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希望的种子,待生根发芽心情随笔

2024-06-16

种下希望的种子,待生根发芽心情随笔(精选2篇)

篇1:种下希望的种子,待生根发芽心情随笔

种下希望的种子,待生根发芽心情随笔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刚刚与孩子们分别时流下的不舍的泪水还未擦干,就听到这首晚会上 萌芽 班的孩子唱的《送别》,不禁泪流潸潸,脑子浮现着在石颈镇这十天里的点点滴滴、欢声笑语。快乐与欣慰有多少,不舍与寄望便有多少。回想起上数学课孩子们积极踊跃的样子,上朗诵课慷慨激昂的样子,上手工课聚精会神的样子 还有几个男孩子说要当我的保镖而一直跟在我身边,还有几个调皮的 小恶魔 追着我们要捏捏脸,还有整个 萌芽 的大小孩子都会玩的拍手掌 土豆土豆心心,土豆土豆背背,土心土背,土心背 ,还有心灵手巧的女孩子们送的折纸,还有懂事的班长那封感人的信 这一切都将成为我宝贵的回忆。下乡之前,我在苦恼着该如何给这些孩子带去快乐,带去希望。几天下来,我觉得快乐是毋庸置疑的,可希望呢?我不想我们的到来只不过是一次走马观花的实践,我想,哪怕是一点点的改变他们,让他们喜欢上语数英,让他们懂得礼貌与规矩,让他们有上进的想法,就够了。但在最后的两天中,我觉得我们做到了。萌芽 三班一个叫作名睿的`男孩子在信中写道: 感谢你们让我有了一个关于大学的理想。 我和三班的班主任徐老师看到后感触颇深。徐老师说: 他是这群三四年级的孩子当中唯一一个真的懂得我们的用意,知道要通过大学改变自己的孩子。

同时我了解到名睿家里离学校很远,父母都外出打工,平时就靠爷爷照顾他和弟弟。他有些敏感,会在意同学们无意中伤他的话而打架。但名睿也是一个很聪明懂事的孩子,在数学课上,他会积极地回答问题,会运用图示法去讲解数学题目,他的思维与逻辑能力比同龄的孩子要强很多。在课后,他是我的 保镖 之一,会在其他 小恶魔 想要捣乱欺负我的时候 挺身而出 。他在我们要走的时候说了很多感谢的话,哭的稀里哗啦。我告诉他: 当别人挑衅你伤害你的时候,要学会忍耐。要先让自己变得强大,才能去保护自己保护别人。好好读书有上进心是变强大的重要一步。 临走时,他做了一个叫我不要哭了的手势,我点了点头,告诉他: 希望你谨记你的理想。萌芽 二班的班长在信中也写到: 感谢你们对我这个初中生的关爱。 她跟我说过她的梦想就是当一名老师。我们在家访中了解到班长其实身上有很大的压力,一方面来自学业上,而另一方面则是家庭生活上的压力,但懂事的她常常说习惯就好 。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她却和其他低年级的孩子一起来上课,她说在这里她学到了很多课外的知识,让她的梦想更清晰了。我们相信,只要她坚持下去,她的梦想一定能实现。即使我们的到来不能一蹴即就地改变这里,但只要能让他们有了希望,亦或者能让他们的梦想更清晰,便是不枉此行。微粒荧光亦前行,种下希望的种子,待生根发芽。

篇2:种下希望的种子,待生根发芽心情随笔

——诺贝尔

很少有一部电影, 能让我把片尾曲听完, 《美丽心灵》做到了。这部电影, 的确是一部让人心灵感到震撼的电影。

《美丽心灵》是一部改编自同名传记 (西尔维雅·娜萨儿所撰写) 并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内容描述了著名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1948年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至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之间的人生历程。影片整体分为三部分, 一是讲述纳什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就学期间的学习与生活, 这一时期对数学的痴迷与研究构成了纳什的全部生活;二是纳什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之后, 在麻省理工学院“惠勒实验室”工作期间的工作与爱情及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病发的故事;三是在妻子与朋友的帮助下, 纳什用理智战胜病魔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故事。

一部真正好的电影, 除了华丽的视觉效果、精巧的剪辑、优美的音乐外, 还要通过剧情打动人心。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感动我, 首先要讲的就是配乐, 导演罗恩·霍华德运用最喜爱的弦乐音色配合着交响乐队来表现剧情, 明朗舒缓的大三和弦表现剧中温情而又宽阔的场面, 表现悬疑紧张的情景则运用了减和弦衬托。此外, 剧中多次出现的人生哼唱的背景音乐也让人印象深刻, 特别是在纳什沉浸在数学世界里的时候, 这时的人声伴唱也成为了剧中表现“数学主题”的专属配乐。

其次, 也是最重要的, 就是这部电影的剧情, 特别要讲的是艾丽西亚对纳什的不离不弃。这四个字说着容易, 做起来难。用“具有钢铁般的意志”来形容艾丽西亚, 我觉得一点也不为过。面对精神分裂的妄想者, 在时刻有生命威胁的境遇下, 还能对对方始终如一, 是需要何等的勇气?看着纳什患病后在家里, 面对妻和子有心保护但无力而为的痛苦眼神;看着艾丽西亚对丈夫的失望和对命运不公的宣泄之后, 还能那么用心地照顾丈夫, 我已抑制不住眼中的泪水。患有妄想症的人, 他们生活在幻想和现实的夹缝中, 无法分辨真假虚实, 说到底他们是病人, 是需要别人帮助和照顾的人。不管你曾经多么有天分, 取得的成就有多大, 只要病魔一旦侵入, 从人的眼睛里透出来的那种无助、惊悚的眼神中, 你就会发现, 人真的是太弱小了, 简直是不堪一击。

中国有句谚语, “好死不如赖活着”。有时候活着比死去更难, 死, 何其简单?但是活下去, 却需要极大的勇气, 因为活着的人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像纳什这样的人, 如果说有一丝丝求生的欲望或者是生存下来的念想, 必定是有某种力量在给予他支持与依靠。罗森医生说, “没有人可以通过意志力来克服这种病症”, 但纳什却做到了。请问, 是什么给予他如此巨大的的力量, 足以抗拒严重的病情?我想答案是爱!艾丽西亚的扮演者詹妮弗·康纳利和纳什的扮演者罗素·克劳用精湛的演技把这个字诠释的淋漓尽致。当艾丽西亚放弃罗森医生劝她为了安全, 离开纳什回母亲家的意见, 转身进入卧室问纳什:“你想知道什么是‘真’吗?”, 并且把手放在对方的脸颊上轻轻地抚摸, 继而放在对方胸口位置上, 用心来感受对方真实存在的时候, 我想任何人都会在此刻感受到爱的力量。这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足以支撑着纳什跟疯狂的病魔对抗。“抽象的数字和真实的人性”之间的矛盾, 表露无遗。电影的最后, 纳什在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奖发言会上的一段话, 使得电影的主题得到了升华:“我一直以来都坚信数字, 不管是方程式还是逻辑学都引导我们去思考。但是在如此追求了一生后, 我问自己:‘逻辑到底是什么?谁决定原由?’我的探索, 让我从形而下到形而上, 最后到了妄想症, 就这样来回走了一趟。在事业上我有了重大突破, 在生命中我也找到了最重要的人, 只有在这种神秘的爱情方程式中, 才能找出逻辑或原由来。今晚我能站在这儿全是你的功劳, 你是我成功的因素, 也是唯一的因素。”配合着温柔舒缓的片尾曲, 这段话仍在我心中回荡着。

现在的人们, 在生存的压迫下, 在现实的打击下, 还会不会有这样的感情?我们怎么看待这样的感情?以何种方式来评价?生活的压力已经让人无暇自顾, 我们有什么追求?为了什么而活?单纯为了活着而活吗?这值得我们终生思考!

参考文献

[1].司棋.美丽心灵的注释[J].电影评介, 2002 (03) .

[2].张艳.叙事与音乐的互映——电影《美丽心灵》配乐分析[J].当代电影, 2012 (05) .

[3].古丽丹, 申荷永.对电影《美丽心灵》男主角纳什的心理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 2002 (12) .

[4].钟玲.母性的光辉——评2002年奥斯卡获奖影片《美丽心灵》[J].电影评介, 2008 (03) .

[5].杨朝朝.重温《美丽心灵》经济学家纳什的传奇人生[J].现代商业, 2010 (08) .

[6].刘世生, 庞玉厚.认知叙事学初探——以电影《美丽心灵》中的文本世界为例[J].外语学刊, 2011 (03) .

上一篇: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作文下一篇:我国金融体系演进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