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服务转型在新形势下的必然性以及重要性

2024-06-18

物业服务转型在新形势下的必然性以及重要性(共4篇)

篇1:物业服务转型在新形势下的必然性以及重要性

物业服务转型在新形势下的必然性以及重要性

摘要:本文从理论与客观实际的角度对物业管理在当今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的必然性和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将传统模式与新兴的现代服务模式进行了优势比对,突显现代服务的显著特征,分析了现代服务模式的现时意义,提出了引导物业服务模式顺应新形势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物业服务 转型 个性化 必然性 重要性

一、引言

随着房地产行业持续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运转的驱使下,人民生活水不断提高,对于高品质的生活要求也有了新的高度,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物业管理成为人民选择居住环境的重要的因素,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优质的物业管理成为了行业取胜的关键。可单一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正日趋呈现白热化状态,经营思路的狭小、人员理念的定位、业务应用的差异等问题成了制约物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原物业基础上拓展物业增值服务、情感服务、特色服务势在必行。将传统的物业模式转换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物业服务体系。

一、中国传统物业模式状况

物业管理起源于欧洲,涵盖多元化产业构建,涉及多门学科的整合,针对业主的日常生活以及社区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应服务,优质的物业服务是地产品质提升的重要体现,也是地产企业实现自我经营管理的一种方式。目前,我国物业管理服务为两大类型——基本服务和增值服务。旨在为业主提供方便、提供信息、提供服务。但是传统物业模式保守的遵循了管理法制条例,仅仅以盈利为目的,忽略了基本的人文关怀、生态保护、生活宜居等问题。局限于盈利性质的服务中,因此在保持传统的物业服务机制下出现了权责不明确、纠纷多投诉高、人员素养理念改变、经营思路狭小、服务层次低的问题制约了整个行业良性发展,使得本该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物业行业背道而驰。

二、转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物业服务基于服务的性质,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社会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的同时,结合社区生活情况,满足业主需求,让物业的服务质量顺应时代潮流、社会趋势、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相匹配,提升服务质量。将物业服务人性化,科学化。

2、在社会优胜率太的市场竞争模式,物业模式由原来的传统物业转型为更为人性化的现代物业具有更大优势。现代物业服务包含了新兴服务内容和服务理念,包含了自身行业结构的升级,将信息化管理融入其中,并积极创建多平台与业主沟通方式,及时了解业主所需所想,尽快落实业主提出问题,使物业方与业主沟通更深入、更丰富,以此不断完善物业服务机制。与传统物业模式对比之下,现代物业服务更加适应当今人民生活标准,摒除了传统物业做不到、做不好、做不对之处,为物业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3、物业服务企业需要将服务延伸到整个房地产链条上,为业主打造出一种一站式的多元化服务体系。为业主提供相关的销售服务与咨询工作,通过对不同人群的需求了解与自身具体状况来提供相应的物业服务。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提高物业服务的管理水准以及服务品质,让业主真正的满意。而且这种一站式的服务方式也满足了目前我国人民高速生活状态中的需求,这样的先进服务方式也将成为传统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杆。

4、与社会团体合作,引进医疗、教育、金融等后勤保障机构。对于物业服务转型升级而言,是一项新高度的挑战,也是传统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条件。

三、关于我们的转型措施

保利物业依托保利品牌的良好口碑,充分体现业主选择保利的理念——保利(利益)更保值。审时度势,洞悉掌握市场发展形式的变化,将社会发展需求与业主生活需求相结合,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拓展

结论

从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立场上看,物业管理模式的转型势在必行。解放传统观念,摆脱旧俗思维。打破常规的物业服务模式,面对当今社会群体的高需要多需求实行多形态服务的发展战略,突出保利品牌的优势,将主观认识与日益发展的物业行业客观结合,在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形下,积极创造以服务为主的多元化模式,与保利地产相依托,合理规划物业形式,实现资源最优化、利益最大化的服务经营理念,并主动深刻意识业主群体和社会需求的影响力和导向性,直接主动与业主沟通,与社会各行业合作,充分实现优势互补化,参照本行业内成功转型案例,进而为转型工作顺利进行提供指导性意见。

环境优的优势为手机卖场形成打下了基础,从而使得手机卖场的良好局面开始崭露头角,这一举措极大提升了商户进驻率,凸显了南宁赛格别具一格的经营模式,同时也顺应了IT卖场的发展趋势。

在物业服务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集思广益,开诚布公,本着赛格团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团队资源有效整合,为共同致力于新兴服务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篇2:物业服务转型在新形势下的必然性以及重要性

一、问题的提出

证券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 同时也是一个服务行业。传统的业务主要是经纪业务、自营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 同质化竞争趋势日益明显。证券经纪业务一直是国内券商的主要利润来源。经纪收入一般占到公司总收入的60%左右, 可谓“一亩三分口粮田”。经纪业务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券商的生死存亡。

由于一直实行许可证管理的行业限入政策, 整个证券经纪业务长期保持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收益率, 被诟病为“躺在床上数钞票”的业务。随着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 随着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程度加深, 随着新的战略投资者和竞争者不断加入, 随着佣金制度的改革, 新设营业网点越来越多, 交易技术越来越先进, 服务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证券经纪业务原先“高成本、高收益”单纯依靠“通道”赚钱的盈利模式走到了尽头, 以佣金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传统证券业务受到极大冲击, 市场环境的变化对经纪业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其表现为:

1. 佣金自由化导致券商之间“佣金战”日趋“白热化”。

大的券商不惜降低佣金, 牺牲巨额利润, 用以扩大市场份额, 其“兄弟残杀”的程度难以想象。与此同时, 客户与券商的谈判筹码越来越多, 谈判地位显著提高, 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 客户尤其是大客户、机构客户的流动日趋频繁。

2. 随着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的实施, 导致客户保证金的息差收入不断减少。

3. 市场规模日益扩大, 机构投资者

迅速发展, 随着投资者教育活动的普及深入, 客户投资日趋理性, 投资理念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导致客户对投资价值的研究和服务质量有着强烈的需求。

4. 随着券商创新业务的开展, 投资

品种日益增加, 客户自身迫切需要寻求券商证券研究机构的信息和研发的支持和帮助。

5.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更新, 新的交易手段越来越多, 这为券商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创造了条件。

面临日趋剧烈的竞争态势, 券商不得不纷纷调整业务结构, 拓展盈利渠道, 创新盈利模式, 以降低收入结构中对经纪业务的过度依赖。退而求其次, 不得不对转型期内经纪业务收入的基地———证券营业部进行运营管理的转型再造。

二、有益的尝试

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0年10月, 是江苏省第一家专业证券公司, 全国创新试点类证券公司, 全国A类A级证券公司。截止2007年12月, 公司注册资本10.22亿元, 总资产131.87亿元, 净资产24.15元, 净资本20.22亿元, 累计证券业务量14865亿元, 实现利税34.12亿元, 拥有北京、上海、深圳、南京、重庆、广州、杭州、福州、昆明、银川等全国各大主要中心城市的营业网点48个, 控股湖北金龙期货公司, 员工总数近1000人。18年来, 在对股东分别转赠股本50%的基础上平均年分红率高达12.85%以上, 成为全国唯一自成立以来持续盈利、从未亏损、高额回报的优质券商, 在致力建设规模适度、平台完整、业绩显著、特色鲜明的现代金融企业进程中, 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 国内券商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证券行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对转型期内经纪业务的运营模式及其特色化业务发展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 总体思路和模式是将证券营业部的功能定位于公司开展证券经纪业务的营销中心和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投资理财中心。为此, 南京证券在行业转型期内对经纪业务管理模式进行了重大变革。

1. 对证券经纪业务组织结构进行调

整, 改变营业部现有的经营管理职能, 除了提供基本的证券、基金的买卖与交易外, 逐渐将证券营业部转变为公司各类产品的营销中心和销售终端。

2. 对证券经纪业务系统进行调整,

形成证券经纪传统代理业务、创新业务, 金融产品销售业务等多头并进的业务结构, 推行“前台专业化”、“后台集中化”的经营管理模式。

3. 对经纪业务交易清算体系进行大

集中调整, 在全公司范围内集中交易, 集中清算, 为现有“营业部”模式转型为“营销中心”模式奠定了基础。

4. 对经纪业务人才的引进和使用进

行变革, 大力推行经纪人制度, 做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多能少”, 培养一支精干、专业的证券金融产品销售队伍。这是营业部转型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5. 对经纪业务的后台支持系统进行

强化支撑, 高素质的研究队伍和功能完美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是转型成功业务的重要保障。

这种新的经营模式把经纪业务职能分为后台运营和前台营销。运营的职能是保证证券交易和机构运转的正常运行, 营销则集中担负着推销金融产品、开发客户、服务客户, 其职能的实现主要依靠营业部通过客户经理直接面向客户开展营销工作, 总公司的职责是为营业部的营销工作提供全方位后台支持。这一变革为公司经纪业务带来了变化。2007年证券交易量同比增长347.71%, 客户数量同比增长44.77%, 市场占有率提高0.65%。

三、必然的抉择

1. 客观面对现实“卧薪尝胆”变革。

据江苏证监局《机构监管工作简报》统计, 江苏辖区内204家证券营业部2007年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平均净收入为6214万元, 辖区内6家法人证券公司平均净收入水平为5370万元, 而南京证券辖区内仅有5家达到净收入平均水平, 这对一贯以传统经纪业务占优势的公司无疑敲响了警钟!

2. 设计矩阵系统再造运营平台。

证券经营机构是服务性运营, 其服务的核心是增值服务, 即:信息、咨询、现场和技术网络支持。顾客的要求就是获取信息的及时, 服务咨询的质量, 现场交易的方位, 网络支持的安全, 由此派生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服务竞争, 从而使企业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 既巩固和发展了与客户的积极关系, 又提高了企业经纪业务的市场占有率。

回首证券行业的工作过程, 服务和产品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服务是一个无形的过程, 而产品是一个工艺的物理产出, 换句话说, 服务就是掉在你脚上你也感觉不到。服务实施的地点以及顾客的直接参与是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 还有一些包含有形或无形产品的后台支持接触前台运营过程。

由此, 证券经营机构的服务运营管理涉及现场 (包括自助服务) 实施的服务 (即用户必须到固定服务场所才能接受的服务) 和非现场服务 (即用户可以使用电话、手机、电脑等现代通讯手段来享受服务、实现交易) 。证券经营机构的相关部门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实现体系。

3. 体现服务本质实现营销转型。

面对严酷的竞争态势, 必须从战略高度对证券经纪业务的营销战略进行全面、深刻、系统的反思, 推行科学的营销战略, 而不是“理不清头绪, 抓不住要领, 干不出实效”,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客观事实的教训极为深刻。如果我们还不愿意认识到这一点, 或者以其它理由掩饰这一点, 那就是“温水煮青蛙”, 在升温的过程中在劫难逃。为此, 必须确立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实现利润目标为主体的全方位营销战略, 千方百计扩大客户群, 改善客户结构, 提高现有客户投资总额和投资水平, 以提高客户交易换手率;稳定现有客户, 提高现有客户的忠诚度;挖掘潜在客户, 开拓城乡结合部和乡镇市场, 提高非现场交易比例。

当前证券市场的竞争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差异化服务、特色服务和品牌服务已成为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服务已成为券商竞争的首要资本;竞争对手已深深打上国外资本的烙印;服务已成为复杂的、系统的、实力的竞争。营业部运营机制必须体现一个“活”字, 体现“责、权、利”相结合, 在市场竞争中, 不责备改革者, 不求全于竞争者, 只要结果不要理由, 只要结果, 不计手段, 只要结果, 不讲过程。集中精力紧紧盯住竞争对手, 你能做, 我也能做;你能干, 我也能干;你无我有, 你有我精, 关键是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年度盈利率。

当前证券公司大多以营业部为单位开展经纪业务。由于地区的差异, 竞争对手的差异, 使得营销策略根本无法统一。为此, 必须放手放权, 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 科学合理地界定各自的营销策略和管理权限。更为重要的是, 面对市场千变万化的竞争态势, 必须下决心改变旧有的“小生产”习气, 在转型中寻求突破, 在变革中实现发展。

与此同时, 构建全方位的营销体系, 把握证券经纪业务服务的本质特征, 在全公司树立“市场第一”、“营销第一”、“客户第一”、“服务第一”的观念。营销工作不仅是经纪业务部门的事, 它需要全公司各个部门的协调和支撑, 必须加强经纪业务管理总部与各营业部的纵向业务联系, 加强公司研究所、资产管理部、创新业务部、投资银行部、证券投资的横向合作, 实现内部资源共享, 内部沟通畅行, 使营业部真正成为产品推广中心、营销中心、信息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

篇3:物业服务转型在新形势下的必然性以及重要性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新形势;转型

一、知识技能教育向情感教育转型

高校音乐教育在现阶段的发展中,过度重视“量化”的知识技能积累,忽视了在艺术实践和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所产生的创新思维和情感沟通,所以音乐教育的脚步仍然停留在知识技能的教育观念的层面上,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音乐知识僵硬化、技能匠化、模仿多创新少、过于单一、口传大于心授。想要高校音乐教育能更好更快的转型,必须要打破单一的知识技能传授,与世界音乐教育观念及时接轨,把音乐教育向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综合、创造性的情感教育、价值体验的方向转型。

高校音乐教育的转型首先要注重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高校音乐教育过程中双方互动的创作性过程,积极鼓励音乐创作性思维,以此来提升它在音乐教学与艺术实践中的地位。创作性思维是人们意识中的主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留有更多的创造空间,让学生用创作性的意识贯穿自身学习和实践的全过程之中,要多鼓励学生无拘无束的自行处理演绎,因为二度创作的过程是具有即兴改变的意义。其次高校音乐教育要注重创造性情感教育向内动力审美的转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要重视提高创作音乐美的能力,不断提升欣赏和品鉴音乐的能力,当然转型的过程需要通过音乐心理学、音乐美学、授课方式、授课内容的改革。教师只有唤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主动积极的走进音乐、接受音乐,才能进一步的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从而发挥教师在音乐传授过程中的最大动力,要让创新思维、审美能力作为音乐基本功的重要部分进行培养,让学生在精神世界和感情世界中充分的感知音乐的情感体验。第三还要注重创新意识的发挥。创新意识是建立在专业知识技能和个人素养综合能力的基础之上,所以在创新意识发挥之前要保证学生具有消化音乐知识的能力,强化学生对专业的实用性、记忆性,只有掌握了技术理论知识,才能在创新过程中得到深刻理解。

二、从西方化教学模式向多元并举方向转型

高校的音乐教学是建立在西化的基础上,我们从音乐技术理论课程的设置上就能清晰可见,从而确立了西方在国内的话语权,由于音乐教育的基底西化,破坏力多元文化的本质,使得我国的音乐教育对价值取向上失去平等性。现如今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在高校音乐教育的母语回归的视角上,突破全盘西化的高校音乐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融合我国民族音乐技术和理论,从而打破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格局,主力培养学生对世界文化差异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寻找中西音乐的共同基础,使得多元教学在高校乐坛上获得并举。要突破西方的教学模式,使得高校音乐教育具备多元性,必须彻头彻尾告别我国师生对中国乐理不识、不懂的现状,教师要从教学内容上把握两种不同形态的音乐知识教授,培养双方的综合多元乐感,用多元兼收的理念改革高校音乐课程,广泛涉猎我国以及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在继承前人优秀音乐文化遗产的同时,极大的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创作跨世界的多元并举的音乐教育环境,用多元的精神理念和思维,来改变高校音乐教育中单一的全盘西化教学内容,进一步完善和构建合理的高校音乐课程体系。

三、从匠化教学方式向艺文并举的方向转型

艺文并举中的“艺”是指教学中的音乐表现手段、能力和知识,“文”是音乐的人文知识和姊妹艺术。在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中,长期以来都是急功近利,更多时候是重技轻艺、重技轻文的,这种教学模式导致艺文分离,也就是现存的匠化教学模式,要改变现状必须达到艺文并举的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进行转型,一是关注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文化,深度挖掘音乐课程和非音乐接触中的内蕴文化。二是建立高校音乐教育的人文理念,突破匠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三是扭转知识结构上的失衡现象,对学生的培养要协调发展。四是改变高校现有的教学指导思想中“艺”与“技”的关系,不仅要注重音乐技术的表现作用,还要注重音乐理论成果对技术发展的深刻影响。五是精英教学定位的改革,不仅要在学习内容上越学越专,还要对课程越分越细。六是改变非艺术化和素质化的音乐教学现状,从不同视角制定高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

四、从共性化教学观念向个性化方向转型

高校音乐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对于单一共性化的音乐教育观念而言,只重视了技能的培养,忽略了素质的提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少一部分会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大部分都是以灌输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授课。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不论从音乐课程设置上还是教学大纲的确定上很少凸显学生个性的内容,这样的教育现象是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想象力,阻碍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个性的发展空间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音乐教育应该与时俱进,所以必须要把课堂的中心转移,建立在学生的个性基础之上,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方向,把培养学生个性的教育理念放在中心位置,对于课程的设置,也要有不同类型课程的编排,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也要与课程设置相协调。教学内容要突破他人的知识和经验范畴,与具有个性特征的课外音乐活动相结合,将学生的专业和非专业的个性经验和生活运用到教学之中,从而促进高校音乐课程内容向生活实践回归。

五、结语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受到西方音乐教育体系的影响,对其全盘接受,高校的音乐教育忽视了教育过程中“育人”的理解和借鉴。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应该贯穿于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始终,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应该通过对音乐艺术学习的手段培养高素质、高水准的全面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秦润明.高校音乐教育学核心课程构建的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

[2]梁丽.音乐发展与高校音乐教育[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3

[3]管建华.21世纪主潮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4:物业服务转型在新形势下的必然性以及重要性

2010以来, 高校都大大改善了教学和实验等条件, 也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近年来, 各高校校逐步加大了对图书馆建设的投入力度。目前, 高校图书馆已全部实现了计算机集成化管理, 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也已开始运转。但在读者服务方面还是图书借阅、期刊阅览及电子阅览室的数字文献、上网服务。随着互联网、手机移动通迅技术发展, 人们很方便的借助百度等搜索引挚, 通过互联网终端、手机获得大量信息, 对图书馆的需求度大为下降。例如图书馆的装帧精美字词典已经成了摆设, 人们已经习惯在随身电子字典和网上使用百度和金山词霸等快速检索查看。通过互联网、手机看电影、看小说等愈来愈普及。来图书馆的读者也愈来愈少。通过我们来图书馆读者的分析统计, 借阅现代小说类和上网的读者最多, 借阅与自已专业相关书籍的也不多, 上网看数字图书几乎没有。因此, 图书馆在全球网络化、信息化的大环境下, 图书馆的功能、信息用户的需求特征等都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读者获取知识、信息之目的, 以及获取渠道与要求等也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以及读者服务的个性化, 都要求图书馆进行服务创新。

2 创新图书馆服务内容

2.1 服务理念创新。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于1912年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创新是指以独特的方式综合各种思想或在各种思想之间建立起独特的联系的这样一种能力。能激发创造力的组织, 可以不断地开发出做事的新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新办法。管理创新则是指组织形成一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创新必须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高校图书馆目前存在的问题很多, 但最为关键的是管理的封闭性以及基础建设和人才缺乏。这主要是由于各高职院校在图书馆管理上缺乏有效的协调, 各自为政的分散型管理使得宏观规划、管理、调控的能力丧失, 加之严格的行政监控使图书馆缺乏必要的管理自主权, 其灵活性、积极性、创新性都受到限制, 图书馆管理模式趋于僵化。先进的服务理念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思想基础。应从传统图书馆服务观念的禁锢中走出来, 确立新时期图书馆服务的新理念。一是以人为本理念。就是要以读者为本, 把满足读者需求作为图书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读者需求为中心, 以读者满意为尺度, 不断满足读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就是要切实维护和保障读者在利用图书馆中的各种合法权益, 尊重读者、关心读者、爱护读者, 保障广大读者公平利用文献信息、平等享受图书馆服务、平等享有接受教育的权益。就是要尊重图书馆员的创造精神, 努力营造激发图书馆员创新能力、鼓励图书馆员成就事业和谐的人文环境, 形成全体公共图书馆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二是公平理念。就是要科学配置文献信息资源和合理分配图书馆资源, 为人们提供平等的文献信息服务和各种文化服务, 让更多的人读更多的书;让更多的读者享受更多的文化生活, 保障每个读者的文化权益不受损害。

2.2 服务创新的内容。

从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服务发展趋势看, 图书馆服务的内容急需拓宽, 服务的方式方法急需改进。其创新服务主要方向:一是开展个性化服务, 加大网上信息服务;二是为在校师生, 包括学院行政领导干部在内的各项服务。图书馆服务内容也从馆藏资源发展到网络资源, 服务的手段也向现代化发展, 为读者提供的不仅仅是纸质文献, 还包括多媒体、图像、数字化文献等, 它使传统图书馆以书目为中心的内务管理, 发展到现在的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 并且通过网络, 图书馆馆藏资源与服务可以无障碍地走向世界, 增强社会效益。读者可以预先通过电脑输入书名、作者姓名、或者图书的索书号、图书的ISBN号等多种途径查询所需的图书, 然后进入书库中取书;还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多个馆的馆藏情况, 直接在网上进行预借、续借和享受数字图书馆的全套服务, 轻松地将所需资料下载到自己的硬盘上, 建立个人图书馆、以备随时阅读。

建立特色服务。有学者将图书馆特色服务定义为“凡以某种特色藏书, 某种特色服务内容和某一特定读者群为专门服务对象的服务就是特色服务”。这一定义准确地概括了图书馆特色服务的内涵、特征与服务对象, 从概念上将图书馆特色服务与图书馆传统常规服务予以区分。图书馆特色服务通常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 是以特色馆藏为基础而提供的特色服务。由于地域、历史及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等原因而形成的特色馆藏资源, 针对某一领域的读者开展专门化服务。第二, 开展有别于传统内容的具有特色的服务, 或运用新颖的手段开展服务, 如视频点播、专家讲座、上门服务等。第三, 针对某一特定读者群和目标读者而定制的个性化服务。

图书馆特色服务的特点。其一, 要有独特性。独特性是相对于图书馆传统服务而言所表现出来的特色, 这些特色可表现为藏书结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 也可表现为针对特殊群体的特殊服务。强调独特性并非刻意追求标新立异, 独辟蹊径, 而是要以需求作为出发点, 以特色满足需求。其二, 要有针对性。特色服务必须具有针对性, 重点针对服务对象而展开。如根据辖区丰富的旅游资源而设立旅游图书馆, 利用区域人才济济的优势开办专家论坛等。其三, 要有创新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特色服务是在传统服务基础上的创新。

2.3 增加图书馆创新服务。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人才为目地, 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现办学特色、把握教育属性的重要任务。针对当前“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育的实践, 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应当从教育教学观念转变、人文教育专业渗透、教师职业人文素养提升等方面, 加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育的创新服务工作。

增加建设实物动手益智室。针对高职教育要求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强特点, 设立实物动手益智室, 在室内购置大量需动脑和动手才能完成益智类器具, 和与它们配套的书籍, 如中国著名的九连环、七朽板、华容道等;外国的摩方等, 吸引学生到图书馆动脑动手拆卸组装完成这类益智类器具, 相互讨论、比赛, 提高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 以及相互合作协作的团队精神, 为在校学习带来乐趣和为今后走上工作中带来帮助。

摘要:从高校院校图书馆服务基本状况, 从基础图书馆传统的读者服务创新, 到增加动脑动手益智室创新服务内容建设二方面, 对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创新内容,动脑动手,益智室

参考文献

上一篇:国培磨课研修总结下一篇: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自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