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习作研究

2024-06-11

小学高年级习作研究(共6篇)

篇1:小学高年级习作研究

二年级 《师生互动写话评改方式的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长久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却忽略。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也就是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以致于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益低下。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作文课堂教学:限制了作文教学活动范围处于课堂这一特定的环境中,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

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人为本、民主、互动、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欣赏与修改,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二、课题的界定。

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人为本、民主、互动、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一条落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评价、欣赏与修改,使

“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理论依椐。

1、《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习作”的阶段目标有“增强习作的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等要求。

2、《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指出:“平时作文,教师很少提自我修改的要求,学生往往懒于修改。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只提笼统意见(如内容不具体,语句不形象等),学生也不愿修改。如果提出具体的要求,划出需修改的词句,或朗读了班中同学的优秀作文,榜样具体,容易取长补短,上进心被激发,则愿意修改。

五、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并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发展作文能力。

1、朗读自己的习作,听取同学的评价;

2、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学会欣赏同学的习作,评价同学的习作,给同学良好的修改建议,学会和同学分享习作的快乐,进而提高习作水平。

3、激发学生写话兴趣。

4、结合语文教学规律,探索习作评改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七、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

1、搜集资料,了解国内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已有的情况),建立课题的实验设想;

2、撰写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等。

3、与小课题研究组指导专家取得联系,结合日常教学开展初步的实验工作,及时总结前人经验,调整、改进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阶段:

1、探索、构建多样化的习作评改方法。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课题研究活动:如问卷调查、调查研究课、作文修改竞赛等。

3、按计划实施、做好调查、做好相关会议记录、搜集资料、写好阶段性分析与小结。

总结阶段:

1、认真分析传统习作评改中的方法及存在问题,并针对评改方法与内容进行分析与研究。写好案例分析。

2、上好每一节习作指导课,上好每一节习作讲评课。做好习作示范讲评。使学生掌握自评与他评的方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欣赏评价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写好教育叙事。

3、研究撰写小学生习作评改教学模式的相关论文、教学心得等,探索出小学习作评改教学的基本模式。

4、完成《小学习作有效评改方式的研究》课题的结题报

篇2:小学高年级习作研究

(2014-11-28 12:47:50)转载▼

一、活动内容:高年级习作课导入方式的研究

(一)活动时间:2014年7月1日到9月26日

(二)活动地点:教室及办公室

(三)主 持 人:冯素钧

(四)参加人员:冯素钧 单云鑫 丁锐 徐俐 张媛媛

(五)活动主题、内容:高年级习作课导入方式的研究

(六)活动过程简要程序记录:上研讨课 评课 交流 总结

(七)解决了什么问题:习作课的有效导入方式

(八)产生的效果及问题简述:总结了各种类型习作课的导入方式

(九)下一步工作构想:继续探导其它类型教学内容的导入方式

二、课题研究反思、研究叙事

(一)题目:丁锐老师:润物细无声――《我的自述》习作教学及反思

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沈灶小学五(1)班的语文老师,今天我是来我们沈灶小学五(2)班班学习的,我想先和大家认识一下,你们愿意来个自我介绍吗?

(事先告诉学生,这节课做个小游戏,让大家把“作文”二字放置在一边,为课堂教学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生(单加俊):我大眼睛、大鼻子、大嘴巴,个子高高的,身体(身材)胖胖的。(学生并没有直接进入我的“预设”之中,“作文”在他们的头脑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印象。他们已经明白这节课写的是“自我介绍”,自然就按照以前老师教过的方法去做,先来个外貌描写。)

师:我是一位来学习的老师,你在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应该从那开始比较好呢? 学生纷纷举手,一个个“我”字夺口而出……

单加俊:老师您好,我叫单加俊,是沈灶小学五(2)班的学生。我大眼睛、大鼻子、大嘴巴,个子高高的,身材胖胖的。

师随意指名介绍自己,学生仿照前例介绍自己。

“我叫万亚玲,是沈灶小学五(2)班的学生。我有一张秀气的脸庞,虽然个子不高,但很健壮。我的脾气有些暴躁,要是谁欺负了我,我肯定会给他严厉的惩处的。” “我的高海建,是沈灶小学五(2)班的学生。我有一双大耳朵,同学们都说我的耳朵有点像猪耳朵,可是我这耳朵听声音却是非常清楚的。” ……

(学生们的自我介绍招来了一阵阵的欢笑声,他们已经忘记自己是在上一节作文课,这正是我所需要的。为什么在这里我一直要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作文”引开?这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定势的思维,作文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让老师批改,是为了完成任务,他们眼中的作文仅仅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为老师完成的“任务”。这一点如果得不到改变的话,学生会一直在脑中盘算,如何给老师一个“交代”的。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将介绍方法穿插于对单加俊的指导中,明着是在知道他一个人,实际上却是讲给所有学生听的。这也是利用学生的“窃听”心理,如果直接告诉他们该如何、如何去做,效果并不好,以前的作文课上有先例。可是当我只讲给一个同学的时候,他们为了能让自己能够说好,听得反而更仔细,思维也会更活跃。)师:有这么多的同学愿意把自己介绍给老师,老师一时还听不过来。这样吧,请大家将想说的话写在纸上,老师自己去看。

学生写作——简单的自我介绍,主要写上个人基本情况。

师巡视后:老师想对大家了解得更深入一些。大家可以将自己的性格特点介绍一下吗?最好能用个事例加以说明。给学生几分钟的思考时间。

万亚玲:我的脾气很暴躁。昨天中午,我班的丁海洋同学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读书,在座位上做小动作,我说了他几句,他向我发了脾气。这下我可真生气了,就打了他屁股几下。师:“你说了他几句?你是班长,应该先说明你的身份。你打了他之后,心里有什么变化吗?”

万亚玲:“我打了他之后,心里感到害怕,感到后悔!”

师:“我们在交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将心里的想法写出来,做事之前的想法,事情发生后的想法都应该交代一下。”

继续指名说说自己的性格特点,在这其中穿插写法地指导——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详略分明等等。

(我们的学生在描写具体事例的时候总是喜欢一言以概之,所写的事情虽然完整,但可读性实在是差。但是如果将写作方法做个笼统的介绍,学生并不能立刻吃透精神,甚至会领会错误。现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辅导,可以让学生在自我修正正学习写作方法,同时也让其他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文字形成修改意见,一举两得。当然,在这里我并不指望学生一次就能够完全掌握这些写法,但只要他们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技巧,哪怕是一点点的也就够了。毕竟作文是一项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教学工作嘛!)学生完成草稿,教师巡视指导!

说老实话,作文课结束后,我的心情是很高兴的。我的学生在二十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了作文,虽然写得并没有我想像中的那么好,但与前一篇作文相比较,进步还是明显的。当然,学生作文中还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我相信,只要我愿意努力,愿意付出,总会有瓜熟蒂落的那一天的!

三、成果展示

(一)成果名称:习作课与一般语文课的导入方式的异同 通常的语文课的导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情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作文教学中也莫不如此。“情”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激情”就是激发学生情感。一上课,教师就要用深情并茂的开场白,把学生很快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意境中去。若要学生的心,教师必要先动情。

这样的导入方法一般用在需要让孩子宣泄情感时,比如写亲人、朋友或者是写给汶川大地震的孩子等。

二、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师一上课需要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性讲述,牢牢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三、疑

疑就是设置疑问。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好奇心是小学生最显著的心理品质之一,出奇制胜乃孙子兵法之道。打破常规,巧设疑问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设疑有一定讲究,提出的问题要匠心独具,具有独创性、科学性、规范性。如果教师在课前就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且语调、语势、语音都很讲究,让他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无疑,将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

让学生带着疑问循序渐进地去学习,在学习中,要求他们多思多想,也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师生围绕问题进行研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解开了,学生也自然学好;了这一课。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诚然,小学儿童犹如那含苞欲放的花朵,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开启它,让它在和煦的春风中绽放。虽然教学导入只是整堂课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忽视,要谨慎待之,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习作课也是语文课,但纯粹的习作课却也不同于平常的语文课。因而习作课的导入更需要老师找好一个切入点,这个切入点需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1、要能贯穿整个的作文主题,与本节课的主题息息相关。

2、要有趣、有疑、说明道理的文章要有触动性。如:在讲“诚实”的话题的时候,很多同学很难说出实话,或者害怕说出实话,这时,老师可以这样入课:你觉得你是个诚实的孩子吗?举例说明。如果大家都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很诚实的孩子,从来没有说过谎话,老师就可以做一个心里测验。心里测验的内容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定,比如:用袋子套着的染色石头,如包青天断案一般的让孩子去摸。既有趣又对孩子有触动性,知道和明白自己也有说谎的时候。

3、导入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熟悉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最喜欢什么样的事物和人,最喜欢什么样的方式。

4、导入虽然贯穿整个的作文,但导入并不是讲说的重点,简短的几话后就要进入学习的重点。

(二)成果名称:习作指导的导入方式:

一、谈话式。通过谈话找到一个话题、情感和思想点,然后帮助学生理清线索(提纲),确定切入点(开头)。接着压住学生浮躁、懒惰的心情,往下写。你在一旁帮他写不会的字。

二、活动式。通过一个小活动,共经历、同感受,然后找到一个主题(文章中心),点拨事情的过程和情感点、思想点。

三、仿写式。通过分析一篇短文的主题、情感、思想和思路,想一想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类似事情,确立主题,找到情感和思想点,列出提纲,写下去。思路打开了,先一股脑写下去,回头根据本次训练重点指导修改。

篇3:小学高年级习作研究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现状

(一)教师缺乏明确的习作教学目标

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只有树立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小学习作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但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没有一个准确的教学目标,导致了教学的盲目性,影响了习作教学效率。一些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多写作、多练习,就能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因此,在平常的习作教学中,经常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习作任务,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在这些压力之下对教师就会产生应付心理,在写作过程中,根本不会认真构思,只是简单地写完就交给教师。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学习不到写作知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习作成绩。

(二)教学中缺乏方法指导

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需要一个正确的方法做指导。因此,在教师的习作教学课中也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方法指导。在习作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写作方法的指导,导致学生在写作中很难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例如,在关于写人的习作课上,教学步骤是首先让学生对人物进行观察,观察人的动作、神态,然后再让学生写作。这个过程是正确的,但是教师在对学生的指导中却忽略了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因此,他们很难全面地把握人物的一些神态、动作,因此,在写作过程中不能把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清晰地描绘出来。因此,小学生写出的作文,其中的人物表现都不是很丰满,不是很生动。小学生在这样的习作课中是很难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也是很难开发自己写作潜力的。

二、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对策

(一)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在写作中有一个基本的能力就是观察力。小学生只有具有较强的观察力,才能形成一个独立的思维,才能感受生活的乐趣。小学生只有养成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好习惯,才能为写作积累一些素材。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小学生多观察周围的一些景物和身边的人与事,让小学生对生活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以此激发写作灵感。例如,在写景的习作课上,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到田野或者公园里欣赏景色。让学生和大自然亲切接触,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然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成为写作的素材。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小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思路清晰,使文章写得饱满、生动。

(二)利用日记训练形式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

很多小学生之所以很难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就是对写作的畏惧感。教师可以通过日记训练的形式改变学生对写作的畏惧感。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在日记中随心所欲地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激发自己的写作潜力。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会养成一个观察生活、总结生活的好习惯,对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学生写一段时间的日记之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写作技巧,这时学生对写作的畏惧感就会慢慢减少。因此,日记训练的形式可以说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有效的教学方式。

(三)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

教师要想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有一个有效的方式就是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可以安排一些阅读课,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一些优秀的作文,然后借鉴里面的写作经验和技巧。阅读课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自己写作积累一些素材。学生在阅读课上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反思性教学

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看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否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与总结过程中,才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给学生传授一些有价值的写作经验。

小学高年级的习作课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应该不断改进自己的习作教学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改变当前习作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明明.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水平的现状和解决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

[2]张欢欢.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J].文学教育,2012.

篇4: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年级 习作教学

一、培养兴趣,调动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的引导任何学习都将变成一种负担。当前,在小学习作训练中,学生普遍对习作缺乏应有的兴趣和积极性。众所周知,在语文教学策略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小学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方面也不例外。所谓的兴趣就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种乐趣,不是将学习视为负担,而是视作快乐的事情。只有学生将习作当做快乐的事情,才能在此过程中产生强大的积极性,进而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习作水平也会自然得到提升。例如,在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笔下生花》专题中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与家人一起进行档案制作而进行习作。在这一专题训练中,习作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种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习作课题训练会在无形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继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人情感,并在这一环节的训练中出色地完成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对于习作的兴趣得到了提升,课堂积极性不断增强,整个课堂的活跃程度也随之加强。

二、创设情境,激活课堂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习作是在语文学习中一项最为之头疼的任务。许多学生对于习作充满了恐惧,不知道如何较好地完成习作,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为此,作为语文教师来说,要想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习作,提升学习兴趣,最主要的就是要帮助学习消除对于习作的心理恐惧,慢慢培养他们的兴趣。在此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有效激活课堂不失为一项极佳的教学策略。例如,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讲故事、模仿秀、表演、绘画等方式,对课堂习作训练的题目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并可以通过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有效提升了语文课堂的课堂活跃程度,增强了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在文中更好地抒发情感。与此同时,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整个课堂的气氛被带动起来,学生的学习与参与热情也会随之不断提升,这样一来,高效课堂也便随之呈现出来。

三、善于观察,贴近生活

在习作的训练中,努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学生往往都十分善于习作,并得到很好的效果。当前,我国小学生在习作方面最为欠缺的就是习作素材的缺乏。面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学应该在提升学生观察能力与贴近生活的习惯上多下功夫。习作素材的收集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阅读相关的已有文章,收集其中的有效素材。例如,在《松鼠》一课的学习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这一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方式,在观察自己喜欢小动物的基础之上进行《我最喜欢的小动物》的习作课题。这样一来,学生刚刚进行完这类课题的学习,自然会产生一定的灵感,进而做到条理清晰,有据可循;其二,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中为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增加学生与自然界的基础机会,有效提升实践能力。例如,在《记一次活动》的习作训练中,教师与其用语言向学生进行描述,不如让学生进行一次真实的实践训练,这样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课堂的乐趣,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真实感受,提升习作水平。

四、注重积累,学以致用

新课标规定中明确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对于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来说,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在平时多加训练,同时,还要锻炼学生加强平时的积累,鼓励学生在课外学习中多多阅读,多积累相关的习作素材和精美词句,这些积累对于习作水平的提升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他们是整篇文章的“血肉”,文章有了精美的词汇与句子才能更有活力,更富有生机。但是,从当前高年级小学生的习作训练来看,大多数小学生在进行阅读时通常只是在阅读其中的故事情节,而对于文章的情节以及相关的优美词句却一带而过,不能进行有效的积累与运用,这种阅读方式所取得的积累效果显然无法达到有效的状态。为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对高年级学生阅读方式进行指导时,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升阅读的效率,形成良好的积累。另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在进行阅读时要将认为精美的词汇与句子摘录下来,一来是可以加深对这些词汇和句子的记忆,二来可以在今后进行写作时方便选取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积累,这样才能做到不断积累学以致用。

五、读写相辅,大小结合

对于学习习作水平的提升最为关键的方法就是多读、多写,并将其进行有效的整合,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捷径可寻。我们所谓的多看显而易见就是要多阅读,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进行积累,通过在范文中取得的借鉴而提升自身习水平。为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优秀范文品读中,不仅要读,还要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在其中采用的匠心独运。优秀的作品总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与启发,同时也会帮助学生在写作之路上更上一层楼。在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秀文章,都值得我们反复推敲。为此,教师要带领学生在学习课文中认真进行文章品读与赏析,对于那些优美的句子或段落进行熟读或背诵,以此来学生作者的优秀写作手法,不断提升学生在习作中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范文的学习并不是单纯的机械模仿,而是灵活的学习与运用。例如,在《小镇的早晨》一文教学后,教师可以据此为学生布置习作任务《学校的早晨》,让学生以范文为参考进行借鉴,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范文的学习与巩固,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

六、积极引导、有效点评

教师的积极引导在学生的习作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在学生进行习作学习过程中,由于语言的使用规范较为复杂,为此,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环节中给予学生一定基本方法的指导,以便学生的写作更为规范化。另外,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习作方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其应用到自己的作文变大中去,鼓励学生在文章中使用所学的习作技巧,经常变换不同的自作表达模式或者写作手法,以便多各种写作方式都可以做到熟练掌握、手到擒来。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在对学生的作文点评上多下功夫。作文点评是是教师对学生写作成果的一个指导与点评,通过教师的作文点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自己在习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哪些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这样,学生在对自己文章的优势与劣势进行清晰的了解后,便可以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习作水平,进而对习作产生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那些在习作方面稍有欠缺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对其有耐心,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而是积极的引导与鼓励,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在习作方面得到不断的提升与发展。

总而言之,对于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来说,生活是习作的源泉,阅读是习作的溪流,只有两者之间实现了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才能让学生在习作方面更上一层楼,有效推动小学习作教学水平的提升,进而提升学生在习作方面的兴趣,让写作教学更为完善。

参考文献:

[1]喻娇.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5,(18):258.

[2]薛翠丽.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J].读与写,2011,(09):143+149.

[3]吴燕飞.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读与写,2015,(04):180.

篇5:小学高年级习作研究

西航三校 何俊宁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解小学中高年级的习作评改现状特制定此次调研目的是提升孩子的习作能力及自主修改、互改互评的能力及习惯,进一步提升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调研形式、内容

对西航三校小学五年级八班45名学生,四年级三班52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人数共97名

三、调研时间

2013年12月——2014年3月

四、调查设计

1、你如何对待老师给你的作文评语?

A认真领会,修改订正(91)B只看作文等级,别的就懒得理(5)C评语看不明白,也不爱不敢问(1)

2、平常写完作文有修改的习惯吗?

A有,看完后就会全面的检查修改(51)B有是有,时间来得及的时候(35)C写完就万事大吉了(11)

3、你更喜欢那种作文批改方式?

A教师直接全批全改(12)B同学之间互相批改后,老师再评改(58)C老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修改(27)

4、写完作文愿意与同学交流吗?

A很少,只局限于好友(35)B愿意,有交流才有进步吗(47)C不敢,怕别人笑话(15)

5、你批过同学的作文没有?

A从没批过(10)B批过一两次(76)C经常批(11)

6、你认为在评改中学生的地位和作用是?

A听取结论的小羔羊(7)B接受教师写作指导的受教者(69)C作文评改的主角(21)

7、你对学生评改作文的作用的看法是?

A浪费时间(4)B可以提高写评改的能力(45)C对学生个性发展,丰富学生思维品格有帮助(48)

8、你希望别人怎样评改你的文章?

A多鼓励(14)B以指出不足为主(33)C两项都有(50)

9.每进行一次习作评改训练,你会觉得写作文越来越轻松吗?

A会感到越来越轻松。(62)B变化不大。(29)C感觉写作文越来越难。(6)

10.你习作评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不能掌握正确的习作评改方法。(28)B不能确定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59)C没有习作能力支撑(5)

11.如果要自我修改习作,你认为最难修改的是什么?

A生字词部分,我的基础不过关(12)B详略的安排(44)C对于词语的准确应用(41)

12、自己的习作和别人的习作哪个好修改?

A自己的,目的更明确(38)B无所谓(18)C别人的,能够更好地思维碰撞(41)

13、你喜欢将习作上传至网络进行评价吗?

A非常喜欢(7)B喜欢(15)C一般(36)D不喜欢(39)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写作后不会修改。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虽然修改的形式多样,可自改、互改,也可集体改。而学生写完后就认为是老师的责任了,草草了事,态度不端正,有的是错别字特多,而自己却熟视无睹。还有的孩子即使是做了修改也不能准确的发现问题,证明孩子的习作能力有限,对于作文的目的性还不太明确。

2、教师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但是孩子的修改却不能做到细心大胆。

调查中发现,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习作评改一般的水平就是对于错别字的改正,对于语句的修改只是个别习作水平较高的孩子才能去做的,对于文章的详略布局,材料的取舍,更是让孩子们头痛不已。他们不能够准确定位习作的目标要求,甚至无法确定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3、孩子的习作家长的作用不明显

在孩子习作过程中,本应由家长在一旁予以简单的指点,特别是在习作评改过程中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老师的评语或者其他人的评语中找出问题及努力的方向,但家长的评改只是流于形式,甚至连他自己也无法确定孩子的习作究竟存在什么问题。

4、对于网络评改这种新的作文评改方式,还有部分孩子无法接受。

这是因为孩子的习作水平决定了他的习作方面的自信心,能够接受网络评改的孩子是比较自信的孩子,相反,其他孩子因为害羞等原因不愿意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习作。事实上,这样的情况比较普遍,但也进一步说明了,孩子有与人交流与沟通的需要,只是这种愿望的实现依赖于孩子内心的那份自信。

六、改进作文评改的思考与建议

1、激发习作兴趣,做到读写联动。

抓住习作的有效契机,以阅读促写作,以写作促阅读,使阅读与写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孩子习作兴趣的培养和挖掘。从课堂教学出发,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并不失时机地仿写、续写、补写等。

2、勇于突破课堂,积累写作素材

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是孩子习作素材最主要的来源所在,孩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课外阅读,倘若只在课堂上学习,所得必然有限。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3、教师引领,使修改作文成为习惯

“三分文章七分改”。由此可见,修改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我们要让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修改的形式多样,可自改、互改,也可集体改、家长改,老师改。做到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在指导学生自我评改时,教师要教给他们评改习作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可以让学生通过诵读法、推敲法等方法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并做出评价,写上评语!

在学生自评自改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互评互改。让学生认真阅读、思考、研究别人的习作,找出优缺点。推己及人,汲取别人的精华,去其糟粕。这种平等地位的评改,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们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评改中角色不断转换,相互启发,互相合作,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

其次,发动家长的力量,让孩子的习作异彩纷呈。

最后,当孩子的作文比较成熟时,就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分享,这样可以听到更多的声音,孩子的习作也会因此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任何读者给予的评价,孩子也会从中有所感悟和发现。

4、教师评改方式要灵活多变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面批面改。具体做法是:可在每次作文中或作文后,找几个学生进行面批面改,争取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至少一次面批面改的机会。对个别学生的作文还可以进行重点辅导,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反复修改的优秀习作,还可以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发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其次,教师可以在快速浏览全班学生习作的过程中,随机简单批阅部分作文,再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讲评。

再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挑选一些他们认为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讲评。

最后,教师的评价语要克服俗套,多用鼓励语言,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总之,教师评价方式的灵活多变,利于客观地、多角度地评价学生的习作,能使习作评改更扎实有效。

篇6:小学高年级习作研究

内容摘要:

小学三年级正式从“写话”进人“习作”阶段。他们现有的语文知识、语言水平都影响着他们的表达方式,学生畏难于写作,教师困惑于写作。本课题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立足于教师教学研究和学生习作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善于挖掘习作素材,运用多种途径加强练笔,从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一)课题背景

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写话”的训练,但写话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写自己所说的话,重在培养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而三年级的习作却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搜集作文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学会根据作文需要,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由此,我可以看出,从“写话”到“习作”,不只是概念的改变,而是学生书面表达交流素质的质的飞跃。

1.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由于从“写话”到“习作”发生了质的飞跃,习作的内容更丰富,容量更大,语言要求更具体、更形象,所表现的主题也更深刻,情感更真挚。因此,教师往往感觉无从下手,一节作文课经常从选材到写作方法讲得面面俱到,而学生的习作却达不到预期效果。

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生活面比较窄,经历有限,因此往往造成无材可选无事可写,再加上他们语言积累有限,写出的语句也很平淡,还有些孩子写出的习作没有层次,顺序混乱,甚至辞不达意。长此以往,就造成了 孩子的畏难心理,觉得习作怎么这么难,慢慢地失去信心,放弃习作。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

《语文课程标准》在书面语表达的教学方面作了教学梯度的区分,第一学段1~2年级为“写话”,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为“习作”。而作为习作起始年级的三年级,由于存在以上问题,迫切需要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指导策略”。

“策略”指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

而本课题所要研究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书面语表达水平,为进一步的习作教学打下坚实基础的方法策略。广义来说,就是教师从哪些方面来指导学生;指导时用什么方法;指导到哪种程度等等。

由于三年级作为习作教学的起始年级,具有时段性和时段的特殊要求,因此很有必要把三年级作为实验年级来研究习作教学的指导策略。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三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是培养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学生写作兴趣、习作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我将结合学生的学情,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将新课标作为课题研究的导航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方法,积累经验,探寻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指导策略。

在习作起步阶段,指导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教师指导得当,才能为学生奠定良好的习作基础,让学生感受习作的快乐,写出他们小小心灵中的点滴美好感悟。另外,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使他们不再怕作文,而是将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心灵感受到的用自己的笔主动表达出来。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一)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

从新课程标准来看,小学三年级正式从“写话”进人“习作”阶段。他们现有的语文知识、语言水平都影响着他们的表达方式。起步阶段学生对习作有畏难情绪,怕写作文。因此,我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习作分析、小组讨论,先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这样就能做到对症下药,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总结我发现,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审题不清,不理解习作要求;2.素材单一,叙述方式简单;3.语言表达不准确,平淡不吸引人;4.写好作文不会修改。

针对起步阶段学生习作出现的问题,我教师从学情出发,在教学中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写作意识,扩大学生的素材积累,养成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我将课题研究分三步走来进行:

第一阶段(2014年4月-5月)在教学中初步研究探索进行作文起步阶段训练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并确定其中较为有效的几个方法。总结前期研究成果,撰写前期研究报告。

第二阶段(2014年6月-10月)教师将自己确立的较为恰当的方法进一步进行探究试验,并进一步研究从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如何恰当过渡,从写一段话到写起步作文怎样转变,从写简单的作文如何过渡到能较顺利地独立作文这几方面进行研究探索。

第三阶段(2015年5月)收集教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二)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集整理习作起步阶段的指导策略。

在课题研究中,我采用调查问卷法、实验对比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等。我边研究、边思考、边总结,探寻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指导发法与策略。

1.确立目标,使习作指导有章可循

(1)研读课标,分析学情,制定年级习作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习作要求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泥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地内容。这是对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要求,也是对习作教学策略的指导。分析三年级的习作教学,我发现,学生畏难于习作,教师困惑于习作教学,而我将习作教学的门槛放低一些,将三年级的习作目标归纳为一个,即“让学生喜欢写作”,让学生好迈进来,让教师好引导学生迈进来,这样,学生乐于学,教师乐于教,互利互惠,既激发了兴趣,又达到了目标要求。

(2)培养兴趣,热爱写作。

小学生作文是“习作”而不是“创作”,所以不要从立意、选材、语言等各方面过高地设置要求,以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只要他们写出自己所看到的生活,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就可以。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让学生的作文回到生活当中去,解决了学生的写作素材问题,让学生感到有东西可写,没有题材、体裁、字数的限制,降低写作的难度。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写出自己的快乐,写出自己的烦恼,凡是生活作文,想写多少就写多少,这样起步作文,让孩子觉得作文并不可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与写作热情。2.学好语文,积累素材。

(1)丰富学生生活,拓展习作素材。

“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头儿空,肚儿空,空来空去空对空”。这句顺口溜反映学生怕写作文,作文内容千人一面,习作素材雷同的现状,究其原因:学生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脱离感情。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根据叶圣陶先生的教诲,根据我农村生活特色及以往的教训,我在习作教学研究过程中,要改变以往封闭的课堂教学做法,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欣赏大自然,去体验生活,参加实践活动,开拓农村小学生个性化习作教学的道路。

首先引导学生欣赏家乡美景,寻找习作素材。

农村是广阔的天地,也是孩子们习作素材的宝库。因此,我重视启发、引导孩子们去拥抱大自然,去亲吻这青山绿水,去欣赏家乡的菜园、绿野、果林等。这样,大量的习作素材将会激发学生的习作灵感和强烈的习作兴趣。春天,我带领孩子们出去仔细观察广阔的田野,领略美好春光;夏天,我带领孩子们去观赏校园、田野的美丽景观;秋天,我带领孩子们走出校门,走进硕果累累的果园、满地黄金的田野,感悟丰收的喜悦;冬天,我带领孩子们冲进大雪纷飞的雪野,欣赏“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银白世界,这样不仅积累了大量的习作素材,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习作情趣。

其次走进体验田间生活,丰富习作素材。

农村的孩子公园去得少,汽车乘得少,都市的繁华见得也不多,更不用说体验都市的生活了。反之,田园、菜园、果园,他们去得多,板车推得多,他们的父母乃至祖辈,都从事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活。因此,他们最熟悉的都是栽种、施肥、除草、松土、收获等农 事。于是,我鼓励和引导孩子们利用放学后、星期天、节假日涉足田间,走进菜园,钻进大棚,用眼去看,用手去动,用嘴去问,用脑去想、去发现,在充实生活的同时,也使学生趣味盎然,积累了大量的习作素材。在习作课或语文课外活动课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谈从田间生活中获得的感观和感受。郭春辉有一篇习作:《拔“灰条”》,文中这样写道:“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认识了“灰条”的特点:远看“灰条”,比万寿菊苗略高;走到近处,拨开万寿菊,发现“灰条”的茎呈肉红色,而万寿菊的茎是绿色的;摸一摸,万寿菊的茎是光滑的,而“灰条”的茎是毛乎乎的。”拔“灰条”多有意思,简单的现象,深刻的道理,这是“我”的经验啊!许多同学由于亲身经历,亲手实践,写出了一篇篇充满生活气息的文章。

社会实践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也使学生活泼的个性得以发挥,又可以使孩子们在快乐中拓宽视野,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激发起爱家乡、爱科学、爱劳动的思想情感,为学生开创了动手动脑的新天地,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耳闻目睹,亲身经历,对许多事物有了感性认识,成为了习作的典型题材,这就激发起了学生习作的兴趣、灵感和激情。

(2)营造书香校园,促进积累运用。

古人说得好:“博览群书,长袖善舞。”“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知道,多读书,读好书,能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习作水平。为此,学校统一部署,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从而充实学生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的积累运用。

第一、激励广泛阅读,奖励故事明星。

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 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上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活动。一是在班内组织开展交流活动,介绍自己阅读的书刊内容和精彩部分;二是组织故事会,学生演讲故事,评故事明星。这两项活动既可以感染学生,吸引阅读,更重要的是通过介绍、演讲、反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习作打下良好基础,各组均评出不少故事明星。我班马凡同学刘演讲武松打虎,比划一招一式活灵活现。人物的形象、语言、心理活动和动作也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潜移默化地推动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第二、加强阅读指导,培养积累习惯

在全班掀起一浪又一浪的读书高潮中,我发现,有许多同学偏面追求故事情节,对故事紧张有趣的书刊看得较多;另一方面忽略文章细节描写。为调正学生读书心态和阅读方法,我加强了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老师每周检查一次学生的阅读笔记,把记录中一些描写优美环境的语句和精彩故事的细节描写展示出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正确记载。通过交流读书方法,使学生懂得精读、精摘,中年级学生每人备有读书记载本,许多学生把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人物外貌描 写分门别类作好记录,培养了学生积累的习惯,为写作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3)抓住契机,坚持练习首先结合文章构思,引导学生仿写

构思简单的说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儿详写,哪儿略写……教材中有些文章明显地体现了作者的构思和具体的写作方法,抓住这些文章的特点,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文章构思的指导。

其次延伸课文内容,实现迁移练笔。

人教版三年级教材中安排了很多小练笔,这些小练笔都是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的,这种形式的“小练笔”就是绝佳的习作训练途径。因为学生学了课文,有了依托,觉得有话可写,知道该怎么写,写作也就有了兴趣。真正做到了“言之有物”。这样的练笔,水到渠成。

最后发挥想象,鼓励学生创意表达。

想象力是学生习作的重要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任何创造。现行教材中有些课文的场面、情节可以用来引发学生的想象。对学生在习作中非常有创意的表达,在班上交流,并给予鼓励。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资源,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契机,巧妙的不留痕迹的指导学生习作,可以打好作文教学这一“持久战”!

(4)开放评价体系,激发习作情趣。

我认为,兴趣是打开作文大门的金钥匙。只有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才能有效地培养、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所以,必须开放评价体系,改变评价内容和方式。过去,对于学生习作的评价,总是从“中心突出”、“选材典型”、“结构合理”、“描写具体”、“语言优美”诸方面去着眼。这样,难免要求过高、过严、过全,使学生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捉不住自己的成功之处,逐渐产生畏难情绪。

①赞美习作特色,诱发习作个性。在作文教学的研究过程中,我确定了新的评价目标,即努力倡导新的评价内容、评价手段,“评”出学生的习作兴趣,“评”出学生的习作特色和个性,鼓励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

对学生习作改变过去的高、严、全的要求。在批阅过程中,发现学生习作中反映个性特色的题材、语言和写法,以红圈标出,给予评价、赞扬。通过队板报、红领巾广播展示出来。在作文评价课上,评价其特色。学生的习作,一旦得到赞扬,就会兴趣盎然。改变作文态度,甚至改变他们的作文道路。

②鼓励大胆创造,提高自我品位。

以往,教师指导学生习作大都局限于课本教材内容,范围狭隘,题材偏窄,学生的创作思维不能得到发挥。学生习作中所选事例平淡无味,写人的文章,反映人物特点的,总是“拾金不昧”、“扶老人过马路”,写爸爸妈妈的文章总是“妈妈送我去医院”,写事的文章常常是“我为妈妈洗衣服”、“学烧菜”之类,缺乏新意,习作水平也难以提高。在习作教学研究中,我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走出课本,打开思路,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发挥。

(三)收集研究成果,积累教学经验,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今后的教学中去。

三年级是学生作文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特别是书面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我立足于教学,从课题的确立到完成结题报告,整个研究过程都紧扣教学,从教学中发现问题,再从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验积累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积极寻求有效教学、高效训练的指导策略。

在课题研究中,我将学生有创新的作文收集起来,将自己的点滴感受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撰写论文和课题报告,积累经验,寻求策略,以便于今后的教学。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这次小课题的研究实验,我采用文献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将研究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促进了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我自身的各项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方面:

提升了教师的理论实践水平,工作视野进一步开阔,教学理念进一步新锐,业务理论素养和理论提炼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和教研(尤其是习作教学方面)实践能力得以增强,习作教学经验进一步丰富。总结了实用性较强的习作教学策略。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习作教学研究第一手文献资料,完成论文1篇,教学随笔2篇,教学反思5篇,两节习作示范课在校内公开教学中获得了好评,真真切切地锻炼了我的教学素养。

学生方面:

学生阅读了大量书刊,课外知识丰富了,在生活中积累了素材.语言在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大大增强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不再把写作文当成是一件苦差事,而是把习作当成一件乐事,自觉写日记.周记,随时用笔真实记录自己身边的所见所闻所感。日记大赛,习作评比,优秀作文展都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学生习作质量明显提高,持续发展后劲十足。良好的观察习惯得到培养,相关能力继续提升;最主要的是通过这一年的努力,我的学生大部分乐于书面表达了,树立了初步的作文自信心,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同时在写的过程中不断获得书面表达的乐趣。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学生已初步对习作产生了兴趣,但习作的素材还是有些单一,在写的过程中对于重点段落描写得不够具体,学过的习作方法和积累的优美词句在习作中不能灵活运用,锤炼语句的习惯有待培养。

解决思路:

1.加强口语交际的训练,带动学生在细节处下功夫,激发观察的兴趣。

2.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3.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促进学生表达的准确性。4.持之以恒地进行小练笔训练。

5.充分利用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展习作素材。

六、参考文献: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生价值观下一篇:超市商品销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_毕业设计_论文_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