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诗歌朗诵会

2024-06-10

清明 诗歌朗诵会(精选14篇)

篇1:清明 诗歌朗诵会

“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民族精神” 诗歌朗诵会

濮阳县第五实验小学

清明节前夕,为了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寄托对烈士的哀思,我们富民路小学举办了“我们的节日·清明”经典诗歌朗诵,孩子们的朗诵声情并茂,他们用清脆甜美的声音,抑扬顿挫的声调,灿烂如花的笑脸传递着对诗词的理解,充溢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与缅怀之情。台下的孩子们时而静心聆听,时而鼓掌喝彩,富民路小学的上空洋溢着春的气息,激荡着诗的情怀……

全体师生默哀三分钟表达对先烈们的哀思!

深情祭英烈,豪情壮我心。通过本次诗歌朗诵会活动,孩子们感受到了烈士的精神力量,更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重担。他们纷纷表示,要继承烈士的遗志,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进取,发奋读书。一年之计在于春,相信富民路小学全体师生必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为富民路小学谱写新的诗篇,铸造新的辉煌。

篇2:清明 诗歌朗诵会

十一年前,众目仰望一颗慧星

慧尾绕城一周,浩荡而悲壮

所有看到的人都脱帽致意

五彩花环在山上曾叠成怀念的堡垒

灿烂星辰,如今早已朽烂如泥

荒草连天呵,像扯去绸布的旗杆

在凉风中悲歌光荣的过去;墓场倾颓

篇3:诗歌朗诵比赛浅谈

一、发音不准,吐字不清,严重影响了朗诵效果

朗诵是以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形式将文字作品所描写的事物、阐发的事理、蕴含的情思再现出来,如果字不正、腔不圆,就会直接影响表达效果。因此,朗诵者需要学习发音技巧。如,平舌音的发音要领是:发z、c、s音时,舌尖一定要向前平伸抵在下齿背后,其稍后部位隆起与上齿龈部前接触形成阻碍;子抽打,即使这样也得不到主人的怜悯,而且同类还跟他抢食,抢暖和的被窝。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巴克选择的是站起来反抗,学会偷吃,填饱自己的肚皮,学会破冰取水,等等,把自己养得强壮威猛,这样才有力气干活,逃避主人的鞭打,才能对付同类的犬牙。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巴克不但没有被击倒,反而越挫越勇,一个真正的勇士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巴克抵得上10条狼’。弗朗索瓦斯开始给狗套挽具。他需要一条新的头犬,并觉得索拉克斯最合适不过了。但是巴克却扑向索拉克斯,抢了他的位子。……”(3)小说中处处可见巴克的反抗与挑战,这也是个人奋斗主义的体现。

与到处充满弱肉强食、尔虞我诈、金钱至上、人性泯灭,为了财富不择手段的人类社会相比,野性十足的森林大自然对巴克来说更有吸引力,更适合它的生活。然而自然森林里一样有残酷的竞争,巴克必须靠自己的力量和勇气获得自己生存的一席之地。“……巴克对他们整个来说,太过迅捷,太强壮,也太聪明了。半小时之后狼群停止了进攻,开始撤退。有一头狼缓缓地走上前来,做出友好的姿态;他们互相碰碰鼻子致意。……野性的呼唤在巴克耳边响彻。狼群前进了,他们返回森林,巴克和他们一起并肩奔跑。……”。(4)巴克最终靠自己的力量与勇气赢得森林狼群的信赖与接受,可以说这一结局也正是巴克个人奋斗主义的体现,在战斗和挑战面前,没有同情或退让,没有退缩畏惧,只有勇气与信念才能赢得成功。

巴克最终的回归自然正是作者杰克·伦敦对自杀的人生结局的影射,巴克在北方冰天雪地等恶劣环境的奋斗象征了作者杰克·伦敦这样一个来自资本主义社会底层劳苦人民的人生生活背景中的痛苦挣扎和不懈的个人奋斗。除了Martin Eden,John Barleycorn等通过成功塑造“人”的形象来进行自传描述的小说作品之外,透过社会自然主义者的视线,这部以动物为主人公来描写的小说其实也正是鲜为人知的一部精彩自传作品的呈现。而这些自传作品的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对现实社会黑暗之处如实地描述,反映一批劳苦人民穷困潦倒的生活,这无疑是对蒸蒸日上发展着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重的提醒:资本主义的弊端是不争的事实,如果社会的发展建立在对劳苦大众的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终有一日会自取灭亡。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现在所生存的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发zh、ch、sh时,舌尖一定要翘起与硬腭前端接触。在发前鼻韵母时,舌尖要抵住上牙床,不要后缩,舌根不要抬起来,韵尾-n要收紧;发后鼻音时,舌头要后缩,舌根高抬,抵住软腭,声带震颤,气流从鼻腔透出,舌尖不要向前移动或抬起。另外,还要注意n和l,f和h的发音区别。掌握了汉字的发音要领,还要注意汉字声调的变化,儿化、轻声等方面的情况,才能在朗诵中彰显声音之美感。

二、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领会作者的感情

诗歌的意境就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境(或自然环境)与作者强烈的思想案情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进入诗歌的意境,必须从分析诗歌的形象入手,通过想象和联想,沿着诗歌感情发展的线索,把减少的成分添加进来,把隐含的意义揭示出来,把省略的过程衔接起来,把间歇的语气连接起来,把跳跃的感情连缀起来,特别是把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挖作者所推崇的个人奋斗主义无疑也为迷茫的人们指引了一条道路:在挑战与竞争面前,没有退缩,没有退让,唯有奋起直追、奋发图强,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注释:

(1)美国威勒德.索普著的《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作为大学教材,其中把杰克·伦敦归入到“自然主义小说家”一节中。

(2)王长荣在《现代美国小说史》中认为《野性的呼唤》的主题是爱的价值和按公平的规则比赛。仲景川在《二十世纪小说史》中用“生存斗争,适者生存”的观点来解释《野性的呼唤》的主题,是这一阶段大部分教材的统一观点。

(3)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M].Chapter 4:Who Has Won to

(4)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M].Chapter8:The Call of The

参考文献:

[1]杰克·伦敦著.吕艺红,筒定宇译.野性的呼唤[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3]阿尔贝特·施韦泽著.陈泽环译.敬畏生命[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4]李怀波.杰克·伦敦的形象在中国的接受与转化[J].山东外语教学,2004.

[5]朱宝荣.杰克·伦敦“狗的小说”与自然主义[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O02.

[6]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

[7][美]威勒德·索普著.濮阳翔,李成秀译.二十世纪美国文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8]方成.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传统的文化建构与价值传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9]傅景川.二十世纪美国小说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10]戈雪,葛红兵.现象剖析[J].文学自由谈,2002.6.

论劳伦斯·韦努蒂的异化翻译观

(陕西中医学院英语系,陕西咸阳

摘要: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从解构主义角度出发,批判归化翻译、支持异化翻译,并因此开拓了翻译策略的研究空间。本文认为韦努蒂最重要的贡献是从文化的角度看翻译策略的选择,这对中国翻译策略的研究有很大的启发,但与此同时韦氏异化观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韦努蒂异化翻译观翻译策略的选择局限性

德国学者施莱尔马赫被认为是提出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鼻祖。他在《论翻译的方法》一文中指出:翻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译者尽量不打扰作者,而让读者向作者靠拢;另一种是译者尽量不打扰读者,而让作者向读者靠拢。这一思想将翻译分为以作者为中心的译法和以读者为中心的译法。劳伦斯·韦努蒂,作为翻译理论家,他高举解构主义大旗,吸收了施莱尔马赫的异化思想,率先对归化翻译的诸多弊端提出严厉的批评,明确地提出了异化(foreignization)或抵抗式翻译(resistant translation)。他反对译文通顺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他刻意在目的语的文本中,在风格和其他方面突出原文之“异”,其目的是要在翻译中表达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他认为翻译可以是研究和掘出来,这样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有些学生在朗诵中,不了解作者的生平、诗歌风格、作品的感情基调,缺乏想象和联想,游离于作品之外,因而使朗诵呆板、暮沉,缺乏灵动之感。如陶渊明的诗歌,要读出一份质朴、纯真和恬静;王维的诗歌,读出一份静谧和澄澈来;高适、岑参等的边塞诗歌,要读出一份慷慨悲凉的意味。而很多同学在朗诵时,不能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凄婉缠绵处不凄婉缠绵,慷慨激昂时不慷慨激昂,兴奋喜悦处不兴奋愉悦。有时候朗诵整首诗歌都是一种平淡语调,表情要么是神情呆滞进行到底,要么是淡淡微笑贯穿全篇,更没有任何手势语言加以点缀,因而读出的诗歌味同嚼蜡。

三、朗诵不出诗歌应有的音乐美感

如在朗诵《雪花的快乐》时,对诗句“我飞扬,我飞扬,我飞扬”这几个重复句处理。一般来说,这几个句子应是一句比一句的声调高。许多同学朗诵时都读不出诗歌的抑扬顿挫的旋律美。诗歌具有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节奏,从而构成它的音乐的美感。所以朗诵诗歌时,一要延长音节,强调韵脚,讲究节奏。如读杜甫的《春夜喜雨》里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其中的词与词之间的音节要拉长,韵脚要强调。二要打开节奏,读诗歌时,一般有二、一、二的打开方法,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有二、二、二、一打开的方法,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另外还有根据词义灵活打开节奏,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三要语调变化有致,速度快慢得当。至于语调一般可分为高声调、平直调、抑降调三类。高声调常用于呼唤、号召、惊疑等情感较为激烈的句子,如李白的《将进酒》诗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就是高升调。平直调多用于一般的叙述说明局,表达庄重等感情色彩,如穆旦的《赞美诗》“走不尽的山峦起伏,河流和草原,数不尽的秘密村庄,鸡鸣狗吠,……”就是平直调。抑降调多用于祈使、感叹的句子,速度较慢,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

实现差异的场所,并恢复和修订被遗忘了的译文,以建立一种新的翻译传统。这种方法不只是简单地处理翻译中常见的语言问题,而且把文化和政治纳入了“异化”与“归化”旷日已久的争论之中。

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有助于提高译者的地位,有利于目的语言和文化的丰富,有助于抵抗文化霸权现象。长期以来,英美文化一直被提倡流畅翻译的归化理论所支配。韦努蒂认为,目前在大多数英语语境下,形成了以西方意识形态为标准的非英语文学范式。这种非英语文学范式盛行主要与欧美的翻译传统,即推崇流畅的归化式翻译,有着很大的关系。韦努蒂用“隐身”一词指出了当代英美文化中译者的地位。他指出译者的隐身就是在译文中看不见译者的痕迹,他指出,这种使译文“透明”的幻想就是要求译者努力保证译文的通顺易懂。这一过程中,流畅的归化式翻译掩盖了译者所付出的努力,使译者“隐身”。他分析了归化翻译在英美文化中占主要地位的原因,认为这是一种文化霸权的结果。为了迎合接受者的口味,归化式翻译往往将原文的陌生感淡化,使得译作变得透明,读起来不像译文。这就意味着译者必须“按照目标语言文化价值观对原文进行我族中心主义式的分解,把原作者潜回古》中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四是语势停连要适度。一般的诗句朗诵时除了用打开节奏的方法来做词语间的停顿外,对一句话,还要作标点符号处的停顿,特殊的情况还可根据词义、语言环境、表达感强的需要,对一句话,作突破标点符号的停顿处理。以《沁园春·雪》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读时,“万里雪飘”后的“句号”按“逗号”停顿,“望长城内外”和“大河上下”后的“逗号”按“顿号”停顿,“惟余莽莽”后的“分号”按“逗号”停顿,这样读出的诗歌才能语流连贯、诗脉相连,彰显诗歌的如虹气势。

四、不能带给听众审美新感觉

同样内容和形式的情景,反复单调地刺激听众和评委的听觉,听众和评委就会出现审美疲劳,会逐渐对朗诵失去兴趣。而在朗诵中,很多选手所选的诗歌标题重复,如《再别康桥》、《回答》、《雪花的快乐》、《雨巷》等,显得单一,缺乏变化;主题的重复,如歌颂祖国和爱情的诗歌占相当的比例;诗歌风格的重复,古代诗歌中浪漫主义诗歌占多数,现当代诗歌中朦胧诗派和格律诗派的诗歌占多数;同一时段诗歌的重复,如现当代诗歌多以“五四”时期的诗歌为中心,这诸多的重复,不能带给听众和评委审美的不断的新感受。就一场比赛而言,只有多样的形式、鲜活的内容,才能不断刺激听众的兴趣点,让大家觉得意趣盎然,如要有古今中外多个时段的诗歌;要有激情澎湃、悲壮慷慨,缠绵凄恻、委婉旖旎,清新活泼、逸趣横生等不同风格的诗歌;要有表达对祖国、亲情、爱情甚至自然之趣的诗歌;自创诗歌也应在朗诵舞台上大放异彩。配乐、伴舞诗歌朗诵,多人组合诗歌朗诵,角色化妆的诗歌朗诵,都是诗歌朗诵的新形式。

篇4:诗歌的朗诵技巧

【关键词】诗歌 朗诵 技巧

一、以真挚的情感为基础

朗诵者应以真挚的情感来深刻感受诗人的感情,再呈现出适当声情技巧。可由以下三个步骤来达到:

解诗:所谓「解诗」,就是正确分析和深入理解诗的思想感情,探索诗人的创作动机及诗篇的构思。可由以下步骤来达到:

1、熟读诗——掌握作者:把握作者对诗篇的创作理念及构思,是最好且最直接的方式。——

2、深刻解诗:「解诗」并不是照着字面上的意义分析一下就够了,除了掌握作者外,而是要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基础,努力探索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动机。进而分析每段,每句,甚至每个字的内在意义。不仅这样,而且要把诗内所含的思想情感,逐渐变成自己思想情感的冲动,直到情不自禁不能不说的时候,再开始朗诵。

3、掌握基调:「基调」就是朗诵时整首诗的「主题意识」、「主题呈现」的整体方式。诗的基调可能是忧伤的、愉快的、励志的、哀恸的等等,

4、入诗

首先入诗的应是朗诵者。朗诵者因着深刻理解诗句而深受诗意感动,而后藉由丰富且适切的声情表达方式,感动了自己,最后感动了听者,双双进入诗境之中。

为了不使朗诵者误解诗人、诗意,因此,朗诵者在朗诵前有三项功课:一为字音正确,二为根据诗作的主旨,揣摹作者所要表达此字词的状态。譬如「冷」, 是「寒风刺骨」的冷?还是「冰天雪地」的冷?抑或是「春寒料峭」的冷?至于第三层次的抽象体会,朗诵者则需要更多练习,试着把握其中的精微之处。譬如「身冷但心不冷」的雪中送炭的「感激之情」,或是「身不冷心却冷」的世态炎凉的「绝望之情」,思索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该如何用声音来呈现。透过这三项功课,用心的朗诵者便可以适切地用声音来传达他所体会到的深层情感的部分。

深刻地体会诗作中的字词意义、状态、境界后,这时朗诵者必须将自己的情感触角导向作者或是作品,从感情的角度再来深刻地理解作者、理解作品,这时需要靠朗诵者平日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累积。因此,若能在选择朗诵的题材时,配合朗诵者本身的年纪、历程等等的生命经验来挑选诗篇,相信必能有真挚的情感作后盾。反之,若相距过大,朗诵者在诠释上可能会十分吃力且容易矫情。

「完美的朗诵」是对朗诵者不间断的考验,要把握「诗情」、「声情」的轻重。重要的是,朗诵者以真挚的情感为基础,而听众是不是已经接收到朗诵者所传递出去的「诗情」。至于「声情」的技巧应该在不着痕迹之中,称职地扮演推手的角色。

二、以丰富的声情为方法

声音是很有「表情」的,不过一般人并没有特别注意它。仔细想想,我们经常能藉由别人的说话声调与语气中,探知他人的喜、怒、哀、乐。这也就是所谓的「声音的表情」。

用来表达诗情的一种方式。

1、字正:

2、腔圆:就是要求吟诵时声音饱满、圆润、优美和腔调婉转、圆活、动听。「腔圆」是对声音的再要求。若朗诵者只做到了「字正」而无「腔圆」,就算所发出的字音十分正确,但是听起来却缺乏了感情、不动听,就像是机器人说话般平述的口吻。因此,「腔圆」就是朗诵的第二重要的基本要求。

三、以适当的仪态为辅佐

任何需要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形式,如戏剧、舞蹈、相声等等,表演者整体的体态所传达出来的肢体语言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戏剧的舞台上,表情和动作是「主」;而在诗的朗诵舞台上,表情和动作是「宾」。表情和动作是不能喧宾夺主,损害了诗的「朗诵」,于是这期间的尺度就须是恰当的掌握。

在整体的仪态中,以眼神最为重要。眼神生动,是所有肢体动作的最基础的要求。若眼神恍惚、不专注,就算表情再逼真、仪态再自然,也让观众觉得缺乏真实感。但是,就团体朗诵而言,要所有人的眼神生动且专注,训练起来将十分不容易。

但是,经过严格训练后,眼神生动便可以有以下三种传达的效果:

(一)专注度

由朗诵者的眼神,我们可以立即地看出朗诵者的专注度如何?再藉由专注度所呈现出来的深浅,可以看到朗诵者的态度,是否恭敬地、全心全意地诠释诗意?若朗诵者自身十分专注地进入诗境当中,这也才能带领着观众进入诗境中。若朗诵者自身眼神恍惚、四处飘荡,又如何能说服观众呢?在方法上,可以藉由处理眼神视线停止处及眼神流转的方式来传达专注度。

(二)形象传达

在朗诵中,形象的传达当然绝大部分是由声音的感情表现来呈现。不过,眼神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譬如:当朗诵者正慷慨激昂时,眼神的传达却是柔弱无力的;当朗诵者正哀凄悲痛时,眼神却是炯炯有神的。这时,不论朗诵者的声音呈现如何丰富恰当,眼神一不对味,整体的感觉就走味了。对观众而言,更感觉到声情与诗情的格格不入。所以,朗诵时,眼神要配合诗意呈现,传达出诗中不可言喻的鲜明形象。

(三)增加意象

对朗诵而言,舞台上的道具布景呈现并不是重点。而在舞台上,也不太可能将所有的道具布景一一备齐。这时,便可善用眼神的暗示来让观众想象。藉由想象,不但可以使舞台的空间无限加大,更可容易地使观众进入他自己所想象的诗中世界。譬如:朗诵到「高山」时,朗诵者的眼神自然就会往上看。如果是很高、很高的山,还要将眼神的视线不断地、慢慢地向上延伸,以展现「很高」的意象。在方法上,朗诵者可善用眼球转动的方式或眼神停止处的方式来达到增加意象的效果。

篇5:清明节诗歌朗诵会方案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为引导学生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弘扬民族精神,争做合格小公民。经学校行政研究决定,我校将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革命诗歌朗诵会。

二、时间及场地安排:

4月2日下午1点

比赛地点:教学楼前

三、活动形式及内容:

1、参赛对象:以中队为单位参赛,全体同学参加,班主任及搭班老师参与到班级中,但请尽量让学生出风头。

2、朗诵内容:与主题相符

3、朗诵形式多样化,可采用背景音乐。

4、其它要求:

(1)着装要统一。

(2)朗诵时间不超过五分钟

篇6:清明诗歌朗诵稿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歌吧,诗歌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诗歌朗诵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诗歌朗诵稿1

多少次啊,芦苇被敌人的炮火摧残,被敌人的铁蹄践踏;

又有多少次啊,烈士们一次次地倒下,却又一次次地站起。

我愿化作一只百灵鸟,用我最动听的歌喉,唱一首最悦耳的歌儿来赞美秘书工作们:

黄继光英勇堵住枪口,光荣完成任务;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鼓舞人心;

刘胡兰被推入铡刀,宁死不屈;

夏明翰虽被杀害却留下了“自有后来人”的千古名句;

……

我愿化作一只百灵鸟,用我最动听的歌喉,唱一首最悦耳的歌儿来赞美秘书工作们:

当国家危在旦夕时;

当人们处于水深火热时……

这些英勇的秘书工作们挺身而出,义不容辞地冲上战场。

正是这些浴血奋战的英雄们;

正是这些驰骋沙场的好汉们;

正是这些毫不畏惧的`战士们;

正是这些舍身就义的秘书工作们,才使得我们的生活如此幸福。

又是一个清明节,又是一个草长莺飞、缅怀秘书工作的日子。

站在烈士的墓碑前,我们一次次哀悼,哀悼你们的精神;

一次次思念,思念你们的伟大;

一次次反省,反省自己的不足。

我们百感交集,感慨万千,心潮澎湃。

听着芦苇沙沙作响,我愿化作一只小小的百灵鸟,再一次放声歌唱:

歌唱社会主义好,歌唱长眠于地下的秘书工作们!

清明诗歌朗诵稿2

清明时节雨

纷纷路上行人

欲断魂

借问苍天何故

万户悲,挥泪祭荒坟

揪心的日子

总是

随着踏青的脚步而来

一缕清风

穿过绵绵细雨

勾起人们对逝者的思念

梦中

早已说好

清明节回去看您

我如约而至

却因一层黄土的阻隔

让我无法触摸

您那熟悉的双手和容颜

木然在您的面前

曾经

最亲最爱的画面

再也无法定格

任凭

雨丝和泪水撕扯翻飞

您那熟悉的声音

依然萦绕在耳畔

难忘的身影

在身边徘徊

迷离中

让人依旧不敢相信

自己到底身在何处

冬雪蹂躏的房屋

已破旧不堪

难道

这孤寂的荒冢就是您的家

双手掬一把新土

轻轻地培在您的房顶

您最喜爱吃的物品

早已备好

焚一炷香

叩问安否

亲手

为您除去门前的荒草

清明诗歌朗诵稿3

男:怀着崇敬,带着自豪,我们来到您的墓前;

女:得到启示,引起思考,我们流连在你的四周。

男:竹林发出呼啸,在叙述你的事迹

女:松林滚动波涛,在赞颂你的精神。

男:也许,我们对你们还不熟悉,但历史像那长城一样,永远也不会磨灭。

女: 我们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永远怀念为新中国的建立而英勇献身的前辈。

男:是你们,在茫茫黑夜,追求马列主义真理,高擎起革命的火把。

女:“东方红,太阳升”,是你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掀开了我们祖国崭新的历史篇章!

男:英雄,为您献上白花一朵,表达我们的心意一片。

女:我们不会忘记,今天的美好生活,源于昨天你们血与汗的奉献。

男:没有你们抛头颅,洒热血,现在的旗帜就不会如此灿烂。

女:是你们用青春年华谱写了一曲曲响彻九天的爱国爱民的凯歌。

男:是你们旗帜鲜明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用生命和热血驱散乌云,荡涤沉潭。

女:不晴朗的天空,有时也会窜出几股阴云。

男:明媚的花园里,有时也会泛起几撮沉渣。

女:如今,天空更蓝,花儿更艳,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们前进的歌声更加嘹亮!

男:如今,我们正踏着你们开辟出来的道路,勇往直前!明天将在我们手中创造!

合:安息吧,英雄!

男:您那不朽的灵魂,已融入我们的信念;

女:你那不灭的精神,会传给一代又一代共青团员

合:直到永远,永远!

清明诗歌朗诵稿4

清明节的思恋

蒙蒙的细雨,悄悄的在心里汇织成一张粘粘的网,锁住我深深的依恋。

奶奶的笑容呵

近在眼前。

我打开手掌,放出一只千纸鹤。

上面载着我的一千万个心愿。

飞进郁郁葱葱的春天,飞到油菜盛开的花海。

故乡的路啊,远在天涯。

清明诗歌朗诵稿5

清明,步履蹒跚地伤感走来

不期而至的思念

很绵延……

就像昨夜的细雨

直到天亮也倾诉不完

布谷鸟

北回唱响在地埂树枝头

儿时的记忆

梦里依稀

犁头背篓星月夜

春播秋收背北斗

叮嘱

化作春雨沁润心田

光阴荏苒岂敢蹉跎岁月

阴阳两隔亦可告慰彼岸

杜鹃啼血

哀鸣化思念

子欲孝报养育情

亲不待我泪满襟

清明的思念

很蔓延……

像一轮残月

夜深了

篇7:夏垫小学清明诗歌朗诵会活动方案

“缅怀革命先烈,争做四好少年”

—夏垫小学清明诗歌朗诵会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烈的传统节日。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弘扬民族精神,争做合格小公民,我校图书室将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争做四好少年”为主题的清明诗歌朗诵会。

二、训练辅导:各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三、时间安排:2010年4月12日下午15:00

四、比赛地点:多媒体教室

五、活动对象:四、五、六年级学生

六、比赛规则

1、参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切合主题,适合学生朗诵。

2、参赛采取抽签为序。

3、参赛选手必须脱稿朗诵。

4、每号选手朗诵时间为3——5分钟。

5、参赛选手必须仪表大方,着装整齐,符合诗歌表现内容。发音清晰,声音富有表现力,达到一定的朗诵效果。

6、参赛人数:每班一首诗歌,参赛人数不限;如有特别优秀的班主任可报名时进行推荐。

7、每个班级各出2名学生去观看本次活动,提前十五分钟到场。

8、参赛作品于4月8日前报到教导处。

七、评奖办法:

1、评分采用十分制:

选手仪表2分,朗诵内容2分,朗诵技巧3分,朗诵效果3分。

2、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取总分,按分数按年级从高到低取前三名,评出一二三等奖各一名。

八、评委:

主任:李君兵校长

副主任:姚术军副校长侯春敏主任

评委:左海军主任肖智慧主任

高大芹刘永泉左桂英

夏垫小学图书室

2010年3月30日

夏垫中心小学开展“我爱我祖国”演讲比赛方案

为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培养他们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热情,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增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我校少先队借此契机开展“我爱我的祖国”演讲比赛。

一、参赛对象

四——六年级各班每班3名学生参加

二、参赛时间

2010年 5月30日下午

三、参赛地点

夏垫中心小学小操场

四、具体要求

(一)内容要求:

1、围绕“我爱我的祖国”这一主题,讴歌祖国建国以来在各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切身感受到的巨大变化,预祝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充分展现青年学子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2.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贴近小学生生活,生动感人。

3.演讲时要求仪态大方,可以配多媒体图片和音乐,但不会因此加分。

(二)着装及语言要求

1.演讲者着装整洁,服饰、鞋子、首饰和发型等符合小学生的形象要求。

2.演讲时要求脱稿。

3.讲普通话。

(三)规则:

1.演讲者必须遵守组织纪律,按时参加抽签、比赛及临时会议。

2.演讲者必须提前10分钟到比赛现场签到。演讲时间不超过6分钟。

3.现场同学必须遵守会场秩序,对每一位演讲者的表现都给予掌声鼓励。

(四)报名要求

四——六年级各班主任请在5月20日之前将参加学校“我爱我的祖国”演讲比赛的学生名单,上报到教导处。

五、评分及奖项

(一)评分

1.评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演讲者的表现打分;

2.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出平均分,即为演讲者的成绩;

3.评分实行十分制。

(二)奖项设立

设一等奖 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

六、评委:

主任:李君兵校长

副主任:姚术军副校长侯春敏主任

评委:左海军主任肖智慧主任

高大芹刘永泉左桂英

篇8:清明 诗歌朗诵会

中国梦想融进俊美诗行

“追求时代的脚步, 借丹顶鹤的翅膀, 我们将诗意带上云端, 充满激情地书写生活的美好篇章……”

时代 ? 诗歌 ? 生活第三届“扎龙诗会”诗歌朗诵会, 是由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齐齐哈尔广播电视台、齐齐哈尔市青年联合会、《鹤城晚报》主办, 由齐齐哈尔市作家协会、齐齐哈尔市诗词楹联家协会、齐齐哈尔市青年联合会文体新闻界、齐齐哈尔中学、《青年文学家》杂志社、市艺术剧院承办, 由中共齐齐哈尔市龙沙区委宣传部、新浪网齐齐哈尔频道、龙沙国学馆协办的一次盛会。

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赵欣郁说, 为配合我市打造城市主题文化, “扎龙诗会”借鹤文化艺术节这个平台, 已连续举办了三届诗歌朗诵会, 下半年还将推出《青年文学家》诗歌专号, 活动紧跟时代主旋律,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是城市建设和传承鹤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提升鹤城市民的文化层次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且, 在全国范围内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甘肃、河北、四川、广州、深圳、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作者, 也都纷纷来稿, 为“扎龙诗会”增光添彩。

这是一次紧跟时代主旋律、高规格、高品位的诗歌朗诵会, 这是一次赞美鹤城、讴歌发展、品味生活的诗歌朗诵会, 这是一次名家与新人同台展演、老幼相结合的诗歌朗诵会, 这是一次现代诗歌与古风新韵争相竞彩的诗歌朗诵会, 这是一次阵容强大、内涵深厚、形式新颖的诗歌朗诵会。

不同篇章唱响心中期望

“梦不是一场空想的冲动, 而是由我们自己托起的一片晴空;梦不是一场幻觉, 而是一次庄严而又神圣的旅程……”诗人程玉峰的一首《梦的畅想》, 拉开了诗歌朗诵的第一篇章。

“中国梦想”、“扎龙情思”、“古风新韵”、“感谢生活”、“名家风采”和“腾飞鹤城”, 六个篇章、十八首诗,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各自的风采, 或激昂、或抒情、或宛转的音乐伴奏, 配合LED屏幕展示和灯光, 让朗诵者的诗意更盎然、激情更广博;其中, 古韵与新诗的完美结合, 展示了诗坛的百花齐放。此次诗会, 还专门邀请专业主持人上台朗诵部分诗人作品, 让整个诗会星光闪耀, 那字字珠玑的诗词配以声情并茂的朗诵, 更加激动人心、让人感同身受, 台下那此起彼伏的掌声, 便是对朗诵者最高的奖赏。

来自哈尔滨的诗人桑克, 不仅带来了他创作的诗歌《海岬上的缆车》, 还亲自上台朗诵, 为此次诗会增添了一抹亮色。他说, 一个城市的发展, 是从经济建设向文化建设的提升, 齐齐哈尔鹤文化艺术节?“扎龙诗会”诗歌朗诵会, 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齐齐哈尔的一大亮点。并且, 鹤城的诸多文友、诗友, 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创作的诗歌激昂、向上, 极具社会意义和地域特点, 相信鹤城的文化未来、诗歌未来一定会越走越好。

来自讷河市的诗人王亚杰, 创作了一首感悟生活的诗歌《为幸福定义》, 让我们倾听一种源自生活、源自心灵的诗歌朗诵。她说, 这首诗的创作初衷出于她对生活的感动, 即使一把米、一捆柴, 也能带给我们无限的美好。通过诗歌朗诵, 要让每一个倾听者都对家乡、对生活产生热爱之情, 尤其是青少年更应该多接触、多倾听, 在民间形成一种热爱诗歌、倡导诗歌的氛围, 这样才无愧于中华民族这一诗歌的国度。

同是来自讷河的吴欣苓, 自15岁开始发表诗歌, 也是连续三届都参与了“扎龙诗会”的诗歌创作, 这是首次来到诗会现场, 他心情激动地说, 诗歌朗诵对作者而言, 是诗歌创作的延伸, 更能让人产生心灵的共鸣。

诗韵飘香盈润少年胸膛

“诗情奔涌, 心潮激荡;雏鹤振翅, 麦田翻浪。”第三届扎龙诗会的最大亮点, 是融入更多青少年儿童, 其中有齐齐哈尔中学、迎春艺术学校的学生, 还有龙沙国学馆的孩子们。

此次诗会, 有的中学生直接创作诗歌参与, 齐齐哈尔中学的王文悦创作的《芦苇》, 便在第二篇章《扎龙情思》中被同是齐齐哈尔尔中学的秦佳琳同学现场朗诵;有的中学生和由家长带领的儿童也前来倾听诗会, 让诗情古韵在青少年心中播种、开花、结果, 让诗歌文化得以代代传承。来自齐齐哈尔中学高三 ? 二班的刘宇楠说, 她平时也喜欢古诗意境、韵律, 但却没注重自身对诗歌创作的培养, 通过这次诗会的聆听深感受益匪浅, 将来也要努力学习写出这样的好诗。同班的李佳慧说, 她很荣幸参加这样的诗会, 她要以同学王文悦为榜样, 在诗歌创作中放飞梦想。

齐齐哈尔一中校长徐凯, 不仅亲自带领学生们来参加诗会, 还意味深长地说, 办教育要体现全面培养, 特别是通过活动来挖掘学生的潜能, 培养其兴趣爱好, 并给他们搭建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 最终实现个性化教育的目的。

篇9:朗诵但丁诗歌的“首席肉贩”

“首席”是一个多么专业、多么至高的称号,我们听到过“首席小提琴手”、“首席编辑”、“首席设计师”,但我们很少听到过“首席肉贩”。这个发生在意大利“首席肉贩”身上的故事可能不仅会改变我们的做法,甚至会改变我们的想法。

达力奥·舍契尼的肉铺坐落在意大利的潘扎洛。这间肉铺除了历史悠久之外,并无其他过人之处,铺面规模一般,装潢普通,但却总是挤满了顾客。不仅潘扎洛的当地居民,甚至许多世界游客都会像参观景点般地前往达力奥的店铺。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有买过牛肉的经历,但鲜有人会遇到肉贩一身素洁的衣服,一脸凝重的神情,边销售他的牛肉边字正腔圆地引用但丁的诗,真诚而陶醉地赞颂罗伦斯T骨牛排。甚至,当欧洲经济共同体因为恐惧疯牛病而下令销毁剩余牛肉、牛排时,达力奥买来特制的木盒,精心装入这些牛肉、牛排,在店门口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后,才将这些牛排深埋土中。

卖牛肉卖出万贯身家的达力奥成功秘诀是什么呢?是他的牛肉特别好吗?其实并不尽然。除了作为商品的牛肉在质量必须保证的前提下,达力奥更通过改变他的售卖牛肉的方式来改变他售卖牛肉的数量,他把销售产品的过程与方式也变做了销售的一个部分,他尊重他卖出的牛肉,一如尊重来买他牛肉的顾客。如此一来,他为他的商品无形地注入了可信赖的成功元素,想让他的牛肉不好卖可能都难了。

篇10:适合清明朗诵的诗歌

适合清明朗诵的诗歌

1四月是一个沉思的季节

四月是一个缅怀的季节

四月的阳光是温暖迷人的它似乎告诉我们

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何等的幸福

它更勉励我们:

勿忘历史,珍惜今朝

在烈士陵园前,我站着留了影,此时此刻,我心潮涌起,我们能否踏着先烈足迹?!

我们能否把红旗扛起?

一种激昂,一个振奋,一种思索,一个问题。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从父母、老师嘴里知道罗世文、车耀先事迹,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屠刀、威武不屈,深深根扎在我幼小的心灵里。

上小学的时候我认识了“小萝卜头”,他与我们一样大的年龄,做的事迹是那样壮烈。

我还从书本上读到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祖国的明天,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可歌可泣。

今天,我在“小萝卜头”雕塑前,依然感到他的少年英姿,他在沉着的思索什么?

难道他感到自己幼稚?

我反复读了“狱中八条意见”,仿佛看了先烈们鲜红的血迹。

在牺牲个国土资源人利益及生命的时候,我们能不能象先烈一样无悔无怨?

现在,进行现代化建设,我们怎么样实现先烈的遗志?

面对先烈,我感到,作为一个普通党员,我们应该举起民族振兴的大旗!

告慰先烈,我们正在经历新的壮举!

栉风沐雨不辞苦,改革路上谱新曲!

我们用生命,象烈士那样撰写精彩的人生,祖国的强大还得靠我们自己!

适合清明朗诵的诗歌

2都说这个节日的春色非常浓稠,都说这个节日的内涵十分丰厚,清新的风和明亮的雨是中国特有的门帘,清秀的山和明丽的水是全球向往的窗口。

我们的清明多像一叶扁舟,缅怀和思念就这样静静的跨过时间的鸿沟。

龙华塔在这一天笑谈理想,黄花岗在这一天畅叙自由,渣滓洞在这一天吐露信仰,雨花台在这一天拥抱战友。

遗忘的崇敬一次次在追忆中复活、返青,感恩的小溪一回回在重温中解冻、奔流。

我们的清明多像一座彩楼,憧憬和向往就这样静静地登上明媚的霄九。

生存的意义在这一天得到洗礼,生命的价值在这一天得到探究,生活的底蕴在这一天得到升华,生息的状态在这一天得到运筹。

我们坚信

稚嫩的对岸肯定是丰满的成熟,我们坚信

青涩的前方无疑是飘香的丰收。

牵着清明的手我们情系五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召唤激励着炎黄的骨肉。

每一条绿水都是壮行的美酒,每一座青山都是抒情的长绸。

因为和谐的画卷来自华夏儿女的描绘,因为和谐的交响才是我们崇高的追求。

朋友们让我们带着珍惜二字出发吧!

先祖先贤先烈们的遗愿

已催开我们的情窦。

是种子就该吐翠,是花朵就该竞秀。

是双桨就该弄潮破浪,是翅膀就该搏击云头。

因为真正的富有需要丰收后的丰收,因为最美的享受需要奋斗后的奋斗!

适合清明朗诵的诗歌

3在烈士纪念碑前

为什么我们的脚步轻轻?

为什么我们的心情沉重?

为什么苍天落泪?

为什么松柏也动情?

这是一所伟大的学校,播撒着革命的火种。

这是一片圣洁的净土,安放着先烈的英灵。

从戊戍六君子的甘洒热血,到狼牙山五壮士的惊世壮动;

从“四.一二”的白色恐怖,到秋收起义的隆隆炮声;

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抗日战争的滚滚硝烟;

从三大战役的辉煌胜利,到天安门城楼上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

先烈们斗志昂扬、势不可挡。

先烈们视死如归、气贯长虹!

把滚烫的热血倾洒,把鲜花般的年华奉献。

枪林弹雨中,您挺起坚毅的身躯;

硝烟弥漫中,您发出震天的吼声!

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又有无数的战士冲向前;

一面红旗倒下了,又有无数面红旗高高举起。

热血奏响壮烈的凯歌,青春谱写光辉的历程。

烈士长存!

丰碑永恒!

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烈士无限的崇敬。

看今朝,唱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憧憬。

长江、黄河,因为你们满腔的热血而沸腾。

巍巍昆仑、万里长城,因为你们豪迈的壮志而永恒!

敬爱的烈士啊!

你们虽然长眠不醒,但我们却将你们永记。

雄碑耸立,是你高大的身影,溪水长流,是你不朽的心灵,松柏常青,是你长存的浩气,蓝天白云,是你英魂的栖地。

如今,我们站在金色的阳光下,手抚滚烫的赤心,充满壮志豪情;

就让鲜艳的五星红旗为我们作证,你们未能走完的征程将有我们进行!

我们是文明礼貌的人;

我们是勇敢顽强的人;

我们是探索新知的人;

我们是雷锋精神的传人;

篇11:清明节诗歌朗诵

你们长眠在这里

每年都有不同的面孔在这一天来看望你们 正如去年的学长和今年的我 以及明年后面的学弟学妹们

他们都和我一样怀揣着崇敬的心情 来瞻仰您已经入眠的容颜

你们的事迹被刻在石碑上 被印在我们的课本上 更是铭刻在我们的心底 当然

或许你们中的有些还没被印在我们的课本上 但是也早已刻在我们的心里

你们是伟大的

你们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别人的幸福 或者换回的千千万万个人的幸福 我们铭刻在心里

没有你们的无私的奉献 哪能成全了别人的幸福

你们的奉献更是弘扬了一种精神 无私奉献的精神 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你们安息吧,我们的烈士 我们将继承你们的奉献精神 我们将铭记你们的伟大史诗 我们将传递你们的爱心梦想 我们会努力……

有我们在你们的精神会生生不息 有你们的精神在我们也会生生不息

诗歌朗诵《英 雄 赞 歌》

鲜花

象灿烂的火把燃烧在眼前……

五星红旗

象熊熊的烈焰映红了苍穹……

面对庄严的墓碑

我们心如潮涌

面对先烈的英灵

我们热泪盈眶……

耳边,仿佛还震荡着激烈的枪炮声

眼前,好像还弥漫着战斗的浓浓硝烟……

永远不会忘记

身先士卒,革命志士逞英豪

永远不会忘记

力战顽敌,一片丹心照乾坤

一个声音高喊着

勇往直前,战斗不息……

是你们

使天空变得晴朗高远

是你们

使大地变得瑰丽斑斓

是你们

使阳光变得灿烂辉煌

是你们

使春风变得和煦温暖

高亢的国歌在耳边响起

鲜艳的国旗在空中飘扬

听,革命先烈

鲜红的热血

谱写的英雄赞歌

篇12:清明节诗歌朗诵

蒙蒙的细雨,

悄悄的在心里汇织成一张粘粘的网,

锁住我深深的依恋。

奶奶的笑容呵

近在眼前。

我打开手掌,

放出一只千纸鹤。

上面载着我的一千万个心愿。

飞进郁郁葱葱的春天,

飞到油菜盛开的花海。

故乡的路啊,

篇13:创作性朗诵诗歌教学法研究

一.概念诠释

“创作性朗诵”教学法, 即师生依据自身对诗歌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对诗歌作品进行口语、态势语技巧方面的艺术加工处理之后的朗诵, 即再创造式的诵读练习的方法。

二.教学目的

使学员全方位理解把握诗歌的内涵、情感、结构特点, 深入体验诗歌作品的语言美、节奏美、情感美、意蕴美, 全面提高学员的口语表达能力, 并达成人文素质的培育和滋养。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导学员在初步领会诗歌作品内容的基础上, 悉心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再根据自身的认识、理解, 对诗歌作品进行口语技巧的处理和标注, 即将个人选择的情感基调、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明暗、虚实、连断等标注在诗文当中, 然后反复练习, 使学员读出节奏, 读出语气, 读出情感。这一步是创作性朗诵的初级阶段, 学员已初步融入了自身的理解、思想和情感。

第二步:对诗文进行态势语技巧方面的处理, 即对重点词、句所需要运用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进行设计。比如:朗诵“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这句诗时, 视线是长、是短、还是中等距离, 是虚的, 还是实的;面部表情是刚强、坚毅, 还是豪爽、豪迈;手势是用掌还是用拳, 是用双手还是单手;劈刺的动作是在上区、中区还是下区, 是横劈、直劈还是斜劈等, 然后反复练习, 为下一阶段上台表演做准备。这一步是创作性朗诵的中级阶段, 学员在作品中更深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思想和情感。

第三步:上台表演。即以登台表演的方式, 将经过自己二度创作, 亦即经过艺术加工处理后的诗歌朗诵, 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向全体学员进行展示。这一步, 是创作性朗诵的高级阶段。这时学员对作品的理解感悟、情感抒发和各种口语、态势语表达技巧已浑然一体, 学员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已物我合一, 从而创造出我“这一个”的诗歌朗诵作品。

四.优势特点

(一) 可更深刻地把握诗歌作品内涵。读, 是诗歌教学之魂。由于朗读是脑、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是入于眼, 出于口、闻于耳、记于脑、化于心, 使纸上的诗变为学员心中的诗的过程, 是把诉诸视觉的文学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 因而作品丰厚的内涵是在朗诵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品味出来的。朗读的遍数越多, 与作者交流就越深, 理解课文的内容就更透彻。“创作性朗诵”教学法就是通过牵引学员的眼、口、耳、心, 在有声语言再造文学语言中的艺术形象的过程中, 激发学员全部的注意力与创造力, 使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一次次地建立起情感的互动、沟通和共鸣, 让学员走进文本、靠近作者, 在与文本、作者零距离的接触中, 达成对文学作品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二) 提升美感。文学作品为学员提供了审美对象, 而美感的产生还需要学员在实践中获得。创作性朗诵这一实践活动是对精神产品的再生产活动, 是人文与个性结合的再创造过程。由于诗歌音调和谐, 注重押韵, 本来就富有音乐感, 而“读”使诗歌的精华润物无声地渗入到学生的心灵中, 使学生变得“多情”、变得“爱美”、变得“乐善”, 所以正是在这种“创作性朗诵”的过程中, 学员不知不觉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中, 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感受到他的情感和思想, 体会到作品不同风格的美, 进而感受到诗的美, 使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三) 涵养语感。培养语感、训练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训练语感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感情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有感情的朗读有唤起形象、表达感情、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 即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 使学生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 从而激起内心感情的共鸣, 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人就是通过诵读培养语感的。“创作性朗诵”教学法即很好地传承了这一做法, 使培养学员语感之目的得以实现。

(四) 培育战斗精神。“创作性朗诵”强调进入、交融、共鸣, 强调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强调再创造。因而, 当学员双眼放射着豪迈的光芒, 口吟“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挥手做出抽刀取剑、劈刺的动作时, 当他们伴着“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的诗句, 将右手高高举过头顶, 做出由外向内归拢的手势时, 当他们双手抱拳, 目光炯炯, 仰视苍天, 高诵“待重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的诗句时, 学员与作者已融为一体, “我”就是渴望戍边杀敌、建功立业的李白, “我”就是胸怀大志的曹操, “我”就是气壮山河的岳飞, ……学员的战斗精神即在这一过程中得以体现。

(五) 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素质。陈丹老师说:“朗诵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 它具有很强的表演性。”正是这样, 学员在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情感基调、语音轻重、语速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明暗、虚实、连断等口语表达技巧和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态势语言技巧的过程中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在这一过程中, 学员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品思想内涵及情感态度, 并将自身认识和情感体验融入作品, 在物我交融的过程中进行创造, 从而提高解读、建构作品的能力和审美能力;在登台表演的过程中又很好地锻炼了心理素质、形象气质等, 从多方面培养了学员的能力素质。

五.注意事项

(一) 从理念上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员读。学诗当然要从读诗开始, 作为语文教员务必要传承这一理念、重视这一环节。其道理在于, “在诗歌教学中, 熟读成诵是基于汉语的特点而形成的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 数千年一以贯之, 自有其独到的价值。宋代理学家朱熹指出:“学者观书, 先须读得正文, 记得注解, 成诵精读, 注中训释之意、事物名义、发明经指相穿纽处, 一一认得, 如自己做出来的一般, 方能玩味反复, 向上有透处。”诗歌教学尤其是这样, 只有熟读背诵, 才能仔细品味诗句的意蕴, 体悟作者的情感与操行, 继而咀嚼其中的语文味道。还在于:“诗歌作品的精华都在字句之中, 字句之中有声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不读, 这些精华是不会自动显露出来, 而只能是缎子上的文字符号, 那是“死”的, 要把“死”的变成“活”的, 只有通过读, 而且要出声地多读、细读, 才能让它在你的嘴里“活”起来, 然后才能在你的心里活起来, 最终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 教员须加以指导。教员应通过各种方式、手段对学员加以教导、提示。“可用体态语进行提示, 用目光激发学生诵读的情绪, 用面部表情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感, 用手势表示诵读声音的高低、语意的轻重、节奏的快慢……以此来激发学员的诵读情绪, 引导学员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训练。在运用“创作性朗诵”教学法时, 可穿插采取教员范读、学员领读;按班次、座次, 或排、列轮读;单读, 齐读, 接龙读, 分角色读;小声读、大声读、轻声读、喊着读, 快速读、缓慢地读;模仿播音、录音、录像朗读;配上音乐、画面朗读, 欣赏 (录音、录像) 性朗读等方法, “让学生观其画、吟其词、入其境、悟其情, 教学效果就会事半而功倍。”这样的训练可使学员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兴趣。

(四) 大力倡导吟唱古诗词。教学实践证明, “音乐更容易让学生进入诗境”。彭士强先生认为, 吟唱古诗词对提高学生传统文化传承的自觉性, 熏陶情操, 健全人格, 升华艺术趣味都是有积极影响的。以曲配词诵读, 既符合词的特点, 又能引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让学生融在其中, 乐在其中。彭先生说:“曼吟、轻诵、放歌诗词, 有助于充分发挥民族语言的魅力, 有助于学生兴味盎然地投入古诗词的怀抱, 有助于人文底蕴的增厚、精神的升华!何乐而不为?”我们可以选用彭士强先生编著的《古诗词吟诵唱鉴赏》教材, 也可选用劳在鸣先生编著的《古典诗词吟唱曲谱》, 还可选用叶至善先生编撰的《古诗词新唱》增订本 (开明出版社1998版) 。这本古诗词歌曲集创意极为新奇, 是由150首由中外经典名曲与我国经典古诗词配合而成。其经典+经典的配合, 使演唱者收获的是双份经典、双份享受。这里热心推荐邵燕祥在文汇报上“跟叶至善一起唱古诗词”的文章, 读后, 《古诗词新唱》的精妙之处就了然于心了。

篇14:诗歌朗诵“三读”教学例说

前人对诗歌朗诵的作用作了精辟的表述。著名语言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培养孩子纯正的文学趣味,就要从读诗开始。”有“20世纪的杜甫”“汉学伟人”之称的萧涤非教授说过:诗具有音乐性。下一点吟咏的工夫,不仅能欣赏诗歌音节的铿锵,还能通过抑扬顿挫的音节感受诗人的情感。

诗歌是需要朗诵的文学样式,其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只有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诵才能切身感受和体味。下面,我们以现行中小学教材中选编的诗歌为例,简要介绍诗歌朗诵的“三读”教学法。

一读声韵: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声韵是诗歌最显著的形式特征。诗歌的语言美主要通过声韵表现出来,因此诗歌教学应该从声韵的诵读开始。

“声,音也。”(许慎《说文》)声音起源于物质的震动,是物体受到外在作用而发出的声响。由于外物作用的方式和方法不同,物体所发出的声音会有长短、高低和轻重的差别。作为诗歌语言的声,除了具有一般的物理性质,更有自己特殊的文化内涵。《礼记·乐记》解说诗歌乐音时指出:“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诗歌作品是诗人感于外物,有所欣喜、有所不平而发出的声音,其中蕴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教学首要的就是引导学生用有声的诵读,表现出诗人蕴含在诗中的感情,感受到诗歌语言特有的艺术魅力。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这首诗写诗人望天门山见到的美景——碧水青山,白帆红日,色彩绚丽。因是作者舟行所见,画面又是流动的,故而有一种山断江开、流折水回、青山相迎、孤帆携日、驾风而来的感觉。诗人捕捉到这种意境,把它写到诗中,饱含着一种惊喜和赞美之情。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感悟到这些情感,读出这些内涵呢?教师不妨这样设问:“同学们,诗中写到哪些色彩?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朗诵,把它们读出来?”很自然地,学生会选择“碧水”“青山”“孤帆”“日”等作为朗诵的重音。教师再问:“请你想象一下,‘碧水’是一种什么样的水,诗人喜欢这种水吗?能不能把你想到的情境通过你的声音读出来呢?”学生可能会有很多尝试。这些诵读或许很幼稚,但是每一种读法里面一定都包含着学生真实的体验和独特的感悟,这是教师的讲解无法替代的。如果教师还能让多名学生现场展示,启发其相互借鉴,相互修正,以丰富自己的体验,发展自己的认识,则能产生更佳的教学效果。有了这种教学,学生才会热爱诗歌,真正获得诗歌语言的美感。长期接受这种教学,学生的审美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诗歌属于韵文,讲究押韵,在古代有较严格的格律限制。《望天门山》用的是上平声的第十部“灰”韵。作为平声韵,本诗在朗读时要把韵脚读得平稳而悠长。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很多教师教学时就是这样做的,但千万不要以为朗诵诗韵就是读准韵脚这么简单。诗歌朗诵只有读出了诗歌内在的旋律,才算读出了诗韵。

要说清这中间的道理,需要从诗歌的本原上做一些考查。诗歌原是与音乐、舞蹈并立的三位一体的艺术。后来,独立成一种文学体裁,但形式上仍保留了音乐、舞蹈的若干痕迹,诗韵正是这些痕迹最直接的表现。从乐、舞的角度看,韵是一个乐调或一段舞步内部的自然停顿,是音乐旋律和舞美动作变换的一个阶段;从诗歌的角度看,韵则是把相关音节维系成一个完整律句的形式,是诗人内心情感律动的一个节点。因此,准确的诵读诗韵不仅能体会到声韵的和谐美,更能感悟到诗人情感的律动趋势和规律。仍以《望天门山》为例,诵读韵脚“回”“来”时,因为押韵,故而能产生一种和谐的音韵,让我们感受到作品的韵律美。如果进一步细心体会从“回”到“来”的韵律变化,我们还能感受到诗人情感由“惊”到“喜”的变化过程。这种情感的捕获,只有诵读诗韵才能体会得到。因此,一个高明的教师,一定会通过朗诵教学把学生带进这种艺术欣赏的氛围之中,由此呈现出来的课堂风貌与一般的课堂教学自然有很大的区别。

二读节奏:感受诗歌的意象美

节奏,是诗歌朗诵中根据意义关系和内部旋律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停顿。郭沫若说:“节奏之于诗,是她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声韵反映语言的抑扬,节奏则显示语言的顿挫。诗歌外部的意象需要借助节奏内在的律动来连接,诗歌内部的情感需要通过节奏外在的演示来彰显。因此,节奏是联系诗歌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的纽带。诗歌朗诵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诗歌,体会到诗歌的意象之美;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反复吟哦节奏,学生才能深入诗歌内部,感知诗人情感变化的脉络。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朴《天净沙·秋思》)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孤立地看并没有什么诗意,但是利用诗歌的节奏把它们连接在一起,则呈现出山野秋来孤寂静谧的意境。这种意境是可以通过“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注:“/”表示很短的停顿;“//”“///”表示依次延长的停顿。下同)的节奏朗诵来感知的。不仅如此,“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的节奏,还可以通过“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长短有致的停顿变化,体现出诗歌意境的纵深和内在情感的律动。所以,诗歌教学需要引导学生朗诵,把握诗歌的节奏,体会其精巧的意象组合,感知意象组合的情趣及其背后传达的情感。这样,学生才能有效的欣赏诗歌丰富的意象美。

读准诗歌的节奏,还是准确解读诗歌的前提。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例,我们看以下两种读法。

甲: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乙: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选择何种读法,表面上是一个节奏划分问题,实际上体现着朗诵者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很多学生喜欢采用上述甲种读法诵读《再别康桥》,读起来看似顺溜,实则没有真正读懂原诗,没有体会到作品所创造的宁静氛围以及诗人缠绵的离愁。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作纠正。这看似一个小问题,实际上显示出教师对诗歌节奏的轻视,以及教学能力和艺术修养的欠缺。

nlc202309031857

朗读诗歌的节奏非常重要。一般而言,读者对诗意的理解和对情感态度的理解达到什么水平,就可以读出什么水平。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节奏的诵读把体会到的意义和情感表现出来,要通过聆听别人的朗诵,发现自己情感把握上的偏差,并进行修正。这样诵读思考,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三读辞气:感受诗歌的旨趣美

辞气,是诗歌通过文辞表现出来的情感气势,是诗人在表达情感时所形成的语气的抑扬顿挫。诗歌缘情而发,诗人受到某些情绪的刺激创作成诗歌,就把自己的情感沉淀在诗文中,形成特有的辞气。反过来,人们朗读诗歌,从音节的抑扬顿挫中也能逆向探究到文章的辞气。所谓读辞气,正是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诵,进入作品的艺术氛围之中,把握文章流动的气脉。因此,只有通过读辞气,才能感受到诗歌的旨趣美。我们以李白的《将进酒》教学为例,介绍怎样读辞气。

《将进酒》是一首以乐府旧题写成的劝酒歌,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教学中,首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大意,把握全诗的思想情感;然后,通过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试读,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最后,在反复演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展示,演绎其中的情感。

全诗共分四个韵章,感情起伏变化,读法有别。教师要通过范读来引导。

首章共四句,起兴开篇。两组排比长句语带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悲叹人生短促。这几句要读得深沉。

第二章(5—10句)渐入正题。五、六句由叹“悲”转而写“乐”;七、八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内心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人生态度。这几句由悲叹转向豁达,要读得豪壮。

第三章(11—20句)写劝酒,诗的旋律加快。“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的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逼真地再现了席间的情景,加上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歌中之歌,名为劝酒,实为抒发寂寞不平之气。这几句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要读得狂放。

末章(最后8句)顿挫作结。诗人谈古论今,用古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篇末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要读得愤激。

纵观全诗,感情的发展大起大落,经过两次转折,历经“感叹—豪壮—狂放—愤激”四个阶段;节奏起伏变化,一唱三叹,由“深沉”到“激越”,再到“奔放”,最后以“顿挫”结篇。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坚定信念。朗诵时,要通过音调的抑扬顿挫和节奏的快慢起伏演绎上述情感,这就是读辞气。

《将进酒》具有震古烁今的气势与力量,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成就,种种旨趣都可以通过朗诵来感悟。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豪情万丈,极尽夸张。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试读,读出李白豪迈的诗情。又如,全诗的句式极富变化,通篇以七言为主,又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这些旨趣都可以通过朗诵来感知。

读辞气,是诗歌朗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诗歌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作者单位:宜都市第一中学)

上一篇:工作两年的辞职报告下一篇:小论文浅谈领导者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