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探讨论文

2024-06-12

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探讨论文(共12篇)

篇1: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探讨论文

林业是促进我国经济产业与环保事业的重要部分,其承担着生态建设与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因此,林业工作的落实的意义十分重大【1】。从当前林业生产的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主要是由于环境保护没有得到保障,以此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给林业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要想使林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必要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使林业生产得到良好发展的同时又能保护生态环境。本文就对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进行探讨。

1.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

林业资源的规模十分庞大,其在生态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林业资源对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发挥重要作用【2】。另外,林业生态环境是广大群众对生态文化的追求,还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森林资源作为林业资源中的重要部分,对林业的生产与经济有着较大的影响。只有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才能为促进林业生产与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然而当前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还存在不足,给我国生产力带来寄到的影响。因此,恢复与发展我国林业资源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主要任务。

2.我国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荒漠化

我国在全球荒漠化国家中占据第三,总荒漠面积为153.3万km2,在当前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荒漠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危害,每年造成较多的经济损失,比如,丧失土地、阻碍公路与铁路等。

2.2洪涝和沙尘暴

洪涝灾害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影响,同时限制了主要河流流域的经济发展,每年由于沙尘暴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重大。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得知,每年由于沙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45亿元。

2.3生物多样性

我国的生物种类较丰富,虽然我国在生物保护方面提出有效的措施,但由于其它因素的影响,比如滥伐森林、环境污染等因素,给我国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我国的森林、湿地、湖泊等生物逐渐退化,我国的野生动植物逐渐减少。受到外来入侵物种的影响,我国时常遭遇森林病虫害、草场破坏等破坏,给我国经济带来严重损失。

2.4资源耗能大

我国当前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原材料的需求量逐渐增多。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违反了自然规律,再加上技术比较落后,导致林业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导致林业资源消耗量逐渐上升。

3.加强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对策

3.1科学进行生态采伐

要想使森林生态系统不遭到破坏,应科学合理的进行生态采伐,在不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进行采伐,使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得到保护。另外,在生态采伐过程中,应当尽量维护生态原有物种多样性,考虑到森林功能、景观等各个因素。生态采伐设计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林分、景观、模仿自然干扰。

3.2实施森林资源分类经营管理战略

为了达到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采取森林资源分类经营管理战略发挥重要作用【3】。该战略不但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同时又能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在实施森林资源分类经营管理具体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1)改变传统的森林资源区域划分方式,采用具有相同特性的森林资源区域划分方式,以此使森林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2)制定具有权威性、持续性。有效性的林业计划体系,其不仅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要求,还要将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意义发挥出来。

(3)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并将其落到实处,为林业计划体系的有效实施打好扎实的基础。

3.3发展食品加工业与旅游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升,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后更加追求精神需要,生态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业余生活的一个选择【4】。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林业开发商或林农可以结合具有特色的森林资源开发旅游行业。开发生态旅游业不仅能将林业资源的功效发挥出来,而且还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应在森林已有的资源与基础上进行更好地完善,打造集森林资源、商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经济体系。

4.结语

总而言之,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发展林业生产的过程中,应当做好到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不仅要采用林业资源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还应考虑到林业资源的保护。然而当前我国林业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加强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十分重要,可以通过科学进行生态采伐、实施森林资源分类经营管理战略、发展食品加工业与旅游业,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另外,还需要加强教育,加强环保、法律等方面的学习,培养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有计划的植树造林,以此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海龙,沈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兼顾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J].吉林农业,2015,20:108.[2]潘峰,林金洪.林业有害生物在防治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7:116-117.[3]刘芳,李涛,孙玲,柯书银.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结合与发展[J].现代园艺,2014,06:133-134.[4]常林.试论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J].广东科技,2013,18:151+147.

篇2: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探讨论文

一、林业生态与营林生产实现可以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

营林生产并不同于工业生产或者农业生产,可以依靠产出的产品来获得经济效益,而营林生产的经济效益主要是依靠对林业资源的采伐来获得。众所周知,林业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在营林生产的过程中,因此要保持伐种结合,在采伐的同时,也要保证新苗的培育与种植,使林业资源始终能够可持续性发展。从以往的工作情况来看,我国主要采用的是粗放型的营林生产方式,对于造林与护林方面的结合工作做得并不完善,因此造成林业资源被大量破坏。如今,人们已经逐渐识到林业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国家也采用了集约型的管理方式代替了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方式,既可以对林业资源进行有效的经营与保护,又可以促进营林生产经济效益的提高,最终实现“双赢”。

二、林业生态与营林生产的矛盾与联系

1、林业生态与营林生产之间存在的矛盾

林业生态与营林生产之间受到利益变化的影响,产生了一种相互制约的矛盾关系。由于利益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利益的取向也就产生一定改变。林地区域的承包人在林地区域林业资源的种植、看护等方面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由于承包人所承包的林地区域属于其个人的经营项目,经营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的获取经济利益,而承包人在进行林木采伐的时候,容易忽略对林木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的考虑。从长远的角度上来看,这种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效益的行为,并不能使承包人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不顾林业生态环境的砍伐,只会使该地区的林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最终导致无树可砍的情况。也不能完全禁止对林木的砍伐;如果施行只种不砍的政策,那么将会使林木区域的承包者失去承包的动力,不利于林业生态的发展。因此,在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时,要根据林木区域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对其进行衡量,并制定合理的采伐标准,既要满足承包者对营林生产的利益要求,又要保证林业生态的稳定发展。

2、营林生产和林业生态的联系

营林生产和林业生态除了具有相互制约的矛盾关系以外,还具有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从营林生产发展的长期角度上来看,对林业生态的有效保护,可以使营林生产始终可以保持有木可伐的状态,能够始终保持着高效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起到促进林业生态发展的作用。林业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离不开营林生产工作的支持,只有保持营林生产的范围不断扩大,才能提高营林生产的效率,而营林生产获得的经济效益,也是维护林业生态的资本。而营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林业生态的平衡,同时林业生态要向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两者之间始终保持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承包者在看待营林生产的获利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林业生态与营林生产的联系。

三、关于实现英灵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讨论

1、改善营林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

良好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可以使营林生产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对林业生态的环境效益也起到重要作用,是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的营林生产形势的转变已经基本完成,但由于转变并完成的时间较短,实践经验并不充足,还不能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熟练运用。因此需要加强对林业资源进行集约化生产方式的管理,以免在经营管理方面出现问题。

2、提高营林生产的技术水平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各领域的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使用科学的方法强化林业生态与营林生产的技术水平,可以使其获得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并为二者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助力。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改善,林木区域的承包者对营林成产的投资力度也逐渐加大,引进了不少优秀的林木品种,为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确保二者始终可以保持健康的发展状态。此外,由于气候条件和土质情况对林木的生长影响很大,因此在引进林木品种时,一定要注意品种的应季性,确保该品种适合在该地区与该气候条件下生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完善法律制度,健全林业评价机制

(1)完善法律制度法律作为一项具有约束性的手段,在林业生态与营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促进二者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完善林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林业的生态评价机制;而我国也正在逐渐完善林业相关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存在的不健全情况,促进林业持续发展;在完善林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要充分的考虑到我国实际的情况,不能只做理论性分析,要保证制定的法律制度可以在使用过程中发挥其实际作用,为林业生态与营林生产能够长久稳定提供坚实基础。

(2)健全林业评价机制从我国目前的形势来看,关于林业生态方面的评价机制还不健全,尤其是在维持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上,还欠缺一些实践经验与科学合理的方法。因此,我们要加强营林生产的管理以及对林业生态的保护,逐步健全林业评价机制,协调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之间的关系,保证二者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相互协调的关系。因此,要不断对二者进行调查,逐渐健全我国的林业评价机制与法律机制。

4、改变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传统结构

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因此只有加强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分析与探讨,加强对二者关系的协调,使其始终沿着正常轨道不断前进与发展。由于我国传统的营林生产方式与林业生态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从事营林生产的管理者应该不断地通过优化林业产品等方式,对林业经济的结果进行适当调整,强化林业生产的科技手段和技术,逐步完善林业生态与营林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林业资源的评分等制度,来促进二者的相互协调运作,为促进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以及提高社会水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兴华.营林生产与可持续发展刍议[J].科技致富向导.2015(01).

篇3: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浅谈

1 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

通过对2014年2月25日公布的第八次 (2009-2013年) 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表明, 我国的森林面积较第七次清查增加了1223万hm2达2.08亿hm2位居全球第五, 森林覆盖率上升了1.27%达21.63%。活立木总蓄积164.33亿m3, 森林蓄积151.37亿m3位居全球第六。天然林面积1.22亿hm2, 蓄积122.96亿m3;人工林面积增加764万hm2达0.69亿hm2位居全球首位, 蓄积24.83亿m3。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研究表明, 当前我国的林业发展正处于数量与质量稳步发展的阶段[2]。然而在面对所取得的成绩同时, 也不得不面对下一步林业生产发展的严峻形势。总体而言, 当前我国依然是属于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 不仅森林覆盖率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 同时在森林面积、蓄积等方面的人均情况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如何做好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共存是当前困扰我国林业发展最大的问题。

2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

林业资源一个规模庞大的生态循环系统, 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 其对环保与节能减排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此外, 林业生态环境不仅直接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态文化的追求, 更是我国经济与自然、资源与生态、人与环境协调统一的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而在林业资源中, 森林资源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对林业的生产与经济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只有对森林资源引起足够的重视, 并强化其保护力度, 才能让林业生产与经济的目标得以实现。但当前, 我国森力资源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大部分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生产力产生了衰退现象, 且呈生态效益功能也大幅下降, 因此, 恢复与发展我国林业资源成为了当前迫在眉睫的任务。

3 加强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对策

3.1 科学进行生态采伐

生态采伐应以不影响或尽可能减少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前提, 尽量减少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的伤害。此外, 生态采伐还应以维持生态原有的物种多样性, 将森林功能、景观等因素作为生态采伐设计的内容, 这也是生态采伐与传统采伐的不同之处[4]。生态采伐设计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林分、景观及模仿自然干扰。在林分水平上, 应全面考虑林木的树种、产量和生态多样性的组合、树种搭配、林地生产、水分、养分及能量的交换过程等内容, 让森林被采伐后依旧可以维持正常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 保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在景观水平上, 应尽可能将采伐过程模拟自然景观的特征。在模仿自然干扰的水平上, 则是模仿森林在生长中所会遇到的风倒或自燃等现象, 并通过外力干扰来帮助森林成长。例如, 科学地设计人工助燃不仅可以烧毁部分密度过大的林下植物, 还能起到杀灭森林病虫害的效果。

3.2 实施森林资源分类经营管理战略

要想实现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目标, 实施森林资源分类经营管理战略至关重要。该战略不但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于林产品的需求, 同时又以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任务, 最大程度地保障我国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5]。对此, 笔者认为, 实施森林资源分类经营管理战略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 转变传统的森林资源区域划分方式, 将以往按行政区域划分改为依据资源的自然特征予以划分, 使具有相同特性的森林资源能够划分到同一区域, 最大程度地提高森林资源的使用效;同时, 有助于提升林业管理的效率。其次, 制定出一个具有权威性、持续性、有效性及长期性的林业计划体系。该计划体系中不但要包含保障林业生产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指导内容, 还应突出生态环境的建设在其中的重要性, 最终实现用材与生态利用二者兼顾。如此一来必然会促使我国的林业生产发展能够在该体系指导下, 实现科学合理的发展, 确保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共同发展。最后, 为了保障林业计划体系得到有效地实施, 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并严格落实, 为林业计划体系的有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3.3 发展食品加工业与旅游业

近年来, 人们生活质量得到了普遍提高, 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日渐强烈, 生态旅游也逐渐成为了人们业余休闲的第一选择。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及社会发展的需求, 林业开发商或林农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森林资源来开发生态旅游行业。现阶段, 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不仅是有效发挥林业资源功能的最佳方式, 也是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扩大内需的最佳举措。所以, 应在森林已有的资源与基础上进行更好地完善, 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集森林资源、商贸、餐饮、娱乐和交通于一体的经济体系[6]。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 不但能够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功能, 还能提升林业生产与经济建设的效率, 并为人们提供更多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此外, 还可以根据林区的实际情况提供具有林区特色的副产品, 或成立副产品加工厂, 以增加林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光辉.现代林业生态建设与林政资源管理[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0 (1) .

[2]杨永华.对于现代林业生态建设与林政资源管理的分析[J].福建农业, 2015 (4) .

[3]孙俊.现代林业生态建设与林政资源管理的关系分析[J].吉林农业, 2011 (8) .

[4]陈波.兴仁县现代林业生态建设和林政资源管理探讨[J].广东科技, 2014 (20) .

[5]黄军, 陆柳春.探讨现代林业生态建设与林政资源管理[J].现代园艺, 2014 (10) .

篇4: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浅谈

关键词 林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生态采伐

中图分类号:S718.5;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1--02

林业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和环保事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的林业事业应当在改变原有的生产发展模式基础上,制定出一条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创新路线,促使我国的林业事业能够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实现良好的发展[1]。

1 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

通过对2014年2月25日公布的第八次(2009-2013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表明,我国的森林面积较第七次清查增加了1223万hm2达2.08亿hm2位居全球第五,森林覆盖率上升了1.27%达21.63%。活立木总蓄积164.33亿m3,森林蓄积151.37亿m3位居全球第六。天然林面积1.22亿hm2,蓄积122.96亿m3;人工林面积增加764万hm2达0.69亿hm2位居全球首位,蓄积24.83亿m3。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的林业发展正处于数量与质量稳步发展的阶段[2]。然而在面对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下一步林业生产发展的严峻形势。总体而言,当前我国依然是属于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不仅森林覆盖率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同时在森林面积、蓄积等方面的人均情况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如何做好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共存是当前困扰我国林业发展最大的问题。

2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

林业资源一个规模庞大的生态循环系统,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对环保与节能减排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此外,林业生态环境不仅直接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态文化的追求,更是我国经济与自然、资源与生态、人与环境协调统一的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而在林业资源中,森林资源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对林业的生产与经济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只有对森林资源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强化其保护力度,才能让林业生产与经济的目标得以实现。但当前,我国森力资源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大部分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生产力产生了衰退现象,且呈生态效益功能也大幅下降,因此,恢复与发展我国林业资源成为了当前迫在眉睫的任务。

3 加强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对策

3.1 科学进行生态采伐

生态采伐应以不影响或尽可能减少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前提,尽量减少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的伤害。此外,生态采伐还应以维持生态原有的物种多样性,将森林功能、景观等因素作为生态采伐设计的内容,这也是生态采伐与传统采伐的不同之处[4]。生态采伐设计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林分、景观及模仿自然干扰。在林分水平上,应全面考虑林木的树种、产量和生态多样性的组合、树种搭配、林地生产、水分、养分及能量的交换过程等内容,让森林被采伐后依旧可以维持正常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保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在景观水平上,应尽可能将采伐过程模拟自然景观的特征。在模仿自然干扰的水平上,则是模仿森林在生长中所会遇到的风倒或自燃等现象,并通过外力干扰来帮助森林成长。例如,科学地设计人工助燃不仅可以烧毁部分密度过大的林下植物,还能起到杀灭森林病虫害的效果。

3.2 实施森林资源分类经营管理战略

要想实现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目标,实施森林资源分类经营管理战略至关重要。该战略不但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于林产品的需求,同时又以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任务,最大程度地保障我国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5]。对此,笔者认为,实施森林资源分类经营管理战略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转变传统的森林资源区域划分方式,将以往按行政区域划分改为依据资源的自然特征予以划分,使具有相同特性的森林资源能够划分到同一区域,最大程度地提高森林资源的使用效;同时,有助于提升林业管理的效率。其次,制定出一个具有权威性、持续性、有效性及长期性的林业计划体系。该计划体系中不但要包含保障林业生产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指导内容,还应突出生态环境的建设在其中的重要性,最终实现用材与生态利用二者兼顾。如此一来必然会促使我国的林业生产发展能够在该体系指导下,实现科学合理的发展,确保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共同发展。最后,为了保障林业计划体系得到有效地实施,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并严格落实,为林业计划体系的有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3.3 发展食品加工业与旅游业

近年来,人们生活质量得到了普遍提高,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日渐强烈,生态旅游也逐渐成为了人们业余休闲的第一选择。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及社会发展的需求,林业开发商或林农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森林资源来开发生态旅游行业。现阶段,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不仅是有效发挥林业资源功能的最佳方式,也是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扩大内需的最佳举措。所以,应在森林已有的资源与基础上进行更好地完善,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集森林资源、商贸、餐饮、娱乐和交通于一体的经济体系[6]。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不但能够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功能,还能提升林业生产与经济建设的效率,并为人们提供更多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此外,还可以根据林区的实际情况提供具有林区特色的副产品,或成立副产品加工厂,以增加林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光辉.现代林业生态建设与林政资源管理[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0(1).

[2]杨永华.对于现代林业生态建设与林政资源管理的分析[J].福建农业,2015(4).

[3]孙俊.现代林业生态建设与林政资源管理的关系分析[J].吉林农业,2011(8).

[4]陈波.兴仁县现代林业生态建设和林政资源管理探讨[J].广东科技,2014(20).

[5]黃军,陆柳春.探讨现代林业生态建设与林政资源管理[J].现代园艺,2014(10).

[6]牛宝森.兴隆县现代化林业生态现状及发展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4(6).

篇5: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探讨

摘要:生态建设是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本文就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水平的策略及加快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建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林业林业建设生态工程

生态林业是现代林业的基本经营模式,是根据“生态利用”原则而组织的森林经营利用制度,它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在促进林产品发展的同时,为人类自上而下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的环境。生态林业本质是实现自然与人工森林生态资源的生态平衡,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生态林业建设水平的策略。

1、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生态林业建设的生命力所在,生态林业的建设、经营一定要和政府可持续发展战略合拍。在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基础上,建设可以造福当代人利益的生态林业,让林业资源可以有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可以符合群众对林业资源的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达到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共赢。生态林业建设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实施科学完善的规划部署,科学的按部就班的建设不但可以优化生态环境,还可以促进林业资源的生态林业。目前的生态林业基本是自然保护区、原生林、海岸线与风沙带地区的森林系统为主,同时包

括库渠、居民区、道路、田野周边、水域两岸等地段的防护林。生态林业有着点、面、带、线相贯穿的网络状布局特点,是结构清晰、重点突出的和谐生态环境,可以在整体上确保生态林业的科学规划,可以多方发挥出生态林业的自身作用,达到环境改善与经济增收的要求。

2、生态林业的稳定和形式多样化由于林业的长期性,生态林业的规划结构要保持稳定,可以充分的起到优化的社会、环境与经济效益。由于各个省市的气候、生态、地质、经济状况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纯林式、牧业式、林工式与林渔式等林业建设方式大量的应用在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中。包含许多生物种类、各种层次结构的生态林业可以更大程度的保障林业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化和结构稳定,达到科学的使用森林资源。

3、生态林业的均衡适应性建设生态林业是否能够适应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需要,是否能够适应地区森林资源的发展与利用。生态林业的建设要能够起到良好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就需要按照经济的客观发展水平实施科学规划,符合所在地的现有经济条件与客观自然条件,达到有着完备作用和良好效益的生态林业链。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优化生态环境、增长林业资源,维护生态均衡,而这些内容都是随着环境条件是动态变化的,因此要在规划中科学考察其均衡性与适应性。

4、生态林业的一体化和多功能化建设生态林业本身以及与外部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可以协调发挥每个结构部分的作用。建设生态林业不但可以治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现象,而且可以明显的产生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形成了两性的前后内外、上下左右彼此促进的良性循环。生态林业不但是有着明显的经济目的的人工工程,而且是生态环境的改善工程。生态林业在环境保护和林业资源的生产使用上都明显强国不科学的人工生态系统与原有自然森林等。

二、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深远影响及历史性变化回顾我国林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森林资源经受破坏、恢复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建设指导思想逐步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林业地位、作用、性质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尤其在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经济实力显着增强,经济结构实现重大调整,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我国总体实现小康,并开始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与此同时,社会对林业的需求也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即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止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首要需求;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深刻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存和生产方式,对森林资源作为生话和生产原料的单一经济需求,逐步发展为提供林产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发展森林文化等多样化需求,并呈现为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的双重要求。

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建成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在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三个坚持”:第一,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林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第二,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即要做到建设与管理、保护与治理、兴利与除害并重、并举,以此实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第三,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即将增加资源总量、优化资源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加强资源保护做为工作重点,把林业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四、加快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建议。

1、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一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二要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三要进一步提高地方

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2、突出重点,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第一,大力加强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沿海防护林,突出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林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等;第二,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第三,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乡结合部要大力发展环城绿化带、郊野公园、隔离林带,农村牧区要重点构筑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和发展庭院林业。

3、科技引导,强化工程的技术含量。

第一,要重点开展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并加快低质低效林改造,做好国家森林抚育试点;第二,围绕林业良种壮苗选育、中幼林抚育、速生丰产林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等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第三,侧重种群选择及种群匹配工程,并考虑种群之间在生长时间、节律上的搭配,生态工程的工程措施应侧重生态环境重建中必须采取的技术。

4、提高造林质量,加强森林经营和保护管理。在造林工作中要制定出具体和可操作性强的规划,用于指导生产,在造林生产中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组织施工,确保规划落到实处。要规范造林技术,完善造林机制,提高造林质量,充分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造林后的管护工作要及时跟上,建立健全管护机构,组建管护队伍,购置管护设备,建立管护制度,确保管护工作落到实处。做好资源培育,资源保护和资源管理工作,严格林地和森林采伐利用管理,真正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5、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建设激励机制。探索多渠道筹集补偿基金制度,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地方补偿基金制度。积极探索分级管理,分类补偿政策,制定合理的公益林采伐利用政策,探索分步实施公益林国家赎买机制,赋予林木所有者补偿基金支配权。要努力形成生态建设的激励机制和内在动力政策体系,使地方政府、群众、投资者的积极性得到保护和发挥,确保工程建设稳定、协调发展。

篇6:生态环境建设与林业发展分析论文

摘要:众所周知,森林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离不开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均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基于此,要合理保护森林资源,进一步促进林业发展,提高森林质量。与此同时,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是当下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生态保护;林业发展;生态环境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生存发展与社会经济增长的基础。当前,我国经济体制已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只有加快生态建设,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下本文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有效措施与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1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森林资源匮乏

现阶段,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占有量仅达到世界平均森林面积占有量的20%左右,而人均森林蓄积量也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同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也相对落后。

1.2相关政策不够完善

由于林业生态环境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之政府及国家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并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支持,对积极参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的社会力量没有有效的奖励机制或完善的林业生态效益保护体制等,进而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产生影响与制约。

1.3法律意识较淡薄

由于生态环境的法律与法规不够完善,宣传力度不够,相关部门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从而导致广大群众没有形成健全的生态保护、水土维持意识,使生态破坏严重;又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使一些林业工作者对生态进行保护与治理时,无法可依。

1.4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有待加强

长期以来,尽管我国在水土流失、林业资源的生态建设等基本防治措施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在林业生态资源的建设方面,由于树木的品种较单一,树种在种植结构以及搭配方面还不够合理,治理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效果不够突出与明显,远没有达到生态经济效益的预期目的。因此,还需要加大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力度。

2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措施

2.1强化人们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

组织与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并创建绿色文化,发展绿色经济,以及提倡建设绿色家园,进一步加强全民生态建设和保护意识、责任意识与参与意识,力争营造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

2.2制定与完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规划

在实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前,一定要做好整体规划,要从全局出发,完善系统的规划布局,并针对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比如,对沿海城市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要加大整治,对内陆与东北地区的`林业砍伐,要强化管理。

2.3对森林资源加强管理

做好森林资源的培育、管理与保护工作,才能更好地发展林业经济。森林资源具有三大效益,对现在及未来的利益有着直接的联系。一般来讲,林木都具有较长的生长周期,其间易受到破坏,且难以恢复。因此,要对森林资源时时管理与保护,以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

2.4加大对森林保护、建设的投入

众所周知,当下森林在环境工程里所起的作用与地位非常重要,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森林对于环境自身有较强的调节能力,同时对污染也有较强的改善功能。因此,在森林的建设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合理规划,促使森林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对不同的地理及周边环境,需要在进行森林建设过程中,合理选种,尽可能选择一些净化功能较强的品种,以及较强繁殖与适应能力的品种。当然,对后续的维护工作也不可忽视,对某些自然灾害要及时治理,比如,在虫害等方面,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最大限度地保障森林的安全。值得注意的是,相关部门要做好资金上的有力支持,并及时准确到位,尽量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资金断流现象发生。

2.5完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管理工作

加强林业建设,是保障生态建设的重要工作。因此,要做到不断完善并建立健全基本建设项目,使营林质量得到较大提高,不断增强林业队伍的建设。现阶段的林业生态环境正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加强环境资源基本管理,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与科学保护可利用与开发的林业资源,通过林业资源的基本管理工作,促使每个林业工作者及广大人民群众尽已所能为林业资源作出应有的贡献,切实对林业资源保护工作引起重视,进而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并提供保障。

3结语

篇7: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探讨论文

林业产业发展林业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并非水火不相容,不可调和,虽然相互矛盾,相互制约,但却也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矛盾与影响。林业产业发展本就以森林资源为原料基础,因此,为了适应大力发展轻工业要求,扩大林业产业发展力度,势必需要更多的森林资源,而林业生态建设则要求保护森林资源,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开采程度,二者之间本省就是一对矛盾,相互之约。二、依存与促进。要想是林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更长远的未来,森林资源的作用不可替代,这就需要通过林业生态建设,加强保护恢复,以期实现可持续再生,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与源泉。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间固然存在冲突,仍然可以协调。林业产业应当实现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重视生态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林业产业可以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既能实现林业产业大发展,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两全其美,互利共赢。

4小结

总而言之,不管任何工业企业都不能只顾追求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目光短浅,要纵观全局,清晰认识到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谋得更久远的未来。本文只是就林业产业现状,论述了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关系,希望为林业产业正确发展提供一点建议,也为其它工业产业树立典范与案例。

篇8:浅论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

目前我国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问题。我国的森林总量达90多亿m3,植树造林是林业生产的主要效益来源,由于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虽然森林的面积在不断扩张,但森林的质量水平却不断降低,林业生产的资源在结构组成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每年因为荒漠化的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数十亿美元,荒漠化造成的土地丢失、河流阻塞等问题经常发生。

2 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不和谐的原因

我国仍处在发展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各种原材料的大量支持。目前我国对林木资源的生产利用技术相对落后,无法将林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得消耗大于生产,造成林业生产不良状况的出现。由于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很多地区占用森林种植粮食,森林资源的面积不断减少,带来生态环境的恶化。此外人们不注重保护土壤,在耕作时造成土壤的破坏,对今后植被的恢复与利用也是非常不利的。

3 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3.1 合理采伐保护生态环境

合理采伐树木保护森林生态系统,避免消耗大于生产的现象发生。在林业生产计划采伐生产时,不仅要考虑获得足够的木材还要综合考虑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树木种类的搭配、森林的整体景观等多方面的因素。生态采伐计划的实施需要涉及到几个层面,首先林分层面需要综合考虑林木的物种、产量及品种的选择搭配,还要考虑生态环境物种的多样性、森林的景观等,只有将这些因素合理考虑才能进行合理的采伐。合理的采伐生产完成之后,要保证生态系统不被破坏,保证生态系统的结构合理,还能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景观水平层面上,在实施采伐时模拟自然的景观特征。还可以模仿自然界的干扰,比如模仿树木生长会遇到的自然现象,狂风、暴雨、自燃等情况,通过对树木进行这些外力的干扰从而促进树木的有力生长。对林木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人工助燃,可以减少林木的害虫、去除生长密集的物种。风可以为不同的物种提供生长的环境,由于物种大小的不同,风可以形成林隙为植物生长提供需要的环境,促进林木的快速生长。

3.2 合理经营保护森林资源

在林业生产中要保证生态环境的建设,既要保证经济效益做好林业生产的分类经营还要不断完善森林资源的建设。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提下,根据区域划分,科学的管理控制好森林的分类经营。可以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对森林进行分类经营的管理方式,按照资源的自然属性进行区域的划分,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林业生产计划是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的,制定出的计划体系是具有权威性的,这对森林资源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保证了计划体系的有效实施,明确了任务目标。林业计划体系是将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既保证林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满足市场需求又保证了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加强种植与生产,对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我们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实现林业生产的计划体系,将计划落实到位,维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4 结束语

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是同等重要的,在发展林业生产时不能忽略生态环境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也要促进林业生产。要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的大前提下推动林业生产,不断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不断推动我国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篇9: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探讨论文

摘 要 目前,我国已经逐步成为世界林业产业大国,林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林业资源众多,为使林业生产建设有序进行,必须做好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首先,介绍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及森林资源概况,然后分析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与林业生产建设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及促进林业生产建设持续、稳定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生产建设;关系

中图分类号:S757.4;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2

1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及森林资源概况

1.1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林业规划、决策的依据,是林业生产的基础,是森林资源管理的前提。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由3个部分组成:林业规划、林业调查和林业设计。其中林业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林业的发展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森林经营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林业调查分为以下3类:一类调查是以全国或某个较大的区域作为调查对象的资源调查;二类调查是为林业资源规划设计而开展的调查工作;三类调查是为作业设计提供依据[1]。这三类调查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森林调查体系,这个体系是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此外,林业设计涵盖了诸多的设计内容,造林作业设计、林木采伐作业设计、低产林改造设计、林木移栽作业设计、森林抚育设计等。

1.2 森林资源调查

我国第八次森林资源调查的部分结果见表1。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森林资源从2009-2013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森林资源的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升,对于我国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2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与林业生产建设的关系分析

对于林业生产建设而言,土地是其最为基本的生产资料,森林则是其经营利用的主要对象,整个生产建设过程由3个部分组成,:造林、营林和森林开发利用。林业生产建设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如占地面积大、生产周期长、容易受到环境的制约等[2]。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与林业生产建设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与造林之间的关系

在林业生产建设中,造林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造林时,需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编制出合理可行的土地利用规划;同时,要优选造林树种。在造林工程开展的前期阶段,需要制定造林规划设计,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它决定着造林是否进行、造林规模、完成年限等[3]。林业规划中的专项规划包含造林工程项目,由对林区的调查结果,可以为造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2.2 与营林之间的关系

通过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能够对目标区域内林木资源的分布情况、林木品种、消长变化等内容加以了解和掌握,由此可以使目标区域的林业经营状况以较为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依据林业调查结果,可对森林进行资产化管理,并针对当前林区经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补救,从而使林业经营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由此可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对于林业经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3 与森林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

在林业生产建设中,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将林区中的资源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传统的森林利用有着较大的局限性,致使大量原本存在于林区中的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部分资源过度消耗。通过林业调查,能够掌握森林资源的消耗结构,有助于控制森林内资源的消耗。

3 对策建议

为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作用能够获得充分发挥,应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进行不断完善,下面就此提出对策和建议。

3.1 加快信息化建设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大,为此,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可对互联网进行利用,借此来提高调查规划设计效率。互联网上有着非常全面的信息和各种各样的知识,通过对它的利用,能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从本质上讲,对网络平台的利用是技术和观念的更新,是提高工作效率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4]。为此,可加快建立林业地理信息系统,将数据统计与计算机数据、遥感技术等结合到一起,借助GIS技术、RS技术、GPS技术和森林资源数字模式等手段,将各类先进的技术成果运用到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当中,以此来提升工作效率,为林业生产建设提供服务。

3.2 积极转变观念

近年来,国家对林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大幅度提高,各级有关部门也都纷纷加大了对林业工作的关注力度,由此给林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这一背景下,基层林业部门应当抓住机遇,处理好林业生产建设、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基层林业部门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构建起一套内容完善的林业调查规划标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弥补调查报告及规划方案中的不足,为国家林业部门制定林业发展方向提供依据。在当前形势下,国家对林业调查规划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此,基层林业部门应当积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从以往单一的生产服务模式向分类经营、造林抚育的多样化服务转变。在林业资源调查中,要本着全面、详细、具体的原则,对林区自然生态环境、林木采伐、营林造林、木材市场以及林业科研动态等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研究,实现基层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合法化的目标,为林业生产建设提供科学、全面、详实和具体的调查规划报告,促进我国林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3.3 健全规章制度

想要实现基层林业调查规划工作向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合法化的方向转变,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由于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性质比较特殊,为此,基层林业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问责制度。由基层林业调查人员提供的相关调查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不但对林业生产建设有着直接影响,而且还关系到整个林业的发展,鉴于此,基层调查必须对自己的调查工作负责,对所提供的调查数据负责。通过问责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使基层调查人员对本职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还能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有助于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水平的提升。为确保该制度的落实实施,应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调查规划工作中有良好表现的人员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对调查工作不负责、数据错误率高的人员应进行一定的处罚。

3.4 强化职业道德建设

林业调查规划是一项比较特殊的工作,其对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为此,应当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并加大对相关人员的继续教育力度,借此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在队伍建设上,应当为工作人员的成才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通过竞争上岗,使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进而推动基层林业调查规划队伍的发展。此外,可以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讲座、播放相关教育类视频等形式,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方式,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借此来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

4 结论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其中涵盖的内容较多,它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与林业生产建设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为了进一步推动林业生产建设,各基层林业部门应当加快信息化建设,并积极转变观念,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健全,加强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确保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有序进行,这不但有助于调查规划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而且还能为林业生产建设提供更加详细、可靠的依据,对于我国林业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松,尚玉霞.浅析林业技术发展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1):28-30.

[2]张绍飞.浅谈林业建设中乡镇林业站的重要作用[J].农技服务,2014(8):20-22.

[3]张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1):10-12.

[J]孙燕飞,宝力道.加强林业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的重要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6(1):54-56.

[4]王向新,潘伟民.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 促进林业现代化发展[J].林业勘查设计,2015(11):76-78.

篇10:林业生态建设困难与对策论文

我国西部偏远地区,人们思想观念落后,在目前的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中,许多人对林业生态的本质缺乏正确的认识,只是单纯认为林业生态建设就是大量的植树造林,增加植树造林的面积就等于完成了林业生态建设的任务,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导致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未能深入开展下去。

1.2缺乏完善的应急措施

许多地方在雨季、干旱和病虫害防治方面没有完善的应急措施,在遇到不同的自然灾害时无法及时进行预防,只能在灾害过后重新建设,不仅造成树木资源的浪费,而且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

1.3各部门间缺乏协调沟通

生态林业建设工作是一项整体性的工作,只有各部门有效地协调沟通,才能达到良好的配合,从而提高建设效率。但在目前的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中,各部门都处于独立运作的状态,而且缺乏沟通和协调,信息不能及时进行传递,各部门在工作中各自为政、缺乏联系,导致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处于一种无序性和随意性的状态,使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结果受到较大的影响。

2解决对策

2.1植树造林,人人做起

地球只有一个,地球在人类近几十年的严重破坏下,气候变化了,海平面上升了,而且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而植树造林能够缓解大气变化,减小海平面上升的趋势。植树造林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生存环境,并造福于子孙后代。所以,造林应从每个人做起,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导致子孙后代无家可归。

2.2提高林业部门防治灾害的能力

在林木培育之初,应当充分考察当地的生态环境,合理选择树种,对于生长状态良好、抗病虫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强的树种重点进行培育,同时栽植草类等多种类型的植物,避免森林结构单一化,对各种灾害进行预测,做好林木的检查检疫工作,防止病虫害的入侵,出现灾害时及时给出应急方案,保护植被的.生长安全[2]。

2.3加强各部门合作与交流

林业生态建设要立足于增加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满足全社会林业产品的需要。同时,在林业产业发展中注意解决林业生产经营者的收入问题,同时注意保护其合法权益,增加林业工作者的经济收入。积极推进林业部门与国土、规划、行政执法等其他部门的沟通交流,尽量减少资源的浪费,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加大人工林培育面积,不但要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而且不断创造新的森林资源。

3结语

在发展林业生态建设时,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不断调整布局和规划,在保持林业生产稳定增长的同时,建立起结构稳定、优势突出的森林生态系统,合理地开发与利用森林资源,使林业可以持续为生态建设提供服务。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必须要有全局发展的意识,将林业生态建设纳入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协调各单位对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支持,做到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努力促进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倩.浅析生态林业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12):227.

篇11:山区林业生态建设现状与对策论文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问题;解决方法

1、引言

森林是大自然的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林业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之一,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必要方面,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有着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地位。长期以来,人类的频繁活动与伐木使用,给自然生态带来了很大程度的伤害,我们国家近期来实施的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护、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修复和维护了现有生态系统的平衡,但林业生态建设依然具有非常严酷的考验,因而,我们必须加快实行以追求生态环境最大平衡为目标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令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等多方面保持最佳状态,从而持续良性运行。

2、甘肃南部山区林业状况简述

2.1大致情况

甘肃南部属长江中上游、黄河中上游和青藏高原区域交汇地带。区域内,白龙江林区是全国九大重点林区之一。区域内林业生态建设单位,是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重点实施单位,也是长江与黄河中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和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绿色屏障,更是甘肃这样一个地处内陆、干旱少林地区不可或缺的绿色宝贵资源。区域内,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国家一二类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濒危物种零星分布种类较多,是从事科研与保护获取生物基因的天然宝库。

2.2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辖区内有效资源开发建设不完善。特别是江河水系小水电无序开发建设表现最为突出。大小水电站密罗其布,上一个电站的出水口就是下一个电站的进水口,河道要么是蓄水池、要么就是断流干枯;生态活水,一度成了暗流和人造水池。河水流动的天然净化功能大大减弱,江河流动生态动能一度被转换为电能,江河流动生态动能产生的蒸腾作用锐减,森林小气候环境遭到破坏,对护林防火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水生动植物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甚至遭到了灭顶之灾,导致生物多样性和种群多样性遭到破坏。

2.2.2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与旱涝灾害频繁。山势陡峭,河川狭窄,地表径流加快,降水很快通过江河流失,极易集聚形成洪涝灾害。舟曲县2010年“8.08”特大泥石流自然灾害,14个社区村落的沿河房屋冲毁倒塌,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造成1000多户家庭,无论平凡或富裕,无论幸福美满或矛盾门争,顷刻间荡然无存。旱涝灾害已成为制约地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瓶颈。

2.2.3发展和保护面临新的挑战。区域内绝大多数市县为国家重点扶贫的贫困县,林业生态建设区域内的乡村贫困发生率至今依然高达41%,农林牧交错,生产、生活与生态建设保护矛盾较为突出。林木盗伐、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现象时有发生。2016年迭部“2.02”森林大火就是因为偷砍林木人为引起的。加之我国粮食策略和土地策略整改之后,各种以开发建设为名目侵占林地的案例增多,一面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面是生态建设保护,人民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降低,无疑会制约生态建设后劲。

3、林业生态建设对策

3.1用全新理念指导林业生态建设

3.1.1生态示范区(生态移民)、生态旅游、原料林基地、生态公益林和经济林致富工程、山区综合开发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机结合建立短、长期协同的发展大方向。

3.1.2在生态合理性的基础上对涉及到林业方面的各类问题、重大策略以及大型项目必须认真调查和实地考察。以祁连山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遭受掠夺式开发严重破坏问题引以为戒,对区域内开发建设进行重新评估审定。

3.1.3在资源和环境可接受和可维护的范围之内进行原有资源的维护与合理使用,在增加经济总量的同时,不能单一依靠不断投入来实现经济增长,不能发生资源枯竭、生态系统遭破坏等现象。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必须维护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几方面协同前进。靠山肯定是要吃山的,但是怎么吃,决定了能否吃得下去,能否吃得长久。

3.2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依法保护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充分发挥森林公、检、法专业执法队伍优势和森林消防专业队伍作用,强化与地方政府各部门间的强强联合,开展林区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做好保护与开发、经济与生态、人文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3.3依托科学方法、齐头并进,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效率。

3.3.1大力宣传和人才培养相结合,满足森林生态环境监测、科技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多方面展开节约能源,减低消耗,加强碳汇工作力度,有效实施碳汇补偿机制。

3.3.2资金筹措、政策扶持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结合。强化政府职能,重点实施“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地)、“三滩”(江滩、河滩、湖滩)、“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地旁)、“两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绿化。

3.3.3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林业生态建设着重以提高林木保有量和森林碳汇总量为目标,彻底改变重造轻管、只造不管的现象。

作者:刘东汉 单位: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

参考文献

篇12: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对策与途径论文

1.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为持续的、稳定的、适度的、协调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加强社会的和谐与其稳定发展,实现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与使用。同时,通过加强社会管理秩序,达到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生态平衡之间的循环。此外,在伦理方面,还要严格遵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其中主要包括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系统方面的和谐发展,且其主要通过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对环境的保护,进一步达到社会的文明与公正,推动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1.2效益一致的原则

从我国现阶段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目标发展情况来看,其主要可以使林业拥有强大的自然在生产与社会再生产能力,并且在生态效益等方面还可以实现生态的`再生产,尽可能保证林业资源的自然生长速度略大于社会发展对林业资源的利用速度。同时,还可以实现其经济效益方面的再生,这主要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生产收入要大于社会发展的支出,最终达到有效增加林业扩大再生产实力的要求。

2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现状分析

2.1林业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部分行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开始不计后果的大肆利用身边的资源,并对现有的林地进行乱砍滥伐,从而获得建筑场地。此外,一些家私企业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无限度地开发利用林地资源。这样的行为造成的后果是将林地变为荒地,将原有的有机土壤变为贫瘠的废土,生态林业环境日益恶化,而如果依旧按照此种态势发展下去,最终必然会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

2.2生态林业建设和市场发育滞后

因人们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或观念淡薄,进而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未对环境保护做投入的费用以及自然资源的退化情况建立物质与资源平衡体系,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通常都不重视自然资源所发生的变化。到目前为止,我国都还未建立有关林业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基本处于经济体制转型阶段,进而导致我国林业市场发展出现滞后问题。

2.3法制观念薄弱

上一篇:贵州省普通高中会考管理系统下一篇:二十四节气之冬至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