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构成要素

2024-06-15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构成要素(通用8篇)

篇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构成要素

《中国青年报》报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级研究生所做毕业论文毕业 论文开题报告 ,仅有不到1/3的博士研究生获一次性通过,而78位硕士研究生,10人没获通过,仅有19人获一次性通过。这在复旦大学乃至于全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上“都很少见”。但据我了解,倘若以严肃的眼光审视目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论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可以说,管理部门、导师、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视“论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视“论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为形式”。除思想上重视不足外,对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 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 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鉴于此,我结合自己的管理工作体会,就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和技巧做一探讨。

1 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 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篇2: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构成要素

(一)论文题目

题目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简言之: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搜集五年来和题目相关的文献资料,梳理已有的国内外研究(先客观介绍情况,要如实陈述别人的观点),然后进行评述(后主观议论,加以评估,说已有研究有什么不足),说现在有了这些研究,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其中要包括你选题将要探讨的问题。由于目前研究不足,所以你要研究。所以,你的论文要写什么是根据文献综述得出来的,而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四)指导思想

即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写作目标

即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主要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列出论文提纲

(七)研究方法:指分析论证课题时的思维方法。

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访谈法、个案法、比较研究、内容分析、文献分析法等。

(八)写作步骤

篇3:开题报告质量控制的程序与要素

文科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下滑, 已日渐成为舆论诟病的对象。究其原因, 硕博论文的源头———开题报告及答辩的把关不严恐怕难逃干系。有学者已注意到这个问题, 指出目下研究生开题答辩存在着问题意识不清楚、研究方法的误用、研究缺乏创新性、写作能力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1]。笔者每年参加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答辩会, 答辩虽也能按照校研究生院的规定走完程序, 但其对研究生论文质量的保障与提升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就实在不敢恭维了。通常开题答辩会因为有开题人的导师坐镇, 到会的其他“专家委员会”成员虽也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修改意见, 但还从来没见过开题报告被完全否定者。即使是某个开题报告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急就章, 根本不能通过, “专家”们也都碍于情面最多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会或者不敢贸然让其“不通过”。不仅如此, 这些年即使是“修改后通过”的开题报告也难见其踪影了。

据笔者近年的观察,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存在的问题, 一类是研究生主观上不努力、不认真。由于学生已预知开题报告不可能不通过, 于是便临时想一个题目搭个开题报告的架子“撞大运”。更有甚者, 在一夜之间就能编出一个开题报告。这类开题报告大都是只为开题而开题。开题人最终的学位论文往往与开题无干而另起炉灶。另一类是属于不明就里者。这里存在对于开题报告的性质、作用及基本要求了解不多或不全面, 其主要问题是:对论文选题意义的论证, 过多地强调其宣传和时政的作用, 而忽略或干脆不论证其学术和理论价值;文献综述基本上是该项研究的流水账, 几乎见不到开题人对既有研究成果独到的学术见解和学理性分析;把论题的新颖与观点的独创混为一谈, 在开题报告中提不出一个贯穿论文始终的、统领全篇的独创性观点, 也即没有命题;参考文献更是一个多多益善的大杂烩, 把自己从未读过但与论题看上去有点关联的著述统统纳入其中, 同时却遗漏了虽书名与论题无关但其学理却对本项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术著述;研究方法同样也是想当然地列举若干与论题表面上有关但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在论文中使用的研究方法, 以充门面。如此等等, 不一而足。

上述在开题报告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其对学位论文质量的负面影响, 不言而喻。窃以为, 开题报告是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 应该迅速扭转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忽视开题报告的倾向, 在完善开题报告文本规定的同时, 重新确立并明确开题报告在学位论文中的作用。

应该承认, 近年开题报告及其答辩在程序的完善和制度建设上已有了相当的改进。但开题报告目前尚无一个权威性的成熟的文本设计, 即使是这些有关开题报告尚不完备的规定, 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也基本上是走过场, 并没有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国内某著名高校2009年8月颁行的《研究生手册》, 其中有“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包括开题报告的目的、时间安排、专家委员会的组成、内容与字数要求、程序、成绩评定、材料的备案与管理等7条。其中的内容要求部分全文如下:“内容主要包括5部分:选题, 文献综述, 对本学科发展的理论、知识、研究视角或其他方面的贡献, 论文工作大纲, 参考书目。”这个内容要求全文仅50余字, 规定得相当笼统和模糊, 这就使各院系在具体的操作中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规范、审核答辩和确定是否通过开题报告了。

事实上, 仅仅有文本的规定是远远不够的, 提高开题报告质量的关键主要还是在具体的各个环节的执行之中。笔者不才, 愿就如何提高开题报告质量的问题谈点不成熟的意见。就开题报告的文本规定和制度建设而言, 研究生的开题答辩应该有明确的成绩考核, 尤其重要的是不能让“实现开题报告会作为重要培养环节应有的淘汰功能, 原则上保证一定的重开题比率”[2]的规定成为一纸空文。重开题比率最好有一个明确的百分比, 这样就能迫使研究生乃至部分导师, 像对待毕业论文答辩那样重视开题报告。再者, 答辩人的导师应该回避开题报告会, 开题报告是否通过最好由专家委员会通过无记名投票来决定。这样无疑会减轻专家委员会的压力, 同时提高答辩人及其导师的责任心。

就开题报告的内容而言, 应该完善并明确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就我接触到的开题报告来说, 在形式上均没有太大的缺漏, 但在内容上缺少学理和一手材料的支撑, 没有达到开题报告所要求的学术水准者的确不在少数。余以为, 开题报告无论从功能上还是从主要内容上来看, 其实就是学位论文的“导言”。一般而言, 开题报告应该回答这几个问题:其一, 阐明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其二, 文献综述;其三, 预计本选题的学术贡献;其四, 学位论文的结构及工作计划;其五, 参考文献及第一手材料的来源;最后, 阐明论文的研究方法。当下研究生论文的开题报告虽然大都具备了上述要素, 但真正能够把每一部分都做到位的却不是很多。

好的选题是学位论文成功的一半。我国每年毕业30多万硕士生, 博士毕业生也达五六万之多, 找一个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同时研究生又能胜任的选题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因为如此, 现在学位论文的选题越来越具有重复性和非学术性的特质。有的学人把学位论文选题的问题归结为:将学术论文与宣传论文混淆;将学术论文与经验总结混淆;将学术论文与教案或普及读物混淆等[3]。现在学位论文选题最突出的问题是误将宣传性文章认作学术研究。其实真正的学术研究应该是“无顶峰、无禁区、无权威”的, 开题报告中的选题及结论仅仅是也只能是一个假设, 学位论文的中心任务就是去证明或证伪这个假设。如果结论已经预设, 只能证明不能证伪, 这样的学位论文就沦为“喜鹊的媚鸣”了。法学家梁慧星认为, 非学术论文其基本见解早就存在, 论文的写作过程, 不是研究过程, 而是表达过程。研究性学术论文的基本学术见解, 只是到了论文写作完成之时, 亦即学术研究过程终结之时, 才最终形成[4]6。

对于初学学术论文写作的研究生来说, 选择毕业论文的题目最好考虑以下几个原则。其一, 从微观题目做起, 力争小题大做。一般来说, 只有从事微观研究, 研究者才能得到人文社会科学的比较完整的训练, 比如原始材料的搜集、整理、甄别与使用等等。初学者若一上来就做大题目, 由于没有微观研究作基础, 一般不能很好地驾驭宏观课题, 往往流于浮泛空疏, 易于凌空蹈虚。语言学家王力指出:应该写小题目, 不要搞大题目, 小题目反而能写出大文章, 大题目倒容易写得很肤浅, 没有价值[5]。其二, 学位论文的选题最好是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这易于学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握研究对象, 少走弯路。某些学生为开拓创新, 专门选择前人从未涉足的研究课题, 其精神当然可嘉;但这些从未有人涉足的研究领域, 可能仅收集资料就需要数年的时间, 这对于学制仅有两三年的研究生来说是难以胜任的。其三, 资料的收集成本要相对较低, 最好是本课题已经出版了较完整的资料集。比如关于新中国农业集体化问题的研究, 坊间就有两套相对权威和完整的史料集[6,7]。最后, 由导师代学生选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原因很简单, 学位论文题目的寻找与确定, 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导师代劳, 研究生因此“没有学会如何选题, 其学术研究能力不完整, 缺乏选题的能力”[4]11。

当下开题报告中文献综述的主要问题, 是对相关既有研究成果进行流水账式的铺陈, 且唯恐有所遗漏因此追求面面俱到;但惟独缺乏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学理性理解和学术性分析。事实上, 真正的文献综述或曰学术史的梳理, 很大程度上是透彻地理解前人的研究理路和独创性结论;在此基础上, 指出既有著述的哪些思路和结论对开题人当下的研究有明确的启迪与指导, 同时指出哪些研究成果在哪些方面尚存不足, 还有进一步深入研讨的空间。这样的文献综述既能体现开题人对本研究领域的理解与把握, 又很自然地把自己学位论文的创新点及学术价值凸显了出来[8]。由此看出, 高质量的文献综述是任何一项真正学术研究的前提;文献综述的质量决定着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与品质。

做好文献综述还应该注意:其一, 收集既有成果要相对全面, 不仅应注意已经发表的科研成果, 不仅要注意国内的研究成果, 更要重视国外研究的最新进展。比如国内近年关于1959年至1961年大饥荒的研究, 大都集中于饥荒的原因和非正常死亡人数等问题上。其实饥荒问题在国外也是热门课题, 不仅史学家钟情于此,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也参与其间。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指出:“饥饿是指一些人未能得到足够的食物, 而非现实世界中不存在足够的食物。”[9]这就把饥荒成因的解读引向了粮食的分配制度。他进一步分析说:“当饥荒构成威胁时, 中国所缺少的是一种存在对抗性新闻界与反对势力的政治体制。”[10]这样的见识对“大跃进”的研究的确是别有洞天。其二, 在对前人研究成果理解透彻而准确的基础上, 对其的表述要尽量中性和客观。其三, 开题人不能为拔高自己就对既有成果进行无的放矢的贬低。这种情况在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中并不罕见。如, 有一篇博士学位论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不足这样判断道:“第一, 研究范围不够全面, 缺乏系统专题性研究。第二, 研究内容不够深入, 浅尝辄止。第三, 研究视野不够开阔。”[11]这样的指责不仅过于宽泛, 对前人的成果也不够尊重, 同时显示作者对既有成果的理解相当肤浅。

需要强调的是, 在开题报告中对本项研究学术贡献做介绍时, 不能把题目的新颖、材料的原始与观点的独创混为一谈, 即学位论文应该有命题 (Thesis) 。命题是贯穿整个学位论文的中心论点, 是作者试图在论文中探讨或论证的一个基本问题 (general issue) 或基本观点 (general position) , 应该具有独创性。开题人应该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论文大纲的章节安排、材料取舍及方法的选用等都应以阐明命题为圭臬[12]。如有篇题为“社会转型视野中的中共农村基础组织”的博士学位论文, 其大纲是这样的:导论, 社会转型与农村社会;第一章, 转型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第二章, 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第三章, 农村政治结构变迁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第四章, 农民分化流动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第五章, 农村宗族组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第六章, 农村文化结构嬗变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结语, 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论文大纲最大的问题是似乎只有研究对象, 而没有归纳总结出一个独创性观点即命题。再有博士学位论文, 题目为“新中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研究”, 大纲为:导言;第一章,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的建立;第二章, 计划经济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第三章, 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收入分配改革;第四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第五章, 新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的成就和问题;结语[13]。这个论文大纲眼熟如同教科书的章节安排, 而没有学位论文应该具有的提炼的命题, 也没有反映论文主题———个人收入分配。

开题报告中的参考文献, 除了上述追求多多益善之外, 更主要的问题是许多开题人没有搜集、使用第一手资料的自觉, 大都填以其他学术作品已经使用过的第二手资料作为主要的参考文献。严格说来, 学位论文尤其是博士论文若不主要以第一手资料作支撑, 其开题报告是不能通过的。例如以河南人民公社运动为题的博士生开题报告, 其参考文献中绝大部分是第二手资料。关于第一手资料, 该开题报告只是笼统地说将使用河南省档案馆有关档案。可到论文答辩时, 该博士学位论文中仅有一两处使用了一手资料, 结果整篇文章毫无河南人民公社的特点, 写成了“全国人民公社运动研究” (一位答辩委员的评语) [14]。学位论文之所以要求以使用第一手资料为主, 是因为第二手资料已经被他人“断章取义”, 已包含了引用者的主观理解, 其客观性、完整性、真实性等都大打折扣。史学家韦庆远在“利用明清档案进行历史研究的体会”一文中, 对懒于使用第一手资料的学风给予了无情的批评:“史学界存在一股不正之风, 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拒绝在反映历史事实的原始资料上下苦功, 到写文章时现找几条二手、三手的资料点缀一下, 于是便放言高论, 好像煞有介事。其实, 不论犹可, 愈论愈加深混乱, 离开历史真实愈来愈远。人们戏称这种学风为‘回锅肉史学’, 因为它不过是在别人的成果上再加点佐料, 回一下锅而已。”[15]

犹如程序民主只关注程序的透明与执行, 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也应该进一步明确“程序”并严格贯彻执行之。惟此, 学位论文质量之提高有望矣。

摘要:开题报告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与品质。当下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 存在着文本规定不统一、不明确, 在实际操作中基本上走过场等诸多问题。要提升开题报告的质量, 必须加强具体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加强文本规定和制度建设。开题报告应具备以下要素原则:其文献综述应该以理解前人研究成果为圭臬;其学术贡献则应以阐明学位论文的独创性观点为中心;其参考文献应该以第一手资料为主体。

篇4:浅谈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的含义

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是大学本科生在完成文献调研(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文献综述的撰写)后写成的关于毕业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是开题者对毕业论文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开题报告主要说明选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本科生作开题报告的时间一般在第七个学期末或者第八个学期初,即基础课程学习完成之后,研究工作实施之前。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二、开题报告的意义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一般没有硕博研究生开题报告要求严格,在深度和广度上也小于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主要意义在于使大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的开题,熟悉科研工作的一般步骤、流程和解决科研课题的思路与方法。同时,在本科毕业论文的形成过程中,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是提高毕业论文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开题者可以通过开题报告把对课题的认识和想法加以整理、概括、提炼,并通过开题报告的答辩明晰解决课题的思路,纠正一些可能错误的方法,以使具体的研究目标更加明确,解决的方案更加切实可行。

三、开题报告的内容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选题研究内容、选题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调研计划及主要参考文献。由于开题报告主要体现论文的构思和写作的大致思路,因而篇幅不必过长,一般以2000字左右为宜,但要侧重把计划研究课题的题目、研究的大致思路、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说清楚。

1.选题目的和意义

选题目的和意义就是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这个课题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有什么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有关历史背景,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或现实应用中存在这个问题,有研究的必要性。要写得具体、精炼,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这一部分内容的写法与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大致相同,但更加精炼。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总结三部分。

3.选题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研究的对象和问题,主要介绍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基本基础理论以及研究内容的确定。重点写研究过程中的主要理论、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包括对解决问题的一些假想或构思,可以问句的形式进行陈述。

4.选题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的技术路线”主要涉及研究中需要的一些基础理论,包括收集的文献中的一些论点或论据;“研究方法”一般指归纳、分析、证明、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样做”;“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论文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开题者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构思。

5.调研计划及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般应以文献综述部分所引用的第一手资料为主,以创新性强、可信度高、科学性强的核心期刊文献为主,且一般要引用新文献,这些文献相对来说容易反映选题的研究最新进展和争论焦点。参考文献格式的写法可参照一般正式发表的学术期刊上的格式来写。

调研计划中,方案的制定要做到切实可行,操作性强。因为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周期偏短,在这一部分一般不提倡难度较大的调研方案。相反,一些电子文献的查找、简单的实验或就某个问题的问卷调查,这些方案都是可行的。

四、开题报告的答辩

关于开题报告的答辩,研究生的答辩时间一般是一个小时。由于每个教师指导的本科生较多,同时其要求没有研究生的标准高,因此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答辩的时间较短,一般是陈述10分钟,然后评委提问和学生回答问题约10—20分钟。因此,文献综述部分宜精炼,不能为求全面而掩盖了综述的重点;同时,应该把报告陈述的重点放在拟研究的内容或关键问题上,并在陈述时对拟研究的内容进行必要的阐述,尽量解释内容的含义,以及自己对此的观点或打算着手解决的构思,使人容易明白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另外,在评委提问过程中,要注意倾听,认真思考,对不能回答的问题最好明确表示不懂,不能糊弄评委。要认识答辩的目的,答辩不是为了蒙混过关,而是通过答辩,从评委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中明白研究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使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受到启发。

五、开题报告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讲,学生在写开题报告时,往往只是知道开题报告要填写的表格及需要填写的内容,但难有一个可以参考的范例。所以,在写作中仍然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1.文献综述部分力求精练

简要介绍选题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切忌长篇大论。关于这一部分的写作,很多同学常常是将文献综述的内容直接粘贴到开题报告中来,冲淡了开题报告的主题。正如前面所述,开题报告的重点应放在陈述拟研究的内容上而不是陈述文献综述。因此,这一部分的写作其实是单独文献综述的“综述”,即浓缩或提炼。另外,学生在写作中,要注意一些叙述的术语表达。例如,许多学生往往在开题报告中作如下的叙述:“本文主要对……问题进行了……研究”。须知,开题报告是在毕业论文形成之前就要写的,而文章还没有形成,因此建议改成“本选题主要对……问题进行……研究”。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部分,在写作中要简短醒目,叙述清楚

很多学生在写作此部分时,常常叙述得很多,而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也成了其研究的关键问题。有同学在写作时,把一些概念的定义也作为研究关键问题,给人一个无论什么问题都是关键问题的感觉。关键问题一般应是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在这部分要把关键问题和选题用到的基础理论分清楚。

3.关于开题答辩进行中的问题

为了使评委能对开题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在开题时最好能用幻灯片进行演示。在演示时,应重点展示研究的思路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必要的时候可以边展示边口头阐述,以便评委能对方案的可行性有一个较好的把握。

4.关于开题答辩之后的问题

这一部分往往被大家所忽略,很多学生只重视开题答辩之前和进行过程中的准备工作,而对开题答辩之后的工作则极不重视,把开题报告当成了一种“期末考试”,答辩完毕后就不再考虑开题报告的问题了。实际上,开题答辩是对选题是否恰当、研究能否如期进行的一个初步检测,在答辩过程中,答辩评委往往会提许多不曾想到的问题,纠正一些可能错误的认识,帮助同学们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答辩完毕后,应该根据答辩情况,再次修改开题报告,有时甚至可能要重新选题,并且将答辩时的一些思想贯彻到今后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去。

总之,一份较好的开题报告,不能仅仅停留在开题报告的一张表格上,不仅要把开题报告的表格内容填好,同时要重视开题报告进行中和答辩后的问题,在答辩完毕后还要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这一过程的工作,开题报告的目的才算真正达到了,也为今后毕业论文的顺利写作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篇5: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构成要素

毕业设计是本专业教学中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的检验与总结。通过这个阶段的工作,我们将把所学理论知识系统运用到实践中。我们可以实施性全面了解投标文件编制的全过程,明白投标报价的计算程序,并将两者与具体的工程项目相结合,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对工程概预算知识的掌握,能具体对一工程项目编制出一个施工预算,并根据施工预算及招投标策略,能编制完整的招投标文件;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并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或单项工程作出施工组织设计;了解施工方案的确定、进度计划的编制、机械人工的配备、施工现场的布置等具体的操作与安排;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各种相关工程软件的使用。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系统化、整体化,同时发现知识体系中的不足并加以弥补。与此同时,锻炼我们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平台,使我们在进入工作单位以后很快的融入新的环境。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2003年,标志着我国工程造价计价方式由传统的定额计价方法和国际通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的转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正式发布实施,时隔五年,新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也正式发布实施。这无疑标志着我国的概预算定额管理在进一步的改革中,而改革又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重点突破。与过渡时期相适应的“统一量、指导价、竞争费”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所接受,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

仅就投标而言,我国就相对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我国的工程招投标的起点较高,随着公开招标和《招标投标法》的深入实施,建设市场必将形成政府依法监督,招投标活动当事人在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依据法定程序进行交易活动,各中介组织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市场运行新格局,在我国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不久便会与国际接轨。目前,在国内的工程建设中已经出现了诸多含有向与国际接轨方向前进的举措,如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工程索赔制度等等。而从国外的施工组织设计从编制的特点看,施工组织设计是以单个工程为对象进行编制的,有很强的技术性和综合性,需要编制人员有足够的建筑工程理论

基础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建立了比较科学、严谨、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使工程的实施,得到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随着各种规范与规程以及各种专业法规的不断地成熟与完善,现在的公路建设已基本踏入规范化建设阶段。总之,招投标和施工组织设计今后的发展趋势,无论是编制方式或编制内容,都将会有显著的变化,在编制方式上趋于组合化,在编制内容上趋于竞争特色的规范化和编制手段上趋于快速化。而这三方面的变化则是协调发展、相辅相成和缺一不可的。

三、研究重点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确定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确定资源、工期、资金的使用计划以及合理配置;

(2)做出总体施工布置平面图,确定项目部、机械设备、材料的安置;

(3)准确套用定额以编制本合同段的投标报价。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通出版社,2009

[2]办法》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4]出版社,2008

[5]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6]社,2007

[7] [8]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五、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六、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意见

负责人:

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是对我们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整理和系统运用,也是从大学生活,到工作岗位一个重要过渡。这个过程是我不断更新、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也是帮助我不断培养专业素养的过程。在此期间,我阅读了跟毕业设计所要求的知识有关的书籍及部分专业规范。我不仅从中汲取到更多、更新的知识,还对之前的知识进行了深化与延伸,从而能顺利完成毕业设计。

在这次的遂宁至蓬溪快速一级公路C3(K2+000~K8+822.5)合同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投标文件编制过程中,我在自身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主要查阅了以下文献:《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公路工程预算定额》、《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工程项目招标与投标》、《公路工程造价原理与编制》、《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公路施工手册》、《公路工程施工组织学》、《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这些参考文献为我完成遂宁至蓬溪快速一级公路C3(K2+000~K8+822.5)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及投标文件编制起了指导性的作用。如《公路工程造价原理与编制》,该书主要阐述公路工程造价原理及其工程造价的编制,主要内容包括:工程造价及管理的基本概念,定额概论,工时消耗的研究,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工、料、机预算价格的确定,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费用组成,施工图预算,设计概算及修正概算,投资估算,工程招标标底,投标标价的编制与确定,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计算机辨证工程造价文件等。《公路工程预算定额》、《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是交通部颁布的相关定额及编制办法,是我在编制投标文件时应该需要查阅的,通过定额的查找,我们了解了各分项工程的材料组成及其用量,还有各分项工程的工作内容,使我对投标报价有了总体的了解,在做设计的过程中少走了很多的弯路。

编制工程量清单时,我参考《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列项,它对指导、规范招投标工作、控制工程质量和工期、降低工程造价起到重要作用。在实施编制过程中,我对该范本清单的列制作了稍微的调整,删去了多余部分,并添加了缺少的项目。清单中的工程数量是根据遂宁至蓬溪快速一级公路C3(K2+000~K8+822.5)合同段的设计文件,经确认、复核后而算出的。

在我做投标文件时,我首先参阅了《工程项目招标与投标》。这本书也是我们学校周直老师和崔新媛老师编写的.是人民交通出版2004年9月出版的.全书包括工程项目招投标概述,工程咨询招标与投标、工程勘察设计招标与投标、工程施工监理招标与投标、工程项目施工招标及招标文件的编制、工程项目施工投标、投标策略、签订合同及合同履约等内容。本书以公路工程为工程技术背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各类工程项目招标与投标的基本理论、基本程序和方法.这本书使我熟悉了施工招标投标的各个程序以及一些投标技巧。其后我还翻阅了《工程项目招投标实务》。这本书是由刘尔烈老师编写的,由人民交通出版社于2001年12月出版。这本书主要阐述工程项目的勘查设计、监理、施工的招标和投标;工程建设材料、设备采购的招标与投标;国际工程项目的招标与投标;特许权项目(BOT)。此外,这本书还对与工程项目招投标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工程合同的签订与管理,工程施工索赔,工程项目融资、保险等进行了阐述。

《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手册》该书系统阐述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理论、方法和程序,并应运了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介绍了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动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有: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成本的关系;施工方案优化的理论和方法;近几年来采用的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方法、工艺流程、配备的主要机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实例;投标时以标书为依据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中标后以合同书为依据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的要求及特点。使我的施工组织设计得以完成。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系统地介绍了公路路基、路面及桥梁、涵洞工程的施工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土质路基与石质路基施工,稳定土路面、碎(砾)石路面、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桥涵的基础、墩台施工,钢筋混凝土桥、预应力混凝土桥、拱桥及涵洞的施工等。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让我对我段的施工分项内容中的施工方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涵洞的施工工艺,从管涵的预制,运输、装卸、安装到其施工注意事项,还有涵洞基础和沉降缝、防水层的施工,都作了详细的讲解,为我组织涵洞施工时,应该考虑什么样的问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与此同时,我还参阅了姚玉玲教授编著的《公路工程施工组织学》,该书着重讲述了要从工程的全局出发,按照客观的施工规律和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统筹考虑施工活动的人力、资金、材料、机械和施工方法这五个主要因素后,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资源消耗等作出科学而合理的安排。通过网络优化,分别对成本和资源进行优化,使工程达到最优。通过对该书的学习,对我画网络图,横道图、垂直图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我还参看了其他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在这里就不一一进行阐述了。毋庸置疑的是,这些书籍、资料和老师的指导帮助我我完成这次的毕业设计,同时有效的帮助我对以前的知识进行了有效的梳理和整合,也完善了自身知识体系。不过由于能力有限,使这次的毕业设计难免有不足之处,希望老师们给予指导。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交公路发[2009]221号),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 交通部.《公路工程预算定额》、《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 沈其明、刘燕编,《公路工程造价原理与编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4] 崔新媛、周直编著《.工程项目招标与投标》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5] 公路工程造价师培训教材《公路工程施工招投标与费用监理》 交通部公路工程定额站

[6] 全国建筑企业项目经理培训教材编委会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7] 王洪江、符长青主编 《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手册》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8] 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公司编 《公路施工手册》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9] 姚玉玲 《公路工程施工组织学》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1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89)[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

篇6:mba论文开题报告构成

(一)固话网络和移动网络的融合正在改变着电信行业的竞争格局,中国“3G和宽带时代”正悄悄向我们走来,电信业的发展已由“技术驱动”迅速转型为“服务驱动”,电信市场的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剧。同时,大量低端用户的涌入造成了电信运营商增量不增收、ARPU值持续下降的尴尬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运营商面临从传统网络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需要。外包其非核心业务,专业化发展电信核心业务,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和竞争力成为必要。外包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高速发展、专业分工细化的体现。外包,己经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重要手段。据调查,全世界的业务外包量近几年的年均增长幅度都超过了20%。在电信行业里,外包也已经成为一个运营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工具。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越来越多的电信运营商逐渐采取垂直经营模式,专心经营核心业务,培植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兼具灵活性和创造力。外包的做法己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决策层视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运营管理工具。

(二)中国网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固网运营商之一,也是中国固网运营的主导企业,无论是网络规模和技术,还是客户资源都居于前列,这为我国电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外部电信环境的急剧变化,世界电信业不断改革重组的压力、移动通信新技术的挑战以及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改变,固网运营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使固网运营商必须进行企业战略转型,如果不进行企业战略转型,固网运营商的消亡只是时间问题。中国网通提出要由传统网络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转型的三大重点举措包括业务与服务转型、网络转型和组织与人力资源转型。北京网通是中国网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在理解战略转型和企业新的定位的基础上,北京网通在网络运维、营销管理、客户服务等业务领域均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外包政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了劳务外包制员工制度,即劳务派遣制员工制度。这种全新的佣工模式,究竟能够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成为北京网通人力资源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拟从劳务派遣制员工的满意度和离职倾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这种关系的存在往往是跟激励机制的欠缺联系在一起的,在整个研究的最后,通过对研究结论的综合,可以提出对激励机制的建议,对北京网通来说,这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三)研究员工的满意度,可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导向和衡量指标,也是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服务商利润的创造源泉,因而引来了较多的重视。而如何针对劳务派遣员工的心理需求,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极大的发展他们的潜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产生较高的绩效,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北京网通正处于劳务派遣的发展阶段,正面临着如何更好地推广这种模式的问题。对此,我们选用劳务派遣员工的满意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了解北京网通目前的劳务派遣员工的现状,并为北京网通在劳务派遣制员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等方面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1、深化劳务派遣制员工的满意度研究。以往的满意度的研究,专门针对劳务派遣制度下的员工的研究较少,即使有一些针对劳务派遣的研究,也大多是国外的研究,国内的专门针对某一行业和针对一个企业的相关研究较少。另外,本研

究将对各种因素对劳务派遣制员工满意度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得出劳务派遣制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模型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2、深化劳务派遣制员工的满意度与离职倾向的研究。进一步对劳务派遣制员工的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的关系进行分析,以完善劳务派遣制员工满意度的模型,为进一步对离职率进行控制提供解决方案及理论依据。

3、了解北京网通劳务派遣制员工的满意度状况。北京网通己经开始实行劳务派遣制度多年了,这种制度运行的状况究竟如何员工在这种制度下的满意度又如何在研究中,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为北京网通实行新制度的效果提供一个反馈。

4、为北京网通进一步完善劳务派遣制度提供依据。按照现在企业的发展趋势,劳务派遣制度在北京网通肯定会继续实施下去,那么未来这种制度要作何改善,如何改善在这个研究中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为北京网通的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提供依据,为完善对劳务派遣制员工的激励管理提供建议。

二、论文内容简介

(一)近年来,外包作为一种战略成了企业管理的研究热点,员工的满意度在企业诊断中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对于劳务派遣制员工这个处于边缘状态的群体,他们的工作心理,以及对这个弱势群体的激励问题暂时还很少有相关的研究出现。本研究在查阅文献和访谈的基础上研究北京网通劳务派遣制员工满意度评价和激励的问题,关注北京网通劳务派遣制员工的职业期望和价值取向,从人本主义出发,调查影响北京网通劳务派遣制员工工作满意感的因素,了解员工的想法和满意状况,调查员工主动离职的真实原因,为北京网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供具体信息和数据,帮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自我诊断和了解现状,以便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寻找相应的资源给予纠正或完善。

篇7:开题报告写作各要素大解析

开题报告是对毕业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一个重要审核依据,那么开题报告写作都有哪些写作要素呢?下面就针对开题报告写作要素进行详细解析,希望可以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题提出的背景主要指特定的时代背景,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进行该课题的研究,该课题的研究是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确定的。一般从现实需要角度去论述。例如国家、教育部新近出台的政策法规,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现行学校教育、学科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差距。例《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操作性研究》这个课题提出的背景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新课程理念的呼唤,二是新课程实施中的“盲区”。因为新课程理念与教师课堂教学设计间出现了问题,所以就有了这个课题。课题的研究就是要建构新理念与新设计间的立体桥梁。

因为新要求、新标准、新政策、新理念与现实存在问题,课题研究就是奔着问题而来,为问题的解决而研究。问题是教育科研的支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这是课题研究的生命力所在。解决的重要问题与提出的背景间有着必然的、照应的联系,不能游离或架空。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

阐述这部分内容必须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搜索发现国内外近似或界于同一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通过历史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现状评述,重点论述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力求表现出自己课题研究的个性及特色。这一部分的内容应力求精当,力求体现自身研究的价值。

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肯定本课题目前国内外已达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指向操作层面,即通过课题研究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促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哪些好处。它的阐述是通过假设关系,勾勒出通过研究可能会或一定会产生的实践效果。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于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在理论方面的学术研究价值可能比较匮乏,但也不可否认,通过研究,可能达到了对某一相关理论的细化和补充,对某一理论进行了具体阐述与充实,或许还会产生赋予全新内涵的实用理论。这部分内容有就写,无则免。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即研究课题的可实施性,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是否具备,如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研究者的学历、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等等是否具备。它建构于先进的理念、科学的设计、扎实的功底等,一句话,就是要从若干方面说明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有实力、有能力、有潜力去完成。

五、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界定即定义,课题界定,即对课题的诠释,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说明。采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论、整合文献知识等,以分段或标题陈述的形式确定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采用分——总的方法,对课题中的研究对象、范畴、方法,抽取出本质属性分别给予概括,最终形成对整个研究课题名称的科学界定。

如: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策略研究》这个课题中,对课题的界定为: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围绕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理论和知识,积极探索与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途径、方法、手段及学校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为职业学校进行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模型。

创新精神是指人的综合性的积极稳定的创造性心理品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因循守旧而积极求新的精神,是驱动外显创新行为的内隐动力。人的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以创新精神为基础,没有创精神便没有人的一切创新活动。因此人类的创新精神是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与灵魂。

实践能力是指人们运用理论知识、操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支撑性理论也就是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理论支撑行动,科学的理论是科学研究的保证。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进行教育模式创新实验研究,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为理论依据。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相对于目的而言,研究目标是分解了的、比较具体的。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研究内容是研究方案的主体,是课题研究目标的落脚点,研究内容要与课题相吻合,与目标相照应,具体回答研究什么问题,问题的哪些方面。要努力从课题的内涵和外延上去寻找,紧密围绕课题的界定去选择研究内容。它要求把课题所提出的研究内容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小问题,也可以在课题大框架下设立子课题。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的的程序、途径、手段或操作规律,它具体反映“用什么办法做”。研究的方法服从于研究的目的,也受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制约。在具体的方案设计中,要根据各时段研究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写明怎样使用这种方法和用这种方法做什么。

九、课题研究的过程

研究过程即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中期实施阶段、后期总结阶段。每一个阶段有明显的时间设定,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要有详尽的研究内容安排、具体的目标落实,从而保证研究过程的环环紧扣,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十、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一般是指组织保证:成立课题组、健全研究机构,做到研究任务、时间、人员三落实;制度保证:制定课题管理条例、规范学习、研究制度,以激励为杠杆,激活教师研究热情;经费保证:设立课题研究专项经费,保证研究过程中相关书籍、必要设备的添置及外出学习、开展活动等的经费来源;技术保证:聘请专家担任顾问,选派骨干外出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协调:做到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十一、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课题研究也就失去了研究之意义。

篇8: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构成要素

一、课题选题目的、意义及价值

目的

在高一年级组组建课题组,通过师生调查问卷和听课观察以及理论研究,提炼出适合我校校情的高效课堂的要素,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和推广,提出不同学科不同课型高效课堂教学要素的实施建议,为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做好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意义

研究高效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的要素分析及实践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前期的一项实践探索工作。

目前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很多,比如魏书生“六步自学法”,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东杜郎口中学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等。这些名校的教学模式逐渐成熟并经受住了中高考的检验,他们的成功实践激励我们对高效课堂教学进行本土化的研究。我校是山西省示范高中,有着 年的办学历史,近年高考成绩逐年攀升,但由于生源质量一直居于市里的二流地位,所以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感到学生积极主动性不够,学习习惯和方法都不够好,教师们在三年中付出很多才取得了现在的成绩。能否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此课题的研究将会解答我们的困惑。

在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些被热捧的课堂教学模式都宣布了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彻底决裂,是“革命”而不是“改良”。那么,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合理优秀的成分有多少?教师教的力量究竟以何种方式体现?抛开形式,高效课堂的要素究竟有哪些?能否以学生和教师最易适应的方式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我校的教师队伍比较优秀,专业基础扎实,其中不乏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且教学质量高的教师,他们的高效课堂中蕴含着哪些要素?在其他教师的课堂中是否存在着可复制性?我们希望能够提炼出适合我校校情的高效课堂的要素,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和推广,为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做好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是对高效课堂教学理论的丰富。基于本校校情的研究与实践将会使高效课堂的教学形式更趋多样化;在实践过程中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会进一步完善高效课堂的评价体系;对高效课堂中高效学生的研究是对高效课堂的学生行为的关注。

本课题从实践出发,最终归于实践,研究高效课堂教学要素在各学科各课型中的实施方式,会更为有力地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他们的课堂教学行为。会对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部深入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会对广大同类型学校起到借鉴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国内外课堂教学改革发展方向及典型高效课堂的要素分析

此项内容的研究是研究课题的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课题研究首先要用比较研究法对国内外教学改革的主要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并对《中国教育报》评选的基础教育九大教学范式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形式的高效课堂的所蕴含的共同要素。

2、我校高效课堂教学要素分析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提炼学生心目中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行为要素和学生的行为要素。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提炼教师心目中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行为要素和学生的行为要素。利用统计法在对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结合之前的研究基础初步确定高效课堂的要素构成,并制定此阶段听课的观察量表。各子课题组成员分批听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且教学效果好的老师的课,利用观察法对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进行科学客观的记录,之后课题组成员再次汇总讨论,基本确定高效课堂的要素构成。

3、高效课堂教学要素在各学科各课型中的验证及实施研究

首先设计高效课堂观察记录量表和课后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确立课后效果检测题的命制原则。然后由课题组教师在平行班根据要素控制实验变量进行同一课型的多次研究课,各子课题的成员进行听课观察记录,并对学生进行效果回测和问卷调查。利用统计法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此学科此课型的要素实施方式建议。最后各子课题组进行各学科其他课型的要素实施方式研究。修订高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和课后效果检测题的命制原则。

4、高效课堂教学量表的研究与课后效果检测题命制原则的研究。

从最初听课的观察量表,到高效课堂观察记录量表,最后形成高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课后效果检测题的命制原则经过实践后修订。

课题研究的切入点

在前期国内外课堂教学改革发展方向及典型高效课堂的要素分析的基础上设计针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课题组成员讨论;之后又对校内高效课堂教学老师听课观察,目的在于渐次梳理出适合本校校情的高效课堂教学要素,为下阶段的实践探索提供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的重点

本课题从实践出发,最终归于实践,其重心在于高效课堂教学实施方式的研究,提供各学科不同课型的要素实施方式的建议。

课题研究的难点

难点有三。一是高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初步制定与修订,以及统计方法的使用。高中一线教师对教学评价与统计方法不仅是陌生,简直是无从下手。我们一方面吸收本校的心理老师参与课题研究,她对量表的制作以及统计方法的使用相对了解,另外我们还准备寻求高校的支持与帮助。二是如何进行变量控制才能使实验结果最贴近事实。这个问题我们也将寻求高校专业人士的帮助。三是时间紧,任务重。一年的时间,工作量很大,尤其是高效课堂教学要素的实施方式研究中,单是第一轮次的研究课,就要进行多次,每次课后还要进行统计分析。对此,我们有这样的打算,尽量完成任务,如果时间所限,我们就先完成部分学科部分课型的实施方式研究,其他的任务在后续课题中继续深入研究。虽然舍弃了完整性,但是追求实验结果的真实性与严谨性。

课题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我们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基于对本土师情与学情的关注,没有选择当下火热的九大范式进行移植型实验,采取渐进式改革。如果要素实施方式的研究结果更贴近九大范式,我们可以在下一阶段的课堂教学中再研究实施。这种考量,也是为了避免矫枉过正带来的折腾。

本课题研究中从最初听课的观察量表,到高效课堂观察记录量表,最后形成高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课后效果检测题的命制原则经过实践后修订。这些将使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

本课题不仅关注了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行为,也关注了学生的行为,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更为全面。

三、课题研究实施步骤、阶段性目标和最终成果 课题实施步骤

1、准备和启动阶段:2013.11 课题申报、计划制定、搜集资料、讨论分工

2、课题研究阶段:2013.12~2014.7(1)2013.12~2014.1 通过对高一师生调查问卷,课题组听课论证和理论研究,基本确定高效课堂教学教师行为要素和学生行为要素,设计高效课堂观察记录量表和课后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

(2)2014.3~2014.7 进行高效课堂教学要素实施方式研究。

3、课题总结阶段:2014.7~2014.10 全面整理分析、综合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请专家评审论证。完成课题总结报告;修订高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和课后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阶段性目标

1、希望通过调查问卷、听课观察、理论研究,教师们能对高效课堂教学要素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为下一阶段的实践研究提供思想上的准备。

2、通过高效课堂教学要素实施方式的研究使教师们能够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高效课堂教学要素实施有一个规律性的认识。最终成果

1、高效课堂教学要素分析相关论文

2、高效课堂教学要素实施方式各学科论文

3、高效课堂教学各学科实践课例光盘

4、高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5、高效课堂教学课后针对学生的问卷

上一篇:《数学之美》读后感下一篇:教育学考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