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中心镇规划

2024-06-15

白云区中心镇规划(共6篇)

篇1:白云区中心镇规划

抓好“创卫”工作,促进疾病预防控制

—————白云区疾控中心创卫工作汇报材料

区人大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我中心的“创卫”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区创卫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统一思想,切实加强领导,精心安排,落实责任,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和薄弱环节,采取分阶段、打战役的方法全力以赴投入创建工作,经过扎实苦干,涉及我中心的传染病防治、病媒生物、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创卫工作走在全市前例;与此同时,我中心以创卫工作为契机,积极推行长效管理机制,为推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面达标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开展的工作及采取的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公共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我中心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作为疾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调整了白云区疾控中心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领导小组成员,切实加强了领导,明确“一把手”为创卫第一责任人,使我中心创建工作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制定措施,精心部署,落实责任到人

为了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推向深入,我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和创卫进度,及时制定并下发了《白云区疾控中心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攻坚方案》、《白云区疾控中心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督查工作方案》等方案,为切实明确责任,落实任务,成立了传染病防治组、健康教育组和病媒生物组,按照各自职能和创卫目标责任分解,中心领导与传染病防治组、健康教育组和病媒生物分别签订了《创卫工作目标责任书》,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确定了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和病媒生物等相关项目的责任人,并对工作完成时间、工作步骤、工作要求和责任追究做出了详细部署。

(三)严格标准,强化“双向”培训

为了使创卫工作人人知晓,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我中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创卫”工作宣传、培训活动。健康教育组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完成健教工作督导823家次,开展上街宣传活动21次,发宣传资料40867份、咨询义诊1481人,举办健教骨干培训班40期,培训人数1351人次。经抽查,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90.12%,行为形成率和技能掌握率达80%以上;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80.34%,行为形成率和技能掌握率均达75%以上。

(四)规范开展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工作

儿童建卡、建证率≥98%,计划免疫各苗及全程接种率98%,产科乙肝首诊及时接种率≥95.20%。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无预防接种差错事故,全区安全注射率100%。完成15次冷链运转和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完成五期免疫规划、传染病培训工作,培训206人次。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6次免疫规划督导工作。按要求完成AFP、麻疹、新破监测工作。

(五)组织实施好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

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盖率保持100%。截止昨日,共发现、治疗、管理肺结核病人226例,涂阳病人83例(初治70例、复治 13例),已完成目标任务的100%,重症涂阴14例。完成83例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调查工作,查出肺结核病人3例。

(六)实施重点攻坚,解决“创卫”工作难点 我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是“创卫”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中心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创造性探索病媒生物孳生地整治的有效措施和办法,拓宽思路、创新模式,及早提请区创卫指挥部制定下发了《贵阳市白云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防制专项工作攻坚方案》和《白云区病媒生物防制督查工作方案》,根据方案要求,我中心认真履职,积极指导、配合、参与各(乡)镇、办开展整治工作。积极提供技术指导,开展各监管部门的病媒生物培训工作。并配合有关部门,对其管辖范围内所有蚊、蝇、鼠、蟑螂孳生地进行全面调查,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找出的问题进行整治。全区共整治孳生地896处,检查指导全区各行业、各类经营户及场所3000家次,以区创指挥部名义下整改1200余家次。

(七)对照标准,认真完成单位“创卫”工作

1、爱国卫生工作

我中心十分重视爱国卫生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白云区疾控中心爱国卫生领导小组,制定爱国卫生计划,加强责任区环境卫生清扫和保洁管理,明确卫生责任区划分,各科室加强卫生管理,保持责任区内卫生整洁。

2、传染病防治工作

制定传染病防治工作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处理小分队,组织一次甲型H1N1流感应急演练。完成全区医疗单位的疫情监测,监测数141782人,发现乙类传染病2549例,无漏报病例。肠道门诊共收治医院腹泻病例999例,监测标本977份,监测率为97.80%。采集水样、食品样作霍乱监测共210个样本,无阳性标本。

全年共检测集中式供水单位水样213件,合格180件,合格率84.5%。农村水水样145件,合格133件,消毒合格率达91.7%。从而保障了我区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

3、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成立除“四害”领导小组并制定除“四害”工作计划,对我中心室内外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消除“四害”的孳生 地。

4、控烟工作

成立控烟领导小组,制定控烟考评奖惩制度和控烟考评奖惩标准,中心内设置控烟监督员和巡查员,并有固定的控烟宣传栏,定期或不定期对职工进行控烟知识培训。

5、突发公共卫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制定突发公共卫生和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和报告工作制度,成立突发公共卫生和重大食物中毒事件领导小组,作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项准备。

二、存在问题

1、病媒生物孳生地的治理

由于市民对蚊、蝇、鼠、蟑螂的危害性了解不够,所以在整治病媒生物孳生地这一环节存在很大的困难。很多孳生地治理不彻底,周而复始。部分监管部门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各行业病媒生物防制设施虽然日趋完善,但有部分经营户未按要求积极使用,造成“三防”设施形同虚设,防制工作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2、健康教育控烟工作的落实

控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目前,市民对吸烟有害健康的知识知晓率能够达到,但在行为形成方面却很难做到。

三、下一步打算和建议

(一)病媒生物工作是“创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针 对存在的问题,建议: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目标考核制度(1)根据贵阳市创卫指挥部的工作要求,按照市爱卫下发的有关文件精神,完善我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方案;

(2)进一步完善我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网络,加强组织协调,并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列入目标考核范围,强化领导意识,明确责任区域、责任人,工作层层落实到人,严防工作死角;

(3)各部门应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部门协调”的工作原则,按照“五统一”(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统一药物、统一方法)的要求,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方针,全面落实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2、细化各部门工作职责。按照有关文件,明确细化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督促各部门完善各自的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层层落实,严防死角。

3、组织专业培训会。强化各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培训会和现场工作会,并针对各部门的需要,由区疾控中心专业人员上门开展专题培训会,提高工作人员防制技术知识,使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得以落实。

4、落实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经费。各级财政部门加大病媒生物防制专项工作经费的投入,并保障经费专款专用。经 费主要用于:招聘的防制工作人员工资、防制药械购买、孳生地治理(包括一些市政设施)等。

5、加强宣传力度。新闻媒体利用电视、报纸等定期定时开展创卫工作宣传工作;各部门利用自己的工作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如宣传栏、宣传手册、知识竞赛等活动)开展宣传工作,动员全社会参与,加强群众“创卫工作、惠民利民、人人有责”的理念。

6、加强督导工作。各部门对所管范围经营单位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落实,定期检查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即时纠正,有工作区域交叉或管理死角的,互相协调、配合管理,对个别屡教不改的经营单位加强教育,或者给予限期整改和停业整顿处理。

7、开展大型孳生地治理活动。

8、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二)控烟中的难点是对吸烟人群的劝阻和制止。建议多对市民进行控烟知识培训(包括劝阻技巧等),更多的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制定相应的制度并切实实施。

二0一一年三月十七日

篇2:白云区中心镇规划

第一条 目的和依据

为加强我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引导乡村建设合法有序开展,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广州市城乡规划条例》、《广州市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实施办法》(穗府办规〔2017〕11号)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我区江高、人和、太和、钟落潭镇村庄规划确定的集体建设用地范围内村民个人建设非公寓式住宅、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益事业用房建设的规划许可及监管。

公寓式村民住宅、乡镇企业、村留用地建设的许可按《广州市申请使用建设用地规则》(穗府〔2015〕15号)和《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市政府令第133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村庄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存量建设用地和新增建设用地,均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存量建设用地是指已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或依法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包括建设用地批准书、村镇建房许可证、宅基地证等),或2009年12月31日之前土地利用现状为建设用地的土地。存量建设用地原则上应符合土地利用现状情况。

新增建设用地是指除上述存量建设用地外,需依法办理新增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的土地。

第三条 管理部门

区人民政府负责统筹协调辖区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核发工作,保障《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实施。

区国土资源和规划部门负责加强对镇人民政府(以下简称镇)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业务的指导、监督检查,提供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支持,组织测绘机构提供放线、验线、规划核实测量等方面的服务。

区国土资源和规划部门负责辖区内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益事业用房建设的规划许可证审批、规划核实等工作。

镇受市国土资源和规划部门委托,负责辖区内村民个人非公寓式住宅建设的规划许可证审批、批后监管、规划核实等工作。镇应当确定一个工作部门为具体经办部门(以下简称镇经办部门),具体负责办理辖区内村民个人非公寓式住宅建设的规划许可审批、批后监管、规划核实等工作,为村民提供地形图等相关资料以及咨询服务。

区财政局负责辖区内农村村民住宅报建专项补助资金的安排。

区住建局负责对村民住宅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监管,以及对镇进行村民住宅施工建设方面的业务指导和技术知识培训。

区发展改革、公安、环保、水务、农林、城管、文广新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细则。

第二章 建设用地报批

第四条 使用存量建设用地的,不需办理新增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使用新增建设用地的,新增建设用地审批所需计划指标由市国土资源和规划部门在土地利用计划中统筹安排。

第五条 办理新增建设用地审批以成片为原则,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每个村村民建房需求合理确定用地红线。

第六条 镇组织村委会开展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计划申报工作,以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建设用地红线范围由镇向区国土资源和规划部门申请划定,区国土资源和规划部门核查该村村庄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及范围内存量和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出具后续规划用地意见,并指引其委托测绘部门出具新增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

第七条 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以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持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等资料向区国土资源和规划部门申请办理用地报批,区国土资源和规划部门拟定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等报批材料,并按现行规定逐级上报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审批。

第八条 新增建设用地涉及占用耕地,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由市统筹落实的,由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单位缴交耕地开垦费,如涉及占用水田的,还需向区政府购买补充耕地水田指标,以满足“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

第九条 2009年12月31日之后土地利用现状变更的集

体建设用地,没有合法用地手续的,必须依现行规定进行违法用地处理,并按变更前的原地类补办农用地转用或使用未利用地审批手续。

第三章 非公寓式村民住宅规划许可

第十条 符合“一户一宅”政策的本村村民(具有本村农业人口户籍或2010年5月1日起登记为居民户口家庭户的原农业户口),具备本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可以以户为单位提出住宅建设申请。

华侨、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外籍华人在农村的宅基地建设管理按《广东省国土资源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关于切实维护华侨在农村的宅基地权益的若干意见》(粤侨办〔2011〕3号)相关要求执行,建设规模与村民标准一致。

申请建设住宅的村民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一户”:

(一)夫妻与未达到法定婚龄子女同住的为一户;

(二)有兄弟姐妹的,其中一人应与其父母为一户,其余兄弟姐妹达到法定婚龄或结婚后可申请分户;

(三)是独生子女的,结婚后可以继续与父母为一户,也可单独立户;

(四)离异后无房一方再婚且配偶无房的可为一户。具体的户人口数、年龄、婚姻状况等依据我区公安户籍管理部门、民政婚姻登记部门登记为准。

在审核村民申请建房条件时,依据上述标准认定,不强制以户籍登记规定的“一户”的标准来确定农村建房的分户标准。

“一宅”是指:符合宅基地建房的村庄,一户村民只能申请一块宅基地建设住房。是否属于“一宅”的情况,由村民自行申报后由村委会组织在村内公示,村加盖意见,镇审核后予以确认。

第十一条村民可以到属地镇查询申请用地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现状情况。

第十二条 新村用地面积≥1公顷的,村委会应委托具有城乡规划编制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取得区国土资源和规划部门审查意见后,依程序申请规划许可。

第十三条 原则上每户住宅建筑基底面积控制在80平方米以内,建筑面积控制在280平方米以内。

第十四条 建设技术标准按照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第五十四条执行。

第十五条 存量建设用地现状为空地,按本实施细则第十二条要求建设,且需满足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第五十四条第三款的退缩间距要求。

第十六条 存量建设用地上申请原址重建现状村民个人非公寓式住宅,按以下情况处理:

(一)已取得土地使用权登记或依法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在退缩间距满足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第五十四条第三款有关要求,建筑层数和高度满足《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第五十四条第一款要求的情况下,建设规模按如下要求控制:

1.土地使用权登记或建设用地批准文件核发时间在1995年3月1日之前的,可按证载用地面积确认;

2.土地使用权登记或建设用地批准文件核发时间在1995年3月1日之后的,可按不超过证载用地面积(且≦120平方米)确认;

3.证载建筑面积小于280平方米的,拆建建筑面积应控制在280平方米以内。

(二)已取得土地使用权登记或依法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村庄规划为城市道路和绿地但近期未能实施,若不属城市总体规划的限建区范围,且2009土地利用现状为建设用地,在满足不增加合法产权的原有房屋的建筑面积和建筑高度、扩大基底面积、改变四至关系和使用性质的情况下,经鉴定为局部或整幢危房(房屋危险性鉴定等级为C、D级)的,符合历史文化保护要求的,可以申请原址重建或改建。

(三)未取得土地使用权登记或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应按本实施细则第十二条要求执行,并符合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第五十四条第三款的退缩间距要求。

原址拆建非公寓式村民住宅不得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不得骑压和影响相邻建筑基础,不得危害相邻建筑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村民住宅业权人因铺设电线、电缆、水管、煤气管等管线有必要利用相邻土地、建筑物的,应与相邻业权人友好协商。涉及他人利益的,申请人应提供利害关系人书面意见。

第十七条 申请规划许可及许可的变更、延期与撤回程序按照《广州市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实施办法》第十条至第十九条执行。

第四章 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益事业用房规划许可 第十八条 需独立用地的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益事业用房。非独立用地的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益事业用房可在符合相关专业管理要求的情况下合并设置。

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益事业用房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十九条 幼儿园、卫生站等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益事业用房的建设村民委员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需征求相关主管部门意见。

第二十条 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益事业用房配置内容及标准按附表执行。人均建筑面积及人均用地面积按本村常住人口计算。

第二十一条 建设技术标准按照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第三章及各专项技术规范执行。

第二十二条 村民委员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召开村民会议对拟建项目的范围、规模、投资额、资金来源、设计方案等内容进行表决,出具村民会议讨论同意意见后报镇经办部门审查,由镇经办部门出具书面审查意见。审查通过后,村委会应当将申请和审查情况在村、社显要位置及建房用地现场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个工作日。

第二十三条 村民委员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持村民讨论意见和镇经办部门出具的审查意见等申请材料报所在镇审核,镇根据经批准的村庄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在5个工作日内加具审核意见。

第二十四条 村民委员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向区发展改革部门申请办理建设项目立项手续。

第二十五条 区国土资源和规划部门受理窗口现场审核申请材料,进行纸质媒介和电子系统登记,立案申请材料包括:

(一)立案申请表,包括项目性质、建设规模、选址意向等情况的说明,各用地单位盖公章;镇签署的审核意见,加盖公章。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村民委员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

(三)授权委托书及代理人身份证明;

(四)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意见;

(五)镇审核同意意见;

(六)实测现状地形图及电子报批文件;

(七)绘制在1/500现状地形图上的总平面图;

(八)提供建设单位盖章确认的现场照片;

(九)规划方案审查意见、附图;

(十)发改部门项目立项文件。

区国土资源和规划部门根据经批准的村庄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出具用地规划意见,核查村庄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情况,并出具规划红线作为规划意见的附件,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一并提供用地报批指引,涉及文物、环保、水利等相关内容的,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出具审核意见。

第二十六条 属于垃圾压缩站、垃圾中转站、配电房等环境敏感工程,村委会应在建设项目开工前向环保部门申报环境影响报告文件。

第二十七条 村民委员会向区国土资源和规划部门申请《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立案申请材料包括:

(一)立案申请表,包括项目性质、建设规模、选址意向等情况的说明。

(二)村民委员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

(三)授权委托书及代理人身份证明;

(四)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意见;

(五)村民委员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盖章和负责人签名的公示情况报告;

(六)镇审核同意意见;

(七)实测现状地形图及电子报批文件;

(八)绘制在1/500现状地形图上的总平面图;

(九)提供建设单位盖章确认的现场照片;

(十)规划方案审查意见、附图;

(十一)发改部门项目立项文件;

(十二)相关主管部门意见;

(十二)使用存量建设用地的,还应提供权属证明材料;

(十三)使用新增建设用地的,还应提供用地批复意见;

(十四)属于环境敏感工程的,还应提供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报告文件。

区国土资源和规划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许可决定,并在作出决定后10个工作日内送达申请人。

在前款规定的办理期限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许可机关

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区国土资源和规划部门在受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申请后,应当将有关申请事项在政府门户网站上予以公示,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除外。

其他申领事项按照《广州市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实施办法》第十五条至第十九条执行。

第五章 批后管理及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村民个人非公寓式住宅在工程开工前10个工作日内,建房申请人必须向镇经办部门申请组织测绘机构到现场进行放、验线;镇经办部门对符合条件的申请7个工作日内组织完成放、验线;放、验线完成后方可正式开工。

第二十九条 区国土资源和规划部门组织测绘机构到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益事业用房现场进行放、验线,在工程开工前,村委会须向区住房和建设部门申办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方可施工,未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施工由属地镇政府及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按《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细则》处理。

第三十条 村民个人非公寓式住宅建设完工后,建房申请人应当向镇申请规划核实,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益事业用房建设完工后,村委会应当向区国土资源和规划部门申请规划核实,并提交以下资料:

(一)规划核实申报表;

(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三)具有丁级及以上测绘资质的测绘机构出具的验收测

量记录册,验收测量记录册应符合房地产测绘相关标准。

镇、区国土资源和规划部门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出具是否符合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的规划核实意见。

村民个人非公寓式住宅建设及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用房建设符合《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及其附件各项要求,或虽存在违法建设但已经过依法处理并按处理决定执行完毕的,镇、区国土资源和规划部门应当出具符合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的规划核实意见。

第三十一条 区国土资源和规划部门定期汇总已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益事业用房的规划许可、规划核实等情况书面告知各镇政府及城管部门,镇政府及城管部门按照《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广州市违法建设查处条例》等有关规定落实批后监管工作”。

国土资源和规划部门负责对城管部门移送的、属于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或者重大、复杂、难以定性情形的违法建设提出规划定性意见。

第三十二条 其他批后管理事项按照《广州市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实施办法》第二十五、二十七条执行。

第三十三条 其他监督管理事项按照《广州市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实施办法》第二十八至三十六条执行。

第六章 其他

第三十四条 村民个人申请建设非公寓式住宅涉及的建设用地规划放验线、规划核实测量等费用,镇人民政府应纳入财政预算,镇人民政府可依据实际情况向区人民政府

提出经费申请。

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益事业用房建设涉及的建设用地红线勘测定界和地形图测绘、现状地形图规划核查、规划放验线、规划核实测量等费用由村委会自筹资金解决。

第三十五条 涉及在册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名单及预保护期内的历史建筑线索、传统风貌建筑线索,不允许拆建。涉及传统村落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其建筑风貌应符合保护规划要求,尽量协调,避免与旧有风貌产生冲突。涉及修缮的,应填写修缮咨询服务申请表,提交专业技术机构审查后再按程序办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有效期届满前或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依据变化,将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评估修订。

附件:1.白云区非公寓式村民住宅建设规划许可流程图

2.白云区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益事业用房建设规划许可流程图

篇3:白云区中心镇规划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蔬菜中心在全面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中认真组织落实,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抓好项目部署、协调, 组建专家和技术指导员服务组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

白云区牛场乡小山村在2012~2013年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中, 在蔬菜中心的支持下积极种植全区推介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建立蔬菜基地发展特色蔬菜 (香葱、番茄、辣椒) 生产。小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在抓好主导品种发展的同时, 还开展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 与贵阳智诚、白云区合力超市开展农超对接发展订单生产。在气温较高的7~10月份, 省外市场由于受气候、地理条件等影响, 番茄、辣椒供不应求, 价格较高, 合作社利用本村冷凉气候特点组织农户种植延晚特色蔬菜, 并积极开拓蔬菜外销, 与蔬菜收购商签订协议, 组织番茄、辣椒等蔬菜远销广东、广西、重庆等市场, 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在项目专家、技术员的帮助和支持下, 小山村以特色蔬菜基地为示范点, 以蔬菜试验示范核心区域为中心, 开展蔬菜品种引种、品比、丰产、肥效、病虫害防治等试验示范, 建立香葱500亩、冬季蔬菜200亩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和培训基地, 通过推广“试验示范点+基地示范+合作社农户+辐射户”的发展模式, 带动了小山村合作社的农户和周边辐射户种植蔬菜。并通过以示范核心区带动辐射区 (以点带面的形式) 的方式发展全区蔬菜生产, 从而推进全区的蔬菜产业稳步向前发展。2014年小山村完成特色蔬菜种植1 857亩, 其中种植速生蔬菜325亩、香葱904亩、番茄352亩、辣椒276亩, 实现蔬菜总产量3 702.85t, 总产值达到762.19万元, 效益显著提高, 农民增收明显。

篇4:白云区中心镇规划

在备受全球关注的2008世界建筑节(WAF)大奖评审中,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获得了公共建筑类别的最高奖项,这也是广州建筑在国际建筑界获得的最高荣誉之一。作为世界最大型的建筑大奖评选,共有63个国家722件作品参选,入围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真实展示了全球建筑的魅力,广州自云国际会议中心生态、环保、融入整体自然景观的大胆构想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摘取了公共类建筑的最高荣誉。(柴春霖)

首届全国大学生会展创意设计技能大赛(高职组)开赛

近年来,我国会展教育发展迅猛。至2008年,我国已有99所高职院校开设了会展专业、57所高职院校在其他专业开设了会展方向。首届全国大学生会展创意设计技能大赛(高职组)由教育部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联合主办、浙江省会展学会和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承办。

大赛参赛对象为国内开设有会展专业(方向)的高职高专院校,每校参赛队不多于3支,每支参赛队限交3项(组)作品,每支参赛队队员不多于3名。参赛队员必须是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参赛学校可为参赛队聘请指导教师。参赛作品分会展平面设计类作品、会展三维设计类作品。(张改红)

强强联手,探索国际会展战略合作与发展

2008年11月26日下午,在世博集团董事长戴柳先生与励展博览集团首席执行官Mike Rusbridge先生的见证下,世博集团总监、集团会展和传播事业总部总经理、上海东浩会展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唐贵发先生和励展博览大中国区总裁陈汉文先生在世博集团大厦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

世博集团上海东浩会展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与励展博览集团中国公司将通过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共同探讨双方在上海和中国其他城市合作开发举办新展览会项目、开拓海外出展、以及双方在世博会后世博主题馆项目运营及管理合作的可能性。

通过此次强强联手,将有利于双方新会展项目的开发,有望进一步推进展会、场馆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运营与管理。(张晓兰)

重庆创业投资连锁项目博览会再度出击

2008第三届中国(重庆)创业投资连锁项目博览会于2008年12月5日至8日在重庆市展览中心(陈家坪)举办。本届展会将以新思路、高起点、严要求、在首届展会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主题、提高组织规格、扩大规模、丰富内容。为创业者和投资者建立一个直接、方便、可信的对接平台,让全国各行各业的创业项目、专利技术、民间资本、金融机构、投资财团、中小企业和广大创业者及创业顾问机构一道,能够在最集中的时间内进行充分地交流接洽,促成合作,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柴春霖)

东莞国际鞋展·鞋机展圆满闭幕

为期3天的第八届中国东莞国际鞋展·鞋机展(2008秋季)于2008年11月1日在东莞厚街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圆满落幕。从本届展会总体运行情况来看,展览会运转顺畅,经受住了新的全球经济形势和新展期下实际运行的考验,以协助企业开拓国内国外新市场和实现设计、时尚和技术方面的突破性发展为宗旨,通过多种措施为广大参展企业创造了新机遇,达到了预期目标。

三天的展会共吸引了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的18453位专业买家和观众,包括中国、香港特区、台湾省、美国、日本、巴西、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海外买家与观众占总体观众23%,包括来自俄罗斯、越南、泰国等国的采购团。观众对展会感到满意,像来自加拿大的成品鞋采购商O.Trozzolo先生表示,“这是我第4次参观,这是一场很好的展览会,我很容易便找到所需的供货商,而现场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准亦相当高。”(张晓兰)

首届励展大中国区高峰会在京举行

2008年11月28日,励展大中国区高峰会在北京召开。本次高峰会汇聚了励展中国、励华国际、国药励展及励展华博分布在京、沪、深、港四地的管理人员和优秀员工代表,及其重要的合作伙伴、客户、服务提供商及媒体代表共约150人。

首届峰会的主题为“实现中国梦想,打造世界级展事”,旨在为励展大中国区各业务单元的精英员工及相关行业人士提供一个促进关系网络、研讨业务焦点和分享最佳实践的平台。

励展全球主席及CEO陆思奇、国药集团副总经理李志新、广交会副总经理慕新海出席了本次活动并发表了主旨演讲。陆思奇在会上表示,“我全力支持这一活动的举办,不仅因为励展中国业务的稳定增长,也因为励展在中国业务版图的持续变革。”

在谈及展会品质这一主题时,陆思奇说,“作为专业的展会活动组织者,我们如果只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可能实现举办世界级领先展会这一梦想。我们需要和有着相同理念的合作伙伴共同为同一个梦想努力,在每一个展会活动上向每一位客户提供让他们难忘的优质服务,实现其业务效果,超越他们的期望。在筹备一个展会时秉持质量先于数量的原则将会极大地帮助我们实现展会的可持续性,赢得相关行业人士的赞赏和共鸣。”

峰会上的最佳运作分享活动仅对内部代表开放,涵盖了六个题目:将市场领先的展览带入全新高度、赢得新客户以加速高成长、卓越市场营销催生世界顶级展览、卓越服务引领成功、展会的完美重装上市和创意高利润行业展模式。通过提供鲜活、丰富和详实的案例分析,分享活动为与会者带来了“立足于高品质打造世界级展事”的深层启示。

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地、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该峰会主题——“实现中国梦想,打造世界级展事”则更凸显了其高度的现实意义。(王芳)

2008中国东营国际石油装备与技术展览效果显著

由山东省政府、中国贸促会主办,山东省贸促会、东营市人民政府、胜利石油管理局承办的2008中国(东营)国际石油装备与技术展览会于11月12日在东营国际贸易中心隆重开幕。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宣布展览会开幕。开幕式由东营市市长张建华主持。

本届展览会展出面积1.3万平方米,折合标准展位1450个,参展企业300多家。展会期间,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等43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达到1000多人。(高杰)

上海“建筑雕塑”——喜玛拉雅中心酒店内定于2010年春天与世博齐开幕

堪称“城市绿洲”的超豪华“证大·大隐精品酒店”及五星级商务酒店“证大艺术酒店”,将建于上海最新瞩目杰作“喜玛拉雅中心”内,预期2010年春季与上海世界博览会同期于浦东开幕。将成为“21世纪的完美建筑典范”。

喜玛拉雅中心不仅设有两间豪华酒店,更包括能款待1600名观众的多用途表演场地“大观舞台”、“证大美术馆”、“喜玛拉雅商业中心”、以及“喜玛拉雅创意中心、艺术馆群楼”。(赵晓凤)

“2008大连国际海事周”十一月启幕

11月3日-8日,大连举办了“2008大连国际海事周”。此次活动举办了第五届国际海运(中国)年会、第六届大连国际海事展览会、2008第三届全球海运峰会暨海运物流洽谈对接会、中国海运60年历史回顾、海事论坛等系列活动。

篇5:湖北白云边公司营销规划

一、背景分析

湖北省白云边酒厂成立于1952年,1994年成立白云边股份有限公司。现公司拥有完善的酿造、包装、科研、质检等生产技术设施。湖北白云边公司位于湖北松滋,松滋东临江汉平原,北滨长江,据考古表明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了酿酒业的出现,是历史悠久的酿酒圣地。“白云边”源于我国素有“诗仙”、“酒仙”之称的李白的一首诗。公元759年,李白携族弟李晔、友人贾至秋游洞庭,溯江而上,夜泊湖口(今松滋市境内),揽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之景,畅饮当地佳酿,即兴写下“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这一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句。白云边由此而得名。“往事越千年,陈酿白云边”,“白云边”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故事,优美、悠远、优雅,让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白云边”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极具个性魅力的品牌。白云边从建厂开始一直有着良好的口碑,一直在湖北省占有极高的市场份额,受到湖北及周边几个省市的青睐。白云边一直致力于酿造工艺的研究,在1991年10月,白云边酒以其“芳香优雅,酱浓协调,绵厚甜爽,圆润怡长”的独特风格被轻工部确定为全国浓酱兼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从而成为了继酱、浓、清、米四大香型白酒后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国家标准,更被称为中国第五香,为中国白酒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的贡献,受到了业界人士的高度赞扬。

近几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所追求的不仅仅在是物质层面。而白酒的销售也不再是限于自己饮用,更多的是送礼,很多白酒企业正是看中了这点,大力的加强产品的宣传,企业文化的宣传,不断改进产品的包装,提高产品知名度,树立品牌。这就要求白云边在注重白酒质量的同时应加强产品的宣传,改善产品的包装,实行产品的多元化,不断提高酒的档次,树立品牌。

二、目标

白云边属于区域性发展,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价值,提高知名度,走出湖北省,走向全国及世界。

三、产品自身分析

优势:白云边有着完善的酿造、包装、科研、质检等生产技术设施,其生产地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白云边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品牌。近几年来更是在湖北省乃至全国获得各种奖项,研究出了浓酱兼香型白酒,被誉为中国第五香。劣势:近几年来中国白酒业在不断的发展,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不少国外的酒也纷纷进入,都在抢占中国市场。在高端市场有茅台、五粮液、稻花香等中国著名品牌,中低端市场有关公坊、枝江大曲、洋河等众多品牌,各个品牌都有自己较为固定的一部分市场,而且现在的白酒企业都很注重本企业产品的宣传,以及品牌价值的提升。加之各个地区有着自己不同的文化习惯及口味。而白云边品种比较单一,只是区域性发展,不是特别注重产品的宣传及包装,没有树立品牌意识。在抢占市场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阻碍。

机会:目前比较有名的中国白酒企业大多都以浓香型白酒为主,浓香型在全国比例占70%,这已经大大的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现在大多数人都希

望白酒市场能有一个创新,而白云边研究的浓酱兼香型的出现正是给了人们一个新的口感,在现今比较单一的市场走出了自己路,在中国白酒市场独树一帜。业内权威人士指出,当前兼香型已成为我国白酒行业发展最快、产品平均价位最高、市场前景十分美好的产品,兼香型白酒产业正处于不断发展壮大中,当前中国不断加速对外发展,这正是为兼香型白酒走入国际市场提供机遇,而白云边做为兼香型白酒的代表,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威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人们更加追求健康身体和生活质量,对白酒的消费市场有一定的制约。目前中国大约有四万家白酒生产商,实际上白酒市场目前是供大于求,而且大多数的白酒都来自知名白酒企业,白酒市场主要是靠知名企业在支撑。2001年国家出台的关于白酒的税制改革,更是增大了像白云边这样中小白酒企业的压力,同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大量的外资流入中国,都对白酒市场照成了一定的冲击。

四、营销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分析:白云边是松滋市工业支柱产业,2007年入库税金突破亿元,进入荆州纳税前三甲。松滋市政府对白云边的发展给予厚望,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投资4亿多元的白云边工业园也已接近完工;这几年松滋通过不断的招商引资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松滋油田、先行新能源、松滋煤矸石发电、凯迪生物质发电、洈水梯级生态水电等一批项目相继落户松滋,投资近千亿元的松滋核电项目已完成初可评审,松滋正在崛起为一座新兴的能源之城。这些项目在松滋的落户及逐步的完工都将会促进松滋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必将为白云边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推进白云边走向全国及世界;兼香型的白酒味道比较适合湖北人的口味,在荆州、武汉及湖北都占有极大的市场份额。

内部环境:公司现有资产总额为9.53亿元,负债6.94亿元,净资产2.59亿元,占地面积622,102.84平方米,现已建成白云边工业园。白云边还有着强大的技术队伍,职工总数3400人,专业技术人员395人,其中国家白酒评酒委员4人,省白酒评酒委员8人,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30人。其中国家级白酒评酒委员熊小毛带领白云边技术人员研究发表了兼香型白酒,在2009年熊小毛被评为国家劳动模范。白云边职工大多是松滋本地人,大家都对白云边有着深厚的感情,白云边在近几年给不少外出务工回乡的人创造了工作岗位,而且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丰富职工的生活,白云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白云边的宗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回报社会”,认为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始终坚持顾客至上的经营思想,在企业树立顾客心态,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增强企业对顾客的忠诚度,提高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这将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白云边以品牌独具的历史性和诗意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资本,结合白云边所在地——松滋,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酿酒业的考古发现,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彰显白云边品牌的文化基因。目前,“白云边酿造工艺”正在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名录,下一步将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

五粮液、茅台、红星二锅头、剑南春等品牌是我国一线白酒品牌,就这几年的发展来看,虽然每年销量任然是稳居前几,但是可以从他们的增长幅度可以看出,这些名酒已差不多进入了稳定增长期。在这几年里排在中国前十的白酒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品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低度清香型的白酒,且国外的一些酒大多也是以清香型低度白酒为主,那些以浓香型

和酱香型为主的高度白酒企业不在被人们看中,而目前市场上大多是以五粮液为主的浓香型和茅台为主的酱香型的白酒。白云边目前正是在不断的降低酒的度数及发展兼香型白酒,这正是符合了现在市场的需求及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但是白云边也不能大意,现在茅台和五粮液等众多知名白酒企业在中国的地位在近几年都不会有多大的变化,一些二线的白酒也都在积极挤进一线白酒行列。在中低端的白酒中,近几年来关公坊、枝江大曲也都纷纷利用广告,不断地扩大宣传来抢占市场,白云边不管是在高端市场还是在中低端市场都要不断进行改进和努力。

目前白云边主要是中低端的产品,白云边的产品主要是销售给各大商超、卖场、批发商及酒店,烟酒专营店。还有一些政府、机关专用酒等。

五、营销规划

1、实行产品多元化

现今在中国发展的比较好的白酒企业都有多种品种的白酒,五粮液集团有十多种不同的品种,不同的香型,根据不同地方的消费习惯而决定的。白云边相对来说品种比较单一,白云边应该在突出重点的情况下现实产品的多元化,单凭几种类型将不能适应以后更长远的发展。再打开一个地方市场的时候,应该调查了解该地方的消费习惯,从而生产不同的白酒,只有实现了产品的多元化,才能扩大市场占有率,企业才可以长远的发展下去。

2、提升品牌价值

大多数的企业卖的都是品牌,也只有卖品牌的企业才能发展起来。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人们在购买产品是大多都非常注重品牌,而白酒作为现代送礼的首选,品牌更显得尤为重要,白云边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在中国李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而松滋则是历史上著名的酿酒圣地。从06开始白云边实行改革,白云边成为了兼香型白酒的代表,在消费者心中也有很好的口碑,这正是白云边宣传的最佳时期,白云边应该乘胜追击,在全国范围内宣传白云边酒文化,宣传企业文化,让更多消费者认识了解这一品牌,了解企业文化,可以向前几年一样继续去办诗歌征集大赛,在荆州古城举办品酒大会,资助大学生等公益活动来扩大知名度,提升品牌价值。

3、改善产品包装

白云边目前所走的是中低档路线,那么就应该更加的重视中低档的市场,只有稳定了中低档市场,才有更多的资金进入高档市场,而白云边中低档的产品包转很随意,关公坊,枝江大曲等同价位的产品包装却要精美很多。现在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产品及服务才能留住顾客,这就要求白云边在包装上要有自己的新意,有创新,可以利用仿古包装,也符合白云边酒文化。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白云边一直讲求以质量为主,不断创新,这就要求白云边吸纳技术性人才,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白云边可以继续支持和辅助一些贫困大学上求学,和一些大学进行校企合作,大量的引进高科技人才,培养技术骨干,形成一支强大的队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六、组织机构建立

生产安全部门:酿造车间、包装车间、酿曲车间、储存车间、原料车间、质

篇6:白云区中心镇规划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广州市白云区科技和信息化局

二○一○年十二月

目 录

序 言.....................................................1 第一章 发展环境............................................1

一、发展基础............................................1

二、面临的形势..........................................4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5

一、指导思想............................................5

二、基本原则............................................5

三、发展目标............................................6 第三章 主要任务............................................8

一、继续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大力推动全区科技进步.......8

二、实施科技强基工程,完善街镇科技创新体系建设...........8

三、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9

四、建设科技文化强区,推动科技文化产业发展...............9

五、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本区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10

六、搞好科普宣传,培育创新文化..........................10 第四章 重点发展领域.......................................11

一、生物医药健康产业....................................11

二、新材料、新能源及高效节能产业........................11

三、电子信息...........................................11

四、先进装备制造........................................11

五、现代服务业.........................................12

六、现代都市农业........................................12

七、国际科技合作........................................12 第五章 广州民营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一、发挥优势,明确发展思路..............................13

二、突出特点,提升园区整体竞争力........................13 第六章 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和领导,提高科技行政管理水平................16

二、加强科技立法........................................17

三、强化自主创新的投入机制建设..........................17

四、创建高新科技创业服务平台和科技创新基地..............17

五、建立多层次的融资体系................................18

六、引导和激励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18

七、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19

八、加快建立创新人才激励机制............................19

1316序 言

《白云区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白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指导,结合国家和省市编制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有关要求,分析白云区科学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环境,一方面衔接市级规划的布局,另一方面突出自身优势与特色,对“十二五”时期全区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发展重点做出总体部署。本规划以2011年为规划基准年,规划期为2011—2015年,并提出到2020年的远景展望。

第一章 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白云区科技工作深入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全面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

(一)科技投入持续增长,科技进步成效显著。

1、科技三项费用投入逐年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区科技三项费用投入累计达25810.3万元(详见图1),共获得市级以上财政科技投入29510.18万元。组织实施各级科技项目649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25项,省级科技项目63项,市级科技项目148项。财政资金投入的增加,有力地保障了全区科技事业的发展。

图1 2006-2010年区科技三项费用投入数(单位:万元)******10036005475.155635.156000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

2、科技进步取得显著成效。科技工作成绩显著,均通过国家科技部每两年进行的全国市(县)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并获得2005-2006“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我区广州民营科技园被评为“中国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园区 ”和被授予“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十一五”期间,全区累计专利申请7668项,专利授权5967项。共获市级以上科技奖励117项,无论是获奖的数量还是等次均名列各区(县级市)前茅。

(二)民营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十一五”期间,全区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3家,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均建立了自己的工程研发中心,获市认定的12家农业龙头企业有10家建有自主研发机构。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80.3亿元,初步形成以新材料技术、生物医药技术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目前,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7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1个,市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4个,市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25家,区级公共实验室4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底广州联炬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获批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孵化器),也是广东省唯一一家获批的民营企业。

(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快速发展,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和总部经济成效显著。

广州民营科技园发展迅速,充分发挥了其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的优势,带动了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时期,入园企业达265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8家,上市企业1家。核心区2010年工业总产值达55亿元(详见图2),同比增长33.3%,税收1.7亿元,同比增长9.7%。据统计,园区企业承担各级科技计划项目120多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12个,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1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6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2个,获得专利授权690项,其中发明112项,实用新型287项。图2 2006-2010年民营科技园技工贸总收入(亿元)60300技工贸总收入2006年20.22007年30.62008年352009年41.272010年55

白云科技创意园2008年11月5日成功举办了挂牌仪式,进展顺利,目前,园区一期建设及招商情况均已完成,效果良好,近150家企业入驻,园区出租率达100%。随着园区的进一步发展,白云科技创意园二期也已进入规划设计阶段,二期占地约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多万平方米,届时,白云科技创意园的面积将高达15万平方米,成为推动白云区相关低端服务业、电子信息化、制造业的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为白云区产业升级改造和全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平台扶持且有助于整合白云区创意产业集聚发展。

(四)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取得丰硕成果。鼓励和支持科技企业联合重点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建立产学研联盟和创新平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目前,我区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项目累计超100项,另外,我区国际科技合作也取得可喜成绩,“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落户我区,“企业先导、政府支持,民营大规模长期国际科技合作”的创新模式特别是在对独联体主要国家的科技合作中成效尤其显著。首届白俄罗斯“广东科技节”顺利召开,白云区有13家科技企业与外方达成科技合作项目18项,合同金额达1120万美元;“百名海外专家南粤行——走进白云”专场活动取得良好成效,11家企业与外方对接技术项目9个,金额达500万美元。目前,我区正在孵化的对俄科技合作重点项目有16项,预期产值(1-3年)达181亿元。

(五)实施都市农业科技示范带项目,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以来,“白云都市农业科技示范带”项目累计投入经费1400万元,在流溪河两岸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科研究机构实施了56个都市农业科技项目。通过对龙头企业的扶持,继续鼓励和探索“公司+科技+基地+农户”新模式的应用,培育壮大了广州市澳洋实业有限公司的“澳洋彩鲷”、广州市江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江村黄鸡”等一批名优产品。

二、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作为广州市中心城区,我区加快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着许多有利条件:一是我区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经济、科技、教育等实力明显增强,为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优越的区域环境。二是广州近年来一直实施泛珠三角科技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同时《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顺利出台,为我区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三是我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时期,第三产业占全区经济的比重达72.6%,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明显快于传统产业;以广州民营科技园为主要载体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四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具备了良好基础,我区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高度发达,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人力、技术和设备优势明显,生物医药资源丰富,初步营造起适合城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生态环境。

我区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面临严峻挑战:一是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偏少、科技产业规模总量偏小,全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科技资源的整合利用还不够充分,产学研合作空间有待拓展;三是对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仍然不足;四是科技企业项目融资仍然不够理想;五是国际科技合作的潜力无限,但我区目前仍处于初步阶段,国际科技合作有待进一步拓展。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以生态和空港凝聚活力的创新型城区”总体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大力促进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努力搭建人才、金融、信息和技术等创新服务平台,加大科技投入,整合社会资源,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发挥科技和信息化在实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工作中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

(一)强化自主创新原则。加快实现从以跟踪模仿为主向以自主创新和实现技术跨越发展为主的转变,以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坚持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之路。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不断优化自主创新环境,提高整体竞争力。

(二)坚持突出重点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符合区域发展规划布局,优先发展重点经济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与高效节能、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推动产业的集群化和规模化,形成区域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

(三)贯彻以人为本原则。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思想,从科技管理到科技体制的改革中,转变“见物不见人”的落后观念,把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科技人员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服务放在突出位臵。

(四)把握上下衔接原则。白云区有着独特的区域优势,在广州市建设成为区域科技中心城市的进程中,我区结合自身优势和产业特色,找准与市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衔接点,承担区域科技中心城市的部分功能。

三、发展目标

(一)2015年发展目标

到2015年,建立起以推进社会科技事业全面进步为宗旨,以民营科技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力争白云区科技创新实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在全市的位次明显前移。

1、加大科技专项经费投入力度。本级科技经费和科学事业费占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2%--2.5%,并逐年增长。全社会科技投入进一步提高,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2.5%。

2、加强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在我区形成以总部研发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对GDP的贡献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群,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5%。

3、完善自主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0家,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5个,市级以上企业工程研发中心25家,区级公共实验室8家,博士后工作站6家。

4、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2015年专利申请量突破3000件,专利授权总量突破280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比2010年翻一番。

5、落实“人才强区”战略,壮大科技队伍取得成效。2015年,全区科技人才总量达到40000人,全民科技意识得到明显加强。

6、广州民营科技园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一番:2015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80亿元,税收总额3.5亿元。863产业化促进中心二期至五期建设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

7、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有新进展,广东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基 地建成并初具成效,白云区与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项目超50项。

8、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科普设施和手段实现现代化,科普经 费人均达到2元,形成20个科普基地。

(二)2020年远景展望

到2020年,白云区将建设成为技术竞争力较强、创业和居住环境优良、社会和谐进步的科技强区,成为广州市知识、技术的创新中心和扩散中心区域之一,成为带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

到2020年,作为国际化科技中心城市广州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与国际接轨、高效运行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产值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70%以上。

到2020年,白云区新能源与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医疗卫生、电子信息、创意文化等特色科技产业形成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以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为载体的国际科技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建成具有国际水平的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基地。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继续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大力推动全区科技进步

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致力建立与经济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为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第一生产力,抓好技术创新,抓好科技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各项方针政策、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努力开创全区技术创新工作的新局面,促进我区经济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广泛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各有关部门的协作。把发挥广州地区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与我区自身的资源与技术特点结合起来。按照我区科技发展的重大决策和部署,统一步调,加强集成,形成合力,共同把科技兴区工作推向新的台阶。

二、实施科技强基工程,完善街镇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街镇科技工作是全区科技工作的基础,必须充分调动各个街镇的积极性,形成上下联动,齐心协力的良好局面,真正做好全区的科技工作。目前,我区基层街镇的科技工作较薄弱,“十二五”期间,区科技主管部门将狠抓科技强基工程。一是通过制定科技、科普工作计划和考核办法,明确街镇科技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出台街镇科技管理规定,致力于建立完善的街镇科技创新体系;二是积极落实《白云区街(镇)党政领导班子科技进步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实行办法》,明确科技工作的层级目标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科技兴区”落到实处。

三、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一是构建四个体系,营造五个环境。即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区内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体的科学研究体系,调控有力的宏观管理体系,功能强大的网络化、社会化、产业化的中介服务体系;营造五个环境,即形成良好的区域创新基础条件环境,政策法规和制度环境,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及科技人员创业发展的环境,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支撑的创新投入环境,良好的创新人才环境。

二是完善两个机制,打造四大平台。即完善公共科技服务机制、利益共享机制,从而构建起新型的科技服务机制。以“广州863产业化促进中心”为基础,打造全区的高新科技创业服务平台,以“广州白云都市农业科技示范带”项目为基础,打造全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示范平台,以企业工程研发中心为基础,打造全区技术创新平台;以“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为基础,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

四、建设科技文化强区,推动科技文化产业发展

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推动科技文化强区建设,促进全区科技文化产业发展是“十二五”期间我区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是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艺术、咨询策划等创意产业,充分发挥创新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等智力密集的特点,通过一系列创造活动,促进企业效率提升和价值增值。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创造、提升本土创意品牌,为基础传统工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重视动漫和网络游戏产业开发,构建动漫和网络游戏产业链,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加快建立具有较大影响的、规模较大的动漫产业基地。二是充分发挥高科技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广播电视业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加快数字电视的发展。三是鼓励通过技术创新,以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竞争能力。

五、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本区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一是紧紧抓住建设都市农业科技示范带这一契机,配合省市科技部门工作,大力加强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促进农业产业化;切切实实用科技武装农业,打造农业产业化经营品牌,在“十二五”期间促进本区农业高效快速发展,实现科技兴农。

二是大力加强高新技术改造,大力应用信息技术,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全面建设和完善本区信息网络,支持建设电子商务的设施和完善的、安全可靠的运行支撑体系;建立运输、货物、仓库之间反应灵敏的物流信息网络,建好农产品集散中心,形成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完善区科技信息网建设,提高科技项目、成果、专利信息等的查询检索系统的服务水平和效率。

六、搞好科普宣传,培育创新文化

加强全民科普教育,弘扬科学精神,向公众传播科技知识,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方法,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通过举办科普讲座、科普咨询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多种形式,借助媒体将科技成果、科学常识和实用技术送到基层。另外,充分发挥已有的科普宣传教育基地的作用,充实科普教育内容,提高科普教育质量,扩大科普宣传教育面。开发利用863产业化中心科普功能及都市农业示范带的教育体验功能,推进青少年科普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培育区内居民的科技创新意识,逐步形成创新文化。

第四章 重点发展领域

一、生物医药健康产业

依托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重点发展生物技术制药、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合成创新药物、海洋药物、精密医疗器械等;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新剂型,发展传统药物和天然药物,着重于系列产品的研制开发;大力发展以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制药技术并实现产业化。

二、新材料、新能源及高效节能产业

以广州“节能和新能源(白云)产业基地”、广州白云航空电子科技产业园和国际(对俄)科技合作产业园为载体,加快发展新能源材料、航天航空新材料、生物医用新材料、高分子新材料、植物提取新材料等;结合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加强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及复合材料等汽车用新材料发展。适应建筑节能、环保建筑要求,加快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和新型化工材料等。

三、电子信息

重点发展移动通信终端、激光加工设备等产品。围绕空港及其配套产业发展需求,加快航空电子系统硬件产品和无人机的研发、制造等;运用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推广节能环保理念,开发绿色家电产品。

四、先进装备制造

汽车零部件产业。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比较优势突出的汽车零部件产品,支持发动机、车桥、变速箱、车轮、汽车电子等五大汽车零部件系列快速壮大。

其他装备制造业。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等。

五、现代服务业

优先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网络化教育、数字广播影视服务系统、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现代医疗服务技术、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技术、文物保护与现代旅游、科技检测和综合技术服务等,从而以信息化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综合技术服务业,优化三大产业结构。

六、现代都市农业

重点发展:一是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保障农产品和生态安全为重点,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二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动植物新品种,用信息技术改造和装备现代农业;三是加强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四是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拓展农业新领域。

七、国际科技合作

支持和鼓励科技企业与独联体国家开展灵活多样的合作,合作的领域涉及到化工、纳米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通过技术引进、联合研制、建立联合科学研究中心、智力引进等方式,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第五章 广州民营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一、发挥优势,明确发展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指示精神,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特色明显的原则,围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两大主题,着手深化创新基地的产业研究和开展城市设计工作,把民科园及其创新基地建设成为广东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广州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带动白云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体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一个低碳新城区,成为具有岭南特色的“两个适宜”现代产业新社区;创新联盟和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珠三角服务业外包基地以及优秀民营企业的集聚区。

二、突出特点,提升园区整体竞争力

(一)完善基本配套设施建设。

继续加大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在完善核心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完成北太路全线4.8公里的创新基地城市主干道的改造和亮化工程。对扩园的城市道路进行规划建设和改造,拟完成道路建设20公里。对创新基地的“三通”建设和城市规划基础建设进行施工,完成创新基地路网、水网、电网的铺设和地下开挖工程,总计开挖土石方10万立方米,铺设管网30公里,初步建成创新基地城市基础设施网路。

抓好扩园征地安臵房建设工程,建设好扩园规划安臵经济适用房;继续推进园区企业员工公寓宿舍建设,建设好民科园公寓二期;引入商业地产开发企业,针对扩园城市规划项目建设园区企业高管及高级员工商品房建设;完善项目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包括四星级接待酒店、高级会务中心、综合配套楼等在内的企业商务活动场所,完善园区生活配套设施建设。

(二)做好主题园中园的开发工作。

抓住园区国际科技合作和产学研合作发展的机遇,在创新基地内推动主题园中园的建设。一是以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落户园区为契机,建立对俄科技合作研发基地,打造国际(对俄)科技合作产业园,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及成果转化利用工作;同时吸引更多优秀企业、机构加入国际科技合作联盟,不断扩大国际科技合作联盟规模,并充分发挥国际科技合作联盟在引进优质项目和优秀人才的作用,吸引优秀企业、研发机构、领军人物来民科园及其创新基地创业,使民科园逐步成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基地。二是积极推进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的绿色、低碳新城项目——华工科技园,与中山大学合作的国家级中大科技园白云分园项目。华工科技园主要以“低碳”项目为核心,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环境保护、机电磁光一体化等领域,支持创办新型企业,扶持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产业化,建设高新技术研发与总部办公区、高新技术产业中试孵化区与产学研合作示范区。中大科技园主要以新能源新材料项目为核心,打造具有持续创新能力,集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创新人才的吸纳与培育于一体的科技园。

(三)积极培育新兴战略型产业体系。

把握产业发展规律,积极培育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考虑到白云区在节能与新能源产业的基础优势、生物资源优势及区位条件,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材料、节能产业、光伏产业、动力电池、智能电网、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

(四)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总部、税源经济不断发展。充分利用好民科园及863中心品牌,不断丰富民科园及863中心品牌内涵,引进优质的总部、科技型企业。做好广州863产业化促进中心各期总部项目的策划、建设和招商,积极加强产业链招商,加强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和科技合作,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和总部经济基地,建设民科园精细化工公共试验平台、动漫创意公共平台、军品检测平台等试验平台,促进民科园企业创新研究,促进园区税源经济的发展。

积极支持白云区政务审批中心民科园分理点的建设,引进与企业日常经营密切相关联的职能部门的服务窗口,并以白云区政务审批中心民科园分理点为契机,引入金融服务、工商服务、科技服务、人才服务等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机构,从而构建起全面完善的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促进园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和领导,提高科技行政管理水平

(一)健全领导责任制,完善统筹协调机制。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科学、用科学,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坚持将加快科学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来抓,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二)进一步发挥区科技兴区领导小组的作用。科技主管部门在科技工作中起好牵头和协调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和创新工作机制,研究和协调解决好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当好区委、区政府的参谋。

(三)保证科技投入稳步增长,充分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严格按照《广州市科学技术经费投入与管理条例》、《广州市白云区科技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把对科技事业发展的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确保区财政科技投入逐年增长,建立健全科技投入管理制度,促进形成全社会、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

(四)进一步提高科技行政管理水平,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健全、规范科技项目申报、评估、检查,专家库管理,项目承担单位信用体系和项目效果评价体系等管理制度。建立科技发展和运行的检测、评估系统。进行产业发展与转移的规划,加强软科学研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效引导科技创新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五)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到科技工作的突出位臵,加强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的协调,形成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

二、加强科技立法

推动修订或研究起草有利于促进白云区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政策体系,并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及《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决定》(粤发„2005‟14号)等有关文件,进一步研究制定支持科技进步的扶持政策,营造有利于科技发展、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

三、强化自主创新的投入机制建设

(一)确保对自主创新投入的稳步增长。进一步完善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增加科技投入,使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我区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

(二)继续加大区、街镇两级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力度,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重点,确保区级财政科技投入总额占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2%--2.5%,并逐年增长;确保街镇财政科技投入总额逐年增长。

(三)创新财政科技投入管理机制。区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结题全部委托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和验收,把科技项目管理从立项到结题的全过程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四、创建高新科技创业服务平台和科技创新基地

(一)逐步引导广州863产业化促进中心作为我区自主创新的载体和平台,使其成为我区科技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平台和科技创新基地,从而全面推进广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民营科技园的跨越式发展。

(二)充分发挥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的作用,践行广东省科技厅提出的“哑铃型”国际科技合作模式。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引进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为目标,继续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白俄罗斯国家科技园、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俄罗斯国家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莫斯科大学、基辅理工大学等多家单位建立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

(三)以建设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基地为契机,规划建设好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和国际专家生活园,打造设备完善、功能强大的国际科技合作新载体,为吸引国外科技人才参与广东省科技发展及我省优秀科技人才走向国际舞台创造条件和机会。

五、建立多层次的融资体系

(一)大力发挥我区与广州市融资担保中心合作建立的中小科技企业融资担保制度的作用。

(二)继续运作我区与中国银行白云支行合作建立的科技融资平台。

(三)充分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平台。充分利用好“银行+评估机构+担保机构”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制度,帮助初创型的中小科技企业进行融资。

(四)积极探索建立中小科技企业民营资本融资平台,尝试发挥社会民营资本和科技评估机构的作用。

六、引导和激励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

(一)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企业建立健全技术研发机构。扶持条件成熟的企业建立工程研发中心,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增加科技成果储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明确规定对获市级以上主管部门认定的工程研发中心,区给予10—50万元的配套资金支持。

(二)着力培植科技示范基地及龙头企业。对被列入市级以上的科技示范基地(或企业)及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或示范区),从资金上给予50万元以内的项目配套支持。

(三)鼓励企业开发名牌产品。对已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省、市著名商标和国家、省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优先列入成果转化、科技攻关等科技计划。

(四)对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本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科技项目或个人给予奖励。

(五)对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给予政策支持。对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项目,政府给予引导性资金支持。

(六)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产学研联盟和研发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七、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

(一)激励企业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支持各类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的研发、申请以及实施转化。

(二)建立专利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专利申请资助、专利成果产业化、专利示范试点、专利宣传培训和专利工作先进等奖励。

(三)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各行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组织专项行动,集中力量侦破涉及侵犯注册商标、专利、版权以及商业秘密等大要案件,严厉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四)引导和扶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并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

(五)大力实施标准提升工程,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促进企业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标准化。

八、加快建立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一)制定吸引优秀人才的优惠政策。编制实施相关科技人才政策,为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做好政策保障。

(二)进一步发挥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作用,积极做好引进优秀工程技术人才及科技管理人才。

(三)加快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以科技项目为载体,以培养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领军人物、企业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为目标,选择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人员,重点支持其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支持其承担国家、省、市重大工程和重大科技计划项目。

(四)鼓励区外科技人员到我区创业。科技人员自带的科技项目,经区级或区级以上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立项的,在科技经费上给予优先支持。

上一篇:中医养生馆介绍范文下一篇:初中生家长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