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大学生”观后感学习心得

2024-06-17

“最美大学生”观后感学习心得(共11篇)

篇1:“最美大学生”观后感学习心得

东京奥运会在24日上午结束女子10米气步枪的争夺,中国选手、出生小将杨倩凭借着最后一枪的9.8环,最终以251.8环成绩获得冠军。中国射击队也在、后再次为中国代表团获得了奥运会首金。

杨倩是浙江鄞州姜山人,20出生。小学4年级被选入宁波体校射击队,师从教练虞利华。虞利华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当初选择杨倩的原因,“我觉得她眼睛中透着一股灵气。”后来虞利华让杨倩叠子弹壳,这是考验一个孩子平衡性与稳定性的小测试,杨倩叠了七个。

虞利华一直都很看好杨倩,每次大赛,杨倩都发挥得特别好,她的优势是有颗“大心脏”,小小年纪就非常沉稳,交代她的事情,她都能很好的完成,性格特别适合射击这项运动。虞利华教练记得20第一次带杨倩出去参加全国青少年比赛,当时她一举拿下亚军。而赛前的一个小故事让虞利华记忆犹新:因为带了好几个队员参加比赛,虞利华教练跑上跑下忙不过来,就没顾得上杨倩,结果有个认识他的裁判来找他,说:“你的队员睡着了。”当时虞教练还说呢:“我的队员都在训练,怎么会睡着呢。”结果到楼下训练场一看,杨倩练跪姿,真的抱着枪跪在靶位上睡着了。第一次参加全国大赛,居然还能睡着,睡醒了比赛,还能拿亚军,可见杨倩当时的心很大。心大是一个射击运动员必备的心理素质。

杨倩在此后就逐渐展现出她在射击上的天赋:在20_年的省运会上一口气拿下3块金牌,并在射击女子气步枪40发比赛中打出了399环成绩,一战成名。此后,杨倩被清华大学附中射击特长班特招,并于参加高考,成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这是当时时任射击队总教练王义夫的慧眼识珠。,杨倩入选了国家射击队集训名单。此后短短一年时间,她的进步非常喜人。如今杨倩又在队内考核中打出了超世界纪录的成绩,尽管不会被国际射击联合会认证,但仍然为她竞争东京奥运会名额增添了一个重重的砝码。

这次东京奥运会射击比赛,在队友王璐瑶资格赛止步的情况下,杨倩成为了中国射击队的夺冠希望。在决赛中杨倩整体表现比较稳定,在最后一轮开始前,她落后俄罗斯选手加拉希娜只差0.1环。在最后一枪时,气氛非常紧张,这考验着运动员是否有个大心脏,加拉希娜显然没有顶住压力,她率先扣动扳机,只打出了8.9环。此时,轮到杨倩了。虽然能看到杨倩也受到压力的很大影响,但总体上她还是在能控制范围之内,她最后打出了9.8环。

大心脏的杨倩,在自己第一次奥运生涯中就获得了冠军,可谓一战成名,就如同她的教练杜丽,在20时的样子。

篇2:“最美大学生”观后感学习心得

同学们,给自己一个目标,让生命为它燃烧。天其实并不高,海其实也不远。青春只会在奋斗中闪光!万里飘雪的北京皇城,我们放胆地心驰神往;烟迷柳垂的西子湖畔,我们要把脚印踏上;恢宏磅礴的古都长安,我们誓要登上它的斑驳古墙;璀灿繁华的明珠上海,我们要亲临黄埔迎风歌唱。黄鹤楼顶,橘子洲头,长城古楼,天涯海角,我们都要一一前往!

我们都知道:青春是美丽的。它不仅仅美在绚丽的外表,更美在昂扬向上的精神,美在奋然前行的决心。我们普通,因为我们和其他寒窗苦读的书生一样都在追梦;我们特殊,因为我们要做的是一份人生最为关键的答卷。

逐梦就好像是一段长长的黑黑的隧道,而拼搏过后的成功,就是火,就是光,就是路标,指点着我,我们,还有千千万万同龄人披荆斩棘,奋勇前进。怀着对未来的希冀,对社会的责任,对生活的热爱,在本学期所剩不多的宝贵时间里,让我们紧紧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尽我们的努力,满怀信心地做最有力地冲刺,来迎接本学期的收获。沉甸甸的学习,沉甸甸的教诲,沉甸甸的期望,沉甸甸的关注一切皆为了沉甸甸的收获。

成长,在坚持中,在奋斗中,在无悔的青春中!

当我离开学校,踏上工作岗位时,我期望可以用收获的知识、优异的成绩以及在学校学得的专业技能来忆念过去的岁月,为过去的学习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学得的专业技能可以让我像雄鹰一样拥有强健的翅膀,任我在未来工作的竞争中振翅高飞、披荆斩棘。

篇3:“最美大学生”观后感学习心得

冷冉先生认为:“所谓学会学习,就是培养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就是掌握一套良好的学习方法,采取有效的手段和途径,高效率地获取更多的知识。”那么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呢?下面谈一谈我的做法与想法。

一、巧设情境,以情激趣

数学学习的抽象与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爱热闹的年龄特征之间是一对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能够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教学情境是必要的。情境成了联结数学、学生和生活之间的纽带,在数学学习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情境创设上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有趣的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还怕学生不爱学习吗?

二、养成乐于参与的习惯

周玉仁教授曾说:“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口说、用心体验,多种感官协调参与,提高学习活动效率。这种自主探究活动能逐步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分层练习,因材施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无论是在内容安排,教法选择、学法使用、练习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等各方面,都要关注每一个或每一类学生的特殊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创设条件,合作探究

当今教育“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这里所提出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是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篇4:“最美大学生”观后感学习心得

是走还是留?20_年1月22日,原定完成最后一个门诊就返回家乡的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级博士生赵东,听到新冠肺炎具有“人传人”的特点,退了火车票留汉,“危险时刻更应与病人在一起”!

赵东主动请战去光谷院区与科室老师们一起接收、救治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120多个日日夜夜,赵东忘记了时间,奋战一线。

其中一半的时间,赵东还为武汉市两个小区的居家隔离群200多人提供在线医疗咨询服务,社区居民线上亲切地称呼赵东为“小赵医生”。

当赵东在一线全力以赴时,南京医科大学2018级博士生倪杰随着江苏援湖北医疗队在2月13日这天来到武汉。

“让我来试试,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这是倪杰的口头禅。重重口罩下头晕胸闷,汗湿衣襟,双手脱皮,护目镜压得眼眶周围伤痕累累。

但“看着患者经过治疗转危为安,我心里会特别高兴,我们来的目的就是让患者健康地走出医院,回归平静生活。”倪杰说。

倪杰和赵东在前线战疫争分夺秒,清华大学医学院级博士生单思思在后方实验室攻坚克难。她说:“早一秒拿到抗体,就能多一分战胜新冠肺炎的把握。”

生产抗体、检测抗体功能、进行动物实验,上千次的重复实验操作,每天基本都是24小时连轴转。在无数次的失败后,单思思和团队成员解析了病毒与蛋白结合的关键结构,成功分离和评估了200多株抗新冠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及其编码基因,目前已经进行动物实验,接下来将开展人体临床试验。

篇5:“最美大学生”观后感学习心得

最美大学生感人事迹观后心得【篇一】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追梦路上,大学生们加强品德修养,踏踏实实修好品德,努力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保持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他们中,有见义勇为的崔译文。2019年3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花江校区里,崔译文晚自习后和同学小梁结伴回宿舍。经过操场时,一名男子企图对小梁行凶,崔译文用自己瘦弱的身躯紧紧护住小梁,自己却身中8刀。

在医院恢复期间,崔译文总是坚强地说:“我不疼,真的,一点不疼”。她不忘学习,及时补习功课,还积极关心同学恢复情况,督促小梁进行康复训练。2020年,崔译文又拿出见义勇为的奖金为武汉捐款,虽然身体尚未完全康复,却志愿到社区一线服务……“我希望带给大家正能量。”她平静地说。

他们中,有带着病重养父上大学的于婷婷。养父患有肝硬化及布加氏综合征等,十几岁时,于婷婷就担起照顾患病养父的重任。艰苦的环境,磨练了她坚强的性格和不屈的韧劲。

被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录取后,她决定带着养父一起上学,开始了学校、出租屋、医院“三点一线”的生活。每天中午下课后,回家为养父做好午饭再赶去学校上课;下课后,照顾养父吃过晚饭,再赶回学校上课。尽管时间紧迫,于婷婷从没耽误过任何一节课,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还加入了公益社团。“经历挫折后,挺立的样子就是风骨。我会带着斗志,迎接每一个挑战。”她说。

他们中,有把青春定格在大山深处的李莎。李莎是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生前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小学支教。她翻山越岭,走两个小时的崎岖山路去家访;关心班上每一个孩子,打开留守儿童的心扉……

李莎把生命留在了她深爱的土地上,而她的精神将一直延续下去。在她背后,成千上万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这场青春接力中不断奋进。

最美大学生感人事迹观后心得【篇二】

从小就喜欢海洋世界和船舰的李海超,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转变成事业,2017年留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他放弃了所有的周末和节假日,每天奋斗在实验室十余个小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基于Jacobi-Ritz法的回转类结构振动声辐射理论。

经过长期深入研究,李海超在导师指导下带领团队所研究的方法,已初步应用于方案设计阶段我国某水下装备振动噪声快速仿真评估,为舰船装备论证决策提供了一定支撑,用自主创新的力量助力国防。

李海超研究大海,闻健服役西藏。闻健来自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工程1701班,2014年入学,2015年就报名参军,携笔从戎,志愿去西藏服役。

那年,国际形势突变,闻健所在的连接到命令赶赴边境线,他接到的任务是到最前线护卫国旗。接到指令,写好遗书,荷枪实弹,时刻准备上战场。

30多个日夜,他和战友冲在最前,在国境线上挺起脊梁,护卫国旗,保卫家国,他们寸土不让。

高原上寒风凛冽,沙漠里酷热难耐。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刘智卓曾在2016年夏天带领八个同学来到沙漠,这里远比想象中的荒凉、贫困。白天治沙,顶着烈日,提防沙暴,晚上却只能住在临时扎起的帐篷里。

五年治沙,脚步从未停歇。在治沙过程中,刘智卓还提出了梭梭树嫁接经济作物的治沙循环新模式,把肉苁蓉种植和防风固沙结合在一起,既能防风固沙又可实现经济效益。

不仅治沙,刘智卓还是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云南洱海,刘智卓传递知识,帮助困难学生,被当地人称为“板扎老师”(“板扎”当地语是“靠谱,能干”的意思)。

和刘智卓一样,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李莎也是一名支教团成员,生前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小学支教。

“龙胜一对一”爱心助学项目中,她主动请缨,前往最偏远的三门镇。那里路途遥远,从县城到家访学生家中,车程要一个半小时,加上徒步两个小时的崎岖山路,翻山越岭。在学生和队友眼中,她成为勇担当甘奉献的“莎姐”。

如今,李莎把宝贵的生命留在了她为之奋斗的土地上,但她的事迹却鼓励着更多青年学子参与这场“青春接力”,投身西部建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贡献力量。

最美大学生感人事迹观后心得【篇三】

是走还是留?2020年1月22日,原定完成最后一个门诊就返回家乡的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18级博士生赵东,听到新冠肺炎具有“人传人”的特点,退了火车票留汉,“危险时刻更应与病人在一起”!

赵东主动请战去光谷院区与科室老师们一起接收、救治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120多个日日夜夜,赵东忘记了时间,奋战一线。

其中一半的时间,赵东还为武汉市两个小区的居家隔离群200多人提供在线医疗咨询服务,社区居民线上亲切地称呼赵东为“小赵医生”。

当赵东在一线全力以赴时,南京医科大学2018级博士生倪杰随着江苏援湖北医疗队在2月13日这天来到武汉。

“让我来试试,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这是倪杰的口头禅。重重口罩下头晕胸闷,汗湿衣襟,双手脱皮,护目镜压得眼眶周围伤痕累累。

但“看着患者经过治疗转危为安,我心里会特别高兴,我们来的目的就是让患者健康地走出医院,回归平静生活。”倪杰说。

倪杰和赵东在前线战疫争分夺秒,清华大学医学院2015级博士生单思思在后方实验室攻坚克难。她说:“早一秒拿到抗体,就能多一分战胜新冠肺炎的把握。”

生产抗体、检测抗体功能、进行动物实验,上千次的重复实验操作,每天基本都是24小时连轴转。在无数次的失败后,单思思和团队成员解析了病毒与蛋白结合的关键结构,成功分离和评估了200多株抗新冠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及其编码基因,目前已经进行动物实验,接下来将开展人体临床试验。

“我想让更多的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单思思仍然在为这个目标继续拼搏奋斗。

最美大学生感人事迹观后心得【篇四】

“早一秒拿到抗体,就能多一分战胜新冠病毒的把握!”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单思思一直在科研战疫一线争分夺秒、攻坚克难。

单思思所在的张林琦教授课题组,在疫情暴发初期立刻组建了科研攻关团队,刚放假回家一天的单思思第一个报名,赶回实验室投入工作。“用成果降服病毒,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青年科研工作者责无旁贷!”

加入团队以来,单思思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生产抗体、检测抗体功能、进行动物实验,上千次重复实验操作,每天基本都是连轴转。如今,单思思依然在努力工作,运用科学武器为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继续奋斗。

“我希望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努力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来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祖国贡献青春力量。”单思思说。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海超的志向,则与海洋强国梦紧紧相连。他在科研中紧密围绕国家高端装备及国防建设需求,依托学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一流学科,深入开展舰船结构振动噪声预报与控制研究。“我要坚定信念,攀登科学高峰,谱写青春的乐章。”他说。

“西部需要我,基层需要我,那我就去往祖国需要的地方!”腾格里沙漠的绿意,见证着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刘智卓的理想。几年来,他组织近800人参与治沙行动,共制作方格10万余个,固定黄沙2000余亩,植树3000余株,“交大林”开始在大漠扎根。刘智卓还推广治沙新模式,把肉苁蓉种植和防风固沙结合在一起,助力当地脱贫攻坚。

“我是驻守过西藏的军人,西藏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闻健动情地说。几年前,他主动申请去西藏服役。退役复学后,志愿服务成为闻健新的“战场”:军运会赛场,他是志愿者;征兵入伍,他是宣传员;到乡村支教,他是好老师;无偿献血52次,他挽救生命……“我将时刻准备着,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最美大学生感人事迹观后心得【篇五】

离开武汉,还是留下?2020年初,面对这个问题,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赵东没有迟疑。

留守武汉,参与临床一线诊治,连续奋战120天,累计参与接诊并成功治愈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30余例;轮休期间加班加点,进行临床研究;工作之余参与线上志愿服务,为200余名居家隔离患者提供在线医疗咨询和帮助……赵东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我将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让自己的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赵东坚定地说。

赵东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光谷院区忙碌时,南京医科大学2018级博士研究生倪杰也在武汉第一医院重症病区奋战。2020年春节期间,看到所在培养单位组建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消息后,她放弃与家人团聚,第一时间主动向医院党委报名。

到达湖北后,倪杰在武汉第一医院重症病区工作,与同事们制定、执行和互相监督院感流程的实施,查看病人、开医嘱、调呼吸机……许多个夜班里,面对重症患者的突发情况,她一边安慰患者,一边带着值班护士进行抢救,评估病患情况,主动承担动脉抽血、血气分析、插管治疗等任务。

穿着防护装备,头晕胸闷,汗湿衣襟,双手脱皮,护目镜压得眼眶周围伤痕累累……倪杰却毫无怨言。“青春就是要经得起磨练,救死扶伤,义不容辞!”这是倪杰送给自己的格言,也是她行动的见证。

疫情防控中,很多大学生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本科生余汉明也是其中之一。“00后”的他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武汉人,疫情期间报名成为武汉中山社区防疫志愿者,为100多户家庭提供买菜、上门送药等服务。

每当电话响起,余汉明就拿起笔,一一记下居民的信息和需求。第二天,结束门岗值守,身穿红马甲的他提着辗转购买的生活用品送到居民楼下。“我们青年学生,就是要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44天,每天1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余汉明用自己的热情和力量为武汉疫情防控做出了贡献。

篇6:最美孝心少年事迹学习心得观后感

孝心,如同一场春雨,滋润着荒芜的大地;孝心,如同冬季天上的一个太阳给人温暖;孝心如同黑夜里的一轮明月,给人光明;因为有了孝心,让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爱!今天学校组织观看“最美孝心少年”。视频。我看了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剧中的主人公一一徐煜岑。他的妈妈,因为一次意外。看着沉睡的妈妈,他不知流了多少泪,他无助,他悲伤,但他从未想过放弃!他把要说的话用录音笔放给妈妈听,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妈妈醒了!可是妈妈她丧失了语言功能,那时只有八岁的锦锦的世界,如同晴天霹雳一般一一崩塌了!小小的他面对如此的妈妈。他慌乱!他无助!。但他想起了小时候妈妈与他的点点滴滴、妈妈反反复复一遍又一遍的教他说话!于是,锦锦下定决心一定要教会妈妈说话!他想:妈妈小时候教我说话。现在该我教他说话了。他又开始一个音,一个字,慢慢地教:“a”妈妈也跟着说“a” 虽然在学说话的过程,总是磕磕绊绊,充满困难。但是锦锦还是坚持了三年。这三年来,锦锦,每天晚上都会出一百道数学题给妈妈做。晚上认真地批改,这三年锦锦给妈妈出的数学题足足有一百本!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我被深深震撼了!我们现在这些子女,很少有孩子为父母付出这么多。像锦锦这样的孩子,已经是凤毛麟角了。他每天一放学就立马飞奔回家,生怕失去妈妈。因为,他觉得有妈妈在,就是幸福的。我不知道他的妈妈能否痊愈,但我衷心为这个孩子祈祷,希望他的妈妈早日痊愈。他所求的幸福是淳朴的、单纯的,不用太高要求。而我们呢?我们总想着向父母索取,一心只想自己,从未想过父母,而锦锦一个心思都扑在妈妈身上。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正如电视上“金龟子”刘纯燕姐姐所说“尽孝,在有空的时候陪陪爸妈,牢记他们的生日,这是尽孝。”没错,尽孝单单纯纯地只是生活的一点一滴,犹如沙漠里的一粒沙子,渺小而不起眼;尽孝,就犹如茫茫大海中的一滴不起眼的水珠;为父母做一点点的小事,捶捶背,倒倒茶......这就是尽孝。不要做什么伟大的事,是让父母感到我们浓浓地爱,知道我们对他们默默地关心,知道我们在渐渐长大。这,就够了!

2019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观看有感

在繁花盛开的五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母亲节,望着一束束康乃馨,仿佛看到了慈祥可爱的母亲。

存真,存爱,存心意。是我们大家对待母亲的态度,更是我对待母亲的标准。

母亲十月怀胎时,我们无以回报;母亲将我们生下后,轻轻的哼唱着歌曲安抚我们入睡,那时我们无以回报;母亲一口一口的喂我们吃饭,我们还是无以回报……

我们第一次学会说话少不了母亲的教导;我们第一次学会自己吃饭,少不了母亲的陪伴;我们第一次学会走路,少不了母亲的呵护。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成长也离不开家长的教导。在我们成长的阶段,母亲一刻也没有离开我们,她总是默默无闻的在我们身后,为我们保驾护航……

而我们呢?

我们没有那个能力,在事业上保她事事顺利。在人生的轨道上助她一臂之力……

但,我们可以在家里,当她疲倦的时候,为她按摩舒缓疲劳。当她感冒的时候,为她献上一杯暖茶……

正如《游子吟》中孟郊写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当母亲年迈的时候,子女那微弱如小草一般的孝心才开始觉醒。

如果那样会有多少个子女会后悔。我们为什么要到那个时候才觉醒呢?我们为什么不好好把握现在呢!

是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稍纵即逝,我们就应该把握现在,对母亲尽到我们力所能及的一切!

全国最美孝心少年中那对孪生姐弟做到了!他们奋力学舞,是为了妈妈开心;他们主动包揽一切家务活,是为了妈妈省心;他们努力摆地摊赚钱,是为了妈妈安心。

次旦拉姆做到了!她独自一人照顾小儿麻痹症,又有关节炎的妈妈,自己进货,把重几千克的货物从商店运到家中,从不抱怨,嫌弃。

他们都有我们可敬可谓的特质:孝敬父母。

这一点正是我们需要做到的,必须做到的,也这是我们大部分子女稀缺的。

这世界上最稀缺的就是时间,时间容不得我们挥霍,我们必须把握这稀缺的时间,用孝心对待我们的父母,存真,存爱,存心意!

2019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观看体会

今天,我们全家一起流着眼泪,看完《最美孝心少年》的颁奖典礼。随着纯真悦耳的歌声响起,颁奖典礼拉开了序幕。典礼以《众里寻你》贯穿全程,由人物事迹短片引出了每一位“最美孝心少年”。有来自甘肃的李依桐、李易轩姐弟、有来自山东的王荠悦、来自河南的王帅康等12位少年,他们在这里接受到了全社会的致敬和礼赞。

一位位“最美孝心少年”,他们的家庭变故多多,坎坷多多,但他们在困难面前,没有屈服,而是用自己最善良的心,去爱着爱他们的人!而是用自己的坚毅与坚守,用自己稚嫩的肩膀坚强地为家撑起一片蓝天!其中,我最为感动的是来自河南的王帅康。

今年11岁的王帅康,过早地经历了生活的不幸和磨难。2009年,王帅康的爸爸去世。奶奶患上了严重的心肺综合征,妈妈改嫁他乡。为了挣钱养家,年过七旬的爷爷到几十里外的工厂打工。王帅康留在家里,照顾奶奶。王帅康上小学一年级时,被医生确诊为马凡氏综合征。在视觉模糊的世界和病痛折磨中,王帅康选择坚强。在家里,他帮助爷爷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在学校,他刻苦学习,成绩优秀。他没有丝毫的怨言和不满,多么孝顺的孩子啊。这样的精神和孝心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

再来看看自己,像他们这样年龄是常跟父母顶嘴,总是让父母为我们担忧。父母头上那几根刺眼的白发,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曾经也想让父母笑口常开,却总弄得他们眉头紧锁;也懂得推动摇篮的那双手,也推动了整个世界,却总让他们远离了笑容。当看见他们失望的神情,我们的嘴角,再也上扬不起来。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身为炎黄子孙,就该懂得“百善孝为先”。从这一秒开始,让我们一起,用爱,填满世界;用行动,孝顺父母吧!

2019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观看心得

真的打从心底的佩服和感动;年纪仅十岁的王荠悦就牵着爸爸妈妈的大手,领着他们快乐地“看”着这世界。妈妈失明了,爸爸视力却也只有0.1,小小的荠悦承担起了各种家务。炒菜时因为个子不够高,拿一张小板凳踩着,放油、加醋、翻炒,手法十分熟嫩;把每一块地板拖干,把每个物件归类,这竟是她明天晚上必做的家务,但她却并没有为此感到烦恼,还是依然笑的很开朗。我隔着屏幕看到她那天真无邪的笑,那个笑包含了多少心思,多少坚强,多少的爱,和多少的孝顺啊!一家三口的笑是发自内心的,笑得是那么甜,那么温暖,那么的幸福!

原来,“就算只有一双眼睛,也低得过三个人的眼睛”。这个个子不高,年纪还小,却又聪明能干,开朗乐观的小朋友,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孝顺。“听话是孝顺,不跟长辈顶嘴是孝顺,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生活更是孝顺。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刘倩,一个十分坚强的12岁女孩,妈妈三年级就因病离开了人世,和年迈的奶奶,有慢性病的爸爸生活。在田里收割玉米时,是她突然握起左手的拇指头,轻声叹了口大气,记者问:“手怎么了?”小刘倩摸着手,爽快地回答到:“砍到了,就是刮伤了一点点。没事儿,经常的事儿。”被刀割特别疼,何况是对于一个才12岁的小女孩。小刘倩似乎早已习惯了这些对她来说所谓的“磕磕碰碰”。不过嘴上的没事,可还是让人心疼又揪心,真是个坚强又懂事的女孩儿!帮爸爸熬药,帮爸爸试药,觉得药苦了,“我”来帮你倒糖水;收废品时,你的累了,“我”来帮你提;车子上坡时,“我”在你后面帮忙使劲儿推。

记者:“家里有妈妈用过的东西吗”?小刘倩跑去房间拿了一个长长的竹编,嘴上洋溢着笑容。她渐渐哭了起来,“那天做写作业后,给妈妈检查,怎么也叫不醒她,我就以为妈妈很累很累地睡着了 .....”小刘倩说着说着就抽泣了,我的泪眶也止不住了;她相信她说的每句话妈妈都能听见,她站在山路边对着天空大喊:“妈妈,我想你!我会照顾好爸爸的!”视频看到这里,我拿起了纸巾擦了擦泪。

小刘倩我们向你致敬,全国的孩子都向你致敬,你这样的孝顺,我们这些城市里的孩子只是大大地不如你啊;我想到了自己,再想到你,也真是觉得惭愧,我经常惹妈妈气得火冒三丈,没有管理好学习生活,这些的缺点在你身上根本没有。

小刘倩你太令人感动地热泪盈眶,千言万语形容你的词只汇成一个:“孝顺”;我对你的感触也只汇成了一个词:“感动”。小刘倩别太累,记得照顾好自己。刘倩身上的这种爱不会消失,会是一条涓涓细流的河水,流向一代又一代,流向全国,全世界。

看着失去妈妈的小刘倩对着天空大喊妈妈,我更深刻理解了“母亲”这二字,更深刻地知道了“母亲”这两个字的重要。母爱深入骨髓,融入血脉,牵动着每一颗神经。母爱在空气中散播,令人悴然心碎。母爱的深,母爱的醇,母爱的浓,母爱的久,比起其他任一种情感都逊色三分。

父爱如同一座山,它在我困难时给予我力量,在我迷茫时给我方向;母亲的爱犹如于春天里灿烂的阳光,带给我温暖,带给我光明。父母给我们的爱不一定是最完美的,但一定是唯一的,是最好的,是无法替代的。

孝顺这字眼或许很平凡,但却不那么的平凡;父母之爱这词是多么的平凡,但这种爱却又是多么的不平凡.....

2019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观看感想

今晚十二点回来,本来非常困倦,看了女儿给的《最美孝心少年》,睡意全消,一直看到近凌晨两点,视频中在一个个懂事而有爱心在感人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曾几次被感动得流泪。我想对王帅康、徐煜岑等等小朋友说:“你们太棒了,给你们一百个赞!!!”

感恩学校,感恩老师,给孩子们这样的精神文化美餐。是啊,教育的“教”字就是一个“孝”和一个“文”字,我觉得我们晋安附小的老师们太棒了!教育孩子应该从孝道入手,“百善孝为先”,我们全社会都应该学习古圣先贤的孝道、《弟子规》等传统文化。成绩固然重要,培养孩子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担当等素质,比成绩更为重要,任何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没有具备这些素质,都不能成为一个对家庭、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

篇7:“最美大学生”观后感学习心得

一、创建良好的师生感情

教育心理学调查表明:师生关系与学科兴趣有明显一致的趋势。师生关系良好的班级,学生整体学习成绩好,对学科学习兴趣高涨;师生关系不良的班级,教学活动不能顺利展开,学生不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教师拿学生无可奈何,直接导致学习效率低。因此,良好的师生感情是培养学生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的核心条件。

教师和学生之间长期的感情交流,使得教师们客观上成为学生兴趣的中心。受学生爱戴的教师,学生喜欢模仿他。教师的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和感染。要使学生真正信任教师,教师一定是一个闻道在先,学有专攻的指导者。教师要用本身的行动直接影响学生,要做学生学习的最佳合作伙伴,而学生只有对自己的合作伙伴感兴趣,有好感,甚至是崇拜感,这样的合作才能是融洽的,更有效率的。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动作,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我和我的学生不只是朋友,而是尽可能建立亲情,当然,这里的“亲情”不是当爹当妈。学生们都知道我是一个“黑洞”,他们和我说的任何话不会被传播出去。这样,他们找我谈心时有一个完全敞开的心境,有什么问题,我都可以站在他们的角度分析,但从不会告诉别人,他们在我这得到的是一种放松。

二、对待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依照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经验和个别差异,恰当地选择教育措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和以往整齐划一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以前,教师就是一把抓,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班级所有的学生,没有考虑到他们在认知、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不能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很好的对接,学生的学习愿望得不到满足,自然就没有了学习的兴趣。

合格的教师能根据不同学生的气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对于胆汁质类型的学生,教师能够引导他们发扬热情、开朗、刚强、勇敢、坦率、独立性强等优点,克服脾气暴躁、不求甚解、感情用事、缺乏耐心与恒心等缺点。教师在批评胆汁质学生时,一定会注意不激怒他们。对于多血质的学生,善于引导他们发扬热情、思维灵活、善于计划、效率高、爱交际、乐于助人的优点,克服粗心、不踏实、缺乏专一性的缺点。在批评多血质学生时,能够强调问题的重要性,使他们把问题重视起来。对粘液质类型的学生,合格教师能够肯定他们踏实、稳重、善思考、有耐心与恒心、自制力强、组织纪律强、肯钻研等优点,克服他们淡漠、迟缓、固执等缺点。在批评他们时,教师能够注意做到以情感人,用情感去打开他们的心扉,从而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对于抑郁症类型的学生,合格教师能够引导他们发扬耐心细致、肯动脑筋、喜欢思考、想象力丰富、情感细腻等优点,克服他们胆小、孤僻、怯懦等缺点。在批评他们时,教师能够耐心、委婉,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他们,更不会严厉地批评,因为教师知道这样做会极大地伤害经不起刺激的抑郁症类型的学生。

合格的教师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对于知识接收快、好学、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增加学习的难度,让学生能够灵活掌握知识;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要让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不遗漏,作业能及时、准确地完成;对学习差的学生,要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三、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传统的语文教学,使得教师用简单的语言讲授来进行,学生在被动地听讲,抽象地死记硬背,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缺乏深入的理解,学起来感到困难、枯燥,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多媒体具有声音、图像、动画、音乐等多种功能,立体、动态地还原了课本的内容,让以往平面的认知生动、形象起来,刺激了学生的感官神经,激起了学习的好奇心。以其清晰的图像,绚丽的色彩,生动有趣的动感画面深深地吸引每一位学生,毫无疑问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例如,在教《太阳》一课时,学生无法理解云、雨、风的形成,我在制作课件时,将云、雨、风的形成过程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使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如《回声》中的水波、声波的返回可用动态图片来突破难点。《黄山奇石》中黄山风景的神奇,《镜泊湖奇观》中湖光的秀丽都可用影像来突出重点,激发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和风拂面,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游湖,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一个个枯燥的文字符号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形象的认知,这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只要教师能正视学生的实际,从小学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努力发掘有利因素,重视培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得到更大提高。

篇8:最美逆行者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

最美逆行者观后感1

春节,本是万家团圆,举国欢庆的日子。可是2020年的春节,却被一场在湖北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打破了欢乐喜庆的氛围,应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全国人民响应政府号召:春节尽量不串门,在家里也能为国家做贡献。

我每一天在家里学习之余听爸爸妈妈的交谈,从电视和微信上,铺天盖地的抗战疫情的新闻报道,了解到全国上下有千千万万的人,在默默无闻地冲在抗战疫情的第一线,异常是我们的“白衣天使”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在我们宅家里躲避疫情的时候,他们却舍弃与家人团聚,毫不畏惧地去最危险的疫情第一线与凶猛的病魔作斗争。让我最震撼的是在昨日的都市快报上报道,今年已经73岁高龄的李兰娟院士,决定带上她的医疗团队第二次驰援武汉。妈妈还告诉我李兰娟奶奶是传染病学术方面的权威,在2003年非典时期,她也是冲在疫情第一线与病魔斗争,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我们杭州的骄傲。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李兰娟奶奶就舟车劳顿辗转各地考察疫情,不辞辛苦地投身到抗战疫情的斗争中,她这种无私奉献、舍身取义的精神让我震撼不已。正是因为中国有很多像李兰娟院士这样的英勇无畏的逆行者,用他们的危险换得我们的安心,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须能战胜可恶的病毒,勇士终将凯旋归来。而我们做为新时代的接班人,虽然抗战疫情期间我们不能奔赴抗战一线,可是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不出去给那些不分昼夜与病魔作斗争的医护人员添乱,乖乖在家认真学习,进取锻炼身体,不去人群密集处,出门戴好口罩,讲卫生勤洗手。待到春暖花开时,就是打败可恶病毒之时,人人都能够安心欢乐地工作、学习和生活。

最美逆行者观后感2

2020年,我度过了一个特殊的春节,因为全中国人民都要与病魔大战一场。据进一步研究证明,这种病毒长得比较像皇冠,所以我们人类叫他“新型冠状病毒”。这种病毒是从武汉传过来的,武汉的一家海鲜店非法售卖野生动物,导致人们吃了野生动物感染了这种病毒,这些人吃野生动物却让全国为他买单,真是可气可恨。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热心人士,他们都来支援武汉,尽管武汉的疫情十分严重,但他们毫不畏惧,他们就是最美的逆行者!

我觉得最美的逆行者首先应当是“钟南山”,因为年迈的他已经84岁了,还有着年轻人的蓬勃与朝气。听妈妈说,在2003年时中国爆发了一场叫非典的疫情,当时他就是钟南山爷爷力挽狂澜,救了大家。这次他依然奋战在一线,带领大家去救人,可谓是最美逆行者的领头者。许多护士,医生、志愿者,放弃陪伴自我的家人,毅然担负起抗击疫情的重担,冲锋在一线最前沿,向他们致敬!

我的身边也有许多最美的逆行者,我所见到的有门房的保安和办证叔叔。大年初八,我和爸爸要去超市买点疏菜和一些生活必需品,走到巷口时发现路口被红绳子封住了,旁边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出门要办一个了出行卡。在门房处,保安人员给我们量了体温,准备填卡,可是正好办理出行卡的纸用完了,我想让保安人员通融一下,先出去买菜,再回来办卡。保安人员没有同意,他说:“这个事情很重要,为了你和大家的安全,请耐心等待我们的工作人员送出行卡过来。”那个保安人员,年纪不是很大,穿着黑色的棉服,面带微笑地站在岗位上。简陋的门房里,没有取暖的设施,也没有可供休息的地方,可这个保安却那么认真地守护在那里,让我不禁心生感动。大约过了三四分钟,一位叔叔过来给我们送出行卡,我抱怨道:“我们就是去买个菜,怎样就不能通融一下先出去,回来再补办出行卡呢?”办证的叔叔慈祥地笑着,告诉我们:“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我们要对自我和他人的生命负责。”我和爸爸都被这两位工作人员负职责的态度给感动了,认真地办理了出行卡,并向他们表示感激。

如今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的人数已经到达了五万多,大批医护人员主动请示上前线,我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齐心协力配合医生、警察,就必须能打一个大胜仗,让我们向最美的逆行者致敬!向最美的中国致敬!

最美逆行者观后感3

今年的春节是我自出生以来度过的最不寻常的一个春节,在这个本该合家团圆的节日里,却被一个叫新型冠状病毒的疾病给破坏了。

猝不及防,新型冠状病毒已经威胁到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感染率和死亡率快速增长着,这让人们不禁惶恐不断。几乎每一座城市都被限行,每一个小区都被限行。然而,在这种危机时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穿着大白褂,戴着医用口罩,冲在了疫情的最前线。

武汉是疫情的源头,也是全世界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最多的地方。人们源源不断地从武汉走出来,一个接一个地将新型冠状病毒带到各个地方,导致全国各省无一幸免。几乎所有计划外出的人都退了票,改了计划,待在家里生怕感染。可是啊,全国各地的医生护士们,都纷纷拿起了医生资格证护士资格证,对各火车站的售票员义无反顾地说:“我是医生,我是护士,我要赶往武汉,那里需要我!”每每看到这种视频,我都会默默地在心里祈求:期望每位医护人员能够平安归来,期望新型冠状病毒那个调皮的小家伙能够识时务,早点消失。

我们的周围也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在奉献着,像街上的警察叔叔,以及我们小区看门的爷爷等。有一次我跟妈妈出去买菜,门房的几个保安一人戴着一个薄薄的一次性口罩,也没有什么防护服,对出入小区的每个人进行严格登记。看见我跟在妈妈身后,他们说:“小孩子不能出去,请配合工作。”看着他们这种负责的态度,我感动了。在这寒冷的季节里,他们不畏严寒,不顾自我及家人被传染的风险,在小区门口为大家守护安康。他们也害怕被感染,也是为人子,为人父,可他们为了大家,宁可舍小家,他们就是我身边的最美逆行者,向他们致敬!

在这场灾难面前,我明白了什么是坚守,什么是大爱,明白了什么叫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懂得了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让我们一同向奋战在一线的英雄致敬!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最美逆行者观后感4

2020年我过了一个异常的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亲人团聚,劳累了一年的人们能够在家里舒舒服服地休息。可是前不久武汉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然爆发,打破了这一传统。

国内顶尖的医护人员都去支援武汉,钟南山院士在去武汉的地铁上,由于太累了,就在地铁的餐车上睡着了。医护人员们进医护室的时候,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等他们休息时摘下头罩,脸上都有面罩深深的印迹。“抗击病魔上前线,物资运输自我扛”,这是军人们支援武汉的口号。所谓的白衣天使,只可是是一群孩子换了衣服,学着前辈的样貌和死神决斗。

那些女医护人员为防止交叉感染,剪去一头青丝,她们没有哭,反而觉得这是人生中的骄傲时刻。医护人员们晚上睡觉都是在地板上,因为病人们把床都占满了,他们的双手被消毒液、洗手液、滑石粉侵蚀着,为了病人们,他们甘愿牺牲自我,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在我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感人的逆行者。家里的菜快吃完了,我和妈妈一齐去超市买菜,戴好口罩和手套出发的时候,发现巷口被一堆土挡住了去路,一位老爷爷在旁边看视着。我和妈妈刚要跨过去,老爷爷走过来,和蔼可亲地对我们说:“出门的时候要先测体温,回来的时候还要测一下体温,以防发烧,这不仅仅是对你负责,更是对大家负责。”听了这句话我忽然间感动了,是啊!抗击疫情人人有责,从我做起,勤洗手,多通风,测体温,戴口罩,不给国家添乱。我和妈妈测了体温,才去超市买菜。

大街上,警察们开着警车,提醒路上的行人们:“不要多在外面逗留,尽早回家,天天测体温,时时防感染。”各个小区的门口都放着大喇叭,响亮的声音不停地回响着:“为了您和家人的安全,少出门,多居家,少说一句话,多得一份保障。”超市门口的工作人员也不断地忙碌着,给大家测体温,发手套,安排进出超市的人分开行走,人与人间距一米远。

不管任务有多难,不管病人伤的有多重,他们总会好的,因为我们有这么多最美的逆行者们,他们是抗击疫情的战士,是大家安全的保障,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必须会迎来春暖花开的完美生活!

最美逆行者观后感5

今年过年前夕,从武汉传出了一种疫情——新型冠状病毒,一时间席卷了各国各个省份,使许多人被迫停下了回家的脚步,我们家也取消了这次春节去重庆的活动。小区的群里不时传出疫情的消息,从窗户望去,路上很少有车辆走过。为了防止疫情感染,大家都不敢出门了。可也就在这个时候,有一大群人集结起来,奔赴疫情重灾区武汉。他们就是此时正在一线奋战的医生和护士,是最美丽的逆行者。

一封封请战书,一句句响亮的口号,我们山西也派出了许多医护人员到武汉去。记者问武汉支援的医护人员:“你们后不后悔?”大家都齐声说:“不后悔。”他们出发之前,和父母紧紧地抱在一齐,舍不得分开,但即便这样,他们还是去支援了武汉。

84岁的钟南山院长,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临危受命,挺身而出。2003年的非典,他曾要求把重症病人送到他那去;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出现后,他又一次奔赴前线,实在令人佩服。

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顶着患了渐冻症的痛苦以及对被感染的妻子的牵挂,在抗击疫情的前线,奋战了30余天。用自我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期望。

ICU病房里,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医护人员们忙碌地记录着各种数据,查看着各个设备。在穿上防护服前,他们是父母、儿女,穿上防护服后,他们便是在病人面前与病毒作战的医护人员。他们夜以继日地待在病人旁边,时刻关注着病人的一举一动,每一天睡觉的时间大约仅有三四小时,这是个多么令人寒酸的数字。很多人看到这些,都流下了眼泪。

许多女医护人员,为了方便行动,剪去了她们的长发,有的人甚至剃成了光头。与死神进行完一轮搏斗的医护人员,脸上被口罩、护目镜勒出的痕迹,手上皱起的纹路清楚可见,但他们还是微笑着说:“这是我们最光荣的使命。”病人康复后,他们就像亲人康复一样高兴地流下了眼泪。他们在隔离房中,又孤独又寂寞,可就算这样,他们还是用温暖的微笑应对着病人。有的医护人员,为了救人,被感染上了肺炎。还有的医护人员,治疗康复后,又请求加入这次行动。

小区门口的门卫大爷,每一天早上六点钟起床,在大门前摆一张桌子,只要有人要出小区门,必须得先测体温再签字。只要有外来人员进小区门,一律不让进。门卫大爷还告诉外来人员:“此刻是特殊时期,不让小区门也是为大家着想,你也要多加细心。”门卫大爷每一天中午放广播,提醒大家此刻应当怎样做,甚至具体到两天只能扔一次垃圾这样的小事上。

曾有人说:“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可是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貌,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看着医护人员们这么辛苦,我们尽量做到不出门,勤通风,对疑似症状人员要及时进行医学观察。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诊断,早治疗。”控制传染源,将疫情扩散可能性降到最低。

一线的工作人员们,你们是最美的逆行者,我要向你们致敬!


篇9:“最美大学生”观后感学习心得

全国“最美基层民警”特别致敬奖,属于迎着裹挟毒气的浓烟和蔓延整个隧道的火势奋不顾身冲入事故现场,安全疏散隧道内滞留车辆52辆和弃车撤离群众100余人,联合消防等部门快速搜救被困受伤群众25人的浙江省公安厅G15沈海高速台州段猫狸岭隧道“8·27”起火事故处置组;

全国“最美基层民警”特别致敬奖,属于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自己却倒在守护了5年的道路上的福建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南平高速公路支队四大队民警刘才添;

属于积劳成疾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技信息科原科长屈孝智;

属于离退休还有3个月时倒在扫黑除恶路上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扎兰屯市公安局基层基础大队原副大队长张恕;

属于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扶贫干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原教导员李文芝。

“也许有一天,生活的年轮会淹没了你的容颜,所有的眼泪、汗水,所有的热血、牺牲,所有关于你的记忆,都会在岁月的流逝中消散。但我知道,人们心中,会有一块丰碑,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忠诚!”

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刘才添的父亲、屈孝智的妻子、张恕的妻子、李文芝的丈夫及猫狸岭起火事故处置组代表走上舞台,接受全场的特别致敬。

篇10:最美基层民警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

李庆峰,满族,1981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辽宁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大江口边境派出所党支部书记、政治教导员,三级警督,曾获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新冠疫情发生后,辽宁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大江口边境派出所党支部书记、政治教导员李庆峰带头写抗疫请战书,号召全所民警全力投入边境管控和疫情防控工作,积极配合镇政府、村委会和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加强辖区联防联控、网格管理工作。为有效推动边境封控和疫情防控工作形成合力,李庆峰牵头整合村里群防群治力量,组建巡逻巡察、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查缉堵截、情报信息等5个工作小组,由派出所民警和村委会委员任小组长,24小时不间断联合开展边境封控和内部防控工作。

篇11:“最美大学生”观后感学习心得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不无道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不能忽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做了如下努力:

一、点燃心灵火花,激发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一半,就是说的这个道理。这学期第一堂语文课,我先让学生默写从壹到拾和“百”“千”共12个数字的大写。不少学生脑海里根本没有“大写”的概念。几经提示——大家都熟悉的钱币上和银行的服务窗口上有这些字的大写。他们如梦初醒。学了五年语文,竟然连十二个数字的大写都不能全写对,这是为什么?我在黑板上画个大大的问号。然后,我问:“什么是语文?为什么要学它?”学生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样回答。经过几分钟冷场,终于语文课代表替我解围,她迟疑地说学习语文就是学说话、写作文。最后,我按中等稍慢的记录速度给学生朗读小学阶段听、说、读、写的要求,让学生听记,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同学不能完整记下来,而且书写极其潦草。我又在黑板上画了个大问号。两个平常的大问号触动了学生稚嫩、好奇的心。那些自认为平时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这时也感到一脸茫然,开始对自己的语文学习重新认识。我先后问了几个调皮学生,你们为什么在没有老师教的情况下玩电脑游戏能兴致勃勃,能忘计时间和劳累,水平提高那么快,最后达到无师自通;女同学跳皮筋,跳得满头大汗也不愿歇一会儿,花样还常常百变翻新,看得观众眼花缭乱?他们的回答惊人一致:发自内心喜欢这些活动,就不觉得苦和累。于是我语重心长地对学生说:“请你们牢记爱因斯坦的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希望用它来指导咱们今后的语文学习。”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缺乏教学艺术的课堂,根本不可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因此必须不断地改进教学活动,建立科学的教学方法。方法如果得当,既可节省教学时间,又使学生不再感到上课是负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建立高效课堂是我孜孜追求的目标,语文课堂活泼多样,以读代讲,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学习。极大调动学习积极性,他们体会到做课堂主人公的快乐,为一个问题争论得不可开交,为找到问题的答案兴奋得两眼放光,为自己学习小组获胜击掌欢呼。课间他们还沉浸在精彩的课堂中,和老师、同学争论不休。试想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能不受学生欢迎吗?相信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自觉调动学习积极性,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很快。反之,如果沿用陈旧的授课方法,满堂灌,必将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变“讲”为“导”,培养自读自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最终是为了不教”。这句话的含义就是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本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永远学不完。不管是谁,都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作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使他们能够自主、合作、交流学习,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发现知识的奥秘,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一篇课文,学生通过自读已掌握了百分之七、八十。如果教师对学生已理解的部分不厌其烦地讲下去,势必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倦怠情绪。在语文课堂上,我始终把引导学生自读放在重要地位。首先,让学生明确自读的重要性。我经常用中外自学成才的名人的事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自读”的自觉性。然后教给学生自读的方法。学习圈、点、勾、画、写批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要求班里每个学生准备字典或词典,做到工具书天天带,常常用。遇到问题就打开,请教这些“沉默的老师”。我对学生自读的具体要求是:一篇课文,不读三遍不算读过,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什么强调读“三遍”呢?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首先通读全文,扫除字、词障碍。借助字典、词典,读准字音,掌握字的形、音、义;理解词义。再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理清课文基本层次。三读课文,精思问题,试做课后练习。自学中,有些问题自己难以解决,留待课堂上和同学或老师一起研讨。课堂上,学生不是被动等待灌输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尝试改进教学方法,变“讲”为“导”,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引导学生钻研教材,借名言警句、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等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不无道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不能忽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做了如下努力:

一、点燃心灵火花,激发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一半,就是说的这个道理。这学期第一堂语文课,我先让学生默写从壹到拾和“百”“千”共12个数字的大写。不少学生脑海里根本没有“大写”的概念。几经提示——大家都熟悉的钱币上和银行的服务窗口上有这些字的大写。他们如梦初醒。学了五年语文,竟然连十二个数字的大写都不能全写对,这是为什么?我在黑板上画个大大的问号。然后,我问:“什么是语文?为什么要学它?”学生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样回答。经过几分钟冷场,终于语文课代表替我解围,她迟疑地说学习语文就是学说话、写作文。最后,我按中等稍慢的记录速度给学生朗读小学阶段听、说、读、写的要求,让学生听记,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同学不能完整记下来,而且书写极其潦草。我又在黑板上画了个大问号。两个平常的大问号触动了学生稚嫩、好奇的心。那些自认为平时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这时也感到一脸茫然,开始对自己的语文学习重新认识。我先后问了几个调皮学生,你们为什么在没有老师教的情况下玩电脑游戏能兴致勃勃,能忘计时间和劳累,水平提高那么快,最后达到无师自通;女同学跳皮筋,跳得满头大汗也不愿歇一会儿,花样还常常百变翻新,看得观众眼花缭乱?他们的回答惊人一致:发自内心喜欢这些活动,就不觉得苦和累。于是我语重心长地对学生说:“请你们牢记爱因斯坦的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希望用它来指导咱们今后的语文学习。”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缺乏教学艺术的课堂,根本不可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因此必须不断地改进教学活动,建立科学的教学方法。方法如果得当,既可节省教学时间,又使学生不再感到上课是负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建立高效课堂是我孜孜追求的目标,语文课堂活泼多样,以读代讲,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学习。极大调动学习积极性,他们体会到做课堂主人公的快乐,为一个问题争论得不可开交,为找到问题的答案兴奋得两眼放光,为自己学习小组获胜击掌欢呼。课间他们还沉浸在精彩的课堂中,和老师、同学争论不休。试想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能不受学生欢迎吗?相信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自觉调动学习积极性,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很快。反之,如果沿用陈旧的授课方法,满堂灌,必将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变“讲”为“导”,培养自读自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最终是为了不教”。这句话的含义就是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本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永远学不完。不管是谁,都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作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使他们能够自主、合作、交流学习,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发现知识的奥秘,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一篇课文,学生通过自读已掌握了百分之七、八十。如果教师对学生已理解的部分不厌其烦地讲下去,势必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倦怠情绪。在语文课堂上,我始终把引导学生自读放在重要地位。首先,让学生明确自读的重要性。我经常用中外自学成才的名人的事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自读”的自觉性。然后教给学生自读的方法。学习圈、点、勾、画、写批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要求班里每个学生准备字典或词典,做到工具书天天带,常常用。遇到问题就打开,请教这些“沉默的老师”。我对学生自读的具体要求是:一篇课文,不读三遍不算读过,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什么强调读“三遍”呢?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首先通读全文,扫除字、词障碍。借助字典、词典,读准字音,掌握字的形、音、义;理解词义。再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理清课文基本层次。三读课文,精思问题,试做课后练习。自学中,有些问题自己难以解决,留待课堂上和同学或老师一起研讨。课堂上,学生不是被动等待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质疑答难,主动探索新知的小主人。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学堂”,而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讲堂”。学生动脑动手又动口,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不知不觉之中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强。这学期,我们学习语文课文《草船借箭》时,因为是篇文言文,我大胆先请同学试读,她读得流利顺畅,停顿恰当,出色把握故事中角色和感情。学生读得这么好,我自然高兴。和家长联系后,才得知她课前预习时,把课文认真读了十遍。“真棒啊!你在自读方面为大家做出表率,是大家学习的楷模。”我大力表扬她认真自学的精神。通过典型引路,同学们探索未知的欲望和兴趣大大提高了。

为了培养学生熟读、精读的好习惯,我常常有意识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去自读。例如:学习课文《南丁格尔》时,《导学案》练习题上的“不堪忍受”误印为“不湛忍受”,我引而不发,让学生比比谁读得仔细,纠正学生读书时走马观花、粗心大意的毛病。再如:学习《少年闰土》一文时,我让学生带着从哪些语段可以看出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见多识广的疑问去阅读,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在课文的每一句,终于领悟出雪地捕鸟、月下看瓜刺猹、看跳鱼这些语段体现了他知识丰富、见多识广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读,不单纯为了扫除生字、生词的障碍,更要引导他们领悟重点语句含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中心,更好掌握学习内容。有学生课前自读《惠崇<春江晚景>》这首题画诗时,提出为什么“春江水暖鸭先知而不是鹅先知?”问题虽带几分稚气,但同时也说明这个学生动了脑筋。作为教师,如果把全班几十台大脑机器都发动起来,这是求之不得的境界。我经常勉励学生:“不要怕出错,就怕不思索”。敢于猜测,大胆发问是绝对的好事情,创新就是建立在大胆猜想、发问之上的。你说我讲才是精彩课堂;课堂就是学生展示才艺的最佳舞台。试想如果课堂上学生都闭口不言,“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可悲课堂情景是多么可怕的局面啊。

2.引导学生钻研教材,教师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倡学生自读,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在备课时,总要寻找每篇教材的关节——设疑点,以此启迪学生的智慧,使他们的大脑动起来,活起来,引导学生“多思考”,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学习《海豚救人》一文时,我引导学生从标题上寻找答案。本文是按时间顺序说明,还是按空间顺序说明?还是逻辑顺序说明?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和提示迅速判断本文是按逻辑顺序说明的。再如:学习《塞下曲》时,我针对“林暗草惊风”的诗句,引导学生思考:飞将军出营巡视在什么时间?学生兴趣盎然。他们依据“林暗”“平明”等词悟出将军巡营时是夜晚,边塞的晚风把草吹得东倒西歪。教师通过备课,钻研教材,巧设疑点,实际上也是为学生做出示范,引导学生学会钻研课文。古人云:“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由此可见,教师设疑是完全必要的。这样做意在引导学生对教材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从而养成“多思”的好习惯,他们的智力自然也得到了很好开发。

3.拔高教材,拓展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求知欲旺盛,他们正处于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在引导他们正确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教材,适当补充有关内容,以求拓宽知识领域。例如:学了《体育课》之后,我发动学生阅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通过阅读名著,让学生体会到名著的魅力,学会同学间如何友爱相处,培养了学生的美好情操。

4.借名言警句,名人轶事、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今的名言警句是千锤百炼的语言精华。它催人奋进,发人深省。我不敢说这些名言警句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会起到多么了不起的作用,至少说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大有裨益的。我便举出“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语不惊人死不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春风又绿江南岸”“推敲”等名句、典故激励他们。有的学生字写得潦草。我就用王羲之等练书法,“馍沾墨食”和其子王献之“临池学书”的故事开导他们.还用唐朝僧人怀素练习书法的佳话激励他们。有的学生对待学习缺乏刻苦的精神。我就举出“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名句劝导他们。有的学生志向不明确,我就举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学习,学习,再学习”(列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等名人名言教育他们。

5.引导学生评改作文,培养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按照惯例,学生作文,老师评改成了不容置疑的程序。我以为这仅仅是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方法之一,如果一直沿袭这种办法不加以改变,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作文能力。从效果考虑,若一味这样做,是劳而无功或者劳而少功。怎样才能减少无效劳动?我想还是发动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学会修改文章的办法才好。有时是四人小组共同批改一篇文章,有时全班集体批改一篇文章。有时是学生互改文章,甲改乙的文章,乙改丙的文章,丙改丁的文章。再一次顺序倒过来改。不断交换着评改,每一次都有新鲜感。只有坚持训练,才能激发学生“我手写我口,我文表我情”的情感;才能达到“自我作文,生生互改”的目的。如果还像过去老传统做法那样,写些空泛的批语,不能触动学生心灵,学生看了发回的作文本,除敬佩老师确实认真批改、关注分数之外,就提高作文的技能来说,实际上没有得到什么益处。

我指导学生评改作文的做法是:讲清评改的意义,指导评改的方法,规定评改的符号。具体要求是:①评改的态度要认真,虚心学习他人之长。②按规定的符号批改。⑧肯定优点要充分,指出缺点要中肯。④写出参考意见并署名(即写出评语,写上评改人的姓名)。下面是评改的一例;题目是《记一次乒乓球比赛》“只见他拿起球,往天上一抛,用球板塑胶面对准球用力一削,小球就飞速地旋了过来。他站在左上角,我便想打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满。”如果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将会收获颇丰,而如果这种习惯在小学阶段就养成,那收获将会是终生的。

(一)保证读书时间

早上来到学校坐在自己的座位可以安安静静地读书,课间休息可以拿出书来看一看,读书课更可以有大块的时间徜徉在书海之中。“总之,每天在校期间可以用来读书的时间还是有很多的,就看你是如何抓住的。”这是我总跟学生说的一句话。曾经我与学生一起计算过读书时间,每天早上读书至少10分钟,课间扣除课间操上厕所加在一起每天至少15分钟,这样加起来每天在校期间读书最少近半小时,如碰上读书课时间会更多。放学回家再读至少30分钟左右,那每天的读书时间最少近一个小时。当然,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会逐渐提高,时间多少会依个人情况而定。但无论多少,如果每天都要能保证读书时间,都能挤出时间读书,那结果就会如水滴石穿一般。正如鲁迅所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有时间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福气、一种收获!

(二)不动笔墨不读书

“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说在读书的时候不能光用眼睛看,还要养成动笔的好习惯,或摘抄书中好词佳句,积累语言;或边读边做批注式的阅读,这种“批注式的阅读方式”在平日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已进行过指导。作为高年级的学生正在初步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事物已有了自己独立的判断和独特的感受,所以边读边感悟这样的批注式阅读非常有利于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标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批注式阅读的过程正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个性行为。

(三)定期去书店、图书馆感受读书氛围

虽然现在科技很发达,不用买书就可以看到电子书籍,足不出户在网上也可以买到书,但我觉得去书店买书不是一件麻烦事,也是一种享受。还记得林海音在《窃读记》这篇文章中写到因买不起书而到书店怕被老板发现而偷偷地读书的滋味,虽然很惧怕,但林海音在文中也写道:“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现在的书店不会因为你不买只看服务员给你脸色或把你请出去。从早上开门一直看到晚上闭店,一本也不买也没关系,就是天天如此,也无所谓。但就是现在这样优越的条件,很多人也不懂得享用。周末或假期带着孩子走进书店,让孩子自由挑选几本喜爱的书,这个快乐的过程我想是任何形式的网上阅读或购买无法代替的。也可以办一张借阅证,领着孩子到图书馆借几本书来读,不是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嘛。氛围的感染,环境的熏陶,这是一种无痕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对于经典阅读,学生一旦爱上了阅读,感悟到了经典的力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参观饲料厂下一篇:优秀班干部评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