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离不开法律》教学设计

2024-06-12

《生活离不开法律》教学设计(共14篇)

篇1:《生活离不开法律》教学设计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西园霞浯小学:吴秀美

一、教材分析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材第五单元主题一。水,生命之源。对于孩子来说,水是司空见惯的物质,但也容易熟视无睹。因而通过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们了解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激发学生探索水、节约水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晋江市人多水少,是绝对贫水区,再加上水浪费严重,使晋江出现水危机。虽然如此,但学生在生活中很难真正体会到水的珍贵,许多家长在这方面都缺少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因此学生中存在许多对水认识不深以至浪费水的现象。三、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调查了解生活中的用水情况;

2、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及资料。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的用途,尝试与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养成遇事多思考的好习惯。(2)过程与方法:

调查自己生活周围水的使用情况,体验一天没有水的不方便;(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爱水的情感,明确我们离开了水无法正常生活。初步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美好行为品德。

五、教学程序

一、走进水世界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了一位大家非常熟悉的小精灵来我们的课堂,让我们一起猜猜它是谁?

多媒体播放:我——能让鱼儿自由快乐,能让幼苗长成参天大树,能让饥渴的人们看到希望,能让沙漠变成绿洲,猜一猜,我是谁? 师:大家猜出来了吗,是谁呀?(水)(贴水精灵)

师:你们是怎么猜到的?

生:根据它的图片、声音、用途知道的。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这节课,水精灵将带我们一起走进水的世界。[设计意图:只有使教学形式新颖活泼,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用猜谜引出这个活泼可爱的动画人物——水精灵,这种了喜闻乐见的入课形式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起他们的学习的兴趣。]

2、互动游戏,揭示主题

师:下面让我们先玩个有趣的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你猜我猜大家猜”。请听游戏规则:

水精灵:请个小朋友根据水精灵提示的内容,表演出上面的动作,大家猜一猜,看谁猜得准。(洗脸、刷牙、喝水、洗衣服等)

师:小朋友们猜得真准!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活动,而且都与什么有关?(水)

师:是啊,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揭示课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设计意图:课前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但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课内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3、走进水世界,了解用途

师:小朋友们,为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呢?生活中哪些地方得到水呀?

生:我用水刷牙、洗脸、冲厕所。

生:妈妈用水淘米、洗菜、做饭。

生:我帮妈妈用水洗碗。

„„

师小结:小朋友们,看来我们一天的生活真的离不开水。

4、补充资料,提升认识

师:有了水精灵的帮助,我们的生活真方便呀。请水精灵带我们到美丽的水世界逛逛好吗?

师:同学们,逛完美丽的水世界,你发现了什么?

生:水可以养美丽的鱼儿,生:水可以浇灌禾苗,让它快快长大,师:水精灵能帮助植物生长,老师发现,你不仅看得仔细,说得也好。

生:水可以发电,让我们的世界充满光明,师:水精灵能帮助工业生产,生:水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让我们沉浸在快乐得海洋里,师:你喜欢和水精灵玩吗,水精灵可以给你带来快乐。

生:水可以让大自然变得更美丽,师:有了水,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丽了。„„

师:你们看,不仅植物离不开水,(板书:植物)动物也离不开水,(板书:动物)我们更离不开水,(板书:我们)还有很多地方都离不开水(板书:„„)水是多么重要啊!

[设计意图: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在课前,布置让学生收集资料,体验调查自己生活周围水的用途,使之能深刻的体会到水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多么不可或缺的一种资源,它就像空气一样,离开了水,我们就无法生存下去。]

二、游历缺水王国

1、生活体验,深化主题

师:如果有一天没有了水精灵的帮助,我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麻烦事?生活中,你们是否遇到过想用水却没有水的时候,谁来说说当时的感受?

2、情境再现,加深感悟

师:小朋友们的体验真丰富,没有了水精灵,我们的生活真不方便,没有了水精灵,我们将无法生存。不信,让我们到缺水王国瞧瞧„„(课件播放,缺水地区图片:土地干枯、庄家枯萎„„)

师:小朋友们,看到这些,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谈感受)

师小结:没有了水,植物不能生长,没有了水,动物不能生存,没有了水,人们不能生活,一切的生命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啊!

3、补充资料,深化体验

教师补充我国一些地区的严重缺水情况。[设计意图:以学生自身缺水的经历,谈谈缺水给生活带来的不便,进而联想缺水会发生什么后果,使学生的体验由表及里,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三、争当节水小能手

1、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师:水精灵这么重要,可是还有人这样对待它,你们瞧!

(课件播放:动画片《水的浪费》。)

师:动画中的小朋友做得对吗?(不对)为什么? 生:他们玩水。

生:他们把水龙头开得很大,水都流走了,师:你的眼睛真亮,发现了问题。

师:难怪水精灵会伤心,原来是我们把它浪费了。师: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你还有没有见到过浪费水的现象。师:如果你看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生:不玩水,把水龙头关小点,不要浪费水„„

2、出示数字,加深体会

师:有这样一组数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适时出示有说服力的数据,加深学生的体会)师:多么可怕的数字,听了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们应该节约用水。(板书:节约)

3、节水支招,创意生活

师:那么,你们能想出一些节约用水的妙招吗?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小组讨论)

师:谁来把你的节水妙招亮出来和大家分享。(全班交流)

[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追求孩子行为的改变,给节水支招,体现他创意的生活,表现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责任感,从而增强了他们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4、制订节水计划,落实节水行为

师:同学们真行,想出了这么多节约用水的好方法,可是光有方法还不行,关键还得懂得去做。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这些方法,制订一份节水计划,把它落实到今后的生活中。(学生制定节水计划——交流计划)

师:同学们的计划都不错,老师建议同学们回去把它贴在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做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有心人。

四、教师总结

拓展延伸

师:通过这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有了水,植物可以茁壮地生长,有了水,动物可以无忧无虑的生存,有了水,我们可以幸福快乐地生活,有了水,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美丽。所以让我们珍爱每一个水精灵吧,因为珍爱每一滴水,就是珍爱每一个生命。让我们记住这一句话吧!(珍爱每一滴水,就是珍爱每一个生命)

五、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关于节约用水的标语,抄写下来。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道德来源于生活,最终将回归于生活,才能提升德育的有效性。在有趣的水滴卡片后面写上节约水的标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关注水资源的浪费,借此引向节约水的道德行为。]

篇2:《生活离不开法律》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纸对学生来说是天天都要用到的,但从来没具体了解过纸,如果硬生生地开展这些名义上的活动,效果不会明显。只要充分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课前亲自去收集、整理有关纸的信息,并亲自体验制作纸艺。就会对纸爱不释手。视野拓宽了,具有初步的调查能力、收集信息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交流,知道纸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并为此感到自豪。

2.通过学习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纸,感受纸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认识纸在我们生活中的的重要性。教学重点:认识纸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难点:了解纸的历史,认识各种各样的纸。课 型:新授课

教 法:观察讨论、合作探究。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纸、纸得作品。教学资源:文字资料、图片、课件、纸。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同学们最喜欢看动画片,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海绵宝宝,仔细观察,纸给海绵宝宝和它的小伙伴带来的乐趣。出示课件。

师:纸给你们带了哪些乐趣?(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一)介绍纸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学习和生活中用纸,你们带来了哪些用纸,一起分享!

生:美工纸、图画纸、拷贝纸、宣纸、面巾纸、海绵纸、牛皮纸等。

师:你们表现的真好,收集到这么多种纸,老师也不示弱,给你们带来了惊喜,让我们一饱眼福!(出示课件)

(二)纸的发明

师:纸的世界真奇妙!没有纸的年代人们怎样写字?(小组讨论)

生:龟甲、兽骨、竹简、绢、羊皮纸等。(出示图片)师:我们要感谢一位伟大的发明家—蔡伦。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出示文字资料)

师:请同学们一起欣赏造纸过程(出示课件)

三、拓展延伸

师: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出现浪费纸的现象,令我们心痛!(出示课件)

师:看到了这些,你想说点什么?平时你是怎样节约用纸的?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了纸,将会怎样?小组同学讨论汇报!

四、知识升华

请同学们设计节约用纸的宣传语和广告词,选出最精彩的贴到黑板的大树上,让每一片小树叶都放射光彩!课件出示背景音乐和纸作品!板书设计: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篇3:高中生物教学离不开生活

1.生物教学中的“生活”

教学依托生活体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探究能力。其实生物教学中的生活无处不在。

1.1生物课堂中的“生活”

如何利用教材中的“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开展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促进学生从书本的理论知识向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转化,是值得高中生物教师认真思考和实践的。笔者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归纳如下:

1.1.1利用“生活”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兴趣

著名的教育学家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于生物这门高中生眼里的小学科而言,更是如此。许多学生在刚进入高中学习时,不重视生物,以为生物只是些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没意思,不想学,课堂气氛沉闷,当然也就学不好,从而错过了高中生物启蒙的关键时期,对以后的生物学习十分不利,所以在高一的生物学习启蒙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刻不容缓。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贴近时,学生自动接纳知识的程度较高。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一些学生常常遇到的生活中的小案例来充实教学内容,从而拉近教学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距离。例如在教授必修一《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时,若在一开始上课就机械地将糖类和脂质的元素组成、分类、功能等相关知识列表比较,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一定会觉得枯燥无味,认为生物知识不用老师教,只要自己看教材或是教辅背一背就完事了。这样的被动学习是违反新课程理念的。因此笔者经过思考比较后,采用另一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笔者充分利用教材一开始出现的“问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问题:“同学们,你们中午在食堂吃了哪些食物?同质量的这些食物含有的热量一样多吗?当你参加校运会消耗了大量体力时,你认为能尽快为你补充能量的物质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这些看似与本课无关的生活问题一经抛出,立刻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响应,大家七嘴八舌,积极讨论发言,学习热情高涨,等课堂这口大锅被这几个问题炒热以后,教师再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教材中来,教授相关知识。在课堂教学快结束的时候,教师又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周末回家根据每个家庭成员的年龄和健康状况,设计一份既丰盛又健康可口的午餐食谱。上完这堂充满生活气息的生物课后,笔者发现学生不但很好地掌握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而且更可喜的是,原来在课堂上总打瞌睡的学生不再睡觉了,原来老是欠交作业的学生也不偷懒了,相反,学习生物的兴趣浓厚,生物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为这种教学方法回归生活,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物知识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理论知识,而是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分析相关的保健知识,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潜移默化地体会到学习生物是很有用的,十分必要的,不是单纯为了高考,而是为了有更好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1.1.2利用“生活”来理解、巩固、运用高中生物中的重要知识点

和其它学科一样,高中生物也有许多重要知识点不仅依赖于课堂上教师的言传身教,还需要采用其他有效手段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提高,灵活运用。在这方面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手段多是将相关知识点改造成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形式要求学生书面作答。学生往往只是将从书中背来的知识点生搬硬套地敷衍了事,并没有真正理解该知识点的精髓,更谈不上运用。因此,笔者在这方面做了相应的改进——利用”生活”来理解、巩固、运用高中生物中的重要知识点。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点一直是历年考试的热点,也恰是学生掌握的重难点,不仅要求掌握各自的概念、过程等知识点,还要掌握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及运用。可学生常常只是背下教材中的相应知识点,但遇到题目又束手无策,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掌握。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呢?笔者做了这样的尝试:在教授完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后,充分利用了教材正文后面“自我检测”中的“思维拓展”,抛出了一系列问题:“为什么新疆盛产的哈密瓜特别甜?你的家乡或社区如果想种哈密瓜并使瓜甜,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学生对于这些新奇的生活题很感兴趣,立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只有当学生完全理解掌握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概念、原理、联系、区别以后,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其实他们在思考和讨论回答这些题的过程中,无形中已经层层深入地再次理解巩固并灵活运用了刚刚学到的相关知识点,并且印象深刻,很有成就感。这种方法帮助生在欢快的气氛中由浅入深,从整体知识构建到细微知识探究,实现基础技能思维能力的优化和发展,联系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生物学知识的学以致用。

1.2生物课堂外的“生活”

以上所谈到的多是如何利用教材中的“生活”来学习生物学,其实由于高中课程进度紧张,学生在平时常规的生物课堂上,从教材中能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较有限,理论性强,与生活的实践性弱。因此,教师还需要通过其他有效途径对课堂生物教材教学进行补充、拓展和延伸,让学生的生物学习更具有“生活色彩”。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解放课堂,指导学生根据课堂上所学的生物知识来做一些生活中的小实验。如利用已学的“淀粉遇碘液变蓝色”的生物学实验知识来分辨生活中的蜂蜜是否加入淀粉以次充好;利用“脂肪会使苏丹红染色,若辣椒粉中含有苏丹红,就会染红植物油”的生物实验原理来鉴别辣椒粉中是否含有苏丹红;利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的生物学实验原理,鉴别市售的奶茶中是否真的含有奶等。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不但对课堂知识目标达成进行了补充,还培养了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生物学问题,体验生物价值,同时也加强了食品安全教育,让学生明白如何吃得健康,吃得营养才是最重要的。另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微生物细胞呼吸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酸奶、泡菜、酒酿等食品,体验生活中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开设生物校本课程,介绍学生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较感兴趣的,而生物教材中又没有出现的生物知识。如通过生殖系统的介绍,给学生讲授怀孕、流产、分娩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明白如何在两性交往中保护自己,正确对待两性问题。又如通过对感冒、肥胖、蛀牙等几种青少年常见疾病的介绍,给学生讲授体育锻炼、安全用药、保健、急救等相关知识,使学生明白如何健康地生活。

以上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外生物教学,都是从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指导学生如何用已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种方法不但是对课堂生物理论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正确的生活态度,实现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达成,这正是新课程改革所大力倡导的。

生活是生物学知识的源泉,只要教师和学生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引生活之源,活生物之水;在生活中学习生物知识,用生物知识服务生活,生物教学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生活也定会更加美好。

摘要: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基本理念,指出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由此可见,《课标》指引的教学方向是高中生物教学离不开生活。

篇4:教学离不开生活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优良文化传统,语文课程也是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语文不仅包含了历史的痕迹,文化的进程,更是语言发展的脉络。因此,语文的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尤其是小学语文,在学校教学中起着根基的作用,它为学生学好语文打好基础,指明方向。美国教育家华特指m:“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皆语文。

教学的生活化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让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之中,让他们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中更好地把握生活,让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语文教学,走向生活

新课程那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清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最重要的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这样的要求更加贴近学生,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空间与活力,它的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具有更大的开放性。与此同时要求我们走出原来语文教学的误区,使语文教学跳出教材,走进生活,让语文成为学生生活的好助手而非负担。并且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学习汉字“林”的时候,有的学生说:“老师,我是这样记得,两个木就像两个稻草人站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树林。”立刻又有人说:“老师,我的名字里就有一个林字,我就记住了”“可以……”我的话还没说完,又有同学举手:“一个十字架,穿个花裙子就是木,两个十字架,各自穿上花裙子就是林了。”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就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在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获得了提高。这也起到了语文教学走向生活的目的。

二结合课文。再现生活

语文教师的另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结合所学语文知识,组织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联系语文,养成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吸取语文知识与运用语文知识的习惯,实现结合课文,在线生活的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的天生的表演家,而表演他们生活中所熟悉的生活故事,回归生活的真实,儿童对此就更加乐此不疲了。“口语交际”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利用学生爱表演的天性,让学生在兴趣这一前提下进行说话训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接打电话,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的接打电话的经历,再让学生互相表演,互相补充。打电话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表演起来非常活跃,使用的语言也特别丰富,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活动也变得更加生动。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例如学习关于古诗或红军的活动等,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另外还可以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个性化的作业。在教学苏教版第二册《世界真美呀》一课时,可以布置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小鸡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时所发出的感叹。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有的用画画来描绘这个美丽的世界,有的用歌声来赞美这个美丽的世界,有的用表演来表达自己对这个美丽的世界的热爱……同学们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个性得以充分发挥。

三结合实际,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和风拂面,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游湖,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了,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四、联系生活。深化教学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处处皆语文。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学生的生活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家庭教育中,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家庭背景进行开展,例如有的学生家里是卖水果的,就可以让他介绍一些关于水果的知识,有的学生家里是卖电器的,就让他设计一条关于家电的广告。在学校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例如可以让拾金不昧的同学进行演讲,表达内心想法对别的学生起到教育作用。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建议学生留心生活,纠正一些商场出错的标语等等。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篇5:生活离不开规则的教学方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法律与生活关系相关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形成自觉遵守法律规则的意识。通过关于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相关社会现象进行法律分析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法律的基本分类,了解法律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以及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本方式。

二、教材分析

1.逻辑分析

就本单元在整个课程设置中的作用来看,其主要目的在于教育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到法律规则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并初步形成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以及个人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因此,从逻辑上来说,在前两课教学已经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公共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维持社会稳定与和谐的特殊规则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法律规则的作用在个人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就成为了必然要求,本课的主要作用就在于解决这个问题。从内容上说,本课主要涵盖了两个方面:一是法律通过对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划分进行调节以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二是法律的上述作用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2.内容分析

本课共分两站:

第一站:法律就在身边。

主要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到法律发挥作用的途径。从法律发挥作用的途径上来说,主要是通过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相关权利与义务,进而对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调节。

第二站:用法律维护权益。

篇6:《生活离不开电话》优秀教学反思

今天,是我上组内研究课,激动又不免有些紧张,想把它上到最好.时间很仓促,周六周日除了费劲脑汁的设计图片外剩下的时间都用于备课了.找资料,做PPT,《生活离不开电话》这一课,是综合课,涉及的东西很多,不仅想象力要丰富,动手能力也要强。

一、关注学生的差异

在上完本节课之后,我深刻的体会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不论是在思考问题的反应速度上、知识掌握的拓展范围上,还是在作业完成的创新思维上、构图知识上、色彩的搭配使用上,参差不齐,各有千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师范很重要,要取一个着重点,引导要深入。课堂中,多让学生表现,要学会放的开,如何能让学生之间的差异降到最低、互相取长补短、各方面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是我思考的问题。今后,应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在分组时可以考虑均衡分配,注意全面搭配,可以互相讨论、体会、掌握;其次,在提问时,注意全面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回答时尽量照顾弱项的.学生。最后,因材施教,正确的个别指导。

二、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纵观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中国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太弱,经常是眼高手低,画出的作品大部分都是模仿,很少是自己创作出的,即使想象丰富,但想到而画不出。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应该落实以下几点:首先,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解决问题时让他们尝试多种方法、回答问题时多换几种说法、遇事时多设几种假设及后果、交谈时多几个角度考虑等等,多管齐下,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其次,多开设手工课;再可以互通的学科之间多几次开设手工操作课,让孩子亲自去感受,且要尝试多种方法去感受、体会、掌握。在《生活离不开电话》这一课,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废旧材料,例如废纸盒、塑料瓶、水果、等,采用不同方法制作别出心裁的电话。

篇7:《生活离不开法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大家的劳动。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学习习惯。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够与人和谐交流与合作。

3、尊重并感谢不同行业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调查了解身边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了解他们是怎样为我们的衣食住行提供服务的,并亲身体验一下他们的劳动。

2、课前调查或走访身边的一位劳动者,询问了解他(她)的工作情况,这些人也可以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亲人,把他(她)最让你感动的工作中的故事写下来,并讲一讲。

教师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资料并了解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制作多媒体课件、感恩卡片等。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一 玩游戏猜职业,揭示活动主题。

1、玩游戏猜职业。

请5位同学分别戴上厨师、警察、护士、清洁工人、建筑工人的帽子,让学生猜一猜他们的职业。

2、揭示活动主题。

师小结: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劳动者是随处可见又必不可少的,单从几顶帽子认识几种职业的劳动者还远远不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更多的劳动者,了解他们的劳动与生活,用心感受我们的生活与他们的关系。师板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活动二 合作探究,寻找画面背后的劳动者。

1、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寻找画面背后的劳动者。

师:课前大家已经走进了身边的劳动者,进行了调查、访问,相信大家对他们的劳动一定有了了解。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们,看看他们都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服务?各组同学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或两个画面,根据提示,合作探究,寻找画面背后的劳动者。探究结束后,由小组长汇报本组的探究成果。

2、全班交流,深化认识。

师:下面我们就分小组逐一汇报探究的结果,在一个小组汇报的时候,其他组的同学要认真倾听,还可以及时补充。生汇报交流。师小结:同学们真是了不起,通过调查采访、合作探究,了解到原来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的劳动者在默默地为我们做了那么多事,我们的生活真是离不开他们。活动三 真情故事交流会,体验劳动的苦与乐。

1、小组交流真情故事。

师:每一位劳动者在工作中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课前,大家都调查采访了你熟悉的劳动者,先把他们在工作中的故事讲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看谁讲得最精彩。生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真情故事。

师:下面我们继续交换故事,让大家同时拥有更多的故事。谁愿意把你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在一位同学讲故事的时候,其他同学要做文明的小听众,听一听他带来的故事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讲故事。师小结:真的非常感谢同学们,是你们让大家真正走进了那些默默无闻的劳动者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平凡中蕴含的伟大。

3、观看视频,分享老师收集的真情故事。

师:同学们,许多看似平凡的工作和小事背后都有许多让人难忘的故事,你想知道这背后的故事吗?请大家随着一段视频走进一位普通的劳动者,记住他留给我们的感动。

【百度视频】http://v.ku6.com/show/_r9a3uLTf93GvOCclCd35A...html 生观看视频,并谈谈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活动四:反思深化,感受劳动者的价值

1、播放配乐录像,升华学生情感。

师:同学们,正如故事中所说的那样,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刻,都有那么一些人披星戴月、顶风冒雨,默默地为我们的生活奔波着,这样的人随处可见,就在我们的周围。

师结合视频介绍:因为有了纺织工人,我们才能穿上温暖而美丽的衣裳;因为有了交警叔叔,我们才能快快乐乐上学,平平安安回家;因为有了建筑工人,我们才能拥有温馨的家园;因为有了医生,我们才能远离疾病,拥抱健康;因为有了人民子弟兵,我们才能拥有和平与安宁。因为有他们,我们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百度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wNDMxMjA=.html

同学们,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从事着平凡而不起眼的工作,或许我们看不到,或许我们看到了也感到无所谓,甚至有的工作会被我们瞧不起,但你有没有想过,假如有一天,没有了这些劳动者,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2、想象“假如没有这些劳动者,我们的生活状况”。

引导学生围绕“假如没有(),()”这个话题,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师指名交流,随机归纳,补充完整。

3、总结升华情感,赞美劳动者。

师:同学们,劳动不分贵贱,假如没有或缺少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我们的生活将不堪设想,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些身边的普通人,用心感受他们的付出,用行动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活动五 制作感恩卡,学会尊重劳动者

1、写感恩卡,表达对劳动者的感谢。师:此时此刻,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话想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或者你采访的劳动者说,那就请你把想说的话写在感恩卡上。【百度视频】 感恩的心 生写感恩卡。

2、交流写在感恩卡上的话。

师总结:同学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在接受给予的时候不仅要珍惜更要懂得感恩,让感恩之心化作我们的切实行动吧。

篇8:法律知识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实践

研究实践涉及以下内容:通过一系列结合实际案例的法律条文解释、案件审理分析, 首先让学生建立法律意识, 在校期间就懂得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知道怎样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知道自己依法应当承担哪些义务;走出校门后, 应懂得如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实际合法权益, 怎样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 步入婚嫁年龄后懂得如何依照法律行事, 怎样依法承担家庭义务, 等等。具体步骤为:读—听—观—画—模。

一、读———读法制材料

1. 在法律知识教学中系统地指导学生结合实

例学习法律条文, 有利于学生认识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 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和经济活动中的平等、公平、诚实信用规则;认识经济犯罪侵犯了 (公私) 财产、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侵犯公私财产罪是包括暴力、盗窃、哄抢;记住损害精神文明建设的下列行为:迷信, 制黄、贩黄, 非法出版, 赌博, 吸毒。认识环境问题、违法行为, 知道所有违法行为都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知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明确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和双重性;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 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2. 学科间可相互渗透。

如社会常识课讲到水资源与森林资源时, 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与森林资源的现状, 还要通过《水法》与《森林法》的宣传, 强化学生保护国家环境资源的意识;科学课讲到动物、植物时, 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国家要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法》;在“知法、守法”主题班会中, 通过多媒体刻画知法守法的重要性;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主题活动中用, 可引用大量文字及图片进行自主宣讲, 均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 课外引导学生收看法制新闻节目, 阅读法制类的新闻报道。

通过实时的新闻报道, 让学生在对法律条文单一的理性认识基础上, 增加些感性体验;通过一则则的法制新闻, 使学生加深对条文的理解, 提高法制意识。

二、听———听法律讲座

听外聘的法制副校长或政治课教师作法律讲座。讲座的主要内容涉及法律基本知识、交通法律常识、学生易发的违法犯罪事件、易违反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如何远离盗窃、抢劫、打架、吸毒、赌博等违法现象。通过相关讲座, 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如何远离违法犯罪、如何遵守法律规定, 使法制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观———观庭审现场

利用案件庭审机会, 带学生去法院旁听庭审全过程。通过检察官对案犯的起诉, 审理时律师的辩护, 被告的答辩乃至最后的陈述, 判决时法官对案犯的判决宣读, 将整个案件始末完整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实地观看整个庭审的过程中, 会产生法律条文、法律执行、违法后果与侥幸心理之间的强烈碰撞, 真切感受法律的威严, 认识自觉守法的重要性。

四、画———“画说法律”

在经历结合生活实际开展的“读、听、观”教育活动后, 为使学生深化体验, 可指导他们联系自身感受, 用手中的笔, 揭示周围违纪、违法现象及其恶果;宣传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宣传毒品的危害性、禁毒的必要性以及怎样预防艾滋病。活动采用配文连环画、配图宣传栏、大小黑板报等用“画说法律”的形式, 使法制教育成果得到有效的巩固和深化。

五、模———模拟庭审、模拟招聘

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法律知识, 进行分析讨论、实践操作, 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 模拟庭审

庭审前, 需要让学生了解哪些情形属于赌博, 哪些情形属于犯赌博罪, 这些行为该受到怎样的处罚;哪些状况属于寻衅滋事, 该行为违反了刑法中的哪一条;哪些现象属于扰乱社会秩序, 该负怎样的刑事责任;对盗窃、诈骗、抢夺行为, 依照刑法中的哪一条定罪处罚;对以暴力、胁迫手段索取超出正常交易价钱、费用的行为, 以什么罪处罚;故意伤害他人犯罪的, 依照刑法第几条规定处罚等与案例相关的法律条文。

庭审时, 以审理刑事案件为切入点, 待学生对《刑法》、《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理解后, 继而审理民事案件。当学生对《婚姻法》《劳动法》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常要接触到的条文有了基本概念后, 开设模拟招聘会, 指导学生提高法律水平, 进一步体验法律的威严。

2. 模拟招聘

模拟招聘前, 先了解合同的种类, 包括劳动合同、买卖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承揽合同、保管合同、委托合同等。主要了解签订劳动合同要遵守的原则。合同要符合《劳动法》中关于劳动时间、劳动报酬、保险金缴纳的规定, 要讲平等, 任何一方都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遵守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模拟招聘时, 虚构若干个用工单位进班设摊招聘, 让学生参照去人才市场找工作的方法, 自备求职简历去应聘。应聘过程中, 要求学生在劳动法规定的范围内与用人单位协商劳动时间 (劳动合同最短签一年, 一年的合同试用期为一个月, 周工作40小时) ;劳动报酬 (本地最低月工资660元) ;保险金缴纳 (至少交纳养老保险金、大病保险金、工伤保险等) 等条款合同。模拟招聘后, 及时进行总结反馈, 并就已签的劳动合同进行逐款逐条的解释、修订, 直到最后完成合同的签订。同时, 指导学生将修订后的劳动合同进行保存, 以供以后真正求职时参考。

法律意识的形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只有上课、分析、讨论, 教学过程显得不够丰满, 缺少整体魅力。在“模拟招聘”与用人单位商谈合同条款的过程中, 有学生碰到这样的问题:用人单位坚持认为某技术工种需延长试用期, 劳动者如果不同意, 就只能放弃;而同意延长试用期, 就等于同意少拿劳动报酬。还有学生碰到这样的问题:用人单位要求的劳动时间超出了《劳动法》规定的最高限度, 而劳动报酬只是本地的最低工资, 如果不干, 就没有工作, 无法养活自己;如果勉强签下合同, 自己明显吃亏不算, 还违反了《劳动法》。

篇9: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

【关键词】生活;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陶行知先生关于“生活教育”的理论,我认为非常精彩。用这个理论来指导语文教学,我认为语文教学也应该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离开了生活,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美国教育家华特所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语文源自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

一、当前语文教学仍然不能很好地同生活结合

在传统知识为主的教学思想影响下,我国的语文课堂教学主要定位在书本,立足文本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而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都普遍认识到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不能离开生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比如:教学中联系生活的部分太多,导致脱离了文本;联系的生活脱离了学生生活的实际;甚至有的联系生活只是为了联系生活这个理念,而不知道语文就是生活。

因此,使语文教学中充满着生活的气息,或者是使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应该是当下语文老师所应当去努力的方向。那么,我们如何使语文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呢?

二、让语文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几点做法

1.利用好“课前三分钟”。我的“课前三分钟”是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语文”。每天由一位学生来谈谈生活中的语文现象。陶行知先生说过:“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学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很好,也很贴近生活。这就使语文同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了。以下是同学收集到的“生活中的语文”的几个例子。

例1:“莫言醉”是2007年一位工程师随意注册的白酒商标。2007年,这位工程师在喝酒时吟出两句打油诗:“酒逢知己千杯少,好友相逢莫言醉”,随后花了1000块钱到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了“莫言醉”的商标。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被莫言摘得,“莫言醉”的商标也为众白酒商家所青睐,至2012年10月底,“莫言醉”已经被热炒到一千万。这个商标一语双关,既能表现好友相逢多喝酒的愿望,也能沾到莫言这位文学大师的名气,而且价值很大。这件事说明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例2:菜谱中的语文:“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一道什么菜?其实它就是韭菜上摆俩鸡蛋黄;“一行白鹭上青天”则是一片菜叶上铺一行切成片的蛋白;“红嘴绿鹦哥”其实就是一盘菠菜。这就是生活中的语文。

一学期下来,同学们观察到的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到处都存在,生活之中处处有语文。这也促使他们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找到学习语文的动力。

2.激情的新课导入不能脱离生活。导入一定做到自然贴切、新颖别致、紧扣主题,更重要的是导入的内容和方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一下子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一堂课的成功打好基础。

比如,在上《再别康桥》时,我先放《再别康桥》这首歌曲,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所创设的氛围当中去并且很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又比如,在上《与妻书》时,我先放一首好听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借此引入林觉民的《与妻书》,令学生很是感动。

当然,和生活相关的导入方法还有很多,比如与学生聊生活琐事,拉家常式地进入主题;比如上《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之前可以利用下课时间请同学到校园中观察花儿的颜色;比如上《背影》等充满父爱或母爱的文章,就可以让学生先来谈谈生活中自己的父母亲等等。

3.重视语文实践教学。即让学生也能偶尔从教室走到教室外,去感受自然,感受语文。陶行知先生说:“我们的理论应该是这样: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们是要在行动中追求真知识。”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就适合布置同学去完成;在写“校园春色”作文之前,就可以带领同学游览一遍校园,用眼睛去观察校园,用心灵去感受生活。夸美纽斯曾说:“眼睛看到美丽的图画,耳朵听到优美的曲调,用不着督促就会欣赏的。”这是因为美能引发趣味。

利用传统节日这种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为学生所熟悉的文化作为载体,将语文教学融入传统节日的探究中。比如提到端午节,应该让学生探究端午节的来历,知道屈原;提到重阳节要知道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以此强化学生的过节意识。让孩子陶醉于传统节日的乐趣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达到传承传统文化。

4.提高学生“动口”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听、说、读、写”。听、说、读与“口”有关,也是日常生活中必须要做的事情。“动口”以口头语言为手段来表情达意。“动口”的形式主要有:口头作文、介绍、演讲、辩论、朗诵等多种的形式。利用这些活动,多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这一类的活动,必定会给学生带来兴趣,使语文融入生活之中。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是根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教育教学不仅是单纯的学校内的活动,它还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源于生活,又能够指导生活。

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并且将此理论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使语文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喜欢语文,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3.

[2] 冯建军.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篇10: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

江西分宜县胡泽中学高志松

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板书)

案例分析:他们竟向同学连捅70多刀(见扩展资料)

学生分析:和大家一样的中学生,为什么会如此凶残?

分析方向:社会的不良影响;自身的抵抗力弱,法律意识淡薄。

浙江省少管所调查表明,大部分因杀人而进少管所的少年犯的业余爱好是武打录像、武侠小说和玩电子游戏,最羡慕的人就是武艺高强的武侠英雄。他们认为,打架时动刀子让对方流血便是英雄的表现。而许多犯偷盗罪的少年犯最向往的则是做一个有钱人。一位少年犯说家里父母很宠他,每月给他的零花钱有上千元,但和社会上一些人出入歌厅挥金如土的“潇洒”样相比,他觉得自己仍很寒酸,于是便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去偷。

据公安部调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年份 犯罪比例 以1987年为100 备注

1987年 1991年 1997年 13.6/万 21.9/万 30/万 100% 161% 220%1

另:未成年人犯罪人数绝对值增加,近几年每年查获15万。比1986年增加1倍不仅犯罪率上升,而且出现年龄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这方面来说,也必须加强立法,约束青少年的行为。

现在请同学们谈谈,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利益有什么关系?(同学发言后,教师归纳。)

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板书)

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能否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直接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但是我们通过前面的讨论知道,在当今社会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

素,我国现行的法律又不足以充分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所以,制定关于保护青少年的专门法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板书)

(1)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板书)

(2)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板书)

第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板书)

此项原则的意义:就是国家、社会和家庭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救济、恢复已经被侵害的未成年人权益。

第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板书)

人格在法律上指能够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资格。内容包括人的姓名、人身、荣誉和肖像等。人格尊严受到新生是公民做人的起码权利。宪法规定?quot;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尤其重要。不尊重人格尊严,就谈不上保护。

第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板书)

各项保护措施都要适应未成年人特殊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才能有效。第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简称教育原则。(板书)

教育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们;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加强自我保护,勇敢地同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做斗争,达到保护的目的。

篇11:《生活离不开法律》教学设计

以前的我,生活比较简单,没什么追求,干什么事情最怕的就是麻烦,不想辛苦自己,也不想麻烦别人。如果对号入座的话,我就是那种生活中缺少仪式感的人。现在看来,其实有些东西还真不是那么回事,生活中还是应该有一些仪式感的。

演员黄磊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有个男人向我的女儿求婚,而对方说不办婚礼,那么我会跟女儿说:不要嫁给他!连那样的仪式感都没有,我认为是不对的。”

仪式,是很多人经常忽略的一个词。其实在无聊的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一份恰如其分的仪式感,去度过平淡的日子。

有心理专家认为:正常的身心成长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在这个小小的仪式中,其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认真、更用心。

仪式感是一种规矩,但又胜于规矩。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生活需要仪式感?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为了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生存。生活需要味道,需要品质,需要精神。而生存只需要一些基本的生存条件,比如水、食物、空气、环境等等。生活之所以称之为生活,就是要在生存的基础上,有思想,有追求,有进步,有幸福,而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活着。一些必要的仪式感,就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不二法宝。

仪式感不需要多少物质基础,它体现的是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尊重和热爱。一顿营养美味的早餐,餐桌上的一束鲜花,开学前的新书包,上课前班长的一声“起立”,春节时门上那一幅幅春联......这一件件小事,都能赋予生活仪式感,都能使生活充满阳光,充满乐趣。

父母和孩子之间需要仪式感。比如,孩子学校有活动,你可以放下工作亲自参与其中;孩子的生日、毕业典礼、成人礼,你一定要参加。因为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是与过去的一个告别,是全新的开始,如果有父母的陪伴,那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父母给孩子的仪式,不仅仅是在特殊的日子,也可以是每天出门前的拥抱;是临睡前的一句晚安、一个故事;是每天的一个电话和问候。这些看似很小的事,都会成为孩子最美好的回忆。

婚姻生活需要仪式感。很多夫妻生活过得平淡无趣,充满了争吵冷战,有的经常是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原因固然有很多,比如性格不合,沟通不够,没有新鲜感,没有生活激情,但更多的是缺乏了必要的仪式感。有些事你不说不做,即使心里很爱对方,但对方却感觉不到,结果两个人的心越走越远。所以要想夫妻恩爱、幸福如初,每年的一些重要节日,包括对方的生日、结婚纪念日、情人节等,送个礼物给对方,出去看一场电影,来场只属于两个人的约会,不仅可以增进两个人的感情,也会使婚姻生活充满乐趣和激情。

一度以来,我们对仪式感心生误解,认为仪式感只是一种形式,虚头巴脑,不切实际,做起来又很难。但其实偶尔的仪式,既是对彼此的尊重和重视,又可以增加一些新奇感,还会使人看起来不那么随便和随意。

生活就摆在那里,活成什么样,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在平凡而又琐碎的日子里,拥有一些仪式感,能让你眼前一亮,心怀期望,心怀感恩,这些与矫情无关,与物质基础无关,而是你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渴望,对自己的重视。仪式感从来都不是华而不实的东西,它是对自己,对别人,对生活的一种用心,令人感动,让人充实,使人敬佩。它会让你积极乐观地在这个苟延残喘的现实里寻找别样的生活之美。

篇12:生活离不开数学作文

妈妈看着我那么喜欢,就让我自己随便挑。不过,妈妈让我自己算价格。数学我最拿手了,算这?对本姑娘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我爽快的答应了。我挑了1个桃形的和3个心形的果冻。到了收银台,妈妈问我:孩子,我们要付给售货员阿姨多少钱?

我拎着好吃的果冻,歪着脖子想了想回答说:这个还不简单!不就是(3+4)×3吗?等于21元呀!

妈妈笑了笑说:对吗?你再想想。3个心形的果冻多少钱?

12元。我脱口而出。

那么,12元再加上一个桃子形的果冻的价钱又是多少呢?

我一听恍然大悟。15元!我不好意思的嘟囔着,对呀,我拿了3个心形的应该算3个它的价钱;而桃形的果冻我只拿了一个,是不用乘以3的。按照我的计算,桃子形的果冻也乘以3了,那么就相当于这两种果冻我都拿了3个。嗯。没错!以后你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时,一定要记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还有不能随便添加小括号的,那样会改变运算顺序的`。妈妈补充道。

篇13:英语教学离不开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 要求教师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 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 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 这样教师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根据笔者近几年在教学中的实践, 总结如下。

一、教学内容的反思

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 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 一块石头、一株植物、一只动物、一幅画, 他们都有可能成为教学的内容, 成为教学活动的资源。

例如, 在给学生分析“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作定语从句的区别时, 不是单纯地讲授, 而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形式分析探索。教学时, 教师把几片树叶从空中飘下, 同时要求学生用英语表述这个过程。学生会回答:Leaves are falling from the teacher’s hand。然后, 教师指着地上的树叶, 让学生翻译“树叶已落在地上。”学生则会译成: Leaves have fallen to the ground。这时再分析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作定语的区别 (“falling leaves”和“fallen leaves”) 时, 学生往往会很容易接受。

在词汇教学时, 教师除了要介绍如何得体运用, 还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必要时进行汉英文化比较, 使学生不但知道他们的表层词义, 更能了解其文化内涵。如“狗”这个词在汉英两种语言里的表意都是一样的, 但中国人常用“狗眼看人”、“狼心狗肺”之类贬义词语, 而英语中“a lucky dog” (幸运儿) 一词语却表明狗在说英语国家的身价百倍。有些词汇不是语言本身的字字翻译, 而是文化词汇的信手拈来。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新课标》教学中我也面临了很多困难。如词汇量较大, 让学生在记单词方面很是棘手, 而且单词要课课记。这就给老师检查单词制造了困难, 课堂上不可能检查到每一位学生。通过多次尝试, 我对学生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就是要求学生背诵课文, 这样不仅仅是方便了记词汇而且也掌握了句型和习惯用语的运用, 还便于检查。

我还采取了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的智力, 要求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个人认为与其老师多讲, 不如让学生来说, 这样在学生的大脑中会留下深刻的记忆。一节课的2/3时间留给学生去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并且在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前提下发现错误, 并潜移默化的改正错误, 不失是一个好方法。这样不仅仅是扩展了他们的思维, 而且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学生开展活动方面, 因为班大人多, 我采取了group work和team work方式。四人一个小组, 并选一位小组长负责其他三个人的背诵和讨论问题情况, 这样做到了人人参与, 个个过关。

在复习巩固方面, 除了他们每天的家庭及课堂作业做到全批全改以外, 我还采取了使用小黑板, 并在小黑板上出些能突出重点难点的英语练习, 题量不易过大, 在上新课前利用5~10分钟请学生们当场做完, 讲完, 并请个别学生上前做出。这样实践的效果很好。老师能在上新课前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为下一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任务设计的反思

《新目标英语》倡导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 任务的设计也就是要给学生提供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 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

1.任务要真实。既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 又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如八年级上册unit5, 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任务:某同学生日要举行一个晚会, 邀请各位同学参加, 你是接受还是拒绝, 用英语又如何表示?班级要召开新年晚会, 你如何邀请科任老师?

2.任务要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层层深入, 使教学阶梯式层层递进。

3.要注意任务的合作性。任务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学习者之间的共同合作, 每一个学习者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 都担当各自不同的角色, 都需要提供自己所掌握的信息, 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

四、教学目标的反思

教师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 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 应反思本堂课的教学行为目标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反思自己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是否考虑到要结合学生什么, 目标有没有关注学生如何学, 学后收获如何等问题。

如仁教版新目标英语中经常有打电话的对话, 如果教师在实际课堂交际训练时还机械地照搬该情景, 那么就很难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反, 如果教师能够灵活地根据该单元的教学内容重新设置语境, 如朋友间的电话交流, 调皮的学生在电话中开玩笑等, 训练效果则会大大提高。

又如, 在进行听力教学时, 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根据听到的语言信息进行分析、猜测、推断、和综合概括的能力。听完对话后, 让学生推断说话的时间、空间和人物的社会角色、人物之间的关系;根据试题预测、想象听力材料的大致内容;听语篇时, 先听题目, 猜测文章的体裁;或听开头几句或一段, 推测后面情景的发生。

五、教学实践的反思

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 教学是教师工作的重点,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英语教学中, 每一堂课都是流动的, 复杂的。教师按教学计划向预定目标迈进的理想状态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教学问题总是出现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因此, 教学实践也就成为教学反思的主要源泉, 教师对教学实践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反思。

1.公开课

公开课总是与评价教师的教学有关, 为此, 有的教师在“评价”面前望而却步, 但以反思教学有关的公开课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作为英语教师应该积极承担各类公开课, 敢于暴露自身在新课改中的不足和缺点, 乐于接纳他人的批评和不同观点, 俗话说“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不同的声音可以给公开课教师带来心智的开启、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产生。

2.写教学日记

教学日记是指教师以文字的形式记录自己对所教或所学内容的感受。它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 可以记录日常工作的情况;教师没有必要天天记录, 但一定要坚持写教学日记。

3.听课或听讲座

围绕课程改革, 有许多精彩的教学科研活动, 为教师的学习、成长和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如校级教研活动、各级讲座、各级优质课评比、口语比赛、教学比武、新课程培训等, 这些都可以给教师带来全新的感受和体验。

篇14:数学教学离不开生活实际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013-00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呢?

一、结合生活实际,用数学思想看待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可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为学生走向社会创造美好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课堂。比如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每年都有“十·一”黄金周假期,有些家庭会通过外出旅游的方式排遣工作中的压力和疲劳,那么,围绕着旅游,有这样一道题:利国中学九(4)班学生刘冰和他的爸爸、妈妈准备在国庆节外出旅游,春光旅行社的收费标准为:大人全价,小孩半价;而华夏旅行社不管大人小孩,一律八折,这两家旅行社的基本价一样,你认为应该去哪家旅行社比较合算?这就要求学生用数学思想来解决,以每人基本价100元计算,春光旅行社总收费为:

100×2+100×50%=250(元);

而华夏旅行社的总收费为:

100×3×80%=240(元)。

看来去华夏旅行社为好,如果一家四人,结果是否一样呢?通过这类活生生的内容,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学习兴趣特别浓厚,于是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比如,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课时,因为本课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所以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并且使学习数学不至于太枯燥,一上课,我就给学生改变一下本节课的提问方式,我不提姓名,只提几排几列,学生就能明白提的是哪位同学,那位同学即可站起来回答问题。如果学生理解了这种一反常态的提问方式,本课内容学生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并且这种提问方式也使学生感到很新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有序实数的应用。

二、注重实践活动,感受数学知识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不断接触和掌握数学思想,增强数学意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例如有这样一个练习,到银行了解定期储蓄半年期,1年期,2年期,3年期和5年期的年利率,如果以100元为本金分别参加这五种储蓄,那么到期的利息各为多少?在课堂教学中,我没有把这几种利率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利用中午放学或吃过午饭来上学经过银行门口时,顺便进入银行去参观,把墙上挂的利率表全部记录下来,并仔细观察周围人是如何储蓄、取钱,然后来到学校与同学们讨论,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把自己的压岁钱存到银行,过一段时间再取出本息,看看与计算的结果是否相符,这样,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又如某天,李老师从市百货大楼到铜山中学去探望自己的孩子,他想知道这段路有多远,于是就坐出租车前往,出租车计价规则如下:行程不超过3千米,收起步价8元,超过部分每千米1.6元,到达铜山中学后,李老师付了16元,于是他很快算出了这段路程,然后请学生也算出这段路程。学生非常感兴趣,并能提出许多其他测量这段路程的方法,老师都应给予鼓励。其实,老师应多寻找些学生熟悉的,能用数学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创设生活情景,解决数学问题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数学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情景人手,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数学知识,并设置一些让学生思考和实践的小栏目,以便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更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从最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可以看出,生活情景题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比如在填空题中,以前经常出现求某个一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现在已改编成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先通过分析,设出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组),最后解出答案并完成填空。

教师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经常创设一些生活情景,让学生亲自实践,切身体会,这样就很容易解决问题,并且记忆深刻,比如有这样一道题目:小王每天去体育场晨练,都见到一位田径队的叔叔也在锻炼,两人沿400米跑道跑步,每次总是小王跑2圈的时间,叔叔跑3圈。一天,两人在同地反向而跑,小明看了一下记时表,发现隔了32秒两人第一次相遇,求两人的速度,第二天打算和叔叔在同地同向而跑,看叔叔隔多少时间再次与他相遇?学生很难找到此题的等量关系,于是,我就摆脱课堂的禁锢,领着孩子们来到操场,让学生按照题目的要求,模拟跑步,很快就找出了相等关系,从而列出方程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了解题的技巧,培养了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下一篇:中学创卫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