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打油诗

2024-06-16

健康的打油诗(共20篇)

篇1:健康的打油诗

夏天常吃蒜,消毒又保健。

热天多食姜,益寿保安康。

甜瓜要削皮,免得坏肚皮。

瓜果开水烫,吃了把心放。

盛夏吃块瓜,药物不用抓。

到了三伏天,吃物要新鲜。

会吃千顿香,乱吃一顿香。

生水不能喝,喝了生病多。

喝碗绿豆汤,解暑赛良方。

贪凉又失盖,必定把病害。

防暑又防凉,身体保健康。

篇2:健康的打油诗

黄瓜减肥有成效,抑制癌症猕猴桃。

番茄补血助容颜,莲藕除烦解酒妙。

橘子理气好化痰,韭菜补肾暖膝腰。

萝卜消食除胀气,芹菜能治血压高。

白菜利尿排毒素,菜花常吃癌症少。

篇3:讽刺“读错字”的打油诗

清朝康熙皇帝一次出游, 一时兴发, 指着路旁的一尊石人问道:“这叫什么名字?”一位翰林学士被皇帝的目光所扫, 慌不迭地答道:“回陛下, 这叫‘仲翁’。”其实康熙心里明白, 这路旁的石刻巨人叫“翁仲”。次日早朝, 康熙与群臣议事已毕, 起身拂袖回宫, 此时皇帝宝座上飘下一张御柬来, 近侍拾起, 上面写着: “翁仲如何读仲翁, 想必当年少用功。从今不得为翰林, 贬尔江南作判通。”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打油诗。诗的第一句嘲弄那个翰林学士竟把“翁仲”说成“仲翁”;第二句是责备他往日读书不扎实用功;第三句宣布罢官;第四句给以出路。皇帝手谕圣旨竟用打油诗写出, 旷古罕见。

上世纪70年代初期, 时任《人民日报》总编的某人在一次宴会上与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同席, 一见桌上名单, 他便打招呼称对方为“夏鼎同志”, 弄得场面十分尴尬。此事传出, 作家白夜写了首打油诗:“夏鼎同志你可好?夏鼐听了吓一跳, 偷我头上一个乃, 还来和我打交道!”诗很快传遍北京, 几乎家喻户晓。

一次南京某报登载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名单时, 把委员朱复误排为“失夏”。朱先生看了哭笑不得, 戏作打油诗一首: “铮铮筋骨何曾断, 小小头颅尚喜在。从此金陵无酷暑, 送春归去便迎秋。”诗的意思是说:你们抽掉了我的脊梁骨

篇4:“打油诗”的魅力

诗之所以名“打油”,据说是唐代有一个名叫张打油的人,善于用俚俗之语作诗。《升庵外集》记载了他的一首《雪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诗描写大雪,诗虽粗俗,却很传神。由这俚俗的诗句再来看作者的名字,这“张打油”十有八九是识字不多的市井平民,或许是贩浆织履之徒,但有点聪明。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对百姓的思想感情感受最为深切,情动于中,遂凭借对诗歌的某些感悟,以质朴通俗的语言歌而咏之,流传于民间。与张打油齐名的还有个叫“胡钉铰”的,据王士祯的《池北偶谈》云:

列子墓在郑里,有胡生,家贫,少为磨镜镀钉之业,遇名茶美酝,辄祭。忽梦一人,刀划其腹,纳以一卷书;既觉,遂工吟咏,号“胡钉铰”。

这段笔记自然不能当真,但我以为它有一种象征意义:这些勤劳朴实的人们,是贫困的生活和善良的品行,赋予了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智慧。只可惜张打油和胡钉铰的诗流传甚少。

打油诗往往充满诙谐、乐观的情绪,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记有村学诗一首,云:“一阵乌鸦噪晚风,诸徒齐逞好喉咙。赵钱孙李周吴郑,天地玄黄宇宙洪。《千字文》完翻《鉴略》,《百家姓》毕理《神童》。就中有个超群者,一日三行读大(指《大学》)中(指《中庸》)。”

过去乡村学童读的是“千字文”、“百家姓”、“神童诗”之类,这首诗将学童们放开喉咙、齐声朗读的风趣情景宛然展现在你眼前,甚而他们那种摇头晃脑,如和尚念经的神态,也闭目可以想见。

方外僧人中也有擅长此道者。除了唐代有名的“寒山”、“拾得”二僧,还有王梵志的打油诗,如“造作庄田犹未已,堂上哭声身已死。哭人尽是分钱人,口哭元来心里喜”(见宋·费衮《梁谿漫志》)。农人一生辛苦,积攒了一点家产,在其闭目之时却已大有人在觊觎,浇薄的人情世态揭露无遗。最妙的还有一首,也见于《两般秋雨盦随笔》:

古语云:“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谓坟也。近有人又有句云:“城外多少土馒头,城中尽是馒头馅。”更警动。

城中之人将来都是城外土馒头里的“馅子”?一愣之后幡然省悟,何等警策动人。后来我读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发现这句打油诗原来脱胎于王梵志的诗。王的诗为:“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意为在阎罗面前,不管显赫的达官贵人还是卑微的山野草民,大家都是平等的。宋代的黄山谷以为这首诗于事理不甚稳妥:自己已为“土馒头”,还怎么能“吃”呢?于是他将后面两句修改成“预先着酒浇,使教有滋味”。

读书至此,我不禁拍案叫绝。把活人当做将来土馒头的“馅”,已是一奇;一人吃一个,童叟无欺,又是一奇;现在为了使将来土馒头里的“馅儿”有滋味,不妨先多用佳酿浇灌(即“痛饮”),更是一奇。这是何等奇妙的好句!真是一步一层楼也。因此打油诗除了率直通俗之外,往往含有一种出人意外的奇理妙趣,其中有大智慧。这种诗体有文人的参与,更会妙趣横生。钱泳的《履园丛话》谈及“打油诗”时说:

友人陳斗泉云:“金腿蒙君赐,举家大笑欢。柴烧三担尽,水至一缸干。肉似枯荷叶,皮同破马鞍。牙关三十六,个个不平安。”此种诗虽谐谑,而炼字炼句,音节铿锵,非老手不能。又金陵有一僧作打油诗四十首,名其集曰《牛山四十衡》,中有一首云:“春叫猫儿猫叫春,听他越叫越精神。老僧也有猫儿意,不敢人前叫一声。”莫谓是打油诗,其笔甚峭,不可及也。

描写金华火腿的煮而不烂和老僧的怀春之情,令人喷饭,的确非文坛老手不能至此。清初,前朝遗老纷纷出任新朝的官职,于是有人作打油诗以吟其事:“圣朝特旨试贤良,一队夷齐下首阳。家里安排新雀帽,腹中打点旧文章。当年深自惭周粟,今日幡然吃国粮。非是一朝忽改节,西山薇蕨吃精光。”此诗活用商代遗民伯夷、叔齐耻食周粟的典故,来描摹这些人物的形迹与心态,调侃揶揄之中不乏辛辣。当然这样的打油诗,恐怕也不是一般的市井平民或乡里学究所能作的。

篇5:健康的打油诗

常锻炼,抗衰老,量力行,误过劳。

经常笑,变化少,心胸宽,寿自高。

善交往,广爱好,心情畅,睡眠好。

遇事忍,不急躁,多谦让,少烦恼。

调饮食。莫过饱,身体健,疾病少。

心不顺,赏花草,听音乐,怒气消。

勤动笔,读书报,常用脑,记忆好。

篇6:军训的打油诗

教官面入土,打闹全无。

随后跟队行,步步为营。

口令一声出,行云踏步。

晨风轻吹拂,眉飞发舞。

炎日登高处,汗滴入土。

望天上飘云,好是羡慕。

哨响时无,解散队伍.

各奔归路,三五成群,

群魔乱舞,笑诉苦楚。

篇7:军训的打油诗

求雨哗哗下,

齐步跨立站军姿,

艳阳依旧没变化。

教官好心找阴凉,

怎奈领导一令下:

强度不够不行呀!

站死沙场靠大家!

一声哨响全害怕,

不知什么要传达,

吃饭还不能说话,

领导主任用膳谈笑乐开花。

最后了阴天下雨啦,

正巧我们要回家,

离去归期来时路,

篇8:漫画家方成的谐趣打油诗

话说有一天, 书画界的朋友相约, 举行笔会, 在一起写的写, 画的画, 方成画的一幅, 刚画一半, 就觉得没画好, 打算撕掉另画。旁边一位小姐手快, 抢过去说:“我要, 给我吧?”方成就当废纸给了她。没想到不几天, 这位小姐来到方成家, 拿出这张废了的画稿要方成签字盖章。方成想, 这种东西当作品送人, 多丢人啊!可姑娘家是不好对付的, 怎么办呢?于是想起打油诗来, 便在上面题了这么几句:

本来打算撕掉,

无奈小姐想要。

只好签字盖章,

看了请勿见笑。

又一次, 方成的老朋友、作家单复介绍一位先生来信, 要他写个条幅。方成知道自己的书法不行, 颇感为难, 后忽又想起打油诗来, 便写道:

平时只顾作画,

不知勤习书法。

提笔重似千斤,

也来附庸风雅。

字下面配一个小插图, 说明自己书法不行是硬写出来的。

方成除了画漫画, 有时也画个国画式的人物。画面单是一个人, 看来总感不足, 他就在上面题些字, 想的自然还是打油诗。画花和尚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脚踢庙门, 题的是:

原来是将才,

被逼上五台。

佛门关不住,

一脚踢开来!

画一幅猪八戒背媳妇图, 画上题的是:

西天拜佛祖,

凡心难去除。

今天你有意,

明天我还俗。

在漫画上配诗, 别有风致。方成见过几次长幅国画, 画的是百兽、百禽之类。这也是国画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用得恰当, 可使画生色不少。但他也见过用得不当的, 于是有感而画了一幅漫画———《百蛋图》, 图上题的是:

百鸟百兽百禽雏,

统壁千尺长画幅。

巨作煌煌气宏伟,

效颦画张百蛋图。

方成自觉形势逼人, 写打油诗已不足用了。一位同志来向他索画, 他刚画了一幅《花和尚》, 就送给这位同志。这位同志是行家, 说画面太空, 得题些字才好。方成便试着填了一阕“长相思”词:

肉也罢, 酒也罢, 照样吃喝不算啥, 当和尚是假;

天不怕, 地不怕, 跟宋哥哥打天下, 拉皇帝下马。

篇9:胡适的打油诗

当年的证婚人胡适就送了一首贺诗,不过这是赵杨二人结婚20周年纪念时的事了,小诗读来亲切有味又不失欢喜,现录如下:

蜜蜜甜甜二十年,人人都说好姻缘。新娘欠我香香礼,记得还时要利钱。

“香香礼”是外国习俗,意为Kiss the Bride(亲吻新郎)。胡适在1955年11月14日日记里记载:“赵元任、楊步伟结婚二十年时,我曾作打油诗贺他们。”恰好当年胡适的朋友刘驭万夫妇25周年结婚纪念,胡适也作诗一首:

二十五年甜蜜蜜,人生最乐有贤妻。

当然胶卷三千尺,不见刘郎不笑时!

篇10:戒酒的打油诗

喝多领导批评你,喝少说你真啰嗦。

想用白水代替酒,只要敬酒准挨捉。

先敬后敬有学问,喝多喝少要琢磨。

为了领导拼一回,喝完领导就忘了。

为了工作拼一回,言多语失受指责。

为了自己拼一回,豪言壮语全白说。

喝坏身体坏形象,酒后失言了不得。

想想身体和事业,想想孩子和老婆,

劝君把酒快戒掉,坦然面对烂酒桌。

面对明天想未来,快快乐乐过生活。

篇11:幽默的打油诗

打油诗不但诗本身有趣、幽默、俚俗,暗含讥讽,包容文史知识,体现名人的.个性、爱好、轶事和思想,而且很多与诗有关的故事也很生动有趣。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汉唐宋清多才子,情之一字谁破看?

红尘一笑烟雨中,不尽忧伤谁人同。可怜擦肩皆过客,孤单自赏淡春风。

夜雨!夜雨!是谁如哭似泣?抱枕听雨难眠,愁到心底伤感。感伤!感伤!鼻酸无泪惆怅!

花红!花红!难逃朝雨夜风。深院门墙幽幽,余香难馨长久。久长!久长!春残枝头独伤。

夜半误入醉梦中,繁华依旧,岁岁人不同。庭前庭后观落日,黑暗袭来转成空。花开花谢会再生,今朝昨日,泪眼泛朦胧。醒来独守那寂寞,雁过无痕淡晚风。

夜半孤灯昏黄,忽隐忽现惆怅,醉梦过后泪成行。独卧钩思绪,点点滴滴藏。繁华落尽风凉,乱奏一曲愁殇,冷冷清清满心房。一杯相思酒,寸寸断肝肠。

独卧帐,赏月光,恨夜长。遥想旧日共风雨,心沧桑。柔情似水无样,醉梦乡,冷冷凉凉。携手天涯古道口,泪成双。

夜夜独卧,憔悴衣衫怎奈何?红烛残泪,粉帐轻纱寒难睡。碧窗月遥,嫦娥把盏醉花雕。桂树依旧,点点星辰尽说愁。

花红柳绿依旧,岁岁年年相同,天涯何处是征程?茫茫世间路,悠悠古道中。一樽清酒独醉,恍恍惚惚愁生,物是人非再难梦!朝朝盼相思,暮暮泪落空。

篇12:哲理的打油诗

十八年前:

有人把最后的一滴酒喝干,

为了不叫买单的`留下遗憾;

有人把最后的一步迈出,

为了解下伴绳,收取一块汗水钱;

有人挤出最后的一丝笑,

为了叫领导满意,

回家做了皇上。

今年:

清明节,我看到了他最后的微笑,还是那么执着,那么要强;

在火车站上相逢,

他走在子女中间,两手空空,憨厚的掏出云烟;

在餐桌上,他一派萧洒,

只是把酒记了,夫人也来了,

篇13:杨宪益的《译余偶拾》与打油诗

杨宪益先生还是文化史学者。抗日战争期间, 杨先生寄居重庆北碚, 在国立编译馆做《资治通鉴》的英译工作。正业之外, 他曾经写过不少体现中外、包含古今的文史随笔。1947年, 他将这些文史考证文章编为《零墨新笺》出版。1949年, 他又把后写的这类文章编成一集, 印成《零墨续笺》。30多年后, 这两本书早已绝版。1981年, 杨先生将两书合编为《译余偶拾》, 由三联书店出版。

1999年, 《寻根》杂志向杨宪益先生约稿。先生因夫人病重, 身体、心情都不大好, 撰写新的文史随笔已不可能。我就想到了已出版近20年、一直没有再版的《译余偶拾》。于是设了个《旧文新刊》专栏, 准备从半个世纪前杨先生写出的文章中选出几篇, 重新刊登。请他为每篇文章写一篇“附记”, 或介绍写作经过, 或说点有关故实, 希望每篇“附记”都能用一首“打油诗”作结。也许“打油诗”逗引了杨先生的兴趣, 他竟然答应了这一要求, 年底就寄来了第一篇“附记”。2000年, 《旧文新刊》栏目一期不落。

杨先生的“附记”, 都是几百字的短文, 写得各有千秋。有的叙说了写作的缘由。《秦王〈破阵乐〉的来源》“附记”说, 文章写于1944年前后, 那时他和杨仲子、杨荫浏三家同住一个宿舍, 杨仲子戏名之为“三羊楼”或“三杨楼”, 取“三阳开泰”之意。他之所以写些有关音乐史的文章, 是受了这两位音乐家的影响。有的记述了自己的心境。《唐代东罗马遣使中国考》“附记”说:“我们一家到1946年秋天才乘船到了南京。这篇考证大概就是这个时间写的。当时我对东罗马史很有兴趣, 经历史学家贺昌群介绍, 还在东南大学历史系做过一年教授, 教的也是东罗马史。我实际只讲了几堂课, 学生们很欢迎。但因那时学生们正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 忙于罢课示威, 我和亡妻乃迭同情学生的行动, 经常帮他们写英文标语, 课也无心继续教下去了。”《薛平贵故事的来源》由在古代北欧语里“熊皮” (The bearhide) 的译音与“薛平贵”三字的发音完全相同, 从而认定我国民间传说的薛平贵故事与德国故事《熊皮》同出一源。近50年后, 杨先生在“附记”中强调“用对音考证必须谨慎从事”, 认为当年自己“也有点儿想入非非”。《宋代的养金鱼》从宋人笔记中可证“中国的金鱼大概在十三世纪时已传到欧洲”, 而以鱼为玩赏物似始于五代。“附记”中杨先生特别指出:“动植物从观赏到培养加工而达到制作变种, 这已经是非常接近现代科学了。”

一段历史, 一个掌故, 一份情谊, 一缕心绪。“附记”是时光流过而积淀下的文化怀旧。

《旧文新刊》果然引发了杨先生的诗兴, 六篇“附记”都用诗来收束, 其中3篇更是先生的新作。

《板桥三娘子》“附记”中, 杨先生回忆他曾在民俗学和中外交通史方面写过文章, 但后来改行了。忆及往事, 成诗一首:

学成覆水叹难收,

译事辛勤换打油。

恰似狗熊掰棒子,

一茬咬罢一茬丢。

《薛平贵故事的来源》“附记”中说:“现在说美洲的印地安人是殷代的移民, ‘印地’就是‘殷地’, ‘安’就是‘安阳’, 也未免失之过简。”由此他想起在牛津大学时有一位中国同学, 读书并不用功, 一天却突发奇想, 说:“中国文字同英文是一源。你看中文的‘石头’不是同英文的‘stone’一个音吗?”一时传为笑谈。杨先生说:“重看我这篇文章, 又不禁想起这件小事。”于是有诗:

“殷地”美洲莫须有,

“石头”英文将无同。

中外对音随便用,

小楼昨夜又东风。

《宋代的养金鱼》“附记”中谈到时下一些人认为中国文化不如西方, 就是因为中国人不懂科学, 没有科学头脑。杨先生说:“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不知道自己国家的历史。千年之前, 国人的科学知识及应用, 哪一方面不如当时的西方人?感慨之余, 我还是以打油诗作为这‘附记’的结尾吧。”诗曰:

东方不亮西方亮,

文化何须论短长。

倘使汉唐重科技,

神州早有克隆羊。

篇14:“打油诗”的来历

原来,“打油”是一个人的名字——张打油,我国唐代南阳的一个读书人。他跟民间歌手交往甚密,收集了相当丰富的俚语俚曲,写出了不少通俗浅显、风趣形象的诗歌。这些诗歌虽然得不到当时所谓的“正统”文人们的赏识,但颇受平民百姓喜欢。

一年冬天,天降大雪,张打油外出赏雪,一时性起,在路边一道粉墙上即兴题诗一首: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写罢掷笔而去。

不料这是某县参政大人的阔宅,参政办完公事回宅,发现张打油的诗,勃然大怒,便派人把他抓来,问他为什么乱画。张打油答道:“想我张打油,只会吟诗作文,不会胡写乱画。”

参政听了,便以南阳城被叛军所困、守将请求朝廷派兵解围为题,叫张打油作诗。张打油略一思索,朗声念道:“天兵百万下南阳。”参政一听,觉得跟墙上题诗的风格完全两样,就说道:“看来这墙上的诗一定不是你写的。”可是听张打油念完下面的几句,参政禁不住大笑起来。

原来张打油的全诗是:天兵百万下南阳,也无救兵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

篇15:励志的打油诗

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五:察己则能够知人,察今则能够知古。(《吕氏春秋》)

六: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七: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八: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九: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十: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十一: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十二: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十三: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十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十五: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十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十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十八: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十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二十: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二十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二十二: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二十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二十四: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二十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二十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二十七: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二十八: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二十九: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三十: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三十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三十二: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三十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三十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三十五: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三十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最爱)

三十七: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三十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三十九: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四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四十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现代人的心声啊)

四十二: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四十三: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篇16:关于相思的打油诗

互不忘,倾城一笑,地老天荒。

奈何桥前回头望,滴滴泪珠诉忧伤。

诉忧伤,今生今世,相思断肠。

2、青丝断,根根寄托心头念。

心头念,荷包幽香,灯下瘦颜。

菊花开谢月弯弯,轩窗遥望无名山。

无名山,孤冢一座,松柏相伴。

3、描素眉,羞羞答答带妩媚。

带妩媚,面如桃色,情似酒醉。

帐前红烛添孤杯,鸳鸯枕染相思泪。

篇17:两地分居的打油诗

月亮代表我的心.

月虽无情光照地;

身处异地心连心.

夫在他乡为孤客,

思妻念妻受折磨.

天虽偶有云遮月;

终能拨云见月明.

鸿毛虽轻情谊重;

诗虽寒酸夫妻心.

篇18:巧配打油诗速解病句题

打油诗一:并列结构

遇到并列要注意, 包容交叉不成立。

前后搭配要兼顾, 避免歧义合逻辑。

例1:汉绣注重构图, 讲究纹饰, 花鸟虫鱼、龙虎凤凰、飞禽走兽, 皆可绣以为纹, 写实与抽象融为一体, 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2011湖北卷)

凤凰是鸟的一种, 也是飞禽的一种, 虎应该从属于走兽, 这些概念存在相互包容关系, 也不能并列存在。

例2: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 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 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2011江苏卷)

例句中的并列成分“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是不合逻辑的, 民生只有先得到保障, 才能进一步改善。

打油诗二:关联句式

关联句式看分句, 主语一致往前提。

关联词语要配对, 分句关系合逻辑。

(注:首句的意思是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一致的话主语应该放在关联词前, 主语不一致则主语应放在关联词后。)

例1:新版《红楼梦》在各地方台播出以来, 网友尽管拍砖不断, 但是在内容方面, 红学家们大多肯定了改编忠实于原著作。

例句中的关联句子是“网友尽管拍砖不断, 但是在内容方面, 红学家们大多肯定了改编忠实于原著作”, 前一个分句主语是“网友”, 后一个分句主语是“红学家”, 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不一致, 主语应该放在关联词后, 那就应该改为“尽管网友拍砖不断, 但是在内容方面, 红学家们大多肯定了改编忠实于原著作。”

例2:如今“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文化圈内, 不但进入了教科书, 而且活跃在各媒体上。

例句的问题是不合逻辑, “不但……而且”是递进关系, 后一个分句应该比前一个分句更深一层次, 所以两个分句的内容要交换才行。

打油诗三:数量短语

数量短语设迷惑, 减少偏用倍数说。

修饰避免有歧义, 表意清晰不啰唆。

例1: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 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 废品率下降了九倍。 (2006年广东卷)

例句中的“废品率下降了九倍”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常见错误, 减少只能用分数表达, 增多才用倍数词, 例中的“废品率下降”只能是“90%”或者“九成”。

例2:王林待在实验室里半个月, 好像与世隔绝了, 所以他回到家, 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2008年广东卷)

例句是有歧义的, “十天”到底是名量词还是动量词?是理解为“看报纸”这个动作持续了“十天”, 还是“十天的报纸”都找来“看”?

打油诗四:文言词、书面语

文言词、书面语, 句子拽文要警惕。

本来话已说清楚, 何须重复来表意!

例1:深圳大运会闭幕式可以堪称前无古人, 以群众演员为主角的演出真正体现了大运精神。

例2:冲刺一百天, 光有理想还不行, 我们还得付诸于行动。

例3:高中三年, 好朋友小林总在不断地鼓励我, 我在心里由衷地感激他。

例4:前两天, 爸爸拍得一幅名家字画, 挂在家里, 寒舍一下子蓬荜生辉。

例5:爷爷奶奶对他过分的溺爱, 使他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毛病。

上面五个例句都是有意拽文造成的病句, 例1中, “堪称”就是“可以说”, 那就不能说“可以可以说”了吧;例2中的“诸”就是文言中的代词兼介词“之于”的合音, “付诸行动”就是“付之于行动”;例3中“由衷地感谢”就是“发自内心的感谢”;例4中, “寒舍”是对自己的家的谦称;例5中, “溺爱”就是“过分的爱”

打油诗五:介词结构

介词开头防陷阱, 句子主语仔细寻。

搭配习惯要标准, 别让方言蒙了心。

例1: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 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 为271.6万人。 (2011年山东卷)

例句中的谓语动词是“显示”, 后边的内容全部是“显示”的宾语, 但句子的主语呢?删掉介词“据”, “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才能充当“显示”的主语, 不然的话介词结构在句中只能作状语。

例2: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 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这句话表面上很复杂, 我们先取消句子的反问语气, 得到“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 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现在和例1就是同类的了, 介词短语开头, 句子缺少主语, 修改方法很简单, 删掉介词“对于”就可以了。

打油诗六:两面词和否定式两面词, 看照应;否定式, 要细分。双重否定负负正, 反问还要负一层。

例1:领导班子是否廉明, 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2011年江西卷)

例2:香港地铁吃零食事件引发的口水战引起我们的思考, 改善香港居民对大陆游客的印象, 关键还在于大陆游客能否注重个人素质。

这两例都犯了两面词不能一一照应的毛病:例句中直接删掉“是否、能否”就行。

例3:3月4日, 《“雷锋精神伴我成长”———大型年画专题展》在市少儿图书馆开展, 一位带着孩子来观看展出的父亲动情地说, 只要人人心中留有雷锋的一席之地, 我们就能杜绝令人痛心的“小悦悦事件”不再在我们身边发生。

例句中“杜绝”和“不再”双重否定, 只能取其一。

例4:在人们热衷于对刘谦的魔术进行解密时, 谁又能否认这个文弱的小伙子没给传统的春晚增添一丝亮色呢?

这个句子是双重否定再加上一个反问语气, 双重否定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 肯定的反问句表达的又是否定的意思, 最终是说刘谦没有给春晚增添亮色, 明显不符合事实嘛, 所以我们要删除一层否定, 可改为“谁又能否认这个文弱的小伙子给传统的春晚增添一丝亮色呢?”或者“谁又能说这个文弱的小伙子没给传统的春晚增添一丝亮色呢?”

篇19:重读荒芜的打油诗

在这方面还是西人说得好:“愤怒出诗人”,或译“义愤出诗人”,总之这样的诗人写的是“怒诗”吧。荒芜的怒诗,如果不是更早,那大概在一九六六开始的十年浩劫中,遭到非法关押的时候就已经酝酿于胸,像七言律诗《牛棚抒怀》显然是当时当地真情实感的表露:

危楼高议日纷纷,太息鱼龙未易分。

莫谓低头非好汉,可怜扫地尽斯文。

“听猿”实下伤心泪,斗“鬼”欣闻“滚蛋”声。

灞上棘门儿戏耳,亚夫原是女将军。

虽然加注说“女将军”确有所指,是“看管牛棚那位严厉的女造反派”,但当时当地,敏感的读者总会联想到颐指气使的江青。尽管在高压下忍辱低头的文化人,曾经只能阿Q式地自命好汉,这却也为大家暂出一口恶气。此诗锋芒毕露,置之“天安门诗歌”中绝无愧色。

一九七六年“四五”运动遭到镇压,“天安门诗歌”也被清查,但就在这年五月,荒芜在《赠自己》一诗中,对被黜的邓小平寄予了历史性的同情,说“可怜晁错临东市,朱色朝衣尚未除”。一九七八年秋冬,“四五”运动得以平反。在这之前,二月间荒芜就冒着料峭春寒,在上海《文汇报》副刊发表《诗三首》,亮出了沉默二十一载的声音。接着,荒芜诗情激荡,一发而不可收,《长安杂咏》十九首出手后,先以手抄稿流传,后来在许多报刊“补白”,大获青眼,一时洛阳纸贵。在不少人还“敢怒而不敢言”的时候,诗人敢言。诗人吐出的胸中块垒,几乎也是人人胸中的块垒,他以自己的知觉,唤起人们的知觉:起初对多年来非正常政治生活中的众生相略加回顾,如“告密投机新伙伴,昂头变脸老相知。名流陆续成帮鬼,小丑仓皇戴画皮”。之后,很快转入世态人情,他在诗中无情地鞭挞又一次变换画皮的“风派”,随时准备闹地震的“震派”,蠢蠢欲动的“江东子弟”,以及袍笏登台的老贵和新贵。

荒芜自称写的是打油诗,但他的嬉笑怒骂绝不是插科打诨,他旗帜鲜明,一开始就张言“日写小诗三两首,官僚头上试开刀”。他温和地批评了类如“软骨症”,“长安市上千千柳,舞损腰肢太可怜”,也涉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消极现象,而他的矛头主要是指向新旧官僚衮衮诸公,如《为某公画像》二首就是得到广泛认同的犀利辛辣之作:“眼已花来耳已聋,脑瓜难免不冬烘。魂销脂粉绮罗里,身老琼楼玉宇中。可笑牛皮非马列,堪怜公子变毛虫。彩油剥尽人争看,特号当今客里空。”“从来树大易招风,假药仙丹自不同。遗憾夸夸谈马列,羞人答答扮雷锋。空传西域来天马,不信南阳有卧龙。欲向辕门听《斩子》,谁知《宿店》放曹公。”

我以为读者不必一一索隐指认,诗中形象固然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但“须知这是写诗词啊”(毛泽东语),故并非必此人必此事。诗人做到了鲁迅于自己杂文所说的“讲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某公者,类型也,公约数也,是某公,却不必是这一某公、那一某公也。这些“某公”是权力者,或更确切地说是特权者,侈谈马列,暗涉贪腐,其时权力寻租的规模、渠道和手法已经冒出地平线,被我们的诗人瞥见了。别的不说,十年动乱中都未停止的豪奢工程,日益泛滥的公款宴会,与民间疾苦对比是严酷的:“峻宇雕墙迥出尘,墙头铁网绕三巡。家人父子皆新贵,故旧亲朋满要津。幕后笙歌声细细,庭前车马到频频。对门老妇头如雪,捡纸归来当积薪。”(《杂感七首》之五)“童年熟读《桃花源》,世外云山尚有村。前度渔郎来相告,‘旧时童叟悄无言。桃林斫尽为薪火,渔网空悬挂破门。高价食粮籴不起,更无余沥到鸡豚’。”(《癸亥杂诗五首》之五)

诗人不仅写了《咄咄吟》多首,历数官僚政治的征象,他还要探索它的来龙去脉,“历史无情翻旧账,沧桑有迹认残灰”。他以被严酷的现实唤醒的历史感,写了他在秦兵马俑坑边的思考和感慨:

车文空见九州同,好大从来更喜功。

万世徒怜胡亥马,卅年终失楚人弓。

焚书圯上传黄石,偶语河中出祖龙。

一炬咸阳三月火,至今禾黍怨秋风。

海滨驱石血殷鞭,北筑长城近塞边。

枉使李斯除逐客,空教徐市访真仙。

沙丘落日风吟树,博浪惊魂月堕天。

地下本来无敌国,何需兵马俑三千?

东临渤海射蛟还,一辆辒辌向陕关。

凿地早通骊谷下,置身先在臭鱼间。

阿房宫里笙歌歇,万里城边烽火寒。

十二金人无片语,看他胜、广揭长竿。

—《观骊山兵马俑》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诗人曾自叹“回思三十年间事,都在一知半解中”。在那三十年间,他经历了把他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右派”的斗争,发配北大荒,在完达山冰天雪地中伐木,是为在建的人民大会堂提供木材。随后是十年动乱,他被抄家,焚烧了他视同心血的惠特曼诗译稿,他陷入茫然之境,不过苟全性命于乱世而已。后来,荒芜对改革开放和其他善政也曾有笔墨及之,并非不分善恶真伪,一路怒骂。这有他若干首诗可以为证。

荒芜,这位接受过欧美现代思想熏沐的知识分子,像他那一代众多读书人一样,也受过中国传统教育的陶冶,这便不难理解他以身许国的宿志,还在《五七年错案得平,感赋》中,就有感人的诗句:“回看娇女开新酒, 笑伴童孙画小鱼。但使片言能活国,甘心轻掷老头颅。”而他认定:“写文与作诗,立言贵不朽。上以拯斯民,下以挞群丑。不做应声虫,蝇营与狗苟。”于是他“不写风花雪月辞,苍生霖雨系相思。欲将一管狼毫笔,直指千秋鬼魅祠”(《感怀十首》之四)。他重视他这一支独立诗笔的社会功用,尽管他没有高举“匕首和投枪”,但也要针对一班狐鼠和变色龙,以戳穿鬼魅的假面为能事。

从他《感怀十首》之九,可以看到写诗已经成为荒芜晚年生命中的主要部分:“何曾有意作诗人,百折千磨劫后身。海国风涛畴日泪,关山戎马故园心。苦吟渐觉须眉白,久病方知子女亲。一字未安眠不得,残宵和梦写真真。”

然而,一边是时弊日深,令人失望,要写诗来讽刺;一方面又是“去年寄出诗三卷,尸骨无存砍了头”。八十年代末,他怀着异样的心情去异域探望亲人,或是兼有怀旧之意吧,却除了一首《乡音》,没留下诗来。回京以后,这位孤高、峻急、狷介的老人,陷入沉默之中。只从他身后被亲人发现的片纸只字,如“世事炎凉只自知……输了人生一局棋”,可以窥见其绝望的心境。

九十年代有一天,为欢迎远道而来的广州诗人李汝伦,在方成家相聚,有钟灵、牧惠、舒展和我,想到荒芜久不见,临时接他来会会老友散散心,他欣然而来,但一席无话。后来,在荒芜悄然辞世前不久,我去他百万庄家中看望,他仍然没说话,只给我看了他写在纸片上的一首五律:“老病无生趣,真成木乃伊。懒吃三顿饭,怕写一行诗。世事由它去,平生只自知。但求归八宝(按指八宝山火葬场),斩断藕千丝。”

荒芜就这样决绝地拂袖而去了。然而他遗留给我们一卷“怒诗”,堪称诗史,可为镜鉴。如果用他的话说,前三十年输在“一知半解”,那么后来若干年,他终于走向大彻大悟了。

篇20:雾霾的打油诗

空气污浊笼大地。

不分贵富与贱贫,

上一篇:房屋拆除渣土清运及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下一篇:大学校园是人员聚集场所也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