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机械设计基础习题部分答案

2024-06-09

西华大学机械设计基础习题部分答案(精选8篇)

篇1:西华大学机械设计基础习题部分答案

第二章

1.解:等效机构运动简图如下:

根据等效图,n7,PL9,PH1。故

(2PlPH)37(291)

2F3n因为自由度数与原动件同数相,所以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2.(c)n = 6,pl = 7,ph = 3

F3n2PlPh362731

3.(a)解:机构的运动简图如下:

根据根据等效图,n4,PL5,PH1。故

(2PlPH)34(251)F3n第三章

1.(a)解:全部瞬心的位置如图所示。

其中 P14 与P24,P23 与P13重合。e.c.2.解:由相对瞬心P13的定义可知:

1PO1P13L3PO3P13L

所以31PO1P13/P03P13 方向为逆时针转向,(如图所示)。

3.解:(1)把B点分解为B2和B3两点,运用相对运动原理列出速度与加速度的矢量方程,并分析每个矢量的方向与大小如下:

vB3vB2vB3B2

方向

AB

⊥AB向下

//BC 大小

?

1lAB

?

ntkraaaaa B3CB3CB2B3B2B3B2

方向

B→C ⊥BC

B→A ⊥BC向下 ∥BC 大小 32lBC ? 12lAB

23vB3B2 ?(2)标出各顶点的符号,以及各边所代表的速度或加速度及其指向如下:

第四章

3.解:(1)当最大压力角为最小值时,转向合理,所以曲柄逆时针转动时为合理。

(2)如图所示,急位夹角为C1AB1与C2B2A所夹的锐角;机构传动角最小位置(曲柄B点离滑块导轨最远位置,即B′点),并量得γmin≈60°。

(3)如图所示,当机构以滑块为原动件时会出现两个死点位置(曲柄与连杆共线时),即C1AB1及C2B2A两个位置。

4.解:1)因为 a+b=240+600=840

所以 有曲柄存在。

2)可以,当以a为机架时,为双曲柄机构;当以c为机架时,为双摇杆机构。3)要使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d可能为最长杆或者一般杆,但不能为最短杆。

当d为最长杆时,有:a+d<=b+c,即:240+d<=1000 当d为一般杆时,有:a+b<=c+d,即:840<=400+d 联立解得:440<=d<=760 第五章

1.解:(1)r0RrrLOA40102525mm(2)如图所示,位移线图略。(3)如图所示。

第六章

1.解:d1mz1425100

d2mz24100400

*

da1m(z12ha)4(2521)108

*

da2m(z22ha)4(10021)408

*df1m(z12hac*)4(25210.25)91

**4(100210.25)391

df2m(z22hac)a

4.6.7.解:(1)u

(z1z2)m(10025)4250

22Z2402,d1= mz1= 4×20=80 mm Z120FZEZH2KT1(u1)bd1u2189.82.521.5100000(21)=398 MPa 2100802由σH ≤ [σ]H =(2×HBS+70)/1.1 得:HBS≥(1.1×σH-70)/2≈184

∵ 大齿轮的硬度低于小齿轮的硬度

∴ 大齿轮的最小齿面硬度HBS2=184

(2)根据弯曲疲劳强度公式,得大、小齿轮等强度条件式:

[]F1[]F21.1HBS11.1HBS2

=>

YFa1YSa1YFa2YSa2YFa1YSa1YFa2YSa

2代入数据得:

1.1HBS11.1184

2.81.552.41.67

解得: HBS1=199

大、小齿轮的最小齿面硬度分别为184 HBS、199 HBS。8.解:

第九章

1.解:

1、轴肩太高,轴承拆卸不方便;

2、零件不能装拆;

3、轴段稍长了点;

4、联轴器不能轴向定位;

5、键太长。

3.解:

1、缺少垫片;

2、轴肩太高,轴承拆卸不方便;

3、轴段稍长,蜗轮不能定位;

4、轴的直径应比安装轴承段短点,方便轴承安装;

5、键应在同一母线上;

6、轴端挡圈没有作用;

7、联轴器不能轴向定位;

8、动、静件相互接触;

9、套筒不能很好定位,套筒高于轴承内圈。

第十章 1.解:

① 内径为55cm,中系列,圆锥滚子轴承,正常宽度,0级公差,0组游隙 ② 附加轴向力方向如图所示,大小

Fd1Fr1F500N,Fd2r2556N 2Y2Y③ ∵Fd2FaeFd1,故左边轴承被压紧,右边轴承被放松。

∴Fa1Fd2Fae2556N,Fa2Fd2556N。

Fa20.278e,∴X21,Y20 ∵Fr2∵Fa11.42e,∴X10.4,Y11.8 Fr1∴P1fPX1Fr1Y1Fa16385N,P2fPX2Fr2Y2Fa22400N 106C10688000∴Lh60nP60100063854.①求Ⅰ、Ⅱ支承的支反力 Fr1Fd1103104614h Fae3aFreFd2Fr1Fr22a23Fre800N,Fr2Fre1200N 55 派生轴向力:Fd1eFr1544N,Fd2eFr2816N ∵FaeFd11144NFd2816N

∴Ⅰ支承为“放松”端,Ⅱ支承为“压紧”端 Fa1Fd1544N,Fa21144N

∵Fa1F0.68e,a20.95e Fr1Fr2 ∴P1fPX1Fr1Y1Fa1960N,P2fPX2Fr2Y2Fa21785N ②∵P2P1,∴Ⅱ轴承的寿命短。

6L3h21060nCP2106601000598001785626668

h

篇2:西华大学机械设计基础习题部分答案

铸造 简答题:

1.什么是浇铸位置?浇注位置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答:浇铸位置是浇注位置是指浇注时铸件在铸型中所处的空间位置。

浇注位置的选择原则:

(1)铸件的重要加工面应处于型腔底面或位于侧面。

(2)铸件的大平面应朝下。

(3)面积较大的薄壁部分应置于铸型下部或垂直、倾斜位置。

(4)对于容易产生缩孔的铸件,应将厚大放在分型面附近的上部或侧面,以便在铸件厚壁处直接安放冒口,使这实现自下而上定向凝固。2.简述定向凝固和逐层凝固的含义?区别是什么?

答: 逐层凝固是指铸件随着温度的下降,固体层不断加厚、液体层不断减少,直达铸件的中心。

定向凝固也称为顺序凝固,是指通过设置冒口、安放冷铁等等工艺措施,在铸件上建立一个从远离冒口的部分到冒口之间逐渐递增梯度,从而实现由远离冒口处向冒口方向顺序的凝固。

区别:逐层凝固是铸件凝固的一种方式。定向凝固是一种工艺措施。3.简述白口铸铁、灰口铸铁、球墨铸铁和可锻铸铁C存在形式? 答:(1)白口铸铁C全部以渗碳体形式存在;

(2)灰口铸铁C全部或大部分以片状石墨形式存在;(3)球墨铸铁C大部或全部以球状石墨形式存在;(4)可锻铸铁C大部或全部以团絮状石墨形式存在。4.铸件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答:(1)为便于起模,分型面应尽量选在铸件的最大截面处,并力求采用平直面。

(2)应尽量分型面的数目最少,以简化造型工艺。

(3)尽量使铸件全部或大部置于同一砂箱内,并使铸件的重要加工面、工作面、加工基准面及主要型芯位于下型内。

(4)铸件的非加工面上,尽量避免有披缝。5.铸造工艺参数包括哪些? 答:(1)收缩率(2)加工余量(3)最小铸出孔(4)起模斜度(5)铸造圆角(6)型芯头 6.铸件外形设计有哪些内容? 答:(1)避免外部侧凹结构

(2)凸台、肋板的设计

(3)应使分型面尽量平直

(4)铸件要有结构斜度

7.合理设计铸件内腔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1)尽量避免或减少型芯

(2)型芯要便于固定、排气和清理

(3)应避免封闭内腔

8.铸件壁的连接方式的合理性要求有哪些? 答:(1)铸件壁之间的连接应有结构圆角

(2)连接外应力求平缓过渡(3)连接处避免集中交叉的锐角

(4)避免大的水平面

(5)避免铸件收缩受阻

压力加工 简答题:

1.何谓纤维组织?有何特点?选择零件坯料时,应怎样考虑纤维组织的形成和分布? 答:铸锭在压力加工中产生塑性变形时,基体金属的晶粒形状和沿晶界分布的杂质形状都发生了变化,它们将沿着变形方向被拉找,呈纤维形状,这种结构称为纤维组织。

使金属材料在性能上具有各向异性。如纵向(平行于纤维方向)上的塑性和韧性好,横向(垂直于纤维方向)上的塑性和韧性差。

使零件工作时的最大正应力与纤维方向重合,最大切应力与纤维方向垂直,并使纤维沿零件轮廓分布而不被切断。

2.自由锻造的结构工艺性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1)尽量避免锥体和斜面结构;

2)锻件由数个简单几何体构成时,几何体的交接处不应形成空间曲线; 3)自由锻件上应避免加强筋、凸台等结构; 4)锻件的横截面积有急剧变化或形状较复杂时,应设计成由几个简单件构成的几何体。3.模锻时如何确定分模面的位置?

答:1)要保证锻件能从模膛中顺利取出;

2)按选定的分模面制成锻模后,应使上、下两模沿分模面的模膛轮廓一致,以便在安装锻模和生产中容易发现错模现象,及时调整锻模位置;

3)最好把分模面选择在能使模膛深度最浅的位置处; 4)选定的分模面应使零件上所加的敷料(余块)最少;

5)最好使分模面为一个平面,使上、下锻模的模膛深度基本一致,差别不宜过大,以便于制造锻模。

4.锻件上为什么要有模锻斜度和圆角? 答: 模锻斜度便于锻件从模膛中取出。

锻件的外圆角半径对应模具型槽的内圆角,有助于金属流动而充满模膛,还可避免了锻模在凹入的尖角处产生应力集中而造成裂纹;锻件的内圆角半径对应模具型槽上的外圆角,可以缓和金属充型时的剧烈流动,减缓锻模外角处的磨损,提高锻模的使用寿命,还可以防止因剧烈变形造成金属纤维组织被割断,导致锻件机械性能下降

5.板料冲压工序中落料和冲孔有何异同?冲裁模和拉深模的结构有何不同?

答:它们的模具结构、操作方法和分离过程完全相同,但各自的作用不同。落料时,从板料上冲下的部分是成品,而板料本身则成为废料或冲剩的余料。冲孔是在板料上冲出所需要的孔洞,冲孔后的板料本身是成品,冲下的部分是废料。

拉深模的凸凹模工作部分不是锋利的刃口,而是具有一定的圆角,同时为了减小坯料被拉穿的可能性,拉深模的凸凹模间隙远比冲裁模的大,并且间隙稍大于板料厚度。6.简述拉深件的结构工艺性原则? 答:1)拉深件形状应力求简单、对称。

2)空心零件不宜过高或过深。

3)拉深件的圆角半径应尽量放大。7.简述弯曲件的结构工艺性原则?

答:1)弯曲件形状应尽量对称。

2)弯曲半径不小于最小弯曲半径,并考虑材料的纤维方向。3)应使弯曲区与孔边保持一定的距离 4)弯边直线高度应大于板厚的两倍。

5)为有效防止裂纹,可事先钻出止裂孔。焊接 简答题:

1.焊接方法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答:焊接方法可分为三大类,即熔焊、压焊和钎焊。

(1)熔焊:加热速度快,加热温度高,接头部位经历熔化和结晶的过程。熔焊适合于各种金属和合金的焊接加工。

(2)压焊:必须对焊件施加压力,适合于各种金属材料和部分非金属材料的焊接加工。(3)钎焊:采用熔点比母材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不仅适合于同种材料的焊接加工,也适合于不同金属或异类材料的焊接加工。

2.焊接变形的基本形式有哪些?防止和减小焊接变形的措施有哪些?当焊接变形产生后应如何去矫正?

答:焊接变形的基本形式:收缩变形、角变形、弯曲变形、扭曲变形、波浪变形。

防止和减小焊接变形的措施: 1)反变形法; 2)刚性固定法;

3)合理选择焊接方法和工艺参数; 4)合理安排焊接顺序; 5)焊前预热和焊后缓冷。常用的矫正变形方法: 机械矫正法; 2)火焰矫正法。

3.焊缝布置应考虑哪些原则? 答:(1)尽量使焊缝处于平焊位置:(2)焊缝位置应便于完成焊接操作:

(3)焊缝应避开应力最大和应力集中位置:(4)焊缝应尽量分散布置,避免密集和交叉:(5)焊缝布置应尽量对称:

(6)焊缝布置应避开机械加工表面:

(7)尽量减少焊缝的数量、长度和截面:(8)焊缝转角处应平滑过渡:

(9)焊缝布置应照顾其它工序的方便和安全: 4.选择焊接方法时,要遵循哪些原则? 答:(1)焊接接头质量要符合技术要求;(2)根据焊件材料选择焊接方法;(3)提高生产率,降低焊接成本;

(4)考虑焊接现场设备条件及工艺可能性。

5.焊接应力与变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减小和消除焊接应力的措施有哪些?

答:焊接过程中对焊件进行不均匀的加热和冷却,是产生焊接应力和变形的根本原因。减小和消除焊接应力的措施:

1)合理选择焊接顺序和焊接方向; 2)锤击法; 3)预热法;

4)加热“减应区”法; 5)热处理法。

6.选择焊条的原则是什么?

答:选用焊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考虑被焊材料类别;

(2)考虑母材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3)考虑焊件的工作条件和使用情况;(4)考虑焊件的结构特点;(5)考虑施工操作条件。

7.焊条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焊条由中心部的金属焊芯和表面涂层药皮两部分组成。

焊芯:主要起到填充金属和传导电流的作用。药皮作用:

(1)药皮熔化时产生的熔渣及气体,使电弧空间及熔池与大气隔离;

(2)药皮的冶金作用,保证焊缝金属的脱氧、脱硫、脱磷,并向焊缝添加必要的合金元素,使焊缝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

(3)使焊条具有好的焊接工艺性。8.碱性焊条与酸性焊条的性能有何不同? 答:药皮熔化后形成的熔渣是以碱性氧化物为主的焊条就属于碱性焊条。碱性焊条焊成的焊缝含氢量很低,抗裂性及强度好,适合焊接重要的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但是碱性焊条的工艺性能和抗气孔性能差。

篇3:《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一、填空

1、带传动的失效形式有 打滑 和 疲劳破坏。

2、传动带中的的工作应力包括 拉应力、离心应力 和 弯曲应力。

3、单根V带在载荷平稳、包角为180°、且为特定带长的条件下所能传递的额定功率P0主要与 带型号、小轮直径 和 小轮转速 有关。

4、在设计V带传动时,V带的型号根据 传递功率 和 小轮转速 选取。

5、限制小带轮的最小直径是为了保证带中 弯曲应力 不致过大。

6、V带传动中,限制带的根数 Z≤Zmax,是为了保证 每根V带受力均匀(避免受力不均)。

7、V带传动中,带绕过主动轮时发生 带滞后于带轮 的弹性滑动。

8、带传动常见的张紧装置有 定期张紧装置、自动张紧装置 和张紧轮等几种。

9、V带两工作面的夹角为 40°,V带轮的槽形角应 小于角。

10、链传动和V带传动相比,在工况相同的条件下,作用在轴上的压轴力 较小,其原因是链传动不需要 初拉力。

11、链传动张紧的目的是 调整松边链条的悬垂量。采用张紧轮张紧时,张紧轮应布置在松 边,靠近小轮,从外向里张紧。

二、选择

1、平带、V带传动主要依靠(D)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A.带的紧边拉力;B.带的松边拉力;C.带的预紧力;D.带和带轮接触面间的摩擦力。

2、在初拉力相同的条件下,V带比平带能传递较大的功率,是因为V带(C)。A.强度高;B.尺寸小;C.有楔形增压作用;D.没有接头。

3、带传动正常工作时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是因为(D)。A.带的材料不符合虎克定律;B.带容易变形和磨损; C.带在带轮上打滑;D.带的弹性滑动。

4、带传动在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是因为(B)。A.带的初拉力不够;B.带的紧边和松边拉力不等; C.带绕过带轮时有离心力;D.带和带轮间摩擦力不够。

5、带传动发生打滑总是(A)。

A.在小轮上先开始;B.在大轮上先开始;C.在两轮上同时开始;D不定在哪轮先开始。

6、带传动中,v1为主动轮的圆周速度,v2为从动轮的圆周速度,v为带速,这些速度之间存在的关系是(B)。

A.v1 = v2 = v ;B.v1 >v>v2;C.v1<v< v2;D.v1 = v> v2。

7、一增速带传动,带的最大应力发生在带(D)处。

A.进入主动轮;B.进入从动轮;C.退出主动轮;D.退出从动轮。

8、用(C)提高带传动传递的功率是不合适的。A.适当增加初拉力F0 ;B.增大中心距a ;

C.增加带轮表面粗糙度;D.增大小带轮基准直径dd ;

9、V带传动设计中,选取小带轮基准直径的依据是(A)。A.带的型号;B.带的速度;C.主动轮转速;D.传动比。

10、带传动采用张紧装置的目的是(D)。A.减轻带的弹性滑动;B.提高带的寿命; C.改变带的运动方向;D.调节带的初拉力。

11、确定单根V带许用功率P0的前提条件是(C)。A.保证带不打滑;B.保证带不打滑,不弹性滑动; C.保证带不打滑,不疲劳破坏;D.保证带不疲劳破坏。

12、设计带传动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带在一定的工作期限内(D)。A.不发生弹性滑动;B.不发生打滑;

C.不发生疲劳破坏;D.既不打滑,又不疲劳破坏。

13、设计V带传动时,发现带的根数过多,可采用(A)来解决。

A.换用更大截面型号的V带;B.增大传动比;C.增大中心距;D.减小带轮直径。

14、与齿轮传动相比,带传动的优点是(A)。

A.能过载保护;B.承载能力大;C.传动效率高;D.使用寿命长。

15、设计V带传动时,选取V带的型号主要取决于(C)。

A.带的紧边拉力 ;B.带的松边拉力;C.传递的功率和小轮转速;D.带的线速度。

16、两带轮直径一定时,减小中心距将引起(B)。A.带的弹性滑动加剧;B.小带轮包角减小; C.带的工作噪声增大;D.带传动效率降低。

17、带的中心距过大时,会导致(D)。A.带的寿命缩短;B.带的弹性滑动加剧; C.带的工作噪声增大;D.带在工作中发生颤动。

18、V带轮是采用实心式、轮辐式或腹板式,主要取决于(C)。

A.传递的功率;B.带的横截面尺寸;C.带轮的直径;D.带轮的线速度。

19、与齿轮传动相比,链传动的优点是(D)。

A.传动效率高;B.工作平稳,无噪声;C.承载能力大;D.传动的中心距大,距离远。20、链传动张紧的目的主要是(C)。A.同带传动一样;B.提高链传动工作能力; C.避免松边垂度过大;D.增大小链轮包角。

21、链传动的张紧轮应装在(A)。

A.靠近小轮的松边上;B.靠近小轮的紧边上; C.靠近大轮的松边上;D.靠近大轮的紧边上。

22、链传动不适合用于高速传动的主要原因是(B)。

A.链条的质量大;B.动载荷大;C.容易脱链;D.容易磨损。

23、链条因为静强度不够而被拉断的现象,多发生在(A)的情况下。A.低速重载;B.高速重载;C.高速轻载;D.低速轻载。

三、简答

1、在多根V带传动中,当一根带失效时,为什么全部带都要更换?

答:在多根V带传动中,当一根带失效时,为什么全部带都要更换?新V带和旧V带长度不等,当新旧V带一起使用时,会出现受力不均现象。旧V带因长度大而受力较小或不受力,新V带因长度较小受力大,也会很快失效。

2、为什么普通车床的第一级传动采用带传动,而主轴与丝杠之间的传动链中不能采用带传动?

答:带传动适用于中心距较大传动,且具有缓冲、吸振及过载打滑的特点,能保护其他传动件,适合普通机床的第一级传动要求;又带传动存在弹性滑动,传动比不准,不适合传动比要求严格的传动,而机床的主轴与丝杠间要求有很高的精度,不能采用带传动。

3、为什么带传动的中心距都设计成可调的?

答:因为带在工作过程中受变化的拉力,其长度会逐渐增加,使初拉力减小。因此需要经常调整中心距,以调整带的初拉力。因此便将中心距设计成可调的。

四、分析与计算

1、如图所示为一两级变速装置,如果原动机的转速和工作机的输出功率不变,应按哪一种速度来设计带传动?为什么?

题8-4-1图

解:带传动应按照减速传动要求进行设计,因为应该按照传递有效圆周力最大的工况设计带传动,而减速传动时传递的有效圆周力比增速传动时大。

根据: vn1d160 和 FeP v当带传动传递的功率不变,带速越小,传递的有效圆周力就越大。当原动机转速不变时,带速取决于主动轮直径。主动轮直径越小,带速越低。综上,按按照减速传动要求进行设计。

2、已知:V带传递的实际功率P = 7 kW,带速 v=10m/s,紧边拉力是松边拉力的两倍,试求有效圆周力Fe 和紧边拉力F1。

解:根据:

得到: PFev

FeP7000700 N v10联立: FeF1F2700 F2F21解得: F2700N,F11400N

3、已知:V带传动所传递的功率P = 7.5 kW,带速 v=10m/s,现测得初拉力F0 = 1125N,试求紧边拉力F1和松边拉力F2。

篇4:机械设计基础习题答案第9章

应力、降低硬度,便于切削。

正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空冷或风冷的热处理方法。可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便

于切削加工;对一般零件,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

淬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浸入到淬火介质中快速冷却的热处理方法。可提高材料的

硬度和耐磨性,但存在很大的内应力,脆性也相应增加。淬火后一般需回火。淬火还可提高其抗腐蚀性。

调质:淬火后加高温回火的热处理方法。可获得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均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广泛

应用于较为重要的零件设计中。

表面淬火:迅速将零件表面加热到淬火温度后立即喷水冷却,使工件表层淬火的热处理方法。主要用于中

碳钢或中碳合金钢,以提高表层硬度和耐磨性,同时疲劳强度和冲击韧性都有所提高。

渗碳淬火:将工件放入渗碳介质中加热,并保温一定时间,使介质中的碳渗入到钢件中的热处理方法。适

合于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可提高表层硬度和耐磨性,而仍保留芯部的韧性和高塑性。

9-2

解 见下表

9-3解查教材表 9-1,Q235的屈服极限

查手册 GB706-88标准,14号热轧工字钢的截面面积 则拉断时所所的最小拉力为

9-4解 查教材表9-1,45钢的屈服极限

许用应力

把夹紧力 向截面中心转化,则有拉力

和弯距

截面面积

抗弯截面模量

则最大夹紧力

应力分布图如图所示

图 9.3 题9-4解图

9-5解 查手册,查手册退刀槽宽度,过渡圆角,沟槽直径

半径栓,对于

小中心距 的螺栓,最,尾部倒角 设所用螺栓为标准六角头螺,螺栓轴线与箱壁的最小距离。

9-6解 查手册,当圆轴 键槽尺寸、轮毂键

时,平键的断面尺寸为 且轴上槽尺寸。

图 9.5 题9-6解图 9-7解(1)取横梁作为示力体,当位于支承 右侧 处时

(2)横梁弯矩图

图 9.7 题9-7解图

(3)横梁上铆钉组的载荷

力矩

水平分力

垂直分力

9-8解 水平分力在每个铆钉上产生的载荷

垂直分力 在每个铆钉上产生的载荷

力矩 在每个铆钉上产生的载荷

各力在铆钉上的方向见图所示

图 9.9 题9-8解图

根据力的合成可知,铆钉 1的载荷最大

9-9解 铆钉所受最大载荷 校核剪切强度

校核挤压强度

均合适。

9-10解 支承 图。

可用铸铁HT200或铸钢ZG270-500。其结构立体图见

图 9.10 题9-10解图

支承 断失效。

9-11解(1)轮齿弯曲应力可看成是脉动循环变应力。

(2)大齿轮循环次数 的可能失效是回转副的磨损失效,或回转副孔所在横截面处拉

(3)对应于循环总次数 的疲劳极限能提高

提高了 1.24倍。

9-12答 由图5-1可见,惰轮4的轮齿是双侧受载。当惰轮转一周时,轮齿任一侧齿根处的弯曲应力的变化

规律:未进入啮合,应力为零,这一侧进入啮合时,该侧齿根受拉,并逐渐达到最大拉应力,然后退出啮

合,应力又变为零。接着另一侧进入啮合,该侧齿根受压,并逐渐达到最大压应力,当退出啮合时,应力

又变为零。所以,惰轮4轮齿根部的弯曲应力是对称循环变应力。

9-13答 在齿轮传动中,轮齿工作面上任一点所产生的接触应力都是由零(该点未进入啮合)增加到一最

大值(该点啮合),然后又降低到零(该点退出啮合),故齿面表面接触应力是脉动循环变应力。

9-14解(1)若支承可以自由移动时,轴的伸长量

(2)两支承都固定时,因轴的温升而加在支承上的压力

9-15 基孔制优先配合为、、、、、、、、、、、、,试以基本尺寸为 绘制其公差带图。

图 9.13 题9-15解图

9-16答(1)公差带图见题9-16解图。

(2)用的刀具品种。、均采用的是基轴制,主要是为了制造中减少加工孔

篇5:西华大学机械设计基础习题部分答案

当 时,螺纹副的效率

所以具有自锁性的螺纹副用于螺旋传动时,其效率必小于 50%。10-2解 由教材表10-

1、表10-2查得

,粗牙,螺距,中径

螺纹升角,细牙,螺距,中径

螺纹升角

对于相同公称直径的粗牙螺纹和细牙螺纹中,细牙螺纹的升角较小,更易实现自锁。

10-3解 查教材表10-1得

粗牙 螺距 中径 小径

螺纹升角

普通螺纹的牙侧角,螺纹间的摩擦系数

当量摩擦角

拧紧力矩

由公式

可得预紧力

拉应力

查教材表 9-1得 35钢的屈服极限

拧紧所产生的拉应力已远远超过了材料的屈服极限,螺栓将损坏。

10-4解(1)升角

当量摩擦角

工作台稳定上升时的效率:

(2)稳定上升时加于螺杆上的力矩

(3)螺杆的转速

螺杆的功率

(4)因 速下降,该梯形螺旋副不具有自锁性,欲使工作台在载荷 作用下等需制动装置。其制动力矩为

10-5解 查教材表9-1得 Q235的屈服极限,查教材表 10-6得,当控制预紧力时,取安全系数

由许用应力

查教材表 10-1得 的小径

由公式

预紧力

由题图可知,螺钉个数,取可靠性系数 牵曳力

10-6解 此联接是利用旋转中间零件使两端螺杆受到拉伸 ,故螺杆受到拉扭组合变形。

查教材表 9-1得,拉杆材料Q275的屈服极限,取安全系数,拉杆材料的许用应力

所需拉杆最小直径

查教材表 10-1,选用螺纹()。

10-7解 查教材表 9-1得,螺栓35钢的屈服极限,查教材表 10-

6、10-7得螺栓的许用应力

查教材表 10-1得,的小径

螺栓所能承受的最大预紧力

所需的螺栓预紧拉力

则施加于杠杆端部作用力 的最大值

10-8解 在横向工作载荷 作用下,螺栓杆与孔壁之间无间隙,螺栓杆和被联接件接触表面受到

挤压;在联接接合面处螺栓杆则受剪切。

假设螺栓杆与孔壁表面上的压力分布是均匀的,且这种联接的预紧力很小,可不考虑预

紧力和螺纹摩擦力矩的影响。

挤压强度验算公式为:

其中 ; 为螺栓杆直径。

螺栓杆的剪切强度验算公式

其中 表示接合面数,本图中接合面数。

10-9解(1)确定螺栓的长度

由教材图 10-9 a)得:螺栓螺纹伸出长度

螺栓螺纹预留长度

查手册选取六角薄螺母 GB6172-86,厚度为

垫圈 GB93-87 16,厚度为

则所需螺栓长度

查手册中螺栓系列长度,可取螺栓长度

螺栓所需螺纹长度,取螺栓螺纹长度

(2)单个螺栓所受横向载荷

(3)螺栓材料的许用应力

由表 9-1查得 被联接件HT250的强度极限

查表 10-6取安全系数

被联接件许用挤压应力

查教材表 9-1得 螺栓35钢的屈服极限,查表 10-6得螺栓的许用剪切应力

螺栓的许用挤压应力

(4)校核强度

查手册,六角头铰制孔用螺栓 GB28-88,其光杆直径

螺栓的剪切强度

最小接触长度:

挤压强度

所用螺栓合适。

10-10解(1)每个螺栓所允许的预紧力

查教材表 9-1得 45钢的屈服极限,查教材表 10-

6、10-7得,当不能严格控制预紧力时,碳素钢取安全系数

由许用应力

查教材表 10-1得 的小径

由公式

预紧力

(2)每个螺栓所能承担的横向力

由题图可知,取可靠性系数

横向力

(4)螺栓所需承担的横向力

(5)螺栓的个数

取偶数。

在直径为 155的圆周上布局14个 的普通螺栓,结构位置不允许。

10-11解(1)初选螺柱个数

(2)每个螺柱的工作载荷

(3)螺柱联接有紧密性要求,取残余预紧力

(4)螺柱总拉力

(5)确定螺柱直径

选取螺柱材料为 45钢,查表9-1得 屈服极限,查教材表 10-6得,当不能严格控制预紧力时,暂时取安全系数

许用应力

螺栓小径

查教材表 10-1,取 是合

螺栓(),由教材表10-7可知取安全系数

适的。

(6)确定螺柱分布圆直径

由题 10-11图可得

取。

(7)验证螺柱间距

所选螺柱的个数和螺柱的直径均合适。

10-12解(1)在力时每个

作用下,托架不应滑移,设可靠性系数,接合面数,此螺栓所需的预紧力

(2)在翻转力矩 势,上

作用下,此时结合面不应出现缝隙。托架有绕螺栓组形心轴线O-O翻转的趋边两个螺栓被拉伸,每个螺栓的轴向拉力增大了 小了,下边两个螺栓被放松,每个螺栓的轴向力减,则有力的平衡关系,故可得

为使上边两个螺栓处结合面间不出现缝隙,也即残余预紧力刚为零,则所需预紧力

(3)每个螺栓所需总的预紧力

(4)确定螺栓直径

选取螺栓材料为 35钢,查教材表9-1屈服极限,查教材表 10-6得,当不能严格控制预紧力时,暂时取安全系数

许用应力

螺栓小径

查教材表 10-1,取 也是合适

螺栓(),由教材表10-7可知取安全系数 的。

10-13解(1)计算手柄长度

查手册 ,梯形螺纹GB5796-86,公称直径,初选螺距 ,则中径,小径

螺纹升角

当量摩擦角

所需的转矩

则 ,手柄的长度

(2)确定螺母的高度

初取螺纹圈数 ,则

螺母的高度

这时 处于1.2~2.5的许可范围内。

10-14解 选用梯形螺纹。

(1)根据耐磨性初选参数

初选

查表 10-8 螺旋副的许用压强,取

查手册,选取梯形螺纹 GB5796-86,选取公称直径,中径,小径,螺距。

(2)初选螺母

初步计算螺母的高度

则螺栓与螺母接触的螺纹圈数,取

螺母的高度

系数

(3)校核耐磨性

螺纹的工作高度

则螺纹接触处的压强

合适。

(4)校核螺杆的稳定性

起重器的螺母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故取,螺杆危险截面的惯性半径,螺杆的最大工作长度,则 螺杆的长细比

临界载荷

取 安全系数,不会失稳

(5)校核螺纹牙强度

对于梯形螺纹

对于青铜螺母

10-15解(1)初选螺纹直径,合适。

查手册,选取梯形螺纹 GB5796-86,选取公称直径,中径,小径,螺距。

(2)验证其自锁性 螺纹升角

当量摩擦角,所以满足自锁条件。

(3)校核其耐磨性

设 螺栓与螺母参加接触的螺纹圈数,则 螺母的高度 内。,处于1.2~2.5的许可范围螺纹的工作高度

则螺纹接触处的压强

查教材表 10-8,钢对青铜许用压强,合适。

(4)校核螺杆强度

取,则所需扭矩

则危险截面处的强度

对于 45 钢正火,其许用应力,故合适。

(5)校核螺杆的稳定性

压力机的螺母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铰支端,故取,螺杆危险截面的惯性半径,螺杆的最大工作长度,则螺杆的长细比,不会失稳。

(6)校核螺纹牙强度

对于梯形螺纹

对于青铜螺母,合适。

(7)确定手轮的直径

由 得

10-16解(1)选用A型平键,查教材表10-9,由轴的直径 可得平键的截面尺寸,;由联轴器及平键长度系列,取键的长度。其标记为:键

GB1096-79(2)验算平键的挤压强度

由材料表 10-10查得,铸铁联轴器的许用挤压应力

A型键的工作长度,使用平键挤压强度不够,铸铁轴壳键槽将被压溃。这时可使轴与联轴器孔之间采用过盈配

合,以便承担一部分转矩,但其缺点是装拆不便。也可改用花键联接。

10-17解(1)选择花键

根据联轴器孔径 花键,查手册可知花键小径 最接近,故选择矩形花键的规格为

GB1144-87 花键的齿数、小径,大径,键宽,键长取,倒角

.(2)验算挤压强度

取载荷不均匀系数

齿面工作高度 平均半径

查教材表 10-11,在中等工作条件Ⅱ、键的齿面未经热处理时,其许用挤压应力,故合适。

解 1)由公式可知:

轮齿的工作应力不变,则

则,若,该齿轮传动能传递的功率

11-2解 由公式

可知,由抗疲劳点蚀允许的最大扭矩有关系:

设提高后的转矩和许用应力分别为、当转速不变时,转矩和功率可提高 69%。

11-3解 软齿面闭式齿轮传动应分别验算其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

(1)许用应力

查教材表 11-1小齿轮45钢调质硬度:210~230HBS取220HBS;大齿轮ZG270-500正火硬

度:140~170HBS,取155HBS。

查教材图 11-7,查教材图 11-10 ,查教材表 11-4取,故:

(2)验算接触强度,验算公式为:

其中:小齿轮转矩 载荷系数 查教材表11-3得

齿宽

中心距

齿数比

则:、,能满足接触强度。

(3)验算弯曲强度,验算公式:

其中:齿形系数:查教材图 11-9得、则 :

满足弯曲强度。

11-4解 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磨损,目前的设计方法是按弯曲强度设计,并将许用应力

降低以弥补磨损对齿轮的影响。

(1)许用弯曲应力 查教材表11-1小齿轮45钢调质硬度:210~230HBS取220HBS;大齿轮 45钢正火硬度:170~210HBS,取190HBS。查教材图11-10得 ,查教材表 11-4,并将许用应用降低30%

(2)其弯曲强度设计公式:

其中:小齿轮转矩

载荷系数 查教材表11-3得

取齿宽系数

齿数

,取

齿数比

齿形系数 查教材图 11-9得、因

故将

代入设计公式

因此

取模数

中心距

齿宽

11-5解 硬齿面闭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折断,设计方法是按弯曲强度设计,并验算其齿面接触

强度。

(1)许用弯曲应力

查教材表 11-1,大小齿轮材料40Cr 表面淬火硬度:52~56HRC,取54HRC。查教材图11-10得,查材料图11-7得。查教材表11-4,因齿轮传动是双向工作,弯曲应力为对称循环,应将极限值乘 70%。

(2)按弯曲强度设计,设计公式:

其中:小齿轮转矩

载荷系数 查教材表11-3得

取齿宽系数

齿数

,取

齿数比

齿形系数 应将齿形系数较大值代入公式,而齿形系数值与齿数成反比,将小齿轮的齿形系数代入设计公

式,查教材图 11-9得

因此

取模数

(3)验算接触强度,验算公式:

其中:中心距

齿宽

,取

满足接触强度。

11-6解 斜齿圆柱齿轮的齿数与其当量齿数 之间的关系:

(1)计算传动的角速比用齿数。

(2)用成型法切制斜齿轮时用当量齿数 选盘形铣刀刀号。

(3)计算斜齿轮分度圆直径用齿数。

(4)计算弯曲强度时用当量齿数 查取齿形系数。

11-7解 见题11-7解图。从题图中可看出,齿轮1为左旋,齿轮2为右旋。当齿轮1为主动时按左手定

则判断其轴向力 ;当齿轮2为主动时按右手定则判断其轴向力。

轮1为主动

轮2为主动时

图 11.2 题11-7解图

11-8解 见题11-8解图。齿轮2为右旋,当其为主动时,按右手定则判断其轴向力方向 向力

;径总是指向其转动中心;圆向力 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

图 11.3 题11-8解图

11-9解(1)要使中间轴上两齿轮的轴向力方向相反,则低速级斜齿轮3的螺旋经方向应与齿轮2的

旋向同为左旋,斜齿轮4的旋向应与齿轮3的旋向相反,为右旋。

(2)由题图可知:、、、、分度圆直径

轴向力

要使轴向力互相抵消,则:

11-10解 软齿面闭式齿轮传动应分别校核其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1)许用应力

查教材表 11-1小齿轮40MnB调质硬度:240~280HBS取260HBS;大齿轮35SiMn调质硬度:200~

260HBS,取230HBS。

查教材图 11-7: ;

查教材图 11-10: ;

查教材表 11-4 取,故:

(2)验算接触强度,其校核公式:

其中:小齿轮转矩

载荷系数 查教材表11-3得 齿宽

中心距

齿数比

则:

满足接触强度。

(3)验算弯曲强度,校核公式:

小齿轮当量齿数

大齿轮当量齿数

齿形系数 查教材图 11-9得、满足弯曲强度。

11-11解 软齿面闭式齿轮传动应按接触强度设计,然后验算其弯曲强度:(1)许用应力

查教材表 11-1小齿轮40MnB调质硬度:240~280HBS取260HBS;大齿轮45钢调质硬度:210~

230HBS,取220HBS。

查教材图 11-7: ;

查教材图 11-10: ;

查教材表 11-4 取,故:

(2)按接触强度设计,其设计公式:

其中:小齿轮转矩

载荷系数 查教材表11-3得 齿宽系数 取

中心距

齿数比

将许用应力较小者 代入设计公式

则:

取中心距

初选螺旋角

大齿轮齿数

,取

齿数比:

模数

,取

螺旋角

(3)验算其弯曲强度,校核公式:

小齿轮当量齿数

大齿轮当量齿数

齿形系数 查教材图 11-9得、满足弯曲强度。

11-12解 由题图可知:,高速级传动比

低速级传动比

输入轴的转矩

中间轴转矩

输出轴转矩

11-13解 硬齿面闭式齿轮传动应按弯曲强度设计,然后验算其接触强度。

(1)许用应力

查教材表 11-1齿轮40Cr表面淬火硬度:52~56HRC取54HRC。

查教材图 11-7:

查教材图 11-10:

查教材表 11-4 取,故:

(2)按弯曲强度设计,其设计公式:

其中:小齿轮转矩

载荷系数 查教材表11-3得

齿宽系数 取

大齿轮齿数

,取

齿数比:

分度圆锥角

小齿轮当量齿数

大齿轮当量齿数

齿形系数 查教材图 11-9得、则平均模数:

大端模数

(3)校核其接触强度,验算公式:

其中:分度圆直径

锥距

齿宽

则:

满足接触强度。

11-14解 开式齿轮传动只需验算其弯曲强度

(1)许用弯曲应力

查教材表 11-1小齿轮45钢调质硬度:210~230HBS取220HBS;大齿轮ZG310-570正火硬度:160~

200HBS取190HBS。

查教材图 11-10: ;

查教材表 11-4 取,故:

(2)校核弯曲强度,验算公式:

其中:小齿轮转矩

载荷系数 查教材表11-3得

分度圆锥角

小齿轮当量齿数

大齿轮当量齿数

齿形系数 查教材图 11-9得、分度圆直径

锥距

齿宽系数

平均模数

则:

满足弯曲强度。

11-15解(1)圆锥齿轮2的相关参数

分度圆直径

分度圆锥角

平均直径

轴向力

(2)斜齿轮3相关参数

分度圆直径

轴向力

(3)相互关系

因 得:

(4)由题图可知,圆锥齿轮2的轴向力 向上,转

指向大端,方向向下;斜齿轮3的轴向力 方向指动方向与锥齿轮2同向,箭头指向右。齿轮3又是主动齿轮,根据左右手定则判断,其符合右手定则,故

斜齿轮3为右旋。

图11.6 题11-16 解图

11-16解 见题 11-16解图。径向力总是指向其转动中心;对于锥齿轮2圆周力与其转动方向相同,对于斜齿轮3与其圆周力方向相反。

解 :从例 12-1已知的数据有:,,,中心距,因此可以求得有关的几何尺寸如下:

蜗轮的分度圆直径:

蜗轮和蜗杆的齿顶高:

蜗轮和蜗杆的齿根高:

蜗杆齿顶圆直径:

蜗轮喉圆直径:

蜗杆齿根圆直径:

蜗轮齿根圆直径:

蜗杆轴向齿距和蜗轮端面齿距:

径向间隙:

12-2

图12.3

解 :(1)从图示看,这是一个左旋蜗杆,因此用右手握杆,四指,大拇指,可以

得到从主视图上看,蜗轮顺时针旋转。(见图12.3)

(2)由题意,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得到蜗轮上的转矩为

蜗杆的圆周力与蜗轮的轴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

蜗杆的轴向力与蜗轮的圆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

蜗杆的径向力与蜗轮的径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

各力的方向如图 12-3所示。

12-3

图 12.4

解 :(1)先用箭头法标志出各轮的转向,如图12.5所示。由于锥齿轮轴向力指向大端,因此可以判

断出蜗轮轴向力水平向右,从而判断出蜗杆的转向为顺时针,如图12.5所示。因此根据蜗轮和蜗杆的转

向,用手握法可以判定蜗杆螺旋线为右旋。

(2)各轮轴轴向力方向如图12.5所示。

12-4解 :(1)根据材料确定许用应力。

由于蜗杆选用,表面淬火,可估计蜗杆表面硬度。根据表12-4,(2)选择蜗杆头数。

传动比,查表12-2,选取,则

(3)确定蜗轮轴的转矩

取,传动效率

(4)确定模数和蜗杆分度圆直径

按齿面接触强度计算

由表 12-1 查得,。

(5)确定中心距

(6)确定几何尺寸

蜗轮的分度圆直径:

蜗轮和蜗杆的齿顶高:

蜗轮和蜗杆的齿根高:

蜗杆齿顶圆直径:

蜗轮喉圆直径:

蜗杆齿根圆直径:

蜗轮齿根圆直径:

蜗杆轴向齿距和蜗轮端面齿距:

径向间隙:

(7)计算滑动速度。

符合表 12-4给出的使用滑动速度

(说明: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是按基本设计步骤,满足设计条件的答案,均算正确。)

12-5解 :一年按照 300天计算,设每千瓦小时电价为 因此

元。依题意损耗效率为,用于损耗的费用为:

12-6解(1)重物上升,卷筒转的圈数为: 转;

由于卷筒和蜗轮相联,也即蜗轮转的圈数为 圈;因此蜗杆转的转数为:

转。(2)该蜗杆传动的蜗杆的导程角为:

而当量摩擦角为

比较可见,因此该机构能自锁。

(3)手摇转臂做了输入功,等于输出功和摩擦损耗功二者之和。

输出功

焦耳;

依题意本题摩擦损耗就是蜗轮蜗杆啮合损耗,因此啮合时的传动效率

则输入功应为

焦耳。

由于蜗杆转了 转,因此应有:

即:

可得:

图 12.6 12-7解 蜗轮的分度圆直径:

蜗轮和蜗杆的齿顶高:

蜗轮和蜗杆的齿根高:

蜗杆齿顶圆直径:

蜗轮喉圆直径:

蜗杆齿根圆直径:

蜗轮齿根圆直径:

蜗杆轴向齿距和蜗轮端面齿距:

径向间隙:

图 12.7 12-8解,取,则

则油温,小于,满足使用要求。

解(1)

(2)

=

=2879.13mm

(3)不考虑带的弹性滑动时,(4)滑动率 时,13-2解(1)

(2)

=

(3)

= =

13-3解 由图 可知

=

图 13.6 题 13-3 解图 13-4解(1)

=

(2)由教材表 13-2 得

=1400mm

(3)

13-5解

由教材表 13-6 得

由教材表 13-4 得: △ =0.17kW, 由教材表 13-3 得: =1.92 kW, 由教材表 13-2 得: ,由教材表 13-5 得:

取 z=3 13-6解 由教材表 13-6 得

由图 13-15 得选用 A 型带

由教材表 13-3 得

初选

=

=1979.03mm

由教材表 13-2 得 =2000mm

由教材表 13-3 得: =1.92 kW,由教材表 13-4 得: △ =0.17kW 由教材表 13-2 得:,由教材表 13-5 得:

取 z=4

13-7解 选用 A 型带时,由教材表 13-7 得,依据例 13-2 可知:,=2240mm,a =757mm,i =2.3。

由教材表 13-3 得 =2.28 kW,由教材表 13-4 得: △ =0.17kW,由教材表 13-2 得:

取 z =5 由此可见,选用截面小的 A 型带较截面大的 B 型带,单根带的承载能力减小,所需带的根数增多。

13-8 解略。

13-9解 由教材表 13-9 得 p =15.875mm,滚子外径

15.875(0.54+cot =113.90mm

15.875(0.54+cot =276.08mm

=493.43mm

13-10解(1)由图 13-33得

查教材表 13-11,得

由式(13-18)得

P ≤

(2)由图 13-33 得可能出现链板疲劳破坏

(3)

由图 13-34 查得可用滴油润滑。

13-11解

(1)链轮齿数

假定,由教材表 13-10,取,选

实际传动比

链轮节数

初选中心距

=

由教材表 13-13查得 取

估计此链传动工作位于图 13-33所示曲线的左侧,由教材表13-11得

采用单排链,≤

由教材图 13-33得当 =960r/min时,08A链条能传递的功率 满足要求,节距 p =12.7mm。

(4)实际中心距

(5)验算链速

篇6:西华大学机械设计基础习题部分答案

轮齿的工作应力不变,则 则,若,该齿轮传动能传递的功率

11-2解 由公式

可知,由抗疲劳点蚀允许的最大扭矩有关系:

设提高后的转矩和许用应力分别为、当转速不变时,转矩和功率可提高 69%。

11-3解 软齿面闭式齿轮传动应分别验算其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1)许用应力 查教材表 11-1小齿轮45钢调质硬度:210~230HBS取220HBS;大齿轮ZG270-500正火硬度:140~170HBS,取155HBS。

查教材图 11-7,查教材图 11-10 , 查教材表 11-4取,故:

(2)验算接触强度,验算公式为:

其中:小齿轮转矩

载荷系数 查教材表11-3得

齿宽

中心距 齿数比

则:、,能满足接触强度。

(3)验算弯曲强度,验算公式:

其中:齿形系数:查教材图 11-9得、则 :

满足弯曲强度。

11-4解 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磨损,目前的设计方法是按弯曲强度设计,并将许用应力

降低以弥补磨损对齿轮的影响。

(1)许用弯曲应力 查教材表11-1小齿轮45钢调质硬度:210~230HBS取220HBS;大齿轮

45钢正火硬度:170~210HBS,取190HBS。查教材图11-10得 , 查教材表 11-4,并将许用应用降低30%

(2)其弯曲强度设计公式:

其中:小齿轮转矩

载荷系数 查教材表11-3得

取齿宽系数

齿数

,取

齿数比

齿形系数 查教材图 11-9得、因

故将

代入设计公式

因此

取模数

中心距

齿宽

11-5解硬齿面闭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折断,设计方法是按弯曲强度设计,并验算其齿面接触强度。(1)许用弯曲应力

查教材表 11-1,大小齿轮材料40Cr 表面淬火硬度:52~56HRC,取54HRC。查教材图11-10得,查材料图11-7得。查教材表11-4,因齿轮传动是双向工作,弯曲应力为对称循环,应将极限值乘 70%。

(2)按弯曲强度设计,设计公式:

其中:小齿轮转矩

载荷系数 查教材表11-3得

取齿宽系数

齿数,取

齿数比

齿形系数 应将齿形系数较大值代入公式,而齿形系数值与齿数成反比,将小齿轮的齿形系数代入设计公式,查教材图 11-9得

因此

取模数

(3)验算接触强度,验算公式:

其中:中心距

齿宽

,取

满足接触强度。

11-6解 斜齿圆柱齿轮的齿数角速比用齿数

与其当量齿数 之间的关系:(1)计算传动的。(2)用成型法切制斜齿轮时用当量齿数 选盘形铣刀刀号。(3)计算斜齿轮分度圆直径用齿数。(4)计算弯曲强度时用当量齿数 查取齿形系数。

11-7解 见题11-7解图。从题图中可看出,齿轮1为左旋,齿轮2为右旋。当齿轮1为主动时按左手,则判断其轴向力 ;当齿轮2为主动时按右手定则判断其轴向力。

轮1为主动 轮2为主动时

图 11.2 题11-7解图

11-8解 见题11-8解图。齿轮2为右旋,当其为主动时,按右手定则判断其轴向力方向 ;径向力

总是指向其转动中心;圆向力 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

图 11.3 题11-8解图

11-9解(1)要使中间轴上两齿轮的轴向力方向相反,则低速级斜齿轮3的螺旋经方向应与齿轮2的

旋向同为左旋,斜齿轮4的旋向应与齿轮3的旋向相反,为右旋。

(2)由题图可知:、、、、分度圆直径

轴向力

要使轴向力互相抵消,则: 即

11-10解 软齿面闭式齿轮传动应分别校核其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

(1)许用应力

查教材表 11-1小齿轮40MnB调质硬度:240~280HBS取260HBS;大齿轮35SiMn调质硬度:200~

260HBS,取230HBS。

查教材图 11-7: ;

查教材图 11-10: ; 查教材表 11-4 取,故:

(2)验算接触强度,其校核公式:

其中:小齿轮转矩

载荷系数 查教材表11-3得

齿宽

中心距

齿数比

则: 满足接触强度。

(3)验算弯曲强度,校核公式:

小齿轮当量齿数 大齿轮当量齿数

齿形系数 查教材图 11-9得、满足弯曲强度。

11-11解 软齿面闭式齿轮传动应按接触强度设计,然后验算其弯曲强度:(1)许用应力

查教材表 11-1小齿轮40MnB调质硬度:240~280HBS取260HBS;大齿轮45钢调质硬度:210~

230HBS,取220HBS。查教材图 11-7:

查教材表 11-4 取,查教材图 11-10:

(2)按接触强度设计,其设计公式:

其中:小齿轮转矩 11-3得 齿宽系数 取

载荷系数 查教材表中心距

齿数比 将许用应力较小者 代入设计公式

则: 取中心距

初选螺旋角

大齿轮齿数

,取 齿数比:

模数,取

螺旋角

(3)验算其弯曲强度,校核公式: 小齿轮当量齿数

大齿轮当量齿数

齿形系数 查教材图 11-9得、满足弯曲强度。

11-12解 由题图可知:,高速级传动比

低速级传动比 输入轴的转矩

中间轴转矩

输出轴转矩

11-13解 硬齿面闭式齿轮传动应按弯曲强度设计,然后验算其接触强度。(1)许用应力

查教材表 11-1齿轮40Cr表面淬火硬度:52~56HRC取54HRC。

查教材图 11-7: 查教材图 11-10:

查教材表 11-4 取,故:

(2)按弯曲强度设计,其设计公式:

其中:小齿轮转矩

载荷系数 查教材表11-3得

齿宽系数 取

大齿轮齿数,取 齿数比:

分度圆锥角

小齿轮当量齿数 大齿轮当量齿

齿形系数 查教材图 11-9得、则平均模数: 大端模数 取

(3)校核其接触强度,验算公式:

其中:分度圆直径

锥距

齿宽

满足接触强度。

11-14解 开式齿轮传动只需验算其弯曲强度

(1)许用弯曲应力

查教材表 11-1小齿轮45钢调质硬度:210~230HBS取220HBS;大齿轮ZG310-570正火硬度:160~

200HBS取190HBS。

查教材图 11-10: ; 查教材表 11-4 取,故:

(2)校核弯曲强度,验算公式: 其中:小齿轮转矩

载荷系数 查教材表11-3得

分度圆锥角

小齿轮当量齿数大齿轮当量齿数

齿形系数 查教材图 11-9得、分度圆直径

锥距

齿宽系数

平均模数

则:

满足弯曲强度。

11-15解(1)圆锥齿轮2的相关参数

分度圆直径分度圆锥角

平均直径 轴向力

(2)斜齿轮3相关参数 分度圆直径

轴向力

(3)相互关系 因 得:

(4)由题图可知,圆锥齿轮2的轴向力 指向大端,方向向下;斜齿轮3的轴向力 方向指向上,转动方向与锥齿轮2同向,箭头指向右。齿轮3又是主动齿轮,根据左右手定则判断,其符合右手定则,故斜齿轮3为右旋。

图11.6 题11-16 解图

篇7:西华大学机械设计基础习题部分答案

一、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运动副?运动副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是高副?什么是低副?

2、平面机构中的低副和高副各引入几个约束?

3、机构自由度数和原动件数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4、用机构运动简图表示你家中的缝纫机的踏板机构。

5、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二、填空题

1、运动副是指能使两构件之间既保持 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形式相对运动的。

2、由于组成运动副中两构件之间的 形式不同,运动副分为高副和低副。

3、运动副的两构件之间,接触形式有 接触,接触和 接触三种。

4、两构件之间作 接触的运动副,叫低副。

5、两构件之间作 或 接触的运动副,叫高副。

6、回转副的两构件之间,在接触处只允许 孔的轴心线作相对转动。

7、移动副的两构件之间,在接触处只允许按 方向作相对移动。

8、带动其他构件 的构件,叫原动件。

9、在原动件的带动下,作 运动的构件,叫从动件。

10、低副的优点:制造和维修,单位面积压力,承载能力。

11、低副的缺点:由于是 摩擦,摩擦损失比 大,效率。

12、暖水瓶螺旋瓶盖的旋紧或旋开,是低副中的 副在接触处的复合运动。

13、房门的开关运动,是 副在接触处所允许的相对转动。

14、抽屉的拉出或推进运动,是 副在接触处所允许的相对移动。

15、火车车轮在铁轨上的滚动,属于 副。

三、判断题

1、机器是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并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的构件的组合。()

2、凡两构件直接接触,而又相互联接的都叫运动副。()

3、运动副是联接,联接也是运动副。()

4、运动副的作用,是用来限制或约束构件的自由运动的。()

5、螺栓联接是螺旋副。()

6、两构件通过内表面和外表面直接接触而组成的低副,都是回转副。()

7、组成移动副的两构件之间的接触形式,只有平面接触。()

8、两构件通过内,外表面接触,可以组成回转副,也可以组成移动副。()

9、运动副中,两构件联接形式有点、线和面三种。()

10、由于两构件间的联接形式不同,运动副分为低副和高副。()

11、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称为低副。()

12、面接触的运动副称为低副。()

13、任何构件的组合均可构成机构。()

14、若机构的自由度数为 2,那么该机构共需 2 个原动件。()

15、机构的自由度数应小于原动件数,否则机构不能成立。()

16、机构的自由度数应等于原动件数,否则机构不能成立。()

四、选择题

1、两个构件直接接触而形成的,称为运动副。a.可动联接; b.联接; c.接触

2、变压器是。a.机器; b.机构; c.既不是机器也不是机构

3、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a.自由度数目>原动件数目; b.自由度数目<原动件数目; c.自由度数目 原动件数目

4、图 1-5 所示两构件构成的运动副为。a.高副; b.低副

5、如图 1-6 所示,图中 A 点处形成的转动副数为 个。a.1; b.2; c.3

五、例解 1.图示油泵机构中,1 为曲柄,2 为活塞杆,3 为转块,4 为泵体。试绘制该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解: 2.图示为冲床刀架机构,当偏心轮 1 绕固定中心 A 转动时,构件 2 绕活动中心 C 摆动,同时带动刀架 3 上下移动。B 点为偏心轮的几何中心,构件 4 为机架。试绘制该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解:分析与思考:图中构件 2 与刀架 3 组成什么运动副? 答:转动副。3.计算图 a 与 b 所示机构的自由度(若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或虚约束应明确指出)。a)解:滚子 D 为局部自由度,E、F 之一为虚约束。F3n–2PL–Ph3×4–2×5–11 b)解:A 处为复合铰链 F3n–2PL–Ph3×5–2×6–12 分析与思考:当机构的自由度

2、而原动件数为 1 时,机构能有确定的运动吗? 答:没有。4.计算图 a 与图 b 所示机构的自由度(若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或虚约束应明确指出)a)解:滚子 C 为局部自由度,E 处为复合铰链。F3n–2PL–Ph3×8–2×11–11。b)解:齿轮 I、J 之一为虚约束,A 处为复合铰链 F3n–2PL–Ph3×8–2×10–22。5.计算图 a 与图 b 所示机构的自由度(若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或虚约束应明确指出),并判断机构的运动是否确定,图中画有箭头的构件为原动件。a)解:A、B、C 处为复合铰链

F3n–2PL–Ph3×7–2×8–32。b)解:滚子 E 为局部自由度,滑块 H、I 之一为虚约束 F3n–2PL–Ph3×6–2×8–11,有确定运动。填空题答案

1、直接 几何联接

2、接触

3、点、线、面

4、面

5、点、线

6、绕

7、给定

8、运动

9、确定

10、容易 小 大

11、滑动 高副 低

12、螺旋

13、回转

14、移动

15、高判断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选择题答案

1、A

2、C

3、C

4、B

篇8:西华大学机械设计基础习题部分答案

信号及其描述习题

1.1求周期方波(图1-4)的傅立叶级数(复指数函数形式)。画出频谱图|Cn|―ω ;φn―ω 图并与表1-1对比。

??

解:傅立叶级数的复指数形式表达式:x(t)?

Ce

jn?n

0t

;n?0,?1,?2,?3,???

n????

式中: C1T?0?jn?t1??0T?jn??

? n?2TT0x(t)e0dt?0t2?jn?0tT?T0(?A)edt?Aedt?0?20??20?

T ??0

1?A0

?jn2

T?e?0t???1?Ae?jn?0t?0??jn?0??T0T?0??jn??0

2

?0

??jAjA1??jn?jn?

?

A

n??n??2e?e??jn?

?1?cosn?? ???j2A;n??1,?3,?5 ??,???

?n??0;

n??2,?4,?6,???所以: ?

??

x(t)??

??j2A?jn?0t;n??1,?3,?5,?7

n????n???e

,???幅值频谱:

C?22

2AnnR?CnI?;n??1,?3

n?

,?5,???相位频谱: ?2A???

C?????;n?1,3,5,???nI ?n?arctgC?arctg?

?????2nR0? ??????2;n??1,?3,?5,???

傅立叶级数的复指数形式的幅值频谱图和相位频谱都是双边频谱图。 1.2求正弦信号 x(t)=x0sinωt的绝对均值μ|x |和均方根值x rms

解:

?T1?

T02x2?

?x?limT??0x(t)dt?Tx0sin?tdt?0?;式中:T0?

00?

xrms?1?T0Tx2(t)dt?1?

T0?x0sin?dt?2

dt?x0

00T002

1.3求指数函数 x ( t) ? Ae ? ? t ; (? ? 0 ; t ? 0 ) 的频谱。 解:

X(f)????x(t)e?j2?ftdt??

??Ae??t?e?j2?ftdt?A

??0??j2?f1.4求符号函数(题图1-1a)和单位阶跃函数(题图1-1b)的频谱.

解:1) 符号函数的频谱:

??t令: x1(t)?limex(t);??0

X1(f)?x1(t)e?j2?ftdt

0??t????t

?j2?ft??lime(?1)edt?ee?j2?ftdt??? 0??0????

1?

j?f

2)单位阶跃函数的频谱: ??t

x(t)?limex(t);2 ??0

????t 1?j2?ft

X2(f)?x2(t)e?j2?ftdt?lim?dt??0ee?? ??0??j2?f

1.5求被截断的余弦函数cosω0t(题图1-2)的傅立叶变换。

?cos?0t;t?T x(t)??

t?T ?0;

解: ???T

?j2?ft

X(f)?x(t)edt?cos2?f0te?j2?ftdt ???T

?T1?j2?f0tj2?f0t?j2?ft

?e?eedt ?T2

?sin?(f?f0)2Tsin?(f?f0)2T?

?T???

?(f?f)2T?(f?f)2T00??

?T?sinc??1?sinc??2?

t

1.6求指数衰减振荡信号(见图1-11b): x ( ? e ? ? sin ? 0 t ; ( ? ? 0 , t ? t)0 ) 的频谱 解: ?j2?ft????

?j2?ft

htTp://

??t

X(f)?x(t)edt?esin2?f0tedt

??0

??j

?e??t?e?j2?f0t?ej2?f0te?j2?ftdt 02

?j?11 ??????2??j2?(f?f)??j2?(f?f)00??

1.7设有一时间函数f(t)及其频谱(题图1-3所示),现乘以余弦型振荡cosω0t ,(ω0>ωm)。

在这个关系中,函数f(t)叫做调制信号,余弦型振荡cosω0t叫做载波。试求调幅信号f(t)cosω0t的傅立叶变换。示意画出调幅信号及其频谱。又问:若ω0

?j2?ft

X(f)?x(t)edt??f(t)cos2?f0t??e?j2?ftdt ????

??

1

?

??

??

??

??

?

?

??

?

?

??

??

??

??f(t)?e?j2?f0t?ej2?f0t??e?j2?ftdt??

?2?11

??

当ω0

1.8求正弦信号x(t)=x0sin(ω0t+φ)的均值μx 和均方值φx2和概率密度函数p(x) 解:将x(t)=x0sin(ω0t+φ)写成(ω0t+φ)=arcsin(x(t)/ x0)

等式两边对x求导数: 1 dtx011

?? dx?22

?0x0?x2(t)0??x(t) ???x??

?0? 1?Tx?12?tp(x)?limlim?lim? ?x?0?x?T??T??x?0?xT??

2dt1??? 22Tdx?x0?x(t)

2.2用一个时间常数为0.35s的一阶装置去测量周期分别为1s,2s,5s的正弦信号,问幅值

误差将是多少?

解:H????

1j???1

1

?

1Y???? 0.35?j?1X??

1?0.7?????

7??

2

A????

?0.35?2

当T=1s时,A??1??0.41,即AY?0.41Ax,误差为59% 当T=2s时,A??2??0.67,误差为33% 当T=5s时,A??3??0.90,误差为8%

2.3求周期信号x?t??0.5cos10t?0.2cos100t?45,通过传递函数为H?s??

?

??

1

0.05s?1

的装置后所得到的稳态响应。

解: 利用叠加原理及频率保持性解题

x?t??0.5sin10t?90?0.2sin100t?45

?

?

????

A????

11???2

?

1?0.00?52

,??????arctg?0.005??

?1?10,A??1??1,???1??2.86?

x?t1??0.5?1?sin10t?90?2.86 ,

?

?

??

?2?100 ,A??2??0.89 ,???2???26.57?

y?t2??0.2?0.89?sin100t?26.57??45?

?y?t??0.5sin10t?87.14??(?0.178)sin100t?18.43?

2.7将信号cos?t输入一个传递函数为H?s??在内的输出y?t?的表达式。

解: x?t??cos??t??sin?t?90? H?s??

??

????

1

的.一阶装置后,试求其包括瞬态过程2s?1

??

11

,A????,???arctg????

2?s?1??? y?t??

1???2

sin?t?90??arctg????

??

=

1???2

cos??t?arctg???

2.8求频率响应函数

3155072

的系统对正弦输入

1?0.01j?1577536?176j???2

x?t??10sin?62.8t?的稳态响应的均值显示。

解: 写成标准形式 H????

j?j???12

a??n2

?2??nj???

2n

2

?1256?1

??2 ?

0.01j??1??2?2?1256?j??12562

∴ A????

1?62.8?0.012

?

1

2

?2

??62.8?2?1761??????

1256????1577536??

?1.69?0.99?1.7 对正弦波,ux?

A2

?

1.7?10

2

?12

241?n1.5

2.9试求传递函数分别为2和2的两个环节串联后组2222

S?1.4?nS??nS?1.4?nS??n

成的系统的总灵敏度(不考虑负载效应)

解: H????H1????H2??? H1????

1.53

?,S1?3

3.5S?0.57S?1

241?n

H2????2,S2?41 2

S?1.4?nS??n

S?S1?S2?3?41?123

2.10想用一个一阶系统作100Hz正弦信号的测量,如要求限制振幅误差在5%以内,则时间 单常数应去多少?若用该系统测试50Hz正弦信号,问此时的振幅误差和相角差是多少?

解: 由振幅误差

E?

|A0?AI|A

?1?0?1?A????5%

AIAI

∴ A????95% 即 A????

1???1

2

?95% ,

?2??100t2

?0.95,??5.23?10?4s

?4

?,且??5.23?10s时 当??2?f?2??50?100

A????

1

?5.23?10?100?

?4

2

?98.7%

∴ 此时振幅误差E1?1?98.7%?1.3% ??????arctg5.23?10?100???9.3

?4

?

??

2.11某力传感器可以作为二阶振荡系统处理。已知传感器的固有频率为800Hz,阻尼比

??0.14,问使用该传感器作频率为400Hz的正弦力测试时,其振幅比A???和相角差????

各为多少?若该装置的阻尼比可改为??0.7,问A???和????又将作何种变化?

解: 作频率为400Hz的正弦力测试时 A????

1

????1???????n

?

???

2

?????4?2?????n?

2

?

???

2

?

1

2

??400?2?400??2

???4??0.14????1??800800????????

2

?1.31

???2??????

n?? ??????arctg 2???1???????n?

?400?

2?0.14???

?800?

??arctg2

?400?1???

800??

??10.6 当阻尼比改为??0.7时 A????

?

1

2

??400?2?400??2

???4??0.7????1??800800????????

2

?0.97

?400?2?0.7???

800????43?

??????arctg2

?400?1????800?

即阻尼比变化时,二阶振荡系统的输出副值变小,同时相位角也变化剧烈,相位差变大。

2.12对一个可视为二阶系统的装置输入一单位阶跃函数后,测得其响应中产生了数值为1.5的第一个超调量峰值。同时测得其振荡周期为6.28s。设已知该装置的静态增益为3,试求该装置的传递函数和该装置在无阻尼固有频率处的频率响应。

解: 最大超调量

?????1?2???

????

M?e 即 ??

?1.5

?0.13

1??????1?ln1.5?

2

且 Td?

2?

?d

?6.28

2

∴ ?d??n???

2?

?1 6.28

11 ?n?

??

2

?

?0.132

?1.01 系统的传递函数 H?s??

Y?s?kXs?S

22?S

?2?

n

??1

n

?

3

S

2

?1.01?2?2?0.13?S1.01

?1

该装置在无阻尼固有频率处的频率响应 由H?j???

Y???X??K

?2 ??j??2??j??

???n??

??

?1n ?

K

???1???

??2j??

?2?n???n ∴ H?j?K3

n??

?? ??1??2

??????0.26j??????2j??n???

?n ?d为有阻尼固有频率 M=0.5,?2?

d?

T

?1 ???????? M?e???

2??

???

1?2

?0.215????lnM??

?1 ?2

d??n?? ,∴ ??d

n?

1.02

??

2

? S=3

∴H?s???2n

S2?2??2

?S nS??n

?1.04

S2

?0.44?S?1.04

?3 A??1n??

34?

2

??6.98 (???n时代入得)

A????

1

2?

,??????90? ????

n???arctg???2

y?t??6.98sin??1.02t???

?

2??

4.1解 :?=2?m时,

单臂,U?R

y?4RU0 0

USg?R??y?

4R

U0

6U?2?120?2?10?y

*3?3?10?64?120

(V)双臂,U?R

y?

2RU0 0

USg?R??y?

2R

U0

2?120?2?10?6

U6y?2?120

*3?6?10?(V)

:?=?m时,

单臂,U?R

y?

4RU0 0

USg?R??y?

4R

U0

2?120?2000?10?6

Uy?*3?3?10?3(V)

4?120

双臂,Uy?

?R

U0 2R0

Sg?R??2R

U0

Uy?

2?120?2000?10?6

Uy?*3?6?10?3(V)

2?120

双臂的灵敏度比单臂的提高一倍。

4.4解:Uy?

?R

U0 R0

Sg?R??R

U0

Uy?

Uy?Sg?(Acos10t?Bcos100t)?Esin10000t

?Sg?AEcos10tsin10000t?Sg?BEcos100tsin10000t

11

SgAE(sin10010t?sin9990t)?SgBE(sin10100t?sin9900t)22

1100101001099909990

Uy(f)?jSgAE[?(f?)??(f?)??(f?)??(f?)]

42?2?2?2?1101001010099009900?jSgBE[?(f?)??(f?)??(f?)??(f?)]42?2?2?2??

4.5解:xa?(100?30cos?t?20cos3?t)(cos?ct)

?100cos2000?t?30cos1000?tcos2000?t?20cos3000?tcos2000?t?100cos2000?t?15(cos3000?t?cos1000?t)?10(cos5000?t?cos1000?t)

Xa(f)?50[?(f?10000)??(f?10000)]?7.5[?(f?10500)??(f?10500)]

?7.5[?(f?9500)??(f?9500)]?5[?(f?11500)??(f?11500)]?5[?(f?8500)??(f?8500)]4.10 解:H(s)?

111

???3 ?s?1RCs?110s?1

H(?)?

1

10?3

j??1

A(?)?

11?(??)

2

?

?(10?3

?)

?(?)??arctan(??)??arctan(10?3?)

Uy?10A(1000)sin(1000t??(1000))?10?0.707sin(1000t?450)?7.07sin(1000t?450

)

4.11 解:A(?)?

1?(??)

2

?(?)??arctan(??) 1

??10时,

A(10)?

?(0.05?10)

?0.816

?(10)??arctan(0.05?10)?26.56?

)?

1

??100时,

A(100?(0.05?100)

?0.408

?(100)??arctan(0.05?100)?78.69?

y(t)?0.5?0.816cos(10t?26.56?)?0.2?0.408cos(100t?45??78.69?)?0.408cos(10t?26.56?

)?0.0816cos(100t?33.69?

)

5.1 t)???

e??th(;(t?0,??0) ?0;(t?0)

R??

x(?)??h(t)?h(t??)dt????

e??te??(t??)??

dt

????

?e

????

e

?2?t

dt?

e2?

5.2 x(t)?A1sin(?1t??1?

?

2

)?A2sin(?2t??2?

?

2

)

由同频相关,不同频不相关得:

2A2Rx(?)?cos?1??cos?2? 22A12

4?5.3:由图可写出方波的基波为x1(t)??sin(?t?2)

Rxy(?)?2

?cos(????

2)

5.4: Sxy(f)?H(f)Sx(f)

H(f)?Sxy(f)/Sx(f)

Sxy(f)?F[Rxy(?)]

Sx(f)?F[Rx(?)]?F[Rxy(??T)]?F[Rj?T

xy(?)]e

H(f)?e?j?T

5.5:见图5-16

5.6:由自相关函数的性质可知:

?2

x?Rx(0)?Acos0?A

x2

rms?x?A

5.7:由对称性性质:

F{sinc2(t)}?1 f??

2?f??

2

?

?2

(t)dt?

??sinc2???df?? ?

2

上一篇:声乐考试曲目民族唱法下一篇:谈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