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事散文写作技巧

2024-06-19

记事散文写作技巧(精选8篇)

篇1:记事散文写作技巧

小学记事作文写作技巧及范例

叙事作文

叙事作文是基础,三段写法要牢记。

叙述方式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

顺叙记事容易学,起因经过和结果;

开头交代四要素,时间地点和人物;

事件起因点明白,经过具体写出来;

结尾交代事结束,首尾内容要略写。

倒叙方法变化多,结果提前是妙着;

开头回忆多变化,结尾照应好处多。

中间具体叙述事,细节描写要有趣;

过渡照应衔接紧,线索清楚最要紧。

写作要点

一、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

二、找出事件闪光点。如果根据题目的要求选定了某件事,你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的回忆,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

三、必须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因为任何事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环境写好了,写出特点来,还能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生动。

四、一般要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不能颠三倒四,还应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写清楚。

五、记事中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一般指事情发展高潮处)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六、写事不能离不开写人。同此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七、必须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因为任何事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环境写好了,写出特点来,还能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生动。

如何把场面写具体

写好场面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要交待清楚场面的背景。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

例如:

这天下午,上了两节课后,董老师一声招呼:“走哇,下楼玩会儿去!”同学们都说笑着下了楼,来到了大操场。我问董老师:“老师,今天又有什么新花样呀?”董老师笑着说:“踢足球,跳皮筋。”男生一听,高兴得手舞足蹈,女生却说:“还是老一套!我们以为有什么新花样呢?”董老师神秘地说:“今天可不一样,今天哪,女生踢足球,男生跳皮筋!”听了这话,我们女生高兴得蹦起有三尺高。

第二,要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写具体。写场面时,要对场面有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但场面同时也应该有重点部分,对这部分要写详细、写具体,做到有点、有面;这也就是要求做到整体描写与局部描写相结合。

例如:

老师拿来球,女子足球大战就这样开始了。我们十几个“疯”丫头,追着足球跑,就像盘子里的炒豆,一会儿又滚到这边,一会儿滚到那边。虽然我们的技术太糟糕,但都非常卖力气。小个子蔺琳最勇敢,像个男孩子在场内横冲直撞,可她的脚丫子连球皮都没踏着,只好空跑一场,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成了个小花脸,那样子真滑稽。平时文质彬彬的刘爽,这时也像个野小子用力地冲杀,球到了她脚下,她甩开脚,使劲猛踢,“砰”的一声,球就飞了出去,瞧她那架式,多像个女球星。

第三,要写出气氛。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或感情。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等。

例如:

裁判员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像离弦的箭冲了出去,争先恐后,不分上下。在同学们的助威声中,他们竭尽全力,冲向终点。顿时人生鼎沸,加油声、喝彩声响彻整个操场,特别是快到终点时,欢呼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第四,写场面要有顺序。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比如,描写庆祝教师节的场面,可以先写欢庆活动的总体气氛,勾勒“面”的情况,然后分别写校长、老师、同学的表现。这样就能点面结合、条理清楚。

例如:

前面已经围得水泄不通,等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挤进人群,受伤的人已经送往医院了。地上赫然的有一摊殷红的血。一辆自行车翻倒在旁边,车轮朝上,还在慢慢地转着。围观的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有的愤愤不平地说:现在司机开车真是不要命,在人多的地方都不肯减速。有的叹着气说:人有旦夕祸福,好好的一个人不定什么时候就遇上祸事。也有的说:看情形,这个人伤得不轻,不知还能不能活。一个老大爷一边摇头一边感叹:“现在出门可得小心,一个不留神就要出事儿。”旁边一位年轻姑娘使劲拉着她的男友往外走,“有什么好看的。血淋淋的,吓死人了。”《上学路上》

在这里着重解说一下,在写场面时,我们除了可以运用整体描写与局部描写,还可以用到空间描写。也就不仅可以写场上的热闹,还可以写场外的热闹,场内与场外就是两个角度的对称,相互映衬,达到很好的结果。比如我们写一场拔河比赛时,除了写场上同学们如何拼命拔河的,我们还可以写场外的同学,又是如何挥动双手,加油呐喊的。

篇2:记事散文写作技巧

小学作文意在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一篇作文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综合思维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写事作文在小学作文中占很大比例,而学生对这类作文的选材已不是难题,写什么事,学生基本能选定。但有些学生的作文却可以说是事情的简介,干枯无味,没有具体内容,没有真情实感,达不到小学语文作文的要求

学生的状况

(1)学生不会仔细观察、善于想象、过分依赖教师。

(2)学生没有生活积淀,缺乏生动的想象力。

在上述情况中,我们不难感觉到现今作文教学的弊端:教师一味地强调了写作的结果,而忽略了写作的过程。只有善于培养学生写作综合能力,包括观察力、思维分析能力、想象力等,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

我们没有去过桂林,那么我们读完《桂林山水》的课文后,脑海里会出现一幅幅桂林山水的图画。漓江的水是那样的静,那样的清,那样的绿;桂林的山是那样的奇,那样的秀,那样的险,仿佛身临其境,这就是想象的作用。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由此可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何等的重要。

小学生作文,虽不是什么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比较丰富的想象。例如:要形象地描绘客观事物,就需要生动的比喻、拟人和夸张的手法;要完整地刻画某个人的形象,就需要对他的内心活动作某些合理的推测;要比较深刻地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征意义,就更需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有意识地在小学阶段培养好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敢想象、会想象、善想象”。在全新的作文教学中体现“求新、求趣、求美”。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

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一)、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

应。

二)、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三)、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能忽视。写文章应该怎样开头?怎么结尾?谁也不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警察,因为警察不是教语文的,跟他关系不大。然而有一则外国幽默,却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而这个警察终于谈出“门道”来了。

做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

一、叙述好事件的起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三、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篇3:浅论散文写作的实战技巧

1.镜头组合法。镜头组合法, 原是指电影中组接镜头的手法。将这种手法运用到作文中来, 是指写作者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或自己的情感, 选取一系列有关社会生活的分镜头或几个具有典型性、形象性、连贯性的特写画面, 通过各种方法组合在一起, 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如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春》中关于“春雨”的描写就是采用镜头组合的描写方式:远镜头———半空中, 春雨“像牛毛, 像花针, 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镜头下移:“人家的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近镜头———转到屋后,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镜头再下移, 树下地面上 : “小草儿 也青得逼 你的眼。”远镜头———城镇里, “傍晚时候, 上灯了, 一点点黄晕的光, 烘托出一片安 静而和平 的夜”; 镜头转移, “在乡下, 小路上, 石桥边, 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 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 披着蓑戴着笠”;镜头拉远后转, “他们的房屋, 稀稀疏疏的, 在雨里静默着”……一幅幅优美的画面, 让我们沉醉其中, 流连忘返。

又如阅读朱自清的叙事散文《背影》,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思维情感, 依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展开想象, 脑中浮现一幅幅画面:回家奔丧、车站送别、月台买橘、泪眼看信, 设想自己就是文中的“我”, 体验着“我”内心的复杂感情, 感受着父亲对儿子深挚细致的关爱和儿子对父亲深深的体谅感激之情, 从中品悟人情的温暖和人性的美好。

2.生活截取法。生活截取法, 就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精彩、最动人、最能反映其精神品质的闪光一段或瞬间的生活经历加以具体描绘, 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写作手法, 可以鲜活一个形象, 聆听一个时代的脉动, 透视社会生活的本质意义。如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就是通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四个生活片断:背儿观灯、观讲小说、检查功课、灯下做鞋, 巧妙地把四幅画面揉合为一体表达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怀念之情。作者正是摄取这几个闪光的片段来塑造母亲的形象, 集中表现了母亲普通而伟大的形象, 读之感人至深, 催人泪下。又如魏巍的《我的老师》, 作者从亲身经历的生活片段中选取假发怒、观蜜蜂、教跳舞、教读诗、学写字、排纠纷、梦寻师等七件事, 逐层深入地把自己对老师的喜欢、爱戴、依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文学创作, 本就是来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散文写作也是如此。作家的文学创作是截取一段感受最深的生活经历, 提取主题后进行有取舍的选材及必要的加工创造;而中学生的散文写作则是根据作文题目明确主题, 围绕主题截取一段生活经历, 进行必要的取舍与加工。

3.情境还原法。文人写诗作文讲求诗情画意:苏轼评王维作品,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朱自清也说过, “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诗中见画意, 画中品诗情。散文写作, 不一定是把正在发生的事情完完全全地记述下来, 大多采用回忆的方式, 把自己经历过的生活情景或看到过的文字材料, 运用丰富的艺术想象进行还原式的情境虚拟, 在“画意” (生活情境) 中构建“诗情” (故事情节) , 进行文学创作。如余秋雨的散文《道士塔》:“1900年5月26日清晨, 王道士依然早起, 辛辛苦苦地清除着一个洞窟中的积沙。没想到墙壁一震, 裂开一条缝, 里边似乎还有一个隐藏的洞穴。王道士有点奇怪, 急忙把洞穴打开, 嗬, 满满实实一洞的古物!王道士完全不能明白, 这天早晨, 他打开了一扇轰动世界的门户。现在, 他正衔着旱烟管, 趴在洞窟里随手捡翻。他当然看不懂这些东西, 只觉得事情有点蹊跷。为何正好我在这儿时墙壁裂缝了呢?或许是神对我的酬劳……”一千多年前发生的事情, 作者没有亲眼所见、亲身经历, 完全凭借丰富的想象, 还原历史现场, 犹如身历其境, 深刻传神。

又如《苏东坡突围》:“他从监狱里走来, 他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 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 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 他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来。他被人押着, 远离自己的家眷, 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 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他很疲倦, 他很狼狈, 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 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 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他擦一把脸, 喘一口气, 四周一片静寂, 连一个朋友也没有, 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他不知道, 此时此刻, 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州, 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作者采用情境还原的艺术手法, 再现近两千年的历史场景, 把苏东坡当年流放黄州的神态、情景、心境刻画得惟妙惟肖, 入木三分。

4.欲扬先抑法。很多散文不直接点出自己赞美的对象, 不径直表明写作意图, 而是欲进先退, 欲明先暗, 顾左右而言其它, 待到关键之处, 自然引出赞美对象;物物相因, 环环相扣, 于事情发展变化中见出起伏, 在一张一弛、一起一伏中凸现文章中心。这样的写作手法, 正如“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确有“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妙。如杨朔的《荔枝蜜》, 作者开门见山写道, 孩提的时候曾经被蜜蜂蛰过一次, 用画家喜爱蜜蜂来反衬“我”总不大喜欢蜜蜂, 用的就是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为下文赞美蜜蜂设下伏笔;接着笔锋一转, 出人意外地叙述在某年的四月到广东的从化温泉小住, 有机会看到满野的荔枝树;而吃了当地出名的特产荔枝蜜后, 去养蜂场看看自己一向不喜欢的小蜜蜂, 从而在思想感情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不喜欢蜜蜂到赞美蜜蜂, 进而赞美像蜜蜂那样的劳动人民。这样的写法, 不仅在行文上产生了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 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 而且更利于深化主题, 升华主旨。

又如冯骥才的《四月的维也纳》, 文章首先写:“开头几天, 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此时的春天似乎只是绿色连着绿色。大片大片的草地上, 没有五月那无所不在的明媚的小花。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我对驾着车一同外出的留学生小吕说:‘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 见不到花儿, 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极力渲染自己的失望沮丧的心情, 与下文作者发现“原来青草下边藏了一层花儿, 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 躲在草下边, 好像只要一用劲, 就会齐刷刷地全冒出来……”的惊喜以及对小花顶着寒风冒着冷雨傲然挺立的钦佩形成鲜明对比, 层层铺垫中点出主旨, 可谓匠心独运、立意鲜明。

5.感情层递法。有些散文开宗明义, 直抒胸臆, 首先表明自己的感情倾向, 继之赋陈铺叙, 歌咏描绘:或写景抒情, 或托物言志, 或写人记事, 在曲尽其妙、淋漓尽致的基础上, 曲终奏雅, 再次顺势点出自己的感情好恶。这种构思的好处是, 情感鲜明, 层层递进, 首尾呼应, 浑然天成。如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 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第二节笔锋一转, 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 在空旷荒寂的环境下发现白杨树, 在仔细观察、细致描绘白杨树形象的基础上, 点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进而表明自己的态度:“让那些看不起民众, 贱视民众, 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 (那也是直干秀颀的) , 去鄙视这极常见, 极易生长的白杨罢, 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逐层递进, 情感深挚热烈。

又如朱自清先生的《绿》一文, 文章在开头“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 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的基础上, 承递对梅雨潭醉人、奇异的绿的喜爱之情, 结尾自然再次发出“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 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的慨叹, 感情升华, 前后照应, 文章如一幅情感挂图, 浑然天成。

篇4:叙事散文写作技巧训练

身边的人

□柴 静

十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她是三十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而回到北京。下了飞机,下着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北京一个旅店里。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的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床头的一个箱子,她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你帮我保存这个。”那是她三十年当中,走遍西藏各地,跟各种人——官员、汉人、喇嘛、三陪女交谈的记录。她没有任何职业身份,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发表。她只是说,如果有人看到的话,会知道今天的西藏发生了什么。这个人姓熊,拉萨一中的女教师。

五年前,我采访了一个人。这个人在火车上买了一瓶一块五毛钱的水,然后他问列车员要发票,列车员乐了,说:“我们火车上自古就没有发票。”然后这个人把铁道部告上了法庭,他说:“人们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总是选择服从。但是,今天如果我们放弃了一块五毛钱的发票,明天我们就有可能被迫放弃我们的土地权、财产权和生命的安全。权利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权利就只是一张纸。”他后来赢了这场官司,我以为他会和铁道部结下梁子,结果他上了火车之后,在餐车要了一份饭,列车长亲自把这份饭菜端到他的面前说:“你是现在要发票呢,还是吃完之后我再给您送过来?”我问他你靠什么赢得尊重,他说:“我靠为我的权利所作的斗争。”这个人叫郝劲松,三十四岁的律师。

去年我认识一个人,我们在一起吃饭。这个六十多岁的男人,说起丰台区一所民工小学被拆迁的事儿,他说所有的孩子靠在墙上哭。说到这儿的时候他也动感情了,然后他从裤兜里面掏出来一块皱皱巴巴的蓝布手绢,擦擦眼睛。这个人十八岁的时候当大队的出纳,后来当教授,当官员。他说他所有做这些事的目的,是为了想给农民做一点事。他在我的采访中说到,说征地问题,给农民的不是价格,只是补偿,这个分配机制极不合理,这个问题的根源不仅出在土地管理法,还出在1982年的宪法修正案。在审这期节目的时候,我的领导说了一句话,说这个人就算说得再尖锐,我们也能播。我说为什么,他说因为他特别真诚。这个人叫陈锡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七年前,我问过一个老人,我说你的一生也经历了很多的挫折,你靠什么来保持你年轻时候的情怀。他跟我讲有一年他去河北视察,没有走当地安排的路线,然后他在路边发现了一个老农民,旁边放了一副棺材,他就下车去看。那个老农民因为太穷了,没钱治病,就把自己的棺材板拿出来卖。这个老人就给了他五百块钱让他回家。他说:“我给你讲这个故事听是想告诉你,中国大地上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执着。”这个人叫温家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她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那些能够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去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國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只有一个国家能够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

(选自《身边的人》)

写作借鉴

柴静的这次演讲确实有理由获得特等奖。不必听她的声音,只读她的演讲稿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柴静的这篇叙事散文稿对于中学生写作而言,大有值得学习借鉴之处:

一、精心选材,用典型激励人

柴静此文精心挑选了四则典型素材。从三十年中走遍西藏各地的有姓无名的中学女教师,到敢于挑战体制陋习的普通律师郝劲松,到真诚为民鼓与呼的政府官员陈锡文,到执着亲民为民的大国总理温家宝,选材角度不同,人物身份不同,但他们对待生命、对待社会、对待人生的典型故事和认真态度相同。这样典型的写作素材,本身就有一种激励读者的强大力量。

二、凸显细节,用真情打动人

要让典型的材料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就要善于捕捉、打磨、凸显人物的某些闪光的细节。文学动人的魅力就存在于细节中。上述四个典型素材中,柴静都用到了语言细节的描写,让人物自道其事,自述其志,一句话就让人物丰满了起来。在写陈锡文时,柴静写他用“皱皱巴巴的蓝布手绢”擦眼睛的这个细节,虽是简短的一句话,却大大增加了表现“真实、真诚、真情”的效果。

三、巧卖关子,用悬念吸引人

生活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常常写在纸面上的时候就觉得平淡了。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不会卖关子。柴静的关子卖得好。试想,如果柴静直接先写“七年前,我采访过温家宝总理”,则这个故事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柴静没这样写,她先说故事,说一个老人捐助一个卖棺材的农民五百元钱来治病的故事,这个故事本身已经相当吸引人了。然后,柴静才平静地说:“这个人叫温家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这个悬念的设置,让读者更深地琢磨那个看似普通的故事背后的意义。

四、推敲结构,用合力震撼人

作文不能是材料的简单堆砌,即便材料本身很精彩。相同的材料,不同的语段顺序,会产生很不相同的表达效果。柴静文中四则材料的前后顺序显然是很动了一番脑筋的。从前三则材料来看,柴静似乎是要按时间顺序来排列,但是关于温家宝总理的素材却偏偏放在最后而不是第二的位置上。现在这样的语段排序自然构成了由小人物到大人物、由小我到他人及天下的逻辑顺序,浑然一体,形成合力,震撼人心。

五、深入议论,用思想启迪人

柴静的演讲稿一共五段,前四段叙事,最后一段议论抒情。无前四段的叙述,当然无后一段的议论抒情;但是,如果没有最后一段的议论抒情,那么,前四段的叙述就没有了落脚点。在叙述的基础上议论,以议论为叙述作结,画龙点睛,精辟深刻,高屋建瓴,升华文意。反之,如果删掉最后的议论段,此文几乎就只成了材料的堆砌,其价值就大打折扣。

nlc202309090619

【习作展示】

尺 度

□王耕耘

有这样一只小船,船尾有两名船夫。躺在船板上的那位左手搭在横木上,右手扳着自己的右脚趾,好像着急地对另一个船夫喊:“快看茶壶烧开了吧!”另一个船夫停下右手摇晃着的大蒲扇,左手轻抚着眼前的小火炉,凝神静气地看着茶壶,像是专心在听壶水烧开了没有。这是明人魏学洢《核舟記》中匠人王叔远用桃核所刻的小舟一角。

有这样一位重度瘫痪者,除了他那还能眨动的眼皮和右手上那三根勉强还能轻点键盘的手指外,他既不能转动一下自己的脖子,也不能动一动他的嘴唇。他生活的全部空间似乎就是身下整天斜靠着的狭小的轮椅,但他却时刻在思考无比浩瀚的宇宙。他说:“身体和精神是不能同时残障的。”他就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

有这样一位诗人,吃不饱、穿不暖是他和家人的生活常态,颠沛流离、四处漂泊是他和家人的无奈。无情的秋风吹走了他那简陋茅屋上的茅草,冰冷的秋雨透过屋顶的缝隙,打湿了床头他那破旧的被子。一夜无眠,诗人在心中吟咏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就是千秋诗圣杜甫。

有这样一位智者,他前后14年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传播他的仁爱思想。他一辈子献身“有教无类”的教育事业,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有一天,也许是某个夏日的黄昏,这位智者有了片刻的悠闲时光,他带着几个得意弟子站在滔滔不息的河水边,沉思良久后,他深沉地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就是万代师表孔夫子。

短暂的生命可以各有奇异的光彩,用了不同的尺度去衡量,不同的生命便会展示出不同的精彩。精湛的技艺会化腐朽为神奇,这是艺术的尺度;对宇宙苍穹深入思考,会给思考者插上了自由飞翔的翅膀,这是思想的尺度;对社稷苍生满怀忘我的关爱,会让一个脆弱的生命释放出无穷的力量,这是心胸的尺度;时光流逝,能让短暂的生命超越自我、死而永生,这是时间的尺度。不妨问问自己:我要带着哪种尺度前行呢?

相似对比

相似度:百分之五十。“尺度”既可以指尺寸、尺码,也可以指评判事物的标准,此文显然是采用了后一个含义。在行文中,作者精心选择了角度不同的四则材料,通过概述和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使得简短的叙事有了很强的可读性。这四则材料全都来自教材之中,自有典型性,而先叙事再点明来由的设悬念法,也增强了可读性。最后一段在叙述的基础上生发精彩议论,点明了“尺度”的不同内涵。而这四种不同的“尺度”在本质上又是一致的:生命的尺度。最后,作者以疑问作结,引发读者思考: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度过此生?

篇5:叙事散文写作技巧

允许进行修饰,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加工、删改。

2、主旨要取向正确,有真情实感。

所谓取向正确,是要求作者爱该爱的,恨该恨的,批判社会所不能容忍的,赞扬社会所认可的。在这个基础之上,再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因为文章一经写成,就成了社会产物,那么写作者就要对社会负责任,我们对真情实感的理解不能太狭隘,太个性化。

3、构思:(又可以叫做结构或模型)

(1)、一事+议(①一事+一议;②议+事+议)

(2)、多事+议(①事+事+议;②议+事+事+议――③事+议+事+议④(总)议+事+议+事+议)

4、成功的关键:

(1)、场面。不强调把过程写得很清楚,只要求会选择典型场面,写好一个个场面。

(2)、细节。运用细节描写将细小的行为、语言、神情、心理等写生动、具体。

篇6:散文写作技巧

有人说,诗歌的特点是在“诗”字上,杂文的特点是在“杂”字上,散文的特点是在“散”字上,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散文的“散”,除包含无音韵、格律限制的“散”体语言(此乃散文与诗歌的区别)这层意思外,主要指的是小说、戏剧的写法方面的“散”。就表达方式说,是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的灵活运用。如记叙型散文,虽以记叙为主,作者作者却能随时站出来抒情或议论,有的可以抒情成分多一些,近乎抒情散文;抒情散文虽以抒情为主,却都离不了叙述和描写,有的又和议论相结合。就结构说,散文要散得开,它围绕主题和中心线索,可以时而写现在,时而写过去,海阔天空,挥洒自如。所以,鲁迅先生说:“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鲁迅全集》第10卷154页)。这写法的“散”,是散文的特点和长处。散文贵“散”不散,就写得呆板,思路不开阔。难于更好的表现主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而不乱的特点是很突出的。这篇散文最后把散开去的插叙收拢到中心线索上来了。主题,像一条红线贯穿全篇把所有片段材料组织成一束整体。而且从头到尾都是围绕中心,紧扣题目,又是它散而不乱的原因。

篇7:散文写作技巧

(一)1 写文章并不难,但写散文却很难,真正写好散文是难上加难,更不要说创作出散文精品了。一般性的文章还谈不上文学意义上的东西,一般性的文章写得再好也不会成为作家,只有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作者才有成为作家的可能。

不要把一般性的文章看成是散文,也不要把学生的作文看成是散文,学生作文还不是文学意义上的散文,学生作文只是练习写作的开始,所以一般意义上的记叙文还算不上散文,这个是要搞清楚的,否则学生岂不都成了文学创作者了吗?

散文不宜篇幅过长,一般都在两千字以下为宜,以一千五六百字为佳,不要有废话,语言要精练,要向诗看齐。

写好一篇散文非一日之功,那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不要小看这一千多字的散文,真正写好了,写得出彩,那是见作者的真功夫的。这种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就得来的,这之前要付出多少啊,要读多少书啊!要写多少东西啊!你以为他只写了这样一篇,写出这篇散文之前他写了多少篇散文连他自己大概都记不住了,要不是达不到这样的写作水平的。

写好散文就要在语言上下功夫,语言过不了关还谈什么写散文?还写什么散文?所以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没有文字功底是写不好散文的,写出的东西也是半成品,上不了台面。

写什么就要有什么语言,用什么语言,写散文就要是散文语言;什么是散文语言,什么不是散文语言,真正的读者一看就能够感觉出来:散文语言与一般语言味道不一样,区别是很大的。

写散文不要追求语言的华丽花哨,这样往往弄巧成拙。不要说散文,就是小说、诗歌的语言也是一样,都要追求语言的朴实、生动、实在,用朴、生动、实在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思想内涵,这样往往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写好散文就要放开自己的视野,不要只写自己的那点儿伤感,自己的那点儿情感,写作的范围应该更广泛一些,因为伤感的、自己个人情感的那点儿东西很难征服众多的的读者,很难上层次,倒把自己局限住了。实际上很多个人伤感的东西往往难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取向,容易产生消极的影响,很难产生有质量的作品,更不要说经典的作品了。

为了自己的爱而写自己的那点儿所谓爱情,写自己的那点儿感情;自己在爱情上经历了痛苦的过程,遇到爱情上的打击,自己爱的人不爱自己了,自己失恋了,伤感就出来了,自己整天被伤感缠绕着,就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不是不应该表达,但这类东西只适合给自己看,或者压在箱子底。

真正写好散文除了丰富的生活积累,更重要的就是对生活要有深刻的感受,对人生有深刻的感悟,这样你的心灵世界才丰富多彩,肚子里东西才会多;肚子里有东西散文的语言就会很自然地流露出来,就像清清的泉水一样奔涌而出,不要刻意雕琢,语言就能够出彩。

一个散文作者情感和心灵世界很重要,心灵不但要丰富,而且要纯洁,纯洁如水,感情纯真,写出的东西也干净,给人以美的享受。

写好一篇散文还要注意题目的形象简洁,题目不要过长。我看过网上一些所谓的散文,光从题目上看就不是散文的题目,让人仗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其实无论写什么,题目都要简洁。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是写父亲的,两个字多么简洁;茅盾的《白杨礼赞》就是赞美白杨的,四个字多么简练;冰心的《寄小读者》就是写给小朋友的,四个字多么简洁,一下子就看出是写给谁的„„

散文网上的散文题目多到十几个字,这是不可思议的,这叫散文吗?就连小说、电影的题目字数一般都在三五个之间,散文也应该这样,写散文应该注意这个问题,首先把题目定好了,这很重要。我看有的作者就是在还没有定好题目的情况下就写了,这样写出的散文也不会怎么样,读者一看题目就很糟糕,谁还会欣赏下面的文字呢?都是废话一大堆。

散文的语言是不同于一般性的文章的,也不同于小说,散文就要用散文的语言来写作,小说当然是用小说的语言来写作,如果小说语言能够有散文语言的那种美,这样的小说无疑在语言上是更胜一筹的。但现在很多的网络小说的语言实在平庸,这是缺乏散文写作经历所造成的,在语言上还没有过关就去写长篇小说了,这是很不明智的。

其实写散文比写小说难,难就难在语言上。要知道:写散文是最能够见作者的语言功底的,现在的剧本也好,小说也好,都见不到作者的语言功夫,很多作品的语言实在太差。

写好一篇散文难,若想写出更多的好篇章,不但需要写作的经验,需要长期的生活积累和感受,需要长期刻苦的写作实践,这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做到的,必须把文学创作作为自己一生的精神追求,把散文写作看成是自己人生的一种事业,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任何的挫折和艰难,也不会使你放弃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散文创作的路不是那么平坦的,就像我们人生的道路不是那么平坦一样,必须付出自己艰辛的努力。

散文写作方法

(二)一般来说,写文章就是说事。事情说清了,文章也就写完了。但是,写文章又和说事不同,因为文学是形象思维的,写出来的东西是要人看的,为了让人爱看,看了后感同身受,要达到说的事动人、被说的人感人,需要有高超的语言手段,高妙的语言技巧,这就需要讲求语法修辞,语言能力。写文章要有中心,要让看文章的人知道你要说的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就要突出中心。在写的时候,要考虑布局合理,还要讲求艺术手法等等。为了把写作过程说明白,下边,我分几个方面加以叙述:

一、选材

选材很重要。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里,大千世界的生活异彩纷呈,万花盛开,我们周围的各个方面都有许多动人的事迹,古今中外,有好多事情值得我们研究,有好多的事物值得我们探讨、歌颂和赞扬。对于作者来说,他的兴趣、爱好、感受、、熟悉程度和探讨愿望又不同,面对的对象也不同,这就有个选材的问题。首先,你要确定这篇文章为谁写,为什么写,给什么人看,这是一个前提。是批评还是歌颂,批评的要切中时弊,歌颂的要恰到好处,要批评或歌颂,观点要对,论据要充分,就是手里要有好多雄辩的论据,能说明问题,就是说理要有说服力;要歌颂,要说出原因,要明确歌颂的理由,有哪些方面值得歌颂,为什么歌颂,佩服在哪里,也就是先要搞清楚要写的文章的中心思想。这就要先做到心中有数。选材就是要先在头脑中思虑一下,什么事在我的心中最想写,我的头脑里已经有了那些思考好了的东西,必须把它遣于笔端。有时,想写,但又不知写什么好,那就先不要动笔,硬写是不行的。南北朝时,南朝有个才子叫江淹,很有文采,诗赋名声远播。有句诗是“江淹得笔聪”,说他做梦想要写出最好的诗赋,结果,有人赠他一只好笔,从此,他诗兴大发,写出了好多的好文章,好诗赋。后来他不行了,头脑混乱,写不出东西来,人们说是“江郎才尽”了。这是说要有灵感,很多时候,你的灵感上来了,头脑中的东西在翻腾,心中的思绪在撞击,已经到了不写不行了的程度,那就好办了。如果没有想好,那就翻翻书,或看看报,启发启发自己的思维。必须有自己的想法。有了想法就好办了,就是确定想法是第一步。然后,像盖房子似的,看看都需要写什么料,要先把需要的原料置办好,要先把需要的砖瓦沙石,钢材水泥,木料白灰搞齐全了,料全了,就可以动工了。

二、列提纲

列提纲很重要,列提纲的过程也是打腹稿的过程。要列出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怎么开头,怎么结尾,在什么地方议论,怎么议论,议论几个观点;在什么地方抒情,抒发哪几个方面的感情,怎么抒情。这里要强调,文章的开头结尾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常说要“虎头蛇尾”,就是开头要有力,像老虎的头似的,结尾要像蟒蛇的尾巴似的,有气魄。这当然要看写什么样的文章而定。对于记叙、抒情一类的文章,有的以开头总领全篇,有的以最充沛的感情抒情开篇,有的开宗明义,交代出事情的来龙去脉,这都不能一概而论。要看怎么布局。像有的作者用“题记”,也是一种方式。但是,要强调的是,一定要新颖,不落俗套。列提纲最好细一点,甚至最典型的句子也要列进去。提纲要把你想说的都囊括进去,列完之后,缕一缕,看看该说的落没落,有没有啰嗦的地方,啰嗦的、不该说的坚决砍下去。所谓该砍的,就是那些与主题联系不大的内容,或者与主题联系不是很紧密的部分。这样,你要写什么心理基本有数了,怎么写、写什么,文章的脉络都基本清楚了,心里也有底了,就可以动笔写了。

三、起稿

起稿的过程是文章好坏的关键。因为在起稿中,除了按着提纲所列的顺序写之外,还要考虑语法修辞的运用,什么地方运用比喻、夸张、借喻的手法,什么地方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排比句手法在什么地方用,叙述、议论、抒情的运用怎么摆布,词语怎么搭配用,语言怎么取舍等等。写的时候不要拘泥,要放开笔,放开思维,大胆写。北宋的大文豪苏东坡有一句名言,所谓“行文大略如行云流水,当行于不可以不行,当止于不可不止”,就是说,该说的一定要说到,该停下来时一定要停。叙事要简洁明了,言简意赅,不能拖沓,这里有一个故事,不妨借鉴一下:

北宋的诗人秦观(字少游),与黄庭坚、晁无咎、张耒齐名,由于他们共同尊奉苏轼(苏东坡)为师,时人称之为苏门四学土。据《花庵词选注》说,苏东坡在四学士中最喜欢秦观,对他的诗文常常赞誉不已。有一次,秦观从会稽远路回京后,前去拜望苏轼,正巧晁无咎也在座。大家谈起了创作,东坡问少游近日作了哪些诗词,少游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繡毂雕鞍骤”几句。东坡听了微笑着说道:“十三字只说得一人骑马楼前过。”缺点是“字多意少”。秦观也问东坡近日作品,苏轼念了一首:“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晁无咎听了高兴地说道:“三句话说尽了张建封燕子楼的一段故事。”两人十分叹服。像这样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名气的人,同是用了13字,尚且反映出不同的效果,我们这些人在写文章选用词句时,就更不可不多费点斟酌。要尽量做到运用极其精练的文字,表现丰富的思想内容,去掉“字多意少”冗长拖沓的毛病。

我们在写文章叙事时,免不了要用到一些典故,这些典故一定要有出处,让人们一看就能明白,理解为什么要用。但是,也大可不必拘泥。据说,苏轼在一次应考中,作了篇春秋大义之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考官梅尧臣对苏轼的文章惊为天人,但对取典拿捏不准。在苏轼拜见他时,梅问及尧和皋陶对话的出处。苏轼笑答:“想当然耳。”实际上,上面典故出自《礼记》,发生在周公身上,苏轼考试时候记到尧的身上了,但居然蒙过了老师梅尧臣,可见功力非凡。这就是说,为了达到文章效果,也不一定都那么死板,也可以适当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以达到文章的更好效果。

这里要强调,写不同的文章,手法是不同的。说明文是以说明问题为主,基本是论述、说明问题,说明某种事物,一般不用抒情,少有议论;叙述文以叙述为主,讲清事情的起止始末,适当议论,而少有抒情的文字;抒情散文是以抒情为主,加以适当的叙述和议论。但做为我们平时写文章,似乎可以不必那么刻板。当然,说明文和叙述文都属于散文范畴,但抒情散文有它的独特的地方,我们不妨重点说一下:

抒情散文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诗,所以抒情散文也叫做散文诗,但它不讲韵律、不求押韵。可是,它有诗的意境,诗的韵味,诗的句式,就是它具备了诗家三味,简言之就是它意浓、语浅、情真。而那些最普通的语言,往往最能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内涵。散文虽称散,是形散而意不散,按着《文心雕龙》的思想,散文是有心的。散文的心,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一切的展开都是围绕着中心思想展开,文心是支配通篇文章的总司令,所以在写散文的的时候,叙述也往往多比喻、夸张、排比之之类的句子,抒情热烈奔放,爱恨寓于字里行间,议论也往往含有很浓的激情。但这些都必须汇聚于一心,不离主题,像一个人似的,全身由心脑支配。散文以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为根本,既可以夹叙夹议,又可以叙述、议论、抒情相间错,也可以边叙、边议、边抒情。总之,抒情散文是以情赢人的。

四、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文章需要功夫。有的文章可以当时改,有的文章可以先放一放,放的时间长一些更好,到那时再改,你会发现有好多新的看法,新的补充,对文章会很有益处。

改文章的时候,不要忙,要先通读一遍,先要看清在观点、立场上有没有问题,是否对社会、对人民有利,观点有没有问题,立场有没有错。观点立场错了,那这篇文章就不行了。如果观点立场没问题,接下来看看文章是否通顺,有没有蹩脚的地方,如果有,那要坚决地改过来。看有没有断档的地方,有断档的地方那要弥补上,或者用过渡性的语言把它连接上。这种过渡性的语言,一定要恰当、巧妙,否则,就会给人以极不舒服的感觉,文章就失去了光彩。文章经过捋顺,基本通畅了,那就可以进入细改阶段了。

细改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句子的推敲

句子推敲,首先要注意句子的通顺,句子的主、谓、宾的搭配是否合理,是否不该省略的主、谓、宾省略了;是否该加的补、定、状语没有加;动宾搭配合理不合理,这些弄明白了,才能保证句子的通畅。句子通畅了,才能保证文章的通畅。另外,要确定好,所用的句子用在这里是否合理,表达的意思是否恰当、确切。都需要逐字逐句地认真地审视,不可马虎大意。

2、词语的推敲

“推敲”一词,本出自唐代诗人贾岛《题李凝幽居》一诗,此联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在是“推”还是“敲”的运用上,颇费思索。如果用“推字”,一是有鲁莽之意,二是有醉酒之意;三是有与诗意不符;;而用“敲”字,不仅没有了鲁莽和醉酒之意,还和诗意相吻合。他反复演示琢磨,又遇见了韩愈,最后做了用“敲”字的决定,而且完全符合夜深人静、幽隐阒寂的月夜境域。

我们在遣词造句中,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词性不准的词,要弄清后再用,就是同义词、近义词,也要加以斟酌,尽量达到确切;词的褒贬意一定搞准,特别是介于两意之间的词、或稍偏于一面的词一定慎用,不可疏忽。另外,形容词或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也是要注意准确、恰当。形容词、动词的重叠用法,也要按照规则去用。至于副词、副词结构的状语作用、补语的运用,也要恰如其分地使用。

3、修辞法的推敲

我们的汉语的修辞法,共有十二个大类,称十二大修辞法,其中:比喻(包括明喻、暗喻、借喻)、比拟(包括拟人、拟物)、夸张、引用、排比、设问、反问、对偶、(也称对仗)、反语、反复(也称重复)、对比(也称对照)、借代,这些修辞法也称十二个修辞格。其中较为常用的是:比喻、比拟、夸张、排比这几种。这些修辞法的运用,是并不容易的,如果使用了,一定要认真推敲,要做到贴切、逼真,才能对我们的文章祈祷给力的作用。修辞法的运用,不能仅从理论上去学习,是要经过反复地实际地练习,才能用好。

五、文章名字的推敲

篇8:记事散文写作技巧

一、多媒体教学, 让学生感受英语句子的美感

在英语写作课堂上运用多媒体, 是为了让学生在听句子的时候能够进入状态, 让他们在音乐的陪伴下感受英语句子的美感。当学生感受到英语句子的美感时, 那么, 我相信学生肯定会逐渐对英语感兴趣, 那么, 这样学生才会慢慢接受英语写作。

那么怎样让学生慢慢欣赏优美的英语句子呢?根据我的教学经验, 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步:首先我在网上收集了很多优美的英语句子, 比如, I miss you so much already and I haven’t even leftyet! (尽管还不曾离开, 我已对你朝思暮想!) , No words are necessary between two loving hearts (两颗相爱的心之间不需要言语.) , You make my heart smile (我的心因你而笑。) , Being with you is like walking on a very clear morning. (和你在一起就像在一个清爽的早晨漫步) 。这些句子都是与爱情有关的, 因为关于爱情的话题永远是讲不完的, 所以我才会选择这些句子, 这样学生才会对本堂课感兴趣。

第二步:学生欣赏句子的时候, 肯定也少不了优美的音乐, 所以, 在课前我也收集了一些优美的音乐, 比如, Keren Ann——《By The Cathedral》、Frente——《Bizarre Love Triangle》、EMILIA——《BIG BIG WORLD》等等, 当学生在这样的英语陪伴下欣赏英语句子时肯定会感到特别舒服, 这正是我所想要的效果。

第三步:正式运用多媒体放映优美英语句子, 让学生一边看幻灯片上显示的英语句子, 一遍听着优美的英文课。让学生仿佛走进了静谧的大森林, 让他们逐渐爱上英语, 这样的方式也是非常利于学生写作的。

想让学生写好英语作文, 我们做老师的首先就应该让学生能够爱上英语, 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去写英语作文。

二、课堂口语交际, 训练学生的即兴口头作文

课堂口语交际也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所以, 在英语课堂上, 老师则可以鼓励学生勇敢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那么, 该利用怎样的方式才能鼓动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呢?我的做法如下:

首先, 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时候, 我会想办法让学生放轻松, 比如在课堂上用英语说几个笑话, 或者几个英语急转弯, 利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痛快地笑出来或者思考一下, 这样学生才会把心情放轻松, 那么, 接下来我则会提出一个很适合学生讨论的话题, 比如“About love, how view do you have? (关于爱情, 你们有怎样的看法?) ”“In the class, you thought who quite is humorous? (在班上, 你们认为谁比较幽默?) ”“If must carry o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o reform, you how opinion? (如果要进行高考改革, 你们又怎样的意见?) ”等等, 总之话题最好能让学生有话可说, 这样班上的同学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去。当我提出话题后, 我同样会用英语让学生分组讨论, 让他们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来做准备, 这样他们在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才不会因为紧张而忘了怎样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总之, 通过口语交际的方式来进行高考英语写作的训练,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表达能力, 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不会无话可说, 同时这样的方法也能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三、与教材牵手, 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英语教材绝对一本很好的资料书, 学生在学习英语写作时一定不能忽视教材的作用, 只要学生能够正确利用好英语教材, 那么, 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在里面发现很多的财富。

比如, 在英语教材中有很多能够帮助学生写作的句型, 比如, according to=based on, 这样的词组在牛津版英语教材上经常出现, 那么, 老师在讲到这个词组时, 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个词组造句, 这样学生才会正确运用这些词组来写句子。像上面的词组, 在教材中还有很多, 比如, I am greatly convinced (that) …=I am greatly assured (that) 、As far as my knowledge is concerned=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等等。总之课本上出现的这些词组老师一定要让学生长期练下去, 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提高的。

四、掌握写作方法, 让作文变得有头有脸

想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是绝对不能少的, 之前我谈论到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及怎样积累英语词汇, 那么, 现在我想说的是如何让学生掌握好写作方法, 让学生的英语作文变得更加有气派。

关于文章开头的句子:

1.I....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2.Living in a city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3.....play (s) an important role/part in...

4..With the development of...

关于过渡:

and、b ut、however、therefore, what’s more、on the o ther hand、in addition

关于结尾:

1.....take measures to do sth

2.in one/a word, generally speaking

像以上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这里我就不用举那么多了, 总之, 在写高考英语作文的时候, 学生一定要注意开头、结尾以及过渡句, 只要学生把自己的文章变得有头有脸了, 那么, 我相信学生的作文分数也不会很低。

五、总结

总之, 为了让学生写好高考英语作文是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首先就得让学生爱上英语写作, 所以, 欣赏优美英语句子是绝对不能少的。英语写作需要学生的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 口语交际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同样, 写英语作文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所以, 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也是很有必要的。总之, 老师在进行学生的高考英语作文训练时, 一定要让学生打起精神, 这样他们才会把作文写好。

摘要:高考英语写作依然是英语考试的重要部分, 而相对于英语其它类型的题来说, 写作依然是学生感到困难的一部分, 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缺少积累英语词汇, 从而使学生在写作时无话可说。所以, 老师在进行高考写作教学指导时, 应该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 首先让学生爱上英语写作, 其次再让学生动手写作,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高考英语,教学指导,提高方法

参考文献

[1]曾焕鹏.《关于高考作文的几点思考》[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

上一篇:四川理工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下一篇:交警大厦岗党风廉政建设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