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在身边教案

2024-06-18

现代科技在身边教案(精选6篇)

篇1:现代科技在身边教案

《现代科技在身边》

[字号:大 中 小] 2012-12-11 苍山县芦柞镇三合中学 宋健 阅读次数:64 内容标准

三1.1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三2.3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技对生活和社会的巨大作用;初步培养科学的生活态度;做一个爱学习的好少年。

(二)能力:初步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了解现代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新变化,认识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时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联系学生生活积累,感受现代科技给生活和社会带来的新变化。

生活中,学生都能接触到生活中的部分科技产品,享受科技文明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和快乐,这是本课时展开的生活基础和动力。

支撑本课时问题解决的主要是科技知识教育和青少年为科技做贡献的品德教育的相关知识,这是科技知识教育的开端。学生生活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虽能体会到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但对科技在社会发展中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尚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对学生科技知识的教育,要善于从实际生活中加以引导,帮助他们从感性认识入手,但同时也应该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化,感受科技对社会的影响。为此本课时在逻辑结构上设计了紧密相连的两目:

一、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新变化;

二、科技——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第二目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新变化,可以从吃、穿、住、用等方面反映出来,通过学生观察生活,列举实例,让学生在全面、辩证分析的基础上,感受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新变化。科技——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需要引导学生放眼古今中外,探究出科技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本课时以生活中的科技实例为载体,反映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因此,本课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增强创新精神。就是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信息搜集与处理、交流与合作、探索与发现,使学生获取知识,体会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从而激发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课件“科技产品猜猜看”:

(学生踊跃回答,师生互动)

时代发展到今天,现代科技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改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同乘上飞驰的科技列车,去领略现代科技的神奇与力量吧。

(多媒体出示课题:现代科技在身边)

二、交流合作,共同探究

第一站:科技与生活——观察生活变化 感受科技的神奇 活动一:信息交流,自由展示

通过交流展示,让学生感受现代科技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感悟到现代科技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改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归纳总结:科技与生活息息相关 活动二:合作交流,你我共长

结合同学们的介绍及展示,思考:

(1)我们现在的生活与科技的关系是怎样的?(2)现代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新变化?(3)假如离开了科技,我们的社会生活将会怎样? 探讨总结:

科技成就生活之美——使人们的愿望逐步变成现实;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科技含量和生活质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多媒体展示)

(过渡:过去的生活与现在的生活不可同日而语,未来的生活也会比现在更方便、更快捷;科技的进步正使得我们的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科技的攀升也让我们的生活愈加充实、和谐。)

第二站:科技与社会——追寻科技的脚步 感悟科技的力量 活动一:合作交流,展示探究

我国在现代科技领域取得了的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中国有何影响?给我们哪些启迪?

多媒体展示:信息发布会

活动二:知识拓展,深化提高 视频欣赏: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看视频,读材料,自主探究:从数字变化,看科技的作用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师生归纳总结:

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有力的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活动三:追忆历史,更多收获

多媒体展示:历史再现——那个曾经匮乏的年代

七嘴八舌:

分组展示 集体探讨 归纳总结:

科技的发展为精神文明提供了新的载体,推动着精神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 广播—电视—网络等 新的载体;

学习—娱乐—休闲等 丰富精神生活;

活动四:迁移延伸,内化素质 多媒体展示:生活连线

归纳总结: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科学技术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它也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推动了精神文明的发展。但是在科学技术成果的使用上,我们要尽可能做到趋利避害。第三站:科技与未来——展望未来 放飞梦想 活动一:放眼世界 赶超一流(多媒体展示)

读材料 听故事 谈感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我能为国家科技发展做点什么? 教师点拨归纳: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关注国家的科技发展,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一同奏响科教兴国的最强音。

三、收获平台

学生自我反思谈感悟,教师点评归纳,巩固深化。

(审核人:郭桂方王海凤)

篇2:现代科技在身边教案

张利丽

【内容标准】

三1.5 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三4.4了解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感受科技创新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该项目由“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新变化”和“科技—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两个层次的内容组成,这两个层次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科技入手,感受现代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新变化,认识科技与生活、科技与物质文明、科技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由近及远,由感性到理性,层层递进,揭示了科技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领略现代科技的神奇与力量。

【学情分析】

生活中,学生都能接触生活中的部分科技产品,享受科技文明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和快乐,这是本课时展开的生活基础和动力。

学生虽能体会到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但对科技在社会发展中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尚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对学生科技知识的教育,要善于从实际生活中加以引导,帮助他们从感性认识入手,进一步深化感受科技对社会影响。从而激发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技对生活和社会的巨大作用;初步培养科学的生活态度;做一个爱学习的好少年。

过程与方法:从生活中观察;从材料中感悟; 在探究合作中学习、分享

知识与能力:了解现代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新变化,认识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初步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新变化;科技—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教师出示电脑的谜语,激发学生兴趣,网络将世界连接在一起。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从而切入课题。

二、合作探究:科技与生活

1、找寻科技的身影: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新的变化?学生展示搜集到的与科技有关的生活用品,2、共同探讨;科技与生活的关系(结合教材P59,合作、交流、探究回答)

(此环节通过学生的信息收集与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展示自我,尊重他人,共同成长)

3、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科技的发展,5年,10年,20年,50年后人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学生尽情描述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想象。

4、视频;《未来科技生活》,展示未来的生活,感受科技对生活的神奇力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向往,热爱。

5、科技使梦想变为现实:教师启发:“美好生活怎样来实现?”学生各抒己见。师生达成共识;美好生活需要大家去创造,更需要青少年的发明创造,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美好的未来努力学习,让科技将梦想变为现实。

(生活离不开科技,探究科技对生活的作用,必须从生活入手。通过观察、探讨、想象、视频展现未来的生活,一步步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和感受到科技就在身边,科技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三、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科技与物质文明

教师提问过渡:“过去的生活与现在的生活不可同日而语,未来的生活会比现在更方便、快捷,是什么促使了这一系列的变化?”学生的答案归根结底都可归纳到科技的发展。

1、从历史角度分析;由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导出人类社会的每一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2、从现实角度分析:展示发达国家的科技强国计划图片。

3、数据天下:我国航天科技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学生能够从数据中发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举例分析;学生结合我县和曹庄镇经济发展情况从农业和工业两方面来说明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此环节学生通过探究、思考、在相互交谈、合作学习中初步感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四、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科技与精神文明

通过对学生上一环节回答的评价过渡:通过你们的回答我发现大家的知识面很广,我很想知道大家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取知识的?现在我们来做个小调查。

1现场小调查:你通过什么方式获取知识? 有何作用和优点?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展示网络教学图片。

3、回顾奥运:鸟巢与水立方的资料和图片(感受科技奥运的神奇魅力)

4、回顾世博:展望世博会博物馆

5、崇尚科学 破除迷信;烟台实施人工降雨,人类基因组图谱。

(通过此环节的设计达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收集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利用各种方式学习,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同时认识到科技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五、学习榜样,落实行动

师生共同归纳: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我国科技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讲科学,爱科学;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文字资料:我国科技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榜样的力量:两会工作报告,2011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酒后禁驾器的发明。

3、展示临沂市科技馆以及蛟龙青少年拓展培训中心的图片资料,4、小小发明家实践作业

5、学生朗读一首小诗《科技之光》

在懂得科技的作用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情感,最终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是本节课的最终教学目标。但是,学生存在着“发明创造是科学家的事,是长大以后的事”的错误认识,因此,设计了“学习榜样,落实

行动”的环节。澄清模糊认识,激励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有所发明创造,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六、作业。

1、收集材料感受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

2、总结本课知识点。

教学整体设计理念:

人的品德修养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在实践感悟中逐步形成的,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而科技源于生活,同样热爱科学的精神也只能在生活中形成,学生只有对身边的科技有初步的了解和切实的感受,对科技的神奇和重要性有初步认识,才可能产生对科学的兴趣,才能自觉接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从而实现本课的学习目标。所以,我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搜集图片,视频资料,设计动画,力求给学生多方面的感官刺激,激发兴趣,激荡情感。同时,践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每个环节力求在学生的交流探讨和感受中自然接受新观点,新理论,注重情感体验,还主体地位给学生。运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参与,积极营造和谐的,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最终使三维目标得以实现。

一、教学依据:

学生面临的问题:

(1)学生对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有强烈的认知欲。

学生对于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已有大致的了解,但是,学生在这方面的兴趣是远无止境的,有必要通过材料和学生活动,来对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做简单介绍,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开拓他们的视野。

(2)针对学生对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学生生活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虽能体会到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但对科技在社会发展中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尚存在认识上的不足,至于科技究竟在哪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更是知之甚少。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通过列举相关材料和数字来做一说明,并在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中阐释:科技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未来的社会中,科技还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要树立学生在科技上的参与意识

学生在认知了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科技在社会发展中能起到的巨大作用后,应让他们知道科技是不断发展的,未来的社会靠青少年,未来的科技更是依靠青少年。青少年应该去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在未来科技发展的大潮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列举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2)了解科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

2、能力目标:

(1)分析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如此大变化的原因。

(2)探究科技是如何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学习、重视科学、反对迷信的人生态度。

篇3:爱在身边

暑假的一个下午,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去少年宫参加拉丁舞训练。去之前,妈妈告诉我,因为妈妈和几个同事出去吃饭,所以不能去接我,训练完后我要自己坐车回家。

训练结束,我和小伙伴告别后,自己坐上10路公交车回家。到了家门口,刚想拿钥匙开门,一摸胸前,“哎呀!钥匙忘带了。”我这才想起,出门时走得太急,钥匙落在了家里。怎么办呢?我急得眼泪差点掉下来,心里暗暗责备自己:孙伊兰呀孙伊兰,你怎么这么马虎呀!连钥匙都忘了带,这下怎么进家门啊?唉!没办法,我只好坐在门前等妈妈吃完饭回来开门了。

过了一会儿,隔壁的王奶奶回来,看见我在门前坐着,就问:“兰兰,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坐着不进家呢?你妈妈呢?”“我妈妈和同事出去吃饭了,我忘了带钥匙。”我懊恼地回答。“是这样啊!”王奶奶说,“孩子,到奶奶家待会儿吧!”“嗯。”我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别无办法,只好跟着王奶奶进了她家。

我刚坐下,王奶奶就给我拿来一盒饼干:“兰兰,如果饿了就先吃一点饼干吧!”说着又为我端来一杯热水。“谢谢奶奶!”看着慈祥的王奶奶,接过她的饼干和热水,我心里感到好温暖!

“嘀嗒,嘀嗒……”墙上的小鸟挂钟叫了起来,我一看都晚上6点了。王奶奶可能看出了我的心事,连忙对我说:“兰兰,妈妈还没回来,你先在我们家吃回锅肉吧!”“不用了。”我实在不好意思。王奶奶抚摸着我的头说:“都是邻居还客气什么,就在我家吃吧!也没特意为你弄什么,都是我中午就准备好的。”我知道,这是王奶奶怕我过意不去而宽慰我的话。为了让我待得自在,王奶奶还让我和她一起做菜。吃饭时一边吃一边聊天,一个劲儿给我夹肉夹菜,还给我讲了许多小笑话,这顿饭吃得我开心极了。

晚上8点钟,妈妈终于回来了。我一下子扑进妈妈的怀抱说:“多亏了王奶奶!”妈妈也一个劲儿地向王奶奶道谢。

我没想到,忘了钥匙,竟得到了如此贴心的关怀!虽然王奶奶和我只是邻居,但在我最无助的时候,她给我的温暖与爱让我永存在心。

篇4:尖端科技,就在你身边

过去,现在,未来,尖端科技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对事物的全新认知。

无尽的探索

科学探索,上至浩瀚无垠的宇宙,下至量子力学定义的极微小“诡异”领域;从颠覆时空的互联网,到渗透所有领域的大数据;以及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从哲学家的思辨,回归至对生命的科学分析……这一切都极大改变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宇宙的奥秘

寻找宇宙的起源,了解宇宙中占比重最大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对太阳系边界甚至对太阳系以外的星系的探索,这都是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努力研究的科学命题。

著名的哈勃望远镜到今年已经遨游太空25年,使人类的目光触及宇宙边缘。在当时,哈勃发现了太阳系以外的其他星系曾让人类雀跃,而现在,美国正在建造取代哈勃的天文望远镜——Jamesweb天文望远镜,可以让我们看到最早恒星的诞生,也可以帮我们直接探测到人类是否是我们星系中唯一的生命体。而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和欧洲的科学家们都在建巨大的天文望远镜,包括目前国际上建成的由3000个望远镜组成的望远镜阵列。中国也加入到了国际上投资14亿美元的TMT超大望远镜项目的建设中。

从近地轨道迈向深空探索成为世界各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新常态”。近日,NASA称“旅行者1号”再次收到来自太阳的太阳海啸波,确认这一飞离地球最远的飞行器已经进入寒冷而黑暗的星际空间。NASA最新选择出“刺猬”探测器到模拟“壁虎”的爪胶,用以测试其未来深空任务。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要及早建立“外太空”基地。英国的斯蒂芬·霍金,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这几年经常催促人类向外太空扩张。“人类未来数百年必须认真考虑生存问题。”他说,“我看到了人类未来的危险。”

2014五星级好评的电影《星际穿越》,这部电影有Kip Thorne这样的物理学巨擘根据现实的物理推理进行一系列的场景塑造。讲述了地球黄沙遍野,小麦、秋葵等基础农作物相继因枯萎病灭绝,人类只有到外太空寻找新家园。NASA发现土星附近出现了一个虫洞,虫洞只能人为制造,尽管不清楚到底谁干的,但是虫洞可以大大缩短宇宙旅行距离,因此人类有了寻找新家园的可能性。宇航员穿越遥远的星系银河,感受了一小时七年光阴的沧海桑田,窥见了未知星球和黑洞的壮伟与神秘。谁知道未来的地球,不会讲电影演变成现实?谁又知道,平行空间的设想究竟是否存在?一一证明这一切的唯有时光。

生命科学——认识“小宇宙”的未来设想

大脑是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它的组成单元一一神经元的数量达到上千亿个,相当于银河系里面的星球的总数,这些神经细胞通过一种彼此之间的特殊的连接点一一“突触”连接起来形成局部的神经环路,这样的局部神经环路是我们脑实施功能的基本单元,而这些局部的神经环路又通过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最后形成大脑的神经网络,大脑的神经网络就是实施我们脑高级复杂功能,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感知,我们的认知,我们的推理决策等等结构基础。所以人的大脑就像是一个“小宇宙”一般,十分复杂,也十分神秘。人类始终把认识自身、认识大脑看作是人类认识自然的终极目标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教授杨雄里对脑科学的前景展开了科学的设想:在将来,我们的科学家首先将更深刻地认知脑的工作原理。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从细胞分子水平上对神经系统工作的原理已经有了相当深入的了解,同时还可以通过无创伤脑成像技术来研究大群神经细胞的工作原理。两者的研究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但科学家们还是不具备同时检测大群神经细胞和单个神经细胞活动的工具和技术,这是研究脑科学的一个巨大的鸿沟,有待未来的科学研究发现去把它填平。

科学家们在未来将深入阐述脑重大疾病,如阿茨海默病、帕金森症,甚至孤独症或自闭症的发病机制,并研发更有效的治疗对策。接着,科学家们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微型大脑”,用来植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部位来促使中枢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

大数据时代来临

当我们谈论大数据以及创新的背景时,追溯到百年前,亨利·福特催生了当时的福特车型,启动了汽车的大众生产新时代。这不但改变了汽车制造业,改变了经济,同时也改变了整个社会。之前,我们有亨利·福特以及他的福特车型,而现在,我们有苹果手表最新上市。

大数据首先带给我们对现实的新体验。我们收集分析储蓄数据,再改变数据分析的过程,进而也改变了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其次,大数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数据和与之相关的问题,是我们观察世界的出发点。换言之,要让数据說话,让数据来帮助人们看世界,更好地理解世界。大数据创新还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上世纪50年代,美国国防部想让科学家打造一个软件,能够自动地把俄文翻译成英文。这个项目花费了10亿美金以及15年时间,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而现在加利福尼亚的一个创业公司,利用因特网作为基础,创建统计性、或然性,打造出成功的翻译机器。利用大数据创新后的结果,较之以前所有的对机器翻译的研究都更加出色。

在现代世界里,物理规模已经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能力收集数据,有能力分析数据,从数据当中得出点子。大数据的下一个趋势是什么?有了大数据之后,在未来我们肯定能够学的更多,我们也会变得更健康,寿命会延长,汽车会不需要司机……但是,大数据显而易见也有限制,下一步我们一定要以一种非常审慎的态度来掌握大数据技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一定从大数据中不断学习,在做大数据分析时,要以人性化态度去分析它。

nlc202309041942

最普及的科技应用

从北京出发,只需要在飞机上美美睡一觉,就到了纽约;伦敦赶着参加时装周的编辑,用手机拍张图片马上就能与世界任何地方的人们共享;智能机器人正倾听你今天的烦恼与忧愁……我们每个人都享受着科技带来的生活质变。

飞机

1882年,俄国的莫查伊斯基制造过一架机翼像平板似的蒸汽飞机。1886年到1890年,法国阿代尔先后造过4架蒸汽飞机。1893年,英国马克西姆也造过一架大型蒸汽飞机。1896年,美国兰利则造过蒸汽飞机模型。但是,这些飞机都因动力不佳或其他原因而未能飞行成功。尽管俄国、法国和英国声称它们造过最早的飞机,但并未被公认。

真正的飞机发明者是美国的莱特兄弟。哥俩从小对飞行十分感兴趣,他们研究过鸟的飞行,曾用绳子拉着滑翔机,像放风筝那样试飞过。他们自己造出了内燃发动机和螺旋桨,并且将自己制造的带螺旋桨和发动机的飞机模型,放到自制的“风洞”中去模拟飞行。为了试飞飞机,他们还亲自写信给气象局,寻找理想的试飞场地。

1903年9月,他们将自己制造的“飞行者1号”飞机拉到东海岸的基蒂·霍克海滩,进行了充分的试飞准备。12月17日,弟弟奥维尔·莱特和哥哥威尔伯·莱特分别驾驶着“飞行者1号”飞机,成功地飞行了四次,总共飞了97秒钟,飞了441米远。虽然只有短短时间和距离,但这却是人类第一次真正地乘动力飞机飞行。当最后一次飞行结束时,威尔伯·莱特曾激动地说过一句话:“飞行时代终于来临了。”是的,这的确是一次划时代的飞行。

到现在,拥有四引擎、550座级超大型远程宽体的空客A380客机,已经能够搭载旅客飞往世界任意角落。另外,有分析称,世界豪华的私人飞机数量将在未来十年内实现翻倍。

火车

早在19世纪,欧洲一些大城市内部已经具备相当规模的铁路网,火车不但承担城市、城乡之间的运输,也开始承担市郊、市内甚至下水道里的通勤任务。早期的通勤列车由蒸汽机车牵引,但这种本来在乡间喷云吐雾的“怪物”在城市里陋习难改,着实让住在城市里的人不爽。随着电网在城市里普及,干净的电力机逐步替代了蒸汽机车来牵引通勤列车。但人们很快发现电力机车也不适合牵引通勤列车,于是,动车发明了。

最早的动车于1906年出现在美国。这辆动车装用一台150千瓦汽油机,是通过电力传动装置驱动的。这种动车只用于运输不繁忙的支线区间。中国首列国产化时速30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2007年12月22日上午在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竣工下线,中国也由此成为继日本、法国、德国之后,世界上第四个能够自主研制时速300公里动车组的国家。CRH2-300在经过一系列试验后,于2008年8月1日在京津城际铁路正式投入运营。

核电

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它周围的电子构成的。轻原子核的融合和重原子核的分裂都能放出能量,分别称为核聚变能和核裂变能,简称核能。自1951年12月美国实验增殖堆1号(EBR-1)首次利用核能发电以来,世界核电至今已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国的核工业已也已有40多年发展历史,建立了从地质勘察、采矿到元件加工、后处理等相当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已建成多种类型的核反应堆并有多年的安全管理和运行经验,拥有一支专业齐全、技术过硬的队伍。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行是一项复杂的技术。中国已经能够设计、建造和运行自己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就是由中国自己研究设计建造的。日本的核电站数量是55座,核电比例为30%,计划到2030年将核电比例提高到41%。印度有20座,俄罗斯有31座,欧盟有16国拥有核电站,核电站总数158个。法国59座,英国在30座以上,美国最多,达104座。

人工智能机器人

机器人从电影走向现实仅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国际上对机器人的概念已经逐渐趋近一致。联合国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给机器人下的定义:“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用电脑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它能为人类带来许多方便之处

工业方面,英国早在60年代就研制成功排爆机器人和化工机器人。生活方面,机器人应用更为广泛。拖地机器人、足球机器人、提重物机器人、读书机器人等已经进寻常百姓家。6月20日,日本软银宣布,该公司人形机器人“佩珀”(Pepper)剛推向市场,为6月备货的1000台一分钟即告售罄。“佩珀”能够读懂人类的感情和声音,并在此基础上用自然语言和人类展开对话。它的硬件售价为19.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万元。

智能通信

作为人类通讯史上的重大发明,手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几十年。而智能手机的出现,是手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与传统的功能手机相比,智能手机不仅可以实现短信、通话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智能手机可以实现用户随时随地上网的需求,实现更多智能化的应用。

引领智能通信革命性飞跃的苹果在6月初举行了WWDC2015主题演讲,推出了新一代苹果手机操作系统iOS9,结果可以说是让人在不满之中获得了一些惊喜。虽然大部分改进在WWDC之前就已经曝光,但它毕竟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内建功能和更智能化的体验。

智能通信还带动了智能手表、智能魔戒、智能手套等一系列智能产品。

科技与时尚的碰撞

“时尚”与“科技”原本就像两条平行线,现在也开始慢慢产生了交集。科技公司认为时尚能为其注入新鲜血液,让科技产品变得更前卫和多样。而一些时尚公司、设计师也开始将将新科技元素带入时尚产品之中。苹果近期聘用了Burberry和Yves St-Laurent等公司的前首席执行官们,此举可能是时尚科技崛起以及未来时尚与科技相互整合的一种初步迹象。

曾经的计步器

佩戴设备在未来移动行业特色的理念已经被广泛认可,就像当年有人说移动产品就是未来的PC一样。生活风格驱动的可穿戴市场如今正由NikeFuelband(耐克腕带)、Jawbone UP智能腕带和Fitbit Flex智能腕带等三大产品主宰,事实上,其中的每一家公司都是在此前的计步器的基础上重新设计而成。业界给予这些领导者大量的赞扬,营销人员也在推广这些品牌,特别是Fitbit,因此,这些品牌都进入了热门消费者生活产品的行列。

nlc202309041942

生物计量内衣

未来,生物计量将通过袜子、内衣等服装进行。最终,消费者可能会看到,她们购买的Victoria's Secret胸罩、法国鳄鱼衬衣或者阿迪达斯服装都将能够紧密地追踪她们的生理数据,从而帮助消费者更加健康快樂的生活。这种服装的生物传感技术整体追踪技术将最终成为人们的基准目标——就像电子产品一样。

随着传感功能的进化以及生活风格、运动状况、社会和健康相关的应用的变革,生活风格和时尚品牌也将与品牌定位和产品研发等共同进步。

明星追逐的3D礼服

在纽约Ace Hotel举行的3D打印展品大会上,Dita Von Teese身穿一条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长裙,两位设计师Michael Schmidt和Francis Bitonti通过Maya软件为裙子建模,并模拟成形后的动态。然后,使用Rhino来细化裙子表面设计,增加了2633个尼龙网之间的连接。整条裙子分17个部分进行3D打印,再用激光烧结组装。长裙布满了网眼,但镶有Swarovski水晶。整套礼服通过DITA完美的身材显得格外动人,设计师Micheal Schmidt曾经给LADY GAGA、Cher等时尚Icon设计过服装。

Google的高科技时尚眼镜

冷酷的高科技产品融入时尚元素抑或是时尚的单品加入科技含量,科技与时尚的联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色彩和可能性。在9月8号开幕的纽约时装周上,靓丽的模特就上演了一场时尚与科技结合的盛宴,著名时尚品牌Dianevon Furstenberg的模特在这次的时装周上带着Google新推出的Google Glass登上T台,尽显科技时尚。

极具未来感的科技秀场

时尚圈估计已经对于一尘不变的T台走秀有些审美疲劳,我们都渴望着一场新兴革命的到来。所以现在的秀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元素,像Burberry2011年在北京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高科技数字影像FASHIONSHOW,全场仅有6位真人模特,通过先进的投影技术,在碰撞的刹那完成换装,这是一次全新的视觉体验。

用最新的高科技来武装自己是每个时尚品牌未来的走向,已故的鬼才设计师MCOUEEN,曾在巴黎的时装周上,用3D激光成像技术在舞台上虚拟出一个亦真亦幻的凯特莫斯,这是时装史上最经典的三分钟,是开启3D时尚之门的里程碑。他在最后一场秀上,再次上演了科技与时尚的碰撞,模特们化身为深海动物,通过巨大的投影幕和和巨型摄像机,游离于真实与幻想间。

从科幻走向现实的高科技武器

战场的变化反复无常难以把握,但未来战争的发展规律是能通过不断进步的科技与知识促进武器和作战方式的不断进步来成功掌握的。第一次世界观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了坦克、飞机、航空母舰、潜艇等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战略与战术的变化为第一次军事革命,随后出现雷达、电子计算机、核武器、微型芯片等高科技武器,即信息技术军事革命。谁能够充分利用军事新技术发展规律,充分动用于和平时期的军队建设,就能达到科技强军之效。

航空母舰

依靠航空母舰,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不依靠当地的机场情况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大部分现代航母的武装除了舰载机就只有保护自身最低限度的武器,包括各式防空导弹、近程防御武器系统以及电子战武器设施。之所以发展至如此,其肇因于航母角色的转换与雷达设备的进步,启蒙时期时,航母舰载机的对舰打击能力还在不明了的状态,定位为海上为战列舰侦查的工具。时至今日,航空母舰已是现代海军不可或缺的利器,也成为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世界现役航母总计23艘,其中美国11艘,是世界上航空母舰数量最多、吨位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国家。

隐形武器

美国隐形飞机在海湾战场大显身手,在科索沃战争中被“萨姆”导弹击落。未来隐形飞机采用更先进的隐形技术,只需在机身贴上薄薄一层等离子体发生器,就能使雷达波发生绕射作用,机身周围电场作用形成电子“陷阱”。各种雷达波进入“陷阱”就自动偏转方向。未来隐形武器将朝多样化、立体化、系列化方向发展,使整个战场成为捉摸不定的隐形世界。一种供特种部队用的军服正在试验。它能随着环境变化改变颜色和温度,防御雷达、红外侦察仪的探测。士兵如在面部也涂上抑制热辐射的涂料,就成了真正的“隐形人”。

无人武器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批无人操作的武器平台和军用机器人即将驰骋在未来战场。未来的无人操作武器和军用机器人将更广泛地应用各种高新技术,从以往的遥控式战斗保障工具向独立自主的作战兵器发展。无人驾驶的战略侦察机采用合成孔径雷达等先进传感器和侦察设备,并采用隐形结构和太阳能作动力,可从12千米高空对重要战略目标进行长时间监控。无人驾驶攻击机携带高能激光武器或反导弹导弹,对刚从发射阵地升起的地地弹道导弹在助推段就予以摧毁。无人深潜器可航行4000千米后潜入数千米海底,发现敌核潜艇等重要目标后即发射导弹实施攻击。无数陆、海、空、天机器人角逐逞雄,将使未来高技术战场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空间战武器

自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后就有人预言,谁控制外层空间就控制了战争主动权。美国早在43年前就提出“月球应能成为美国军事基地”,近年在《2025年空军》等报告中再次强调掌握制空权和发展空间战武器。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及其同其他作战力量更密切的结合,形形色色的新概念高技术武器将在浩瀚太空展开激烈较量。

纳米武器

纳米技术的发展引起许多国家的密切关注。纳米武器的出现将引起一场军事技术革命。虽然媒体已对“珍珠”卫星、“蚊子”导弹、“蚂蚁”士兵、“间谍”小草作了大量报道,但要制成真正实用的纳米武器还要克服许多困难。美国一种微型侦察装置体积只有苍蝇大小,可在空中飞行、地面爬行或跳跃前进,装有微型传感器、信息处理和导航器件,能在敌人阵地四周悬停、爬行,潜入建筑物内窃听或窥探敌情,通过通信系统将信息发送到控制中心。

nlc202309041942

科学试验站

潘洛斯阶梯

由英国著名数学物理学家、牛津大学数学系名誉教授罗杰·潘洛斯(Roger Penrose)提出。潘洛斯阶梯是:四条楼梯,四角相连,但是每条楼梯都是向上的,因此可以无限延伸发展。

黑林错觉

平行的黑线完全是笔直而平行的,放射线会歪曲人对线条和形状的感知,这种经典幻觉由19世纪初德国心理学家艾沃德·黑林首先发现。

二十六维空间

当代物理中弦理论认为:空间是十维或十一维空间,除了已知的三维,剩余的维数都在量子力学的量度下(10的负十几次方)卷缩。该理论只是假想,虽有严密理论依据但并未得到试验证实。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我们之外有着更多的空间,因为时空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空间是可以被改变的,所以,从我们生活的四维时空衍生出其它的空间也是有可能的。

不可能图形

不可能图形,是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客观存在的事物,只会在二维世界存在的一种图形。它是由人类的视觉系统瞬间意识地对一个二维图形的三维投射而形成的光学错觉,在几何意义上它不可能存在,但研究它将会对人脑图像形成提供医学上的帮助。

超级黑洞

说它“黑”,是指它就像宇宙中的无底洞,任何物质一旦掉进去,“似乎”就再不能逃出。由于黑洞中的光无法逃逸,所以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黑洞。然而,可以通过测量它对周围天体的作用和影响来间接观测或推测到它的存在。超级黑洞的质量是十万至十万亿倍的太阳质量。

时间倒流

相对论里提到过时间倒流的概念,给定一个四维空间,坐标系内两点的距离为0,在欧几里得空间中,距离为0的两点重合,但在四维空间中普遍认为有一个时间轴,即这两点在空间上重合,但仍有时间距离,即在同一点的两个不同的时间,这时坐标系内会形成一個类似圆锥的新的空间,俗称“光锥”,即两点在空间上重合的点在时间上可以进行光传递,如果我们在“光锥”内,就称为“类时”,时光机就是构造一个闭合类时曲线,实现在时间轴上的反向传递,理论上是存在的,但根据计算,此时各个坐标都为无理数,即存在强烈的时空振荡,造成时空不稳定,无法完成传输,所以时间倒流不能实现。

虽然4K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概念,但2015年将会是超高分辨率电视价格大跳水的一年,许多普通消费者都将开始真正的接触这项未来的趋势。而LG的4K超高清OLED曲面电视已经开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目前很少会有像4K电视这样吸引普通消费者的眼球,而4K与OLED的融合,将会征服所有消费者的心。

5、Steam Machines及游戏控制器

Steam Machines将会在今年11月重新亮相,而同时也伴随着不少第三方的游戏配件。如果Steam Machines真的能够带来与传统游戏机相似的体验,那么对于用户客厅的争夺,也是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

6、索尼PlayStation Morpheus

虽然Steam和HTC都加入到了虚拟现实领域,但是绝对不要忘记索尼在GDC上的表现。2015年,开发者将进一步针对Morpheus进行深层次的开发,而未来的几个月我们将会看到更多Morpheus与PS4的融合。通过PlayStationMove服务,玩家将会拥有更高融合度的虚拟现实沉浸式体验。

7、HTC One M9

虽然与One M8相比变化不多,但必须要承认M9依然是一部出色的智能手机。在整个旗舰机型队伍中,M9将与Galaxy S6展开激烈的竞争。不过与Galaxy S6 Edge相比,虽然M9同样精美,但是还是似乎缺少了一些影响力。

3、社比虚拟现实Atmos声效

许多音响发烧友都是杜比的忠实粉丝,而如果将杜比音效融入到虚拟现实领域,显然是非常让人兴奋的组合。

9、LG Watch Urbane

苹果Apple Watch也许是大明星,但是LG仍然捕获了不少人的芳心。圆形的表盘看起来非常接近传统手表的风格,同时在功能上也丝毫不逊色。另外华为在智能手表领域也将会有不错的表现。显然与Apple Watch相比,LG Watch Urbane看起来更温文尔雅,接近传统手表。这对于比较传统的用户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10、Source 2

当Valve宣布进军游戏领域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而Source 2引擎的亮相,绝对可以让视频游戏流更加吸引人,再加上对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云视频游戏在画质上将会进一步提升。

篇5:八年级政治现代科技在身边教案

一、现代科技在身边

内容标准

三1.5 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三4.4 了解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技对生活和社会的巨大作用;初步培养科学的生活态度;做一个爱学习的好少年。

(二)能力:初步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了解现代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新变化,认识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联系学生生活积累,感受现代科技给生活和社会带来的新变化。

生活中,学生都能接触生活中的部分科技产品,享受科技文明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和快乐,这是本课时展开的生活基础和动力。

支撑本课时问题解决的主要是科技知识教育和青少年为科技做贡献的品德教育的相关知识,是科技知识教育的开端。学生生活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虽能体会到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但对科技在社会发展中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尚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对学生科技知识的教育,要善于从实际生活中加以引导,帮助他们从感性认识入手,但同时也应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化,感受科技对社会的影响。为此本课时在逻辑结构上设计了紧密相联的两目:

一、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新变化;

二、科技──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这两目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新变化,可以从吃、穿、住、用等方面反映出来,通过学生观察生活,列举实例,让学生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感受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新变化。科技──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需要引导学生放眼古今中外,纵观上下五千年,探究出人类社会的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科技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本课时以生活中的科技实例为载体,反映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因此,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信息搜集与处理、交流与合作、探索与发现,使学生获取知识,体会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从而激发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通过报刊、杂志、电视节目或上网查阅资料收集生活中的科技事例;有条件的学生参观科技博览馆,感受科技带来的变化;收集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方面的素材。教师准备:收集科技方面的图片,资料,调查了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掌握的科技知识和遇到的科技方面的困惑;制作课件。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1)“生活场景”:“你有一个亲友在外省,请你想一个与远方亲朋好友联系的方式。”此环节通过创设“说”的情景与话题,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观察、认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目的之二是开阔视野,发散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给学生稍微留出思考的空间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写信、发电报、上网聊天、发电子邮件、发手机短信、可视电话等。(此处让个别学生尝试自己的方式,如:现场在电脑上发电子邮件、短信等)

在学生表达完自己知道的方法以后,教师归纳提升,引出话题:“根据刚才的回答,请你把这些通讯工具按出现时间的先后排列,你会发现什么?”学生随意回答,如: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通讯越来越快、便捷等等。

教师引导总结出新课题: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新变化(板书)

(二)交流合作,共同探究

第一目: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新变化。活动1:信息交流,自由展示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2)“信息发布台”:“请你根据自己的观察,说说生活中与科技有关的东西或事件。(如信息方面、交通方面、生命健康方面、饮食方面等)”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七嘴八舌,如:手机、克隆技术、液晶电脑、基因蔬菜、MP3、网络等。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出多媒体课件(3)“大视野”,在课件上展示:手机、数码相机、纳米洗衣机,掌上电脑、磁悬浮列车、微波炉、电动自行车等。(详细资料见附录1节选)

(此环节通过学生的信息收集与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了展示自我,尊重他人,共同成长)

活动2:合作探究,你我共长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周围的科技产品不胜枚举,这些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对我们的生活有影响吗?带来怎样的变化?”

教师组织学生在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各组讨论情况,对学生的学识水平和个别观点做到心中有数,由学生讨论2~3分钟之后,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表本组意见,各小组相互交流看法。如:我们使用的多媒体,让我们的学习生活更丰富多彩了,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了;因特网、手机、电话的普及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办事效率,节省了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地球不是被称作“地球村”了吗。电视、广播传媒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天下,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还有„„

在学生发表意见过程中,教师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及时给予必要的归纳、引导和评价,肤浅的观点可引导进一步思考,不同的观点可引导进一步争论。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引导总结出,展示多媒体课件(4):“我的发现”

新科技产品的不断问世,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科技含量和生活质量,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本环节通过学生的讨论学习,注重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是现代人必备的品质。)

活动3:迁移延伸,创新思维

教师引领:展示课件(5):“我的思考”,“科技推动着生活不断发展,那生活中科技进步的原动力是什么?”

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然后鼓励学生发言,了解他们的想法。待他们发言结束后,教师启发引导出:

教师可提醒学生归纳:“生活中科技进步的原动力是什么?”学生根据图示就能轻松回答。

教师展示课件(6):“意外收获”生活中科技进步的原动力: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和欲望;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为了实现理想及意外发现等。

教师提问:展示课件(7):“未来设想”,结合你对现在生活新的需求和欲望(理想)及你想改变的生活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想一下,随着科技的发展,5年、10年、20年、50年后人们的生活可能是怎样的?

学生尽情描述自己对未来的想象,展示出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家庭生活自动化,包括穿衣、吃饭、洗澡、看电视等;人身体器官损坏后可以随意更换;人类已经能够在月球上长期定居;已经攻克了癌症难题,人类再也不受“癌魔”的困扰。

教师展示课件(8):“大开眼界”,教师收集到的未来科技与生活的资料(附录2节选);播动画片《鼹鼠的故事》中的主人公的生活片断、《快乐星球》片断。

教师启发:“美好生活怎样来创造?”学生各抒己见。师生达成共识:需要大家去创造,更需要青少年的发明创造,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美好的未来努力学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人发展的不竭动力。此环节通过设计“我的思考”、“意外收获”、“大开眼界”,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维性、开拓性,做到调动学生情感,热爱生活,热爱科技,热爱社会。教师提问:“过去的生活与现在的生活不可同日而语,未来的生活也会比现在更方便、快捷,是什么促使了这一系列变化?”学生回答,可能有多种答案,但归根结底都可归纳到科技的发展。

教师注意引导,过渡到第二目。第二目:科技──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活动1:合作交流,探究学习

教师引领:展示课件(9):“科技的天空、探究的园地”,“请同学们把学到的和收集到的科技成果的表现及影响素材展示并交流一下,并思考你们从中悟到了什么?”学生分图片组、文字组。到投影仪前展示自己的信息,在交流中感悟、体会科技的作用。

教师出示图片一组,请同学们思考科技的作用在下列图片中是如何体现的?

“神舟六号”升空 寿光菜博会南瓜展厅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时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争论,使认识深化。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感悟,教师可设计思考题一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展示课件(10):“探究后的思考”出示以下2个材料:

材料1:(1)经济增长中资金、劳动力和技术进步的贡献份额的国际比较(%)(2)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科技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日益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据估计,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世纪初为 5%~20%,而目前这一比例已上升到80%~90%。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新发现和新发明得到应用后创造的价值,要超过科技投入的10倍。

材料2:截至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45%,农业科技贡献率的提升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较大贡献。据统计,截至去年,全国人均蔬菜占有量已达311.1公斤,远超过世界人均105公斤的水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近三倍。专家们测算,蔬菜产业的成果,60%的功劳要在蔬菜科技的进步身上。目前,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的单产分别比世界平均水平高60%、40%和10%,特别是杂交水稻利用技术的重大突破,带来了水稻种植的新飞跃。

教师组织学生在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认识。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各组讨论情况,对学生的学识水平和个别观点做到心中有数,学生讨论2~3分钟之后,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表本组意见,各小组相互交流看法。教师在学生发言时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争论,使认识深化。

师生共同归纳出:展示课件(11):“探究后的发现”,科技对社会的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的每一次科技进步,为社会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利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的高科技迅速成长,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劳动生产水平的提高,有力地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此环节主要通过“科技的天空、探究的园地”、“探究后的思考”、“探究后的发现”等环节,使学生在相互交谈、合作学习中体会科技的力量。尤其是教师的有效引导,使教学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活动2:发散思维,知识拓展

通过以上材料的交流,启发学生进一步回答:展示(课件12):“对我们的启迪”,“结合课内和课外知识,说说自己知道的中国科技发展方面的知识有多少?对中国有何影响?给我们哪些启迪?”

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然后鼓励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出示中国科技成果展示台(附录3节选),对学生的知识加以补充。

“我们的启迪”锻炼自己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为祖国科技发展做贡献的信念。

过渡:科技发展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以上几方面,还有很多„„ 活动3:现场调查,更多收获

教师展示课件(13):“现场调查”,“作为一名学生,过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听老师讲课,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学生学习的方式很多很多„„请问你还有哪些好的学习方式?有什么作用?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填调查问卷(要求立即填写,上交)。教师巡视指导,掌握情况。

教师整理,公布结果:阅读科普读物;看电视、录像;听广播、上网等方式学习。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拓了我们的视野。科学技术带来的新变化,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

请学生总结科技进步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科技进步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此环节的设计达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收集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利用各种方式学习,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同时认识到科技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科学技术的作用巨大,那你有何打算?

(三)知识延伸,内化素质

教师提出问题展示课件(14):“我的打算”,“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你打算怎样为科技进步做贡献?”给学生留出时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注意倾听,引导学生注重自己的行为。

师生归纳总结,作为一名中学生要做到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从小发明小创造做起;讲科学,爱科学;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

教师及时引导人物创新:“说出你知道的几位创新发明同学的名字,并试着讲一个他们的科技创新的故事。”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教师适时鼓励学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如:“你知道的真多啊”等)充分利用这些鲜活的教育素材的作用,有效引导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促使学生以榜样作为力量,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从小喜欢发明创造,为国家做贡献。

(此环节的设计重在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的意识,培养从小热爱科学的习惯)

(四)思维训练,发展提升

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过12年的努力,成功培育了“三系杂交水稻”,如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他研究培育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03年,杂交水稻为中国累计增产5000多亿公斤。

从以上材料中,你获得哪些感悟?(本题属开放性题目,可围绕以下几方面思考:中国科技的发展、科技发展对中国的影响、青少年的做法等)

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茫茫宇宙,大千世界,奥秘无穷,我们生活在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里,感受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和文明,感受世界的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不断学习,为中国的腾飞,为世界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课外作业

社会实践:把自己收集到的生活中的科技材料、事例收集起来,办一期黑板报或壁报。

点 评 本框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信息搜集与处理、交流与合作、探索与发现,使学生获取知识,体会科技对经济和社会的作用,从而激发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教学中注重了学习方式的变化。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鼓励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互相交流、合作,从而达到知识共享,体现了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信息的搜集与处理、交流与合作、探索与发现的过程。改变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既敢于表达、展示自己的能力,关注个人,还会尊重他人,倾听不同声音,在关注个人,尊重他人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能力。

2.教学中强调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在教学设计中,作为教师,大胆运用不同的栏目和学生的心灵平等对话,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形成了交流的局面,从而使教学变成教与学的交往互动。通过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篇6:科技征文:科技在我身边

那天科学课,刘老师提着一个大袋子走进教室,我们睁着一双双好奇又兴奋的眼睛,嘴里冒着:“老师,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是给我们发玩具吗?”老师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不慌不忙地把袋子里的物品取了出来——一个酒精灯、两个纸杯、一盒火柴、两根大约40厘米的竹签和一大杯水。“原来是做实验呀!”教室里一片欢呼。老师一本正经地问我们:“火能把纸杯烧着吗?”“能,当然能”“能烧着有水的纸杯吗?”“能!”“不能!”同学们意见不一致了。老师说:“眼见为实,让我们亲自验证一下吧。”当老师把空纸杯放到点燃的酒精灯上时,同学们都瞪大眼睛,屏住呼吸。只见纸杯瞬间被点燃了。老师又拿来一个纸杯,小心翼翼地把竹签插进纸杯里当支架,然后往纸杯里倒进半杯水,放到燃着的酒精灯上。燃烧的火苗贪婪的攻击着杯底,奇怪!纸杯在酒精灯上纹丝不动。又过了一会,纸杯里冒出水汽,水竟然烧开了,而纸杯安然无恙。这是怎么回事呢?刘老师告诉我们:“某种物品温度升高1度所吸收的热量叫‘比热’。水的比热很高,它会不断地吸收酒精灯燃烧所散发出的热量。纸的着火点在100度以上,而水的温度几乎不可能超过100度,因此,只要杯子里有水,纸杯就不可能着火。”哦!原来是这样!

这几天,我又过敏了,医生让我喝中药。我发现药水的最下边总是有一些渣子,喝起来不但苦而且难以下咽!该怎么除去这些渣子呢?妈妈找来了一块纱布,把药水通过纱布倒入杯子里,我发现过滤后的药水清澈多了,纱布上留有很多渣子。等了一会,杯子底部有一层细细的药末。

怎样才能把药渣过滤干净呢?我想起在科学书上看到的“毛细现象”于是,我把纱布折成长条状,把它的一端浸入盛药的杯子里,另一端放在另一个空杯子里,很快,我发现,顺着纱布,药水一滴一滴地滴到空杯子里,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盛药杯子里的药水都悄无声息地转移到是另一个杯子里,杯底剩一层厚厚的浑浊的药末,另一个杯子里淡黄色的药水很清澈。原来,纱布一端浸在纱布上,水会沿着纱布逐渐爬升,逐渐浸透纱布并从另一端滴出来,纱布中的.纤维可以将水吸上来,这称为“毛细现象”。但渣子不能被纱布吸附上去,药和渣子就此分离开来,因此,滴落在空杯子里的药就是干净的了。

上一篇:小学生我的爱好300字作文下一篇:KTV酒吧业务提成结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