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论文

2024-06-15

探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论文(精选9篇)

篇1:探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论文

探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论文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监督机制不健全

一些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并不健全,很多事业单位缺少内部监督机制的制约和监督。一些单位的领导不重视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内部控制系统并不完善。内部审计是组成内部控制的一部分但有些事业单位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的岗位,但却安排一些不懂财务和审计的人员来担任这方面的工作,有一些事业单位甚至都没有设置内部审计岗位,这使得内部审计监督质量没有办法得到保证。一些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与事业单位之间除了存在正常利益关系以外还存在其他利害关系,使得主管部门监管功能缺失,放松了对基层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由于对事业单位缺少了有效的监督导致了一些事业单位出现很多违规现象,也导致了单位中的领导者和财务管理人员财经法纪观念淡薄,财务管理信息失真问题日益严重,不利于事业单位职能的发挥。

(二)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

有些事业单位对原始凭证审核不认真,很多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没有填写完全,比如有的凭证不填数量和单价,或没有经于人签字、只有领导签批等。有些事业单位对会计记账凭证摘要填写的过于笼统,对经济业务的具体情况和内容不能说明清楚。一些单位没有设置总账,没有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账簿,混用银行存款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更正登记账簿上面的错误时使用的方法也不规范。还有一些单位财务报告内容不完整,没有财务状况说明和报表附注,只有报表。这些现象都说明了现阶段我国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仍然比较薄弱。

(三)预算编制不够精确,预算执行不够规范

一些事业单位不重视预算编制,虽然国家预算管理要求事业单位应根据事业发展的计划来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但一些单位在编制预算时没有对本年度事业计划对预算的要求进行客观地分析而只是简单的采用增量预算法,即在往年预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系数来编制预算,这就导致了编制的预算和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并不适应。部分事业单位对资金的收入与支出管理不规范,预算外资金理应纳入单位预算管理,进行统一管理和核算,但一些单位并没有将其纳入单位预算。有些单位对支出审批制度不严格,对资金的用途随意进行改动,扩大了开支的.范围,导致部分单位经费使用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

部门预算编制在安排项目支出预算时人为因素较多,使得预算编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一些部门的某些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使资金和应办的项目脱节,专项资金支出范围存在着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一些部门对业务活动的开支情况通常是列出一个粗略的包干支出数,业务经费的用途与数目并不清楚,而仅靠预算编制部门难以进行准确的核算论证,这就不利于相关部门编制预算的准确性,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和调整预算的现象较为普遍,也不利于项目绩效考核的进行。

有的事业单位经费开支不够规范,超发津贴、补贴、奖金、超支业务招待费的现象较为普遍,未能把支出控制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及其相关法规规定的标准之内。一些事业单位对专项经费的管理不够规范,挤占、挪用事业单位专项经费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利于专项经费资金效益的完全发挥。部分单位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没有界定清楚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界限,为维持日常公用支出,经常利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还有一部分单位在使用专项资金的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缺乏有效地监督和考核。财务部门在对经费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通常忽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一般是进行事后核算,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面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致使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四)固定资产管理薄弱

长期以来,固定资产管理一直是事业单位的薄弱环节,资产使用效率低,存在资产闲置浪费、处置不规范等不良现象,资产流失比较严重。一些事业单位存在着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的问题,实际已经报废或完全失去使用价值的资产却长期挂账未作任何处理;一些单位存在着大量的账外资产没有入账,导致资产处置更加随意;还有一些单位物资和工程项目没有通过政府采购和招投标,自行采购的公开透明度较差,更易出现侵吞国有资产现象,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五)缺乏财务管理意识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一些事业单位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财务管理意识没有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应有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功能。有些领导对财务管理方面的政策和规定并不是很了解,不懂得对财务状况应用会计信息来进行分析,难以在经营运作中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一些财务管理工作者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算账,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以及财务管理者没有把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联系起来,把财务管理工作停留在表面,致使两者严重脱节,不利于发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深层次存在的问题。很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知识落后,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的系统学习以及后续教育,不能及时补充新的财务以及会计知识,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一)完善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

为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机制,事业单位领导应充分重视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以及相关财务人员的配备,使事业单位内部潜在的风险可以得到及时地批漏。为完善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国家应进一步和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法规体系,使得事业单位监督工作有相关的法律规定相依循。要事业单位的监督内容具体化,建立起量化的财务监督模式,使财务指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应设立稽核岗位和稽核人员,行对各种凭证进行核查,并要明确责任,督促核查人员认真仔细的工作。应加强对收款票据的管理,对空自票据的保管、填开、收款和审核进行分工负责。要正确使用票据和规范填写票据,填写的内容要清楚、真实,并要已经开完的票据及时销号,避免票据丢失现象的发生。还应规范凭证流转程序严格分离开票、经办、审核、审批收付款等职责,强化会计核算。

(三)加强预算管理,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为加强预算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对预算控制制度进行完善严格执行各项标准。还应对预算方法进行改革细化各部门的预算,利用预算的绩效来衡量预算资金使用的有效性。预算管理中的必要环节是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总体评价即预算考核不仅是预算控制和纠偏的基础,也是下一年度进行预算编制的条件,因此很有必要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总结。事业单位应将各项收入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各项收费应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及标准,同时要健全服务收入分配制度,在拓展服务和经营范围的同时要处理好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执行支出审批程序,应按实例支各项费用,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由于预算管理涉及方面较广,而财务部门的职能有限,在整个单位内无法有效地实施预算管理,为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应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组织。单位领导层应高度重视和支持预算管理组织任命单位负责人为组长,使其具有权威性。全面预算是将单位的决策目标及其资源配置以预算的方式加以量化,并使之得以实现的单位内部管理活动或过程的总称,由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评价与激励组成的管理控制系统。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应对本单位人员编制、资产分布、工作量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来确定本单位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应根据上年预算执行情况,以单位事业收入为重点,并结合行业特点和其他相关因素来确立单位收支目标,还应对本单位收支目标进行合理的分解。单位还应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多次平衡”的方式层层落实到科室、业务收入部门,要建立预算责任制度和评价与激励机制,以保证全面预算的有效执行。

(四)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遵守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制度,对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及时盘查定期清查,通过账务清理做到账账相符、账表相符,确保单位账务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应加强固定资产的机构管理,在钱物分离、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等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还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设计制定一套完善合理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流程,确立固定资产管理的环节和内容,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是固定资产的管理有章可循。

(五)增强财务管理意识,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应善于运用法律进行财务监督,做到认真执法,严格执法。应充分重视财务管理的作用,它是事业单位一切管理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者应不断进行财务创新,树立起竞争意识和经济效益观念,在资金的运营上应讲究投入产出比,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实现效益最大化。应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后期教育,利用绩效考评制度对财务人员的工作的质量进行考核并以此对其进行奖惩,推动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使其更好的适应单位发展的要求。

篇2:探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论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效措施

一、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我国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较为忽视

第一,由于我国许多刚从校园毕业的大学生因就业难的问题出现大批量人才转行或从事其他财务相关专业的现象,而真正具备较高专业技术的财务人员较少。因此,我国许多地区都存在财务人员没有固定的办公室并出现身兼多职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财务信息丢失或泄露的概率,对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安全产生一定威胁;第二,由于一些事业单位中财务人员无法接触财务重大数据,而财务人员自身没有对重大财务决策的职能,因此许多领导部门人员认为财务人员自身作用不大,而在日常工作中只是处理一些日常财务,而有一些领导则完全对财政工作不重视,因此在日程工作中忽视财务人员的作用和价值,导致许多财务人员产生消极心理,并出现跳槽等现象,导致人员流动性增强。

2.单位内部不重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

我国事业单位很大部分国有资产来自国家无偿调拨,对于这部分国有资产的管理,单位负责人管理意识淡薄。部门领导人员对单位资产有着绝对性的支配权力,常常无视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随意减少、报废国有资产,对于应当评估的资产,不经评估低价处置将国有财产随意买卖,导致资产的流失。

3.缺乏健全管理体系和制度

首先,由于我国财务相关法律受到我国实际情况的约束和影响仍让无法达到完善的地步,因此许多事业单位在对财政部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时仍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缺陷,无法完全对财政部门实现完善监管;其次,一些事业单位由于对财政部门不甚重视,在制定管理制度时没有考虑到财政部门现状和实际情况,而是按照理论法规照搬,使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化,无法真正对财务部门进行监管,对财政工作的顺利进行也造成一定阻碍;最后,事业单位中监督部门人员由于缺乏职业素养,在对财务部门工作进行监管过程中并没有认真执行监督工作,监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没有达到严格监管的效果,对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造成一定影响。

4.财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差

第一,由于许多事业单位中的财政人员自身缺乏相关专业技能和财务处理经验,降低财务部门整体专业素质水平;第二,由于事业单位领导对财政部门不够重视,缺乏财政培训机构,导致在日常工作中无法他高财政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法规常识,对财务部门的工作质量造成一定影响;第三,由于一些财务主管人员自身并非财政专业,但在日常工作中出现乱指挥、按照自己意见为标准等现象对财政部门工作造成一定破坏,并使财政人员在工作中失去热情,导致财政部门无法突出业绩,出现工作水平降低的情况。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1.政府部门要进行财务公开

政府部门需要对公共资产进行公开的管理,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对事业单位进行财产预算,发挥财政预算在财务管理中的重大作用,并将政府决算公开,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做到公开、透明,减少腐败现象的滋生。

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第一,加强各大院校中财政人员的培养力度,提高财政专业人才的技能知识和基本能力,提高各个事业单位整体专业素质和工作质量;第二,在聘用财政人员时需要签订长期合同和安全条例,严令禁止出现财务人员进行兼职活动,并做到对本单位内部财政信息保密,一旦发现有泄密行为立即对其进行依法处置;第三,加强财务人员管理,设立专门培训机构,加强对财务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最新法律知识的培训和辅导,提高业务能力和自我法律意识,减少职业犯罪的出现概率;第四,建立相关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通过考核对专业能力强的财务人员予以奖金或其他物质形式的奖励,在满足员工个人需求的同时提高员工学习和工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为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和效率奠定基础。

3.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第一,事业单位应加强对监管部门的约束和管理,通过利用法律法规来加强对监管部门人员的管理提高监管人员工作质量,降低财政审核失误性;第二,监管部门人员要加强对财政部门人员的审核和监督管理,并对财政数据和账目进行定期检查和核对,避免出现数据重复或错误等情况,跳财长部门工作的之狼和效率,完善财政工作;第三,根据事业单位内部现状和财务部门工作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并要求财政部门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财政管理制度约束自身行为,并加强对财政人员职业素养的培养,明令禁止出现挪用公款等现象,一经发现立即送往执法部门进行依法处置,将财政数据公开化,避免一切腐败时间发生。

4.加强对税收收入的管理力度

事业单位在进行税收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执行,不能出现乱收费的现象,避免出现多征税和重复征税等,减轻税收给人民群众造成的巨大压力,让税收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价值,缓解事业单位财务上的危机,解决财务问题。

三、结语

篇3:探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论文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组织,其主要目的是在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所以相比企业来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内容。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是其开展各项经济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并且也是事业单位各方面任务能顺利完成的坚实保障。

2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存在缺陷

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存在缺陷是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即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更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包括财务人员在内,认为事业单位的资金有政府相关部门来支撑,所以没有必要担心资金不够用,也就不够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了;另外,单位领导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了如何服务大众,确保单位职能价值的最大化发挥上,忽略了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2.2 财务预算工作的漏洞比较大

财务预算工作的漏洞比较大是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又一比较突出和普遍的问题,也就是说,事业单位的实际的资金支出情况与预算情况存在的差别比较大,而且对于预算外资金也没有及时地做好记录和备注工作,致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工作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比较大,增加了公款私用、随意浪费资产和资金等问题发生的可能性,不利于单位的长远发展,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给单位埋下了较大的资金隐患。

2.3 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规范

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规范是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得以高效落实的前提和保障,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一些事业单位没有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一些单位即便有,实用性和适用性也比较低,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却没有切实地落实到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去,所以形式化和模式化现象严重,而且内容比较单薄,涉及的内容不够全面和细致,不能确保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应有价值的切实发挥。

2.4 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众所周知,相比企业,事业单位存在较多的固定资产,所以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也就成为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但事实是,多数事业单位规定资产管理工作都不够规范,存在一些问题和漏洞。

3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存在缺陷、财务预算工作的漏洞比较大、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规范、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等问题的存在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单位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执行,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就目前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人才组成结构来看,要么是专业技能较高的老财务,但其对新知识和新要求的接受能力较低;要么是专业知识丰富,缺乏实践经验的高校毕业生,这样的人才组成结构很难高效、高质地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技能;另外,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者自身的职业素养不够高,对诱惑的抵御能力比较差,致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容易由于人为因素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和损失。

第二,缺乏完善的制度规范。一些事业单位内缺乏完善的经营规范、奖惩规范、机制规范和监督机制,致使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随意性和自由性比较大,而且由于既有制度规范的可行性和透明度不够高,严重挫伤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财务管理工作效果不得而知。

第三,缺乏完善的反馈机制。即一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和失误没有及时地进行反馈和公布,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单位下一个时间段财务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不利于单位领导层决策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执行,长此以往,也就大大降低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绩效。

4 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办法和建议

4.1 加强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首先需要单位领导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掌握最新的政策规范,以身作则,在单位内容营造人人重视财务管理、参与财务管理的工作氛围;其次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顺利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给其带来的新压力和新挑战;此外,要加强单位各部门与财务部门沟通和交流的力度,确保有效信息地及时传递,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绩效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落实全面预算管理机制

全面预算管理机制的落实和执行是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绩效的关键,所以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学习和借鉴的力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单位特色构建适用性较强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并将所有的内容都纳入单位的预算范围之内;另一方面要随着单位的发展和所处大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完善和优化事业单位既有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以提高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4.3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规范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的建立和健全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细化完善财务管理的内容,将财务预算、支出、收入、核算、稽核、审查等方面的内容都纳入财务管理的制度规范之中;二是要提高其可行性和实用性,确保其能够切实地应到到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去,确保其权威性的发挥;三是要提高其透明度,并坚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4.4 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力度的提高一方面需要将其纳入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之中,并细化其内容,另一方面要设置专门的财务人员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确保其购置、使用、维护、报废等环节的费用和资金能够有章可循,有账可查,以减少单位不必要的资产损失和资金流失,达到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绩效的终极目标。

5 结论

总之,财务管理工作是提高事业单位市场竞争力和行业竞争力的关键和基础,对于其资金利用率的提高和单位的正常经营和发展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一些制度因素、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等主客观因素使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依旧存在认识存在缺陷、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预算工作漏洞大、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不科学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和单位的发展,所以,作为资深的财务工作者一定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和重任,在实际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确保自身价值得到实现的基础上提高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绩效,进而在确保单位的其他各项工作能够高效经营的基础上确保单位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琪.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6(4).

篇4:探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论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效措施

一、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我国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较为忽视

第一,由于我国许多刚从校园毕业的大学生因就业难的问题出现大批量人才转行或从事其他财务相关专业的现象,而真正具备较高专业技术的财务人员较少。因此, 我国许多地区都存在财务人员没有固定的办公室并出现身兼多职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财务信息丢失或泄露的概率,对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安全产生一定威胁;第二,由于一些事业单位中财务人员无法接触财务重大数据,而财务人员自身没有对重大财务决策的职能,因此许多领导部门人员认为财务人员自身作用不大,而在日常工作中只是处理一些日常财务,而有一些领导则完全对财政工作不重视,因此在日程工作中忽视财务人员的作用和价值,导致许多财务人员产生消极心理,并出现跳槽等现象,导致人员流动性增强。

2.单位内部不重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

我国事业单位很大部分国有资产来自国家无偿调拨,对于这部分国有资产的管理,单位负责人管理意识淡薄。部门领导人员对单位资产有着绝对性的支配权力,常常无视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随意减少、报废国有资产,对于应当评估的资产,不经评估低价处置将国有财产随意买卖,导致资产的流失。

3.缺乏健全管理体系和制度

首先,由于我国财务相关法律受到我国实际情况的约束和影响仍让无法达到完善的地步,因此许多事业单位在对财政部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时仍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缺陷,无法完全对财政部门实现完善监管;其次,一些事业单位由于对财政部门不甚重视,在制定管理制度时没有考虑到财政部门现状和实际情况,而是按照理论法规照搬,使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化,无法真正对财务部门进行监管,对财政工作的顺利进行也造成一定阻碍;最后,事业单位中监督部门人员由于缺乏职业素养,在对财务部门工作进行监管过程中并没有认真执行监督工作,监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没有达到严格监管的效果,对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造成一定影響。

4.财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差

第一,由于许多事业单位中的财政人员自身缺乏相关专业技能和财务处理经验,降低财务部门整体专业素质水平;第二,由于事业单位领导对财政部门不够重视,缺乏财政培训机构,导致在日常工作中无法他高财政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法规常识,对财务部门的工作质量造成一定影响;第三,由于一些财务主管人员自身并非财政专业,但在日常工作中出现乱指挥、按照自己意见为标准等现象对财政部门工作造成一定破坏,并使财政人员在工作中失去热情,导致财政部门无法突出业绩,出现工作水平降低的情况。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1.政府部门要进行财务公开

政府部门需要对公共资产进行公开的管理,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对事业单位进行财产预算,发挥财政预算在财务管理中的重大作用,并将政府决算公开,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做到公开、透明,减少腐败现象的滋生。

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第一,加强各大院校中财政人员的培养力度,提高财政专业人才的技能知识和基本能力,提高各个事业单位整体专业素质和工作质量;第二,在聘用财政人员时需要签订长期合同和安全条例,严令禁止出现财务人员进行兼职活动,并做到对本单位内部财政信息保密,一旦发现有泄密行为立即对其进行依法处置;第三,加强财务人员管理,设立专门培训机构,加强对财务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最新法律知识的培训和辅导,提高业务能力和自我法律意识,减少职业犯罪的出现概率;第四,建立相关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通过考核对专业能力强的财务人员予以奖金或其他物质形式的奖励,在满足员工个人需求的同时提高员工学习和工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为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和效率奠定基础。

3.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第一,事业单位应加强对监管部门的约束和管理,通过利用法律法规来加强对监管部门人员的管理提高监管人员工作质量,降低财政审核失误性;第二,监管部门人员要加强对财政部门人员的审核和监督管理,并对财政数据和账目进行定期检查和核对,避免出现数据重复或错误等情况,跳财长部门工作的之狼和效率,完善财政工作;第三,根据事业单位内部现状和财务部门工作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并要求财政部门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财政管理制度约束自身行为,并加强对财政人员职业素养的培养,明令禁止出现挪用公款等现象,一经发现立即送往执法部门进行依法处置,将财政数据公开化,避免一切腐败时间发生。

4.加强对税收收入的管理力度

事业单位在进行税收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执行,不能出现乱收费的现象,避免出现多征税和重复征税等,减轻税收给人民群众造成的巨大压力,让税收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价值,缓解事业单位财务上的危机,解决财务问题。

三、结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问题影响着事业单位对社会监管权力的有效实施,财务部门的管理出现问题,是领导人员的检查不当和权力独揽造成的,当然也是因为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因此,在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时候应该严格规范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的行为,对违反财务法律法规的行为绝不姑息纵容努力使财务支出更加合理,把财政经费真正用来造福于民。

参考文献:

[1]范炜.当前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问题及新对策[J].财会学习.2016(01).

篇5: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邢洪伟

项目前期工作考虑不周、不到位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项目前期工作的做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下一阶段的顺利开展与进行,超投资、超概算、超标准现象普遍。导致项目投资效益低下。“重投入、轻产出”、“重资金、轻资产”。

施工合同签订不规范。建设工程合同,作为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经济合同,是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经济契约。合同管理水平的高低和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的高低。一些施工合同的签订草率马虎,有的边施工边签订合同,有的先施工后签订合同,还有的根本就没有签订合同,为应付财务结算、审计工作检查而草率补签合同。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审查不严,文字表述经不起推敲,合同条款残缺不全,套用标准高,如只需套用“土建四类”,而有的合同在签订时却套用了“技术改造类”等。他们认为只要在合同中约定以审价为准就万事大吉了,孰不知审价也是要在合同基础上进行的,审计只能在合同签订的基础上进行数量和材料单价的审核。还有一些金额较小的、需要内审的工程,合同中签订的单价高,施工方的心里价位就高,就会给核减工作带来难度。

工程图纸把关不严,设计变更超预算现象时有发生。设计人员对现场情况未作实地作业、未作详细勘查,只简单的套用相同类别的图纸,而建设单位又把关不严,草率相信设计单位,造成设计与现场不符,容易出现前边建、后边改,既浪费了人力、物力,还影响了工程质量和工期;有的在考虑问题时缺乏前瞻性,工程竣工后,不符合使用要求,造成二次施工,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易引发业主与施工方的矛盾。

现场施工管理不到位,签证内容失实、随意性大。签证,是指在施工图纸上不能反映,但实际发生时需要现场确认的施工内容。施工签证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若把关不严将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企业投资项目较为普遍地存在:工程签证不规范,在未实行社会监理的情况下,只有一人签证;签证不及时,没有现场签证,而是事后补签;签证数量有出入;有的签证缺乏详细记录,只签多少工程量,而无具体图示和尺寸,有的认质认价材料不认质乱认价,不写明生产厂家、规格、型号,不作市场调查询价,糊乱认价;有的建设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单位互相串通搞虚假签证,抬高材料价格,变相侵占公私财产。

解决以上存在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切实把项目前期性工作摆在基本建设工作的重要位置。项目前期工作的做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下一阶段的顺利开展与进行,形象地表述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是要切实把前期性的工作做实、做细;二是要确保质量,严把质量关;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安排专人负责、专人跟踪、专人落实;四是做好调查研究,确保项目设计科学合理。

(二)建设单位对签订合同的内容应引起足够重视,认真履行。签订合同要规范,内容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双方的权利义务要合理、明确,对合同价款调整、设计变更、质量要求和付款方式等表述要准确、清楚,减少不确定因素。为确保合同的公正、公平、维护双方的权益,有必要聘请律师事务所为我所用,严格把关每一份合同、每一份协议的质量关,严防权益被侵占的发生。

(三)强化对建设项目设计的管理,严防“三超”现象的发生。一是强化对项目设计的管理。项目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质量和工期,是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设计上的不合理,是工程建设的最大浪费,对竣工后的建筑产品的使用和维护可能产生巨大影响。二是强化预算约束。确立新的计划财务财务管理体系,加强计划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要求办事。一要建立计划和预算相结合的制度。财务部门应加强同计划、城建等部门的协调,共同做好预算的编制,防止以计划代预算,重计划轻预算等情况的发生,切实建立计划和预算相配合和制约的机制。二要把用于计划的支出要统一口径,归口管理,加强监督,防止用款单位将单位经费和建设费用混用,人为造成本部门内部多口管理和项目资金来源复杂化。三要对投资规模和投资总量实施宏观调控,保证建设资金及时到位,专款专用,合理确定支出预算,并对支出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及根据需要及时调整预算。

(四)规范建设单位的管理行为。

1、认真执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按法人责任制的要求,选派工作经验丰富,业务知识面广,作风正派,廉洁勤政的工作人员负责整个项目的管理,把管理人员的责、权、利具体化,合理制定奖罚措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保证建设项目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2、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工程建设应遵循其本身所特有的建设程序进行,概括地说,应先计划后建设、先勘察后设计、先设计后施工、先验收后使用。具体地说,在前期准备阶段,主要是做好项目年度投资计划;确定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在工程实施阶段,应着重抓好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控制工程进度、质量和投资。在竣工阶段,首先要进行竣工验收,然后施工单位要编制好工程结算,建设单位要做好竣工决算,并形成书面形式告知审计机关安排审计。

3、建立审计承诺制度。为了保证竣工决算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和可行性,审计资料提供实行承诺制度,承诺所提供的审计资料完整、真实、合法。该项目工程审计实施后,一般不再补充有关涉及结算价款的资料。本着实事求是的审计原则,凡新增内容(漏报工程除外),必须有甲乙双方在施工期间签订的设计变更方可增审,决算报审后,补签的资料,审计不予认可。凡甲乙双方签订与工程实际不符的,审计部门要及时协调有关部门予以纠正,建设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

4、完善并推行监理制度。大的工程项目要采用招标方式选择监理队伍,监理人员按照监理法规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是督促施工单位按合同办事的好办法。小的工程建设单位要派专人负责管理。

篇6:探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论文

关键词:学籍管理;网络化;学分制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1

高校学籍档案管理是依据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法规,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所进行的质量考核管理。它包括学生的入学注册、成绩考核、纪律考勤、升级与留、降级,转专业与转学,休学、复学与退学以及毕业资格与授予学位资格的审核及证书发放等。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声望,如何搞好学籍管理工作,提高学籍管理现代化水平成为了当今研究热点。

一、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一)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学生和教师对学籍管理缺乏正确的理解,学生只把自己作为学籍管理中的一个被动对象;教师视学籍管理为教学管理部门的事,与己无关,且有些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事业心不强,对有关学籍管理的规章制度不了解,也不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有些学生在临近毕业才发现自己尚有缺考或不及格课程;而有的教师对学生违纪现象不闻不问或隐瞒实情,对严重违纪问题不处理,也不上报,甚至弄虚作假、更改考试成绩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致使学生管理等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入学教育缺失。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后通过军训、发放学生手册、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入学教育,在对新生由高中进入大学后的学习方法、规律和手段等方面,缺乏及时有效的入学教育,新生需入学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适应大学生活。

2、学籍管理手段落后。高校学籍管理仍以分部门而治的多系统管理模式,没有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信息系统,增加了工作量,信息无法达到共享,重复劳动多、准确性低、管理无序、反馈滞后等,已满足不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3、学籍管理决策功能不足,支撑力度不够。高校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对学生档案数据要求更加全面、详细、快捷、准确,且需求日益频繁。而开学初的学籍注册工作的制度支撑不够,致使学院和学生都不重视学籍注册工作。

二、如何提高学籍管理现代化水平

(一)规范管理,树立以服务为主的观念

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是搞好学籍管理工作的基础,并不断对学籍管理制度加以修订。学籍管理应以各教学系为主,实行过程管理。教务处工作应转为统一标准、监督检查等的目标管理。随着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籍管理服务对象的不断变化,学籍管理工作应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如学校招生、毕业生就业、专业设置和申报、教育教学管理、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等,树立以服务为主的观念,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开放学籍管理内容和数据,提高学籍管理的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化的学籍管理

现代化管理手段是实现高效、公正、准确、科学的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条件。随着招生专业和人数的不断扩大,校际间的合作日益增多,人工管理无法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应使用计算机进行学籍管理,依靠校园网建立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将科学的信息管理技术引入学籍管理工作中。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信息汇集在一起,建立学生学籍管理档案库,可随时调用和统计分析,使各教学部门能互换信息,也便于各级领导和部门掌握情况。学生可通过网络直接查询学籍信息、考试成绩、课表等,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学籍管理文件的自动化检索,提高学籍管理水平,使学校学籍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三)积极探索、推行学分制

学分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改革学籍管理制度的必然选择,它允许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对所学知识和学习进程上的自主选择,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学籍管理应当以适应学生个体的差异化、多样化为原则,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推行学分制。学分制应依据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加强素质教育和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只要修满了学校规定的各项学分,就可以提前毕业。学分制的实行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减少学生压力,改善考风考纪,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加强考试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考核是学籍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还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它是评定学生能否按照教学计划学习的客观依据,也是对学生进行学籍处理的重要依据。加强考试管理,制定考试工作职责及处理办法,对考试各个环节作严格规定,还应建立校、院两级巡考制度,为严肃考风、考纪提供保证。

(五)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现代高等教育对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应加强学籍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建设,包括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还应定期对学籍管理干部进行培训,学习新的教育政策、法规和文件,了解掌握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新形势下的学籍管理特点,加强理论和计算机应用等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增强实际运用和操作能力,逐步提高高校学籍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

三、结语

篇7:探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论文

政府绩效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用于发达国家的政府改革的重要举措。政府绩效通常可以被划分为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两个层面,其中组织绩效通常是指某一级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的整体绩效水平,而个人绩效往往是指公务员个人的绩效水平。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各种内部和外部情况的变化,政府的整

体绩效问题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各级政府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对政府绩效评估和改进的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由于长期的经济社会矛盾的积累,导致政府产生体制上的不良后果,制约着政府职能的发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绩效管理模式,打造民主、高效、廉洁的现代服务型政府刻不容缓。

二、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一些政府机构实行了目标责任制、问责制,珠海、洛阳等一些城市发起“万民评议政府”的活动。不少地方和政府机构还开始借鉴在企业和国外政府机构中常用的关键绩效指标法(kpi)和平衡计分卡技术,来设计和完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总体来看,在我国目前的政府绩效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的绩效评估模式,绩效管理的思想和实践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中国政府的绩效管理无论是从思想体系上,还是从具体的操作层面,都还处于发育阶段,甚至一方面还存在官本位思想,被打上深深的计划经济的烙印。

1.缺乏全面绩效管理理论体系的支持和政府绩效管理组织体系的保障。

首先,我国在政府绩效管理的理论上准备不足。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形成关于政府绩效管理的整体思想体系,对于何谓政府绩效,中央政府的绩效目标和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各部委的绩效目标之间到底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应当如何将中央政府的绩效目标分解到相关部门,应当由谁来对政府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等等,我们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其次,我们目前既没有关于政府整体绩效管理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在中央政府层面设立一个机构来负责协调、监控以及强化我国政府的总体绩效。由于缺乏相关法律保障和对政府整体绩效进行统一管理和监控的中央机构,因此,尽管我国很多地方政府以及职能部门在进行绩效管理方面的各种创新和尝试,但是,这些绩效管理改革往往处于一种零散和自发的状态,在有些地方,绩效管理实际上演变成了政府的“形象工程”。

2.缺乏政府绩效明确使命的牵引和政府绩效的衡量依据。

政府绩效管理应当首先从明确政府机构的使命入手,然后层层递进、自上而下地建立起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使命阐述和管理的重要性要比对企业更为重要:因为使命不仅界定了政府机构应当做什么,即明确政府机构的职能和定位,澄清政府需要扮演的角色,同时也是衡量政府绩效的终极依据,事实上,衡量政府绩效的本质恰恰是要看政府在多大程度上充分履行自己的使命和职责。然而,在现实中,我国各个政府机构基本上都没有自己的明确使命陈述,在机构的使命不明确的情况下,同一个机构中的前后届领导人在任上往往会根据个人的偏好和认识来管理和引导本机构的走向。由于后一任领导人却并不一定认同前任领导对本机构的定位,而是会另搞一套,这就导致政府机构的工作在很多时候缺乏延续性,往往是新的思路和提法不断、新的项目层出不穷,但是真正见效的却并不多。

3.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过分追求指标的细化以及评估体系的统一化。

目前在政府绩效管理方面所做的探索,大多从指标入手而非使命和战略人手,所以很自然地会陷入指标的纠缠,一些研究者甚至还试图运用复杂的数学模型提高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精确度”,同时大多都会试图建立起一套各地政府通用的绩效考核体系。然而,即使是对于同样一级地方政府,我们也不应该采取一套完全一致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或要求达到相同的指标值。这是因为,尽管全国各地的同一级地方政府所承担的管理职能是大体类似的,但由于全国不同地方在自然禀赋以及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同的地方在发展战略方面完全是有所区别的,不应该要求所有的地方都去追求相同的发展模式。但是,由于我们现行的政府绩效评估思路恰恰是用完全相同的指标体系去对地方政府的绩效进行评估,这就造成了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去招商引资,不遗余力地上项目、搞开发区、修广场,而不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制定本地的发展战略和工作目标,谋求地方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这样一种“大一统”的评价模式会带来另外一个方面的负面影响,这就是,很多资源贫乏、地理位置不佳以及经济、教育和社会基础薄弱的地方政府,恐怕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太好的绩效评价结果,它们无论努力可能都无法去跟那些在资源“天赋”或历史基础较好的地方去比。这样一种一刀切式的绩效考核,实际上无法反映各地政府付出的实际努力和真实绩效,也使那些基础薄弱的地方政府失

去努力的动力。

4.政府公务人员的绩效考核缺乏客观的考评标准。

目前,我国对公务员个人对绩效考核还处于传统的人事考核阶段,即依据“德、能、勤、绩、廉”这样一种笼统的绩效指标来加以考核,这种考核的内容与公务员个人的工作职责没有明确的联系,很难反映公务员个人的实际工作状况,因而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大多都流

于形式,既无法帮助公务员了解自己的绩效不足到底在哪里,以及如何才能进一步改进自己的绩效。同时,由于考核标准和依据不清,也经常导致上级无法向下级解释考核的结果。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长期以来对政府公务员所从事的工作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职位分析,很多重要的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答案,比如,公务员所从事的具体职位上的职责要求到底是怎样的?每一项职责应当达到的基本绩效标准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在对公务员个人进行绩效考核时,便只能用一种相对模糊的标准来进行衡量。类似的情况也反映在对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上,这种评议方式尽管对于评估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评估指标过于抽象,针对性差,所以很难将评估结果应用于对领导干部的奖励、晋升或降职、岗位调整等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决策,也无法告知被评价者到底如何才能改善自己的绩效。

5.“政府本位”的唯效率治理取向制约了对政府绩效的正确评价。

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是行政主体按一定的价值观念对不同的行政目标所做出的行为方向的倾向性和理性选择,它体现了政府组织的基本价值判断、价值确认和利益选择.决定着绩效管理制度和评估标准的制订,可以说价值取向是绩效管理的灵魂。而我国当前政府绩效管理中价值取向的偏见.影响了绩效管理技术功能的发挥。

“政府本位”的价值取向。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主要是由上级主管部门评估+评价监督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考核强调的是国家、集体利益、强调政府权威,政府管政府,奉行的仍然是政府本位”模式由于集体和国家利益是一个相对笼统而模糊的概念。怎样才是真正代表国家和集体利益,在行政中很少给与操作性定义,为了追求高绩效。政府部门常常在行政中忽视个人利益的合法性,甚至发生任意处理和伤害个人利益和权益的事件。其结果易造成政府孤立行政,缺少有效监督。

唯效率的价值取向。由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追求效率成为政府管理工作的终极目标,相应地在政府绩效评价中只重视效率考核。行政效率是行政投入与产出之比,行政产出通常是软指标,较难测量和统计,对效率进行评价的结果常常变成对行政投入的考核,而不是对行政投入与行政产出之比的考核。行政投入只能说明行政的成本和努力程度,过于关注行政投入的考核,易带来“制造工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形式主义的行政现象。使政府管理领域形式主义盛行。

三、提升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党在扩大对加快政府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上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已提上了日程,以科学的发展观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以正确的政府绩效观来评价经济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我国政府在强化绩效管理方面,应当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必须尽快确立全面政府绩效管理的思想,建立自上而下的政府绩效管理理论体系和组织系统,在中央政府一级设立职能明确的绩效管理和推动机构,用系统的思想、模型以及组织管理系统来推动我国政府绩效的全面改善。

二是,各级政府机构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应尽快明确自己的使命,从而在这种使命的引导下,根据中央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规划,确立自己的短期和长期绩效目标,明确相应的绩效衡量标准和相应的财政、时间预算,只有这样才能使政府绩效管理真正有助于政府使命的达成,并且使政府的各项承诺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强化政府的执行力和各项工作的成本有效性。

三是,摆脱对不同的政府机构或部门采取完全统一的绩效考核标准的思想,在制定各级政府以及各个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时,应尽可能考虑到相关一级政府以及政府机构在使命、战略发展方向、实际情况以及绩效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制定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准,在达到各项基本绩效要求的前提下,能够突出特色和个性,并且鼓励所有的政府部门都积极追求绩效的改善,而不是看谁的运气更好,能占据更好的资源或享受更好的历史基础。

四是,尽快对政府部门的工作进行职位分析和职位分类,将每一个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目标和要求分解到政府内部的每一个岗位,从而使每一个公务员都能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职责,实现基于公务员完成本职岗位要求和绩效目标达成程度,来对公务员个人进行绩效考核的目标,使绩效考核能够以事实为依据、以结果为导向,而不是以笼统的个性特征或模糊的标准作为依据,同时也更加有利于向公务员提供绩效反馈,督促和鼓励他们改进自己的绩效。

五是,完善政府绩效管理的立法工作,要实施绩效管理就须尽快制定关于政府绩效管理的法律法规,从立法上确立绩效管理的地位,使政府绩效管理和评价成为对各级政府的法定要求,以法的力量来推动政府行政管理改革,建设绩效型政府饿同时,要加强推进与绩效管理直接相关的政府政务公开的法制化进程,尤其是信息公开法。以提高老百姓的知情权监督权,更好地实现人民评价政府绩效的制度安排。

篇8:探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论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解决办法

事业单位是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及福利的机构,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是其开展各项经济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并且也是事业单位各方面任务能顺利完成的坚实保障。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一项重要的服务机构,其享受着国家拨付的资金费用,其应当依据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切实履行好单位的各项职能,严格依据规章制度办理各项事宜,并且要将满足社会利益作为本职工作的根本目标。在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部门作为总揽经济特权的关键部门,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对单位财政预算进行科学的编制,将事业单位具体的财务收支情况全面反映出来,同时还应当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而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构建出科学而全面的财务制度,进一步提升国家拨付下的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现象。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还应当严格监督控制本单位的财务状况,更好地履行事业单位的各项责任。[1]在《事业单位财务规划》中,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相关资金费用的科学使用提供基本的目标及原则,其对于事业单位工作行为规范有着约束作用,能促进事业单位更加有序、健康以及稳定地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各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应当严格遵循《事业单位财务规划》中的相关标准规范及要求,一旦发生违反的行为或现象,则必须采取相应的惩治措施。

二、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预算管理工作漏洞较大

事业单位得以正常运营及发展的重要保障就是预算管理,该项工作是对资金利用效率进行改善以及有效提升事业单位活力的关键因素。然而当前部分事业单位领导及相关财务工作人员,漠视预算管理且随意将开支扩大化,有的将财务开支的标准进一步提升,虚列支出资金额度并将资金转至私人账户之下。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工作时缺乏严谨的工作作风,造成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脱离,导致预算管理工作仅仅变为形式主义的东西。还有部分事业单位未能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纳入预算之外的资金,加上预算执行过程中未能进行严格的审批,对资金的使用去向不闻不问,无法实现专款专用。除此之外,一些事业单位的年终决策和预算发生了严重的脱节现象,难以将预算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更不能体现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监督与控制的价值。

(二)传统落后的财务管理理念依然存在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有部分工作人员难以科学的认识到财务管理职能及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2]部分事业单位管理工作者由于对财务管理工作过于疏忽,造成事业单位难以充分发挥出应有的财务监督职能,甚至还出现了财务违规违纪等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一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加上业务能力偏低,造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仅仅停留在表面。除此之外,部分工作人员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本质并不了解,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没有形成高度的重视,从而造成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工作发生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

(三)事业单位内部缺乏科学完善的财务制度

部分事业单位缺乏科学完善的内部监督及制约机制,没有对财务控制体系进行完善,同时也没有分离审计职务及财务职务,从而造成会计监督功能被弱化。当前,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受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一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毫无章法可循,或者虽然其构建出科学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形成合理稳定的运转体系。财务管理中的收支审批多由管理人执行,缺乏科学的内部牵制制度,因而也没有完全落实管理监督责任。此外,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职责分工不明确,造成财务管理核算无法真正得到落实。

(四)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不科学

一些事业单位缺乏科学健全的财产清查制度,甚至有很多年都没有对实际资产进行盘点,造成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并且使得财产损坏及丢失的问题屡屡发生。同时,事业单位缺乏对资产管理的科学认识,多数单位都存在轻管理、重购置的现象,未能构建出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无序,并且财产的清查机制不够合理以及权责没有明确落实。一些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在调用资产时未能及时给出相应的转移手续,并且固定资产在报废时也没有专业的核实流程及手续,时间一长必然就会出现账务方面的问题。[3]此外,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调拨、购置及报废的过程中,未能依据规定的流程进行报批,一些事业单位在购置资产方面具有盲目性与随意性,甚至未经过科学严密的评估就对固定资产擅自进行处理,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可能导致事业单位出现资产流失等严重问题。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分析

(一)进一步强化预算编制管理力度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对财政收支进行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并且也是事业单位稳定、健康、长久发展的重要保障。依据《预算法》中的相关规定,我国事业单位及各级政府部门应当依据相关规定开展编制预算工作,并且在预算编制、执行及审批等流程都应当严格依据相关程序进行,同时要构建出科学的预算管理体制,将财政资金的效用最大化发挥出来。不仅如此,事业单位还应当全面强化财务监督力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者应当严格贯彻落实《会计法》中规定的相关职责,监督会计部门加强基础管理及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内部会计监督力度,使其能够成为事业单位进行自我约束的重要途径。财务会计机构应当依法行使职权,将会计核算工作认真落实下来。

(二)全面提升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会对事业单位的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为此,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正确理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整体工作之间的联系,在全面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同时,加强做好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此外,事业单位应当将财务管理的重心逐步转移至事前的预测及评估之中,进一步强化事中的控制与监督,进而为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事业单位必须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及法制教育,全面强化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其实现全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保障。

(三)科学监控与规避财务管理风险

事业单位应当进一步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成果的考核,并且项目资金的利用及评估工作,财政部门与纪检部门之间应当联合起来,加强对一些重大项目的财务审计,并真正做到责任落实。[4]不仅如此,事业单位还应当将领导层人员的智慧充分发挥出来,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尽可能避免管理层决策失误的现象,否则将会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产生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加强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的管控力度

事业单位应当加强专业预算支出的专项核算,进一步优化与改善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由于国家财政机构拨付的专项资金占据事业单位资金结构的较大比重,同时其涉及到多个方面,所以各级事业单位需要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分类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并且能进行统一决策。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强化预算外资金管控的力度。预算外资金管理不够合理的话,可能会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度产生破坏,使得调控能力大大衰减,进一步加剧社会分配不公及分配主体多元化等问题。为此,事业单位需要依据政府在预算外资金提出的相关规定,科学认识到预算外资金并非事业单位可以自有支配的资金,从而将其纳入到财务管理内容中去,优化与完善资金的使用结构。

四、结束语

当前,事业单位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阶段的财务管理工作显得较为薄弱,并且在财务管理的多个环节都存在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得不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深思。为此,事业单位应当从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强化资金管控、做好预算编制以及科学规避财务风险等方面采取措施,将财务管理问题的发生降到最小化,从而推动事业单位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拴英,穆艳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财经界(学术版),2014,12:203

[2]刘文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0:191

[3]刘凌云.浅析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财经界(学术版),2013,11:197

篇9:探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论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堂管理 问题 解决办法

英语课堂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高中英语教学状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中教育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是教师教学的主战场,因此,其管理模式也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保证英语教学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为整个高中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高中英语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高中英语课堂管理的主、客体定位存在问题。教师和学生都是高中英语课堂的核心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教师是教学工作的领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引导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教学的对象和接收者。只有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才能使课堂教学的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但现实情况却是:部分教师主宰着课堂,成为了课堂的独裁者,课堂教学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走,这种管理模式极大地剥夺了学生自主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笔者认为,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成因在于教师和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没有分清主、客体的关系。首先,教师没有明确自己的身份定位,过分夸大了自己的引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不够;其次,学生方面,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得学生根本不能准确定位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有,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教师对课堂进行严格管控是情理之中的事。

2.课堂管理目标不明确。课堂管理目标分为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近期目标是指当前知识学习的目标,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长远目标是指学生通过高中三年的英语学习,英语知识和英语素养都能有极大提高和改善。而教师在教学中却忽视了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差异,将二者混为一谈,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英语知识就够了。这种想法是极端错误的,缺乏长远的规划,英语课堂教学管理工作根本无法维系,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障。

3.忽视心理环境的管理。传统的英语课堂管理只注重纪律的管理,忽视了心理环境的管理。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其学习状况息息相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都应该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的问题。而在现实教育中,教师却严重忽视了这一问题,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漠不关心,一味强调知识教学。

二、解决英语课堂管理问题的办法

针对上述高中英语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解决办法。

1.树立正确的课堂管理意识。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人的意识对人的行为有着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可以为人的实践活动提供有效指导。教师在对高中英语课堂进行管理时,首先得树立正确的课堂管理意识,要明确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形成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良好课堂氛围,使高中英语课堂管理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向前发展。

2.教师以课堂为出发点,努力提高课堂管理效率和质量。要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教师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对高中英语课堂进行角色定位。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是管理者、领导者,而学生是依附者,顺从者,这种角色定位极大地阻碍了高中英语教学的发展。在新形势下,必须要对高中英语课堂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必须要明确教师的指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但必须保证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要革新高中英语课堂管理的手段。在对英语课堂进行管理时,教师要全面把握英语学科应用性、人文性以及记忆性等特点,采取灵活的管理方式,保证课堂管理的实效性和先进性。

再次,要对课堂管理模式进行评价和考核。对课堂管理的效果进行考核可以帮助教师看到课堂管理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帮助其更好地改进英语课堂管理。

3.将英语教学的特色与课堂管理相融合。与语文、数学以及其他学科不同,英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对高中英语课堂进行管理时,绝对不能沿袭一贯的课堂管理办法,而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英语教学的特点与课堂管理相融合,保证课堂管理的灵活性和科学性。

总之,英语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高中教学的水平和质量,高中英语课堂管理水平与整个高中英语教育质量息息相关。在这一全新的时期,高中教育改革正在全面实施,因此,对高中英语课堂管理进行革新和完善以保证高中英语教学工作的与时俱进是完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正确举措。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有了科学的课堂管理作保证,高中英语教学工作必定能取得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巨力.高中英语课堂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万源中学为例[D].2013.

上一篇:让世界充满爱的观后500字下一篇:企业证书遗失登报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