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2024-06-17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共9篇)

篇1:浅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摘要:(1)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2)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3)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4)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教材教师学生德育合作者

教育部长周济曾经说:“切实把德育放在首位,真正把德育落到实处。”我们教学时想到了吗?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我们教学时做到了吗?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而且课堂教学既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更是展现教师职业道德的舞台,教师自身的知识、生活经验、人格素质、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工作方法乃至兴趣、爱好都是课堂教学内容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此处的“德”除了教师自身应有的高尚品德外,还包含教学中应遵循的道德。正是这些“德”构筑成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正是这种魅力,使课堂教学闪烁出奇异的光彩。

一、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一)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精神的角色特征。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强调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事实证明,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心灵和学生对话,用真诚感受他们的快乐和痛苦,他们才能真正地信任你,你才能从根本上对他们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

(二)走下讲台,做学生学习德育的合作者

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外,课下也要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德育教育,平时多和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并给以循循善诱,激励他们积极上进。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导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朋友;既是教学的合作者,也是学生学习的热心指导者;既是为成教学目标“学习共同体”的一员,也是关怀学生成长的有心人。例如,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学生喜欢用本地话来讲粗话骂人,因为他们都以为外地人听不懂,那么在教师碰到这种情况时,就得耐心的去教育,而不是狠狠地批评学生。其实这种情况我在课堂上也是经常碰到的,有时候叫学生做练习,他不会做时同样用本地粗话来说,虽然不是有意骂人的,但毕竟他也是在讲粗话,那么我们做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得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去教育自己的学生不能讲粗话,这样的行为是不礼貌的,会影响到他们的成长的呀!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真理的占有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知心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心诚意善地交流。这样不仅是教师身体走下来,心灵也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既熏陶学生品质又浓厚师生情,教育效果会立竿见影。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数据的收

用心爱心专心 1

集、整理与描述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还有就是当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就会有放弃的心理,那么教师就可以讲述例如陈景润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还有关于数学家沈括的一则少年立志小故事,曾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的钱学森的故事等等。这样既可以给学生增添民族自豪感,又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所以,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而且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感受到爱国主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三、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我们教学中的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同样也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

四、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仅的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所以要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例如:有一次我在讲课时叫学生把课本中加黑的那些文字画一下,全班同学都笑了。但有一个男同学却低下头了,一下子眼中含有泪水,我当时也蒙了,但是又不能马虎的应付这些孩子。经我询问才知道别的同学给他取的外号就叫黑字体,所以在这时候我就跟全班同学说给同学取外号本身就是对同学不尊重、不礼貌的行为,要是别的同学也对自己取外号那你的感受又是怎么样的呀!后来全班同学当堂就跟那个男同学道歉,我觉得自己以后在上课时就要特别注意讲那些重要的定理时该怎么说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德育的教育,然后再做学生学习的对话者。也只有与学生平等交谈,才能在对话中发现学生的思想,在对话中感受学生的感受,在对话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其学习的内趋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所以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关于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论文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数学教师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的言传身教

在教学中,我不会轻言放弃学困生,而是告诉他们:“我们是一个整体,要共同进退。”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养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行,从而整个班级呈现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也就是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如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智育、德育巧妙结合,相得益彰,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从课本内容挖掘德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1.从数学教材、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渗透。

(1)以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后的“小资料”、“你知道吗”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祖冲之对圆周率进行运算得出杰出成果3.1415926<π<3.1415927;我国著名的数学典籍《九章算术》首次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使得代数学于公元前2000年就已经产生,等等,这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好的教材。

(2)用数学家的事迹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崇高理想。

榜样对青年学生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数学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事迹是非常必要的。如:华罗庚从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为数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数学家希伯索斯发现了无理数,他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坚持这一发现。向学生生动地介绍古今数学家的崇高思想和光辉业绩,能激励学生奋发学习。这样做有利于造就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在情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材中的情景引入(教师根据内容创设情景)、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都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谦让、团结协作和关心他人。

(4)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概念很多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许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

导、归纳、概括、推广、发展、应用的。

例如: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统计中路线的问题等。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数学内容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具体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领会事物的绝对与相对、现象与本质、静止与运动、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量变与质变、实践与认识、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在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主题活动来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了折线统计图(某地的水土流失情况统计),学生可以从题目中联系生活实际考虑到我们生活的环境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调查统计,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

三、德育渗透应注意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量力性原则。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思想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和思维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德育素材,做到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2.适度性原则。

防止形式主义,将数学课变为政治课,那将失去数学课的教学本质。

3.系统性原则。

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遵循教育原则,将德育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中,持之以恒长期地进行熏陶、渗透,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4.情感性原则。

讲究艺术性,充分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教师动之以情,才能激学子之情。

5.重点性原则。

突出一个主要的观点进行教育,不求面面俱到。

6.策略性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注意策略,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重在经常性地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正确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真正提高数学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篇2:浅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向荣小学徐艳霞

内容提要: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对学生的品德思想进行教育。信息技术虽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但也离不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觉得要根据信息技术教材的要求,结合信息技术自身的教学特点,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德育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强调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品行。本人就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践及学生实际情况,谈谈在信息技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

一、结合教材为学生进行德育创设情境。

教材中存在着许多潜在德育因素,教师要善于从信息技术教材中发掘出这些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适时教育,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我们家乡取得的辉煌成就,从中体会自豪感。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PowerPoint插入图片、文字时,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奥运在我心”的情境,课始让学生欣赏一段刘翔百米赛跑夺冠的短片,让学生体验奥运夺得金牌那一刻胜利的喜悦,而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为祖国骄傲等激动心情。而后,为学生准备了大量关于奥运夺冠的图片及有关北京奥运的相关图片文字(福娃)。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而且互相合作,按要求完成了作品。

在本节课中,学生不仅学习了有关PowerPoint插入图片、文字的知识,而且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极有说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在课堂实践中得到了更好的升华,生动直观的感受让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高涨。因此,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加深对操作技巧的印象。同时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二、教师示范为学生德育导航。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绝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教师自身的思想言行、气质性格和道德素养也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语文、数学课,它注重对学生操作技巧的培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一些基本习惯的养成,不能被学生有意无意地仿效。因此,在机房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良好的培养,在学生面前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在机房中,学生对教师机都很好奇,每次进机房都会刻意地看教师机,而且特别关注教师此时的“所作所为”,有些教师稍不注意,就会被学生悄悄模仿。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

例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将自己座位的椅子摆好,再下课。然后让学生也各自将自己的座位摆好, 让机房的椅子始终处于整齐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学着教师自觉地摆好椅子。还有在机房使用电脑时,教育好学生不能随意删除电脑内储存的文件,或是任意地更改有关信息内容。

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做“无声的老师”,为学生树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典范,同时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端庄、实事求是,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陶冶、教化。用自己的博爱之心、无私之情、容人之量,实现对学生的思想、行动的实际教育,耳濡目染,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

三、作品评价为学生渗透德育。

信息技术课中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等基本能力。在作品评价中,教师可以看到每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观察表述,了解学生的想法,看到学生的创新所在,体验成功的喜悦。扩展学生美术文化知识视野,培养与丰富他们的审美感知力及审美情趣,这样才能形成学生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对作品能够欣赏,对社会、自然和艺术真善美和假恶丑能够辨别,能够多体会感知和创造美,能够吸收和借鉴艺术上的精华,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使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得到升华,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推动社会进步,是极为有利的。由此可见,作品评价对审美教育不容忽视,为学生的德育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例如在教学“奇妙的海底世界”时,让学生以海底为主题用金山画王创作一幅图画。评价作品时,出示“评价规则”让学生走出自己的座位,以参观的形式,评出自已满意的作品。要求学生根据“评价规则”(包括参与积极性、作品创作、同学给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作者及作品进行同时的评价。在这里,信息技术与美术进行激烈的碰撞,学生的自我审美意识在一次次地评价中激起,并通过观察不同的作品,绘画在色彩、搭配中得到了提高,欣赏水平也渐渐得到了提高。

在这个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自我认识,树立自信,还有助于及进反思并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同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个评价的过程中,体验到对美的欣赏。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测验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通过评价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进一步培养学生关心同学,互相帮助的品质,通过与同伴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个性特点,懂得尊重人。通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他人和在群体中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体验互相关怀的帮助,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通过与人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经常留意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自觉而乐意地为他们服务,获得深刻体验、感受和满足。

信息技术教学中,还有许多渗透学生德育的环节。在教学中,我将不断努力,发掘出更多的、更好的学习机会,抓住时机,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有力平台。通过对学生有机进行渗透德育教育,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习的信心,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等. 道德发展与德育模式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伟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索广东教育, (1)

篇3:浅谈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一、通过音乐教学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理的作用

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和教育学生, 音乐教育必须围绕所揭示音乐的艺术形象, 使学生有所理解, 有所感受。教师要注意抓住作品的音乐形象, 展示它丰富的内涵, 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理的目的。如:我在教学生唱《国旗国旗真美丽》时, 先教学生读歌词, 让学生想一想这首歌的含义, 并考虑, 哪几个词要读重一些。学生找出“国旗”、“金星”、“我”、“飞”等词后, 我启发:“我”表示谁?为什么要飞上蓝天亲亲国旗啊?学生会回答:“因为我爱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也很漂亮”……。在这个基础上, 就继续升华教育, 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我们爱国旗, 就是爱祖国, 爱我们自己。同时, 要让学生们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冒着生命危险, 在隆隆炮火中前进的悲壮场面和激昂的情感, 激发出他们心灵的撞击, 产生出崇高的敬意。从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冲动和激情, 想唱国歌, 爱祖国, 并产生出为祖国贡献一切的思想共鸣。此时, 再让学生联想:我国运动健儿在世界大赛中荣获冠军时, 升国旗, 奏国歌那庄严的时刻和浓重的气氛, 运动员听见国歌徐徐奏响, 望着国旗冉冉升起时激动得泪流满面的情景。最后, 结合学校每周的升旗仪式, 启发学生明白升旗时应该有的心情和表现。总之, 围绕这个主题层层深入, 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层层深化, 爱国主义思想的种子撒播在孩子们的心田, 就会逐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善于抓住课堂中的突发因素及契机进行德育教育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及知识, 教师要善于发现, 善于拓展, 善于把握。把思想品德教育进行到不同时刻与场合。例如, 在前不久的音乐课上, 我们正投入的聆听着轻柔的音乐。突然, 教室外传来一阵叫卖声“卖白菜哟, 卖白菜哟……”, 逗得孩子们哄堂大笑, 我没有指责他们破坏了课堂的安静, 而是和蔼的问:“你们知道他这样辛苦, 每天可以挣多少钱吗?”孩子们摇头, 我娓娓道出:“他们一大早要起来准备白菜, 还到处叫卖, 如果卖完了, 大约可以赚到二十元钱, 如果卖不掉, 就白辛苦了”, 孩子们瞠目结舌。然后我又问:“你们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么辛苦吗?”, 孩子们仍然摇头, 我意味深长的说:“他是由于从小没有机会学习, 或者是从小不认真学习, 没有学到知识及本领, 所以只有这样辛苦来谋生。不过, 任何职业都没有贵贱之分, 只要靠自己的劳动挣钱都是光荣的, 你们认为, 他很可笑吗?”。孩子们都沉默了, 表情也显得严肃认真, 我明显看出了他们的愧疚及悔意。通过一次这样的教育, 我无须再多说, 孩子们已经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 更懂得了如何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这是一个多好的教育契机啊!

三、善于利用歌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在音乐教学中, 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应当是通过音乐艺术形象来感染学生, 教育学生,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发展革命理想, 陶冶优良品格, 培养高尚情操和丰富感情, 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通过音乐艺术形象表现革命的理想, 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这种影响和教育是潜移默化的,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使人们在不知不觉的自然状态中受到熏陶教育。如音乐教材中就有很多歌颂祖国的爱国主义歌曲和乐曲。重温抗日救亡歌曲, 不仅使学生感觉到当年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及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高涨热情, 而且再现了当时“母亲送儿郎上战场”的感人场面, 使学生感受到一次革命理想与革命历史传统的教育, 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如在上《保卫黄河》一课时, 除简短的介绍《黄河大河唱》歌颂了我们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游击战争, 歌颂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是的意志气概外, 我还重点向学生介绍冼星海的品质和精神。1935年, 我国正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 我们的民族正处于危亡的紧急关头。当时, 在饥饿与穷困中发奋学习的冼星海, 终于在巴黎音乐学院毕业了。朋友们都劝冼星海留在巴黎, 因为他很有可能在法国成为一名著名的音乐家, 将会获得地位、荣誉和优裕的物质生活, 但富有爱国热情的冼星海毅然从法国回到了久别的祖国, 并且马上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由于直接参中了抗日救亡活动, 他认识到救亡歌曲是一种锐利武器“她可以保卫国土, 可以唤起民众, 而且还可以粉碎敌人!”他说:“我要写一部代表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的英雄气魄的合唱, 采用大合唱形式, 这将是中国第一部新形式的大合唱。……我要用民族的特色, 新的技巧来写”。如有的学生说:“唱了《保卫黄河》, 我热血沸腾, 仿佛看到黄河两岸军民正在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前赴后继、浴血奋战, 它引起我强烈的爱国激情。

篇4:浅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教材 教师 学生 德育 合作者

教育部长周济曾经说:"切实把德育放在首位,真正把德育落到实处。"我们教学时想到了吗?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我们教学时做到了吗?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而且课堂教学既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更是展现教师职业道德的舞台,教师自身的知识、生活经验、人格素质、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工作方法乃至兴趣、爱好都是课堂教学内容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此处的"德"除了教师自身应有的高尚品德外,还包含教学中应遵循的道德。正是这些"德"构筑成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正是这种魅力,使课堂教学闪烁出奇异的光彩。

一、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一)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精神的角色特征。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强调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事实证明,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心灵和学生对话,用真诚感受他们的快乐和痛苦,他们才能真正地信任你,你才能从根本上对他们进行情感、態度和价值观的引领。

(二)走下讲台,做学生学习德育的合作者

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外,课下也要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德育教育,平时多和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并给以循循善诱,激励他们积极上进。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导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朋友;既是教学的合作者,也是学生学习的热心指导者;既是为成教学目标"学习共同体"的一员,也是关怀学生成长的有心人。例如,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学生喜欢用本地话来讲粗话骂人,因为他们都以为外地人听不懂,那么在教师碰到这种情况时,就得耐心的去教育,而不是狠狠地批评学生。其实这种情况我在课堂上也是经常碰到的,有时候叫学生做练习,他不会做时同样用本地粗话来说,虽然不是有意骂人的,但毕竟他也是在讲粗话,那么我们做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得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去教育自己的学生不能讲粗话,这样的行为是不礼貌的,会影响到他们的成长的呀!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真理的占有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知心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心诚意善地交流。这样不仅是教师身体走下来,心灵也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既熏陶学生品质又浓厚师生情,教育效果会立竿见影。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还有就是当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就会有放弃的心理,那么教师就可以讲述例如陈景润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还有关于数学家沈括的一则少年立志小故事,曾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的钱学森的故事等等。这样既可以给学生增添民族自豪感,又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所以,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而且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感受到爱国主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三、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我们教学中的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同样也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

四、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仅的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所以要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例如:有一次我在讲课时叫学生把课本中加黑的那些文字画一下,全班同学都笑了。但有一个男同学却低下头了,一下子眼中含有泪水,我当时也蒙了,但是又不能马虎的应付这些孩子。经我询问才知道别的同学给他取的外号就叫黑字体,所以在这时候我就跟全班同学说给同学取外号本身就是对同学不尊重、不礼貌的行为,要是别的同学也对自己取外号那你的感受又是怎么样的呀!后来全班同学当堂就跟那个男同学道歉,我觉得自己以后在上课时就要特别注意讲那些重要的定理时该怎么说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德育的教育,然后再做学生学习的对话者。也只有与学生平等交谈,才能在对话中发现学生的思想,在对话中感受学生的感受,在对话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其学习的内趋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所以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

篇5:浅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做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根据数学学科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新理念中的这些新目标实际上是指明了小学数学教育中德育的内涵,因此,我们教师要结合这些目标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善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德育教育

在现在使用的义务教育新教材中,许多情境、例题和习题中都蕴含着思想教育因素,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提炼其蕴含的德育因素,把显性的教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影响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在数学教学中的育人功能。例如:在二年级计算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中以“北京申奥成功”作为主题情境,北京以56票的绝对优势胜利,鲜艳的五星红旗、五彩缤纷的烟火激起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在应用题教学中,“啄木鸟吃害虫”、“南京长江大桥”、“节约用水”等数学问题分别渗透着环保意识、爱国意识、节约能源意识,都是鲜活的德育素材,教师“提纲挈领”似的的引导,可以起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不失时机的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中,教师在让学生认识钟面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时间是不可逆的,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珍惜时间,科学的安排时间,准确的把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在教学应用题时,结合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出示我市城乡建设的一些数据和资料,编出例题和习题,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激励学生为家乡的繁荣而努力学习。这样,不仅加强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还赋予了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时代的气息,学生更加容易产生共鸣,有新鲜感。

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教学是以教学数学知识为主,因此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抓住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例一题、一表一图,适时适量、自然地进行渗透。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有这样一道练习:“我国运动健儿在第24—26这三届奥运会上各获得奖牌数为20块、36块、52块,要求制成奖牌的统计表。”对于这道题,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解题,而是让学生仔细读题,接着让学生说说想到了什么,许多学生都想到了我国的体育成绩进步飞速,紧接着我就说我国的体育事业飞速发展,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感到无比的自豪,你们也应该努力学习,像运动员那样为国争光。结果,所有学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做起题来也是十分认真仔细。

又如,在教学“时、分、秒”的时候,教师在学生初步建立了时、分、秒的概念后,通过让学生读书、写字、数心跳等形式,让学生切实感受1分、1秒到底有多长,可以做多少事情,那么一节课40分钟有40个1分钟,究竟应该怎样使用这个时间,从而适时地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还如,在教学“元、角、分”时,可教育学生人民币是国家财产,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我们应该爱护好人民币。当学生说出“爸爸妈妈挣钱很不容易,我们不应该乱花钱”时,教师就适时的加以鼓励和表扬,希望班上的其他同学也能够像这名同学一样懂事、勤俭节约、合理适度地使用人民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三、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实践活动是渗透德育教育最好的方式之一。例如教学《面积的计算》实践活动,在学生认识图形和会计算面积的同时,带领学生开展实地测量教室、操场等活动,把测量的数据整理出来,再计算出面积。这样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们在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要意识到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加强了所学知识与具体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态度。既让学生认识团体合作的重要性,又让学生增加了集体责任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

四、在数学训练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时要一丝不苟,那么教师在教学训练中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是通过不断地反复训练、再现来实现。通过严格地训练,使学生形成对任何事情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要注意循序渐进,又要贯穿始终。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对于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划等号的时候要用直尺,计算要准确等;对于中年级学生要求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意是重点的字句要用尺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对于高年级学生要求不仅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做好笔记,解应用题时要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计算时要选择简便的方法,要自觉检查等。只有在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做好点滴,才能在不断地要求提升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做事态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6:浅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论文摘要:

美术课作为德育教育手段方面,有其它学科没有的优势。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地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关键词:美术教学

德育渗透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中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结合美术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作为美术教师,要把德育寓于美术教学之中,努力做到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如此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适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当今社会提倡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好知识,更重要的是育好人。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并将德育与各学科的教学相结合,使德育渗透到各个学科当中去,用各学科的知识去吸引、影响、教育学生。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础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由此可见在中学美术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发挥美术教育的特有功能,在美术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一、利用突发事件进行德育渗透

美术课堂是进行美术教育和活动的主要场所,与德育好像不沾边,但是在美术教学中会有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时机进行引导,来渗透德育。那天我刚走进一(2)班教室,小军就在不停地说:“老师,课代表有没有能力,没有能力别当,发个书都不会发。”我看了看课代表,她低着头,等着挨我批评。我问班里的学生到底怎么回事?一问才知道,班主任给他们调换了座位,上次编的书号,这次打乱了顺序,所以这次发书的时候出现了问题。我又问老师是怎么调换座位的呢?学生们说:“老师,一组和五组的这两个同学不变,其他同学都是整组调换的,后面有个别调换的。”了解到情况以后,我又说:“同学们,那你们怎么帮助课代表解决这件事情呢?”这时,有的学生举起了手说:“老师,让课代表上前叫号,叫到谁,谁就上去领书。”还有的说:“老师还可以和班主任商量,每次换座位的时候,能不能只整组调换,不改变其他的位置,就不会有这么大的麻烦?”还有的说:“调座位也没关系,就是课代表累一些,在上每次课的时候,课代表都重新给同学们编号就是了。”我点了点头,看了看课代表,高兴地说:“看,咱们班这才是一个团结的班集体,班里同学有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帮着解决。”这时,小军站起来,低着头说:“老师,我错了。”全班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有时一味的批评,反而适得其反,使矛盾激化。如果换一种角度,用潜移默化的行动去感悟,也许会认识更深刻一些。

二、在美术教学中有效的进行德育渗透。

当我们在一个教学活动中提出两个教学目标时,就增加教学的难度,复合量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需要有一些方法措施切实保障这个教学实践的进行。首先,我们要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坚持双效教育的目标。其次,注意美术教学和德育之间的渗透、融合,将作品的思想情感,教师的情感引导,始终贯穿于美术课堂教学中。最后,除美术课堂教学外,与校园艺术化工程相结合,在艺术化、美术化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思想教育。比如,在欣赏中渗透德育教育。美术欣赏的内容包含很多,有绘画、国画、年画、雕塑、建筑等。祖国珍贵的美术宝库,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智慧。在欣赏课教学活动中,除了让学生依其直观感受产生印象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作品艺术表现的深入挖掘,在挖掘过程中,提示其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让学生通过对这些艺术作品欣赏以及教师对艺术作品生动仔细的讲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陶冶了情操。如在欣赏《中国水墨》、《中国古建筑群》、《民间剪纸》是让学生在了解中国艺术美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间传统艺术,唤起他们对生命的追求、对生活的信念。《中国古代青铜艺术》这节欣赏课让学生的心灵感受我们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促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还有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大型油画作品《格尔尼卡》体现了爱国、宣传和平的思想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资源,也起到了教育的意义。

三、通过合作学习,进行德育渗透。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新的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合作学习,综合探究已成为美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和合作,分工负责,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或共同研究一个问题。从而都能够锻炼学生之间的沟通、谦让、互帮互助,从中学到互助、互勉、互爱的良好品质。我们应该积极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就收到了德育渗透。如:在进行版画的制作过程中,每组的成员积极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作品,又互相合作完成版画的印刷,没有互相合作,版画的印刷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的时候,那成功的喜悦在每个学生的脸上洋溢着,让后我又引导学生看黑板上的美术作品,说一说你喜欢的版画作品,并说明理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实践”活动,有意识的渗透德育

为了实现教育目的,美术学科应结合实际,利用各种教育因素,广泛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受到各种教育。美术学科除正常的教学时间以外,可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从中开阔视野,丰富课余生活。如组织绘画兴趣组、书法兴趣组、书画研究兴趣组、艺术品收藏兴趣组,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纵横驰骋于艺术的殿堂之中,从中受到审美教育。

篇7:浅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隆昌县桂花井小学

许明发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有体育课教学、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等方面组成。在这个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社会,思想品德教育是放在第一位的,而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崇高的思想品德,增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校体育具有鲜明的群众性和强烈的竞争性,这些特殊的文化价值对发展学生的现代人应有的竞争意识、激进性、开放性、良好个性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定的基础。

一、精心设计教学,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际学习机会,不允许教师长篇地进行说教。因此我们应该设计多种方法,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创造力,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比如下雨天,我们可以利用室内课向学生讲授体育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可以用讲故事或演讲的形式,讲述革命家、伟人们的体育锻炼事迹,介绍我国灿烂的体育文化,中国体育健儿为祖国荣誉奋勇拼搏的动人故事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进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学生珍惜美好的时光,遵循自然规律,积极科学地锻炼身体与养护身体,使自己具备健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生命力,将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室外实践课时,通过精心的设计,同样也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垒球投掷课时,如果单一的投掷,学生兴趣不浓,思想教育也跟不上。如果设计成“投弹炸碉堡”的游戏,在投掷区前画一条及格线,远处放一个或多个标志物,上面画上碉堡的图案,看谁炸掉的碉堡多,如投不到及格线者,算炸伤自己,就做俯卧撑10次,促其加强臂力的练习,学生兴趣盎然,都能奋力向碉堡投掷。这既是效果较好的体育课,又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除了巧妙合理地运用一些方法外,还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特点和场地、器材、天气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形式,有机地把知识技术技能与思想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准则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球类、游戏等教材蕴含着丰富的集体主义教育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的道理。具体实践中,多让学生参与游戏、竞赛的设计,让学生为取得胜利献计献策,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鼓励者。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较好地学会自尊自爱,诚实公正,宽厚待人等良好品质,培养主人翁意识、团队认同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篮球比赛就是一个集体主义教育的一个最典型的事例。比赛中如果场上队员不互相配合,只想表现自己,个人出风头,即使你的篮球技术、技能最好也是不会赢球的。因为这是一个集体的项目,需要场上所有队员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对手,集体的力量才是力大无比。

而在课堂组织方面,可以通过指定小组长、带头人等方法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也可以通过队列、队形练习来培养学生整齐划

一、协调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还可以通过搬运器材、收拾场地等来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此外,在处理突发事件、组织考试时也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热爱集体,关爱他人等思想品德教育,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和认知能力。

三、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意志

体育课上,学生每学习一个动作技术,都要经过泛化、分化、巩固、动力定型这几个阶段,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初学时学生的心理往往会随着动作的难易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畏惧,生理上肌肉又会有酸胀、疼痛的感觉。心理和生理的反应对意志力不够坚定的学生就会产生怕苦、怕疼、怕伤的畏难情绪,此时教师就应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并适时地讲一些优秀运动队或杰出运动员取得巨大成绩的感人事迹。20世纪80年代号召全国人民共同学习的“女排精神”,被誉为铿锵玫瑰的中国女足,以及被誉为冰山雪莲的中国女子曲棍球队和近年来不断取得骄人成绩的中国女子花样游泳队,还有像姚明、刘翔等一些耳熟能详的国际体育明星,用他们那种“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友好、顽强拼搏、勇夺第一”的中华体育精神。来激励和感染学生,这样既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又能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

实践证明,要掌握好一项动作技术,都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使动作达到高度的准确性,达到动作自由化的程度,这样就要付出很大的体能和体力,作为教师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鼓励学生用顽强的意志去迎难而进、迎难而上,坚信“生铁久炼成钢”、“技能久练成巧”,如:中长跑教学,有些意志不坚强的学生,每当跑到生理上出现“极点”的时候,就会马上停顿下来。偶然一次不足为怪,但如果这些学生每次都是这样,那么,他们中长跑成绩决不可能达到目标。他们的意志品质就经不起考验,以后遇到中长跑这个项目就会望而却步,知难而退。此时,作为

教师就要适当地利用中长跑这个项目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敢于克服困难、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劳累、磨练等外界刺激,才能锻炼人对自然、社会的挫折承受能力。因此,体育教学,不仅为学生掌握运动技术、锻炼身体提供了条件,并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为适应未来艰苦创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体育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组织纪律观念的形式

学有目标,教有常规,赛有规则,练有纪律,比有风格。这些对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速度、耐力练习过程中,就对跑的距离、次数、速度、姿态等提出具体的要求,使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运动能力,锻炼顽强拼搏精神,这种精神,日积月累,就成为一种催人奋进的人格力量。又如体育竞赛,为了保证比赛顺利进行,事先要精心设计制定好有关比赛规则,耐心地进行赛前道德教育,防止运动员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并养成运动员自觉遵守规则,听从指挥,服从裁决的良好习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长期参加这种规范的、严格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就有利于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性。从而懂得:在学校要做一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好学生,出校后,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五、教师应身体力行,努力做学生的表率

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组织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体育教师的身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动作,就是教师行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直接形象。好的示范动作使学生振奋,力争上游,教师的主导作用凸现出来,因此体育教师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素质,体能等方面的锻炼,养成良好的饮食、休息习惯,保持强健的体魄,这样才能完成优美的示范动作。二是在特定的教学中,教师的思想感情、个性、道德、意志等对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的影响,教师除了语言教学外,行为教学较其他教学更多、更直接。在运动场上,体育教师有着特殊的魅力。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专注,善良、真挚、良好的道德情操,勇敢的拼搏精神,将更直接地影响和传授给学生。学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加以认真的评价,目标明确,是非清楚,对体育教师的优美动作,高尚的品德会心领神会。

篇8:浅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谈一谈我的做法。

一、热爱学生,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确定诸多要素, 但其中最根本的是人的要素, 就是教师和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学其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很大程度上由于对数学的情感而形成的, 因此,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每个学生的性格都不同, 同一学生在不同时间的心境也是不一样的。学生有时不能完成作业, 数学成绩下降, 甚至顶撞老师, 所有这一切难免会造成老师对他们的偏见, 动不动就简单粗暴的加以指责, 甚至把他们当作班中的负担, 考试的累赘, 自己获得荣誉的障碍, 从而冷淡甚至歧视他们, 这会使他们责怨老师, 厌恶老师所教的数学课。

二、培养兴趣, 激发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的情感

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产生兴趣时, 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去学习, 而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因而教师应从多方面引趣, 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如初一学生刚学到方程这个内容时, 感到抽象难学, 为了消除这一心理障碍, 我设计了以下游戏:

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做一个猜年龄游戏好吗?

生: (很兴奋) 好!

师:同学们听好游戏规则, 先由我来猜同学们的年龄, 大家不要告诉我你们的年龄, 只要把你的年龄乘以2减去5的数告诉我, 我就猜出你们的年龄。

生: (纷纷) 说出一些数。

师:一一猜出, 那么你们来猜老师的年龄……

师:你是怎样猜出老师的年龄的?

生:说出几种方法。

师:点题, 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再如, 在讲授直线概念时, 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一条直线并一直延伸到黑板的边缘, 学生颇感惊讶, 问老师画这么长干什么?我做出继续向前延伸的手势, 学生恍然大悟, 兴趣倍增, 深刻理解了直线的概念。

实践证明, 将激发兴趣用于数学教学, 引导学生边议论边思维, 使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 会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三、鼓励参与,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斯也说过:“每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名教师, 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专家学者精辟地阐述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的思想。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防止学生处于旁听或陪读状态, 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参加学习。

例如, 讲行程类应用题时, 我就让几位同学上台表演, 先依据不完全统计题目要求先走后追, 再依据表演找到行程问题的相等关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 增强了参与意识, 同时, 也使大家真正弄清了行程问题的相等关系。

教师的作用只是一个问题的引导者, 讨论学习的组织者, 立足于学生的发展, 立足于社会的要求, 还课堂给学生, 让学生自觉参与。我们的体会是:积极参与, 手脑并用, 学生就会变得更聪明。

四、及时表彰, 升华学生渴望数学学习的情感

心理学认为, 表扬是引导孩子行为习惯发展最有效的手段。因此, 赏识学生, 及时适时的鼓励和表扬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赏识教育影响下的孩子, 他们的心情是开朗的, 性格是健全的, 他们心灵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着的。学生最关心的是老师对他们的肯定, 哪怕是细小的一点赞赏, 他们都会为之激动, 都想着下一次我会更好。我班有一位同学平时作业不太认真, 一次作业有进步, 我给她得了一个Λ+。在教室里她问我:“老师我们这次最好的评语是什么?”我说:“是Λ+。”她很激动哭着对我说:“老师我真的能做好吗?”从那以后这位同学的作业越发认真, 没想到一个Λ+竟改变了一个学生。

在评价学生过程中应多一点赏识, 少一点苛求;多一点表扬, 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 少一点否定;多一点信任, 少一点怀疑。无疑会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舒畅的学习心理场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尝到了甜头, 在这种不断成功, 不断进取的自我心理调节中, 迈向成功殿堂的步伐就会愈快, 心理负荷愈来愈轻, 创新思维能力就会萌芽。

我教学中的每次课都从一句贴近实际, 关心学生的话开始, 如表扬学生的进步, 优秀学生作业, 学生的坐姿, 精神状态等。课堂中我经常恰当使用“哪位同学愿意交流一下学习成果”“很好”“好极了”“你是怎么想到的”“还有不同意见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等等。整节课都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它满足了学生情感需要, 调整了学生课堂心理, 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

五、善待学生的错误, 引导学生情感的发展

课堂上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求异思维, 让学生充分披露个性, 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异想天开。提倡好问、多思、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大胆假设。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猜想中萌芽, 在假设中诞生。课堂上要正确的对待学生荒诞的提问和错误的回答, 合理评价学生的求异意识, 从而调动学生数学情感的发展。

篇9:浅谈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09-02

那么,为什么要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有什么优势吗?如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使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呢?笔者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这些问题同各位教师同仁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德智体美各方面综合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本要求。学校在设置专门的课程发展学生的专项能力的同时,又提出在各课程中融入对其他能力进行教育的要求。体育在学校各个教育阶段都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大专院校,学生再有几年就要步出校园走向社会,即将面临繁重的工作压力,这不但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养成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将来工作做准备,还要求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有强大的内心应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必然趋势。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多数时间不是在户内而是在户外进行,不是对学生智力而是对学生体力的锻炼和发展,因此更容易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使教师发现端倪,帮助学生克服。从这个角度来说,体育教学为我们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现在的学生,由于中学阶段时刻为高考冲刺做着紧张的准备,加之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吸引他们的课余注意力,因此,严重忽视了体育锻炼,透支了身体能量。大学军训开始,学生动不动就请假休息、动不动就晕倒在操场,遇到困难动不动就逃避,“不抛弃,不放弃”只是用还激励别人的,自己却做不到。这迫切要求大学体育教师不仅要加大体育教学力度,还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

二、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优势

1.寓德育于体育中具有直接参与性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学生亲身参加体育运动,在各种运动中培养优秀的品德素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完美的发展。例如,通过跳马、跳高、跨栏等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通过长跑、掷铅球等耐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奉献精神;通过足球、蓝球等球类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机智灵活、果敢决断的品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运动的类型多种多样,其在培养人的品格方面也各有所长。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品质的目的无声地寓于引导学生坚持体育活动中,避免空洞说教,给学生下达塑造良好品质的任务,以免学生产生反感。如在跳马项目教学中,针对学生部敢跳的情况,教师不能“贴标签”说可以锻炼学生的顽强拼搏精神,而应激励学生勇敢去跳,在学生一次次亲身实践中,使得这种顽强的精神内化为学生的品质。

2.寓德育于体育中具有动态性

体育教学是在不断的运动中开展的,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寓于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因了体育教学的动态过程也具有了动态性的特点,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出某种优良品质,随着运动的持续进行,这种品质不断完善、巩固、强化、发展,使学生不断进步。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学生不是静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讲解,而是必须在运动馆或操场直接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自由程度比上其他科目课大大增加,但也容易受到天气、场地等外在因素的干扰。尤其是夏天和冬天在露天操场上体育课,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严厉的考验,此时最能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志等。大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敏锐观察,准确抓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时机,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3.寓德育于体育中具有身心合一性

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不仅承受着生理负荷,同时也承受着心理负荷,学生在身心双重负荷的作用下,提高心理素质、发展完美个性。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承受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不分先后,不相分离,是同时发生、同步进行的,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伴随的,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学生的生理负荷不同,伴随的运动心理负荷也不同,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运动的这一特点,结合学生心理素质与个性发展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体育项目,合理安排运动内容,使学生承受起相应的生理、心理负荷,在锻炼身体,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上,提高个性品质。

三、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1.结合课堂常规对学生进行教育

任何课堂教学都有一定的规范要遵守,这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大学体育课中,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尊重教师的教导,讲文明懂礼貌,遵循运动规律、安全使用运动器材,合理进行体育运动。良好的课堂常规形成制度性规范,不仅能够规范师生的行为,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和作风。如在体育教学中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能够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等良好的思想及道德品质。

2.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

大学体育的教学内容很广泛,教学自由度也很大,教师不必拘泥于特定的体育教材而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教师可以随时变换教学内容和练习任务,发掘有鲜明特征的体育运动,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创建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如在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的第一节体育课,可以开展理论教学,通过介绍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史、体育明星的成长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体育精神,动员和激励学生积极投身到体育锻炼中;通过开展篮球、足球等比赛,可以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形成团结友爱、亲密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各种田径项目,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

3.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优化教学方法换和组织形式,使其适应学生的身心活动发展特点,以提高教育的效果。如在进行短跑训练时,采用学生分组练习的形式,之后开展接力比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在学生取得好的成绩时,又促使学生萌生了由衷的集体荣誉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4.结合学生的行为表现对他们进行教育

上一篇:感恩母亲节演讲稿范文下一篇:钓鱼三年级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