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爱进行到底-赏析老舍的《母鸡》有感

2024-06-16

将爱进行到底-赏析老舍的《母鸡》有感(精选3篇)

篇1:将爱进行到底-赏析老舍的《母鸡》有感

将爱进行到底-赏析老舍的《母鸡》有感

老舍的《母鸡》这篇短文,虽然不到七百字,但是却向读者们传递了一种世间亘古长存的人间真情——母爱。文章主要讲述了“我”对母鸡的情感态度由“一向讨厌”转向了“不敢再讨厌”,因为“我”发现,当母鸡拥有了一群鸡雏后,“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母鸡》向我们传递了很多。除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外,在文章中所保留的老舍散文的一贯特点也是值得探究的。此外,如果将这篇文章放在教育这个大背景下,结合当前教师的教学,也可以寻得一些感悟。

一、简单中显真情

文中“我”对母鸡的崇敬,也是老舍对母爱的一种崇敬。而在描述这种崇敬的时候,老舍的笔触则延续了他一贯的散文风格。简单、质朴、平实,带点京味儿,又带点自己的小情感,或是喜欢,或是忧伤,或是讨厌,但他的情感也是被量化过的,不张扬,不轻佻。可是,通过笔纸的传递,通过语言的表达,所体现的情感确实如此的真真切切。

(一)“平民化”的语言。

没有华丽的文字,没有整齐的韵律,没有震撼的句式,老舍语言中的没有特点成了他最大的特点。作为我国当代语言大师,他的文字平易得犹如无波的湖水,清澈见底,安静亲和。在《母鸡》中,“一向讨厌母鸡”“ 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听吧……”诸如此类的大量口语化的描述几乎就是他语言的全部。此外,带有明显京味儿的语言让本就“平民化”的词句,更显家常。“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这些语言在读者的脑袋里构成了一幅幅动态的场景,生动形象,新鲜好玩。

(二)“平民化”的手法。

“一颗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这可能是最能体现老舍“平民化”手法的句子。老舍的文章就是这样,体物入微,以小见大,令人惊叹他的精细。《母鸡》这篇课文以及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种的《想北平》这篇课文,前者拿母鸡有了一群鸡雏后的负责勇敢的特点来说话,而后者则以“香片茶、韭菜叶、青菜摊子”等等选为北平的“标志”。

(三)“平民化”的情趣。

《母鸡》一文,和他的其他作品一样,体现了老舍的情趣和爱好。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意识的表达完美融合。老舍常常以一些小意象来说明大道理,而那些花草、麻雀、小猫等等之类的就成了他的刻画对象。然而这些“平民化”的情趣却往往代表了大道理、大情感,所谓“浅俗中的雅趣”就是指这些吧,《母鸡》表现的是亲情,而《想北平》表现了思乡之情……

二、母爱,一种巨大的火焰

老舍的《母鸡》以小见大,体现母爱。母鸡一有响动便机警起来,随时准备作战,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有可以吃的东西就让小鸡先吃饱;不顾自己的劳累,教授鸡雏技艺,并且任由它们在自己的身上玩乐。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情感丰富的人类呢?我们每个人所怀揣的母爱都是如此的沉重和温热。

老舍曾经这样描写她的母亲:“母亲整天给人家洗衣裳,有时候月牙儿已经上来,她还哼哧哼哧的洗……”“母亲的手起了层鳞,叫她给搓搓背顶解痒痒了。可是我不敢常唠叨她,她的手是洗粗了。她瘦,被臭袜子熏得常不吃饭。”老舍的母亲有时还咬着牙给人家当女仆,挣了钱供儿子去念书。老舍的母亲教会了老舍劳动,更教会了他如何做人。

罗曼·罗兰曾经这样赞美过母爱——“母爱,一种巨大的火焰”。比喻虽简单,但是却道出了永不泯灭的人间真情。母爱就是这样伟大,不容任何鄙夷和践踏。一种巨大的火焰,诉说的又是什么呢?

这是一种温暖的火焰。母爱是温暖的。无论多失败还是多悲惨,母亲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给你温暖人心的拥抱,她总是伸出那有力而粗糙的双膊给予巨大的支持。母爱是温暖到可感化一切的力量。

这是一种赤色的火焰。母爱是无私的。危险时,不顾一切的救助;受伤时,关切的劝导;寂寞时,默默的陪伴……可是,当你快乐时,当你幸福时,如果你忘了她,她也没有怨言,只是在不远处就那样静静地看着。

这是一种不灭的火焰。母爱永不停息。从还未出生起,她就开始真挚地关注你,出生后,更是无微不至,而当你离开她时,她也会安静的守在最初的地方等着你归来。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爱,是一种温暖人心的、永不停息的、无私之爱。不论是“孟母三迁”,还是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都让人感动。而在老舍的《母鸡》中演绎的母爱,同样是伟大的,是真挚的,是无私的!

三、教育需要将爱进行到底

老舍的这篇《母鸡》被选入了小学教材之中,对此我觉得很有必要。

首先,这篇文章很符合小学生阅读的特点。小学生掌握的字词有限,而文中的有些生僻字词也是他们通过查阅字典的方法可以掌握的。此外,他们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文章的基础,形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老舍的《母鸡》因为他的“平民化”的特点,学生容易理解把握。其次,文章所体现的主题适合学生发展的要求。小学生处于生长发展阶段,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不断形成和发展之中,让他们了解母爱有多伟大,因此怀揣一颗感恩之心去对待自己的父母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不像其他说教类的文章,此篇散文以小见大,体物入微,用母鸡这种熟知的小动物来写母爱,显得亲切而又自然,避免了学生学习说教类文章时的无趣和枯燥。

身为一个准语文教师,这篇课文的选入,让我有些体会。

(一)教材中要有爱。

选入语文课本中的文章,特别是选入小学课本中的文章,都应该是精挑细选过的。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教材中要体现爱、体现关怀。孩子在小学阶段,他们模仿的能力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弱,他们接受事物的能力强。而语文课本作为他们习得知识,习得道理的来源,应该发挥其教育的作用。

道德和人文关怀是构成和谐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小学的教材中少点说教和单纯的玩乐,多点关于“爱”的教育的篇目,对学生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多点关于“爱”的篇目不是矫情,而是真爱的传递。

另外,“爱”的篇目也是有范围的。这种爱既是广泛的,也是限定的。“爱”的种类可以广泛,可是是朋友的爱,可以是亲人的爱,可以是团队的爱,又可以是对故乡的爱,对祖国的`爱,对世界的爱,当然对于高中生还可以是异性之间的爱。爱的种类是丰富的,但是选入课本中的爱应该是有限的。篇目要考虑学生阅读时的感受,品味时的心情。不可盲目说教,不可浮华空谈,不可偏离年龄段,应该贴近生活,符合实际。这样的作品才能为学生习得,就像老舍的《母鸡》一样可爱自然。

(二)教学中要有爱。

教学中需要爱,不单单指的是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也是指教师在教授这些关于“爱”的篇目时候的方法选择,也可以是家长对孩子的爱的教育。

教师的作用是很大的,不管是习得求知,还是为人处世。而教师对于教学中方法的选择则是会影响到学生的接受情况。教材中要有爱,教师在传授这些关于“爱”的篇目的时候应该重点教学,教学的方法也应该重视起来,不可以把完美的文章经过自己的口的时候变的不完美。

在写老舍《母鸡》这篇教案的时候,我很想设计一个环节,就是先让学生去观察母鸡平时的状态,然后再来一起学这篇文章。我想这样会更加有利于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之处。可是因为城市化开展的较好,现在的孩子都处于学校和墙的高墙之内,很少有接触自然的机会,也不可能去观察母鸡,因此作罢。教师可能因为拥有一定数量的学生不能开展某些活动,但是作为家长则是可以办到的。不要把工作忙当做借口,也不要以为将孩子扔到学校交由老师管理就可以高枕无忧。孩子去习得这些关于“爱”的篇目的时候,是需要家长的支持的。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从小生活在家庭专制高压和家庭暴力下的孩子,他如何去体会老舍所要表达的母爱,他要如何去感受母鸡的伟大呢?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孩子在长时间没有家长陪伴的条件下,这样的道理他又怎会懂得?

《母鸡》用最渺小的形象,用最质朴的语言,用最简单的叙述,给我们讲明了最伟大的母爱。它仅仅是老舍众多作品之中的一个普通的作品,但却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启迪。老舍的小小散文将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孩子的生活充满爱,对孩子的教育充满爱,将爱进行到底!

篇2:将爱进行到底-赏析老舍的《母鸡》有感

在看了许多关于《将爱》的宣传片之后,终于忍不住看了TC版的电影。

导演将影片分成三个部分展开叙述。

第一个部分假设了男女主人公毕业后结婚生活七年,在现实生活中流行着“七年之痒”一说,电影的这一部分无疑是要借此题发挥,现实生活中总是在讨论什么是爱情,爱情转化为亲情后还有爱情吗,没有爱情为什么还要生活在一起的话题,第一个故事假设了两人生活七年后,由于男主人公一直为了婚前对妻子许下的幸福生活的承诺而努力打拼,而渐渐地忽略了对妻子内心生活的关注,渐渐地,夫妻两人有了各自的生活圈,似乎真正的交集越来越少,丈夫觉得妻子不爱自己了,自己对于妻子来说仿佛是陌生人,开始怀疑现在的婚姻,于是和妻子玩起了失踪,而事实上呢?不是妻子不关心丈夫,或许真的是丈夫因为工作而忽略了妻子,在他眼中妻子就是一个家庭主妇而已,可是通过失踪最后他开始重新认识妻子,或许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夫妻之间确实存在七年之痒,可是这种痒或许是我们自己开始缺乏一颗善于发现的心而造成的,婚姻不像恋爱可以总是那么甜蜜,退去浪漫的外衣,面对茶米油盐的真实生活,我们不仅要坚强一起面对困难承担风雨,同时在我们一起经历世俗坎坷的考验时,我们也不要忽略了彼此内心的感受,或许经过婚姻的洗礼后,彼此不再年轻,不再浪漫和幻想,但是也不要被乏味的生活磨去了继续追求幸福信心和菱角和丧失享受生活的勇气。

第二部分假设了男女主人中彼此几年未见后在同学聚会中相聚再见的故事,此刻女主人公已经成为两个孩子的单亲离异母亲,而男主人公正在婚姻的边缘挣扎,二人都是市井小人物,彼此婚姻的不幸,在同学聚会中同学的撮合下和青春岁月中往事的一幕幕再现,再度点燃了两人之间的激情,但是经过一系列让人哭笑不得的尴尬之后两人最终还是分道扬镳了,正像男主人公说的“我们都已不是过去的我们,还能怎么样,还想怎么样”,这就像时下最流行的《老男孩》的主题曲中唱到的一样“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青春是美好的,是纯真的,可是既然过去了一切都不能有所改变,最后男主人公告诉女主人公让彼此为美好的青春留住好的映象,就这样二人分别在机场。()这段从情节和人物的身份来说都比较接近现实大众的生活,大学时光不乏校园情侣,可是毕业后真正步入婚姻殿堂的人又有多少呢,毕业后为了各自的生计大家纷纷劳燕分飞,可能有些人不会再见,可能有些人有为了生活找到了另一半,然而终究有大学这个帮共同的同学,或许偶然的机会会再见,这时最好的做法就是彼此保持对青春岁月的美好回忆吧,大家终究是现实的人,是活在舆论和道德之下的,或许经历过现实的打拼和岁月的洗礼之后,我们不再在像校园里那样靓丽或是帅气,我们的面容不再年轻,我们的心理不在纯真,虽然不能再在一起,但是我们应该感谢彼此给留对方的美好回忆。

第三个故事假设了男主人公莫名收到女主人工的电话后毅然前往法国看望的故事,此时女主人公已婚,丈夫事业成功,儿子聪明,虽然面临丈夫出轨,家庭出现第三者,但是女主人公仍旧没有放弃失去夺回丈夫的信心,这个故事显然影射了当下流行的“小三”和“第三者插足”的敏感话题,面对“小三”的出现,女主人公保持了理智,以一个聪敏妻子的身份开始了一场婚姻保卫战,面对初恋男友的出现女主人公虽然有过怀疑和动摇,但是终究站在了理智的一面,选择了家庭和忠诚,显然这个故事的结局安排是正面的,宣扬了对婚姻的忠诚和坚定,其教育意义是好的。

总的来说三个故事都很贴近时下的生活,都是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写真,但是每个故事的结局都是正面的,都从好的一面宣扬了生活的真善美,从不同的方式定义了中年以后该如何将青春时期留下的爱情继续进行下去。

篇3:将爱的教育进行到底

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孔子的“仁爱”到墨子的“兼爱”说明了爱的重要,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思想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然而在我们的教育中,还存在着不少有关“爱”的问题需要解决,如儿童接受了爱,却并未感受到爱,更想不到付出爱。尤其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竞争机制的引入,使一些人对人生的态度、需求发生了变化,对传统的道德、良心、爱产生了困惑、怀疑、甚至唾弃。我们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将爱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弘扬爱的精神,以更好的进行教育。

一、融入日常教学中,让爱成为随处可见的教育。

孩子的世界是一个纯洁的世界,正如一首诗歌所描述的那样:有星星同他说话,天空也会在他面前垂下。只有将爱得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创造出爱得环境,让孩子处处感受到爱得存在。

1.通过音乐艺术活动,培养幼儿爱的情感

音乐活动是和人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艺术,是最善表达与激发情感的艺术,我们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与条件,激发幼儿参加艺术活动,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我们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爱的情感,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自然地表露情感,鼓励和肯定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感受音乐,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中唱道:“路边开满野菊花,飞来一只小乌鸦,不吵不闹不玩耍,急急忙忙赶回家。它的妈妈年纪大,躺在窝里飞不动.小乌鸦就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多懂事的小乌鸦,多可爱的小乌鸦,时时刻刻不忘记,妈妈把它养育大。”这首歌充分表现了小乌鸦爱妈妈的真挚情感,许多孩子唱这首歌时,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

2.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爱的情感

我们还通过美术创作活动,如画天安门、画可爱的幼儿园、我的爸爸妈妈等主题,培养幼儿爱的情感。同时,还通过在美术活动中的相互欣赏、评价与合作与帮助,培养幼儿尊重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二、结合节日,让爱成为全民参与的教育

充分利用各种节日我们让孩子们在各种爱的活动中收获关爱、善良、真诚和感恩,懂得不仅要接受爱,更要学会体会爱、付出爱。如:在重阳节来临之际,我们以“爷爷奶奶我爱你”为线索,精心组织了系列活动,目的是让孩子充分体验与老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并用自己的行为来表达对爷爷奶奶的情感,能把享受爱的感情进行迁移,让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关爱的心。

首先,结合班级的阅读活动,我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绘本阅读《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个故事来源于一个古老的犹太民间传说,故事讲述了一位智慧而又慈爱的爷爷用慈祥的爱心和灵巧的手,为孙子缝制东西。一块普通的布料,发生了许多的变化,这就是爷爷的一份亲情。通过阅读,孩子们知道爷爷奶奶的爱大多都是藏在生活的重复中,爱就是每天的接送,爱就是热气腾腾的饭菜,就是再三的叮嘱和唠叨。让孩子们从中懂得不仅要学会感悟爱、体会爱,更要学会珍惜爱、回报爱。

然后,通过“夸夸我的爷爷奶奶”,让孩子发现爷爷奶奶的优点,更加喜欢自己的爷爷奶奶。

接下来,我们给孩子布置了一个任务,用自己的零花钱为爷爷奶奶挑选节日礼物。孩子的行为和言语让我们感动着,他们的付出和回报正从这里开始:

“我的奶奶经常咳嗽,我为她选了一条围巾,天冷的时候围在脖子上,很暖和。”

“我的奶奶经常洗碗,手很粗糙,我给奶奶买了护手霜,可以保护皮肤。”

“我给爷爷买了双棉袜,因为我看见爷爷穿的袜子都有洞洞了。”

……

最后,我们组织了联欢活动,一张张粉红色的邀请函,带着温馨、带着真诚,我们把爷爷奶奶请到我们的教室,祖孙同堂,共同欢庆重阳节。在孩子们稚嫩的歌声中,联欢会拉开序幕。给爷爷奶奶送上节日祝福,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亲一亲,抱一抱。活动充满着温馨与感动,老人的脸上写满了笑意,在老人的记忆中,留下的是美好的回忆。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埋下了爱的种子。

三、结合礼貌用语,让爱成为付诸行动的教育

有人总结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十八个字即:谢谢、你好、对不起、没关系、再见、我错了、请、我们。其中居首位的就是“谢谢”二字,即要让孩子有感激之情,感恩思想,不能使孩子对别人的帮助及恩惠视而不见,要懂得尊重感谢别人。“谢谢”,两个看起来再平常不过的字,却能让生活变得如此快乐无穷,让世界成为爱心王国。

现在的孩子,都是众星捧月,得到的太多,拥有的太多,又觉得理所应当,缺少的就是感恩和感谢。再反思自己,由于工作烦琐,心灵也会逐渐冷漠,对孩子的帮助有时也会熟视无睹。当孩子为我开门时,当孩子亲我时,当孩子关心我时,我却忘了跟他们说声“谢谢”,想来真是惭愧。我是36位孩子所崇拜和喜欢的偶像,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我的言行、举止随时都影响着他们。于是,我决定,从我做起,学说“谢谢”,让我们班的每个孩子都来说“谢谢”,努力在中一班营造一个到处有感谢的环境。

首先,我组织了谈话活动“谢谢”。我站在孩子面前,慎重地跟他们每个说谢谢,并和他们握手。“庄伟,谢谢你每天给我开门。”“邱奕萱,那天,老师的嗓子哑了,当我要说话时,你连忙捂住我的嘴巴,提醒我少讲话,谢谢你对我的关心。”“谢谢所有的孩子,在我嗓子哑了的一周里,你们那么听话,那么懂事,对我又是那么的关心和照顾,谢谢你们。”……然后,我又让孩子们来学说谢谢。“闽玥不声不想地拣起地上的纸削,让教室变得干净整洁。”“嫣然每天给大家分碗,我们谢谢嫣然。”……最后,我请孩子们说一说,你们想谢谢谁,为什么要谢他。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着,议论着,整个活动,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感动和喜悦,心里充满着甜蜜和温馨。我们还约定:要将谢谢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感恩他们的点滴帮助与关怀!

第二个活动,“谢谢”签名活动。我发给孩子每人一张彩色纸,作为签名卡,让他们拿着签名卡去和身边帮助过他们的人说谢谢,并请对方签名,最后比一比谁的签名卡上的签名最多。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出发了。“苏老师,谢谢你教我们唱好听的歌。”“谢谢阿姨每天为我们盛饭。”“董老师,谢谢你每天陪我们玩。”“妈妈,谢谢你给我穿衣服。”……

随着签名卡上的名字越写越多,孩子们的感恩之心也在不断发芽、生长。我想:用不了多久,“谢谢”就会成为我和孩子们的口头禅,越说越顺,越说越多,越说越喜欢说。“谢谢”有多少,爱就有多少;爱有多少,“谢谢”就有多少!愿我们的周围再多一些感恩,再多一些爱!

上一篇:在全市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课后练习 检验检疫证单、签证与放行