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培训调研报告

2024-06-17

新型农民培训调研报告(精选8篇)

篇1:新型农民培训调研报告

新型农民培训现状调查报告新型农民

培训现状调查报告

南溪地处成渝经济走廊城镇组团的核心区域,距离宜宾仅33 公里,已完全融入宜宾半小时经济圈。宜宾是万里长江的源头城市,是川南经济区重要的产业聚集区,南溪作为宜宾市城市发展及沿江经济的重要组团,其优势十分凸显。

随南溪工业的大发展,区城经济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必成当务之急,传统的生产模式必将打破,失地待业人员必将产生,各种新的种养模式也必然形成,新型农民必将出现。同时,现代农业、服务业、生产制造业的发展和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的兴起,也必将催生新型农民的出现。因此,开展新型农民问题的研究,构建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全面实施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是适应我区当前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民工的学习需求,2012 年 4 月 6 日,我们深入罗龙镇长江村、东风村对李小姐、王女士、周先生三名农民进行了调查,总体来说,现在的农民学习进取心都非常的 xx,都希望能有更好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知识水平,让自己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有更好的提升空间。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便有一批批为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农业户口人员而进入

城镇务工,这个群体就是农民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朋友走出家乡,为梦想为生活在城市奋斗打拼,他们大多数在城市的基层成为城市的基层砥柱,为城市的发展做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用人单位对农民工朋友的学历、知识、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等方面的要求,促使农民工朋友要在生活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在城市中高水平、快节奏的生活。为了解广大农民工朋友在工作中的学习需求,特此随机对三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农民工朋友做了调查问卷,以便更好的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实际工作能力的运用和发挥情况,针对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知识给予相应帮助和合理的解决方法,使农民工朋友们能够快速提高自我,熟练掌握工作技巧并能达到专业水平,从而更快更好更轻松的适应城市生活。

二、调查内容 (一)调查的对象和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围绕“农民学习需求”问题而进行。

李 xx,女,19,职高,群众,未婚,家庭成员有 3 人,她现在一个民营企业任职,月收入 1500—2000 元左右。李小姐很想学习农学,在获得专业知识后回家乡支持当地农村的发展。本来学旅游的她在现实工作中并没有什么优势。她也考虑到通过短期培训进行脱产学习服装加工,这对于她继续留在城市有一定的帮助。毕竟手工制造业也需要一批真正有手艺的人。

王 xx,女,23,初中,群众,已婚。家庭成员 4(有子)。她现在一酒店工作。因为自己的学历低,所以成了她竞争的门槛。所以她现在最想取得一个本科学历,主修经济学,当一个财务方面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短期餐饮服务培训她也感兴趣,可以先在餐饮业好好干下去,寻找更好的机会去深造。

周 xx,男,23,大专,团员,未婚,家庭成员 3 人。他有些腼腆,但是计算机的水平不赖,学历也还不错。所以他想到广播电视大学学习经济学,当一名财务人员。如果不行的话,他就去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短期培训,学习数控技术,毕竟对于一个男士来说,数控这个职业也是不错的。

(二)学历及收入状况 从农民工调查对象中受教育程度来看,其学历主要集中在中专、高中、初中,比例为 90%,最少的是大专,比例仅为 10%。50%的农民工反映缺乏技术成为他们找工作的最大困难,35%的农民工反映学历成为他们工作过程中的最大困难。从调查对象岗位看,主要岗位办事员 30%,技术工 10%,普工为 60%(三)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 xx,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

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农民工现有学历一般都低于本科学历。而且农民工的学历与年龄成反比例。50 岁以上一般为小学以下学历;30 岁—50 岁一般为高中以下学历;20 岁—30 岁为本科以下学历。其学历与同等城市人相比有很明显的差异。

三、农民工学习需求的现状及分析 (一)学习需求明确 农民工生活在社会生活的底层,每个月只领到微薄的工资。而工资的花费除支付日常开支之外还存在着其它方面的费用。例如:邮寄回家乡的亲人生活费、子女的教育经费等。这样的状态下使农民工朋友更急切的想改变生存环境,那就是可以挣更多的钱,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二)农民工参加学习障碍,劳动时间长“没有时间”成为首位原因。因为现在大部分工厂上班时间名义上 8 小时制,但实际上班时间往往 12 小时左右,平常周六日也加班,几乎很少有人能够得到国家规定的每周休息两天的,农民工的休息权益基本上没有得到保障。但是农民工为了能有工作,就算很想学习技能、学习知识,也很难有时间去学习。

(三)培训的费用高因为参加培训,出培训费外,书本费、考试费、职业技能鉴定费等费用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这让农民工挣扎需不需要参加这些培训。另外国家政府虽然明确提出农民工就业专项资金补贴,让其使用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上,但由

于使用范围狭窄,审批却很严格,往往资金很难到位。而造成农民工一面急需帮助,另一面资金却又不到位的现象。

四、关于农民培训的调查述评:

农民教育培训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造就规模宏大的新型农民队伍,切实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态度,对市场信息的选择和运用水平,对新品种和新科技的吸纳能力,以及能否移风易俗过文明、健康、向上的新生活,根本上取决于农民自身的文化、科技、技能、法律和思想道德等素质。农民素质的高低,在构建和谐社会及促进农村稳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地位。

而目前,对于农民培训问题,综观省内、外的培训现状,普遍认为:

(一)政府对加快经济发展有一种 xx 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而有些部门对农民教育是现实的生产力却认识不足,认为教育只是一种间接生产力,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重经济建设,重项目投入,忽视教育特别是轻视农民教育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上热下冷”现象。我区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非常重视,每年都制定出台一系列措施。但是,乡镇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农民教育培训不是自己的重点工作,工作落实不到位。部分基层干部认识不到位,认为农民只要不上访,就没有必要进行农民教育;农民只要有活干,就没有必要进行技能培训;工作存在形式主义,教育内容不够丰富,浮在上面打电话、造文件的多,深入基层示范引导服务少;教育手段比较单一,依然停留在“读读报,开开会”、照本宣科上级文件的老套做法。

(三)个别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敷衍了事,做过场,教育培训工作仅仅是“报名册争投资”,既耽误学员、又欺骗政府。农民培训没有实效。

(四)重课堂理论讲座,轻实践技能操作培训。

(五)缺乏本土教材、没有稳定的培训师资、没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没有通过培训后去实际指导、帮助农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帮助转移就业。因此,新型农民技能培训随意性很大,培训效果甚微。

五、调查反思:

(一)培训机构的问题研究:目前,参与农民培训的部门多,又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致使教育资源严重浪费。由于多个部门(农业、林业、水利、农机、劳动、妇联、共青团、科协、扶贫办)搞培训,加之一些企业、社会团体、个体户也进行培训活动,造成:一是培训内容难以统一,农民在生产中无所适从。二是重复培训多,主要表现为培训地点和内容的重复,往往一个地方培

训多次,而有的地方一次培训也没有;一种内容培训多次,出现了“学了的用不上,要用的没处学”的怪现象,使本来有限的教育培训资源浪费严重。三是培训缺乏连续性。有些部门的培训是一阵风,使农民无法受到连续性的培训。

(二)参训农民的现状问题:农民群体差异大、需求多,培训难度大。一是文化素质偏低。他们对新兴的农业科技、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方式缺乏接纳、吸收能力,导致农民教育培训难度加大。二是思想意识保守、安于现状。相当一部分已就业农民虽有培训愿望,但同时他们只看眼前利益,存在“小富即安”思想,轻视对科学文化和技术技能的学习,认为学习技术耽误生产,普遍存在既想致富又不同程度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把农副产品的销售、价格的提高、市场风险的规避都寄希望于政府,市场观念、市场意识非常淡泊。虽然小部分人对于能使个人有较好收益的技术往往热情很高,但是谈到费用时,就不愿参加培训学习,更没有形成交费参加科技培训的观念。三是由于年龄的大小不一和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决定了农民对科技的认知、需求、接受和实践操作上有很大的差异,使培训的成效大打折扣,培训难度加大。

(三)培训的方式和教学的手段问题研究:目前的培训仍以传统的教学为主,主要是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远程教育设施不足,信息滞后,新技术不能及时推广,就更谈不上数字化信息的多媒体教学培训。

(四)培训教材问题:目前,培训的教材、资料五花八门,不切合当地实际。故如何解决切合当地实际的培训教材,以期达到应有的良好效果,是本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培训基地及设备设施问题:空洞的说教和抽象的讲座,只能是一种走形式、做过场,没有实际意义,达不到应有的培训目的。

六、调查建议 (一)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 充分认识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行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市场需求为依归,以转移就业形式为引导,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要逐步完善培训服务体系,加大宣传力度,把职业需求情况、技能要求等及时传递给农民工朋友,使他们了解参加培训的重要性。要建立农民工培训需求调查系统。对农民工朋友培训需求进行分类,使之可以按其需求提供相应服务。

(二)关于培训内容要进一步丰富,科学的制定培训项目,以长训或短训结合学历教育的形式开展。培训要加 xx 成效结果宣布,在实际教育中切实提高培训含金量。针对农民工朋友的资金不足培训中心可以推出相应的优惠制度,适当降低培训的成本。

(三)灵活办学,把培训班办在企业、工厂、村社,送教下乡,把职业学校的办学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融合,为地方经济发

展服务。

(四)只有在整合资源、多部门联动的基础上,才能为农民工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充分利用现有闲置的中小学校舍,建设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等公共设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

二 o 一二年八月八日

篇2:新型农民培训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民的劳动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对农机化的依赖越来越明显,打造以农机手为主的新型职业农民势在必行。实践证明,现代农业靠科技,农业机械是载体,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素质靠培训。面对新形势,XX县农机部门充分认识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壮大农机化人才队伍,提高农机化人才素质。上半年,全县共召开培训现场会6次,科技下乡宣传、培训30余次,发放农机技术资料6000余份,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3期,共计培训各类农机人员2600余人次,通过培训,为农机化“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促进了全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通过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加快造就了有文化、懂技术、会操作、善经营的新型农机手和新型职业农民;提高了农机手安全驾驶操作水平,有效预防和降低农机事故,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提升了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优化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结构,夯实农业机械化发展基础;提高了农机科技应用水平,促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转变。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机培训学校经费严重不足。近几年来农机化教育培训投入少,教学设备陈旧,电教设备不足,多媒体教学普及程度不高,教学场地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机师资队伍不强,由于机构改革和编制等方面的原因,形成人员老化,教师队伍出现断层,现有农机教师学习机会少,知识更新慢,特别是有专业知识的年轻教师少,教练员配备不够充足。

2、农机手对教育培训认识不够。机手从经济考虑,怕花费时间影响收入,不愿参加系统培训;有的机手法治意识不强,心存侥幸,逃避培训办证,不想参加培训。农民机手对农机化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差。

3、培训内容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长期以来,农机培训以安全生产知识和实用技术为主,这一做法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民对农机科技知识的需求。随着农民向产、加、销综合生产经营方向的不断扩展,导致有的培训者认为,既使通过正规农机培训,学到了一技之长,也不能很好地解决就业问题。

三、主要做法

1、制定方案强化宣传引导。按照省市农机主管部门有关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年度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工作内容和进度,落实培训任务。加强对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的宣传引导,向行业和社会宣传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的重要作用和成效,扩大影响力和认知度,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营造有利于农机化教育培训的良好环境。

2、创新农机培训方式方法。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创造培训机会,搞活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充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机培训,鼓励农机生产和销售企业、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等团体共同参与培训活动。紧紧围绕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求,采取现场演示、送教进村、科技入户、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大胆探索农机培训新形式,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做到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吸引更多的农民机手参加培训学习。

3、培训提升推广人员素质。重点培养县、乡、村、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推广人员的示范推广、技术服务、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能力,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同时,加强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安全监理等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加快知识更新,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

4、注重农机实用人才培养。重点加强农机驾驶操作、维护修理、技术指导、经营服务等岗位实用人员的培训,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机手,提高农机作业服务能力,增强致富本领。

5、利用购机补贴政策培训。由于购机补贴等国家优惠政策的实施,农民购机积极性高涨,先进农机具大量增加,新购机农民迅速增多。为尽快让购机农民掌握现代农机操作技能及维护保养常识,提高机具作业质量和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促进安全生产,利用农户购置机具的时机对他们进行定点集中培训,购机补贴办公室、农机校、推广站、农机经销和生产企业协调合作,讲解农机法律法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及购机程序、农机基础知识和农机化新技术等,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重点农时有针对性培训。在三夏、三秋农忙前机具检修的时机,派出教师、专业技术人员或有实践经验的农机维修人员,深入村队、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边检修边培训,对机手进行农机使用保养维修的现场培训,主要讲解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日常维护及维修常识;作业期间,农机技术服务队赴田间地头为机手进行现场培训指导,帮助解决技术难题,纠正违章作业。

四、对策和建议

1、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广泛宣传农机化教育培育大行动优化农机队伍和造就新型农机手的重要意义,形成全社会对农民教育工作的共识;宣传农民群众依靠农机科技脱贫致富的典型,调动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参加农机化教育培训的主动性,营造农机手主动参与教育培训的氛围。

2、增加教育培训投入。建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为农机培训机构购置一批先进适用的教学设备,逐步改善教学条件。把农机培训机构购置教练车、解剖教具车列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扩大农机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范围,增加计划名额和培训种类。

3、稳定农机培训队伍。从编制上把农机校现有的差额事业单位提升为公益性全额事业单位,确定一定数量农机教师事业编制,提高教职员工的工作条件,使他们安心农机化工作,专心农机培训事业。吸收一些有学识、有水平的年轻教员,使农机教育培训人才队伍向年轻化、知识化方向迈进。

4、建设基层培训阵地。扶持建立一些乡镇村农机科技示范点,让农民参观和学习农机实用技术。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开展系统内培训,内容包括实用技术学习和实践经验交流,以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和适应市场的能力。

5、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加大对农机教师培训的力度,让他们参与农机推广、农机管理组织的学习活动,提升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抓好农机教师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为教师进修、学习深造提供便利条件。通过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和技能,使教师做到讲授与教练同时进行,成为既是教员又是教练员的优秀人才。

篇3:浅析新型农民培训

为开展好新型农民的培训, 笔者专门对武威市的农民培训情况做了调查。通过调查, 发现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对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组织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组织农民参加教育培训重视程度不够, 宣传教育不到位。二是农民自身认识存在误差。相当一部分农民等待开发建设征地, 认为征地后政府会包办解决就业问题, 而自主参加培训、提高自身就业技能的积极性不高。三是部分农民存在急功近利思想, 希望通过两三天的技能培训就能掌握一门技术, 对应该具备的基本技术和管理知识缺乏兴趣。四是有很多农民工认为他们外出打工靠自身已有的体力和技能就行, 根本没想到要通过培训来改善就业环境, 增加收入。五是很多已经实现灵活就业的农民工看重眼前既得利益, 而忽略经过培训可能实现稳定就业带来的长期利益, 所以培训愿望不强。

针对上述情况, 笔者认为要搞好新型农民的培训, 必须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使新型农民的培训落到实处, 收到实效。

一、营造浓厚氛围, 动员农民参训

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和专栏, 宣传外出务工人员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历程, 用发生在他们身边的鲜活事例教育、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就业技能培训。

二、制订培训计划, 提高培训质量

为使农民培训有计划、有步骤、高质量地开展, 在实施过程中, 我们要根据现有的农村劳动力现状、农业生产技术和企业用工需求, 严格按照培训要求, 从地区经济发展和自身优势出发, 选择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作为授课主要内容, 由武威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外聘专家及具有实际经验的专业户进行授课, 授课老师要在田间地头、厂房车间, 以理论结合实践给学员们授课, 确保每位学员学到技术。

三、整合教育资源, 联合开展培训

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覆盖面广, 培训群体数量大, 需要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形成合力, 共同开展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目前参与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部门多, 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的职责范围没有明确划分, 自成体系, 互不联通。省、市、县、乡纵向建立的科技素质培训资源未能相互有效地衔接。横向层面涉及农民培训工作的部门有农业、科技、教育、劳动、财政等多家培训机构, 造成重复培训等。因此, 必须由政府出面, 整合这些教育资源, 确定具体的牵头部门, 其他单位分工协作, 共同努力, 才能搞好农民的培训工作。

四、摸清培训需求, 培训因材施教

一是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为基本对象, 以生产大户、示范户、村民组组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等为重点, 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二是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出现的大量农业、农村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 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专业协会等组织中重点进行农业、服务业、工程技术专业培训;四是在农村务工人员中进行岗位技能培训, 帮助他们设计职业生涯, 使他们从简单的熟练工成为有技能有职称的技术工人。

五、结合农民实际, 创新培训方式

新型农民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沿袭传统的培训方式已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农村实际, 所以要改变培训方式, 要根据农民和市场需求, 围绕培训质量, 结合地区实际重点开设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副业产品加工、特色养殖、苗木栽培与管理等品牌专业, 努力实现“一镇一品”, 使农民从“要你学”转变为“我要学”, 始终把科技报务终端建到田间地头和农民身边, 体现在农民最需要的时机, 潜移默化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篇4:新型农民培训调研报告

调研组先后查看了唐河县农业局、农广校条件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随后召开了座谈会,就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唐河县农业局李局长就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会工作向调研组做了简要汇报,唐河县是国家级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生产10年连续增长,2013年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00人,到许昌县考察学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多次给县委、县政府回报此项工作,唐河县政府专门下发唐政办83、84号文件安排这项工作,成立了副县长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办牵头,农业、畜牧、财政等部门为成员单位,村支部初选、乡镇政府、农业局把关筛选学员,采取普及性培训,把4个乡镇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100多名学员集中13天时间在宾馆上课、考试,利用1.5天时间在曹氏百川面叶、脱毒红薯生产基地实地现场考察,参加培训学习学员反映很好,询问2014年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培训,培训结束后,一周时间加班加点整理完善学籍档案资料。下一步专门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尽快把农广校划拨县委党校的人员编制要回来,充实农广校办学队伍,力争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虽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种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满足了知识的需求,下一步应该把审计、教育部门吸收将来,便于今后工作更好地开展,需要配套政策的出台支持。

省校康校长表示,我们到10多个县调研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国家目前没有什么标准,多听、多看,查找培训中存在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每个县有每个县的做法,每个县有每个县的问题,调研工作结束后,我们及时写出调研报告,早日向上级汇报,力争扶持政策的出台,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健康、顺利、有序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全力推动全省农广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5:山东新型农民创业培训 实践报告

您们新年好

首先让我自我介绍一下吧!

我是来自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杨庄村的村民王惠。从事农机维修服务十多年。在二零一二年四月份有幸在镇农技站的帮助下合同村民15人以投资入股的形式成立了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全体成员出资,联合收割机15部,大型拖拉机17部,出资全额为106万元并在枣庄市工商行政管理薛城分局注册,注册法人为王惠,注册全名为(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益农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自成立之后,不断受到区局领导的表扬如在百度点击薛城区益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就可以找到区局给我社做的报道和表彰。

合作社在二零一零年三峡生产期间做到了先锋表率的作用。先后同本村村委和周边村委会签订了收割书面协议,共收割小麦7500余亩,随后又在区局领导的协助下到台儿庄去支援三夏生产,后来台儿庄农机局表示感谢还有杨局长亲自率队在6月29日炎炎烈日将一面绣有“心系农机,真诚合作”的锦旗送到我社。并由区领导一同收下此荣誉,在三秋农耕和播种方面,益农也组织全社机械经过检修调整和对农机手的培训后作出了突出成绩。

在二零一零,被枣庄市农机机械管理局评为“二零一零全市农机合作社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合作社本着用科学武装大脑的信念,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科学就是发展力的理念。就在二零一一年十月份合作社就有幸在镇农技推广中站的指导下参加了“山东省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班”在短短的20天的培训中,在各科老师的精彩授课中,使我学到了在别处没有学习过的知识,并在班主任曹敬国老师的指导下,理论结合实践完成了各项作业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紧张有序的学习,使我在农机合作社的基础上打算带领全社成员拓宽思路解放思想,重新在利用国家的土地流转政策,承租土地100亩进行科学种植蔬菜来进行创产增收。王惠、2012年1月4日 17:15:19

经过多次考察,决定在承租的方田中进行60个蔬菜大棚种植,利用现代的管理技术,如利用太阳能灭虫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施用有机肥和用机械化作业进行季节蔬菜的绿色无公害种植。绿色的农业核心理念是科学、安全、高效、和谐,注重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多功能性。做的传统农机和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生产和保护结合,合理开发与高效利用相结合、来自广东的27个监测哨点报告的农药检测结果显示,蔬菜雷,尤其是豆类蔬菜和叶类是蔬菜机茶叶是农药残留的高危食品,属于中等毒性或者低毒性。馒头的1油条等油炸类食品铝超标现象尤其严重,是制作中滥用明矾造成的,长期摄入可导致儿童发育迟缓,老年痴呆等,酒类,调味品中也发现了合成色素,熟牛肉中硝酸盐超标等食品安全十分严重。所以在生活中,人们急切寻找优质安全营养的食品。

本着创产增收,满足群众需求的愿望,本合作社规模化生产,统一管理,采用先进的太阳能灭虫灯和有机肥料,用化学农药防止蔬菜病虫害,使产出的蔬菜中有害物质含量低于国家规定的范围

在今后的生产中做到与房屋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提出一下几点;

不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如3911.1605等

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物理和生物杀虫,对害虫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

在选址上无污染,无矿业污染,而且交通便利

选择良种抗病,抗虫优质高产品种

选择配方施肥,有机无机复混或者使用活性菌有机肥

相信这样种出的蔬菜会是优质安全健康的。一定会给每位合作社伙伴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篇6:新型农民培训总结

为了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人才工作的意见精神,一拉溪镇党委政府在新型农民培养方面,采取了加强培养、严格管理、分类考核等措施,不断提高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使其在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针对全镇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了新型农民人才队伍的管理和培养力度,努力培养适合我镇转型期建设所需的管理人才、种植、养殖专业技术人才。

一、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镇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五中全会专门强调,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农业部提出了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启动“九大行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内涵丰富,任务艰巨,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就要培养新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受益者。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没有适应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就缺乏根本支撑。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才能让农民共享和使用农业科技成果,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才能提高农民务农和转移就业的能力,形成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才能使农民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形成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培养新型农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抓手。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素质。农村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从长远看,关键还是要靠科技进步。在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中,劳动者是决定因素,只有把农民培养成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新型农民,才能使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三增”目标。所以,我们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抓住了新型农民培养,就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三)培养新型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需要。说到底,“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我国农民基数大、素质相对偏低。

据统计,在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1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6.7%,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制约了先进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制约了农村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制约了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不提高农民素质,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四)培养新型农民是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指出,要“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人员。”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也明确要求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可以说,培养新型农民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农民教育培训是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的根本途径。影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因素很多,我这里主要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发挥农业部门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首先,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发挥好统筹、协调、组织和服务的功能,要千方百计争取政策和资金,制定规划,加强指导与评估,搭建好工作平台。其次,要充分利用教育、科技、文化等各行业、各部门的现有资源,形成农民教育培训合力。第三,要充分调动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使隶属于不同行业和部门的教育培训机构广泛参与。第四,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切实增强他们增收致富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远程教育培训手段的优势,采用发放技术明白纸、播放光盘、科技直通车下镇、开通科技大喇叭等等形式,开展普及性知识培训;要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培训方式,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条件保障。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体系、强化手段、稳定队伍、调动农民自身积极性,建立起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提高农民教育培训效果,真正做到让农民满意。要引导教育培训机构根据农民的需要,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教育培训效果。要以培训内容农民是否需要、培训方式农民是否接受、培训结果农民是否满意,来作为

篇7:新型农民培训表态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学员上午好:

全区新型农民培训项目能够率先在我镇举办,充分体现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我镇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持和肯定,既满足了广大群众求知若渴的愿望,又提高了农民兄弟致富创业的本领。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培训学员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参与此次培训的培训机构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真挚的感谢。

当前我们的农村农业生产工作接近尾声,我们广大学员一定要利用好时差,把冬闲变为冬忙,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农业生产、生活的关系,抛开杂念,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培训中来。虽然我镇依靠广大群众在全县乃至全区现代农业生产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靠当前的农业生产技术已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和建设新农村的需求。

俗话说:‘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这次新型农民培训的内容非常丰富,理论性、实践性、针对性都比较强,我们广大学员一定要牢牢把握这次年载难逢的学习机会,严格组织纪律,遵守各项学习制度,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要发挥好示范和带动辐射作用,在有限的培训时间里,学有所悟,学有所成,高标准的完成次些培训任务和要求,树立望洪镇新型农村农业生产人员的良好形象,为推动广大学员科技致富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8:浅议新型农民培训

1.1 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区别

我国传统的农民就是农夫,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是对他们的最好写照。他们日出而作, 日没而息, 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解决自家的温饱。他们虽然有着勤劳善良、忍辱负重的优良品质, 但也习惯于逆来顺受、保守短见, 更缺乏组织性和创造性;而新型农民是相对于传统农民而言的, 是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 用经济学意义表述应该叫“农商”, 即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 以需求指导农业生产, 以新产品引导市场, 并以商业活动为舞台的新生产者。

1.2 新型农民应具备的品质

新型农民应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对“三农”及其相关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有理想, 有追求, 有鲜明的创业精神;应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要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具有一定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等方面的一技之长, 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带头人;应有崇高的职业道德, 有良好的生产和生活习惯, 遵从“八荣八耻”, 做一个文明的社会分子;应有组织有纪律, 视野宽阔, 要懂得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2 加强新型农民培训的意义

2.1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着力培育新型农业人才。“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 作为新农村建设直接参与者、主要建设者和最终受益者, 农民素质的高低将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和艰巨任务, 都十分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2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出路, 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助推农业现代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唯一途径是加强农民综合素质的培训工作。

2.3 是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农业需要通过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合作、商品化生产, 进行集约生产、规模经营, 以获取高效益。因此必须培育出具有现代市场经济意识、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具备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农民。

2.4 是实现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农业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 让农民掌握先进的科技成果并运用到农业生产和经营中才能从根本上增加农民增加收入。

3 新型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3.1 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较低, 思想意识保守、安于现状, 导致农民教育培训难度加大

相当一部分人文化基础偏低, 对新兴的农业科技、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方式缺乏接纳、吸收能力;有的虽有培训愿望, 但同时只看眼前利益, 存在“小富即安”思想, 认为学习技术耽误生产, 普遍存在既想致富又对政府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市场观念、市场意识非常淡泊;部分农民存在急功近利思想, 希望一次培训就能掌握一门技术, 只想要“如何增加产量、如何减少投入”的“秘诀”, 对应该具备的基本技术和管理知识缺乏兴趣;年龄的大小不一和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 决定了农民对科技的认知、需求、接受和实践操作上有很大的差异, 使培训的成效大打折扣, 培训难度加大。

3.2 培训机构和培训内容不规范, 严重挫伤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 扰乱了培训市场

正规的培训机构往往存在培训不连续, 培训是一阵风, 上冷下热的状况, 培训的地点和内容难以统一, 重复培训较多, 严重浪费教育资源;个别培训机构敷衍了事, 做过场, 工作存在形式主义, 教育内容不够丰富;一些企业、社团和个体户往往是为了推销某种产品也进行培训, 甚至推销一些假冒伪劣产品, 使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挫伤。

3.3 师资力量薄弱, 培训方式和教学手段落后

很多培训教师是临时上阵的, 他们没有教师资格, 多数些普通的管理人员;目前的培训仍以传统的教学为主, 主要是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 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远程教育设施不足, 信息滞后, 新技术不能及时推广, 就更谈不上数字化信息的多媒体教学培训。教育手段比较单一, 依然停留在“读读报, 开开会”、照本宣科上级文件的老套做法。

3.4 政府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培训效果不明显

目前农民培训还没有相对固定的经费投入主渠道, 也没有将农民培训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经费投入难以保障。培育新型农民, 加大各方资金投入是关键;在现有体制下由于农民培训工作的资金、师资、场地等诸多要素无法统筹安排, 无法资源共享, 导致培训方式单调, 培训内容不系统、不深入、难持续, 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 有相当一部分培训项目尽管投入了许多人力、财力、物力, 却难以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4 解决问题的途径

4.1 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宣传力度, 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文化等综合素质

以政府为龙头, 尽快制定出台并实施“新型农民培育计划”, 确立实施目标、实施办法和考核标准, 全面推进新型农民培育工作。要深入乡村做好宣传工作, 向农民讲清务工与务农的区别, 讲清科技致富、科技兴农的重要性,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电台等媒体, 大力宣传科技致富、自主创新致富的先进典型, 让农民逐渐主动接受培训, 参与培训。另外, 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 对经过培训取得“农函大”结业证书、农民技术员职称的农民, 在农业项目贷款、土地流转承包等方面给与政策性倾斜, 对一些特别优秀的学员, 可以聘任为村级农技指导员, 并给与相应的资金补助, 实行培训、考核、聘用、待遇相统一的政策, 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4.2 有效整合资源, 规范培训机构, 建立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政府统筹宣传、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行业、各部门的现有资源, 农业部门牵头, 组建培训实施机构。成立新型农民教育培训行政领导机构, 负责教育培训项目的全面领导协调工作;建立培训指导小组, 负责保障、监督、协调、督促、培训等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 主要负责项目实施的日常管理工作。成立专家组和师资团, 成员包括农广校、农技站、植保站等单位的专家组成, 使农民教育培训真正的形成合力, 共同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

4.3 强化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 积极改善培训手段

加强对培训机构现有教师的继续教育培养, 或直接聘请专业的培训教师;积极推广以计算机为支撑的数字化信息多媒体教学培训的形式充分发挥现有远程培训资源, 以“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为依托, 积极建设县乡镇村三级远程教育设施, 把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生动直观的数字化多媒体培训形式应用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将新的远程培训模式———“手机短信移动学习”引入农民科技教育工作来, 使农民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利用手机的短信平台进行交互式的技术培训、信息交流等, 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4.4 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 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 从根本上提高培训效果

政府要高度重视, 要将农民培训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 对所拨经费实行集中管理, 专款专用, 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同时, 适时引入市场机制, 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民办培训机构参与农民培训工作, 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入体制, 解决农民教育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 从根本上确保农民教育培训活动的顺利实施。

摘要:本文对新型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并指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上一篇:化学社趣味知识竞赛题下一篇:新产品开发项目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