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2024-06-14

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精选8篇)

篇1: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开设劳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需要。根据学校有关文件精神,为有效开展劳动教育,高质量实施劳动课教学,将劳动教育与学校卫生保洁相结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劳动课内容

1、劳动理论。包括劳动的内涵、劳动的意义、劳动的种类、劳动技术等。

2、劳动实践:校内开展个人、宿舍、教室、实验实训室等的卫生清洁和维护;校外利用小学期或节假日开展家庭劳动、社会有偿劳动和公益服务劳动等。

二、劳动课开设范围和开设时间

全校本专科学生全部开设劳动课,理论课开设在第二学期,实践课本科开设在1―6学期,共六个学期,专科开设在1―4学期,共四个学期。

三、劳动课时与学分分配

本专科学生需修读的劳动课为2学分,其中理论课时为16课时,1学分。实践学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校内卫生清洁,占0.6学分,第二部分为校外家庭劳动、公益服务劳动和社会有偿劳动,占0.4学分。

四、组织实施

1、学校成立劳动课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赵新生

副组长:白敏植、王宪明、王永芹

成员:教务处、学工部、后勤管理处及各二级学院主要领导。

领导小组职责:制定劳动课实施方案,领导劳动课的教学和劳动实践的实施。检查评估劳动课的教学质量、劳动任务的完成质量、开展评优评先等。

2、成立劳动教育教研室。每个二级学院指定1名教师为劳动课教师,组成劳动教育教研室,设教研室主任1―2名。劳动教育教研室组织教研活动,开展课程建设,组织开展劳动课教学,组织劳动课的成绩考核、成绩登统等工作。劳动课教师需属于教师序列、有学生管理经验和学生工作热情的我校在编教师。劳动教育教研室挂靠在教务处,教务处牵头劳动理论课的课程建设,包括师资培训、课程标准建设、教材建设等。

3、校内劳动实践的组织实施

(1)教务处负责将教室、公共实验实训室的卫生清洁任务分配到各二级学院。

(2)学工部负责制定校内卫生清洁要求和评价标准,学工部牵头,教务处、后勤管理处参与校内卫生检查、评优、评先等工作。

(3)后勤管理处负责提供清洁卫生所需要的工具及相关用品。

(4)各二级学院成立副书记任组长,辅导员(班主任)、劳动课教师为成员的劳动实践指导小组。负责本学院校内卫生清洁的组织与实施,制定具体要求和检查评估方案,按要求进行检查、验收、评估、推优等;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家庭劳动、社会有偿劳动和公益服务劳动的具体要求、成绩考核标准等。

(5)每学期正式上课前一天和放假前一天各二级学院要安排学生进行大扫除,保证上课和假期清洁卫生,届时学校将组织检查和评比。日常卫生扫除按照学校安排,各二级学院自行组织,学校将不定期进行检查和评比。

4、经费保障

学校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劳动课建设、教学和劳动实践。专项经费的80%根据学生人数按比例划拨到各二级学院,资助劳动课建设、支付任课教师和劳动实践指导教师劳务费、奖励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专项经费的20%由学校统一掌握,用于奖励劳动实践组织效果好、质量高的先进集体,奖励表现突出的优秀个人。

五、校内劳动任务分配

见附表。

六、本方案发布之日起实施,教务处、学工部、后勤处共同负责解释。

篇2: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高职各专业的职业能力课程,在职业能力课程体系中属于必修课程,对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心理理论知识、指导高职学生生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 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科学与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树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与情绪,正确地面对大学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恋爱问题、学习与成才、人格发展、未来的择业与就业,以达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与人格的健全,以全面推进我们的素质教育。

(三)课程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体讲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涵义和标准、大学生的环境适应、学习心理、人际交往、情绪、自我意识、人格、爱情与性心理、挫折与危机干预、心理防碍与心理咨询等内容。认识心理科学,消除对心理学的误解,培养科学的心理观;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让大学生重视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消除心理困惑,及时调节负性情绪,学会面对人生的各种挫折与困难,增强心理承受力。

二、课程内容标准

(一)学习情境划分及学时分配 学习情境 教学学时(2学时)课堂教学实践教 学习情境名称 学习任务 时数 学时数 1.1健康的新概念 1.2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1.健康与心理健康 2 1.3当前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存在的原因 1 2.1掌握学习的首要条件 2.2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2.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2 2.3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及调适化解 3.1大学生人际交往内涵,积极的人际交往 3.2有利于人际交往的因素 3.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2 3.3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误区及调适方法、3.4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与技巧 4.1大学生的性心理发展及其特征 4.大学生的爱情与性心理健康 4.2大学生的性心理困扰及其调适 2 4.3大学生的爱情与婚恋观 5.1人的个性的结构 5.2健全人格的标准,5.大学生的人格与心理健康 5.3人格障碍的基本类型与特点 5.4自我调适,培养与健全自己的人格 5.1挫折和危机的基本概念、内涵 5.2大学生的挫折表现,挫折反应 2 6.大学生的挫折心理与危机干预 5.3和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以及应对挫折的策略 小计 12

(二)学习情境描述 学习情境1 健康与心理健康 教学时间 2 1.理解健康、心理健康的内涵,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 2.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学习目标 3.了解亚心理健康的信号与调适方法; 4.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调试。【知识点】 1.1健康的新概念 教学内容 1.2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1.3当前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存在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任务驱动教学法。室内教学:专业教师、教室、多媒体设备; 教学条件 考核评价 即时评价(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出勤情况)。学生的知识 掌握健康的新概念、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分析当前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能力要求 及存在的原因。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自己的心理健康并能加以调试 教师的知识 有专业教学一年及以上经历,具备双师素质;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熟 2

和能力要求 悉心理学相关知识和理论 学习情境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教学时间 2 掌握学习的首要条件、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学习目标 理问题及调适化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知识点】 【技能点】 1.理解学习的含义,了解学习的分1.分析学习能力的技能 类; 2.找出学习中出现问题原因的能力 2.了解掌握大学生学习的心理特教学内容 3.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 点; 3.理解并掌握大学生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调节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任务驱动教学法。室内教学:专业教师、教室、多媒体设备。教学条件 考核评价 即时评价(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出勤情况)学生的知识 掌握学习的首要条件、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和能力要求 理问题及调适化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教师的知识 有专业教学一年及以上经历,具备双师素质;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熟和能力要求 悉心理学相关知识和理论 学习情境3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教学时间 2 通过学习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内涵、明白什么是积极的人际交往?哪些因素有利于学习目标 人际交往?从而端正人际交往的态度,认识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误区及调适方法、让大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能力与技巧。【知识点】 【技能点】 1.人际吸引的规律; 1.运用人际交往理论于实践的能力 教学内容 2.人际交往中的影响效应; 2.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 3.交往技巧; 3.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4.交往模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条件 室内教学:专业教师、教室、多媒体设备; 考核评价 即时评价(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出勤情况);完成课后作业 学生的知识 了解人际交往的含义及意义;理解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及心理效应;让学生理解掌和能力要求 握人际交往的技巧;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在人际交往的能力有所提高。教师的知识 有专业教学一年及以上经历,具备双师素质;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熟和能力要求 悉心理学相关知识和理论 学习情境4 大学生的爱情与性心理健康 教学时间 2 1.知道大学生性心理的发展及其表现; 学习目标 2.理解大学生恋爱的动因,了解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 3.掌握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适; 3

【知识点】 1.大学生性心理的发展; 【技能点】 2.大学生性心理活动的表现; 1.建立正确的性心理的能力 教学内容 3.大学生的爱情与婚恋观; 2.建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点能力 4.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 3.调节自我感情的能力 5.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适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条件 1.室内教学:专业教师、多媒体设备; 考核评价 即时评价(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出勤情况)学生的知识 了解性心理的发展和性心理活动的表现,培养自身正确的婚姻恋爱观并能对自我的和能力要求 感情进行调试。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有专业教学一年及以上经历,具备双师素质;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熟要求 悉心理学相关知识和理论 学习情境5 大学生的人格与心理健康 教学时间 2 1.理解人格的概念、人格特征,明确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2.理解大学生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学习目标 3.掌握大学生人格缺陷及其矫正措施; 4.了解大学生人格障碍及其矫正措施。【知识点】 【技能点】 1.人的个性的结构; 1.分析自我个性结构的能力; 教学内容 2.健全人格的标准; 2.建立健全人格的能力; 3.人格障碍的基本类型与特点; 3.对自我人格进行调试和培养的能力; 4.自我调适,培养与健全自己的人格;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教学条件 室内教学:专业教师、教室、多媒体设备; 考核评价 即时评价(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出勤情况);完成课后作业。了解和掌握人的个性结构及健全人格的标准、人格障碍的类型和特点,能对自我的学生的知识 和能力要求 人格进行调试和培养。教师的知识 有专业教学一年及以上经历,具备双师素质;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熟和能力要求 悉心理学相关知识和理论 学习情境6 大学生的挫折心理与危机干预 教学时间 2 了解大学生心理挫折的类型、大学生受挫后的行为反应、挫折的基本理论;能应用学习目标 理论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并能培养自己的挫折承受力。【知识点】 【技能点】 教学内容 1.大学生心理挫折的类型; 1.分析自我的心理挫折类型及挫折后的行2.大学生受挫后的行为反应,; 为反应的能力; 4

3.大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

2.提高自我挫折承受力的能力。4.大学生挫折的应对。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条件 室内教学:专业教师、多媒体设备 考核评价 即时评价(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出勤情况)。了解大学生心理挫折的类型、大学生受挫后的行为反应、大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学生的知识 能分析自我的心理挫折类型及挫折后的行为反应的能力并有培养和提高自我挫折承和能力要求 受力的能力。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有专业教学一年及以上经历,具备双师素质;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熟要求 悉心理学相关知识和理论

三、课程实施建议

(一)改变课程教学模式 1.以体验学习为教学模式 在具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教师应善于创设活动的情境,以体验学习为教学模式,促使师生、生生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或唤醒学生内心己有的经历和体验,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深刻的感悟中达到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2.扩展课堂外学习。给学生开出大学期间的必读书目,在学生课堂体验的同时,让学会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和思考。增强自我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同时延伸了课堂教学的时间。书目分年级推荐。大一时推荐:《大学到底怎么读》、《二十几岁决定男人一生》、《老板要你在大学里学的10件事》、《释梦》;大二时推荐:《做最好的自己》、《冲突与解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性的弱点》;大三时推荐:《现在,发现你的优势》、《2.0时代的赢利模式》。3.以中小班开展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须以个体的经验为载体,使学生通过自身的阅历实现感悟,以促进心理的反思与构建。而体验与活动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学手段实施的体验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活动中的体验。只有借助于活动,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深刻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才能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进行体会、琢磨,产生共鸣,进而促使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现在学院的心理健康课是必修课,但因为教师和教室的限制多为大课。最少的一个教学班是3个班合班上课。多的甚至达到4个班合为一个教学班,人数90人至120人不等。根本无法开展情境教学。教学班级建议最多两个班合并教学,这样有利于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的开展。过大的班级教学效果较差,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建议最多两个班合上,但不超过80人为宜,且安排教室时应是活动课桌椅的教室,以便于情景教学、活动教学和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开展。5

(二)课程开设时间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是侧重在对学生智力心理的培养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掌握知识服务。只要有利于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建立,良好学习心态的形成,情绪的合理调控,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挫折承受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内容就决定了应该在学生一入校的第一学期就开设,这样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心理问题才有所启发和指导。而我院的心理健康课均在大二的第二学期开设。那时对学生的指导意义已经弱化了。建议本课程在一年级的两个学期分系开设,这样可以加强本课程对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的指导意义,同时也能缓解教师不足的现状。

(三)教学方法 1.针对本课程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针对性的采用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2.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3.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理论的能力。4.给学生开出必读书目,读后完成小论文,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和思考、写作的能力。

(四)教学条件 1.标准与规范(1)教学资源 网络课程、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必读书目推荐(2)师资队伍 现教师队伍老中青结合,知识结构、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及师资配置情况科学合理,全体教师都能够保持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紧密联系,是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2.教学设施 学院校园网、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

(五)课程考评方法

篇3: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21世纪的国际竞争是国民综合素质的竞争, 国民的健康问题是国民综合素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国民能否在心理、情感、智慧、体格、技能等各个方面保持健康将直接影响到国民的个人发展乃至国民综合素质的发展。为此, “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已逐渐深入人心。今年, 广东省已在全国范围内首先将中小学“体育课”改为“健康课”。针对这一现实, 目前我们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就应作相应的调整。

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的具体表现, 是教育的核心。课程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是全过程、全方位的。所谓全过程是指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以及对教学组织的形式的安排都具有导向与决定作用。所谓全方位是指课程既要坚持以体育科学知识为主干, 重视理论知识和动作技术的传授, 又不忽视非知识结构的培养和建立, 如意志品质、思想意识、心理活动等。在教学活动中, 课程是学生获得信息、增长知识、培养动作技能的主要源泉, 是教师设计具体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1 21世纪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规格及培养思路

1.1 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规格

21世纪的教育对人才需求呈多层次、多规格的发展趋势。21世纪体育教师的人才规格应该有三种模式, 即“智能复合型”、“创造型”、“应用型”。新世纪学校体育教育需要复合型、创造型人才, 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需要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这是由学校体育工作特点的现实社会实际所决定的, 那些工作扎实、任劳任怨、实践经验丰富、集多种能力于一身、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更受各类学校的欢迎。

1.2“应用型”体育教师培养的基本思路

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按照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素质高、知识厚、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体育教师的培养应于素质教育为核心, 知识教育为主线, 从师技能培养为重点, 突出学生素质、知识、技能、能力培养。

从宏观的培养方案上说, 应于从师素质为核心来设计课程和教学环节, 一切围绕着人才全面发展来运行, 把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培养目标应当全面, 并且有综合性。培养过程应注意各培养目标之间的协调性和可操作性。

从微观的培养方案上讲, 以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为手段, 通过课堂教学与非课堂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确实做到师德教育系列化、知识传授科学化、课程结构最优化、能力培养模式化、素质评价综合化。

2 目前体育教学课程设置的现状

通过对我国60所院校体育院系与世界17个国家35所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结构的比较和分析后发现,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不尽合格。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国外同类专业相比, 出现了同相异构现象及相同专业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设计出现差异。国外体育院系的一般基础教育课程比重明显高于国内;国内体育院校的体育专业教育课程比重明显高于国外。由此可见, 国外较重视一般基础教育, 呈基础宽厚性。而我国则较重视专业教育, 呈专业纵深性。

(2) 国外体育教育专业一般基础教育课程的学科面比较宽, 涉及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门学科。我国一般基础教育课程中,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比重大, 且多为政治思想教育课程, 而自然科学课程呈薄弱, 学科涉及面窄。

(3) 在专业教育类课程中, 国内外学科、术科课程的比重差异很大。国外重视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运动技术对学生不提过高的要求。国内体育教育专业比较重视运动技术的学习, 术科课程学分的比重是国外体育教育专业的4.3倍, 学科课程分仅为国外同专业的69%;学科课程结构中社会与行为科学严重不足;术科课程结构中重竞技类项目, 轻非竞技类项目;术科课程教学中重直接经验轻间接经验, 实践学时占86%以上。

(4) 国内外体育教育专业选修课程的比重明显高于国内, 与其相比,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的弹性比较差、选修课比重偏低, 仅为23.1%。日本、美国的选修课比重平均达33.6%、3.5%。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与国外院校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经济体制下的人才供需机制不同, 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办学, 课程结构调整与人才市场的变化脱节;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同, 国外培养基础宽厚型人才, 而我国培养专业纵深型人才;对体育功能的片面认识, 造成了课程结构的失衡;运动技能健身论的影响造成本科课程偏重, 技能练习学时偏多。

3 体育教学课程设置的对策

借鉴世界发达国家课程体系改革的先进经验, 并根据培养目标和21世纪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 在课程设置改革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括宽公共课程, 丰富教育课

目前,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公共课主要包括教育学、大学英语和政治思想等几个内容, 而且政治思想课程所占的比例比较高。由于21世纪对体育教育人才的要求是;一专多能的应用型, 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公共课程的涉及面显然过窄, 难以培养出素质高, 知识厚的应用型人才。

把体育教育当作社会现象来考察, 它与社会诸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全方位的, 它与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文化传统、社会生活方式、人口素质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为此, 应括宽一般基础教育课程的科学面, 并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行为科学、自然科学等多门学科。这样培养高素质、能力全面的体育教育人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教学水平的高低同很多方面都有一定的联系, 但传统的教育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仅包括人体解剖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理论等几门学科。这对于充实和丰富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与手段而言显然是不够的, 例如与教学水平有密切联系的运动学习就不在此例。

3.2 精选专业课, 增强选修课, 加强实践课

现行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具体项目几乎全部都是奥运会的竞猜项目, 这造成了一下两个不利因素。

(1) 专业课程门类繁多, 在专业课程教学是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 学生的学习能力、时间与精力就不能保证高效高质的学习。

(2) 课程设置的内容与市场的需求存在差异, 一些在社会上能引起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兴趣的项目并未开设, 如网球。而有些项目不符合当地中小学的锻炼习惯以及场地设施情况。

为此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 有针对性地对专业课程进行必要的筛选。

在精选专业课的前提下, 增加选修课时培养一专多能的体育教育人才的保证。在总学时受到限制的条件下, 对适宜开展的、有发展前途的项目要发展和引进, 并保证其教学时数。

运动学习的过程是不断练习的过程, 练习是获得技能的唯一途径。尽管目前实践课和选修课的冲击, 其教学时数在不断地减少, 并造成了近年来学生的术科成绩呈下降趋势, 但我们仍可以通过某些途径来使实践课得以加强, 如增加总学时或提前开设术科课程。

3.3 紧紧围绕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 是教育的核心。课程设置要解决的是根据培养目标, 对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基本培养规格、课程结构、主干必修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对这些内容的任何规划一旦脱离培养目标这一中心, 都会导致“生产”的学生不符合社会的需要, 从而影响到整个体育教育的发展。为此, 对社会对体育人才需要以及未来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细致地考察是非常必要的。在确立培养目标时应注意目标定位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不考虑市场的需要是行不通的, 而仅仅根据市场的需要也往往会导致某些短期的行为, 因为市场的需要是不断变化的。

3.4 正确处理课程设置的几个关系

3.4.1 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

从“一专多能”方面理解, 必修课是保证学生有所专长的基础, 而选修课则是全面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关键。长期以来,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很多都是围绕着增加体育学时, 延长教学年限来完成与实现课程目标任务, 但学时和教学年限不可能无限制的延伸, 因为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已成为高校教改的必然趋势。对必修课的减少以及选修课的相应增加不能盲目, 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未来需要, 不能脱离培养目标这一中心。

另外, 在处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时, 还应注意处理课程与课时、主干课程与一般必修课程、限制性选修课与自由选修课的关系。

3.4.2 学科与术科的关系

在这里所谓学科是指专业基础课程, 所谓术科指专业技术课程。体育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小学的体育教师, 教学能力是他们必备的能力之一。但是竞技水平并不等于教学水平高。教学能力是竞技水平以及对运动理论和运动技能的认知更为重要。换句话说在教学过程中, 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科学理论和新身实践中懂得如何能更有效地提高运动技能水平, 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人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健康与快乐。

参考文献

[1]张茂林.高校体育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查[J].运动, 2013 (2) .

[2]陈丹, 张丽群.体育教育专业新旧课程改革方案试试效果比较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3 (4) .

篇4: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一、大学生理财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

(一)大学生理财教育课程应以科学的理论构建作为铺垫 该理论建构应综合运用经济学、金融学、保险学、财政学、税收学、财务会计学、消费经济学、消费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法学等基础理论。

(二)大学生理财教育课程应将先进的理财理念贯穿始终 沃伦·巴菲特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1956年,他将100美元投入股市,50年间创造了超过400亿美元的财富。2008年,其位列全球富豪榜次席。他是这样认识理财的,即“一生能够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如何投资理财,钱找钱胜过人找钱,要懂得让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因此,在大学生理财教育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让大学生树立“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理财光明正大”、“理财的目的——梳理财富,增值生活”及“富翁——源于节流”等。大学生理财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让大学生自觉地用这些理念去指导自己的行为。与此同时,要彻底消除大学生在理财上的种种误区,如“我不需要理财”、“没财可理”、“等我有了钱在理财”、“靠理财一夜发家致富”、“会理财不如会挣钱”和“理财就是买股票、买保险”等。

(三)大学生理财教育课程重在训练与提高大学生理财实践能力 “授人以渔”应成为大学生理财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菲尔德对美国大学生设计了专门的“1+1+1”的理财模式,即学会贷款——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学会兼职——让“增值”为以后的超前消费埋下伏笔;学会投资——为今后的个人理财“投石问路”。通过教育让大学生明确理财的三个重大环节,即攒钱(理财的起点)、生钱(理财的重点)、护钱(理财的保障)。

(四)大学生理财教育课程的实施要形成全方位的教育格局 大学生理财教育涉及到大学生经济活动的所有领域和场所。在发挥学校教育优势的同时,还要通过家长、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家庭和社会培养学生先进的理财理念、正确的理财习惯和适用的理财技能,形成大学生理财教育的合力。在学校教育中,不仅要充分发挥理财教育课程的独特作用,还要善于利用学科渗透、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形成全方位的理财教育格局,从而提高理财教育的成效。

二、大学生理财教育课程体系的特点

(一)发展性我国理财教育的历史传承过程具有发展性。我国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的主流文化,与同时并存的对金钱的崇拜心理,造成公众矛盾的心理状态,长时期内压抑人们理财素质的提高。解放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客观上也不利于公众理财素质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理财实践异常活跃,理财教育理论严重滞后,社会呼唤理财教育尽快发展和完善,实现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主体性理财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理财素质。任何素质的发展都离不开主体的积极参与。受教育者素质形成过程就是观念、知识、技能等内化的过程,不通过学生主体内部积极性的调动,这个“内化”就不可能实现。因此,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还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积极参与理财实践活动。

(三)实践性 理财教育来源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并为个体的、社会的经济实践活动服务,因此具有突出的实践性。首先,理财教育目标是实践的。理财教育目标既包括对学生观念、知识的培养,也包括对学生技能和行为的锻炼,归根到底是知、情、意、行的統一,落脚点在学生的经济行为上。其次,理财教育过程是实践活动。理财教育实践包括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的大量教育活动,贯穿于理财教育全过程,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是学生理财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最后,实践能力是理财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只有受教育者面对经济生活情境,其观念、知识转化为经济行为,潜在的理财素质变为显性的理财实践行为,才能认识和评定其理财素质水平。

(四)开放性 科技发展、知识激增、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的事实,不断丰富着理财教育活动的条件和环境,使理财教育活动的领域不断扩展,形式日益多样,水平逐渐提高。有鉴于此,理财教育要加强课程建设,与时俱进,根据学生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动态,及时地吐故纳新。

(五)动态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通过相关的学习、训练和不断的理财实践,大学生的理财水平会不断提高。理财教育的动态性要求,对个体理财的培养过程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前后衔接和协调一致。

三、大学生理财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一)设定课程教育目标,明确课程教育内容具体包括:

(1)设定课程教育目标。理财教育目标是对理财教育结果的预期规定,是理财教育过程的起点,具有定向、激励、调节、评价的功能,是理财教育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和首要环节。大学生理财教育的总体目标:使大学生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先进的理财理念,掌握科学的经济、金融、财务、会计、投资等理财基础知识,具备理性消费、科学理财、有效投资的基本能力,成为适应社会要求的经济主体。

(2)明确课程教育内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课程要以大学生理财理念的建立、理财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理财水平的提高为目的,以学科自身知识体系为依据,按照大学生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频繁接触的现实问题来明确课程内容。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一是理财先导——建立理财理念。通过理财教育帮助当代大学生建立先进理财理念,同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理性的消费观、自觉的投资观、积极的创业观,牢固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团队协作意识,以及创新进取、百折不挠的心理素质。二是理财基础——传授理财知识。要向大学生传授理财必备的基础知识,如经济学知识、财务会计学知识、货币与信用知识、利率与汇率知识、金融学知识、与个人理财有关的财政、税收知识和政策、法律知识及网络理财知识等。三是理财方法——训练理财技能。通过培训使大学生系统掌握完整而科学的理财流程,帮助大学生构建适合自己的理财模式,指导大学生“开源”与“节流”的方法和技巧,让大学生熟练掌握攒钱、生钱和护钱的技能。四是理财工具——分析理财项目。通过分析帮助大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理财产品,如储蓄、保险、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国债、彩票、机会与风险并存、黄金等。

(二)做好教学基本建设,夯实课程教育基础具体表现在:

篇5: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资源与环境学院大学生绿色文化社环境教育项目之

实施《环境伦理道德教育院级精品课程》方案

全国“两会”刚刚落下帷幕,“十二五”规划正式出台,在“十二五”规划提出的24个指标中,涉及绿色的指标就占了三分之一(8个),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发展规划”。可以说,绿色发展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大亮点,是指导中国经济未来5年发展的国家规划。绿色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指向。

为推动广西北部湾区域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完善、促进钦州市环境友好型发展,强化公众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师生节能环保水平,切实保护陆地、海域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特制订资源与环境学院大学生绿色文化社环境教育项目之实施《环境伦理道德教育院级精品课程》方案,以下简称《环境项目》。

一、项目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及环境正在急剧地发生变化:当代经济的发展是以资源的过度采用和使用以及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为代价的。一方面我们在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物质生活世界,而同时我们也在加速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每个人都想生活在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环境里,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然而我们在不经意间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厄尔尼诺现象、臭氧层空洞、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等等环境问题,这不但现实地影响着人们的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而且还造成了人们精神上、思想中的不良环境心理影响。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是,长期以来,学校明文规定中涉及校园环境保护的政策实为罕见,最近受到校外门店不良生产的影响,以及在校内教室、宿舍垃圾随处可见的不良习惯,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环境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在呼唤着绿色文化、环境伦理道德教育。

当前我学院资环学院设立了与环境相关的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早有涉及环境伦理教育!在我学院地理科学(地理教育)专业课程中就有《环境伦理学教程(邝福光)修订版》《环境科学概论》《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以及笔者所学的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专业课程中有《环境伦理学教程(邝福光)》、《环境科学概论(杨志峰)》、《土地资源学》、《区域分析规划与教程》、《城市规划原理》等环境知识有关科目„„。

这是值得我们有所安慰、鼓励的事情。然而,我们不能仅仅局限在我学院资环学院的地理专业中、局限在了国家的应试教育当中,每年有一批新生从校门口

浩浩荡荡的进入大学、又有一批毕业生浩浩荡荡地步入社会。这其中,真真正正带有强烈环境意识、带有环境社会责任感的人,真的能在社会中履行“尊重环境、宣传环保”诺言得人屈指可数。不是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就是生态意识不坚定。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环境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在呼唤着绿色文化、环境伦理道德教育。

钦州市中小学校的环境教育状况也只有在近两年里才开始出现好转,教育方法渐渐向多元和灵活务实的方向转变。然而形式上的变化容易,理念上的更新却很难。新的环境教育理念尚未被广泛有效的应用,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及边远山区的学校和尚未进入正统教育体系的打工子弟学校内,获得新型有效的教育资源的机会就更为稀少。

与此同时,大学生环保社团近年来快速成长,并逐渐走向成熟。我们有时间、精力和热情,愿意和全校师生结成好友,在互动的过程中共同成长。

1.有效的环境伦理道德教育应该是渗透式的,与学校所有学院和专业相联系。

2.环境伦理道德教育是要帮学生了解他们生活的真实环境,并且培养他们的发现力。

3.环境伦理道德教育要注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如:森林砍伐、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

4.环境伦理道德教育最好单独设课,否则不被重视。

5.环境伦理道德教育要帮助学生自己决定生活方式。

6.对于可持续发展有各种解释,我们需要等专家具备了权威的一致意见,再介绍给学生。

7.环境伦理道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和行为。

8.环境伦理道德教育主要是关于人与自然环境的研究(人--地复合生境系统研究)。

二、项目意义

环境伦理道德教育一直以来都是资环学院特色教学活动,围绕我校创办北部湾大学目标,培养现代社会应用型人才,做“文化的领前人”的建校理念。推广、完善、改进《环境伦理道德教育院级精品课程》,有利于推广资环学院教学方法,树立钦州学院资环学院绿色文化品牌、环境伦理道德教育品牌项目,促使生态意识、绿色文化思想深入每一位学子,有利于凝聚浓厚绿色文化气息、建设美丽校园、培养绿色青年。

三、项目简介:

环境伦理道德教育项目是按照《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提出的要求,以资环学院班级学生为主,面向全校专业班级开展的一项社会公益教育活动。

每一期教育活动结合环境教育、现代娱乐、师生互动于一体的教学模式,由四名主持人主持活动,将会看到绿色文化社会员特别献上别具一格的开场秀节目,每期邀请一位环境专业人士作为评委,并与师生互动,并有四个不同称呼的代表组参与环境知识抢答活动,竞争激烈、思维碰撞,最后分值越高,将会胜出本期活动。最后,将会进行抽奖,每一位观众都有可能得到由绿色餐厅提供的免费午餐,还有可能得到一张200元的KTV消费卷。

每一期活动的主持人,都是通过教师亲自执教、监督,自己努力学习环境伦理学知识,并认真向专业教授、老师、同学请教有关环境知识。让每一位同学在不经意中感受环境教育的魅力,印象深刻,深入人心。

四、主办单位:资源与环境学院

五、承办单位:资源与环境学院大学生绿色文化社

六、协办单位:绿色餐厅等机构、单位

七、项目实施时间:2011年秋季学期1到15周每个单周星期五晚上;2012年春季学期

八、项目实施地点:资环学院J2403教室

九、项目参与人员:环境方面领导干部、工作者、环境专业教授讲师、资环学院非毕业班级、选邀兄弟社团、学生会等组织、绿色文化社会员代表

十、项目实施准备:

(一)教学行政准备工作:

1.需要我院资环学院11届大一级每一个班,设立一名环境委员班干部,负 责与《环境方案》项目对接工作,作为资环学院的特设的班干部岗位,其他非毕业班10级、09级可由班长或者团支书任命、履行其职责;

2.需要我院资环学院J2403教室作为《环境项目》项目活动教室,名称为:

“资源与环境学院绿色文化活动室”,管理上同《各班班级固定教室》管理制度一样,由绿色文化社负责卫生清洁工作,周一到周五教师按照课程安排上课;

3.需要我院资环学院,非毕业班11级、10级、09级每个班按照绿色文化 社的协调安排,每个班派环境委员进行抽签排队,每期《环境项目》按照排队顺序选派两到四个班级参加活动,届时每个班的环境委员组织20名同学参加《环境项目》活动;

4.需要我院资环学院,非毕业班11级、10级、09级每个班按照绿色文化社的协调安排,每期《环境项目》由参与的两到四个班级的环境委员组织选派四名同学组成一个团队(每个团队4个名额,其中一名同学为候补);

5.对所有参与“环境教育”项目的同学,上交心得体会,评选优秀文章、作品,奖励表扬,对在《中国环境报》等媒体上报的作品,绿色文化社再做奖励。

(二)建立校园环境教育文化气息:

1.是在绿色餐厅内制作“绿色文化”海报宣传,如:绿色名言警句、诗歌、读书心得体会、哈弗的18条名言、风景海报等(后面附加);

2.是在荔枝山建立“绿色自然文化”宣传栏,包括:巨石刻字“环境道德:校园绿色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绿色文化社宗旨、文化,绿色文化社的9条家规:尊重家人、相信朋友、沟通同学、坚持就是胜利、细微决定成败、主动把握时机、微笑脸、团队情、社团心,以及摆放自然物品引起共鸣。

3.在二号教学楼西侧的树后面,里一个2.2高、4.8米宽,其中版面两个

1.2*2.4米宽的宣传板报:一个是黑板报、一个是专门粘贴《环境方案》海报内容,面向全校作环境教育、绿色文化宣传。

十一、项目实施进展:

第一阶段:在7、8月份,落实工作,制定、设计教学详细方案;

第二阶段:在9月份第一周,进行《环境项目》第一期(试验)课程,参与班级:地本091班10人,地本101班10人,绿色文化社第三任干部10人、第二任干部10人、第一任干部10人,绿色文化社指导老师,社团代表;团队是:地本091、101班,绿色文化社第二任干部、第三任干部,主题是:环境伦理道德教育项目开课仪式暨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9月份中下旬第三、五周,完善教学方案,非毕业班级选派代表组队进行两

期,即第三周第二期活动主题是:李相符学长、彭仁芝老师谈大学生活与大学生环境行为、第第五周三期活动主题是:后勤处处长、绿色餐厅经理谈校园环境建设;

第三阶段:在10月、11月份,面向全校大学生前来报名组队参加《环境方案》活动,落实到每个班选派代表组队参加,提交心得体会;

其中,第七周第四期,校级热身、预赛赛第一场,请西南街道办领导、保卫处(学工处)处长谈校门外不安全生产看法;

第九周第五期,校级热身、预赛第二场,钦州市环保局宣教科领导谈钦州市环境建设;

第十一周第六期,校级热身、预赛第三场,环卫处领导谈电池回收工作; 第十三周第七期,校级热身、预赛第四场,污水处理厂领导、梁明忠博士谈污水处理;

第四阶段:在11月底、12月初实施一期全校性《环境项目》活动;

即第十五周第八期,钦州学院环境伦理道德教育之“绿色杯”大赛,谈校园文化建设:环境道德;

第五阶段:在12月上中旬,进行秋季学期最后一期《环境项目》活动。即第十七周第九期:围绕绿色文化社年度总结晚会开展环境教育,谈绿色文化建设工作

十二、项目实施流程:

每一期教育活动结合环境教育、现代娱乐、师生互动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相关策划,由四名主持人主持每期活动。

主持人:绿色文化社环境教育项目会员、秘书长、研究部部长、原研究部部长。

第一个环节:绿色文化社会员特别献上别具一格的开场秀节目,第二个环节:每期邀请一位环境专业人士作为评委,四个不同称呼的代表组参与环境知识抢答活动,竞争激烈、思维碰撞,最后分值越高,将会胜出本期活动。

第三个环节:环境专业人士与师生活动;

第四个环节:最后,将会进行抽奖,每一位观众都有可能得到由绿色餐厅提

供的免费午餐,还有可能得到一张200元的KTV消费卷。

附:1.每一期环境教育教学方案(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2.《环境项目》对外宣传招商方案;

3.绿色文化社《环境项目》工作方案;

4.各班组员名单、环境委员名单、教室布局表、各班参与流程表;

5.社团等组织报名表、签到表

6.知识竞赛题目

资环学院大学生绿色文化社 第一任社长 高开湧

篇6: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责任教师 林朝金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教学计划中将本课程定为选修课。该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修养,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本课程4学分,课内总学时72,其中录音辅导课4学时。

(二)课程的知识结构

本课程的知识结构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由第一章构成,主要阐明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体系和观念、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使教师充分认识到掌握教育技术的重要性。第二部分由第二章和第七章构成,主要阐述教学媒体的特点及教学资源、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方法,教学媒体软件的制作,教学媒体实验操作。第三部分由第三章和第六章构成,重点介绍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具体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技术。第四部分由第四章和第五章构成,主要阐述在教学操作或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技能以及教学研究技能。

(三)与前后课程教学内容的关系

本课程属于既有教育理论又含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在教学中,既应注意已学过的教育学理论与本课程中的教学设计理论的联系,又要注意运用教育史实和教育思想来丰富和印证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知识。

二、教学媒体的组合使用方案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使用的主教材是乌美娜、李芒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会出版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一书。并配套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指导书》(李小林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为辅助教材。学习指导书后附有必要的综合练习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六种题型,请同学们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完成这些综合练习题。另外,由四川电大责任教师编写、四川电大教材处印刷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作业与评价》,将各章的主要知识点以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形式编辑,请各位面授辅导教师指导学生按时、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教师要进行认真批改,并给出评语和成绩,这个成绩将作为学生该课程总成绩中的形成性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音像教材

为配合文字教材的学习,四川电大制作了本课程的广播录音课4学时,重点讲述了第一章总论、第二章教学媒体、第三章教学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典型问题分析。广播录音课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

(三)课件和网上教学

为了帮助同学们的学习,四川电大已经研制出《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的CAI教学课件,请教学班和同学们积极订购。另外,我们还将陆续在网上发布本课程的若干教学信息,如各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布置平时作业,开展网上答疑,发布考试说明或期末复习提要等。

在上述媒体中,文字教材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教学媒体,同学们自主学习时务必认真钻研教材,当各章的重点内容把握不准时,可认真听一下录音课的内容,或上网阅读教师的教学辅导;当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上网查找教师的分析,或学习CAI课件以获得帮助,也可通过电大在线的讨论区、发E—mail、打电话、信函等方式与课程责任教师讨论交流。

三、教学过程设计与评价方案

(一)教学过程的综合设计

1.网上教学与辅导的设计和要求

网上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根据我省电大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共同性要求,我们将在网上发布本课程的比较全面系统、综合配套的网上教学信息资源。如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方案、各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分析,布置平时作业,开展网上答疑,发布考试说明或期末复习提要等。各教学班点的辅导教师和学生要注意及时接收和下载省电大在网上提供的上述教学信息。2.学习模式

作为“开放教育试点”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强调以下两点:一是突出远程开放教育办学模式的优势和特色;二是寻找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和规律。据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拟将教学与研究共同推进作为一条基本原则,使之展开积极的双向互动,目的是为“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课程的学习过程模式

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即教学过程,它强调的是从学生的角度来描述教学的一般过程,它是学习本课程的外在程序。学习过程模式更侧重于教学管理的指导。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注册登记,领取学习材料(文字教材、音像教材、CAI课件、平时作业等);

(2)接受学习指导(如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明确学习目标;

(3)接受学习支持服务,实践学习过程:(自学→小组协同学习→面授辅导)(平时成绩考核)+实践环节(平时成绩考核)→期末复习→参加期末考试。

(4)毕业或结业。

本课程的学习实施模式

本课程的学习实施模式即学习实践模式,它强调的是从学生学习的内在程序来描述学习过程,是学习过程模式的内化和具体实践。学习实施模式更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指导。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是一门有一定难度的课程,这是因为它是一个独立的方法和方法论学科体系,许多概念和理论涉及到多个学科,学生自学会感到很困难,教师要加强辅导、帮助学生自学和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在对学员进行自学方法和自学能力的辅导时,应要求学员善于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文字教材,对文字教材的知识结构、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要在了解、理解上下功夫,认真钻研,善于分析与概括教材的要点、重点与难点;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原则与方法要做到联系实际学会应用。

学生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以自主学习法为核心学习各种学习材料(文字教材、音像教材、CAI课件、期末复习提要等)认真作好学习笔记;

(2)以合作学习法为核心参加小组协同学习;

(3)以刺激学习法为核心参加教师的集中面授辅导;

(4)以教育技术为核心充分利用省电大提供的各种教学服务(如信函、电话答疑、直播课堂、电子邮件等);

(5)以实践学习法为核心参加集中实践环节的各种活动。本课程各教学环节的教学时数

各教学点的课程管理员应根据教学实施计划的安排,组织学生收视收听中央电大主讲教师的音像课或网络课的学时数约为总学时的1/3(约30学时);辅导教师面授辅导学时数约为总学时的1/3(约30学时);学生在校(在家)自主学习网上教学资源或采取其它学习手段自学的学时数约为总学时的1/3(约30学时)。3.面授辅导的设计与要求

各教学班点的面授辅导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及时接收和下载省电大在网上提供的上述教学信息。在充分了解和利用省电大网上发布的各种教学信息的基础上,针对本教学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面授辅导,注意突出重点难点、加强实践环节。面授课学时以30学时左右为宜。面授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带普遍性的问题、结合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际,开展一两次课堂讨论,以检验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要督促、指导学生完成省电大统一布置的平时作业,检查学生对学习指导书所附综合练习题的掌握情况。4.形成性考核的要求与说明

本课程的考核包括完成平时作业和期末闭卷考试两个部分。

平时作业包括由省电大责任教师在网上发布的作业和《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作业与评价》。各教学班点应认真督促检查学生独立完成平时作业,并组织教师认真批改、核定成绩。平时作业成绩采用百分制,平时作业的成绩占总成绩的20%。

期末闭卷考试由省电大负责命题、组织考试。考试成绩亦采用百分制,占总成绩的80%。

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之和满60分者,即达到本课程考核的及格标准,可取得规定的学分。

4.实践性环节的设计与要求

本课程的实践性环节主要是:

(1)在教学班有关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接收和下载网上提供的各种教学信息,能够上网提问与责任教师对话或讨论。

(2)认真完成省电大布置的平时作业,同时将学习指导书所附综合练习题做一遍。

(3)结合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际,开展一两次主题明确、形式多样、气氛活跃的课堂讨论。

(4)学生必须认真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实验项目。未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实验项目或实验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参加期末考试。

(5)建议教学班在期中或面授课结束之后,进行一次模拟考试,但不计成绩,仅供辅导教师发现问题予以弥补,也为学生提供一次实战演习的机会。

(二)教学过程检查评价方案

各教学班点应形成有关本课程教学过程的主要资料,包括面授辅导情况、平时作业完成和评改记分情况、学生利用网上信息情况、组织收听广播录音课情况、课堂答疑或课堂讨论情况的记录等。省电大将通过巡教或巡考以各种方式检查教学过程各环节的实施情况。同时,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讨论、个别访问等形式,评估省电大的教学支持服务情况,以及对责任教师、辅导教师的意见或建议。

四、对教学点支持服务系统的要求

1.学生的学习模式应强调自学为主,面授为辅,充分利用中央电大和省电大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和信息。各教学班点应具备适用、够用的软硬件设施,并按一定的规章制度使学生真正应用起来。

2.各教学点要按有关规定聘请符合条件、认真负责、教学效果较好的辅导教师。辅导教师要懂得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规律和方法,要在充分利用网上教学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开展面授辅导。面授辅导要贯彻时间适当、内容精简、突出重点难点、传授学习方法等原则。

3.各教学班点的有关科(室)或工作人员要及时间省电大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带普遍性的意见和要求。

五、责任教师的工作安排计划

开学第二周完成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根据教学进度适时发布本课程的教学信息,将先后发布省电大统一布置的平时作业。

十月下旬完成录音辅导课制作。

十一月中旬提交课程考试说明或复习提要。

十一月下旬完成期末考试命题工作。

开展网上答疑。

六、教学反馈

通过信件、电子邮件或电话联系。通信地址:(610073)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三号,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处 责任教师:林朝金

篇7:劳动教育课程化实施方案

“软”课程破开“硬”空间之限

何利

株洲市天元区新马小学自 2017 年秋季开办以来,针对当前小学劳动教育弱化、淡化甚至缺位的现状,突破校园空间不足瓶颈,探索劳动教育新思路、新策略,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短短三年,学校办学水平和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赞誉。学校劳动教育系列校本课程获得第二届湖南省学校文化建设创新成果一等奖,“小农夫”课程、“食堂小管家”课程、“樟树下”课程、“生活教育”课程等 6 个项目先后获得市、区两级教育创新项目奖,“小学阶段实施生活教育的实践研究”等课题在湖南省教育学会立项。

让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真正落地,我们的做法可凝练为一点:劳动教育课程化。

一、劳动教育,纳入课程规划

在校园中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的物理空间非常有限,需要想办法在软件上进行突破。明确了“生活教育”的办学思想后,我们选择了劳动教育课程化道路。其中低年级的“环境课程”、中年级的“农耕课程”、一至六年级的“生活课程”和“家务课程”,采用长短课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学校与家庭结合、阅读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把劳动教育融入“生活教育”的办学思想之中。

二、环境课程,感悟农耕文明

校园处处是课程。为了让师生感悟劳动之乐、劳动之美、劳动之价值,我们通过环境课程,以农耕文明元素打造校园环境。每年秋季第一周,我们带新

主题策划

教师、新生及家长游览校园,为他们解读校园文化,让他们接受劳动观念的洗礼、农耕文化的熏陶。校门口,喷泉与石头组合成“源泉故土”小景,意味着饮水思源,感恩天地化育、学校栽培、父母生养、同学陪伴;绕过照壁,走一走“人生十段”,从“十岁不愁”到“百岁人仙”,领悟中华民族“乐天知命”的人生哲理;漫步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四园,体察天地万物四时变化,感受“生长壮老已” 的生命节律;进入“孕育园”,可以见证桔、柚、枣、芭蕉等十几种本地水果生长过程,感悟劳动与收获的关联;来到“本草园”,体验薄荷、紫苏、艾叶的春夏秋冬,了解天地万物的“五味”“四性”,耕与读相融,情与趣自得;走过三百六十行文化长廊,领悟“行行出状元”、劳动有价值……学校环境课程,已成为新马师生劳动入门的必修课。

三、农耕课程,参与劳动实践

劳动实践,行知相悟。2018 年暑期,我们根据劳动教育课程化实施的要求,编写了中年级段《小农夫》校本教材,设计了“二十四节气”“天地人”“精气神”“小农夫”“农耕文化”“主题统整活动”六个单元板块,并在有限的校园空间里为孩子们开辟了25 块菜地、14 块中草药地,用于学生校内劳动实践。课堂上,教师们传授观察植物的方法,传授他们种植时令蔬菜、当地本草的要领,孩子们吟诵节气农谚和田园诗词,讴歌华夏民族的勤劳智慧;下课时,在教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学会了播种、浇水、除草、捉虫、施肥、采摘,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自然笔记,开展爱心义卖,体会劳动的艰辛,分享劳动的喜悦。

同时,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让孩子们触摸四时八节和农耕文化。“树叶里的秋天”“九九消寒”“向日葵”“年俗”“二十四节气”五个主题活动成为学校的保留项目。在“秋天”主题里,孩子们饮养生茶、煮养生粥,由校长、校医上“秋冬养阴”主题课;在“九九消寒”主题里,孩子们数九、画九、测九、吃九,一起熬冬,从开始数到“九尽春回”;在国医课上,孩子们认识身体与自然的关系,学习养胃护胃小窍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所有的教学活动和劳动实践都配合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长知识,在劳动中增见识,耕读相伴,健康成长。

四、生活课程,开展劳动竞赛

全校实施“生活课程”是开展劳动竞赛的有力举措。“生活课程”主要从三个层面、四个维度建设与完善。三个层面是指生活常识教育、生活技能教育、生活审美教育。四个维度是指从学生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四个范畴选择劳动内容,开展劳动竞赛。

学校“生活课程”开发后,每年都会举办全校的生活常识笔试、生活达人现场赛、生活美学创意活动。生活常识笔试,主要包括生活礼仪、习俗、安全、劳动、健康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生活技能比武,分年段选择小学生独立生活必须具备的劳动技能、自救自护技能、生活自理技能开展现场比赛,从穿衣、系鞋带、洗衣、做饭到制作手工作品等方面都有所涉及。生活美学创意活动,通过儿童书画创作、LOGO 设计与征集、手工作品制作、科技小作品制作等专项比赛活动和美学课堂,传播劳动的审美价值,再用生活审美培养生活中的人。

五、家务课程,拓展劳动空间

课程不只在校园里和课堂上完成,日常的家庭生活也是劳动教育应拓展的空间。我们的做法是 : 其一,在校内开展“食堂小管家”“家务小能手”“生活小达人”宣传活动,组织全体学生学习《新马小学生活常识题库》和《生活技能训练手册》,并在全校教职工和家长中广泛宣传,整合各方力量帮助孩子们学会生活自理。其二,号召全体家长陪伴和指导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在规定时间内教会孩子管理自己的生活,请家长在班级微信群和 QQ 群中进行劳动训练打卡。其三,通过假日作业的方式,布置学生在家进行简单的种植和养殖劳动作业,评选“家务小能手”和“生活小达人”,开展优秀种植作品展示活动和“食堂小管家”劳动竞赛,对评比展示结果进行表彰。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新马小学的孩子们在家校共同的监督和指导下,学会了洗衣服、懂得了播种葵花籽的技巧、掌握了扫地的窍门、知道了煮面的步骤……

两年来,我们坚持实践育人,通过实施劳动教育课程化,学生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生活习惯,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了简单的劳动技能,并乐于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面貌焕然一新。

篇8: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从广义上, 讲创意教育指的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 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 因为用人单位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失业上有所成就外, 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 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就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而言, 指的是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 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人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通过创业教育, 培养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等, 为未来社会的经济发展发挥个体与群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创业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也是创业教育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的基本依据, 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但对于创业教育的目标, 尚未达成一致的共识。Jamieson (1984) 认为创业教育需要达到三类目标即创业意识、创业所需要的能力、企业运营能力。Johannisson (1991) 认为创业教育需要达到五个目标即培养正确的创业动机和态度、培养创业所需的能力和技能、知道创业中与谁交往和合作、对时机有敏锐的洞察力、创业所必需的知识。Bandura (1997) 和Shane (2003) 认为提高自我效能感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李景旺 (2006) 认为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业的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 使受教育者具有基本的创意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认为, 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目标由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个性的激发、创业能力的提升以及创业知识结构的形成等方面构成。具体来讲, 主要包括:

1.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意识是心理上的一种内在动力机制, 它支配着创业态度、行为的方向及强度。创业意识的培养一是要培养大学生对创业价值的认同, 也就是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创业的作用与意义;二是要树立正确的创意理想, 并将创业理想和创业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2.创业个性的激发。创业个性品质关系到一个人是否适合从事创业活动, 是创业的必要条件, 关系着创业的成败, 是创业的情感、意志和精神的综合。创业教育主要是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适应性、合作性、敢为性、外向性等创业所必需的个性和心理品质。

3.创业能力的提升。创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力, 主要涉及创意发展成创业流程、新公司的建立开办、信息搜索与处理、团队组织、应变能力、管理沟通、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能力。

4.创业知识结构的形成。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 创业的成功离不开丰富的知识储备。创业知识是创业能力发挥的基础, 在创业活动中起着经常性、关键性的作用。创业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 包括商业机会选择、制定商业计划书、资本筹集、创业竞赛、组织创业团队、创业企业的建立、创业经验的积累、危机管理等方面。

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

1.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体系设置。创业理论课程主要是将创业宏观过程的内容具体化, 从筹划、创建、组织、管理到运行企业这样一个过程来安排学习的内容,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创业过程细微的知识。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体系应该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模块。围绕通识核心课程体系, 可以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创新创业必修课程, 以及科技创新、创新思维训练、小企业财务管理等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程。围绕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可以开设专业创新创业必修课程, 包括基础类专业必修课和应用类专业必修课。基础类专业课可以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学科前沿专题课、专业调研报告撰写课、创意学等;应用类专业可以开设创业管理课程、商业模式研究、创业计划书、网上创业等。此外, 还开设论文研习、项目研发等专业创新创业选修课程。

2.建立与专业实践教学相衔接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创业实践方面的课程以理论方面的课程为基础, 让学生通过机会选择、创业计划书的撰写、组织创业团队到参与创业计划大赛, 体验创业的整个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识别、评估机会的能力和应对不确定性环境的实践能力。可以采取的具体形式包括:一是开展创业计划立项。由学校拿出专门经费资助学生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交流等活动。二是组织创业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层面、区域层面、校级层面以及课堂层面的大学生创业竞赛活动, 了解创业的全过程, 体验创业活动。三是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项目或建设实践基地的方式, 让大学生进行创业体验, 身临其境地感触和体验创意过程中的复杂环境, 使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个性和创意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自20 世纪90 年代, 创业教育开始在我国高等学校出现, 经过20 多年的发展, 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但创业教育在我国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需要高等学校、企业、政府和社会的通力合作, 在实践中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创业教育体系和模式。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先进教育方式, 日益引起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视。文章在分析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目标的基础上, 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构建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洋.高等学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 2004 (2)

[2]杨艳萍.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教育模式[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2)

[3]林金辉.高校创造教育的目标体系及其分层细化[J].教育研究, 2005 (10)

[4]夏人青, 罗志敏.论高校人才培养框架下的创业教育目标——兼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复旦教育论坛, 2010 (6)

[5]何健.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9

[6]梁蔚.美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9)

上一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注音及翻译下一篇:经营信息报送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