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咏柳

2024-06-18

古诗咏柳(共14篇)

篇1:古诗咏柳

《咏柳》《咏柳》《山行》古诗及译文

《咏柳》作者是唐朝文学家贺知章。其全文古诗如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小池》是作者宋朝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翻译】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山行》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全文古诗如下: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翻译】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篇2:古诗咏柳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降临、柳叶飘零的时候。

《咏柳》是北宋散文家、诗人曾巩的作品。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描写春柳的力作。但和贺知章的咏柳有一定区别。贺知章的咏柳用了拟人、物的手法,写活了柳和风,曾巩的咏柳则借柳讽刺那些势利小人。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作者简介

篇3:古诗咏柳

一、流动在厚实的积累里

古诗教学, 积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 在积累中感悟语言, 在积累中充实底蕴。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 刘敏威老师正是将积累当做第一教学要务引导着学生扎实训练、厚实积淀。

首先, 刘老师根据这首诗的特点, 非常准确地抓住比喻 (四句中有三句比喻) 这一切入点, 一下子就串起了整首诗的理解, 也为学生背诵积累这首诗一下子理清了思路。然后, 刘老师在《咏柳》这首诗的基础上, 又引入一些与“柳”有关的经典名句, 让学生朗读感悟积累, 使这堂课的积累变得厚实起来。最后, 刘老师又引导学生以《咏柳》为起点写开去, 写一写自己心中的柳, 这其实是对整堂教学的一个融会贯通, 是积累、运用、巩固的一个过程。

二、流动在悦耳的声音中

古诗, 是语言的贵族, 隽永、凝练, 回眸间常有顿悟, 在给我们带来无限回味的同时, 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距离感。要让这些带着历史尘埃的古诗在课堂上鲜活起来, 温热起来, 就必须去唤醒它, 去激活它, 用声音去唤醒它, 用优美的吟诵去激活它。叶嘉莹教授就说过, “吟诵是诗歌活泼的声音。不会吟诵, 诗歌的生命是僵硬的”。

刘敏威老师深谙此理, 所以, 在她的这堂课中, “读”始终贯穿其中。一是“读出节奏, 有板有眼”, 在教学的开始,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注意停顿, 读出诗的节奏来。二是“读出感情, 声情并茂”, 在抓住比喻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 在紧扣“妆”“裁”两个拟人字眼体会诗句语言的灵妙中, 引导着学生读出感情, 读出诗情。三是“平长仄短, 抑扬顿挫”, 用吟诵的方式, 读出格律诗的音韵美、节律美, 领悟古诗的乐感。

可以说, 这堂课的古诗朗读, 步步有序, 层层递进, 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 生动地再现了古诗的韵律节奏美, 再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美, 以其声、情、意一起感染着学生, 从而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 使语言如出己之口, 文字如出己之心, 达到“不讲之讲”的功效。

三、流动在经典的文化内

一首经典的古诗, 它穿越时光的隧道流传, 又不断吸收一路的新思想, 慢慢地, 在它的周围, 就会构筑成一种意象, 形成一种文化。就“柳”而言, 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中的确已形成多元的“柳文化”。刘老师的这堂《咏柳》教学, 就充分挖掘了这片“柳林”, 让它根植在学生的心田。

看刘老师的教学, 她从这首贺知章的诵春之柳“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开始, 引入了同样诵春的“柳”之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再拓宽展开到送别之柳,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再到思乡之柳,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巫山巫峡长, 垂柳复垂杨。同心且同折, 故人怀故乡”;再到怀人之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再到感时之柳,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这样, 用《咏柳》一诗为基点铺开, 就为学生建构起了一片文化的“柳林”, 让学生徜徉其中, 得到熏陶, 受到感染。

篇4:古诗《咏柳》的教学片断与思考

教学片断一

(老师通过自由读、范读、齐读、指名读、男女生交叉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后提问)

师:你读了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生:读了这首诗,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棵绿色的柳树,它的叶子碧绿碧绿的。

生:我读了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一棵高大的柳树,它的枝条上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春风中摇摆着。

师:哇,真美!

生:读了这首诗,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从远处驶来一辆马车,马车上,几位踏青的游人来到湖边,当他们看到绿油油的草地上,碧绿的柳树在湖边摇摆着枝条,真是美极了。其中,有一个叫贺知章的诗人禁不住吟诵起来:碧玉妆成一树高……

师:你太有想象力了!

教学片断二

师:我这里还有一首诗,也叫《咏柳》,作者就是我。

(生作惊奇状。师出示另一首《咏柳》)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大声朗读)

柳叶青青柳枝长,

千条万条随风扬。

柳条拂面人心醉,

人间处处皆春光。

师:读得好!这首诗和贺知章的《咏柳》比,哪首诗写得好?请大家自由朗读,对比体会。

生:两首诗都写得好。

师:你更喜欢哪首诗一些?它好在哪里?

生1:贺知章的《咏柳》写得好。他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柳树写得十分形象、逼真。

生2:我觉得沈老师的《咏柳》写得好。这首诗既写了柳树的动态,又写了柳树的静态,语言很美。

生3:我觉得贺知章的《咏柳》写得好。它写出了柳树的颜色、形状和姿态,让我们觉得好像亲眼所见。

生4:我觉得沈老师的《咏柳》写得好。这首诗不仅写了柳树,还写了人,把景和人结合起来写,显得更高明。

生5:我觉得贺知章的《咏柳》写得含蓄些,不像另一首诗那么白。

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你们能不能把刚才体会到的读出来呢?

(师指名)

师:你读哪首诗?

(几位学生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诗高声诵读。)

师:其实,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写诗。你们课后把写好的诗贴在教室里展示给大家看,好吗?

教学片断三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咏柳》这首诗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生:诗人赞美、歌颂了柳树。

师:既然是歌咏、赞颂,我们就来唱一唱,好吗?

生:好!

师:请大家给这首诗谱曲,自由吟唱。

(学生纷纷唱起来,有的是自己谱的新曲,有的是老歌换上诗作歌词。)

师:谁愿意唱给大家听一听?

(老师指名,学生摇头晃脑地吟唱。)

教学思考

1.感悟之新

古诗词往往用字凝练,意境深远,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传统的古诗教学中,老师在讲解字词的意思上要花很多时间,把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全部嚼烂了喂给学生。结果,一首优美的诗词被支解得支离破碎、索然无味。《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文的学习作了新的要求:“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此,学生学习古诗词,重在于读,而不在于“讲”,在读中去感悟,去想象,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具有个性化。沈老师在《咏柳》的教学中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不拘泥于文字的考证、词语的讲解和诗意的分析,而是让学生反复吟诵,发挥想象,把诗的语言转化成为的图画,将诗的韵律、节奏与情境所展示的形象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头脑中再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感悟到语言文字之美妙。

2.比较之新

为了让学生增加阅读实践,沈老师大胆地将自己创作的诗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好奇和佩服之情,主动积极地去研读,去比较,在深入理解,探究发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古诗表达之精妙、用词之精当、想象之丰富,同时又感悟到同一意境,同一画面,表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表达的效果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学生不仅理解感悟了古诗的精华,又产生了创作的欲望,大有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之感。无疑,这对培养学生的作品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大有好处的。

3.吟唱之新

古诗词具有音律美、意境美的特点,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教学中沈老师善于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诗歌音律的特点,开展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把诗与歌联系起来,让学生给古诗词谱曲进行演唱。孩子们有的很快地用上自己喜欢的曲调吟唱,有的十分认真地谱上新曲反复试唱。在轻歌慢吟中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着,陶醉着,享受了诗歌带来的乐趣。这种新颖活泼、潜移默化的教学形式,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5:咏柳的古诗

弱植惊风急自伤,暮来翻遣思悠扬。

曾飘紫陌随高下,敢拂朱阑竞短长。

萦砌乍飞还乍舞,扑池如雪又如霜。

篇6:古诗两首《咏柳》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干些什么?清朝诗人高鼎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目睹了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人留下了一首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板题,生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舌音。(2)“烟”韵母是前鼻韵母。

(3)“童”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认记(立+里)。(4)“散”是平舌音;偏旁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5)“忙”书空;扩词;用“急忙”说话。

3.自读古诗,然后谈一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演示课件或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听xx同学朗诵这首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指名配乐朗诵)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7.练习背诵课文。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醉、烟、童、散、忙”。2.连词认读生字。3.观察“忙”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指导、示范书写“忙”字。5.学生描红、临摹。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除了《春晓》《村居》以外,还写了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也可以出示教师摘抄的诗句,让学生读一读。如: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1、古诗两首之《咏柳》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句;

3、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5、训练学生自学,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具:

1、《咏柳》插图;

2、诗人概况(生平、诗作);

3、学习目的条目。

4、古筝磁带,录音机;

5、诗歌正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复习所学;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了,你们能背几首给老师听听吗?

生背古诗。

2、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是第九课古诗二首中的《咏柳》。(板书课题)请自由读一下这首诗,把不认识的字,词勾下来(生朗诵古诗)

3、认读生字

师:有哪些字不认识可以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解决。(注音生字)好,请大家一起朗诵这首诗。

4、指导朗诵;

师:朗诵的真好,可如果能注意停顿的话,我觉得你们能读得更好。读古诗是很讲究的,一般是按照什么原则来读。现在请大家听老师朗诵一遍,并在停顿的地方划上“/”。(师范读,配乐)听了老师的朗诵,你们想不想再来朗诵一次?(个别读,配乐)。

二、讲解

1、明确学习目的;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需要大家掌握的是以下几个方面(出示学习要求:

1、了解诗人;

2、理解诗题;

3、能解释重点词“碧玉”“妆”“一”“万条”“丝绦”;

4、能解释诗句的意思;

5、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6、体会诗的意境;

7、背诵古诗)

2、组织自学;

师:这既是学习的要求,也是学习古诗的步骤。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前四项学习要求。如有问题可向大家求助。

生自学

教师投影诗人情况并作巡视。(预计出现问题:

1、不能理解“一”,解决方法:出示装满水的水杯,引导学生理解“一”在这里是满的意思;

2、不知“碧玉”在诗中的意思,解决方法:出示插图,提问,碧玉是什么颜色,与柳树那一部分的颜色相似?

3、不能理解“丝绦”的意思,解决方法:查字典解释“绦”,再次出示插图,提问:柳树的哪一部分像丝带一样柔软。)

3、师生交流;

师:现在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诗人,师:这首诗的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4、分析全诗;

师:请思考一下,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柳树,这个季节的柳树有什么特点?请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

5、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师:整首诗既描写了柳树,又提到了春天。现在谁能告诉我,诗人在写这首诗时是一种什么心情?提示:请大家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跟随老师去郊外走一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你到郊外去游玩,当时许多植物还没有发芽,加上还有些寒意的风,使人觉得现在仍然是冬天,正在这时,一棵高大的柳树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因为它已经长出了新叶。嫩绿细长的叶子长满了整棵柳树,远远望去柳树就象是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而那长满了柳叶的柳枝柔柔地倒垂下来,随着春风摆动,就象是一条条的绿丝带。正是有了这棵柳树,才使人感到春天到了,想到寒冷的冬天终于走了,充满生机的春天来临了,过不了多久,万物都将复苏,五彩缤纷的颜色将重新装扮整个世界。想到这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感到高兴,诗人因为春天来了而感到高兴,说明他对春天怎样?(板书:诗人的喜春之情)我们已经理解了诗人写诗时的思想感情,请大家再来朗诵一遍这首诗,注意要体现出诗人喜春赞春的感情。同时要一边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配乐,生朗诵)我觉得大家还可以再投入一些,跟着老师再来朗诵一遍。(教师朗诵诗注意姿势)我感觉下面坐了一群了不起的诗人,你们读得太好了。

6、背诵全诗;

师:现在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背下这首诗。

(生背诵)请这位同学背一下。好,请各位一起来背这首诗,注意要把自己当诗人。(生齐背)

7、体会意境

师: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春天中柳树的美妙姿态,春天里除了柳树外还有其他美丽的景色,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春天的景色。我看看谁的想象力最好。(配乐)

请同学们说说你想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8、自查知识掌握情况;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要求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已经达到了。(出示学习要求)(板书:你已经知道的;你还不大清楚的;你还想知道的)练习(根据时间安排)

三、结束

1、学法总结;

我们在学习这首古诗时是按什么顺序。你是怎样学懂这首诗的。(板书学法)

2、作业布置

篇7:古诗《咏柳》教案

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是教师以优美的导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就是苏醒,就是温暖,就是繁荣,就是希望。春是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是诗的故乡。春天如此美好,有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赞美春天的可爱,你能背出1-2首你学过的与“春”有关的诗吗?然后指名背《春晓》《绝句》《草》等诗。听了这优美的旋律,老师仿佛看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你听,窗外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唧唧喳喳地叫着。多好的享受啊!接下来,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画面,看看哪位同学观察地最仔细,想得最深入(播放有关柳树的画面,目的让学生感受柳树是春的使者,带来春天的信息,春天充满生机)

师:看完了这段画面,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生:交流,谈感受

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想知道檀老师在想什么吗?此时此刻,老师就想把唐朝诗人贺之章写的《咏柳》推荐给大家。

(边出示诗句,边朗诵)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3.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多美的柳树呀,多好的春天呀,怎能不让人喜爱?你准备怎样读这首诗,让别人听了确实感到很美。自由练习,你可以在书上做上记号(换气、轻声、重音)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你自己认为那里读得最好。(老师可以帮助点评)

师:你认为谁读得最好,让我们象他那样去读,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看谁读得最美。

让我们一起静静地再听一遍古诗,请同学们将眼睛轻轻闭上。

师:会背的同学请站起来,我们一起背诵,不会的就看书朗读。

默写,同桌对改,订正,集体反馈:错在哪儿?

课外延伸:

篇8:古诗咏柳

关键词:贺知章;《咏柳》;文本解析;朗读教学

《咏柳》这首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单元第2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作者贺知章(659—744年),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唐代著名诗人,也是李白的好友。武则天证圣元年进士,考取超拔群类科,授国子监四门博士,后被任用为太常博士。唐玄宗开元年间,历任太常少卿、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太子右庶子充侍读、工部侍郎、秘书监员外,官终太子宾客、秘书监等职。晚年告老还乡隐居,做了道士,不久因病故去。贺知章的诗文成就很高,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咏物诗、抒怀诗的风格非常独特,可谓描写细腻、感情充沛、语言通俗、空灵潇洒,因此备受世人赞赏。

诗题“咏柳”。咏:歌唱、赞美的意思。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深绿色的宝石,是形容柳树枝叶那种可爱的颜色。妆:装饰、打扮的意思。这里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意指如碧玉般的深绿色好像不是柳树长出来的颜色,而是有人给柳树梳妆打扮成的一样。那么,是谁如此打扮柳树呢?是春天。一树:指整棵树,就是满树。高:指树的高度。“高”字本应放在“树”前作定语,但为了押韵,诗人将之放到了末尾。这句诗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好像全都是用碧玉装饰而成的。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万条:指柳树垂下的枝条之多。“万”是个概数,指数目多,不是确指。丝绦:是一种丝织的带子,可以用来装饰衣服等,这里是用来形容长长的柳条非常柔嫩、轻盈。这句诗的意思是:这棵高高的柳树上,有千万个柳条像丝带子一样垂下来。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指柳枝上细嫩的叶子。裁:是裁剪的意思。句尾用问号,表示发问,引人思考。这句诗的意思是:不知道是谁的巧手裁剪出这些细细的柳叶?“裁”字用的是拟人手法,把春天喻人,令其人格化,使读者感到好像是春姑娘在那儿用巧手裁剪出来似的。第四句“二月春风似剪刀”。似:好像的意思。这句是对上句的疑问所做出的答复。意思是说:是二月柔和的春风吹拂,像剪刀那样裁剪出这满树的柳叶。

《咏柳》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柳树欣欣向荣的姿态,读来令人有春风送暖之感。前两句明写的是柳树的形状,暗写的是春天的实景;后两句是诗人的想象,用自问自答的句式,巧妙地把“二月春风”喻作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是它把柳树裁剪得如此美丽动人。这种借柳树歌咏春风的高超手法,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无比热爱,歌颂了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勃勃生机。

纵观全诗,通俗而新颖,独具匠心,形象而新奇,流畅自然。在教学过程中,教者要指导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歌咏柳树、赞美早春的思想感情,如此才能正确朗读和讲解这首诗。笔者认为,关于《咏柳》的朗读应该如下进行。(注:单斜线“/”表示轻微的停顿,双斜线“//”表示一般的停顿,“///”表示停顿时间长些,着重号“.”表示逻辑重音)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题《咏柳》,“柳”字要重读,“咏”和“柳”之间应有个一般停顿。第一句中“碧玉”读重音,结合想象来突出柳树的颜色之美;“妆成”之后有个一般停顿;“一”要读重音,强调整棵树,因在去声(树)之前,发生变调读成阳平声“yì”;“树”字后停顿时间应略长些。第二句中“绿”字要读重音,“万”字可读成次重音,“丝绦”要结合想象读出随风飘舞的美感。第三句中“谁”字要读重音。句尾是疑问的口气,所以应读成提升调。第四句中“春风”要读重音,体现对上句“不知”的回答,句尾“似剪刀”要读成下降调,表示答复上句。

全诗押的是“ɑo”韵,落在“高”“绦”“刀”三个字上。在朗读教学时,教者要注意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现这首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

篇9:曾巩《咏柳》 古诗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篇10:咏柳古诗诗意

古诗《咏柳》

作者:曾巩

原文: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注释

①倚--仗恃,依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②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

③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赏析: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曾巩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曾巩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曾巩生平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嘉佑二年(1057)进士。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实录检讨官,官至中书舍人。曾巩出自欧阳修门下,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而且比欧阳修更着重于道。因此,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较少的一家。但曾文长于议论,曾巩的政论文,语言质朴,立论精辟,说理曲折尽意。如《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等都纡徐委备,近似欧阳修文。记叙文亦常多议论,如《宜黄县县学记》、《墨池记》都于记叙中纵谈古今。曾巩亦能诗,今存诗400余首,以七绝成就较高,但为文所掩,不大受人重视。著作今传《元丰类稿》50卷,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

幼年聪慧,十二岁作《六论》,一挥而就,言简意赅,气势雄浑,得到欧阳修的赞赏,从此名闻四方。青年时,多次外游,和王安石友善,常有诗文往来,并将安石推荐给欧阳修。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后,调任太平州司法参军。翌年,召回京师,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二年(1079)先后在齐、襄、洪、福、明、毫等州任知州,守正不阿,颇有政声。元丰三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曾巩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理宗时追谥文定。著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隆平集》三十卷。

篇11:《咏柳》《春日》古诗题目解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题目解读是关于古诗两首内容的详细解读,两首诗表达不同的作者的心理和情感变化,同学们先试着自己理解两首诗的中心内容,然后对照下文,看看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程度。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题目解读:咏柳、春日

篇12:漫读《咏柳》《春日》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那一抹春天的鹅黄

据说,最早感受到春光的是柳树。在那冬春交汇之际,当许多树木还在蒙眬休眠之中,柳树已经将排排新芽抽成万缕烟丝。那一抹春天的鹅黄,触动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

《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赋予了柳树感情相依的特性。苏轼的“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司马光的“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都赋予了柳树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贺知章一生流传下来的诗并不多,却至少有三首堪称唐诗精品,其中一首便是《咏柳》。“咏”,意为用诗词等来描述,抒发感情。

在诗人眼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碧玉”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暗指年轻貌美的少女。“碧玉妆成一树高”,诗句一出,你的眼前是否有一个婷婷袅袅的女子依风而立?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在春风的轻拂中,就像女子迎风起舞的绿色裙带,有一种说不出的迷人和美好。

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阴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是诗的最后两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显示出春风的神奇与灵巧。

贺知章的诗,以明朗著称。读他的诗,仿佛看到了他的人。据说,李白初抵长安,诗名未显,贺知章读到他的《蜀道难》,大为叹服,称誉为“谪仙”,也就是说,这样的好文采不同凡响,该是出于仙人之手,而非凡人之笔。

一个人对他人的才华,可以这样热情地赞颂,可见其雅量和胸襟。难怪有人说,贺知章的诗,人格和诗格相互辉映。

他的诗,清亮、明媚,就像春天的那一抹鹅黄。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寻芳何处去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是一部很有意思的中国哲学启蒙书籍。在这本书中,你会了解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教师——孔子,以及他的儒家思想精髓;你会了解到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代表——孟子,他的著述《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你还会了解到“程门立雪”典故中的那个叫程颐的人开创了理学,到朱熹时得以完善……

初读《春日》,以为是一首写景诗。了解了朱熹的理学思想之后,我更愿意把它当作一首哲理诗来读。

“胜日”,春光明媚的好日子;“寻芳”,游春,踏青,赏花观景;“泗水”,在山东省中部。春秋时期,孔子曾和众弟子在此琴瑟歌舞,论水言志。南宋时,这里被金人占领,朱熹不曾北上,自然不可能到“泗水滨”去“寻芳”。由此揣测“泗水滨”暗指孔门,代指孔子儒学;“寻芳”则是指探寻圣人之道。

“无边光景”,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想象春日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之感。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具体写某个景物,却让人感觉物物皆有生机。唯其如此,才显出春光浩荡,才显出一种活泼泼的生机涨满心头。

“等闲”,寻常、轻易;“东风”,春风,人们常用东风象征吉祥的事物。诗人以一种闲适轻松的心情,认识了春风,仿佛一个如花的女子,在不经意间深刻地打动了你。这里的“识”字照应首句中的“寻”字,由观景转而写观感。

篇13:古诗两首《咏柳》《春日》

教学目标

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过程

一、主题引路,导入内容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今天就让我们去寻找春天的足迹。

1.播放有关春天的图片(音乐伴奏),学生欣赏。

2.学生说自己印象中的春天。

3.背诵已经读过的有关春天的古诗。

师:春天桃红柳绿、草长莺飞,引得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赞叹,让我们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再一次走进春天。(板书课题:咏柳、春日)

[优美的图片、悠扬的音乐,教师引领学生赏春天、说春天、诵春天,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使学生初步体验和感受春天的美。]

二、整体诵读,触摸意象

1.自由练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再读古诗,思考交流:这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描写和赞美春天的景色。不同点:(1)作者是不同朝代的;(2)所写的事物不同:《咏柳》是写——初春二月的柳树,《春日》是写——春游所见的景色。

[初读诗歌,目标明确。教师提出读书要求,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读的要求由读正确、通顺到读出诗的大概内容,读得有层次,读的要求逐步提高。

三、分步解读感受意境

(一)学习《咏柳》。

1.读诗赏画,画中品诗。

(1)出示《咏柳》诗句,指名读诗后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己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

“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喻柳,足见其清新自然;“绿丝绦”——柳枝的绵长和柔软;“春风似剪刀”——运用设问加比喻,把春风比作一位能工巧匠,歌颂了充满生机的春光。

(3)齐诵整首诗。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碧玉”、“绿丝绦”,感悟作者笔下柳树的美丽和高贵;抓住“春风似剪刀”感悟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大自然的神奇。]

2.引导对比,体会心境。

(1)师:在贺知章的笔下,柳树是如此的美丽、高贵,春天是这样的生机勃勃、神奇。可是。古代诗人写了许多有关柳树的诗歌。它们又是怎样的情形?再来看其中的一首。

出示白居易的《青门柳》:“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2)师:在这首诗中。诗人眼中的柳树怎样?心情怎样?请大家先自读古诗,了解大意,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这是一首折柳赠别诗,因“柳”与“留”谐音,离别赠柳表达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所以,这里的柳是别离之柳,表达了诗人伤春叹别之情。)’

(3)师:同是柳树,在不同的人的笔下,有不同的画面和形态。贺知章为什么会感觉到柳树的美丽和春天的美妙神奇呢?这当然和他写这首诗时的心境有关。

介绍作者写作的背景,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唐天宝三年,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送行。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宫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其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格外高兴,忽然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柳树,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一时兴发,就提笔写了《咏柳》一诗,成为千古绝唱。

3.师生合作,引读诗句。

课什出示古诗插图,配乐引读。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青翠欲滴啊!——生读:碧玉妆成一树高。

师: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生读: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生读:不知细叶谁裁出。

师: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生读:二月春风似剪刀。

4.结过渡:贺知章将对万物萌发、百花争艳的春天的赞美集于柳树一身,柳树成了春的使者、春的化身。那么。朱熹眼中的春天又是怎样的?

[对比赏读,写作背景的及时补充,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学生感悟“同物同景不同‘诗”’的缘由,使学生在对比中更加深刻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二)学习《春日》。

1.理解诗意,体会心情。

(1)学生自读吟诵,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2)师:知道诗人朱熹在春日里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依据是什么?找出诗中的词句说明。

(寻芳——踏青赏花,看花观景,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无边——一望无际,视 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万紫千红——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2.想象画面,诵读诗句。

师:朱熹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能不高兴吗?引读——“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欣赏到万紫千红的春色,心情怎能不好?引读——“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此时你就是踏春赏春的朱熹,看到那万紫千红的景色,你想怎样吟诵此诗来表达此时的心情呢?(引读整首诗,读出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的心情)

[立足于对文本的整体把握,通过自读理解后再来解读朱熹的心情,也就找到了本诗的教学重点及情感基点。学生的反复吟诵,想象画面,与语言“亲密接触”读出了诗人的心境,读出了诗人的情感]

3.用心品诗,感悟哲理。

师: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心里非常高兴,这只是文字表面的意思,这首诗还有它的深层意义,不了解朱熹就读不出诗的真正内涵。

(1)了解作者朱熹,特别强调他的诗歌特点:他的诗自然清新。寓意含蓄,简练明快,很多作品成功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秀美和诗人的远大胸怀,常于朴实中透出深刻的哲理。

(2)抓住重点,感悟诗理。

泗水——在山东的曲阜,从曲阜的北面流过,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孔林、孔庙、孔府所在的那个地方。我们读《论语》的时候就知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那么他看到这个“川”就是泗水,孔夫子是在这个地方教他的门徒的,也就是说这里即圣人之地。

胜日寻芳——实际上告诉我们他在春日寻找的这个“芳”,这个芬芳的东西是孔孟之道的芬芳、是人间的圣人之学的芬芳。

万紫千红——他找到了一种充满希望的景象,也就是找到了民族精神和人生意义。他的这首诗,在从容沉着的风景描写之中,透露的是一种自信和喜悦。

[了解朱熹的生平及时代,了解诗中有特别意义的地点和景物,既丰富了学生的积累,也有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深层含义。]

4.对比赏读,感悟春美 师:朱熹眼中的春天是万紫千红、满含哲理且透露着自信和喜悦的,那么春天在其他诗人的眼中会是怎样的形态呢?我们再来看另一首写春天的诗。

出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小组合作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想象它所描写的春天的形态,从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2)交流体会: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春游西涧时看到的暮春景色,他当时正任滁州刺史,他向往归隐山林。诗人先写涧边的春意盎然的景象,从“独怜”看出他的喜爱之情,再写郊野渡口的水势急迫、空荡的渡船,流露出了诗人淡淡的忧伤。

(3)小结:同是春天,在不同诗人的眼中,春天的色彩也是不一样的,这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诗人总是通过写景来抒发或寄托自己的情感。

[适时的对比拓展,能丰富学生的想象,体会诗人的心境,真正感悟《春日》的深刻内涵,也让学生懂得心境决定物境。]

四、总结延伸,升华主题

师:春天在每个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在诗人贺知章的眼中春天是碧绿、高贵、神奇的——引读《咏柳》;在朱熹的眼中春天是万紫千红的、富含哲理——引读《春日》。

在其他别的诗人眼中春天是怎样的呢?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课外再找描写春天的古诗阅读,体会诗人不同的感情和心情。

篇14:古诗春雨、咏柳教案

1、古诗二首(第1课时)

学校: 执教 : 审核: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3.感受作者喜爱春雨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学习难点:

读出诗的节奏感,感受作者喜爱春雨的感情。主问题:

1为什么说春雨是好雨? 2春雨有什么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呈现目标

1.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板书: 古诗二首)2.板书诗题: 春雨

3解题: 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原诗有八句,这里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说的是春雨的特点。

4.齐读课题

5.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二学习探究,互助展评

(一)检查自学

1自学:借助拼音自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词。2互助检查:小组内检查古诗朗读 ⑴组长自读古诗,指认生字。

⑵组长逐一检查组员读古诗、认生字(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评定或纠正)⑶组员齐读古诗,指认生字。

3.检查学情,给优秀小组或组员评分。

(二)探究主问题1:为什么说春雨是好雨? 1自学要求: 读一读诗的第一行和第二行,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想一想一二行讲的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2组内互学:组内交流不理解的词语:乃是就的意思

交流诗句的意思(春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一 到,它就下起来了

3展学要求:组长安排好组员发言顺序;组长做适当总结;其他组质疑补充。

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

(二)探究主问题2:春雨有什么特点?

1自学要求:自由读诗的三四行,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想一想诗句的意思。2组内互学: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潜入夜就是夜晚在人不知不觉中透进去

交流诗句的意思春雨是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3.展学: 潜、细、无,强调春雨的美好品格。

4、总结。

这四句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5、朗读指导。

(1)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

好雨/ 知/ 时节。

当春/ 乃/ 发生。

随风/ 潜人/ 夜,润物/ 细/ 无声。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三)指导书写

1、观察字形:仔细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说说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乃: 第一笔“横折折折钩”的横部宜横向右上取势,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势,第二笔“撇”须顶连“横”画,撇出时略带弧度。

3、学生练习。

4、反馈评价。

三、达标检测

1.古诗《春雨》的作者是 代诗人。诗中赞美“好雨”下得及时的诗句是 2.写春雨特点的诗句是

四、布置作业

1、朗读《春雨》,熟读背诵。

2、抄写“乃”、“夜”、“ 润” “物”各两遍

五、板书设计

春雨

好雨 知时节 当春 乃发生

特点 潜 润 细 无声

课题:1 古诗二首(第二课时)

学校: 执教 : 审核: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学会2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学习重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学习难点:

读出诗的节奏感,感受作者热爱春天,读出感情。主问题:

1你看到了怎样的柳树?你感觉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呈现目标

春天,柳树发芽了,吐绿了,细细的叶子编成柔嫩的柳条,随风轻拂,跳起了婀娜的舞蹈……真美呵!古往今来有许多大诗人来赞美柳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有名的一首古诗——贺知章的《咏柳》

1、板书课题:咏柳

2、齐读课题

3、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二学习探究,互助展评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投影,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1.知诗人,解诗题。2.解词连句知大意。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古诗《咏柳》

(二)学习古诗《咏柳》。1.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书法家,字季真,少年就以文章出名。他的诗今存在19首,其中写景的诗,文字通俗,意境清新,代表作《回乡偶书》更是妙趣横生,传诵至今。2)解诗题。咏:歌颂、赞美 2.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妆、垂、丝、似、裁 3)自学诗中的生字。3.解词连句知大意。

1)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

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细叶:细细的嫩叶 似:好像 裁:裁剪 2)自己试着把句子的意思说一说。一、二句句意:高高的柳树像用碧绿的玉石装扮成的。无数柳条垂下来像是绿色的丝带。三、四句句意:不知道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出来的? 原来是二月的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4.展开想象,悟诗情。

1)自由练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2)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

(三)探究主问题:你看到了怎样的柳树?你感觉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1、自学要求: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自由读一读诗句,说一说读出了怎样的柳树?有什么样感受?

2互学要求:把观察到的,想到的与同组组员交流一下。

3展学要求:组长安排好组员发言的顺序;组长要做适当的总结;其他组的可适当补充。

4检查学情,给优秀小组或组员评分。5对学生进行指导朗读。

6、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全诗。

注意把握节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四、拓展

1.出示描写春光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春风还剪出了…… 2.写一写

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

提示:

在和暖的春风里,远远地看见了一排柳树,那柳树…… 走近一看……

五、达标检测:

1、熟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组词:

咏()碧()妆()裁()

泳()臂()装()栽()

3.《咏柳》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通过描写初春二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_____

六板书设计: 咏柳 碧玉

绿丝绦 赞美春天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古诗咏柳】相关文章:

上一篇:大班生活活动内容下一篇:扬中华美德 奏和谐乐章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