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2024-06-19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是“真”,是“情”。”季老在写《怀念母亲》一文时尽力取“真”而去“情”,使文章读来显得平淡了。可是文章“平”和“淡”的背后,隐藏了更深的“情”。文章最特别之处就是“母亲”这个词中包含着两者——祖国和生母。这两个母亲有什么关系?这种情感如何融在一起?

本堂课以此为突破点,着重引领学生品味这两种交织在一起的情感。运用“双线”并进的方式,以季老贯穿全文的“梦”为主线,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透过文字的躯体,透视文字的灵魂,加上适当的资料补充,体会作者真情的流淌,生命的呼吸,记忆的闪烁,丰富孩子的认知,感悟,品析能力,使学生与文本在更广阔的语文环境中对话。

【教学目标】

1、识记8个生字,正确认读并理解“真挚、朦胧、凄凉、频频入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两个母亲深切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3.品词析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感受散文的写作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阅读感受力。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两个母亲深切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搜集并阅读季羡林生平资料和相关文献,初步认识季羡林。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走近季羡林:

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季羡林)

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认识了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国学大师——季羡林(出示照片及简介)对于季老,大家应该不陌生。我们曾经学过关于他的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除了这些耀眼的光环,相信你们对他还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交流交流,让我们更进一步地靠近他。

(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

(二)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1、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2、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3、出示课题。

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

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书)读,读出“怀念”的情感。

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

(一)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

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二)自学反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如,题目的双重含义。)

以下这些语言也可在初读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初步理解:

A、“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亲。”

B、“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三、品读课文

(一)抓课文主线。

母亲去逝后,季老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直到许多年后,母亲还常常出

现在梦中;留学德国,故**亲的一草一木也常会浮上心头。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这个意思的几句话读一读。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

亲频来入梦。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亲”?(两个“频来入梦”)

2、朗读句子。质疑。(如,“频来入梦”什么意思?对于“频来入梦”的初

步理解应该联系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记中的时间可以反映经常怀念母亲,文章的最后一节中的“没有断过”、“一直”“十一年”等。)

(二)品读思母之情。

1、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季老却说“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

看看为什么。

课件出示资料

A、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

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B、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经常说:‘早知道送出

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2、学生浏览以上资料谈体会。

3、联系“11月18日”的日记谈理解。

A、指读或师范读。

B、说说感受,谈谈作者思母的原因。

C、教师相机引读: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

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三)品读思国之情。

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

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亲)

1.动情地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

2.说说祖**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3.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

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谈谈体会,或是质疑。

(2)常人觉得凄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

(3)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下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设计想象说话:

如,因为季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觉得有点凄凉。

(4)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 季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学生交流。

设计想象说话:

如,他想到_________________,仿佛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觉

得这凄凉是甜蜜的。

(5)朗读其他相关内容。

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

走进老人的心田。

──11月16日„„

(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

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读:

──11月20日„„

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

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读:

──11月28日„„

(四)抒**感

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母亲

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让我们纵情读一读(课件出示《寻梦》的开头与结尾)。

1.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生母怎样的面影?你又见到

了祖**亲怎样的面影?

3.这是何等的魂系梦萦啊!你从这“开头”“结尾”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4.从文中找出描写这种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好吗?

四、拓展升华

(一)赏读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怀念“母亲”的有关语句: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

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现在终于闭幕了。在我惊魂甫定之余,我顿时想到了祖国,想到了家庭。我离开祖国已经10年了,我内心深处感到了祖国对我这个海外游子的召唤。离开时,我头也没有敢回,登上美国的吉普。我在心里套一首旧诗想成了一首诗:

留学德国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旧邦,无端越境入瑞士,客树回望成故乡。

(二)小结:

是母亲养育了作者,作者也与母亲的命运息息相连。这样一个时刻将母亲装

在心中的让人起敬的学者、作家,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取得了崇高的地位,为祖**亲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祖**亲怎么能不称之为“宝”呢?

五、作业设计。

1、摘录文中佳句,感念深情

2、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伟大的母亲。

六、板书设计:

生身母亲终天之恨糊

6、怀念母亲频来入梦

祖**亲敬意爱慕

篇2:《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介绍了对两位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作者因对生母无法实现即将大学毕业赡养她的愿望而感到自责、愧疚、愧恨终生,因离开祖**亲时间长久,而愈发思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3.感情朗读。

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教学重、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突破方法:课前了解季羡林、阅读《永久的悔》一文,课堂上采用多读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碟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

1.看了课题,你认为题目中的母亲指的是谁呢?仅指亲身母亲吗让我们读读课文,揭开这个迷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检查读书情况。注意正音:廷是后鼻音,怅是翘舌音,寝和频都是前鼻音。

3.自由朗读,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4.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5.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呢?生再读课文,找出句子。

小组交流、汇报。

6.检查句子勾得是否完整。

7.朗读勾画的句子。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细读怀念生母的句子,体会作者的真挚情感

1.读怀念生母的句子,说说从哪些关键词体会到什么?

(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2.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句子。

四、细读怀念祖**亲的句子,体会爱国情感。

1、自由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2、多媒体出示,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

(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

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作者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第三句: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谈。(只要不偏离主题。)

配乐有感情的朗读。

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4.齐读这几个句子,想想这几个句子让你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

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

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总结: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最后,让我们深情地朗诵这首《我的中国心》

五、作业

1.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搜集关于爱国方面的歌曲、散文。

板书: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慕

篇3:《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架设情感的桥梁

很多孩子虽无长期与母亲离别的经历, 但不少人或外出旅游, 或外出活动, 都有暂别母亲的体验, 这是他们走进文本的桥梁。新课导入可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让学生叙心声, 谈感受。继而引导: (1) 母亲是我们的保护伞, 是我们的守护神。我们中的不少人, 肯定有过与母亲暂别的经历, 起先你可能没什么感觉, 然而用不了三天, 你对母亲思念就会日趋强烈, 你有这方面的经历吗?———回忆离别情感, 抒发思念之情。 (2) 课文《怀念母亲》表达的是怎样的一种思念, 怎样的一种情感呢?今天我们要走进课文去感受, 走近作者去体会。

二、自读课文, 理清情感的脉络

先自由朗读, 把课文读正确, 读流利, 接着默读思考:课文中“母亲”的内涵是怎样随着地点的变化而变化的?你怎样理解这种变化?———把握内容, 理清思路:作者去城里居住, 思念家乡的母亲;作者去德国留学, 思念家乡母亲和祖国母亲。再细读课文, 画出写怀念母亲和祖国的句子, 并反复朗读, 体会句子包含的情感, 弄清作者是怎样凭借对事情的叙述, 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这种情感的。

三、走进情境, 感受情感的真挚

1. 感受身居城市对母亲的怀念。

过早地离开母亲, 后又成为没有母亲的孤儿, 使作者深感“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 是灵魂不全的人”, 使他“怀着不全的灵魂, 抱终天之恨”。为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城中对母亲的怀念, 可抓住第2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细读深思, 想象情境, 具体感受: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 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 都是奔丧, 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 仍然回到城里。” (1) 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很小离开母亲, 很少见到母亲。) (2) 六岁离开母亲, 曾回家两次, 几天后就又离开, 你能想象母子分别的情景吗? (分别的依依不舍, 母子的浓浓深情。)

“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 母亲弃养, 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 食不下咽, 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 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 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 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 就泪流不止, 数十年如一日。” (1) 仔细读读这段话, 你从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这些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 (想象痛不欲生的场景, 感受对母亲的怀念。) (2) 推想作者没能实现的愿望是什么, 理解作者“怀着不全的灵魂, 抱终天之恨”的原因。

2. 感受身居国外对两个母亲的怀念。

从国内到了国外, 作者对生“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主要是借梦境折射、日记表达、散文抒发的。可引导学生在想象梦境、阅读日记、欣赏散文中去体会, 去感受。

(1) “梦境”中感受。日有所思, 夜有所梦。“我的生母”与“祖国母亲”频来入梦, 集中表现了作者对两个母亲的怀念。 (1) “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母亲会怎样“频来入梦”?能想象描述梦境吗? (母亲或是询问饮食起居, 或是关注学习生活;作者或是问候生活状况, 或是叮嘱保重身体。) (2) 祖国母亲会怎样“频来入梦”?能想象情境吗? (想象作者在祖国的生活, 梦中想到家乡、想到亲人、想到朋友, 体会祖国母亲对海外赤子的关爱和希望, 体会海外赤子对祖国母亲的敬意和爱慕。

(2) “日记”中体会。身居国外, 别离故乡, 作者对两个母亲的思念之情是如影随形, 文中的4个日记片段, 相隔仅13天, 足见作者的思念是何等强烈, 何等急切。可引导走进情境, 细心感受, 用心揣摩。 (1) 身处异国, 漂泊他乡, 作者常触景生情, 睹物思人, 从日记片段可清晰地感受到这一点, 可引导细读日记, 画出写景、写人的句子, 体会怀念之情的真切。 (2) 对写景句子“暗夜渐渐织上天空, 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仰躺在沙发上, 听风路过窗外。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 可引导阅读想象, 叙谈感受。 (由暗夜的朦胧, 雨天的阴晦, 想象心中的惆怅, 游子的孤独, 感受此情此景下, 作者对家乡、对母亲、对祖国的怀念之情。) (3) 对房东太太的描写, 可引导自读思考:这是怎样的母亲?看到这样的母亲作者有什么表现?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由房东太太的“高兴”和“沮丧”, 感受天下慈母心对孩子的想念和牵挂, 感受儿女在母亲心目中的位置;由作者的“想起”和“想哭”, 感受天下游子情:对母亲的思念和挂念, 感受母亲在儿女心目中的位置。) (4) 感受怀念的甜蜜。日记中这样叙述:“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 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 故乡的老朋友, 心里有点酸酸的, 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 是甜蜜的, 浓浓的, 有说不出的味道, 浓浓地糊在心头。”这里怀念之情的真实表露, 为什么“凄凉”而又“甜蜜”呢?这是理解的重点和难点, 可这样引导:如果是你, 孤身一人到国外求学, 肯定也有很多时候思念祖国的家乡, 思念亲人和朋友, 哪些时候呢? (明月高悬, 清风徐来时;夜深人静, 万籁俱寂时;逢年过节, 千家团圆时;生活不顺, 遇到坎坷时……) 你能想象某个时候思念母亲、思念朋友、思念祖国的情景吗? (盼望朋友会聚, 问候家乡母亲, 想念祖国母亲, 盼望早日归国……) 为什么“我”想到故乡、老朋友时, 心里感到凄凉, 却又是甜蜜的? (山水阻隔难相见, 时空阻断难会面, 孤独与忧伤中感到凄凉;山水阻不断思念, 时空隔不了怀念。想象中的会面, 幻想中的团聚, 能消除自己的孤寂, 给自己带来慰藉;能消除异国的惆怅, 让自己感到甜蜜。)

(3) “散文”中体察。白天难以归国, 难见母亲, 难遇朋友, 作者只能把希望寄托于梦中。可见, 《寻梦》是怀念之情的集中体现:“夜里梦到母亲, 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 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 在泪光里, 幻出母亲的面影。”———奇妙的梦境, 给作者诸多的寄托;梦境的破灭, 让作者无限的惆怅。要引导学生细心阅读, 反复体会, 想象与母亲相见的神奇梦境, 感受与母亲相见的无限幸福。继而引导讨论:在你的想象中, 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引导具体描述, 抒发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

四、创设情境, 促进情感的升华

篇4:怀念母亲(组诗)

那么多人上山

带着雨伞和纸巾

还有时尚的衣裳

我只带了香烛和纸钱

点燃一炷香

告诉母亲我看您来了

两支烛

一只给母亲照亮来看我的路

另一只照亮母亲回去睡觉的路

纸钱烧得不多

我知道母亲节约

烧多了母亲会托梦埋怨我

有人下跪念念有词

祈求保佑家财万贯

我没下跪再求老母亲

她已保佑了我数十年不受风雨

不忍母亲再为我操劳了

不能连母亲走后都不放过

我不下跪还因为

多年前母亲下葬时的泪水

在坟前至今未干

膝盖上的跪痕至今未愈

我不能跪疼了母亲的心

但我带了两只衣袖

一只擦左眼,一只擦右眼

直到衣袖擦破

母亲的坟

母亲的屋子是黄土

我的屋子是高楼

母亲的外套是杂草落叶

我的外套是羊绒貂皮

母亲的早晚很安静

我的日子很嘈杂

母亲在里面不知冷

我在外面不知热

母亲在里面避风

我在外面招风

母亲在里面的世界很大

我在外面的世界很小

母亲在里面不走了

我在外面走不动

母亲在里面的夜很长

我在外面的梦不断

母亲在里面不吃饭

我在外面咽不下

母亲在里面不说话

我在外面说不出

母亲在里面长眠

我在外面失眠

清明,回到故乡

三年前的清明

我不回故乡

那时,母亲在祭奠母亲的母亲

我以为,祭奠母亲还很遥远

那只是一个可以春游的假日

那时候故乡还叫故乡

就在前年的去年腊月

母亲以挣扎的方式

送给我一个她的节日

母亲没有告诉我

节日里有香蜡纸烛

也没有告诉我

节日里会下雨

坟前的路会打滑

甚至没告诉我

节日里有沉重的脚步

还有说不出的万千无语

连续三年清明回到故乡

故乡,从此却不叫故乡

家,从此没有了家

活在母亲的春天里

我在母亲的春天

来到我的春天里

在母亲离开的春天里

我依然活在,母亲给我

捂熟的春天里

母亲离开

把我和春天一起留下

与桃花李花同绽放

因为有我

所有的季节都不多余

母亲的遗嘱,希望我有一张

与天同春的面孔

母子见面

要么在春天的梦里

要么在梦里的春天

我只有一个选择

只有活在母亲的春天

才能活在我的春天

在未来的春天里

母亲不在,我在

我在,母亲就在

春天也在

今天是母亲的生日

农历三月初六

是母亲八十一岁生日

我没有准备香蜡纸烛

也没有磕头作揖

只准备了一些字词句

也没有收集标点符号

说给母亲的话

既不能停顿也不能感叹

更不能省略或画句号

向母亲唠叨一些家长里短

或重复母亲告诉我的那些

我童年的病灾和可爱

还有少年的顽皮和成年后的骄傲

不知母亲听见没有

多想早年我的嘴再甜再勤一些

用童音多叫几声母亲

多想母亲的时间再多一些

我好陪她为我扎鞋垫

手上的鞋垫只扎了一多半

剩下的一小半还有多少针脚

我得一针一线慢慢数

母亲和我的老花眼一起數

数啊数啊,就像

母亲的叮咛怎么也数不清

过去,母亲爱说我不爱听

现在,我想听母亲却不说了

本栏责编 李青风

篇5: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读写课文8个生字和“寝不安席、频来入梦、凄凉、朦胧、可见一斑、真挚”等六个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描写对祖**亲魂牵梦萦的句子。

3、品味揣摩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旅居海外时对祖国异常强烈的思念之情,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4、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学习体会关键词句,结合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的读书方法。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品味揣摩,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的敬意与真挚爱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在上课之前,我们一齐来安静地欣赏一首歌曲

2、歌曲就听到这里,老师有个小问题,这首歌在歌唱谁呐?

(对,歌唱的就是我们最伟大的“母亲”。板书:母亲)

3、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可以说每个母亲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可是,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

今天呢,我们一同带着沉重的心情,走进百岁老人:季羡林,同他一起来,怀念母亲。(板书:怀念)

二、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1、全班同学自由朗读。

提出学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读完的同学就举起你们的小手来告诉老师。

2、具体分析文章中日记的形式。

三、感情朗读,深入品读

我们一起来看到第二自然段,老师想让一位同学站起来,有感情地为大家朗诵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听。

1、看看这段文章当中有哪些词语你不懂的

2、看完这段文字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弃养 食不下咽 寝不安席)

深入讲解之后,请全班同学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该段落。

那母亲给了季羡林老先生那么多的爱和温暖,当季老留学德国时,远在异国他乡,母亲自然而然地走进了他的梦里,然而,此时,季老思念的仅仅是他的生身母亲吗?(板书:祖**亲)

一边读一边把文中描写对生身母亲和祖**亲崇高的敬意与真挚的爱慕的词句,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反复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体会,体会深刻的在空白处简单做做批注,如果有问题在旁边做出标记。

2、读完的同学快到小组里去,把你读中发现的问题在小组提出来和他们一起研究一下,把体会深刻的地方跟他们交流。

四、集体汇报交流

(一)、体味对生母的情感

着重引导理解以下几个句子

1、我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①学生初读谈自己的理解,谈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②问题设计:母亲去世,作者为什么会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再读读这一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联系上文:“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只活了四十多岁。”体会作者心中的伤心难过。

联系下文:“我真想随母亲与地下……数十年如一日。”

问题设计:你知道作者有什么愿望吗?

补充资料:作者曾经暗下决心,一旦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就立即迎养母亲,以弥补长久离开母亲的遗憾,然而没等作者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了人世,作者的愿望永远无法实现了。

指导朗读:而今母亲去世了,即使他大学毕业,即使他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吗?此时此刻,你觉得充溢在作者心中的还仅仅是难过、伤心吗?是什么?(遗憾、悔恨、自责)带着这样的体会,谁来给大家读读。

2、下文中还有你关注的句子吗?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理解后感情朗读“我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一、语调低沉;

二、语速缓慢)

感情朗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世上还有比这更让人痛苦与遗憾的事吗?让我们一起带着对母亲的爱慕,带着失去母亲的痛苦,也带着永远无法实现愿望的遗憾再读读这部分。

(二)、体味对祖**亲的情感

1、请同学们看看你们画出的描写对祖**亲爱慕与敬意的词句中,哪句话最能表达他对祖**亲的魂牵梦绕?指名读

①理解“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这句也出现了一个“频来入梦”你是怎么理解的?

问题设计:祖**亲为什么也会一次又一次走进作者的梦中呢?让我们走进作者的日记。

②在日记里找到了哪些关键句,哪个小组接着来汇报。

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浓浓地糊在心头。

在这段的学习中,你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吗?

预设:作者为什么而凄凉,为什么这凄凉又是甜蜜的,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决吗?

师小结指导朗读:作者运用凄凉与甜蜜这一看似矛盾,实则并不矛盾的词语巧妙的将自己远离家乡亲人的孤寂与想起亲人的甜蜜进行了对比,将自己对祖**亲的怀念表达的非常充分。因此读这句时要注意前半句“酸酸的、有点凄凉”与“甜蜜的、浓浓的”语气上的区分。指名读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不能忍耐。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思念)这种思念你能用一个词、一句话或你积累的诗句来形容吗?

指导朗读:艾青曾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借用一下来表达我此时的感受:“为什么我的眼里满是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同学们,这种深沉、这种刻骨铭心的思念,怎样通过读传达出来呢?练习读一读

指名读

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

③通过刚才学习,联系上文和下文,你能回答为什么祖**亲也会频来入梦吗?

2、引读

师:《永久的悔》

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慕

生身母亲 = 祖**亲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课文句子读通顺。2.交流哪些字词比较难读或者难懂,引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环境理解。

3.选择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语句再读一读,请部分同学进行交流。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对生母的怀念。1.谈感受。质疑。2.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1)理解“寝不安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不是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1)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随母亲于地下)“终天之恨”。交流自己的理解。

(2)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3)补充资料,谈感受

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重点研读句子:

……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1)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你知道“频来入梦”的原因吗?(作者旅居在外,对生身母亲、对祖**亲的怀念与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两位母亲不断出现在作者的梦中。)(3)感情朗读。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甜蜜”和“凄凉”是不是有矛盾?你怎么理解?(因为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回忆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仿佛就在身边,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少了一些凄凉、孤独。)(2)感情朗读

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怎么样的?(关爱孩子、思念孩子)(2)作者为什么要写房东太太的事情?(3)感情朗读。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①理解“怅望灰天”的意思。

篇6:《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学习课文怀念生身母亲部分,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

1.师:说说你们在什么时候会想念妈妈?

2.师:妈妈是最关心、最疼爱我们的人,当我们伤心、难过、遇到困难时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妈妈来;当妈妈出差、远离我们时,我们也有一份牵挂、一份思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母亲有关的文章。

齐读课题(怀念母亲)

3.谁怀念母亲呢?(季羡林)(出示课件)

师:今天,让我们就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怀念母亲》,请生一起读题。(怀念母亲)

师:一种深深地思念之情,再读题。

师:母亲,季羡林说:“我的一生有两个母亲。”通过预习你知道这里的母亲指的是谁?(师板书:生身母亲

祖**亲)

(出示第一段):一起读

二、整体感知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作者离开祖国后非常怀念祖**亲和身生母亲。)

三、思母之悔

自由朗读文章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亲生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请画出来读一读,也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答案预设1:“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这个句子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感受最亲最爱的母亲的离去,让作者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一连痛哭了好几天,而且吃不下饭,可见作者对母亲有多么爱。

师:是啊,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如此痛苦不堪?

一是因为作者六岁就离开了母亲,而且平时也很少回家,没有很好地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压力,所以感到很内疚。

二是因为母亲临终之前都没能看到自己日夜想念的儿子一眼,心里一定也很痛苦。

师:母亲是带着遗憾、带着不舍,离开这个世界,也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一想起这些,作者真是心如刀绞。请你读读这句话。

师:在这悲痛的日子里,在作者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时候,他的脑海里会回想起什么?

师:这是存留在作者脑海中关于母亲最深刻的记忆了,因此当母亲突然去世,作者内心深处又怎能接受?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生:“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这句话也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真挚的爱慕,因为作者觉得自己失去了母爱,成了一个灵魂不全的孩子。师:的确,这是一个很值得认真品味的句子,请大家认真读读这句话,你能读懂些什么?

引导学生读懂:一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的眷恋,对母爱的渴望。因为作者觉得只有拥有母爱,自己的灵魂才是完全的。

二失去了母亲,作者感到内心无比空虚、寂寞,似乎整个世界都变得一片黑暗,觉得活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了任何快乐。

师:是呀,正如作者自己所说“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可见母亲的离去,带给作者多大的伤痛。母亲的去世,更是作者的终生遗憾。

(出示资料: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

读了这则资料,你又明白了什么?

体会作者因为无法迎养母亲而更加感到遗憾、悔恨。

师:是呀,当作者即将大学毕业,即将有能力赡养母亲的时候,母亲却离开了自己,这怎么不让作者难过、悔恨?带着这种感受一起读这段话。

预设答案3:从第二篇日记我知道了作者从房东太太身上懂得了外**亲和祖**亲是一样的,都很关爱孩子,思念孩子。

师: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回忆房东太太吗?(从房东太太的身上看到自己母亲的影子。)

师:此时的季羡林先生是什么心理?(自己非常的懊悔、遗憾、自责、悔恨……)师:整整十四年的时间,只回家呆了几天。但是这几天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可能是这一生当中最幸福的几天。而此时季羡林他突然明白了,突然读懂了“母亲”这两个字。他也对一个字理解的更加透,更加深。哪个字?(恨。)

阅读交流作者写的一篇散文《寻梦》的最后一段:“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地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作者努力地在梦中寻找母亲的样子,可母亲的样子和容颜模糊不清。

师:作者看不清母亲的面容,而且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看到母亲呢? 生:梦里,在泪光当中。我们看,他在泪光当中苦苦的追寻着……

师:同学们拿起书,在这一段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在梦里寻母的情结,看清了吗?(没有)。这一看,就整整八十年啊,八十年过去了,季老先生一直在寻找自己生母的清晰的面影。最后得到的却依然是——我们一起来读。

生读:“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四、研读思念“祖**亲”

(一)师: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24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

师:谁能说说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对祖**亲的怀念。)此时,你最想和大家交流哪些语句及体会? 预设答案1:“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让我知道了作者远离故乡,身居异国他乡,常常会想到生身母亲和祖**亲,对她们的思念与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两位母亲不断出现在作者的梦中。师提示:句中的“也”字,体会到祖**亲和生身母亲一样,常常来到梦中。“也”字很巧妙地将祖**亲与生身母亲联系起来,可见在作者的心目中两者同样重要。

预设答案2:“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我从这里知道了黄昏时作者心中充满了凄凉,还有一些甜蜜。

师提示:“凄凉”和“甜蜜”是不是矛盾?让作者感到凄凉的是什么?让作者感到甜蜜的有是什么?

“凄凉”是因为作者身在异国小城,与母亲、祖国的距离远了,与亲人的接触少了,心中不免有忧愁,有思念。“甜蜜”是作者在异乡,他想到他的老朋友和故乡,他心底里有一些温暖。

师:想想作者的心里活动,他的心会到哪儿,他的心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呢?

生自由想象回答。

师:当他想到祖国、想到母亲、想到朋友的时候,他发现,凄凉少了,反而会多了什么?(甜蜜)所以,有时候,回忆是一剂良药,它可以慰藉我们一颗孤独寂寞的心啊。

在这个句中,哪个字最能表达出作者对祖**亲的情感?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糊”字的含义。

谁来给老师和同学们读出作者这种甜蜜。(请学生朗读)

师:一个“糊”字,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对祖国无尽的怀念。

四、学习写法,首尾呼应

师: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亲,两位母亲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伟大,地位是如此重要。因为──

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生:齐读。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开头和结尾运用了什么写法?(首尾呼应。)

师:运用首尾呼应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两位母亲真挚的情感,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我们要学习本课的写法,在习作中掌握运用此方法。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播放歌曲)

生:唱歌。

师: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海外游子对祖**亲的无限思念和热爱,在国庆节来临之际,你最想通过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呢? 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生身母亲

食不下咽

寝不安席

怀念母亲

祖**亲

崇高敬意 真挚爱慕

生身母亲 = 祖**亲

教学反思:执教完《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让我感触颇深。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不变的爱意。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透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难点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情感是很深沉的,虽然季羡林和他母亲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种感情没有切身感受是难以体会的。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难度更大,怎样突破难点呢?我先引导学生了解季羡林的成长过程并补充了一些资料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深层的思想感情。文章结构层次比较明显清晰,以课题设疑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听课的用心性,并能够很快的为文章分层。然而,在对季老情感的理解和朗读上感触不是很深,因而,在课文学习后我附读季老的作品《赋得永久的悔》,让学生在听中加深对季老感情的体会和理解,更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让学生紧密联系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课堂

上,学生围绕“课文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问题,抓住“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频来入梦”等词,“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等等句子,在读中感悟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篇7:《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永济市张营中心校 康蜀小学 李翠荣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学会“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学情分析: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而且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帮助。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悔恨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季羡林资料及相应文稿《赋得永久的悔》,制作相关课件。

一、谈话导入

1、了解作者。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生回答:季羡林)

师简介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课件展示)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季老写的一篇文章《怀念母亲》(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书)读,读出“怀念”的情感。)

3、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那么,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思考:

(1)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哪两位母亲?

(2)作者对这两位母亲怀着怎样的情感?

2、出示词语“真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频来入梦”“朦胧”“可见一斑”等词语检查学生读音。

3、回答思考题。

走近季羡林:我们提起季羡林,看到更多的是他头上的光环,然而,当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你们会发现作者心中有一个深深的痛,永久的悔,他曾说: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这悔、这恨就从失去母亲开始——

三、失母之痛——永久的悔恨

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有没有你不懂的词。

请同学们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这一段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一段,这次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

同学们自己读了,也听别人读了,相信同学们一定从内心走近季羡林,现在你们能不能把这长长的一段文字读成一个字?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可以是“悔”,可以是“痛”,课文中为一“恨”字,这是怎样的恨?悔恨他恨什么?

请你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你看到了这个“恨”字? 学生任意谈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寝不安席”,是什么意思、是啊,最亲最爱的母亲的离去,让作者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如此痛苦不堪呢?)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作者很少回家,没有很好地帮助父母分担生活的压力。母亲带着遗憾,带着不舍,离开了这个世界,也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一想到这些,作者就心如刀绞,请你读读这几句话,他的脑海里会回想起什么?)

(生回答:依偎在母亲身边的情景;母亲为这个家日夜操劳的情景;母亲给自己做饭的情景„„)

留在作者脑海中关于母亲最深刻的记忆是如此之少,因此母亲突然去世,作者内心深处又怎能接受,让我们一起读这段话,体会作者此时的心,好吗?

让作者伤心的,是不是仅仅是因为母亲的去世?真正让作者感到

遗憾和悔恨的是什么?(生回答,师总结: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此刻,他才真正知道,什么叫撕心裂肺,从此失去了叫妈妈的权利,怎能不恨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几个材料。补充资料深入理解。(课件出示)

资料一: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

资料二:我回到家里,看到的只是一个黑棺材,母亲的面容再也看不到了。

——季羡林《寸草心——我的母亲》

学生读资料,深入理解作者的失母之痛。

此刻,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懂这一段更为痛苦的文字:

出示《赋得永久的悔》片段:“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师:在季羡林心中,他认为什么最重?(生:母爱,母爱最重!)师:可他偏偏失去了最重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却依然只有那一恨,还有那无尽的怀念,我们齐读这段文字。

总结:正如他在《赋得永久的悔》所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课件出示,并解释句意。)

拓展作业:看了这句话,你们一定感触很深吧?此时,你有什么想对你的母亲说的吗?(教师引导:想想母亲在家的辛劳,养育你们的不易)快拿起你手中的笔把想对母亲说的话写下来吧!(叫学生回答)

总结:是啊,季老再也没有机会报答自己的母亲了,留给他的唯有那一恨和永久的怀念。而我们大家,却还有这个机会,来报答自己的母亲。我们能做的很多:在家,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母亲的负担;在学校,好好学校,不辜负母亲对我们的期望!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敬意爱慕

恨 教学反思:

篇8:深切怀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大人高姓罗, 书名全秀。生于公元1933年9月25日 (古历8月6日) , 不幸病逝于公元2011年10月15日 (古历9月19日) 凌晨1:06分, 享年79岁。

回首母亲走过的79个春秋, 儿子泪如雨下, 千言万语也难诉儿子的哀痛与思念之情。尤其是母亲大人病逝前的大半年, 更是令儿子心痛不已, 这大半年是我的母亲多灾多难的岁月, 更是天灾人祸不断的时期。油菜花开时节摔断了左手, 曾两度到常宁骨科医院治疗。香瓜收获时分得了肠胃病, 7月15日—19日先后到耒阳人民医院、衡阳附一医院进行治疗。8月19日—30日, 母亲因腹部肿胀而怀疑患了“癌症”, 儿子虽然以治疗肠胃病的中成药治好了母亲大人的病;但因外界对母亲大人身体瘦弱而纷传的所谓“癌症”, 终使母亲大人在中秋来临之际的9月5日—9日, 再度到耒阳人民医院进行治疗;中秋节后的9月13日—15日, 又到耒阳中医院治疗, 中医院以中药开泄法进行治疗, 虽使母亲腹部的肿胀消失。但因多半年来, 母亲先后经历了4次抽血化验、12次照X光片、5次照B超, 3次照CT等, 再加母亲年老体弱、抵抗力差而又治疗过度, 终至母亲一病不起而离开了深深怀念您的儿女子孙。

母亲啊, 您一生只走过了79个春秋。但母亲走过的这79年, 的确是劳碌而痛苦的79年!是诚实而操劳的79年!是善良而纯朴的79年!更是平凡而伟大的79年!

母亲自1933年来到这个人世间, 就开始了她痛苦而劳碌的一生。耒阳市大和圩乡丰乐黄牯坳村那是一块高地, 60年前的黄牯坳常年缺水, 每年早稻快成熟时节天就干旱得特别厉害, 庄稼焦枯, 基本是颗粒无收。那时我们的外公家穷啊, 一年到头难得有几天饱饭吃。而母亲又恰是家中老大,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 为了让弟妹有书读, 母亲只能每天随着外公到田地里拚命干活, 晚上还得纺纱织布, 以致母亲一生未上过一天学, 终生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

21岁那年, 母亲与父亲结婚了, 原以为从此能过上好日子, 结果是爷爷家比外公家更穷。父母结婚的前一天, 爷爷召集伯父、父亲与一些作公正的亲友进行分家。父母没有分得一分钱财, 而是分了利滚利的上百担谷帐 (父亲14岁时, 国民党抓兵, 爷爷为了不让伯父应征, 只好借了120多担谷子买了一个兵抵换, 由此欠下带3的利息的谷账, 即到第二年连本带息就是156担) 。父亲除了结婚穿的那件长衫外, 一无所有, 两个吃饭的碗都只能放在窗台上, 父母家里那时甚至连一块布头都找不出。为了让父亲能有一件遮风挡雨的衣服, 母亲把结婚的手帕都给父亲的破衣服打补丁用去了。

为了还欠账, 为了生计, 父亲只得拼命地为别人打短工, 揽来别人的田土耕作。母亲则背上背着孩子, 白天跟着父亲到田地里打拼———挖田心、扶安泥等, 晚上还得纺纱织布, 常常是鸡叫两三遍别人都熟睡好几个小时了, 我的母亲还未下织机, 就只为换得那一点可怜的钱粮。连本带利, 父母每年都得还给人家几十担谷账。后来有了大姐、大哥, 生活更加艰难。为了还账, 父母大人节衣缩食, 每餐做饭都只能煮二、三两米, 饭下则是红薯丝, 每餐吃饭前把上面一点点饭盛给还非常幼小的大姐、大哥吃, 父母则以红薯丝就着菜叶下咽。但我们的父母没有叫一声苦, 而是咬紧牙关没日没夜地苦干, 再加上自己连年节衣缩食, 到了公元1957年, 父母不仅还清了爷爷分下的上百担谷账, 还积聚了建三间砖瓦房的材料。生活眼看就要大有起色, 但一场大跃进, 使父母建房的砖瓦材料和一头大肥猪, 一夜间化为了乌有。59年大集体无以为继, 父母又一无所有地重新回到了记武坳村。

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二哥、我、大妹、小妹相继来到这个世界, 父母的生活更加拮据艰难了。但眼看儿女一天天长大, 父母在维持我们的基本生活外, 又不得不考虑儿女的日常起居与未来等问题。为了让儿女们不再过像他们那样无文化的痛苦生活, 母亲将自己的生活紧了又紧, 让孩子们都进了学堂读书。靠多年的节衣缩食、省吃俭用, 靠父母的玩命劳作, 到了1967年, 父母大人终于又建了一间新房。

长期的忍饥挨饿, 母亲的身体受到严重摧残。到73年小妹出生时, 母亲已没了奶水喂养小妹, 以致小妹的身材特别瘦弱, 手指如鸡爪一般, 只有一层皱巴巴的皮包着一根根极细小的手指骨, 整个人都瘦得变了形。为了养活小妹, 父亲经常鸡叫三遍就带着大姐、大哥, 有时也带上二哥和我。利用晚上的时间, 全家出动到十几里路外的衡南山冲里去砍柴卖, 以换得一点可怜的钱买奶粉, 母亲则亲自磨制米粉, 熬成稀粥为小妹续命。

在抚养儿女成人的途路中, 母亲每天都是忙里忙外, 既要打点好一家八口人的吃饭、穿衣问题, 还要与父亲一样到田地里劳作, 甚至晚上也要和男人们一样去出夜工。

那个时候我们家里穷啊, 经常是穷到连一文钱都寻不出。记得有一回, 外公曾突然到访我们家, 我们家里找不出一根面条, 倒不出半滴油, 也找不到一丁点糖。还有一次, 家里只有一角钱, 父亲就用这一角钱买回了一盒火柴和半斤盐。那时, 我和二哥念小学, 每个学期每人要交一元八角钱的学费, 而我们经常是到了第二个学期还交不出第一个学期的学费。

尽管我们的生活很苦, 但母亲大人对同样需要帮助的人却十分友善。记得有一个姓王的叫花子, 曾到我村行乞, 母亲不仅施舍给他一竹筒米, 还请他与我们同桌进餐。还有一个雅江的村干部曾在烈日当空的正午挑着一担铁管从我村经过, 到我家讨水喝, 虽然素不相识, 但我的父母特意煎了两个荷包蛋, 十分热情地邀请他与我们共进中餐。母亲的心田就是这样善良这样纯朴。

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 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制。这时, 我的父母好像一下子得到了解放似的, 一口气承包了10多亩水田, 20来亩山地, 又利用山地开垦了4、5亩高岸田。我们家每年都要收获2万多斤稻谷, 我们的生活终于有了改善。

父母手中有了积蓄, 第一件大事就是建新房。因为一家八口人 (大姐当年已出嫁) , 挤在两间半房子里, 这无论如何也是容纳不下的。数年的艰苦努力, 父母大人终于积聚起了建两间房子的砖瓦木材。为了建房, 父母率领我们兄弟姐妹放炮开山, 像愚公移山似地日夜搬运, 硬是将村子前面五、六米高的石头山打了下来, 公元1984年又建起了两间新房。为了让每个儿子都能拥有两间房子, 85年, 父母大人又买了生产队的一间半公屋, 后来分给了大哥, 父母又督促大哥对公屋加以翻新与改造。

公元1986年, 我有幸考起了大学, 父母大人心里乐开了花。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我们兄弟姐妹已全部婚娶成家, 原以为父母大人从此可以安享晚年了。但天公不作美啊, 我们兄弟姐妹6个人, 都不是飞黄腾达的命, 六个兄弟姐妹, 每个人的家庭经济状况都不如意, 因而没能好好照顾含辛茹苦地抚养了我们前半生的老父老母。尽管我有工作, 赡养父母不成问题, 但我的老父老母生来好强, 就是不愿到城里来享受一丁点现成。直到今年, 我们年近8旬的老父老母啊, 还耕种着2亩多水田, 10多亩旱地。而且, 还要喂养鸡、鸭、鱼等, 并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菜籽油及喂养的鸡鸭鱼等分送给我们这些不成器的儿女。我可怜的老父老母啊, 儿女不孝啊, 尤其是我, 真真正正是愧对您二位老人家了!

一生奔波劳碌的母亲啊, 自生下我们兄弟姐妹6人以来, 您就无时无刻不在牵挂与关注、关心着我们的日常起居。怕这个饿着怕那个冻着。儿女都成家立业了, 母亲大人则又开始担心这个儿子的经济条件欠好, 担心那个女儿家的儿女学业, 而唯独没有时间与精力关心自己。如大哥的女儿身体欠佳, 母亲则无时无刻不在牵挂, 既亲自到外面为她延医请药, 又牵挂她的婚姻大事。二哥生来体弱, 母亲大人就无时无刻不在担心二哥的身体健康。近几年孙子孙女们都大了, 母亲大人又开始关心起所有孙辈们的学业与婚姻大事来。虽然是费力不讨好, 母亲却一生如一日地关心与关注着子孙后代的一切, 关心所有亲朋好友的日常起居。

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啊, 您一生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 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 您只是中国最典型最普通的农村劳动妇女之一。但母亲您啊, 常年与父亲耕种十几亩水田、几十亩旱地, 白手起家, 在艰难困苦中抚养大了6个子女, 又先后6次买房建房, 并最终修建了7间半砖瓦房, 79岁了还不要子女赡养, 这本身就是伟大!作为您的儿女, 我们以有您这样的母亲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呜呼, 我们勤劳而慈祥的母亲不幸于2011年10月15日凌晨1:06离世。母亲从此远离了自己心爱的儿女子孙。母亲就这样走了, 走得如此痛苦, 如此让人揪心。半年多的疾病缠身, 半年多的医药相随, 半年多的惊吓环绕。作为您的子孙后代, 纵是铁石心肠亦无不为之垂泪。半年中, 作为儿子, 我虽然多次租车送老母亲您上医院治病, 为老母亲端药奉汤, 常常与医生医药打交道。自己也曾认为对得起您了, 但在此时此刻, 儿子竦立在您的遗像前扪心自问。儿子惭愧啊, 儿子为母亲所做的这一丁点事与母亲大人为儿子所做的简直无法相比。母亲为了儿女所付出的爱那是无怨无悔, 是不求回报, 是一生一世, 是母爱如海如山。而儿子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时一事, 是滴水之光, 是寸草之辉, 是粒米之珠。与母爱相比, 实在是一不敌万。

今天, 儿子竦立在母亲大人您的遗像前, 为您祈祷, 愿母亲大人的在天之灵能如儿子所愿, 从此没有了世上的痛苦和磨难, 只有平安和喜乐!也愿母亲大人的在天之灵能与我们同在, 永远保佑您的子孙后代平安幸福。愿上天有灵, 保佑我们的母亲大人重回天堂, 更愿母亲大人今生所受的苦难所遭受的劳累都化作来世的幸福与寿禄。

呜呼, 信短情长。在这与母亲大人天地相隔的今天, 妈妈, 请让儿子再一次呼唤您一声妈妈, 愿您的在天之灵能感知我们今生对您无穷的怀念、痛悼和哀思, 愿儿女的思念与爱永远伴随在您的左右!妈妈, 现在您的儿子长竦在您的遗像前, 为您的不幸去世而长泣。您的子孙后代也全都在深深地祈祷, 衷心祝愿您回天堂的路一路走好!永别了, 妈妈!

我们敬爱的母亲永垂不朽!您将永远活在儿女们的心中!

上一篇:加盟教育培训机构骗局下一篇:共青团大商新玛特驻马店总店委员会——大会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