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踏板车离心式自动离合器的检验

2024-06-12

浅谈踏板车离心式自动离合器的检验(共9篇)

篇1:浅谈踏板车离心式自动离合器的检验

磁流变液离合器离心力特性研究

以圆盘式磁流变液离合器为例,介绍了磁流变液离合器的工作原理,用Bingham模型描述了磁流变液随外加磁场变化的.流变特性;对离心力进行模型描述,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引入无量纲的特性参数,分析了特性参数与其它变量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变量参数对磁流变液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磁流变液离合器转矩与体积分数分布曲线斜率关系的数学模型,指出提高输出转矩的方法,为磁流变液离合器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作 者:王鸿云 李泳鲜 郑惠强 WANG Hong-yun LI Yong-xian ZHENG Hui-qiang  作者单位:王鸿云,WANG Hong-yun(浙江师范大学,交通学院,浙江金华,321004;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92)

李泳鲜,LI Yong-xian(浙江师范大学,交通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郑惠强,ZHENG Hui-qiang(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200092)

刊 名:磁性材料及器件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MAGNETIC MATERIALS AND DEVICES 年,卷(期): 39(3) 分类号:O373 U463.211 关键词:磁流变液   离合器   离心力  

篇2:浅谈踏板车离心式自动离合器的检验

1.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自动气象站的各要素传感器、采集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定及校准,2.引用文献

编写规程时主要引用了以下技术文献(1)II型自动气象站行业标准

(2)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3)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4)JJF1002-1998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

使用本规程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术语和计量单位

本规程引用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的相关定义。并列出一些适用于本规程的其它定义和计量单位。3.1 术语及定义

3.1.1 稳定性 stability

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 3.1.2流速均匀性 uniformity of velocity of flow

风洞工作段流场的均匀程度。

3.1.3流速稳定性 stability of flow velocity

风洞工作段流场的稳定程度。3.1.4气流偏角 angle error for air-flow

流场内气流偏离风洞工作段轴线的角度 3.1.5阻塞系数 obstructing coefficient

风速仪(传感器)的感应器的迎风面积与风洞工作段横截面积之比 3.1.6 紊流度(湍流度)turbulence of air-flow 3.1.7 工作区域 working area

检定设备中受检和标准计量器具敏感部分能够和可能触及到的,满足《检定规程》相关指标要求的最大范围。

3.1.8温度均匀性 degree of temperature homogeneity

在恒温控制条件下,恒温槽工作区域中任意两点间温度差值的绝对值。3.1.9温度稳定性 degree of temperature fluctuate

在恒温控制条件下,恒温槽工作区域任一点在规定时间内的温度变化量。用规定时间内所有测试位置最大和最小温差平均值的1/2加―±‖号表示。3.1.10湿度均匀性 degree of humidity homogeneity

在湿度控制条件下,湿度箱(测试室)工作区域中任意两点间的湿度差值的绝对值。

3.1.11湿度稳定性 degree of humidity fluctuate

在湿度控制条件下,湿度箱(测试室)工作区域中任一点在规定时间内的湿度变化量。用规定时间内所有测试点最大和最小湿度差平均值的1/2加―±‖号表示。3.1.12湿度检定箱 hygrostat

采用自动或手动控制方法,使干空气和湿空气按照一定的比例充分混合,在一个箱体内形成稳定、均匀的湿度条件,对湿度测量仪器或传感器进行校准用的箱体。3.1.13湿度发生装置 apparatus of adjustment humidity

采用使饱和湿空气与干空气定比混合,或直接将高压饱和湿空气扩散,或改变饱和湿空气温度等方法,以得到不同湿度条件的测试设备。3.1.14蒸发量evaporation

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所蒸发的液态水的质量或体积 3.1.15 降水precipitation

从云中降落或从大气中沉降到达地面的固态或液态水汽的凝结物 3.1.16 总辐射global radiation

一个水平表面从2π球面度立体角中接收到的太阳辐射

注1:入射在地球表面上的约99%的总日射的波长范围在0.3μm~3μm之间。

注2:通常使用‖总‖辐射来替代半球向辐射。如果参考面不是水平面,这种使用可能会引起混淆。

3.1.17直接辐射 direct radiation, beam radiation

从日面及其周围一小立体角内发出的辐射。

注1:一般来说,直接日射是由高达6°的视场角的仪器进行测定的。因此,它包括日面周围的部分散射辐射(环日辐射)(见3.18),因为日面本身仅0.5°的视场角。

3.1.18净[全]辐射(辐射差额)net radiation 水平面上下两表面所接收到的半球向全辐射的差额。3.2计量单位 unit of measurement 3.2.1 气压 hPa 3.2.2 气温和地温 ℃ 3.2.3 湿度 %RH 3.2.4 风速 m/s 3.2.5 雨量 mm 3.2.6 蒸发 mm 3.2.7 太阳辐射 W/m(瞬时值);MJ﹒m(累积值)

4.概述

自动气象站是一种能自动获取和存储气象观测数据的设备。它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微机、应用软件等组成, 其中应用软件包括数据采集器软件和业务测报软件。能连续测量气压、气温、地温、湿度、风向、风速、雨量、蒸发、辐射和日照等气象要素,并按要求进行所获取数据的自动处理。

各要素传感器将所感应的气象要素的变化量转换成相应的电量变化量;其变化由数据采集器采集、线性化和标定处理,实现电量到气象要素量转换,并对气象数据量进行质量控制,经预处理后显示出各气象要素观测值,分别在采集器面板和终端显示器上显示出来。5.计量性能要求 5.1气压

最大允许误差: ±0.3hPa 5.2气温

最大允许误差: ±0.2℃ 5.3 地温 2

-2最大允许误差:±0.5℃

最大允许误差:±0.3℃(基准站)5.4空气湿度

最大允许误差:干 湿 表 ±4%RH 湿敏电容 ±4%RH(<80%RH)±8%RH(≥80%RH)5.5风速

最大允许误差:±(0.5+0.03V)m/s(注:V为风速示值)启动风速:≤0.6m/s 5.6雨量

最大允许误差:降水强度1mm/min时 ±0.3mm 降水强度4mm/min时 ±0.4mm 5.7 蒸发

最大允许误差:±1.5%FS(0~50℃)5.9总辐射

最大允许误差:±5%(累积值)5.10直接辐射

最大允许误差:±2%(累积值)5.11采集器

最大允许误差:

模拟量:±1/2分辨率 数字量:无附加误差 通用技术要求

6.1自动气象站的采集器、各要素传感器应有编号,字迹清晰、端正。

6.2各传感器外型结构应完好,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迹、外伤、裂缝、变形等现象,表面涂层不应起泡、龟裂和脱落,金属件不应有严重锈蚀及其它机械损伤。6.2 所有测试设备和被检仪器均按其说明书要求进行预热。6.3 采集器各通道工作应正常 7 检定条件 7.1标准器 7.1.1气压

7.1.1.1数字式气压仪

测量范围:500~1100hPa 测量不确定度:0.1 hPa 7.1.2温度

7.1.2.1数字式铂电阻温度计

测量范围:-60~+80℃ 测量不确定度:0.06℃

7.1.3湿度

7.1.3.1精密露点仪

测量范围:10~100%RH 测量不确定度:1%RH 7.1.4降水

7.1.4.1雨量标准球

测量范围:314.16mL 测量不确定度:0.2mL。7.1.4.2 雨量检测系统

测量范围:50mL为一满量程,可连续加液至1000ml;流速范围:0.05mL/min~150ml/min 不确定度:0.1%(50mL)7.1.5蒸发

测量范围:0~100mm 不确定度:0.04mm 7.1.6风速

7.1.6.1 L型皮托静压管

皮托管的K值应在0.99~1.01之间。

皮托管系数的允许误差:当5~10 m/s 时,不超过0.04;当10~25 m/s 时,不超过0.05;7.1.6.2数字微压计

测量范围: 0~800 Pa 零位回复误差:±0.3 Pa 不确定度:0.8Pa 7.1.7 辐射

7.1.7.1标准总辐射表

测量范围:0~1400W/m测量不确定度: 2%FS 7.1.7.2标准直接辐射表

测量范围:0~1400W/m测量不确定度: 1%FS 7.1.8采集器

7.1.8.1精度6 位半以上多用数字表

电压测量

测量范围:100.0000mV~1000.00V 不确定度:±(读数的ppm+量程的ppm)分辨率:0.1μV~1mV 电阻测量

测量范围100.0000Ω~1.000000MΩ 准确度:±(读数的ppm+量程的ppm)分辨率:100μΩ~1.0Ω 7.1.9专用标准信号源 7.1.9.1气压:

设定气压点:500、600、800、900、1000、1020、1050、1100 hPa 分辨率 0.01 hPa 输出量:数字量输出 最大误差 无附加误差

7.1.9.2温度(气温、地温):

设定温度点:–50、-30、-10、0、+

10、+30、+50、+80℃

对应电阻输出值:80.31、88.22、96.09、100.00、103.90、119.40、130.89℃ 最大允许误差 :±0.018Ω(±0.05℃)7.1.9.3相对湿度: 设定范围:(5~100)%RH 对应电压输出值(50~1000)mV 分辨率:1 mV(0.1%RH)2 最大允许误差:±1mV(0.1%RH)7.1.9.4风向:

设定范围:(0~360)°

对应输出值:并行七位格雷码 分辨率:1°

最大允许误差:无附加误差 7.1.9.5风速:

设定范围:0~60 m/s 对应的频率输出值:0~600 Hz 分辨率:1 Hz(0.1 m/s)

最大允许误差:±1 Hz(±0.1 m/s)7.1.9.6雨强:

设定范围:(0~40)mm/min 对应的脉冲输出数:(0~40)个脉冲数/分钟 对应的周期数:1/(0~40)个脉冲数/分钟 分辨率:1个脉冲数(0.1mm)

最大允许误差:±1个脉冲数(±0.1mm)输出量:数字量输出 最大误差 无附加误差 7.2检定设备 7.2.1气压

7.2.1.1气压传感器检定装置

压力调整范围:(400~1100)hPa;压力点的波动度:±0.05hPa 7.2.1.2温度系数检定箱

温度调整范围:-30℃~+30℃;控制精度:±0.5℃ 7.2.2温度

7.2.2.1传感器检定装置(液体槽)

温度调节范围:(-60~+80)℃(南方:-30℃~+80℃)温度波动度: ±0.02℃(-30℃以下:±0.04℃)均匀度: ±0.02℃(-30℃以下:±0.04℃)7.2.3湿度

7.2.3.1传感器检定装置

湿度调节范围:(10~95)%RH;工作温度范围:(-30~+50)℃; 最大允许误差:±2%RH(-10℃以上);±4%RH(-10℃以下)7.2.3.2 7.2.4 全自动太阳跟踪器

最大跟踪误差:0.5°/24h 7.2.5 回直路低速风洞

风速范围:(0.1~30)m/s;紊流度:≤0.5%;工作段流速均匀性:≤1%;工作段流速均匀性:≤1%;气流偏角:≤1°; 7.3 环境条件

7.3.1气温5~35℃,湿度不大于90%RH,风速不大于5m/s。

7.3.2在所有项目的检定过程中,要记录下当时的气压、温度、湿度、风速等环境情况。8.自动气象站各要素传感器实验室检定方法

8.1温度传感器的检定 8.1.1外观检查

检查温度传感器金属外保护管,有否有压痕或裂纹,传感器的标签是否清晰可见,记录下传感器的名称、型号和编号等。8.1.2 功能检查

被检温度传感器(气温和地温)与标准数据采集器连接后上电检查,观察能否有输出,在常温条件下与标准铂电阻温度计进行比较,看两者测量值是否接近。如发现相差较大,应分析原因,排除故障后再进行正式检定,对故障原因,应做好详细记录。

8.1.3 检定时温度点的选择

检定点及顺序:-50℃、-30℃、-10℃、0℃、+10℃、+30℃、+50℃。检定点可根据实际使用范围选择,点数不少于5个,间隔不大于30℃ 8.1.3.1温度传感器的示值检定

经过外观检查合格的传感器,才能进行示值检定。检定前根据所设的温度点将槽内灌入相关恒温液体后,将标准数字温度计的传感器、气温和所有地温传感器的头部对齐并捆扎在一起放入恒温槽中,将被检的温度传感器输出连至温湿电子扫描开关,扫描开关的输出连接多路数据采集器,分别打开标准数字温度计、电子扫描开关、标准数据采集器、检定数据处理终端的电源开关,预热30min钟后再开始变温检定。

8.1.4 检定方法

按以上温度点及顺序调节槽温,当槽温达到或接近设定温度后稳定1分钟后开始检定。检定时,每隔30秒钟读取(采集)一次标准值和被测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电阻值,连续读取(采集)4次。一个温度检定点检定完毕,紧接着调整下一个温度点,以下各温度检定点的稳定时间、示值读取(采集)次数、读(采集)取数据间隔、数据处理方法完全一致。8.1.6 数据处理

用标准器的4次读数值的平均值,加上该温度点的修正值,作为该检定温度点上的标准值,用被检温度传感器的4次读数值的平均值减去标准值得出该温度点上的测量误差。用(1)和(2)式计算各温度点上温度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和全温范围下的测量误差的总平均。(1)(TΔ+−=Δs4(2)j =Δ

式中: —温度传感器在各温度点的测量误差,(℃); iTΔ

4T—温度传感器各温度点上4次测量值平均值,(℃); 4sT—标准器在各温度点上4次测量值平均值,(℃); tΔ—标准器在该温度点上修正值,(℃);

iTΔ—温度传感器在所有温度点上的测量误差的总平均值,(℃); nTTn n

—检定温度点数 用被检温度传感器在所有温度点测量误差的总平均值,作为基点调整依据。当温度传感器测量误差总平均值,超出自动气象站温度传感器(气温和地温)测量准确度指标时,应按照自动气象站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基点调整。经过基点调整后的温度传感器,应在0℃点上进行验证,在该温度点用标准温度计与之比较4次数据,用被测温度传感器4次测量值饿平均值减去标准器4次测量值的平均值,得出的测量误差值应在自动气象站测量准确度允许范围以内为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或调整无效),检定记录格式见附录A1。8.1.7 检定结果的处理

检定合格的传感器,发给检定证书。检定不合格的传感器,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

8.2湿度传感器的检定 8.2.1外观检查

检察温湿传感器的标签是否齐全,是否有清晰的产品名称﹑型号和编号等。如果是使用过的传感器,检查时应用软毛刷清除传感器头部及过滤帽中的尘土。8.2.2 功能检查

将传感器与标准数据采集器连接,上电检查能否正常工作,主要检查能否显示正常测量数据(与精密露点仪相比),若发现异常,应做好详细记录并进行原因查找修理后再进行检定。8.2.3湿度传感器示值检定

按照精密露点仪的使用说明书中要求,将温湿传感器头与露点仪相连,检定开始前,先将被检温湿传感器、精密露点仪的温湿传感器,置入到调温调湿箱中等高度上,被检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到标准数据采集器的相关输入端子上,分别打开调温调湿箱、标准数据采集器、精密露点仪的电源开关,预热半小时后再开始检定。8.2.4 检定湿度点的选择

湿度检定点及顺序为30%、40%、55%、75%、95%RH。8.2.5 检定方法

按8.2.4条规定的湿度检定点调整箱内湿度,其顺序为先低湿逐点到高湿,再从高湿点逐点降至低湿点(一次循环检定)。

在调湿过程中,必须保持整个过程的变化趋势。即在降湿的整个过程中,不能有升湿趋势。相反,在升湿过程中,不能有降湿趋势。每个湿度检定点调整完毕,应有5分钟的稳定时间后才能开始检定。

检定时,同时读取湿度传感器的输出值和精密露点仪的显示值,每个湿度检测点进行一次读数,标准器的读数准确到0.01%RH,被检湿度传感器的读数准确到0.1%RH。

一个湿度点检测完毕,将测试室内湿度调到下一个湿度点,其它各点的检测方法相同。

8.2.6数据处理

用(3)和(4)式分别计算出被测湿度传感器的正、反行程时各湿度检定点上的测量误差。(3)HH −=Δ

(4)DisDiDiHH−=Δ

式中:—正行程时湿度传感器在各湿度点的测量误差(%RH)IiHΔ DiHΔ—反行程时湿度传感器各湿度点的测量误差(%RH)IiH—正行程时湿度传感器在各湿度点的测量值(%RH)DiH—反行程时湿度传感器在各湿度点的测量值(%RH)IisH—正行程时标准器在各湿度点的测量值(%RH)DisH—反行程时标准器在各湿度点的测量值(%RH)用式(5)计算湿度传感器在全程范围内测量误差的总平均值。(5)nID

式中:n—检定点数 IisIiIiH

当各湿度点的修正值,呈分段分布时(80%RH以下修正值小,而80%RH以上修正值变大),若应按两点调整法进行调整(调整方法详见附录B1)。当各湿度点修正值均匀分布且方向一直,应采用单点调整法。8.2.7 检定结果的处理

对检定合格的传感器,发给检定证书。检定不合格的传感器,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

8.3.风向传感器的实验室检定 8.3.1 风向传感器的外观检查

风向标无明显变形,转轴竖直时其转动平稳、灵活,能随遇平衡。8.3.2 检定前准备

检定前,先将风向风速传感器放入风洞内,风向风速传感器的输出连到标准数据采集器上,标准数据采集器的输出连到检定数据处理终端上,开启标准数据采集器和检定数据处理终端的电源,预热10分钟后开始检定。8.3.3 风向检定点选择

风向检定点及顺序为:0°、90°、180°、270°。8.3.4 检定方法

用标准度盘的刻度值作为标准值,将风向标对准标准度盘上的0°点,记录检定数据处理终端显示的风向值,一个风向点检定结束,再将风向标对准标准度盘90°、180°、270°,其它各检定点的数据录取方法与0°点相同。8.3.5 数据处理

4个风向点检测结束,用风向传感器在各个风向点上的显示值减去标准值,得出各个风向点上的测量误差,以4个检定点上的测量误差的最大值作为风向准确度的评定依据。

8.3.6风向传感器启动风速检定

将风向传感器安装在风洞的实验段,分别使风标与风洞轴线夹角成+20°、-20°,从静止状态开始,缓慢增加风速,当风向标启动并向风洞轴线方向转动,当夹角≤5°时,停止加速,读取风速值,按上述操作再重复一次,并取四次测试中之起动风速最大值作为本次检定结果。8.3.6 检定结果处理 8.3.7启动风速的检定 8.3.7.1 检定前的准备

对于检定合格的风向传感器,发给检定证书。对于检定不合格的风向传感器,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

将风向风速传感器安装于风洞实验段内,输出端连至标准数据采集器的输入端子上,标准数据采集器的输出连至检定数据处理终端上。分别打开标准数据采集器和检定数据处理终端的电源开关,预热10分钟后开始启动风速的检定。8.3.7.2 检定方法

在风速传感器的风杯处于静止状态下,按照启动风速的指标设定风速,调节变频器,使风洞内气流缓慢增加,当风杯开始转动时,从采集器上记录此时的风速值(该风速值为风速传感器的单次检定启动风速值),按上述方法重复进行3次。8.3.7.3数据处理

取3次启动风速的最大值,作为风速传感器的启动风速评定依据。8.3.7.4检定结果的处理

经过检定合格的传感器,发给检定证书。经检定后不合格的风速传感器,要进行修理,修理后再检定仍不合格的风速传感器,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8.4风速传感器的实验室检定 8.4.1外观检查

风杯无明显变形,转轴竖直时其转动平稳、灵活,能随遇平衡。启动风速合格的风速传感器,才能进行风速示值的检定。8.4.2 检定前的准备

检定前,将风速传感器安装在风洞试验段内,风速传感器的通讯电缆连至标准数据采集器的输入端,标准数据采集器的输出连至检定数据处理终端,开机预热10分钟后,开始风速示值检定。8.4.3检定风速点的选择

检定风速点及顺序:2、5、10、15、20、25、30m/s。8.4.4 检定结果处理

经检定合格的辐射传感器,发给检定证书。不合格的辐射传感器,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

8.5气压传感器的室内检定 8.5.1检定前的准备

8.5.2检定时压力点选择

检定时的压力点为500、600、700、800、900、950、1000、1050hPa。8.5.3 检定方法

检定时调压顺序依次为:500、600、700、800、900、950、1000、1050、1050、1000、950、900、800、700、600、500hPa,检定时当压力点调好后稳定2分钟后才能开始,检定开始和结束时分别读取当时的环境温度和空气湿度值,用两次读取的环境温度和空气湿度值的平均值,作为检定时的环境条件。检定时同时采集被检气压传感器的示值和气压标准器的示值。检定记录见附录A1。8.5.4 数据处理

用(12)和(13)式分别计算出气压传感器在正反行程时,各压力点上的测量误差。(12)PP−=Δ(13)PP −=Δ

式中:—正行程各压力点的测量误差(hPa)IiPΔ

DiPΔ— 反行程各压力点的测量误差(hPa)IiP— 正行程各压力点的测量值(hPa)DiP—反行程各压力点的测量值(hPa)IisP—正行程各压力点标准器的测量值(hPa)IisIiIi DisDiDi

用(14)式计算被检气压传感器,在全程范围内的误差总平均。

n

(14)IDPΔ—误差总平均值(hPa)n —检定总次数

8.5.5 数据处理

根据误差总平均值大小和自动气象站的准确度指标,来确定修正值的调整方法,如果各压力点修正值方向一致且大小相近,采用单点调整就可以了;如果各压力点上修正值分压力范围分布,一般采用两点调整法,气压传感器的基点值调整方法见附录B3)。

经过基点调整后的气压传感器,应在常压点上进行验证,其方法是每隔1分钟读取1次标准值和被测气压传感器的测量值,总共读取3次数据,用3 次气压传感器的测量值的平均值减去3次标准器测量值,得出被测气压传感器的测量误差,该测量误差应在允许范围内。否则应对气压传感器进行更换或维修。8.5.6 检定结果处理

经检定合格的气压传感器,发给检定证书。否则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8.6.雨量传感器的检定 8.6.1 检定前的准备

按操作规范要求,将雨量检定装置安装在平坦、牢固工作台面上并调整水平。8.6.2降水强度选择

0.5mm/min﹑1mm/min和4mm/min 8.6.3 检定方法

将被检雨量传感器放在雨量检定装置旁边并调整其水平,将雨量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连接好,雨量检定装置的储水器加满水,按照降雨量和雨强要求来设顶定检定装置的出水流速(雨强)和雨量。雨量检定装置降雨量和雨强的设定方法见附录B4 nPPP

8.6.4 数据处理

以被检雨量传感器的3次测量值的平均值减去标准值,得出该雨强下的测量误差,分别用公式(15)、(16)和(17)式计算各雨强下的测量误差值。),5.0()3,5.0(5.0sRRR−=Δ(15)(16),sRR−=Δ(17),sRR−=Δ 式中:

5.0RΔ—雨强为0.5mm时的测量误差,(mm);)3,5.0(R—雨强为0.5mm时3次测量值的平均值,(mm);),5.0(sR—雨强为0.5mm时标准值,(mm); 1RΔ—雨强为1mm时的测量误差,(mm);)3,1(R—雨强为1mm时,3次测量值的平均值(mm)),1(sR—雨强为1mm时的标准值,(mm); 4RΔ—雨强为4mm时的测量误差,(mm);)3,4(R—雨强为4mm时,3次测量值的平均值,(mm);),4(sR—雨强为4mm时的标准值,(mm);

用各种雨强下,被检雨量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值是否超出允许值,作为基点调整依据。单双翻斗雨量传感器的修正值调整方法见附录B5﹑B6。8.6.9 检定结果处理

经检定合格的雨量传感器发给检定证书。检定不合格的雨量传感器,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

8.7蒸发传感器的检定 8.7.1检定前准备

将超声波蒸发器安装于平坦桌面上并调整零位,接通电源预热30min后再开始检测。

8.7.2 检定点的选择)蒸发传感器的检定点为:0mm、20mm、40mm、60mm、80mm和100mm

8.7.3 检定方法

检定前首先将72mm的模块放入蒸发传感器的圆筒内,从采集器上记录蒸发零位值,然后用蒸发模块组依此组成10mm、30mm、50mm、80m、100mm的标准高度值,放入蒸发筒内,分别读取蒸发传感器的示值。8.7.4 数据处理

根据蒸发模块组测出的高度显示值,按(13)式计算出各检定点的相对误差值。hΔ

%100)(0×−−=Δsshhhhh(13)

式中: —各模块高度示值(mm)h

0h—零位值(mm)sh—标准高度值(mm)8.7.5 检定结果处理

经检定合格的蒸发传感器,发给检定合格证书。否则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9.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器现场检定方法

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器的现场校准设备为气象数据采集器校准器(标准信号源),用于在现场对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采集器进行检定。气象数据采集器的校准器(标准信号源),可以对台站用气象数据采集器的温度、湿度、降水、风向、风速、气压、辐射等参数进行检定。数据采集器现场检定方法

将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采集器上的传感器电缆插头取下,保留电源和终端机的电缆连接。

将校准器(标准信号源)的信号输出电缆插头按对应关系插入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器的相关插座中。

按校准器面板上的参数选择按钮,进行校准参数和输出值的选择,注意先选择低端值的输出再选择高端校准值的输出。

等待一个完整的一分钟后,在自动气象站的数据处理终端的显示器上,将显示数据采集器处理后的校准数据。

篇3:血常规检验中的误差原因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7月至2016年4月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71例,其中女33例,男38例;年龄17~73岁,平均(50.85±5.85)岁;疾病类型:呼吸道感染21例,颅脑外伤11例,胃肠道疾病10例,白血病2例,冠心病6例,肝癌3例,肺炎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5例,其他疾病9例。

1.2 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仪器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Asvia212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血液标本为71例患者的末梢血和静脉血,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然后将血常规检验结果与患者的病情以及临床资料等进行对照研究,对不相符的病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血常规检查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2]。本研究的重点为不同采血部位、血液标本放置时间以及存储温度3方面,主要分析静脉血和末梢血、血液检测时间(立即送检、放置2 h、放置4 h)以及常温和4℃冷藏状态对血常规检验的影响[3]。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71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中共有5份血液样本存在较为严重的误差,误差率为7.04%。不同的采血部位、标本放置的时间以及储存温度等均是导致血常规检查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

2.1 不同的采血部位

静脉血的白细胞、红细胞检测结果均明显低于末梢血,血小板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末梢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

将血液标本立即送检与放置2 h和4 h后的检验结果相比,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也随之增高,而白细胞的检测结果随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储存温度

与常温储存下的血液标本检测结果比较,冷藏储存下的血液标本检测结果中的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计数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与放置2 h和放置4 h比较,aP<0.05

3 讨论

随着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发现很多因素均会导致血常规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对其正确性造成严重的影响[4]。在本研究中,将71例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与其病情、相关资料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本次研究的误差率为7.04%;静脉血的白细胞、红细胞检测结果均明显低于末梢血,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末梢血;随着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的延迟,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随之增高,白细胞的检测结果随之降低;静脉血的白细胞、红细胞检测结果明显比末梢血低,血小板计数明显比末梢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能够看出,不同的采血部位、标本放置的时间、储存温度等均是导致血常规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临床检验工作中需要根据以上误差原因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采血方式上使用静脉血,严格规范血液样本的保存温度,并且需要在规定的送检时间内进行送检,并且检验人员要根据规范和流程对血液标本进行检验,通过对标本采集、放置时间、储存方式以及检验等多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来真正降低误差率,从而保证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以及有效性[5]。

摘要:目的 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方法 选取于2014年7月至2016年4月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71例,对其临床资料和血常规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血常规检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误差率为7.04%;静脉血的白细胞、红细胞检测结果均明显低于末梢血,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末梢血;随着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随之增高,白细胞的检测结果随之降低;静脉血的白细胞、红细胞检测结果明显比末梢血低,血小板计数明显比末梢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的采血部位、标本放置的时间、储存温度等均是导致血常规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误差,原因

参考文献

[1]刘希标.分析血常规检验中造成误差的原因及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82):124-125.

[2]李正凯,姚洪岩.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及解决方案[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148-149.

[3]张洋,任宪辉,张瑜.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运用价值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5(24):39-40.

[4]叶国华,邹尚平.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4):745-746.

篇4:浅谈踏板车离心式自动离合器的检验

起来,在信息流的主导控制下,构成流水线作业的组合,形成大规模的全实验室常规检验过程的自动化,国内也有称自动化临床实验室流水线。

一、生化免疫流水线引进的效益

首先,流水线的引进推进了数字化医院的建没。配合流水线的需求,实现了标本管理的条码化及检验申请的无纸化,实现了资源整合,流程的优化。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其次,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现状是对分析前和分析后处理过程中的生物安全缺少有效的控制手段,而流水线的引进改善了生化、免疫检验T作的生物安全状况,实现了检验分析全过程的生物安全控制,减少了职业暴露。

最后,流水线的引进促进了检验科检测设备的自动化、品牌化和集约化,减少了人为差错,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增加了检验人员的自信心,增强了临床和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改进了实验定工作流程,免去了生化、免疫检验工作中的人工离心,分杯,样本装载、卸载和复检等环节,减少了人工环节出错的可能,二、拓展流水线模式的应用,优化与再造门诊检验流程

1.标本管理条码化:构建门诊条码生成系统,增加患者登记和标本签收环节,增设检验助理岗位,整合门诊抽血站工作。门诊条码生成系统的应用,优化了门诊检验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标本窗口签收,检测后台操作,减轻了员工压力,降低了医疗隐患;解决了窗口及取单处排队拥挤状况,改善了就诊环境,对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有较大作用。

2.检验分析模块化:临床实验室自动化管理系统也称模块化,临床实验室检验流水线化,每个步骤进行模块化,形成一个完整系统。通过改进工作流程,重新调整实验室布局,使检验工作人员明确自己所处的流水线位置,检验技术人员只从事标本的检验工作,实现了临床实验室设备及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

3.标本传输自动化:设计开发了标本运输机械轨道和标本点对点识别系统,使标本能够分门别类的自动、及时、准确传送,各类标本在轨道上运行后分别进入不同的分析领域,避免交叉感染,使整个工作流变得快速和稳定。标本传输自动化使患者就诊环境与检验工作环境得到了有序分隔。

4.数据管理网络化:实验室信息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涉及各个分析仪工作站、采样工作站、流水线控制工作站甚至医生临床工作站与实验室信息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的通讯和管理,改造实验室信息系统,应用条形码技术,让分析仪与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双向对话,使患者样品登记、实验数据存取、报告审核、打印分发、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等繁杂的操作过程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和规范化;通过设计报告发放系统,增设终端显示屏和语音呼叫系统,将门诊报告的发放工作整合到发单处。

三、流水线引进后的管理 1.检验质量管理:重点是尽量控制误差和使检测工作具备可追溯性。充分发挥条形码技术及实验室信息系统的优势,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可同时在自动化流水线上任何一台电脑对流水线工作进行控制,随时对流水线里的标本发出工作指令,实现了检验标本自动处理和分析.集中管理,实现了全而网络化管理,减少了临床样品准备和处理产生的误差。

2.检验医学技术人员的管理: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应用后所节省的人员进行了人力资源重组和利用,增设专职的管理人员,加强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科研;加强了血、尿、便、体液、骨髓、微生物等形态学检验诊断;加强了检验科与临床的沟通与交流,真正发挥临床检验在疾病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价、预后判断、治疗监测中的作用,并可参与健康体检或疾病监测以及更多地从事科研活动等。

篇5:浅谈踏板车离心式自动离合器的检验

卧式钻井液离心机在石油钻井工程中,主要用于钻井液固相分离,卧式钻井液离心机是针对石油钻井液的特点,设计的固液分离专用设备,可在全速运转下完成进料、离心沉降、卸料等各道工序,清除细小固体,降低钻井液的固体含量,控制钻井液的密度、粘度,保证钻井液的性能以及对快速钻井均有重要作用。

卧式钻井液离心机用于含固相颗粒粒径d≥2 um 、固相浓度2%~70%、液相粘度υ≤0.01 Pa・S 的悬浮液的分离和澄清含少量固相液体的分离,也适用分离对滤布再生有困难的无定形物料及固相浓度变化范围较大的悬浮液的分离。

2卧式钻井液离心机的应用及优点

①卧式钻井液离心机应用。

应用于石油、化工、食品、制药、回收重晶石、环保等需要固液分离的领域,能够完成固相脱水,液相澄清,液-液-固三相分离,粒度分级等分离过程。卧式钻井液离心机是利用离心沉降原理对钻井悬浮液进行分离,悬浮液由进料管径螺旋推料器中出液孔进入转鼓,在离心力 的作用下固相颗粒被推向转鼓内壁,通过螺旋推料器上的叶片推至转鼓小端排渣口排出,液相则通过转鼓大端的溢流孔溢出。如此不断循环,以达到连续分离的目的。

②卧式钻井液离心机优点。

卧式钻井液离心机除砂效果好。结合多年研制和生产卧式钻井液离心机的经验,并经过大量现场试验,LWF系列卧式钻井液离心机的沉降区参数和加料方式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卧式钻井液离心机的除砂效果大大增强,完全可以和进口的同规格卧式钻井液离心机相媲美;卧式钻井液离心机能耗低,工作负荷轻。在处理量比原来增加一倍的情况下,功率并未增加,且卧式钻井液离心机满载工作时,电机工作负荷不超过额定功率的80%;卧式钻井液离心机工作可靠,寿命长。卧式钻井液离心机的关键部件螺旋推进器,用加厚钢板精工制造,表面耐磨层厚度比原来厚一倍,确保卧式钻井液离心机超长寿命使用。主轴承采用进口高质量轴承,差速器采用高精度硬齿面齿轮传动。这些措施,使卧式钻井液离心机成为一种极为“皮实”的设备,适应钻井现场的恶劣工况;卧式钻井液离心机振动、噪声低。通过提高卧式钻井液离心机转动部分的加工精度和动平衡精度,使卧式钻井液离心机的振动、噪声降到了极低的水平。

③卧式钻井液离心机故障维修的实例分析。

故障:某钻井现场,卧式钻井液离心机面板显示正常,卧式钻井液离心机不转。接通电源,卧式钻井液离心机面板显示正常,即预设离心时间及转速时,面板显示均正常,但按启动键后,荧光数码管虽有转速读数,而从卧式钻井液离心机顶部的观察孔看到卧式钻井液离心机的转头并未转动,

维修方式:切断电源,拆开卧式钻井液离心机,用万用表测量两电刷引线,万用表指针不偏转。进一步检查发现,电机转子上的积碳较多,同时电刷磨损严重,用细砂布轻轻将转子上的积碳擦除, 然后用无水酒精棉球将转子擦洗干净,并更换磨损的电刷,此时再用万用表测量两电刷引线端,万用表指针偏转,同时用手转动转子,万用表指针平稳无抖动,说明电机转子正常,并与电刷接触良好。经过以上修理后,重新开机,卧式钻井液离心机一切正常。 经过修理的卧式钻井液离心机,为验证其转速,可在转子盖的上部离中心稍偏位置贴测速反光片,用(红外线非接触)转速表实测转速,以确认转子的转速显示是否符合实际转速。此法也可对转速有疑问的卧式钻井液离心机进行验证,因为转速是离心实验的最重要的参数。卧式钻井液离心机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见表1。

④卧式钻井液离心机日常保养。

卧式钻井液离心机运转前应先切断电源并先松开卧式钻井液离心机刹车,可以手试转动转鼓,看有无咬煞情况。检查其他部位有无松动及不正常情况。接通电源依顺时针方向开车启动(通常从静止状态到正常运转约需40~60 s左右)。

通常每台设备到厂后均须空车运转3 h左右,无异常情况即可工作。物料尽可能要放置均匀。必须专人操作,容量不得超过额定量。严禁机器超速运转,以免影响机器使用寿命。机器开动后,若有异常情况必须停车检查,必要时需予以拆洗修理。

卧式钻井液离心机工作时是高速运转,因此切不可用身体触及其转鼓,以防意外。滤布的目数应根据所分离物料的固相颗粒的大小而定,否则影响分离效果。另外滤布安装时应将滤布密封圈嵌入转鼓密封槽内,以防物料跑入。为确保卧式钻井液离心机正常运转,转动部件请每隔6个月后加油保养一次。同时查看轴承处运转润滑情况,有无磨损现象;制动装置中的部件是否有磨损情况,严重的予以更换;轴承盖有无漏油情况。

机器使用完毕,应作好清洁工作,保持机器整洁。不要将非防腐型卧式钻井液离心机与于高腐蚀性物料的分离;另外严格按照设备要求、规定操作,非防爆型卧式钻井液离心机切不可用于易燃、易爆场合。

篇6:浅谈踏板车离心式自动离合器的检验

0 引言

口环间隙密封是离心泵叶轮密封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其主要作用是限制叶轮工作室内的高压液体向叶轮进口前或叶轮中心的低压区泄漏。口环间隙的大小和形状直接影响到叶轮密封的效果,并且对整机性能有重要影响。

间隙流动是目前流体机械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对于叶顶间隙的研究较多。而有关口环间隙对泵性能影响方面的研究很少。迄今为止,有关口环间隙对泵性能影响方面的研究很少。对口环间隙的研究,主要以真机试验为主,文献[5-7]对离心油泵的口环间隙进行了深入研究。由于间隙尺寸较小,网格生成及数值计算都有一定的困难,故一般的泵数值试验经常进行简化,不对间隙部分进行计算;由于口环间隙影响着容积损失及圆盘摩擦损失,因此这样的计算只能采用经验公式对结果进行修正,其可信度下降。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数值模拟可以进行更大规模的计算,带间隙影响的泵数值模拟已被广泛接受。本文采用雷诺时均 N-S 方程组和 RNG k-ε 湍流模型对离心泵进行了数值模拟,以研究口环间隙变化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

1 计算模型及网格

研究对象为 IS80-50-220 型离心泵,其叶片数为 6,比转速为 59; 设计参数为:流量 54m3/h,扬程 61m,转速 2900rpm。

为了考察不同间隙变化对泵性能的影响,计算模型采用三种方案:同时改变前后口环间隙尺寸;改变前口环间隙尺寸,后口环间隙尺寸保持不变;改变后口环间隙尺寸,保持前口环间隙尺寸不变。文中 b 表示前后口环间隙尺寸同时改变;f 表示只改变前口环间隙径向尺寸;h 表示只改变后口环间隙径向尺寸。原设计泵的口环间隙为 0.15mm,保留泵体上的.口环不动,以减小叶轮上口环直径的方式来增大口环径向间隙。口环径向间隙尺寸的变化值为 0.25、0.35、0.5。为了进行对比,对忽略口环间隙的模型进行了计算,用 b0 表示。

2 数值方法

基于不可压缩雷诺时均 N-S 方程组和 RNG k-ε 湍流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方程进行数值离散;其中扩散性采用二阶中心差分格式离散,对流项采用二阶迎风格式离散。k-ε 模型是半经验的湍流模型,它对湍流动能项 k 和?项通过两个输运方程耦合求解而分别决定湍流速度和湍流尺度。计算采用分离隐式方法,压力-速度耦合采用 SIMPLEC 算法。

进口采用速度边界条件,根据不同工况,给定进口流动的速度;出口采用充分发展的出流边界条件;转子区域选用旋转坐标系,其旋转速度为泵转速;近壁区采用标准壁面函数方法进行处理。当各计算误差都小于 10-4或者监测的出口静压基本不变时,认为计算已收敛。

3 结果及分析

针对不同的口环间隙,分别对 7 个工况点进行了数值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处理,得到了泵的外特性曲线以及内部流场结构。表 1 为 7 个工况点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其中数值计算结果没有进行效率修正。由表 1 可以看出,无间隙计算结果较有间隙计算结果误差大;设计间隙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最大误差不超过 5%,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4 结论

采用三种间隙变化方案对离心泵整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从外特性及内部流场结构两方面分析了间隙变化对泵整机性能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

① 三种情况下,以前后口环间隙同时变化对泵的外特性曲线及泄漏量的影响最为显著,仅前口环间隙变化时次之,仅后口环间隙变化时最小,分析认为,其中前口环间隙的变化起主要作用;

② 间隙变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前后腔体及间隙出口处,其他地方的影响不是很显著,随着间隙增大,腔体处低压区向蜗室方向扩大,而间隙出口处高压区也有扩大趋势;

篇7:一种手机无线充电装置的研制

为了减少便携设备 (如手机, 数码相机) 有线充电带来的如数据线接口型号不同、电池容量偏小等不便, 将便携设备放置在冲电座板上实现无线充电, 方便快捷。

目前无线能量传输技术中, 根据其传输原理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采用松耦合变压器或者可分离变压器方式。该方法可以实现较大功率的电能无线传输, 传输距离被限制在毫米级。第二类是电磁波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如微波技术, 直接利用了电磁波能量通过天线发送和接收的原理。能实现极高功率的无线传输, 但在能量传输过程中, 发射器必须对准接收器, 不能绕过或穿过障碍物, 且微波在空气中的损耗大, 效率低, 对人体和其他生物都有严重伤害。第三类是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通过磁场的近场耦合, 使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产生共振, 来实现能量的无线传输。该技术可以在有障碍物的情况下传输, 传输距离可以达到米级范围。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原理

本设计采用的是第一类原理。原理图如图1所示。单片机MCU用于系统的管理, 控制方波的产生、停止、定时以及检测手机的有无, 充电电流控制, 充电过程显示等人机交互内容。

2.2 充电电路实现

采用三个反相器并联驱动H桥, 在H桥的输出端输出峰峰值为21.2v的方波。用H桥驱动耦合变压器的原边, 即发射线圈, 将电能转换成交变的电磁波场。这些构成充电底座的电路。耦合接收线圈集成在手机里面, 将手机放到底座上, 两个线圈通过磁耦合传递能量。接收线圈输出的交流信号通过整流桥整流, 电容滤波, 最后变成稳定的直流电压, 即可以对手机进行充电。

说明:f为系统工作频率, U, I分别为负载端电压和电流, Win为输入变压器原边的功率, Wout为负载上的功率, η为效率。

2.3 有无手机检测

选择采用红外线检测元件感应有无手机。充电设备放在充电底座上时, 红外线反射回来, 使红外接收头导通, 再用电压比较器LM339将模拟电压转换成“0”和“1”高低电平, 通过手机反射回来的红外线从而感应手机的有无。单片机根据这个检测信号控制充电回路的接通避免在没有手机存在的情况下输出电流, 可实现节能管理。

2.4 耦合变压器设计

实现无线充电关键在耦合变压器设计。变压器的原边和副边分辨是无线能量传输的发射和接收线圈。充电频率为12kHz, 发射和接收线圈采用34圈, 采用较细的铜丝, 接收线圈容易集成到手机上也不会影响到手机等充电设备的的外观。

2.5 充电管理及界面设计

在人机界面上, 选择1602液晶显示器作为系统的显示窗口。按下电源开关, 在1602液晶显示器出现开机界面。将接收线圈放到指定的位置, 发射线圈就会发射电磁波, 自动开始按设定时间对电池充电, 同时有充电倒计时显示, 当时间减到零时停止。充电时间可以通过键盘进行常规的时分秒设定。充电时, 显示“Charging!”和剩余的充电时间;没有检测到手机时显示“NoCellphone!”。当时间倒计时归零时显示“TimeOut!”, 表示充电结束。同时, 无线充电系统设定充电时间, 可以避免电池充电时间过长而损坏电池。

3 系统测试试验

用9欧姆的电阻当负载, 用万用表的直流档测电阻上的电流及电压。在耦合变压器的原边串联一个一欧姆的电阻, 用示波器测此电阻上的电压波形和耦合变压器原边的波形, 用手工积分的方法粗略的估算输入功率的大小。数据记录如表1所示: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随着f的增大, I, Wout先增大, 后减小Win不断减小, η不断增大。由此可知, 当频率越高时, 耦合变压器效率越高。其最好效果在20KHz左右。

4 结语

该设计突破以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便携电器带线充电的的传统模式, 使“隔空充电”的想象成为了现实。

(1) 用反相器进行方波的放大, 将反相器Vcc接8.3V, 峰峰值5V的方波就可以就可以放大成峰峰值8.3V的方波, 再一次放大, 就可以放大成峰峰值12V的方波。驱动电流放大也通过简单的反相器并联实现。 (2) H桥的供电电压是10.6V, 但H桥桥臂是用峰峰值12V的方波驱动的, 三极管b极电压比H桥供电电源电压还高1.4V, 可以实现超饱和导通, 四个三极管导通时Uce基本上都等于零, 三极管基本不会发热, 既减低能耗, 还能保护三极管, 避免过热被损坏。

摘要:通过高频电源和线圈耦合的能量传递, 实现手机无线充电。实验证明该方案可行, 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无线充电,H桥,高频电源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杨素行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阎石主编.数字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篇8:浅谈踏板车离心式自动离合器的检验

·

C、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D、清洁动物

E、普通动物

7、近交系动物是实验研究中常用品系,其特点不包括()。A、由兄妹交配繁殖20代以上而形成B、没有固定的遗传学特征

C、实验敏感性一致

D、实验结果重复性好

E、应用最广泛的是纯系小鼠

8、悉生动物是()。A、无菌动物

B、无菌动物引入已知细菌

C、清洁动物

D、突变动物

E、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答案部分

一、A1

1、【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它除了适用于血培养外,还可用于其他无菌部位标本如脑脊液、胸水、腹水和关节液等的细菌和真菌培养检测。

【答疑编号100786649,点击提问】

2、【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在选择实验动物时,可以不考虑动物的颜色。【答疑编号100786648,点击提问】

3、【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根据实验的目的动物的接种有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腹腔注射、脑内注射、脚掌(垫)接种。

【答疑编号100786647,点击提问】

4、【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实验动物死亡后,应及时解剖和微生物学检验。到期未死的动物,通常亦应麻醉后剖验。【答疑编号100786646,点击提问】

5、【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悉生动物是给无菌动物引入已知5~17种正常肠道菌丛培育而成的动物。【答疑编号100786645,点击提问】

6、

·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无菌动物无论体表或肠道中均无微生物存在,并且体内不含任何抗体。【答疑编号100786644,点击提问】

7、【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近交系动物是一般称的纯系动物。此类动物是指采用兄妹交配(或亲子交配)繁殖20代以上的纯品系动物。

【答疑编号100786643,点击提问】

8、【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悉生动物是给无菌动物引入已知5~17种正常肠道菌丛培育而成的动物。【答疑编号100786642,点击提问】

篇9:浅谈踏板车离心式自动离合器的检验

常规气象观测与自动站资料对比检验系统开发与设计

自动气象站投入业务运行以来,自动站采集的.数据密度比人工站大大提高,但自动站业务软件缺乏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判断功能,该系统是为弥补自动站业务软件的这一缺陷而开发的一款应用软件.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对自动站采集的分钟数据进行缺测、异常、跳变等情况的分析和判断,对正点数据、天气报、航空报等报文上传进行监控、分析,人工站与自动站的数据对比等.

作 者:邱辉 詹红霞 作者单位:伊犁州气象局,新疆,伊宁835000刊 名:沙漠与绿洲气象英文刊名:DESERT AND OASIS METEOROLOGY年,卷(期):20093(z1)分类号:关键词:自动站 分析 监控 报警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浅谈踏板车离心式自动离合器的检验】相关文章:

踏板操的锻炼价值09-10

踏板技巧04-17

踏板运用法07-03

制动踏板力08-16

钢琴教学中踏板的学习与运用09-11

幸福的板车作文04-13

板车哥的父爱如山05-02

滑板车小学作文04-29

平板车安全技术交底08-21

学滑滑板车400字作文05-05

上一篇:书店开业对联下一篇:美丽的资江月夜诗歌欣赏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