓名。本项目主要用于调查的复核。

6.出生日期:以母亲提供为主,出生日期均以公(阳)历时间为准,若提供者说的是农 历,请转换为公(阳)历再填写。在实际调查中,遇到父母之外的其他监护人所提供的适龄儿童出生年月日,可能略有偏差或不符合时,均以户口册登记为准。

7.儿童平常去哪儿接种疫苗:单选,在选项中选取最主要接种单位。8.交通方式:指儿童前往接种门诊接种时,最常采用的交通方式,单选。

9.儿童是否有免疫卡片应从乡(镇、街道)(村)医生提供的接种登记册或信息系统中查找。

10.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应以接种证记录为准,无接种证时,可记录接种卡记录时间,将证、卡填写的具体接种时间分别按项目要求填写。二者均无者,视为未接种。

11.未接种儿童,需填写未接种原因编码,未接种原因编码参见调查表下说明文字。若情况提供人同时说了几种原因,由调查者判定哪种是最主要的原因,填入格内。

篇3: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

关键词: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原因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但能通过接种疫苗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1],广泛使用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以来,麻疹发病明显下降,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然而,随着人口大量流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浙江省部分地区麻疹疫情时有波动,2005年和2008年,浙江省局部地区麻疹高发,其发病率和发病数位居全国前列;2011年,虽然全省麻疹发病率居历史最低水平,但距离我国政府向世界卫生组织承诺的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仍有较大距离。为了解浙江省儿童麻疹疫苗及时接种情况及未及时接种原因,为有效控制麻疹提供依据,特开展了此项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浙江省选择嘉兴市平湖市,温州市瓯海区,金华市金东区作为调查现场,选择2005年3月20日-2010年7月20日出生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分别代表浙江省流动人口数多、中、少的瓯海区、金东区、平湖市,在每个县至少选择流动人口最多的2个乡(镇、街道、社区),每个乡随机抽取3个村,每个村至少调查15名流动儿童和15名本地儿童。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入户对流动儿童的家长/监护人作调查,并查阅儿童预防接种证、卡记录,现场完成相应的接种率及未及时接种原因调查。

1.3 统计分析

调查表经审核合格后,录入EPI Data数据库,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调查儿童812名,其中,本地儿童445名,流动儿童367名。367名流动儿童中,在本地居住时间<1个月的有6人,1~3个月的有16人,居住3个月以上的有345人。

2.2 MCV类疫苗接种情况

调查儿童中,MCV第一针接种率为99.13%,其中,本地儿童接种率100.00%,流动儿童98.09%;第一针MCV疫苗及时接种率(满8月龄后1个月内接种为及时接种)为74.38%,其中,本地儿童高于流动儿童(χ2=18.98,P<0.05)。详见表1。

2.3 不同年龄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

调查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分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发现,3岁组儿童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略高于1岁组和2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4,P>0.05)。见表2。

2.4 MCV疫苗未及时接种原因分析

本次调查麻疹疫苗未及时接种原因共设计了20个可能的原因进行调查,分为5类;根据调查结果统计为接种服务提供方面原因占5.39%, 受种方主观原因占3.92%,受种方客观原因占60.78%,外地儿童来本地已过9月龄而未及时接种占7.35%,家长说不清楚占22.55%。所涉及到的20个原因中,孩子因患病未去接种的有61例,孩子患病医生不予接种的有54例,这两项问题占未及时接种原因的56.37%。见表3。

3 讨论

麻疹减毒活疫苗研制成功并广泛使用以来,许多国家有效地控制了麻疹流行。根据世界其他国家的经验,要消除麻疹,人群的免疫力应达到并保持在95%的水平。提高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是提高人群免疫力,减少麻疹易感人群继而消除麻疹的一项关键措施。

2005年以来,浙江省麻疹疫情时有波动,麻疹高发地区主要分布在流动人口密集的区域,婴幼儿病例较高,其中8~11月龄病例比例持续较高,而病例中有免疫史的比例较低[2],这可能与儿童MCV初免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低有一定关系。根据陈恩富等[3]研究报告,在8月龄~2岁儿童中,无MCV免疫史者患麻疹的优势比是有接种史者的65.29倍,因此,接种MCV疫苗是有效的保护因素,这与国外研究报道一致[4]。为此,应不断提高麻疹疫苗初免及时接种率,为儿童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屏障,减少儿童暴露疾病的危险性[5]。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流动人口儿童以在当地居住超过3个月以上的人群为主,占全部调查到流动人口的94%;从接种率来看,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接种率虽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但麻疹疫苗初免及时接种率并不高,仅为74.38%,这可能是儿童麻疹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本次调查数据来看,麻疹疫苗初免及时接种率比往年有所提高,但流动儿童麻疹疫苗初免及时接种率仍低于本地儿童[6]。这提示,应采取各项措施,提高麻疹初免及时率,并应加强对流动人口儿童的管理。

对儿童未及时接种麻疹疫苗的原因进行调查发现,属于接种服务提供方面原因的占5.39%,受种方主观原因占3.92%,受种方客观原因占到60.78%,外地儿童未及时接种占7.35%,家长说不清楚的占22.55%。未及时接种原因中,以受种方客观原因最多,而受种方客观原因中以儿童患病未及时接种麻疹疫苗的比例最多(占56.37%),其中,因儿童患病未去接种的占29.90%,因儿童患病医生不予接种的占26.47%;本次调查中,儿童患病以发热,咳嗽,腹泻,感冒等症状为主。这提示,儿童患病是造成未及时接种麻疹疫苗的主要原因,部分家长因儿童患病而拖延接种麻疹疫苗数月时间,部分家长由于对预防接种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在儿童痊愈后仍未及时到接种单位进行接种。因此,要加强宣传,提高家长对及时接种麻疹疫苗重要性的认识,提醒家长在儿童患病痊愈后,及时到接种单位接种麻疹疫苗;另外,通过提高接种单位服务质量,加强预约接种通知服务,延长接种门诊开放时间和开放周期等综合措施提高儿童麻疹初免及时率[7]。

参考文献

[1]张倩,郝利新,梁晓峰,等.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策略及其应用[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16(4):366-370.

[2]赵艳荣,何寒青,陈恩富,等.浙江省麻疹流行病特征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2):1-3.

[3]陈恩富,何寒青,李倩,等.浙江省2008年麻疹流行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16(1):11-14.

[4]Heywood AE,Giddiug HF,Riddell MA,et al.Elimination ofendemic measles transmission in Australia[J].Bull WHO,2009,87(1):64-71.

[5]林献丹,郑晓春,王志刚,等.流动儿童疫苗接种及时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1):1371-1373.

[6]胡昱,戚小华,陈雅萍,等.儿童麻疹疫苗初免及时率影响因素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8):7-11.

[7]何寒青,陈恩富,李倩,等.流动儿童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率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16(1):11-14.

[8]曲江文,高志刚,万丽霞,等.婴儿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控制策略[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1,17(2):152-154.

[9]符剑,何寒青,赵艳荣,等.浙江省2008年儿童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率及儿童流动情况调查[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16(4):304-306.

[10]肖丹琼,王晓莉.流动儿童疫苗接种及时率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313.

篇4: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

2009年10月赤壁市疾控中心根据《湖北省卫生厅关于做好2009年全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的通知》精神,对8月龄~14周岁儿童无论以往有无麻疹疫苗接种史和麻疹患病史,均为强化免疫对象。于2009年10月18日对一男性5岁儿童接种了麻疹疫苗,10月22日受种者接种部位周围出现出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范围逐步扩大,并逐渐双下肢乏力表现。经流行病学调查,免疫异常反应专家组鉴定确定为接种麻疹疫苗的引起过敏性紫癫的异常反应。现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受种者基本情况

张XX,男,2004年5月13日出生,足月顺产,第1胎次,出生时体重3.8kg,按免疫接种程序接种了卡介苗、乙肝疫苗、糖丸、百白破三联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麻疹疫苗等常规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平常身体健康,家人无传染病及遗传病史。

1.2 受种者接种麻疹疫苗情况

该儿童于2009年10月18日在赤壁市接种门诊接种麻疹疫苗,该疫苗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810168,有效期为2010415。接种部位:右手上臂三角肌、下缘附着处;接种途径:皮下注射,剂量为0.5ml。疫苗外观正常、无裂痕,低温保存,同批次疫苗10080人份。一次性注射器,規格1 ml,山西新华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80110,有效期2010165。

1.3 疫苗冷链管理和规范接种情况

该批疫苗由赤壁市疾控中心于2009年9月28日用冷藏车运送。疫苗在运输、储存、接种过程符合冷链管理要求,接种单位、接种人员、接种过程符合免疫接种规范,受种者监护人签了预防接种知情同意书,疫苗、注射器有批检合格证明。接种同批号麻疹疫苗未出现类似现象。

1.4 受种者就诊治疗经过及随访情况

该儿童于2009年10月18日上午接种麻种疫苗,观察30分种后无不适离开,10月22日监护人在给儿童洗浴过程中发现儿童注射疫苗部位周围出现米粒大小红色皮疹,压之不褪色,而前往接种门诊咨询,接种医师告之到赤壁市人民医院治疗,经门疹对症治疗效果不佳,随着时间的推移,皮疹范围不断扩大,并出现双下肢皮疹和无力的临床表现,前往湖北省咸宁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经体格检查:右上臂可见米粒大小的红色皮疹、压之不褪色、黄豆大的暗红色的瘀斑、双下肢可见散在、对称红色皮疹、未见片状融合瘀斑、双膝腱反应正常,其它部位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等各指标数值在正常范围内,肝肾功能正常,尿常规正常,无蛋白、潜血阴性,镜下无红细胞,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紫癫(单纯性)。经予抗过敏开瑞坦、强的松和对症支持治疗,10天后痊愈出现,经出院后1月、2月6月的随访,一切正常,无出现复发现象。

2 异常反应的判断

免疫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1),根据该定义:一是该儿童接种麻疹疫苗4天后,接种部位周围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皮疹,黄豆大暗红色瘀斑,在时间上有关联性。二是排除了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性疾病;三是疫苗、注射器质量合格;四是按免疫接种规范严格操作;五是抗过敏治疗效果好。故此经免疫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专家组确定接种麻疹疫苗后引起过敏性紫癫的异常反应。

3 分析讨论

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在一定范围内、短时间迅速提高适龄儿童免疫力水平,形成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是落实全国、湖北省消除麻疹行动计划(2006~2012),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的发生和流行,加速消除麻疹工作进程的需要。是最经济、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接种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减毒的沪191株麻疹疫苗初种或复种时可引起过敏性紫癫实属罕见,但国内曾有数十例报道,其性质属于第Ⅱ型变态反应〔2〕。而皮肤性病学,认为过敏性紫癫病因可由病毒诱发,发病机制多数与免疫有关,是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激活补体,导致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壁及其周围产生炎症,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从而产生紫癫和各种局部及全身症状〔3〕。而该儿童是在有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的基础上,强化接种麻疹疫苗后发生过敏性紫癫,经抗过敏治疗后效果良好。该疫苗是减毒活疫苗接种后人体产生类似一种轻度的人工自然感染,麻疹病毒是过敏性紫癫的诱因,发病机制属Ⅲ型免疫反应与皮肤性病学观点一致,同批次其它接种儿童未出现类似反应,属受种者个体差异有关。

建议在今后免疫接种工作中,加强接种人员的技术培训,掌握技术规范、接种禁忌症及注意事项,提高免疫接种异常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实行知情告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同时在接种过程中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参考文献:

[1]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2] 张伟泰,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宣贯手册[S],1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发行2005、2009.

篇5:医院组织同学负责接种麻疹疫苗

医院组织同学免费接种麻疹疫苗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麻疹疫苗免疫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在学生中的发生和流行,5月8日我院科教科组织开展2010级和2011级学生麻疹疫苗接种工作。在急诊科医生、ICU科护士、感染管理科、科教科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接种任务。

接种前我院感染管理科宋晓莉科长详细介绍接种麻疹疫苗的注意事项、接种禁忌症、防治麻疹的方法。宋科长说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传染性强,易爆发流行,但同学们保持室内卫生和通风,积极体育锻炼,若无禁忌接种麻疹疫苗是可以有效预防的。听了科长的讲解,同学们对麻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同学们的身体健康,本次接种工作,医院积极联系我市疾控中心,并得到了市疾控中心的大力支持。据悉本次疫苗接种采取自愿原则,我班共有25名学生接种疫苗,未发生类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篇6: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总结

一、背景

我国于2005年确立了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目前全国麻疹发病水平距消除标准仍有较大差距。为了进一步降低麻疹发病率,根据国家下发的《2010年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方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用手册》,我院于2010年9月11-28日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接种人群为辖区内的全部8月龄~14岁(1995年10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出生)的中国籍儿童。接种目标为以街乡、学校为单位,学龄前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95%。

二、前期准备情况

(一)组织领导

于2010年8月20日昌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召开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会后,我院防保科立即制定本院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方案、应急预案, 成立领导小组。并积极与辖区村、居委会、学校幼儿园沟通,了解辖区内人口状况。于2010年8月26日下午,院领导针对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召开全面动员大会,要求全院各个科室无条件在人力物力上给予防保科工作支持。

(二)经费投入

接种补助经费和工作经费的申请、落实及使用情况,完成附表2。

(三)人员培训

于9月3日下午,在市区两级培训的基础上防保科再次进行院内工作人员培训,仔细讲解市、区两级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手册及本院工作方案、接种反应、应急处理、关键技术等相关知识。

(四)疫苗与冷链

疫苗和注射器领取数量,分发方式;冷链保障、运转情况,完成附表4。

(五)社会动员与宣传

制定计划后,主动与镇政府社会事务科联系,并于2010年8月27日参加地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会,向辖区村、居委会、学校、幼儿园负责人介绍我院工作方案及工作进展时间安排。同时要求学校、幼儿园发放接种通知并收取免疫接种本,并要求各个单位9月6日上报调查表。

2010年8月30日—2010年9月3日,防保科每日派专人与村、居委会、学校、幼儿园沟通,了解调查进展情况,同时进行发放宣传品、张贴宣传画,并对临时接种点进行验收。于9月3日完成辖区所有接种点验收。在此期间,了解各村、居委会调查情况进展情况不好,于9月3日与社会事务科沟通,要求政府督促各单位加快调查工作。

在此期间,防保科验收接种点17个,发放宣传品2000张,接种通知单4000份,出车7天,走访联络村居委会、学校、幼儿园每个单位2—3次。

(六)摸底调查

摸底调查开展方法、摸底儿童数等。完成附表3。

三、接种实施与结果

(一)接种点设置与现场接种

在本院防保科设立一个长期接种点,在三个村委会、三个学校、八所幼儿园共设置十四个临时接种点,要求每个单位在接种时有足够的人员维持秩序协助观察;每个接种点设三个登记人员、三个接种人员,一个副反应观察人员,保证在接种点内的登记、接种、观察区域内秩序顺畅;所有强化免疫儿童在接种麻疹疫苗前后其他减毒类活疫苗间隔至少28天安排接种。

(二)接种完成情况

分年龄组报告接种率;分别以区和镇(街道)为单位报告接种情况,完成附表3。

疫苗、注射器使用情况,完成附表4。

(三)督导与评估

(四)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整个强化免疫现场接种实施过程及之后2个月的 AEFI 发生情况,完成附表6。

四、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

篇7: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

根据《文昌市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和市卫生局工作会议精神,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8月15日在全市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现将我院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按照市局安排,我院于8月17日成立了由院长亲自负责的麻疹强化免疫工作领导小组,在当地政府麻疹强化免疫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根据我院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和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出本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的实施计划;对本辖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计划、组织、培训、宣传、实施及协调工作具体负责,强化措施保证疫苗在冷藏条件下储存、运送、供应充足;事前对学校及托幼机构、村组所在地的接种人数进行收集摸底,完善了接种善后的处理工作。

二、加强技术培训,确保接种工作顺利有序

我院于8月15日开展了预防接种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①强化免疫的目的、意义;②强化免疫对象、时间、指标;③组织实施;④宣传动员方法;⑤应种儿童摸底登记方法、要求和效果评价;⑥疫苗及相关物资的分发和储存运输;⑦接种现场的安排、人员配置、组织管理、接种禁忌症和接种技术;⑧免疫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⑨各种表格的填写和上报。

三、广泛宣传,普及疾病防控知识

我院从8月19日起利用场镇有利环境悬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横幅2幅、张贴接种宣传画20张(标语10幅)、办健康知识板报、墙报1处、积极联系村组干部宣传麻疹强化免疫知识等形式进行了系统宣传。

对于学校儿童相对集中的重点地区――我院积极联系学校,对全体师生进行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宣传工作,积极动员儿童家长带领孩子进行疫苗接种。

四、积极进行接种前摸底调查工作

为了准确掌握目标儿童人数,提前登记所有应种儿童,保证高接种率,我院在乡政府的支持下和计生部门、各村委进行密切配合,深入了解辖区目标儿童数。乡村医生会同村干部和其他村民委员开展摸底登记工作。特别要做好免疫规划工作基础较薄弱,流动人口活动频繁地方的摸底登记工作。学生摸底登记以学校提供的学生花名册为主。9月5日我院摸底调查工作顺利完成。一共摸底到接种对象有1806人。

五、规范操作,严格要求,确保接种工作顺利实施

我院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定点接种的方式进行预防接种。9月11日至9月20日,在我院的预防接种门诊设立了固定接种点,在接种过程中得到了医院各科室医务人员的大力配合,在上级专家的监督下对学生进行了分班、分批次的接种工作,在接种时,严格执行相关的技术流程,对接种学生进行逐一登记,对使用后的一次性针管进行集中回收。对学龄前应接种儿童,通过采取反复通知和动员等措施,在预防接种门诊定时、定点独接种,并做好了登记。对于回收的使用后的一次性针管我院及时按要求进行了销毁。截至9月22日,我院共计接种1158人(含乡域外接种儿童133人),其中接种学生699人,接种学龄前儿童459人。因各类原因未种对象有648人(其中外出

21人,接种禁忌6人,临时接种禁忌391人,家长拒绝接种5人,其它门诊接种78人,其他原因139人。经统计我院基本完成接种目标任务,接种后无一例异常反应病历发生。

总之,我院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提高认识,认真工作,严格实施,顺利完成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为我镇疾病预防工作开了个好头,在今后我院全体职工踏实工作,为蓬莱镇的公共卫生事业不懈地努力工作。

蓬莱镇卫生院

篇8: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

1.1 调查对象

选择包头市东河区1~6岁常住儿童202名及流动儿童198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流动儿童指在本辖区居住但无当地户籍的外省儿童及本市外的儿童。

1.2 方法

1.2.1调查方法

防保人员、社区医生、妇女干部等组成调查组, 采用内蒙古统一制定的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情况调查表, 对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预防接种情况、未接种原因等进行调查。

1.2.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差异。

1.3 接种合格判定标准

有接种证者以接种证记录为准, 无接种证则以接种卡记录为准, 无接种证或接种卡者则为未接种, 每名儿童只能选择接种证或接种卡中的一种来判断接种是否合格。接种证或接种卡必须符合下列要求:有准确的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免疫起始月龄未提前、接种针 (剂) 次间隔不缩短[1]。

2 结果

2.1 包头市东河区常住儿童与流动儿童疫苗接种情况

流动儿童的建证率、卡疤率及接种率均明显低于常住儿童, 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流动儿童未接种疫苗原因

部分流动儿童的家长表示不知道要接种、不了解接种时间及接种地点, 造成预防接种信息认知率低, 比例为57.2%;其次是缺乏接种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诸如工作忙、没时间等, 比例为30.1%;再次, 孩子患病影响接种合格率, 比例为12.1%;最后, 接种单位的原因, 比如有些家长认为接种疫苗收费贵, 或者接种人员工作态度不好等, 比例为0.6%。

3 讨论

流动人口具有流动性大、住所不稳定、经济收入不稳定等特点。包头市东河区流动儿童主要来自于本省农村, 家庭月收入在1 000-2 000元左右[2], 父母文化程度多为初中, 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 又处于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 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较少, 所以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缺乏足够了解, 建议采取以下干预措施:

3.1 加大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

基础调查过程中可知, 流动儿童父母育儿知识掌握多少与流动儿童建卡、建证率呈正相关, 父母了解的育儿知识越多, 建卡建证率也就越高;由此可见, 要加强流动人口聚集地的保健知识宣传教育。可以由当地妇幼保健院、计免医生、社区医疗单位等深入社区针对孕妇、家长等进行儿童保健知识宣传;流动孕产妇要纳入管理系统, 鼓励其到医院分娩, 并及时告知儿童进行体检及预防接种的重要性[3]。

3.2 认真贯彻国家相关政策

保健医生是我国实施公共卫生工作的最基层人员, 作为直接实施者, 其工作方式、工作态度会对流动儿童的保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流动人口家庭收入普遍较低, 其对国家实行的免费服务可以接受, 本研究中, 有0.6%的家长是由于接种人员服务态度差、疫苗收费贵等原因导致流动儿童接种不合格的。

3.3 及时掌握流动儿童的情况

接种单位要委派专人与区内各居委会、村委会等保持密切联系, 定期了解流动儿童的流入、流出情况, 结合流动人口的流动特点, 在春节、农忙后流动人口返城时开展查漏补种工作, 一般在每年的3、4月份。做好流动儿童保健的通知预约, 及时通知新流入儿童的家长到当地社区医院进行保健, 已到社区接种的流动儿童, 则要填写疫苗预约通知单;进一步落实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一旦发现漏种儿童要及时补种, 最大程度上消除免疫空白。

3.4 将流动人口纳入常住人口管理系统

将本地区居住超过1年的流动人口纳入本区常住人口管理系统中, 保证流动儿童与常住儿童享受同等质量的卫生保健服务。如果流动儿童未按时参与保健, 则可通过电话通知、发放预约通知单、巡回入户接种等多种方式进行疫苗接种[4]。或者建立专门的流动儿童监测网, 其所居住的辖区居委会要配备专职的流动人口管理人员, 了解流动儿童的真实情况, 向接种门诊提出准确的迁入、流出信息;6岁以下的儿童资料要及时录入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网络管理系统, 并实现流动儿童接种信息共享, 防止存在漏种或重种等现象。

参考文献

[1]何艳青, 倪政, 詹绍康, 等.上海市闵行区外来人口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3, 17 (8) :51-53.

[2]孙美平, 刘大卫, 刘爱华, 等.北京市外来人口聚集地儿童免疫接种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 2012, 8 (2) :91-94.

[3]郭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的现况与对策[J].中国现代儿科学杂志, 2010, 2 (8) :763-764.

篇9: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

事件概况

本站2006年3月组织开展了全县中小学生麻疹疫苗后续免疫,韩岗镇3月下旬开展这项工作,并于3月20日上午由老师组织韩岗中小学生到韩岗镇预防接种门诊接种麻疹疫苗,韩岗镇预防接种门诊医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实施接种,两校在校学生共356名(中学生198名、小学生158名),至事件发生时已接种340名(中学生180名、小学生160名),占应种人数95.51%。

韩岗小学在组织二年级第4班级接种时,在已接种的学生中发生1名女生晕厥,在门诊观察室给予平卧、通风、饮水等措施,几分钟后症状消失。该学生回校后,老师由于过于慎重,询问学生谁有不适,有3名女生自述头晕、胃寒、胸部不适、恶心等,预防门诊医生立即赶到学校,经检查发现,其中1名女生面色苍白、气急、胸闷,要求到医院对症治疗。

由于在门诊观察室给予对症治疗时,前去给孩子注射疫苗的家长较多,不少学生家长询问其病情,得知是注射疫苗后发生的反应,纷纷涌到学校,了解子女有无不适,造成许多学生恐慌,相继被家长带到卫生室要求诊治。

与此同时,韩岗中学的接种工作己接近尾声,也有许多家长前来了解子女身体状况,不少中学生也被带到卫生室诊治。

家长陆续将学生送至镇卫生院治疗,发现除了主观症状外,大多数学生无客观体征,建议卧床休息、口服糖水。但家长不理解,采取过激手段,与医务人员发生冲突,医生在无奈的情况下给就诊学生采取安慰性补液措施,主要用药为镇静剂、维生素C、胃复安及生理盐水,至当晚23时共补液160多人次。

处理过程

事发当日上午11时许,我站接到该乡镇防保站的报告,立即组织免疫预防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在当地有关业务部门的配合下,迅速开展了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同时上级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专家也赶到该镇卫生院指导诊疗和调查处理工作。我们根据调查和体检情况,初步认为是一起由预防接种引起的群体性癔症,立即就事件的可能发生原因向政府领导、村干部、老师、学生家长作了合理解释,有关政府分管领导也亲临现场,协调事件的处理工作。

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联席会議,确保局面稳定。

全力以赴地开展诊疗和安慰工作,确保每一个就诊学生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检查和治疗,并做了大量宣传、解释工作,避免了群众情绪波动。同时,对往返该乡镇的家长、亲属、学生免费乘车。事态平息后,防保站的7名同志分别进驻发生反应村6天,定时对这一学生群体进行追踪观察。

调查分析

群发性癔症的发生至少有1个以上的诱因,但必须有一个主要的诱因,且首例病人则往往是由于加重反应或偶合症或由于意外事故等情况作为诱因引起的[1]。发生群发性癔症常见诱因是晕针和恐惧心理所造成。本县发生的这起事件也是由于1名学生接种麻疹疫苗后发生晕厥,在门诊休息观察,学生回学校后,相互传说,造成部分学生心理恐惧,自述不适,接种门诊医生未及时到学校给学生科学的解释和心理疏导,而是由于学生自行到村卫生室就诊,引起大量学生家长紧张,人为造成所有接种麻疹疫苗学生的心理恐惧,纷纷涌入当地卫生院要求诊治而引发,符合免疫接种群发性癔症的特征。

通过体检发现大部分学生其临床表现及主观症状与客观体症不符,检查不出任何阳性体征,亦无器质性病变,只发现有呼吸困难、腹泻2人,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低热13人,客观体症发生率为4.41%,经安慰性补液和对症治疗后340名学生次日均恢复上课。

本起群发性癔症发生在我县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较滞后的农村中小学校中,由于他们是一组特殊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身体、知识全面增长阶段,生长发育尚未成熟,对事物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当应激因素突然受到外界不良刺激或暗示时,易发生心因反应[2]

讨 论

今后在开展预防接种时,不仅要重视疫苗质量、接种程序和接种技术,还必须把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要系统宣传疫苗接种的效果利弊,尤其应当把疫苗接种禁忌证、接种后可能出现的接种反应以及一旦出现反应后应立即采取的措施和对策等,客观地传播给家长、老师,使他们对预防接种有一个科学、全面、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这也正是我们在以往工作中忽视的一面。

在必须对中小学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时,应尽可能避免采取集中接种形式。发生群发性癔症后,要采取积极果断的措施,正确对待事情发生的情况,排除一切干扰,及早疏散病人,隔离治疗,做到一人一室,避免相互感应,造成连锁反应。治疗病人应采取正面疏导,正确暗示治疗,消除恐慌及顾虑心理,稳定情绪,辅以药物治疗。症状消失后及时出院回家观察,应在乡村干部的配合下,由当地医务人员跟踪随访观察1周,避免不良因素影响造成事件的反复。

参考文献

1 谢广中,习连东,王树巧.等.免疫接种反应和处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99.

篇10: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

为全面了解我市儿童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及时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影响接种率及接种管理质量提高的有关因素,按照市卫生局统一安排,我中心组织免疫规划专业人员于2013年10月15日-11月20对19个基础免疫抽样点193名满周岁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接种完成情况和16个乡镇办事处及三个厂矿574名满2周岁、5周岁、7周岁儿童加强免疫接种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调查对象及内容

(一)基础免疫:满周岁儿童(含在该地永久居住和连续居住满3个月以上,包括3个月的儿童)的建卡率、建证率、卡证符合率、“四苗”单苗及全程接种率、卡痕率、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流脑、腮腺炎疫苗接种率及漏种或不合格接种原因。

(二)加强免疫:满2周岁儿童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流脑;满4岁儿童脊灰疫苗;满7岁儿童麻疹、白破二联、风疹、流脑、乙脑疫苗加强免疫完成情况及漏种或不合格接种原因。

二、调查方法

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均以现场均询问家长与查阅接种卡、证相结合进行。

三、判断标准

凡经核实符合免疫程序,全程全量接种为合格接种,凡未建卡、证者,未接种者,接种起始月龄、间隔时间不足者,未全程全量或超龄接种以及未建卡者和卡、证记录不清,卡、证不符者,家长不承认者均视为不合格接种或未接种。

四、调查结果

(一)基础免疫:

共调查满周岁儿童211名,建卡208人,建卡率98.6%,建证210人,建证率99.5%,卡证符合率96.7%;其中卡介苗接种率为99.5%,合格接种率。

不合格接种共计20针次,其中:未接种9针次、超期接种4针次,间隔时间不够2针次、卡证不符5针次;流动儿童基础免疫不合格接种共计19人次,其中:未接种1针次、超期接种16人次、卡证不符2人次;腮腺炎疫苗未种38人次,流脑疫苗未种17人次。

2、加强免疫:2岁组百白破不合格接种12针次(未接种6针次、超期接种2针次、卡证不符4针次)、麻疹疫苗不合格接种13针次(未接种6针次、超期接种2针次、卡证不符5人次),风疹、乙脑、流脑疫苗分别漏种35、24、38人次;5岁组糖丸不合格接种28人次(未建卡建证4人次、超期接种40人次、提前接种5人次、卡证不符11人次),7岁组百破二联不合格接种64人次(未建卡建证2人次、超期接种21人次、提前接种8人次、卡证不符33人次)、麻疹疫苗不合格接种59人次(未建卡建证2人次、超期接种19人次、提前接种5人次、卡证不符33人次),流脑、乙脑疫苗分别漏种58、36人次。

五、不合格接种原因分析

(一)未建卡建证:

1、部分对象为超生儿童,家长怕别人知道和计划生育检查村医时发现,不愿意建或长期外出躲计划生育,而没有建;

2、个别对象在家出生,认为没有人通知,不知道要建卡证。

3、城区儿童特别是流动存在跨区接种,而未本辖区建卡。

(二)超期接种:

1、因儿童患病推迟接种;

2、家长忘记预约时间,而通知又不及时;

3、部分孩子父母在外打工,接种日无人按时带孩子去接种;

4、家长对加强免疫重视程度降低;

5、大年龄组儿童因上学无法按时到接种门诊进行加强免疫。

(三)间隔时间不够:主要发生在周门诊接种乡镇,原因是部分接种人员对间隔28天理解错误所至。

(四)提前接种:主要发生在加强免疫接种,部分单位没有将加强免疫列入月门诊接种,而是借助接种接种证查验或安排专门时间集中接种,导致部分对象加强免疫时间提前或推后。

(五)卡证不符:

1、家长有时忘记带接种证,接种情况也未及时补填;

2、部分接种单位不重视加强免疫接种上卡登记,接种情况未上卡;

3、个别单位存在虚假接种现象。

(六)漏种:

1、无人通知接种;

2、超生长期在外躲避;

3、家长没时间带孩子接种;

4、村级接种的流脑、乙脑疫苗存在漏登记现象;

5、流动儿童发现不及时;

6、个别流动儿童不配合接种。

六、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计划免疫是我们卫生部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一项动态性强、稍松即退、需要长抓不懈的工作;由于计划免疫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健康儿童),更容易出现医患纠纷;计划免疫工作落实在基层,此项工作落实好坏,关键在于基层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认识程度、重视程度、投入程度,各单位要提高对计划免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结合辖区和单位实际,不断增加人、财、物投入力度,稳定队伍,健全制度,合理分工,加强管理,奖勤罚懒,充分调动乡村两级计免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确保明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要将群众利益和接种安全放在首位,切实改进服务质量,保障预防接种工作安全有序开展,保持高水平常规疫苗接种率。一要继续加强对预防接种人员特别是村级接种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切实提高接种人员的技术水平、责任意识;二要更加合理设置常规接种点,既保证接种场所符合有关要求,保障接种安全,又要方便群众接种,降低群众接种成本,防止人为造成免疫空白;三要认真落实每次接种前对象筛查,并根据对象数量和分布,适当增加服务频次,合理安排接种时间,合理分流接种对象,确保接种现场秩序;四要严格按照免疫规程、疫苗使用指导原则以及卫生局有关要求,科学、规范地实施二类疫苗接种,杜绝随意扩大接种范围现象发生;五要加强现场接种管理,要全面落实预防接种前告知和禁忌症筛查制度,尽量减少接种副反应和偶合病例发生,要认真落实接种对象和疫苗现场查对,落实凭证接种及分台接种和1人负责1-2种疫苗接种措施,规范接种登记管理,降低出现接种差错风险;要落实接种后现场观察制度,防止因急性过敏反应引发医疗事故;六要加强接种副反应监测和处理,做到对接种副反应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将接种副反应危害降到最低;要加强对接种不良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妥善处理医患关系,防止医患矛盾激化;要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同家长的理解和互信,减少误解和纠纷;由村医负责接种的村卫生所,乡级计免人员必须抽时间开展接种现场督导,确保接种质量和接种安全。七要加强村医管理,充分发挥村医在上报新生儿、流动儿童及通知接种等方面的作用,确保应种对象及时发现及常规疫苗的及时接种,防止出现只接种不管现象;八要进一步加强同教育部门结合,促进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接种证查验制度落实和规范开展,促进在校学生预防接种及凭证接种措施的落实;九是各单位要按预算计划使用好、管理好一类疫苗接种经费,杜绝挪作他用,切实保障一类疫苗接种措施落实。

(三)切实加强基层接种网络、队伍建设和管理,保证工作质量和连续性

篇11:儿童计划疫苗接种(二)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疫苗

什么年龄适用?

在2个月的时候口服一剂量,然后在3个月、4个月和4年时强化注射剂量。

我的孩子需要吗?

脊髓灰质炎是由一种影响神经和消化系统的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还没有从世界上根除,而且由它引发的传染病能导致患者瘫痪,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致死。

有效吗?

无论是口服的还是注射的脊髓灰质炎疫苗都100%有效。

有副作用吗?

副作用几乎不存在,只有1/2500000的口服疫苗使用者发生瘫痪。

肺炎球菌疫苗

什么年龄适用?

在2个月时第一次注射,在4个月和6个月的`时候强化注射剂量。对在婴儿期没有接种的孩子来讲,免疫接种被建议一直持续到2岁(在7个月至17个月的时候需注射2剂量,在18个月后只需1剂量)。

我的孩子需要吗?

肺炎球菌疫苗可抗侵袭性感染(肺炎、脑膜炎和败血症,急性中耳炎,还可降低在鼻咽部的抗菌率。

肺炎球菌能引发耳部感染,肺炎,严重的感染和脑膜炎。在澳大利亚,曾经5岁左右的每1000个孩子中就有3个至少患一种肺炎球菌侵入而引发的疾病(严重的流血感染或者脑膜炎)。

有效吗?

篇12: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

宝宝注射哪种疫苗

对于每一位宝宝来说,注射疫苗是有效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方式。对于每一位妈妈都知道要给自己的宝宝接种疫苗,但是究竟要接种哪种疫苗,相信很多妈妈都是很混乱的,甚至不是很清楚。那么究竟小孩应该注射哪种疫苗呢?我们快来看看吧。

1、卡介苗:这个对于每一位宝宝来说都是要接种的,作用是来预防结核病。宝宝刚刚出生就需要借助,一般来说,一生只需要接种一次;

2、乙肝疫苗:作用是来预防乙肝的,宝宝刚刚出生之后1个月以及6个月的时候,各需要接种一次;

3、百白破混合制剂:作用是来预防百日咳以及破伤风的。在宝宝3个月、4个月、5个月以及2岁的时候都需要接种一次;

4、麻疹疫苗:作用是预防麻疹的。宝宝8个月以及6岁的时候都需要接种一次。

什么情况下宝宝不能接种疫苗

很多妈妈们都认识到在宝宝出生以及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接种疫苗对于宝宝来说十分的重要,可以有效地提高免疫力。其实不是全部的宝宝都是适合接种疫苗的,那么究竟什么宝宝是不能接种疫苗呢?我们快来看看吧。

1、如果宝宝患有各种疾病,是不适宜接种疫苗的,例如发热、腹泻、感冒等情况,都是不适合注射疫苗的;

2、如果宝宝患有肝炎、严重心脏病等疾病的情况下,身体免疫力会有所下降,如果这时候还去接种疫苗就有可能承受不了接种之后会带来的疫苗反应,甚至可能会导致宝宝的病情加重;

3、注意对于患皮肤病的宝宝也是不能进行接种的;

4、对于过敏的宝宝,很容易有不良反应产生,是否要接种疫苗要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幼儿疫苗的注意事项

新闻上时常出现新生儿接种疫苗死亡的案例,听起来让人胆战心惊,但是这毕竟是少数,如果疫苗本身没问题,只要注意新生儿的各种身体状况,一般是不会出现这种意外的。一般对于疫苗的接种,新生儿是会有一些反应的,一种是接种反应,也就是生物制品本身所引起的接种反应,一般比较轻微,会自然消失,另一种是异常反应,这与新生儿的体质有很大关系,过敏体质的宝宝容易发生异常反应,可能出现晕厥、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接种疫苗后全身感染等,这时候父母和医生就要特别注意了。对于宝宝接种疫苗中可能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具体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1、及时让医生知道宝宝的各项身体状况,比如是否是早产儿,是否营养不良等,这些情况是不适合接种疫苗的,应该咨询医生后再商量对策。

2、患有感冒、腹泻、发热等疾病的宝宝是不可以接种疫苗的,应该在病情痊愈之后再行接种,而肝炎、结核等传染病以及严重心脏病等疾病会导致宝宝免疫力下降,也不可以注射疫苗。

3、患有皮肤病或者过敏体质的宝宝不宜注射疫苗,应该咨询医生的建议。

4、刚刚接种疫苗的宝宝不应该急着回家,而是需要在医院等候20~30分钟左右,一旦宝宝发生不良反应可以及时就医。

5、宝宝出生后,医生会给父母一个小册子,上面会详细写出宝宝需要注射的疫苗和注射时间表,爸妈们一定不要粗心,要严格按照小册子来接种疫苗。

6、宝宝接种疫苗之后,爸妈要注重宝宝的卫生,保证接种部位的清洁,以免引起局部感染。

给宝宝接种疫苗要注意什么

在接种疫苗的时候,如果宝宝有发热或者其他一些特殊情况的,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疫苗接种的。另外,在给宝宝接种疫苗时还需要注意下面这些事项!

1、先了解自家宝宝的健康状况。宝宝近几天是否接触过有传染病的人,有没有发热、拉肚子、咳嗽等症状,这些问题在给宝宝接种前都需要告诉医生,作为能否进行预防接种的参考,以免造成反效果。

2、查看宝宝有无禁忌症和过敏史。心脏疾患、肝肾疾病、活动性肺结核、皮肤化脓性疾病、急性传染病以及有过敏史、惊厥史等都属不能进行预防接种的范畴。此外,如果宝宝正在接受皮质激素、放射治疗或抗代谢药物治疗也应推迟接种时间。

3、需详细了解要接种的疫苗。接种前,父母不但要事先准备好《预防接种证》以便让医生凭证接种,而且自己也要了解接种的是什么疫苗。如果宝宝在上次接种这种疫苗后出现过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出现过敏反应,都要告诉医生,看这次能不能再接种这种疫苗。

篇13: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

群发性癔症是指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条件下, 在一个群聚的人群中发生的具有暗示性疾患躯体症状[1], 属精神或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在临床上只有精神或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而没有任何可以检出的器质性变化。免疫接种引起的群发性癔症则常发生在一些特殊地区和特殊群体中[2]。我区西巩镇2005年5月发生了一起小学生接种麻疹疫苗引起群发性癔症事件, 现报告如下。

1 调查资料

1.1 事件概况:

自2005年1月份以来, 在安定区及周边县先后发生麻疹暴发疫情, 麻疹发病率明显高于历年平均水平。为了有效控制麻疹疫情, 经请示省卫生厅同意, 于2005年5月开展了全区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活动。2005年5月12日下午, 由西巩镇卫生院抽调业务人员同村医生, 使用全区统一采购的一次性注射器对该镇某村小学学生在教室内进行了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 共接种88人, 先后发生群体性反应15人。其中一年级3人, 二年级3人, 三年级1人, 四年级8人;最小的7岁, 最大的11岁;女生14人, 男生1人。

1.2 治疗过程及效果:

5月13日学生早操时, 该校陆续有15名学生发病, 主要表现为头昏、头晕, 手足麻木、冰凉、四肢无力等症状, 其中4人症状较为明显, 甚至有抽搐和震颤, 当地村卫生所对此4人给予50%的葡萄糖口服, 及维生素C、安痛定、地塞米松等药物对症处理, 症状消失, 其余11名同学休息后症状消失。5月14日党某等4人再次发病, 先后送西巩镇中心卫生院给予对症处理, 症状消失, 于15日出院回家。5月22日陈某、23日党某复发 (2人为四年级同班学生) , 2位学生家长由于过分担忧先后到会宁县中医院就诊。陈某以“抽搐原因待查, 震颤原因待查”, 党某以“上呼吸道感染, 高热惊厥”分别住院治疗, 给予抗炎对症处理, 于5月26日好转出院。出院诊断:陈某为心因性反应 (群发性癔症) ;党某为上呼吸道感染, 高热惊厥。5月30日应党某等4人家长要求, 请示政府安排到定西市医院传染科以抽搐待查住院治疗, 进行了3大常规、胸透、心电图、肝功及脑电图检查, 均无异常出院, 出院诊断为癔症。

2005年6月3日上午9时至下午3时, 董某、党某等5人再次发生乏力、手足冰凉麻木、抽搐等症状, 其中党某出现幻觉、胡言乱语、行为异常, 陈某咬人等精神症状, 当日下午5时学校呼叫120于晚10时再次到市医院检查治疗, 急诊科均以“抽搐原因待查”收住, 初步诊断为注射麻疹疫苗后不良反应。经过10天的镇静、抗炎、营养神经和支持对症治疗, 自觉症状消失, 无抽搐、震颤, 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 于6月13日痊愈出院, 没有出现死亡病例。出院诊断为注射麻疹疫苗后不良反应。

1.3 处理情况:

2005年5月14日安定区疾控中心初次接到西巩镇卫生院报告, 疾控中心对整个麻苗接种过程和疑似副反应者的现状及治疗情况进行了调查, 填写了免疫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调查表。根据调查和体检情况, 初步认为是一起预防接种麻疹疫苗引起的群发性癔症, 立即就事件的可能发生原因向当地政府领导、村干部、老师、学生家长做了合理解释, 同时迅速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安定区卫生局做了专题报告。

2 讨论

2.1 排除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接种麻疹疫苗通常约有5%~10%的儿童于接种疫苗后6~12天发生短暂的发热及一过性皮疹。

2.2 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本事件属于一起接种麻疹疫苗引起的群发性癔症。群发性癔症为预防接种后多人同时或先后发生的, 多数表现相同或相似的癔症, 发病者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综合分析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检验结果、诊疗经过得出, 本次15例患儿是在实施预防接种后诱发的群体性癔症。发病在同一村庄, 同一学校, 女性发病率高, 主要症状为头昏、头晕, 手足麻木、冰凉, 四肢无力等, 有的休息后恢复, 严重者推注葡萄糖后症状消失, 但反复发作, 主观症状与客观检查不符, 无阳性体征。小学生是一组特殊群体, 正处于生理、心理、身体、知识全面发展阶段, 生长发育尚未成熟, 对事物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当应激事件突然出现, 受到外界不良刺激或暗示时易发生心因性反应。家属医学知识少, 怕留后遗症, 多次带孩子上访, 老师紧张, 反复询问, 多次不良暗示, 社会各界的多次关心, 学生心理脆弱, 是造成群发性癔症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

2.3 与接种人员无关:

西巩镇卫生院根据上级指示要求, 对麻疹强化免疫活动进行准备安排, 并对乡村级接种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在开展接种工作前, 对所有学生进行了宣传动员及禁忌症的筛查;接种时接种人员遵守技术操作规程, 未发现违规操作。

2.4 接种疫苗是合格的:

接种疫苗、稀释液的来源由省、市、区疾控部门逐级冷链下发, 疫苗运输、贮存、保管等各环节符合冷链要求, 接种现场采用冰包存放疫苗, 包内按要求放置冰排6块, 渠道正规, 符合冷藏要求;西巩镇及全区用同一批号麻疹疫苗接种多人, 其他人均未发生异常反应。

3 经验教训及建议

3.1 要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

群体性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涉及面广, 社会影响大, 学校及接种单位在开展群体性接种前必须严格执行接种的报告和告知制度, 对负责接种工作的乡村医生进行培训。任何个人和单位, 不得擅自进行群体性接种, 以减少发生不良反应或偶发事件后的处理难度。

3.2 开展预防接种应避免大范围集中接种:

接种疫苗应尽可能避免采取大范围集中接种形式。工作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精湛的操作技术, 熟悉各种接种反应的处理原则和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护药品。开展群体性接种, 要做好接种环境的布置, 室内空气清新、流通, 登记、接种、观察分开设置, 操作规范。防止有些学生因害怕打针而影响其他学生的情绪, 切断心理暗示的途径。

3.3 开展预防接种时必须把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群发性癔症的防治以宣传教育、预防为主, 讲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原则, 使被接种者心理上有所准备, 避免出现紧张和恐惧。不得在考前、饥饿及疲劳时接种, 保证接种场所空气流通, 不能太热、太冷, 发生反应及时处理[3]。一旦发生群发性癔症, 应沉着应对, 不要惊慌, 客观地向家长、教师宣传, 使他们对预防接种有一个科学、全面、正确的认识;对于发生“心因性反应”的孩子, 应以疏导为主, 暗示治疗及时疏散病人, 隔离治疗, 不能集中处理, 避免相互感染造成连锁反应。

3.4 建议政府应解决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事件的处理经费, 保证事件的妥善处理:

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发生因素多, 有时难以避免, 社会影响大, 发生后的处理经费是最棘手和难以解决的敏感问题, 要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安抚家长, 维护社会稳定, 政府就应保障经费支出。

参考文献

[1]迮文远, 刁连东, 徐爱强.计划免疫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124.

[2]谢广中, 刁连东, 王树巧, 等.免疫接种的反应和处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3-99.

篇14:接种麻疹疫苗的常识

大量研究证实,小儿由母体中带来的麻疹抗体要到出生8个月以后才完全消失,所以麻疹疫苗的初次接种时间应安排在出生第8个月以后。麻疹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免疫力约持续4~6年,而不能保持终身。因此,接种麻疹疫苗后4年还应加强接种一次。出过麻疹的小孩,由于体内已产生了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除极个别的孩子第二次患麻疹外,绝大多数不会再得麻疹。

注射麻疹疫苗前后注意啥

在注射麻疹疫苗前不要空腹;注射后,应在接种场所休息半小时;注射疫苗后两天内避免洗澡,以免感染;避免剧烈活动,不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喝开水。

常见的接种后反应有以下几种

1.局部反应。即注射局部出现轻微红、肿、热、痛表现,范围不大,多在注射疫苗后24小时出现,持续2~3天自行消退,无须特殊处置。

2.全身反应。一般较轻。在接种后5~14天可能出现发热,或伴全身不适,约5%的接种者可见有散在淡红色小丘疹,不经处理,1~2天即可恢复正常。部分小儿出现高热,对症处理后也能很快复常。

3.有惊厥史的儿童在接种麻疹疫苗后可能发生热性惊厥,因此在预期开始发热之前即给予对症药物,并连续投药5~7天,可控制高热性惊厥。

接种后脑炎和脑病的发生率一般小于百万分之一。

哪些人不能注射麻疹疫苗

严重疾病患者、急性或慢性感染者、发热者、对鸡蛋有过敏史者、妊娠期妇女、过敏体质者,都不能进行麻疹疫苗的注射。

上一篇:平面设计中佛像图式再设计分析论文下一篇:西南交通大学生学年总结鉴定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