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business finance

2024-06-10

企业财务business finance(共11篇)

篇1:企业财务business finance

企业财务预算报告包括企业财务预算报表和企业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

1、企业财务预算报表包括:(1)报表封面;(2)资产负债预算表;(3)利润预算表;(4)现金流量预算表;(5)所有者权益(国有权益)及重大财务事项变动预算表;(6)成本费用预算表;(7)2008年度主要财务指标预报表;(8)2008年度预算调整主要指标表;(9)主要分析指标表;

2、企业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包括:(1)上年度财务预算工作情况总结;(2)本年度预算工作组织情况;(3)本年度预算编制基础;(4)预算年度生产经营情况说明;(5)预算年度的主要指标说明;(6)可能影响预算指标的事项说明;(7)预算执行的保障和监督措施;(8)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篇2:企业财务business finance

2007年8月30日财政部新闻办公室

为组织做好《企业财务通则》的贯彻实施工作,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研究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规范,切实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近日,财政部在北京举办了由中央企业总会计师或财务负责人参加的《企业财务通则》高级研讨班。财政部副部长张弘力出席研讨班并讲话。

张弘力指出,新的《企业财务通则》已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它对我国实行了十多年的企业财务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和创新,主要包括功能创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体系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等六个方面。新的《企业财务通则》主要采取了以下具体的改革措施:一是改革财政对企业财务的管理方式。财政管理企业财务重在指导、管理、监督、服务,主要工作内容体现为:制定财务规章制度和财政财务政策,建立健全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检查企业会计报表质量,实施财务评价,监测财务运行状况。二是明确了政府投资等财政性资金的财务处理政策。三是改革企业职工福利财务制度。将原从职工福利费列支的职工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项目统一改为按照规定比例直接从成本中列支,不再按照基本医疗与补充医疗、基本养老与补充养老、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实行不同的财务政策,相应停止按工资总额14%提取职工福利费的做法。四是规范了职工激励制度。五是强化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新的《企业财务通则》规定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和财务预警机制。在涉及有关资金管理、资产营运、利润分配的条款中,也体现了控制财务风险的要求。

篇3:企业财务business finance

一、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

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和相应的财务工作组织制度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 提高其生产经营水平, 有效配置资源, 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降低成本, 增加盈利的核心手段, 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的载体。

科学的设置企业财务管理机构, 是实现这一企业管理理念的前提。然而, 当前, 由于认识上的误区, 多数企业把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合二为一, 致使企业财务与会计岗位的职责、权限不清晰, 使得财务机制运行效率低下, 许多企业无法实施真正的财务管理, 财务部门的监控、预测等职能, 不能有效发挥, 束缚了企业的发展。

1. 企业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分设的必然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财务管理已经从原来的数据汇总、整理和记录, 转变成为公司战略谋划的积极推进者、支持者、决策者和主导力量。财务管理的目标是配合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 财务与会计无论从学科上还是在基本职能上都是有区别的。

(1)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 是指现代企业对资金的管理, 从管理内容看, 包括资金筹集、资产运营、成本控制和收益分配、信息管理、财务监督等动态财务活动;从管理环节看, 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考核等内容。财务管理的实质是理财, 理顺企业资金流转程序, 确保生产经营畅通;理顺各种经济关系, 确保各方利益。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建立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财务战略管理体系, 财务管理与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是密切相关的,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

(2) 会计工作。会计工作, 是指通过会计核算、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详实的经营信息, 对经济活动过程进行必要的控制, 参与未来经济活动的规划等。其实质是运用观察、计算、记录、分类、汇总、分析和总结的方法, 为人们反映、考核、控制和规划再生产过程提供经济信息的一个过程。同时, 会计工作本身是管理再生产过程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和相应的管理体系。

从上述可以看出, 会计是对企业资金运行“反映与控制”的基础性管理, 而财务管理则是对资金运行的指导性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企业市场化管理的加强, 财务与会计机构合二为一的组织形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 财务机构和会计机构分设已成为必然。

2. 企业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分设的优点。

(1) 财务机构和会计机构分设, 使财务部门和会计部门都有了明确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 有利于提高二者的专业化程度, 更好地发挥二者的专业职能, 加强财务与会计的制度化管理。

(2) 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分设, 有利于企业真正行使理财自主权, 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并有利于改变企业“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状况。

3. 企业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分设应把握的原则。

(1) 要明确财务机构和会计机构各自的职能与职责。会计的职能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是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和控制。这里需要特别明确的是, 必须依据其职能, 正确划分财务、会计部门各自的业务范围和职责权限。

(2) 要尽可能做到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分设而不分家, 二者应在相互分工的基础上建立业务上的相互协调、相互衔接的工作秩序。对企业资金的筹集、投放、回收及分配的全过程, 财务部门要有相应的管理监督办法和措施;会计部门要通过会计核算和信息处理, 及时反映会计信息, 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价值的最大化。

(3) 要有严格的财务制度相配套。不言而喻, 有成效的财务管理工作是通过落实各项财务制度实现的, 完善的财务制度是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目标的最重要保证。

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建设

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和管理需要建设完善的内部财务制度, 用以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 不仅是实现企业法制化管理的重要措施, 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1.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建设原则。

(1) 可行性, 实用性。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要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 要充分体现本单位的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 保证制度具有可行性、实用性。

(2) 全面性, 一贯性。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以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制度为基础, 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要全面、系统和配套, 并保持制度的一贯性。

(3) 先进性。企业制定财务管理制度不仅要总结本单位以往的经验, 而且要吸收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 以保证制度的先进性。

(4) 责任制。企业财务制度的内容应体现责、利相结合, 保证具体执行中贯彻以责任为中心, 以权力为保证, 以利益为手段的责任制。

2.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建设。

根据上述原则, 结合当前各企业的实际情况, 笔者认为, 在完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中, 需要重点建设与完善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财产物资、货币资金收支的管理及清查盘点制度。内容包括:对各项财产物资的采购、收发、保管、销售、盘盈、盘亏、毁损、报废的有关手续与管理;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的使用、维护、保养、维修、管理;货币资金的收付手续和控制、牵制;定期和不定期的财产盘存等等。

(2) 岗位责任制。依照《会计法》和《公司章程》等法规对实施内部岗位责任制的要求, 明确划分公司中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财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的财务管理职权范围。

(3) 财务管理业务程序制度。内容包括:资金筹集、分配、使用计划的编制、审核;负债的审批、登记、归还、计息等处理办法;应收账款的登记、核对、清理、保管;投资方案、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论证程序、立项审批、效益考核;成本费用计算与分摊办法, 费用开支审批程序与权限;货款结算、产品退回、销售产品折扣或折让的管理权限, 目标利润的制定与管理, 营业外收支的管理和利润分配等等。

篇4:企业财务business finance

摘要:企业财务管理是根据资金运动的规律,遵守国家法律制度,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形成、使用和分配,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实和分析,提高资金运用效果,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资本保值增值;管理工作

一、财务管理的地位

在发展经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当今社会中,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当今新体制、新经济形势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结果。

我国财务管理从国家对企业高度集中管理到成为企业管理中心,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从财务管理地位的变迁过程不难看出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在计划经济体制占主导地位时,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企业经营和管理始终是围绕着国家统一计划来进行的。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竞争的主体,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使社会资源流向那些利用效率高,效益好的企业而最终达到合理配置,使投入的资本不断运动和增值,这就迫使企业注重运用资金,控制成本和增加盈利。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表现为商品的制造、销售和提供服务,但本质是企业资金的运动和资金的增值过程。企业生产经营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如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物资供应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他们既有各自的特点,又相互联系密切配合,但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综合管理,抓好了财务管理,就抓住了企业管理的牛鼻子。

总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正如宝钢人提出的:“要建立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制度,就必须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制度。”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

企业要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要服从和服务于经营需要,改善和提高工作效率及经济利益。就要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和统计信息相结合的电算化管理。那么,企业应如何加强财务管理,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要建立一支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会计队伍

这支队伍既要有现代企业的管理观念,又要有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还要有管理现代企业的才能。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的财务管理思路,激励财务人员参与全过程的经营管理,进行全过程的经济监督,开展全过程的经济服务,把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全全过程。

2.以预算为为主体牵头,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将变得复杂化,管理功能多样,只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才能实施有效控制,其主要工作是:第一,编制企业经营预算;第二,进行有条不紊的预算管理,包括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评价和考核;第三,搞好月度、季度的结算和年度决算。通过预算控制,避免浪费和损失,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3.进行资本金的管理,确保资本的保值增值

现代企业的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对资本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保证企业所有者的权益,使企业各项资本性支出都建立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特别要保证和发挥投资项目的最佳效益,确保资本的保值增值。在考核企业资本金保值增值的内容上,一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四个部分,资本金是实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前提条件。

因此,建立资本金制度,防止企业行为短期化,防止资产流失,维护企业法人的权益,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4.进行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资金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运行的“血液”。资金运动不畅或短缺,社会活动就会受到阻碍。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加强资金管理,加速资金运转,提高资金的增值能力,利用效果,是市场经济对现代企业经营活动的客观要求。

为此,财务管理要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充分发挥资金管理的积极作用,防止资金的浪费和损失。

5.以管理会计为基础,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

管理会计是一个对信息进行搜索、分类、汇总、分析和报告的管理系统。现代企业的经营思路不仅在于眼前利益,而且着眼于企业长远规划和战略思考。财务管理要以管理会计为基础,建立会计核算体系,以正确反映企业理财情况和经营成果。

6.进行成本费用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成本费用控制是指对企业成本费用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纠偏活动,是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是保证目标成本和成本费用计划实现的重要措施;是保证成本费用核算真实准确的必要条件;是促进降低成本费用的有效途径。

7.理顺财务管理部门与其它职能部门的职权关系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根据产权明晰的原则和企业财产委托经营制度的要求,财务部门与会计部门必须是分设的。财务管理部门还要明确划分与企业管理、生产销售和决策等部门之间的职权范围,形成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分工明确、相互协调的管理网络系统。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覆盖经营全方位,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要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一靠具有良好素质的财务队伍;二靠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三靠运用先进可行的管理方法。但首先要转变观念,真正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充分认识和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 巍:中国并购报告2006[M].北京:中国邮电出版社,2006.

[2]哈特维尔•亨利三世.企业并购和国际会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篇5:企业财务business finance

[摘 要]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企业开展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平台,对于企业的各项决策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通过还原俏江南上市失败的过程,分析其所基于的环境因素,从而概括地归纳出企业财务活动与财务管理环境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俏江南;财务管理环境;企业财务活动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292-01

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对于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总和。对财务管理环境的研究,能让企业更实时地掌握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程度、利用程度及应对能力,使得企业的决策都建立在客观的事实之上,以达到规避环境带来的风险的作用。下面以俏江南的上市失败为例,分析财务管理环境在整个上市失败中起到的作用。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类,分别阐述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对企业活动的影响。

一、俏江南上市失败

2008年,俏江南为缓解资金压力,创始人张兰与鼎晖创投签署增资协议,鼎晖以约合2亿元人民币占有俏江南10.52%的股权,并与张兰签署了对赌协议,如果俏江南不能在2012年实现上市,张兰需要花高价从鼎晖投资手中回购股份。

2011年3月,俏江南向中国证监会递交A股上市申请,而后在证监会披露的终止审查企业名单中,俏江南赫然在列。在折戟A股之后,2012年4月,俏江南谋划在香港上市。创始人张兰为了避开“10号文”规定,改变国籍赴港IPO。同年6月,俏江南在港交所通过上市聆讯,不过最终在通过聆讯后止步,此后香港上市便再无消息。

二、影响俏江南上市失败中的环境因素

(一)经济环境:2010年,通货膨胀较为严重,原料价格、房屋租金的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都使得餐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重重困难,俏江南销售额增幅放缓。

(二)政策环境:2012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餐饮等生活服务类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信息披露指引》。对欲上市的餐饮企业的经营扩张风险、食品安全、商标、会计核算等四大板块的信息披露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餐饮企业A股上市的门槛。同年12月,“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受此影响,奢侈品、高档酒店、高端消费等皆受影响,对定位于中高端餐饮的俏江南无疑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以同为中高端餐饮的湘鄂情的盈利状况为例,其2011年的净利润达到历史峰值的0.94亿元,2012年下滑至0.81亿元,2013年亏损5.7亿元,2014年进一步亏损7.14亿元。由此可以推想,俏江南冲刺上市之时,整个行业环境都相当恶劣。面对这样的状况,潜在投资人显然能给出高估值,香港投资人愿意出的价格与张兰的预期相差过于悬殊,赴港上市也希望渺茫。

(三)企业内部环境:一方面,是财务的不规范使得俏江南在企业会计报表中收入成本的可靠性计量偏低,盈利状况无法保证。另一方面,标准化经营的难以实现使俏江南面临着食品标准难以制定的难题,而食品标准的制定又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影响餐饮企业上市的关键因素。

三、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概况

(一)宏观财务管理环境

(1)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运行周期、经济发展水平、宏观经济政策及通货膨胀水平等因素。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独立实体,自主权加大。为了在市场中求得一席之地,必须在市场中自主筹资,保持合理的资金结构,强化财务控制,慎重进行财务决策。如宏观经济政策中的货币发行量、信贷规模会影响企业的投资规模和资本结构的选择,产业政策

(2)金融环境: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及利率等。金融市场对于资金供求双方实现资金的转移,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筹资和投资渠道。金融市场所提供的信息,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依据。企业资金活动离不开金融市场,金融环境的变化必然影响企业的筹资、投资与资金营运活动,因此,金融环境是企业最为重要的外部环境,对企业财务活动影响最大。企业财务人员必须熟悉金融市场的类型和管理规则,在遵守国家金融主管机关对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下,有效地利用金融市场来组织资金的供应和使用。

(3)法律环境: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是指企业和外部发生经济关系时应遵守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法律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企业在相应空间内自由经营提供了法律保护,另一方面对企业的经营作出了一定的限制。

(4)政策环境:与法律环境类似,指国家出台的方方面面的政策,未必直接指向企业经营发展,但却对企业财务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前文中提到的“中央八项规定”,就对国内一系列指向中高端消费的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二)微观财务管理环境

(1)企业管理体制:管理体制直接决定了企业理财权限的大小和领域的宽窄。我国十几年的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实质上都是围绕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来进行的。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自主权扩大,可以自行筹资,自主投资,在一定权限内确定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这为企业的自主决策提供了客观可能。

(2)内部管理水平:是指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执行以及管理人员的眼界和水平。如果一个企业内部有着完备健全的管理制度和高瞻远瞩的管理人才,那么这个企业的财务活动就能建立在规范的制度和高远的视角之上。

篇6:企业财务business finance

摘要:企业财务管理是根据资金运动的规律,遵守国家法律制度,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形成、使用和分配,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实和分析,提高资金运用效果,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资本保值增值;管理工作

一、财务管理的地位

在发展经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当今社会中,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当今新体制、新经济形势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结果。

我国财务管理从国家对企业高度集中管理到成为企业管理中心,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从财务管理地位的变迁过程不难看出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在计划经济体制占主导地位时,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企业经营和管理始终是围绕着国家统一计划来进行的。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竞争的主体,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使社会资源流向那些利用效率高,效益好的企业而最终达到合理配置,使投入的资本不断运动和增值,这就迫使企业注重运用资金,控制成本和增加盈利。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表现为商品的制造、销售和提供服务,但本质是企业资金的运动和资金的增值过程。企业生产经营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如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物资供应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他们既有各自的特点,又相互联系密切配合,但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综合管理,抓好了财务管理,就抓住了企业管理的牛鼻子。

总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正如宝钢人提出的:“要建立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制度,就必须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制度。”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

企业要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要服从和服务于经营需要,改善和提高工作效率及经济利益。就要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和统计信息相结合的电算化管理。那么,企业应如何加强财务管理,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要建立一支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会计队伍

这支队伍既要有现代企业的管理观念,又要有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还要有管理现代企业的才能。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的财务管理思路,激励财务人员参与全过程的经营管理,进行全过程的经济监督,开展全过程的经济服务,把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全全过程。

2.以预算为为主体牵头,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将变得复杂化,管理功能多样,只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才能实施有效控制,其主要工作是:第一,编制企业经营预算;第二,进行有条不紊的预算管理,包括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评价和考核;第三,搞好月度、季度的结算和决算。通过预算控制,避免浪费和损失,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3.进行资本金的管理,确保资本的保值增值

现代企业的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对资本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保证企业所有者的权益,使企业各项资本性支出都建立在科学决

策的基础上。特别要保证和发挥投资项目的最佳效益,确保资本的保值增值。在考核企业资本金保值增值的内容上,一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四个部分,资本金是实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前提条件。

因此,建立资本金制度,防止企业行为短期化,防止资产流失,维护企业法人的权益,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4.进行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资金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运行的“血液”。资金运动不畅或短缺,社会活动就会受到阻碍。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加强资金管理,加速资金运转,提高资金的增值能力,利用效果,是市场经济对现代企业经营活动的客观要求。

为此,财务管理要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充分发挥资金管理的积极作用,防止资金的浪费和损失。

5.以管理会计为基础,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

管理会计是一个对信息进行搜索、分类、汇总、分析和报告的管理系统。现代企业的经营思路不仅在于眼前利益,而且着眼于企业长远规划和战略思考。财务管理要以管理会计为基础,建立会计核算体系,以正确反映企业理财情况和经营成果。

6.进行成本费用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成本费用控制是指对企业成本费用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纠偏活动,是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是保证目标成本和成本费用计划实现的重要措施;是保证成本费用核算真实准确的必要条件;是促进降低成本费用的有效途径。

7.理顺财务管理部门与其它职能部门的职权关系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根据产权明晰的原则和企业财产委托经营制度的要求,财务部门与会计部门必须是分设的。财务管理部门还要明确划分与企业管理、生产销售和决策等部门之间的职权范围,形成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分工明确、相互协调的管理网络系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覆盖经营全方位,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要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一靠具有良好素质的财务队伍;二靠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三靠运用先进可行的管理方法。但首先要转变观念,真正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充分认识和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7:小企业财务管理的财务指标分析

财务风险由萌生到扩大,通常都会经历一个逐渐积累和转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财务风险的影响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上。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分析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及时预报风险信号,建立长期预警分析系统。当可能损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因素出现时,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以提醒企业决策者尽早采取对策,控制财务风险的扩大。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从资产获利能力看: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对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润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上述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两项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两大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或,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回收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其中:应收账款回收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

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

篇8:企业财务business finance

原《企业财务通则》 (以下简称原《通则》) 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颁布, 在1993年7月1日实施的。原《通则》的实施对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 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核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执行了十多年的原《通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早在2002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十六大”时, 财政部就提出了重新修订《通则》的计划, 并开始酝酿。2003年5月, 初稿始出, 2005年形成定稿。新《通则》之所以推迟一年才施行, 主要为了使改革的企业财务制度更加完善。在这期间, 财政部经过反复论证, 缩小了新《通则》的适用范围。

财政部副部长朱志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通则》, 是我国建立新型企业财务制度体系的重要基础, 对企业加强财务管理, 依法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根据财政部的要求, 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集团公司应当认真组织实施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 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集团的具体情况开展业务培训, 做好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政策宣传工作, 按照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 (财政部令第41号) 的规定调整、修订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确保企业新旧财务制度实现顺利转换。

1 修订原《企业财务通则》的背景

目前, 我国许多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 一些大型企业也存在内部财务管理薄弱的问题, 导致财务舞弊和经营风险时有发生。另一方面,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 难以完全通过银行、证券交易所等机构对企业筹资、资本运作等重要财务管理事项予以有效监督, 而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也需要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下适当转化为企业财务制度, 以合理界定政府管理与企业自主管理的界限和责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执行了十多年的原《通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此次修订, 一是适应全面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贯彻落实公司法的需要。现代企业法律制度不仅包括现代企业组织制度, 还包括现代企业财务制度、现代企业会计制度等。公司法要求公司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建立本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 随着会计准则等的出台, 会计制度已逐步地完善。对原《通则》同步修订、施行, 有利于全面推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财务制度建设。二是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 政府不宜过多地采取直接方式管理国有企业的内部事务, 而应当通过法律规范对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涉及的财务行为提供指导。三是适应促进企业科学管理和决策的需要。修订原《通则》, 有利于促进企业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科学管理和决策,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适应保护和平衡企业各方利益的需要。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确认了股东财产和公司财产的分离。投资者依法行使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公司法人可依法对公司拥有的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现行制度对投资者和经营者的财务职责缺乏清晰的界定、规范。五是适应实现企业财务制度创新的需要。现行制度把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确定为对会计要素等进行计量、核算和纳税扣除职能等方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国家税收制度逐步健全, 财务制度的纳税扣除职能被取代;随着会计制度的健全和会计职能逐步回归, 财务制度中关于企业交易、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内容也已被取代。但是, 企业财务管理对所涉及的财务预测和决策, 财务分析、财务风险控制、财务监督和财务信息的科学化管理, 具有日渐强烈的要求。修订原《通则》, 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制度上的创新。

2 新《通则》的主要改革措施

2.1 改变了财政对企业财务的管理方式

财政管理企业财务的主要工作内容体现为:制定财务规章制度和财政财务政策、建立健全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 检查企业会计报表质量, 实施财务评价, 监测财务运行状况;主要管理方法是:指导、管理、监督、服务。新《通则》规范了政府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的作用, 解决过去代替企业制订“大而统”的财务制度、过多直接管理企业财务事项的“越位”以及在新形势下对企业财务制度指导和服务的“缺位”问题。

2.2 明确了政府投资等财政性资金的财务处理政策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 政府补助作为企业利润核算。但是, 在我国现阶段, 国家财政支持企业的资金大量存在, 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及国家经济管理职能所决定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也作了一些除外安排。如果完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处理, 会造成以财政拨款给股东分红的结果, 有违财政扶持企业发展的目的。因此, 修订的《通则》根据现阶段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 对财政资金的财务处理做了特殊规定。

2.3 改革了企业职工福利费的财务制度

将原从职工福利费列支的职工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项目统一改为按照规定比例直接从成本中列支, 不再按照基本医疗与补充医疗、基本养老与补充养老、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实行不同的财务政策, 相应取消按工资总额14%提取职工福利费的做法。

2.4 规范了职工激励制度

企业对职工激励, 包括即期的奖励和远期的股权激励两大类型。即期奖励, 本质上属于工资范畴, 新《通则》规定通过调整内部分配制度来解决, 或者作为销售提成而列入管理费用。远期股权激励, 本质上是企业现有投资者将既得权益让出一部分给职工, 因此, 在通过回购股份实施激励的情况下, 应当与《公司法》的规定相一致, 以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解决。

2.5 强化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企业经营失败, 不仅投资者、债权人受到损失, 还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并可能转化为财政风险。为此, 新《通则》规定了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和财务预警机制。在涉及有关资金管理、资产营运、利润分配的条款中, 也体现了控制财务风险的要求。

3 新《通则》其他特点

3.1 突出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重点

企业集团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 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 以集团章程成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新《通则》要求其符合一般企业财务要求外, 还对其特殊情况作出具体规范, 表现在: (1)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管理级次。企业集团公司自行决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2) 企业集团可以实行内部资金集中统一管理, 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金融管理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并不得损害成员企业的利益。 (3) 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企业集团, 可以集中使用研发费用, 用于企业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

3.2 规范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新《通则》规定, 企业依法实施安全生产、清洁生产、污染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等所需经费,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列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费用。

3.3 体现了产权明晰的要求

新《通则》规定, 一是投资者、经营者及其他职工履行本企业职务或者以企业名义开展业务所得的收入, 包括销售收入以及对方给予的销售折扣、折让、佣金、回扣、手续费、劳务费、提成、返利、进场费、业务奖励等收入, 全部属于企业。二是企业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 并入本年度利润, 在充分考虑现金流量状况后, 向投资者分配。属于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机构出资的企业, 应当将应付国有利润上缴财政。

4 实施新企业财务通则应注意的问题

众所周知,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新《企业财务通则》 (即“新两则”) 于2007年1月1日开始施行, 两则既为两种平行的制度, 又互为补充, 相辅相成。在制度体系上, 会计准则有发展空间, 不断进行改革, 企业对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已轻车熟路。那么企业是否已经做了迎接新《通则》的准备?企业在执行新《通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4.1 做好企业内部新旧财务制度的平稳过渡

新旧财务制度体系截然不同, 新《通则》实施后, 由于配套办法需要逐步出台, 除了原《通则》以外, 原有的行业企业财务制度以及其他财务规定暂时还不能完全被替代, 但凡是与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不一致的, 企业应当以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为准;凡是原有制度和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都没有规定的, 企业应当随时向财政部门反映。

4.2 注意落实投资者、经营者不同的财务管理权限与责任

新《通则》对于企业重大财务事项, 明确应当由投资者审议决定, 或者按照企业内部授权审批制度执行, 并规定了相关的法律责任。企业首先应当对照检查各项内部财务管理办法, 该修订的修订, 该补充的补充, 该制定的制定, 然后在实际中严格执行, 加强内部财务监督。当然, 投资者履行财务管理职责与权限时, 应当按照规定通过企业股东会、董事会或者类似权力机构进行, 而不是游离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之外。

4.3 改革职工福利费的管理制度

新《通则》实施后, 企业不再按照工资总额14%计提职工福利费, 2007年已经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应当予以冲回。截至2006年12月31日, 应付福利费账面余额 (不含外商投资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职工福利及奖励基金余额) 区别以下情况处理, 上市公司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4.4 贯彻企业集团发展方针, 由集团公司组织实施新通则

对企业集团内部, 需要避免众多成员企业各自为政, 以便调整企业集团内部财务体制, 统一企业集团的财务政策, 实施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 增强企业集团的竞争力;对集团外部, 需要统一归口主管财政机关的管理, 加强与有关部门、机构的沟通、协调, 争取有利的理财环境。

4.5 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企业经营失败, 不仅投资者、债权人受到损失, 还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映, 并有可能转化为宏观风险, 如财政风险。因此, 企业应根据新《通则》要求, 建立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和财务预警机制, 以防范、控制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的程度及范围。

4.6 注意处理好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关系

企业会计制度 (广义) 是对资产、负债、权益、收入、成本、利润等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为有关方面提供决策依据, 会计核算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基础, 重在对财务行为的过程核算和结果反映。企业财务管理围绕企业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信息管理、财务监督等财务要素, 为企业提供财务行为规范。企业财务管理需要利用会计信息, 重在对财务行为的前期决策和过程约束, 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控制, 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因此, 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可以互为补充, 相互协调。

4.7 注意处理好与国家税收制度的关系

税收管理是对企业财务成果的法定分配, 企业规范的财务管理, 可以为税收征管奠定良好的基础。企业财务管理是对财务行为前期的决策和过程的规范, 需要遵循依法纳税的原则。企业纳税属于财务行为, 但不是财务行为的全部内容。因此, 企业财务制度与国家税收制度是两种并行的制度体系。相辅相成。

4.8 注意配套制度的贯彻与实施

为了进一步贯彻新《通则》, 财政部将制订以下相应的配套制度, 一是指导企业财务管理的意见, 包括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指导意见、企业财务预警指导意见等;二是企业具体财务行为规范, 包括企业计提损失准备的资产监管办法、企业财务信息披露规则等;三是财政监管规定, 包括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估办法、有关财政资金监管办法等。这些配套制度是对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相关规定的具体化, 将进一步促进企业财务制度建设。

篇9:企业财务business finance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地位;优化策略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时代意义分析

1.推进企业正常运行

企业财务管理就是企业在建立基本管理目标的基础上,针对具体情况建立收入和支出项目的调节机制,在集中管控企业运行模式的过程中,确保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也就是说,企业要在实际经营活动中,针对经济项目建立必要管理和维系,以期对企业运行机制产生推动作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发挥应有作用,解决企业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的经济问题,促进企业资金流转结构正常运行,并且对企业资金走向以及市场风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预知,以保证企业资金链条不会崩塌。

2.优化企业预算制定

在企业实际经营结构中,预算项目的重要价值逐渐凸现出来,企业要针对实际管理措施和管理效果建立一定的预算系统,旨在防范各类企业运行风险,实现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合理化配置,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财务管理是为企业制定预算的最直观措施,只有确保财务管理部门对整体经济运行指标和运行机理进行集中梳理,才能促进企业管理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

1.直接影响生产经营活动

企业要想实现正常运营,就要建立良好的资金管控体系,确保充足资金对运营项目提供必要支持,企业要在资金筹措阶段进行管理结构的优化调整。财务管理部门不仅要利用企业内部管控机制集中解决财务缺口问题,也可以利用借贷措施进行集中解决。总之,要建立资金管理措施,既要缓和企业实际资金压力,也要进一步扩大企业运营规模,真正提升企业整体质量。

2.直接影响人力资源结构

企业利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人员的布局和安排,往往借助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经验论,只是通过岗位经验和绩效结构进行人员岗位调动。但是,财务管理人员要利用其实际能力和价值进行定岗,能进一步发挥岗位实效性,促进管理人员对员工建立进一步了解,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

3.直接影响企业发展目标

企业运行过程中,经济增长是最基本的目标,企业要实现良性发展,就要利用多种渠道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企业财务管理项目就是针对企业管理核心建立的全方位管理,也就是说,财务管理和企业运营管理目标高度一致。企业要强化经济管理行为和经济管理策略,以创收更多的企业价值和利益。

4.直接影响企业风险管控

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定会遭遇不同的经济风险,其中包括政策风险、法律风险以及市场金融风险等,企业只有运行有效的的实际措施,并且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对利润以及亏损结构集中研讨,才能从深层次解决企业实际的投资风险。

三、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策略分析

1.优化改进财务管理机制

企业要针对内部员工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管控机制,利用财务管理措施提升企业整体运行机制,并且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化升级,从而有效的降低企业内部生产成本,建立强化运行机制,在提升企业营业额和经济利润的同时,集中优化自身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建立贴合于市场经济的管理机制,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2.优化运行资金监管机制

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要从企业实际利益出发,综合考量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结构,促进资金管理结构紧凑化,这就需要管理人员针对资金管理项目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管机制,进行定期抽查以及不定期复查,从而保证企业内部资金监管机制符合实际需求,企业要有效的利用市场因素进行实际资金的快速回笼,并且在企业进行融资项目前,针对实际问题和银行建立信息对称机制,确保财务管理模式逐步完善的同时,优化资金管理结构。在严格审核以及层层把关后,保证资金监管制度化。

3.优化运行资金调节机制

企业财务人员运行财务管理机制要优化自身水平,确保奖惩制度顺利运行的同时,提升员工的良性竞争意识,真正建立优化财务管理氛围,促进企业运行结构的高效发展。

4.优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由于市场是动态化的,任何风险都可能对企业的实际经济利润产生影响,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提升自身对于风险的认知,进一步优化风险控制预案,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控机制,确保企业对各类风险项目能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财务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保证企业资金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也是辅助企业管理层进行预算制定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实际运行过程中,企业要优化财务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棣华.构建三位一体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框架[J].会计之友,2015,28(07):8-11.

[2] 高蓉.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4,19(08):36-39.

[3] 赵建荣.“网络报销”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商业会计,2014,20(10):96-97.

篇10:企业财务business finance

一、企业分部报告编报目的

分部财务报告的出现,使投资者,债权人将有限资金投入“盈利大、风险小”的行业和地区成为可能;也为政府了解不同行业、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相关产业、税负、金融政策法规,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增强了宏观调控能力及监管力度。分部财务报告还能在某种程度上抑制管理阶层隐瞒不利信息、美化财务状况的寻机性行为,有利于改善会计数据失真的现状。目前,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用户对分部财务信息的需求愈来愈强烈,会计信息使用者在关注企业整体业绩的同时,已将目光转移到集团内不同产品市场的分解信息上来。

二、企业分部报告的重点内容

1.分部的确定。影响分部划分的中心问题是风险和报酬。将分部之间风险和报酬区分开来的标准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行业、地区、客户,外销销货、组织结构、独立核算单位、生产线、产品和服务等,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标准是行业(产品和服务)和地区,形成了所谓的“行业分部”或“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将风险和报酬类似的产品合并在一起作为分类标准,既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又可以降低成本。地区分部的确定也是如此。

2.报告分部的确定。按照“效益大于成本”原则,企业不必将所有分部单独对外披露,只有那些相对主要的、达到一定标准的分部,才可以单独对外披露,即确定可报告分部。对于已确定的分部,从有益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具有相似经济特征、相似未来发展前景的分部,在遵循公认会计原则的目标和基本原理的情况下,进行汇总合并。企业对外单独披露的分部,可以是一个单一的分部,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的分部的合并。

3.分部报告的编制方法。关于业务分部的确定按产品和劳务为基础提供分部报告信息时,主要有:一是,将各单项产品或劳务按所在“行业”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提供产品或劳务的信息;二是,依据企业内部产品或劳务管理构架提供分部报告信息。

4.分部报告信息的报告形式。关于分部报告信息的报告形式主要有两种做法:一是,不分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要求企业对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披露同样详细的分部报告信息;二是,分别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要求企业对主要报告形式披露详细的分部报告信息,而对次要报告形式披露相对简略的分部报告信息。

5.分部报告应披露的会计信息。企业披露分部信息时所依据的重点就不同,有的企业以经营分部为主,有的以地区分部为主,而有的是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并重。分部报告对外进行披露大致有三种方式: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并在财务报表中的附注中作适当的说明;企业财务报表的附注中披露;以附表的方式披露。多数国家大都倾向采用第二种披露方式,将分部报告与企业财务报告的附注说明统一在一起,既不增加财务报表主要的复杂程序,又能使信息使用者获得的较为满意的信息。

三、分部报告的`分析

为了更好的利用分部报告,我们应对分部报告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以确定分部报告对信息使用者的价值。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篇11:企业财务business finance

王怀国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赖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只要存在企业经济活动,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起步较晚,加之对内部控制存在许多误解、公司治理结构上存在先天不足以及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问题,使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总体上显得非常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难点

(一)缺乏内部控制理念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普遍缺乏内部控制理念,对内部控制的作用认识不足,甚至有些企业根本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内控制度,但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使企业内部人员无章可循;还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没有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或更新不及时,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失去时效性;还有些企业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制定了比较科学、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并未较好地执行,内部控制未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二)产权关系不明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有效运行,有赖于企业内部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产权制度改革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而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但在我国现阶段,公司创办董事会似乎只是顺应一种形式,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很多公司内部董事长、总经理由一人担任,董事担任监事的也屡见不鲜。许多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大多由企业的经理人员担任,董事会难以发挥监督经理人员的作用。

(三)由于人为因素而使内控制度失灵

内部控制制度重在执行,其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得较为完善,但由于单位领导人不够重视,或执行人员业务水平有限,职业道德素质不高,造成内部控制制度仅限于挂在墙上,有名无实,单位内部管理依然失控。如有的单位负责人私自对外投资,收益不入账,中饱私囊;有的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都开设银行账户和私设小金库,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有的单位甚至发生负责人卷巨额公款外逃的现象。一些触目惊心的经济案件,作案时间长,涉及金额大,都是内控制度不力的直接后果。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

首先,目前有很多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而有些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第二,在内审的职能上,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得管理力度层层递减,管理效应层层弱化,从而造成企业竞争力降低,经济效益下滑。第三,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或存在观念上的误解,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难做;第四,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普遍人员缺乏,甚至有些企业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一些企业虽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了人员,但因企业内部人员素质差别不一,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难免有偏差、误解;第五,由于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制度的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制定良好的控制制度流于形式,最终导致内部控制执行无效。

(五)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滞后不能适应新的经济情况

会计电算化已得到普及,互联网迅猛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兴起,这些都带来了新问题,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目前来看,面对层出不穷的经济新情况,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滞后性,经济生活当中出现了一些新问

题。如财务人员利用专业会计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更改原始电子账簿,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并很难恢复到真实情况。此外,犯罪手段智能化,犯罪分子能熟练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活动,犯罪金额增大,少则几万元,多则几百万元;犯罪年龄日趋低龄化,这些人大多受过高等教育,犯罪手段多样化、复杂化,使案件侦破难度加大。

(六)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合理配置权限、公平分配利益,同时明确各自职责,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和制约机制。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许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方式还停留在行政领导的角色上,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经营观念,把企业当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经营个体。企业的公司制改造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许多企业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企业应实行严格的职责划分和授权控制,使各部门、岗位、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不相容职务应严格分离。企业还应明确规定实物接触和保护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其次,制定各种作业程序、管理办法和工作目标,订立明确的控制标准,定期进行考核,以便员工按照规定的标准正确处理各项业务,实现预定的目标。最后,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完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规定企业的财务和会计制度,明确账务处理的权限。同时,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体系,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的运行、债权债务的管理等。切合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财产物资状况。

(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设立合理的组织机构。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需要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从所有者的立场出发,不但要把企业最高管理者行使权力的过程纳入内部控制制度的监控范围,而且要将其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监控对象。确认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为每个组织内部划分责任权限制定办法。建立产权清晰、代理关系明确的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效力,使所有者监督到位。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为适当的履行职责,避免被解聘,客观上需要依据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进行科学决策而不是主观臆断,需要依赖会计采取有效的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协调、监督,这样就能使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的内部需求和自发行动。

(三)建立违规必究的处罚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能否发挥其效能,执行是关键,因此一定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企业领导人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变被动的“要我建”为主动的“我要建”,按照《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充分考虑本单位的规模、生产经营特点、经营战略、员工素质等因素,设立相应的机构,通过招聘制、考评制、轮换制等,选拔综合素质高、业务技术好、管理能力强的人员担当相应职务。通过思想观念的转变,机构和人员的到位,直接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对于拒不建立健全相应内部控制制度的单位,要严加惩处。而对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

(四)适应新的经济情况,改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方式方法

针对经济生活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企业要迅速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程序化控制。它是对计算机这一应用工具进行控制,通过电算化软件的编制,完善内部控制功能,以达到

控制的效果,主要包括输入控制、处理控制、输出控制、安全控制等。由于程序化内部控制主要与开发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关,因此主要是选拔和培训高技能的技术人员,选用先进的开发工具等。二是制度化控制。它主要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以达到控制的目的,包括组织控制、操作控制、系统维护控制、档案管理控制、完善防病毒措施、建立健全机房管理制度等。其中组织控制主要是分离系统中不相容职务,按电算化运行程序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将系统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这三种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互不兼任。操作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严格的上机守则和操作规程来实现,操作规程应明确职责权限、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等,如严禁越权操作,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详细记录并向管理人员报告,无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机房等。系统维护控制包括对硬件、软件和数据的维护。对硬件的控制主要是按固定资产造册登记,专人保管,制定设备使用、检修制度;对数据的控制主要是对数据输入项目和方法要有明确要求,对数据处理的输出结果指定有关人员定期检查;对软件的控制主要在于防止对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建立应用软件操作人员权限分级制度等。档案管理控制是指对各种程序、软件等资料应有专人负责保管,制定备份、归档及借阅制度等。完善防病毒措施包括安装防病毒卡、备有常用杀毒软件、定期检测系统、消除病毒、避免使用来路不明的软盘和非法拷贝的软件等。健全机房管理制度包括未经授权批准人员不得进入机房、单位会计数据需保密并有特殊要求的、机房应有屏蔽设施等。

(五)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任何企业的控制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控制环境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的品性、操守、价值观、素质与能力,管理人员的管理哲学与经营观念等。这就要求企业提高员工素质,改善人力资源的管理机制,从人员的聘用、工作的分配、协作、考核与监督等各个方面严格把关,而且在其中更要注重管理者的素质的提高。因为管理者的素质不同,企业的管理方式、对法规的反映、对企业财务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人力资源的政策及看法等,都深深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成效。

(六)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

监督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评估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在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中,有两项职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它可以帮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内部审计部门应对企业的各种财务资料的可靠性、完整性、企业资产运用的经济有效性等进行审核。因此,内部审计除了帮助提高经营效率外,还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二是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自己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能更好地完成内部控制的目标。在内部控制报告中,管理当局应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做出评估,并表明其对财务报告和资产的安全完整无重大不利影响,这实际是表明了管理当局的一种保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通过强化内部监督和自我评估,可以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

上一篇:经典高考祝福60句下一篇: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