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探究性小实验

2024-06-12

高中生物探究性小实验(通用8篇)

篇1:高中生物探究性小实验

探究性小实验

——奇异的浮沉子与小试管上升

奇异的浮沉子与小试管上升

摘要:本实验只要通过制作浮沉子,改变浮沉子的初始深度,观察浮沉子的运动趋势并寻找浮沉子的浮沉临界点,从而建立并验证小试管所受合力与深度的数学关系式。

关键词:浮沉子、临界点

一、实验原理

设浮沉子漂浮于水面时,浮沉子管内空气压强为P0,体积为V0;

V在深度x处,管内空气压强为P气,体积为V气。浮沉子的体积为壳,质量为m壳。

则浮沉子在水中的合力为:

FGF浮m气gg(V壳V气)

根据理想气体的玻意耳定律得:

CP0V0P气V气 可得

V气CP气,而管中气体的压强P气P0gx,故浮沉子的合力:

CFm壳gg(V壳)

P0gx 临界状态时,xx0,合力F0,即mg壳g(V壳C)0,P0gxP0C可得x0。(m壳V壳)gg 由此可知:浮沉子在临界状态x0位置与浮沉子的重量和浮沉子初始管内气体的体积有关。当xx0时,F>0即合力向下,松开气球膜后浮沉子下沉;当xx0时,即F<0即合力向上,松开气球膜后浮沉子上浮;而xx0时,合力为零,浮沉子受力平衡。

二、实验器材

长玻璃管、注射器、气球、刻度尺、水杯、锡条丝(增加注射器的重量)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奇异的浮沉子

1、用锡条丝绕几圈注射器,以增加注射器的重量。在长玻璃管内装近满水,把注射器倒置在玻璃管内,调节注射器中水的高度,使其顶部有一定量的空气,旋紧注射器盖子。用气球封住玻璃管开口(用橡皮筋绑住,使不漏气)。

2、用手指向下压气球膜使注射器下沉,至深度x将手指松开,观察浮沉子的状态。改变x的大小,观察浮沉子的浮沉状况。

3、寻找浮沉子的浮沉临界点,即注射器处于悬浮状态的深度x0,建立注射器所受合力与深度的数学关系式并用图像表述。

(二)小试管上升

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内注满水,再把一只小试管底朝下插入水中。然后把长玻璃管倒转过来,观察实验现象。

四、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注射器质量m壳=4.0g,体积 V壳=2.63mL

1.01105Pa 开始时,注射器中气体:V0=1.4mL,P0临界点处,注射器中气体:V1、注射器质量G=m壳

=1.42mL,X0=240.5mm

g=4.0×10-3×9.8N=3.92×102N

浮注射器所受浮力:F

=pg(V

+V

气)=1×103×9.8×(1.42×10-6+2.63×10-6)=3.97×102N

故G≈F浮,可验证在临界点处,注射器所受合力为

0.2、计算C的值:

C=P0V0=1.01×105×1.4×10-6N=0.141pa.m3

3、作F合F=m壳-x关系图

g-pg(V壳+C/(P0+pgx))-=3.92×102-103×9.8(2.63×10-6+ =1.34 ×102-

-做F合-x关系图如下所示

曲线与x轴交于点(202,0),即理论上临界点为X0=202mm 当xx0时,F>0即合力向下,松开气球膜后浮沉子下沉;当xx0时,即F<0即合力向上,松开气球膜后浮沉子上浮;而xx0时,合力为零,浮沉子受力平衡。

4、分析实验误差来源

实验相对误差E=(240.5-202)/202=19% 由于测量x0时,玻璃管的稍微抖动容易导致浮沉子受力失去平衡,所以在临界点处只能快速读数,故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量原点和临界点把握不准确和读数的误差。

(二)小试管上升

由实验观察可知,小试管非但不会下落,而且将一直上升到顶端。这是由于小试管所受浮力总大于重力,所以才上升至顶端。

五、实验总结

1、操作难点

根据我们制作的浮沉子,有三种情况:①浮沉子不会下沉,始终停留在玻璃管口。②浮沉子一直下沉,不压气球膜还是在下沉。③初始浮沉子漂浮在玻璃管内,在深度较小时,撤去压力后,浮沉子上浮;用力压使浮沉子逐次增大深度,撤去压力后,浮沉子可能上浮,也可能会逐渐下沉到水底。在寻找临界点时,由于深度的稍微过大,浮沉子便立刻下沉到水底,导致我们还没来得及测量临界点的位置,只能重复进行多次实验,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2、经验总结

(1)制作浮沉子要掌握两个要点:第一,浮沉子内部必须有适量的气体;第二要控制好整个浮沉子的重量,太轻只会漂浮,而太重则只会下沉。

(2)寻找临界状态过程中,观察到浮沉子来回摆动,测量高度时要保持玻璃管竖直不动,因为一旦有某种干扰,平衡即被破坏,浮沉子可能会下沉或上浮。

六、参考文献

[1] 李明亮.浮沉子的巧妙制作及原理[J].学苑教育,2011,(第19期).[2] 常建,丁智勇.“浮沉子”水下平衡的定量探究[J].物理教学探讨,2011,(第9期).[3] 刘炳昇.探究浮沉子撤压后浮与沉的规律[J].物理教学,2011,(第2期).[4] 杨波.浮沉子实验中的反常现象研究[J].考试周刊,2010,(第15期).

篇2:高中生物探究性小实验

增城市荔城中学

陈捷花

摘要:探究性实验是高中生物新课改的一个主要方面,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面临着种种困难。本文对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难以实施的原因作一分析,尝试从推进新课标教材改革、教师更新观念和提高专业素养以及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等几方面探讨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实施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生物 探究性实验 对策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的发展和教学都离不开实验。首先,观察、操作、实验探究能力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其次,生物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并获得对生物学事实更加具体和明确的认识,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综合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再者,生物学实验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有利于生物课的整体教学。因此,实验教学既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环节。

当前, 探究性学习已成为课程改革的研究热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切入点。虽然各地的高中生物教师都在积极地帮助开展学生们的探究性实验的学习,但在实践过程中却面临着各种困难。本文对探究性实验难以开展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1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现状 1.1 知识性教学量过大

许多教师认为, 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任务重,教材中的知识点密集, 课时有限, 仅知识内容的教学就占用了绝大部分的教学时间, 因此难以有足够的时间来实施探究活动和探究性学习。在教学大纲中,讲课课时与实验活动课时的分配比例应为5: 1。但实际上, 多数高中生物教师把绝大部分的课时都用于讲授知识,而实验及探究活动课时却并没有达到要求。

1.2 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准确

多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师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不准确,他们仍把探 究性实验当作为传统的课堂,对学生实施“填鸭式教学”。对于学习主动、积极的学生而言, 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帮助他们思考问题, 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促进生物学成绩的提高;而对于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学生而言, 在探究活动中他们往往只做旁观者“跟着玩”,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收获甚微。

1.3 实验条件不完善

实验设备是开展探究性实验的物质基础, 但部分学校的实验设备较差,有些学校甚至连显微镜等基本的实验设备都没有配备好,长期存在着在黑板上画实验、讲实验的现象,有些中学的生物实验室长期处于空白状态,因此连课标要求必做的验证类实验也无法保证。另一方面,有些学校没有专业的实验员,对学生的实验不能给予恰当正确的指导。

1.4 学生知识经验不足,提出问题能力差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才能做出合适的假设,并展开积极的探究。如果学生知识基础太差或缺乏问题意识则难以提出问题,使探究难以进行。实施对策

2.1 尽快推进新课标教材改革

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的知识点还是较为密集,留给学生探究和思考的时间较少,因此大部分的教师还是通过讲授来提高教学效率。探究性学习不一定事事进行实验和课外探究性实践活动。在教学任务非常繁重、课时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充分挖掘课标的已有资源,开展课堂探究性学习,让教材中的学习内容通过探究途径获得,探究性的实验才能有效合理的进行。例如,在学习必修2第5章第2节《染色体变异》这一节内容时,老师首先提供以下情境: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周期长、育种工作极其复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无籽西瓜的推广种植。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学习过的知识发挥想象,提出可以通过扦插、嫁接、植物组织培养等方法解决这个难题。最后老师引导学生把设想转变为创新性的探究实验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利用学校的生物园和实验室,亲自动手实践,验证设想的可行性,并鼓励和指导学生撰写相关的小论文。通过这样能很好地把教材中的学习内容与探究性的实验有效结合进行,有效地实现探究性学习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即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其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

2.2 教师要更新观念和提高专业素养

过去的教学较多采用“满堂灌”传统模式,以教师的讲为主,把生物教成了“死”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受抑制,得不到发挥。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坚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用素质教育的观念来理解和指导新课程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

培训和现场指导有利于帮助高中生物教师较快地熟悉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 逐步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桎梏, 采取探究式教学等新型方式授课。这种改变对于许多高中生物教师是困难的, 并不是仅仅上几次培训课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必须跟踪指导, 摸索经验, 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只有让教师感受到新的教学方式的优越性,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得到推广。

2.3 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3.1 普及学生的生物学实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

在生物实验中让学生熟悉实验的基本功,如低倍、高倍显微镜的使用,装片的制作等是生物实验的基本技能,尤其是显微镜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实验顺利的进行与实验者的基本技能和对仪器的使用原理的了解是分不开的。例如,在显微镜的操作实验中,学生对低倍镜和高倍镜的选择常常不能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和观察的目的进行合理的选择来使用,总是一上来就用高倍镜,认为高倍镜比低倍镜观察得清楚。这种操作不合理性,正是由于学生不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不了解高倍镜放大倍数大,分辨率高,但所看到的实际面积小,即视野小。低倍镜所看到的面积大,适宜观察材料的整体结构,以及寻找观察目标。只要学生了解了这些基本原理,才能正确选用低、高倍镜。由低倍镜换高倍镜时,如果图像不太清晰,只需调节细准焦螺旋,就可以看清图象了。至此学生只有了解了上述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才能正确使用高倍镜。教师要善于把实验仪器使用原理讲清楚,这有助于提高学生使用它们的能力。

2.3.2 重视培养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与素养

在实验中,经常存在着重视对实验最后结果的记录,而轻视对实验过程中间出现某些现象的分析,重视实验结果而不重视分析结果,重视对成功实验的肯定,而不重视对实验中的失败查找原因等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其科学探究素养的形成。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创设实验探究的氛围,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自由发挥。良好的兴趣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究活动。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老师要求改为探究性实验,让他们思考哪些操作步骤可以改进?有的学生将滤纸条变为圆形滤纸,正中央用绵线与滤液相连,滤液细线是围绕中心的一个小圆。学生见到慢慢扩大的而且分散开的几个圆则兴奋不已。有的学生想到在滤纸用滤液画一个可爱的笑脸,纸层析后会是怎样?更妙的是,有的同学甚至不用滤纸而改用粉笔,将纸层析法改成粉笔层析法,简单易行。这些方案的设计都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及求知欲望,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为顺利进行探究实验做好成功的铺垫。

2.3.3 日常课堂教学中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

问题是思维运演的动力和催化剂,教学中若不能提出富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问题,学生能够就不会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也就不会有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探究学习也就无从展开。因此“问题”是探究教学的关键和核心。目前高中生物知识内容的教学占用了绝大部分的教学时间,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的探究活动和实验显得有些奢侈。对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在实验中实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思维与习惯。

例如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这一节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在家包饺子时,我们经常把白菜剁碎做馅,放盐之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得出“有水分渗出”的结论。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继续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白菜放盐之后会有水渗出”,根据日常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学生自然会想到是植物细胞中的水分流出来。教师可以追问:“为什么放盐后植物细胞会流出水来呢,流出水后的植物细胞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针对这一连串的问题学生会感到很棘手,刺激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同时也 促使他们主动去思考。教师这时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指出成熟的植物细胞由于中央液泡占据了细胞的大部分空间,将细胞质挤成一薄层,所以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最后,教师给出最终问题: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共同构成了原生质层,而水分进出细胞则要通过原生质层,那么原生质层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呢?讨论至此,学生对植物细胞遇到盐后会流出水来的现象归纳出一种可能的解释,进而形成一种假说:“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对于这一点的验证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最终得到实验设计思路,形成一致的实验方案。

2.3.4 教学中注重实验探究思维与方法的渗透

新课程强调学生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高中生物问题,验证高中生物规律,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挖掘验证性实验中的探究因素,探求其中可转化为探究性实验的内容,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如检测“生物组织的糖类、脂肪以及蛋白质”的实验在旧课标中是验证性实验,但在新课标中对脂肪的检测实验,除提供了显微镜观察切片的方法外,还提供了另一种溶液显色检测法,就是向待测组织样液中直接加入苏丹Ⅲ染液,观察溶液的显色情况。学生进行实验的时候,两种方法采用了操作,但结果却出现了迥异的情况。花生切片被苏丹Ⅲ染色后,大部分同学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了橘黄色的脂肪颗粒,符合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的原理。但是当我们向花生组织匀浆中滴加苏丹Ⅲ染液后,却没有看到橘黄色,而是呈现出浅粉色。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对这种方法出现的这个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又为教师展开探究性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此时教师可以用这样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①花生切片中的细胞和花生匀浆中的细胞有什么区别呢?②细胞中是只有脂肪这种物质吗?③花生切片和花生匀浆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有什么区别?学生通过这些问题,在教师的启发下,层层递进,深入思考,最后讨论得出原因:花生切片没有破坏花生细胞的结构,细胞内的脂肪没有和其他物质混合,苏丹Ⅲ就是单独给脂肪染色,能够清楚地呈现出橘黄色;而花生组织匀浆破坏了细胞的完整结构,细胞中的各种物质混合在了一起,苏丹Ⅲ染色的也不再是单纯的脂肪,因此,溶液颜色呈现浅粉色而不是橘黄色,就可以理解了。

又如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老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 尝试探究:①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紫色的洋葱?可用其他材料代替吗?②实验中30%蔗糖溶液改成10%或50%的浓度实验结果会怎样?③质壁分离的条件是什么?外因是什么?内因又是什么?④若选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或尿素)代替30%的蔗糖溶液做实验,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这样教师在实验前启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这些问题是教材上没有现成答案的,必须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动脑才能得出结论,将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老师鼓励学生要敢于对实验进行改革,结果有的同学在实验中加入红墨水,通过染色,效果更好。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实验探究的兴趣和逐步形成实验探究的思维与方法。

生物学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验探究与其说是一种操作,倒不如说是一种思维方式。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着眼于使学生掌握生物实验的思想方法,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不断探索生物实验教学的规律,就能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篇3:浅谈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

探究性学习是高中生物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 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探究式教学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更大程度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改变了传统教育简单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探究性实验则是探究性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更具探究性。

二、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课程改革在山东省已实行一段时间, 我根据自身的教学经历以及对同类学校生物实验教学情况的了解, 发现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以下一些现象。

(一) 教师难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仅仅是讲述实验过程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往往采取“填鸭式”教学, 把学生培养成解题高手, 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和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很多时候只是讲实验而不做实验。他们只是从应试层面上看, 对一些识记性内容的掌握不一定要通过动手实验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认为学生“背”实验也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事实是学生的实验探究和思维能力难以得到启发。2.生物实验依照教材进行, 缺乏对实验的创新和探究意识。3.按照新课程理念开展探究实验课, 课堂秩序较难控制, 使得教学进程不流畅, 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课时内完成, 令教师灰心。

(二) 实验条件简陋, 有时想开展, 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以我校为例, 高中生物实验的开设情况如下:

必修三册开展的实验有:《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而且这其中有些还是用现成的装片来观察的, 其实算不上真正意义的实验课, 开设的情况明显不足。分析其原因主要受实验材料难以取得和学校生物实验设备不完善的影响。

(三) 学生不重视, 影响实验效果

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 经常出现课堂秩序比较混乱的现象:有的基本是只看不做;有的是怕动手出错, 得不到正确实验结果时, 就抄抄课本, 填填实验报告, 所以基本是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探究能力更是得不到提高。

三、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难点

(一) 学生创造性思维差

由于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 突然让他们主动探索去寻求知识, 他们的思维难以有创造性, 因而, 学生难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案。

(二) 学生动手能力差

平时教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不够, 学生对实验仪器的认识和操作能力较差, 因此, 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较难。

(三) 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差

实验是一门不断从失败中寻找真知的过程, 所以面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限于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实验结果与预期出现偏差时, 学生就难以分析结果, 难以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四、生物课探究性学习的有关教学要求

(一) 对于教师本身教学素质能力的要求

探究性实验要求教师本身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定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习的参与者和研究者, 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在实验的创造中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经验。

(二) 对于创造性使用教材、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要求

教师是“用教科书”, 而不是“教教科书”, 更不是对教材的亦步亦趋, 因此教师要做到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提高教学的开放性、探索性, 为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 对于其他方面的要求

首先, 探究性学习由于需要教师比较详尽和耐心的指导, 可能对于人数很多的班级不太适用, 不能面面俱到, 所以探究性学习可能更适合于小班授课和小组讨论。

其次探究性学习可能更适合于已经得出正确结论然后用实验验证一下的简单实验, 还不能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学习课题。因为探究学习的教学活动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但难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

总之,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习方式, 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学中要求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与策略, 让学生把从探究中获得的知识与从其他方式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 奠定可举一反三的科学知识。探究性学习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教学实践中要进行大胆尝试、探索和创新, 不断地积累、总结和交流取得的成功经验。在新的起点, 在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进程中作出自己积极的探索和贡献!

参考文献

[1].祝函.活动式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刘艳清.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J].黑龙江教育, 2004 (29) .

篇4: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

一、探究性实验的含义

高中生物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其中实验探究是一个重要方面。探究性实验是指事先并不知道实验结论,而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相应结论,从而获取新知识。该类实验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发现过程,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实验重视实验在学习生物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学习生物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探究实验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尽可能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和智能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探究实验,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注重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步骤地培养学生学习的科学方法、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养成科学学习态度。

(上接第62页)

二、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比较

新课标中的探究实验课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创新品质,培养了学生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全面发展了素质。采用探究实验课教学方法可以起到验证性实验教学方法不能起到的作用。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比较,验证性实验的实验结果通常是已知的,探究性实验的实验结果是未知的,这是两类实验的最大区别。验证性实验往往是教师讲授生物知识在前,做演示实验或学生动手做实验在后,其目的在于验证巩固己学过的生物知识和培养操作技能。对于这一类实验,我们要理解、掌握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结果分析等,在回答问题时,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即“是”或“否”;而探究实验先尝试实验,然后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的逻辑思维,自己概括归纳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从而揭示出物质变化特点及其规律。主要训练学生基本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要求从三个方面预测“是”、“不是”、“中间”。

三、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

探究性实验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使学生获取一种学习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实验探究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其基本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提出问题——构想假说——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得出结论——交流反思。

四、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组织

探究性实验教学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一种精心编排的教学活动。其组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探究性实验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探究性实验强调学习过程,但并不是忽视学习成果,而是对学习成果有更高的要求,每一次探究活动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完成活动过程的设计,也便于在活动之后检验教学成果。例如我们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不同温度对酶的活性有什么样的影响,有没有一个最适温度等。

(二)探究性实验要有值得探究的问题

高中教材中探究性实验的一些案例: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等,每个探究实验都有未知答案的问题,如果知道答案就称不上真正的探究。除教材外,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试验探究。

(三)营造实验探究的环境

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个人的想法、见解、问题,并展开讨论,讨论时教师和学生应处于平等地位,实事求是,客观的分析并讨论实验结果。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注意保护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自信心。

五、教学中重视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探究实验课学习中,教师将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老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学习情景和学习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学习,并创建自己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共同研究、学习,我在实践中体会如下:

(一)贯彻探究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乐趣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因此生物教学要重在“做”,只有学生亲自做了,亲身经历了,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生物教学强调从过程当中获取能力和动手的经历,以此发展学生在面对自然现象时能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出答案的能力。

(二)设置情境提问题,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问题情境的设置取决于教师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处于探究的情境中,激发他们的智力和动作技能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深入学习的探究意识,是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最好形式之一。课堂上应精心设计疑问,创设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学习情境。

(三)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识

若将某些操作简易、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认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索性。由于受认识水平和实验能力的制约,学生在实验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实验疑难,这必然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或对教材中结论的挑战,质疑激活创造性思维。

(四)鼓励学生探究,努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有关内容和时机,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出多种猜想和假设,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加开阔,探究问题的方式更加多样。

(五)开展课外小实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在目前的课时安排和学校现有的条件下,不可能每个探究实验都要在实验课内完成,那么有很多简单的实验可以留给学生课外完成,如“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学生可利用注射器,气球等装置来完成探究过程,课外实验就是要去体验这种创新能力。利用活动课或布置家庭小实验,开展小制作等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兴趣广泛、个性发展等多种需要,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各种教学手段的应用,重视探究性实验的教学,重视学生实验的实际操作和设计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并始终贯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探究,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能使学生对自主发现的新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并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切实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篇5:高中生物探究性小实验

(2010-07-20 21:16:25)转载教育 ▼

标签:

通过两年的研究,我们总结优化了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如下:

(王更强 东莞市第一中学 523129)

摘要: 本文分析了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首先是优化实验教学目标,从而优化教学设计,其次是优化实验教学模式。通过五大措施优化高中生物探究实验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关键词: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 教学模式 优化策略

1.当前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生物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通过对我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调查,发现当前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与教师、学生有关的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教师分不清实验的性质是探究还是验证,教学目标不明确;二是教师的实验教学组织能力差,对实验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设计不科学、组织不到位;三是学生的操作技能差,直接影响实验教学效果。以上问题的解决,唯有让教师理解实验的本质,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首先要优化实验教学目标,其次要优化实验教学模式,巧妙安排教学过程,才能有效提高生物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科学的素养。2.优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学生生物实验技能方面只给出了描述性的指导原则,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进行具体化;目前对学生实验技能训练和发展的目标没有人进行全面提炼和整理,形成相应的目标体系。我们以“基于方法观传授知识、基于过程观培养能力、基于综合性提高创新意识”为实验教学理念,构建了“一条主线、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目标新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从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探究实验和创新设计实验三个层次实施实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明确了实验教学的目标,才能科学地进行生物实验教学的设计。因此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结合我校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际,我们全面地整理和细化了实验教学目标,形成我校生物实验教学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目标强调的是知识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情感领域目标则注重科学价值、科学态度等的培养。3.优化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模式及策略 3.1优化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模式

通过两年的研究,我们总结优化了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如下:

从以上教学程序上可以看出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主要特点有:该实验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实验设计(生物实验的思想方法),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实验设计、创新实验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精神等。强调探究问题的环节,以问题为先,以探究为主,强调探究是对所研究问题的学习,同时也是对探究过程的学习。其主要特征是:重情景,重设计实验,重发现新问题,重评价等。3.2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核心是实验设计,指导学生探究实验关键要优化以下几个环节: 3.2.1优化“实验前教师的预实验”

教师对实验的预习其实质就是教师在学生实验前进行预实验,教师对该实验操作的干扰因素、过失因素、实验操作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结论、实验的改进方法等就有全面的掌握和理解,从而为教师进行实验规划准备、实验组织、实验操作、实验设计研发及实验教学评价等教学过程提供一手材料,为正式的实验教学扫清障碍。3.2.2优化设计“图表式实验学案”

课前预习,是教学活动的开始,是学生主体参与的首要环节。“图表式实验学案”,将实验流程完整的地展现给学生,对学生预习实验进行全程指导,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和实验结论呈现出来,同时教师对实验关键点给予提示,这种方式比常规的带着问题看书预习要清晰明了,便于抓住实验预习的要点,这样能让学生自主地主动参与实验预习,能最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3.2.3优化“提出问题” 探究始于问题,“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确定一个可通过实验探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可检验的假设,既是进行探究性实验的前提,也是进行实验探究的难点。具体难在设计提问的内容、提问的方法和对学生提问的反馈。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教师能把探究性实验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训练学生运用简化和提炼的策略,对教师提供的背景资料和问题情境进行解读,鼓励学生敢于“异想天开”,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提出问题”的策略:通过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发表自己的见解,收集汇总学生的各种问题,然后训练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重新组合等科学的思维方法来处理各种问题,最终学生就能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提炼出很有创意的问题,如《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学生通过思考提出了许多的问题:(1)“能用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2)“高温和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是一样的吗?高温会不会使酶失活?低温呢?”(3)“多高的温度会使酶失活呢?如何确定出这个温度?”,(4)“使酶活性达到最高的最适温度到底是多少?”由此看出,学生对于温度影响酶活性地探究并不是“浅尝则止”,而是“渐入佳境”了,提出的问题探究价值也越来越高。3.2.4优化“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联系问题和结论的重要途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十分重要,设计实验方案其实质是解决一个实验问题,关键是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制定方案,而不是代替学生去制定实验方案,我们主要训练学生运用解决问题的模式进行实验设计。

首先建立问题的框架,明确实验设计的重点和关键,如正确陈述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自主设计合理的对照实验,正确描述观察或测量变量的方法,清晰列出重要的步骤和材料,预测实验结果,制定观察记录表等。

其次是抓住实验设计的核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运用求同法、求异法、剩余法、共变法确定实验的变量和孤立变量;训练学生运用对比的科学方法建立对照实验;精心设计实验步骤第一步是“共性处理”、第二步是“变量处理”、第三步是“显示差异结果”;训练学生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不断修正改进原来的实验方案;训练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方法看待自己的实验,评估实验的局限性。3.2.5优化“交流评价”

实验探究的目的并不在于全班得到统一的实验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让学生懂得科学的探究方法,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发挥。在“交流评价”环节我们比普通的实验多一个交流模块,一般有两个交流模块,一个放在实验前,交流个人提出探究问题及设计的实验方案,重点评价学生能否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进行猜想和假设;另一个则放在实验操作之后,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交流以及对实验中的各种特异情况作进一步的探究。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重点评价学生:能否独立正确的完成实验操作方法:能否科学地观察实验现象,如实地记录实验的数据:能否对实验现象或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或概括出实验的结论;能否与他人交流成果且有所获益等。另外我们设置了成果展示栏,对学生的优秀实验报告,课外实验探究,创新实验设计、研究性成果进行展示汇报,让学生感受和分享成功的快乐,更激发他们参与实验的热情和参与实验探究的激情。

实验中有很多现象并不象预设的一样,对新生成的实验问题,学生不能根据现象作出结论判断,教师通过交流评价环节,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实验分析,通过层层分析,步步推进,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入,然后提出新问题,并且自主设计新的实验进一步探究解决,作出合理解释。如有一组学生在探究用淀粉酶探究PH值对酶活性影响时,观察到淀粉酶在碱性条件下溶液遇碘不变蓝。实验出现的“意外”是否说明“淀粉酶在碱性条件下活性很高”呢?该组同学为了找出原因,积极展开了进一步的探究;首先,从实验结果溶液不变蓝,提出第一个新的设想:“试管中的淀粉被完全分解了吗?”他们改用斐林试剂检测,并没有观察到砖红色沉淀,得出结论:“淀粉没有被分解”。那么是什么原因阻止了淀粉和碘液的显色反应呢?考虑到加HCl与加NaOH实验组之间唯一区别在于pH值不同,该组同学提出第二个设想:“碘液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和淀粉反应?”他们先往该试管的溶液中加入1mLHCl溶液用以中和NaOH溶液,再滴加碘液,此时溶液变为深蓝色。于是实验出现“意外”的原因终于大白了,是检测的试剂选择不当,碘液会与NaOH反应,本实验应该选择斐林试剂进行检测比较合适。

从2005年新课程在我校实施以来,我们就把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作为一项课题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优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获东莞市普教系统科研成果一等奖;教师参加省市优质课比赛一人获省一等奖,两人获市一等奖;教师论文发表4篇,12篇获奖;共拍摄了四节实验录像课;学生参加东莞市科技小论文比赛有10多篇获一等奖;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项获省一等奖,二项获市二等奖;总之,实验教学的功能要得到最大的发挥,一定要优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事实上,优化实验教学目标和优化实验教学模式是最基本的优化策略,因为优化实验教学目标才能优化教师的教学设计,才可以规范教师的实验教学行为,优化实验教学模式才可以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才可以改进学生学习的方式。为此,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探索实验教学的规律和优化策略吧!

参考文献:

篇6:高中生物探究性小实验

亲爱的同学,你好!初中生物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与评价是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内容,我们需要你的帮助,来了解初中生物探究实验的学习现状。请你积极配合,谢谢合作!

年龄:性别:班级:

()1.你喜欢上生物实验课吗?A.非常喜欢B.喜欢C.一般D.不喜欢()2.生物实验课中,你更喜欢哪种类型的实验?

A.探究实验B.验证实验C.演示实验D.课外实验E.其他()3.你上实验课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A.对实验内容感兴趣B.可以提高能力C.为了完成任务D.为了考试()4.做实验前,你主要通过什么途径对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方法等进行预习?A.看教科书B.通过预习实验报告册C.看教科书与网络相结合D.不预习()5.你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前收集资料的任务吗?A.能B.大部分能C.少部分能D.不能()6.你愿意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吗?

A.很愿意且是这样做的B.很愿意但很少有机会C.一般D.不愿意()7.你能发现并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吗?

A.能够发现问题,可以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B.能够发现问题,可以提出很多问题但不知道有没有价值C.能发现问题,但提不出问题D.很难发现问题

()8.你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吗?A.全部能B.大部分能C.少部分能D.不能()9.实验操作中,遇到对意外情况时你会

A.沉着冷静,自己处理恰当B.在周围同学的帮助下能够处理C.在老师的帮助下处理D.手忙脚乱,不知所措()10.实验中,你怎么观察与记录?

A.对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观察仔细,能用恰当的方式详细记录B.能描述实验现象,科学性、逻辑性强

C.能描述实验现象,但未记录D.只是做完实验,未认真观察,也不记录()11.实验操作结束,你会收拾实验台吗?

A.每次能将实验台恢复原状B.大多时候都会收拾,不一定恢复原状C.偶尔收拾D.不收拾

()12.对于实验结果你会认真分析并得出结论吗?

A.每次都会,即使失败了,也会找出其中的原因B.如果实验成功了,会分析并得结论C.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实验会分析D.不分析,操作完就行了

()13.在实验中,当实验不成功或有异常现象时,你是A.按正确的实验方法和操作规范反复实验,再分析结果

B.认真思考并与同伴共同分析C.寻求老师帮助,找出问题所在D.不放在心上()14.实验结束后,你能不能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A.能思考得失,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B.经过一次探究过程和他人交流后,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C.在老师的提示和他人的质询后,提出探究的问题D.提不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15.在小组实验中,你合作的情况是

A.积极配合,与小组其他成员相处融洽B.合作一般C.有时各做各的D.不合作

()16.你能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吗?A.能B.大部分能C.少部分能D.不能()17.你希望生物探究实验课的评价方式应该是?

A.既有动手操作,又有笔试的部分B.动手实践C.笔试D.最好不要考查()18.如果有生物实验课外探究小组,你是否愿意参加?

A.非常愿意B.看自己的学习时间安排C.不太愿意D.不愿意()19.你认为探究实验对提高你的生物成绩有帮助吗?

A.有很大帮助B.有一点帮助C.没什么帮助D.没帮助是浪费时间()20.你对现在生物实验课时安排的看法是?

A.太少了,没有充分的时间探究B.合适C.较多D.无所谓()21.对你来说,目前教材中的探究实验的难易程度如何?A.大部分很难B.一部分难C.一般D.容易

()22.你所在的班级是否实行学生实验技能的考核与评价?如有,以什么方式进行?A.平时的实验的平均成绩B.期末考一次实验操作C.期末考一次开放的实验探究题D.没有专门考查过()23.你对生物探究实验不感兴趣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可多选)

A.生物实验内容枯燥,操作步骤繁琐,难度大B.老师授课方式不恰当,不能引起学生兴趣

C.觉得生物探究实验没有实际意义D.学校生物实验设备不完善,不能满足要求E.其他(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哪些因素可以激发或保持你生物实验的学习兴趣?(可多选)

A.学校提供更好的实验环境,多举办生物实验竞赛活动,并给予一定奖励

篇7: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

生物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新的课程要求下生物教学的方向,多挖掘探究性实验内容,增强探究性实验数量,扎扎实实搞好“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进行生物探究性实验时,教师需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积极创造实验条件、做好课本的实验(1)、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参与实验

初中生物演示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先由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归纳得出物质的性质、规律,这样学生只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究的目标和方向。生物教学中,开放演示实验,是渗透探究性教学的良策。在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课堂上,可以让部分学生做演示实验,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在初中阶段所涉及到演示实验一般都比较简单,可塑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演示实验内容的特点不同,教学方式可做相应的改变。

(2)、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在初中阶段,首先要注重验证性实验。初中生物教材中大多是验证性实验,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安排一些探索性实验,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教材上探索性实验不多,在教学中也可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3)、实验与投影演示相结合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对一些经典的而又难以进行的一些实验,利用录像、投影、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模拟。这样做既能收到实验的效果,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又易于让学生认真、细腻有序地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自觉地观察实验现象,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2、组织分组实验、适当增加课本没有的实验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生物课的兴趣。

3、有针对性地插入趣味实验诱导探究

篇8:初中生物探究实验课教学

如何让我们的初中生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呢?即学生能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彰显个性, 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释放学生的灵性, 展现生命的活力?那就要合理上好探究实验课。

一、初中生物是以陈述概念为主的一门学科

生物学科的学习内容都为基础知识, 这些知识往往是回答“是什么”这些简单的陈述性知识。因此, 初中生物教学是引导学生进行感性认识的学科, 是社会、生活经验的训练, 那些缺乏必要的感性认知能力的学生, 往往只知道机械学习。所以, 教师就更要根据学情有针对性地备好课, 分析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的问题, 做好预期准备工作, 每个探究实验尽量制订好符合学情, 特别是符合本地实情的目标。只有这样, 内容才会充实, 又切合生活实际。要让学生对你的这节课感兴趣, 关键还是要看你上课的方式方法, 上课时可以配合一些肢体语言, 添加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加上一些小笑话, 有条件也可以搞一些小活动来缓解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 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那些枯燥乏味的课本, 兴趣自然会提起来, 有了兴趣再让他们学习就轻松多了。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意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 而是靠“做”会的, 在新课导入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出真知。因此, 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 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 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 训练具体的实践操作能力;动脑, 培养灵活的思考能力。学生乐于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和实践, 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师都要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 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 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 是指导和纠正, 不是一味地讲解。”因此, 要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 尽量把时间还给学生。要强调, 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 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答的例题, 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 不要由教师提示。有经验的生物教师是教学生生物学习方法, 是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 得出规律与探索性的知识。只有正确把握生物教学的特点, 发扬民主, 尊重学生的人格, 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生物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 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离不开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实践证明, 学生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下学习, 积极性高, 创造力强, 思想活跃;相反, 在沉闷、压抑的环境下则受到束缚。因此, 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是上好每一节课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宽松的课堂气氛应该是循循善诱、提倡思考、精心设疑、引导讨论、互相尊重、融洽情感、严谨治学、松而不乱的教学状态。教师可常以各种幽默的方式开始每一堂课, 对待学生应用鼓励、友善、真诚的目光, 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易于沟通, 易于互动, 易于激发其创新精神的思维。教育家斯维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具有幽默、趣味性的语言极富魅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兴趣, 才能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也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 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 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另外, 教师可以把与教材有关的游戏、成语、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俗语、当地方言、群众口语、歇后语、术语等引入课堂, 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 知识易于理解, 从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 没有爱,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 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学生。情感体验在教学中, 对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 教与学是师生双方的事, 这种高级思维活动的交流, 没有一个相互融洽、相互尊重的情感, 就不会有默契的配合, 在课堂上,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以积极鼓励为主, 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 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想学生所想, 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教师既是良师, 更是益友。

四、生物教材中记忆技巧

在生物教材中, 有些知识内容繁多, 不便记忆, 更难形成长期意识。在教学时, 可以编成朗朗上口的口诀, 增添课堂气氛, 优化知识结构, 帮助学生记忆。如, 人体必须的八种氨基酸记成“携一两本淡色书来”。有丝分裂时期可以将各个时期的特点编成五句话:“间期:表面无状暗准备;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数目清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加移两极;末期:两消三现重开始。”五句话将五个时期的特点做了高度的概括, 学生易记。又如, 在讲“DNA双螺旋结构特点”时, 我把三个特点用三句话来概括:“右双螺旋, 反向平行;碱基互补, 氢键维系;主链在外, 碱基在内。”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当然口诀的运用不能太多、太繁, 要做到少而精, 否则这种趣味教学语言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运用双关、借代、比喻、反语等修辞手法, 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以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例如, 细胞膜的结构像水果蛋糕, 蛋白质像规则不一的水果, 磷脂分子像蓬松的蛋糕, 水果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于其中。糖类和ATP比喻成大张支票和口袋里的零钱。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可以比喻成动物死了和睡着了。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就相当于一对恋爱的男女进行约会, 四分体就相当于他们手拉着手在跳舞, 互换就相当于他们交换了礼物。

要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就要备好课, 合理安排探究实验的时间, 及时、科学地启发指导学生, 经常体会和反思探究教学。同时适当使用幽默、趣味的语言, 能够使单调沉闷的课堂教学活跃起来, 成为教学的助推剂, 融洽师生关系的润滑油, 激活学生思维的催化剂。

上一篇:《在人间》读后感1000字下一篇:采购请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