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点滴体会

2024-06-09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点滴体会(精选6篇)

篇1: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点滴体会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点滴体会

郁南县连滩镇中心小学陈森珍

内容摘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怎么的课学才是有效的课堂呢?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有成效,学有提高,教师的一切努力,应变体现在学生的长进与提高上。这才是有效的语文课堂。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呢?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各种鸟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和学艺的态度。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五、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员能否能充沛开掘学生的兴味点,调动学生学习的自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无机结合,真情归结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理想效果。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点滴体会.doc

篇2: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点滴体会

南街小学 崔亚妮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的不懈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科学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具有发展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功效,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综合素质,进而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的重要使命,学好这门课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发现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这种现象引发我们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思考:小学科学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怎么样去解放孩子的脑、手、足、口,在思想、时间和空间上,给孩子创造条件,把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本能的欲望引导到科学的道路上来,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自身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科学课在新课改实践中如何实现向40分钟要质量这一目标?大量的成功案例已经证明,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就此问题,我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自己的思考和做法。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好一门学科的最好老师。科学课是以学习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型课程。它不是空洞说教,而是让学生在乐中求学,学有所获。因此,教师备课时要精心设计好导入激趣这一环节,通过猜谜语、讲故事、听歌曲和做游戏等活动,给学生以悬念和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学生学习新课就开好了头。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着一双双好奇的眼睛,一双双跃跃欲试的小手,教师应善于激励,把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的学习行为。我认为,教师的激励应包括语言、神情、动作等,一声深情的赞扬,一缕柔和的眼光,或是一个小的激励动作都能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激发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唤起探究欲望。

其次,老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个个生动,而又能引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情景,是促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并探究主题的上策。比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课题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引入时我们紧扣“声音”二字设计了送“礼物”的小游戏。当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今天要送给大家一些礼物,请注意听听是什么。”时,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兴高采烈。这时,我把收录机中各种声音(如,牛、马、羊的叫声、母鸡下蛋后的叫声、摩托启动声„„)送给学生,我看到的是欣喜的目光,满意的笑容。学生惊奇地发问:这么多有趣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一个巧妙的情景创设了学生去思考,心中必定有无数个问号。接下来不用老师多引导,学生就会主动提出更多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我想这样的好例子,实际在我们的科学教学中早已不胜枚举了,只是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前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多花心思创设一个最佳的情景来,学生探究科学的自主性必能充分体现。

又如在教学《淀粉的观察》一课时,课前我给学生表演小魔术。当我很神秘地举起一块白布,像真正的魔术师那样让大家看看,然后举起喷壶将碘酒喷在白布上面时。学生都惊奇的叫了起来:“奇怪,有字了,怎么变的?”这时,我发现平时语数成绩较低的小明神情紧张,小手时举时放,我及时用鼓励的语气说:“看,我们班的小明举手了,真是各有所长啊!”一语激起千重浪,学生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提出如下问题:怎么变这个魔术?老师给喷壶里装的是什么东西?老师的白布有什么秘密?此刻,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了,他们七嘴八舌想马上找到答案。

二、分组实验,化难为易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学习的天地,真正使学生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锻炼。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找到了提出的问题答案,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实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点亮小灯泡》一课时,首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教学过程中来,这样会使他们的学习更有效,收获会更多。我一开始简单介绍了电池、电线、灯泡后,没有讲明怎样做才会让小灯泡发光,而且提出疑问:“谁能让小灯泡发光?”话音未落,学生的脸上就流露出为难的表情,但通过自己反复动手实践,小灯泡亮了。此刻孩子们激情洋溢,有种说不出的快感。这样,不仅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了新知,在认识仪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敢于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有选择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其项目和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和目标要非常明确,并且是学生合作行为的指南,要给学生留有实验、提问、尝试的机会和空间,让所有学生都能充分参与进来。如在进行《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中,学生各小组选择的方法不同,教师大胆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并且让不同的小组向全班学生介绍比较方法。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众多方法中最好的比较方法。很多学生在自己的日记中都讲今天最难忘的事就是科学课中《比较水的多少》。学生提出的各种猜想是课堂生成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这些验证方案同样是鲜活、丰富的教学内容,从而丰富、拓展了学生的科学空间。

三、就地取材,优化课堂

虽然农村小学购买了很多实验教学器具,但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仪器的短缺现象,仍然时时制约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如何立足于现实,在进一步加大力度装配、建设实验室和仪器室的同时,走自我创新之路,探索出一条既适合于现代实验教学的需求,又富有个性特色的地方实验教学的新路子呢?我们在用足用活现有教学仪器、设施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地方的物产资源,就地取材,配合相关教学内容开展教师自制教具,发动学生制作学具活动。这样不但解决科学课教学仪器的短缺问题,而且为学校充实了大量的教具、学具,也推动了科学课教学器具的更新换代,极大地提升实验教学的开设率。比如《遇障碍自动停止装载器》、《肺呼吸活动模拟器》、《自动转臂吊车》等教具都可以自制,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更是同学们的拿手好戏;到沙堆中捡鹅卵石、到石子中捡有植物及小动物化石的石片也是为学生津津乐道的趣事。这些带“土”气的教学用具和现代科学课教学用具相结合,确保了科学课教学规范化、现代化、一体化的优化运行。使学生对闻而不见的事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同时,注意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就应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个使学生积极思考引伸发挥的气氛,启发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想法讲出来,即使是猜想、或者是不合理的解释,甚至是笑话也要鼓励,积极引导,使学生勇于思考,积极探讨。

四、讲究评价,激励进取

好的评价方式与方法在绝大程度上会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学习之中,而科学课中评价就更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科学课教师应在评价方式与方法上采用多种手段,以达到学习的最优化。评价也是十分讲究感情效应的,一次好的评价过程往往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尝试了几种评价的方式方法。例如:我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实施了一种长期的课堂评价方式——让智慧树结出硕果活动,收效就十分明显。具体操作过程是在每节课结束后利用短暂的时间,由各小组自行对本堂课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并以次为根据向教师申请领取不同数量的青苹果,而认为本组有差距的则可下次争取,教师限制领取数为1 — 2个。由教师来颁发青苹果作为小组学习效果的体现,而当小组累积4个青苹果时可与教师交换一个大红苹果 —— 智慧果,拥有了智慧果的组可以在上面留下一些与科学学习有关的内容,并将其粘贴在智慧树上。期末,根据每个组果实的多少来进行综合评价。事实证明此评价方法实效性极佳,学生课堂认真投入率明显上升,每个组都尽力争取着代表成功标志的苹果,智慧树上也很快贴满了各种各样的科学学习方法、科学小常识,科学课学习认识等内容,这些内容又起到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目的,一举两得。通过这样的评价手段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评价艺术的魅力所在。

五、联系生活,设计作业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的途径。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的巩固而忽略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体验等的作业形式,合理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如:我在上五年级上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时,给学生确定了研究问题:“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让学生明确了实验方法,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实验,并在一周后观察两个花盆里的绿豆芽生长情况,制定科学计划,做好科学记录,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明白了植物生长是需要阳光的。这样,不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志、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又如学习了《植物的花》后,我设计了一份实验表格,让学生观察开花植物的花萼、花瓣、花蕊(雄蕊、雌蕊)以及花的数量。身边的花草树木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观察研究这些植物的花,学生并没有感到这是一种作业负担,都欣然圆满完成了任务,而且收获很大。

生活化的课外作业既巩固扩展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将课堂学得的科学知识、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学以致用。久而久之,学生乐于对周围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自己想办法探究解决,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尝到这样的甜头以后,学生对生活化的科学探究的兴趣就更浓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篇3: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点滴体会

一、建立势均力敌的学习小组,唤醒合作意识,激发比拼的劲头

教师以课堂学习为基础,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然后把所教学生分成若干个能够相互抗衡的自然组, 以便在小组学习竞赛中,增强竞争的激烈性与趣味性。再从小组中选拔出语文学习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具有组织能力,有进取心的学生做小组长,每个小组命一个富有创意、富有想象力的名字。通过建立学习小组,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中的“积极存在”,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由消极被动的客体、接受知识的容器,变成积极、主动、创造的学习主体。这样,就使每位小组成员的肩膀上有了责任,有了使命感、荣誉感与向心力,学生就会用心使劲了。通过小组内部的约束,让小组充分发挥对成员的感召作用,成为唤醒学生思考的武器。

二、搭建小组合作、竞争比拼的舞台

学生在课外合作,运用得当,会是一剂良药。目前在课外,学生缺乏约束,缺乏正确引导,各种现代网络、现代传媒等五花八门的信息刺激着学生的各种感官, 并以强大的吸引力影响着学生,使很多学生迷恋其中,就如精神鸦片一样蚕食着学生,使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彻底失去了兴趣,放弃了学习,丧失了前进的动力,自主学习能力更无从谈起。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确实是一个瓶颈问题。我认为选择一个恰当、科学的学习方式,搭建一个适合当代青少年特点的学习平台,将是关键和突破口。学习目标有长期与近期之分, 那么阶段目标的不断实现, 将是成功体验的尝试,树立自信心的源泉。在实现阶段目标时,集体的智慧、力量将无比巨大。充分利用好青少年好胜、争强的特点,挖掘学生内心 深处的闪 光点 ,发挥集体 荣誉感、向 心力的作 用 ,推动、促进小组整体素质及每一个小组成员素质的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1.奖励措施

(1)平时检测 , 分成的小组按等第高低进行排位 , 然后依据排名位次进行加分。

(2)在全年段检测中 , 个人达到前三名的 , 按名次分别给小组加分。

(3)在平时写作训练时 , 优秀的且老师在课堂上点评的 ,给本组加分。

(4)在班级内部文学社的征文中 ,作文被编辑进入文学集的,给本组加分。

(5)在学校及以上级别的征文比赛中获奖的 ,按层级加相应分值。

(6)在本小组内部 ,采用“学优补差”、“一帮一”、“兵教兵 ”的方式,对各小组做得好、小组成员成绩能普遍提高的要加分,尤其在检测中达到全部及格的要加分。

(7)对于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段名篇、古诗文等 , 能提前熟练有感情背诵的给本组加分;按规定背诵期限,如小组成员全部顺利过关,给本组加分。

(8)对课前预习、随笔、读书笔记 、妙语佳句和名人名言收集完成好的小组要加分。

2.惩罚措施

(1)在平时完成写作训练、语文作业时 , 发现有完成不认真、字迹潦草,甚至抄袭的给本组扣分。

(2)平时完成背诵时 , 不能按期完成的个人或小组 , 给本组扣分。

(3)在平时检测中 ,同一个小组成员如果连续两次不能及格的,则要给小组扣分。

3.评比办法

小组在课外竞赛过程中的奖罚加减分, 按各个小组总成绩的高低进行排位,并加相应分值,然后累计,评出周、月、学期的总冠、亚、季军。

三、建立民主、务实、高效的及时反馈策略

“世间一切事物中 ,人是第一可宝贵的”。所以 ,我们强调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优越的学习环境,赋予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 尽量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潜力在缺乏激励时,只能发挥20%~30%;在良好的环境下,可发挥80%~90%,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创造,采取调查问卷、个别谈话、家访等方式,听取学生的想法,以求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坚持恒久性、长期性。让学生在小组竞争中燃烧激情,施展才华,感受交往的开心,学习的快乐。比赛的结果需立竿见影,快速及时地传输出来,以便让各个小组及时获取信息,总结经验教训,以便进入下一阶段的冲刺、比拼。这就要求教师立刻做好评价、统计工作。我采用表格进行统计,向学生公开,一目了然。

四、塑造全新的教师角色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外的延伸进程中, 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真正使自己成为一名组织者、引导者与促进者,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阅读自学,使学生的学习由死变活、由教变学。同时,从小组课外的学习中,获得的反馈信息是相当重要的,教师根据对信息的分析、研究,及时调控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力求实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另外,要教会学生自我检查学习结果,根据结果及时弥补学习上的缺陷,并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总之,通过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外的延伸,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了、乐学了,学生的交往能力、语文素养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得到了保证。正如叶圣陶所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乃为善教也。”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学生兴趣不浓、学习效率不高等问题展开研究,并利用文献法、谈话法展开分析。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为此,语文教学不仅要在课堂内进行合作学习,而且课外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手段。

篇4: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点滴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虽然执教多年的语文,但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咏柳>>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篇5: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点滴体会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而目前教师课堂背教案或置教案而不顾随意宣讲,学生专心听讲;课后教师布置学生大量抄写试题强化记忆来换取高分的现象仍然居高不下。怎样扭转这种局面,还师生一个充分自由发展的空间。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创设宽松、友善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学会煽情——教师的感染力。教师运用自己的感染力向学生提出要求,使他们感到亲切与善意,就易于为他们所接受,成为他们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许多后进生的转变大多开始于教师的“动之以情”,这正说明了教师感染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在一些教师的语文课上,从走进教室到教学结束,一路平铺直叙,一脸漠然,讲解起来刻板、冷漠。学生的情感被无意中压抑,学生感到窒息。大脑岂能兴奋起来?我这些年来,无论自己在工作、生活中有怎样的不快和痛苦,一旦踏上讲台,我就必须克制自己,不让学生从我身上察觉出丝毫的不适。更重要的是我往往根据文章的情感基调,自觉调节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

二、加强有效的“读”。

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法则。一节语文课上,没有学生自由读书的时间,那么谈有效的“学”,简直是空谈。只有把“读”抓实,抓好了,理解、感悟、评价等才能学习行为才有可能实现。这个“读”,不仅要保证读的时间、数量,更要保证读的质量。盲目的读,即便重复多少次,那收效是微乎其微的,反而导致学生厌烦。所以,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促使学生爱读,而且每读一次,必有所获。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便会认识到,唯有反复的读,才会有所得的理儿。以后学习时,遇到困惑,学生便会自主地去读,直到自己读明白了,才肯罢休。

其次,我们要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读书。例如在教学《琥珀》时,我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采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生就很快地归纳出了:形成——发现——价值。从而明白了本课旨在介绍琥珀的科学知识,是一篇说明文。那么,下来研究说明方法便是学习的重点了。这样为深入地理解文章节省了时间,使得学生有了充分读书、讨论与交流的机会,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三、适时迁移、操练,形成能力。

现在的语文教材是按主题编排的。每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与特色。这利于学生不同特质的发展。因此,从不同的课文学习中,探索不同的吸收内容。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达到一课一技。例如《爸爸带我去爬树》可以指导学生拓展练笔,写写《带我去》这样的半命题作文,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如何选材,又使学生从中受到了思想教育。

总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给学生充分展示的平台,作为教师要在“读”和“练”上给予学生强有力的指导,而不是灌输与强迫。

(高瑞琼)

怎样进行低年级的语文复习

每学期的学习即将结束,我们就要进行学期的总复习。面对一、二年级在学习长征中刚刚起步的孩子,应如何复习呢?怎样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复习的效率呢?

一、我总结了一些低年级语文学科复习的内容:

1、牢固掌握拼音。拼音的拼读是否正确,关系到写词语的正确与否,另外,应关注一些轻声音节词,特别是一些变音词。考题形式多为:看拼音写汉字、选择正确地读音。

2、掌握课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绿色通道的生字)。题目多以词语连线或给生字找朋

友形式出现或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正确书写本册要求写的生字及词语。题目主要有:看拼音写汉字、形近字、同音字组词、多音字组词,要求:笔画到位、书写正确规范,组词不用错别字。

4、注意词语的积累运用。补充词语(成语、固定短语、一般是积累与运用里的词语)、词语连线、反义词、数量词的正确搭配为主要考试形式。

5、背诵本册要求背的课文(课后题要求背的一定要准确地背诵),在正确背诵的基础上正确默写字、词、句。题目样式多为按原文填空或补充句子。

6、能规范正确的写完整的句子。有可能是用规定的词语造句、或者以“把句子补充完整”的形式出现。这些用来造句的词语或句型一般是书上出现的(一般是课后题或积累运用里的),例:我喜欢---------。妈妈在-------。或用“奇妙”造句。

7、会正确使用标点。低年级对标点的要求不是很高,主要掌握最常用的标点符号,如:“。?!”等在什么情况用。

8、能把打乱顺序的词语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并加上标点符号!

9、注意阅读能力的培养。能正确地数句数、数自然段,能找出关键词,如表示颜色的词语,表示动作的词语,能根据短文内容填空。(一般情况下能在短文中直接找出答案)

10、写话练习。考试题目多为看图写话。能比较正确的用文字完整表述图画内容,如: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怎么干的?干得怎么样?能正确使用基本的标点符号。(能仔细观察图画的各个局部情况,看图画中有什么人物、景物、事物。这些人物各自在干什么,人物的动作、表情怎样,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要根据人物的神态、表情等,设想他们会想些什么。)

二、复习方法。系统复习和归类复习

(一)系统复习。内容主要为课本,主要以生字词为主。

生字词:对听写中普遍存在的错字,老师一定要在全班进行强调,引导学生找到识记和区分这些易错字的方法和窍门,并加以强化练习。

(二)归类复习。

归类复习分三部分进行:基础知识、阅读。

1、基础知识:以拼音、字、词、句的复习为主。

1)拼音:大小写字母(查字典的方法体现)。重点练习“看拼音写字、写词”。

2)字:理解字义;辨析学过的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教材中用中括号括出的多音字为本册书中应掌握的);两种查字典的方法(音序、部首);

3)词:正确读写学过的词语,词的归类、搭配。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

4)句:以积累为主。包括古诗、名言警句、对联、谚语等的积累;以本册出现的读读背背及其拓展为主要复习内容。

2、阅读。

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于平时的教学中形成,复习只能是一个加强、提升的过程。所以复习的重点不是放在怎么读,而是放在怎么审题、怎么解题的方法上。

(杨彩虹)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老师是孩子心目中的偶像,老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我总是带头倾听,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打断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发言,能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在对学生听的习惯的培养中,少不了学生最能够接受的方式:那就是表扬鼓励。哪些学生特别认真倾听的,我总是及时鼓励,会用最温柔的表情、最动听的声音表扬他,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最特别的爱。同时,关注那些暂时落后的孩子,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他们的进步,让这些学生也能享受到喜悦,促使他们更快的进步。

一、学会完整说话

我认为要使学生说话完整,首先老师自己必须做到说话完整、清楚、有条理,才能起示范作用。因此,我总是说完整的话给儿童听,如,我叫学生板演或是叫他们做什么工作时,总是这样说,“我请×××同学到黑板上来写字。”“谁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字?”“这里有一幅图,请同学们用心看,看清了,先举手,等老师请谁说,谁就站起来说。”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认真思考,问的什么,就回答什么,不说半截话。对于说话完整清楚,声音响亮的同学常常加以表扬,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对于那些胆小怕说的同学,我注意创造机会让他们说,有了进步就加赞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上课时尽量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长期坚持训练,相信各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学会正确读书

正确朗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读的姿势正确:二是不读错字,不加字漏字,不读破句。练习朗读可我以下三点做起:

1、初读。首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圈出生字多读几遍。接着标出自然段,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通顺、读正确。

2、精读。让学生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课文中优美的句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也可以围绕问题找句子读。如教《北京的春节》时,我让学生一边读一边用“△”标出课文介绍了北京过春节时的哪些习俗;用“~”画出你认为最美的词语和句子。

3、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三、学会课前预习

习惯有好的习惯,也有坏的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在学新课文前,必须先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后,再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其次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点划记的习惯,使学生解决阅读提示中所问的问题。然后分成小组讨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理解课文,最后各小组在进行朗读比赛。通过读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不再是老师以往的直接传授,而是他们的自主获取,老师只是点拨学生不理解的地方。所以,如果学生每天都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在今后的阅读中就会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好习惯会一辈子受用不尽。

四、学会背诵课文

我特别重视学生背诵好句、好段,并在课外让学生专门积累好词好句。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在写作文时,就能自然地把学过的好词好句运用到文章中来。写出来的作文不在是生搬硬套,而是语言流畅,内容充实,具有感召力。除此之外,还让学生在作文课上互读,让他们听完后自己评价。写得好的就随时表扬,肯定他们的进步。我相信这样的好习惯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有更大是收获。

以上是我在实际工作中出来的一点肤浅的认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更要加强自身的文化素质,在教学中要有创新精神,在实践中磨练自己,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项任务来抓。

(梁燕)

小学生阅读小技巧

课外阅读是学生为兴趣而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手段,既可以为学生补充课外知识,也可以有效提高其语文成绩,并帮助他们树立文化认同和价值体系。因此,如今小学生课外阅读引起了教育界广泛的关注。

可是,大多数的学生一般只愿意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进行阅读,阅读的时候也是不求甚解地泛泛而读,最终导致没有得到知识的提升。那么,到底我们该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1、引导孩子逐字逐句地阅读。通过字、词、句的逐级理解,最终做到理解文章之意。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同时做到眼、口、心、意俱到,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

2、学会朗读,也叫诵读。这是一个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言语的过程。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感以及口语表达能力非常有效。当发现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可尝试此办法。

篇6: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点滴体会

摘 要:自从提倡素质教育以来,教师把“减负提质”常挂嘴边。教学质量 是学校生存之根本。口号提得响亮,落到教学实处,仍是那永不变更的一句话“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打造卓越课堂就应运而生了。

关键词:卓越课堂;有效教学;集体备课

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必须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发现规律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语文的活动中去,以实现有效的、多方面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就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根据新课程理念,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卓越课堂的有效性谈一些看法。

一、集体备课的有效性,让教师胸有成竹,教学时做到游刃有余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精彩的课堂离不开事先的精心准备。不怕备课费时,只为上课时有得心应手的教案,为了达到上好每一节语文课,需要语文教师备课时紧扣课程标准,解读教材,查阅资料,形成教案。教案要有这几步:教案执笔者先写好初稿,然后由备课组探讨,通盘考虑后详细指出教案中仍需调整、添加、删除的地方,包括:目标确定、重难点的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创设情境、问题设置、拓展延伸、作业布置,甚至想到过渡的语言衔接、学生课堂上的氛围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如何开展等细节。大家集思广益之后,再由执笔者在原有教案上修改,统一打印,这样教案才最终确定,资源可以共享了。教

案准备得越细致,教学时就越游刃有余,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情景驱动导入的有效性,可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精彩的导入,让课堂一开始就能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设计出有效的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对文本的学习。即找准学习的切入点,给予铺垫、相机诱导,迅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真实体验,激发后续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课堂朗读的有效性,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深刻感悟文本

语文课堂少不了读的环节,也不能缩短读的时间。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前提是在阅读过程开始之前,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要有目的性:通过什么形式去读,读完后学生要理解到哪个程度,要明确地告诉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可速读浏览,可跳读,可精读细品;读的形式有:齐读、抽读、分组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走进作者的心灵,感悟他的情感。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让学生动起来吗?阅读就能达到这个要求,但绝不是张嘴读就行,我要求学生大声读出来,既可训练学生的胆量,克服胆小自卑的心理,同时又可以让学生思维跟着文本内容走,在思想上与文本内容上就会碰撞出火花。只有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内在潜力,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这样的阅读才有效。

四、提问的有效性,给学生提供智慧碰撞、思维发散的平台

我校课改模式中有智慧碰撞的环节。教师要有意识、有策略地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动性,体现主体地位,锻炼思维能力,教师提问就要精当。那么,如何做到提问的有效性呢?

(一)注意提问的针对性与辐射面

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问时要根据问题的难易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不能只关注优秀的学生,更要把机会留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要知道,课堂并不是几个人的课堂,不是少数人参与的课堂,而是所有人积极参与活动的课堂。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程度,从高到低设置不同难易水平的问题,让中等水平以及中下等水平的学生也能从课堂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高。

(二)注意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时间与空间

在小组交流讨论时,不能只顾场面的热闹,不要逼迫学生做立即反映,或急 于把答案告诉学生,却忽视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要给足时间,这样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我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激发出创造性火花时,要多留时间,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对他们的展示或回答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要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在提倡阅读多元化的同时,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要因势利导,适时鼓励。

(四)反馈延伸的有效性,总结本节课所获,迁移延伸所学知识,扩大知识面

教学反馈就是课堂上师生间信息的互动交流活动。通过反馈信息,教师能准确地判断教学目标与学习现状之间的差距,解决教学中的难点、疑点、错误点。课堂的延伸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目标,拓展延伸的设置。必须遵循教材的总目标,紧紧围绕课堂内容,瞄准教学目标而展开延伸。怎样做到有效延伸?可从语言品味,或情境迁移,或问题生成,或情感体验,或感悟、挖掘主题等方面延伸。

五、让学生“动起来”,提高课堂的有效度

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的积累让我深深感到:启发学生课堂上大胆积极活动困难,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不积极,师生互动不活跃,教学活动的设计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那么,教师要怎样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 很多教师仍然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尽管不是“满堂灌”,也是“填鸭式”,这种教学方法是不尊重学生课堂主人翁地位的,是落后的。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尝试,自主讨论、自主发现。教师的工作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具体做法是:巧创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动起来;教给方法让学生主动动起来。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实质,发挥语文组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团结协作,通过深化语文教学研究,提出具有符合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并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绿鲜。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卓越课堂”四大理念[J]。今日教育,2013(04)。

上一篇:战略合作协议业务下一篇:红楼梦第十三回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