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读后感

2024-06-18

小学生课外阅读读后感(共14篇)

篇1:小学生课外阅读读后感

六一儿童节那天,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书,是我想要的,那本书是《宇宙未解之谜》我高兴极了。

书上的问题可多了,有:月球上有外星人基地吗?地球上来过外星人吗?宇宙有尽头吗?太阳的能源来自哪里?宇宙上有第二个地球吗?月球是地球的一部分吗?„„这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许多问号。

以前,我以为流星是一些星球掉了下来,看了这本书后,我终于知道了。看了这本书后,书上写的给我留下最深的是:过五十几亿年后,太阳可能会变成红巨星,会变得更大,会把地球吞掉,再也没有地球了。

我读了这本书,实在太多问题了,到底在哪里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呢?

我看了这本书又有增加了不少宇宙未解之谜。才知道宇宙是那么神奇的。

有一次,我正坐在楼梯上吃米饭,忽然看见一粒米在动,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群蚂蚁正抬着一粒米。顿时我来了兴趣,心想:蚂蚁这么小怎么能搬动那么大的米粒呢?

只见两个蚂蚁抬着米粒从容的爬着,而且很有秩序,好像有路线似的。我倒要看看你们往哪里搬„„

蚂蚁进洞了,原来楼梯边有一个小洞,那里是蚂蚁的家。这么多蚂蚁出来了,它们把我掉的米粒一个一个的搬回洞里。我发现了蚂蚁好勤劳好团结啊,同时也发现了自己有些浪费粮食:吃着,掉着。

谢谢蚂蚁,让我懂得了道理:团结就是力量,也不能随意的浪费粮食。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笑猫日记》。那个黑色的下午,杨红樱笑猫日记系列的其中一本。书中讲了一个个笑猫的故事。这只猫会笑,冷笑、苦笑、大笑、狂笑和它最着名的“皮笑肉不笑”。怎么,你不相信?我来给你解释。

这本书讲了一天下午,笑猫所居住的地方发生了惊动世界的大地震,笑猫和他的妻儿被震散了,笑猫十分着急,就这样,它踏上了寻找妻儿的旅程。笑猫先找到了二女儿二丫,它又和二丫一起去找大儿子胖头和三儿子三宝,笑猫先找到了三宝,可三宝做了搜救猫,还要去救人哪!笑猫只好去找胖头了,找到了胖头,它们又一起去找笑猫的妻子虎皮猫,后来它们在一座寺庙里找到了虎皮猫,原来她在为自己的家人祈福„„

读完了这本书,我非常感动,在杨红樱阿姨的笔下,一个个人物生动、可爱,让我知道了什么事情只要坚持、努力,都可以干好!

今天,我们读了《失去的一天》,我的感受很深,“母亲”说的话十分有哲理!是的,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如果你浪费了一天的时光。那么你就要等到第二天去补回来,你需要付出两倍的努力,才可以做的更好,为什么今天的事情不能今天做呢?

看完之后,我便会想到自己不珍惜时间、浪费时间的时候,就会刚到十分羞愧。以前,我回到家放下书包后,我不是去做作业,而是跑到电脑前玩CF,或是拿着手机玩来玩去。妈妈叫我去写作业,我便会不耐烦的说:“哎呀,今天作业很少,况且还有大把时间呢,放心吧,会写完的!”妈妈看着在手机前痴迷看着的我,无奈的摆了摆头。到了八点钟,我才拿出笔和作业本,慢慢吞吞的写着,到了九点钟才写完。妈妈看着我说:“不是说作业很少吗,怎么写那么久?”我低着头,不出声,妈妈叹口气不再多说什么。可我这种坏习惯依然不改。

读了《失去的一天》后,让我得到了很大的启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只有把握现在的分分秒秒,我们才能有更多的收获,更精彩的人生。

读《夏日历险》有感 小男孩杰伊-贝里带着他的猎狗罗迪一起到他家旁边的丛林扑捉一群被马戏团悬赏的猴子。有很多小猴子每只两美元,但有一只大猴子,他们要付一百美元。于是他听从爷爷的引导用网子,夹子,陷阱却没能抓到它们反倒被它们嘲笑了,后来他却和猴子成了朋友,并把它们交给马戏团。他的钱没有用来买小马和抢,而是给他的妹妹,治好了她的瘸腿。读到这里我很感动,杰伊-贝里很关心他的妹妹,为了她的腿全家都在攒钱,他们的钱加上杰伊-贝里的一百五十六美元正好可以治好她的腿。

杰伊-贝里真是一个好哥哥!

篇2:小学生课外阅读读后感

《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

今天我认真的读了一本叫《鲁滨孙漂流记》的书,我读完以后我的感悟很深,明白我们就算遇到困难也不用放弃,也不用气馁,一定要勇敢的面对事实,相信自己能行,给自己勇气就就可以度过难关。我然后想了想我自己的情况,虽然不是很畅通,但是我没有理由不坚强,因为鲁滨逊都能在一个荒岛上度过了半生,我一定要向鲁滨逊学习!

篇3:小学生课外阅读读后感

一、抓住课堂主阵地, 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仍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其关键在于教者如何采用有效的方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重讲练结合,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教师在讲读课文时, 要注意给学生的自读 (或课外阅读) 做示范, 教给方法, 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在讲练内容上,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 着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课堂提问来实现的。有效的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 获得知识和智慧, 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当然, 教师的提问也应适度, 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以及教师自身特点来设计问题, 做到突出教学重点, 能启发学生思考, 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二、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爱上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 课内带动课外阅读

对于语文学习来说, 一堂语文课的结束并不是语文学习的结束, 而是语文学习的开始。在课堂上, 老师可以随时发现学生知识的盲点, 用课堂内容促使学生在课外进一步积极探求, 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 远胜于老师无数次重复“要多读书”。小小的语文课堂成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指挥棒, 围绕课内向课外延伸, 既巩固了课内知识, 又扩展了知识面, 增加了阅读量。

2. 师生共读, 激发兴趣

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老师率先投入阅读, 产生“阅读磁场”, 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读书“磁场”的吸引力, 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队伍中去。

三、因势利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掌握知识、理解文章、陶冶情操、形成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我认为,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注重课堂教学, 用好课本。

课堂是获取阅读知识方法的主阵地。学生要在课堂上学习分析文章的方法, 并通过阅读课文学会基本的阅读方法。

2. 明确阅读目标, 学会选择。

虽说是“开卷有益”, 但就初中学生的特点而言, 并非所有书籍都适合学生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适当指导, 为学生确定一个阶段性的阅读目标, 选择有益的书籍供学生阅读, 使学生养成有目的、有选择阅读的习惯。

3. 学会思考, 勤于积累。

“学贵质疑”。读书的目的在于增长见识、发展思维。阅读中必须学会思考, 通过思考提出问题, 提出个人见解, 从而使自己的理解、分析能力大大提高。阅读中还要勤于积累, 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能力要有所提高, 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积累, 因而阅读时, 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摘抄优美的词句、语段, 做知识卡片等。这样在阅读中不断地积累知识, 运用时才能信手拈来。

四、传授阅读方法,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

我认为教会学生阅读, 主要可从精读和泛读入手。

精读就是仔仔细细地研读, 反反复复地揣摩、品味。它是学生学习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规则和方法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精读可从几方面着手:1.咬文嚼字, 对文中碰到的一些字词仔细研究、推敲、辨析。2.品味重点语句, 如主旨句、含蓄句、呼应句、象征句、过渡句、修辞句等, 体会句子的语意, 从而培养敏锐语感。3.研究体裁、结构。4. 讨论文法、作法。5.做读书笔记。6.熟读成诵。

泛读的特点是广泛涉猎, 博览群书。泛读的目的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学习语言, 提高思想认识, 陶冶情操, 启发智慧, 发展思维, 获取知识信息。泛读的方法主要有:1.扫视法。用眼睛和思想瞬间把握住文字, 然后离开文字, 记住文字并进行思考体会。2.跳读法。即不按文字顺序阅读, 只捕捉自己需要的和有兴趣的内容。

篇4:小学生课外阅读

关键词:读书笔记;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304-0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有助于深入识读汉字,提升语文素养。小学生通过大量阅读祖国的语言文字,不仅可以领略中华语言的优美、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且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思想、哲学等深刻内涵,从中汲取民族精神的底蕴。

一、课外阅读的基本原则

1、兴趣优先

小学要完成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这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小学生提高审美水平、锻炼意志品质的自然需求,因此,课外阅读是小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既然是任务,它应该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学生无论喜欢与否,都要进行一定数量的课外阅读。但是,诚如古人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课外阅读能够保证在激发起所有同学的阅读兴趣的前提下进行,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其中的种种乐趣,久而久之,对他们而言,课外阅读将会如吃饭、睡眠一样不可或缺。

2、及时阅读

所谓及时阅读,是指紧密地结合课内作品的学习,同步阅读和课文相关的文学作品,以便全景式地、深层次地理解作家作品的内涵。学了《到山下去看树》及时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学了《埃及金字塔》及时阅读赵丽宏的《会思想的芦苇》等等。在这方面,教材配套的读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阅读材料,应指导学生及时阅读。大多数老师往往在讲完课内作品之后布置一些课后阅读或拓展延伸阅读,在寒暑假布置学生阅读几本课外书,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3、博览群书

课外阅读是为了给学生打开一扇心灵的窗户,拓宽他们的心灵视野,因此,课外阅读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领域,而是要广泛涉猎,要厚积、博览。但是,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审美能力、人生阅历、人生体验等非常有限,对于散文,对于古典名著,对于长篇巨制,未必能透彻地理解作品所传达出来的内蕴。因此,教师在认真筛选推荐作品的同时,还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把握作品的内在特性,逐步、有序、分阶段地指导学生有重点地阅读。从童话、寓言、成语故事到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名人传记。

4、突出经典

文学经典是人类历史上各个民族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们之所以能穿越时代、跨越各种有形或无形的疆界,就是因为其中蕴藏着人类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要求小学生饱览中外名著是不现实的,但我们若能结合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精选出若干经典著作推荐给学生阅读则是现实可行的。《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以及《论语》、《孟子》等就是不错的选择。

5、循序渐进

阅读能力不是天生的,它是在长期的读书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教师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要内容,教师的指导要具体、要具有可操作性。教师的指导要突出年段特点,低年级段以识字、读顺、读通为主,中年级段以读懂内容、感知情节为主,高年级段以体会情感、学习写法为主,各年级段都要注重语言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书读多了,“厚积而薄发”,就能对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

1、在原文作标注

读书时可以在自己的书上做上种种不同的标记。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什么地方做标记,什么情况下做标记,怎样做标记,教师都要详细说明,并尽可能进行现场示范。有疑问的地方用“﹏”标出并在后面加“?”,精彩的地方用“........” 标出并在后面加“!”,有体会的地方写上一两句话。童话寓言重在明理,可以写出揭示的道理;历史故事重在了解故事梗概,可以标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诗歌重在通过朗读体会情意,可以标出节奏、重音;科普读物应明白其中揭示的科学道理,可以在关键处圈点。

2、一边读一边想

每当读到优美生动的句子,就停下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每读完一篇文章就要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读完一本书后静下来想一想,有什么困惑?有什么收获?可以将不同时候读到的不同的文章作类比联想,也可以对内容上有联系的作品作比较,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进行联想。网站、报纸、杂志、画廊、宣传栏等内容现实性强,有利于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教师可指导学生看看标题,抽取重点阅读,了解大意,做适当的联想。

3、做摘录积累语言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看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做读书笔记是对课外阅读内容的加深理解、加强记忆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每个同学都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随身带着,阅读时每当发现精彩部分、优美语句、成语、格言,就分门别类地摘抄到笔记本里。做摘录需要老师的指导,教师要教会学生分类摘录,要教会学生使用摘录。闲暇时,拿出笔记本,温故知新;作文时,拿出笔记本,随时借用。

4、及时背诵优美词句

阅读到优美的句段、富有哲理的句段、描写生动的句段,不仅要把它们摘记在笔记本里,而且要及时把这些内容背下来,贮存到自己的大脑里,这样就会把别人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很多时候只背一遍是不行的,间隔一段时间后,要温习,要巩固。日积月累,头脑里的东西越来越多,与人交流的时候,侃侃而谈,流畅自然,到了写作的时候,信手拈来,不着痕迹。

5、写读书笔记

到了高年级,教师要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我们是这样做的:选择一篇文章,师生共同阅读,分别写出读书笔记,经筛选后,将老师与学生写的读书笔记张贴在学习园地里,学生阅读后教师再做具体的指导。

篇5:课外阅读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感恩的心之后非常的感动,有一篇文章的内容写着。一位学生考上了一中,可是学校要求每个月交三十斤米,可是他妈妈得了风湿不能做粗活。他的爸爸前几年去世了,于是学生准备放弃考一中,帮妈妈干农活。可是妈妈用她哪粗糙的手掌打了他一下,接着说你先走我虽后就来。过了一会妈妈拿了一袋米,厨师大开米袋检查看见了许多不同的米混在一起,说下次不要这样。

第二个月还是这样,厨师给他说亲处了规则。又过了一个月拿来的米还是混在一起厨师雷霆大怒,说这米我不收了,突然妈妈双脚跪地给校长说了一切原来这米是讨来的米。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了,哪位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在送学生的时候校长说了一切。说完一顺间两位母子紧紧地抱在一起。

这是人生多美的一幕啊,如果你是哪位学生你一定会感到无比的辛福温暖。我感受到了父母是多么的伟大,在此我带表大家说一声爸爸妈妈我爱你!

篇6:课外阅读读后感

李逵和宋江、武松相比是比较直来直去的。他一生忠诚于宋江,在宋江给他毒酒时,他也要追随宋江,对死没有一点怨言。在打仗时,李逵也是提着他的两柄大斧冲在最前面,从不畏惧,英勇可见。李逵对老母也十分孝顺,老母被老虎吃了之后,他一生气就杀死了4只老虎;遇见李鬼,李逵不但没有杀了他,反而给了他十两银子,让他回去孝敬父母。从这两件事就可以看出李逵的孝心。李逵做过的一件事令我十分佩服,那就是在他以为宋江做了坏事之后,要惩罚宋江,甚至对他破口大骂。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李逵对“忠义”两字是把“义”字放在“忠”字的前面的。

宋江的性格主体是忠义,但他的性格是比较复杂的。他豪情仗义,喜欢结交江湖上的好汉。他十分有计谋,对人也十分仁义,所以弟兄们非常信任他。课外阅读读书笔记 因为宋江想“招安”,导致整个梁山被利用,108名好汉被派去压制农民起义。结果只剩下了36位好汉,朝廷趁此借刀杀人。他壮大了梁山,却亲手毁灭了梁山。因为面子,他又毒死了李逵。对于宋江,我对他的印象不是很好。因为他的意愿,使整本书的结局成了悲剧。

篇7:课外阅读读后感

《成长的书香》这本书里有许多的故事,但我最喜欢也认为最感人的故事是《美丽世界的孤儿》这一篇。这个故事主人公是“森林之王”柳霞和一只叫幺鲁达的小鹿。

柳霞是森林之王,她很爱惜森林里的任何一只动物。因为森林里经常会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危险,像小鹿幺鲁达,刚出生不久,鹿妈妈就S了。柳霞看它很可怜,就收留了它,当了幺鲁达的“母亲”。她和幺鲁达一起生活了很多年,尽心尽力地照顾着这只小鹿,她们之间有很深厚的感情。在这些年里,她们一起经历了许多事情,有一次幺鲁达差点被人卖掉了,柳霞又千方百计地救出了它,而且他们还共同经历了一场火灾,历尽了苦难。

我想:柳霞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但她却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保护着小鹿,爱护动物们。我们都要向柳霞学习,让动物们成为我们的朋友,而不是人类的敌人。

篇8:小学生课外阅读读后感

关键词:学生,课外阅读,自主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 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引领孩子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 让孩子在浩瀚的书海殿堂中遨游, 成长。鉴于此, 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由于学生年龄小, 阅读量少, 并且缺乏生活体验, 阅读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 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 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 每周抽出1~2节课作为学生的大阅读课, 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为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创造条件。

一、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 这已是共识。但一遍又一遍地死读, 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 以至昏昏欲睡, 应该巧妙, 寓教于活动之中, 旨在“哄”学生读好书。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 时间可安排在早读课或课前, 让学生轮流上台, 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 让大家或说一新闻, 或讲一趣事, 或背一古诗, 或得一好词佳句, 或明一道理, 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 学生兴趣盎然, 视野开阔, 语感增强, 更令人欣喜的是, 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 逐步达到厚积薄发, 说话妙语连珠, 写文章意到笔随。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阅读,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自办手抄报活动, 深受学生的喜爱。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 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 并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 还经常让学生上台讲故事。我告诉学生, 这些故事书里都有, 只要自己去看书, 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便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 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不同的阅读方式也是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关键之一

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 我不仅采用了指名读、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 还采用了游戏、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 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的模仿性强, 根据学生敬佩英雄, 崇拜名人的特点, 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 鼓励他们热爱书籍, 从书籍中汲取知识。

3.教师以身垂范, 与学生共读书

要让学生爱读书, 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多读书。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 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

4.鼓励学生多读书

对学生的阅读要多鼓励, 在阅读课上, 随机树立典型, 在这种“你追我赶”的阅读氛围中, 学生就会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为学生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5.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 布置班级读书角, 图书来源一是学校图书馆, 二是学生家中藏书。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 提高读物利用率, 减轻家长经济负担。这样一来, 学生在家在校都能有良好的读书氛围。

6.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召开家长会, 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 取得家长的帮助, 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 课外阅读有监督。亲子阅读有以下几种方法和好处:

(1) 有薄到厚, 由浅到深。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 刚学会拼音和几个简单的汉字, 在选择阅读刊物时应该先选一些薄的、内容稍稍浅显的, 这样可以给孩子以信心, 从而让孩子爱上读书。

(2) 细水长流, 贵在坚持。每天至少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来阅读, 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这个时间可长可短, 长期坚持下来, 孩子就形成了一种习惯。

(3) 在给孩子选择读物时, 一定要选择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选择一些图文并茂的书, 文字尽量简练易懂, 多重复, 不要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 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同时要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 不断进行调整。

(4) 给孩子读书的时候要带有感情, 对不同的角色要赋予不同的语调, 并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调整语速, 读到让人紧张的悬念处, 要慢下来, 让孩子仿佛身临其境, 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5) 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提高孩子的倾听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为的听课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 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 进行有益的正面引导。孩子阅读能力形成的越早, 对孩子的综合发展效果越就越明显。

三、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 要以课内带课外, 课外促课内的方法, 课内学方法, 课外求发展。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 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 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 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 写读后感,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好读书方法。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阅读,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既保证阅读数量, 又提高阅读质量。

四、帮助学生选择健康、适合的课外读物

(一)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 有的喜欢名家名著;有的喜爱科普作品;有的迷于军事知识;还有的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因此, 我们应放低要求, 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童话。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叶圣陶的《稻草人》、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等。

2.寓言。如中国古今寓言、《伊索寓言》等。

3.故事。如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各名族明间故事等。

4.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艾青诗选》《革命烈士诗抄》、中外童谣、儿童诗歌等。

5.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的《西游记》、施耐庵的《水浒》、老舍的《骆驼祥子》、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 等等。

6.科普科幻作品。如儒勒、凡而纳的系列科幻小说, 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

(二) 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

课外阅读益处很多, 但开卷未必有益。尤其是孩子, 纯净幼小的心灵如果借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来滋养, 心灵会日渐纯净, 感情会日渐丰富, 兴趣爱好会日渐广泛, 智力与承受力也将日渐增强、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 真正做到了“我喜欢, 我阅读”。

总之, 为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 从而达到读好书的习惯, 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教教科书”的封闭教学, 必须营造一个开放式的学习氛围, 必须扩大学生阅读量, 这才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 这也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 使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为引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殿堂铺平了道路。

参考文献

[1]包南麟.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 2007, (6) .

[2]柳夕浪.从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看课外阅读指导.江苏教育, 1988, (13) :19.

篇9:小学生课外阅读读后感

2014年江苏高考现代文阅读《安娜之死》选自经典名篇《安娜·卡列尼娜》,读过原著的同学在答题时要得心应手许多,而平时不注重课外阅读的同学容易无从下手。另外江苏高考附加题中名著阅读题更是对学生提出了阅读经典的要求,在阅读作品时融入自己的理解。而很多同学对于课外阅读没有兴趣,在文本的选择上缺乏自主性。对于如何激起学生课外文本自主阅读的兴趣、拓展视野,从而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笔者进行了自主阅读策略的探索。

一、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心理,激发其自主阅读的愿望

学生正处在求知欲旺盛的年龄,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不加选择地占有阅读材料,不加甄别地吸收,成了他们课外阅读的一大特点。从调查中发现,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五花八门,有流行的卡通读物、时尚读物,有成人化的故事书,有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中学生杂志等等,但他们涉猎最少的偏偏是古今中外的文学类作品,艺术、美学等则少之又少。分析这些纷繁芜杂的阅读材料,我们发现,学生渴望得到更多的知识充实自己,但限于对阅读概念的理解和资料占有的局限,他们的阅读呈现出无选择性和无目的性。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这一心理和现状进行准确的分析,肯定其合理的求知需求,指出其阅读行为的混乱和无目标性,对其阅读行为进行规范。

怎样激发自主阅读的欲望呢?我的做法是以教学文本为出发点,以刺激学生的成功感和心理愉悦为兴奋点,引导学生接触有效信息,扩展阅读面,积累必要的知识。在这个操作实践中,课堂的示范引导是主要内容。

比如讲解写景抒情散文时,我设定的学习思路是这样的,以“联想、想象”为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阅读欲望,培养人文意识。以《荷塘月色》为例,我们的课外阅读目标如下:1.阅读现当代其他作家描写“荷”“莲花”“月亮”“月色”的作品,体裁不限,体会其表达的情感与本文有何不同。2.阅读朱自清先生其他写景文字,试比较与本文在抒情方面的不同。3.阅读朱自清先生不同时期的散文,体会其表达的感情。课堂学习中,我们抓住“一切景语皆情语”,“境由心生”这一解读要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朱自清的文章进行对照,让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理解,进行课堂讨论交流。

同样,在小说、戏剧、古文的学习中,根据学习内容的内在特征确定精当的学习目标,开发教材对阅读趣味的开启引导功能,使学生趋向“课外是课内的补充,更是课内的深化和扩展”的阅读观念,对优化学生的课外阅读、调动学生的阅读趣味,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很有帮助。

二、确定阅读的目的,帮助形成自我阅读的自觉需求

课外阅读,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它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手段之一。我们要引导学生,阅读的目的不是纯粹为了求知,要自发自主的去阅读。教师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总结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通病,予以正确的引导;一是对学生进行个案研究,鼓励其阅读个性的展示。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交流,读书笔记交流等手段发现,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有这样一些特征;偏好情节性较强的小说,吐露同龄人心声表达成长的烦恼的散文,语言幽默调侃表达夸张的文字,和及时反映时尚的资料。如何改变学生中这种普遍的缺陷,是帮助学生形成自我阅读需求的关键。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两个重要措施:

1.阅读的意义在于个体体验的精神愉悦。

要获得阅读的快感,得到自我阅读的愉悦,仅仅满足于新信息的获取是不够的。如在讲解小说单元时,我们设定了“一个人物就是一个性格典型,就是一个精神世界”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结合课本提供的人物向外扩展,以“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为目标进行课外阅读。

如鲁迅的《祝福》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农村妇女形象。我提供了两篇现代文《乌米》《哑巴与春天》,让学生将祥林嫂和乌米、老哑巴进行比较阅读。另外要求学生用一周的时间精读一篇课外小说,写读书笔记,重点探索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内心世界,然后进行交流。学生们阅读的作品跨越的时间很长,类别也很多。如有个学生阅读了《呼啸山庄》,她认为《呼啸山庄》看似阴森恐怖,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因为门第差别美好的感情不能实现,导致了心灵和情感的扭曲,粗暴残忍的报复,实际是下层人民对道貌岸然的上流社会的道德和文明的控诉,和鲁迅的创作思想有相通之处。

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的阅读虽然没有丰厚的生活阅历为基础,但他们的阅读体验只要建立在文学作品的结构规律之上,同样能进入作家所创设的艺术境界,从而获得阅读的快感。

2.倡导“精品阅读”意识,提升阅读品位。

如何扩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其阅读品位,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但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课外阅读至多只是学生完成规定任务,并不能由兴趣向自觉阅读转化。让学生在自我的比较中得出优劣之分,通过自主的阅读实践提升境界,是一条可行之路。

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对经典作品的阅读有三个难度,其一是对经典的理解存在着矛盾心理,他们一方面畏惧经典的尊崇而不敢接近,一方面又因畏惧而生抗拒;其二是阅读量大,耗时多;其三是外国作品的阅读。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采取了一些做法:

如学生不喜欢阅读经典,反而倾向时尚(如武侠、魔幻、无厘头等)。我以此为切入口,设计了“精品与时尚对话”活动,让学生从人物性格内涵、小说主题深度、作品启示能力等诸方面比较《三国演义》和《笑傲江湖》,采用辩论的形式,很多同学都感受经典的魅力。江苏高考附加题中要求的经典名篇《红楼梦》,回目多,人物多,耗时多。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采取了“合作完成,聚点成面”的方法,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分别选择“金陵十二钗”之一进行阅读,最后集体交流阅读心得。

三、提升阅读境界,形成自我阅读的自觉需要

抓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是为了对课堂教学的控制,而是为了提升其自觉学习的主动意识。

阅读终极目标是为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千奇百怪,如“为了提高自己”“读过以后有自己的心得”“不看不知道,看了才知道”。也有对阅读作出自我回答的,如“读书是一个净化自己的过程”,“翻开书,感觉到自己的浅薄”,“只有精神也许是不够的,没有精神那一定是不够的”。他们的解答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只是表达的方式和内容有形式的差异而已。而这都源自他们的阅读过程和自身体验的变迁。因此,我们进行了又一目标的设置,提出“读而思,思而有得”的阅读目标。所谓思,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对阅读内容有自己的思考,所谓得,就是所思对自己有所补充,让自己有所得。阅读的终极关怀,应该是让阅读者在知识积淀、精神充实的前提下,明了“自我完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逐步积淀属于自我阅读个性和精神个性的精神产品,并形成自己的阅读品质。

作为获取知识和精神体验的必要途径,课外阅读这一空间的占领对学生的阅读品质和自我境界的提升是一种必要的行为,教师的得当指引以及对这一过程的参与必须讲究方法策略。把阅读的控制权交给学生时,教师要注意协调的是:(1)提供足够的时间;(2)允许学生自由地阅读、讨论,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和独特见解;(3)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求真向善。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标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教学中,更应该让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阅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平时的课文文本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课外阅读,去读好书,不断充实精神生活,提升文化品位。

篇10:课外阅读读后感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文章是沈石溪写的《魂飞雪原》。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狼群在冬天里捕捉不到猎物,吃不到食物。为了让大家能填饱肚子,只能去将黑熊咬醒,引它出洞,再去猎杀。狼王洛戛先派大公狼卡鲁鲁还有另一匹公狼到黑熊的洞口侦查。由于洞口太深,只要狼一进去,就很难出来,还有可能被黑熊又大又结实的熊掌拍死。可是,小公狼蓝魂儿挺身而出,成功引熊出洞,终于填饱了肚子……

看完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勇敢是在生死面前的执着,勇敢是在死亡边沿时的见义勇为,是在困难面前的热心帮助……勇敢,来自于内心,是我们奋发向上的积极心态。一个人要勇敢,要坚强,要勇敢面对自己的错误,要积极完善自己的不足。我们一定要具有这样的品质,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看完这个故事,我最佩服的是小公狼蓝魂儿,他勇敢,他坚强,他为了能够让狼族吃上食物,自己挺身而出,去咬熊,引熊出洞。你要知道,去引熊,可是一件生死攸关的事情啊!只要动作稍微慢了一点,就会被黑熊那结实又力大无穷的熊掌拍死。很多狼为了引熊出洞,不少狼都死于它的掌下。可这匹小小的公狼竟然创造出了奇迹,让他的母亲紫岚得意了好久。

篇11:课外阅读读后感作文

前几天,我阅读了《小学生课外阅读》这本书。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海伦凯勒的《不一样的童年一样的快乐》。讲了一个又聋、又哑、又盲的小女孩只能用动作来让别人看懂他的意思。而且必须要有一个爱她的母亲,母亲肯定看到自己生的孩子19个月就成了如此摸样,必定心如刀割,母亲也肯定花费了很多时间来学习手语和动作,小海伦凯勒的黑夜能得到一点儿光明,全都要靠着母亲的慈爱和智慧。

这篇文章十分“活泼”讲的是小海伦和老师玛莎的故事。小海伦也十分聪明:五岁时,她学会了把洗好的衣服叠好收起来,把洗衣店送回的衣服归好分类,还能分辨出哪个是自己的。他还经常为了一些小事发脾气,虽然她知道是不应该的,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就像我常踢伤的保姆艾拉,我也知道她很疼,心里就觉得很愧疚。她还喜欢搞恶作剧:有一天,一只大火鸡竟把我手上的番茄拿走了,我也学火鸡,把厨娘刚考好的饼偷走了,结果吐了一天,不知那只火鸡是否也受到了惩罚。他还不让保姆爱莎去拿鸡蛋,因为很容易打破。他还挤过牛奶,她还被牛尾巴打过很多次。

读完这篇文章,我也好奇的蒙上眼睛,堵住嘴巴,按住耳朵,走了两圈,并跟家人比划了两下,很痛苦,家人看不懂我的动作,我很着急,我才烦躁地摘下棉花,结束了这场体验。我才感受出聋哑人的痛苦,更可谓小海伦从19个月就聋、哑、盲还能是个作家,我们也要努力,并且,我们也永远是幸福的!

篇12:课外阅读读后感作文

这是一篇充满百合的清香的文章,我们也从中感受到只要心存希望,奇迹便会出现。

百合也正是有开花的希望,坚信自己是花,不是野草,自己能够开花,所以,当它开出花朵的时候,野草们不再嘲笑它。

我也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探险队在沙漠探险时,用完了水和干粮,然而,在队员们的四周,却依然是一望无际的沙子。可是,探险队的队员们并没有绝望地呆在那儿坐以待毙,而是坚信,一定能找到水源,走出沙漠。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也正是因为他们执着地去寻找,正是因为他们心存希望,他们找到了水源,并走出了沙漠。正因为心中还有希望,我们才会创造出奇迹,百合因为心中有希望,所以开出花朵,探险队员们心中还有希望,才走出了那荒无人烟的沙漠。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候就是一株百合,有着一颗开花的心,坚信自己不是野草,会开花。有时,我们也正是因为心存希望,才走出了心灵的黑暗,开出了芬芳迷人的花朵。

篇13:小学生课外阅读读后感

一、巧设悬念, 激发学生阅读期待

心理学研究表明, 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学生有了兴趣 , 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 才会有阅读的热情。我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巧设悬念,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到了课外。

例如, 我在教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一文时, 课到结尾时, 我播放“小嘎子和胖墩儿第二次摔跤比赛”的视频, 然后让同学们以“来就来!第二次摔跤开始了”为开头, 结合自己所看到的和自己想到的, 用几句话写写第二次摔跤时的情景, 同时要求同学们尝试运用一些表示动作的词汇, 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

学生写完之后, 我用投影投出学生的小练笔, 并给予正面的评价和指导。然后我相机引导:“原著中也有一段写他们第二次摔跤的片段, 同学们想不想看看原著中是怎样描述的?”同学们纷纷表示“想”。我紧接着说:“答案就在著名作家徐光耀爷爷写的《小兵张嘎》小说中。建议同学们课后找找原著来阅读, 看看徐光耀爷爷写的和你们写的有什么不同?还有小嘎子是怎样在老罗叔、老钟叔、区队长的帮助下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八路军战士的?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在书中找到相应的答案。”

我在教学中发现, 课文只是引子, 课外才是学生进行阅读的广阔天空, 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课文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理解和品味, 从而找到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点, 达到以一篇带一本,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的目的。

二、榜样激励, 调动学生阅读动机

1.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带动作用

心理学研究发现, 教师的榜样作用, 对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如果想让自己的学生沐浴在书籍的海洋之中, 自己也应该成为爱书之人。如果教师本身就喜爱阅读各类书籍, 从阅读过程中获益良多, 并把上述读书的经历分享给学生, 无疑会起到强烈的暗示作用,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读书。

在教学中, 我时常对学生讲起自己小时候读书的故事。比如, 在谈到水浒传的时候, 我会谈起至今难忘的人物, 比如宋江的聪慧, 武松的侠义心肠, 林冲火烧山神庙的冲动, 等等。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进行有效引导, 要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现身说法, 多和学生分享自己读书时的感悟和收获,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多读好书, 并最终达到启发心智的教学目标。

2.充分发挥本班学生的榜样作用

研究发现, 小学生正处于模仿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他们经常会以身边的玩伴或者本班同学为榜样。根据小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 通过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阅读情况, 利用其作为例子来和学生共同分享其阅读体验和经历, 学生的接受度很高, 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比如, 有的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掌握了“百家姓”的来历, 有的学生很熟悉赤壁大战的历史, 有的学生通过阅读知道了“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学生通过来源于身边的新鲜有趣的故事, 潜移默化地对阅读产生了较高的期待感, 进而有效地激发了其主动进行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阅读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授之以渔,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阅读方法, 才能在面对浩如烟海的阅读资源时, 高效地汲取读物中的营养, 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积累各种有用的表达方式, 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1.教给学生基本的读书方法

(1) 精读法, 即仔细研读书籍, 反复琢磨, 反复研究的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指定相关材料, 课上可以让学生归纳出基本观点, 运用例子联想等进行检验。上述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提高思维能力,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2) 略读法, 即主要针对书籍的细节, 以及部分不需要精读的书籍, 让学生快读阅读绪论、目录、开头和结尾, 对书籍的内容进行快速的巡读。这种方法对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汲取大量的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3) 速读法, 即对文章采用“扫视法”, 培养学生以词句为单位进行整体阅读的习惯。

(4) 批注法, 即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相应的记录和批注, 引导学生边阅读边进行思考, 并写上几句自己阅读的心得和体会, 使学生通过手脑并用,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通过实践能够比较熟练地应用上述方法, 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显著提高, 在课堂上出现了引经据典讨论的好现象。

2.教给学生积累好词句的方法

(1) 诵读好词佳句。对于文字优美, 又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词句, 鼓励学生进行朗读、赏读, 直到诵记于心。

(2) 出手抄报。在教学中, 我会定期指导学生将自主阅读中的优美词句做成图文并茂的手抄报。通过这种方法, 学生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自主阅读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品味精彩, 分享学生阅读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 赞许和认可等正强化是推动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小学生群体这一重要的心理特征, 通过开展学习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古诗词接力大赛、知识竞赛、讲故事、猜谜语等形式, 给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全方位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比如定期开展的古诗词接力大赛, 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参赛学生玩得不亦乐乎, 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在交流中, 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白了, 阅读不仅仅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 还可以把快乐传递给别人。

除此以外,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掌握新词汇的积极性, 对于在上课回答问题、写作时采用好词佳句的同学, 应立即给予正面的引导和鼓励。

通过分享阅读体验, 学生不但提升了词汇的应用能力, 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白了分享的快乐。

篇14:课外阅读课程化助力学生阅读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程化 阅读

所谓课外阅读课程化,是指落实语文课程体系中课外阅读的要求,使之与语文课本的学习一样,有固定的教学课时,有丰富的阅读内容,有具体的教学过程,有及时的阅读评价。之所以提“落实”两字,是因为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课程标准之外的要求,它本身就是语文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份内之事。

一.明确课程目标

1.拟定课程纲要。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我校拟定了《“课外阅读课程化”校本课程实施纲要》。严格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数量规定。《纲要》从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课时安排、实施意见及教学策略、课程评价、课程保障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纲要》的拟定让我们有标可依,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2.配足配齐图书。每一年,我校图书室都会精心为学生配备图书。各班级根据阅读进度,不定期交换阅读书目,确保每学期每位学生完成5本必读书目的阅读。对于选读书目,也以学校配备为主,现在,学校图书室共有4万多册图书供学生借阅。此外,每个班级建立一个迷你小书吧,每学期每个学生至少带来两本书,充实班级书吧,进行交换阅读。通过开展“献两本看多本”的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同学们的阅读资源。

二.固定阅读内容

1.随文推荐阅读材料。随文推荐是指学了某篇课文或某册教材后,教师向学生推荐必须阅读的篇目。我校每位学生订阅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在这套丛书的引领下,可以学一篇荐一篇,如教了《威尼斯小艇》,推荐学生阅读《水城威尼斯》一文;教了《家乡的桥》,推荐学生阅读《苏州的桥》一文。还可以学一册荐一批,如教师结合每册教材的单元内容,在期初、期中或期末集中给学生开列一阶段或一学期的阅读书目。以每月读完一本计,小学六年起码可读一百本左右的课外书籍。有了这套丛书的引领,学生阅读面就宽了,老师也不用再为学生费心找相关的文章了。

2.教师自编校本教材。学校组织骨干教师进行《东方诵》校本教材编写,经过几年的改编和修订,按经典古诗词、国学经典、小古文分类递进编排,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开发了一套六年一贯的系列小册子。每册小册子中包含50首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同时在古典诗词的后面,根据年级的特点选取了优秀传统文化中流传广、有生命力、便于诵读的经典文段。这样一来,小学六年每个学期都有相应的经典阅读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助学生积累精粹语言,增加人文底蕴,夯实语文基础,收到了良好的阅读效果。

3.师生共寻泛读书籍。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借阅自己喜爱看的书籍。也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书籍的来源渠道可多样化:自己购买,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家庭书架,网络阅读……每学期学生之间、班级之间可以进行图书互换,共享资源。通过阅读量的递增,逐步达到阅读质的飞跃。我们学校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每个年级的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这些书目大多是一些名家名篇,让学生从小就受到经典作品的濡染和影响,为他们打下厚重的精神的底子。

三.保证课程实施

1.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既然有了丰富的课程内容,就要落实具体的教学时间。语文课程表上的课时是固定的,不可能随意增加。唯一可行的办法是,每周从现有的语文课时中安排2课时用于课外阅读。当然,每位教师可视教学需要灵活安排。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早读、午间等零碎时间阅读课外书。我校语文教师每学期要制定一份课外阅读计划,按照阅读计划上足、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2.探索阅读指导课型。阅读不能呈现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我校着力研究阅读指导课型,构建符合学生特点的、对学生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的课程体系。低年级,注重“快乐读”,放大读书的趣味,感受读书的快乐;中年级注重“静心读”,养成沉下心细致阅读的习惯,在安静阅读的过程中享受读书带给自己的“喜悦”;高年级注重“赏评读”,学会欣赏书中的人物形象,欣赏故事的跌宕起伏,感受作者写作的语言之美,在不断地思辨中寻找读书所得。由此,我们探索出“低段乐读”“中段静读”“高段赏读”三位一体阅读课型模式。

课外阅读课程化是一种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有序教学,它与“放羊式”的课外阅读具有质的区别。学生阅读的过程不是简单的默读过程,而是读讲结合、读摘结合、读思结合、读写结合的综合学习过程。它是在读读、讲讲、抄抄、摘摘、写写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比纯粹地读一本本课外书要有意义得多。

上一篇:军事与我的专业讲稿下一篇:如何做好护生带教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