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教教育学分计算方案

2024-06-12

继教教育学分计算方案(通用5篇)

篇1:继教教育学分计算方案

关键词:文科院校,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模式

2006 年教育部高教司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4个领域 ×3 个层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的总体构架,为高校设计有特色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和足够的自由度。但是,学生在同一课程体系下无差别地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无疑忽略了学生自身的水平差异,忽略了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知识需求的差异,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如何结合学生入学时自身计算机水平的差异、入学后所选专业的差异、毕业时用人单位的需求来构建一种创新的文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分层次教学模式是本文所要阐述的问题。

1 构建文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分层次教学模式

1.1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四年不断线的分层次课程体系

1.1.1 大学一年级实施“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模式

新生入学后,统一参加学校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摸底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将学生划分为免修和必修两个层次,必修的学生按照教学计划正常进行学习,免修的学生则直接进入课程体系中第二层次即公选课阶段的学习,通过选修一门其他计算机课程来保证计算机学习不断线。同时,科学跟踪采集学生“入学测试、平时测试、等级考试、期末考试”不同阶段的成绩数据,分析学生的薄弱环节,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和课时,以“任务为驱动,案例为导向”为原则构建分层次案例教学法,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不同难易程度的案例库,即课堂型(基础型、提高型)和课后型(项目型、设计型、综合型)教学案例,形成分层次差异化教学模式,实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多样化、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更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1.1.2 大学二、三年级动态设置公共/ 专业选修课程

及时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动态,定期调研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结合市场需求和专业需求动态更新选修课程科目,为学生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就业方向、兴趣爱好选择最适用的课程。整合、共享教师资源,将各院系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课程合理纳入计算机教学,通过不同院系、不同专业教师间的听课、交流、学习等形式进行教师间的互相培训与取长补短,既能促进教师间的交流、提高专业水平,又能合理利用教师资源。延伸选修课教学,结合计算机的社团活动、实践活动、选修课程和计算机省、国家级竞赛来设计多样化的校级竞赛项目,通过校级进入省级、省级进入国家级的选拔方式,逐层推荐学生参加更高级别的计算机竞赛,如果学生在不同级别的竞赛中获奖,应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合理替代相关计算机课程的成绩或给予相应的实践学分。

1.1.3 大学四年级创新以“办公自动化”课程为亮点的综合技能实训课程

为满足学生就业与用人单位需求,大学四年级为毕业生开设综合技能实训课程,实现零距离接触企事业单位的办公过程。紧密结合学生专业与职场需求、市场新技术的发展与更新,动态地设置与调整综合技能实训课程。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结合实际办公应用建设了办公自动化实验室,开设了办公自动化创新型实训课,将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以真实办公案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同时结合计算机的外围设备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实践应用将办公过程以真实模拟的形式引入课堂,为学生就业前提供一个立体化办公自动化实践平台。

1.2 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2.1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互动、实践”相结合,“课上、课下”相结合,并辅以网络和多媒体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讲授过程中采用“设计问题、任务驱动、案例引导、实践并解决问题”形式和学生的“小组讨论式、自主学习式”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式、案例式、混合式、合作讨论式、互联网式等。

1.2.2 教学手段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微课、视频等,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当前,手机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子设备,影响着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编写手机版电子书,引导学生利用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学习。建设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开发“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建成共享型自修学习平台,建设网络拓展模拟训练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开放的学习环境。

1.3 学校统一规划与建设多元化的、共享型的课程配套实验环境

统一规划、整合各院系的实验室资源,建设多元化的、共享的实践实训平台,为教学提供支撑与保障。结合各院系、各专业的需求,将实验室规划建设为基础实训实验室、专业实训实验室、综合技能实训实验室三个层次,并在全校共享实验室资源,形成能为学生提供实践实训平台的校内实训基地。

2 结语

本文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构建文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分层次教学模式,深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动态构建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体系结构,结合市场与专业需求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开创出一种新的文科院校计算机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使文科院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更加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2:高校计算机教育分层次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课程;分层次教学

所谓分层次教学,即掌握学生的差异性,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分组,开展针对性教学,或是对特殊情况的同学施行个别教学,就是教育体系中倡导的“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不仅切合以学生为主的理念,也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开展分层次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健康发展。

一、将分层次教学理念融入计算机基础教学中

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是计算机技能应用的根本,在分层次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不但要有明确的目标,还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层次化。长期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以教学大纲为本,以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增强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而短期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以分层次教学为基础,虽然这样会存在多个具有差异性的教学目标,但是每个教学目标都能够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能让每个学生得到合理的安排,促使学生为了完成目标而不懈努力。有了层次化的教学目标,就要辅以层次化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准。对于基础相对不扎实的同学,教师应该讲授一些基础的理论,传授简单、易懂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然后再拓展教学的深度,这样分层次教学,不但照顾了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让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学习到新知识。另外,教师应该根据讲授的教学内容,将课后练习层次化,在布置一些基础练习以外,教师可以配合一些有难度的选作性练习题或附加题,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使有能力的同学得到锻炼。

二、横向划分学生的类型,进行分层次教学

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学对象是已经具有成熟心态,并即将走进社会的青年人,所以教师应注重学生的独特性,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具体要求对学生进行科学划分,依此通常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特长型、理论型以及应用型。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具体需求展开分层次教学。对于特长型学生,教师应重视其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运用,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要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创新观念,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应用型学生,教师要扩大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重视计算机学习的同时还应加强其他学科和领域的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探索,鼓舞学生动手操作,熟练运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对于理论型学生,教师应强化理论教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语言,能够有效运用计算机理论知识研究和探讨计算机领域中出现的难题,进而解决实际问题,促进计算机行业的发展。

三、纵向划分学生的类型,展开分层次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表现出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应用的特点也都不相同。所以,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差异为依据,将学生划分为基础型和潜能型两类,然后根据学生对知识把握的情况,科学定制教学方案,融入“人性化”的理念,开展以学生为主的分层次教学。针对基础型的学生,教师的教学应该从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入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课程,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应用教学,让学生在理论的支撑下,独立操作,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可以从简单的系统操作开始,让学生熟悉操作计算机,然后教授学生使用一些办公软件,再依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逐步展开深层次教学。而针对潜能型的学生,教师应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拓宽知识的结构,开展相对深层次的教学,例如,可以让学生接触计算机语言和编程相关的内容,然后应用到网页制作和软件编程中,挖掘学生的潜力,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

四、对学生展开合理的评价

分层评价是分层次教学的重要环节。在高校计算机分层次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层次化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科学评价,不能只注重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应该综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实际表现和取得的进步等,调整评价标准。同时教师的评价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应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还要符合客观实际,既要表扬学生的进步,使学生的努力得到认可,令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又要指出学生的缺点,让学生发现自身学习中的不足,但是不能损伤学生的自尊。教师应该形成个性化的评价观念,运用灵活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

总之,在高校计算机课程中进行分层次教学,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效用,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效运用教学经验,积极面对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索和创新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高校计算机分层次教学的推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苏.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的重要指导——推荐《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J].计算机教,2011(11):12-15.

篇3:继教教育学分计算方案

1.现阶段中职学前教育的钢琴教学状态。现在,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所接收的学生中对音乐有系统专业了解的很少,他们通常钢琴基础较为薄弱,学校对于钢琴学科的难度又设立的较高,且中职学前钢琴的教育大多以理论知识教学为重点,对于实际操作演奏的方面有所忽视,学生不能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的弹奏应用,使其光有充分的理论知识而并没有实际弹奏的能力。

2.中职学前教育被影响的因素。由于大多数学生对于钢琴的了解甚少,且当前中职院校授课的教师因为学生数量庞大而教授课时又很少常常压力很大,并且多数教师并不是专业的钢琴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就变得很难,因而学生想把两者融合起来就变得很困难。

二、钢琴教学方案的分层次教学分析

1.教学目的的分层次教学法。中职学前钢琴教育之中,教学目的是非常重要的。钢琴课程中的教学目标大致分为高层、中层和基础目标三种,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选择性目标层次和共同性目标层次。在中职学前教育学校教授钢琴课程的钢琴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大纲和学生学习及学生间个性差异的情况来深入区分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目的,如此才能使中职钢琴教学与教学大纲要求相匹配,并让学生自身的钢琴演奏水平得到提高。

2.学生学习的分层次教学法。就学生的学习方面来说,想要实现分层次教学,首要便应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以其自身意愿为基本出发点,并将学生自己的意向与教务处对学生钢琴的考核成绩相结合,综合对其进行评价。学校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对于钢琴水平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让课程内容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显性分层、隐形分层与学生自主定层通常为中职学前钢琴教育当中学生学习层次化的主要类型。

3.教学内容层次化。学生对于钢琴课程学习的兴趣是否持久与稳定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有很大关系的,教师应该对其有深刻的掌握。在实际的教学课程开展当中,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内容其难易程度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水平提升程度有所影响。教师在教授钢琴课程的时候使用了层次化教学法以后,可以更大程度的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出来并利用它,在将钢琴的教学内容通过仔细的研究分析之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钢琴学习兴趣进行开发,并为更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打下基础。

4.课堂教学开展的分层次教学法。教师在教授钢琴课程的过程当中要对学生的条件和学校所具备的教学条件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与考虑,在学校规定的教学要求的基础上为学生量身定做出最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案,这就是课堂教学开展层次化的重点。此方案应该对教师本身主观的思想及教学行为进行淡化,把学生的主观学习弹奏情况提高重视,将课堂教学开展变得层次化,并运用这种方法将同学们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进行调动,对其学习兴趣进行激发。

5.把作业布置变得层次化。中职学前教师应该对作业的布置进行层次划分,对于课后作业布置内容的难度及数量进行合理地控制,让作业的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其自身能力程度与作业难易程度相对应,这样能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内容的掌握与理解更透彻有效。

三、在中职学前教育当中实际运用分层次教学方案后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许多中职学校运用分层次教学的方式在学前钢琴教育科目上后已经取得了相对明显的教学效果,但在学校对其教学细节经过细心研究之后发现该方案仍有完善提高的空间。在对中职学前钢琴教师的心里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低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课程中间对于教师要求的演奏练习仍无法接受且与教师配合的程度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的情绪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应该加强授课教师的心里素质。再者,如果想要让学校的教学质量更好,就应该更加尽力把监督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管理方面工作变得完善,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将学校学前教育中钢琴教学的质量进行提升。

总之,由于现阶段我国对新课标改革的思想及一步步深入,中职教育当中学前教育也处在改革的风口浪尖,在学前教育专业当中钢琴课又尤为关键,所以开拓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就变得非常重要,分层次教学法就是一种,它能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层对钢琴知识及能力进行培养,让教学效果变得更加理想,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及发展方向,为我国中职学前教育做打算。

参考文献

[1]黄淑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应用[J].教育观察(中旬),2015,1(5):41-42.

篇4:继教教育学分计算方案

学院的各个系部在每年的年度工作计划中需要涵盖课程建设规划, 并做好课程组建设的具体工作计划。课程组建设的具体工作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课程负责人和课程组成员安排;主要课程的负责人应具有高级职称并对所负责课程有良好的教学水平, 课程组成员应具有相应的教学经验或知识储备, 课程组的教师安排由课程归属系部的主任在系内讨论酝酿, 并提交教学办审核。

一、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工作

各系部在课程建设规划中, 应该明确重点建设的3-5门课程, 在满足学校和学院规定的教学工作要求的基础上, 重点开展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工作, 建设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如下项目: (1) 课程网站建设 (师资介绍、基本教学资料、教学成果) ; (2) 试题库和各类教学课件、软件、工具等资料; (3) 教学录像资源建设; (4) 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5) 其他教学资源建设。

每学期在系部教学研讨活动中, 应由系部主任和课程组长组织课程组成员讨论课程教学和建设工作, 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并做好青年教师的培训与指导工作。

课程安排原则:课程负责人所负责的课程最多为2门;每学期教师任课门数不得超过3门。课程组成员建设以本学院教职工为主体, 排课时应优先安排本学院各系部课程组教师授课, 系部未能安排的课程, 由教学办优先在全院范围内协调安排。对于尚无主讲教师的课程, 应以系部为单位上报人才引进需求。

对于新进青年教师, 系部主任和课程组长可安排其进入合适的课程组并在刚入职的学期布置听课和辅助教学工作, 应指派1名具有3年以上教龄和高级职称的老师作为新教师授课的指导老师, 导师每年度完成不低于3次听课记录, 并填写3份关于教学能力提升的意见与建议, 由青年教师填写反馈与落实情况。

课程组应开展对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工作, 对学生出勤的考察工作以主讲教师自查为主。对于限选课程, 任课教师每学期应提交1/3学时的考勤情况。专家或学办、教学办人员查课时, 考勤表应在课间提交备查。

二、课程实践环节建设工作

各系部在课程建设过程中, 应注意对实验项目进行研讨和建设, 在有实验环节的课程中, 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比例应不低于80%。课程主讲教师应至少参加1轮的实验环节教学工作。各系部应根据实践教学的当前状况制定并实施具体的实践教学工作推动计划, 落实课程组统筹的实验安排、实验大纲及指导材料撰写、实验报告及实验成绩评定等工作。

实验课需要专职实验员参与设备维护或者课程辅导的, 主讲教师应在每学期初根据课程组的意见制定好实验安排计划, 在提交教学日历之前同实验员协商完成实验课的安排, 填写实验辅导统计表以确认教学工作量。

三、课程建设工考评指标

学院将按照教务处年终教学考评绩效和得分点向提供支撑材料的各系部分配教学绩效, 学院教学工作量的核定以绩效分配制度的相关规定为准。表一中列出了与课程建设相关的观测点对应的优秀标准。

四、结语

篇5:继教教育学分计算方案

远程教育是一种跨越学校与地区之间的新型教育体系与教学模式,通过使用现代信息多媒体传输技术与传播媒体进行教学。利用远程网络,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生可以在自己的PC端完成考试。但是就现阶段而言,远程教育在进行考试时,其考试系统的网络安全性较低,而采取集中考试的模式对距离较远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就需要对远程教育的考试系统进行完善。

1 分散式计算机网络考试系统的简介及特点

1.1 简介

分散式计算机网络考试系统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电脑端上进行远程的考试,能够有效地实现实时的加密解密、视频的监控、随机抽题等功能和操作。与此同时,还能够对学生作弊的情况进行有效地防犯,对其进行及时、准确的评分。除此之外,系统的服务端还可以对考试及有关考试的信息进行动态的管理,进而完善相关的题库。系统的服务器端还可以完成阅卷管理、考试设置、相关用户管理、安全管理等一系列的功能与管理。

1.2 结构及特点

分散式计算机网络考试系统的结构如图1。

由图1可知,分散式计算机网络考试系统是由后台进行管理的PC端与考生所使用的计算机通过相关的服务器进行连接。其中后台管理的PC端是由LAN网络与服务器进行连接,而考生所使用的计算机是用Internet网络与服务器进行连接的。而服务器中则包括了进行分散式计算机网络考试的所有模块,其中有阅卷管理模块、考试设置模块、数据库、安全管理模块和用户管理模块。

由于远程考试是学生在无人监考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为了保证该考试的公平与公正,分散式计算机网络考试系统需要比一般的集中式网络考试系统多增加一个安全管理的功能。安全管理模块中主要包括了防火墙技术、视频监控技术、数字时间戳技术以及数据加密技术等,用于对远程考试中的作弊行为进行监管。

2 网络考试系统安全性探究

2.1 服务器安全性

网络考试系统服务器端的安全性主要包括对考试题目及学生的成绩进行加密;确认服务器的合法性,以此来避免相关的欺诈行为;做好网站对于病毒及黑客攻击的预防及检测工作;利用合理、完善的应用程序及逻辑来对访问进行控制,例如权限控制以及时间控制等。

2.2 客户端安全性

网络考试系统客户端的安全性主要是对考生的身份进行确认,同时对考试的试题进行保护,防止考生在考试期间作弊。对考生的身份进行确认就是确认其是否为合法的参考人员,进而避免代考、替考的行为发生。在正式考试中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时,需确保环境的开放式。因而在此环境下,可以采取人为的方式在分散的考场内认证考生的身份。除此之外,对于考试题目的保护,一般情况下是运用只读的功能或者是无盘的工作网站来对其进行保护。在考试结束后,不允许考试及监考的人员对题目进行任何方式的保留。在防范作弊时,需要采用特殊的设备来对考生进行监视,甚至是采取人为监视的模式,进而确保远程考试的公平性,确认考生是独立完成相关考试的。

2.3 通信安全性

在网络考试的过程中,对于其通信安全进行保护的措施通常都是对数据、试题及相关的答案进行加密的设置。就目前而言,大多数的分散式计算机网络考试系统都采用的是PKI安全体系来对其进行通信安全的保护,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PKI安全体系是一套Internet安全解决方案,PKI是一种新的安全技术,它由公开密钥密码技术、数字证书、证书发放机构(CA)和关于公开密钥的安全策略等基本成分共同组成的。PKI体系结构中采用了证书管理公钥,通过第三方的可信机构CA,将用户的公钥和用户的其他标识信息捆绑在一起,在Internet网上验证用户的身份,PKI体系结构把公钥密码和对称密码结合起来,在Internet网上实现密钥的自动管理,进而对网上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进行了保障。

2.4 网关安全性

分散式计算机网络考试系统网关的安全性主要就是对网关进行认证以及对数据包进行控制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进行网关的认证就是要对所有参加考试的考生能够准时的到达到场,并对参加考试的情况进行确认,而数据包的控制则是对整个考场中的每一个客户端进行控制,进而阻止各客户端之间进行联通。同时还对考场外的设备进行屏蔽,以防其与考场外的计算机进行连接,进而造成考题的泄露和作弊的情况发生。

3 分散式计算机网络考试系统安全方案

3.1 数据加密技术

在远程教育的一些考试中,经常会开展一些十分重要的且对保密安全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分散式计算机网络考试。这种类型的考试对于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因此需要在其中应用传输数据加密技术来为此做保障。在实际的应用中,加密技术可以划分为非对称密钥加密技术和对称密钥加密技术。对称密钥体制中信息的发送者与接受者使用的是相同的密钥,DES就是其中最典型的算法,密钥的长度为56bit,且加密的算法是公开的,只对密钥进行保密。对称密钥加密技术在进行加密时的操作简单,且加密的速度较快,但是对其进行管理的困难程度较大。而非对称密钥加密技术是由公钥和私钥构成的,分别控制着加密和解密的操作,而且着两个密钥之间难以进行相互的推导。RAS是非对称密钥技术的典型算法,其中的公钥密码体制是以数论为基础来设置的,其原理是:单纯的求两个素数之积是非常容易的,但是要将一个大的合数分解为两个大素数却是比较困难的。非对称密钥技术在分配与安全管理方面可以使用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不需要通信的双方进行密钥的传递就可以传递信息,同时也不需要建立专门的保护通道。但是其进行加密的速度会比较缓慢。

3.2 数字时间戳

数字时间戳的设计是为了对考试试卷进行准确的发送和回收,同时还能够防止试卷被他人进行修改和伪造。数字时间戳是分散式计算机网络考试系统的一种安全服务项目,需要由专门的机构来提供,其中的时间戳是一个经过加密之后的文档。在实际的操作与应用中,需要先将运用HASH加密的时间戳文件形成摘要,而后再将摘要发送到DTS中,再由DTS对这个时间戳文件进行相关的加密,最后又送回至用户的客户端中。这种看上去十分繁复的工作对于使用者而言,并不会对其增加相关的操作难度,考试网络系统会自动的完成试卷的分发与接收的工作。

3.3 视频监控技术

分散式计算机网络考试系统在进行考试时,是没有现场进行监考的监考老师,因此,为了防止考生发生作弊的行为,就需要采用视频技术来进行考试的远程监控。就是将答卷及网络视频监控这两个程序捆绑、安装在用于考试的计算机上。同时在系统的服务器端,还需由专门人员对考试的监控情况进行实时、认真的观察,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为了较好的实现这一监控操作功能,就需要参加考试的学生就拥有符合要求的标准摄像头等一系列的计算机硬件要求。除了对计算机的硬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还需要考生的计算机网络传输速度与相关的规定相符,进而避免由于考生的计算机网速过慢而耽误其考试。

4 结束语

随着网络技术及数据库的发展,分散式计算机网络考试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也就会出现相关的网络安全问题。因而就需要加大视频监控、数字时间戳、数据加密以及考试网关设计等多项安全技术的应用力度,从而为计算机网络考试的安全、公正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远程控制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开始普及,远程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中的网络考试系统在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也或多或少的面临着安全方面的问题,给考试的客观性及公正性带来了很多的消极影响。本文就远程教育分散式计算机网络考试系统进行了简单的概述,针对这一考试结构和相关的安全性展开研究,并对此提出了一系列的安全方案,为考试的权威和公平提供保障。

关键词:远程教育,分散式计算机网络考试,安全方案

参考文献

[1]李华.远程分散式计算机网络考试系统安全方案[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3.

上一篇:探究性教学的实质是下一篇:中班出海诗歌语言活动教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