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描写作文训练指导

2024-06-15

动作描写作文训练指导(通用6篇)

篇1:动作描写作文训练指导

初中作文训练:动作描写

教学目的:

⒈指导学生能抓住人物特征进行较准确、具体地描述人物的动作。⒉使学生懂得动作描写应该为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中心意思服务。⒊尝试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

一、前言

动作描写指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老舍说过:“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能立得起来。我们都知道利用职业、阶级、民族等特色,帮忙形成特有的人格;可是这些个东西并不一定能使人物活跃。反之,有的时候反因详细的介绍,而使人物更死板。我们应记住,要描写一个人必须知道此人的一切,但不要作相面式的全写在一起;我们须随时用动作表现出他来。每一个动作中清楚地有力地表现出他一点来,他须越来越活泼,越实在。„„这样,人物的感诉力才能深厚广大。”这告诉我们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有力地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充分地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有些时候动作描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这一点可不要忽略。

二、历史典故

相传,苏东坡有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试题。小妹说出:“轻风细柳”“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作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拍掌称妙。

你能说出苏小妹这一改妙在何处吗?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动作幅度较大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 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填“映”、“隐 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三、问题探究

⒈以下两个片段的主要采用哪种描写方法?

⒉比较一下,运用这种描写方法后对表现人物性格或揭示文章中心有何好处? 片段一

甲:父亲从裤兜里掏出一个杏子,把杏子给了妹妹。

乙:父亲擦把汗,手笨拙地伸进瘪瘪的裤兜,费力地摸索出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他提起袋子一角小心翼翼地往手心里倒,骨碌一下滚出一个黄澄澄的大杏子。父亲用手掌托着这颗孤独的杏子,仿佛托着一座巍峨的大山,手微微有些颤动,好大一会才嗫嚅着说:“活难寻„„没挣下钱„„生了病„„买了一颗„„好赖尝一点„„”说着父亲把杏子给了妹妹。(《麦黄黄,杏黄黄》)

片段二

老头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老家伙想掏出刀子撬一块金板下来,先把匣子往椅子上一放。欧也妮扑过去想抢回,可是箍桶匠的眼睛老盯着女儿跟梳妆匣,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欧也妮便倒在母亲床上。——视财如命

四、动作描写方法 ⒈学会分解动作 例1 原文:晚上,父亲亲自帮我铺好了床。

修改后:父亲坚持要亲自帮我铺床,他慢慢地从楼下抱上来三床被,将两床铺在床板上当垫被,又摸索着将被子沿床边折叠好,再铺上床单,然后将盖被放在上面。做完这一切,他又下楼去找来一个枕头,放在我的床头,把手伸进被窝里捂一会,说道:“这下应该不冷了”,看着父亲忙碌的样子,我想伸手帮忙,他却让我先歇着。(刘雪丰《父亲老了》)

思考:作者将“铺床”这个动作分解成哪几个动作?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例2 原文:罗纳尔多带着球,冲到禁区前,飞起一脚,把球踢进网中。

点拨:这一精彩射门动作可分解为四个小动作:①接到传球;②绕过对方防守;③避开守门员;④踢球入网。

修改后:罗纳尔多在中场挺身收腹,接住同伴传来的一记高球,习惯地用小腿轻轻地一颠,球魔术般地跳过对方防守队员的头顶。他飞速插上,以灵活逼真的假动作,带球一连绕过对方3名后卫的阻击,一直冲入禁区,巧妙避开已扑到跟前的守门员,侧身起脚,“唰”的一声,球应声入网。

牛刀小试

选择你比较熟悉的一些体育动作细致分解:起跑、跳远、洗衣服、炒菜。

⒉动作描写要具体,要能够描述人物的连续性动作。

例: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得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评析:这段动作描写,具体、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努力地爬到那边月台上去为儿子买橘子时的艰难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⒊动作描写要有选择,要抓住特征性动作或习惯性动作,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鲁迅《孔乙己》)

评析:在写孔乙己掏钱时,分别只用一个“排”字和一个“摸”字,却道出了孔乙己迂腐不堪、死要面子以及后来穷困潦倒的生活现状,真是活灵活现。

例:食堂里,张老师急着要去上课,他端起饭盆,一仰头便呼呼噜噜地将里面的米粥喝了下去;一低头,却发现衣襟上洒下了几滴粥,于是他撩起衣襟,伸长舌头将粥滴舔入口中。(《节俭的张老师》)

牛刀小试

请把三个对应的主语填入下列的横线中。

十字路边有一个老妇人

刘姥姥

弟弟从幼儿园回家后

__________到了大门前石狮子旁边只见满门口的轿马。她不敢过去,掸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溜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她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 ——身份的卑贱和地位的低下。

__________闷得够呛,趁奶奶在厨房做晚饭,他蹑手蹑脚地溜出屋。路过厨房时,他更加放慢了脚步,用脚尖踮着地,蹿出门去。一出家门,就像个出笼的小鸟跑着,唱着,真快活。他不知往哪儿跑好,他一会儿拿根小木棍指挥蚂蚁“列队出操”;一会儿爬到工地的钢筋架上“探险”。乐得他拍着手直叫好。——活泼好动

___________略微有些驼背,胖胖的身躯,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苍老,行动不便

⒋要选择恰当的动词,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

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时,要尽量选择最恰当的词,要注意使用动词不能笼统,如“看”这个动作,在不同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词,如下:

表示一般地看的:见、瞧、视、睹等。表示已看到的:看见、见到、看到等。表示向远处看的:眺、望、眺望、了望等。表示向上看的:仰望、仰视等。表示向下看的:鸟瞰、俯瞰等。

表示向周围看的:顾、张望、环视、巡视等。表示看全身的:打量等。

表示偷看的:窥、窥视、窥测、窥探等。表示亲自看的:目睹、目击、目测等。

表示集中精力看的:盯、注视、凝视、凝望等。表示斜着眼看的:膘、斜视等。

表示愤怒地看的:瞪、怒视、怒目等。表示略微看的:一瞥、浏览等。

表示仔细看的:端详、察、察看、观察、检查、查看等。表示恭敬地看的:瞻仰等。

表示上级看下级的:检阅、视察等。

牛刀小试

下列片段进行扩写。

片段:放学了,他把书包往肩上一撂,蹦跳着回家去。

扩写:放学了,他把书本练习簿什么的一古脑儿往书包里一塞,书包扣带只扣了一个,就把书包往肩上一撂。蹦跳着,还哼着小调。到了校门口,他左右一望,正是车流空隙,就一窜过了马路。他拐过一条小街,这才慢慢走着,因前面就是他的家。

⒌除了将大动作细致分解外,我们在描写的时候还可以恰当添加一些修辞手法,这样会使笔下的文字生动起来。其中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当然,还可以用其他修辞手法描写人物,如对比、夸张。例: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铺上了一个睡着的婴儿。

评析:作者用了一个“扑”的动作还嫌不过瘾,又紧跟在后面补了个比喻句来表现这一动作,使老头人吝啬的本性生动地被暴露出来。

牛刀小试

校运动会上,运动员身姿矫捷,跳高的、跑步的、跳远的、掷铅球的,令你目不暇接。请选择其中两项比赛,模仿上面提供的例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摹运动员的身手:

他纵身一跃,好像,轻轻松松地越过了竹竿,随后围观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惊叹声。

发令枪一响,他像,只一会儿,就将别人远远地甩在身后。这次依然毫无悬念,100米冠军非他莫属。

⒍将动作描写与其他描写相结合。

例:下面是他的两段文字,一段是原文,一段是修改稿,你来分析两者的高下。

(中士霍金斯和中尉卡拉瑟斯是两名警察局的探员.他们正在中士的办公室讨论一桩谋杀案。)【原文】

霍金斯看着卡拉瑟斯,“有几件事还没有查明,中尉。这只蓝色的鞋是谁的?还有这把钥匙,它是一把劣质的钥匙,究竟是门上的、挂锁上的,还是旅行箱子上的呢?”卡拉瑟斯耸了耸肩,霍金斯把这两样物品放到他的抽屉里。

卡拉瑟斯站起来,“也许我们可以从验尸官那儿得到更多的线索。”他向门口走去。“他的验尸报告现在应该在我的桌子上了。不要担心,霍金斯,我们很快就能查明事实真相的。”他离开了办公室。

【指瑕】这个场景缺乏戏剧效果,这些枯燥无味的动词:看、耸肩、放、站、走和离开,没有一个描写到意图、态度、姿势或表情的。这些词都没有表达出两个人的情感。再看一看,当这些枯燥无味的动词被改成生动的活动时,场景就立刻变得充满活力了。【修改稿】

霍金斯把身子往前倾了倾。他的手指着桌子上的物品,“有几件事实还没有查明,中尉。这只蓝色的鞋子是谁的?还有这把劣质的钥匙,它究竟是门上的、挂锁上的,还是旅行箱上的呢?”他把它们塞到抽屉里,“砰”的一声关上了抽屉。

卡拉瑟斯微笑地站起来,拍了拍霍金斯的肩膀。“也许我们可以从验尸官那儿得到更多的线索。他的验尸报告现在应该在我的桌子上了。不要担心,霍金斯,我肯定我们很快就能查明事实真相。”他信步走出办公室。

【点评】现在这幅场景的情感就清楚了。每一个动作都涉及姿势、态度和表情。我们看到霍金斯的烦恼,及卡拉瑟斯在用自信消除他的烦恼。这些词语和动作相互起到补充的作用。

牛刀小试

加入适当的动作描写,使人物形象丰富起来。

片段一:我仔细打量着我的同桌,1.60米的个头,不胖也不瘦,剪的是“板寸”头;往下看,两道黑眉下一双大眼睛,鼻直口阔,脸色略微有些发黑;上身穿一件黄色短袖衫,下身穿一条白色运动裤,脚穿一双球鞋;他左手拎着书包,右手拎着一个网兜,里面是一个篮球。

修改后:我仔细打量着我的同桌,1.60米的个头,不胖也不瘦,剪的是“板寸”头;往下看,两道黑眉下一双大眼睛,眼睛一眨一眨地,眼神中透出聪颖,还有些许的顽皮鼻直口阔,脸色略微有些发黑;上身穿一件黄色短衫,下身穿一条白色运动裤,脚穿一双球鞋;他左手拎着书包,右手拎着一个网兜,里面是一个篮球。他终于被我看的不好意思了,不自然地冲我笑笑,低下头去看地面了,右脚尖在地上轻轻的擦着。片段二:我很紧张,心想:老师,我求您了,可千万别点我的名呀!我看着老师,惟恐从他的嘴里说出我的名字。

修改后:我坐在座位上很紧张,两只手紧紧地握着钢笔,心想:老师,我求您了,可千万别点我的名字呀!我觉得手心里在出汗,连心跳的声音似乎也听的见。我用祈求的目光看着老师,惟恐从他的嘴里说出我的名字。

五、作业

扩写一:双腿迅速地跨越;双臂奋力地摆动;双眼紧紧地盯着。

扩写二:一声枪响,炸裂长空。刘翔展现出无人能及的起跑速度。只见他的双腿在栏架上方迅速地跨越,他的双臂奋力地摆动,手臂上的肌肉也在不停地颤抖,他的双眼紧紧地盯着前方的每一个栏架。

扩写三:一声枪响,炸裂长空。刘翔疾如炸雷,快如电光,展现出无人能及的起跑速度。只见他的双腿在栏架上方迅速地跨越,他的双臂奋力地摆动,手臂上的肌肉也在不停地颤抖,全身充满了力量。他的双眼紧紧地盯着前方的每一个栏架,目光中陡然射出浓浓的“杀气”,像是要把栏架踏个粉碎。他舒展身姿,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扩写四:一声枪响,炸裂长空。刘翔疾如炸雷,快如电光,展现出无人能及的起跑速度。只见他的双腿在栏架上方迅速地跨越,他的双臂奋力地摆动,手臂上的肌肉也在不停地颤抖,全身充满了力量。他的双眼紧紧地盯着前方的每一个栏架,目光中陡然射出浓浓的“杀气”,像是要把栏架踏个粉碎。他舒展身姿,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成百上千地观众此时突然鸦雀无声,紧张地注视着他,共同期待着见证奇迹的时刻。

篇2:动作描写作文训练指导

导语:小朋友,我们夸奖一个人文章写得好,有时会说:“看,他把人物都写活了。”这里的“写活了”,可是一种真功夫。文章中的人物正是在动作和语言描写中鲜活生动起来的,而其中的动作描写是写人记事文章中最为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成功的动作描写能突出人物特点或者体现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离不开对动作的传神描写。这次,我们就来练练把人物写活的功夫——描写人物动作。

一、积少成多

捎 掏 数 攥 凑 塞 点 擦 扎 推 拔 念叨 娴熟 转交 推辞 推搡 小心翼翼 蹦蹦跳跳 昂首阔步 目不转睛 东张西望 手舞足蹈 张牙舞爪 眼疾手快 声泪俱下 抓耳挠腮 挤眉弄眼 嬉皮笑脸

胖胖无可奈何地把手比作手枪,对着鸽子,“叭叭”地打了两枪,然后蹦蹦跳跳地走了。

只见女护士用酒精棉球擦擦张毅的胳膊,然后迅速地把细长的针头扎进他的肌肉,接着缓缓地把药水推进去,最后有敏捷地把针头拔出,动作十分的娴熟。

她总是笑眯眯的,一会儿清晰地报站名,一会儿眼疾手快地点钞票、售票,一会儿离开座位、从车头走到车尾、耐心地回答外地乘客的问题。

二、帮你读中学写

我们读过的文章中有许多动作描写的成功范例。请欣赏一下吧!

1.《槐乡的孩子》一文主要描写了槐乡的孩子采摘槐米的情景,表现了槐乡孩子的纯朴勤俭的品质。文章重点段有这样一处描写: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这这些精彩的动作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槐乡孩子采摘槐米时敏捷地动作和勤劳快乐的身影。同学们,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是不是感觉像看电影一样?要相信:我们也能写出这样的动作细节。

2.《绝招》这篇文章写的是小伙伴们在一起比赛绝招,说明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出有用的绝招这个道理。文章有这样的描写:三胖腆着大肚皮说:“咱们看谁一口气憋得时间最长!”结果一个个先后都憋了气,惟独他,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憋的时间比别人长两倍。伙伴们都竖起大拇指,连声夸道:“绝招!绝招!”

……

他俩表演完,都把目光投向瘦小的小柱子。小柱子的鼻尖出了汗。他想了一会,站起身,面向大树,两只胳臂往地上一撑,脚掌靠树来了个倒立,不料,二福立刻还他个不靠树的倒立。

以上动作细节描写,让我们眼前想象出现了小伙伴使出浑身解数比试绝招的劲头,正是因为有了动作细节,事情叙述得才具体、生动,小伙伴互不服输的心理表达得惟妙惟肖。

三、为你分析学情

同学们习作时也经常会写到人物动作,但是大家进行动作描写时总是很单调,不够生动形象,如,写伙伴在一起游戏,总是写我们玩儿啊玩儿啊,玩得可高兴啦,最后恋恋不舍地回家了;写自己在家里做家务擦桌子,总是“擦呀擦呀,擦得满头大汗,最后终于把桌子擦干净了”;写拖地,也写“拖呀拖呀,累得我满头大汗,终于把地拖得干干净净”;写摘苹果,也就是“我摘呀摘呀,我累得腰都酸了,终于摘了满满一大筐”等等„„大家看,这样的文章是不是像流水账?读者读起来干巴巴的,怎么会喜欢呢?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动作描写写得生动想象呢?

四、给你写作小窍门

1.亲自体验,用心观察

生活中的我们,每天都在会完成一串串丰富的动作,你要注意体验、用心观察哦!如:做值日的时候,如果你的人物是扫地,你在体验扫地过程的时候每一个细节。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有的地方不容易扫干净,比如,地上有谁吐的泡泡糖扫不下来,角落里桌子下的废纸不容易扫出来,用灰斗搓垃圾时垃圾总会冒出来等等,你要用巧妙的办法和动作克服困难,这就会为你写好动作细节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分解动作,用好动词

同学们,你们都爱上体育课吧?体育课上老师教我们学习某个体育动作的时候是不是经常要给我们分解动作呢?老师交分解动作,是为了让体育动作在我们脑子里更加清晰、准确。同样,我们写作时能够分解动作,用好一系列的动词,也是为了让读者清楚、准确地想象出人物做这件事时的具体情景。比如三八节有的孩子要给妈妈“擦皮鞋”,要想把皮鞋擦干净,绝对不能只是简单地说“我擦呀擦呀擦呀擦呀”,从取鞋油到用擦鞋布把鞋擦亮,这中间有很多的细微动作。今天就试试吧!“拿、拧开、挤、抹、放、涂、转动、蹭、打、拍、晾”等等,这些动词都会派得上用场呢!

我们祖国的语言十分丰富,例如:表示手拿物品的动词有:拿、提、拎、握、攥、捏等等,具体到一处描写应该运用哪些词语呢?这就要看文章的具体环境了。因此,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准确使用词语,精选动词,力求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形象,逼真地写出来。

3.关注细节,写出趣味。干任何一件事都会有很多意外、有趣的事情发生,比如说擦皮鞋吧,鞋油挤多了挤少了,一小心蹭手上了等等,这些有趣的事情写出来,一定很有意思的!

四、请你欣赏佳作

特别的作业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为辛苦的妈妈擦一次皮鞋给父母擦皮鞋。听到老师布置这个作业,我心里一下子沸腾起来,我恨不得现在就大显身手。

回到家,妈妈像往常一样不紧不慢地问:“今天是什么作业啊?”

“保密!”我冲妈妈做了个鬼脸,“今天的作业你不许管!”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哇?还不让管!”妈妈纳闷地说。

我从鞋柜里取出妈妈的皮鞋,找到一管鞋油、一块抹布、一个鞋刷,就开始擦皮鞋了。我先抓起抹布,把皮鞋上的尘土给擦去。我又拿起鞋油挤呀挤,怎么也挤不出来,嗯,可能鞋油好久不用了。我找了根牙签,轻轻捅了捅,然后用力一挤,只听“扑哧”一声,鞋油从里面喷出来了,溅得我满手都是,我急忙去洗手间洗了洗手接着干。【小作者把擦皮鞋的动作分解开了,还准确选用了动词“取”、“找”、“抓”、“擦”、“挤”、“捅”、“喷”、“溅”,使得擦皮鞋的情景活灵活现,尤其是使用牙签捅鞋油,最后溅手上鞋油的意外情景,更是给文章增添了趣味】

这次我可不乱挤了。我先把鞋油挤到鞋油口处,感觉鞋油快出来了,就慢慢地挤,让鞋油一点一点地出来,再抹到皮鞋上,再学着妈妈的样子,先用小的刷子把鞋油平均的抹开,用大的刷子在鞋面上来回的刷来刷去,鞋子一点一点地变黑变亮。我再用抹布把两只鞋上的鞋油给擦去,一双做过美容的鞋就显得明亮、美丽了!

原来擦皮鞋这么不简单,以后我就是爸爸妈妈芙的擦鞋匠了!

下面这篇文章写的小作者“摘苹果”的经历,请你关注其中的动作细节的描写。摘苹果

今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妈妈提议说:“咱们去南乐摘苹果吧,那里的苹果可是远近闻名的好吃。

说去就去,吃过早饭,我们约上表哥就马不停蹄地来到果园,“快看,苹果园到了”哥哥大声地叫着,我透过车窗一看,马路两边到处是成片成片的果园。真是一眼望不到边。

一下车,我和哥哥就迫不及待地跑进果园,我抬头一看,啊!苹果真多啊!一棵棵苹果树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好像一个个小灯笼,把树枝都压弯了腰。在阳光下一晃一晃的,真是美丽极了。

我小心翼翼地爬上弯弯的果树,踮起脚,轻轻地伸开胳膊,左手抓住树干,右手握住苹果,使劲一拧,苹果就乖乖地落到了我手里,我使劲咬了一口,啊!苹果的汁就飞花四溅,喷了我一脸,嘴里立刻感觉甜丝丝的,脆脆的,好吃极了。【你发现了吧?“爬”、“踮起”“伸开”、“握住”、“一拧”等等,怎么样?小作者很会分解动作,动词也使用得很准确,苹果汁飞溅的细节也很有趣。】

不一会儿,我们就摘了几袋子的苹果,通过这次摘苹果,我知道了,自己摘的苹果,才是最甜的。

五、阅读 穷人的风骨

一天,我正要去上课,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我扭过头看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不认识他。

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你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装交给他。唉,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可是迟迟不肯给我,他不断地数着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一张是100元,里边有2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的便是厚厚的一沓两元一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我问:“少了多呢?” “5块。”家长有些捶胸顿足,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的,怎么会少呢?这怎么办?”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还不断地上上下下摸着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

在搭上自己的5元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的时候,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点头便走了。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这位家长又找到我,他有些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5元钱递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这次给她捎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事情的原委,并且想到肯定是你垫进去了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我百般推辞,说5元钱的事,就算了吧。但家长却极认真的样子,半天推搡过后突然好像生气了,一把把那5元钱塞到我的手里,简单地几句客气话以后吧,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

我突然想起了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穷人的风骨是什么。这个世界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着自己的把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失去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猝然跌倒。

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模 数 塞

()——--()——()——

2、辨字组词。

钞()凑()魂()即()

抄()揍()魄()既()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文中写这位父亲第一次送钱时数的遍数之多,用了一个“————”来形容,表明钱的珍贵和来之不易;第二次给“我”还钱时用了动词————、——-,充分升华了文章中心:人穷志不穷。

4、从简短的对话和不多的动作中,说一说“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5、“我”为什么觉得那位学生“可爱”,又更喜欢那位父亲呢?

五、帮你拓宽思路

我们每天都在做各种各样的事情,除了在学校搞活动、做值日,有时候还在家里帮助妈妈做家务,有时候还和父母一起去野外游玩,如钓鱼,采摘,去老家体验田间劳动,节假日还会和小伙伴捉蛐蛐,放风筝,踢足球,没事了在家里翻跟头,做手工,收拾房间等等。以上活动,哪一项离得开人的动作呢? 怎么样?不愁没啥写吧?

六、温馨写作提示

同学们,你打算写什么内容呢?提示你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一定选择真实的生活片段,要注意观察、体验一下每一个动作细节。

2.一件事往往有一系列的动作完成,别忘了分解动作,用一连串的动词去描写过程中的重点。

3.要学会选择动词,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不同的动词去描写,但最准确的往往只有一个。习作时一定用反复琢磨,把动词用得准确、生动。

篇3:动作描写作文训练指导

关键词:习作,细节,动词

新课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着眼点,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处小细节对于培养学生语感、发展思维的作用。动作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微事物的描写, 它是对人物某一个细小的动作进行深入细致地剖析, 有时还把一些看似无意的, 很短暂的动作扩大化, 成为系列性的人物动作, 这样连贯性的写法就使人物更加有血有肉。

从小学生的作文现状来看, 动作细节的教学还存在着三大问题:

一是作文教学整个大环境的因素。在主题方面, 没有处理好政治与语文的关系, 学生的作文存在着大量的大话、假话和空话, 什么都要贴上一张政治方面或道德方面的标签。二是教师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念。在教学方法上, 我们给学生灌输了不少先入为主的思想理念, 以至于造成了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朝思维的相同方向靠近, 写出的文章多数为一个腔调, “个性”不足。三是学生在写作时, 只是注意怎样把事件记叙完整, 却完全忽略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对刻划人物的重要性。

在此, 我只针对教师和学生在动作细节描写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谈谈看法。

一、用词达义要精准

福楼拜告诫学生莫泊桑:“描写一个对象, 要选择唯一一个能表达准确的形容词。”这位大师无非是想说遣词造句要准确贴切, 这是任何一个教师都懂的道理, 但实施起来却决非易事。

一位学生在一篇《捉鱼》的习作中, 描写小鱼藏在石头下, 而后伸出小脑袋时, 用了一个“看”字。我觉得不妥, 便给他举了贾岛的例子。之后, 他改了个“瞥”字。理由是:当时, “我”是在和小鱼打游击战, 当时“我”还没开始捉鱼, 所以小鱼才有胆子伸出脑袋, 可是这个时候小鱼又已经感觉到了危险和害怕, 所以它不可能很轻松地“看”, 而是用很快的速度“侦察”外面的动静。这么一改, 小鱼的胆小、可爱的形象便活灵活现, 也让学生尝到了炼义的滋味。

二、选词表达要灵活

我曾让学生描写一个参观某建筑工地的片断。 (虽然这也不完全算细节描写, 但和动作细节描写道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也比较典型。) 学生写到工人干活这一处时, 一片死气沉沉:木工拿起锤子和铁钉, 左手捏稳铁钉, 右手拿起锤子, 对准钉帽, “叮”的一声, 铁钉钉进板里。他又拿起两根木条, 呈“人”字形钉在门上……要使动词“动”起来, 就要把文句中可用的动词合理地排列出来, 比较优劣, 择优用之, 如上文加黑体的动词依次换为这些有特点的动词:抓起、钻、截好, 就显得活了。当然, 老师在布置观察任务, 指导观察过程中, 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还要让学生从观察中感受到乐趣, 为培养学生平时细心

三、行文描写要真实

曾经有一位学生在作文《我最尊敬的人》中, 写到老师带病为他补课时, “不禁泪流满面”。在作文讲评课上, 当他说到写这篇习作的感想时, 竟然说道:“我认为不管写什么作文, 只要朝着它好的方面猛下功夫, 使得这篇作文意义深刻就行了!”一语惊醒梦中人, 自此, 我才发觉以前的作文教学似乎对学生起了一种误导作用。在作文教学中, 我要求他们抓住中心思想进行精心选材, 巧妙构思, 尽情表达, 但是物极必反, 我忽视了这个规律:单纯的学生在我极力渲染中心思想的重要, 尽力说明感染读者的重要时, 就会朝着极端发展, 从而便产生以上的写作心理。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生活空间, 有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 应该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抒发真情实感。否则虚假的作品, 虚假的感情会源源不断而来。

四、动作描写要巧妙

在一些譬如《有趣的XXX》之类的作文教学中, 我尽量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使他们明白, 要使自己文章中的人物语言妙趣横生, 必须做到笔调有韵趣, 哲理有理趣, 形象有情趣, 使人读后或哑然失笑, 或忍俊不禁, 而要达到这些目标, 动作细节描写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一位学生在他《有趣的小欣欣》的习作中, 描写他和小表妹小欣欣捉迷藏时, 小欣欣耍赖, 趁他在用东西蒙住眼睛时, 悄悄“溜”出规定的范围。这个“溜”字比较诙谐, 写出了“小欣欣”偷偷摸摸、溜之大吉的心理, 把“小欣欣”的可爱刻划得淋漓尽致。

当然, 生活中给人欢笑的动作还有好多, 尤其是学生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 更是绚丽多彩, 充满欢声笑语。要让这些趣味十足的动作成为学生作文中的亮点, 那还得要求学生平时注意观察。观察越细致, 积累越多, 动词的选择范围就越广。

五、感情表达要有蕴味

小学生的习作, 同样也是用语言文字表达他们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 同样也反映了他们的“思想与人格”。有些学生虽然想表达内心的真正感情, 苦于把握不准词语运用, 特别是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描写, 学生就更加不以为意, 因此多多少少就少了那份蕴味。

《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在作文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文中有一个相当精致的动作细节描写, 即“当”我把小转椅的上面部分带歪的时候, “他 (周总理) 过来把我的转椅扶正, 然后就走进后面去了。”这一“扶”是一个细微的极其平凡的动作, 也正是这一“扶”, 扶出了文章的真谛, 说明了总理对一件小事都一丝不苟, 无形之中借助一个小小的动词从一个侧面歌颂了总理极其负责的工作精神。

总而言之, 刻划人物 (包括当作人来写的各类生物) , 动作在细节处的作用是不容我们忽视的。不经意之间, 一个运用不恰当的动词会成为文章的败笔, 而一个巧妙的动词会使文章产生感人的艺术力量。当你想勾勒出一条绚丽的习作彩虹时, 切莫忘记让动作在细节处神采飞扬!

参考文献

[1].贾志敏, 《贾老师评改作文》[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0.10

[2].王文惠, 《最新小学生作文描写辞典》[M], 农村读物出版社, 2001.08

篇4:动作描写作文训练指导

《韩非子·显学》中说:“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这里的“参验”就是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表明作文是文字化的生活,如果学生对生活、生命和生存没有自己独到的经历与感受,就很难写出具有生动曲折、感受独特的文章来。那么如何在作文指导课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内心体验呢?张萍老师的“举手投足间,个性魅力现——人物动作描写””的写作指导课给我们做了较好的示范。

一、角度:教学活动设计要明确指向学生的自我体验

写作行为的发生,是将“外在的生活”转换为学生心中“内在的生活”,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作者的主观体验和心理感受、思维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赏析经典,感知特色——探究材料,归纳方法——设置情境,运用方法”的三步分解式教学活动。

张老师首先用“哑女卖刀”的故事激趣导入,接着通过赏析经典范例初步感知体验,了解动作描写对凸显人物个性的作用,然后探究材料,让学生发现并体验作者的写作技法,最后学以致用,设置情境,运用方法进行写作。张老师设计了“你们一家三口吃饭的动作一样吗?”“同学聚餐的时候,环境比较随意轻松,你会怎么吃?”“一大早没吃饭就来学校了,肚子饿得咕咕叫,好不容易等到放学回家了,你又会怎么吃饭?”等这样的问题,相继激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为下面的探究写作方法作了很好的铺垫。这两种体验,一是属于对于写作话题所涉及的生活的唤醒式体验,二是属于写作此类文章所需要的写作知识、方法、表达技巧的明示性或探究性体验。无论哪种体验,最终都要落在学生的自我体验上。

二、深度: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体验

写作教学中的体验,仅仅是“粗略地感觉到”是不够的,而要有一定的深度。写作内容其实是生活经验的发酵、长大或变形,要对作者的心理造成足够的震撼才行。

在上述案例中,张老师精选了《背影》《故乡》《走一步,再走一步》《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阿长与〈山海经〉》和《药》等几个文质兼美的片断,分别设计了三个自主探究活动,从动作的细化分解、动词的选择、修辞的运用等三方面引导学生悟出动作描写的技巧。

三个活动设计循序渐进,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和课堂展示有机结合,环环相扣,学生在辨析中品味,在品味中感悟,在感悟中形成共鸣,从而激发起积淀在心底的生活积累,对动作描写的技巧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然后又运用吃饭众生相的图片、刘翔夺冠的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来引导学生感受动作描写的妙处。

这些文本体验、自我体验以及学生们之间的合作体验,因其不断地激发、碰撞,会形成一个“体验场”,使大家的经验彼此激发并共同分享。

三、态度:体验活动要促进学生人格个性的和谐发展

张老师精心设计了“赏”、“悟”、“练”三个活动板块,力求让学生在品读中赏,在辨析中悟,在情境中练,层层深入,步步分解,由易到难。让作文指导不再是笼统而空泛的说教,而是变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学生个性体验的过程,课堂因学生个性体验的差异而显得精彩纷呈。

德国哲学家加达默尔说:“生命体验在所有个体中具有不同的形式。”写作作为生命存在的一种独特方式,我们理应用手中的笔,来勾描多彩的人生,用敏锐的眼光来洞悉现实世界,用灵动的文字来表达生命的体验。

目前学生作文千文一面、毫无生机的写作局面,既与学生自身个性化写作习惯的缺失和个性感受与思考能力低下有关,也与教师对学生的限制和捆绑过多有关。要克服以上弊端,教师则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学生“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个性化写作,从而促进学生人格个性的和谐发展。

篇5:作文片段训练 之动作描写

一、什么是动作描写呢?

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就是通过描写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凸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思想的、品格的、性格的、心理的以及习惯的。

二、抓住典型性的动作,进行描写,就能使人物,像放电影一样,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而且读者能从他的一举一动中体会出人物做事时的思想感情。

1.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他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他面前。他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答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着挣扎,被他尽气力捺(nà)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他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他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

2.“嘭”,又是一声枪响,瞬间,运动员们像离弦的箭飞射出去,眨眼间他已经抬起腿跨过第一个栏,接着跨过第二个,第三个„„他很快就把其他人远远地甩落在后面了。其他的运动员再怎样努力,也不可能超过领先好几米的他。他知道冠军已经属于他了,接近终点线的时候,他飞起来——向前冲刺„„胜利了!霎时间全场华人起立欢呼,兴奋不已。

三、了解动作描写的内容:

头颈、眼耳、嘴巴、手肩、腰身、脚腿等动作都可以作为笔下的描写材料。这些描写可以使描写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个性特征更加鲜明。

例如:

(听着老师的表扬)她红彤彤的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一双手不停地抚弄着衣角,头低得简直快要埋进衣领里了„„ ——《我的同桌》

四、动作描写的作用

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1、例如:妈妈从挎包里拿了一瓶桔汁,拧开盖,倒进茶杯里,又拿起暖壶往杯里兑了些开水,用勺子搅了搅,然后舀起满满的一大勺,慢慢地放到嘴边吹了吹,又把一滴桔汁水滴到手背上,试了试凉热,接着,把勺送到我嘴边,我喝着这酸中带甜的水,感到一股暖流注入了我的心田。——《我的妈妈》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的老师》

五、如何进行进行动作描写?动作描写的方法是什么?

方法一:把人物的动作细致入微地描摹出来 例如:《放学回家》

a.放学了,他把书包往肩上一撂,蹦跳着回家去。

b.放学了,他把书本练习簿什么的一古脑儿往书包里一塞,书包扣带只扣了一个,就把书包往肩上一撂。蹦跳着,还哼着小调。到了校门口,他左右一望,正是车流空隙,就一窜过了马路。他拐过一条小街,这才慢慢走着,因前面就是他的家。

牛刀小试:试加入适当的动作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甲:苹果甜吗?

乙:甜的很,不甜不要钱!甲:真的? 乙:真的。

甲:那来两斤不甜的!方法二:选用准确的动词描写 例如:《雪地捕鸟》

a.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

b.他扫开一大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方法三:选择那些最能揭示人物性格、心理的动作进行描写

六、怎样才能做到具体准确呢? 方法四:适当加入肖像、神态的描写

例如:试加入适当的动作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

我仔细打量着我的同桌,1.60米的个头,不胖也不瘦,剪的是“板寸”头;往下看,两道黑眉下一双大眼睛,鼻直口阔,脸色略微有些发黑;上身穿一件黄色短袖衫,下身穿一条白色运动裤,脚穿一双球鞋;他左手拎着书包,右手拎着一个网兜,里面是一个篮球。

充实后: 我仔细打量着我的同桌,1.60米的个头,不胖也不瘦,剪的是“板寸”头;往下看,两道黑眉下一双大眼睛,(眼睛一眨一眨地,眼神中透出聪颖,还有些许的顽皮)鼻直口阔,脸色略微有些发黑;上身穿一件黄色短衫,下身穿一条白色运动裤,脚穿一双球鞋;他左手拎着书包,右手拎着一个网兜,里面是一个篮球。(他终于被我看的不好意思了,不自然地冲我笑笑,低下头去看地面了,右脚尖在地上轻轻的擦着。)

例如: 我很紧张,心想:老师,我求您了,可千万别点我的名呀!我看着老师,惟恐从他的嘴里说出我的名字。

充实后: 我(坐在座位上)很紧张,(两只手紧紧地握着钢笔),心想:老师,我求您了,可千万别点我的名字呀!(我觉得手心里在出汗,连心跳的声音似乎也听的见。)我(用祈求的目光)看着老师,惟恐从他的嘴里说出我的名字。

七、总结

动作描写在文章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真实可感,个性特征更加鲜明。一个或一处成功的动作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的表白。

作业:以《一节特别的 课》为题作文

要求:

1、字数450字以上。

2、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3、准确的运用动词表现人物的心理,情感以达到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篇6:中考作文写作技巧指导之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

一、技法

写人,免不了要描写人的动作,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性格和作风,往往能通过行为动作来表现。如同学们学过的《金色的鱼钩》一课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老红军的话:“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硬咽下去。”

这段话描写了红军老班长连续五个动作。用“坐、捧、嚼、皱、咽”五个准确的动词,写出了老班长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为照料小战友、日夜操劳、精神疲乏的神态。“捧”字,突出了老班长对那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的珍惜;“嚼”、“皱”、“咽”三个动词,写出了草根和鱼骨头难以咽下以及老班长饥饿的程度。通过这些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红军老班长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抗争的坚毅性格和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

(一)描写人物动作,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观察周围各种人形形色色的行为动作,特别要注意不同的人的动作特征,抓住特征仔细地反复地进行观察。

如下面例段:

1、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2、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捉蝴蝶、打篮球,都是我们常见的活动,有的甚至是同学们亲自参加过的。但写起来却不具体。上述两段描写,由于作者观察仔细,把捉蝴蝶,打篮球的动作、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二)是要抓住最能突出人物性格、身份特点的动作描写。

请看下列例段:

1、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2、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3、老人的双手很灵巧。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上述三段都抓住了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

例一写的是一位高度近视的老教师。通过“用衣服的下摆擦镜片”、“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匆匆地往口袋里掏”等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一个高度近视、动作不利索且有点“糊涂”的老教师的特点;例二,主要抓住性格暴躁的人生气时,面部表情动作的特点来描写的。如:“气咻咻地站在门口”、“头上冒着热气”、“眉毛怒气冲冲向上挑”、“嘴向下咧着”、“肌肉纹丝不动”等,把生气时的面部表情写得生动而逼真。例三则是抓住捏泥人的动作特点,写出了一位心灵手巧的老艺人形象。

(三)是要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且不重复。

读读下列例段,看看各段中带点的词的作用。

他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顶、弯、蹲、插、倾、飞等”6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式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她挤进大门,把担子撂下地;走上前去,将地上的草揽好,用膝头压着,俯下身,双手使劲勒紧草腰子,提起来,扔到院墙角落。

段中带点的这些动词用得非常贴切。写出了一个能干、利索、有力气,干活熟练的农村姑娘的形象。

她看见奶奶站起来,双手抓着锅盖向上揭。吃力地揭了几次,才稍稍揭开一条缝。一股浓烟从灶口冲出来,差点熏着奶奶的脸。奶奶随便用袖子拂了拂布满皱纹的脸,又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老了,不中用啰!”

这段话描写的是一位老奶奶干家务活的动作。用“揭、冲、熏、拂、摇”等动词,准确而恰当地写出了老人干活动作的特点。上述各例说明,描写人物的动作必须选用准确、恰当的动词,才能具体形象地写出人物的动态形象。

(四)与语言、外貌、心理等结合起来写。

二、心法

人物动作有先后,一步一步我来表。

巧用动词不重复,恰如其分最为高。

根据主题写动作,一字千金妙妙妙,妙妙妙!

三、荐文

和老妈在一起

(上海市中考)

和你在一起,我的世界五彩缤纷。——题记

童年——保姆

“哇,好香呀!”我放学回家,一进家门就闻到了一股炸鸡的味道,果不其然,桌子上摆着一碗黄澄澄、脆香香的炸鸡翅!我不由得奔过去,伸开五指山,捏起一个鸡翅就啃。从厨房里走出来的老妈看到我这副馋嘴的模样,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急忙叫我去洗手,当她看到我的手指甲长得老长老长的,不禁嗔怪到:“十岁了还不讲卫生,赶紧把指甲剪掉呀!”饭后,我伸了个长长的懒腰,坐在沙发上,伸出手来请求道:“老妈,你给我剪指甲呀。”老妈嘴上很不情愿地数落着我,而行动上却早已坐下来开始给我这个“小少爷”剪指甲。“老妈,快给我的指甲再磨一磨呀。”刚刚解决了“手上工程”,我又把脚翘到她的腿上。没办法,一并解决了这双臭脚吧,这小子!我心里偷偷笑刀子嘴,豆腐心的老妈在心里肯定嘀咕着。哎呀,老妈——我亲爱的保姆,和你在一起,真的很舒服!

在人间——朋友

“大姐呀,不许动!要钱还是要命?”我头扎毛巾,身披浴巾,肩挎冲锋枪,手持“AK-47”步枪“挟持”着老妈。哪知道我老妈要钱不要命,宁可往我的枪口上顶,也不愿掏出一分钱来!我哪下得了手呀,只好败下阵来,郁闷!一日,我将留了多日的.头发抹上点啫喱、发胶什么的,来一个爆炸头。在老妈面前,眯着小眼睛满屋子哼着“菊花残,满地伤-----”自我感觉很“周杰伦”呀!可我老妈冷眼瞧了半天,赏了我一拳,扔了一句:“小兄弟,你走错了门吧,这儿不是周府,我可不是周杰伦的妈!”我不禁喷饭!唉,唉,唉,老妈——我可爱的朋友,和你在一起,真是快乐无比!

我的大学——老师

“A,快来看开心辞典!”我在房间里琢磨着魔方的六面玩法,老妈在客厅里叫我。她要考考我这“读书人”。电视上,王小丫出的题目还真是千奇百怪的,比如“长江发源于哪里——昆仑山、唐古拉山?”我抢得先机,唐古拉山!老妈面无表情;“下面那种能源是不可再生的——水能、风能、石油?”我轻描淡写地说道:“石油!”老妈眼角有了些笑意,我愈加得意了,可是这道题:“‘历览前贤国与家,盛由节俭败由奢’这句话是谁说的?——张骞、张謇、司马迁、司马光”我就不会了,我用眼角的余光瞅瞅老妈,她早就胸有成竹地抛出了答案:“司马光”。电视上的老先生选择了司马迁,可把我老妈急得要命,好在王小丫放了水,老先生才过了关,我老妈才送了口气!啊呀,啊呀,老妈——我敬爱的老师,和你在一起,还真能学到知识!

老妈,我真的喜欢和你在一起,今生今世你陪伴我,我陪伴你。

仅以此文献给我可亲、可爱、可敬的老妈。——后记

推荐理由:本篇考场佳作的小作者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写出了这篇生活气息浓郁、感情真挚而又幽默风趣的佳作来,令人赞赏。

一、刻画人物形象可亲可感。一般同学的作文如果表现妈妈的,选材不外乎雨天送伞、生病半夜送去医院、失败了鼓励自己等等,耳熟能详、老生常谈,毫无新意。本文的小作者既刻画了温柔的妈妈形象,又表现妈妈知识渊博、顽皮幽默的形象,为我们呈现出一个新型的、别具个性的新时代的妈妈典范。

二、母子关系新颖独特。文章不仅刻画了老妈的形象,其实小作者的顽皮、可爱以及和妈妈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关系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文章为我们呈现了一种崭新的母子关系,既是母亲,又是老师,还是朋友。正是有这样一个另类的老妈,才会有这样一个调皮的儿子。

三、文章巧妙借鉴,构思独特。小作者先用题记点题,并统领全文。接着分三个段落,借用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的标题,表示时间的推移,成长的历程,全方位表现老妈的不同角色,叙写和老妈在一起的独特感受,每段结尾自然点题,层次分明。最后的后记则呼应题记,并表达对老妈无尽的挚爱之情,深化中心。

另外,文章的语言诙谐风趣、蕴含浓郁的生活气息,读来令人捧腹。

四、游戏

“反拍手背”--两人为一组,一个人手在上方,另一个人的手放在那个人的手下方。同桌间“锤子、剪子、布”,赢者先拍上面的手,连拍三次,上面的手要及时躲闪,击中为赢。然后另一人主动拍三次。击中次数多者为胜。

先是预赛:同桌间比赛;然后是擂台赛:自告奋勇当擂主,别人挑战,每人拍三次,输者下……记者采访总冠军。

五、练笔

题目:反拍手背擂台赛

上一篇:公司销售个人工作心得体会下一篇:七年级整顿校风校纪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