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长效管理工作方案

2024-06-10

校园安全长效管理工作方案(精选6篇)

篇1:校园安全长效管理工作方案

校园安全长效管理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强化我街道学校(园)安全教育和管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障学校(园)和师生的合法权益,结合我街道教育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校园安全长效管理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工作方针,以解决事关师生安全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强化安全教育,完善长效机制,立足防范引导,加强专项整治,进一步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积极实施和谐校园建设行动计划,为我街道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工作目标

全面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校园安全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健全,校园安全设施进一步完善,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加强,安全工作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平安校园”创建面进一步扩大,事故预防预警应对机制进一步细化;努力减少一般事故、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构建松岗街道和谐校园。

三、组织领导

成立松岗街道教育办学校(园)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李敏壮

成员: 袁晓楠、叶冬梅、宋定竞、莫卓科、周培欣、1黄少雄、蔡泳芝。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松岗街道办大楼807室,由袁晓楠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学校安全管理日常工作。

四、责任分工:

建立安全责任体系,明确责任分工。组长负责与各校(园)安全第一责任人签订安全责任书,统筹教育办各项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对组员的工作分工进行调配。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1、按有关行业分工:

袁晓楠主管校车管理、校园安全教育和其他学校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主要负责督促学校(园)落实《宝安区学校、幼儿园校车管理制度》,协调交警部门的工作,配合开展有关部门对师生进行校园安全教育和培训,收集校(园)安全隐患信息和校园安全隐患的移交跟进工作。

宋定竞主管校(园)食堂卫生和校(园)消防安全工作。负责督促学校(园)落实有关校(园)卫生工作和消防安全的管理制度,协调配合卫生部门和消防部门对学校(园)的管理工作。

其他人员的主要职责是配合组长和袁晓楠、宋定竞的有关工作。

2、按辖区分工,辖区内校(园)安全管理职责的分工如下:

组长李敏壮负责松岗社区;袁晓楠负责楼岗社区、山门社区;宋定竞负责燕川社区、罗田社区;蔡泳芝负责红星社区、花果山社区;周培欣负责东方社区、潭头社区;莫卓科负责江边社区、碧头社区、塘下涌社区;叶冬梅负责沙浦社区、松涛社区。

五、主要措施

1.完善沟通机制,建立健全有关会议制度:

(1)组织召开街道校安会联席会议,原则上每个季度召开一次,协调校安会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工作任务和责任落实。

(2)不定期召开校园安全第一责任人(民办学校(园)为董事长、公办学校(园)为校园长)会议,督促法定代表人履行安全管理责任,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安全设施建设和安全隐患整改。

(3)召开校(园)长会议,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通报有关安全工作情况,督促落实安全隐患整改。

(4)不定期召开学校(园)安全主任会议,落实校园安全日常管理,交流校(园)安全管理经验。

(5)建立校园安全惩戒制度,对在两次复查中未完成安全隐患整改的学校(园),将在相关会议上进行通报批评。对于在三次复查还未完成安全隐患整改的学校(园),教育办将把其上报到区教育局或街道办,请示上级部门的处理意见。对于一年内被两次上报到区教育局或街道办的学校

(园),教育办将建议区教育局给予悬挂安全隐患黄牌,取消该单位及有关责任人评先评优资格,并将其列为重点监控对象。

(6)建立教育办学校(园)安全台账资料管理制度。实时、准确地记载教育办各项安全管理活动,完整系统地保存工作的所有资料。档案内容包括:安全工作计划、活动计划、安全措施、安全隐患移交表格、安全隐患督办表格、汇报材料、工作总结、安全教育、安全会议记录、日常检查、整改记录、照片等;同时做好街道安委会要求的校(园)安全报表的登记报送工作和有关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书面材料的制定汇报工作。

(7)落实学生集体外出活动的审批制度,严格按照《宝安区学生集体外出活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的要求,对各校(园)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核对和审批,确保学生集体外出活动进行得安全有序。

2.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1)安全巡查制度:

定对各校(园)进行校(园)安全巡查,原则上,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到每间学校(园)进行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当场下发整改通知书。

(2)安全隐患复查制度:

对校园存在的每项安全隐患进行跟踪复查,督促学校(园)整改有关安全隐患。

(3)安全隐患移交制度:

对于两次复查后仍然存在的安全隐患,教育办将把该安全隐患移交到街道安委会或相关职能单位,并跟踪受理部门的办理情况。

(4)落实安全隐患月报和周报制度:

对各校(园)反映上来的安全隐患,及时反映给教育办主任和区教育局安全办,若上报结果中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教育办将第一时间反映给街道办领导和区教育局领导。

3.抓住学校(园)重点安全工作和重点对象。

重点工作:校(园)车管理、校园食品卫生、校园消防工作。

重点对象:多次检查发现存在隐患的学校(园)或存在较重大安全隐患的学校(园)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列为教育办最重要工作之一,各相关人员要定期研究解决相关问题,把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作为落实街道建立“平安松岗、和谐松岗”的重要工作来抓。

2.明确职责,落实到位。相关人员要认清自身职责,增强责任感,提高业务水平,确保有关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3.争取资源,确保效果。教育办争取利用各种资源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助,加大对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宣传、培训和监督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增强师生自觉遵守安全规则的意识,确保松岗街道辖区内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

松岗街道教育办公室

二○○八年四月十七日

篇2:校园安全长效管理工作方案

一年来,我校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的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县关于安全稳定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切实维护学校师生的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保证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学校的和谐稳定,努力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现对照《潍坊市校园安全长效机制建设达标纪实》的评估标准,认真开展了自查自评活动。现将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学校安全工作奠定基调。

1、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健全。我校切实加强对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级领导为副组长,学校中层为成员的学校安全领导小组。

2、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落实临教字3号文件《临朐县学校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明确责任人、分管责任人、具体工作人员和全体教职工的安全责任,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的安全稳定管理系统。层层落实责任签定好责任状,最大限度的`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管理的力度。

3、为了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运转畅通,学校的许多重大决策均先通过召开行政会议,然后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通过。我们定期召开学校安全工作会议,学校班子成员定期研究分析校园、师生安全及周边环境等问题,落实具体分工,实现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全员参与,把安全稳定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位教职员工,把学校安全工作细化到每一个人身上。

4、为了进一步健全校园防范机制,有效防止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减少违法犯罪案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我校特邀请综治副校长定期来学校作法制、安全等内容的讲座。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安全须知》和《中小学生自我防范意识》等知识,使广大师生增强安全意识,了解掌握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自评4分)

二、健全安全制度,为学校安全工作拟定方向。

1、学校依据《潍坊市学校安全管理规范》,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新华中学学校安全工作指南》,该书详细拟定了从校长到管理人员、从教师到学生的安全职责及各类规章制度,使得学校工作在运行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学校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通过反之教育报告会、心理咨询讲座、安全健康课程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与预防。

3、根据形势需要,学校重视立体教育网络建设。建立安全信息通道,筹备成立家长委员会,设立学校安全信息栏,聘请安全信息员,加强与公检法及附近社区的安全信息沟通等多种渠道强化学校的安全工作。加强社会、家庭、学校的三维网络联系,充分利用教育管理资源,积极开展警校共建和社区共建活动,借以提高广大学生遵章守法和安全防范意识。目前,学校无违法犯罪案件发生,无黄、赌、毒现象发生。

三、健全安全队伍及设施,为学校安全工作保驾护航。

1、根据形势需要与上级规定,学校成了了安全科,并配备了专职安保管理人员专职心理教师和专职保安,极大的加强了学校的安全保卫力量。

2、学校针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性质和实际,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工作制度和职责,对学校的门口安保、校园巡逻以及学校周边巡逻,都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与要求。

3、学校在各重点部位安装了共计2部云台、34个探头的电子监控设备,并在安全保卫室安装了预警系统及灯箱设备。为了加强防范力量,配备了1个小型灭火器、2支钢叉、2支电警棍、3支狼牙棍、5支橡胶棍和10根专用木棒作为警械放置于安全警卫室。

4、学校在上、放学重点时段,由一名校级领导带班,两名中层及两至三名教师在学校门口值守;安全科及学校保安轮流值守校门口及学校周边巡逻。

篇3:治理校园安全事件的长效对策

1 国内外校园安全事件的背景分析

1.1美国校园枪击案频发,枪支文化是校园枪击案的根源

国外校园安全事件以美国校园安全事件最为典型,因此本文以美国校园枪击案为例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2007年发生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4·16”校园枪击案是美国迄今为止最大的校园枪击案,具有代表性。在反思美国校园枪击案件的时候,不得不正视两组数字,一个是从1972年到现在,美国每天死于枪支造成的他杀、意外伤害和自杀的人数有80多人,居发达国家之首;另一个数字是,在美国2.6亿人中,私人拥有枪支达2.35亿支[1]。而且,任何一个被认为是守法公民的人都可以在店里购买枪支,审查程序也非常简单。全美只有17个州制定了禁止儿童接近枪支的法律,许多儿童很容易把家里的枪支带到学校。这些还没有判断力的孩子很快就成为美国枪支犯罪的重要生力军。枪支,在这个崇尚自由的民族的心中,代表着他们与世界权衡的力量。美国宪法第2修正案规定:“纪律良好的民兵队伍,对于一个自由国家的安全实属必要;故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予以侵犯。”正是这一修正案在法律上给与美国民众持枪的自由,也造成了美国深入人心的枪支文化和强者文化,这恰恰是造成美国校园枪击案频发的根源。

1.2中国校园安全案件近期呈上升趋势,校园安全成社会焦点

数据统计表明,近几年,校园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2002年2月23日,清华大学电机系四年级学生刘海洋为“考证黑熊嗅觉是否灵敏”,而用硫酸泼熊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2];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怒杀4名同学,引发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3];2007年5月31日,中国矿业大学一名大学生竟然在3同学的饭里投毒,致3名大学生铊中毒[4];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宿舍发生火灾,4名女生从6楼跳下当场身亡[5];2009年11月14日,吉林农业大学大四学生郭力维杀害室友[6];2009年12月7日,湖南省湘乡市育才中学发生一起学生踩踏事件,共造成8名学生遇难,受伤人数26人;特别中进入2010年来从3月23日发生在福建南平的血案,到4月30日发生在山东潍坊的校园血案,不到40天的时间内发生了5起校园突发事件[7]。即2010年3月23日,南平实验小学发生8人杀、5人重伤的校园惨案;4月12日,广西合浦某小学门前又发生了一起凶杀事件,2人死亡、5人受伤,其中包括多名小学生;4月28日,广东雷州凶杀案,一男子持刀砍伤16名师生;4月29日,江苏泰兴伤人事件,一男子幼儿园内持刀砍伤32人;4月30日,山东潍坊校园血案,一男子小学内用铁锤锤伤5人后自焚……诸如此类的事件或事故频繁见诸新闻媒体,校园安全形势异常严峻。从2008年初的雪灾[8]到汶川“5·12”特大地震[9]及2010年玉树“4·14”地震中的中小学校舍倒塌,似乎各种天灾人祸正在光顾着“平安宁静的校园”。校园安全问题成为政府、教育界和学术界多方关注的焦点问题。从上述发生的校园安全事件来看,我国校园安全案件呈上升趋势,其中“人祸”是首因,校园安全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2 校园安全凸显“内忧外患”特征

综合以上述国内外典型案例的统计与分析,当前我国校园安全形势比较严峻,剖析其原因总体上呈现“内忧外患”基本特征,既有突出的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因素的协同作用,其中缺少校园安全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是主因。

2.1 影响我国校园安全的内因

当前,影响校园安全的内因主要表现为校园内部管理、校舍安全工程及师生安全与健康素质等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校园内部管理,比如育才中学“12·7”踩踏事件及近期发生的5起校园安全事件表现最为突出。事实上,在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下,相关案件迅速减少,校园安全内部管理的增强是一个关键手段。当然,一些典型案件也反应出师生安全意识不强和校舍存在安全隐患等其他方面的突出问题。

2.2 影响我国校园安全的外因

理论研究与实践调研结果表明,当前影响校园安全的外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多元文化影响着学校安全。多元文化是指在一个社会、国家或民族中所存在的多种文化的总称,是人类群体之间价值规范、思想观念乃至行为形式上的差异。多元文化的发展和碰撞,是21世纪世界变化的一个重要趋势。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各种国际因素交织在一起,各中矛盾以不同形式深远影响着全社会,疏于管理的校园也存在,特别是多重价值理念、各种争议对人的影响不能忽视。二是我国正处在矛盾多发期,一些焦点问题转嫁给学校。当今世界是一个风险社会,中国也不例外。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现代化的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化,均伴随着社会风险的产生[10]。社会风险是导致社会非和谐状态的重要因素,这些社会风险的累积,对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构成了直接的威胁,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形成了严峻的挑战。目前,中国社会因巨大的社会变迁正步入风险社会,甚至将可能进入高风险社会。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当代世界的风险本性,了解风险社会的运作逻辑,从而努力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富有前瞻、全局性地制订合理的社会政策,促进和谐中国社会的顺利建构,谨防一些社会焦点与矛盾问题处理不当,向校园师生转移或转嫁。三是缺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基层基础工作扎实,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关键所在。校园安全综合治理必须建立全方位的“打、防、控”一体化网络,并与社会治安长效机制对接。从目前短期效果来看,在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下,校园恶性事件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从长远来看,效果还很难说。

综合以上所述,基于影响校园安全的内外因素来看,从加强校园内部管理入手,建立全社会参与、内外协同配合的校园综合治理机制是科学解决校园安全问题的长效对策。

3 加强校园安全的长效对策与建议

保证校园的安全是一个要标本兼治的工作,涉及的因素较多。本文从法制环境、治理机制、管理体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建立校园安全长效机制的几项具体对策与建议。

3.1以《校园安全法》为核心,完善校园安全管理法制

结合当前校园安全的严峻形势,开展《校园安全法》立法,填补校园安全管理法律空白,形成科学、有序、规范的校园安全管理法制环境是一项治本的长效对策。

(1)启动《校园安全法》立法。

当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则应当启动特别立法程序,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督促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投入,为每一个学生上学提供必要的交通工具,为学校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提供必要的设施,努力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的社会法制环境[11]。《校园安全法》应包含的基本内容:首先,必须明确学校的责任,不能由家长负责校门之外的安全问题。其次,必须明确政府的责任,有义务科学配置教学网点、足够的活动场所及安全辅导员。再次,必须明确社区自治组织的责任,为师生营造安全的社会环境。校园安全法的责任主体是学校,政府应当为学校履行自己的责任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外部条件,社区自治组织和学生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安全保护工作。

(2)恢复建立校园警察制度。

在2005年3月召开的广州“两会”上,政协委员刘用智等人[12]向大会建议,必须正视高校校园的安全问题,恢复建立校园警察制度,同时建议成立“校园警民联谊制”。当前,校园的安全管理颇为尴尬,原因之一是校园保卫工作无执法权。当前,严峻的社会治安状况,直接影响到高校校园的安全。从2010年3月23日到4月30日,不到40天的时间内发生了5起校园突发事件,校园保卫工作已不能适应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因此,应尽快恢复设立校园警察制度,由当地公安机关派出警员直接参与校园保卫工作是一项治本之策。

(3)完善校长安全责任制。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必须对学校的人、财、物的安全全面负责。因此,建立校长安全责任制势在必行,但必须有相应的行政问责制度作为保障,否则很难取得效果。

3.2 以社区为基础,推进社会联动治理机制建设

当前,在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机制对此给予保障。教育主管部门主要管理教学质量,安全主管部门主要关注企业,校园安全监管成为空白,这也是校园安全管理的致命缺陷。因此,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强和完善“社会联动”机制建设是一项标本兼治的对策。

(1)建立校园安全管理多方协商机制。

为科学应对、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加强沟通和协调,形成统一指挥、多方参与、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机制,应建立了应对突发事件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地方政府领导为总召集人,政法、宣传、武装、公安、卫生、民政、经委、建委、教育、交通、安监、水务、财政、农业、林业、环保、国土、信访、科技、气象、消防及应急办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应急办公室,各成员单位相关科、室、队、办负责人为成员,同时作为信息联络员。联席会议在地方应急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日常事务由应急办负责。联席会议结束后,形成会议纪要,印发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抓好落实。

(2)推进安全社区建设,构筑校园安全的区域联防堡垒。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安全是生产安全、社会安定和谐的基石,是社会安全、稳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13]。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我国各类伤害事故频繁发生并造成巨大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全社会安全意识薄弱,社区居民和公众自救互救能力低,社区安全基础差,还没有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矩阵式的事故预防模式,事故风险综合治理力量不足。国内外实践表明,安全社区建设是公共安全治理长效机制的客观要求,也是校园突发事件预防的重要基础。

(3)推进“家校联动”机制,查找校园安全管理漏洞。

要建立家长委员会,实行家校共治。当前,由于没有家长委员会,导致学生受教育的权益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要通过家长委员会,来对学校的办学进行决策、进行评价、进行监督,查找校园安全管理漏洞。

3.3开展校园安全评价,促进“和谐校园”管理体制建设

企业安全生产的实践表明,开展隐患排查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校园安全管理机制的完善同样需要进行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手段。事实上,校园中有多少不安全的隐患,大多数的学校没有进行过风险识别,一旦出事后措手不及。因此,进一步强化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建设是实现校园安全的根本对策。

(1)科学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和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14]。实践表明,明确“和谐校园”建立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是校园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校长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主体,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创建和谐校园必然成为学校发展的潮流和方向,是每一位学校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实现校园安全长效机制的基础和保障。

(2)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

校园安全监督与评价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掌握校园公共安全基本形势、状况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针对当前严峻的校园安全形势,2010年4月29日,教育部成立了应急管理咨询专家组,首批专家共22人,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考试安全和综合管理7个领域。教育部成立了应急管理咨询专家组,有助校园安全隐患的科学评估,有助于发挥专家的咨询和指导作用,有助于提高教育系统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3)切实加强校园安全保卫人员队伍建设。

在当前校园安全管理法制不完善的情况下,着手于现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有效利用不失为一个有效方法。2010年5月4日,重庆市第一支专业的校园保卫力量-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校园安全保卫支队成立并授牌[15],并向其他区县(自治县)公安部门推广。警方将根据校园及周边治安的实际情况,派专职校警进驻中小学及幼儿园。派驻到校园的专职校警,主要从各地公安部门年满55岁的男民警、年满53岁的女民警中选用。若警力不足,公安机关将从退休民警中返聘。将在校园内设置警务室,配置必要的办公用具及警棍、手铐、警笛、强光手电筒及辣椒水等警用装备。专职校警经专业和实战技能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校园内行使治安管理权。

(4)建立应急演练常规工作机制。

加强应急演练非常重要,“5·12”汶川大地震中的桑枣中学和“4·14”玉树民族中学的无一伤亡例子就充分说明了地震应急演练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是提高广大师生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全体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遭受事故伤害的有效平台[16,17]。

(5)切实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提高广大师生和管理者的安全防患意识是做好校园安全工作的根本,也是校园安全的治本之策。和谐校园文化使育人的理念贯穿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多角度、多层次自觉服务师生成长成才的合力,使其时时处处受到教育、关注和呵护,能很大程度上在育人的各个环节中消除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诱因,从而实现在教育的诸环节中抑制校园突发公共事件。

摘要:当前,我国校园安全总的形势比较严峻,特别是2010年3月以来不到40天的时间内发生了5起校园公共突发事件。为了及时、客观地把握校园安全的基本现状,笔者运用网络调查与文献研究的方法,统计分析了自1997年以来国内外典型校园安全事件。调研结果表明,国内外校园安全形势基本态势趋紧,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外发达国家校园枪击案较为典型,其根源是枪支文化和强者文化;当前,国内校园案件呈上升趋势,但随着各项综合治理措施的跟进,总体情况趋于平稳,呈现“内忧外患”基本特征,既有突出的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因素的协同作用,其中缺少校园安全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是主因。校园安全涉及的因素较多,本文从法制环境、治理机制、管理体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建立校园安全长效机制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篇4:校园安全长效管理工作方案

【关键词】人民满意安全校园 领导者 角色定位 长效机制 举措

【作者简介】 卢岳華,中共长沙市委党校、长沙行政学院政治学与领导科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本文是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人民满意的校园安全长效机制建构研究——长沙校园安全与校园暴力防治的调查思考》(2010YBB319)的部分研究成果。

建设无校园暴力的人民满意的安全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是评价各地党委、政府善治能力、管理绩效的一个标志。这就要求各级领导者要以科学的角色定位和正确的行为选择为构建人民满意校园长效机制夯实基础,提供保障。

一、当好创新者、维护者,健全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校园安全的先导带动机制

从创建人民满意安全学校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来看,学校暴力“零案发”的人民满意安全学校是学生宜学、教师宜教、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美誉度和知名度兼有的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各级领导者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师生安全无小事、校园安全重于泰山”、“防重于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理念,变僵化的被动滞后应付为灵活常态的主动服务应对,制订各种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快速反应机制,才能从源头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校园安全问题,才能让家长师生的安全感更强一些,心里更踏实一些,幸福指数更高一些,享受到更多优质教育成果。具体而言:

1. 做身体力行的先行者、宣传者。要健全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校园安全的先导带动机制。除了党政一把手亲自出席校园安全工作会议外,还要建立健全联点联校制和主管、分管领导对校园安全实施长期“承包”的制度。每学期初、期中、期末要定时到各级各类学校(包括幼儿园、中小学、职业中专、大学)去走走看看,检查督促安全设施、安全制度贯彻执行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 做民意的倾听者。要在校园暴力防治、校园安全网络建设中树立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理念,完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联防、联创机制,健全社会动员、社会整合的立体防控机制。从校园暴力的实施主体来看,既有教职工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对老师、管理者对教职工,更有社会上的精神病患者和违法犯罪分子针对师生的一切身体心理伤害行为。从校园安全事件产生的原因和类型看,既有教室校舍设备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食品卫生管理、疾病预防管理、校内和学校附近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又有安全保卫制度不健全,有效的应急预案缺失,监督和执行不力的原因,还包括安全意识匮乏、预防能力欠缺、疏忽大意等原因。正是由于安全隐患点多面广,不确定性大,更需要对家长、师生和社区(村)群众进行护校维权“全民总动员”,整合一切人力资源,调动他们参与防范学校暴力、减少或杜绝校园安全事件发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做拒腐防变、反腐倡廉的垂范者、清廉者。贪腐和玩忽职守对校园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各级领导包括学校领导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入学招生以及教学用品(课本及教辅资料)、学生用品(校服、住宿用品)、食堂食品等物资采购各环节中,要做到严格按照基建、招生和采购程序办事,坚持基建(修缮)项目、采购项目集体决策制度和按规定报批制度,不违规“打招呼”干预招投标活动,以确保硬件设施质量,大幅度降低办公楼教室校舍等的安全隐患。要坚决查处和打击利用择校费、分班(重点和普通班)费、补课费等名义违规敛财,加重学生家庭负担、激化家长和学校矛盾的行为,以维护学校的美誉度。

二、当好履责者、问责者,健全校园安全责任事故追究惩戒机制

由于校园安全是一个具有涉及面甚广、关注度甚高、关联度甚强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各级领导者、管理者必须构筑有恒负责,忠于职守的责任链,多元联动,确保预防校园安全事故、治理学校暴力的系统工程有序推进。

1. 当好确保校园安全的自觉履责者。人民满意的安全学校是责任为先、依法治校、民主管理、人文关怀为重的创新型、活力魅力型、人性化校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道精神和西方平等、博爱等普适价值观,按照孔子“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和孟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倡导,各级领导干部要培育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强化兼济苍生的使命感;要具备平民情结和对师生等弱势群体赋予深切人文关怀的政治道德品格。由于领导者集祖(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等多种社会角色于一体,其社会关系的广泛性决定了谁都有学生身份的子女和亲属,这就需要各级领导者构筑一条由呵护脆弱生命的爱心、帮扶弱势群体的良心、重视正义和谐的公心组成并主导的内生责任链。培育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高情商,把维护校园安全作为起码的政治道德责任和行政伦理。要构建自觉履责的动力机制,促进责任外生(被动负责)向责任内生(主动负责)的转型,做到责无旁贷、当仁不让地捍卫师生生命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权益。

2. 当好依规问责的执行者。要健全追究惩戒机制,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对校园安全负总责的党纪和行政问责机制。校园安全事故和学校暴力案件屡屡发生,固然有其事件的突发性、不可预判性、隐患的长期性等客观因素,但与少数领导干部和监管部门的责任意识淡薄、履责能力弱化息息相关,还与责任边界模糊、责任抽象缺乏刚性约束、问责人治化风暴化(风声过后,异地为官或重新提拔)有关。但校园安全事故和学校暴力事件的发生同时有其可预测性、有规律可循性、隐患的可排除性、损失的可降低性特点。因此,要通过强化责任追究,打造由敬畏生命之心、担忧舆论谴责之心、惧怕问责撤职之心构成的外在压力链,提高渎职失责的风险成本。

3. 做严明的考核者。要建立完善市、县(区、市)、乡镇“三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乡校园安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监管责任链条,连点成线,点面结合,形成立体防控网络系统。做到数字化、网格化管理全面覆盖,推动城乡学校安全管理与城乡教育发展同步。校园暴力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复杂性、连锁性、转嫁传递性,如教师遭遇不公正的待遇可能影响教学质量,导致对学生的态度恶劣和行为偏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部门利益至上、监管不力和校长们的急功近利、纵容默许可能导致少数家长蒙受“乱收费”、受歧视之苦,有可能转化为报复学校的恶性犯罪;社会治安秩序不佳、学校管理混乱可能会导致问题学生和社会无良之徒恃强欺弱,殴打强奸学生等。因此,必须健全完善长效的校园安全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要明确主管分管市长、县(区、市)长、乡镇长、街道(村)社区主任的监管责任;在学校内部,要将校长、教务处(组)长、教研室(组)主任、保卫处(科)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工勤人员、门卫保安等各自的安全管理职责分解、细化、量化,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旦出现重大校园安全责任事故和学校暴力事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目标管理绩效一律考核为不合格。要形成履责必受奖,渎职必受罚,办事有程序,操作有规章的良好氛围。

三、做标本兼治、内外兼修的善治者、服务者

学校软硬件建设和管理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所谓善治就是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能善于探索、总结和遵循学校治理的各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却奢望平安无事,无疑是痴人说梦!要既立足当前又放眼未来,既抓基础设施的完善又着眼于制度规则的健全,既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治标)又致力于寻求治本之策。

1. 做精细化管理者、监督者。要提升硬件设施的健全、耐用和安全度。在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细节决定成败、廉洁决定品质、认真决定效果。要加大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建设项目决策民主化、论证科学化、招投标合法化、预决算严谨化、承建过程监管透明化的力度,推行基建(修缮)项目全过程公开监理和严格审计。强化学校硬件建设的管理和监督,严格规范办事程序,防止在招投标、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和单一来源采购过程中的暗箱违规操作,确保学校建设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要认真督促检查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公楼、教室及楼道、宿舍、食堂、围墙等房屋的质量情况,防止发生“墻脆脆、楼歪歪”现象。要科学设计楼道、完善防护网窗设施,防范学生因拥挤发生踩踏等意外伤亡和自杀事件。要强化学校各种设施安全建设与管理,定期检查用水、用电、用气、锅炉、消防通道设备等设施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质量标准,维护维修设备设施是否及时,做到防患于未然。

2. 做校园环境的优化者。领导者思想的高度、视角的广度、思维的系统度决定着学校安防措施的严密度,也决定了尊重、关爱师生生命的深度和实效。如果缺乏安全保障,教职工和学生的生命生存都饱受威胁,学校的功能和教育的目的性何以实现?学校的美誉度和政府的公信力从何谈起?因此,要全方位谋划,制定更为周密、更为细致、更为严厉、更具可操作性、执行力更强的长效督察监管机制,方能做到全时空防范,全地段监控,如建立完善学校周边的电子警察监控系统;健全教室、办公室和校园安监系统,加强对学生、老师、班主任和校长的监控,防止歧视差生和问题学生、侮辱殴打学生、性侵犯女生等损害学生人格尊严、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现象发生,确保百密而无一疏。

3. 做善于运用教育规律的善治者、善教者。领导者要善于掌握教师职工和学生心理,做校园矛盾纠纷的化解者。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的调解网络全覆盖,全方位协调的机制,把矛盾排查调处责任落实到班级,科室(系)、学校,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调处,有效化解学校内部纠纷,尽力做到小事不出班级、大事不出校园,矛盾化解在学校。对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和学校领导而言,要身体力行,引导教师和管理者以探索教育规律、青少年成长规律为原则,以独生子女固执任性、自私懒散、叛逆性强,不善关心他人,不懂得感恩等性格缺陷为依据,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辅导室,引进和培养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强化心理疏导,加强对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服务质量标准化、师生行为文明化。对教职工,要开展经常性的忠诚敬业慈爱教育。对学生,要开展常态化的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教育、尊师爱亲(父母长辈)的感恩教育、戒早恋戒网瘾教育、抗挫折教育,以及集体荣誉团队精神教育,培育青少年坚韧、宽容、自制、独立、果断、乐群、负责的良好性格,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使学生形成知国情、分国忧、明己任、担己责的主流特质。

篇5:校园安全长效管理工作方案

消防安全排查整治及长效管理实施方案

2013.8 学校消防安全工作排查整治及长效管理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科学的消防事故防范体系,是一个能使消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消防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建立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立足点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方针。

一、构建消防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和责任追究机制

一是中心校要与所管辖的学校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按责任书进行检查考核,落实消防安全目标责任制;二是各类学校领导与班级签订责任书,并明确部门、年级、班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明确职责,责任到位,严格考核、齐抓共管;三是发挥教育的引导功能,明确家长应该承担的责任;四是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对消防安全隐患整改不力而造成严重后果,对不履行职责、失职、渎职的依法依纪追究有关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和责任追究机制。

二、建立校外消防辅导员和“消防安全教育周”制度

积极争取公安消防部门的大力支持,联合公安消防部门进一步加强学校消防工作。联系消防部门密切配合学校,派出消防官兵担任学校校外消防辅导员,指导学校开展消防工作;建立“消防安全教育周”制度,在消防部门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演练、消防知识竞赛等活动,不断提高师生消防安全意识。

三、构建消防安全防范机制和隐患整治机制

消防防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学校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也是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要在全面分析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基础上,构建切合实际的、对事故防范具有预见性、超前性、可操作性的制度。

构建消防安全隐患整治机制,就是要建立及时发现隐患到彻底整治隐患的一套办法。一是确定发现隐患机制,明确谁去检查发现隐患,责任具体到人,发现隐患后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和领导;二是明确谁去整治隐患;三是隐患整治经费的筹措,保证整治经费及时到位,并有效使用。

四、构建消防安全监管督察、考核评价机制

要构建监管督察工作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明确监管督察工作的执行者;二是保证监管督察工作到位,如果不到位和对监管督察出来的问题置之不理,要明确处罚措施,因此而造成安全事故发生应该承担的责任;三是保证监管作用充分发挥,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不能一查了之,要跟踪管理,直到解决。

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是促进工作的重要方式,给被考核单位一个评价不是目的。考核评价机制要有阶段性、层次性,不能一劳永逸,要根据工作的进展、重点等适时调整,才能保证考核评价机制作用的发挥。

篇6:校园安全长效管理工作方案

截至2014年底,全国电梯总量达到360万台,并保持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我国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年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上海、北京电梯拥有量分列世界城市前二名。电梯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电梯安全涉及民生保障,日益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但是,由于目前部分电梯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选型配置与使用条件不适应、维护保养不到位、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渠道不畅通,以及老旧电梯逐步增多等原因,电梯事故时有发生,电梯困人等故障还较多,电梯安全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安全、便利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为贯彻落实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保障公众安全乘梯、便利乘梯,进一步服务和保障民生,按照2015年质检工作要点,总局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

一、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全面掌握在用电梯安全状况,着力推动“无物管、无维保、无维修资金”电梯以及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等“老大难”问题的综合治理,消除事故隐患和风险;加快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的建设,力争年底达到中等城市全覆盖,缩短电梯困人后的救援时间,预防和减少电梯事故,降低电梯故障率,让群众安

— 1 — 全乘梯、放心乘梯。同时推动建立维修资金简便使用、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电梯安全责任保险等机制,试点电梯故障统计和风险分析监测,逐步形成“企业全面负责、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监管、检验技术把关、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

二、组织机构

质检总局成立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指挥部,由总局领导担任总指挥,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统筹协调部署全国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相关工作。地方各级质监部门分别成立地方指挥部,按照总局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完成所在地区的工作。

三、工作内容

一是全面开展电梯安全风险大排查,对“问题电梯”进行评估建档,逐一评估安全风险,逐一制定整治方案,组织力量集中攻坚、消除风险;二是针对管理薄弱的“三无电梯”(无物管、无维保、无维修资金),通报地方政府,联合有关部门,挂牌督办;三是对状况较差的老旧电梯,发挥政府作用,调动各方力量,推动老旧电梯更新改造。

同时要结合电梯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全面深化电梯安全监管改革创新,构建长效机制。一是加快完善法规标准体系,构建更加清晰的安全责任链条;二是调整生产许可制度,促进电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试点建立电梯安全信息平台,大力宣传电梯乘用安全知识、电梯安全监察和检验工作情况、大会战排查和解决的隐患等,发挥市场淘汰和社会监督机制;四是进一步加— 2 — 强定期检验,开展抽查检验和风险评估,提高检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五是全面推进电梯责任保险,加快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的建设,力争达到中等城市全覆盖,其他地区也应积极开展平台建设工作,逐步建立社会救助和服务体系;六是发挥政府领导和协调作用,加强相关部门沟通协作,对电梯安全问题综合治理,形成齐抓共管的监管新机制。

四、工作进度

(一)第一阶段(3月31日之前)制定方案,宣传动员。各地向当地政府汇报电梯安全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争取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参与,建立健全在地方政府领导下的部门联系工作机制。各地要成立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指挥机构,结合本地电梯安全工作实际和特点,制定工作方案,落实人员和经费,集中部署大会战工作。省级质监部门要制定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建设的规划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制定工作计划。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大会战的目的意义,动员有关部门和电梯生产、经营、使用等相关单位,以及行业协会、业委会、保险机构等积极参加大会战工作。

(二)第二阶段(4月1日-6月30日)自查自纠,消除隐患。各地要督促电梯使用管理和维保单位对在用电梯逐台进行隐患和风险排查,对发现问题的逐台制订整改方案,并落实整改措施,尽快消除隐患和风险,并将自查自纠情况按照“一梯一表”的要求及时上报当地质监部门(参考式样另发)。要督促电梯制造单位对所制造电

— 3 — 梯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对使用和维保单位的使用管理、维护保养和自查自纠工作提供技术帮助和指导,发现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要及时告知使用单位,并向当地质监部门报告。对投诉举报属实或制造单位报告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电梯,质监部门应责令使用管理和维保单位进行针对性排查和整改,并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三)第三阶段(7月1日-9月30日)分类建档,重点督查。在电梯使用管理和维保单位逐台自查基础上,各地根据当地情况,组织安全监察、检验检测、稽查执法等人员,结合电梯定期检验等工作,以使用时间长(15年以上),使用强度大(地铁、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配置水平低(回迁房、保障房等)、管理力量弱(无物管、无维保、无维修资金),以及自查发现问题尚未完成整改的、群众投诉举报的、制造单位报告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电梯为重点,组织对辖区在用电梯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隐患和风险,要责令使用管理和维保单位尽快落实整改。对不依法整改的使用管理和维保单位,以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法严肃查处。特别对使用时间长(十五年以上),且故障多、投诉多的电梯,可结合定期检验开展一次风险评估,向业主和有关部门提出修理、改造、更新的建议。

对自查自纠还未完成整改和现场监督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电梯,要逐台建档,督促使用管理和维保单位逐台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并尽快完成整改,消除事故隐患。

(四)第四阶段(10月1日-11月30日)挂牌督办,集中攻坚。

— 4 — 对前期建档还未完成整改的电梯,要集中攻坚,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力争完成整治工作。对于“三无电梯”,要报请地方政府,发挥乡镇街道基层政府作用,协调有关部门解决,重点要落实电梯使用管理责任单位、落实维保单位、落实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筹措。要积极推动地方政府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对已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房屋,重点是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便利使用的机制,推动住建、财政等部门明确维修资金简化使用的程序;对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缺失或不足的,重点是由地方政府给予资金补助,按照“政府统筹、财政支持、技术支撑、群众参与、过程公示、部门协同”的原则协调解决,并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后期筹措机制。

对于存在严重事故隐患、仍无法落实整改的电梯,要依法予以封停,同时书面报告当地政府,提请作为重大隐患挂牌督办。涉及有关部门职责的,要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提出工作建议。要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客观向社会公开电梯安全状况及整改的建议,推动隐患整治工作。

(五)第五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各地要总结大会战中好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建立和完善电梯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要按计划完成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建设,并进行数据的汇集统计和风险分析。

五、工作要求

(一)领导高度重视,加强督查检查。电梯安全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关系生命安全和民生保障,也是体现“质检为民服务”宗旨

— 5 — 的重要落脚点。各级质监部门要充分认识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主要领导要亲力亲为,制定工作方案,落实机构、落实人员、落实经费,并逐级开展督查检查,力求实效,按时完成。期间,总局将对各地工作落实和进展情况进行督查指导。

(二)落实主体责任,发挥社会监督。生产、使用单位是保障电梯安全的责任主体,要明确在用电梯使用管理责任单位,切实落实其安全首负责任和对电梯进行隐患排查整治的主体责任,督促其落实隐患整改措施,提高电梯安全管理水平;要落实电梯制造单位保障电梯质量安全,以及维保单位保障电梯安全性能的责任,以其为主力做好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同时要畅通群众投诉举报的渠道,调动业委会、居委会等群众组织的积极性,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通过统保方式推进电梯责任保险,并将责任保险与电梯安全排查相结合,发挥保险机制事故防范的作用。探索开展电梯维保质量评价并公布相关信息,以市场手段推动维保单位的优胜劣汰,促进电梯维保质量提高。

(三)建立协调机制,调动各方力量。电梯安全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和多个部门,需要各级政府重视和支持,以及住建、财政、安监等有关部门的合作,这是取得大会战成功的关键。各地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争取政府或安委会发文;发挥政府和安委会的组织协调作用,争取将电梯安全工作列入民生保障项目,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等,加大对电梯安全监察工作的保障力度,积极协调当地政府将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纳入政府应急平台中。按照“管行业必须— 6 — 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各地要落实相关行业管理、业务主管部门的责任,加强与电梯安全相关部门合作,建立协调机制,多元共治,齐抓共管。要积极发挥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优势,严格开展电梯检验工作,承担隐患排查整治的技术支持工作,并按要求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稽查执法机构要密切合作,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推动电梯隐患整治工作的进展。

(四)加强宣传报道,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大对大会战的宣传,发动各方力量积极参加电梯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各地要继续在9月“全国质量月”期间组织开展“电梯安全宣传周”活动,通过集中宣传活动,让群众学习和掌握电梯安全常识,提高电梯安全乘用水平。要积极向社会公布电梯安全状况、监察和检验发现的问题、电梯应急平台统计的数据等,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推动存在问题的解决,促进全社会关心、关注电梯安全,营造“电梯安全、你我有责”和“安全乘梯、文明乘梯”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积极宣传大会战取得的成绩和进展,营造“人民质检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五)总结提炼经验,建立长效机制。工作中要注意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问题,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大会战的有效性。各地要按规定按时报送隐患排查情况、整改情况等统计数据和阶段性成果,年终报送工作总结。要以已运行的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为基础,向其他城市扩展,加快本地区应急处置服务平台的建设进度,并发挥应急处置平台信息汇集作用,探索建立电梯安全综合信息平

— 7 — 台,汇集电梯应急处置、检验检查等统计数据,开展风险分析和监测。要系统总结大会战中好的经验,如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多部门综合治理机制、检验检查信息统计分析等,延续到以后日常工作中,并将其制度化,建立和完善电梯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全面深化改革创新

构建电梯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工作方案

一、电梯安全形势

目前,我国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年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截至2014年底,全国在用电梯达到360万台,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电梯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其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

质检部门高度重视电梯安全监管工作。2013年11月,质检总局局长办公会专题研究了电梯安全监管改革创新工作,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梯安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明确电梯使用管理责任主体等5项改革创新的措施。各地积极试点和推进,取得较好成效。近年来,电梯事故趋于平稳下降,保持了总体稳定的安全态势。2014年上报电梯事故共48起,死亡36人,万台死亡人数约为0.10,接近美国等发达国家安全水平。但是,由于目前还存在住宅电梯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渠道不畅通等问题,造成电梯维护保养不到位、老旧电梯更新改造不及时,电梯困人等故障时有发生,电梯安全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安全、便利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构建电梯安全监管长效机制,预防和减少电梯事故,降低电梯故障率,满足人民群众安全乘梯、放心乘梯的新期待。

二、总体目标和要求

深入贯彻《特种设备安全法》,认真总结近年来各地试点和推进改革的经验,在《意见》提出的5项措施基础上,全面深化电梯安全监管改革创新。

进一步理顺电梯制造、安装、使用等各环节权责关系,以电梯使用管理单位首负责任为抓手,建立电梯事故责任保险制度,推动电梯维修资金提取制度的完善,构建起权责清晰、职责明确的电梯安全运行责任链条。坚决转变以强化行政手段为主要方式的传统监管理念,减少事前审批和微观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宏观调控,加强部门合作和社会监督,努力营造自我约束、优胜劣汰、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逐步形成“企业全面负责、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监管、检验技术把关、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共治电梯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三、主要措施

(一)完善法规体系,构建清晰的安全责任链条。加快制定部门规章《电梯安全监察规定》,并争取与住建部联合公布,明确电梯从选型采购直至报废更新的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各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在使用环节,强调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承担首负责任;在生产环节,强化电梯整机制造单位的责任,逐步推进制造单位维护保养电梯并对电梯质量安全终身负责的制度。整合优化安全技术规范,建立安全技术规范与相关标准的协调体系,在借鉴国际先进标准基础上,建立更加严格、适合中国国情的电梯标准体系,— 10 — 提高电梯的本质安全。

(二)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电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行政许可改革的方向,取消合并电梯安装、改造和部件许可,促进生产环节安全责任向制造企业集中。调整制造许可的方式和条件,强调企业的科技研发和维保服务能力,促进制造企业向服务业发展、维保企业连锁化发展,提高生产集中度,构建责任清晰、权责一致、利益均衡的新型电梯产业链。

(三)促进行业公开透明,发挥市场淘汰和社会监督机制。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的要求,积极推进电梯物联网建设,扩大群众投诉渠道等,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监测并及时向媒体和社会公布电梯安全状况的信息,发挥社会监督和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以市场无形之手倒逼物业、维保单位等主体责任的落实。同时,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在行业内倡导电梯使用、维保单位公示电梯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情况,电梯生产企业公示维保、修理、改造等服务的内容、价格和零部件清单等,促进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的形成。

(四)推进检验改革,提高检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结合检验检测机构改革进程,强化企业自检、优化检验机构法检、加强政府抽查,提高检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一是强化自检,明确并强化电梯制造、使用、维保单位的定期自行检验检查,加强对企业检验检测人员的管理,进一步落实电梯生产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二是优化法检,试点由企业选择具有相应资格的检验机构实施法律法规

— 11 — 规定的强制性检验,强化新产品型式试验和一致性抽检,在安装监督检验中增加对整机配置的检查,根据风险情况,调整电梯定期检验的周期和内容,使强制性检验更加科学有效。在企业自检和检验机构法检基础上,争取财政立项,由政府所属公益性检验检查机构,按照风险管理的原则,对电梯安全状况进行抽检,对生产使用单位及检验机构工作质量进行抽查,更好发挥政府的市场监督作用。

(五)加强公共服务,建立社会救助和服务体系。突出电梯使用的公共属性,加快在全国推广和建设“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把“96333”建设成保障群众乘梯安全的民生热线和服务群众的窗口。全面推进电梯责任保险工作,发挥保险机制在事故赔偿、事故预防的作用,建立保障电梯安全的社会救助机制。继续联合教育部等深入开展电梯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电梯安全常识,提高群众安全意识,构建“电梯安全、你我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六)加强部门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监管新机制。电梯安全涉及方方面面和多个部门,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住建、商务、安监、保监等部门沟通协作,推动相关部门尽快解决电梯选型配置、施工安全管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提取、保障房电梯维保资金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发挥各部门职能,形成安全监管的合力,完善多部门综合监管和隐患综合治理机制。

抄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国特种设备安

全与节能促进会,中国电梯协会。

质检总局办公厅

上一篇:XX中心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下一篇:新高一化学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