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实验岗位职责

2024-06-10

油气实验岗位职责(精选8篇)

篇1:油气实验岗位职责

油气产品装车岗位职责

1、熟悉油气产品装车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工艺流程,按照《设备使用及维护说明》检查、养护、使用设备。

2、严格执行《轻烃厂油(气)产品拉运管理制度》中的各项规定。

3、严格按照《油气产品装车操作规程》操作,服从油气产品监察员指挥。

4、装车前要检查车辆安全防护技术状态及装车设备、管线状态。在确认工艺合格后,方可装车。

5、装车作业前后,必须记录装车储罐的液位情况,与检斤员、监察员及时核对拉运量。

6、装车完毕后,要关闭好储罐进出口阀门及装车管线阀门。对拉运车辆的装油、卸油口打铅封。

7、熟练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能够迅速处理油气产品装车工作中发生的突发情况。

8、装车场地应做到无油污、无杂草、无易燃物、环境整洁。

篇2:油气实验岗位职责

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江苏省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根据油气储运工程学科的特点,紧密围绕油气管输技术、油气储运工程新材料、油气回收与环保技术、油气储运装备完整性技术等开展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如下:

一、油气管输技术研究

研究油气储运行业中最基本的管输工程领域,以有效性、前瞻性、经济性和安全性为目标,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解决管输技术前沿问题。如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动力学研究、管道停输再启动技术、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二、油气储运工程新材料

将新材料与油气储运输送设备与工艺相结合,研究如何提高管道防腐效率、提高天然气的输送效率、降低管内流动阻力,节约动力消耗。如油气储运管道防腐材料研究、天然气管道内涂层减阻材料及降粘减阻材料等。

三、油气回收与环保技术的研究

着眼于油气回收、油气田及炼厂火炬气回收、油品回收、油及天然气脱硫净化等问题的研究工作及高新技术在石油与天然气回收过程中的应用研究、油气回收机理、油气回收工艺流程、新型吸附吸收剂开发、油气水分离技术、废水处理等方面研究工作。

四、油气储运工程完整性

篇3:油气输送管道泄漏实验系统

本实验系统是在实验室内建立的一套模拟现场输送管道泄漏状况的实验系统,主要组成有:储罐、输送泵、空压机、缓冲罐、输液管道、输气管道、分离器、混相器、伴热系统、泄漏模块、控制台、测试仪表、采集处理系统等。能实现纯液相、纯气相以及气液混相的管道泄漏模拟试验及相关数据采集分析。

储存在储罐里的液体经高压泵加压、进入缓冲罐,经液相管道循环输送;气体经空气压缩机增压到缓冲罐,经气相管道循环输送;可分别在泄漏模块处模拟泄漏状态;缓冲后的气体经气体调节阀调节后进入气液混合器与液体混合,输送到气液混相泄漏模块,进行混相泄漏模拟试验;泄漏模块可模拟各种管道外介质环境(如水、土壤、空气等),通过连接在管道中的测试仪表(流量计、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检测流体的流量以及测量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各测压点的压力和温度,从泄漏模型泄漏的流体经气体流量计和液体流量计可分别测得气体流量和液体流量,管道中没泄漏的流体经水平模型回流到储罐。回流到储罐的液体再经过高压泵加压、气体经空气压缩机减压阀减压输送到管道,管道中没泄漏的流体再经水平模型回流到储罐,实现了流体在管道中的循环使用。实验平台将围绕泄漏开展不同流态下泄漏速率、频率、环境、过程参数影响、泄漏后果检测、评估模拟等一系列实验,为安全学科发展做出重要支撑。

2 实验系统的组成及结构设计

2.1 实验系统组成

整套实验装置由储罐单元、动力单元(泵及压缩机)、气液实验管道及支架单元、泄漏模块单元、温度影响测试单元、安全保护单元、测量仪表单元和数据采集及处理单元几大部分组成。

(1)储罐单元。储液罐、缓冲罐、均采用优质不锈钢材质氩弧焊焊接而成。

(2)动力单元。选用优质高压力输出的空气压缩机、高压离心泵(不锈钢泵头)。

(3)实验管道及支架单元。根据实验室房间的尺寸,我们初步将装置设计成长9m、宽1.5m、高2.5m,气液管道可以布5至6层,长度可达100~120m,可以更真实地模拟输送管线的泄漏情况。

气、液管道在支架上并列排放5至6层,管道总长度各为100~120m,均采用优质不锈钢材质的无缝钢管,工作压力不低于2MPa,耐压可达5MPa以上,耐腐蚀,使用寿命可达30年以上。支架选用优质不锈钢异型管制作;气体管道采用直径DN25mm无缝不锈钢管,液体管道采用直径DN40mm无缝不锈钢管。在水平管道上设有可用电磁阀门控制的泄漏口;有各种泄漏模块便于更换,前后设置观察窗,便于观察流态。

2.2 泄漏模块单元

设计一系列泄漏模型,包括各种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带孔管道、压力容器、安全阀等,泄漏模块通过并联方式切换和扩展;为了方便泄漏模块的拆装,我们将两端设计为软管连接,这样可使不同规格的泄漏模块连接起来变得非常方便。能完成两相流泄漏,为了保证两相流泄漏的准确计量,在泄漏口处采用夹套回收装置收集至气液分离器,采用高精度流量计分别计量气相和液相的泄漏量,从而解决泄漏量准确计量问题。

2.3 温度对气体管道泄漏的影响测试单元

对气体管道进行伴热保温,并控制温度恒温,测试温度变化对气体泄漏测试参数的影响。

安全保护单元:在气路和液路管道上分别设置安全阀,设置合适的保护压力,对误操作及各种因素引起的系统超压进行实时保护,确保整套实验系统的使用安全。对动力泵及压缩机设置超压自动关泵功能;控制系统具有超温超压自动报警功能。从而实现对实验系统的多级安全保护措施。

2.4 数据采集及处理单元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综合运用了目前的各种先进技术,具有方便实用等特点;每一模块具有独立的功能,各模块间的数据交换采用全局变量、参数、数据库表或数据文件进行,易于修改和维护;具有界面美观、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等优点。

3 控制系统

3.1 系统自控部分主要功能

(1)对正常输送情况下管道内压力、温度、流量等工艺参数的监测;

(2)对输送纯液体在泄漏情况下,泄漏量、泄漏过程中压力、温度、流量的监测;

(3)模拟气液混合不同测试环境不同流态泄漏情况下,对泄漏量、泄漏过程中压力、温度、流量的监测;

(4)对输送纯气体在泄漏的情况下,泄漏量、泄漏过程中压力、温度、流量的监测;

(5)系统实现输送过程中液体流量的在线调节;

(6)实现对气体加热温度的控制;

(7)模拟泄漏状态的控制阀门,使用电磁阀自动快速切换;

(8)系统预留气体泄漏渗透、扩散、管道腐蚀的控制接口。

3.2 数据采集单元

为实时掌握管道内工况变化情况及对泄漏状态的精确计量,数据采集系统初步采用下位机+上位机的模式,数据通过RS-485协议进行传输,以便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一次仪表的数据首先传入PLC数据采集单元,PLC数据处理后,通过485总线将数据上传至上位机软件系统。

4 软件系统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综合运用了目前的各种先进技术,具有方便实用等特点;每一模块具有独立的功能,各模块间的数据交换采用全局变量、参数、数据库表或数据文件进行,易于修改和维护;具有界面美观、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等优点。

4.1 软件主要功能

主要完成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存储和报表的输出功能;能够实时采集并显示实验数据,能够实时绘制相应实验曲线,具有实验数据导出功能和输出打印相应实验报表的功能。系统预留气体扩散处理等功能。

4.2 控制系统实现过程

根据本系统的模拟要求及配置的一次仪表的情况,初步设计系统的实现过程如下:

(1)打开计算机采控测试系统,并设定好试验参数;

(2)开启实现流程的试验阀门;

(3)更换模拟测试的泄漏模块;

(4)关闭泄露模块的电磁阀,打开旁通阀门;

(5)过程中可设置气体温度加热(根据测试要求);

(6)调节好液体泵的排量,启动液体泵;调节气量阀,通过气液混和器,模拟管流状态(泡流、断塞流等);

(7)计算机采集过程数据,并存储。

(8)计算机关闭旁通阀的同时,打开泄漏模块的电磁阀,进入泄漏测试状态。

(9)通过计量分离器分离的同时,计量泄漏量,监测压力、温度、流量的变化,并实现系统快速记录。

(10)等管道状态稳定后,停止系统的测量。

(11)关闭相应的试验阀门,调用系统记录数据和试验曲线,分析测试结果。

5 系统安全控制措施

管道泄漏及气体扩散系统属于带压实验设备系统,故我们在系统设计、加工、控制方面做了以下控制措施:

(1)在系统选材方面采用不锈钢材质,整个系统材料耐压都在4MPa以上,工作压力2MPa,保证了系统的压力余量。

(2)我公司具有压力容器设计和施工资质。

(3)在设计方面充分考虑了系统安全性,设计压力余量在2倍以上,多处增加安全控制阀,系统可提供超压报警、超温报警,并连锁控制,出现紧急故障时系统可进行自动停车。

(4)在系统加工安装方面严格按照压力容器加工安装,规范化现场施工。

参考文献

[1]马世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1.

篇4:油气实验岗位职责

【关键词】:石油地质实验、油气勘探开发

一、石油地质实验的现状

我国的石油地质实验是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逐步开展起来的,最早开始于沉积盆地露头区的地质普查。从西北、西南地区建立油气水起家,开始只是一些最基本的仪器装备,四、五十年代借鉴了苏联的实验方法,进行油层物性、水化学、岩石化学等项目,开始从国外引进一些仪器设备,五十年代后期,北京石油科学院实验室正式建成。从1978年之后,在国家勘探局的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大量引进了西方国家的先进仪器,学习了先进的实验方法,增强了实验分析能力。目前,我国的石油地质实验已经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成为我国石油勘探的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预示着我国石油地质实验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由于石油地质样品是十分复杂多变的,它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分析目的也大不相同,一般色谱仪的汽化入口系统难以达到石油地质样品的要求,,所以出现了热抽提、热蒸发、热降解、热裂解、顶空进样、吸附丝进样、超临界进样等多种入口系统装置的不断改造,同时也为热蒸发烃色谱、热解色谱、热裂解色谱、超临界色谱等商品化的新型仪器研制和投入市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石油地质实验仪器的应用状况

石油地质实验的人员坚持着改造创新、吸收引进的产业化路子,建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勘探实验设备。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地质实验室就位钻井找油服务、解决钻井的问题、录井的问题。那时实验室的专业人员需要带着仪器设备到达现场。当今的石油地质实验仪器装备还存在着“短腿”的现象。在上个世纪50年代,光谱类仪器经历了三个时期,红外光谱、光栅分光和付利叶变换。上个世纪80年代,光谱联机分析仪器逐步深入油气地质研究领域,开始尝试着为油气勘探服务。但是直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油气勘探效果。

三、石油地质实验技术的发展方向

首先,实验分析上,我们要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突破其限制,研究、创新及开发仪器的其它功能,使石油地质实验科学发展。实验室的分析工作主要是人为的分工,面对一块样品要提供全面的数据,多方面的反映低下信息。在过去的很多年中,地质实验工作还存在着有机和无机的隔离、仪器分析相脱节的研究,这就大大影响了仪器内在潜力的发挥,所以这种情况必须要改进,这样石油地质勘探的实验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其次,想要引进新的仪器设备,建立新的工作流程,必须先从打破专业科室的限制开始,这在创新、开发仪器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大量的实验科室综合数据是对这些实验进行更深的分析研究的基础。

再者,要进行石油行业的重组和结构改革,使石油公司能够上市,接受市场的考验,,都说市场就是战场,效益就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在当前新的经济形势下,,关键就是改革和创新仪器设备,这仍然是是提高实验分析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后处理就是指分析仪器的联机、联网、计算机管理,然后处理数据,建立数据库,进行资源共享。目前和同行业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论是国内和国外,主要体现在前后处理仪器设备的环节中。通过研究分析大型实验室,可借鉴它们在改造和创新仪器方面的经验。开展石油地质实验的分析要不断研究新设备的理念,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难度,并不低于一台进口仪器。然后还要保证具有足够的资金、有独特的研制思路和加工工藝,坚持不断地考核和实验,才能创造出受人欢迎的仪器设备。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社会的石油资源非常有限,而对石油的需求量却不断的增加,面对如此处境,只有更加迫切的强化石油的地质实验,才能确保油气勘探开发管理的正常运行,国家也应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并积极的鼓励,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的油气产量,使我国的社会经济更加平稳和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月先. 科研项目攻关促进油气勘探开发[J]. 断块油气田. 2001(01)

[2] 卢林松. 新疆油田油气勘探获丰硕成果[J]. 海洋石油. 2001(03)

[3] 陈沪生. 谈谈油气勘探中的几个战略问题[J]. 石油实验地质. 2001(02)

[4] 孙红军. 走向21世纪的辽河油气勘探[J]. 特种油气藏. 2001(01)

[5] 朱向东,程顶胜. 中外油气勘探思路与管理的差异[J]. 中国石油勘探. 2001(01)

篇5:实验室实验员岗位职责

1.使用及管理实验室设备,负责文物保护与修复的相关技术问题。

2.负责对文物库房及展厅环境和文物变化情况监测。

3.收集国内外有关文物保护科技信息。

篇6:实验教师岗位职责

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与思维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维持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特制定了教育集团中小学实验教师的岗位职责。

第一条: 实验教师必须树立教书育人的精神,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思想品质,在教学活动中要严于律己,认真负责,勤奋工作,努力起表帅的作用。

第二条: 实验教师按实验教学计划,统一安排、协调实验指导。

第三条:实验教师在实验前,必须认真备课和撰写实验教案,必须检查仪器的状况,熟悉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并掌握一般的维修知识,以保证实验正常进行。

第四条:实验教师必须在实验前10分钟到岗,在指导实验过程中必须关闭手机,无特殊情况不得离开指导岗位。如偶遇确有要事且仅剩个别学生实验尚未结束时,应当交代其他教师或教辅人员代为照看,方可离开。

第五条:实验时,实验教师须认真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讲解实验原理、仪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讲课必须使用普通话,板书必须使用规范汉字,做到工整、正确。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要纠正不正确的操作与习惯,督促学生合理地安排实验进度和记录实验数据,准确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处理实验事故。实验教师还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爱护仪器设备等良好的实验作风;对于因责任原因引起的仪器设备损坏,要责令损坏者检讨,并按规定作出赔偿。

第六条:认真批阅学生实验报告,并及时发还给学生。对于不合格的实验报告,应退回学生重写。按课程规定的评分标准,综合评定实验成绩。

第七条:学期结束时,负责或协助课程负责人进行该实验课程的期末评分汇总、教学工作总结和有关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篇7:实验员岗位职责

1、开展样本实验工作(分子、地贫、pcr、耳聋等);

2、负责实验室日常试剂配置工作及各类实验的准备工作;

3、实验室检验设备、器械的维护与保养以及试剂管理;

4、依据项目要求参与完成规定的实验任务;

5、按要求清晰完成地完成实验记录;

6、负责项目实验区域内地面、实验台面及仪器设备的.卫生清洁工作;

7、完成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任职要求:

1、医学检验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2、忠诚、敬业,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有较强的责任感;

3、相貌端庄,为人大方正直,愿意从事检验工作;

篇8:火成岩控油气研究及矿场实验

1 研究历程及存在问题

1.1 研究历程

1887年,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第一个火山岩油气藏;但是直到1953年委内瑞拉才有目的的打出第一口火山岩储层高产气井, 单井日产气量高达1828m3, 这之后火山岩油气藏才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20世纪70年代之后, 欧美加大了对火山岩油气藏的投入, 大量油藏相继被发现;90年代之后, 火成岩油气藏的研究达到了高潮, 截止2003年, 在世界范围内已发现300多个与火成岩有关的油气藏[1]。

我国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研究起步晚、发展快, 1957年, 第一个火山岩油气藏在准噶尔盆地被发现, 而后拉起了我国火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序幕, 在海相、陆相盆地中均有发现。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深入研究阶段, 火成岩油气藏已经成为我国油气藏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之一[2,3,4]。

1.2 存在问题

从火成岩油气藏的研究历程上看, 火成岩储层研究相对较多, 而对火成岩能否作为盖层与下部蚀变带储层配置成藏研究少, 即便有研究, 也多认为火成岩对下部储层的改造弊大于利, 不能有效成藏。

比如, 江苏油田高邮凹陷北斜坡地区广泛存在火成岩侵入, 火成岩与地层夹角不大, 大体上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火成岩在空间上整体呈现穿层侵入, 局部变现为顺层侵入, 对储层影响很大。火成岩对储层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火成岩侵入致使储层加速成岩、温压变化、产生低温变质矿物、热烘烤变质, 总体上导致储层物性变差, 火成岩由于后期的构造作用发育裂缝, 不能作为有效盖层, 在研究区内弊大于利、不易配置成藏[5]。

那么, 火成岩能否作为盖层, 与下部的火成岩蚀变带储层配置成藏, 亟需研究, 进而揭示类似油藏是否具有勘探开发潜力。以下将以台兴油田实际勘探开发效果, 验证此类油藏是否具备开发价值。

2 台兴油田火成岩发育状况

台兴油田阜三段辉绿岩, 是深部基性岩浆上涌, 沿应力薄弱带小角度穿插沉积岩地层后, 缓慢冷凝形成的。岩浆是单期、多次脉动式中型侵入, 侵入时上覆地层厚度不超过1000m, 有可能在数百米范围内, 是浅成侵入。台兴油田阜三段侵入岩岩屑录井一般为黑色、墨绿色、绿黑色辉绿岩, 参考与之类似的商河油田沙三段侵入岩, 岩性为辉绿、辉长岩, 主要矿物有辉石和基性斜长石, 次要矿物有橄揽石和角闪石, 副矿物多为磁铁矿。

2.1 地震相研究

与沉积岩相比, 侵入岩一般具有密度大、成份复杂、视电阻率高、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这些特征在地震剖面上有明显反映, 为我们利用地震时间剖面辨认、追踪火成岩体提供了条件。

台兴油田阜三段的辉绿岩侵入体在地震上具有明显的反射特征, 极易识别和追踪。通过多井综合地质标定, 发现侵入岩顶界对应强波峰的中心;厚度大的侵入岩, 底界对应强波峰下的第一个弱波峰反射的初至;厚度中等的侵入岩, 底界对应强波峰下的第一个强波谷中心;薄层侵入岩, 底界对应强波峰的底界。

对侵入岩边界的地震识别, 我们从侵入体的产出特征出发, 先在单条剖面上卡出强反射-正常沉积岩反射的变化点, 然后在平面上适度圆滑, 综合确定 (图1) 。根据经验分析, 用这种方法可以准确识别出厚度大于2.5m的高速侵入岩。

2.2 测井相

侵入岩的密度、速度、电阻率、放射性及矿物组成与沉积岩不同, 基性侵入岩在测井上普遍表现为高密度、低声波时差、高电阻率和低放射性, 其中自然伽玛是识别侵入岩的最“敏感”曲线, 如图2所示。从本区快开发经验上看, 侵入岩冷凝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对围岩的孔、渗性能都有改善作用, 常规补偿声波测井反映的是岩石骨架速度, 不能反映微裂缝和裂隙。由于声波显示“物性差”, 有机质碳化导致深电阻率降低, 因此有很多油层被常规测井解释为偏干和含油级别低, 这种解释是不合理的。

台兴油田阜三段侵入岩是基性岩浆活动形成的浅成辉绿岩, 与商河油田下第三系的侵入岩类似。侵入岩体上下不同部位测井相是不同的, 如图2所示:

图中所标的6个相带分别为: (1) 侵入岩体以上围岩浅变质带, (2) 侵入岩体顶部蚀变带, (3) 侵入岩体中 (上) 部, (4) 侵入岩体中 (下) 部, (5) 侵入岩体底部蚀变带, (6) 侵入岩体以下围岩浅变质带。

2.3 火成岩展布规律

在研究区内建立纵横两条骨架剖面, 横向对比连井剖面间的井, 依次做周围井的闭合, 并逐步展开, 与火成岩地震相互相印证, 最终达到全区所有井闭合。

根据岩浆侵入展布规律, 初步判断侵入源位于T2-QK-114-QK-107一线, 初次脉动形成一个厚度中心;二次脉动在QK-118-T111-2一线形成一个局部厚度中心。从侵入岩穿插层位和断层落差分析, 岩浆侵入时围岩地层接近水平, 现今的断裂格局是后期构造运动形成的。

平面上 (图4所示) , 按侵入岩厚度和典型测井相划分为中心亚相 (中心带, 厚度>40米) 、过渡亚相 (过渡带, 厚度在40~10米) 和边缘亚相 (边缘带, 厚度<10米) 。总体上看, 火成岩体基本上是顺层展布的, 但是在油组小层间也存在穿刺现象。

纵向上 (图5所示) , 根据典型测井相划分为三层结构, 自内向外依次是:侵入岩中心亚相 (侵入岩中部) , 蚀变亚相 (顶、底蚀变带) 、浅变质亚相 (上、下浅变质带) 。在平面上边缘亚相中的井, 一般浅变质亚相不明显, 为单层结构, 或表现为中心亚相, 或表现为蚀变亚相。

3 台兴油田火成岩油气藏类型

3.1 老井复查

阜三段台Ⅳ油组, QK-117、QK-107井处于火成岩的中心亚相带, QK-103井处于火成岩的蚀变亚相带, SD231井处于火成岩的边缘亚相带, SD217、SD229井无火成岩覆盖。其中QK-117、QK-107、QK-103井在火成岩上下储层中均有油气显示, 紧靠火成岩下部的台Ⅳ4油层含油性明显好于台Ⅳ油组其他小层。以下为三口油井台Ⅳ4油层的试油情况:1997年10月QK-117井Ef3台Ⅳ4常规试油, 试获日产原油22.39吨, 无水, 动液面井深约860m, 测试结果为油层。1997年11月QK-107井Ef3段台Ⅳ4常规试油, 日产油5.1t, 无水, 测试结果为油层。1997年4月QK-103井Ef3台Ⅳ4常规试油, 日产油35.04吨, 不含水, 试油结果为油层。SD231井火成岩较薄, 对储层的改造作用下降, 对油气也不能有效封堵, 未在火成岩上下蚀变带形成良好的油层。SD217、SD229井无火成岩覆盖, 在火成岩上下基本未形成含油层位。

通过老井复查, 揭示出:火成岩对储层有较好的改造作用, 此外, 只要火成岩达到一定的厚度就可以成为盖层, 与下部蚀变带储层配置成藏。

3.2 矿场实验

为进一步验证火成岩对储层的良性改造和作为盖层的可靠性, 本油田针对紧靠火成岩下部的储层, 在不同的火成岩相带位置进行了布井。其中CQK-118井和TP4井处于中心亚相带, T16井处于过渡亚相带。

测井资料显示, CQK-118井台Ⅲ油组各小层为干层或含油水层, 火成岩以上储层台Ⅳ1-3小层为干层, 距火成岩较远的台Ⅳ5小层油气显示也很差, 只有紧靠火成岩下部的台Ⅳ4小层油气显示最好, 常规投产初期, 自喷生产, 产油10-12t/d, 无水, 显示出储层良好的孔渗性能, 和火成岩作为盖层对储层原始压力的保持能力, 显示出良好的含油气性。

TP4井的目的层位是台Ⅳ4小层, 也紧靠火成岩下部, 其油气显示明显优于其他小层, 含油饱和度高达75%, 常规投产后弹性开采, 产液量稳定, 日产油10-12t, 无水, 表现出良好的孔渗性和含油气性, 说明火成岩的遮挡作用是可靠地和对储层的改造作用明显。

测井资料显示, T16井台Ⅲ油组各小层为干层或水层, 没有含油迹象。由于火成岩的穿刺和对地层蚀变作用, 已无法准确分辨出火成岩穿刺的是台Ⅳ油组的哪个小层, 但是从测井曲线上看, 火成岩以上台Ⅳ油组为含油水层, 火成岩以下, 紧靠火成岩下部的储层含油气性最好。而且, 根据以往经验推测, 火成岩下部远离火成岩的储层也很可能是含油水层, 投产后得到了印证, 产油层为紧靠火成岩下部的储层, 投产效果良好, 初期日产油高达8.33t。再次验证了, 火成岩在油气成藏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4 结论与认识

通过老井复查与矿场实验, 共得出两大结论:

(1) 火成岩不但可以成为优质储层, 当达到一定的厚度, 又未在后期被破坏, 也可以作为良好的盖层, 与下部蚀变带储层配置成藏。尤其是新生界以来, 发育的火成岩盖层, 经历的构造活动相对较少, 火成岩较厚的盖层未被断开, 或断距不大的, 均有可能起到有效的遮挡, 形成油气藏。

(2) 侵入岩冷凝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对围岩的孔、渗性能都有改善作用。常规补偿声波测井反映的是岩石骨架速度, 不能反映微裂缝和裂隙。由于声波显示“物性差”, 有机质碳化导致深电阻率降低, 因此有很多油层被常规测井解释为偏干和含油级别低, 这是不合理的。

参考文献

[1]王伟峰, 高斌等.火山岩储层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2, 27 (6)

[2]张光亚, 邹才能, 朱如凯, 等.我国沉积盆地火山岩油气地质与勘探[J].中国工程科学, 2010, 12 (5)

[3]吕希学.济阳坳陷第三系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机理及成藏模式[博士论文].浙江:浙江大学, 2007

[4]王璞瑁, 冯志强, 刘万洙, 等.盆地火山岩: (岩性、岩相、储层、气藏、勘探) [MI.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油气实验岗位职责】相关文章:

油气实验设计论文04-15

油气田油气集输系统的节能降耗技术研究09-10

低孔、低渗油气层试油气的工艺技术分析09-10

油气污染05-27

油气储量05-21

油气分布06-12

油气测试06-14

油气润滑06-26

油气勘探论文05-04

海外油气项目05-02

上一篇:关于快板经典台词下一篇:装饰施工员专业技能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