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孤独的作文

2024-06-17

春节孤独的作文(共14篇)

篇1:春节孤独的作文

孤独的春节五年级作文

以往的春节,总是热闹非凡的,大人们会聚在一起高谈阔论,或畅谈往年的趣事,或聊聊新年的计划。孩子们就更开心了,拿红包打鞭炮,嘻嘻哈哈过大年。可是今年我却过了一个无比孤独的.年。

这天,我和爸爸妈妈如往年一样来到奶奶家拜年。本该热闹非凡的奶奶家,今年却显得格外冷清。房子里没有一丝热闹的氛围,我一个人站在门口就被这突如其来的孤独吓得不知所措了。

我不禁回忆起了以往热闹非凡的情景。记得从前,每年的正月初三,我都会来到奶奶家拜年,每到这时哥哥姐姐们也都会来到奶奶家拜年。他们会和我一起嬉笑打闹,一起燃放烟花,玩得不亦乐乎。可今年,哥哥姐姐们都到别处去拜年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呆在奶奶家里。

见我孤苦伶仃的样子,妈妈提来一袋鞭炮,说:“今年就你一个人在这儿,你就一个人放鞭炮吧。”我也闲着没事干,就接过鞭炮放了起来。我用打火机将鞭炮一个接一个的点燃,一阵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彻开来……

不知不觉中,鞭炮就放完了,可我心中的孤独并没有像鞭炮一样烟消云散,反而越发的强烈了。唉,怎么越长大越无趣,越无趣越长大呢!真希望明年我能过一个热闹欢腾,温馨而又富有浓浓年味的春节!

篇2:春节孤独的作文

孤独的春节老柳却与这节日前的气氛不大合拍,他一觉睡到十点半钟才起床,慢慢悠悠地刷牙洗脸,约摸到十一点以后才走出单身宿舍,到超市扛了一箱方便面,拎着几根火腿肠,几包涪陵榨菜,这就是他打发龙年春节的全部准备工作。老柳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同事没有朋友没有亲人,属于典型的“三无”人员,要不是政府出台和谐社会的政策,恐怕至今他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他原先在我们单位还是曾经呼风唤雨的人物,多年担任办公室主任,只要是单位有应酬总是少不了他,一餐也喝七八两酒,一天也抽一两包烟,反正是公款也没有谁计较他,但是老柳这人素质低下,但凡是哲理故事:孤独的春节片他必然或者租借或者购买,有空了就骑着一辆摩托满世界寻花问柳。

有一次他回来跟我说:“李主任,你怎么从来不出去玩玩?昨天我花了40元在火葬场旁边新开的一家鸡店一口气打了两泡,那个女人三十多岁,年轻漂亮,听说赌博输了被追债跑出来的,叫价三十元,结果我没把握好,几分钟就完事了,心里想想划不来,坐下来抽了一根烟就跟她打商量,加十块钱再来一把怎么样?嗨,没想到那娘们竟然同意,我于是又弄了她一把,可是让她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老爷们!”

我说:“老柳呀,你有家有业,女儿都读初中了,少干这些偷鸡摸狗的事儿,有一天病得上身了哭都来不及,老婆孩子名声也不好,做人还是好自为之,那东西也就是满足了一下兽欲,不值当的。”

老柳极不高兴地说:“老李,你这人就这一点不好!喜欢假正经,我把你当朋友才跟你说这话,你问问我跟别人说过这事没有?是个男人都好这一口,背地里不定在那儿销魂来着。”我觉得道不同不相为谋,就不往下说了。

过了几天我正在练书法,老柳又来了对我说:“老李,你的字写得够好的,又不当书法家天天练它何益?今天我请客我们一起出去玩玩,给一个面子吧!”

我说:“人还是有一点高雅的志趣的,现在性病很多,再说还有艾滋病的风险,别说你请客就是再给我十万八万我也不去趟这一淌浑水,谢谢你的好意,改日我请你喝酒。”老柳很扫兴地离开了,望着他的背影,我生出一些恶心,领导怎么用这样的人当主任?后来仔细一想,也是对的,领导也是人嘛,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只有他驾轻就熟。

不久,一辆警车开到单位大院里,从车上跳下几个如狼似虎的警察,一副冰冷的手铐戴到老柳的手腕上,据说是强奸幼女,估计是一个未满14岁没有完全行为责任能力的小孩被老柳给弄了,按照法律无论嫖客是否给了嫖资,都应该算是强奸幼女罪。老柳当时显得十分狼狈,大家都出来看热闹,领导却一个也没有出来哪怕是问一问缘由,可见关键时候领导是指望不上的,警察还是比较人道给他的头上罩了一个牛皮纸袋塞进警车,呜呜喂喂拉走了。

老柳坐牢以后,他老婆提出离婚,房子归母女俩所有,据说他女儿最近出嫁也没有跟他打招呼,也是的,谁愿意有这样一个声名狼藉的父亲呢?说出去名声多难听,再说了,他如今朝不保夕,吃了上顿没下顿,认这样一个父亲不是凭空增加一份负担吗?使他失去了家庭和亲人;老柳在单位时主要是跟领导关系比较密切,与同事来往很少,因此也就没有什么朋友;领导自然会与这种品质败坏的人划清界限,他坐了八年牢出来就真正成了鳏夫,加上那时候坐牢吊销城市户口,单位又把他开除工作籍,出来好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外面流浪,这使我想起民间俗话:不看强盗吃肉,但看强盗受罪。老柳可不是自作自受吗?

共建和谐社会以后,大概是对于这样人给予出路,不至于使他重蹈犯罪的泥坑,才又把他安排回单位打扫清洁卫生区,一个月给几百元生活费,分了一间集体宿舍给他立足。他回来找我给他安排工作那天,我正在写一份通知,他问我:“老李呀,你好像比我还大五六岁吧?怎么眼睛还没有老花?我可是不行了,又老花又有夜盲症,哎——也不知怎么回事?”

我想说,你是从农村出来的,难道没听说过农民的谚语吗?色是一把刀,不伤眼睛就伤腰,你大概是伤眼睛了。想想还是说话不揭人短,打人不打人脸,于是改言道:“你吧,一个人饥一餐饱一顿,食物营养搭配不均衡,可能是维生素缺乏症,有空到街上药店买一瓶21金维他,兴许有些作用。”他唯唯诺诺地答应着然后走出了我的办公室。

篇3:《百年孤独》的孤独情结解读

马尔克斯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的致辞中提到, 《百年孤独》中的“孤独”是整个拉丁美洲的“孤独”。拉丁美洲的封闭、落后、迷信和固步自封造成了她的“孤独”, 同时也阻碍了整个民族的前进与发展。作者以自己的家乡, 一个拉美小镇为原型, 虚构出了一个名为马孔多的小镇和一个名叫布恩迪亚的家族。以这个家族七代人连同着小镇在一百年中从建立、繁盛, 再到衰落, 最后一起消逝在历史中, 来代表了整个拉丁美洲的百年兴衰史。布恩迪亚家族中的个人命运和孤独编织成了一部家族史, 这个家族史又代表了一部民族史。通过这个家族, 读者可以感觉到整个拉美民族深深的孤独, 家族最后的衰败也在抗议和警醒着人们 :排斥现代文明、愚昧落后、与世隔绝的孤独精神只会带领整个民族走向灭亡。而作者的最终意图, 是号召拉美人民团结起来, 冲出桎梏, 打破孤独。

在《百年孤独》里, 马孔多是个三面环水的神秘小镇, 一切东西和生活方式都还处在原始状态, “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 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直到吉普赛人——梅尔基亚德斯带来了磁铁、望远镜、放大镜, 用科学消除了村民和外界世界的距离, 愚昧的人们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比他们自己的村庄精彩万分。尽管老布恩迪亚绞尽脑汁想出了“地球是圆的, 就像个橙子”, 并努力向村民证明自己的理论, 却没有人相信理解他, 人们无法接受外来的文明, 注定了无法改变的孤独。再后来的独立共和和无休止的内战使人们陷入了更深的孤独。西方的经济掠夺体现在书中的香蕉热, 这为马孔多带来了繁荣和财富, 也带来了西方的文化入侵。在一次镇压罢工工人的大屠杀后, 马孔多又回到了起点。村民无法认出自己的村庄, 原有的自尊与人格都荡然无存, 一切的努力和抗争都归于失败。在一百年这个轮回中, 马孔多带着它的孤独回到了原点, 随着梅尔基亚德斯的羊皮卷, 在飓风中化作可怕的瓦砾与尘埃漩涡, 消失在历史中。

布恩迪亚家族中性格鲜明的成员, 长相不同, 个性不同, 但是都带有着统一的家族印记——孤独。存在于他们血液里的勇敢、自立、探险精神、倔强、桀骜不驯, 和乱伦的冲动, 使每个孤独者都能在读者心里留下深深的个人徽记。第一代人何塞·阿尔卡蒂奥· 布恩迪亚, 是马孔多的开拓者, 带领全村人建立了一个有秩序的繁荣村庄。他疯狂的迷恋着科学研究, 独自发现了地球是圆的, 钻研自动钢琴的机械运行原理, 但是他埋头追求真理和理性的时候, 村民甚至自己的妻子都不能理解他, 对他的开放性始终是冷嘲热讽。最终他迷上炼金术, 失去了理智, 被家里的亲人捆在大树下, 陪伴他的只有虚无的幽灵, 孤独地走向了死亡。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是家族第二代人, 也是马尔克斯在书中着墨最多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是在马孔多出生的第一个孩子, 在母亲腹中就会哭泣, 三岁时就能预知未发生的事情。他富有想象力, 并继承了父亲探索科学的求知欲。长大后参加了起义, 成为了一个名声大震的起义军领袖, 一生共发动了32场起义, 却无法真正让独裁统治彻底消失。他甚至拒绝共和国总统授予他的勋章, 又成为了反政府武装的革命军总司令, 去镇压自己曾领导的起义军。后来起义失败, 他签订了投降协议, 心灰意冷, 回到马孔多, 钻进作坊里终日反复制作小金鱼, 做好了熔掉, 熔掉了又重新做, 把自己封闭在了一个孤独的世界。

在布恩迪亚家族性格乖张、行为怪异的众多人物中, 有一个与众不同之人物——美人儿蕾梅黛丝。她每天要洗澡, 而且一连洗好几个小时, 好把身上的污垢洗掉。她喜欢裸体于人前, 不受到任何世俗的约束。她拒绝所有男人对她的求爱, 凡是对她图谋不轨的人都要遭受厄运。她心地善良、拥有倾城倾国之貌, 但是心如止水、无牵无挂, 无欲无求, 所有人类的世俗情感在她身上都无法驻足。马尔克斯对这一人物的最终归宿是让她抓着床单飞上了天, 作者认为只有这样, 才能保留她的这种纯洁而神圣的美。美人儿蕾梅黛丝就是书中美的象征, 在马孔多她被当成头脑简单、智商低下的白痴, 其实她才是心智最为清醒的一个。也正是因为这样, 在这个污浊的尘世间, 她是无法停留的。而这种方式的美, 也是从头到尾的孤独。

作者从历史的角度出发, 以超现实的写作手法, 把布恩迪亚家族跟整个拉丁美洲的社会历史发展完美结合起来, 用梦幻般的语言为世界带来了这部史诗巨著。一百年是一个轮回的单位, 孤独这个主题, 更多的是要警醒当下世人, 要团结进步, 这对发展中的民族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摘要: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一部史诗级的鸿篇巨制, 通过描写马孔多镇上的布恩迪亚家族在一百年中七代人的兴衰消亡, 阐释了“孤独”是整个拉丁美洲的民族症结。而要摆脱孤独的归宿, 就要全民族团结, 统一力量, 共同摆脱孤独。

关键词:孤独,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

参考文献

[1][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著, 范晔译.百年孤独[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2011.

[2][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门多萨.番石榴飘香[M].林一安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 1987.

篇4:春节孤独的作文

关键词:欲望的孤独  思维的孤独  革命的孤独  暴力的孤独。

以世界文学的眼观来看,20世纪的拉美文学无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上世纪60年代以降,拉丁美洲的小说一直保持着高质量。魔幻现实主义创造的独特文学景观,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广大第三世界文学进入由西方主导的文学大厦的某种可能。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因其卓越的文学成就,荣获了198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而《百年孤独》无疑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乃至整个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接受视域下的《百年孤独》不仅直接启发了中国当代作家的创作,同时也在中国引发了经久不衰的魔幻现实主义研究热潮。研究或解读《百年孤独》“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之外另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客观地说,《百年孤独》所描写的现实生活基于而又不局限于拉美(它所揭示的是一个族群乃至人类在某一阶段必然面对的困境);从这个层面讲,《百年孤独》具备整体上的寓言结构。因此,《百年孤独》的“孤独”具有超越时空的深刻内蕴。它所展现的不仅是马k孔多的孤独,也是人类的孤独。文章试图深入文本,从以下四个方面阐释“孤独”的内涵,以期能揭开长期笼罩在“孤独”之上的“魔幻”面纱。

一、欲望的孤独

欲望的孤独实指那些在情欲中的挣扎,这种困扰是普遍的,理所当然应该成为文学关注的内容。性,是《百年孤独》涉猎较多的主题,甚至可以看作是一种线索式的存在。借用一位学者的话说:“考虑到这个家族的存在始终与一种若隐若现的恐惧,亦即乱伦的恐惧密切相关,那么性欲这个主题的强调已经大大超出了寻常的规模。”[1]细致梳理家族七代人欲望挣扎的轨迹,可以发现马尔克斯在作品中精心构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性世界”,并且充分展现了自己捕捉肉欲的官能和自然性的天赋。少年钟情、洛丽塔情结、优雅求爱、露水夫妻、偶合婚姻、三角关系、鸡奸、导向乱伦的狂热真爱,等等,描写范围十分广阔。

混乱的性关系贯穿着全书。例如,何塞·阿尔卡蒂奥、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兄弟同妓女庇拉尔·特尔内拉的复杂的关系:庇拉尔·特尔内拉分别为兄弟俩生养了子女,她与阿尔卡蒂奥的欲望纠结直接导致了阿尔卡迪奥的离奇出走,改变了其人生的轨迹。阿尔卡蒂奥第二和奥雷良诺第二这一对双胞胎早年分享同一个妓女——佩特拉·科特。而奥雷里亚诺终其一身都在佩特拉.科特身边厮混。在《百年孤独》中,妓女俨然成为了布恩迪亚家族带有致命孩子气的男性世界的重要补充。逃避孤独的权宜之计,以及失却尊严的不堪,在家族个体身上多有展现。而在欲望的挣扎下,可能实现的爱情往往被打碎在嫉妒、仇恨、肉体欲望的倾轧之下。在文本中,丽贝卡、阿玛兰妲两姐妹与钢琴师皮埃特罗.克雷斯皮之间的爱情悲剧尤其震撼人心。爱情在这个家族里面似乎从来都没有实现过,尽管有时候看起来是那样的接近,但最后都荒芜在欲望的孤独之中。

如前文所提及,家族第一代人的婚恋为整个家族写下了恐惧的注脚——乱伦的恐惧。然而,在作品中逃避乱伦恐惧的方式却是对乱伦的狂热幻想和追求。作品中有一些显著的例子,例如,以阿玛兰妲为中心的关系:奥雷里亚诺.何塞→阿玛兰妲←何塞.阿尔卡蒂奥。可以清晰地看到,阿玛兰塔面对自己的侄子和孙子的时候完全失去了作为姑姑和祖母的尊严。“乱伦是萦绕着人物——主要还是家族中未婚男性——身心的一种欲望、孤独、死亡、战争和污秽的感受中滋长的一种冲动,停留在与死亡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个黑色区域。”[2]欲望的挣扎赋予作品颓废、荒诞、荒淫的色彩。但是,应该注意到,无论是以线索形式出现的妓女,还是大多数时候停留于狂热幻想中的乱伦冲动,色彩斑斓的性欲描写都不以官能刺激为目的。在《百年孤独》中欲望是孤独的重要载体——而包围家族个体(尤其是男性)的孤独混合着失败、绝望、死亡、战争等现实的冲动。这是笼罩《百年孤独》全书的孤独之一种。

二、思维的孤独

伟大的哲思如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无疑是一种孤独。这种孤独是高蹈的。在思维泥淖里的挣扎,是另外一种孤独。在《百年孤独》中,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地亚,无疑是深陷在思维孤独之中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在早期精明强干,他带领村民建立了马孔多镇,翻山越岭着手开辟与外界联系的通道;他是这个小社会中的领导者。小说是这样描述他的:“像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这样富于进取心的男人,村里在没第二个。他排定了各家房屋的位置……短短几年里,三百多居民的马贡多居民的马孔多成为当时已知村镇中最勤勉有序的典范。”[3]吉普赛人的到来,让他陷入了各种伟大的科学幻想。他一度为磁铁的神力惊叹,也曾痴迷于发明阳光武器;冰块的奇妙,让他沉醉;炼金术描绘的奇特幻想使他沉沦。在历经艰难的天文计算之后,他证明了自己惊人的设想:“地球是圆的,就像个橙子。”[4]长期的苦思冥想把他折磨的形销骨立,而他所证实的结论,在外部世界很早就已经被证明了。认知水平上与外界的差异带来了一个族群和外界的隔膜。

但是,在某种程度上狂热追求科学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身上又具有先觉者的光辉。在被捆在栗树下的时候,迷狂状态下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已经悟透了家族的秘密,但是没有人能听懂他的呓语。一个思考者处在一个不思考的群体中,他的孤独是可想而知的。根植于人性中的理性压迫在拉丁美洲荒蛮的土地上表现为蒙昧和封闭。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蒂亚以自己一生奇特的奋斗,孤独地承受了封闭、蒙昧的代价。

三、革命的孤独

《百年孤独》以拉美民族战争为背景,因而在小说中或多或少能找到革命悖论所造成的裂隙。在文本中,布恩迪亚上校是一个传奇式的革命者:“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发动过三十二场武装起义,无一成功。他与十七个女人生下十七个儿子,一夜之间都被逐个除掉,其中最年长的不到三十五岁。他逃过十四次暗杀、七十三次伏击和一次枪决……他拒绝了共和国总统颁发的勋章。他官至革命军总司令,从南到北、自东至西都在他的统辖之下,他也成为最令政府恐惧的人物……他放弃了战后的退休金,到晚年一直靠在马孔多的作坊中制作小金鱼维持生计。”[5]解读上校的革命,似乎不可避免要触及革命叙事的特点问题。简单来说,革命叙事肩负着“历史化”的使命,因而自然涉及关于正义、合法暴力、非法暴力等命题的话语建构。所谓“历史化”即文学为历史建构起可理解、接受的历史性。因此,其中必然包含很大成分的历史想象。《百年孤独》所描写的上校领导的革命同样充满了个性化的历史想象。只有层层剥离关于革命的想象,触及革命天然包含的悖论,才能深刻理解上校的革命及其孤独。

就革命本身天然蕴含的巨大悖论而言,上校的革命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困境:

其一,革命是一种未完成时。如一位学者所说:“革命者本身包含着梦想的完成,但是在現实中,一旦革命成功,梦想不能再是梦想,必须落实在制度的改革以及琐琐碎碎、大大小小的行政事务上,它便不再是诗。”[6]革命最终的落脚点都是政权和利益,所以革命接近成功也就意味着崇高革命理想的终结——除非革命者选择做一个失败者。上校一生转战南北,最后“革命”变成了自由党在议会中的席位问题,崇高的革命理想走向鄙俗化。这是革命必然要面对的悖论。坚韧的革命者最终选择在小作坊中反复营造聊度残生,是其内心醒悟最直接的注脚。

其二,革命往往伴随着人道主义、伦理和人性的危机。文明社会在底线基准上强调人性,强调人道主义原则。上校在革命中显然地违背这些原则。在《百年孤独》中,蒙卡达将军作为上校的政敌和军事上的对手,与上校建立了超越立场的友谊。蒙卡达在马孔多地区的统治深得民心,他把宁静带到内战中的小城镇。然而,上校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处决了蒙卡达。伦理和人性的危机出现在上校自己身上,他拿起武器反对保守党的暴徒,最后却变成了与他们一样的人。正如蒙卡达所说:“你如此憎恶军人,跟他们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对他们琢磨了这么久,到头来还是成了同他们一样的人。人生没有比这更卑贱的理想了。人世间没有任何理想值得以这样的沉沦作为代价。”[7]在战争中他逐渐沉沦为一个血腥、暴力、滥用权力的怪物。这种危机在小说还有很多,例如:上校全副武装的出现在家里,任何人都被阻隔在直径三米的圈子之外。战争塑造的习惯和恐惧被带到了家庭中,看上去是那么别扭。

其三,革命往往直接等于暴力,而暴力不见得是革命——革命天然游走在合法暴力与非法暴力的边界之上。蒙着革命面纱所进行的暴力让人触目惊心。在《百年孤独》中,革命的暴力本质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我们用“革命的孤独”来概括革命加之与革命者的悖论。那么,在内战中战死的军人,直接以生命的代价背负了革命的孤独;这种孤独同样属于诸如马尔克斯上校一类忠于空虚的革命理想和事业,忠于奥雷良诺上校的革命者。这些人不同意与政府媾和而遭到上校残酷的镇压。革命的孤独更是属于这个苦难的民族和大地的。

在小说中,上校的革命年代与革命前及革命后时期实际上是一个隐含着强大叙事张力的叙事序列。在马尔克斯所刻画的广阔的“性世界”中,上校是其中一个间歇性出现的因子。与庇拉尔.特尔内拉的关系是前革命时期关于上校的重要笔墨。庇拉尔.特尔内拉是他从童年起一直深藏心底的隐秘。而他对雷梅黛丝狂热的“洛丽塔”情结直接导致他与庇拉尔.特尔内拉的结合。小说中这样描述奥雷里亚诺的狂热感情:“那天下午奥雷里亚诺失去了隐藏于心底的耐性,此前他正是靠这种耐性等待见面的机会。他无心干活,他竭力集中精神无数次呼唤,但雷梅黛丝没有回应……但她的身影只出现在他的心中,填满了他可怕的孤独。”[8]在战争年代,他与十七个女人生下了十七个儿子。可见,上校在革命年代并没有离开那个色彩斑斓的“性世界”。战后他仅靠在马孔多的小作坊中制作小金鱼聊度残生。前后三个阶段连起来看,可以发现上校的革命和他的对庇拉尔.特尔内拉的情欲有着相同的本质——都是试图排遣内心孤读,逃避家族命运寓言的恐惧,冲破内心黑暗而产生的现实冲动。

那些关于崇高革命理想的虚构实际上十分苍白无力。上校在战争爆发之后迅速投身革命潮流之中,仓促之间,似乎没有时间去考虑革命的前途及其崇高性。小说交待:“很难将眼前脚踏高筒靴、肩挎步枪的阴谋家与晚上和他玩多米诺骨牌到九点的那个人联系起来。”[9]可见对革命的选择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崇高的革命理想或许并不存在,正如某一刻上校清醒的反思时,他承认:“现在刚发现自己打战是为了自尊。”[10]同时他嘲笑马尔克斯上校:“你是为了一样对谁都没用的东西(伟大的自由党)在打战。”[11]这种“罪恶的傲气”或许就是那种“致命的孩子气”,是混合着孤独和恐惧的反抗气质。

四、暴力的孤独

暴力是弱势的、封闭的、落后的民族、群体、个体通常承受的孤独。广义的暴力广泛存在于各个时代的现实生活之中。因而,《百年孤独》所探讨的暴力问题具有超时空的意义。

小说中或隐或显的暴力,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外界强加的暴力和人性中潜藏的暴力。如前文所说,革命本身天然游走在合法暴力与非法暴力的边界之上;但是在小说中外在强加的暴力大大超越战争和革命的范围。上校的十七个儿子在停战之后被保守党政府逐一追杀,小说将这个过程渲染的很神秘、诡异;但是他恰恰从本质上揭示了政治的可鄙本质。罢工工人被集体屠杀,以及对罪行的粉饰,体现的正是殖民入侵的暴力本质。何其残忍,生命的尊严何在?相对于外界强加的暴力,人性中本质潜藏的暴力对人的毁灭更为彻底和可怕。小说中的阿卡蒂奥第三就是这样。在施展暴力的机会来到之前,他是一只怯懦的、沉默的羔羊。在革命中掌握马孔多的政权之后,他推行儿戏式的恐怖政策,给马孔多带来有史以来最纷乱,最黑暗的生活。他拒绝上校解散武装的敦促,让交战双方蒙受无辜的杀戮。最终他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一方面暴力是个体排解内心孤独,冲破恐惧的渠道,正如暴力美学对心灵的安抚作用一样;另一方面,暴力也可以在毁灭他人的同时毁灭自己。这种二重性,正是《百年孤独》所着重探讨的孤独之一。

马尔克斯曾说:“孤独的反面是团结。”可见作者十分看重作品对拉美地区复杂社会现实的关照。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魔幻现实主义只是一种手法,作品扑面而来的魔幻感正是在阅读中需要加以剥离的东西。“孤独”在文本中不仅仅源于现实环境,更是扎根于现实人性的。从欲望、思维、革命、暴力四个层面去探讨孤独主题,是无法面面俱到的;但是,若从此出发寻找它们的汇合点,或许能够得到深刻的理解。

背负如此沉重的压迫,生命何以不孤独?拉美何以不百年孤独?

注释:

[1][2]许志强:《马孔多神话与魔幻现实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第235页,第249至250页。

[3][4][5][7][8][9]范晔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海南出版公司,2011年6月版,第8页,第4页,第92页,第141页,第57页,第91页。

[6]蒋勋:《孤独六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第127页。

[10][11]范晔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海南出版公司,2011年6月版,第121页。

篇5:关于孤独的作文:孤独之“海”

关于孤独的作文:孤独之“海”

——记一座孤独的海边公益图书馆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一遍遍地读着海子的诗,脑中想起那悠然的海潮声,想起那“老人与海”,想起那轻轻倚在海边的另一片“海”。那片“海”,是否有白帆飘着?那片“海”,是否有光影移动?那片“海”,是否是我所一直寻寻觅觅的?

金黄的沙滩,似一片柔软的瑜珈毯。那片“海”,就是金毯上那位口吐莲花,体态轻盈的修行少女。在碧蓝海波的衬托下,将她的魅影留在碧波上翩然起舞。

空气中,充斥着海水的咸味,将“海”围了起来,门大开着。一股神秘的力量,吸引着人们往里走,有那么丝孤独的味道吗?这片自由的空气中,少了几分喧闹,多了几分孤独与静好。

多美的意境!

棕灰色的外墙,朴素、简约。圆形的光斑,通过屋顶上有序的小圆孔,有序地透进来,更加有序地在木板地上排成一列。东边那暖洋洋地照射进来的光线,射进了“海”的每一个角落。

木桌,台灯,木椅,都透着一股淡雅且安神的木香。就连灯光也别具孤独。而那阶梯式的书架,每登上一级,都会有一种弥漫着书的甜味与馨香的味道钻进心窝里。当然,也不忘携上一片孤独。松松软软的布垫木椅,在昏黄的台灯映照下,给“海”添了丝许如家般的温暖。灯光下,摆上一本琦君的《爱与孤独》,泡上一壶清茶,体验书中那别样的孤独与爱。

太阳,还在往西去的路上,光却已悄然改变了温度。

累了就闭上眼冥想一翻,想像着外面那水与天的交接处,似乎总有一番美景在眼前跃动,任凭光在身上自由溜达。通过落地窗看见的蓝色大海,从西边渗透进来的冰冷的天光,望眼欲穿处,似乎在等着什么东西的到来。是夕阳?是群山?还是游走的光影?

夜的戏开始了。孤独的“海”,在清冷的月光下,在海水的冲刷下,亮起了灯。在夜统领的苍穹下,“海”映衬着点点的星光,仿佛溶为了液态,跟黑色的海与星空融在了一起。海浪,在黑暗的世界里闪着刺眼的光,如一条雪白的大蛇,游动着。只有“海”与它是刚好融洽的,寂寞的夜晚,相随相伴,相互私守,等待黎明那一刻的到来。孤独,铺遍了整片海面。

篇6:春节孤独的作文

表弟是一个十分不爱看书的人,他的妈妈总是逼他看书,所以他就越来越不爱看书了。小孩子就是这样,你越是逼迫,就越是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毕竟,孩子们总是叛逆的,总是也有自己的生活的.。表弟对于妈妈这种逼迫的行为,已经到了,连漫画书都不愿意看的地步了。

我想想我当初为什么看书,理由倒是有一些凄凉。因为孤独。因为只有一个人,所以只能选择看书。因为一个人没有办法和别人玩同样的多人游戏,没有朋友,也没有人会找你出去玩,因为性格内向,也不会跟别人交流,更不会带别人出去玩。久而久之,就算有人主动带你出去玩,你也不会想要出去玩了。

我想性格孤僻,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吧。毕竟我觉得书中,确实有很多吸引我的东西。最开始我看的书都是一些很简单的绘本,充满童趣的图画,更容易吸引的眼球,我还会模仿着画,看到自己画出来的东西,好看,绝对会有成就感,不好看就会一直画下去。不会感到很空洞,也不会觉得很孤单。

其实书,就是变相存在的陪伴着我们的一个朋友。它不能够用声音诉说,但是它可以传达给你,想要传达的东西,不过,这也就要看你怎么理解了。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其实也一样的,无论别人怎么说?其实都要看另外一个人怎样去理解才会知道能不能做朋友。书和人之间和人与人之间是一样的,都需要一点点理解。能够明白这一点,其实也就不再孤单了。

后来我看的书就越来越多了,刚开始会看一些书,然后自己写的时候,灵感就源源不断的涌上心头,基本上比别人都要写得快,写得好,更不会为这种事情而头疼。然后就这样越来越好,参加过几次比赛之后,就让自己的信心大增,这个时候的书,倒是像一个老师了。它不会让人感觉到害怕,但是它和老师一样有足够多的知识,可以教给你。其实,和现实中的老师相比,我觉得书才是亦师亦友的朋友。

我与书之间的羁绊,其实并没有过多的事情可以讲,但是我总是不愿意把这个朋友抛弃,因为就像它不会抛弃我一样,我没办法说对它说不。后来才知道,读书时真的会上瘾的。

篇7:孤独的日子作文

――题记

有些路,我们只能一个人走,就像一条河,只能朝一个方向流。没有人能永远陪着你,没有一朵花能永远绽放。你只能孤单地,一个人,走下去。但是,你必须坚强,心中的太阳永远不会落下,就像一句话:其实一直陪着你的,是那个了不起的自己。

长大,意味着学会放弃。你要洒脱地放手,即使你有多么舍不得。喜欢的东西,你要习惯失去它,毕竟,你已不再是个小孩子了。要好的朋友,你要习惯他的离去,毕竟,两条直线只有一次相交的可能。生活的苦难,你要习惯扛着,毕竟,你不能再用眼泪解决一切了。生活是一部变幻莫测的剧本,我们只能一幕幕上演自己的悲欢离合。

是啊,你已经长大了呀……你必须要用微笑面对一切,因为,你已经长大了。你不能让别人看到你的软弱,因为,你已经长大了。你不再向人撒娇了,千言万语含于齿间,却只能说出一句“你好”。

长大,真的是一个很辛酸的字眼。

小的时候,你总是想快一点长大,心想啊,长大真的是一件好威风、好神圣的事情啊!但,只有当你真正长大了,你才会知道,这个词的背后有多少的无奈,有多少的迫不得已。

村上春树说过,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对啊,人就是在明白什么是长大的那一瞬间变老的。长大了,意味着要开始担负责任,要把自己当成一棵“小树”,顶天立地,而对更多的风雨。但,人总要长大,父母总会老去,河流总会扑入大海的怀抱。突破时间的茧蛹,我是飞向阳光的蝴蝶,心怀希望,永远坚强!

篇8:孤独的日子作文

一片枯黄的败叶从树梢轻轻飘落,在空中随风飘荡,在蔚蓝的天底下,好像一叶扁舟在无际的大海中流浪。我常常想,这也许就是命运吧,飘忽不定。

我和他就坐在这棵树下,听着秋风的低吟缅怀着过去。

秋天是最感伤和孤寂的季节。她没有春的生气,没有夏的热情,也没有冬的冷酷,只剩下无限的悲寂和荒凉。

自从它走后,他就失去了他唯一的朋友。他悲痛万分,日日夜夜因此哭泣――直到结识了我。他为之伤心欲绝,尽管它不是人,而是一只狗。

它是他曾经最要好的朋友。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哭笑,一起成长,直到那场车祸的来临。

“昔人已乘黄鹤去――”他长吟一句,因不住地哭泣而发黄的面容在夕阳的注视下显得更加憔悴。“此地连黄鹤楼都没留下。”说罢就摇摇头。我深信,他的感伤比数千年前的那诗人还要深切。

我曾试图安慰他,可无济于事。他的孤独和感伤是发自内心的:他从小就很内向,不愿与人交流,久而久之,大家便疏远他了;他又想向人倾诉他的孤独,只好把孤独藏在一封封信里。

他随手拈来一封信,掸去上面的灰尘――岁月的痕迹,满怀热情地说:“这些年,我写了一封封信给它,给我,只为了驱散一些孤独,可越写越感到我的孤独。这又有什么用呢?”他突然像疯了似的撕起信来,然后抛向空中:“都不在了,又有什么用呢!”

他揩揩眼泪。我叹了口气,风也叹息着,落叶给天空涂抹上了金黄的颜色。这是一场无声的哀曲。

“走吧。”我拍拍他的肩膀。

“走吧。”

篇9:孤独的日子作文

从小到大,我都是与我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的,很少会有爸爸妈妈的陪伴,现如今,我的父母离婚了,回来看我的次数也就更少了。

孤独,寂寞的生活,使我变的孤傲,冷漠而不合群,父母的离婚对我造成了很大的打击。放学路上,同学们三三两两有说有笑,而我却显得忧伤,落寞。虽然被大家伙儿称作“冷、血动物”,可是我却对路边的野草野花倍感兴趣,尤其喜欢秋天枫叶似火的颜色。

在这段与孤独走过的日子里,使我渐渐的学会了独立,渐渐的习惯了只有两个人的日子,渐渐的学会了坚强。

篇10:孤独的外公作文

我的外公,他在村子里曾经是一个蛮厉害的人呢。他是村里的村长,村里但凡有什么大事,都要经过我外公出面解决,因此他算是村里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前些年,我外公他身体还特别健壮,每天都自己烧水做饭,上山砍柴,下地种田。去年我外公身体开始变得不太好,孤零零地一个人住在乡下。在他的身上应验了一句古话:“人老了,越来越不中用了。”再后来,外公就瘫痪了,动不了,傻外公硬是又不肯来来我们家住,如果他来深圳我的家住,我们还可以好好地照顾他,让他安度晚年。最后我妈妈很无奈地把外公送进了市里条件最好的福利院,一个我去到就觉得很独孤的地方。

有一回去看外公,我记忆犹新,每每想起来都莫名地冲动想回去看看我可怜的外公。那是一个难得清闲的周末,母亲果断地买了高铁票带我和哥哥回去看外公。母亲是个有孝心的人,她的孝心可不是嘴巴说说而已,而是只要有空,她都尽量回去看外公,哪怕奔波劳累,她就怕外公孤独难过。我们看到母亲这样做,也觉得应该有空就回去陪外公才安心。在高铁上,母亲好像是闲聊又好像是在教育我们说:“宝贝啊,妈妈总是觉得很对不起外公!福利院的护工有一次对妈妈说元宵节的时候,福利院里的老人很多都有家属来看他们,而妈妈因为要上班,无法赶回去跟外公过元宵节,迟了一周回去。外公当时看到其他老人的家属就大哭,说是不是自己的子女不要他了!妈妈很难过啊,所以现在只要我们有空,我们就要回来陪外公玩玩。”我听了后,眼角泛起泪花,低下了头。我的脑海浮现外公那苍老的身子,一个人坐在轮椅上,满头的白发,非常孤独的影子,再也看不出那个曾经充满活力的老人了。一次,我惊慌失措地告诉外公:“外公,那边河里有一条大水蛇!”外公一听,随手操起一根木棒要去去打那水蛇,后来给母亲阻拦住了。那时外公多么健壮啊!可是如今,岁月在他身上刻下了一道道的皱纹,宛如黄土高原上的沟壑纵横交错在脸上。身体不再灵活,不得不要人伺候。

车终于进站了,我们迫不及待地立即打的直奔福利院,我们想哪怕跟外公多呆一秒钟也好。进去外公的房间,外公看到我们,立即就掉眼泪了,那是因为他很爱我们,看到我们来很激动很高兴。我们放下东西,立即又叫车来接外公去风景优美的公园散步。妈妈说让外公换一下环境和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妈妈想得很周到。去到公园,花香鸟语的,自由的小鸟在林间欢快地唱歌,好像是看到外公高兴它也高兴似的。我们陪外公散步,聊天,让他看广场舞,中午陪他在酒店吃大餐,能做的都尽量做好,只要外公高兴......我多么希望外公能够康复起来,远离那个充满孤独的福利院!

在一起的时光总是飞快地过去,一天的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我们又要启程回深圳了。想到又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后才能和外公见面,我的.内心十分的不舍。望着外公,我移动的脚步又收回来,我回头俯身给外公一个深情的拥抱。起身一看,外公那深邃的眼里充满了泪水,妈妈也抱了抱外公,哥哥也抱了抱外公,大家泪水涟涟。在孤独的面前,在分离的面前,曾经非常坚强勇敢的人,也不禁落下孤独的眼泪低下了头......

我亲爱的外公,我愿你早日康复!

篇11:成长的孤独作文

像戴上了面具的小丑,看不到他的开心与悲伤。

——题记

偶尔喜欢马戏,偶尔喜欢观察,喜欢加入别人……一个人的孤独只有自己懂得,就像戴着面具的小丑,使我深入他的情绪。

小时候的我害怕孤独,所以我总是不想冷落自己,与他人合群。在别人眼里,我总是笑得很灿烂,即使被别人数落,我也只是一笑,其实自己的心中已经流泪。

“小丑哭了,没人看见。”因为总是为了应和别人,而渐渐的丢失了自己真实的情感,这不也就是另一种类型的孤独吗?

小时候,我喜欢观察小学人们散学的场景,谈谈笑笑,并肩齐走,我当时不怎么明白孤独的含义。

渐渐的我长大了,我明白了孤独对我的伤害。于是我渐渐害怕它,开始改变了我原来的模样,遗失了我自己的初衷。

一个人走着,孤单的走在夏天的树荫下,冬天时踏着积雪走着。一个一个的在我心中成为阴影,使我变得喜欢迎合着别人的微笑,我渐渐迷失了自己的主见。

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已经迷迷糊糊,虽然镜子中的我战胜了孤独,却丢失了自己。

孤独,即使它曾经对我造成伤害,可现在我已渐渐熟悉了,原来它并不可怕,关键是你如何利用。

如今的我找回了自己的初衷,有了对自己真实的喜怒悲伤,就像摘掉了面具的小丑,给别人留下了最真实属于自己的情感。

守好属于自己的那份专属孤独,它会给予你精神上的慰藉。

篇12:爷爷的孤独作文

走着走着,突然在远处的山坡上传来了狼的嚎叫声和一些猫头鹰“咕咕”的叫声,她害怕极了。好像马上会有一个巨大无比的怪兽跑过来,把她吃掉,想到这儿,她的心都快要跳出来了。她努力控制着自己,不停对自己说:“坚持住,坚持住。”

最终,她怀着一颗执着的心来到了孤独爷爷的家门口:门口两侧有两座石头雕像,那是两条长着血盆大口的大蟒蛇,在死死的盯着她,顿时,她背后像是吹了一股凉风,她连忙向后退了几步,险些摔倒。胆小的她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鼓起勇气向前走,这一走,她才发现,那门是用木板做的,看上去已经用了几十年了。因为门板上破了几个洞,上面有几个蜘蛛网,每个上面至少有三个蜘蛛。从门缝中时不时的吹来一阵阵凉风,吹得人瑟瑟发抖。千寻把手伸了出去,想要去把门推开。可是刚碰到门,门一下子就开了。好像会从里面跑出一只大怪物一样。她抱着自己的双肩,一步一步慢慢的向里面走去,走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在怪物的肚子里一样。突然,一阵狮吼把千寻惊醒了。她向左一看,原来是两只被关在大铁笼里的雄狮正对着自己叫呢。她一声大叫,双手赶忙把头抱住。

这时一个声音响起了:“你是谁?来我这里干什么?”

千寻小声的说:“我叫千寻,我是来找孤独老爷爷来救我爸爸和妈妈的。”

“那您是谁呀?”

“我就是你要找的孤独老爷爷。”

篇13:孤独的滋味作文

我望着时钟,它的步子是那么小,又那么慢,我恨不得爬到墙上推它一把。再看看那大街上的嗽叭声,以往根本听不到它们的声音,而现在仿佛给它们安了个扩音器似的,直冲进我的耳朵里。

我呆坐了一好一会儿,才想起要找点事情干,我去到书架前,却不知道看什么书,我打开电视,却不知道看什么频道,真是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事。

凤仙花仿佛知道我的寂寞,将头探出了花盆,使劲往我这凑。我看着它,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而它也随着微风跳起了舞。

篇14:孤独的滋味作文

不知从是么时候起,我发现自己总是独自一人,一个人上学,放学,做操,吃饭。周边没有在于我说笑、打闹了……那种巨大的孤独感,如同厚重的大雾,把我压在里面,就要窒息而死。没有人似乎爱上了一个人,尽管彼此讨厌,却又形影不离。一切是我定格的习惯,无力改变。

默默地望着教室里的灰白墙壁,冰冷,没有生命。就像是一张垂死而又疲惫的脸,写满了惆怅、悲伤。。阳光悄悄地爬在了上面,刹那间,明亮了起来。能看得清几条淡淡的光线,更似一张凌乱的线条画。“生活也是这样吗?”微弱的声音,微弱的声音穿透了周围的空气。――在同学们的眼里,我是他们的榜样。

学习认真,努力,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的眼里,我很优秀,性格开朗,做事沉稳。似乎包围着我的,永远都是赞誉。对有些人来说,可望而不可即。但只有我自己明白,这颗孤独的心---就像那张线条画一样,是多么明亮,也是多么凌乱和悲伤,只能像阳光一样,或者规定好的路线向前走。

但是,因为她,我改变了。那个安静的午后,那一页书香,紧紧萦绕我的心。

她是法国索尔本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她忍受着丈夫去世的孤独,深受着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歧视的孤独,孤独地在破旧的实验室里和各种化学实验品打交道。她把孤独化作内心的动力。坚信,坚强,坚持。最后,她成功了,他从成吨的沥青中提炼出了镭。她就是镭的――居里夫人。她的身上显现着一种独特的美――孤独之美。

于是,我明白了。孤独不一定是坏事,孤独不一定是包袱。我尝试着接受各种孤独的滋味,告诉自己一切按照自己的内心。在一个人走路的时候,我不再悲伤,我开始倾听脚步有节奏的声响;一个人学习时,我不在惆怅,只是尽情地遨游在思想的里,与自己争论;一个人做操时,我能静下心来,想想其他事。

上一篇:教师节诗歌——《致桑树》下一篇:工人技师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